高校民族音乐教学

2024-06-04

高校民族音乐教学(精选12篇)

高校民族音乐教学 篇1

民族艺术不仅代表了国家在漫长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特点, 同时对于艺术教育水平的提高也带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纵观我国高校当前的音乐教学现状来看, 很多高校都存在着重视西洋唱法而忽视民族唱法的现象存在, 十分不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此, 高校的声乐课程应当将最贴近原生态的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通过各类新型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来加快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速度。

一、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一) 满足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需求

事实上, 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课程中并不缺少教学资源, 而是缺少应有的创新意识与发现新问题的精神。在很多时候, 一些教育人员并不能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进行深入的了解, 从而也就很难找到更加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 让高校声乐的教学水平难以出现快速的提升。基于此, 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入一方面可以帮助高校学生了解自己的根基所在, 另一方面还可以让他们更加重视由传统音乐所带来的一些新的灵感和想法, 从多个角度着手来突出声乐课程的独特性与有效性。

(二) 满足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需求

在最近几年来,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不断加快, 在国内也先后出现了很多西方国家的文化信息, 尤其是对于喜爱新鲜事物的大学生群体来说, 在长时间接受西方文化渗透的过程中, 让他们的思想观念与文化内涵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变化。再从高校的声乐课程角度来分析, 很多教育者也存在着过分依赖和喜爱西方文化的情况[1]。为了能够创作出更多符合民族特色与彰显中国风格的声乐作品, 通过在高校声乐教学课程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 就可以为当前的高校声乐课堂注入新的血液, 让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可以在当代大学生手中得以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三) 满足新型音乐人才的培养需求

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于新时期中社会对于音乐人才的需求标准, 就必须要提前做好促进音乐发展的基础工作, 通过创新音乐教育模式的方式来将东西方国家文化中的精髓之处都合理化的融入到高校音乐课堂中, 并非只是局限于单一化的西方教学或古典教学。 通过这种新型教学理念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加的开阔, 同时还能够充分锻炼到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2]。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的方法

(一) 优化高校声乐教学的师资团队

高校声乐课程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得到高素质水平教师团队的支持。首先, 高校的声乐教育者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教学技术与丰富的文化知识内涵, 同时还要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一套更加适合学生特点的民族音乐演唱技巧;其次, 声乐教育者还要刻苦钻研我国各个民族的音乐传统文化, 并且要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教学之间的共通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爱好来制定出一套可行性较高的教学方案;最后, 高校教育者还要善于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为音乐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自己锻炼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声乐教师。

(二) 组织学生参加民族采风活动, 构建特色化课程体系

声乐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艺术类课程, 各个高校中的声乐教育者可以结合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经常性的组织一些民族采风活动, 让大学生在释放学习压力的同时切身去体会各个地方中的民族文化与风土人情, 为自己以后的作品创作与歌唱事业发展积累更多的经验。除此之外, 教育者还要充分发挥出高校声乐教材的应用价值, 构建出符合校园特色与民族艺术风格的声乐课程体系[3]。我国各个地方中的高校要结合本地区中或邻近地区中的少数民族特点, 在保障高校大学生基本乐理知识教授的前提下, 尽可能的凸显出本校的教学特色与人才培养优势, 为当代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支持。

(三) 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融入民族音乐文化

在今后的高校声乐教学课堂中, 教育者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 并且为每篇声乐课程都配备相应的原唱资料, 让学生在仔细聆听的过程中体味其中所蕴藏的民族文化气息。例如在播放《山路十八弯》这首歌曲时, 教育者就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制作一个简短的微课程视频, 蜿蜒陡峭的山路配上大气磅礴的音乐旋律, 让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受到双重刺激的情况下, 更加直观的体会到来自于民族的美和来自于平凡中的美, 从根本上认识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真正含义。此外, 教育者还要借此机会来向学生介绍, 无论是西方美声唱法还是民族传统唱法, 最为重要的就是蕴藏在其中的真情实感。引导学生去认真揣摩和分析民间艺术家所流传下来的优秀作品, 让他们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想法来大胆的进行二次创作。

参考文献

[1]王红丽.关于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中教材建设问题的思考[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13, 02.

[2]郑奇峰.探索声乐教育中的民间传统文化资源[J].音乐, 2012, 12.

[3]徐睿.对学校专业音乐教育中民间音乐传承的思考——以扬州民间音乐为例[J].新课程 (教研) , 2013, 04.

高校民族音乐教学 篇2

民族高校双语教学的探索

介绍了双语教学的基本模式,分析了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民族高校的.特点,提出了强化双语教学的措施.

作 者:姜慧明 郭静 张阳 高帆 朴升权 JIANG Hui-ming GUO Jing ZHANG Yang GAO Fan PIAO Sheng-quan 作者单位:大连民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辽宁,大连,116605刊 名:大连民族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年,卷(期):10(1)分类号:H319.1关键词:双语教学 高校 实践 探索

数字音乐环境与高校音乐课程教学 篇3

关键词:大学音乐;数学音乐环境;课程教学;视唱练耳;声乐器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43-01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数字化手段被应用到各行各业,在当前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数字化教学是现代化教学一个鲜明的时代特征。很多高校通过建立与音乐专业相关的音乐制作室、乐器教室等数字音乐环境来提高高校音乐教学质量。数字音乐环境可以应用到高校音乐课程教学很多方面,拥有包括修改更方便、现场音乐效果更全面、音质更好等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数字化手段不再局限于单一音乐产品制作而是更好的被应用在多种教学课程中,同时可以在多门专业课教学中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一、数字化视唱练耳教学

视唱练耳传统教学内容包括乐器音色和听觉训练,在实际课程教学中有着教学质量差,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目的难以达到等缺点,这样不仅会给学校带来一定教学负担,还会使学生个人素质和能力得不得提高,长期以往视唱练耳就不再是个性问题而且一种共性问题,学生在考试成绩、实践演练等方面难以保障,甚至会影响学生心态导致其他课程学习效果不好。

视唱与听音是视唱练耳教学课程中两个极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一般要使用乐器来进行单一、重复的枯燥式教学,这样会打击学生学习效果和积极性。在应用了数字化手段后,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多媒体电脑程序制作好包括不同音色音程、旋律、节奏、和弦等在内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能将教学内容完整地呈现给每一位学生,使教学效果达到基本一致。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在学习重点、难点问题上进行不同方面的自由调节,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效率,而且促进了学生自主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电脑程序自由调节空间非常大,可以解放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反复演奏的教学方式,并且可以满足学生针对不同内容的课程训练和课程拓展,培养学生数字化手段音乐应用基础,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发展。

