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音乐艺术(通用12篇)
高校教学音乐艺术 篇1
艺术体操是由体操选手将一系列的高难度的体操动作用肢体灵活地表现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要体现艺术体操的力量感,还要体现艺术体操的美感。所以在艺术体操的动作编排上就要充分考虑审美的需要,将各个动作完美地连接和表达出来。
1 编排艺术体操动作的技巧
1.1 艺术体操自身的特点应该在对动作选择的过程中进行充分的考虑
艺术体操在表演的过程中是需要有音乐的伴奏的,在选择音乐时要充分考虑体操动作的特点,使艺术体操的动作与音乐融合为一体,相互促进,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艺术体操中不同的动作有不同的力度和速度方面的要求,在进行动作编排和音乐选择时,要注意将动作的速度,力度等与音乐的节奏相统一,从而体现出艺术体操自身的特点。
1.2 动作组合的对称性在艺术体操选择动作过程中的考虑
体操中的动作对于人体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等都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而艺术体操则是在体操的基础之上增加了艺术欣赏的成分,使艺术体操不仅能提高选手的身体素质,还有助于选手的形体的塑造。所以艺术体操一般都比较重视体操运动过程中动作的对称,这样对选手的形体更加有利,使选手的身形更加地匀称。但是为了增加艺术体操的观赏性和进一步提高艺术体操动作的难度,在整套的艺术体操中也会融入一些不对称的动作。所以在艺术体操的动作选择中,要对对称性的动作进行考虑以收到更具艺术性的效果。
1.3 外形和姿态以及内在的灵气也是艺术体操在对动作选择时应主要思考的因素
艺术体操的表现过程也离不开选手的内在修养。在做一套完整的艺术体操动作时,选手要尽量放松,充满自信的来展示自己的形体。对于每个动作都要做到位,还要跟上背景音乐的节奏。而动作是否具有艺术感染力是选手对动作和音乐的双重理解和诠释的结果。选手内在的灵气会通过眼神,表情,包括动作的激情与否来表现出来,从而增加了艺术体操给人带来的视觉上的享受。选手个人的情感,灵气以及对艺术体操的悟性使得艺术和体操这两种不同的事物完美地融合在了一个领域之中。
1.4 创新性和独立性在艺术体操动作选择中的考虑
不管是艺术还是体操都不可能是原地不动的,都要向前发展。而发展的推动力就是创新。在人们对于美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艺术体操也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创新,给艺术体操注入新鲜的血液。对艺术体操的创新可以从单一的简单动作入手,增加原来动作的变化程度和复杂程度。还可以通过对整套动作的组合进行创新,通过将动作进行全新的排列组合,或者是改变动作的组合方式来使艺术体操在整体上焕然一新。还可以通过尝试选择不同类型的背景音乐,现在的音乐形式多种多样,有民族的,有爵士的等,这些音乐都可以被应用在艺术体操中,丰富艺术体操的表现形式和扩大艺术体操的艺术范围。让艺术体操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要。
1.5 艺术体操项目和艺术特色应该在选择过程中进行考虑
艺术体操有单人艺术体操和多人艺术体操两种形式。在单人艺术体操中主要是通过选手个人的表现,比如个人的性格,个人对艺术体操的理解以及个人的形体状态等来体现艺术体操的美感。而在多人艺术体操中不仅要求个人对动作要熟练掌握,理解到位,还强调了集体的配合性。也就是说在集体中个人之间要完成一定的动作和情感的交流,而不是个人的表现,要让观众感受到艺术体操的整体性和配合的默契程度。
1.6 对动作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动作的整体性
艺术体操将不同的动作按照难易程度分成了不同的等级,在一整套的艺术体操动作中要将不同难度的动作均衡的分布。使艺术体操有跌宕起伏的感觉,这种设计也使每个动作都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也使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能够自然地衔接和表现。
2 选择背景音乐环节中的注意事项
2.1 艺术体操中节奏的作用
艺术体操引入背景音乐是为了增加整体的节奏感,使观众更加容易体会艺术体操的动作停顿。艺术体操的选手在进行体操表演时要跟随音乐的节奏,感受音节的长短,以此来控制动作的快慢和幅度的大小。艺术体操在选取背景音乐时也要尽量选择一些节奏感明显的音乐,这样有利于艺术体操动作的完美展示,也能使音乐和艺术体操真正的成为一个整体。而这种融合也是艺术体操的一个特点。
2.2 选择艺术体操音乐环节中的重点注意事项
艺术体操最后的成型是需要两个过程的,即对艺术体操的动作上的编排和对背景音乐的选择。而在现实中这两个部分是没有明确的前后关系的,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去灵活安排。但是不论哪种过程都要遵循艺术体操的基本原则。即背景音乐的节奏要能与艺术体操的动作相互配合,而动作也要能够体现出背景音乐的节奏变化情况,即音乐快动作就要快,要更有激情,更加奔放,反之就要表现得舒缓和宁静,使体操的动作和背景音乐成为一个整体。而且在配上背景音乐后艺术体操的动作也要求更快,衔接更流畅。
2.3 选择音乐的过程中要以动作和各种器械的特点为依据进行
虽然对背景音乐的选择和艺术体操动作的安排是不分先后的,但是音乐还是要以体操的动作和特点为主来选择。如果艺术体操的动作体现的是选手的柔美,就应该选择一些倾向于抒情的音乐。在舒缓的音乐中选手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展示自己的形体美。同时要选择一些本身就很有感染力的音乐做背景,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也更容易将学生的激情激发出来,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体操中。而且感染力强的音乐也能促进学生的想象力,更有利于学生对于体操动作和音乐节奏的理解和把握,并且展示出个人的精神风貌和应有的内在灵气,使艺术体操表演更具艺术价值。
2.4 选择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自身对音乐的认识
当然并不是每个音乐都能够完美的配合艺术体操的动作,所以在背景音乐选定后还要对艺术体操的动作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动作和背景音乐能够相互配合,而且核心动作必须在音乐的配合下被重点的突出出来。还要根据背景音乐的节奏来合理安排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在音乐节奏放缓的时候,穿插一些简单的动作来过渡。还要重视学生对于背景音乐的理解,在完成动作的同时用发挥学生的个人优势,确保动作能够达到一个艺术的高度。
3 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体操是一项体操与音乐完美结合的体育运动项目。要想完成一个优秀的艺术体操项目就必须重视艺术体操的动作编排和对背景音乐的选择。在艺术体操中动作的编排与音乐的选择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体操的动作编排要适应背景音乐的节奏,以便充分表现动作的力度和强度,还有学生的形体状态。而背景音乐的选择也要适应体操动作的需要,一些节奏感强烈,自身就有很强的感染力的音乐是比较适合作为艺术体操的背景音乐的。该文对高校中艺术体操面对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有些参考意义。
摘要:艺术体操是集音乐、体操技巧等因素于一体的项目,在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的过程中,动作编排教学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艺术体操的表演技巧。在艺术体操动作编排的过程中,音乐的科学选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该文就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动作编排与音乐选用的策略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艺术体操,技巧,动作编排,音乐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汪敏,赵亚楠.中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协作动作编排结构与特征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3):77-82.
[2]黄艳群.竞技性拉丁团体舞编排的研究[J].企业导报,2016(12):179,181.
[3]刘春,袁静.啦啦操课程中不同学习方式对大学女生身体自尊影响[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5(8):36-39.
[4]王合霞,唐亮,尹璐.不同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成就动机的对比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5(7):88-92.
高校教学音乐艺术 篇2
【摘要】:高校音乐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音乐教育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探讨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作用,激起高校教师对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视。
【关键词】:高校音乐艺术教育;意义与作用;研究
0.引言
隨着社会的进步,我国高等教育的思想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教育过程中不仅强调要培养更多具备专业素质的人才,更要重视高素质以及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培养。在这一教育过程中,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作用突显,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能有效地开展音乐教育活动,对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以及作用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
在高校通过音乐艺术教育或者开展公选课的方式进行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这有利于增长学生对艺术知识以及音乐理论的学习,增长学生的求知欲望。就音乐教学而言,教师懂得如何欣赏音乐,如何熟读歌谱,并从中体会到轻音乐、交响乐以及其他类型的通俗音乐所带给自身的力量。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比较活跃,学生的学习需求比较多样,其脑子里也并不是只有英语单词、高数知识等相关内容[1]。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需要在生活中去获得艺术的营养成分,能在抽象思维之外获得更多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以及形象思维都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都不可或缺。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人生才能更加的绚丽夺目。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主张的六艺之中就强调了学习音乐的重要性,孔子也亲自实践,并虚心地向专家请教。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要求其在乐的基础上学习仁义,最终达到最高的境界。音乐能有效地完善学生的情操,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音乐教师在众多课程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提升音乐教学的地位,在教学实践中突出音乐艺术教育的作用。
2.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所存在的问题
2.1音乐艺术教育不够重视
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经过许多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就目前来看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音乐艺术教育对于许多家长和学校作为上得名校的加分工具,音乐艺术教育并未将学生作为艺术人才的高度来培养,音乐艺术教育局限于音乐专业小众化教育圈。曾有专家对高校学生音乐素养的调查表明,几乎所有的高校学生都肯定了音乐艺术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如图一和图二高校音乐艺术课程的课堂情况),但其中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喜爱音乐,极少数的学生对音乐专业知识有着一定的了解。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不单单是学生兴趣取向的问题,更多的是学校和社会对于音乐艺术价值的不重视,传统教学理念对于音乐艺术的轻视严重阻碍了我国高校的音乐艺术教育发展。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2.1音乐艺术教育投入不足
由于高校对于音乐艺术教育的不重视,加上许多高校本身收到资金的限制,使得许多高校在音乐艺术教育方面的投入远远不足。目前,除去一些音乐艺术的专业学校外,大多数非艺术类院校对于音乐艺术教育的不重视已经成为高校的一种常态,加上许多高校主要将资金用于其他专业课程的建设当中,对于高校自身音乐艺术设施和师资力量方面的投入大大不足,虽然许多高校都在提倡培养学生音乐艺术等综合素质,但投入的不足破事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发展只流于形式,根本得不到实质化的发展。
2.2音乐艺术课程设置不当
大多数高校由于教学投入的不足,加上本身对音乐艺术教育的不重视,使得许多学校在音乐艺术教育方面的课程设置方面不当。在课程上,大多数学校的音乐艺术课程不当一方面表现在课程较少,另一方面表现在课程关联性小。课程较少使得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非常困难,教师要必须非常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较多的教学内容,教师不得不对音乐艺术课程中许多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学生学到的音乐艺术知识也就极其有限,长此以往高校音乐艺术根本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另外,许多高校对于音乐艺术相关课程的设置关联性小,学生学的音乐因数知识跨度太大,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致使学生音乐艺术素质得不到进一步的提高。
3.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
3.1音乐艺术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趣
音乐是人精神世界的营养品,通过音乐艺术教育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音乐教育不能采用说理的`方式进行,其更需要通过对学生进行不断地熏陶以及感染最终达到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德国一位比较著名的科学家曾经说过,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并不是关注音乐本身,而是重视对精神的探讨,他认为音乐是人的情感自然流露出来的东西。在人的教育过程中,音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高校教育中缺少了音乐艺术教育,那么,这种教育就变得不完整。学生没有音乐审美意识就称不上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由此可见,音乐和人的生命本体具有密切的联系,是人精神生活中所必备的东西。在一次学校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高校学生都喜欢音乐艺术教育,其也希望能开设更多的音乐艺术教育课程。这对于深化学生的思想品格,升华学生的精神境界,对于美化学生的心灵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也不是能用语言所能传达出来的。
