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古筝教学

2024-09-10

高校古筝教学(精选10篇)

高校古筝教学 篇1

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高等院校的追求目标。通过音乐选修课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加学生的审美情趣, 从而改善学生的审美观, 使学生终身受益, 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育手段。音乐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 很多高校除了开设音乐欣赏课程, 还开设了声乐课程甚至器乐课程, 丰富了音乐教学的内容, 而古筝作为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 受到了许多同学的喜爱。

一、高校古筝选修课教学的内容安排

高校古筝选修课教学内容可以包含三个不同的阶段, 这三个阶段既可以是连续学习的, 也可以是独立分开的。每一个不同的阶段所包含的教学内容, 既不相同又具有一定的承接性。

第一阶段:初期阶段。对于非音乐专业的高校学生, 大多数是没有古筝学习基础的, 但是也不排除有极个别的学生曾经接触过古筝, 可她们一般未经系统地学习, 基本指法和基本手型并未完全掌握。因此, 在高校的古筝选修课中, 基础练习必不可少。在初期阶段, 主要是向学生详细讲解古筝演奏的基本指法, 包括勾、托、抹、劈、撮、刮奏、揉弦、上滑、下滑、颤音、变音的弹奏等。并且, 配以专项指法的乐曲来练习, 例如, 《勾弦练习曲》《托弦练习曲》《抹弦练习曲》等等。在此阶段, 除了讲解指法, 还要注意基本乐理知识的讲授。所涉及的音乐知识主要包括:简谱的高、中、低音的区别, 中国民族五声音阶, 八度音, 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不同的音符以及休止符。同时, 要求掌握常用的节奏型, 例如切分节奏、前十六节奏、后十六分节奏、附点音符节奏等, 并学习用手打节拍和掌握音乐行进的速度。

第二阶段:发展阶段。经过第一阶段的学习, 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古筝演奏的基本指法以及弹奏技巧, 并且具有一定的开谱能力。在第二阶段, 首先, 学生应更进一步加强基本指法的练习, 通过使用简单而有规律的指法练习曲进行练习来达到完全掌握演奏指法的目的。其次, 要学习不同流派的基本音乐特点。古筝音乐可分为五个具有地方性特点的流派:河南筝、浙江筝、客家筝、潮州筝、山东筝。这五个流派的古筝乐曲具有一定的地方性特点, 主要体现在上下滑音应用的差异、揉弦弹奏的差异等方面, 需要在细微之处区分, 掌握起来并不容易。因此, 应挑选具有鲜明特点但是右手弹奏技巧不是很难的乐曲供学生练习, 其目的是使学生既能了解传统流派音乐的不同特点, 但又不会陷入右手弹奏难度的尴尬境地。曲子可以选用类似《穿花蜂》《十杯酒》《小鸟朝凤》《三十三板》《一点红》《一点金》等乐曲。在教学过程中, 着重讲解各个乐曲的左手指法的不同之处。同时, 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要求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以及音乐情绪的表达有一定的认识。可以通过详细讲解音乐表现方法来让学生对音乐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并且, 这个阶段是开始练习左右手配合的重要阶段, 可选用一些简单的左右手演奏的乐曲, 例如, 《齐步走》《小猫钓鱼》《卖报歌》等, 再配合左右手指法练习曲, 这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三阶段:提高阶段。经过以上两个阶段的学习, 学生对于传统乐曲有了一定的认识, 并且掌握了古筝的基本演奏技巧。如果还能继续开课, 就可以进入第三阶段——提高阶段。在此阶段, 要为学生选择演奏技巧较难的传统乐曲, 例如, 《花流水》《出水莲》《高山流水》《河南八板》等乐曲。并且, 为学生选择一定难度的左右手配合的现代古筝乐曲, 例如, 《浏阳河》《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延边之歌》《春苗》《采蘑菇的小姑娘》等乐曲。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弹奏水平。同时, 要将情感的表达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如何划分乐句、如何控制音乐的强弱和音色, 在授课过程中都要着重讲解, 通过对较为熟练的乐曲的不断练习来增长学生音乐情感表达的能力。

高校开设的古筝选修课, 多为一个学期的课程, 主要是让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之余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那么, 在这么短的课程时间内想要教授这么多的内容是不可能的。这种情况下, 可以选择教授第一阶段的内容。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接受得比较快, 就可以进一步选择第二阶段的其中一部分内容学习。但是, 有的高校并非将古筝选修课单单作为提高修养的课程, 而是将它作为传播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独立演奏民间乐器的一门课程。这些学校的古筝选修课是延续性开课的。那么, 在课程安排上就有了多种选择。第一种:第一学期学习第一阶段的内容和第二阶段前半部分内容, 而在第二学期学习第二阶段的后半部分内容以及第三部分内容;第二种:将这三个阶段分三个学期学习, 每学期学习一个阶段的内容;第三种:只学习第一阶段等。究竟如何安排, 要视学校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的接受情况而定。

二、高校古筝选修课程要注意的问题

虽然高校古筝选修课是选修课程, 也不是特别高深, 但是, 想要把它学好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学习过程中, 除了要有高度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兴趣, 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注意。

(一) 不能因为不是专业课而放弃平时的练习

高校中的古筝选修课程, 常常会出现学生上课积极、练习却不积极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 主要有三个:首先, 学生认为这门课程是一门选修课, 不是专业课, 在心理上不重视。其次, 学校本身的条件达不到, 没有足够的古筝供学生练习;而学生因选修课要购买古筝不太现实, 即便购买了, 在宿舍里也不方便放置。再次, 学生本身会有惰性。课下练习毕竟不像上课那样有老师带领、有同学参与那么有趣, 独自练习会觉得枯燥。

但是, 器乐的学习过程中, 一定时间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只学不练, 手的灵活性以及控制力达不到。如果灵活性不够, 就无法进行下一步的学习;控制力不行, 就很难用琴声表达情感。在一般的高校中, 古筝课程不是专业课, 基本上学校是不会配备多台古筝的。但是, 学生练琴并不需要很多台古筝, 只要有两三台就可以满足练习的需要。不妨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由小组长来排每个人的练琴时间, 统一管理, 轮流弹琴, 保证每人每天都有一点时间练琴。虽然练习的条件有限, 但是只要用心, 即使和别人共用一台琴, 也能够很好地练习。

(二) 注重基本指法的详细讲解

在高校的古筝选修课上, 要注重基本指法的详细讲解。在这方面, 有的老师认为选修的学生没有音乐基础, 如果详细地讲解指法, 他们会不感兴趣。其实不是这样的, 正是因为学生没有音乐基础, 才要更加注重基本指法的讲解。在任何一项学习中, 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总是决定了学习者的学习道路顺畅与否, 并且决定了学习者最终的目的地能够到达哪里。古筝的学习也是如此。通常情况下, 人们对事物的兴趣, 只有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时候才有可能保持下去, 掌握基本指法的要领, 逐渐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胜任的感觉。

由于学生没有基础, 教师讲解起来可能会比较费力。而且,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出错率也许会很高。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要具有一定的耐心, 通过多次详细的讲解, 逐步使学生掌握要领。如果能够坚持这样做, 前期虽然比较麻烦, 可是在学习的中后期就会省很多事, 学生也会觉得学习起来比较轻松, 难点部分比较容易突破。

