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演奏方法

2024-06-28

古筝演奏方法(共11篇)

古筝演奏方法 篇1

在古筝的传统演奏技法中, 分右手传统技法和左手传统技法, 二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作为左手技法中最常用的两种技法——颤音、滑音的不同运用更是区别各地区筝曲风格特点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掌握好颤音、滑音的演奏技巧和运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将从颤、滑音的训练方法及其在各筝派中的不同运用两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和分析, 以便掌握好其技巧, 将古筝“以韵补声”的特色更好地展现出来。

一、颤音、滑音的训练方法

任何一种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都必须根据其演奏原理进行设计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这里先将颤、滑技巧的演奏原理简单地陈述一下。

颤音:右手弹弦之后, 在筝码左侧大约16厘米处, 用左手的中、食两指并齐稍显弯曲成弧形, 指尖用力, 上下起伏地震动琴弦。演奏颤音时要注意颤动的幅度要稳定, 颤动的时间必须充分。颤音在演奏时因为用力大小的不同可分为普通颤音、大颤、小颤等。

滑音有上滑音、下滑音等。上滑音是右手弹弦之后, 在筝码左侧大约16厘米处, 用左手的中、食两指并齐稍显弯曲成弧用力按弦, 把弦音逐渐升高至所需的高度。而下滑音则是左手先将音按到所需高度, 再右手奏弦, 随后逐渐放松左手使音由高往低下滑, 最后恢复到该弦的音高。演奏滑音时要注意上、下滑的音高要到位、时值要足够。

颤音、滑音的演奏看似简单, 要练好也是一件难事。演奏时的动作要领要讲究放松, 但很多习琴者在演奏时出现了左手压弦、胳膊僵硬等现象。而这些问题都是用力方法、控制力等基础训练方面的问题。为此, 我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设计了两个练习法。

首先, 解决手型和用力方法的问题, 这里我采用“体验法”, 分为三个步骤:

A.先深呼吸;然后左手将状态完全松弛下来, 再看看自己手的形状并记住, 此时的形状 (整体呈弧型, 手指自然弯曲) 就是你按弦时最佳的手形。初学时, 可用这个方法重复体验, 以便更好地巩固手型。

B.以中指、食指的指尖挂在高处的某一支点上 (最好与头一样高或略高一点) , 将手臂完全放松, 这时中指、食指的一关节会自然的立起来 (如果没有中、食指一关节的支撑, 手会自然地掉下来) 。而你此时的这种体验正是在演奏中是所需要的指尖用力的感觉。

C.在体验用力的感觉之后, 移至琴上的某一根弦 (筝码左侧16厘米处最佳) , 以中、食指的指尖的肉垫“一张一弛”有规律的反复进行练习。此练习使手紧张与松弛交替循环的状态更加自然, 为颤、滑音在演奏时的放松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 解决控制力方面的问题。颤音上下震动的频率与幅度, 滑音滑动的力度与时值都与手的控制有关。提高手的控制能力, 对演奏好颤音、滑音是有很好的帮助的。因此, 针对这个问题我设计了“控制力练习”。

颤音的控制力练习。在某一个单音上, 右手弹弦后, 左手进行“一张一弛”有节奏地上下震动, 并且要求上下震动的次数 (速度由慢到快) 及抑弦要到的位置 (小二度—大二度—小三度) , 直到该音的余音消失。

滑音的控制力练习。一、滑音强调“滑”。在滑音的演奏中, 用力的过程 (逐渐加强与减弱) 与这个过程用的时间 (即时值) 都要求手的控制。在练习时, 可以以某种物体的平面 (有一定弹性的, 如皮沙发) 为支点, 中指、食指一关节立起, 手掌支撑, 将全身的力量通过大臂、小臂、手腕传到指尖, 力量逐渐加强或减弱, 反复地练习。在练习过程中, 可以通过指尖按压在物体上物体平面所引起的起伏的状态来检验用力是否均匀, 时间控制得是否稳定。

二、颤音、滑音的运用

在掌握了颤音、滑音演奏技巧的基础上, 如何将颤音、滑音恰当地运用到乐曲当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可通过分析颤音、滑音在各派筝曲中的不同运用, 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颤音、滑音在各派筝区中具有风格特色的表现手法。将颤音、滑音在乐曲中的独特魅力更好地展现出来。

1. 颤音、滑音在河南筝曲中的运用

河南筝曲中的颤音技法, 表现形式多样。按颤, 如fa、si两音的演奏;滑颤, 在下滑过程中颤, 其音程为小二度、大二度和小三度;空颤, 如re、mi、la三音上不加按任何弦数的颤音演奏, re音奏出大二度的混响, mi、la两音均奏出小三度的混响, 三个颤音演奏时, 右手拨弦后, 左手立即吟弦, 在触弦的开始就有一个爆发力;小颤, 多用在按变音上, 颤音表现出细腻、酣畅的河南筝派的风格特色。

例3:fa、si上的按颤。

河南筝曲小二度的“上滑音”和“下滑音”使用也非常频繁, 尤其在升fa、si两个变音上, 常使用带颤音的上滑音, 在演奏时, 用力大、速度快、使滑音中带有棱角。

例4:在升fa上的上滑音。

在河南筝曲中, 大颤颤幅阔大, 动宕有情;小颤颤音细密紧促;滑颤凄楚委婉;速滑音迎音而上, 敏越无迹。这正突出了河南筝大喜大悲、大起大落的情感特征。

2. 颤音、滑音在陕西筝曲中的运用

陕西筝曲一般以徵调式为多见, 分“欢音”和“苦音”两种音阶调式。“欢音”常表现欢快、愉悦的情绪;“苦音”常用于抒发悲苦, 伤感之情。

徵调式的苦音音阶是陕西筝曲一大主要特色, 其中微升fa与微降si在演奏中具有不稳定的游移特性。通过微升fa或微降si的颤、滑结合, 由游移的状态过度到mi、la二音。这种二变之音的游移性正是陕西筝曲的独特的音乐魅力所在。

例4:在mi、la弦上的滑颤音的运用体现了二变之音游移性。

陕西筝曲中, 在表现婉转柔美的旋律时, 还经常使用衬滑音。

例5:在la音、do音上的衬滑音。

双音的地方, 上方是衬音, 下方是上滑音、旋律音。二者同时发音, 相互映衬, 既不单调, 又突出了风格。在演奏时, 上滑音速度可稍慢, 以加强婉约的效果。

3. 颤音、滑音在潮州筝曲中的运用

潮州音乐有轻六、重六、等调式的区别。潮州筝曲左手技法及二变之音在各个调试中的不同运用, 构成了潮州筝独特的风格特点。

在轻六调演奏中, 旋律过程中同音重复时第一个音作大二、小三度上滑, 而不需要加滑音的音, 左手随右手大指所弹的音作颤音。如《西江月》中的第一个la、mi音作小三度上滑, 其他同音作颤音。第一个sol音作大二度上滑, 其他同音作颤音。

例6:

在轻六调中, 为了避免音乐过于生硬, 常在速度较慢的地方, la、mi两音通常做颤音。但无论是是mi音还是la音, 都应在本音出现后再进行变化, 以本音为主要音响, 才不失为轻六曲调, 这也是演奏上区别于其他调式的关键之一。

重六曲调的音乐风格多以庄重、深沉为主。演奏中按变音使用频繁。围绕二变之音进行的二度音程构成了重六曲调中的特性音程, 因此在演奏中以变音为中心、上下三度进行变音需上滑, 用上滑之韵填补音程的空白。如《寒鸦戏水》中fa到la是三度进行, 因为需要体现重六曲调的特性音程, 所以不直接弹la音而是从fa音上上滑, 构成由二度音程过度到三度音程的感觉。

例7:

总的来说, 在潮州筝曲中颤音、滑音的演奏手法婉转, 细腻。上、下滑音, 颤音运用变化多样, 体现了潮州筝曲细腻、丰富、微妙的音乐风格。

从上述中可以了解到, 颤音、滑音在各派筝曲中的运用都有其各自的特点。著名的古筝演奏家、教育家林玲曾说过:“技巧的掌握是为了乐曲更好的表现, 根本不存在脱离内容的演奏技巧……”只有在掌握好颤音、滑音的演奏技巧的基础上, 了解颤音、滑音在各流派筝曲中的不同演奏特点, 才能更准确的把握乐曲的风格, 将古筝“以韵补声”的特色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童宜风、李远榕, 古筝入门,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4.P5.