例如:《命运交响曲》这首音乐,其被誉为命运的敲门声。在让学生欣赏这首音乐的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命运的敲门声,并从中体会到作者与命运抗争的力量。音乐将声音与形式融为一体,其中包含着音乐家对生命的理解与感受,并通过声音传达给学生。通过这种艺术教育形式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得人们的心灵得到美化。
3.2音乐艺术教育促使人身心健康
音乐是艺术的一个分支,音乐能给予学生美感以及幸福的真实触感,透过声音能对人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通过音乐艺术教育,其能给人带来美的精神感受,促使学生产生一个良好的情绪。优秀的经典音乐作品,其能无形之中感染人,促使人向善向美,促使人们的精神境界更加高雅或者振奋[2]。首先,音乐会带给人轻松、愉快以及缓解压力的作用,使人产生愉悦的心情。显然,音乐艺术教育会较大程度地影响人的心理。就目前而言,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竞争更加激烈,学生在毕业之后也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学生需要具备一个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去承受这些压力。人的物质生活的提升,人的需求也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的温饱上面,其更需要人心理健康,形成一个高雅的生活形式。通过音乐艺术教育,这为学生走向音乐打通了一个通道,学生可以走进音乐,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接受精神的洗礼。在接受音乐教育过程中,学生会无形之中变得更加开朗和大都,拥有善良以及向上的品质。有音乐教育家认为:音乐是伴随人的一生而不可缺少的东西,没有音乐的人生是不完美的。
3.3音乐艺术教育丰富人的想象力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刺激人的感官,促使人感受到音乐的美。而这种美的产生是需要人联结生活区想象的。人在欣赏音乐过程中感受美,这是美感是人们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人们在欣赏音乐时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联想以及艺术想象,长此以往,人们便会形成这种能力[3]。音乐艺术教育促使人的思维更加活跃以及灵敏,将人们塑造成为一个想象力更加丰富的人。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显然离不开以美诱人以及以情感人的方式,促使人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真谛。例如:在高校学习过程中开展“钢琴比赛”、“歌唱比赛”以及“校园歌手”之类的节目,在这种音乐活动过程中,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以及独立性,学生可以自编自导以及自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促使自身的创造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最终满足自身的表达欲望。
3.4音乐艺术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开展音乐艺术教育,给予学生更多地接触音乐的机会,这有利于学生直立的开发,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法国雨果文学家就曾经说过:数字、文字以及音符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重要钥匙。就自然科学而言,其更加重视培养人们的抽象思维,让学生联想去将事物的真实面目揭示出来,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发展。而通过音乐训练,其能促使学生左脑以及右脑均衡性发展,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创造力。音乐歌词中包含着很多诗情画意的东西,具有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这有利于丰富人们对生活的认知,接触到更多广阔的思维方式。当学生接触更多的音乐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避免机械地唯物主义思想,能进一步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宽度,能更加灵活地应用知识。
3.5音乐艺术教育具有教化以及感染人的作用
通过开展音乐艺术教育,其能塑造人完美的人格,促使全民的素质进一步提升。在很久之前,我国名人就已经意识到音乐教育具有教化人的作用了。音乐教育的三大功能主要包括:教育、净化以及精神享受。我国古代的思想家也非常重视音乐教育的作用,充分地发挥音乐艺术教育培养人以及陶冶人的作用[4]。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充分表现了音乐艺术教育是有利于提升全民素质的。音乐艺术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时具有时代性意义的,其中涵盖了深刻的民主审美观念,属于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例如:《黄河大合唱》这音乐就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以及勇敢勤劳的精神状态,将我国人民勇敢反抗外国侵略者的状态充分地刻画出来。在欣赏这首音乐的过程中,学生的爱国热情也会被激发出来,有利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由此可见,音乐艺术教育具有教化人以及感染人的作用。
4.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措施
4.1提高高校对于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
首先,高校必须认识到,随着社会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音乐素养又作为学生未来学生综合素质的一大体现,提高高校对于音乐艺术教育的成都,真正落实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相关举措,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这不仅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更关系到高校顺应时代的发展的变革。
4.1加大高校音乐艺术教育投入力度
为了保障高校音乐艺术教育举措的落实,首先应加大各大高校应对音乐艺术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音乐艺术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等两方面突然。首先,加大对于音乐艺术教育设施的资金方面的投入,保障音乐艺术教育相关教学设施配备齐全能够满足本校学生的使用;其次,还必须加大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的建设,选用音樂专业素质过硬的专业性音乐人才,定期对高校音乐艺术教师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教师素质有助于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4.2合理设置高校音乐艺术课程
在高校音乐艺术课程设置方面,首先应适当增高音乐艺术必须课程课时量,增加音乐艺术选修课程的种类。其次保障多种音乐艺术课程的关联性,满足学生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音乐艺术课进一步的发展探索的需求。
5.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艺术教育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升其想象力以及创造性的作用。因此,高校教师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充分意识到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以及作用,加强音乐艺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虎.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作用[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4(3):61-62.
[2]李琴.浅谈音乐艺术教育在高校美育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7(36):243-244.
[3]刘玉蓉.音乐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作用[J].高教研究,,21(1):58-59.
浅谈我国高校的音乐艺术教育 篇3
关键词:音乐艺术教育;现状;教改模式
近些年来,教育界、学术界不少有识之士呼吁国民艺术教育应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作为一名普通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笔者对高校音乐艺术教育有较多的了解和体会,就此谈一些主观想法。
发展音乐艺术教育是我国施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提高全民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全面实行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的重大变革,是一项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音乐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对高校培养优秀人才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
音乐是一门感性的艺术,一定的历史背景、丰富的情感故事往往是音乐作品创作成功的先天条件。这些情感故事常常源于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经历与感悟,丰富的情感经历和感悟可以给予人们精神的慰藉、淡化人们的功利欲望、消除感情的羁绊,使人们更好的理解音乐创作。通过音乐艺术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健康的人格,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大帮助。因此,要想使音乐艺术教育成为高校学生乐于接受的课程,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便成为各高校必须深思熟虑的问题。
音乐艺术教育以悦耳的旋律、变幻的节奏、不同的音色、优美的和声等特有方式感染着人们的内心世界,对人们内心真善美的形成有很大帮助,同时,新时期教育模式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把以取得好的升学考试成绩为目标的应试教育转变为以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这是教育改革的实质。因此,高校加强音乐艺术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要求,音乐艺术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形象与逻辑思维的有效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高校应加快音乐教育课程的发展进程,使音乐艺术教育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大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知识技能飞速增长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健全人格、陶冶高尚情操的关键时期,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不但能使学生在欣赏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故搞好音乐艺术教育是任何高校都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高校应通过系统的课程安排,引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方式来普及音乐艺术教育。
同时,音乐艺术教育也可以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程,属于精神文明建设范畴。我国自古就有以“礼乐”治国的思想策略,所谓“礼”即指行为规范;“乐”就是精神层次的陶冶。人们要想在思想境界有所提升,就不能只以主观想法来完善自我修养,还须通过有效的教育方法去实现。行为规范与艺术陶冶相结合是根据传统理念影响下产生的新的教育模式,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的新形势下,以艺术教育来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更是必然趋势。通过积极、健康、向上的音乐艺术教育宣扬社会主义的“真善美”抵制和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假恶丑”;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为教育的思想文化阵地,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有思想、有情操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这不仅是教育界所要尽到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共同的义务。
正如李岚清先生所说:“音乐的功能不止是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它对人的智力开发,特别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帮助。”音乐艺术的审美过程是根据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印象的流动,以形象思维为主,渲染气氛、表达情感,欣赏者可以通过形象思维使其在脑海中再现。
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所谓艺术教育是指促进大学生思想文明、道德情操、鉴赏审美能力的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新人,是不同于培养艺术人才专业教育的艺术素质教育。由于当前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和国民思想观念等原因的限制,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基础较为薄弱,国民音乐素质普遍较低。根据某所高校所做的音乐素质问卷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示喜爱音乐,认为在高校进行音乐教育十分必要。但在这些调查者当中懂得简谱的人只有很小一部分,能够熟练掌握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系统学习过音乐基础的几乎为零。可见,高校大学生对于音乐教育的渴望与实际具有的音乐素质形成了强烈反差。中共中央在1999年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随着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的转变,素质教育的全面启动也使音乐艺术教育逐渐被列入素质教育的行列。对于目前我国专业技能突出的高等院校来说,音乐艺术教育和其他素质教育一直被忽视,学校里没有正规的音乐教育类教材和教学系统,部分高校虽有一定的师资力量,并建立了音乐教研室,但教授音乐的教师大都身兼数职,还负责其他方面的校园工作,致使老师无法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音乐艺术教育中去,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音乐教研室也如同虚设。西方国家的音乐艺术教育则与我国形成强烈的反差,如英国剑桥大学早在1464年就开设了音乐欣赏课;美国哈佛大学早在1870年就已把音乐课列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由于西方国家对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视,不仅培养出了著名的科学家,还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借鉴西方国家对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和重视,并从中得到启发,正确运用于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中。
