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艺术的高校美术教育应用模式论文

2024-10-09

传统民间艺术的高校美术教育应用模式论文(共11篇)

传统民间艺术的高校美术教育应用模式论文 篇1

传统民间美术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一、民间美术与平面设计源流

民间美术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或地区的人民群众为了适应生活的需求根据本地区不同文化、信仰、风俗、传说所创作的美术形式,它也凝聚了本地区独特的民风民俗以及审美需求。民间美术分布很广,也有比较复杂的分类。民间美术主要是以农民为主的城乡劳动者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中的精神需求以及现实需要而创造的,这些劳动群众既是民间美术的创作主体,也是民间美术的使用者。从这种意义上说民间美术可以分为两个种类。一类是年画、剪纸、雕塑、玩具等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求而创作的;另一类是为了满足生产生活需求而创作的,如民间刺绣、民间印染、民间织锦、民间陶瓷、民间服饰、民居陈设与家具、民间生产工具等。最早使用平面设计这个术语的是美国人德维金斯,1922年它开始使用这个术语来描述自己从事的设计活动,这个术语在当时并未被设计界所认可,而是经历了相当一段时期后,在二战之后才成为世界设计界的通用术语。平面设计所指的是在平面空间中的设计活动,其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版面编排、字体设计、图形制作、摄影插图等的采用,都是在二维空间中对各个元素的设计和各个元素组合的布局设计,而所有这些内容的核心就在于传达信息、塑造形象、诱导说服、刺激劝说等。平面设计的历史从古老的拉斯考克山洞开始横跨到现代,具有了久远的历史,在这段长远的历史中,平面设计和美术之间偶尔会有界限模糊的情况,但彼此都共享同样的要素、理论、原则、应用方式和语言,有时候也分享了相同的服务对象。

二、民间美术元素融入现代平面设计的价值

1、民间美术的文化意义

民间美术由于其独特的成因也就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独特的传统文化、信仰、传说、习俗等方面的反映。民间美术的创作主体是广大的劳动群众,使用主体也是广大的劳动群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具有中国独特乡土韵味和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更容易引起国人的认同和精神上的回归。民间美术也成为劳动群众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不同的文化也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既不能拒绝所有的外来文化也不能全盘照搬,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中只有在保护好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去吸收借鉴外来的先进文化才能维护文化的生态平衡,使不同的文化均衡发展。传统民间美术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值得保护、弘扬和共享的优秀文化资源,民间美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2、民间美术的审美价值及新的审美趋向

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渊源,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具有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本土特色。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不仅有多种多样的形式,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寓意和淳朴的美学观念。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也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基础的文化形态的民间美术不仅仅包含了精神生活的内容,也包含了物质生活的内容传统的民间美术不仅仅具有实用性也具有观赏性,这种双重属性也成为民间美术的`重要属性。实用性是民间美术最基本的特征。由于不同的地域和民族文化影响,民间美术还具有地域性、自发性、集体性、民俗性的审美特征,具有这些特种民间美术作品往往总是积极地面对生活,并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充满热情地表达对生活和人生的美好理想与追求,这对呼唤民族精神,实现民族文化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意义。

三、民间美术元素与现代平面设计的交融

1、色彩

平面设计指的是在平面空间中的设计活动,把图形、字体、色彩等视觉元素以符合传达目的的方式组合起来,以视觉传达形式储存和传播信息。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和设计技术的不断进步,保留本民族独特的设计特色和设计的多元化发展也成为一种趋势,在这个工程中充分利用本民族传统的色彩语言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平面设计中,有的人喜欢使用强烈的色彩对比,有的人喜欢深沉的色彩,这更多的是为了彰显个性,而民间美术是通俗的,语言质朴,适于大众喜闻乐见和文化程度的艺术,其色彩应用可以说与现代平面设计是相通的。比如传统的中国红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内涵,而这种红色由山顶洞人在死者声旁撒矿物质的红粉,祈求灵魂不死生命永生开始,流传至今。还有北京奥运会的专用色彩搭配使用中国红、琉璃黄、国槐绿、青花蓝、长城灰、玉脂白等独具民俗特色的色彩,更进一步说明了民间美术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价值。所以说民间美术色彩运用于平面设计,既能够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设计风格,又能够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本土设计,还有利于探索其新的审美价值。

2、构图与造型

民间美术与平面设计虽然像是不同的概念,但我们从它们各自所具有的特征中不难发现其相似和类同。在很多民间美术作品中,我们看不到对物体各种细微光影的刻画,也没有经过训练而熟悉的透视和淡化。现实中所有物体呈现的视觉空间都应该是三维的,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物象时,所看到的图像是不同的,从构图角度来说,像民间剪纸、民间年画、皮影戏等都是在平面的二维空间中,经过艺术加工,表现多维图像的民间美术形式。现代平面设计作品中,运用概括图像的设计造型也是屡见不鲜,有些构图思维也与民间美术极为相似。

3、表现手法

平面设计和传统民间美术形式在视觉原理和特征上是有着很多共通点的,表现手法即体现、展现和实现的方式,也就是把图像形象用视觉艺术语言表现给受众。传统常见的表现手法基本都是通过点、线、面的构成来体现,这在平面设计中己是常见的形式。平面设计和多数民间美术形式的创作都遵循感情性的原则。在视觉表现形式上,在民间美术和平面设计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其图像的表现方式都有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表现手法,虽在色彩上看民间美术略显单薄,但其表现手法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四、结论

传统民间美术走向现代是当前我们遇到的一个难题,中国民间美术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平面设计对其的吸纳关键在于吸收的方法、方式和手段。在我们津津乐道西方国家对传统的传承之时,他们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民间美术形式的丰富多彩是由于人类审美意识的进步,这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渐变趋势。由于社会形态的不同,种类之间发展往往不太平衡。因此现代设计就形成了强烈的不同民族特色,如中国的水墨、日本的浮世绘、非洲的木雕、法国的浪漫自由主义等不同样式,其实民间美术也包含其中。我们不能追求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也就不能追求设计风格一致。中国的平面设计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必然是建立在中国的传统基础之上的。中国没有经历西方的工业革命,也没有经历现代艺术和现代设计运动。我们应该致力于本土化的传统文化,在浩瀚的传统民间美术元素的海洋中,寻觅具有中国特色的平面设计素材。

传统民间艺术的高校美术教育应用模式论文 篇2

1.实现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创新与传承

目前, 包括剪纸、刺绣、泥塑、雕刻之类的传统民间艺术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研究的人越来越少, 不仅潜在的经济价值无法得到挖掘, 而且鲜明的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价值也不能得到很好的记录与传承, 由此使诸多民间艺术形式面临着日趋消亡的生存困境。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现状, 如何以挖掘传统民间艺术实用价值为核心目标, 由此实现其创新与传承才是传统民间艺术形式获得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将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应用于高等院校美术教育活动之中, 正是建立在对于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文化、思想、艺术方面教育价值的挖掘与应用的基础之上而展开的, 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专家、学者展开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研究活动, 由此形成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而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的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掌握传统民间艺术, 而且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之中, 也能够进一步加以传播甚至是创新, 从而实现对传统民间艺术的有效传承。