[2]邱大成.全国古筝演奏 (业余) 考级作品级.新华出版社, 1999.P39.

[3]华乐出版社编辑部.怎样提高古筝演奏水平.华乐出版社, 2003, P145.

[4]林玲.《中国音乐学院校外音乐考级全国通用教材—古筝》,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P98.

古筝演奏方法 篇2

摘 要: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的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古筝艺术。但是当前我国高校古筝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本文会重点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古筝教学;问题;对策

古筝是我国传统乐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古筝的外观形状美观,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是人们喜爱的乐器的一种。在高校开展古筝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塑造学生的性格、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在高校中进行古筝教学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提高高校学生对于音乐的认知度。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古筝教学专业,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影响了高校古筝教学的发展,本文会重点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解,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提高高校古筝教学的效率。

一、高校古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集体协作意识差

古筝教学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个人独奏,一种是集体合奏。当前古筝教学多数采用的是个人独奏的形式,由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进行集体演奏的时候学生之间的配合能力较差,集体意识欠缺,影响了演奏的效果。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方法,学生的积极性很难得到发挥,虽然学生也进行了学习,但收到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另一方面,虽然教师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但却没有起到明显的教学效果,主要是由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导致了演奏效果不尽如人意。

2.古筝教学重技巧轻实践教学

古筝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高校的古筝教学中,很多教师愿意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演奏技巧和理论知识的讲解方面,比如讲解指法练习、演奏技巧等,忽视了学生的实践练习,导致了很多的学生只是了解了基本的古筝演奏技巧,却不能将他们连续运用,甚至上台表演的过程中会出现紧张、手忙脚乱的现象,影响演奏效果的进行,不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际的古筝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的训练,提升学生的舞台经验。

3.古筝演奏教学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古筝演奏教学中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师资水平有待提升。师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古筝演奏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教师的要求也较高,如果教师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只懂得简单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当然也会阻碍古筝教学的发展。因此,高校古筝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还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师德,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否则,会严重制约高校古筝教学的发展。

二、完善高校古筝教学的对策

1.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导向优化教学模式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古筝教学也不例外。在高校古筝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古筝的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日常的古筝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关心、理解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古筝的学习中。另外,高校古筝教学中一对一的教学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发展,因此要改变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等,这样便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古筝演奏《渔舟唱晚》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的特性为学生营造一副美好的画面,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时候也能够享受到优美的音乐,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注重实践,增加古筝舞台表演的机会

古筝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在古筝演奏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基本的理论知识,还需要熟练的演奏技巧,这样才能演奏出美妙的古筝音乐,因此,要重视古筝教学中的教法课和实践课,只有将二者进行有效地结合,才能提升古筝演奏的效率。针对当前高校古筝教学中重技巧轻实践的现状,必须要合理安排实践教学,这样才能提升古筝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首先,高校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在课程设置中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给学生尽可能多的锻炼机会,进而培养学生更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其次,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舞台表演机会。学生仅仅掌握了熟练的演奏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舞台表现能力,必须要让学生感受良好的现场氛围,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舞台表演中找到自身的不足与优势,进而进行改进与发展。

3.打造高水平的古筝专业化师资团队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古筝演奏的难度较大,因此在实际的古筝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教给学生,带领学生感受古筝艺术的魅力,提升古筝教学的效率。因此,要打造高水平的古筝专业化师资团队,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要不断地进行自身能力的提升,鼓励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其次,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身作则,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和演奏技巧的过程中要和学生共同深入到作品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古筝教学是一项不断探索的过程,要提高古筝教学的效率首先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模式;其次,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再次要提高高校古筝教师的综合素质,打造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促进高校古筝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古筝演奏技巧对比分析 篇3

【关键词】慢四点 快速指序 古筝教学

古筝外形古朴雅致,高音区音色清脆明亮,低音区音色浑厚悠扬、音韵优美华丽,不仅能表达出悠远开阔的意境,又能抒发悲愤激扬、气势磅礴的情感。

一、慢四点

怎样弹出好听的音色,最充分的诠释出曲子的意境。这需要演奏者指尖良好的控制能力,需要臂、腕、手心、指尖不同部位相互结合起来对音色加以控制。不同曲目对音色的要求各不相同,即使在一首曲目中,不同段落对声音的要求也不一样,可见控制力是演奏者不可或缺的技能。

在慢板的演奏中,与其说是“弹”琴,不如说是在“拉”弦,是利用臂或腕拉动琴弦,“弹”和“拉”的不同是:拉的速度要比“弹”慢很多,利用臂和腕带动指尖拉长了动作和声音,使音色扎实剔透,看起来触弦很久才出的音。而快速触弦则相反,看起来是先出音后触的弦。

除了臂和腕的带动还需要手心适度的紧张。在弹奏每个音前手心需要有意识的准备,要把手掌充分打开,保持握住圆的手型,仿佛真的有一个球在手心,而后“拉”弦,弹奏之后手心应顺势收拢,这样弹出的音才能符合乐段的需要。而如果此时手心松懈会让音缺乏厚重感,会让听者感到此音仿佛飘在琴上,虚弱无力。

其次我们也需利用指尖的控制力。在快板的演奏中,我们需要音与音与音之间的颗粒感,触弦要干脆利索。反之在慢板中,我们需要慢触弦,以达到我们想要的音色。虽慢,手指不能松懈,手指的过度松懈会导致手指触弦主动性不强,手指软而无支撑力,从而导致音色不够扎实。慢板我们通常在古筝弦的靠中间位置弹奏,靠中间的位置声音较柔和,余音较长,很适合感情细腻的乐段乐句,完美的抒发曲作者想表达的情感。

慢板的速度较慢,演奏时应平心静气,稳稳的根据拍子的有规律的前进,演奏一定要沉住气,每一个音符都不可一带而过,要斟字酌句、精益求精的去演奏。

当乐曲做渐弱时,节奏呈松弛感,演奏情绪应呼应乐曲情感做缓慢的回落,这种回落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否则会让听者有不连贯的感觉。演奏者必须调动自己的想象力,从内心深处去体会音乐的生动形象。

二、快速指序

在古筝演奏技巧迅速发展的时代,怎样尽快扎实地掌握快速指序技巧,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练习快速技巧的时候,必须充分放松,把肩、臂、肘、腕的力量完全的沉下来,才能把所有的力量集中到指尖,如果有任何一个部位紧张,那力量在送往指尖的过程中就会减弱,甚至会停在某一部位,影响手指的灵活性和力度。在练习中要想使手指被积极的调动起来,我们要充分放松自己,放松肌肉。

在练习快速指序时,一定要做贴弦练习,否则手指的力度、速度和控制力都难达到应有的要求。贴弦的关键是为了加强手指的主动性,前一手指弹弦,后一手指就要做好下一个音贴弦的准备,弹弦的同时贴下一根弦,手指弹弦才能不间断,才能把每个单独的音穿起来。由于四指在平时的练习中运用较少,手指机能相对弱,所以我们尤其要加强对四指的练习。

慢练--练琴的重中之重。慢练如放大镜,通过慢练可以找出一切问题,通过慢练,可以训练肌肉对旋律的记忆力。通过慢练解决存在的问题后,可以逐渐加速,加速的同时要保持住力度,且力度要均匀,这样弹出的音色才能干净、统一;在快速指序的练习中,尽量减小指尖运动的幅度也是提高速度不可忽视的环节。指尖运动的幅度越小,速度越快;幅度越大,速度越慢;在以上练习基础上,压低手的重心也可提高快速指序的速度,如果手的重心偏高,不仅指尖运动的幅度会加大,而且稳定性也会减弱,最简单的例子,在跑步时身高较高的人比身高较低的人摔倒的几率要大,那么运用到弹筝,放低重心 使我们在快速指序的“手指奔跑”中,增加了稳定性;此外,我们还要注意重心的转移,在一些快速指序中,音高并不是固定在某个音区,有时两个音之间会跳跃两个音区,这就需要我们快速的转移手掌的重心到所需的音区。如果只是手指过去,而手掌还停留在之前的音区上,那么不仅音的力度不能达到要求,速度更会衔接不上。点弹也是如此,通常是一个或者两个八度的跳跃,这就需要重心快速的转移,重心必须转移到新的位置才能确保弹出扎实的音色。达到经过以上循序渐进的训练,使肌肉得到的锻炼,充分发挥出手指的主动性,这样演奏快速技巧时才能快而不乱。快速指序的最佳触弦位置是在靠近古筝前岳山三分之一的地方,这个位置的音色最明亮、清脆。