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导致我国音乐艺术教育发展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国民对音乐艺术素质教育的关注度不够,致使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精品已不多见;在不少场所中,一些庸俗、不入流的音乐取代了高雅的音乐艺术形式;圣洁的艺术殿堂被“铜臭”所侵染;大众艺术被赤裸裸的商品艺术所侵占……种种因素造成了我国不良的文化环境,严重阻碍着学校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致使部分人审美素质低下、美丑不分,有的甚至已误入歧途。
在学校教育体制方面,教育改革的滞后影响了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河南省而言,只在小学和初中一年级阶段开设有音乐课,音乐教育的中断致使学生难以系统地接受音乐教育。许多教育工作者对国家教育模式改革方面认识不清,不能及时有效的改进授课方法,致使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认可,甚至有的地方因缺乏音乐教育师资而随意停开音乐课;一些开设音乐课的学校也因缺乏相应的考试和考核制度,而无法有效达到艺术教育的实施目的,同时,高校更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使音乐艺术教育显得更为苍白无力。种种原因的影响,我国学生出现音乐素质不高的情况也就在所难免。
高校音乐艺术教育改革模式的思路探讨
高校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深化教育改革,快速发展高校音乐艺术教育,以此来提升高校大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高校要重点加强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将其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的学校音乐艺术教育体制;结合我国教育国情,总结出一条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道路,在教育法规和制度上确立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将音乐艺术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教育发展规划中,使音乐艺术教育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以人为本、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音乐兴趣、音乐基础,由基础开始,教师要通过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边引导边强化,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接近音乐、感受音乐、热爱音乐。
高校可通过采用选修与必修相结合的课程选择模式,从真正意义上把音乐艺术教育纳入到正规的教育模式中。高校要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引入高雅的音乐艺术,积极开展以音乐艺术教育为目的各项相关活动,共同维护校园良好的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将其他人文素质课程同音乐教育课放到同等重要的教学地位上,以人才素质培养评估为依据,把音乐艺术教育纳入课程考核体系中;在师资管理方面要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改进音乐艺术教育教材,保障教学质量。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更重要的是在于全社会要共同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和文化环境,唤起更多人对音乐艺术教育的关注和重视。
历史在不断的向前发展,我们在音乐艺术教育教学发展中更应该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以及快速发展的经济对素质教育的需求。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总览大局、展眼未来,肩负起音乐艺术教育的重任,积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音乐教育经验,积极探索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新模式,为社会培养出素质高、专业强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文川,齐易.音乐艺术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李岚清.音乐笔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吴跃跃.音乐教育协同理论素质培养[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
高校教学音乐艺术 篇4
陕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是著名的文化资源大省, 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作为一种地域文化, “陕西文化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 代表了中华文化的主源流, 在中华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 (2) 陕西的地域音乐文化资源同样也是底蕴深厚、历史悠久。
陕西地理位置独特, 三秦大地关中、陕北、陕南, 不同的自然风貌, 也成就了不同特点和风格的地域音乐, 它们共同构建起丰富多彩的陕西地域音乐文化资源。陕西地域音乐因其独特的历史性、民俗性和艺术性, 在全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还是现代音乐创作的重要素材和灵感来源。因而, 传承和发展陕西地域音乐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 对于中华文化的继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陕西地域音乐文化资源的地理分布
“陕西省的民间音乐内容之丰、品种之繁、特色之殊、艺术之美、价值之大、源头之远、流播之广, 是许多省区无法比拟的。” (3) 影响力比较大的有西安鼓乐、陕北民歌、榆林小曲、陕北唢呐, 陕南民歌、关中秦腔、华阴碗碗腔等。这些音乐文化通过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体现着陕西独特的地域文化与民俗风情, 反映了陕西这方水土上的人民千百年来的信仰观念和价值体系。
陕西地域音乐以陕北民歌中的信天游最富盛名。“陕北民歌是所有陕西民间音乐中在全国认知度最高的音乐品种, 同时也是中国所有民歌中影响力最大最广的音乐品种。” (4) 陕北民歌的旋律高亢奔放, 荡气回肠, 极富感染力。跌宕起伏的特点与陕北高原峁梁沟壑凹凸不平的地貌特征相互呼应, 显现出粗犷豪迈而又朴质的音乐情怀。著名的陕北民歌有《赶牲灵》《兰花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
关中一带的音乐以西安鼓乐为代表。西安鼓乐亦称长安古乐、长安鼓乐、西安鼓吹乐等, 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被音乐界誉为“音乐活化石”。它主要流传在古都长安城乡一带, 是笙管笛打击乐器合奏的古老乐种, 继承了唐宋音乐的传统, 并吸收了元明清时各地民间音乐的精华逐渐发展完善。经常演奏的古谱有《浪头子》《女退鼓》《花退鼓》等。
除了西安鼓乐在关中地区影响力较大的就属秦腔了。秦腔是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剧种之一, 是梆子腔的鼻祖。在清代秦腔流传到北京, 对京剧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秦腔的音乐特点高昂激越, 急促热烈, 唱腔中有苦音和欢音之分, 苦音凄婉悲凉, 哀怨深沉;欢音喜悦明快, 爽朗有力。它的唱腔充分体现出陕西人粗犷豪迈、直爽慷慨的个性, 反映了老百姓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秦腔的代表性剧目有《三滴血》《三娘教子》《苏武牧羊》等。
陕南的音乐主要以民歌为主, 而紫阳民歌最为出名。陕南民歌委婉舒展, 情感细腻, 就像陕南的地貌一样给人以山清水秀的感觉。这里自古就有传唱民歌、山歌之风俗, 民歌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或一人独唱, 或两人对唱。在演唱风格上, 陕南民歌少用假声, 多用高腔和平腔演唱, 听觉上给人以委婉而细腻之感, 有一股清新山野之风的感觉。著名的歌曲有《郎在对门唱山歌》《羞月亮》等。
高校艺术教育在陕西地域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效用
1.陕西具有全国领先的高校教育资源优势
陕西拥有全国领先的教育资源, 在西部地区位居首位, 在全国名列第3, 仅次于北京和上海。陕西汇集了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众多知名高校, 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 他们在这里学习文化, 接受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 每年都有大批的毕业生进入社会各行各业的不同岗位。因此, 可以充分发挥陕西高等教育的优势, 依托高校的科研和人才优势, 以高校艺术教育为平台, 实现地域音乐的有效传承和传播, 将地域音乐文化资源和高校教育优势结合起来, 使陕西地域音乐的特色和魅力发扬光大。
2.高校艺术教育对传承地域音乐文化的作用和意义
“长期以来, 传统音乐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无意识传播, 二是有意识传播。所谓无意识传播, 是指民歌、民间歌舞、民间乐曲、戏曲声腔、曲艺音乐, 是通过民歌手、民间乐手、艺人等民间音乐家的演唱 (奏) 流传下来。他们的传播或是为自娱自乐, 或是为谋求生计, 常处于无序的、自生自灭的状态。这是传统音乐的主要传播渠道。而有意识传播, 则居于次要地位, 表现为师傅带徒弟传授技艺, 也有少数俗字谱和工尺谱刊行流传等。” (5)
地域音乐文化主要流传于民间, 长期以来, 它的传承属于无意识传播, 主要依靠民间歌手、民间艺人口传心授得以流传下来。这种传播没有系统性、目的性和延续性, 这种特性往往使得这些有着深厚生活和地域文化背景的鲜活音乐随意而原始地流传着, 它的美和真时常被地理的界限和屏障所包裹和阻碍, 无法突破进而创造出更广阔的价值空间。当从事民族音乐的田野工作者发现并认识了它们之后, 才深深感叹于它们独特的魅力和色彩。然而仅仅依靠民族音乐学的田野工作群体去挖掘和整理开发这些音乐, 力量还是显得太单薄, 效果也有限。
众所周知, 学习认识了解的过程主要是要依靠学校教育来完成的。高校的学生群体从年龄、心理等各个方面都比较成熟, 接受和学习知识比较快, 而且具有持久性。高校学生的生源来自全国各地, 他们会把以学校为地域背景的音乐文化在毕业之后带到更广泛的地区, 更有利于陕西地域音乐文化的全国性流传和发展。
构建起凸显陕西地域音乐文化特点的高校艺术教育体系和模式
1.在艺术教育中增加陕西地域音乐教育的比重
在传统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 地域音乐是不太被重视的领域, 通常音乐艺术方面的内容主要是以中西方经典的艺术音乐为主。这些音乐固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但是学生在欣赏学习的过程中无法体会和感知到音乐生成的文化大背景, 对于音乐的理解无法上升到文化层面。而地域音乐就形成在他们学习生活的地域中, 学生可以亲自深入到这个文化语境中, 通过对各种细节的关注来进一步理解音乐背后的社会含义。
因此, 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一定要认识到地域民族民间音乐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课程设置中给地域音乐一个合理的比重。通过艺术教育让让学生们首先去了解和认识这些音乐, 只有全面接触和学习了这些音乐, 学生才能由圈外进入圈内, 真正喜欢这些音乐。此外, 艺术的熏陶是很重要的, 在增加理论教学的同时应广泛开展地域音乐文化方面的活动。地域音乐在这方面是有优势的, 这种近距离贴近性的学习, 一定会让学生不断加深对地域音乐文化的体验和认识。
2.结合陕西各高校自身特点构建合理的艺术教育教学内容与模式
在我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 音乐教育担任着普及音乐知识、提高音乐修养的重任。充分认识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和特点, 在顺应其运行和发展规律的前提下, 将陕西地域音乐文化中有代表性、有艺术价值和文化魅力的作品引入高校艺术教育体系中, 通过高等教育的平台和资源实现地域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播。
各高校可以结合所处的地理位置、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等, 选择有一定贴近性、熟知度高的音乐作品作为主要内容, 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实践和研究。比如地处陕北的高校延安大学等, 就可以在陕北音乐的挖掘和学习方面多增加一些比重, 因为学生们就身处陕北音乐的生成环境中, 在这种状态下很容易把音乐的文化背景和艺术表现形式联系起来, 去寻找它们之间的关联, 体味原汁原味的文化情怀。而地处陕南的高校, 如陕西理工学院等, 完全可以在陕南地方音乐方面组织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 带领学生有条件深入田间地头去感知原生态的音乐曲调, 也可以请民间音乐人在学校讲课, 这比让老师讲更生动, 更有感染力, 这些都有非常便利的条件。关中一带是陕西高校的主阵地, 这些学校则可以多涉及秦腔、西安鼓乐等音乐内容进行学习。学生们浸染于所在的这方水土和音乐的零距离接触, 必将激发起他们发自内心的音乐情感和力量。
因此, 这些高校的艺术教育在陕西地域音乐的学习传承中, 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条件, 适时有选择性的挑选音乐内容进行学习, 实现贴进教学, 形成各自的音乐特色。在平时高校之间还应该多安排一些艺术交流与合作, 把自己熟悉和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这样地域音乐的学习就活了, 同时也实现了特色化的目的, 这将是非常有益的尝试。
3.提高学生对地域音乐艺术的参与性
只有充分学习和了解了这些丰富多彩的陕西地域音乐, 才能传承和发展它。要真正通过高校艺术教育这个平台实现对地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那么地域音乐文化的学习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欣赏的层面, 而应让大家都积极参与到音乐的表演和实践中来。地域音乐不能只是少数人的表演, 需要调动起广大群体的热情, 这样才能使地域音乐文化传播得更深入、更久远。
因此除了课堂学习和开展各种音乐活动外, 还要鼓励学生参与走进艺术的现场中。学生学了之后就唱, 就演奏, 既熟悉巩固了对音乐的认识, 同时也提高了学习音乐的热情。有条件的时候还要多进入民间, 去听去感受这些音乐, 观看音乐表演, 参与音乐表演活动, 请专家现场表演介绍, 增强学习的生动性和参与性。
结语
高校是文化传播的主会场, 高校音乐教育能够更加系统和全面地传承地域音乐文化, 抓住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最根本的内容, 然后使核心文化思想得到传播, 受众范围十分宽广, 是发展地域音乐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在高等院校中加强地域音乐教育, 有助于传承民族传统音乐, 也有利于高等院校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地域音乐文化的传承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任务, 一定要充分发挥高校艺术教育的良好平台, 真正把陕西这些悠久而多姿的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开来。
注释
11 王延深.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地域特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7, (4) :4.