二、数字化声乐教学

声乐教学通常给人一种抽象印象,在应用数字化手段之后声乐教学可以给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不仅可以将声乐教学内容延伸,还能针对学生不同需求进行不同课程训练,在降低教学成本基础上能极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比如用波形文件进行参考,可以将声音的各项属性参数化,以便于学生更容易与标准进行比对,让学生对声乐教学内容理解更为深刻。

在针对学生发音、音色等问题上数字化手段能够帮助学生更容易寻找错误、更深刻理解声音、更有利培养乐感。歌曲感情表达作为教师声乐教学内容第二个部分在歌曲表达方面是课程重中之重,但是很多学生对于感情表达即使在学习课程之后仍有很大欠缺,感情是音乐形态和载体之一,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都应在感情中有所体现,如果感情表达不出来,那么在歌曲表演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数字化手段的加入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方面去理解声音以便更好表达,比如,在学生演唱过程中配以图片、文字等形式多媒体课件来渲染气氛,让学生更好的去融入歌曲感情,演唱全程录音;在演唱结束后,从教师直观感觉和波形文件属性两个方面出发对学生提出问题及建议,能够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错误与不足,以便更好改正。

三、数字化器乐课程教学

管弦器乐课程作为高校音乐专业基础课程之一,重点针对不同管弦乐器构造、发声原理等方面进行授课,涵盖了从了解到应用多个方面的教学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应用不同的乐器。

传统器乐课程教学以课本为核心,部分内容由教师进行讲解,因为课程仅仅是将实际知识转化为图片或者文字形式,理解难度非常大,许多学生对于器乐课程往往是一头雾水,教学质量与效率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在数字化手段帮助下,教师可以将同一内容的不同表达形式结合到一起来达到多方面理解的目的,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教学部分学习,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比如,在一段课程学习中,不同水平的学生对不同教学内容不仅可以选择不同表达形式进行学习理解,还能够针对不足进行课后训练,数字化手段教学内容还能给学生准确、稳定的反馈,帮助学生更好纠正课程训练中出现的错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学生学习数据也能完整呈现给教师,既减少了工作量,又帮助教师全面地理解学生学习水平,以便更好准备下一节教学内容。

数字音乐环境教学虽然拥有很多传统教学所没有的优点,但是传统教学经验与规律是宝贵财富,有着独特的优势。当下,只有综合能力更全面才能符合社会需求,数字音乐环境教育与传统教学的结合才是最好选择,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提升音乐教学。此外,高校音乐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创新能力,不断钻研教育方法和技巧,以此来更好传授学生知识,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创造未来的高素质、高水平音乐人。

参考文献:

[1] 桑 潇;数字化教学手段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08期

[2] 陶娜娜;浅谈高校数字化教学环境对音乐教学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9年01期

数字音乐环境与高校音乐课程教学 篇4

关键词:数字技术,音乐,环境,高校,课程,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音乐因其具有的易修改性、传统乐器及乐队无法达到的声音效果以及优良的音质和宽动态等特点,数字化技术在音乐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许多高校音乐专业花费巨资建立了MIDI制作室、音频工作站、电子钢琴教室等,利用数字化技术和相关设备器材教授学生学习作曲、和声、录音制作和乐谱打印等。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数字化技术不仅可以用于音乐制作,用于《歌曲创作》、《和声学》、《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还可以拓展应用于高等学校音乐专业的《声乐》、《视唱练耳》、《器乐》等多门专业课的教学中。

一、数字音乐环境下的《视唱练耳》教学

视唱练耳以传统的单一钢琴音色及单纯的听觉技术训练,在教学中往往造成了一系列的非良性循环——教学进度迟缓、学生学习被动,教学效果、考试成绩、学生实际需掌握的音乐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无法保证。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视唱与听音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在以钢琴为教具进行此项教学时,教师一定会遇到训练音色单一,要不断反复弹奏,无暇顾及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可以事先运用电脑多媒体系统制作好训练内容如:不同音色音程、和弦、旋律、节奏、伴奏。上课时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对视唱曲与练耳内容进行编程、自动播放,从而使教师在集体训练时得以到学生中去进行近距离辅导。同时,在视唱训练时更可以减轻教师不停伴奏范唱的辛劳,因为制作合成的内容,音高节奏准确,可以任意逐小节、逐句地随教师意愿及学生熟练程度而播放,其速度、音调和示范音色均可随机变化。只要合理运用系统的编程功能,教师将会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既省时又省力,同时取得很高的效率和质量。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更好地帮助学生及早适应多元化的音乐发展,并且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增强社会竞争力。这样的训练手段同时满足了学生对音色、音高、和声、现代节奏、乐队合奏、协奏、交响作品等音乐要素乃至整体音乐作品的吸取。

二、数字音乐环境下的声乐教学

声乐教学是一种非常抽象性的教学,引入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可使声乐教学直观化,拓展了声乐教学的领域,并且可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训练,使声乐课堂教学具有延续性、省时省力、节约师资等优势。以分析波形文件为参照,可以提高学生对声音的认识和客观评价能力。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己和老师的声音为参照,切实感受声乐学习中各项要素。做法是:教师有针对性地把学生演唱的段落录下来,把几次演唱的声音做比较,帮助学生找出良好的声音状态,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歌唱状态。

数字化技术对学生进行歌唱状态与音色的修正,对学生进行咬字、吐字和音准的纠正,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字化技术还有利于学生音乐感觉的培养。教师在完成声音和歌曲演唱的训练后,便开始强调歌曲情感处理的问题,这是学生学习歌曲表达的重要环节。可以用课件来激发学生的演唱情感,再让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这样录上一两遍,再选择较好的一遍进行演唱指导,指出不足,修正波形,帮助学生改进。

三、数字音乐环境下的器乐课程教学

《管弦乐队乐器法》是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管弦乐队配器法的基础课程,主要讲授管弦乐队各种乐器的构造、发音原理、音色特点、乐器性能以及演奏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熟悉乐队中的各种乐器。

运用数字化技术后,教材不再是一本书,而是现代化的、多媒体的教学软件光盘。文字、图形、图像、颜色、音频、视频、动画集于一体的数字化教材,使学生在学习一个知识点时,既可以看到文字、谱例,又可以听到演奏录音,还可以观察演奏技术,教师可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引导和指导学生,提高了教学效率,免除了教师上课前寻找谱例、录音、录像或约请演奏员的烦恼,也免除了教师上课时板书、画图的尴尬以及交换操作各种媒体播放器之繁琐。数字化的信息也可由学生任意提取,反复研习,加上足量、生动的练习,及时、正确的评判,学生可自行控制进度,人机交互方便可靠等等,满足了学生个别化学习的要求。

四、结语

当然,数字音乐环境下的音乐教学并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我们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师应该不断接受新事物,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站在传统音乐教学所铺垫的基石上,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在音乐教学中优势,充分利用数字音乐环境,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桑潇.数字化教学手段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1,(8):148-150.