(三) 培养学生理解音乐内容的能力, 培养其音乐感觉以及音乐表现力

音乐的动人之处, 在于它能够表达人类的情感, 能够感染人类的情绪。所有音乐作品都有它特定的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认识和学习音乐所表达的内容, 对于每一个学习音乐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谁也不能否认, 作曲家在创作自己的作品时不仅是沉浸在声音的幻想中, 而且也在思维, 将表象同整个客体现象通过语言连接起来。作曲家不仅用涉及作品结构的技术术语来思维, 而且思考和陈述着作品的特定内容。时常是在作曲家的意识中形成了作品内容特征, 在这之后才确定与这个内容相适应的声音形式。1作品结构的技术术语是音乐内容的外衣, 也就是音乐的形式。音乐内容通过作品结构的技术术语来表达。教师通过详细讲解不同类型的音乐结构的技术术语, 让学生逐渐理解一些常见的音乐结构。例如典型的四个乐句的结构, 一般四个乐句形成“起、承、转、合”的音乐情感的表达方式。“起”在情绪上比较平和, 有引入情绪和音乐内容的作用;“承”在情绪上稍微有些起伏, 就像事物的发展阶段;“转”这个部分是四个乐句结构的高潮部分, 在音量上是四个乐句中最强的一个乐句, 是情绪爆发的地方;最后一句, 则综合了前面的音乐材料, 音乐情绪比较稳定, 常常具有总结和感叹的作用, 我们称之为“合”。可见, 常见的音乐结构具有一定的常规意义。学生在学习音乐演奏技巧的时候也应该学习常见的音乐结构以及这些音乐结构的意义。

学生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 把握音乐诠释规律, 慢慢地就会掌握一些常见的音乐表现手法, 这样在弹奏之前就可以了解到音乐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要做到这一点, 读懂乐谱是基础。乐谱实质上是作曲家用某种约定俗成的、视觉的书面符号 (五线谱、简谱、公尺谱等) 把头脑中意欲表达的、想象中的、不可见的、流动的、稍纵即逝的音乐音响凝定、外化为某种可持续存在的、静止的、可见的东西。因此, 一方面, 过去时态的作曲家头脑中的意欲表达的、想象中的音乐音响成为乐谱符号指涉的所指对象;另一方面, 乐谱符号形式同时成为能够指涉过去时态的作曲家头脑中的意欲表达的、想象中的音乐音响的能指形式。2在了解更多的音乐表现的规律和音乐符号的内在意义的情况下, 通过读谱和试奏, 对乐曲的理解就不再是一件神秘的事情, 把握乐曲演奏和表现的尺度就会更加准确, 那么, 演奏出来的乐曲也更加能够打动人心。

三、小结

在高校开设古筝选修课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改善学生的审美观, 是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一般都没有音乐基础, 在进行古筝课程教学的时候, 应该从最基础的部分讲起, 将教学进行三部分的划分, 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来最终确定是仅仅教授第一部分的内容还是连续开课。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基本指法的详细讲解, 鼓励学生积极地练习,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学习理解音乐的内涵和情绪的表达, 从而使学生受益终身。

注释

11 .[波]卓菲娅·丽莎.卓菲娅·丽莎音乐美学译注新编[M].于润洋译.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3:31.

22 .黄汉华.符号学视角中的音乐美学研究[M].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2:5.

高校古筝教学 篇2

关键词:高校 古筝教学 现状分析 对策

古筝艺术的发展历史悠久,以柔和的音质和多变的演奏技巧著称,很好的传承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随着中华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的步伐加快,古筝艺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乐器爱好者的青睐。随着艺术学习的升温,古筝艺术也越来越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古筝乐器学习的爱好者也层出不穷,于是古筝艺术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在各个城市开设起来,古筝的演出和其他乐器演出一样,愈发商业化,古筝艺术和产业化的运营联系越来越密切。但是,由于高校扩招的因素,影响了艺术人才的选拔,导致教学质量每况愈下,这些学生在毕业后,又会成为各大小古筝艺术培训机构的骨干力量。而且,我们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古筝曲目相对比较简单,这是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但是这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错觉,认为古筝的学习很简单。所以,提升高校古筝的教学质量迫在眉睫。要增强高校古筝教学的专业性。

一、古筝教学的现状分析

由于各种原因,到目前为止,我国各大高校的音乐专业均设有古筝专业,随着人们对于我国古典文化的尊重与欣赏以及古筝本身修身养性的特征,吸引很多学生学习古筝,包括主修和辅修两种类型,其中选择将古筝作为业余爱好的学生选修居多。高校大学生学习古筝,一方面,他们年龄相对较大,手指的灵活度以及反映能力等已经比不上儿童,另一方面,虽然有缺憾但他们仍有自身的优势,比如大学生拥有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所以当接受古筝的教学时,他们要比儿童快,当然,他们对于古筝的学习会比儿童的兴趣高昂。

在高校内,对于古筝这门课,一般地教学内容分为六大部分,分别是古筝基础理论、基本指法及其技能、传统筝曲和现代筝曲、古筝艺术史等。因材施教一直是教师们教学的核心,因此,对于大学生学习古筝,老师要充分利用大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经常性设置一些活动、题目等,调动其对于古筝相关问题的思考,另外,由于大学生已错过最佳的学习古筝的时期,手指灵活度已不够,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扬长避短,让学生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不但熟练的掌握了古筝的技巧,同时还能运用技巧去体现古筝应有的美感,进而让同学们深刻领悟我国平传统乐器的魅力。

二、提高古筝教学创新和有效性的对策

1.通过兴趣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学生、家长对于学习已经养成速成的习惯,因此如果在开始学习古筝的阶段,教师一味的讲解理论和技巧,而不进行实际操练的话,会让学生和家长产生浮躁的心理,学生对于古筝的学习没有多少耐心,这时,假若教师对学生不断的指责、施压,结果必定适得其反。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和家长速学的心理,可以先教学生几首简单的小调,教会学生如何机械似得弹奏,有了一定的成就感,这时学生们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接着教师再进行理论、指法等的教学,定会取得很大成效。在古筝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应该把一些古筝技巧运用到一些简短、格调清新的乐曲中,不仅学习古筝,在任何学习阶段,我们都应时刻遵守事物发展的规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注意力集中在感兴趣的问题上,然后从无意变有意,久而久之,便会对一件事情感兴趣。实践证明,对古筝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在教师讲解古筝内容时,会产生很大的积极状态,也就是“热情”,由于“热情”的存在,学生们不会感觉学习古筝是一种折磨和煎熬,相反有了兴趣会让他们感觉古筝的学习,是一种享受。兴趣和热情是一体存在的,但是对于一件事情兴趣的建立是不容易的,教师也不可能通过几次的言辞说服便可以让其对古筝产生兴趣,而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过程。教师们可以努力让学生们对古筝产生初级兴趣,慢慢地,让初级发展成高级,让学生们渐渐地对古筝产生浓厚的兴趣。

2.加强学生乐感的培养

乐感是人对于音乐的一种反应、表现、处理、领悟能力,一个人对于音乐的欣赏水平,是他对音乐乐感的体现,古筝教师可以从音乐中的感悟,将古筝技巧、情感以及对于音乐的想象能力完美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进而渐渐提高学生们对于古筝的乐感。

