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共12篇)
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 篇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的性质, 目前高校环艺设计教育存在偏差, 学生缺乏对设计实践的认识和锻炼, 缺乏对社会需求的了解和对行业动态的把握, 走出学校后很难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独立完成任务。因此环境艺术教育迫切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育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以感悟和理解为主的实践环节;第二层次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和个性为主的实践环节;第三层次是适应式和职业式的社会化实践教学环节。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意义
(一) “环境艺术设计”的定义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只有数十年历史。20世纪80年代末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室内设计系更名为环境艺术设计系, 自此以后全国的院系名称设置大都以此为准。目前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定义在国内纷繁复杂, 尚无定论。知名的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认为环境设计“比建筑更巨大, 比规划更广泛, 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 无所不包的艺术, 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 环境艺术的实践与影响环境的能力, 赋予环境视觉上秩序的能力, 以及提高、装饰人存在领域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此, 可以窥见环艺专业的多学科交叉性质。在众多阐释中, 笔者认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郑曙阳教授关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定义较为精准:“广义的环境艺术设计概念:以环境生态学的观念来指导今天的艺术设计, 是具有环境意识的艺术设计。狭义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以人工环境的主体建筑为背景, 在其内外空间所展开的设计, 具体表现在建筑景观和建筑室内两个方面。”在这里, 环境艺术设计的面貌被较为准确地勾勒出来, 这是一门以人工环境的主体建筑为背景的, 主要包括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两个方向的学科门类。
(二)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需的知识结构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需要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在四年全日制本科教育中, 学生应该掌握三大类基本知识。首先, 要具备相当的专业理论知识, 如人体工程学, 建筑基础, 环境心理学, 家具设计, 照明基础, 景观植物学, 装饰材料与施工等。其次, 要具备设计表达能力, 掌握手绘表达技巧, 3 D M A X, A U T O C A D, P H O T O S H O P, S K E T C H U等制图软件。最后, 也是最关键的能力为方案设计, 包括方案前期调研、方案设计分析、设计制作、设计研讨、汇报阐述设计。这一层次的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经过四年的专业积累能否与实际生产接轨。
(三)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现状
就目前学校开设课程的比例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 学生对第一、二个层次的知识掌握较好, 经过四年的学习基本上都掌握了较为全面的设计理论, 也能运用手绘和制图软件较好地完成设计表达。然而当学生接到真实客观的设计命题时往往不知所措, 系统性地调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学生的设计作品也会暴露出他们纸上谈兵和过于注重图纸美化轻空间分析等弱点。同时学生对于设计任务的独立分析能力也不强, 最应该解决的功能问题往往难以触及实质, 汇报沟通能力表现不佳。而这些都成为制约学生顺利走出高校象牙塔与设计单位对接的短板。另外, 就笔者任教以来对学生就业形势的调查和就业之后单位对学生评价反馈, 认为现有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存在偏差, 学生缺乏对设计实践的认识和锻炼, 缺乏对社会需求的了解和对行业动态的把握。由于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在平时的设计作业中又难以对设计成效进行检验, 因此一旦走进设计单位很难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独立完成任务。
二、强化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依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设计专业的学生要想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是否完备, 价值几何, 唯一的方法就是将方案投入到现实设计当中去检验。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由于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型学科, 如果脱离任务环境、多专业 (如水, 电, 暖通) 的协调、工程施工指导等, 那么设计概念构思则如无源之水难以实现。学生必须在实践中磨练, 洞悉、把握设计的能力和方法。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迫切需要加强实践教学, 学生需要在接触生产、生活的实际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 拓展自身的视野, 培养自身的创造、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成为高素质的设计人才。在教学中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有助于弥补在理论教学当中只有间接经验的传授的弱点:学生积累了系统的理论知识, 却缺失了最重要的实践经验。如果能加强学生设计活动与社会生产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进入较为真实的设计流程, 学生对于设计的功能和方案的构思会有更加务实的认识。
三、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步骤
环艺实践教学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 以教师为主导。目前大部分院校的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是先进行理论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 而学生以听为主;在理论课完成之后, 布置实验任务, 学生到实验室里完成设计作业。由于实验课安排在理论课后, 因此实验往往是用来证明和消化理论知识的, 给出的设计命题和任务往往是理想化的, 学生的作业也存在着很多虚拟和不切实际的成分。在这样的状态下,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很难有机地融合起来。
如所有的教学过程一样, 实践教学也应该分层次进行, 将学习任务由浅入深地分解, 形成富有逻辑关系的教学过程。可以尝试将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以感悟和理解为主的实践环节;第二层次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和个性为主的实践环节;第三层次是适应式和职业式的社会化实践教学环节。
第一层次要求学生理解和熟知基础理论和概念原则等通识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 通过学生自我实践来掌握;第二层次要求学生将创意与设计方案, 通过实践转变为现实;第三层次要求学生与社会生产结合, 因为环境艺术设计是具有技术操作要求的学科, 因此强化学生技术范畴的能力能有效实现课堂与社会的对接。这三个层次的逐步推进, 将使学生从对抽象理论与概念的把握, 实现自我思想的亲身体验, 实践能力的培养锻炼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阶式培养。
第一层次的实现方法主要以学生完成目的性实验任务为主, 评价的依据为是否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设计问题以及是否能熟练系统地使用这些知识。第二层次以项目实践教学为主。项目实践教学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在项目教学过程中, 学生可以接受设计任务、完成设计方案。学生需要自己做前期的市场信息收集, 构思和推敲设计方案, 独立实施项目或者计划, 并最终获得社会评价和反馈。这个过程中,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完成项目。通过一个项目, 学生可以了解和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第三层次以社会生产实践为主。生产实践教学将学生引入设计行业, 以设计单位为平台, 学生可以了解社会与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 对行业进行研究和分析, 可以直观地了解设计方案在生产中如何实现, 培养学生的市场观念和实际应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 由于学生接受的是一个真实的设计任务, 需要处理更多、更为复杂的功能问题, 需要与多专业多部门进行协调配合, 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 如果设计方案可以通过的话, 是可以通过施工看到设计成果的, 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就感, 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设计成果也能成为学生日后走向社会参加招聘时展示其设计能力的一个最为直观的证明。另外, 在生产实践中, 学生必须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 根据甲方的要求进行设计活动, 完成设计思想观念与市场价值观的有效结合, 学生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文化素养, 完善自身的设计价值观和审美观。通过社会生产实践的过程, 学生社会化的设计思维方式可以得到锻炼, 对设计专业技术操作更为严谨。在这个过程当中, 学生不仅能强化专业知识, 也能较深入地接触社会生产, 完成课堂训练与实际设计的对接, 有利于学生查找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之处。学生可以在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后顺利走入工作岗位, 成为设计领域的有用之才。
四、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在兴起后的短短几十年期间发展迅速。但是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还存在一些可改进的地方。可以说环艺专业与社会生产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 必须为学生寻找更多设计实践的方式, 努力构建一个结构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 篇2
贵州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3.2电子数据交换
学 校: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专 业:电子商务
姓 名:罗忠诚
完成时间:2012年4月 16 日 教学内容标题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概念:俗称无纸贸易。⑴单证格式化
⑵报文标准化
⑶处理自动化
特点
⑷软件结构化 edi ⑸运作规范化
工作流程
⑴生成edi平面文件
⑵翻译生成edi标准格式文件 ⑶通信
⑷edi文件的接收和处理
2、本节课的基本概念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大二学生是形成人生观,掌握专业理论、技术、技能,增强体质的关键时期,要很好的贯彻执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向成年期的转变,处于从个体走向成熟、走向独立的转变。开始掌握了辨证思维,情感也更加具有社会道德和责任感,但由于正处于青年期,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错综复杂,充满了矛盾,主要表现在心理的闭锁性和渴望交往的矛盾、强烈的求知欲和鉴别能力不够的矛盾,他们在认知方面很容易偏激,在情绪方面容易走极端,受外界的影响很大,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商务”,学生在大一的时候市场营销学里讲过,“信息技术”、“万维网”等概念从小学一直接触到大学。这些基本知识,都是理解本节课内容的基础。