新媒体时代高校音乐教学的论文 篇5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音乐教学的特征

我国大力发展艺术事业,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高校音乐教学成为教育体系中最具独特性与最具时代性的重点课程。此外,在新闻传媒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高校音乐教学所承担的文化责任与社会责任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所呈现出的基本特点已经成为了最具时代性的重要标志。

1.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师生互动更加频繁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最为重要的主体,两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促进高校音乐教学的关键内容。众所周知,音乐自身所具备的独特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师生之间的互动产生一种能动效应,对整个音乐教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闻传媒时代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工具、教学方法,均具备时代性与传媒性。学生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在新闻传媒的指引下能够积极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各种新闻节目接收信息。此外,新闻传媒所具备的互动性,可以实现音乐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资源互动,其各类新闻传播载体能够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供平台,实现音乐教学中的音乐鉴赏、音乐制作以及音乐理解。

2.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育途径更加宽广

音乐教学中音乐本身是一种具备内涵的产物,从艺术的角度而言,音乐是一种高雅艺术与传统艺术结合的新形式,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由于牵扯到众多音乐内容与音乐理论,其难度性非常大。在新闻传媒时代中,音乐的表现形式得到扩大,并逐渐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模式。由于音乐教学涉及西方教育与国内教育,很多学生会对其理解难度增大。但是新闻传媒下,音乐教学的表现形式会与新闻传媒相联系,在通过各种传播媒介、新闻传媒平台中,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能够实现音乐、文字、视频的结合,促使音乐更加具备感染力与传媒性。除此之外,新闻传媒也扩宽了音乐教学的途径,能够让师生在以微博、微信为主导的`传播载体中对音乐进行学习,这不仅可以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并且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世界级的音乐盛宴。

3.教学方式更加灵活,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在新闻传媒时代,各种新闻载体的出现造就了音乐教育的传媒化,其中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为教学方式。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仅仅是音乐鉴赏、音乐模仿,这种情况下不仅学生的参与感得到减少,并且无法带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音乐教学逐渐沦为形式课程。但是在新闻传媒时代下,各种传播载体以及传播平台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这一现象。教师不再亲自演奏或者表演乐器,并且能够将国际级别的原生态音乐展现在学生面前。此外,音乐教师将优秀的音乐表演节目进行下载,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音乐素养,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音乐兴趣进行学习。这种情况下,音乐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仅仅进行指导与解析便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音乐教学存在的缺陷

1.高校音乐教学改革投入资金过少

新媒体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发展过程中所衍生出的各种媒介产物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新时期音乐教学的基本要求,并且能够进一步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由于新媒体属于新兴事物,部分院校对其基本性质不甚了解,无法将新媒体对音乐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力进行评估。一般高校所投入的建设资金过少,并没有建立相应的新媒体音乐课堂,建设新媒体音乐教学机制。除此之外,部分高校认为新媒体仅仅是一种信息传播工具,无法带动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所以对新媒体与音乐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重视。

2.高校音乐教师缺乏对新媒体的认识

音乐教师是音乐教学的关键人物,在音乐教学中起到辅导、指引的重要作用。在新媒体时代,音乐教师只有与时俱进,真正了解新闻传媒的重要性,才能将其与音乐教学进行融合。但是,笔者根据调查研究,很多高校音乐教师并不看好新媒体,认为新媒体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对音乐教学不会产生影响。年龄较大、执教年限较长的老教师对新媒体的使用并不熟悉,在音乐课堂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这种发展现状下,我国高校音乐教学并没有与时代共舞,没有真正踏入时代步伐之中。

三、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路径

音乐教学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教育体系的创新,对提升素质教育的质量同样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新媒体时代下,我国高校音乐教学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在与自身发展实际相结合的同时,从多角度、多方面对音乐教学的改革路径进行优化与探究,只有如此,才能创新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1.加大资金投入

我国高校音乐教学在新媒体时代中缺乏资金投入,高校领导人员并没有对新媒体的重要性有所认知,针对这种现象,高校领导部分需进一步加强对新媒体的了解,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加大媒体建设资金的投入,建设高校音乐媒体教室,将音乐教学与新媒体进行结合。此外,高校还需要建立音乐教学传媒发展机制,将新媒体真正融入到高校音乐教学之中,促使音乐教学在新媒体的指引下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育模式以及教育理念,真正形成媒体时代的音乐媒介化发展。当然,只有将音乐教育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发展,才能带动高校音乐教学的改革,实现新闻传媒音乐化的发展趋势。

2.提升音乐教师的媒介素养

作为音乐教学的核心人员,音乐教师的地位非常重要,在新媒体时代,音乐教师需在第一时间内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加强对新闻传媒的利用。比如,音乐教师通过观看音乐新闻节目,对当前音乐流行的态势进行了解,比如像央视举办的《星光大道》,其中所涉及的音乐内容非常广泛,包括通俗唱法、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并且还包括各种乐器的演奏。比如青歌赛,每一届青歌赛所选拨的人员非常优秀,导师具有影响性,音乐教师可以增强自身的音乐素养,实现音乐教学的良好效果。

3.改变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

高校民族音乐教学 篇6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中国传统音乐传承

长期以来,我国都以开放的理念接收与学习外来文化,中国传统音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如隋唐时期宫廷音乐的九部乐以及十部乐都是外来文化的表现。近现代以来,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体系发生了一定的碰撞,西方文化在我国的持续传播,使得教育体系中的音乐教学也逐渐呈现出明显的西方音乐特征。

一、高校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意义

中国传统音乐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象征,在文化传播道路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高校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传承的主要阵地,规范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纠正学习方向,构建完整的音乐知识结构,极大的丰富了高校音乐教学类型,对于音乐学科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在高校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有利于传统音乐更好的传播。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国五千年优秀文化的重要表现,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功能。在当前社会形势下,传统音乐的传播程度远不如流行音乐与西方音乐,高校教育作为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最佳途径,应当通过正规化的传统音乐教育课程,担负起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重任。其次,我国教育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动态过程,基础教育成效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质量,而高等教育的改革也将更好的服务于基础教育。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关重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教育,将为基础教育的强化提供良好契机。

二、高校音乐教学中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现状

部分高校音乐教师没有意识到传统音乐教育对于文化传承,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的积极意识,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对于传统音乐的学习兴趣相对于流行音乐与西方音乐普遍较低。除此之外,高校音乐教学中,对于传统音乐的教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脚步。究其原因,造成中国传统音乐这一教育困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外内部素。在西方文化不断涌入的大环境之下,中国传统音乐就如同海上遗珠,逐渐被大家所忽视,对于高校学生而言,西方流行音乐学习更加富有趣味性,动态的韵律更强,而传统音乐的音律与意境则与当前快节奏的社会环境出现了一定偏离。第二、内部因素。西方文化的涌入与传播使得国人对于母语音乐文化知识的关注度下降,商化业盛行也使流行音乐更受关注,对传统音乐的消费降低,使人们的关注点放在了商业音乐上,忽视了传统音乐,对中国传统音乐传承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三、高校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策略