古筝这一传统乐器,所弹奏的音乐,不仅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艺术,更具有一种表现力,物理学上的筝乐,是指具有一定的频率和振幅,由音高、音色、音质、音波等组成的,在时间上前后或一起发生声响的一个团体,由于音乐本身的特性,因此,对于筝乐的审美体验并不能仅仅通过听来获得,筝乐也并不能像其它语言一样,可以直接表达某种情绪或思想。筝乐以其独有的特点,在很多作品中,具有结构美、格调美、指法美、节奏美和整体的自然美、艺术美,在这些美的基础上,进行情感傳达,进而使筝乐附有一种思想,可以在人的心灵身处净化得到美的事物。教师在进行筝乐教学时,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对筝乐作品中结构的学习,同时,还要让学生多多学习筝乐每个作品的历史、演奏技巧,在弹奏的同时,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作品中,带有自己的情感解读、作品的个性,多者结合,塑造出一个完美的艺术作品。在艺术作品的情感体验中,人们可以通过情感、情绪等的表达,来实现审美能力的提高。也就是,在情感体验中,会得到另一种情感,比如,“喜”的情感,会生发出高度紧张性的兴奋情感。

3.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对于我国传统某类乐器的教学,国内有一套传统教学方法,这种传统教学法,始终遵循口传心授的原则,传统方法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改进,比如在教学生,以教师的感受代替学生对于该问题的感受,其次,认为结果重要,轻视过程,上课模式多是教师讲,学生听,以上各种问题的存在,使得在古筝的教学中,课堂气氛多压抑,不活泼。

针对传统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应尽量改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提供一些背景教学,在背景的渲染下,可以最大可能提高学生对于古筝学习的热情。比如,筝乐作品一般来源于民间,当然会和当地的语言、习俗、说唱风格等有关,在当地人演奏时,演奏者会根据其长久的演奏经验和随机蹦出的灵感,在演奏过程中,在曲中临时添加一些韵律,这也是筝乐的出彩地方。但是,让筝乐远离当地人的习俗、语言等特色,便会让其失去很多本质的东西,另外,在用现代方法和原理记谱子时,会让学生对于有作品的理解和发挥空间被限制。

为此,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查阅较多该堂课所讲的资料,细心备课。老师在上课时,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情景教学,在教某一作品前,必须先反复放和该曲相关的影像,让学生们更深入的了解当地当时的风俗、整个状况等,进而在进行筝乐学习时,能对作品有个更好的理解。另外,如果学校有条件,教师应该组织学生们对该曲的发源地进行实地探访,更深切的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还可以和当地的艺术家进行沟通,进而可以使得学生对于筝乐作品有个更深的体悟,然后激发学生们的创作激情和灵感。

4.提高古筝教学排练课的课堂效率

对于古筝的学习,个人弹奏单曲,是学习古筝的一个阶段,如果想要更好的体悟、学习古筝,还是应该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在团体演奏中,才会领悟到多人演奏的和谐,同时让自己能够更完美的去展现筝乐作品,提高自身的筝乐水平。

对于古筝的学习,初学者一般经历上述方法进行系统锻炼后,基本上都是人门了,有的学生可能会有初、中级的表演能力。这个时候,教师应该考虑将合奏环节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一般情况下,每两周进行一次合奏训练。

进行集体合奏,这一环节需要教师做好预备工作,将古筝与我国其他古典乐器结合着在一起,演奏一首曲目。在集体活动中,乐器的种类以及曲目的确定,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曲目的难易。在集体活动的训练中,乐器种类可以由少至多,曲目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对学生加大难度,让学生慢慢得到集体合奏的锻炼。

古往今来,提前预习功课一直被认为很有效的学习方法,筝乐的学习也不例外。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提前将下节课要学习的作品,提前布置下去,让学生们提前练习,然后课堂上对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一对一解答。在合奏的问题上,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到个人演奏到集体演奏的转变,不断锻炼学生们的演奏能力。

5.教师在自身修养上的提高

古筝是一门修身养性的艺术,其音色特性多种多样。轻拂宛如行云流水,重扫若山奔海啸是筝乐的一大特色。另外,筝乐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可以深度刻画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并能将某一场面刻画的淋漓尽致,因此,对于筝乐来说,不管何种场面,情感变化多快,都会将其表现的栩栩如生。因此,高校教师在对筝乐的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学生学会从技巧上学习、欣赏筝乐作品,更要学会从情感、风俗、结构等更深的理解作品含义,体会作品的背后内涵以及情感。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感性方面理解作品,通过一些优秀的改编作品可以让学生们先机械式记谱,如果条件合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去当地学习,进而更多的了解我國传统音乐文化。

高校古筝教学 篇3

如今, 学习古筝受到国内外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在高校也是深受大家欢迎的。在高校学习古筝的人数占了很大一部分, 有主修也有选修。有一部分是进大学前已经有基础, 另一部分进大学后才主修古筝, 进入大学才开始学习古筝的学生虽然体格和骨骼基本已经定型,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 他们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有较强的主动性, 在接受知识能力上占有很大的优势。

高校的音乐系古筝专业课仍然以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进行, 长期以这种单一的模式进行教学存在很大的弊端: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变少, 师生间的互动更少。无论在学校还是社会, 集体意识都尤为重要, 集体意识可以增强学生的协调配合能力、可及时调整学生的心态、可使得学生懂得与人合作和分享, 所以集体意识应进入古筝艺术的血液。

二、高校古筝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校的古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第一, 教学内容不全面, 只重视技巧的训练和现代筝曲的学习。要使古筝教学长期的进展下去, 就需要丰富的教学内容。古筝教学应该根植于传统, 任何艺术想要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都需要在保留原有精华之下不断创新、不断地顺应时代而发展。所以, 在古筝教学中, 传统筝曲要与现代筝曲相结合。古筝教学应由单纯的技术教学向艺术、文化内涵转变。现在大部分教师的教学都只一味地追求技术, 而忽视了古筝教学的艺术性以及其文化内涵。第二, 教学方式单一, 高校古筝教学依旧采用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传统的一对一教学虽然可以对症下药, 但是老师工作量变大, 从教师这个角度看来不符合时代的发展, 更会阻止古筝事业的进步。对学生也会产生众多的不良影响, 长期以此影响到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无法体会到齐奏、重奏、合奏的旋律以及和声、织体的变化, 而恰当地运用齐奏、合奏会使得学生间的交流密切, 培养学生间的合奏能力、丰富学生音乐感受力以及音乐表现力。

三、原因分析

综上所述, 高校古筝教学存在许多问题, 其主要原因有:第一, 教师普遍使用“我教你学”的教学方式, 只重视曲目和技巧的练习, 从未涉及到创新。音乐是一种高深的文化, 要演绎好音乐就必须从文化开始。许多高校古筝老师认为技术至上, 有了技术就有了一切, 熟不知只有技术没有文化内涵, 就不是真正的音乐, 只是一个空壳子。随着人的年纪的增大, 技术也会随之弱化, 只有抓住音乐的根本, 教师才能长存下去。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 多学习有关的各种文化以及各种音乐, 然后慢慢地传授给学生。由此, 中国的音乐及文化才能得以传承;第二, 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只赶进度、只重视教学结果。部分高校老师为了完成好教学任务, 就一味的赶进度, 熟不知部分学生是被迫学习。作为大学老师应该因材施教, 根据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感悟能力的不同而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自己定一个教学计划, 给学生定一个学习计划, 然后根据这个计划进行教学。在我的教学中, 我主张“踏实学习一步一个脚印, 把心静下来好好学习, 用心体会每一个内容”。