22 秦开凤.陕西地域文化与中华文化复兴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3, (9) :111.
33 雷达.发挥陕西地域优势保护民间音乐遗产[J].音乐天地, 2005, (1) :7.
44 陆小璐.陕西“秦派民乐”的创作与地域文化的关联分析[J].交响, 2013 (1) :56.
公共艺术 (音乐篇)教学反思 篇5
《公共艺术(音乐篇)》教学的基础,是音乐艺术教育的出发点。其次,教材内容注重系统性,忽视了学生的可接受性。尽管学生音乐知识基础比较差,教学只有16课时,但教材内容并没有减少,要求并没有降低。古典音乐、现代音乐、中国音乐、欧洲音乐、名曲、戏剧、舞蹈无所不至。缺乏必要的整合,结果事与愿违,严重地影响了音乐艺术教学效果。第三单元第五节《协奏曲》,本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巧妙地结合专业特点,孩子们在观看欣赏、对比交流、互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热情与活跃、积极与投入,让我明白,只要选对适合的方法,我们中职生非常优秀!虽然这一次协奏曲欣赏不足以彻底取代流行歌曲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也不能一步就提高自身的音乐赏析能力,但只要给他们足够的音乐发展和表现空间,他们会从高雅的音乐中感悟到生活的美好,逐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艺术鉴赏水平。
德力格尔桑
高校教学音乐艺术 篇6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音乐艺术;教育
1 民办高校中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
首先,许多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只注重专业学习、道德等方面,而对于音乐艺术教育却不重视,认为这只是音乐专业生的任务,虽然艺术类学生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于其他专业学生则处于一个边缘的状态。其次,大部分的民办高校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程度,而不同专业学生的艺术修养程度本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虽然学校会开设许多校园文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但在教育的过程中方法单一,针对性不强,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导致音乐艺术教育价值的无法实现。最后,民办高校的资金链是不可或缺的,由于无法花费一大笔的资金为非艺术类学生聘请一批既具有高音乐艺术教育理论水平,又具有创新意识和深厚人文底蕴的专业教师来授课,造成师资力量的缺乏和薄弱,以至于民办高校中抓音乐艺术教育,就存在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无招”的现象。
2 加强民办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措施
2.1 丰富文体活动,拓宽艺术社团组织建设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自发组成的一种特殊的群众组织。学生社团具有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重要的社会教化功能,对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建设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发现,一部分民办高校对于学校的一些大型文艺汇演、活动,整场演出活动就仅由学校主设的艺术团一手包办,其他院系学生根本就没有施展的机会,这样不仅使学校的活动失去了创新,更是严重打击了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积极性。民办高校应鼓励学生创建音乐艺术方面的社团,如舞蹈团、合唱组、乐队组合等社团,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利用课余或节假日的时间开展一些兄弟院校、班级之间的音乐艺术比赛或联欢活动,以达到学生学习音乐艺术的目的。在学校的大型活动中,只要节目足够创新、精彩,不管你是那一类学生都能到学校或学校以外的平台施展才华。
2.2 完善音乐艺术教学及活动场所设施
民办高校对音乐艺术教学和活动场所设施投入力度还不够,在民办高校工作这几年发现,音乐艺术专业学生有专用的舞动室、钢琴室可供练习,为保护相关设施、设备,管理部门不准非专业学生进入,非专业学生想开展活动和排练没有可供给的场所,并且经费支持有限,这样大大局限了学生的发展空间。民办高校应建设大学生参与音乐艺术活动的固定场所,并且给予一些师资指导和经费支持,以达到音乐艺术教育的成效。
2.3 开设音乐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
大学公共选修课是高校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跨学科、跨专业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民办高校很少开设音乐艺术类的公共选修课程,首先,可能是因为教学场所有限,再者就是师资力量的缺乏所导致。据笔者所知,民办高校其实有许多音乐艺术类专业毕业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开设一到两门的音乐鉴赏、音乐常识、音乐史和简单舞蹈类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音乐知识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解决了师资上的困难,同时提升了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教学能力,并且加强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
3 如何将音乐艺术教育与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创新结合
3.1 音乐艺术教育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是一种特有的产物,它是创造者对现实生活的写照,能诉说出人类情感的表现。在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用语言无法表达自己情感的情况,如果用音乐来表达是不是会更好呢。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喜欢边听音乐边做事情。那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只要能有效运用音乐艺术教育功能,让学生有意识地带着思想去欣赏、去聆听,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与之产生情感共鸣,体验生活中的真、善、美,并通过音乐艺术的陶冶教育,提升人的思想情操。
3.2 音乐艺术教育能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
当前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愈发严重,通过相关报道可以看出,他们缺乏受挫能力、适应能力、自立能力,学习倦怠,意志薄弱,缺乏竞争意识、危机意识、自信心,依赖性强,生活没有方向感等。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学生管理工作者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进行心理教育时,运用音乐艺术教育能有效调解净化学生的心灵。音乐艺术以独特的音符、优美的旋律,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和紧张的心理,提升学生的受挫能力和抗压能力,进而让学生以健康心理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总之,音乐艺术教育能缓解人的焦虑、忧郁、紧张等心理,改善人的情绪,对培养高校学生健康的心理具有重要作用。
3.3 音乐艺术教育能提升学生自我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受教育者依靠主观能动性按照社会目标,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转化控制的能力。而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多学生存在缺乏责任心、自私,想法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要能顾好自己便可以。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通过音乐艺术教育,来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音乐艺术教育丰富了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创新,能激起学生的共鸣,有效深入学生的心灵,对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能力有重要的帮助。而当前是一个讲究团结合作、交流沟通的社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重视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音乐艺术教育在培养人际交往、团结合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音乐艺术活动中的人员合作,让学生明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有效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多创造音乐艺术团队活动机会,将音乐艺术教育这一独特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3.4 音乐艺术教育能增进学生对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情感升华
众所周知,学生对教育管理者存在着一种潜意识的隔阂与抵触,对待学生管理工作者也是一样,对待自己的辅导员他们不可能像对待好朋友那样做到无话不谈,有些学生甚至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不敢去请求辅导员的帮助,这就是大部分学生对老师存在的怪异心态。所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开展一些学生喜爱的音乐艺术相关活动,要求学生自己去策划、组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积极参与到其中,融入学生当中,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流、团结协作完成活动,使他们感受到辅导员对他们的用心和关心。这样学生管理工作者就大大提升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对于以后与学生的学习与相处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建华.浅谈音乐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J].艺术教育,2006.
[2]吕惠君.美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1.
高校音乐艺术课程改革 篇7
一、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弹性和开放性
普通教育课程、教育专业课程、音乐专业课程、程等共同组成了我国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学习课程,普通教育课程主要给学生提供除专业知识以外的课堂教育,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相比于德国、日本和美国,我国的普通课程教育的课时相对偏少。我国的主要课堂模式是“大统一”,几乎全部是计算机、外语、体育及政治理论等必修课,有些选修课已经成了学生没时间参加的虚设课堂,因而高校音乐课程门类较单一,且缺乏一定的弹性及开放性。
(二)课程设置过于独立
目前,我国部分院校设置的音乐课程太过独立,学生所学科目之间的知识已相互割裂,例如器乐、声乐、音乐史及曲式等内容均为独立的知识,很少有学生将上述知识融合到欣赏性和表演性的课程内容中,最终会导致表演技术、技术理论相分离的状况;另外音乐艺术的专业课已成各自体系,各门课之间的渗透不充分,因而高校所培养出的学生具有适应能力差、知识面窄和专业水平差等缺点。有些学校实行了课程“主修”,虽然具有较好的出发点,但是由于认识偏差,实际教学中可能只瞄准了某一方面,过于夸大“专”,而看轻了“多能”,这些学生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在面对、会写、舞、讲、唱、弹等多种素质要求时,常会表现出种种不适。
二、课程改革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
⑴在音乐教学中,学校的办学思想要和教师的教学思想相统一,教师应该将所教授的课程与音乐学科的全部体系相融合;应该避免盲目的向其他院校看齐,也不可偏重培养学生的专项技能;⑵教师要坚持加强多专多能和面向社会的宗旨,在学生特长的教学指导思想上多下功夫;⑶教师要开拓视野,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多组织学生对当地中小学课堂教学进行实地考察,现场倾听音乐教师授课,参观实地教学场所,了解现场教学状况以及现在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都具备怎样的音乐知识,另外,教师还应教导学生多和大自然接触,学习我国的传统民间音乐,开拓自身视野的同时,丰富音乐专业知识。总之,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及本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引导学生多参加实践锻炼。
(二)融合乡土音乐
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博大精深,种音乐教材中均包含着优秀的民族经典音乐作品,但是多数的乡土音乐作品却未被编进教材。因而,在高校音乐艺术课程教学中,应该多运用乡土音乐教材,让学生学习乡土音乐,了解家乡、爱家乡,在开拓他们视野的同时,激发学习的兴趣。另外,在尊重教材及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应将乡土音乐和教材内容有机结合,不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艺术的热情和兴趣。
(三)突出音乐学科的主体性
当前,艺术领域中包含着戏剧、舞蹈、音乐等丰富的艺术形式,但是艺术教学的课时较少、教学方式单调及各学科的不相互往来却与之形成了现实矛盾,因而有必要强调学科综合性。不过,要将音乐学科作为学科综合性的主体,将音乐作为教学的主线,运用实际的一些音乐材料将其他艺术门类学科联系在一起。总之,学科综合只能作为音乐学习的途径,不能置于音乐理解和学习之上。
(四)传承优秀音乐文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外国音乐作品涌入我国,这也预示着音乐多元化时代已经到来。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对待这些外来音乐文化,从中吸取有益成分,去除不利于我国音乐艺术发展的成分,将国内外优秀的音乐艺术融合到高等院校音乐文化领域当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西方音乐艺术。
(五)课程评价及内容设置多样化
⑴改变音乐课堂仅唱歌、仅听音乐等单一的教学形式,多元组合和排列音乐知识理论、表演技能、欣赏、唱歌等课程设置,以激发在校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获得比较好的课堂效果;⑵为了使高等院校音乐艺术课程改革更好的进行,应将各种评价方式相互结合,例如互评、自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并逐步形成音乐教育鉴赏及音乐教育批评相结合的课程评价模式。
三、结语
高校教学音乐艺术 篇8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艺术,实践活动