快板的时候,应充分调动起情感,以饱满激昂的情绪去演奏,要用心体悟曲子的内涵,调动心中真实情感,以情绪的流动带动力度的强弱和速度的快慢,弹奏出优美动听的音乐。

下面我们来看看有关各个关节的处理。正确的触弦方法应保证小关节的凸起,使指片的触弦角度相对于水平面略大于90,这个角度声音最明亮、清楚;相反,手指触弦角度小于90度时,手指缺乏主动性,重心过于靠后,音色发闷,不够明亮。平时的练习中,我们手指的中、小关节应凸起,使掌心肌肉处于最松弛的状态,为了触弦时指关节不发软,我们需要撑住这个手型。利用掌关节,抬起手指并做预备状,找到指片前端,距离琴弦最近的位置,迅速以平面触弦,继而放松恢复到准备状态的手型。每天做一定量的活动手指练习。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和正确的练习方法,终会达到我们预想的速度。

总之,真正的演奏要随乐曲的起而起,随着乐曲的柔而柔,随乐曲的强而强,动静结合,刚柔并济,富有感情的演奏,而不只是单纯的靠技巧。演奏者在演出时从起音就要投入感情,融入到音乐中,随着音乐的起伏带着情绪的涨落,充分的传达乐曲的内涵,才能够深深吸引听众、感染听众。

【参考文献】

[1]蒋莉.如何训练和掌握古筝演奏的快速技巧.乐器学堂:74-75

[2]闫怡君.如何正确掌握古筝的快速指序技法.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4

关于古筝演奏及其演奏训练的探究 篇4

一、古筝演奏的三要素

1、技法——古筝演奏的基础所在

从古到今,古筝演奏在其技法方面可以说是复杂多样、 源远流长的,主要是经历了从单手简单的弹奏到双手复杂的弹奏,从简单的弹拨按弦逐渐到比较复杂的按、颤、推以及揉等技巧,并且传统的技法和现代的技法都有其特色之处。古筝传统的演奏技法主要是使用右手来弹拨筝弦来演奏出来旋律,同时左右在码外弦段以按、颤等技法进行旋律的装饰。这便是所谓的右手弹弦而左手按弦。“名指扎桩四指悬,钩摇剔套轻弄弦,须知左手无别法,按颤揉推自悠然” 这是一首在民间流传相当广泛的古筝弹诗,也更好的说明着传统的古筝技法的特点和精妙所在。而现代的技法,主要是在借鉴以及吸取别的乐器的演奏方面的技巧上发展而来的, 其中指序弹法主要是根据乐曲的旋律的规律来进行安排手指使用的顺序,专门用来弹奏一些特殊和快变的旋律的。该技法不再局限手指在大、中、食指这三个手指,而是要使用双手来合力完成弹奏,比较强调手指的独立使用以及其功能性的发挥,这给现代古筝的弹奏技巧带来了新的创新和意义。随着古筝曲目的多样化,演奏的技法也会不断地完善和更新,表现手段也会更加的多样化和丰富。

2、风格——古筝演奏的个性表现

所谓的演奏风格主要是指演奏家的个人的演奏技巧所具备的特征,也是演奏家个人独创性的特质。演奏的风格和演奏技法可以说是同等重要的。那么,通常来讲,演奏的风格主要是和演奏人的文化素质修养以及其审美的特点息息相关的,在古筝的演奏技法主要是个人对于以韵补声的动态变化的运用而体现出来的。对于古筝的演奏,我们非常重视以韵补声的作用。很多知名的演奏家由于其独具的风土人情、欣赏习惯以及审美情趣方面存在的差异,即使是在演奏的曲目相同的情况下,每个演奏家所呈现出来的感觉和技法处理上也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所以,这就形成了每个演奏家独有的演奏风格。对于古筝的演奏来说,要求演奏人在深刻的理解曲目内涵的基础上,要剖析和研究曲目,从而使其演奏能够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到之处。演奏风格是一个艺术家成熟的标志,对于古筝演奏亦是如此。

3、乐感——古筝演奏的灵魂彰显

我们所说的乐感,其实就是悟性二字,这主要是演奏人通过间接的经验或者是直接的经验对不同的乐曲所呈现出来的在意境、情绪以及音乐表现方面进行的领悟、想象和感知的再创作,直接反应这演奏者的表现力和感悟力。乐感主要包含了两个层面:理解力和表现力。这两个层面不仅体现在对作品的把握和理解上,也体现在对于乐曲的处理上,并将这一切完整的呈现给听众。在古筝演奏中,需要将深藏于乐曲中的感情以及内涵准确的表现出来,给听众带来一定的想象,这就要求演奏者能够沉下心来去把握其内涵,然后通过技法等手段发挥和表达出来。在演奏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对于细节的处理,不仅要演奏精准,还要能使听众真切地感受到曲目的旋律美、结构美以及乐章美。

二、古筝演奏训练简述

1、手心、手指以及手型要准确

要将下垂的手自然的放在琴上,这个时候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以及小指基本是垂直面板的状态,大拇指和面板这是平行状态。在演奏的时候需要张开户口,大拇指和其他的四个手指在垂直于面板,这样才能保证每个手指弹奏触及琴弦。演奏过程中,每个手指之间是微张开的,不能贴合起来, 手型需要保持处于相对松弛的状态下。对于演奏中手指的弹奏,传统的技法认为手指向手心方向弹起,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如果大拇指也指向手心方向就会造成其侧面触弦而产生一定的摩擦音,就不能够保证音色的透亮和干净。著名的古筝教育家和演奏家王中山说过:大指的弹奏方向不应该径直向手心发力,而是需要向斜前方弹出,弹弦得音后大指的指尖要落在食指的外侧,这样才能够保证大指义甲相对正面触弦,也不会影响别的手指的快速衔接。

2、重视左手做韵技法

很多人的音乐启蒙于流行音乐,同时专业的音乐方面的学习也多是以西方的音乐体系为主要的教学依据,在这种的大背景之下,要掌握好左手做韵的激发是需要多方面的培养的。古筝的艺术韵味中,左手做韵是很重要的一个体现。其技法看似比较简单,但是要准确地拿捏或者是能够融会贯通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左手做韵在平时的训练是可以先从按、揉、颤、滑、吟开始,不仅要注重左手对于音准的把握能力,也要在传统古筝曲目的学习中根据不同的流派的风格来体会他们之间的差异并能够很好地表现出这种差异所在。

3、提升左手弹奏的水平

很多老师受到古筝传统学习方式等的影响,在古筝教授过程中,对于基本功的训练还是更多的关注于右手。但是, 从通用的教材看来,入门级的乐曲基本都是采用右手进行弹奏而左手进行按滑得作品,这样就使得很多学习古筝的同学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不自觉地将右手的弹奏能力训练放在了主要的位置。现在看来,这还是制约了左手弹奏技能的拓展以及古筝双手演奏能力的发挥。所以,在古筝学习的其实阶段,就需要遵从右手、左手演奏能力并驾齐驱的训练上来, 左右手同步训练,提高整体的演奏水平和技艺。

4、加强演奏者表现力的培养

艺术表现力,主要是指演奏人在演奏过程中所表现出来、散发出来的感染力,这是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首先,放松的演奏状态,是培养演奏表现力的基础。这里所说的放松不仅包含着肢体方面的放松,也包括心理方面的放松。整个身体的松弛和自然是保证关键部位能够活动自如、随心所欲的演奏,任何一个部位的紧张都会影响到演奏水平的发挥。其次,准确的表达作品的已经以及内涵是培养艺术表现力的一个有效手段,作为演奏者,需要有娴熟的技巧,也需要良好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完成一个引人入胜的精彩表演。