四、解决方案

第一, 突破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在高校的古筝教学中, 需要突破原来一对一的教学模式, 学校应该开设一些集体课、观摩课, 一起解决共性的问题。集体课是多人的、有组织的、整体的上课, 开设集体课可使得学生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让学生通过观察同学的问题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使得学生在发现问题上不断进步, 同时也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第二, 丰富教学内容, 使其多样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古筝学习者也随之不断增多, 在高校也是如此。为了向社会提供优秀的古筝教学人才以及演奏人才, 教师的教学任务还是很重。作为高校的古筝老师应该与时俱进, 改变原始的教学内容和模式。目前, 对于高校古筝专业的教学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安排及设置, 主要体现在学习曲目的安排上, 所以教师在教授现代作品的同时, 还应教授古筝各流派中的精华, 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艺术以及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结语

如今, 不管是社会上还是高校, 学习古筝的人已经越来越多, 古筝演奏水平也随之不断的提高, 所以提高古筝教学质量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古筝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巧, 所以教师一定要用睿智的眼光对待古筝教学, 让古筝教学能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同时也使古筝艺术能得到长存的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古筝学习者也不断增多, 但社会对古筝教学方法的合理性还不够重视。古筝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古筝弹奏技巧,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习艺术内容以及演奏表演力, 以此来弘扬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有鉴于此, 高校古筝教学应从古筝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

关键词:高校古筝教学,教学模式,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赵毅.古筝演奏技法的流变及其当今教学中的问题[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7 (2) .

[2]王明伦.高职课程设置的依据与原则[J].中国培训, 2002 (5) .

浅谈少儿古筝教学 篇4

一、要注重基础,循序渐进

万丈高楼平地起,做任何一样事,基础都是十分重要的,打好基础以后才能有更大的发展和创新的空间,对于古筝学习者来说,坐姿、手型、基本指法、乐感、左右手协调能力、听力等都是基础,甚至包括毅力、耐力、文学艺术修养等。

孩子在学习初期手型、指法一定要规范。错误的东西变成了习惯,根深蒂固,会给日后提高演奏技巧造成障碍。儿童手指缺乏力度,不可能短期内就能掌握住,这就需要老师、家长不厌其烦地提醒孩子,防止不良习惯的养成,避免走弯路。

学习初期我们一定要加强音准、试唱、节奏的训练,多弹练习曲和基本曲目。它们是所有音乐学习的基础,也是非常枯燥的。

节奏训练是初期学习的重点,也是深度学习的基础。对于少儿的节奏的训练,我们可以把一些节奏型,根据形象化的特点作分类练习,更加逼真地反映生活里的事物所发出的声音。例如,附点八分音符在一拍的节奏,我们可以想象是知了的鸣唱,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是模仿机关枪的声音“嗒嗒嗒嗒”等。通过形象的模仿,让复杂难学的节奏变的简单。初期的曲子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放慢速度,打准节奏练习,直至熟练。

在练琴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强调音准 让耳朵随时得到音准的训练。老师拨动琴弦,让学生来听音、辨音,来训练耳朵的灵敏度。练习曲一般都具有针对性,很枯燥,但必不可少。通过练习,可以从中学会、巩固某种弹奏技巧和方法。儿童学琴,首先当是爱好,对于儿童练习曲的选择要有趣味性,比如杨娜妮老师的一些练习曲都很适合儿童练习。

古筝的学习,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少年儿童学习古筝一定要练好基本功。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难度,不让儿童有过量的负担。这样的教学过过程应做到步骤清晰、目标明确、由浅入深、从易到难,才能水到渠成地让孩子们扎扎实实地掌握古筝基本的演奏技巧。

二 、要注重培养少儿学习的古筝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例如学琴初期学生找音比较困难,我们就可以把低音区一个点的音符比喻为“脚穿鞋子”的小音符,高音区一个点的音符比喻为“头戴帽子的小音符”, 中音区没有点的音符没有穿鞋也没有戴帽子。这样形象的比喻学生会很快的记住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能很快的找到乐曲中音符所处的音区。如托、劈指法练习 可以依据音高把它设计成小布谷鸟有节奏的叫声。小撮的练习,小朋友想象着在秋天的田野里捡豆子,一颗又一颗。古筝集体教学时,开展一些合奏活动,如《我有一头小毛驴》可以用小型打击乐器来伴奏。双响筒模拟小毛驴的蹄声,可以表现出小主人赶着毛驴的得意、欢快的心情。孩子们演奏时,心情十分欢畅,乐曲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在快乐中,即训练了节奏,也培养了合作的能力。

学习音乐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对孩子的毅力是个考验。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克服苦难,战胜自我的决心和恒心。对孩子多鼓励,让他在学习中有更多的成就感和快乐,这样孩子才能更好的去学习。

三、要注重音乐文化的教育,培养孩子们的乐感和表现力

音乐是人类表达情感的载体,是世界语言。我们的民族传统曲目,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每首曲子背后都有一段生动的故事。我们要培养孩子对乐曲的理解能力,帮助他们掌握音乐的领悟能力、欣赏能力。这样他学到的不仅仅是古筝,而是一门抒发内心感情的语言。这将使其受益终生,不论将来他们是否能够成为一名音乐家或者演奏家。

一首曲目要充分发挥学生对旋律、乐曲意境理解的想象力、创造性,如在学习乐曲《春到拉萨》中,在引子部分演奏上,乐曲开始的部分,摇指要由弱到强,表现出宽广而辽阔的意境,乐曲的第一主题要弹的有力,表现了藏族小伙彪悍的形象和粗狂的舞姿…….

对于年龄小一些的儿童我们更要生动引导,培养孩子们的乐感与表现力。在培养儿童乐感方面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应放在音乐语言上,尽力将无形的东西形象具体化,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体会音乐作品的内在意境,以达到教学要求。如在学习弹奏杨娜妮老师的《小鸭子》时,先和学生们一起共同分析、想象每一個故事情节情景,开头先把乐曲的意境作了形象的描述夕阳西下小鸭子一摇一摆的走来了,顽皮的鸭司令把手放在嘴边在吆喝,接着是一群群的鸭子听从鸭司令的召唤欢快的摇摆着来了….这样孩子们就能很好的找到这首乐曲的感觉,一遍一遍的练习也不觉得厌烦。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们用心、用情去表演乐曲的内涵,才能进入角色,才能将乐曲的色彩、情绪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四、教师要注重个人修养,要不断的学习

新的时代,需要教师努力学习最先进的理念,最超前的技巧,把它们传授给学生们。老师一定要耐心、细致启发、诱导,切忌不要急躁。用少批评多表扬等方法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为一个好老师,不仅仅能教好琴,而且要能做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师,耐心地帮助孩子。

总之,少儿古筝的教学,包含着我们所有引导者的爱。我们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让孩子学得轻松,学得有效,才能让孩子在音乐的海洋中快乐的成长。