一、高校音乐专业开展艺术实践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艺术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社会活动能力具有独特的好处。第一,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利于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并且这一艺术实践活动,还会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的独特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创作灵感。第二,用实践活动塑造学生的舞台形象。由于音乐这一学科的自身特点,音乐专业的学生都会在舞台上表演,因此培养学生的舞台经验就显得格外重要,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演出的舞台,加强了学生对舞台的感应。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会充分融入到这个坏境中,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在策划、组织、宣传等方面的特长。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艺术实践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艺术实践活动为学生走进社会提供了舞台,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机会去了解社会对音乐的需求,从而给学生施加适当的压力,培养他们的进取精神。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在艺术实践活动中,通过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让学生明白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发展中所欠缺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的斗志,树立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的人生价值观。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现在在音乐艺术学院的孩子大部分是90后,这些孩子,尤其是在城市长大的孩子平时娇生惯养,不懂得团队合作。而在实践活动中,为了让活动成功,他们会积极发挥自己的长处,团结其他同学,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二、艺术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一)增强艺术实践的形式。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进行艺术采风、观摩等形式,让学生体会到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且在音乐艺术活动中,教师也可以采取个人演唱或者是团队演唱的方式,让学生亲身融入到音乐活动的表现过程中,从而加强学生的感悟能力。教师也可以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撰写论文,以文字的形式传达出对音乐的理解,加强学生对艺术基础知识的理解。此外,在艺术活动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课外实践方式,对于非毕业班的学生,教师注重对他们综合技能的培养,让他们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增强对音乐的兴趣。而对于即将毕业的毕业班学生,教师应该让学生多参加音乐专业的实习,实习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毕业演出、校园文化演出等,通过演出,锻炼学生的实际舞台经验,提高他们专业知识的水平。
(二)增强教师对艺术实践的指导。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艺术实践活动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不仅仅是艺术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和策划者,同时还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指点,不仅是艺术实践活动进行的保障,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找出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找到合适的方法解决自身的问题。在教师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还会从中知道自己教学方式的不足,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此外,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有了教师的参与,会规范学生的表演行为,让学生保持对艺术表演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
(三)建立稳固的实践基地。在高校开展艺术实践活动过程中,实践基地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条件。一个艺术高校要想长期保持良好的艺术氛围,不但要有学生、教师的努力,还要有校领导对艺术实践活动大力的支持以及优秀的实践基地。从发展的角度来说,高校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因为高等院校不但有一批基础知识扎实、聪明的学生,还有一批乐于奉献的教师,为大学生音乐实践活动建立稳固的社会实践基地是学生今后就业的重要保障,也可以为学校增添一份特色。艺术类院校的领导要立足于社会发展行情,加大对实践基地基金的投入,让实践基地真正成为学生与外界沟通的平台。
(四)增加学生对艺术实践的兴趣。在艺术高校,音乐教学是对所有学生开放的,但是通过调查发现,真正能够积极主动参加艺术实践活动的学生少之又少,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大部分同学不愿意参加实践活动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对艺术实践活动缺乏兴趣。在调查中还了解到,这些总是能积极主动参加实践活动的同学,他们大部分具有扎实的艺术基本功,专业课成绩较为优异,对艺术的表演充满浓厚的兴趣。因此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艺术实践活动中,教师就应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多开设一些能吸引学生兴趣的课程,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参加这些课程,从而增加他们对艺术实践活动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参加社会实践,并且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实践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鼓励表现优异的学生,帮助表现欠佳的学生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帮助他们改正问题。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艺术团、舞蹈团、音乐团等社团,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
三、学生艺术实践活动中的注意事项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活动计划。教育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高等音乐院校最能与现实社会接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教学的实用性,正确处理学生音乐基础与其自身音乐综合能力的关系。尤其在艺术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更是要分清主次,重视学生的音乐基础教学,在这基础上逐渐提高难度,培养学生的中和能力。并且在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不要循规蹈矩,教师要懂得随机应变,利用实践活动中的当地环境、人文条件等外部条件,及时调整不足的实践活动设计方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艺术实践活动中积极配合教师开展工作,提高自身的艺术综合素质。
(二)提前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为了确保高校艺术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就要求学校在活动开始之前培养学生的思想工作,可以按照以下几点方法开展思想道德做好工作:第一,在学生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必然会接触到学校不常见的现象,这些现象有好有坏,教师要对学生提前开展教育工作,防止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产生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等干涉学生良好道德修养的思想。第二,在平时教学工作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高等院校的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已经具备雏形,因此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言传身教,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今后的社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注意学生思想道德以及专业知识的扩展。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自己学生在实践中表现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给他们安排任务,例如一些学生对表演中灯光的控制有兴趣,这时教师就应该让他们在完成自己音乐方面的任务以后去学习灯光控制的方法,增强学生艺术方面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发现自己的艺术特长。
高校教学音乐艺术 篇9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音乐艺术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作为高级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 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应该尽可能的与音乐艺术教育结合起来, 这是素质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 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培养并提高自身审美情趣的有效举措。事实上, 音乐艺术教育本身就是高校美育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它能够提升人的理想和素养, 是高校学生管理中必须要推进和融合的教育方式。
2.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当前, 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不容乐观, 主要是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2.1 缺乏完善的教育机制。
当前, 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虽然说也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教育法规和政策, 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与指导。但是, 毕竟这些政策还不完善, 很多政策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 难以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这些政策方面的缺陷严重阻碍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与开展。
2.2 办学模式较为单一。
我国高校中以公立学校为主, 它们的办学模式仍然较为单一, 无法真正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生管理工作也会受到这种单一办学模式的严重影响, 其管理工作无法实现创新, 让学生管理工作仍然处于一种比较落后的状态, 从而使得其无法真正实现全面实施之后应该取得的理想效果。
2.3 学生本身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 我国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 很多学生的素质整体上偏低, 他们是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产物, 实际上一些学生的素质并没有达到大学生的标准。这就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这些学生的个人素质基础层次不齐, 他们在高校里的学习和生活起点不一样, 让高校制定的学生教育目标与管理目标难以一致性的实现。
3. 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现状
作为高校素质教育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美育承担着高校大学生审美情趣和整体修养的培养任务。事实上, 美育是最接近于道德教育层次的素质教育, 它可以升华人的精神和内心情操, 是人们在物质层次得到满足之后的精神层次需求。那么, 音乐艺术教育正好是美育的重要一份子, 是人素质教育中属于高层次的部分, 也是我国高校素质教育中极为缺乏的部分。因而, 我国高校当前的音乐艺术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具体表现如下:
3.1 思想定位不够准确。
当前, 我国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思想定位仍然不够清晰和准确, 有些高校虽然说在国家相关素质教育和美育政策的指导下开展并实施着, 但是, 其实际的发展方向、延伸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远不够, 很多时候的教育效果都是处于一种敷衍的状态, 这些主要都是由于当前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思想存在着根深蒂固的顽疾, 使得音乐艺术教育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 很多学生和老师都认为音乐艺术教育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这显然是一种漠然的态度与思想定位。
3.2 教育基础较为薄弱。
我国高校的音乐艺术教育工作起步较晚, 很多时候在体制和规模方面都存在较大的缺陷,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整个的社会环境以及社会教育体制落后等多方面因素造就的结果。这些都使得我国高校的音乐艺术教育基础较为薄弱, 全民审美情趣都不够高。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 我国高校大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和音乐艺术鉴赏能力都是十分有限的, 这不利于我们素质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也无法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3.3 社会功利心较强。
当前, 我国高校的音乐艺术教育工作实施过程中, 由于遭遇到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环境, 使得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工作的作用无法真实有效的发挥出来。具体来说, 当今社会的功利性较强, 人们的内在修养已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很多人们对于音乐艺术教育抱着一种浮躁的心态, 认为这种教育根本就是一种浪费, 在当前应该以经济发展为主, 尤其是一些高雅的音乐形式都被庸俗化了, 从而使得一些音乐艺术教育充满了商业化的炒作和低劣品质, 这也进而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审美水平。
4. 高校学生管理与音乐艺术教育的结合途径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都不容乐观, 因此, 我们应该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出二者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那么, 我们到底该如何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呢?具体结合途径如下:
4.1 高校教育管理者应该要深入把握传统文化精华。