2.丰富美术专业学生的设计思想, 提高其设计水平

自近代以来, 我国美术教育活动开始朝着实用主义的方向进行转变, 在与西方美术教育进行交流碰撞之后形成了更加西化的素描、速写、水粉、色彩、立体构成、平面构成之类的课程内容, 也即是“现代美术热”。这虽然能够使学生掌握现代化的美术设计思想与设计技巧, 但却失去了对我国传统设计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不仅造成了学生知识结构的缺陷, 而且使其设计出的作品缺“地气”。在当前社会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反思之后所形成的“寻根热”日渐浓厚的情况下, 此种美术教育现状极大地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工作质量情况。而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的民间艺术形式是我国特定区域内的民众结合自己的文化观念、审美思想、价值追求以及风俗习惯, 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固化的艺术形式, 蕴含着独特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技巧。

3.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水平和个人修养

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不仅在形式上表现出独特的设计思想与设计技巧, 而且还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民俗文化内涵以及各种各样的伦理道德思想等。从这个角度来说, 加强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还能够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 提高其个人修养。

4.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

通过深入分析可以看出, 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不仅在整体造型、题材内容、思想内涵方面具有丰富的趣味性特征, 而且是在我国民间社会土生土长的, 甚至是广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司空见惯的一些艺术形式, 对于普通学生的心理与情感表现出天然的亲和力, 能够获得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并产生视觉与心理方面的审美体验。据此, 将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引入美术教育之中, 能够有效地避免素描、速写、水粉、色彩、立体构成、平面构成之类的抽象性课程所带来的枯燥性与乏味性,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美术课堂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传统民间艺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模式

1.以教学素材的形式引入美术课堂

此种方式主要是依据美术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 选择一些合适的民间艺术形式作为课堂中的教学素材或者是教学材料来使用, 由此来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 比如将传统的剪纸艺术、木雕、玉雕或者是布雕工艺引入到传统工艺课、造型课、民俗学之类的课程中,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直观而又生动的认识, 由此激发其学习兴趣, 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大大提高其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

一般来说, 此种应用方式比较简单, 主要由特定的美术课程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教学计划情况, 来选择合适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 并加以处理, 由此适应具体的课堂教学的需要。传统民间艺术虽然在课堂中处于附属性、协作性的位置, 但同样展现了其良好的艺术教育价值和课堂教学效果。

2.开设民间艺术课程, 实施专门性教学

部分高校还可以立足于所在地域内的民间艺术形态发展现状, 针对某一民间艺术形式, 开设专门的课程。这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此种民间艺术形式的产生背景、历史文化内涵、工艺特点、审美效果与艺术价值等, 而且还能够掌握系统的创作技巧, 甚至能够进行工艺创作活动等, 由此真正实现对民间艺术的创新与传承。此种教学模式的最大优势是具备地域优势, 不仅能够方便地搜集所在地域内的民间艺术资料, 而且也可以将一些民间艺人引入课堂, 进行民间艺术教学活动, 由此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但难点在于如何将所在地域内的民间艺术资源与美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目标、培养内容相衔接, 并据此制订出科学、系统的民间艺术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

3.创办民间艺术专业, 培养专门人才

当前, 高等院校除了可以开设民间艺术课程之外, 还可以凭借所在区域内的民间艺术资源, 创办一些个性突出而又符合市场需求的民间艺术专业, 由此培养研究、创作和传承此种民间艺术形式的专门人才。学校要能够综合考虑到市场的人才需求情况、自身的人才培养能力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计划与实施方式等, 另一方面要经过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批, 方可进行具体的招生和人才培养活动, 因此, 这需要学校能够进行系统的市场调研活动和精心的前期准备活动, 由此建构起系统的专业建设方案, 从而获得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批, 尤其是能够培养出获得社会认可和需要的民间艺术专门人才。

传统民间艺术在美术教育中有效应用的建议

要想真正发挥传统民间艺术在美术教育中的艺术传承和人才培养价值, 除了需要各个高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应用方式之外, 还需要相关政策的激励与指导作用。首先, 我国教育部门一定要结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民间艺术发展现状以及社会对于民间艺术的需求与应用情况等, 制定出细致、明确的方针政策和发展措施, 深化各个高校对于传统民间艺术历史文化价值、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艺术审美价值、艺术教育价值以及潜在的市场经济价值的认识, 积极主动地将传统民间艺术引入高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以及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来, 发挥其应有的人才培养价值;另一方面还必须制订出清晰的监督与考核措施, 包括对各个学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方面的监督与考核活动, 从而避免出现教师引用传统民间艺术的积极性不高, 流于形式, 应付考核的现象, 或者是忽视、遗漏部分传统民间艺术的情况等。这是顺利地实现传统民间艺术转化为可利用的美术教育资源, 并发挥其应有的多元价值。其次, 国家各级教育部门以及学校机构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尤其是要充分考虑到所在区域内的民间艺术资源情况、高校情况等, 围绕着民间艺术转变为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教学课程以及具体课程中的教学内容等主题, 建构起包括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市级课题以及学校级课题在内的不同等级的课题立项体系, 由此形成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 指导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教学活动, 提高民间艺术在高校美术教育课程中的应用质量和效率。

总体来说, 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的民间艺术形式是我国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瑰宝。我国高等院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民间艺术形式的研究, 顺利地将各个高校所在地域内的民间艺术资源转变为美术教学资源, 从而在提高美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效率的同时, 也能够有效地传承区域民间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1]崔锦:《民间艺术教育》, 人民出版社, 2008, 10月版。

[2]陈卫和:《民间美术与学校教育》,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1, 5月版。

[3]毛翔:《浅谈民间艺术对美术教育的影响》,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7期。

[4]杨琳:《民族民间艺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第20期。

传统民间艺术的高校美术教育应用模式论文 篇3

【摘要】河北省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其每一个地方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特色的有形的、无形的文化,作为具有特色明显的地域文化及文化底蕴厚重的传统文化资源大省。传承发展好传统民间艺术成为河北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而现在的高校艺术教育无疑是民间艺术得以传播的重要体系,所以研究传统民间艺术对高校艺术教育的影响,将传统民间艺术在高校的艺术教育当中得到传承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传统民间艺术 高校艺术教育 传承 发展

从世界范围来看,成千上万的传统艺术每天都在面临着同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一样的问题和现代化社会的挑战,能源的浪费、资源的枯竭、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市场经济的影响、传统艺术的衰落,这一系列问题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民间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不同种族、国家、地区、信仰、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形式。2 0世纪后期以来,发展与保护民族民间的文化已成为各个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20世纪80年代法国文化部称美国文化渗透为“文化帝国主义”;在90年代的“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法国提出“文化例外”的原则;澳洲地区重视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反对外来文化的侵略;美国著名学者享廷顿发表连续讲话,大谈文明忧患论;新加坡开展“华语运动”已维护东方文化;与我们临近的日本、韩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更是时有耳闻,他们把传统民间艺人视作国宝,称为“文化财”;台湾地区的传统民间艺人被法国高新聘请,令台湾人咂舌,台湾的传统艺术研究所是以传统艺术为研究对象,并实施“民间艺术保存传习计划”,将民间艺术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课程。这一切说明了对传统艺术和地方文化的传承重视。