1、思想上重视传统音乐

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社会各界对于传统音乐的忽视使得传统音乐教学举步维艰,基于这一现状,各高校在音乐教育改革中要正确认识中國传统音乐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重视传统音乐教学。笔者认为,政府部门对于传统音乐的传承应当进行重点关注并给予相关的扶持政策,如一些高校的传统音乐专业,制定更优化的招生政策,吸引有才华的音乐考生。其次,给予各高校传统音乐传承一定的资金扶持,给传统音乐教学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使传统音乐教学以及传承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2、突出高校育人特色,改革课程体系

2.1、开展个性化教学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针对中国传统音乐开展个性化教学可以更好的发掘具有传统音乐特长的学生。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开展小班化教学模式,培养音乐人才的多元发展。同时,通过课程设置的优化,丰富传统音乐教学内容,实现高效的传统音乐教学,更好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2.1、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

与普通音乐教学注重技巧性不同,传统音乐教学以意境培养为主,理论为辅,课程教学内容中,应更多的侧重于音乐作品欣赏以及自我评赏能力培养。在课程设计中,对传统音乐进行分类,引导学生深入不同的传统文化背景、特色以及表达方式等内容之中,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一种或两种传统音乐介绍。针对不同学生学习特色开展因材施教,丰富枯燥的音乐教学内容,使传统音乐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得到持续传承。

2.3、增设相关专业

当前,我国高校开设的传统音乐相关专业较少,歌唱类的主要为生态民族演唱专业,而乐器类主要为二胡、古筝等,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国传统音乐,各高校应开设更多的传统音乐专业,使学生拥有更多的专业选择,同时实现传统音乐形式的丰富。

3、优化教学环境

师资力量以及硬件设施水平直接影响到高校传统音乐的开展效率。高校方面,应大胆选用传统音乐人才,安排其教授中国传统音乐课程,提升教学质量。此外,为传统音乐开展研究项目,吸引教师与学生参与到传统音乐的研究中来。针对高校现任音乐教师难以担当传统音乐教学任务现状,应关注教师传统音乐能力的提升,为其提供学习与深造机会,或通过加强院校之间的沟通学习,借鉴优秀经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此同时,高校方面还要大力关注传统音乐教学中硬件设施的改良,更新乐器,优化教学场所与环境,对传承中国传统音乐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师生进行表彰与奖励,鼓励其不断探索,持续进步。

结语

当前,在我国高校音乐教学中,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存在传统音乐教学重视度不高、课程时数学不够、师资力量不足以及教学途径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现状,需要增强高校传统音乐教学力量,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持续的优化与探讨,为实现中国传统音乐的持续传承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管建华. 中国传统音乐在高校存在方式的反思[J]. 中国音乐,2012,01:9-16.

[2]刘大坚. 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中关于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研究[J]. 高教探索,2016,S1:64-65.

高校民族音乐教学 篇7

一、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关系

(一)高校是进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机构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需要担起传承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任。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相结合,需要找到一个切入口,向学生传递正确的音乐文化知识。民间文化组织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如果只是单纯的依赖民间文化组织来弘扬、传承传统民族文化是不够的,而高校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力量。所以说高校是进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机构,十分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

(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是高校教育的基础

民族音乐文化作为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依托,起到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站在现阶段的高校音乐教学来看,大部分高校都将音乐设置成基础性的教学课程,而使用的音乐教材也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这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表现。同时,全球化已经涉及到更多的领域,要在国际大舞台上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充分展现出我国的音乐文化特色。由此可以看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作为高校音乐教学的基础,与其进行完美的融合显得十分重要。

二、高校音乐教学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措施

(一)创新教学模式,进行完美融合

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就必须打破一贯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将音乐教学与文化传承进行完美的结合。首先,就音乐技术层面的教学而言,教师可以选取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熟悉了解该作品所使用的演绎技巧,加强学生的音乐体验;其次,教师可以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分类,让学生认识到各个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对民族音乐作品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更好的认识到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最后,在进行音乐历史的教学时,教师应当借助专门的音乐作品进行授课,借助互动性提问的教学模式,采取情境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将传统的民族音乐展现在教学课堂中,将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有机的融合,帮助学生认识到音乐文化的发展规律。

(二)树立正确观念,激发学习兴趣

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并不是死守旧的一套,而不进行任何改变。事实上,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需要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将先进的内容保留下来,将落后的文化剔除。因而在开展高校民族音乐的教学时,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精心挑选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开放是密不可分的,文化传承的过程就等同于在吸收其他的先进文化,并以此作为基础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创新,从而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促进民族音乐文化得以更好的发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得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三)提高教学水平,构建有力教学队伍

一批高水平的高校音乐教师队伍,对音乐教学课堂质量的保障,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气氛。从高校民族音乐教学课堂的角度出发,可以看出教师作为课堂的领导者,在教学课堂发挥指引作用,能够解答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因此,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相结合,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音乐教师的整体水平。对此,高校应担定期对教师团队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团队整体的教学素养,构建出有力的教学队伍,更好的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音乐文化凝聚着中华五千年音乐文化的精髓,是我国音乐文化的集中和体现,全面诠释出中华音乐的实质性内涵,对我国音乐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教学的联系十分密切,高校是进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机构,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则是开展高校教育的基础,因此将这两者进行有效的融合显得很有必要。对此,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了,采取先进性化的教学手段,对教学模式进行大胆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这样的路径才能让民族音乐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悠长,具有鲜明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音乐本身就肩负着传承音乐文化的历史使命,而民族音乐文化更是蕴藏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化精髓。因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就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的重要责任,高校音乐教学要密切联合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各项使命,将教学与文化传承融合到一起。本文简单分析了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之间存在的联系,浅入分析了如何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发扬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措施,以期能够为高校音乐教学作为参考。

高校民族音乐教学 篇8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民族音乐是体现我国音乐文化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凝结了无数人民的智慧和汗水。高校进行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不仅帮助学生学习传统的民族音乐,还使学生对我国音乐发展史有更深的了解,让学生更加热爱传统的音乐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以及综合素质。我国高校应当加大民族音乐的教学力度,推动民族音乐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民族音乐文化对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优秀的音乐作品往往包含着特定的情怀,对学生的德育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中渗透着许多积极的思想观念,高校开展民族音乐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是我国伟大的民族精神的表现形式之一。民族音乐文化一直伴随我国社会的发展共同进步,展现了社会生活的变迁。将民族音乐文化与现代音乐教育相结合,学生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能够深刻的领悟到民族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更加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最终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民族音乐文化在当前高校音乐教学模式下的现状

