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高校艺术教育

2024-10-20

现代高校艺术教育(精选12篇)

现代高校艺术教育 篇1

摘要:随着城乡建设、房地产开发热潮高涨, 我国的园林事业蓬勃发展, 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多, 开办园林的院校及园林专业的学生也在成倍增加。本文对当今我国园林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以此推动我国园林教育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园林教育,园林专业,问题,对策

一、我国园林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1. 许多院校只看好园林专业目前的就业形势, 盲目扩招而缺乏对专业发展的长远打算, 教学质量不高。由于目前园林业的蓬勃发展, 社会对园林专业人员需求量较大, 就业形势看好, 使人们看到园林教育广阔的发展前景。除了农林院校园林专业大量扩招外, 其他建筑、师范、艺术类甚至综合类院校也纷纷开设园林专业。教育的发展既要有数量的增长又要有质量的提高。不顾质量提高的数量增长从表面上看是一片繁荣的景象, 而实际上造成园林专业定位不清, 只能是一种“拔苗助长”式的增长。从而使园林教育的发展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

2. 出现不同院校对园林专业的不同解释, 课程设置相异, 呈现各自为政的局面。园林实际上是一门交叉性极强的边缘学科, 是融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与工程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建筑学、工程学、土壤学、生理学、植物学、生态学、美学以及经营管理等多门学科。

由于园林专业具有多方面的特征, 其培养目标往往跟着院校的性质走。目前, 我国高校开设的园林专业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农林院校的园林教学体系;一类为建筑院校的园林教学体系, 还有一些艺术院校开设的风景园林专业, 侧重于环境艺术的设计。这些园林教育的课程设置往往以自己院校所擅长的专业为主。例如:一些艺术院校开设的园林专业课程, 却过分地强调园林的美学、过分的以艺术的眼光去看待园林专业, 加大艺术类的课程比例, 而忽视植物的种植规划和搭配, 忽视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的改造。而一些建筑类院校也是轻视植物景观等方面的教学, 不同类的学校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由此可见, 目前, 我国园林学科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培养出的学生差异很大无论哪个或哪类性质的院校, 其园林专业都应有基本的标准。只有这样, 毕业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需求。才能与参与公平的社会竞争。没有学科基础的所谓特色只能是纸上谈兵。

3. 软硬件设施跟不上, 与外界实践基地交流合作不够。教师的质量是园林教育发展中的关键性因素, 部分教师利用自身的知识优势和高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 在外搞工程项目, 分散了教学精力。另外一些院校在任课教师的安排上存在“近亲分配”的现象, 无视教师所学专业安排授课科目和任务。硬件方面, 硬件方面主要是绘图室和进行规划设计的专用电脑设计室, 随着电脑的普及, 现在许多园林设计作品都是在电脑上设计绘制的。完备的实验室及良好的电脑设计室是园林教育中不可缺少的, 事实却是许多院校普遍存在着电脑设备不足的问题。另外缺少苗圃, 即便有的院校建有苗圃也是面积不大, 种类数量少, 品种不全, 完全不能适应现代园林教育发展的需求, 以上因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学生认识树木、花卉品种的水平。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影响课教学水平的提高。

园林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 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加强与外界交流, 比如走出校园到企业参与实践, 这样既可以了解体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哪些知识方面需要加强, 也可以反馈教学方面的不足, 及时提高教学质量, 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可以解决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在这方面, 许多院校做得不够。

二、建议及对策

1. 以质量求生存, 抓好园林专业基础的同时突出院校特色, 高校应从盲目扩招追求数量转到提高教学质量的轨道上来。首先, 园林专业教育在突出体现园林专业综合化发展趋势的同时应制定统一的基础课程标准。在这个基础之上, 各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师资力量、院校性质和市场定位有所侧重地发展, 不断强化自身的特色。依据科学化、合理化, 紧密结合市场, 培养市场需要的园林专业人才的原则, 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优化, 整合课程体系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质量为目标制定与院校相适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保证园林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 提高软硬件质量,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改革传统教学手段。不断适应新形势, 加强教师的定期培训, 增强教师创新水平和授课技能,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如电脑设计室, 绘图室等, 在教学中引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 利用多媒体教学容量大、直观性强、等传统教学法无可比拟的优势, 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点, 起到了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使教学手段从传统的方式向教育技术现代化转变, 部分主干课程如:花卉学, 园林植物配置, 等最好实现网络教学。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园林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必须充分重视综合性的实习,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为学生提供参与真实工程建设的机会, 让他们通过企业和相关单位感知专业的特点和行业性质, 增进学生的职业感性知识, 通过实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可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城市的各种城市园林绿地, 房地产公司等观察实践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过程中, 学生也可发现自身知识的弱点和不足, 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 多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 目前我国的园林教育所遇到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它的发展, 需要不断地解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以满足就业市场需求为发展方向, 把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 深化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信随着我国园林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这些问题也将会在发展中得到解决, 园林教育事业会大踏步前进。

参考文献

[1]韩鹏, 董君.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改革与课程建设探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2.