3、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自学能力是大学生主要的学习能力之一,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的自觉性强,主动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现代媒体来获取知识,能够系统的学习知识。此外,操作能力也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专业训练所必备的能力,综合素质较好的大学生,既能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践。
4、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大学生拥有了更高的抽象和概括、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而且逻辑思维的辩证性、批判性相对高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他们通过高中和初中的信息技术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课堂上就会试图发表自己的观点,显得比较活跃。并且对于复杂的问题也会要求自己努力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概括,还会要求自己把学到的一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用理论去解释具体的客观现象和认识新事物。但在,在处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时候,显得不太主动,往往通过自己上网查询,或者去图书馆收集资料查阅,而很少通过学校教师的仔细分解。由此倒致所得的答案有时缺乏综合性和科学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了解电子数据交换的基本概况以及iso对电子数据交换的定义 了解电子数据交换的特点
了解电子数据交换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
2、能力方面
掌握电子数据交换的工作流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从全面、系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树立全面的学习态度和
积极的价值观。并通过教学相长的过程,用语言和情感的交流,使学生自信,学会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人生,对待学习。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⑴电子数据交换的定义、特点; ⑵电子数据交换的工作流程。
2、难点:
五、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案例和知识,进行整合,准备课件 学生:预习电子数据交换的内容
六、课时安排 2个课时
七、教学过程
篇二:大学教案模板
授课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
授课时间: 月 日第周 星期第 节 授课班级:
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技能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等)
教学目标、要求:(教学目标一般说应包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内容,教学要求是指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层次或用“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四个层次。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为了达到确定的教学目的而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教
学难点,是就学生的接受情况而言的,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能理解或理解有
困难的地方,即可确定为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启发、演示、辩论、讲练结合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录像带、挂图、幻灯片等)
教时安排:(本章节或主题授课所需的教时数)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教学过程:(体现教学步骤,包括时间分配和教学内容教学进程)
这一部分是授课的重点,因课程和不同的教师教法各异。应包括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等环节。这一部分的编写要做到教学步骤、内容纲要和教法设计相结合,不仅便于教师自己课堂教学,也便于别人(甚至外行)亦能通过阅读教案而了解到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活动情况和本堂课讲授的内容要点。
建议包括三方面内容:
1、引言
导入新课,注意本次授课与上次课的内容衔接
2、阐述、分析、推导等
突出教学内容要点,采用的教学方法等,要求简明扼要,若有与教材中相同的文字、表格、例题等不要在教案上照抄,可注明教材页码。
3、总结
主要是本堂课的要点归纳,应写出结论性的文字。
作业布置:(含思考题、讨论题)
教学后记:(因为教学后记是教案实施效果追记,课前还不能打印,只能课后用笔手写)篇三:大学授课教案模板
附件:课程授课教案
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 篇3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
21世纪以来,我国艺术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由最开始的审美艺术上升到以创意与设计为主要的艺术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设计手法与设计工具也有了新的变化,设计对象也更加宽泛。然而我国在设计领域发展相对落后,缺少原创性设计作品。设置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力,因此,改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一项必要任务。
一、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发展及现状
1956年,我国成立了第一所综合性工艺美术院校,是我国发展高等工艺美术专业教育获得成就的重要标志,是我国发展工艺美术的重要开端。此后,我国掀起了经济建设的浪潮,各美术院校纷纷开始设立以装潢与染织为代表的工业美术专业,标志着我国设计艺术教育上升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我国综合性工艺美术高校的发展,工艺美术专业的多样特性也日渐突出,专业课程得到增加,使得课程的设置面临一些困难。比如在工艺与装饰阶段,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染织美术系设置的公共课(如中国共产党历史、马克思列宁主义盖伦、艺术概论等)占1500多课时,除去毕业设计与论文课时,专业课程的学习课时有4000多。站在实践教学的角度来看,当时的专业课程设置不仅复杂繁多,包含的内容也过于广泛。且实践内容大多是以素描、中国画等纯美术技能为主,而专业课则是枯燥地讲述理论知识,以至于毕业生缺乏实际经验,且该实践弊病在至今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仍然存在。
1988年,我国提出了在高等工艺美术专业研究生教育中,增加“设计艺术学”课程,本科以“艺术设计”取代了“工业美术”,标志着我国设计艺术已经摆脱了单纯的“手工艺”,进入到技术发展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设计手法引入了新技术(如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新工艺等),且设计对象也更加宽泛,使艺术设计的教育宗旨成为创新生活方式、引领时尚生活。在2006年我国提出的“创新型国家”新理念引导下,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获得了新的发展。由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
不过,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仍存在许多漏洞,如高校之间确定的培养目标过于一致与高大。某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虽涵盖全面,课程设置周全,不仅具有丰富的在校专业技能培养课程,还有充足的校外实践。但几乎是照搬国家教育方针,不能根据专业特点,培养出独具一格的设计人才,导致毕业生自身技能难以顺应现实社会的需求,造成就业困难。
另外,过高的培养目标造成许多高校的课程设置全面却分散。由于本科学习受四年的时间限制,分散、繁多的课程难以落实到实践中去。
二、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中的影响因素
由于我国过久沿承的“师徒相授”的教学方法,致使课程过于“技术式”与“作坊式”,缺少综合性、创造性知识课程。导致学生视野不够开阔,无法突破创新。在艺术设计实践课程中,多以“画”为主,虽说画画是设计的基础,但其只是作为设计的重要环节,需不断强化,却不应成为设计课程中的主要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艺术类专业发展的日益壮大,全国大部分高校大力发展艺术教育,艺术院校已不再是唯一的招生主体。随着经济市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量增大,设计高校毕业的学生就业前景好且回报率高,因此报考设计类考生大量增加。因此,全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事业越来越红火,各艺术院校开始增加新专业,扩大招生。导致艺术院校教育资源与报考该类专业的学子需求不成成正比,从而导致与艺术类毫无关系的综合性高等院校纷纷增设艺术设计专业,因而产生了一条缺陷型链性结构。由于艺术设计专业不仅仅是图稿教学,更应深入实际生产,但由于设置设计专业的高校增多,缺乏对应的附属工厂,即使进行市场调查,也局限于走马观花的形式。
不知从何时起,我国开启了艺考生降低文化分的入学标准,成为学生步入大学门槛的捷径。由于艺术类考生的文化分要求低,导致高中生一旦跟不上学习进度赶紧转型艺考生。如此一来,大大降低了艺术生的整体素质。
二、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调整与改善
(一)设置合理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课程
从根本上改善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首要工作就是摆脱以“画画”为主要的实践课程。学校必须分清艺术与画画本质上的区别,打破传统的“师徒相授”教学模式,创立起师生友好互动的平台,客观引导并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潜能。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作为以一种教育工作,仍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在此基础上合理调整教学计划,改革课程体系,建立健全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教育方式。
(二)建设特色艺术设计学院
各院校应根据自身的优势,摈弃“跟风式”、“大众式”专业,并放弃繁琐、全面的专业设置,设立精炼的专业课程,开设特色化设计专业。此外,由于艺术设计类人才短缺,高校大量增设艺术设计类专业,无疑是给设计专业教学增加了负担。
(三)建立经济导向性设计,加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
高等院校应联系社会上相关设计的企业,建立起研产合作模式,加强专业课程实践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以实际设计案例为核心,让学生逐渐适应社会生产,并从实践中提升技能,强化专业知识。这样还可以使学生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结合市场的需求设计作品,为日后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解决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实践环节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促使我国设计领域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浩,孙绍昆.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 大众文艺,2014,21:220-221.
[2]谢天.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J]. 大连大学学报,2013,01:114-118.
[3]赵建,彭飞. 针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的探讨[J]. 科技风,2010,08:34.