在传统教学模式和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下,民族音乐文化在我国高校教育中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许多高校还未意识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民族音乐文化没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大多数高校对音乐课的价值认识不足,并没有完全发挥音乐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在此背景下,许多学生和家长也逐渐认为音乐课程只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外选修课而已。此外,大部分高校公共音乐课程并没有将民族音乐文化作为重点内容,只是在中国音乐鉴赏之类的选修课程中进行穿插讲授,由于选修课课时的限制,使教师无法将系统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学生虽然对民族音乐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还难以满足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要求。

三、促进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传承和发展

(一)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是将民族音乐文化穿插在公共音乐选修课程中进行教学的,无法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此外,非音乐专业的学生音乐理论基础薄弱,即使在音乐课上与民族音乐有所接触,由于缺乏民族音乐的知识基础,还是很难对其产生学习兴趣,无法实现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相关规定,高校应该专门开设与民族音乐文化相关的选修课程,将民族音乐教育作为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力促进民族音乐的发展,让学生在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熏陶下逐渐养成传承意识。如果学校不具备专门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条件,可以选择在音乐综合课程中加大民族音乐教育的力度,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更多的时间认识和熟悉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二)创新音乐教学模式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然而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大多分散在民间,因此必须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鼓励学生走出课堂,积极参与校外实践活动。音乐作品的产生和发展,音乐文化的形成与传承,都存在着一定的社会文化渊源。学生通过参加校外实践活动,能够对各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掌握,为之后的民族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民族音乐往往集中反映某个地方特有的风俗,而不同的民族的不同风俗使得民族音乐风格千差万别。学生亲身体验过民族风俗才能彻底了解民族音乐文化与民俗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的学习、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因此,教师可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采风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情,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提高音乐教师的民族音乐文化修养

在安排民族音乐课程的任课教师时,最好挑选那些民族音乐文化功底深厚、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高、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然而,我国高校音乐教师在民族音乐文化方面的整体素养还不是很高,因此教师应当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民族音乐文化,扩大自身的知识层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此外,教育部门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音乐教师的民族音乐文化修养。比如定期开设民族音乐培训课程,并具体划分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模块,对全国高校音乐教师进行系统性的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的民族音乐文化素质和民族音乐教学能力。这样教师在进行民族音乐知识传授时,就能够以其丰富的民俗文化知识储备和强大的示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四、结语

高校音乐教学中电脑音乐初探 篇9

关键词:电脑音乐,音乐教学,视听合一

电脑音乐是电脑技术与音乐的结合体, 使学生与教师在音乐的教与学过程中可以与现代化技术接轨。电脑音乐教学可以打破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 为教学节约时间, 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同时还可以打破课堂划分的界限, 使得课堂教学中的理论课与操作课可以相辅相成, 提高教学效率。除此之外, 电脑音乐不仅可以完善和辅助教学, 还可以让教师拓宽自己的音乐知识面, 自我训练不断提高。

一、完善教学手段

(1) 突破传统教案弊端。在传统的教学备课中, 教师对于备课资源十分头痛, 除了在自己仅有的几本参考书中找资源, 就是要泡图书馆找资源, 往往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还徒劳无功, 很多优秀的教学案例仅凭简单的文字介绍, 完全表达不出其中的韵意。但是引用了电脑音乐教学, 网络资源可以为课堂教学内容提供广泛的依据。不仅如此, 有些音乐案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需要教师在现场为学生示范, 教师还得在课前准备大量的音乐器材, 在示范的过程中还可能会出现错误。这不得不让教师在课前花更多的时间。然而, 电脑音乐只需在计算机上安装几个简单的小插件, 就可以代替笨重的各种乐器并且可以保证示范音乐的准确无误性。传统的教案在备课问题解决后, 还得面临板书的难题。笔者在教学中, 对于板书问题深有体会。音乐教案很大部分内容是乐谱, 在板书的过程中需要占据很大的位置。为了完成下面的板书内容, 不得不迅速擦去, 这导致了很多学生无法完成笔记的记录。更头痛的, 就是板书谱面规整、清晰问题。教师在黑板上吃力地写着, 学生有时还看不清, 既浪费了教学时间, 又使得教学效果不好。

(2) 打破课堂划分界限。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只是按照教材划分的章节按部就班教学, 对于一些相互关联的教学内容, 由于受到课堂时间、学生知识面等的限制也不得不分开教学。例如:和弦、节奏等教学内容。对于课堂内容划分问题, 笔者感触最深的就是理论课与操作课的划分。理论课内容都是些纯理论知识, 让学生听着乏味, 提不起精神;而对于一些操作内容课却又是让学生反复、机械地训练着指法、简谱之类, 也会让学生失去兴趣。笔者通过对教学经验的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MIDI软件, 将课堂内容进行合理调配, 将相关的知识内容安排在一起教学, 使得知识更连贯, 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并且在教学中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使得操作课有理论知识作指导, 理论课有实际操作作为依据。

二、提高教学效率

电脑音乐的应用摆脱了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讲, 学生在下面听的教学模式, 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可以从更多方面检查自己学习的成果, 发现问题, 使得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例如在复调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一直存在一个难点, 学生难以听见自己的发音, 更难以看见自己的发音过程。通过电脑音乐, 学生可以仔细观察出自己的发音部位与方式, 从而检查问题、纠正错误, 电脑音乐可以做到传统模式下不可完成的视听合一效果。

在对学生音准的训练课程中, 电脑音乐有着较大的优势, 它的音高准确性好, 不用像钢琴之类的乐器需要时常进行调音。并且电脑音乐有丰富的伴奏音, 在听觉训练方面, 不再是局限于音高节奏上, 而是可以调动更多的音乐听觉, 实时进行节奏、层次以及音色的转换。对于音色方面, 电脑音乐单从GM音色来讲, 其中有管弦、流行、民族等多种音色, 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电脑音乐技术, 学生可以对自己在听觉上有疑惑的地方, 进行反复、放慢、加快播放, 再也不会受教师在钢琴演奏时稍瞬即逝的时间限制。此外, 学生还可以将教师的教学案例拷贝回去慢慢感知和理解。例如:传统的和声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笔者利用电脑音乐技术分别从备课环节、课堂教学做足文章。首先, 笔者通过专业的电脑音乐软件制作出以乐谱为中心的视觉元素, 配以准确的音响效果和逻辑性强的文字的优秀课件, 然后在教学中弥补和声音乐抽象性的缺陷, 充分发挥视听同步教学手段, 使学生看着乐谱、听着音乐, 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促进教师成长

电脑音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 也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音乐修养。教师可从无限的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音乐资源, 并对其进行深入学习, 将一些网络音乐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先进的音乐理念和音乐知识传授给学生。除此之外, 会将电脑音乐运用于音乐教学中就必须掌握诸多电脑音乐技术, 教师不得不丰富自己的电脑技术与音乐知识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 电脑音乐在音乐教学中广泛运用, 并且有着其极大的优势, 使得传统的音乐教学在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发生变化, 为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创作音乐作品开辟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崔亨玉.浅议电脑音乐服务于音乐教学[J].中国民族教育, 2009 (6) .[1]崔亨玉.浅议电脑音乐服务于音乐教学[J].中国民族教育, 2009 (6) .