一、现今国内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

国内对于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在近几年逐渐重视起来,但不免有后知后觉之感,通过查阅资料,以及了解时事报道,资料报告显示,中国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在大学校园中的传承呈现缺失状态,但大多数大学生对民间艺术存在浓厚的兴趣。针对中国传统文化民间艺术严重流失的现状,在大学校园这一块需要做到的就是使大学生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且从意识上提高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并自觉自愿的加入到传承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队伍中来,尽自己的努力,使曾经熠熠闪光的传统艺术重新绽放出光彩。

河北省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在中华大地是具有代表性的,在国内同一种类的民间艺术中,地方风格特点也十分鲜明。在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的形势下,河北民间艺术中颇具有代表性的曲阳石雕、唐山皮影、武强年画、定窑陶瓷、磁州窑造型艺术、蔚县剪纸、白沟河泥玩具等等均缺乏应有的传承发展。而在本省的高校艺术教育中也没有对这些传统民间艺术有所研究呈现缺失状态,例如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等等均都没有这些民间艺术的专业研究。据调查大多数大学生对民间艺术存在浓厚的兴趣,而要使这一现象得以改观,就必须深入发掘民间艺术资源,在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中融入传统民间艺术,使河北传统民间艺术传承发展下去,并在此基础上推动河北地方文化建设。

二、河北传统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现状:

1、河北传统民间艺术资源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如年画、石雕、剪纸等等都流传着中国传统文化血脉。但是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河北传统民间艺术受到现代科技文明多方面影响。由于我省相关部门对民间艺术没有做到很好的保护和继承,很多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再有传承的东西由于不能接近生活和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被人们逐渐的淡忘,有些传统民间艺术正在逐渐的消失。通过分析河北传统民间艺术现状,传承发展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是传统文化生存的根基发生很大的破坏。(2)高科技现代化文明的发展吸引了现代人的眼球,改变了人民的审美观念。相比之下,民间艺术没有得到很好地创新,不能够引起现代人的共鸣。(3)社会文化部门对民间艺术的重视不够,很多民间艺术没有继承人,这些文化都面临失传危险。

2、改革开放以后河北高校艺术教育得到广泛的发展,但是也体现了很多弊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西方艺术设计模式为主,缺乏创新。(2)对自身的民族艺术资源漠视不用,使我国艺术设计与民间艺术脱节,而对这些问题,我们需深入分析民间艺术对高校艺术教育的影响,合理传承民间艺术。

三、传统民间艺术对高校艺术教育的意义:

(1)传统民间艺术是艺术教育的源泉:对民间艺术创造目的来说他是实用性和审美性相结合,如剪纸、年画等等,这些审美和使用的目的创造与艺术教育如出一辙。无论从审美角度还是创作角度来说,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教育都是一种必然的内在联系,可以说民间艺术是艺术教育的基石,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教育是一脉相承。

(2)民间艺术的审美形式和造型手法是现代艺术设计的沿袭:传统民间艺术并不是一门孤立的艺术形式,它与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道德水平、宗教信仰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对民间艺术的深入研究可以使艺术设计者对民间艺术有深入的了解。民间生活习惯和审美观念、传统道德思想可以使艺术创作得到启示。如春节每家门口都贴红色的对联和倒贴福字,这就象征着喜庆和福到,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这种憧憬和向往在艺术设计中也常常用到。

(3)传统民间艺术可以扩展艺术设计的空间:在一般人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看法就是比较过时的、落后的、怀旧的东西,其实这些看法是不全面的,因为传统民间艺术并不是固有的传统形式一成不变,他可以与现代艺术设计更好的融合,因为他是现代艺术设计精神和创造力的源泉。我们只有发挥传统民间艺术的精髓,加以创造将他与现代艺术设计完美的融合,进一步的挖掘传统民间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有用的一方面,全面扩展现代艺术设计的空间领域,才能达到传统民间艺术传承发展。

四、在目前这个大环境下,如何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开展传统文化,让传统民间艺术走进高校?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对于中国本土艺术设计者来,如果没有传统文化的储备和底蕴,其创作就会缺乏民族神韵。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艺术设计人才,必须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在教学中,合理设置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科学安排教学实践手段,能够有效提升受教育者的传统文化内涵。

(1)首先在高校的艺术展厅定期开办具有河北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展,例如蔚县的剪纸、无极的剪纸以及丰宁满族剪纸,不同剪纸的风格、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所见所分析对河北的民间艺术有深入认知。再有就是在高校成立传统民间艺术学生社团,结合民间艺术的特色及相应民间艺术手工制作,体现传统文化的民族心理,增强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使得更多的人喜欢民间艺术,传承河北民间艺术。

(2)在我省高校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加入河北民间艺术课程,例如:唐山皮影艺术被称为“通俗的人文历史讲义”,具有塑造人生观及安身立命之意义;武强年画传承着历史人文的理念,营建着人们的道德信仰,在情感的抒发和传播中构建和美的社会;曲阳石雕艺术的人文理念涵纳与石雕艺术的文化阐释中,如此等等把这些人文理念添加到艺术教育的教学第二学期课程体系中,也就是大一的第二学期开设。

(3)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进校园举办讲座或技艺展演,有组织的举办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讲座,专题设计沙龙,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形式。使学生在设计作品中可以借鉴或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再创造,创作出既体现东方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设计作品。再有就是在高校设置介绍传统文化艺术的网页网站,开阔学生获取传统文化的渠道,使学生从多方面接触和感受民间艺术的存在。

综合起来看,河北传统民间艺术如何在裂变中传承下去是最大的问题,而“民间艺术回民间”是重点。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完善教育教学体系,树立起传统文化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地位,大学生作为祖国的高级文化分子,具有良好的素质和爱国挚情,在传承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过程中肩负重任,让学生更多的接触中国本民族的文化,提高和强化学生的民族意识,建立民族的自信心,创造出富有东方韵味的设计作品,真正实现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最终目标。而河北的高校艺术教育就是为建设这个民间艺术传承发展平台提供可能。

【参考文献】

[1] 马春香.河北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在文化大省建设中的价值与作用[J].河北学刊,2006.