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 篇4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要培养出一批基本功扎实、实践能力强, 综合素质高, 并且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就必须要求该专业的任何一门专业课程都要与实践结合, 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面对这样的培养目标, 作为该学科基础课的色彩课程必须着重培养学生在色彩上的设计意识, 这样, 才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在艺术设计的专业领域中, 不管是视觉传达艺术还是环境艺术设计, 设计色彩的应用和色彩的设计意识尤显重要, 这就要求在色彩基础课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传统的模式, 仅对自然物和人造物进行客观的模仿, 而是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色彩设计意识和表现意识, 引导学生逐步从客观走到主观, 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及视觉和心理要求来设计色彩和组织色彩, 真正从模仿阶段进入到色彩设计阶段, 为以后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在我国, 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 全国各高等艺术院校都在尝试着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教学, 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模式和模仿阶段的表现为主要实践要求, 虽然在后期教学中也加进了一些装饰色彩的表现, 但是对于色彩设计意识的培养还是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国内一些院校常用的教材, 大都侧重基础知识的表述, 而对于设计意识方面的表述却蜻蜓点水。这些内容并不能使学生掌握设计意识的知识点, 当然也更谈不上对该知识点的实际运用了。因此, 为了更好地突出设计专业的特点, 色彩课程的教学就必须改革创新。本着这样的目的, 结合教学实践, 探讨出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过程中必须经过的四个教学阶段, 即色彩模仿、色彩归纳、色彩设计和综合材料的使用。色彩教学只有通过这四个教学阶段, 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色彩设计意识和表现能力。
一、色彩模仿阶段,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 提高学生对色彩的分辨能力和表现能力
色彩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基础课。色彩不仅在绘画艺术中表现出强烈的视觉感染力和生命力, 而且它作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之一, 在任何设计艺术中都是非常有魅力的艺术语言, 并非常直观和重要。对于色彩课程的教学改革仍然要以基础的色彩知识和表现为基础, 也就必须经过色彩的模仿阶段。在这一阶段, 教师要向学生讲授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和本质规律, 如光影变化、形色关系、色彩冷暖、色彩虚实等等。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写生为主, 对自然或人造物象进行模仿和再现。通过写生来研究和探索色彩表现的规律和方法, 了解物象在光的作用下产生的形、色、虚实等的变化, 在这些变化因素中结合理论知识探寻色彩的本质规律。
写生色彩的训练无疑是色彩模仿阶段最行之有效的艺术表现方法, 写生不仅能挖掘学生的视觉美感, 还能让学生掌握色彩的本质规律和色彩语言的表现方法。在训练中, 教师一定要强调色彩三要素的原则, 即色相、明度和纯度在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影响下所产生的变化, 告诉学生不能盲目的抄袭物象, 要用敏锐的眼光去感受物象并用色彩语言生动地将其表现出来。在写生实践中, 学生能够提高自己对色彩的观察能力、分辨能力和表现能力。可见, 色彩教学中的模仿阶段非常重要, 它能让学生更准确更生动地体悟出自然界色彩中的微妙变化, 提高分析色彩的能力, 为培养色彩的设计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色彩归纳阶段, 引导学生对复杂色彩进行归纳、概括和提炼,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高度概括能力和主观表现能力
在基础部分教学结束后, 学生对色彩知识已经有了相对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我们不能局限于只要求他们对色彩永远进行模仿再现, 而是要根据专业特点逐步向色彩的设计阶段转变。那么色彩归纳是引导学生逐步培养色彩设计意识的最好教学方法, 它能使学生由传统的绘画模仿色彩转变为概括提炼、主观表现色彩。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 突破以往常规的色彩基础表现方式。
色彩归纳主要是通过写生的形式, 在物象原有的光色原理中, 以归纳为主要手段, 对色彩进行提炼和概括, 使画面呈现出和谐的色彩装饰效果。客观的物象色彩变化无穷、纷繁复杂, 写实性的绘画色彩是用科学的视觉原理来反应这些色彩的, 而现在我们要改变自己的观察和表现方法, 要将变化无穷的色彩主观地、理性地进行整理和概括, 通俗地说就是把同类的几种色彩归纳为一种或两种可以概括这几种同类色的平均色彩, 使之与其它平均色和谐相处。在面对一组物象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种简单的审美方式把纷繁复杂的色彩变化进行主观减法, 注重画面的色彩搭配、色彩呼应和色彩调和。归纳色彩并不是减少而是一种简化, 在实践过程中要大胆主观的进行色彩编织, 色彩经过大胆理性的概括提炼之后, 表现手法是采用平涂的形式, 与完美的构图相结合产生和谐的装饰美感。
色彩归纳阶段中的概括和提炼色彩的方法要求学生在客观感受色彩的同时, 能敏锐的发现和概括出平均色, 比如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影响与固有色合成后, 会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概括色, 或者渐变色等等, 这样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在客观基础上主观用色的能力和色彩的搭配能力并引起学生对色与形装饰性表现的兴趣和感悟, 从而培养色彩设计意识。所以, 色彩归纳阶段的教学必不可少, 它是学生设计意识的开始, 也为后期的色彩设计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色彩设计阶段, 培养学生设计色彩和表现色彩的能力, 使其由被动模仿、概括色彩转向主动规划、设计色彩
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以装饰色彩表现为主。装饰色彩是在色彩归纳的基础上对色彩进行主观整理、变化、想象、夸张而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这些色彩按照形式美的法则和作者的主观感受以及主题的要求来合理搭配, 力求创造出特殊的艺术效果, 并通过特殊的构图、变化的造型和对比调和的色彩使观众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或者从中获得某种启示。因此装饰色彩在用色上要符合设计要求, 要大胆地对色彩进行缩减、夸张、寓意、升华或者符号化, 并融入主观的感悟和创造, 使整幅画面主题更明确、形式更美观、内容更益身心健康, 甚至达到艺术功能之外的视觉感触。
装饰色彩不拘泥于形式, 色彩上不受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的限制。在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对色彩进行主观创造, 加强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意识, 强化画面的主观色调, 考虑每一块色之间的明度、纯度、色相、面积等的对比, 并注意它们之间的搭配关系和调和形式。装饰色彩是一种理性的色彩表达方式, 它必须建立在熟练掌握色彩的变化规律和属性的基础之上, 只有这样, 才能自由地发挥主观想象力并游刃有余地利用色彩的魅力以达到不一样的视觉效果。由此可见, 装饰色彩阶段不仅能考察学生是否能充分的掌握和运用色彩的基本规律, 更能培养学生主观用色、主动规划和设计色彩的能力, 使学生利用具有的设计意识从表现方式上由一个绘画者转变成一个设计者。
四、综合材料的使用阶段, 能培养学生广泛的设计意识和审美情趣, 并创造出特殊的色彩视觉效果
一直以来我们的基础色彩教学都仅局限于用水粉、水彩、油画等颜料作为表现工具, 绘画的纸张也是与上述颜料相符合的规定纸张, 在色彩的初级阶段很是受用, 并且对高考也很有帮助。但作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 我们所面临的不是升学的压力, 而是如何应对设计需要, 如何培养设计意识, 如何用设计者的身份去看待、去规划和表现色彩。所以, 作为基础课程的色彩课, 必须本着这一目的引导学生多动脑, 面对色彩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是一味的去画, 而是要思考, 并根据主观感受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材料使色彩作品充满生命力和视觉冲击力。在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同样的或者不同的主题, 从而产生出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比如在材料上面, 不仅可以用色彩颜料, 还可以用油画棒、马克笔、水溶性彩铅等等具有表现力的工具, 或者使用不同的纸张如底纹纸、色卡纸等来进行色彩的表现, 不同的工具、材料能使画面产生丰富的肌理效果。除此之外, 综合材料的拼贴也可以产生不一样的视觉感受。例如报纸、杂志等根据主题思想需要的形式、色彩和内容进行剪切和拼贴重组, 使画面产生另类的视觉效果。
综合材料的使用这一阶段, 可以提高学生对色彩组合和色彩特殊效果表现的兴趣, 能开阔视野, 培养学生广泛的设计意识和审美情趣, 并顺应现代设计艺术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 人们在观察和感知世界时, 视觉神经对色彩的反应是最快最敏感的。人们在观看一件事物的时候, 首先感知的就是事物的色彩, 并且对色彩的注意力达到了80%。由此可见, 色彩在设计艺术领域中所占的比重和发挥的作用非常之大, 这也对未来的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就是要有很强的色彩驾驭能力, 不仅能完美的搭配色彩, 还能用各种材料表现出特殊的视觉冲击。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培养设计创新意识。这些, 就是综合材料的使用实践要达到的目的。
总而言之,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课不能传统的说教, 也不能一味的对色彩进行模仿, 而是要注重将色彩的基础知识与设计创意思维表现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 色彩模仿、色彩归纳、色彩设计和综合材料的使用这四个阶段要做到有机联系和充分配合, 在明确教学目的后循序渐进, 因材施教, 有的放矢。在实践环节中, 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从最初的色彩模仿表现转变为主观地设计色彩和组织色彩, 即让学生从一个绘画者转变成一个设计者。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色彩, 必须与现代设计接轨, 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 在教学中要本着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这一目的, 逐步使学生具备主观表现色彩和驾驭色彩的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更早的感受到设计的魅力, 并为今后走上职业岗位做好充足的准备, 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伟等.设计色彩[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7
[2]孙为平.色彩归纳写生[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04
高校教学楼设计 篇5
题目:×××高校教学楼设计
二零一五年十二月
建筑系土木工程专业
(2012级本科学生)
毕业设计任务书
题 目:×××高校教学楼设计 指导教师:
·设计目的
优秀的工程师,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判断能力、进行工作和科学决策的能力、独立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及树立创新的意识等等,这些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和建立是与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密不可分的。毕业设计是本科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提高的关键性实践环节,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查。本设计任务书正是基于此而编写的。
·设计要求
认真贯彻“使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学习、掌握建筑与结构设计的全过程、基本方法和步骤;处理好建筑与结构设计的关系,认真考虑影响设计的各项因素;了解和掌握与设计有关的规范和规定,并正确运用它们;掌握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和基本构造要求;认真编写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并绘制相应的设计图纸。