摘要:本文在详细的阐述古筝演奏三要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古筝演奏训练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措施。

浅谈古筝演奏的基础手型 篇5

【关键词】古筝演奏 意义 坐姿 手型

华夏五千年的悠悠历史,给古老的中国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在极富魅力的国土上,许多神秘而古老的文化陪伴着前辈走过了一程又一程。在众多的民族乐器中,它首屈一指,人们总是被它古朴典雅、端庄传情的旋律所吸引。它就是在我國民族乐器中享有很高盛誉的民族乐器——古筝。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进步,民族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古筝在全国也掀起了一场新的热潮。越来越多的古筝爱好者纷纷投入到古筝的学习中,他们的学习探索与传承,势必会促进古筝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一、演奏在古筝教学中的意义

演奏是古筝的艺术表演形式,它是一种美的享受与传达。古筝自身虽然有着古朴优美的音色,但是演奏者所奏出的音效更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好的音色需要正确的演奏方法,正确的演奏方法又直接影响着音乐效果和演奏技术的提高。许多初学者,只是片面的追求演奏力度和速度,忽视了音乐的美感和音响层次的全面布局,破坏了音乐的美感和多层次感。因此,掌握一套科学的演奏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方法不对,练习将徒劳无功,事倍功半。长时期使用不正确的演奏方法,会引起浑身酸痛,双腿麻木,甚至导致职业病。

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全身心的投入到乐曲之中,完成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好的音乐是心灵的诉说,是时代的象征。好的音乐需要好的音效;好的音效需要好的手型;而好的手型需要一套科学的演奏方法。

“弹好琴,关键在手型”。良好的手型是弹琴的基础,但手它又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需要我们用全身各个部位去配合,要求肩、大臂、小臂、手腕、手掌、手指一脉相承,共同完成。

二、演奏坐姿

1.身体和琴的位置

身体坐正,自然放松,腰背挺直,距离古筝保证一拳左右的距离为正确。初学者往往是紧贴在侧板上,演奏时使整个身体趴在琴弦上,拱背演奏。在高音区旋律演奏时,由于身体与琴没有空间,手指运动受到限制,严重影响演奏效果,同时也影响了正确的手型。也不要距离琴太远,离得太远,手指达不到弹奏琴弦的位置,会使双肩和手臂紧张,背部僵硬,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架着肩”弹琴。以上两种错误的方法,都会造成身体不同程度的疲劳。

右肩与前梁(或前岳山)对齐,形成一条直线。不要坐在古筝的正中间,因为,古筝在定弦时,是以琴头开始,21个音节都在靠近前梁的位置上顺次排列。演奏者如坐在中间进行演奏,就只能张开双臂,歪扭着身体。

2.椅子的高低和坐法

椅子的最佳高度是将手放在琴弦上,大臂和小臂自然弯曲与琴面平行。如果坐的过低,演奏时则需要双手抬高,造成肩、肘部紧张,演奏吃力,影响演奏效果。相反,坐的过低,演奏时弯腰俯身,长时间演奏会造成颈部疲劳,不能持久演奏。

坐椅子时,不要把椅子坐满,坐在1/2处即可。双腿自然弯曲,双脚自然打开于肩同宽,平行放在琴架内(或者右脚踩在琴架的横木上,左脚斜向前)。要给双脚自然活动的空间,使双脚成为身体自由摆动的支点,起到支撑的作用。这样演奏时,身体与手臂才能伴随乐曲动作自如。

3.肩与手臂

在演奏时,双肩与手臂要全面的展现给观众,演奏的仪态全部表现在这里。双肩要在放松的状态下自然放平,不要耸肩。手臂自然放松,大臂在肩的侧前方,自然打开。不要将手臂紧紧的夹在身体两侧。在演奏的过程中,手臂要以肩为支点,伴随着乐曲进行正常、准确的形体表达,要做到张弛有度,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三、演奏手型

手型是古筝演奏质量的关键,正确的手型是各种技巧、速度和力度的基础,直接决定了音色优劣。基础手型由手腕、手掌、手指和指尖所构成,它们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1.手腕

古筝演奏时,手腕在小臂的带动下,与小臂自然成一条线,要平直。不要向下压手腕或者向上顶手腕,这样会严重影响腕部肌肉,造成大、小臂僵硬,肩膀酸痛。建议弹琴时,手腕微微向身体内侧转动,转动时不要让手腕顶起。只需要一个下意识的动作就可以,保证我们的掌心与面板平行。这样,有助于掌关节的运动。

2.手掌

掌关节自然放松,掌心向下与面板平行,不要将掌心侧向琴尾,让掌关节充分打开,像一把大伞支撑着五个手指。此时,应注意掌关节(以中指为例,从指尖算起,手指的第三关节)不要塌陷下去,要充分给出,但不能握拳。这样弹琴时五指才会有支点。

3.手指

五个手指在掌关节的带动下,自然放松,弯曲,握空拳(就像握住一个苹果)。弹琴是手指的运动,因此,古筝演奏中对演奏者手指的要求非常严格。演奏时保证每一个关节都要给出,不要折指。尤其是四指和五指,在不担任弹奏任务时,不要向掌心弯曲的翘起,这样会造成整个手掌僵硬,影响其他三个手指的正常运动。

同时,也要重视大指,大指是调节手型的关键。弹奏时大指与食指之间虎口处打开,让大指与食指在一个与面板垂直的平面上,掌关节要明显,充分给出,指关节自然弯曲,尽量形成半圆型。三、四、五指与食指在一个平面上自然弯曲。弹奏“勾、托、抹”触弦时,尽量让落点在一条与琴弦垂直的直线上,这样的手型看上去饱满,弹奏的音色统一。手型摆放时要注意大指,不要放在与四个手指垂直的平面上,这样大指在演奏时,瞬间改变方向弹奏,会影响演奏的速度,还会使手腕瞬间变形,出现手腕摆来摆去的现象,进而影响演奏的速度和音色。

4.指尖

指尖就是通常说的第一关节(也就是小关节)。古筝演奏对指尖的要求是,在正确的手型下,手掌自然放松,把肩、臂、掌和手指的力量集中到指尖瞬间弹奏。在弹琴时指尖要有爆发力,拨弦的瞬间第一关节要保持平直,不要压指或折指,让它独立地完成快速运指。弹奏后,指关节向掌心平行收回。但初学者要注意,由于初次接触古筝弹奏,指尖的力量不好把握,因此,要用适当的速度练习,掌握触弦的技巧。

四、结语

古筝教学是一项长期的过程,也是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长期工作。笔者经过对学生演奏手型的训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直接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希望大家在学习中细心观察,刻苦学习,持之以恒,必将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杨红.探索古筝演奏中的方法问题[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9,(2):103-108.

现代古筝演奏技巧简析 篇6

(一)现代古筝的发展。现代古筝在演奏过程中与传统古筝有一定的区别,如古筝的调性和调式。古筝在现代发展的过程中,音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改变了传统的定弦调式音阶。传统的古筝演奏遵循宫、商、角、微、羽五声音阶来进行定弦,在演奏时主要运用五声音阶对七声音阶中的半音以及偏音进行定弦的按弦方式来进行演奏,但是在现代古筝演奏过程中,对定弦的演奏可以从演奏者的实际出发,灵活掌握演奏方式,不需要按照五声音阶进行演奏,这种创新的演奏方式促进了古筝演奏的发展,不断拓宽了古筝发展的空间。

(二)当代古筝演奏技巧的发展。当代古筝演奏在传统演奏方法上进行了创新,充分体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思想,在古筝演奏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演奏方式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演奏中的吟、揉、颤、点等表现手法含有深厚的古典韵味,是我国发展现代古筝演奏的重要基础, 所以在古筝演奏技巧的发展过程中将我国多元的文化与古筝演奏相结合,在传统的演奏基础上不断地优化演奏技巧, 推动了古筝艺术的发展。在现代古筝演奏技巧中,积极借鉴其他乐器的演奏方式,把古筝演奏与其他乐器的演奏方式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出古筝的魅力,运用多种演奏技巧来提高古筝演奏技巧的发展。在创新演奏技巧的过程中,把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优化成为古筝的演奏技巧,丰富了古筝文化的内涵,还充分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方式和风格,在演奏过程中充分发挥无名指和小拇指的优势,提高古筝的演奏能力,加强对古筝演奏指法的研究,在当代古筝演奏过程中对演奏技巧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增强了古筝演奏的民族性和现代性,推动了古筝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代古筝演奏技巧分析