中国民间美术的传统与发展 篇4

【摘要】 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带有强烈本民族色彩的美术形

态,对它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是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的重

要课题。本文从民间美术的起源与发展入手,探讨了我国民间美术的传承

方式,论述了其发展的现状,并指明了其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民间美术传统传承方式发展 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等美术形式而存在的,具有原发性的,直接来源于人民大众的美术形式。千百年来形成的将艺术强分尊卑,将民间美术视为粗俗简陋东西的观念使民间艺术的活力受到损害,许多优秀的民族美术成果不能保留下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民间美术被视为落后的手工业而遭到抛弃。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集和结晶。

一,民间美术的起源

民间美术与原始社会的美术是一脉承传的,它们在发生、发展和艺术的范围、特点、规律等方面,都具有某种相似性。民间美术与原始美术一样具有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不少民间美术还残留着原始艺术的痕迹,在今天所能看到的民间剪纸和刺绣中就保留着很多原始陶器上的,带有巫术色彩的图腾符号。民间美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与生活实践,原始人在制造劳动工具的过程中,发现锋利、匀称、光洁的工具用起来特别的方便顺手,这种对实用性的追求逐渐演变成对视觉愉悦感的追求,古代先民在实用的造物活动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了审美,使之既能满足实用的物质需要,又能满足审美的精神需求[1]。比如说,新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发明了钻孔技术,他们用贝壳和兽骨制作的项链是装饰自己,吸引异性的最好工具,再比如说仰韶文化所遗存的带有各种纹饰图案的彩陶不但具有巫祭的色彩,更追求视觉上的对称感与韵律感[2]。石器、项链、陶器这些艺术作品都是民间美术的最初形态,它以其稚拙、俭朴的形式为后来各类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民间美术的分类增多,做工也愈加细

致多样了。从殷商到近代,民间美术都出现了兴旺的发展状态,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竹编、草编、蜡染、泥塑、剪纸、年画、蓝印花布、绣帐帘、兜肚,挑花头巾、皮影等等民间美术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目的而创作的,但同时却融实用性与审美性于一体[4]。民间美术作为我国古代一种主要的艺术形态,在几千年的古代文明历史中显示出了强大的艺术力量。

二,传统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

(一)言传身教

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美术形式,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自诞生之日起就融合在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言传身教”是中国民众做人和育人的宗旨和手段,民间美术同其它民间文化一样一样也没有脱离这一传统。“言传身教”在民间所承担的技艺传播作用,体现在以家庭为中心的技艺传承环境中,是师徒、父子关系直接传授的方式[5]。从事民间美术创作的大多是没有受过正规文化教育的农民,其创作经验不可能通过文字进行传播,技艺的交流只能通过“口头”这一最为直接俭朴的方式将其技术经验传播给下一代[6]。口头语言不需雕饰,自然随性,因此能更生动直观的交流技艺。在这言传的过程中民间艺人们创作了一些便于记忆的口诀,可以让被传播者比较方便记忆起创作的规律,是对民间美术技艺规律的高度概括,如惠山泥人的创作口诀,关于泥人造型要“先开相、后装花,描金带彩在后头”;用笔要领“直线要直、曲线要曲”施彩讲究“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自得净。”民间皮影口诀:“若要娃娃恶,鼻子挨眼窝”、“文人一根钉武人一张弓”等等。在民间的师徒传承中“身教“的情况可能比“言传”多的多[7]。在很多民艺传播者自身文化和能力的限制他们或不能准确的表达出其技术精要的情况下,以实际操作来教育徒弟,徒弟观察师傅技艺的“身教”就成为民间美术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

(二)文字、图谱记载

殷商之后,文字的出现为民间美术的传播奠定了深厚的媒介基础,民间美术也出现了借助文字传播的方式,大大扩展了其传播的范围。出现了一些记载民间手工艺的理论专着和民间创作者所作的艺谱,前者带有官方修饰的痕迹,如先秦时期的《考工记》、唐代《工艺之法》、明代《天工开物》等等[8]。而艺谱以物相传的民间美术,主要是通过谱子的形式传播的,如画谱、剪花样谱、影戏谱、年画版样等等,这些民间艺术形式都有程式化的范本有的是集体的创作总结,有的是名艺人亲手绘制的,有的则是借鉴其它艺术形式而从程式化的模式中套用而来的。[9]童虽其来源不一,但都是经过不知多少代人的日积月累而逐渐积淀、完善和再创作而形成的摹本,这种传播形式有利于普及和传播。有利于民间艺人的交流。

(三)民艺品传播

民艺品传播和图谱传播一样属于以“物”为媒介进行的传播。但是它并不是在创作者内部的传播,而是通过这些艺术品的购买者而将民间美术的技艺带到四面八方。这种参与商品交换,又不局限于行业内部的传播方式,使民间美术的传播方式更加广泛,其社会功能也随之增强了[10]。

三,民间美术发展现状

民间美术的产生、传播、发展都是与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随着现代化的文化浪潮进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传统民间美术赖以生存的小农经济迅速瓦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机械化、自动化为标志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已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取代手工劳动,在这种状况下,许多民间艺术品被认为是过时的东西而被很多人摒弃了。

当代的民间美术保护者和美术理论家多是将民间美术作为一个古代生活形态的活化石来进行研究和保护,民间艺术品已经成为传统艺术的一部分而保存在博物馆之中,见证着一个古老文明曾经出现的辉煌。民间美术虽然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而被人们保护和学习着,但实际上,它的发展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很多人对它的喜欢只是出于对一个存在着文化隔膜的逝去年代的怀念,民间美术在当代已经失去了其实用性,它和当代社会的经济基础与文化状态都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在这种缺乏时代经济与文化背景的情况下,民间美术变成了一种针对西方文化的入侵,而被艺术家与文化工作者们所重新提起的“带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很多专家对已经衰落了几十年的民间美术进行了重新整理与研究,这些工作对民间美术的保护与振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这种不分精华与糟粕的保护方式使我们看到的民间艺术并不能完全代表我们民间美术的真实发展状态。甚至有些艺术工作者为了西方媒体对于“神秘东方文化”的好奇心和对“他者文化”的观赏需求,而制造了一些“伪民俗”的艺术作品,混淆了媒体的视听,使我国的普通民众不能产生文化的认同感,而对民间美术的发展处于漠然的状态。

四,民间美术发展的方向

各民族的艺术都属于世界艺术榷体中的一部分。只有保持了本民族的独特艺术特色,才能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民间美术作为具有原发性与地域性的美术形态,是我国本民族艺术的最佳代言人。民间美术在当代社会的发展成为我国艺术界与文化界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在工业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传统手工艺与工业社会的对立,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既不能放弃民间艺术形式,也不能违背社会规律,试图以民间美术来代替大工业时代的产品。要使作品更具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站在现代文化的角度对传统作更深入的研究,寻找工业文明与民间美术之间的互补点。工业文明带来了商品的大量生产与简单复制,而这种简单枯燥的文化形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不应该只是一种带有实用主义色彩的产品形式,它同时应该代表一种带有审美色彩的人文精神。民间美术以其丰富的审美形态与人文精神,而成为工业文明的有效补充,工业文明以其时代感与社会性而引导着民间美术的发展。两者的互补使人类文化最终向着一个更加健全、完美的方向延续。

参考文献: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简史》,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9年

[2]张少侠:《亚洲工艺美术史》,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

[3]王冠英:《中国古代民间工艺》,商务印书馆,1997年

[4]方湘侠:《民间美术》,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年

[5]吕品田:《中国民间美术观念》,第64页,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6]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第 59-60页,中国民间文学出版社,1987 年。