·进度计划
本次毕业设计安排在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至第二学期第十周进行,详细进度安排如下:
第一学期末:认真学习毕业设计任务书,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第二学期第1~2周:建筑方案设计,包括总平面布置和主要平、立、剖面草图。
第二学期第3~4周:施工图设计,包括平立剖面图和总平面图以及简要的建筑设计说明。
第二学期第5周:结构方案设计,包活结构选型、结构布置等。第二学期第6~7周:结构计算,报货:确定计算简图;荷载计算;内力分析;荷载组合;界面与节点设计及构造设计;地基和基础设计;楼梯设计;其他构件设计。
第二学期第8~9周:绘制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布置及剖面图,框架梁、柱配筋施工图,标准层平面结构布置图,楼梯及其他构件配筋施工图。
第二学期第10周:资料整理,包括设计计算书及有关表格,校对图纸及修改,图纸交指导老师审核签字。
设计任务书
第一部分 建筑设计 概况
为×××高校教学楼,要求满足综合教学要求。1.1 工程名称:×××高校教学楼设计。
1.2 建筑地点:该工程建设场地在新乡市高校新区,1.3 建筑规模:
总建筑面积:6000~10000m2,层数:6-7层,层高3.6~4.5m。1.4 结构形式: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面可采用现浇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采用现浇时,可考虑采用现浇空心无梁楼盖等新型结构形式。
1.5 建筑物房间组成和面积:
一至四层为教学用房(教室和教师休息室等),220~250人合班教室4~8间;100~120人的普通教室6~10间;80人的普通教室8~12间;40人的普通教室10~14间;教师休息室和卫生间按有关标准要求设定。
五~七层为教学辅助用房和办公室,按相应人数的教室考虑面积:计算机房80人8~12间,绘图教室40人8~12间办公室20~40人10~20间,资料室80人2间。
1.6 建筑设备: 管理中心采用集中空调,供水、排水、电由市政提供。
1.7 建筑装修及材料: 外墙面采用外墙涂料;内墙面采用内墙涂料;卫生间及前室内墙选用面砖;顶棚吊顶部分采用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刷乳胶漆;楼地面按功能要求自选。水文、地质、气象条件
2.1气象条件
1)温度:最热月平均30.1℃,最冷月平均4.2℃,夏季极端最高
39.8℃,冬季极端最低-8.5℃。2)相对湿度:最热月平均73%。
3)气象条件:全年为偏南风,夏季为西南风,基本风压W0=300N/m2;基本雪压W0=350N/m2。2.2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概述:拟建场地地形平缓,地面标高在85.00~86.00m之间。2)自然地表1m内为填土,填土下层为3m厚砂质黏土,再下层为砾石层。砂质黏土允许承载力标准值为250kN/m2。砾石层允许承载力标准值为300~400kN/m2。
3)地下水位:地表以下3.0m,无侵蚀性。4)抗震设防烈度按8度设防。建筑标准
3.1 建筑等级为II级。3.2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3.3 采光等级为II级。3.4 防火等级为II级。3.5 抗震设防分类为乙类。3.6 抗震设防烈度按8度设防。设计内容及要求
4.1 严格按照国家现行设计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条例进行设计。4.2 设计过程分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部分,以施工图设计为主。
4.2.1 方案设计。
包括:总平面布置(要求合理布置绿化、景点等)和主要平、立、剖面草图(要求标注主要尺寸,面积指标及标高等。比例不小于1:200。4.2.2 施工图设计。
要求用电脑出图和铅笔绘制,线型分明,要求达到施工图深度;图幅1号,图纸至少4张(手绘至少一张);图例表示参照《建筑制图标准》(最新标准);有关设计说明写在图纸上,字体工整,要求用仿宋字。内容包括:平面图(首层平面图,比例为1:100;标准层
平图,比例为1:100;),立面图(主要立面图两个,比例为1:100),剖面图(要求剖到楼梯,比例为1:100),外墙详图(比例为1:50),总平面图(比例为1:500),简要的建筑设计说明(要求说明设计依据、总建筑面积、建筑高程、建筑概况、建筑类别、耐火等级、抗震设防烈度、填充墙体的材料、玻璃厚度及颜色、门窗材料及颜色以及各部位(墙体、地面、门窗、外装修等)构造作法和技术经济指标等)。内涵要求及设计原则
5.1 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生活行为规律合理进行功能分区,流线组织明确便捷,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5.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把自己所了解的高校教学楼的结构设计和各单元、各个房间的布局应用到设计之中,亦要充分考虑到和解决好学生学习的一些细节问题。
5.3高校教学楼即可以体现在建筑风格和房间布局上,也可以体现在高校教学楼的管理制度上,设计出新的一人为本的管理制度也是建设高校教学楼的重要环节。
5.4 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整栋高校教学楼可以按照各种学生的要求设计成不同大小、不同风格的房间。适当运用现代建筑造型手段和建筑构图规律,创造新颖,活泼,有现代感的建筑形象。5.5合理进行柱网布置,合理选择基础类型,并进行有关的计算
第二部分 结构设计 方案选择
在建筑方案的基础上,结合现行施工技术水平,进行结构方案设计,包括:确定结构体系;确定缝的划分;进行结构布置;根据地质资料及上部结构形式确定基础形式及基础埋深;进行初步估算,确定结构构件尺寸。结构计算
包括:确定计算简图;荷载计算;内力分析;荷载组合;截面与节点区设计及构造设计;基础设计;楼梯设计;其它构件设计(自选)。绘制施工图
每位学生应至少绘制4张1#结构施工图(手绘至少一张),图纸比例自选,图中图例表示均按《建筑制图标准》制图,所有图纸以白纸、铅笔线完成,线型分明,字体工整,要求用长仿宋体,具体设计内容包括:基础平面布置及剖面图;框架梁、柱配筋施工图;标准层平面结构布置图;楼梯(及其它构件)配筋施工图。资料整理(电子版)
包括:设计计算书及有关表格;校对图纸及修改;图纸交指导老师审核签字。
第三部分 设计参考资料 建筑设计参考资料
《建筑构造》;
《中南地区通用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10);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50001-2010); 《教学楼设计规范》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寒冷地区)(DBJ41/062-2012);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 《房屋建筑学》;
及其它有关国家法规、条例等。结构设计参考资料
《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手册》;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203-201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及保温屋面构造(河南省标准)》(97YG406); 《各种标准图和通用手册》; 以及各有关专业教材。
第四部分 毕业设计调研指导书 建筑部分
了解高校教学楼的规模类型,等级标准;注意高校教学楼选址,主体建筑群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重点了解高校教学楼的各个组成部分,其功能分区,平面组合与空间设计;高校教学楼标准层的平面形式及防火疏散,教室用房的安排;房间朝向、开间、进深、高度、走道、门洞尺寸;卫生间的设计要求;建筑立面形式;高校教学楼门厅的功能要求与交通组织;多功能厅公共部分的设计要求等。结构部分
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 篇6
关键词:实践能力;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
1.前言:环境艺术设计有一定的艺术性及创新性,并通过与环境保护的深度契合来开展一系列的设计活动,进而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及舒适。虽然艺术的本质是较为感性的,但其也存在一定的理性意义,其教育模式有一定的基础性和连续性的特点,需要不断根据时代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甚至要依据教育理念的改革来产生一定的变革。现如今,社会持续发展,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扩大,教育的本质也在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转换,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寓教于乐,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积极发现与探索知识的奥秘,进一步开展创新实践。
2.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下高校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方法
2.1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
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前提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有更深层次、更多元化的要求,在实践教学期间,教师要指导学生解决各式问题,相比于理论知识的教学更具有不确定性,对此,教师要拥有良好的课堂应变能力并能很好地驾驭课堂。就当前来说,我国高校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大多实践能力较弱,这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阻碍。所以,教师应积极参加到实践设计中,才可以对学生有可能面临的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及掌握,并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得以更好地应对。另外,教师在教学时还可以加入由自己组织或参加的教学案例,有助于使实践教学的內容更为直观形象,教师对设计实践中知识的重难点有亲身感受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当前,我国高校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许多教师,都具有充足的实践和精力去参加设计实践,积极加入到本专业的教学研究及实践中,在教师的长远发展及满足市场的需求等方面都有巨大的作用。在教师积极参加实践并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时,高校相应的也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比如,与国内外高校合作,定期对选派的教师进行培训,举办相关的实践教学讨论会,推荐优秀教师参与国内外大型项目的设计等,从而促进教师的积极实践及参与,还可把其实践能力、教学经验等归入教学能力的考评中,运用多种方式来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1]。
2.2变革及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及教学体系的科学性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前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并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来开展,教师应以此为前提开展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在突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用性及实践性的情况下变革及创新教学模式,通过持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来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模式的变革创新要充分顾及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及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积极探索并使用实践性教学、单人辅导、小组合作等不同种类的教学模式。
比如,教师在教学期间,根据具体的知识内容、学生兴趣与能力对学生开展分组的专业实践教学,为学生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一定的机会,通过运用合作讨论模式促进创新并激发学生主动实践学习的能力,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培养集体意识。同时教师还应根据部分学生的特殊情况开展相应的单人辅导,因材施教。
2.3扩充教学内容与资源
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的转变,就是对由于知识的抽象、单一而无法被学生很好地接受向使知识更加形象生动转变的过程,这种教学的深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在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实践教学能凸显出专业的特色优势并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更加突出了丰富的教学内容与资源在提升教学质量中的重要性。