[2]陈俊愉.从城市及居民区绿化系到园林学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

现代高校艺术教育 篇2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催生了现代化媒体的迅猛发展。现代化媒体以其多样化的形式和实时性强,涵盖面广的内容影响着社会各领域[1]。同时,大学生正处于接触新鲜事物快、兴趣面广和自控力较差的敏感较差时段,因此,现代媒体对高等教育教学的传统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本研究分析了现代媒体对传统高校教学方式的挑战,总结了高校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优化应用现代媒体改进传统教学模式的解决策略。

一、现代媒体对传统高校教学方式的挑战

1.现代媒体对高校教学“课堂管理”提出了新挑战。手机是现代媒体中最为活跃的工具,也是引领现代媒体的重要载体,手机以其小巧性、灵活性以及功能的集成化深受各层人士推崇。而正因为手机、Ipad等多样化移动端设备的存在,使得课堂上出现了“低头党”、“迟到族”以及“瞌睡派”等现象。在网络中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言论:“若让学生安心上课,必收其手机,断其网络”。由此可见,现在媒体对课堂的教学管理、教学秩序以及课堂听课率提出了新的挑战,甚至有些高校“抬头率”成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

2.现代媒体对高校“教学内容”的提出了新挑战。现代媒体信息来源广泛,实时性强,且信息量巨大,种类和内容千变万化,于此同时,娱乐新闻、负面新闻和广告等不经过滤的内容也影响着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与之相对应,课本的教学内容显得过于枯燥和单一,尤其是基础理论课程,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医学基础等。面向精力旺盛、追求新鲜事物的大学生,形式多样的媒体形式、面面俱到的媒体内容以及更新性强的媒体内容似乎成为课堂教学的“天敌”。

3.现代媒体对高校课堂“教学形式”提出了新挑战。现代媒体以文字、音乐、动画、视频等吸引着大学生的眼球。同时,QQ、MSN、微信、微博、飞信以及人人网、博客、网游等产品,以其参与性、互动性以及主体性吸引着学生。而传统的课堂多是教师站在讲台上机械地讲授枯燥、深奥的教学内容,学习者坐在固定的座位上被动地接受知识。由此看来,现代媒体的可互动性和炫目的媒体效果冲击着传统课堂上“讲台”的形式。

二、优化应用现代媒体,改进高校的教育教学方式

现代媒体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发展着,在现代媒体对高校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冲击下,高校应快速响应现代媒体的发展势头,与时俱进,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顺应其发展的趋势,建立适合于信息时代下新一代大学生的教学模式。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分别探讨了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课堂的教学设计等方面优化利用现代媒体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几点举措。

1.利用现代媒体优化高校教育教学方式。多样化的现代媒体(图片、动画、视频等)是学生无法抵制诱惑的关键因素之一。高校教学可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平台和资源,优化现有的教育教学方式,具体策略如:(1)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高校可改变现有的课程教授模式,利用课程讲授基本知识,利用现代媒体平台答疑、辅导,深化具体内容,如翻转课堂、微课、在线课程、微信群等。高校讲师将课程以“微课”的形式上传讲授内容,学生可合理化利用不同的平台,如手机、I-pad、电脑等观看课程内容,同时其可回放难点/疑点内容。也可与老师互动和沟通。(2)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多样化的学习课程内容。现在媒体中存在大量著名高校的在线课程,Moocs课程等,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筛选具体的课程,使其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资源。

2.引用现代媒体信息更新高校教学内容。现代媒体呈现的实时性强、覆盖面广信息是吸引学生的关键因素之一。高校教学课程可引入现代媒体的实时信息,充实教学内容。具体策略如下:(1)充分引入现代媒体实时性强的新闻、招聘或广告信息。在课堂讲授内容伊始,加入一段新闻、网站或求职广告,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增加学生的专业认知度,增加学生学习的信息和积极性。(2)帮助学生分析现代媒体信息的适宜与否。现代媒体因其多样化形式使得不同阶层的人士都可以使用,故此其信息正确与否有待分析[2-3]。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成熟的时期,不经过滤的负面新闻,过于奢华的不实新闻以及不切实际的梦幻话题严重影响着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故此,帮助学生分析现代媒体的适宜性,引导其正确地利用媒体形式,合理地判断媒体内容理应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一部分。