[2]王春萌, 牟新.电脑音乐时代的和声学教学[J].音乐创作, 2011 (4) .[2]王春萌, 牟新.电脑音乐时代的和声学教学[J].音乐创作, 2011 (4) .

高校民族音乐教学 篇10

一、民族音乐的回归对于高校音乐的教育改革意义

对于高校音乐教育来说,民族音乐在整体艺术感官上来讲,意义是非常重大的。首先,学生能够在被民族音乐熏陶以及对民族音乐的学习、了解后,培养和提高属于自己独特的艺术素养并开阔视野。自从新文化运动过后,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大多数的核心都在于国外音乐,包括各种音乐形式都趋于外国化,但是对于我国的民族音乐教学方面却非常少。学生渐渐掌握了欧美和流行音乐,对我国民族乐的了解却仅限于只言片语,仅有的几个高校教授民族乐也无法改变民族音乐日益没落的现状。而民族音乐的大面积回归却可以让我国的音乐教育内涵变得更加完善,也可以使得在音乐方面产生更多的音乐形式。

其次,高校学生应该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对我国的音乐文化和历史更加了解。在完善以及使音乐知识结构变得更加合理的同时还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民族音乐的回归可以让学生们明白自己作为学生,身上肩负的关于民族文化传播和继承的重要责任,也明白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就是少数民族音乐。

最后,从来都被看作是一种媒介的民族音乐也可以拉近学生和传统文化的距离,使其更加亲近。而学生也需要学习更多的民族音乐知识,知晓民族音乐表达出来的涵义与美感。学会对音乐的品味,通过对音乐历史背景的学习和了解,达到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并形成保护历史的观念目标。

二、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中回归的具体内容

(一)关于乐器色彩回归高校音乐

经过时代和社会的进步,西方和中方的许多文化都开始互相融合。在现代音乐中也是一样,器乐在器色上渐渐被西方的表现形式所创新。为了实现与西方音乐的统一和融合,笙类乐器渐渐开始了键盘化。鼓类乐器和吹管乐器都开始实现了与西方乐器对应的定音和加键化,连弓弦类的乐器都开始了提琴化。这些变化不仅没有表现出我国民族乐器的独特音色魅力,还失去了我国民族音乐的艺术感和美感。因此我国相关学者和专家应该在研究民族音乐回归时首先将民族音乐的乐器色彩矫正和传播。

在我国,所有的民族音乐使用的乐器中都含有自身独特的乐器色彩,每一种乐器的音色和特点都是独特的。而乐器色彩在人们身上充当的角色通常是代表人们对某一种乐器的音高变化或者音质变化而形成的感知。现今,民族音乐的民资心理就体现在对器乐的追求上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对这种器乐的追求也在进步。久而久之渐渐表现在了改良乐器、选择和制造乐器以及对乐器的演奏等行为方式里面。古时候曾经有过“八音齐鸣”,不同的音色利用不同的演奏手法融合在一起,非常的令人震撼。器乐有本身的独特音色,但是要将这些音色演奏出不同的感情和动人心弦的声音却需要复杂高超的演奏手法。在演奏过程中,除了将乐器的本身音色表现出来之外,还能够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性能。利用民族乐器合奏出来的音乐体现出来的音色是民族经过时间积累、沉淀下来的美,也是民族心理所追求的美。

(二)关于声色回归高校音乐

在我国而今的民族音乐现状上来看,由于一味的追求中西乐相结合,导致原本民族音乐上的声色被忽视,当需要利用民族乐器进行合奏表演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作为单个乐音本体中具有的色彩,在感知声色的时候,人们可以在听觉方面感受到音高以及音质的变化。声色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而这种特性存在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让音质变得更加悦耳以及追求音高定量中存在的色彩感。而声色具有的心理性存在的原因主要是为了音高的变异性,以及追求音高定量中存在的色彩感。在我国的民族音乐中心理性和物理性都包含在了其中,但是由于不同地方的民族不同,因此他们也具有不同的心理声色。具有变异性以及定性的民族音乐发出来的声会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最后出现不同的变化。例如腔音的变化,不论是高音变强还是变弱,对声色的影响变化都是非常多的。在传统的民族声乐和民族器乐中腔音的表现都是不同的,在声乐中包含了抖音、滑音等,在器乐中包含了注、吟、绰等。当一首民族音乐采用了多种不一样的心理声色的时候,音乐的表现形式以及整体音乐的表现力都会显得格外的饱满和强烈。将心理声色运用得当,不止可以将音乐的审美需求完美的表达出现,还可以将音乐本身的语调和声调仔细的诠释出来。而这些,都是我国民族音乐中最重要的色彩元素以及基础。在一些稀少的地域地方,仍有一部分在努力保存原生态的音乐,这些音乐中就存在有非常多的带腔声色。在显示出民族文化和音乐标识的同时,他们作为能够展现出我国声色音乐独特美的稀少存在,也成为了我国音乐文化的重点保护对象。

(三)关于五声变化调色回归高校音乐

在中国,所有的民族音乐中都具有相应的民族调色。调色指的是对其本身以及变化产生的色彩进行调试,其实是音乐的声音在一定的音高环境中产生出来的一种心理反应,通常有徵和羽两个种类。其主要特征是针对羽和徵多宫多调的色彩体系,由小三度、小二度组成的三音列是调色的主要核心。经过偏音和正音互相变化可以达成转调的多变,在其中可以用偏音来代替正音,在这里要感受到音乐调色的变化可以从首调工尺谱字命名的调色变化着手。另外,人们由听觉生理调节对音乐的调高渐变构成的调色变化,是调色变化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地域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民族,而不同的民族也代表了会有代表各民族独特的不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旋律结构。这些旋律结构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划分成了许多种色块,这些色块就是组成我国民族音乐色彩的主要构成部分。民族音乐中形成的调色美是因为我国不同民族之间不断的在进行音乐调色交替而形成的,而五声性变化的调色作为我国民族音乐中一直以来最夺目的一部分势必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意义,因此应该将其继续传承、传播下去。