[7]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云南甲马卷》,第420、421 页,中华书局,2007年。

[8]潘鲁生:《民艺学论纲》,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2年。

[9]书亚:《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齐鲁书社,1981年。

传统民间艺术的高校美术教育应用模式论文 篇5

内容摘要:将地方传统艺术与中学美术教学相结合,既能有效提升中学美术教学质量,又有助于激发学生保护与传承地方传统艺术的责任感。地方传统艺术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将其引入中学美术教学,可以作为教学素材,加深学生对地方传统艺术的了解。中学美术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模式与教学风格,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收集地方传统艺术素材,以便切实地将地方传统艺术与中学美术教学相结合。文章分析了地方传统艺术与中学美术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意义,阐述了地方传统艺术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积极作用,并提出在中学美术教学模式中融入地方传统艺术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地方传统艺术;中学美术;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推崇。学校、社会与家庭等都逐渐认识到美术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还可以促进学生整体修养的提升。因此,中学美术教学日益受到重视。地方传统艺术凝聚着地区最真实的艺术文化,是当地人智慧的结晶。中学美术教师应深入群众,开展各类调研活动,将地方传统艺术有机融入美术教学中,从而增加中学美术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这将有助于提高中学美术教育教学质量。要想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地方传统艺术,必须改变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观念,推动美术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地方传统艺术与中学美术教学结合的意义

(一)能够有效提升中学美术教学效果

中学美术教学模式中适当融入地方传统艺术,对于提升其教学效果大有裨益。一方面,地方传统艺术具备审美和造型艺术的特征,与中学美术教学的相关要求极为吻合。如地方传统艺术中的剪纸,就是美术教学与地方传统艺术很好的结合点。另一方面,在中学美术教学模式中有机融入地方传统艺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地方传统艺术的保护意识,及其对地方传统艺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还能从一定程度上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文化。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保护与传承地方传统艺术的责任感

不同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与地方传统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地方传统艺术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为了确保地方传统艺术能够渊源流传,必须积极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受当前多元文化的影响,当代年轻人对地方传统艺术缺乏兴趣。因此,将地方传统艺术融入中学美术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对地方传统艺术的兴趣,激发其保护地方传统艺术的意识大有裨益。如有一种地方传统艺术是将古代神话传说改编成戏剧表演,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表现古代神话故事,传播其中的某些精华思想。如果在美术教学课堂中融入这些地方传统艺术,不仅能够使学生对地方传统艺术的人物造型及色彩运用有所体会,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思想,还能够通过对传统故事的学习提升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有效提高对地方传统艺术的兴趣,从而更加自觉地承担起保护与传承地方传统艺术的责任。另外,在此过程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正气能得到较好地弘扬。

二、地方传统艺术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积极作用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地方传统艺术,主要是因为地方传统艺术中蕴含着诸多有益于中学美术教学的要素。下面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丰富了中学美术教学素材

地域性是地方传统艺术最典型的特征,其通过艺术的形式记录着当地流传下来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是该地区人们用以回顾历史的重要素材。美术是一门艺术,看似高于生活,实则源于生活,这点与地方传统艺术相同,因此中学美术教学可以从地方传统艺术中取材。如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非常浓郁的地方传统艺术气息,广为流传的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传说就发生在这里。这个历史故事属于经典文化艺术,如果能够将其融入到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对于引导学生掌握传统艺术知识极为有益,也能够使其领悟到文化艺术的真正魅力。可见,地方传统艺术能够为中学美术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美术学科一样,地方传统艺术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然而两者之间又有诸多不同,如地方传统艺术的地域性色彩很浓厚,是当地人薪火相传的文化产物;而美术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由地方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融合而成。如丝绸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出的一种宝贵的材料,其历史悠久,发展至今,在融合了极为先进的科学技术的现代丝绸纺织品中,也不乏传统的古典美。这些丝绸纺织品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及审美需求,还能为中学美术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丝绸的起源、发展和不同阶段的特征,开拓学生的视野并向其传递人文情怀,促使其保护与传承地方传统艺术思想信念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二)加深了学生对地方传统艺术的了解

一般而言,如果在地方传统艺术与中学美术之间进行选择的话,学生通常会选择前者。其原因在于,地方传统艺术更贴近实际生活,学生更容易理解其内涵。因此,如果能够在中学美术教学中适当融入地方传统艺术,将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美术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地方传统艺术,这相当于为学生在中学美术与地方传统艺术之间建立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如陶艺是地方传统艺术中的一种艺术形式,部分学生的祖辈可能对其有不同程度的接触,基于此,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开设一堂学生亲手制作陶艺的实践课,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充分领悟传统艺术之美,提升其审美能力,而且对于地方传统艺术的传承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大有裨益。

三、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地方传统艺术的具体措施

(一)引导学生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多方面收集传统艺术素材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人们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民族特色,因此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传统艺术。由于我国现阶段教学中的应试模式还很明显,学生很难从教材中接触到地方传统艺术。鉴于此,教师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实践活动,收集各类地方传统艺术素材。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对地方传统艺术进行实地考察和较为全面的探索,便于整合收集到的地方传统艺术资料,同时还应积极将整理的资料编纂成书籍或画册进行出版或展览,实现全校学生在地方传统艺术方面的交流。如浙江省浦江地区有一种地方传统艺术――麦秆剪贴,学生在深入当地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可以具体分析、研究其雕刻与刺绣技术的传承,以及作品的不同风格与雕刻技巧的关系,并依据不同的兴趣成立研究小组,从而能够深入研究其艺术形式。此外,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某些地方传统艺术的起源与发展,讲解地方传统艺术中有关美术学科的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在完成每次调查后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写成文字与同学分享,甚至可以组织学生对某些地方传统艺术进行学习,并在分享交流会上与同学分享。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其对美术学科与地方传统艺术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丰富知识储备,有效地提升中学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逐渐转变教学模式

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的基础上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地方传统艺术为基础,探索新型的美术教学模式;同时在保障学生完成日常学习任务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其实践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置一些实践课程,带领学生到有传统艺术特色的地方写生,使其实地了解各类地方传统艺术的特点,从而真正体会到地方传统艺术的魅力。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讲解课本上的知识,还可以结合地方传统艺术知识,使地方传统艺术真正融入到中学美术教学中,促进中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教学成为可能,教师应积极地将多媒体教学引入美术课堂,使学生接触到更为丰富的课堂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将学生无法实地了解的地方传统艺术以视频的形式播放给学生观看,使教学内容更为全面、形象,也使学生的认知更为深入。因此,多媒体教学对于实现美术课堂上多环节的互动,确保学生多方位、立体式地感受地方传统艺术的魅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教师在讲解剪纸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剪纸的过程播放给学生观看,并鼓励学生跟随视频进行剪纸练习,教师还可以将展览馆、博物馆或工艺品商店中部分剪纸艺术品的介绍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使其了解地方传统艺术中所包含的艺术家的思想,提升其对于美术学科和地方传统艺术的热爱与审美能力,进而激发创作灵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地方传统艺术,能够有效促进学校深入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实现地方传统艺术与中学美术教学的有机结合。这对于实现美术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实践的互动,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大有裨益。因此,学校应积极地将地方传统艺术融入中学美术教学,这不仅需要教师对两者的共同特征进行挖掘、整合与深入研究,更需要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以保证两者结合的契合度。

参考文献:

[1]俞洁萍.地方传统艺术融入高中美术教学模式初探[D].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宋扬.当代艺术与中学美术教育的融合及教学模式探微[J].美术教育研究,(24).