3.借鉴现代媒体的形式设计课堂教学形式。现代媒体以其互动性强,成功吸引推崇“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新一代大学生的眼球。高校教学课堂形式可借鉴现代媒体的一些形式。针对讨论性内容,可借鉴综艺“非诚勿扰”形式,老师的角色转变为评论人,引入“讨论式”,让学生针对课程的内容各抒己见;针对科普性内容,可借鉴“中国成语大赛”形式,设置抢答等竞技形式,让学生提前熟悉,记忆课程的内容;针对重要需要理解的内容,可让学生提前学习在线课程、moocs或老师微课,让学生课堂讲授该部分内容。

三、总结

现代媒体不仅扩充了高校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扩展了高教教师的课程设计形式。充分利用现代媒体优化高校教育教学方式,可达到如下效果:(1)引导高校学生认识和使用现代媒体。大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建立的关键时期,若任其在现代媒体多样化信息的熏陶下自由发展,难免有歪曲现象。故此,在教学中引入现代媒体,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现代媒体,正确地认识现代媒体对学习、生活带来的正能量。

(2)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根据“长尾理论”,高校学生在家、宿舍、地铁、公交、火车、等待这类零碎时间的总和远大于在校时间。在教学中引入现代媒体,使学生充分利用其零碎时间的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浅析高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篇3

关键词教育技术教学效率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1 高校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等教育中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逐渐被广泛运用到文化课教学中。可是,大多数学校在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时,计算机只是传统教学的辅助工具,只起到演示的教学效果,或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管理。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忽视实践能力的训练,以传授知识为唯一目的,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显然,这种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的总目标背道而驰。 科技的进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提供了发展的资源和条件,随之带来的将是一场现代教育技术的革命。如今,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幻灯、投影、唱片、录像、影碟、计算机等辅助手段,对于人才的开发和智能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2 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

首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要注意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而不要为使用而使用,为了猎奇而滥用,而废弃了粉笔、黑板、挂图乃至讲台。要遵循教学规律,科学地加以运用。其次,要精心选择现代教育媒体。恰当地选择现代教育媒体,会产生积极的教学效应,实现教学目标。反之,如果选用不当,其教学功能的发挥与教学需求不一致,可能产生消极的教学效应。对于电教媒体来说,虽然总体上看具有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的特点,但各种媒体的功能又有明显的区别,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媒体各自特点恰当选用。再次,要选用恰当的电化教学法。电化教学方法是师生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法。它体现了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普遍要求,是作用于学生的最积极因素,在知识传授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因此,在选择时,要根据教学的目标来选用,根据教学目标所涉及的领域来确定教学方法。

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效果分析

3.1 可以丰富教学资源,加强资源的共享性

传统的教学资源载体主要是书,其信息承载量小,而在网络教学中,教学资源的载体是网络。由于网络本身具有信息负载量大的特点,无疑会使教学资源得到空前的扩大。此外,网络的基本信息具有共享的特点,也使网络教学中全体学员能共同享有丰富的教学资源。

3.2 教学过程更具交互性,符合“教学相长”的教育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使用电子邮件、语音信箱、视频等多种媒体技术,实现了一种交互式的教学,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不仅可以双向而且还可以多向进行交互式交流。

3.3 有利于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学生视力、教师音量等因素的制约,使得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广泛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教师解放出来,用较小的教学投入,达到培养更多有质量保证的学生的效果。

4 对如何在高校中普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几点思考

4.1 转变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是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而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而网络环境下的学生既是对象,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客体和主体的统一。在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这些新的趋势中隐含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都反映了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学生被看作为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教师要扮演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的角色。

4.2 抓教师培训和教育技术队伍建设是普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关键

我们应该把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放在首位,积极开展以教育技术基本理论、课件制作技术和多媒体设备的正确使用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培训班,全面提升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的能力。教育技术专职队伍是高校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骨干力量,是一支最活跃、最具潜力的生力军。各高校应积极组建、完善自己的现代教育中心,本着先保持稳定、后逐步调整;先就地明确岗位职责、后逐步培训提高的原则,针对高校教育技术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通过积极引进人才、鼓励在职人员攻读更高学历、分批分期进行在岗培训等措施是提高教育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

高校现代思想道德教育探析 篇4

关键词:高校现代思想道德教育,内涵,启示

在当前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 受现代西方国家道德观念的影响, 我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面临巨大的冲击,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效果有下降的危机。科学理解和领会高校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 持续开展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作用的研究, 能促进高校思想道德教育, 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一、高校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