高校古筝教学 篇5

古筝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是我国中华民族乐器宝库中的重要一员, 其主要组成部分就是面板、雁柱、琴弦等, 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 一弦一音, 由最初的十三根弦逐渐增加到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当前最为常见的古筝规格就是二十一弦。应该来说, 古筝作为我国最古老的传统乐器之一, 以其优美的声音和典雅的外形赢得了众多人的喜爱, 可以培养学生协调能力, 陶冶情操, 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因此, 很多人都加入到了古筝学习中来。这种古筝热对古筝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高校古筝教学现状不能适应新要求, 已经出现了不少突出的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对策, 以期能够为高校古筝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

二、当前高校古筝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

鼎盛于战国时期的古筝, 其音色舒缓而优雅。随着历史的变迁, 古筝已经在国际国内乐坛上拥有了一定的份量。高校开展古筝教学, 有利于促进学校文化建设,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我国高校古筝教学面临了诸多的突出问题。

1. 高校古筝教学中缺乏集体意识。

由于我国高校古筝教学中仍然采取的是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 主要是一对一的教学方式, 使得很多学生在进行古筝学习的时候, 往往缺乏集体合作的意识和精神, 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少, 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不够合理,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古筝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也不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 一旦参与到集体表演中去, 往往会显得不知所措。

2. 学生心态有待进行正确引导和调整。

在古筝学习中, 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希望一蹴而就。然而, 古筝学习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并不是短期内就能够获得成功的。这个时候, 就是考验人心态的时候了。但是, 现实教学过程中, 有些学生、家长甚至教师都试图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还有人喜欢盲目跟风, 导致了学习效果欠佳, 这些都是由于古筝学习中的心态没有摆正。

3. 高校古筝教学中重视技术性而忽视艺术性。

当前,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和制约, 我国高校古筝教学中往往显得有些重视古筝演奏技术的教学, 而忽略了古筝作为古老民族乐器的艺术魅力。因此, 高校古筝教学中盲目借鉴单一的演奏技巧教学方法, 让学生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技术训练上面, 对于音乐内涵知识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学习时间相当少, 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古筝学习的综合性素养培养。

4. 高校古筝教学中实践性环节严重不足。

当前, 我国高校古筝教学中往往存在着只重视演奏方面的技巧性教学, 而忽略了对学生舞台实践经验的培养与提高, 从而使得学生的实践经验严重缺乏。这是因为当前高校古筝教学中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仅仅把教学重点放在古筝内容方面, 而非学生的主体性感受方面, 使得学生在古筝教学中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 显然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独立的个性与健康的人格。

三、当前高校古筝教学中突出问题的解决对策

1. 高校古筝教学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提高。

任何科目的学习, 都离不开兴趣的因素。当前, 我国高校古筝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 从而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我们要充分理解“兴趣是最好老师”这句话的内在含义, 注重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采用兴趣式教学方式。在教学开始阶段, 学生对古筝学习充满了热情和好奇心, 但是, 毕竟缺乏一定的知识基础, 因此, 不够耐心, 思想也不够集中。教师应该通过选择一些短小精悍的乐曲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势利导, 完成从好奇心到产生兴趣的转变, 从而表现出对古筝学习的积极性。此后, 古筝教师应该为学生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可以采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教学模式, 两者还可以进行有机结合来进行教学, 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经常性的沟通与交流, 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内容要具有针对性, 切忌呆板化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要使得古筝教学具有知识性与趣味性, 从而使其充满了吸引力和感染力。当然, 古筝教学还可以积极组织一些实践性活动, 比如说组织一些教学观摩和实践活动来引发学生对古筝学习的兴趣, 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来展示名家名曲, 并在实践过程善于把握住学生的特点与优势, 从而让学生积极体验成功的同时, 增加学习的兴趣。此外, 古筝教师还应该重视对于自身修养的综合性提高, 因为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激励学生。应该来说, 一个弹奏技艺高超而又富有人格魅力的老师, 肯定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古筝学习。

2. 高校古筝教学应该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采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这就是说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显然不能适应现代化古筝教学的需求了。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心理、生理和学习特点来制定出科学、合理和可行的教学计划。诚然, 古筝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内容, 更应该注重教学方法。这里, 我们主要介绍两种教学方法。一种就是示范式教学法, 另外一种就是启发式教学法。就示范式教学法来说, 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语言、动作及实物展示等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这是一种视觉信息类教学方法, 具有直观性强、感染力强的特点, 因此, 在很多乐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作为一门抽象的音乐艺术, 古筝的音色和节奏等要想充分展示出来, 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示范性演奏, 并对学生进行弹奏技法指导, 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演奏潜力。当然, 教师的演奏必须是富有感情的, 让学生能够激发出强烈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 增强对古筝音乐的理解力和表现力。那么, 所谓启发式教学法, 就是要让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 能够通过教师有目的的启发来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运用形象的描述、讲解和分析, 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大胆推测, 从而真正通过自己的演奏来传达出对古筝作品的理解和演奏艺术美。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启发出学生的主动思维, 鼓励他们进行积极思考, 发表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

3. 高校古筝教学应该重视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从而增强他们的乐感。

古筝作品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乐曲,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学生如果要想真正理解古筝作品中的内涵, 就要学习有关的文化背景, 让学生通过对古筝作品相关音乐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把握来更好的了解到作品想要传达出的艺术韵味。否则, 学生的古筝演奏将是脱离文化背景的无内涵的演奏, 谈不上艺术魅力了。一旦学生在深厚文化背景知识的熏陶之下, 将更好的把握住古筝作品的韵味与文化背景, 有利于增加学生在弹奏过程中对整个乐曲的艺术表现力, 也可以激发出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古筝教学的有效性。此外, 高校古筝教学还应该重视对于学生乐感的培养与提高。作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乐感在学生的古筝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往往反映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与水平。一般来说, 乐感包含了节奏感、音高感等基础乐感, 也包含了和声感、旋律感、曲式结构和风格等综合乐感。应该来说, 乐感具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教师应该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 加强对学生后天乐感的培养与练习, 才有可能发展成为古筝演奏所需要的乐感。这就需要古筝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 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让学生在审美情感体验中培养自己的乐感。

总之, 当前我们应该尽快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积极探索古筝教学排练课, 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 变满堂灌教学为师生互动式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让学生认识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做好教材的科学规范化工作, 从而让古筝艺术真正成为感知、审美和传情的艺术。

摘要:作为有着千年发展历史的中国古代乐器, 古筝一直被公认为中华民族乐器中的瑰宝。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古筝更是成为了雅俗共赏的器乐之一, 它是中华民族音乐走向世界的主要代表之一。但是, 当前我国高校古筝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还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因此, 本文将围绕这些突出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以期能够让古筝艺术在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同时, 以全新的姿态走向世界艺术舞台。

关键词:高校古筝教学,突出问题分析,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李晓慧.试谈古筝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J]1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2005, (5)

[2]徐玉莲.论高师古筝教学的弊端及其改革之路.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 (8)

[3]张彤.浅谈高等艺术院校古筝课的教学[J].艺术研究, 2005 (4) :28-30

浅析古筝个别教学和小组教学 篇6

一、个别教学的教学实施分析

在谈及此话题之前, 要阐明的一个问题是不能把音乐院校里的“一对一”教学和社会上的“一对一”教学混为一谈。因为这两者之间虽然有许多共同之处, 但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不同, 切不可相提并论。前者是按着国家培养的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要求, 教师严格按着教学计划、教学课时进行授课, 而后者完全是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结合教师自己的实际情况而授课。