(四)关于多线并进回归高校音乐

在现今的高校音乐教学中,若是希望让我国的民族音乐回归到原本的地位、散发属于我国民族音乐独特的美,就必须追求多线并进的乐色。将许多种不同的音色结合在一起,追求合奏时音乐音色的饱满以及美感是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特质。受西方音乐观念和科学化理念影响,我国的很多传统民族乐器的制作工艺以及制作材料已经和曾经有了巨大差异,导致乐器的共鸣腔体受到影响的同时也令乐器再也发不出传统民族乐器的个性音色。在曾经,我国民族音乐的色彩表现形式和特性都是非常多样和特别的,除了追求柔美和刺激感,还有一定的紧张感。对于经过千年沉淀后的乐色,更加强调的是多线条的旋律色彩组合而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不同地域独特的民族音乐。要让多线并进的乐色回归民族音乐,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将西方乐理和中国乐理进行区分,被掺杂了西方文化的中国民族音乐始终不是正宗的民族音乐。

三、结语

融合了西方文化和乐理的中国民族音乐并算不上是正宗的传统民族音乐。在我国的民族音乐中,具有丰富饱满的音色、具有耀眼动人的特质,可以表现的领域也渗透在了方方面面中,具有强烈的艺术精髓。可是这些都逐渐被人们丢弃在了历史长河中,许多学生对中国自身的音乐不感兴趣,却对西方的音乐大力吹捧。这些情况都是需要民族音乐回归来解决的,有了纯正的民族音乐才能够培养出纯正的民族之魂。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中民族音乐的回归做了简要分析。首先介绍了民族音乐的回归对于高校音乐的教育改革意义,提出了需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和认识,明确自身肩负的关于民族音乐传承的重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中回归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民族音乐

参考文献

[1]韩东.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中民族音乐的回归[J].黄河之声,2015,08:19.

[2]刘爱雪.浅谈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融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J].北方音乐,2015,17:181.

高校音乐教学新思路探究 篇11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新思路

高校音乐专业主要培养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在中小学校进行音乐教学和初步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随着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事业的发展,针对出现的实际问题,如何进一步改进音乐教育形式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呢?笔者结合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和效果,从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的形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明确课程指导方案

从总体看,普通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类别应当包括四大类,即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理论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由于从总体培养目标出发,教育部和各大学对通识教育课程(即公共课)都有统一规定,所以,各音乐院(系)主要关注的是学科专业课程、教育理论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理论课程大致有如下五个类别:音乐审美类课程,音乐表现类课程,音乐创造类课程,音乐与相关文化类课程,音乐教育类课程。其结构关系应当是以音乐审美为统领,音乐表现为载体,音乐创造、音乐文化为两翼,音乐教育为基础,形成各有侧重、互相关联、互相促进的课程体系。在以上各类课程中,应当分别设置必修课与选修课。必修课是直接作用于将来教育教学所必须学习的课程,根据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所设立的四个教学领域,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本科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能培养这四个领域教学能力的专业必修课程和音乐教育课程。选修课是发挥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和突出学校特点、地方特色的课程。在专业选修课中,应当提倡音乐专业技能的全面性,文化素养、基本知识的广泛性,学术钻研的专门性,并根据各学校的学术实力和教师专长开设学校特色课程,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开设地方特点课程。

二、丰富教学手段

1.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手段运用是否合理是决定整个教学过程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选择,这样才会使教学手段真正发挥其作用,进而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充分集中起来。高校音乐教学是一项任重而有道远的教学工作,音乐教师在此期间应该对教学手段及方法的合理运用有足够的认识。2.教学手段多样化。由于高校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年龄阶段已经处于成熟阶段,所以教师应该找到适合他们的教学手段及方法,通过情感的抒发以及其他方法的应用,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提高。3.选择教学方法,鼓励实践探索。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善于将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合理的变形,将其运用到教学当中,找出其优势与弊端,这样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使自身的教学法得到充分的补充,使自身在教学过程中面对问题变得更加得心应手。在课下,我们教师还要积极搜集教学素材,使学生在上课过程当中可以拓展视野,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是课堂主体,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而且所有教学手段的应用都应该以这一点为中心,切实抓好课堂每一个教学环节。

三、更新教学媒体

(1)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是本专业知识类、理论类、教法类课程教学媒体的核心,在这类课程教学中应以文字教材为主,声像教材及其他形式教材为辅。文字教材应当全面提供课程教学与学生自学所需要的各种基本信息,不仅要明确课程的教学要求,系统阐明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且要为学生提示学习方法,介绍和提供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

(2)音像教材(含VCD光盘,下同)

音像教材在本专业的赏析类、理论与实践类课程中居主要地位,在这类课程教学中应充分、合理、有效地使用音像教材,辅以文字教材,以满足特殊实际教学需要。音像教材的内容应与文字教材内容密切关联,但不是文字教材的声像再版。它提供文字教材所不能体现的音响与形象的直观教学资料,主要用于解决学生自学时的听音训练、歌唱示范教学、琴技演示教学、音乐赏析的资料呈现等,需要教师加以必要归纳、概括、演示或者讲解。音像教材一般采取重点、难点演示方式或者技能技巧辅导方式。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的音像教材以增加音乐教学讲解示范、赏析指导、技能技巧演示等方面内容为主要表现形式,从而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音像教材编制的形式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予以适当的准确定位。

(3)CAI课件(含网络版CAI课件)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内容应与主教材内容紧密配合,教师应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多角度分解与细化,为学生提供利用计算机及网络开展个体化、交互式学习的途径,强化学生的自我练习与检测。CAI课件的形式既可以是光盘版(CD-ROM),也可以是网络版课件,便于学生根据自身条件灵活选择。

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如春风化雨,走进了师生的生活,走进了课程。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场革命,一场挑战。“课改”究竟改变了什么,怎么改?这是每位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看到了很多老师在课改后的成绩,但也仍存在许多“穿新鞋,走老路”或“换汤不换药”的现象。我想这种现象与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创新能力、个人素质及教学手段有着极大的关系。我们教师要真正走进新课程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改革,确立宽层面、低要求、高品位的教学目标,转变教师观念,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高校音乐课的育人功效,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人民出版社,1995.

2.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3.步根海.音乐的力量[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2.

4.沈波.加强高职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4).

5.杨民刚.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现买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9).