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来说, 他们应该从我们传统的历史文化中寻找到与现实生活环境相匹配的音乐风格, 进而形成独特的审美情趣。这里应该是高校教育管理者通过这些传统文化来构建一个和谐的教育理念, 它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核心所在。高校学生管理者应该从传统音乐中挖掘出强烈的音乐魅力, 不仅诠释出音乐的艺术魅力, 更让其中的和谐之美感染学生的内心情感, 使得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和理想追求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4.2 高校教育管理者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作为当今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 高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所在。他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 应该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那么, 高校教育管理者尤其是学生管理者, 应该通过音乐艺术教育来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让他们具备较好的趣味、气质和情操, 能够培养并不断提升他们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正如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言, 想象力有时来的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因此, 我们当今在强调素质教育理念的大背景下, 必须从人的情感出发, 通过音乐艺术教育来丰富和充实学生的情感世界和精神境界, 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下逐渐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4.3 高校学生管理者还应该积极举办各种音乐艺术活动。
对于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们来说, 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需要不断的突破传统的知识框架, 这就需要他们积极发挥出创新思维。那么,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就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 尤其要清晰的意识到当今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出高素质的全面发展人才, 要能够具备较高的创新意识, 能够在创造性活动中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这就需要高校管理者积极通过各种渠道举办各种音乐艺术展演, 让学生们在各种竞赛活动中激发出自己的创新思维。因而, 作为最能激发出人的潜能的音乐艺术来说, 其从创造心理学角度来分析的话, 将能够刺激到人的情感优势灶, 不仅能够丰富人的想象力, 还可以启迪人的智慧, 切实提高音乐艺术的教育功能, 从而形成健康的个性与心理特征, 成为有用的新世纪人才。
4.4 高校学生管理者应该积极促进学校音乐艺术课程的科学构建。
这就是说, 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应该本着公共课的性质出发, 积极构建一个符合当代大学生实际需要的课程体系。具体来说, 高校应该不断拓宽公共音乐艺术课程的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系统且具有一定专业性的音乐艺术教育, 让学生在音乐艺术课程的学习与体验过程中, 感受到音乐魅力的同时, 也能够得到心灵的引导和震撼, 学校可以在学分设置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 促进他们参与到音乐艺术学习中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给他们提供多个灵活的课程选择机制, 让他们自主选修音乐课程, 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水平, 还可以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此外, 高校学生管理者还应该加强学生艺术社团建设,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加大音乐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 完善教育教学设施, 切实提高音乐艺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5. 结语
总之, 面对日益严峻的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现状, 我们应该把学生管理工作与音乐艺术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切实加强对音乐欣赏的重视程度, 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适度开展音乐技巧训练课程, 鼓励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演出活动, 重视音乐特长生的发展, 并发挥其骨干作用, 从而让音乐艺术教育能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起到启迪人的智慧和形象思维提升的作用, 提高人在精神层次的理解, 同时它也是促进其他相关素质教育的有力工具。
摘要:作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学生管理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而音乐艺术教育又是高校中美育的核心部分, 其也构成了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必要成分。因而, 我们应该把高校学生管理与音乐艺术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让二者相互促进, 相互协调, 真正让音乐艺术教育能够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不仅可以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还可以让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效果与效率。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音乐艺术教育,结合
参考文献
[1]曹理, 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9
[2]吴跃跃.音乐教育协同理论与素质培养[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8
[3]徐春华, 邹箭.高职教育需要吸纳艺术教育[J]教育与职业, 2006
高校教学音乐艺术 篇10
一、艺术类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研究的背景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都有很强的参与意识和较强的独立意识。但是另一方面来说, 由于过度偏重专业训练与实践, 学习态度会过于感性, 学习内在动机偏弱, 也因此导致了艺术类音乐专业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独立意识的形成, 这种意识倾向会使学生过分关注自我, 在学习动机上会因为过分追求自身需求, 而导致学习动机带上了功利性色彩, 学习动机持续性短暂。
本研究在音乐专业大学生的特点之上, 将学习动机理论转化为具体的音乐学习任务, 进行对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初步研究。通过对高校的学生的学习动机现状, 并探讨个体变量的不同在学习动机中是否存在着明显差异。并依据测量的结果, 剖析音乐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影响因素, 并对分析的结果提出适用于培养音乐专业大学生良好学习动机策略的建议与途径。
二、国内外动机研究现状
动机问题是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核心论题之一, 早在20 世纪30 年代, 美国心理学家默瑞 (Murray, 1938) 就提出了成就动机的概念, 也就是成就需要。默瑞提出, 人格的核心由一系列需要构成, 作为其中之一“成就需要”, 具体过程表现在:首先是制定一个较高的目标并努力追求, 其次是要完成过程中的困难任务, 最终表现是竞争并超过其他人。1953 年, 由麦克利兰和阿特金森合著的《成就动机》一书揭示了人们对成就动机研究的真正开端。在麦克利兰和阿特金森对成就动机的研究中, 发现成就动机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能够引发人们的成就感, 并增强人们为之奋斗的动力, 对人的行为有强烈的影响作用。而成就动机越强烈, 其内在学习动机越强, 外界环境的影响就相对较弱。人们通常把成就动机看成是对个体的需求——成就、权力、亲和的一种高层次上的需求。这一研究推出之后影响较大, 20 世纪70—80 年代, 阿特金森指出, 制约某一动机强度的因素有期望、动机水平和诱因 (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 2003) 。教育心理学家卡文顿又对成就动机进行了有益补充, 他提出的自我价值理论以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和成败归因理论为基础, 将被试学生分为避免失败者、过度努力者、失败接受者和下定决心成功者等四类, 卡文顿对动机理论及其研究的这一思路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尤其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应用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学习动机理论体系, 历经20 世纪后半叶的各界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对学习动机深入的研究探索, 已经逐步形成为一套完整而严密的科学体系。从当前国内外研究状况来看, 研究者们已经对关于学习动机和行为, 课程形式与内容和教学组织等给予了相当的注意。
我国研究学习动机开始于20 世纪80 年代, 落后于西方许多国家。近几年从不同角度, 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 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音乐专业学生学习动机进行研究分析, 虽然量不多并且观点和研究结果各不相同, 但这些足以表明音乐学术界对音乐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关注, 与此同时也说明有关研究有待于展开。不管怎样, 对音乐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策略的研究将有助于我国音乐教育工作者更好的了解音乐专业学生的学习风格, 并为今后的教育心理实证研究提供了切实可信的理论与实证依据。
三、调查工具与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的《艺术类大学生学习动机问卷》 (史琼, 2010) 是借鉴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史琼编制的调查问卷。该问卷通过对艺术类大学生在兴趣爱好、艺术情感、艺术成就的追求 (成就动机) , 目标动机、外部动机及消极动机的调查来分析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现状。问卷采用李克特 (Likert) 五点计分。克伦巴赫 α系数0.875, 表明该问卷的信度较好。
研究中选取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各专业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为被试对象。作为山东省唯一一所综合艺术类专业大学, 其生源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从大一到大四共四个年级, 四个专业类别。理论专业 (包括作曲, 音乐学) 100 人 (24%) 、器乐 (包括民族器乐、管弦乐) 与打击乐 (人数太少, 归入器乐类) 专业158 人 (37.9%) 、键盘专业39 人 (9.4%) 、声乐专业 (包括美声、民族声乐) 120 人 (28.8%) 。共发放425 份问卷, 收回425 份, 回收率为100%, 其中有效问卷417 份, 有效率为98.1%。
四、问卷结果分析
(一) 调查问卷的总体状况
调查问卷的数据采用SPSS19.0 专业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收集与分析, 分析结果发现学习动机各维度均值上的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兴趣动机、艺术情感动机、外部动机、成就动机、目标动机、消极动机。
艺术类高校由于其专业要求和培养方向的特殊性, 学生的总体学习动机中兴趣动机与艺术情感动机的强度比较明显。其中, 兴趣动机平均值达到4.07, 在李克特5 分制的评分范围内属于动机强度较强的, 而艺术情感动机平均值达到3.96, 接近4 分, 也是偏强的动机维度。这两个高分维度直接就能影响学生的总体学习动机走向。其次是外部动机, 平均值达到3.79, 处于整体学习动机中第三的位置, 排在成就动机与目标动机之前, 说明外部学习动机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学习动机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而目的动机与消极动机在音乐专业学生总体学习动机中远远低于其他维度, 表明其对学习动机的影响是比较小的。从以上分析来看, 艺术类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整体学习态度呈现的是一个积极、活跃、向上的状态。
(二) 兴趣动机在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性
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中, 学习是由动机引起的有目的的活动, 动机是学习的起因和动因, 学生在有足够的学习动机之后, 就会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自发自觉地努力学习, 坚持不懈, 促使学习富有成效。学习动机作为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 其具有启动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以及调整功能。在本研究中发现, 学习兴趣比起成就动机、目标动机、外部动机来说对学习的正向影响具有更大作用。
兴趣, 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知, 它在认知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的基础之上, 是一种推动个体对事物去认知和探求的重要动机, 兴趣在学生的学习动机中是最活跃的因素。在音乐专业的学习中, 学生会感受到动听的音乐、美好的歌唱通过外界刺激使其情绪和感官受到吸引, 仿佛身在其中, 不自觉的想去参与其中进行更深的探求。我们通常所说的“音乐天赋”, 在针对音乐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中, 将这一项与“喜欢音乐”放到了问卷的最前面, 因为喜欢音乐的人不一定有音乐天赋, 但是有音乐天赋的人通常会喜欢音乐, 而且在接受音乐、学习音乐、通过音乐表达内心情感的能力比没有音乐天赋的人容易得多。在调查问卷中, 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动机分值都是非常高的。
因此, 兴趣动机在学习动机中占有绝对的重要作用, 不分性别、年级, 无关城乡、家庭和专业。由此可知兴趣动机也会推动和影响其他学习动机的强度。
(三) 外部环境对音乐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显著影响
“动机是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沈金荣, 1997) 容易被音乐所感动的学生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例如, 父母家庭的期望、学校环境、学校管理制度、教师的教学方法及社会对音乐专业学生的期望等等, 都是重要的外部诱因和影响因素。所以, 在兴趣动机及艺术情感动机之后, 外部动机的平均值也是非常高的。在专业教师的授课模式上, 艺术类高校有别于普通高校授课模式的是, 音乐专业的学生是面对教师的个别授课模式, “因材施教”极大地体现在此。每个音乐专业学生的天赋素质、专业进度、接受能力都不尽相同, 对于艺术类高校的“高、精、尖”培养要求来讲, 专业教师必须面对面的对学生进行专业教学与辅导才可以达到“因材施教”, 使学生在专业上展现个性, 挖掘其对艺术的再创造能力的目的。所以, 作为教师主体因素从外部推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音乐专业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其次, 作为一所艺术类高校, 培养音乐专业学生就要为教学和实践提供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专业设施。再次, 随着国家经济文化和传媒的发展, 人们艺术文化生活的追求也加强了, 各种高质量的文艺演出与高雅音乐会大量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国家对专业音乐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 在校音乐学生的社会演出活动正在逐步增多。