[3]戴晓卉.论地方传统艺术融入高中美术教学模式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5).

[4]任忆芳.美术教学融入地方传统艺术的探索――无锡惠山泥人地方美术资源教学实践[J].画刊,2014(2).

传统民间艺术的高校美术教育应用模式论文 篇6

0前言

实际上,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够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游刃有余。但目前,理论的讲解在传统艺术设计理论的教育中并不受青睐,人们通常都是重视实践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理论的重要意义。传统的艺术设计理论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不能够做到顺应时代的发展,有所变革。因此,有必要对理论教育进行适当的改变,以使其适应目前的实际教学。无论是任何领域,只有改革才能不断向前发展。只有不断深入实际、顺应形势改变,才能够符合教育体制改革的时代要求,强化对于艺术设计学科的建设。

传统民间艺术的高校美术教育应用模式论文 篇7

传统教学是指教师在讲台黑板上讲解并辅以黑板板书, 学生在座位上听讲与练习的教学方式, 因板书有明确的目的, 主次分明, 重点突出是传统教学方法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 好的板书是一堂课内容的汇总, 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理论案例的一个很好的依据。它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特别是在一些教学竞赛中, 板书水平的好坏也是评价教师综合技能的标准之一, 但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板书被弱化, 甚至被边缘化, 变成课堂教学中可有可无的装饰品。然而恰当地运用板书, 能补充老师语言表达的不足, 加强内容的直观性, 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新学的知识, 让学生能够逻辑条理地理解课程的安排与内容。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中, 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近, 交流的形式丰富。教师一句话, 一个动作, 一个眼神, 一个暗示对学生的学习影响都非常大。

教师的板书, 除了传授知识外还有一个引导和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艺术设计的教学过程中, 强调学生的绘图动手能力一直是贯穿课堂始终的, 同时课堂上学生也能通过老师的板书产生互动性,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课堂上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渠道基本有两个, 一是视觉, 二是听觉。板书是使学生通过视觉而获得知识信息。特别是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 通过视觉获得信息的记忆时间, 远比从听觉获得信息的时间要长几倍, 同时对于图形和文字的敏锐程度也通过绘图和板书的方式得到提高。学生在最后总结一堂课时, 根据黑板上简洁精要的板书, 就可以把整堂课的主要知识点逐一总结归纳出来。因此, 教学板书对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影响是直接的, 板书图示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考和表达能力, 从而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当然有时候密密麻麻的板书会引起学生的厌倦, 就像画画一样, 需要适当的处理留白, 在细针密线、鞭辟入理的同时, 给学生留有一点儿回味思考的余地, “留白”就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消化、吸收, 同时在艺术专业课程中也要注意板书的艺术性, 按照一定的艺术构图规律, 图文符号等元素进行组合, 运用整齐、对称、均衡、变化、对比等相关法则, 把握板书的整体节奏, 打破单调和沉闷, 赋予一定的动态韵律, 最终努力达到轻松、活泼、高效的教学。

二、现代多媒体教学模式分析

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课堂上, 会有大量信息的图片和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 这个时候传统板书教学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案例中色彩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图形更能刺激学生的眼球, 激发其创新创意能力, 所以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信息容量大、集各媒体之长、图文声并茂的特点, 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 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可以充分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 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 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 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兴趣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表达主要靠描述性的文字和说明性的图形、图表、教学模型等而多媒体能把一些传统手段下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直观具象地通过图片或者画面显示出来产生良好的互动, 加深巩固了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动态影像和实际案例分析交流中感受到学习的喜悦, 活跃课堂气氛, 寓学于乐, 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新时代下90后00后都是伴随着现代数码电子产品成长起来的, 所以习惯于现代科技带来的方便快捷清晰的课堂形式也免去了大量抄板书的时间, 使得讲课的内容更加流畅、紧凑,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 (40分钟或45分钟) 内扩大了知识的信息量, 丰富了课堂教学, 提高了学生的眼界。多媒体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情境, 建立探究的氛围, 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 组建团队共同参与学习互相交流, 合作解决问题。当然, 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 上课中黑板被机械的屏幕画面替代, 上课时教师只需点鼠标, 也只能点鼠标。因此它很难应付课堂中出现的非预设的情况, 比如电脑死机, 重启等中断课堂的连贯性, 关于这一点, 每一个老师都有切身体会, 且“板书”的内容在屏幕上一晃而过, 学生头脑中无深刻印象导致第二天上课问同样的问题还是没有办法解答, 只能重复性讲解, 这样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再者板书时的汉字作为表意文字, 其字形本身的意义要通过书写来表达, 书写赋予汉字以灵性、以传神, 这也是多媒体课件所不能表达的。

三、结语

作为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 必须做到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整合, 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板书教学手段的融合, 要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的内容有的放矢。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板书, 两者都具有提高教学质量, 丰富教学课堂氛围的效果, 二者可以互相取长补短。特别是在艺术专业课堂教学中, 丰富多彩的板书形式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持续性, 突出教学重点, 使一节课的知识体系更加条理化、系统化;现代声光电多媒体教学则给学生更多的感性认识, 使学生多种感官运用, 视、听并联结合, 有助于达到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帮助学生感受图形的视觉冲击力从而理清课程的脉络和呈现效果。充分发挥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亲和优势, 促进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健康发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提供灵活的学习时间和广泛的学习空间, 也是对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一个有益补充。当然, 不论传统板书还是现代多媒体, 教师对课程的教材内容、表现形式、方法手段还有学生相关情况都要“备课”, 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提升教学质量, 达到理论转化成实践, 最终实现高效的教学。

摘要: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与广泛运用, 越来越多的老师上课的时候只关注PPT的版式和形式感, 过分依赖于声光电多维形式营造的教学环境氛围, 而少有的利用黑板这一最传统最普通的媒介平台进行授课教学, 以至于一旦教室里没有多媒体设备等不可预知的状况时就束手无策。文章结合一些实际教学经验, 探讨了在艺术设计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的区别与共通, 进一步为以后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得到提升。