(一)触弦。触弦是古筝演奏中基本的演奏技巧,在演奏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比较常见的演奏方式是夹弹法和提弹法,这两种方法也是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演奏方法,夹弹法演奏的音色较为厚实、饱满;提弹法则是在古筝练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演奏的声音较为清脆、纯正。

(二)摇指。摇指的演奏方法在古筝的演奏过程中是一种常见的演奏技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演奏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甲片对同一琴弦进行快速回拨,利用回拨的速度来提高音色,保证古筝声音的密集性。

(三)扫摇。扫摇是古筝演奏中比较难的一种演奏技巧,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操作手法使古筝的八度音程在中指快速扫弦与大指摇指的相互配合中形成的演奏技法。扫摇这种演奏技巧主要是在摇指的基础上,通过快速扫弦的方式进行的。扫弦是在演奏的过程中通过手指快速勾弹琴弦的手法,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有节奏、有间隔地使用中指快速地勾弦,在练习时可以增加扫摇的速度,形成熟练的技巧。在练习的过程中,扫摇一般只有四个音,实际上就是应中指摇四下,再加入一个完整的音,在演奏过程中扫和摇要同步进行,使二者同时发音,保证演奏的效果。

(四)双摇。双摇也是现代古筝演奏中重要的演奏技巧, 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主要运用大拇指、中指进行双摇, 使用小拇指来扎桩,大拇指的支指甲和中指中指来拨弦;第二,中指和食指双摇法,也是用小指扎桩,在食指指甲用和大拇指指甲掐住的同时,使用中指与食指进行反复地拨弦; 第三,双摇悬腕法,小指不扎桩,通过双摇中指与大指或是中指与食指进行的双摇弦。

(五)琶音。在琶音演奏主要运用到大指、食指、中指, 在演奏过程中要先将手窝成拳头状,将手指关节凸起,用指尖将琴弦包住,手指握向掌心。

(六)左手技法。在传统的演奏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右手对演奏进行润色,但是在现代的演奏过程中,可以增加左手按弦的琴弦,可以按两根以上。

(七)刮奏。刮奏可以充分体现古筝演奏的特点,增强古筝的表现力,在现代的演奏过程中可以增加演奏的音阶。

(八)点弹。现代古筝演奏主要是通过双手快速交替的手法,使用食指进行点弹的演奏手法,点弹的演奏技巧对速度有一定的要求,主要是运用手腕与手臂,发挥指关节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古筝演奏的技巧是在传统古筝演奏技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对古筝音乐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对古筝的演奏手法进行创新,可以增加古筝的表现形式,使古筝表演与时俱进,提升古筝的艺术性,促进古筝的发展。

摘要:古筝是我国一种重要的传统乐器,古筝文化也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古筝的历史悠久,古筝的演奏是推动古筝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古筝的演奏技巧对传统演奏进行了创新。本文分析了古筝技巧的发展,对现代演奏技术做了详细的分析,对古筝演奏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现代古筝,演奏技巧,分析

参考文献

[1]王运.近十年来古筝左手演奏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研究[J].黄钟,2004,(Z1):90-96.

[2]李晗.古筝演奏技法的创新与发展方向[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4,(O1):369-370.

浅析古筝演奏的力度掌握训练 篇7

一、掌握演奏姿势, 打好学习基础

养成一个良好的坐姿习惯是学习古筝演奏的第一要领。无论老师在教授何种乐器之前, 都会给学生讲解演奏姿势的重要性, 提醒学生在学习乐器时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通常, 古筝初学者在学习前, 老师会告诉他们琴凳应放于古筝中央, 演奏者坐于凳子的1/3处, 调整好位置, 使打开的双臂能够借助腰部的力量, 让十指能够到达古筝键盘的每一个位置。同时, 弹奏者和古筝之间还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具体的尺寸往往通过演奏者手臂的长短来决定。演奏者的手臂应保持自然弯曲的状态, 且略高于古筝键盘, 演奏时, 古筝键盘和双手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为了更好的掌控弹奏力度, 双脚应与肩膀同宽, 呈现自然落地状态, 上身略微倾斜于古筝方向, 如此才能给于整个身体有力的支撑。

二、手脚协调, 全身投入

(一) 手的控制

在古筝演奏中, 弹奏力度的控制往往通过演奏者的双手来实现, 因此, 需要整个上身包括手臂、手指和手腕等部位的协调运作, 特别是掌关节的力度控制, 是每个初学者都应掌握的基本技能。需要强调的是, 任何的乐曲演奏都不可能单纯只依靠身体某一个部位来完成, 必须依靠多处器官的共同调节。某些乐曲的感情较为强烈, 演奏者在演奏时就需要通过手臂或者整个上半身向身体施加一定程度的压力, 来使手指和手腕获得力量的支撑。当然, 在很多的演奏中演奏者仅仅依靠手指也能弹奏出美妙的曲目来, 例如在弹奏轻快乐曲的时候, 如果身体得到了某些不必要的压力, 那么就会导致整个乐曲的弹奏出现谐音遭到破坏, 因此只能依靠手指的起落来弹奏。

(二) 手脚动作的协调配合

当古筝演奏者跨过初学阶段后, 就不光要练习手上的灵活程度了, 还需要训练脚上功夫, 使手和脚能够在弹奏过程中协调运作, 手和整个上半身能够在脚上找到相应的力量支撑。这样, 演奏者便可随着不同的曲谱弹奏出不同的曲目。

三、勤加练习, 熟练技巧

古筝作为我国的传统乐器, 初始于繁盛的唐朝, 发展于五代十国, 并从此推广全国, 延续至今。其演奏技巧和技法相当的复杂多变, 其中最主要的技术技巧和艺术技巧便是曲目与十指的融会贯通。古筝作为弹奏技巧最多的乐器之一, 其常见的弹奏指法有推、按、拨、掐、拍、遏、弹等, 其中又有右手指法和左手指法之分, 右手指弹法包括拨、掐、拍、弹, 左手指弹法则有推、按、遏等。而在现代古筝的弹奏技巧中, 又分为单手弹法和双手弹法。右手指弹法主要有抹、托等, 左手指弹法有扭、扫、扇等, 这些都被称作单手弹法。双手弹法则包括左右按弦和右手指弹的方法。这些弹奏指法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为古筝乐曲赋予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和表现能力, 是一名古筝演奏者应当掌握的重要技术技巧。

四、感悟作品, 融入意境

在乐曲演奏中, 乐曲控制力度的基础和前提往往来源于作品本身的内容。除此之外, 演奏者对曲目的理解程度和相应的技巧把握也能决定乐曲的控制力度。优秀的古筝演奏者不仅能够演绎好音乐的曲谱, 必定还能够捕捉到乐曲中最细微之处, 将自己的情感和想象融入到演奏之中去。在演奏中一味的追求速度是徒劳的, 因为不同的曲目在不同的乐段里, 所需的节奏也是不同的, 或快、或慢的节奏在演奏中能够形成鲜明的对比, 可以实现乐曲的表现艺术。古筝演奏者在演奏中需要严格掌握自身对力度和速度的控制能力, 在学习伊始就应该对自身整个上半身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勤加练习, 打好一个良好的身体基础, 这样在过于激烈和紧张的演奏中, 才不会出现手臂、手指无力和手臂肌肉酸痛的情况, 影响演奏的进行。因此, 古筝演奏者必须通过长久、持续的身体训练, 来不断提升自己上半身肌肉与力度的协调性, 以满足古筝弹奏的基本要求, 而且还能使演奏者在演奏中毫无压力, 达到弱而不虚、刚柔并济的目的, 为乐曲赋予独特的情感, 实现完美演奏。

五、结语

古筝演奏中的力度控制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问题, 演奏者对乐曲的完美理解是与它相关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这种力度的控制需要演奏者通过长期科学化的训练来获得提升和改进, 如果古筝乐曲的力度层次和范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那么我们对古筝乐曲表现力的追求也将不在话下了。

摘要:古筝演奏力度作为古筝演奏中的基础性技术, 主要起着传达音乐生命的作用, 同时, 演奏者对古筝演奏力度的处理得当与否, 也是衡量其音乐表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传统古筝曲和现代创作古筝曲的普及力度进行研究和分析, 并深入探讨了古筝演奏力度存在的规律性问题, 以达到提高古筝演奏者对艺术的表现和演奏能力。

关键词:古筝,力度,规律性,技法

参考文献

[1]潘志霞.古筝演奏呈现的综合之美[J].剧影月报, 2013, 06.