(四) 成就动机与目标动机偏弱
在音乐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中, 成就动机与目标动机偏弱。音乐专业的学生由于过于注重专业的学习, 缺乏对其他学科的求知欲, 导致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比例失调。这样会致使音乐专业大学生欠缺一个远景的规划, 学习动机就会缺乏使之持续的动力。既然内部因素的驱动力不够, 那就要在外部通过给予鼓励、奖励强化成就动机和目的动机, 使其均衡发展。
综上所述, 在音乐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巨大的。有了兴趣学习动机、艺术情感学习动机就有了学习的可能性, 有了外部学习动机就会促使学生对成就与目标产生更大的动力。
(五) 男女生学习动机的性别差异
本研究中的性别差异是社会学意义上的性别差异, 也就是说作为社会中的成员以不同的社会身份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 其中, 性别角色划分社会角色的依据是两性之间的差异, 主要指在后天学习生活环境中, 两性间形成的心理上的差异。在音乐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问卷调查中, 性别差异非常显著。
1. 在男女生比例上的差异。
参与问卷调查的被试者中, 男生134 人, 占总人数的32.1%;女生283 人, 占总人数的67.9%, 数据很清楚地说明了音乐专业学生的男女比例差异。在音乐教育界, 一直都有“阴盛阳衰”的现象, 在社会学方面来讲, 男女因为社会角色的不同社会分工也有很大的不同。尽管在教育上和社会地位上一直在强调“男女平等”“一视同仁”, 但是男女在心理学与社会学上的客观差异是不容忽视的。而音乐是作为艺术的重要的体现形式, 它需要学习者能用细腻敏感的感官去发现音乐的美, 并去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艺术之美。所以在专业选择上, 更多的女性偏重于音乐专业的学习。
在艺术类高校对于音乐专业学生的选择上, 大多数高校音乐专业为了保证男女比例的平衡, 都在招生简章中对招生量比较大的专业上对不同性别的招生人数做出严格要求。尽管如此, 在整体音乐专业中还是女生人数远远超过男生。
2. 学习动机中男生的总体学习动机高于女生。
音乐专业学生学习问卷调查中数据分析表明, 男生的学习动机普遍高于女生。在音乐专业学生学习动机调查中, 男生对回答问题的果断性和自信心明显高于女生, 从数据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男生回答“非常符合”“比较符合”的人数明显高于女生, 女生对于问题的回答在“比较符合”“不确定”选项上较多。虽然总体看来男女生学习动机都处于中等偏上的强度, 但是从回答问题自信心上女生是低于男生的。
在心理学中, 自信心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 具有积极的自我评价的主观体验, 有引起和维持行动的作用, 鼓励学生主体以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去取得成功。通常女生和男生相比, 缺乏自信心, 有较强的依赖性, 做决定时往往会考虑行为后果, 对失败的预计大于成功的预计。而男生相对于女性自信心较强, 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所以, 男生在音乐专业学习动机上目的与成就动机比女生更加显著。
(六) 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 (高志敏, 1997) , 在对艺术类高校学习动机调查中发现, 年级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比较突出的是大四学生的兴趣动机与目标动机显著高于大一的学生, 在外部动机上大四学生高于大二大三学生。而在各年级学习动机平均值中可以看出, 大二的各项均值低于其他年级。而在成就动机均值比较中大一反而略微高于其他年级。
首先, 大学的学习生活与高中的学习生活有极大的不同。对于中国应试教育下的学生们来说, 高中生活可能是最紧张的。大一学生走入大学校门时带着对未来的踌躇满志和对新环境的新鲜感, 在众多考生中的脱颖而出都给他们以强烈的自信, 因此, 大一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和抱负相对于高年级的成就动机方面要高。
其次, 到了大二时, 发现原来大学管理比高中松多了, 刚进大学的新鲜感也过了, 对于生活和学习的动机水平急剧降低, 大三时, 适应了大学的各种学习生活的习惯和方式, 跟专业老师的交流多了, 老师对学生的外部动机影响力会逐步加强。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 大三以后的阶段演出机会逐步增多, 随之而来的荣誉和名声也会越来越多, 渴求知识的目标动机、兴趣动机及外部动机随之增强。大四面临毕业找工作, 实践经验和社会活动的增加, 使他们越来越明确自己的目标在哪里, 为了增加自身走入社会的筹码, 会自发自觉的有目的性的学习。
所以, 音乐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是动态发展的, 受社会环境、个体身心发展水平及教育过程的影响。
(七) 不同专业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的分析
各专业学生在学习动机上总体分值较高, 在情感动机、兴趣动机、外部动机上有显著差异。声乐专业学生在兴趣动机上明显高于理论专业和器乐专业的学生;在情感动机上, 声乐专业、器乐专业、键盘专业学生明显高于理论专业;在成就动机上, 声乐专业与键盘专业高于理论专业;在外部动机上, 键盘专业明显高于其他三个专业;目标动机和消极动机各专业没有显著差异。
在艺术类高校音乐专业中, 声乐专业 (也可以称为演唱专业) 的学生与其它专业学生有较大的区别。作为声乐专业的学生在性格特质上都是非常有自信的, 自我效能感极强, 在学习动机问卷调查中体现在兴趣动机与艺术情感动机上, 在这两方面都远远超过其他专业学生。也就是说, 兴趣与情感是支配声乐专业学习动机的最大驱动力。
同样, 作为表演类专业的器乐专业和键盘专业的学生与声乐学生不同的是, 器乐与键盘专业的学生对于心理素质这方面要求比声乐专业学生低, 因为他们的表演需要依靠对乐器的操控, 在舞台上展现的是人与乐器。所以, 对于器乐与键盘专业的学生来说, 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很重要。
理论专业的学生, 包括音乐创作和音乐研究两种专业类型, 他们的专业基础应该是比较扎实的, 既需要在某种乐器演奏上有一定的造诣, 又要有广泛的专业知识。也就是知识、技能、创造思维的综合体。从调查数据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理论专业学生学习动机各维度水平均匀, 波动不大。“动机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 当它超越一定程度时, 反而效果越差”,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理论专业学生在学习中的动机水平是最稳定的, 不会像表演专业学生那样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 在学习成绩上也是比较稳定的。
五、艺术类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学习动机提高策略
(一) 及时调整授课计划, 提高学生成就感, 使动机水平均衡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 (Yerks) 和多德森 (Dodson) 认为, 动机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 当它超越一定的程度, 反而效果更差, 因此中等程度的学习动机最有利于优秀成绩的取得。兴趣与情感动机强度过高, 会使学生产生过度自信, 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 动机会发生偏离。专业教师要针对学生动机不均衡的状况及时调整授课计划, 布置作业或任务的时候, 给过于自信的学生布置难度较大的音乐作品, 激发该学生的挑战意识, 加强其成就感, 使学生能够自发、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二) 强化女生性别意识, 引导对成败的合理归因
要强化女生的性别意识, 正视自己性别定位。学校和专业教师一方面要针对男女生性别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就业培训, 鼓励女生勇于参加社会实践积极走向社会;另一方面要注重女生对成败的合理归因, 尤其对失败的归因不要放在性别的差异上, 积极找出合理的失败归因, 正视挫折与困难, 增强自信心。
(三) 科学调整各项外部动机, 通过外部因素来促进学生内部学习动机
学校要在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上为音乐专业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与建议, 让学生亲自参与学校的建设, 提升学生对学校的依恋。
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 积极举办个人专场音乐会、教学音乐会, 以身示范, 提升学生对教师的崇拜情绪, 激发目标学习动机的形成, 要在实践学习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 从外部因素来促进学生内部学习动机。
(四) 引导二三年级学生确立适宜的成就目标, 并及时反馈成绩信息
麦克利兰成就动机论中指出:个体应根据现实情况审时度势, 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当大二大三学生的动机强度开始弱化的时候, 教师要及时引导其根据自身能力合理确定及适当调整自己的成就目标, 并且对学生每阶段的学习给予相应的信息反馈, 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程度和存在的差距, 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可以确切检验自己所确定的成就目标是否适度, 从而避免因年级增长, 动机衰退带来的不利。
(五) 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 提高表演专业学生综合素质
加强音乐表演专业学生文化修养上, 重新修订教学大纲, 针对音乐专业学生培养计划, 在大纲中合理的加入传统文化、文学、艺术哲学、艺术美学、音乐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课程。与职业教育相关的知识以讲座、培训的形式开展, 并将课程成绩与奖学金、毕业证挂钩, 促进表演专业学生文化修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史琼.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的问卷编制与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 (370) :51-53.
[2]高志敏等.成人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
[3]沈金荣.外国成人教育概论[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
论小学音乐教学艺术 篇11
一、主動参与促进思维发展
1、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
由于年龄特点小学生好动爱玩,有着极强的表现欲,在课堂上我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首先让学生随音乐手舞足蹈的走进教室,然后随音乐的韵律与节奏自编动作进行课前表演,使学生在欢快、活泼的气氛中感受音乐,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提高其音乐素质的目的。
2、利用感性认识进行教学
音乐教师的任务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那种把认知同情感因素、技能与审美因素分割开来先教音准、节奏、读歌词,再教感情和表现的状况和方法,削弱了审美能力的培养,违背了音乐教育的认知规律,不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例如,我在讲解力度记号这个知识点时,不是简单的要学生记住“f”表示强,“p”表示弱,而是让学生聆听含有力度变化的音乐片段,启发学生感受音乐中力度变化所产生的情感变化,分析力度变化的规律以及刻划音乐形象所表达感情的作用,并要求学生用不同方式表达出来(如:动作或声音),在学生产生极大兴趣的同时教师在讲解力度记号的作用,然后引导他们识别各种力度记号,使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促进了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3、利用形象化的动作进行教学
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形象记忆大于抽象记忆。课堂上教师一味地用音乐术语进行讲解,学生只会越听越枯燥,注意力难集中,学习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教学中我一反老套的讲与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学习。我在教学歌曲节奏的快慢时,运用了学生比较喜欢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如:X X、XX X、XXXX X。这几种节奏型快慢不一,我用肢体语言“走 走、跑跑走、跳跳跳跳走”等动作进行形象教学,从而达到体会节奏变化的目的。
二、激发兴趣进行情感体验
音乐教育只有在真、善、美统一,知、情、意统一的人格塑造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才会实现其真正的价值。如:在教学歌曲时,我除了简单讲解词义、概括主题外,把重点放在歌词意境及旋律的感受上,通过意境的描述和打击乐的应用,诱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情感之中,使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
在教唱一些民族民间传唱的儿童歌曲时,如:《吉祥三宝》、《乌兰巴托的爸爸》、《七个母音》、《岩石》、《梦中的额吉》、等曲目,这些歌曲音乐形象鲜明,内容活泼健康,既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又有较强的思想教育因素。曲式简单,音调质朴、优雅,比较符合儿童的兴趣和认知心理。以《吉祥三宝》一曲来论,全曲只有|35 0 X-|55 55 55 32|35 0X XX XX |11 11 11 65|32 0X XX XX |22 23 21 65|5---|4---|3---‖这样一个简单的曲调,反复的弹唱,充满了童趣;更有意思的是这首歌曲的歌词:小女儿问:“爸爸,太阳 月亮和星星是什么?”爸爸回答:“吉祥三宝”。小女儿问:“妈妈,绿叶 花朵和果实是什么?” 妈妈回答:“吉祥三宝”。小女儿问:“爸爸 妈妈和我是什么?” 爸爸:“吉祥三宝”。通过简单、精巧的词句将这首歌的意境诠释得非常到位。唱起来也朗朗上口。加之教学过程中图片、多媒体以及录音磁带的综合利用,配之以相应的打乐器伴奏,一首首简单的歌曲教学过程所唤起的美好的音乐情感世界,不仅使孩子们对之流连忘返,而且相关的乐理知识和讲解也在孩子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中变得相对顺利、简单可行。
又如教唱《勇敢的鄂伦春》一课时,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鄂伦春族民歌,歌曲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一支由远而近又渐渐远去的骑马挎枪护山林的威武的鄂伦春猎人队伍的形象。歌曲为五声音阶,由四个乐句组成,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为主,歌中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在音乐表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在乐器的选用上,我选用了口琴和响板,让学生先用口琴吹出这首乐曲的旋律,用响板加以伴奏,“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样,当学生已欣赏了全曲(并配以音画),对歌曲的意境已有一定感受之后,一部分学生演奏口琴,一部分学生用响板伴奏,另一部分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全班学生都参与,使学生通过看、听、吹、击、唱更进一步体会歌曲的情绪与意境,感受鄂伦春猎人的勇敢形象。
教学艺术是一种能使教与学双方获得愉悦情感体验的艺术,教学艺术应该是教师富有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唤起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受益终生的艺术。