我国高校应运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方式,以市场需求为前提制定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进行市场回馈,利用调研的结果来充实教学内容与资源。各大高校还要增强相互间及与国内外科研部门或企业的沟通与合作,根据教学发展要求和环境艺术设计项目的实际情况将符合企业发展利益的设计方案引用到实践教学中,在产学研相互动并结合的情况下,促进教学理念的改善与技术设备的创新与发展,达成培养学生竞争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2.4突出实践环节的作用
在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实践环节是体现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还是促进其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只有将理论知识与设计实践相结合,才真正能锻炼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其一,假期实践活动、企业实习等基础的实践活动必须得以开展,高校要相应的增加教学管理,避免使实践活动变成观光游览。在开展实践活动前,教师要监督并引导学生做准备,比如分组、讨论、制订方案等,并將实践活动的体会及实践报告当做一项任务,归到评价教学成果的标准中。在与企业共同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高校要依据实际情况来分配教学任务,安排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教学、学生监管等工作。其二,创新实践的环境,学生在参与实践环境期间,不但可以对社会群众的不同审美倾向及消费层次有更深入的认识,还有可能会遇到一定的问题,学生积极解决问题的心态必定会转化成探索及创新的有效动力。因此,高校要使用各种方法来指导并鼓励设计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相关的实践活动,并创建创新、完善的评估体系,设立奖学金机制,以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创新并在创新过程中促进自身实践意识与能力的长远发展[2]。
结束语:对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创新可以有效促进该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而这种改革的开展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为前提。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除了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进与完善,对师资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具有推动作用,只有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与质量得到提高,才可以为提高学生的能力提供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为其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顾媚娟.新时期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路径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4,(08):93.
[2]刘慧敏.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应用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1):183.
谈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 篇7
目前,我国各大艺术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模式基本是传统素描,它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所形成的侧重造型能力与审美效果的素描教学体系。但是,随着后工业社会文化的到来与信息网络时代的挑战,设计相关产业的生产方式及知识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有学者指出:在当前的设计教学中“计算机制作早已取代了手工艺时代,视觉形式的创造取代了单纯的造型能力,图像的摄取、复制与繁衍过剩以至于泛滥,缺乏创造性的信息被淹没,导致设计的投入产出不成正比。行业在呼唤创造性的激情和睿智。对于行业基础知识来说,问题绝不在于能否‘复制’一个对象,而在于是否创造性地产出信息”。许多从事基础课教学的教师也都意识到,脱胎于传统绘画的素描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的艺术设计教学所需,更因为存在课程针对性不强、教学内容陈旧、表现形式单一、与后续专业课程脱节等问题为学生所诟病。因此,对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已成为众多设计类专业院校的共识。
一、艺术设计专业素描与传统素描的区别
设计素描与传统绘画素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毋庸赘言,我们主要来分析二者的不同之处。首先是训练目的不同,传统素描运用线条、明暗、透视与虚实等造型手法,通过对物象的观察与表现,提高学生的观察与表现能力,目的在于对基础造型能力的训练和画面艺术效果的表达,在表达思想与情感的同时强调审美价值,具有人文特征。而设计素描的训练则更强调实用性,重点在于表达设计师的意图与思维符号。它借助了传统素描的一些技法与形式,但却强化了平面意象、空间结构、解构重组和视觉联想等方面的内容。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以后的设计活动中有效地运用素描这种载体,来传达、转化、记录自己在设计实践中的理念和构想。
其次是教学内容的不同,在素描教学过程中,传统素描教学内容通常为石膏几何体训练、静物组合训练、石膏像训练、人物训练,循序渐进地进行逐步深化学习。而设计专业素描的训练内容必须结合不同的专业方向,如工业设计专业要侧重形体造型结构,环境艺术专业要侧重空间分割。教学内容要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需要,灵活使用各种实物模型与图片资料,采取打散、重组、夸张、变形的多种练习手段,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
再者,表现方法的不同。在传统素描教学活动中,基本以教师统一讲授绘画经验、讲解示范技法和各专业学生课堂接受指导与训练,统一描摹教具、再现对象为主,以画面视觉效果的表现为目的,以明暗层次为手段,充分生动地体现出物象的体积感、质感、空间氛围及丰富的细节层次。设计专业素描的专业性决定它要以理解、分析、表达物象的结构为最终目的,主要使用明确、简洁的线条来表现形体结构关系,不刻意强调明暗光影。而且,设计专业素描对比例、尺度与规格的要求特别尤为严苛。这些都是传统绘画素描和设计专业素描的区别。
二、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改革与探讨
设计专业素描教学虽然只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中的一个部分,但却是培养一名优秀设计师的开端,因此,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创新思维的开发和设计意识的增强都需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以为,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改革可以从教学模式的改进、设计意识的开发和表现媒介的拓展三个方面展开,三者互相补充成为整体的课程知识体系。
第一,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灵活机动的教学模式。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素描教学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可以在发挥原有优势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如工业设计的素描课应安排多画产品构件的速写,让学生熟悉和掌握表现形体、比例、结构、造型的方法与规律。有了结构基础,进而按产品设计效果图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艺术处理,这样的效果图才经得起推敲。同时,在教具选择和摆放构图上应打破常规,我们在教学中通常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静物,比如:关联性事物组合、体量类似物组合、高差异体组合等。可以打破这样的组合,采用一些非常规的摆放方式,如悬挂、堆积、遮挡、包扎等多种形式进行随机性摆放,并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进行物体的选择。素描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是在现代社会多元化观念的影响下形成的,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个性不同,发现每一个人的创造潜能,这样就使学生的思维和观念融入到训练中,使原来被动学习变成主动互动式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第二,在素描教学中注重设计意识的开发和构想能力的训练。设计意识和想象力对设计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中,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是课堂训练的的重点。以往的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纯技术性的技能训练比较多,忽视了设计的创造力,使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和设计意识都下降了。
设计素描是创造性思维活动,个性的思考是好构思产生的源泉,设计素描应变换思维角度,打破思维定势和既成套路,用发散的思维和全方位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勇于否定没有新意的方案和没有创造力的想法。教师要在教学当中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长处,利用引导方式启发他们的想象力,鼓励每个学生的作品都要体现出个性和原创性。诱导学生从常见事物中寻找视觉的出发点,并进一步发展和表现成为视觉形象,从而奠定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思维及其表现能力。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如何把概念或感觉转变为可视的图形或图像,这是提升创造性发散思维与形式表现能力的关键。
第三,素描表现媒介与表现方法的拓展训练。材料的质感表现往往能给人留下强烈的视觉刺激,对材料新特性的利用和独特表现手法与效果的探索,在设计素描教学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对材料媒介的运用一直是素描教学的弱项,同时材料媒介的多样化和未知性,也是我们进行尝试、研究的意义所在,只有切实的去感受材料特性,创造的冲动与激励创作的灵感才可能被激发出来。材料媒介的综合实践方式在设计素描中有很多,除了用纸张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外,还可以综合运用颜色和自然材料在布面和板面上进行试验。这样可以使画面的整体效果和情感表达进一步增加,而且自然材料还能使画面展现有机的脉络关系。
用线条和明暗的方式画素描是传统素描的主要表达模式。不同于传统素描,设计素描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涂、抹、擦、印、贴等手法都很常用,不同的手法也会产生不同的视觉美感,不同的手法尝试会使学生的思想得到解放,不用再拘泥于传统素描的像与不像。而且,工具的改进也是提高设计素描表现力的一种手段,传统素描教学中只用一两种绘画工具的习惯不适用于设计素描,设计素描应选择多种媒介或结合各种有色纸张综合使用,甚至可以通过摄影、网络或电脑制作等现代工具获得,寻求新颖别致的形式组合,这样教学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三、结语
在教学中,艺术设计专业与绘画等纯艺术专业,在艺术规律方面虽然有共通之处但在功能和目的上有明显不同,由此导致在不同专业的素描教学中出现了不同的素描表现方式。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只有适应设计专业自身的特点与发展方向,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和环节的改进,重视教学模式的多层次、多元化,注重学生创新思维与设计意识的培养,积极拓展素描的表现方法与媒介,才能更有效地与专业教学、与设计实践相接轨。
摘要: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 做为艺术设计专业重要基础课程之一的设计素描呈现出新的特征。尽管在艺术规律方面存在共性, 艺术设计专业与绘画等纯艺术专业的素描教学在训练方法和教学目的方面还是有明显的差异。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 主要探讨了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的异同, 以及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改革思路与设想, 对设计素描课程中多层次、多元化、灵活机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设计素描,教学模式,设计意识
参考文献
[1].周至禹.《设计素描》, 北京:高等出版社, 2006年.