[2]汪莎.传统古筝演奏特点分析[J].艺海, 2011, 05.

关于古筝演奏技巧的三维解析 篇8

关键词:古筝演奏,演奏技巧,三维

一、引言

具有悠久历史的古筝,经历了古代王朝的兴盛与衰败,一直流传至今。它具有独特美妙的音色,很多的乐器都难以与之相提并论。当今时代,古筝演奏者越来越多,真正能将古筝演奏好的,是那些抓住了肢体语言、呼吸方式和触弦这三维技巧是演奏者,这三维需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出最优的效果。

二、关于古筝演奏技巧

(一)触弦

触弦是解释可以是接触琴弦,也就是控制音色的能力,这需要掌控手指、手臂、指尖、手腕、手掌和手臂的运动,而且每个关节的之间都是紧密联系的。所以说,古筝演奏不只是使用到指尖,而是要全身协调运动[1]。例如一种演奏方法“点奏”,就是利用落下的重力的作用,然后用食指快速拨动琴弦的一种方法,虽然点奏只是使用到食指,但是专业的古筝演奏者都会使用整个手臂的帮助配合。演奏的力量来自指尖,所以手指在弹奏时要有力量,同时要放松手腕,不要让落到琴弦上的指尖受到重力的作用,指尖上抬的时候不用出力而是要借助琴弦的反弹力。只有更好对手臂、指尖进行分工合作,才能演奏出更好的效果。弹弦时候,要灵活运动指尖动作,每个手指的弹弦点需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值得注意的是不能翘起小指,因为在欣赏者看来就是演奏者紧张所致,影响了美观, 还对其它手指的松弛造成了影响。指尖的爆发力相对比较重要,即时是在轻柔缓慢的乐曲中,也需要用到爆发的力量达到一种柔中带刚的效果。抚摸触弦法和敲击触弦法是触弦的两大分类。前者支撑点是手掌,框架是手指,弹奏时用抚摸的触弦感觉来演奏。它的主要特点是将手掌、手指和其他相关部位融会贯通,它是轻柔而慢的速度给人流畅、温和、柔美的效果。后者是用指尖敲打琴弦,利用指尖的力量,快而有力量的爆发,达到饱满、激情、昂扬的效果。

(二)肢体语言

演奏古筝时通过肢体语言可以传达出演奏者的感情,肢体语言的表达要依赖于演奏的动作,如上抬或下落的上肢动作,以及稍为固定的身体躯干。大幅度的动作表达的是强烈的感情,小幅度的动作则体现的是温和的心境[2]。有时候反复出现的相同的动作,却是表达了不同的感情。不断变化的动作幅度,是给演奏效果锦上添花了。肌肉的收缩是另一种演奏的肢体语言,演奏时紧张的肌肉给人雄浑、充满力量的感觉,而放松的肌肉给人小桥流水的柔和美的感觉。紧张的肌肉和放松的肌肉动作要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在《林冲夜奔》的演奏中,主人公经历了回想过去的美好,对比现在的凄凉下场,内心出现了矛盾挣扎的态度。所以音乐一开始是回忆往事的平静的心态,然后是的一丝怨恨,接着是无比的痛恨,最后发展成为无奈结束。演奏时的肢体语言应该是先放松,然后肌肉慢慢收紧,接着高潮部分要表现出高度的绷紧状态, 最后阶段回到放松的状态,这样才能将这首曲子诠释的更好,欣赏者也会赞叹不绝口,这也是肢体语言的强大作用。

(三)呼吸

古筝演奏时的气息能给听众传达意境的作用,呼吸不是平常人的呼气和吐气,和肢体语言一样,也是依靠全身的协调参与[3]。 从丹田出发,经过肢体和手臂,到达指尖,再从指尖流回丹田的呼吸动作,要至始至终的贯穿在整个演奏过程。音乐应该是和人一样有生命的,否则不可能有活力和感染力,所以演奏者演奏每一个音符时都应该张弛有度的呼吸,这样演奏效果才最优美。演奏时的呼吸是有方向的,手指下落时是吐气,手指上抬时是呼气,气息从丹田流到指尖的时候才开始弹奏,然后气息就会从指尖流回到丹田, 这种不断循环的呼吸贯穿在整个演奏当中。专业的古筝演奏者往往能感受到气息的流动。只有很好的融汇运用这些气息,才能演奏出古筝的美。另外,古筝演奏的效果不单单是依靠高超的演奏技巧, 更多的还要结合文化修养和演奏者的个性风格,这才是古筝艺术的精髓所在。如果古筝演奏只注重演奏技巧,会使曲子失去内涵和灵魂,如果只注重文化修养和个性风格,就会因为缺少演奏技巧而导致演奏效果不达到标准。所以古筝演奏讲究的是演奏技巧、个性风格和文化修养的结合,只有这三者相互配合,才能演奏出优秀的曲子。

三、结语

任清芝古筝演奏风格初探 篇9

一、地域特色鲜明

任清芝先生生于1924年, 卒于2000年, 河南叶县任庄人。叶县地处豫西伏牛山向淮河平原的过渡地带, 土质肥沃、民风醇厚、历史悠久。现属河南平顶山管辖。据明·嘉靖二十一年《叶县志》记载:“叶, 古应侯之国。据《水经注》:“应城在鲁山县东, 水之北。”今考其地, 西去今城六十里。叶盖在古应国境内。《左传》云:“于、晋、应、韩、文之昭也”。应候, 文王之子, 武王之第”。由此可见, 叶县历史之悠久。悠久的历史使叶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音乐文化, 清同治辛未《叶县志》写到:“春正月元旦, 祀神祀先, 拜尊长。宗族邻里, 互相称贺。元宵, 张灯放花炮, 夜游鼓乐”。清代毛奇龄在《西河词话》中记载了叶县民间霸王鞭的歌舞表演活动:“金作清乐, 仿辽时大乐之制, 有名连厢词者, 带唱带演, 以司唱一人, 琵琶、笙、笛各一人, 列坐唱词……此人至今谓之连厢, 亦曰打连厢。”康熙年间李振声的《百戏竹枝词》中也记载有:“徐沛伎妇, 以竹鞭缀金钱, 击之节歌”。黄士富在《河南坠子在叶县的发展及现状》一文中, 记述了河南坠子在叶县的流行状况:“民国初年, 三弦书、琴书、坠子 (即河南坠子) 、鼓儿词、大鼓书等曲艺品种开始在叶县各地流行, 观众日多, 不少三弦书、琴书、鼓儿词艺人逐渐舍弃自己演唱的曲种, 向河南坠子演变”。任清芝古筝艺术风格除了受上述艺术氛围熏陶影响外, 更重要他还受到曲剧——“高跷曲”即“小调曲子”以及民间音乐、民俗文化的极大影响。丰富的民间民俗音乐文化给任清芝古筝艺术的发展与流派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

梁毅夫在《建国以来河南流派之创编筝曲概述》中对任清芝筝艺评价道:“对河南民间说唱、戏曲音乐的透彻了解, 对古筝演奏艺术的执着追求, 时时涌起的强烈创作欲望, 是任先生大半生的从艺之路。无论传统的或是创编的曲目, 在他奏来更具豪迈与奔放, 刚健与泼辣。任先生的演奏乡土气息浓烈, 极具个性”。乡土气息浓烈是任清芝古筝艺术的重要标识。是任清芝古筝艺术地域特色鲜明的具体体现。