古筝“一对一”教学“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其次教师教学要有的放矢,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如视其专业程度的高低、基础知识的深浅、理解问题、接受能力的快慢、在专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多少等, 犹如医生治病, 对症下药才易于见效。

古筝有独奏, 但是许多时候有多声部的重奏。而重奏不是简单的将几台古筝的演奏组合在一起;而是彼此演奏的乐曲在声部、织体、音乐对位及和声方面息息相关.演奏者无论在演奏技巧上还是基本音乐素养上都要有高度的默契与和谐。这种高度的默契与和谐不只是要求演奏者有过硬的演奏技巧, 还要有彼此配合的感知和协调。因此, 单独的一对一教学是无法适应古筝的重奏教学的。而小组教学正符合了古筝合奏的这一特点, 小组教学成员可演奏同样的乐曲, 也可演奏二重奏、三重奏以及四重奏。因此, 在教师本身专业素养过硬的情况下, 在严格把关学生的专业基本功的前提下.小组教学进行得越早越好。

此外, 在传统古筝的一对一教学中, 一名教师面对一名学生进行教学。教师的角色是教, 而学生的任务是学, 这样的教学虽没有其他的影响因素.但容易出现教师因长时间面对同一教学对象, 而失去比较饱满的教学情绪.学生也会因为没有比较和竞争而失去学习兴趣。这种客观上的单一的教学关系如果长期存在, 就会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现象的出现。如果学生课下不练琴, 教师就无法进行新的教学, 使得教师不得不从教授主体变成陪练, 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在一对一的教学中, 学生没有来自其他学员的监督和技术对比, 没有学员间适时的横向交流, 也没有在众人面前演奏的锻炼机会。在专业的古筝教学中, 学生规奏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也是十分困难的。在传统的一对一教学中, 学生大多要求教师手把手地进行教学示范, 学生只记指法.很少或根本不看谱子。从而忽略了视奏的训练, 出现学生能演奏但找不到谱子位置的怪现象, 即使教师的指法和书上的指法有出入, 学生也根本无法发现更谈不上矫正。另外, 学生考试紧张, 难以发挥自己正常水平, 这和“一对一”的教学及课后自己闷在琴房练习是有直接关系的。相当一部分同学演奏, 在一些动作和对乐曲的处理上与其老师几乎完全一样, 没有任何个性。

之所以罗列出如此多的个别授课的弊端, 目的是非常清楚——就是想改变几千年延续下来的只采用这种唯一的个别授课的方式方法, 倡导民族器乐之王应采取教学方式多样化。

二、集体教学的教学实施分析

集体教学作为一种班级制上课方式, 在实施小班化古筝教学以前, 古筝个别教学曾发挥了许多积极作用, 但是其所带来的弊端也日益突出。如:师资资源得不到最大发挥、上课时一对一无法进行有效互动、没有良性竞争和比较、不利于培养重奏齐奏合作意识等。因此, 古筝教育的小班化已成为当今古筝教学的一种共同趋势, 它的理念在于促进社会更多的人们了解学习古筝, 从而弘扬国乐, 让更多的人们充分分享各种古筝教育资源, 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 有更多时间与古筝教师及同学交往、沟通, 从而得到个别化的教育和熏陶。通过习筝者在班级里探求、摸索、借鉴、吸收、对比、和相互促进, 使小班化教学发挥了教育内容整体化和个别化的有机结合。

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应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 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们去负担”。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意识, 才能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小班化古筝教学恰恰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首先, 习筝者由于缺乏对古筝知识或者音乐知识了解, 学习会感到吃力, 而且乏味、抽象。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这些乐理知识或古筝知识的时候, 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 为教学提供感性认识和乐趣。通过让每位同学加入活动, 课堂气氛会非常活跃轻松。因此小班教学能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引导学生积极融入教学。

小组课学习是合作教学的最基本形式, 在古筝教学中, 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 使学生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 在竞争与合作中共同达到教学目标, 小班化教学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了方便。以8人班为例, 在教授学生弹奏《渔舟唱晚》时, 把学生分为4组, 每组弹奏一段进行竞赛, 当其中一组在弹奏时, 另外三组在积极校对和聆听, 养成习筝者学会聆听的习惯, 增强学生的听辨能力。当能辨别同学弹奏的对错时, 无形中也能辨别自己的好坏。而演奏的同学也因有了更多的听众会更加集中注意力, 锻炼学生的现场即兴演奏能力, 长期的锻炼使其在日后的登台表演奠定了舞台演奏基础, 同时老师和另外旁听的同学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 做到弹奏者和旁听者形成一种和谐的合作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在上课时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促进个体整体同步发展。最后, 教师进行组内点拨、激励评价也使同学们尝试了成功, 激发再学习的欲望。大家你追我赶, 形成一种竞争氛围, 促进学习水平的提高。

总之, 小班化教学保证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 培养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乐学, 提高学习兴趣;保障互动教学的实施, 发挥群体效应;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及时的评价。这些优势如果能在平时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将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探索一条更好的教学模式, 对两种教育方式进行取长补短的改造

通过对以上两种教学方式的讨论, 我们可以总结出, 两种教育方式应该兼顾学生演奏水平的提高和学生演奏个性的培养。对于当今古筝教育也存在一个现实, 那就是师资力量薄弱, 进行单一的个别教学模式也是难以实现的, 或者说实现很有困难。所以在古筝教学界,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 就应该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 进行两种教育方式的集合实施。

如果将两种教育方式进行结合实施, 抛弃单一个别教学方式, 既可以解决师资短缺问题, 还能兼顾学生两种能力的培养, 这是一举两得事情。而且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 古筝教育界形成了很多对学生发展有益的教学方式, 假使进行论证讨论, 可以进行多种教育方法的杂糅, 演奏方法讲解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齐头并进, 这将对古筝教育界是很好的事情。

相比而言, 集体课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应该在讲解弹奏要领时, 也应该兼顾讲解音乐的思想和人文风情, 因此, 对于教师的培养上, 应该努力提高其教学素养。集体教学中, 我们难以保证学生水平的统一, 但是授课规划的统一必然造成一些学生难以跟上学习进度, 感觉吃力, 这对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是有害的。因此, 集体授课应该将需要进行特别补充授课的学生加入一些个别小课, 进行辅导, 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好这一乐器。

摘要:古筝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民族乐器中的瑰宝, 随着民族音乐艺术走向世界, 古筝艺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音乐爱好者的热爱, 古筝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作为古筝的发祥地, 古筝乐器在中国最为风行, 研究和总结古筝乐器教学, 提升古筝教育水平对于中国当代的音乐教育以及未来的乐器演奏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古筝教学,个别教学,小组教学

参考文献

[1]陈音并非器乐教学的禁区——谈古筝集体课教学[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4 (04) .