[2].林家阳.《设计素描教学》,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2007年.
[3].王中义.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2年.
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 篇8
一、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不明确
环艺专业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大量时间操作和演练完成设计项目。而这就要求我们明确一个培养目标:培养设计师就要从学生的创意入手, 可安排一些前期设计项目策划、主题定位等方面的实践项目;培养施工操作员就要从学生的理性思维进行培养, 多进入施工现场, 了解各项施工的程序和要领。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 才能保证实践教学不偏离正确的轨迹。
2、缺乏实践教学环境
民办院校的实践教学环境相对缺乏。这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如何。例如材料课程、结构课程、空间设计课程等, 均依赖实践的过程带给学生具体的概念。
二、发展的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其他高校的实践教学的调查与研究, 并结合民办高校的特点及专业性质, 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1、提高教学质量, 由知识性向实践性转变。
当前学生普遍存在一个现象, 理论性强、操作性差, 而目前一些用人单位、企业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此, 要让老师带领学生走出去, 到一些基地、企业接受一些项目, 让学生在具体项目中分担一定的角色, 在实践的锻炼中提高工作能力, 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实现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2、发挥校内外实习基地的作用,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 派学生进入公司实习, 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使学生更坦然面对社会。
三、实践案例
本学期初, 我系接到对我院东区创业路与自强路交叉口绿地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任务。这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是“实践教学”模式的一次教学改革实践。
1、实践过程
⑴基地调研阶段
在调研阶段, 主要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怎样参与项目, 项目的前期工作内容有哪些, 如何做准备、收集材料等。应充分运用《测量学》的知识, 测量尺寸、绘制地形地貌、收集基地及其周边环境设施等信息。
⑵项目分析阶段
这一阶段教师的实践教学任务是引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灌输学生合理的设计方法, 很多概念设计也是通过这一阶段萌发的。
针对基地调研阶段收集到的信息, 我们组织并引导学生从以下四方面分析讨论:
这个环节中可以锻炼学生运用专业语汇来阐述现状, 绘制简单的基地位置, 通过手绘绘制基地现状, 将课堂上学习的制图知识与其相结合,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交流习惯。
(2) 交通现状分析
这一过程需要确定基地原始路况图和人流走向分析。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分析思路进行了调整和引导,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3) 绿化现状分析
这时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关于植物种植的书籍。让他们回去自觉地查阅相关资料, 了解一些植物的相关知识, 无形中便有了自学的意识。
(4) 服务设施分析
因基地中尚缺服务设施, 因此引起了学生们极大兴趣。他们也提出了一些非常好的建议, 比如:拒绝石桌、石凳, 选用较为自然的木质家具等。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 学生对这个项目的兴趣也渐渐培养起来。
⑶项目定位阶段
了解了整个基地的现状, 针对存在的问题及现状特点, 我们进入了设计定位阶段。这一阶段我们主要以讨论的形式进行。通过讨论学生加深对校园环境的感知和理解, 方便我们对设计进行准确定位。学生通过这样的讨论过程也深切地领会到了:设计师对作品的理解应该包含设计师本人对环境的深切感受, 应该从“人”出发, 即设计应从生活出发, 从功能出发。
⑷方案确立阶段
在方案确立阶段, 引导学生对整体设计进行合理布局、对景观设施进行功能分析, 确定了基本的方案格局和表现手法。这一阶段学生已经进入了很好的学习状态, 他们不仅搜集相关图片, 还手绘一些效果图来表达他们的想法, 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⑸方案表现阶段
方案确立后, 下一步的任务是通过手绘或计算机结合的方法对设计方案进行表现。这些对学生来讲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学生不仅要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还要对新的知识进程突击性的学习, 这样督促性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增强。而且师生共同完成项目的形式, 使学生的角色进行转化, 责任感大大加强, 同时也为他们今后课程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对今后教学改革起到了经验借鉴的作用。
2、实践效果
通过本次工程设计以及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我们体会到“项目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同时, 项目教学不再是以往传统教学“一言堂”局面, 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其求知欲望, 从而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学生。在这次的实践中, 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项目, 满足了师生各取所需的发展, 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探讨, 实现了教学和生产经营的有效结合。同时, 找准企业和学校的切入点, 教学内容置于项目的解决中,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教学质量, 体现了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与教学实践思路的创新;也更好的促动了学校的就业前景, 所以说, “项目教学法”既是新教学模式的探索, 也是学校特色形成的一种途径。
摘要:本文从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性质出发, 剖析了当前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明确了用实践教学法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最终目标。该文通过实例对实践教学法的全过程做了详细的论述, 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出发, 表述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与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民办高校,艺术设计,项目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俞孔坚, 哈佛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教学体系[J], 《建筑学报》, 1998.02。
[2]宁绍强, 穆荣兵, 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改革[J], 桂林: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1998.10。
[3]吴雪飞, 农林院校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体系设置改革初探[J], 高等农业教育, 2003 (09) 。
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 篇9
1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简析
(1) 目前, 许多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而实际上, 环境艺术教学涉及内容广泛, 对教学方法的要求十分严格。因此, 需要教师在授课时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过于强调基础知识教学, 忽略了学生的创造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无法了解实际设计过程, 导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降。长此以往, 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降。
(3) 现在环境教学不能满足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现代知识经济的到来, 学生必须全面发展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 环境艺术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踏入社会走人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
(4) 由于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特点都不同。因此, 高校环境艺术教学要能够根据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同时, 很多高校在环境艺术的教学中, 过分的强调视觉上的美观程度, 而对实际应用重视程度不够。因此现代环境艺术教学急需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2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应用研究
2.1 无线网络环境的介入
数字化无线网络在环境艺术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资源共享和教学课件的设计上。所谓资源共享, 是指将flash动画电子信息等多媒体文字或视频资料运用到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增加学生的信心, 同时激励其他学生。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历史名家的成名作, 并与学生讨论这些名作, 从而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 使资源得到最大范围的利用。是现代环境艺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所谓课件设计是指多媒体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课件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好的课件可以使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当然, 作为环境艺术教学由于其客体特殊, 因此, 其课件设计要满足学生的视听心理, 并重视学生的感知效果。在课件的文字颜色, 层次感, 以及图片的美化修饰方面都要满足学生的审美习惯。只有这样, 课件界面才更加具有吸引力, 使教学方式不再单一化, 学生更加愿意主动的开始学习。
2.2 教学过程注重师生活动
在高校环境艺术教学中, 应注重教学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对于一些需要开动脑筋的问题教师应通过适当的问题和提示, 使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活跃。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能够利用现实中发生的案例进行举例, 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环境艺术的内涵和作用。这样才能更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使学生的学习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2.3 人性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人性化教学方法即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并重视学生的情绪。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情绪上的变化。通过引导, 使学生对环境艺术课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使学生时刻保持一个好的学习情绪, 使学生的积极性提升, 使整个课堂变得轻松, 愉快。在人性化的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同时, 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 这要求教师不能歧视每个学生, 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仔细的回答, 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使教学方法具有针对性。
2.4 为学生搭建专业实践平台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目的是未来使学生能够在社会上立足。因此, 现代环境艺术教学要与企业对接, 学校应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 要多与企业进行交流。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企业主要指建筑装修企业, 学生在校其间, 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进入当地后者外地的装修公司进行交流实习, 为学生搭建专业的实践平台。同时,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 高校可以利用网络和相关企业进行交流, 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随时了解企业的动态和需求, 提高教学实用性。
3 总结
总之,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受到社会现实, 学生自身特点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重视技术好实践的教学方法一定会成为未来教学的趋势。实际上, 受地域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高校其教学方法也应该有一定的区别。同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 社会对环境艺术教学方面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 高校应该加大对环境艺术方面人才的培养, 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当然, 不可否认的是现代高校的环境艺术教学方法存在着很多问题, 需要相关教学工作中不断的努力, 探索发现更加适合现代教学的方法。
摘要:现代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在方法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如教学方式单一, 过于强调基础知识教学, 缺乏针对性等。本文针对现代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这些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如高科技网络的应用, 注重教学课堂的互动性和人性化教学, 以及注重于实践的结合等。并基于现代教学方式提出了未来现代高校环境艺术教学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环境艺术教学,方法,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兵.高师艺术设计教育的困惑与出路《装饰》2004年[1]李兵.高师艺术设计教育的困惑与出路《装饰》2004年
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 篇10
一、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