二、艺术创作与时俱进

丰富的艺术创作成果是任清之古筝艺术的再体现。其创作的每部作品都反映着时代发展的强音, 与时代发展同步。1953年创作的《幸福渠》表达了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愉快劳动、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 反映了人民群众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1956年创作的《新开板》音乐源于河南民间筝曲《山坡羊》, 乐曲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将翻身农民面对丰衣足食生活的喜悦心情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表达的淋漓尽致。另外, 任清芝六七十年代还先后创作了《探宝玉》《黛玉葬花》《浏阳河》《我爱北京天安门》《祖国山河一片新面貌》《古山红花》等古筝曲。其中《古山红花》表现了新时期河南群众开展绿化工程的场景和人民群众爱护自然、美化自然意识的提高。

三、古筝研制勇于创新

上世纪七十年代, 任清芝与郑州乐器厂的师傅们制作了通长1620mm;有效弦长1240mm;四弦之间三空挡距离70mm;面、底板之间最大厚度200mm, 此筝形制之大、弦距之宽填补了我国大型筝的制作空白。大型筝研制的成功, 让人们看到了任清芝对古筝艺术的孜孜以求和辛勤汗水的付出。任先生所用义甲, 用穿山甲片制作义甲。此材料所制义甲克服了牛角制义甲久弹起毛的弱点。任先生所用义甲, 以皮套固定于指, 从不用胶布粘绕。其特点是超大超厚。一枚中等大小的义甲, 长55mm, 约为通常义甲长度的一倍以上, 厚度则在三倍以上。任先生70年代以后所用筝, 为自己设计, 筝设置49弦、除正常岳山外, 在其左约100mm处另置一较高岳山, 两岳山分别支24弦和25弦, 以作转调之用”。改传统古筝丝弦为钢丝弦, 也是自任先生始。一系列的改革创新, 使河南筝的音量、音质、音色有了较大改进。形成了左手大幅度颤弦和“双撮”大量使用的“任派”古筝特色。

古筝艺术是中华传统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民群众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食粮。任清芝古筝演奏艺术丰富和发展了中华古筝艺术, 对于河南古筝流派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当下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河南古筝流派的传承与发展仍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士富, 河南坠子在叶县的发展及现状.叶县文史资料, 政协河南省叶县委元会编, 1985.

论古筝演奏艺术中的气与韵 篇10

关键词:古筝;演奏艺术;气与韵

0 引言

与西方气势恢宏、慷慨沉重的交响乐不同的是,我国传统弹拨类民族乐器古筝在演奏时,则在乐曲内部表现出一股柔美之气,在乐曲外部表现出一种醇厚的文化韵味。气与韵均是虚幻缥缈,但是通过具体的古筝演奏艺术能够将其具象化,使得欣赏者能够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正是古筝演奏艺术的无穷奥妙所在。

1 古筝演奏艺术中气与韵的概述

1.1 “气”的内容

作家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媒介就是一个个质朴的文字,音乐家展现真实自我的媒介则是一个个跳跃的音符。而音乐家在将自身的思想感情注入真实的弹奏过程当中,就是我们所说的演奏,气息则始终贯穿于音乐家的整体演奏环节当中。古筝演奏艺术当中的“气”主要体现在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音调上,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要将自己的气息与指法融为一体,高超的古筝演奏艺术家可以将自己的内在气息通过精湛的琴艺演奏展示给广大欣赏者,而古筝演奏时不自然就露出的精气神就是我们所说的“气”。[1]

1.2 “韵”的概述

我国传统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最主要的特点和表征,就是拥有“韵”的概念,只有审美能力较高的人才能体会和感悟到其中的内在“韵味”。韵最早被提及是在传统的诗词歌赋当中,属于一种极富抽象感的概念。韵原指一种和谐又充满节奏感的声音,后来指诗词格律的重要因素之一,古人在做诗词歌赋的时候为了追求篇文朗朗上口,会注重押韵。在如今古筝演奏艺术中的“韵”则专门指的是古筝乐曲的旋律和节奏。古筝演奏家为了表现出古筝乐曲的内在韵味,往往会搭配古筝弹奏的各种指法。比如扫弦、挑剔、勾抹、重勾劈托、历音等表现手法,将单独普通的音符弹奏出颤音、鸣音的效果,从而震撼人心,使得古筝乐曲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情感表现力。

1.3 气与韵的含义

我国传统弹拨类民族乐器中古筝是集大成者,完美的古筝演奏艺术当中必然能展现出中国传统审美学中的气与韵,随着古筝演奏技术的不断精进和完善,气与韵的结合统一成为检验古筝演奏者演奏实力的标准之一。古筝中每一根琴弦所发出的声音都是独立的,流畅顺滑的乐曲演奏必然需要气与韵的鼎力相助,在古筝演奏的时乐曲内在表现出的气与向欣赏者传递出的醇厚韵味,是完整的古筝演奏的必备要素。通过气与韵的有机结合,使得整体古筝演奏表现得更加流畅、更加完整、更加震撼人心。

2 古筝演奏艺术中气与韵的作用

2.1 气在古筝演奏艺术当中的重要作用

古筝演奏艺术当中“气”有着重要的作用。前文提到作家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媒介就是一个个质朴的文字,音乐家用来展现真实自我的媒介则是一个个跳跃的音符。而音乐家在将自身的思想感情注入真实的弹奏过程当中就是我们所说的演奏,气息则始终贯穿于音乐家的整体演奏环节当中。就像歌唱家在唱歌的时候要依靠气息来平衡音准和曲调,同样古筝演奏家在演奏过程当中也需要运用“气”来衔接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和连接。在“气”的影响和帮助下,古筝演奏者将自身的气息全部注入的手指尖,在每一次的弹奏当中将一个个独立的、跳跃的音符用流畅润滑的曲线连接而成,形成完整悠扬的曲调,广大欣赏者也能够从古筝演奏者的弹奏中,体会和感悟演奏家为古筝曲目注入的新鲜活力和内在灵魂。

2.2 韵在古筝演奏艺術当中的重要作用

古筝演奏艺术中的“韵”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古时候的文学家在创作诗词歌赋的时候,就非常中注重运用“韵”的概念,在篇文的末尾处通过押韵的方式将其牢牢印刻在欣赏者的脑海当中。同时欣赏者在品读和玩味诗词歌赋的同时,这些韵味就会萦绕在欣赏者的唇齿之间,留下一抹淡淡的香韵。同样,在古筝演奏艺术当中,演奏者通过精湛巧妙的演奏手法,将古筝乐曲的韵味体现在琴音的处理上,运用“轻拢慢捻抹复挑”的手法,营造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意境,将古筝乐曲中绵厚悠长的韵味巧妙地展现出来。尤其是在乐曲的结尾处,古筝演奏家往往还采用一个颤音进行收尾,娓娓道来的音符伴随着琴弦的微微颤动,给人以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真可谓是快哉!妙哉!

3 古筝演奏艺术中气与韵的应用

3.1 “气”在古筝演奏艺术中的运用

流畅顺滑的古筝演奏艺术当中一定需要绵长持久的“气”,古筝演奏家在演奏的过程当中,首先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和注意力,运用强大的意念将内在的“气”集中,在开始弹奏的那一刻起将自身的情感全部迸发出来,每一个音符身上都带有着一缕演奏者的气息。这需要演奏者在演奏古筝的时候,将自身的呼吸和古筝乐曲的音调和旋律融为一体,在节奏激昂的时候,古筝演奏家需要屏住呼吸,用大臂力量带动小臂将手尽量往上抬,然后在落指的一瞬间将激烈复杂的音符流畅完整地演奏出来。在乐曲中强音的间区内,演奏者要适当调整自己的气息,慢慢放松呼吸,缓缓将内在的“气”吁出,此时演奏家的手臂状态不需要紧绷,这时候古筝演奏家的手臂力量需要得到适当的放松,然后将内在的“气”全部集中在手腕处,运用手腕的抬落运转控制整个古筝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将之前嘈嘈切切的节奏逐渐得到舒缓。在乐曲舒缓轻柔的部分,古筝演奏者要一边演奏一边慢慢将内在的“气”逐渐吁完,在调整好自身的呼吸和节奏的同时,大臂始终保持不动,微微轻抬手肘和小臂,在落指的一刻将剩余的气息长吁出去,此时的手指力道要尽可能的小,演奏的音符要始终保持连贯并且轻柔,好像一缕春风微微拂过人们的脸庞,古筝演奏家需要全身心处于放松状态直至最后一个音符的完成。