高校民族音乐教学 篇12

1我国民族体育项目引入民族地区高校教学的现状

1 . 1整体形势比较乐观

在民族地区高校教学中引入民族体育项目的总体形势比较乐观,是因为我国民族地区的高校从数量和质量上正在逐步提升,特别是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建立高效课堂、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实,都大幅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水平提升。这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民族地区高校可以有资格进行民族体育项目的教学。

而且,随着我国对民族地区设立更多针对性民族专业、开展相关民族体育文化研究的投入力度和鼓励政策都在逐步加大,也将我国一部分专业人才和民族体育项目相关资源转移到了教学活动之中,这也进一步推进了民族体育项目教学活动的效果。

1 . 2面临问题依旧突出

从落实这项政策的目的来说,不仅是为了将民族体育项目作为一项课程传授给学生,更是为了能够将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体育文化、体育精神发扬光大,甚至包括在未来逐步建立起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或者能够将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打造成一种文化产业、经济产品,促进民族体育的新生。然而从现状来看,也仅仅是做到了第一点,也就是在部分民族地区的高校里设立了民族体育教学的相关课程,仅此而已。

很多高校依旧面临着专业人员资源严重不足,对体育项目的文化背景、传承历史、发展演变、寓意等内容缺乏系统和全面的了解。这都制约了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连贯性,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只做动作教育和技术教育显然太肤浅了些。

另外,多数建立此类课程的高校发现在招生的时候受到冷遇。一方面是对课程的宣传推广力度小,学生不知道;另一方面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学生都希望挑选热门专业进行学习的大背景下, 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课程没有吸引力。

此外,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学生在实习和毕业后的就业安置等方面,目前也缺乏足够的政策规划。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尽快商讨制定有效的解决办法。

2开展民族体育项目进校园的成果

从我国开始将民族体育项目纳入高校教学之中,虽然尚未完全成熟,不过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也初步验证了这种尝试的可行性。

2 . 1激活了民族体育项目研究和教学普遍化的新尝试

民族体育项目研究长期以来都是由一些有兴趣有志于从事此次活动的科研人员和具有广泛的研究优势,比如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人员等。他们由于生活环境中与民族体育项目的接触较多,对一些民族体育项目有兴趣有感情而开展研究。再就是国家相关部门特别针对一些民族体育项目设置的科研课题,下派科研人员进行调研等。总之,这种传统的体育项目研究都是少数,无法满足全国大面积大范围开展民族体育教育教学的要求。

而在纳入高校之后,毫无疑问就等于在全国范围内所有有条件的高校都设立了专业的课程,不仅有批量的学生会接受少数民族体育教学,而且会有专业的老师长期从事此项教育,总结经验、深入研究少数民资体育项目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可以预想在5年、10年甚至更长远的时间之后,我国大量具有少数民族体育素质和知识的人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将会全面促进民族体育项目教育和研究的普遍化、大众化。为后续针对民族体育项目开展的一系列政策转向储备了充足的人才,也将会大幅推进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

2 . 2为保留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提供了好的渠道支持

我国数十个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体育事业的发展,原本是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源、经费、政策支持的。而在高校开展体育项目针对性教学之后,依托学校本身的教育资金投入、薪酬待遇和便利的教学条件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风气,就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发扬光大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当然,目前来说还存在很多问题,但也找到了对应的解决方案,接下来就需要等待时间去逐步解决问题。相信以后我国少数民族的体育事业、体育文化、体育教育都可以以此为依托获得更好的发展形势。

3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在高校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

3 . 1师资力量的强化和培训要加强

针对目前具备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素养与知识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现状,建议通过两种途径来解决。

第一是放宽教师队伍准入,让一些具备更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知识的本土或少数民族成员纳入高校教师队伍中,或者聘请具备如此素养的人当作兼职讲师,为高校现有体育教师做培训和顾问,这样可以弥补教师队伍本身的经验不足、知识匮乏等情况,也可以调动当地少数民族的积极性,促进纯正的民族体育项目进校园。

第二是可以考虑从现有的体育教师队伍中选拔一部分有兴趣、有经验或其它便利条件的教师进行培训,这也会在短期内快速扩充教师队伍。

3 . 2生源不足的情况也很严重

由于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开展体育项目的相关课程都不太长久,且普遍都是就业冷门,这也大幅限制了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很多高校都存在类似课程学生不足的情况。

因此,在考虑想办法扩大宣传、扩大招生人数的同时,也可以考虑不设立此类专业班级或系别,只设置此类课程,面向普通的体育生进行教育。单纯作为一门课程比单纯作为一个班级或一个系别进行教育有更强的操作性,省去了生源问题和其他很多方面的繁琐程序。当然,这对于培养专业的民族体育人才也有不利影响, 会影响少数民族体育事业的整体进度,因此只能作为生源不足和其他必要条件不具备之下的缓冲策略。

当然,以较高的经费补助来赢取部分家境困难的学生加入到少数民族体育教育课程中来也是可以的。不过这解决不了大的问题,只能算作一种辅助的策略。

3 . 3此类学生的就业问题和安置策略尚未建立

从专业课程建立之初就面临着一个问题,如何安置此类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开展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教育的出发点很好,但学生学成之后的就业安置问题就成为现实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尤其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就业范围本来就很窄的情况下,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话不仅会严重阻滞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进展,而且会产生一系列新的问题,浪费教育教学资源,造成负面影响。

要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需要扩展就业渠道,做好少数民族体育教育人才的安置分配策略,比如扩充科研机构的职位空缺和人才队伍,比如把学生下放到少数民族的小学、中学执教。

此外,开展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商业化渠道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好办法。少数民族体育事业未来的发展还是要进入商业和市场化的层面,比如放宽对少数民族演艺人员、公司、演艺机构、体育培训机构、舞蹈教育教学机构等商业经营机构和组织的政策支持, 或者在准入及审核项目中加入需要有专业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从业者或专业学位、学历证书持有人参与的条款,都能够促进社会吸收此类人才。

4结语

从当前的现状来看,民族体育项目进入民族地区高校教学验证了这一举措的可行性。虽然目前来讲面临的问题要比获得的成果更多一些,不过好在找到了缺陷和不足就能够找到应对的策略和办法。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逐项解决各个问题,这需要学校、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协作。要充分调动社会组织的参与热情,通过商业化的模式和政策导向共同开辟广阔的社会需求。

也就是说从前期的国家政策导向主动建立民族体育项目的教育向着社会需求建立这样的教育事业来转变。对少数民族的体育教育事业实行社会需求“牵着走”的战略,而不是国家政策“推着走”的战略。这样才能够最终实现少数民族体育教育事业全面、快速、完善的发展。

摘要: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56个民族中,除了汉族之外,其余的都可以算作少数民族。在长远的历史发展中,各个民族都诞生了特色鲜明的体育文化。在现代社会,民族之间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一些少数民族世代传承的体育项目也面临着消失绝迹的风险。而将民族体育项目引入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教学可以说是振兴民族体育事业的大胆尝试。本文将针对民族体育项目引入民族地区高校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

上一篇:K+通道下一篇:高层建筑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