我国现有艺术设计教学多以西方文化体系为中心, “国际化”视觉符号的泛滥不仅忽视了我国本元设计文化的发展, 还造成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对民间美术重要价值认识不到位以及艺术设计教学缺乏对民间美术匹配的重视度和价值认知。[2]同时, 我国多数高校照搬西方艺术教学框架, 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侧重对西方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学习, 缺乏对民族设计元素的重视, 长此以往不仅导致学生对西方艺术设计理论的狂热追捧, 而且还影响了学生的设计思维, 民间美术成为教学空白点, 在这种状况下, 学生对民间美术缺乏兴趣和认同, 更无从谈在设计中创作利用。民间美术属于民间艺术的分支, 但由于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地域性较强, 加之缺乏系统的收集和整理, 致使民间美术中富有实用和审美价值的技艺因得不到传承而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更别说融入到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
世界文化的融合在促进民族文化传播的同时, 也给民族文化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当前, 国内部分院校常邀请国外相关教授和学者讲学, 其中不乏国际知名学者和设计师, 他们为我们带来了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手段和全新的设计技能, 但也有一些学者将我国的“风水”、“太极”等传统文化成果作为增加其教育的砝码, 在国内遭受冷落的民间美术, 在国外却被视为珍宝。同时, 由于受崇洋媚外思潮和民族虚无主义的影响, 加之部分艺术教育者缺乏振兴民族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致使民族文化出现了断层现象, 影响民间美术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
二、民间美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性
( 一) 民间美术是艺术设计的源泉。艺术是从艺术中产生的。形式纷繁复杂、内涵深远丰厚、题材丰富多样的中国民间美术是直接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美术形式, 不仅具有稚拙、自然和质朴的原发性, 还具有浓郁的地域乡土气息, 蕴含着中华民族审美的原始精神, 是实用性和审美价值的统一体。现代艺术设计从民间美术中汲取造型、色彩、内涵等养分, 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现代艺术设计的艺术语言和思想内涵, 而且还使作品极富现代艺术意味、民族精神和气质。
( 二) 民间美术是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有益补充。民间美术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以视觉感强和富有时代特征的视觉元素强调主观精神的表现。[3]当前, 国内各艺术设计院校学生接触和了解的多是西方设计理论和实践知识, 对民间美术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深入系统的学习, 这不仅导致民间美术在高校课程资源设施方面普遍落后, 而且还造成学生设计作品风格的单一和西化。民间美术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不仅为学生打开了一座资源宝库, 而且还启发了学生艺术设计的创新性思维和表现形式, 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形成有益的补充。[4]
( 三) 民间美术有助于构建具有地域特征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地方高校艺术设计院校只有形成自身特色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的人才, 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随着高校艺术教育竞争的日趋激烈, 各高校在设计艺术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体系改革方面做了许多研究, 但由于缺乏对独特区域文化背景的研究, 导致各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千篇一律, 设计作品中地域性视觉元素严重匮乏。[2]民间美术作为富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性文化资源有着独特的表现题材和审美形态。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 将地域个性鲜明的民间美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打破了现代教学的趋同性, 有利于构建具有地域特征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进而形成各高校自身的办学特色。
三、民间美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对策
( 一) 在艺术设计专业开设民间美术课程。学校不同、专业不同, 课程设置计划也各异, 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开设民间美术采风考察、美术作品临摹、民间美术作品赏析等民间美术课程, 采用“讲授和欣赏为辅, 实践创作设计为主”的教学方式, 合理安排课时。以必修课程为例, 学时可安排在36 ~ 108 学时之间, 学习内容以民间造型、民间传统的设色勾线等为主; 对于课时较为充裕的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主题创作或设计, 采用民间美术造型、民间视觉符号和民间美术观念自主选题进行设计创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拓宽学生视野, 增加实践经验。同时, 专业课程设置还必须与市场实习、学生学科竞赛紧密结合, 通过专业学习培养学生兴趣, 通过市场接轨找出传统民间美术与现代社会审美之间的契合点。[5]
( 二) 邀请民间艺人走进课堂。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民间艺人、知名的民俗研究者以及民艺专家走进课堂为学生授课, 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和艺术魅力, 使他们对民间美术产生向往和追求, 通过目睹民间艺人的创作激发学生向民间艺人学习精湛技能的兴趣, 为创作积累素材与激发创作灵感。同时, 学校还可以安排专业老师指导学生收集民间美术相关资料、开展以民间美术为主题的创作活动、定期组织专题讨论会。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聘请民间工艺大师到校进行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6]
( 三) 实践考察。民间美术多出现在风俗礼仪中, 这就要求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实践考察, 借助手机、相机等设备对具有代表性、启发性的民间美术作品与工艺流程整体记录, 了解民间美术的创作思想、传承背景、制作流程、工艺造型、色彩运用等。同时, 学校还应最大限度地运用各种资源和渠道拓宽学生的视野, 如与一些民间美术机构联合建立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特色民俗博物馆、聘请民间优秀艺人讲授技巧、在校外建立民间美术采风实习基地等, 加强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识, 有意识地汲取民间美术营养, 促进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将民间美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 不仅能培养学生多元的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创造力, 而且还能将民间美术的优点化为现代艺术设计的血液, 赋予设计作品新的活力, 强化设计作品的张力, 填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民间艺术的空白。
参考文献
[1]皇甫娟.中原民间美术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融合的宏观思考[J].学术论坛, 2015, 2
[2]袁浩鑫, 肖宇窗.传承与超越——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几点启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4
[3]明兰.民间美术融入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价值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3
[4]李长福, 郭艳.将民间美术融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探讨——构建具有地域性特征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体系[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1
[5]宋志春.论地方民间美术资源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作用[J].艺术教育, 2011, 7
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 篇11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环节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介绍和发展方向
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环境艺术”是一个大的范畴,综合性很强,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其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二战后在欧美逐渐受到重视的,它是二十世纪工业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科学、经济和艺术结合的产物。它一步到位地把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作为有机的整体统一起来。
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应强调设计中的人文,强调挖掘继承传统文化,民间文化。只有首先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是一个纯粹的艺术方向指导法,也适用于艺术设计,得出一般性设计艺术学院的目标定位标准。首先,根据“优质教育”、“个性化教育”,培养和促进艺术设计的创新和创造力。其次,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专业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和专业结构,对市场的发展也有前瞻性的,冷、热专业相互调剂、合理的配置。最后,结合当地经济的特点,从实际出发,逐步形成自己的专业教育的功能和特点,以服务地方经济。
2.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水平不断提高,一方面是室内和室外环境设计教学系统化和专业化;另一方面,相关行业逐渐成熟,在环境艺术设计实践领域,已经形成例如室内装饰和设计两大行业,对更多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设计实践对人才培养的声音也越来越高,可以说,社会分工的不同使原始的教学结构分化着。同时,先进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由于有限的读书时间和逐渐涨增多的课程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整合现有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十分必要,在强调基础宽厚、积累厚实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加强专业方向的学术研究与实践,建立相对独立的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教学结构。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环节的研究
1.讲授时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设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真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去解决解决问题。但是,低年级的学生是很难理解一些枯燥的理论,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应考虑将理论教学内容分成若干单元,每个单元都密切与设计过程进行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互结合起来,把枯燥的理论知识的融入每个有代表性的工程实例中。通过参观访问,老师现场指导学生,让学生零距离感受每一个设计原则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从而直接提高学习效率,如“装饰材料和施工”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教学。另外,现场教学,能够使学生学习一些日常的课堂教学无法描述的知识、无法感受的设计理念,如空间感,装饰材料的质感、材质的对比等。
2.进行市场调研并分析资料
任何创新意识的建立都出现在科学的思考之后,因此市场调查和研究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这个过程是基于对设计项目的整体环境、功能、背景、数据收集、调查和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再比较、归纳。科学的结论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如果市场调查不深入就会造成数据分析不全面,项目的市场定位不准确。因此,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设计提出更合理的发展方向,对市场定位的项目设计起关键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研究可以使学生的思考,同时也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观察、勇敢、独立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等。
3.确立合适的课题,再展开设计
目前,很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计中,普遍有一些利用虚拟的课题进行联系的情况。作为一个合格的设计师,为项目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如该项目的招标、投标、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现场施工协调和监督等都需设计到,甚至一块玻璃的成本应该知道。课堂上的虚拟课题,没有实际设计项目真实,解决不了真正的技术问题。因此,建立设计课题时,应结合实际工程中,实题实做,要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范围中,让学生到社会去联系及设计项目,还可举行实际设计项目的设计比赛,更加调动学生的设计热情。
4.加强能力和自身修养的提高
加强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建设。艺术设计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范围广,要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设计水平,就必须涉及到多学科,如现代科学、建筑、历史、文学等。目前,各种新的学科、边缘学科的整合了各种传统专业知识的,因此我们必须在很多方面的对其需要进行立体研究。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学习美国的一些课程经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朝着多面化、宽广化的方向发展,应该是具有很大的优势。
三、結语
环境艺术设计有较强的实践性,其中培养专业水平高的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才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建立理论教学和实践的相互关系。高等院校不是游玩的乐园,当代的大学教育要在加强素质教育的同时,也万万不能忽视学生的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这是由于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对于高校中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我们应该倡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引领设计市场方向的信念和理想,同时也应该具备适应设计时间的基本技能。我们相信,在国家建设的大潮中,环境艺术设计会占据较为重要的一席。
参考文献:
[1]赵琛.设计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关系辨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04).