3.2 “韵”在古筝演奏艺术中的运用

“韵”在古筝演奏艺术当中被视为内在灵魂,被看做整体古筝乐曲表达的鲜活力量,因此受到广大古筝演奏家的高度重视。古筝演奏家在演奏前要对所演奏的曲目进行深入的分析,深刻体会古筝乐曲所表达的深层次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内涵,站在作曲者的角度来思考和看待这首古筝作品,并且需要古筝演奏者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与之相符合的内在情绪,做到演奏者自身的韵味和古筝乐曲中的“韵”相结合,深入体会和把握古筝乐曲中每一处起承转合所传达出的真实“韵”味,增强古筝乐曲的情感厚度和艺术张力。在具体的演奏过程当中,古筝演奏家需要根据乐曲中不同的“韵”,运用不同的指法和技巧。比如在表现情绪急促而又激烈的部分,演奏家需要采用手指向外快速拨奏低音弦,也就是“扫弦”的方式来进行诠释。在表现情绪哀婉悠扬的部分时,古筝演奏家需要运用右手或左手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连续拨弦方式,即用“历音”的方式来进行诠释。演奏家在演奏古筝曲目的时候要让古筝弹奏的技法与乐曲的节奏、旋律相吻合,尤其是在演奏末尾的时候,最好采用揉弦和抹弦的方式弹奏出颤音的感觉,让众多欣赏者在袅袅余音当中感受到意犹未尽的、可念不可说的朦胧韵味。

4 结语

古筝演奏艺术当中气与韵的运用能够为古筝演奏增色不少,所以,广大的古筝演奏者和古筝爱好者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气与韵的结合,以气带韵,以韵衬气,从而将古筝演奏表现得更加完整流畅,更加动人心弦。

参考文献:

论古筝名曲《战台风》的演奏技巧 篇11

筝曲《战台风》音乐形象鲜明, 曲调气势磅礴, 快速段落紧张激烈, 慢速段落优美抒情, 给人一种“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之感。全曲成功地塑造了码头工人英勇果敢奋战台风的英雄形象, 讴歌了码头工人大无畏的精神和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全曲紧凑凝练, 情绪激昂, 演奏时需要相当的速度和力度。这首乐曲共由五个段落组成:

第一段:主要描写劳动场面。如乐曲一开始就表现出工人热情洋溢、欢快紧张的劳动场景, 通过模拟打击乐节奏的旋律来表现紧张而欢快的劳动情景。

第二段:台风袭击部分, 也是散板部分。如这一段作者运用了技法“柱外刮奏”, 这也是作者的创新部分, 利用噪音来表现台风突来的怒吼以及昏天暗地的场景。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段无固定起、落音的刮奏, 因而演奏者可以在乐谱的基础上即兴发挥。

第三段:码头工人齐心协力与台风博战的场面。这段作者又创造性地运用了新技法“扫摇四点”“扣摇”“扫弦双食点”等, 使音乐表现的更加激烈。音乐意气风发, 表现了码头工人对战胜台风的信心与勇气。

第四段:雨过天晴, 也是抒情乐段。台风过去了, 码头工人为自己战胜了这场自然灾害而感到骄傲, 为保护国家财产而感到自豪。本段表现工人欢呼雀跃, 因此弹奏时应注意本段曲调明亮悠扬、抒情宽广, 特别注意本段摇指要连贯、漂亮。

第五段:欢腾的码头, 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 工人们重新投入紧张而热情的劳动。除旋律稍有变化外, 速度比开始时更快, 气氛等方面也较前面更加激烈、更加气势磅礴, 这也是最重要的, 最后全曲在欢腾的高潮中结束。

二、《战台风》的演奏技巧

这是一首情绪激昂的乐曲, 演奏时需要相当的速度和力度, 这首乐曲的演奏手法丰富, 速度快, 有一定的难度。

第一, 一开始就是一连串的双手和弦, 通过模拟打击乐节奏的旋律来表现出码头工人生气勃勃、热烈欢腾的劳动场景。在连续弹奏快速八分音符的时候, 应注意节奏的准确性, 这就需要我们把力度高度集中, 左手也要有相当的力度, 要有爆发力, 发音要扎实饱满, 这就需要我们开始时两手分开练, 熟练后两手配合速度也要始终保持着, 为了保持热情洋溢的情绪, 要防忽快忽慢。

第二, 是描写台风袭击, 这一乐段形象地描绘了台风的剧烈, 演奏手法采用了左右手在筝码两侧反向刮奏、扣摇等技法来模拟台风的呼啸。在模仿台风的演奏时, 要体会那种由远到近、由慢渐快的风速, 两手结合来充分地表现台风来临前的昏天暗地的景象, 在力度上要由弱到强。当然, 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握好强而不燥的音色。注意谱中有两起台风, 通常第二起台风在演奏的力度和幅度上表现得会更猛烈些。

第三, 这是全曲的中心段落, 篇幅也最长。该部分通过旋律节奏由疏到密、由简到繁等变奏手法, 表现出了工人与台风激烈搏斗的场面。稳定的节奏体现着坚定的信念, 也是这一乐段情绪上突出性的渲染。弹好此段必须注意: (1) 用创新技法“扣摇”来模拟台风的风声。扣摇, 即摇指的一种, 加上左手二指紧扣弦, 发出风来到去的声音, 在琴码与右手触弦之间, 先由左向右, 而后再向左捋动, 同时右手作拇指摇, 演奏时右手摇指仍需有力度与速度, 即由弱到强, 由慢到快, 由快到慢等, 从而来表现风声由远及近、呼啸而来的效果。 (2) 通过大幅度的使用“扫摇四点”技法将音乐逐渐推向高潮, 扫摇演奏时各个段落衔接要自然、紧凑。特别是演奏摇段较长时, 摇指移弦节奏要准确, 手臂放松, 使旋律更洪亮。在曲谱中, 当左右手同时出现刮奏时, 仍应该按照原有进行的节奏速度衔接到下一旋律, 这样才能使旋律始终回旋在激烈的气氛中。

第四, 以流畅的旋律, 描绘雨过天晴后工人们胜利的喜悦。弹奏这一段的时候要注意右手发音的松弛和乐句气息的划分, 就像说话一样, 不要把上一句的尾音和下一句的开头连在一起。特别要注意摇指要连贯、漂亮, 特别是演奏长摇段落时, 摇指移弦节奏要准确, 手臂放松, 使旋律更洪亮, 这样才能表现码头工人热爱工作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第五, 描绘出码头欢腾的场景。它再现了码头工人战胜台风后的喜悦心情, 但气氛比第一段更加激烈、紧张, 工人们又投入到繁忙的劳动之中, 因此弹奏时要注意: (1) 速度可比开始时再快些, 并要求力点准确, 以模拟打击乐节奏; (2) 手的弹奏力度不要超过右手的弹奏力度, 来突出音的弹性; (3) 奏出渐强的音乐效果, 突出音的质感, 以表现出紧张而又愉快的情绪。

当你有了一定的弹奏基础后, 应该回头去检查一下自己在弹奏技巧上还有哪些的不足之处, 重视以练习曲做针对性的训练, 加以改进, 还应该在学琴的同时认真学习乐理知识, 熟悉各种记号、音乐术语、培养读谱习惯, 增强节奏感和音乐的心理感应能力。只有这样相结合的学习, 才能在古筝演奏上有所突破, 才能不断进步。现代作品的不断出现, 作曲家思路开阔, 作品丰富多彩, 打破了古筝五声排列的常规, 充分利用七声音阶的排列, 再加上各种特殊音阶排列, 因此, 要完成这些新作品的演奏, 掌握好现代演奏技巧是重要前提。古筝的新技法, 不断得到开拓创新, 只有很好地坚持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 古筝才能不断获得新的艺术生命力。

摘要:《战台风》自1965年问世以来, 深受古筝演奏者和广大听众的喜爱。本乐曲融汇了传统与现代多种技巧, 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台风来袭时风强雨急的情景, 全曲气势磅礴, 节奏紧凑, 一气呵成, 象征人们奋勇与天搏斗的英雄气概。

上一篇:研究型教学大学英语下一篇:主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