论高校音乐艺术教育中的与时俱进 篇1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才竞争在国力较量和社会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当前高校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面向21世纪,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复合型人才。 这就需要我们既要加强科学知识教育,又要提高综合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音乐艺术教育”由古至今在审美教育中都占有独特的引领地位,古今中外的教育大家,向来对音乐艺术教育高度重视。早在我国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就提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强调了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古希腊学家柏拉图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四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认为学习音乐是为了培养军人的勇敢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中国近代教育学家蔡元培创国立音乐院,是其组织新教育系统诸努力在美育方面的一个重要举措,也可以说是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
目前,音乐教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已被列入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教育总纲。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有别于专业院校的音乐教育,其最终意义不在于培育专业人才,或使音乐技能技巧必须达到某种高度,而在于通过音乐美的熏陶完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在素质教育理念统领世界教育领域的今天,如何在教学思路及教学内容上跟得上时代发展的需求,成为我国高校素质教育工作的新课题。21世纪高校艺术素质教育应在教学内容上做到“与时俱进”,学校音乐艺术教育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二、音乐艺术教育中的与时俱进精神性
与时俱进精神是指:要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开拓进取,在大胆探索中继承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这就从内涵上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在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世纪,把与时俱进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样,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今天,在全球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音乐艺术教学上顺应时代的潮流,跟得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应当是从事艺术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新课题。我们应当响应党的号召,把“与时俱进”精神深入到我们的教学工作当中。
(一)音乐教育工作者因具备“与时俱进”中的进取性精神
与时俱进更加突出了思想路线的进取性。与时俱进昭示人们要有一种时不我待、不进则退的紧迫感,一种深切的历史忧患意识,一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一种不甘落后、奋起直追、实现民族复兴的雄心壮志和能力。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仅应该具有对民族和人类的命运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还应具有高尚理想、信念和情操,以及为对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而且还要具有专业的技术才能、扎实的理论功底、渊博的知识涵盖,能够结合自己专业教学对学生进行音乐素养的良好教育。
作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不能固步自封,满足现状, 要具备良好的科研能力,提升自己的素质水平,要深知艺术教育的历史意义,要有一种不甘落后、奋发拼搏的精神!面对我国的当前的社会现状,虽然在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在不断进步、我们的综合国力在不断的加强,但是放眼世界,环绕四周,国际形势紧张的当前, 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我国仍然面临着很多考验,例如日本政府公开宣布钓鱼岛属于日本国土,扣押台湾渔船,这种大胆放肆的反华行为,应当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一种忧患意识,把素质教育渗透到对大学生人格培养和情操培养的工作当中,唯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保持音乐艺术教学的先进性,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
(二)与时俱进精神更加突出了音乐艺术教育的时代性
与时俱进更加突出了音乐艺术教育的时代性。与时俱进要求音乐艺术教育工作者要跟上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不仅要与时代同步,正确反映当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性,在教学中充分吸取现时代优秀的音乐文化,充实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认清并把握时代和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进而始终站在时代发展和世界潮流的前列,否则就要落伍,甚至被淘汰。
音乐艺术在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征,同时也放映了当时代的文化,风俗和历史面貌,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在保留传统经典艺术作品的同时,要大胆吸纳新鲜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教学中不断更新丰富教学内容,尤其在音乐鉴赏等音乐素养课中,教师应当在把握教材的前提下,充分关注音乐发展的潮流,及时结合在教学活动中,而不是“闭门造车”,几年甚至十几年都手捧一本教材。我们知道,每一个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在思想上和性格中都会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高校音乐艺术的教学, 特别是音乐鉴赏类型的课程中是不能远离时代的主旋律,例如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声乐作品欣赏是课程重要的一部分,那么在声乐鉴赏的作品中,在众多教材里有不少是50年代至90年代末期的经典声乐作品, 而缺少近十年来在旋律和内容上更贴近当代生活和欣赏品味的优秀作品,其实从我国2000年第九届青歌赛至2010年第十四届青歌赛这十年的进程中,涌现了很多优秀、感人、动听,并具有时尚感、更符合时代特色的精美作品,例如王宏伟《西部放歌》、刘和刚的《父亲》、 王丽达的《黄河渔娘》、王庆爽的《千古绝唱》、常思思的《春天的芭蕾》等一系列深受听众喜爱的作品,这些作品从音乐织体到编曲和歌词,都代表着近十年声乐歌曲发展的新趋势,而且歌词所反映的对亲情、对祖国、对悠久的历史文明的内容的赞颂,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情感、品格起到了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并因其旋律中所蕴藏的时代感,时尚感而更被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接受。因此,作为高校艺术类教师要有敏感的时代艺术感知能力,始终能够带领学生站在时代的发展和世界潮流的前列。(加入学生对潮流前端的音乐的新的需求、新颖的音乐形式)
(三)与时俱进更加突出了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开放性
与时俱进更加突出了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开放性。艺术自身就是一个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体系,它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今天,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内涵应该是多元整合的,诸如科学的、道德的、历史的、哲学的、政治的、经济的以及现实生活的。总之,艺术素质教育应涉及了人文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向交叉性学科跨进。这一观点已成为国内外著名高校及相关学者的广泛共识。
在传统的音乐艺术教学中,艺术素质教育只适用于艺术类学生或文科学生,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则不具备实际效用。这种片面的想法曾一度导致了我国高校“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功利,轻素质”的教育误区。其实,在历史上有很多科学家的一生都离不开音乐艺术的熏陶,例如爱因斯坦,曾以他创立的“相对论”享誉世界,但他同时也是个非常出色的小提琴演奏者,到欧洲访问旅行, 就经常参加室内乐的演奏,他对古典及浪漫乐派的每一个作曲家及作品,都有自己独到的评价。他说他那震惊世界的“广义相对论”是在弹钢琴时萌发的。他还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如果没有我早年的音乐教育,无论哪一方面,我都将一事无成”。而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在他八十寿辰前夕,国家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光荣称号,在授奖仪式上发表讲话时, 他特别强调他的夫人蒋英(为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教授)对他的影响, 他说:“正是她给我介绍了这些音乐艺术,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的思维方法,使我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更宽一些,活一些”。
在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教学思想上,也要能做到眼界开扩,容纳百川的胸怀,因为艺术本生就是讲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高校音乐教育工作着更要学会有着“开放性的思想”,要能够容纳和吸收更多的非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不能一味排斥所谓传统之外的音乐形式及思想,例如在音乐鉴赏类课程器乐类音乐欣赏的教学内容上,以往的教学主流是以交响乐、古典音乐作品为主导,小型器乐曲为辅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虽然注重保留传统经典作品,但是在内容上太过于单一、古板、容易给学生造成曲高和寡的感觉,应当在这类作品中丰富更多具有时代时尚感、古典与流行交融的,朝气蓬勃的作品,可以以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一类音乐作品为起点,慢慢引导学生的欣赏习惯,逐步吸引学生主动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更高级别的审美情趣,例如、在器乐类作品中不乏旋律优美、内容清晰、 情感动人的音乐小品,也许他们不是古典乐坛上的“最强音”,但是他们是古典音乐王国中最亲切、最朗朗上口、最打动人、吸引人的作品,不要把此类作品“置之高阁”,因当让他们成为学生享受音乐饕鬄盛宴前的开胃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具备创新性!
(四)与时俱进更加突出了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创新性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时俱进的核心理念就是创新二字, 从这点出发去思考我们的高校音乐艺术素质教育,我们的工作才会有动力和方向,我们应该深切的去感悟,我们人类对于事物的认识最终目的和最高价值是发现和掌握真理。与时俱进的真谛便是昭示和要求人们不断发现和掌握新的真理,从而避免真理可能因跟不上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变为谬误,避免认识可能因跟不上事物的发展变化而产生偏差,这就是与时俱进中创新性精神的内涵。
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深入开展是离不开教育工作者的创新精神,教育的模式应当在顺应时代发展的同时,积极相应到创新性研究的号召中去,始终保持教学思想的先进性和科学性。高校艺术教育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并且与国外同类高校中的差距较大,我们如何结合自己的实际国情,紧跟时代的步伐,探讨出适合我国大学生音乐素养普及教育的先进模式和思想,这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在传统授课形式上在有限的课时中,高校音乐课的传统教学方法,往往仅能按教材编写的顺序来确定主题,课堂教学就围绕着一个主题,按部就班地根据作品介绍创作背景、作者生平、流派,然后是分析调式调性、曲式布局、主题思想等,一般不涉及主题之外的其他内容。这种传统教学方法重灌输、轻引导,重接受、轻探索,使大学生的音乐想像力、音乐形象思维、音乐创造思维得不到拓展和提高, 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的美育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因此,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创新性精神,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为切入点,
第一、从高校音乐艺术教育课程的建设和设置上应当开拓思想,大胆引进新的模式和课程,例如,将必修课程的门类增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放矢的选择课程,而不是单一课程的选择。还应当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将艺术素养类课程和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开设新的课程门类。例如,开设大学生音乐技能实践课程,比如声乐、民族乐器、西洋乐器的技能学习,这种实践类课程在理论欣赏课的前提下势必推进学生对音乐艺术更广泛的认识,进而起到音乐素养的全面提高和智力开发等方面的能力!
第二、在教学形式上也应由单一的“教师传授”向“师生互动”转变,在教学形式内容上进行创新,敢于打破传统僵硬的授课习惯,例如在课程中增加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参与性,设计互动环节, 学生间音乐讨论环节,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参与和吸纳课程内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做到提高自身的艺术涵养!
第三、开展一系列“第二课堂”实践环节,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格调高雅的业余学术活动和文化活动,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还应当利用学校的周边环境,与剧院、音乐中心、博物院,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加强合作,采用等多种方式搭建互通平台,让学生能与身边的艺术家和最新的艺术作品更近距离地接触,融入其中,让学生真正的走进音乐的世界,领略音乐的魅力!
综上所述,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因为任何对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的本质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音乐才能,而是为我们国家培养新世纪的栋梁之才,为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三、结语
【高校教学音乐艺术】推荐阅读:
高校民族音乐教学06-04
高校音乐课堂教学12-05
高校音乐教学论文09-04
高校艺术实践舞蹈教学10-03
高校体育教学艺术11-23
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01-04
高校音乐欣赏教学论文08-31
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07-08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12-17
谈高校艺术类专业理论教学的现状及弊端论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