传统民间艺术的高校美术教育应用模式论文 篇8

关键词:现代文明 民俗习惯 生活习俗

贵州境内聚居了苗、水、侗、布依族等众多少数民族,其中又以苗族居多。群山之中散落着大大小小难以计数的少数民族村落。这些坐落于青山绿水间的自然村寨不仅仅养育了一代又一代质朴勤劳的苗族先民,同时也孕育出了极具地域特色的苗族文化。音乐、绘画、刺绣、蜡染、雕刻、银器、干栏式建筑等众多不同形式的文化载体使得苗族这样一个无文字的民族的文化得以传承延续。构图形式丰富色彩明丽大胆的苗绣不单单只是服装上的配饰,这其中还记述了苗族的历史、神话以及劳作耕种民俗习惯。然而灿烂的苗绣并未在现代文明中找到自己容身的一席之地。苗繡逐渐从常见的生活用品逐渐变为阳春白雪的收藏品。兴许在不久的将来,想要一睹苗绣的风采只能到博物馆才能寻得它的踪迹了。当下苗绣的传承很大程度上是专家学者著书立传通过文字形式去叙述苗绣的历史文化及工艺制作,鲜少有研究者真正掌握苗绣的制作工艺。传统意义上的苗绣是苗族妇女们农闲时的劳作手工,亦是服装、床幔等生活用品的重要来源,而当下农村的年轻女性大都因为外出务工或上学读书已远离苗绣制作,掌握苗绣工艺的苗族妇女们也都渐渐老去,也就是说当下苗绣的研究仅限于保护,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推广,更不用说将其作为日常用品运用于生活当中了。在研究保护的基础上如何做到传承发扬苗绣文化,笔者认为除了宣传推广以此引起人们的关注外,将苗绣元素融入产品设计等贴近人们生活的领域以此普及苗绣文化,更应该从培养设计师的高校教育抓起。贵州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除贵州民族大学外其他高校并无专门开设关于苗族文化普与推广的专业课或与苗族文化有关的专业。贵州高校服装专业除英语等公共课外,服装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服装理论课程,这其中包括服装概论、服装材料学、服装人体工效学、服装消费心理学、服装市场营销学等。二、服装创意类课程,主要课程有服装效果图、服装配饰学、化妆形象设计、服装色彩学、服装图案设计、服装展示设计等。三、实操性课程,主要由以下几门专业课组成,服装制板、服装CAD、服装工艺、立体裁剪。从以上服装专业课程设置分类不难看出苗族刺绣文化的相关内容并未在课程中得以体现。往往服装专业课程中苗族刺绣文化只是作为案例分析或作品赏析在课程中作为“配角”匆匆而过。

笔者认为贵州本土高校的服装专业发展与苗族传统刺绣的保护与传承完全可以达到相互扶持、共同发展的双赢目的。这种相辅相成的双向共赢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传统苗绣文化元素对于贵州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发展是可以起到推动作用的。当下贵州高校服装专业的课程设置虽然形式上与国内一流服装设计院校保持一致但却未能发挥位居贵州的地理优势。这所谓“地理优势”是指贵州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这其中也涵盖了苗族传统刺绣文化。对于贵州高校服装专业而言,传统苗绣无论从构图、用色、纹样亦或是工艺上都有着值得学习研究借鉴的不可估量的价值。苗族刺绣的构图形式丰富多样,这其中又因苗族支系、地理位置、生活习俗的不同形成了传统苗绣特有的构图形式法则,如苗绣中常用的“花中有花”、“正中寓奇”等构图法则对于服装设计当中的面料、纹样、配饰、设计创意等方方面面均可借鉴。表现生活场景、神话传说、花鸟鱼虫、民风习俗的传统苗绣纹样在部分服装设计作品中已崭露头角,比如贵州籍服装设计师林雪飞在其婚纱礼服设计作品中已有运用,且在国际展会中受到业界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传统苗绣面料独特的织造工艺对于服装材料学亦是值得探寻的新材料发展方向。

其次,传统苗绣文化元素对于贵州本土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科建设与创新是得天独厚的助力。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中引入传统苗绣文化元素,对于传统苗绣的保护与传承亦是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贵州本土高校服装专业在引入了传统苗绣文化元素后,培养出的服装设计师们在他们的作品中亦可让古老的苗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他们承载着苗绣元素的作品不仅仅是市场流通的商品同时也是将苗绣文化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引导大众了解、接受、喜爱传统苗绣文化的重要载体。贵州本土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培养出的充满活力的设计界新兴生力军们必然在他们充满活力的设计作品中让古老而厚重的苗绣文化得以延续与重生。这样的传承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超越了博物馆对于濒临灭绝的传统苗绣文化的保护,同时也拉近了艺术与生活的距离,避免了古老民间艺术陷入曲高和寡只能躺在博物馆的尴尬境地。

结语

传统民间艺术的高校美术教育应用模式论文 篇9

高校音乐艺术专业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

本文针对当前国内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音乐艺术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质量、音乐创新型人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我国高等音乐艺术教育大众化培养方向,即音乐教育者与音乐传播者.面对当今形势,我国高等音乐艺术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调整、充实、加强、创新,建立一套保证教学质量的新的课程体系标准和新的.教学模式来保障音乐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创设健康有序、宽松和谐、激励进取,有利于音乐艺术专业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教育环境.

作 者:李建华 Li Jianhua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艺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31刊 名: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XI SCIENCE &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年,卷(期):“”(5)分类号:G642关键词:大众化 现状 质量 模式 创新型 标准

高校艺术教育的论文 篇10

1.提供真实岗位情景。

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通过“Workshop”提供给学生与社会中的艺术设计工作岗位基本一致的.场景,指导学生带着真实的问题进入工学结合情境,使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和感受实际设计项目的运作过程,直接与企业、业主对话解决问题,使学习过程更加真实直观。

2.确定项目解决问题。

专业教师选择由企业提供的与当前教学内容目标契合的项目作为学习与实践的主要内容,通过“Workshop”行为场景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激活知识点与技能点,解决项目当前技术问题,达到构建知识、掌握技术的目的。

3.按需组合,协调合作。

学生在“Workshop”组中依据自己的优势劣态进行组合,并由一组长做负责人,进行项目整体管理与计划安排。

例如,现场勘查、资料收集、方案成图、文案说明、排版演示、模型制作等。

学生在小组配合中学会向他人取长补短,与他人密切合作,进一步加强专业素质在实际项目中的渗透和贯穿。

4.创新学习,协作学习。

专业教师在项目教学中向学生提供解决设计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通过“Workshop”着重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之间通过“Workshop”小组对项目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

5.效果评价。

一方面是对学生“Workshop”项目作品评价,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答辩、作品展示以及业主是否采用等方式,来完成对该设计项目方案的过程以及结果的评价。

另一方面是对学生“Workshop”项目主动学习能力的评价。

这两方面的评价形成一个重要的评价体系:社会、企业、学校综合对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评价。

二、艺术设计教育“workshop”模式的创新特色与价值

(一)教学组织和教学内容的创新艺术设计教育“workshop”模式以工学结合搭建产学研平台,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充分利用行业与学校的资源,以真实的项目任务为支撑,应用“工学结合”;在教学组织上,以实践教学为课程主线,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二)教学方法创新针对艺术设计职业“行动领域”工作过程,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行动”方式为导向,系统改革传统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三)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Workshop”小组模式利于学生进行艺术设计职业角色的定位,开展体验性学习,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