[2]谢麒.论环境设计中的用户参与机制[J].装饰,2006,(12).
[3]李晓敏.建筑绿色景观与现代建筑环境设计[N].中国房地产报,2004.
[4]李川,荆福全.论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
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 篇12
我国学生在校学习成绩不比美国学生差, 但是毕业后除少数人之外, 多数人的创新精神与创造力明显不如美国学生, 原因在于学生所接受的是以教师为主的教育方式, 教师教什么, 学生学什么, 教学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过程, 而且, 教学既不接触实际, 又很少与相关专业配合, 这种封闭式的教学形式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 整个教学过程缺乏活力,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思维。因而, 通常形成了这种局面:学生给老师看设计草图→老师指导 (谈自己的意见) →学生认同则继续深化, 学生若不认同, 容易与老师产生隔阂。长此以往, 容易造成学生对设计失去兴趣, 更难以激发创新热情。除此以外, 一个老师指导十几名甚至几十名学生, 学生便会很容易受到共同思想的影响, 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 造成课堂氛围不活跃。要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 必须进行教育创新, 教育创新不是要新增许多课程形式教学, 而是对现有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二、教学指导思想改革
教学中要树立正确的创新教育观念, 首先, 教育改革是要更新人才培养模式, 调整课程结构, 加强专业创新教育的研究, 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 促进创新教育的开展, 使狭窄的专业技能教育转变为注重创新精神培养的素质教育, 探索更好的创新教育方法。其次,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的教育, “新颖”是它的本质特征, 它包括原创和再创。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良好、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价值观、人格品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最后, 密切结合自己所从事的高校设计专业教学环境开展合适的创新教学活动。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
1. 明确专业定位, 找准发展方向。
在仔细研究自身实力和周边区域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 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中小城市公共空间和居住空间的、能够熟练完成施工图设计的“技术性”职业设计师, 即了解工程技术知识, 能够进行创造性的室内外方案设计, 可提供规范的工程图示, 具备专业设计、专业管理、专业协作知识与能力, 符合社会和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2. 优化课程设置, 构建合理的教学平台。
根据专业定位、发展方向合理调整安排教学计划, 课程体系以本科环境艺术设计为例, 大一阶段开设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等基础训练课;大二阶段开设室内设计原理专业制图、手绘效果图技法、绘图软件 (CAD、3D、渲染) 等专业理论课程及专业设计表达课程;大三阶段开设灯光照明、材料施工工艺、工程预算、公共艺术、景观设计、设计考察等专业理论课;大四阶段开设商业空间、展示空间、办公空间、餐饮空间等综合应用课, 以及设计考察和社会实践课程, 最后结合毕业设计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除此之外, 还开设中外美术史、中外工艺美术史、近现代设计史、设计概论等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课程, 并设置民间艺术、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和一些专业和非专业的选修课程, 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发展。
3. 面向市场需求, 加强核心课程。
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是设计教学的核心, 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工作能力, 也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最重要的标准。为培养创造型人才, 设计任务布置后, 我们要求学生调研现实生活中同类设计的现状, 从中找出设计的长处与不足, 将调研结果与设计相结合, 提出解决方案, 并建立公平合理的评价平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环境艺术设计是应用性极强的专业, 每学年都有一定的实践教学, 大四安排了两个月的设计实习, 最后一学期安排毕业设计、毕业实习, 以使学生的应用能力进一步得到锻炼。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尝试新教学方法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将会促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 改进教学方法, 加强学术研究, 最终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1.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
一系列与设计相关的学科的迅猛发展, 要求设计教育必须紧跟社会发展。为了不让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走向社会后满脸茫然, 一切都需从头再学, 高校的设计教育就应与市场相结合, 在做设计时要指导学生将自己设计的方案付诸实践, 把将科学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对学生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积累社会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首先, 安排学生针对自己的选题制定初步调研提纲→找出调研问题→深入调研→整理收集相关资料→逻辑分析→提出方案的解决→最后调研以专题报告形式展示调研成果。总之, 一个较好的设计方案, 绝不能靠闭门造车来完成, 而应该从社会宏观、微观视角来加以把握, 因此, 仅靠课堂上的传授和学习是不够的, 更应该让学生到社会的大课堂中去学习、磨练, 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的需求、实践结合起来。这应是我们通过教育改革努力使学生建立的一种观念。
2. 问题式教学方法的引入。
针对以往学生设计的盲目性, 引入“问题式”的教学方法, 训练学生在深入调研、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解决设计的主要问题, 将同学们罗列的众多问题, 进一步秩序化、层次化、门类化, 从而找出设计目标的切入点, 由此, 实现方案设计的顺利开展, 并取得较好的成效。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 需要教师以渊博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 以前沿的设计理念为指导, 还要有较丰富的设计实践为后盾, 只有这样才能提出最合适的问题, 从而开展教学活动。
3. 互动式、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改变以往“填鸭式”的单项辅导, 尝试与学生搭建一个开放、互动的全过程交流平台, 增加学生自主表达与互动交流的机会, 调研阶段组织设计小组开展讨论, 如有针对性的主题研讨, 设计阶段开展设计方案公开评图, 有条件的话请实战经验丰富, 或有一定设计成就的室内外设计师共同互动讨论。设计成果阶段组织召开分组互评会, 优秀的方案推举参加设计大赛。总之, 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促进设计构思不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不再盲目地模仿别人, 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设计的过程, 不再以一把尺衡量学生。增加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的机会, 鼓励学生公开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作热情, 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综合竞争力。
4. 研究型设计教学尝试。
引导学生对某一个主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使学生在掌握一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首先, 在教学上有意识注重优秀案例的分析研究, 针对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设计构思、设计表达等, 让学生进一步全面系统深入、有针对性地学习。其次, 使学生借助某一兴趣专题作为契机来深化设计, 让学生不再依靠模仿完成设计, 而是依靠自己的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最后, 结合模型设计制作, 推敲设计的合理性, 可以让学生结合设计的不同阶段做出不同层次和深度的设计模型, 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直观的认识, 而这也是学生学习设计的重要辅助手段,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协调和动手能力, 从而为下一步更深入理解设计打下一个较为坚实的基础。
设计课程的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 坚定教学改革新思路, 不断探索创新, 必将成为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必由之路。以上是我对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所作的初步探索。
参考文献
[1]丁沃沃更新思考中国的建筑教育[J].建筑学报, 2004.127:14-16.
[2]顾力平.院校途径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 2005.
【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推荐阅读:
高校教学音乐艺术08-07
高校艺术实践舞蹈教学10-03
谈高校艺术类专业理论教学的现状及弊端论文10-22
艺术高校10-03
高校影视艺术10-17
艺术设计高校教育10-18
高校文化艺术06-08
当地高校艺术设计教育08-18
河南高校艺术设计教育10-30
现代高校艺术教育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