古筝初学教学之我鉴 篇7

一、基础“三步骤”

自幼学琴直到如今进行教学工作,十几年的古筝生涯中我一直认为基本功是最为重要的,俗话说得好:一座坚固的大楼,是因有良好的地基。而我认为在古筝的学习中基本功就是地基,弹的好与坏,越弹越好还是越弹越坏都取决于它。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孩子弹到六、七级就不能继续往后学习了,手型全飞,张牙舞爪,很多新的技巧上不去,其原因之一就是基本功没有打牢。我建议老师和学生不要追求级数的高度,要脚踏实地的追求质量。所以我在教学中注重抓学生的基本功,因此基础入门我认为应该从这三个步骤出发。

胳膊:弹琴时胳膊应该自然抬起,端平。我们可以让学生坐好,让两个手臂自然坠落,然后很自然的端起手臂,这就是最自然的胳膊摆放位置。这个步骤中需要注意小手腕不可以上翘或者下压,要保持平衡。

手型:弹琴时手型就像一个握住鸡蛋的椭圆,四肢自然下垂。我们可以让学生将右手(开始的初学者一般都先进行右手的学习)自然的搭在琴盒上,然后让学生像抓东西一样指头向手心收拢,这时再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四指自然下垂,大指在下自然弯曲。这个最重要的步骤中我认为有两点是特别注意的,1.四指自然下垂后四个掌关节突出,而这四个掌关节要在整个手型中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任何基本功都需要它支撑。 2.大指在下会与食指之间出现一个弧口,这个弧口打开有利于大指调整触弦角度,同时,弧口的打开使与大指有关的技巧速度更加容易提升。

触弦:触弦感是决定音色好坏的原因之一,而培养触弦感的最初应该让学生很好地了解怎样与琴弦接触。1.义甲正面接触琴弦:有很多学生在刚开始学筝时容易出现义甲的侧面接触琴弦(尤其是大拇指),这时老师就应该手把手的让学生感觉义甲正面接触琴弦的感觉,区别义甲正面与侧面的不同音色,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方法。2.义甲入弦不可太深:在初学者身上还会出现在用义甲弹琴时义甲入弦太深的情况,由于入弦过深再加上初学还会引发从琴弦中往外拔指头的情况,这时就会情不自禁的用到小臂的力量,还会造成手上下跳动,对后期的学习是很不利的。所以教师应该讲明学生在接触琴弦时应该用义甲的指尖接触琴弦,控制好入弦的距离,这个细小的工程是可以通过长时间的练习而很好把握的。3.义甲与琴弦的角度:很多老师和学生都不太强调义甲与琴弦的角度即触弦角度, 导致很多学生在做大勾搭、大撮(指头之间距离较远时)时中指力度小、勾二音的情况。我认为客观解决的办法就是注意触弦角度,作为初学者或者年龄偏小的学者来说, 要达到义甲与琴弦有90度的夹角,也就是让义甲与琴弦正面接触。而对于古筝专业的学者来说要根据曲子的流派、风格、背景来取决于怎样的演奏方法。有时触弦角度也是一个加强力度的办法,如果义甲与琴弦夹角大于90度,与琴弦接触为钝角,那么力度也会随之而提高。所以我认为触弦角度是很重要的一点,也是随着古筝造诣的提高而加深的。

我觉得注意到、做到以上三个步骤古筝的基本手型就可以得到一个好的开始。 “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一定要在古筝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基本功的培养,也要给学生和家长树立基本功具有重要作用的思想!

二、初学者弹拨方法

在生活中右手就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古筝的演奏过程中右手也充当着重要角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尤为重要的。我个人认为在给初学者起步的时候需要按照以下的方法。教授刚起步的学生时(怎样与琴弦接触导致发音)我觉得应该采用贴弦弹法。贴弦弹法既是:在弹一根琴弦之前,将义甲放置于要弹的那根琴弦上(不可以提前用力将义甲压在琴弦上),这时大臂与手腕都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然后将指头达到准备状态(力量集中于指尖)后立即拨弦,弹完即放松。因为刚开始学习的学生对于小关节的控制不是很到位,对力量出自于指尖的概念更是莫能两可。有时我还会遇到有些学生初学觉得自己弹出的音量特别小,觉得大声才是对的,追求大的音量就会不自觉借助到胳膊的力量,有时还会出现拽琴弦的情况。音量是增大了,但继续往后学习的话胳膊会越弹越累,导致学习推后。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告诉学生这样是错误的,但在教学中你一而再再而三的跟学生说力量出于指尖,不要用胳膊的力量,有时学生是很难理解到位的, 所以我们不能认为告诉学生就可以了,应该找到方法来让他体会。所以我在初学者的教学中把“力量出自于指尖,不能用胳膊的力量”这句话作为一个意念来给学生灌输,而指头上采用贴弦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头脑中知道什么是在正确的,指头上也可以得到一个好的控制。经过贴弦弹法的打基础,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把力量控制在指尖。之后我认为需要加强指尖的速度、力度、可行度, 就需要加入提弹法。提弹法即是:在弹一根琴弦之前,义甲的位置处于要弹的琴弦与它下一根琴弦之间(两弦之间不挨任何一根琴弦),这时大臂与手腕都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然后指尖达到准备状态后立即拨弦,弹完即放松。由于贴弦弹法打下的良好基础, 学生很容易明白力量出于指尖,所以在没有任何辅助的情况下,可以控制指尖的力量。 有了这个基础后采用提弹法,因为在两弦之间阻碍力减少,有利于速度的提升和摩擦力的减少。指尖的力量也得到了良好的锻炼,有利于力度的增长。

三、结语

将“视听”融入到古筝教学中 篇8

一、从听觉入手刺激学生感受美

听觉是学习音乐所需的重要的高级感官,因此教师要想更好地向学生传达古筝曲的情感内涵,让学生体会到古筝曲中的情感意境,先从听觉入手是十分必要的。

实践证明,学生对乐曲的喜恶之情往往来自对乐曲的第一印象。教师在教授乐曲之前,可以让学生听一遍乐曲的演奏效果,这样可以引发学生自身对这首乐曲的喜爱之情,学生如果觉得这首乐曲符合自己的情感审美观,就会在情感上倾向于学好这首乐曲。或者说,通过乐曲的聆听能够激发学生对这首乐曲的好感,就使得学生产生一定的求知欲,这样学生会更加认真地学习这首乐曲。

例如,在古筝曲《井冈山上太阳红》的教学过程中,我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一遍乐曲,学生立即被其优美的旋律吸引住了,有的学生说他感觉到了阳光的温暖,有的学生说他感觉到了希望的力量,有的学生说他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学生们都很喜欢这首乐曲,并表示一定要把这首乐曲弹奏好。所以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虽然乐曲的演奏技巧比较复杂,但学生一直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当然只是让学生听音乐作品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练耳”训练,如果一个弹琴者,对音高、节奏的听辨毫无正确性,那么他就无法弹奏出好的乐曲。在每次长达两小时的古筝课教学时,前半个小时我会安排“练耳”训练,利用乐曲的欣赏来对学生进行音乐的听觉训练。

二、从视觉入手推动学生欣赏美

音乐包含了各种美,其中也不缺乏色彩美。在现代音乐作品中,音乐创作者把越来越多的视觉元素融入到音乐作品中,教师在古筝教学中,同样可以引入视觉欣赏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运用视觉的感受来突出古筝学习的听觉训练。教师还可以运用美术的色彩,让学生体会音乐韵律中的形式美。在某些方面,美术和音乐是相通的,虽然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是它们可以有同样的韵律和相同的节奏,欣赏者的审美意识是可以将这两者相联的。因此,古筝课中,教师可以通过美术的色彩来帮助学生融合体会古筝曲的韵律美和美术的形式美。