三、艺术设计教育“Workshop”模式的实践意义

(一)“Workshop”模式促进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Workshop”模式是让理论密切结合实践,通过小组集合式教学频繁训练实践操作,让艺术设计学生在充分掌握了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实际项目的运作过程,并实现应用和创新,达到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二)艺术设计“Workshop”模式改革突出了艺术设计教育的应用性、工学结合、多样化特色,提高了教学质量学校通过与企业、社会平台提供的一系列实际项目进行专业实践教学,构建项目设计联合体,采用艺术设计“workshop”模式开展课程设计,

利用工作小组的合作方式对实际的方案进行构思讨论,对项目考察成果进行演示,对实际项目成果进行展示,让学生在项目中直接体验参与设计项目执行过程,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应用性。

(三)“Workshop”模式促进了以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本、学院和社会双方一定广度和深度的产学研结合艺术设计“workshop”模式将教学活动与社会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能力基础上,

以服务为宗旨,以地区区域优势为背景,充分运用学院和社会双方一定广度和深度的合作的平台,结合企业大量的针对性的实际项目与案例,进一步,强化了与地方产业的科研合作,建立了多元化的教学与研究服务并行的教学改革模式。

(四)“Workshop”模式改革明确了以就业为指导方向,促进毕业生就业率和学校社会声誉的提高艺术设计“Workshop”项目模式以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导向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应用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

学生在项目的运作工程中表现的高度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为学校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五)“Workshop”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工作质量,达到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艺术设计“Workshop”模式主动把艺术设计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

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和与人合作的精神,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达到了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培养与办学质量、水平提高的目标。

四、结语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Workshop”重视就业技能和能力的发展,重视专业领域的建设,注重校内学习与工作经验的一致性,注重就业导向重于书本知识、教室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设计,注重工学结合。

就业是促进学习的重要动力的优势和特点决定了在高职教育发展的漫漫前路中,“Workshop”模式将是非常有远景和价值的实践教学模式。

传统民间艺术的高校美术教育应用模式论文 篇11

关键词:艺术设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发展模式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之所以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完全得益于在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以设计理论、设计表现、设计思维三大构成艺术教育基础的现代教育模式,这些很大程度上为国内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指明了方向。现代设计是宏观、系统、多元、生态的大概念设计,现代设计理念的构成是广义设计、 综合集成和生态文明的设计观,这与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门类有很大的不同,加入了更多的新鲜元素。当今的社会是信息产业经济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来临,我们传统的经济结构、生产制造方式、通讯交流方式、学习管理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人们不再是一味的循规蹈矩,根据自己的思想创造出了各种有趣的娱乐方式,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创造性思维呼之欲出,教学方式、模式都改变了很多,更能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1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艺术设计有了更高的追求,就业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种局面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猛速增长,越来越多的高校增加了许多关于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旨在培养更多的专业艺术设计人才,这样能够极大的满足当前社会的人才需求。根据最新的研究显示,全国已有1000多所大学开设了艺术设计教育专业,这些专业的开设不仅仅只在专门艺术院校,很多的综合性的大学、独立学院、民办学院也都开设了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不仅仅是本科高校提高了对艺术设计教育的认识,在培养层次上也形成了本专科、硕士、博士齐头发展之势,有了本科作为基础,艺术设计类研究生教育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全国的艺术设计专业的硕士点已经达到了70多个,博士点也有30多个,所以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在我国已经取得很好的发展,教育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但是扩大之后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制约了艺术设计的发展。

2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招生规模过大

目前,我国的艺术设计类招生已经达到了100万人,并且每年都在不断的增加,招生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社会需要的专业艺术设计人才,大量的艺术设计类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面临巨大的就业问题。近年来,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扩大了招生的规模,尤其在艺术设计类专业尤为明显,直接的原因就是高校的经济利益的影响,许多高校的研究经费严重不足,有必要通过招生所缴纳的学费来填补空缺,众所周知艺术类专业的学费普遍较高,基本每年都在15000元左右,是别的专业的几倍以上,这种巨大的利益驱使众多的高校都在艺术设计类专业进行扩招,甚至还有一些高校为了巨大的利益,做出了降低录取门槛的违规行为。除了赚取超额的学费,有些艺术类高校扩招还因为盲目的追求规模发展,导致了师资力量和培养水平形成了较大的反差。

2.2 教师队伍发展滞后

随着艺术设计专业性的增强,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也更高了,这就对高校的教育程度、师资力量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各高校的艺术类师资力量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知识传播的懈怠和师资力量不足两个方面,本科学习的课堂上,老师所讲到的理论知识并没有很到位,导致在真正去实践的时候,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另外许多高校的艺术类教育的老师严重不足,一个老师带了几个班级,辛苦不说,带给老师教课的厌倦,学生也会听厌。

3 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模式的研究

3.1 提高招生质量

艺术设计具有专业性、综合性强的特点,高校招生的时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艺术基础知识储备,目前的艺术类院校对招生的文化成绩普标要求较低,专业的艺术成绩排名才是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一些艺术高校在招生的时候考察的范围太过狭窄,比如绘画类在专业的考试上只有素描和色彩,这对绘画专业的考察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在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质量方面需要下一定的功夫。报考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其考核重心则应该放在考查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及创新思维能力上。

3.2 优化艺术设计教学体系

艺术设计的教学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培养目标,什么样的目标就要有相对应的培养课程,艺术设计领域不仅需要专业的艺术人才,也需要综合性的人才,根据艺术设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构建一个比较合理、科学的课程结构,是艺术设计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的艺术了课程主要以理论结合实际为主,必修课上掌握自己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选修课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培养不同方面的兴趣,为以后的艺术设计打下额外的基础,社会实践部分就是为了锻炼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无限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们的设计灵感。

3.3 优化并提高办学层次

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在21世纪才普遍起来,人们对艺术设计认识并不完全,重视程度也严重不足,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设备都不完善,教学质量在很大的程度上难以保证,况且艺术设计课程对设备的要求较高,所以高校应该建立专门的艺术设计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完全更新教学设施,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让学生有更好的设计条件,这样才能吸引到更多的艺术设计人才。

4 结语

艺术设计教育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这对学校深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新的艺术设计教育的指导下,艺术设计教育已经提升了一个新的台阶,而且将艺术设计学科创造学知识与思维创新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中进行系统应用,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意识有很大的帮助。艺术设计教育在培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必须要找到最适合学生自己接受知识的方式,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培养出更好的艺术设计人才,为自己的学生创造更好的条件,搭起学生进入社会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康舰.从相关概念的演变中谈现代艺术设计教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

[2]秦赞.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分析及教学模式探索[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孟国华,宋扬.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的革新[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

[4]宗明明.德国现代设计教育理念与实践[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9.

[5]刘畅.当前艺术设计教育现状与市场需求[J].科技创业月刊,2013.

上一篇:春节漫步随想作文下一篇:小学四年级欢度元旦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