浅谈少儿古筝集体课教学 篇9

关键词:古筝 少儿 集体课

传统意义上的古筝教学是“一对一”的个别授课的教学模式。在国外,器乐的入门教育采用集体课的方式很普遍,集体课是普及器乐教学的非常有效的形式。在古筝的初学阶段,学生间的差异并不明显,虽然在学习过程中有个体差异,但是共性的学习内容居多,比如识谱、听觉、节奏感的训练,弹奏的姿势、方法等等,集体课教学完全能达成。而且集体课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参与、合作和竞争意识等方面都要优于个别授课。在“一对一”的个别授课中,只有师生之间的单线交流,而在集体课中不但有师生间的交流,还有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学生不但能从教师处获得知识,同时也能在集体中受到感化与影响。

笔者在所在小学开设了古筝学习班,以年龄相近、八人为一组的集体课形式进行授课。通过多年的教学摸索,笔者体会到少儿古筝初级阶段的教学采用集体课的方式切实可行,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模式才能充分发挥集体课的优势。

一、在教学中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现在大多数家长都是把让孩子学习一门乐器当做一种开发智力或提高儿童素质的途径,并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专业的器乐演奏者,也不是要让孩子把音乐作为终生的职业。古筝的集体课教学是一种普及性的业余教学,它面向众多学生,是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综合能力为目的,因此它的要求和标准应该低于专业古筝教学。例如在学习《高山流水》等一些传统曲目时,考虑到孩子们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素养的局限性,在学习初期,对他们在表现作品的思想内涵和韵味方面就不能有过高要求。无视儿童的认知规律,对孩子过高要求、揠苗助长会扼杀孩子学琴的积极性。因此在初学阶段可选择一些简单易学、趣味性强的乐曲进行传授,如《小猫钓鱼》《杨柳青》《世上只有妈妈好》《浏阳河》等,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信心。

二、鼓励参与和竞争,创造群体性、协作性的学习环境

集体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教与学的环境,在集体课中,每一次授课都是一次观摩、一次表演、一次展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很容易克服个别授课易出现的胆怯、紧张的心理。古筝教学有很强的技术性,尽管集体课多是选择年龄、条件、能力相近的学生在一起上课,但由于他们的个性、悟性、刻苦程度各异,仍然会在一段时间后有水平的差距。因此,教师要发挥集体课的优势,采用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和竞争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共同进步。比如在教授《小猫钓鱼》时,请一位同学用上滑音模仿猫的叫声,一部分同学弹前奏、间奏,一部分同学齐奏主旋律,这样通过分工合作,把一首较难的乐曲简单化,既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较强,教师要利用儿童喜欢竞争的天性,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集体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运用各种比赛来提高少儿的学习兴趣和效益,形成“比、学、赶、帮”的良性循环。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看谁学得好。在竞争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很多小朋友为了在下一节课能得到老师的夸奖和小伙伴们的认可,他们会在家自觉练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但是教师也要注意竞争有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点评与比较时要以激励为主,比如“别的同学能弹得好,你也一定能行”“没关系,你这个毛病好多小朋友都会有”等,从而让竞争成为他们不断提高古筝水平的动力。

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之后,学生之间出现差距时,教师可以让学得好的学生给学得慢的学生做示范,做小老师,让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克服困难,这样对学得好的同学是一种表扬,对学得慢的学生是一种激励。在集体课教学中,让小朋友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比如分别扮演“小演员”“小观众”“小评委”“小老师”等角色。在游戏中“小演员”必须全力以赴让自己有出色的表现,同时锻炼了当众表演的胆量;“小观众”和“小评委”在细心倾听中听辨力、观察力得到了锻炼;“小老师”要及时发现别人的优点与不足,在指导帮助别的小朋友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提高。这样,学生们不但兴趣大增,而且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多给学生创造展示和表演的平台。正如钢琴教育家车尔尼所说:“促使学生勤奋练琴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告诉他必须参加演出。”鼓励学生积极报名参加学校的演出和比赛,或者定期组织表演活动,让同学们到台上表演,请台下的同学和家长评价他们的优点和不足,同学们学琴和练琴的积极性就会大增。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由于集体课要面对更多的学生,解决更多的具体问题,集体课的进度往往要慢于个别授课。而且集体课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往往不能像个别授课那样,给每位同学以足够的时间去解决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以保持进度显得尤为重要:

1.课前必须周密地安排和设计好整个教学过程。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如何示范,如何讲解重点和难点,如何总结,等等,教师都要心中有数,使教学过程一环扣一环。

2.在课堂上教师要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教师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既要观察学生的演奏方法,听学生的演奏,判断学生的进步和错误,还要用适当的方法把走神的学生“拉”回来。

3.改进教学方法。比如“还课”环节,让每一位同学都弹奏一遍在时间上显然不允许,教师可采取多种形式来提高“还课”的效率,或抽查,或让同学们选出练得最好或最差的乐曲进行点评和讨论,或让多个同学合作轮流演奏等。

4.要让学生牢牢掌握正确的概念。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比如在演奏姿势上,少儿易范抬肘过高、耸肩、鹰爪手等错误,此时教师不但要指出错误的原因是不够“自然松弛”,还要让学生理解弹弦时的紧张和之后的松弛交替的规律。这种概念教学的方式也是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音乐的能力,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5.重视示范演奏。教师的示范演奏能从听觉和视觉上加深学生对所学筝曲的印象,激发学生对新筝曲的学习兴趣,还能给学生以模仿和参照的对象,让他们在比较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好的示范演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表现传统筝曲独特的韵味和意境。

少儿古筝集体课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门艺术,它不同于个别课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少儿古筝集体课教学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待我们积极探索和及时总结教学的方法和经验,以共同推动我国古筝艺术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磊.试论古筝普及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J].大众文艺,2011,(22):227.

[2]赵丽.少儿古筝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1,(87):202-203.(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实验小学)

《古筝》项目化教学设计 篇10

一、目标设计

(一) 能力目标

1. 能对筝进行基本的保养和调律。

2. 能快速地视奏古筝谱。

3. 能独立演奏完整的作品。

4. 能进行基础的古筝教学。

(二) 知识目标

1. 了解

(1) 了解筝的发展历史、种类、形制及各部分名称。

(2) 了解筝各大流派的风格特征。

(3) 了解培养良好练琴习惯的好处。

2. 掌握

(1) 掌握筝的记谱法。

(2) 掌握筝演奏的正确姿势及左右手指法。

(3) 掌握筝的定弦、调弦及转调方法。

(三) 其他目标

1. 增强交流沟通、团结合作的能力。

2. 提高自学的能力。

3. 培养民族音乐鉴赏的能力。

4. 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内容设计

根据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坚持以理论为基础, 重点突出实践训练。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 将本课程的综合贯穿项目设计成古筝专场音乐会。为实现这一目标, 把此项目分成若干个模块, 训练项目有:筝的定弦、调弦及转调方法的学习;左右手基本指法的训练;传统筝曲、创作筝曲等十首乐曲的训练。以由简入繁的乐曲为内容, 以训练为手段, 做到听、模 (仿) 、练、奏相结合, 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每个模块的完成为一个小目标, 也是一次作业成绩;当所有小项目完成, 通过实训排练, 就可以举办古筝专场音乐会了。

课程设计内容如下:

三、考核方案的设计

本课程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主要以考核学生的能力为核心。设计如下表:

上一篇:数学后进生的转化策略下一篇:特需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