思想道德教育在内容上包含四个方面含义, 即思想、道、德和教育。“思想”即人的社会政治思想、社会政治原则、人生价值取向;“道”是人之所以为人, 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行为准则;“德”则是人的主体的德性自我、道德自我, 是人守“道”的自觉性、自律性表现。孔子认为, “仁”是道德的根本, “道”是人们的理想和行为准则, “德”则是“道”在具体行为中的体现[1]。黑格尔认为, 伦理是社会的, 道德是个体的, 思想则主要反映的是社会要求, 是社会的政治规范、伦理规范, 而道德主要反映的是对个人的要求, 是个人的德性规范。个人要从社会的需要出发, 接受社会的政治目标、政治规范和伦理规范, 并落实到道德自我的建构, 在现实的政治、人伦关系中达到道德实现和人格提升。现代社会普遍认为, 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 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而形成人们的信仰信念方式来维持的, 表现为善恶对立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具体来说,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通过社会成员的自觉遵守来调节社会关系, 由此保证社会存在的稳定性和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作为一种意识形式, 道德与其他意识形式诸如政治、法律、宗教等相比尤以道德遵守的自律性为特征。道德不是靠外在的强制力量起作用的, 而是靠人们内心信念的自律, 通过人及社会扬善惩恶的思想、言行要求, 舆论的善恶评价, 使人们的行为实现从现有到应有的转化。“教育”则是依照一定的教育模式, 将思想、道、德的要求施加于人, 传授于人, 并将其内化为人的精神和意识并自觉遵守的过程。

现代思想道德教育也即思想道德教育的现代化。“现代化”作为一个包容性广泛而又使用频率高的概念, 成为超越时代、革新传统思想的代名词。我国理论界一般认为, “现代化”是指社会和人的现代特性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现实活动, 具有发展、创造、创新和前沿化特性。

现代思想道德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发展创新三个方面。从“时间”上可以把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解为是相对于古代的、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从“性质”上可以把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解为从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继承、发展、转变而来, 它与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紧密联系, 包含着“现时代的性质”内涵。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指出, “每个青年必须懂得, 只有接受现代教育, 他们才能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应该使培养、教育和训练现代青年的全部事业, 成为培养青年共产主义道德的事业”。[2]邓小平同志也在1983年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时指出,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伟人们的讲话已明确指明了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实质, 也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现代化教育地位的全面审视和战略思考, 对现代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 我国高校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教育, 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等;道德教育方面主要是以“八荣八耻”为主题的社会主义荣誉观为核心, 以培养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为基本要求, 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高校要紧紧围绕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深入研究新时期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特征, 与时俱进, 用科学发展观, 促进高校现代思想道德教育发展。

二、高校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

通过对现代思想道德教育内涵的阐述和理解, 我们知道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现代化, 其实质就是当前我国思想道德教育在观念、体制、内容、手段等各方面要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创新实践和前沿化研究探索, 最终实现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的终极目标。

(一) 努力实现教育者思想道德教育观念现代化

思想道德教育观念现代化是高校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是影响其他环节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在当前科技信息化时代, 大学生正处在积极学习和吸收新知识、新观念的阶段, 思想活跃, 独立性强, 在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文化的同时, 也最容易受到西方思想道德意识渗透。因此作为高校教育者要不断研究当前学生思想教育规律和时代特征, 更新教育观念, 首先实现教育者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教育观念现代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全面开放的观念。现代社会是一个空前开放的社会, 世界科技经济成区域化一体化发展趋势, 各国文化相互激荡, 各个领域各个学科相互渗透, 大大影响了高校大学生思想的开放程度和社会化程度,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开放的大舞台, 因此高校教育者一定要具有开放的思想观念。既要认真研究在开放现状下如何应对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应对多元化道德观、价值观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 还必须研究怎样改革传统的、封闭的教育模式, 打破思想道德教育仅仅局限于课堂、书本、校园文化等的界限, 建立起科学化、规范化、前缘化的开放教育模式, 这样才能与现代社会全面开放的发展趋势相一致。第二, 科学发展的观念。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的发展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者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在新的社会条件下, 不但要继承、弘扬我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精神和优良传统, 还要赋予传统思想道德教育以新的活力, 要不断创造发展新的理论与方法。第三, 多元化观念。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多样化多元化发展, 大大增强了大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选择性。价值取向的多样性, 思想观念的多层次性, 道德要求的广泛性, 必然成为现代社会多样化发展的一个侧面, 使大学生思想道德领域呈现出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特点。因此高校教育者要立足思想道德教育的多样化多元化观念, 永远保持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教育格局。第四, 创新观念。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现代社会的开放性、竞争性和发展性, 客观地对教育者提出了创新性要求。当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只注重灌输、传达、解释、认识、理解, 而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紧密结合现代社会和高校学生的实际, 创造、创新性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大力调动教育者的积极性、能动性, 有效提高受教育者的认知能力, 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教育潜能, 提高现代思想道德教育效果。

(二) 要努力实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现代化

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直接决定了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和效果。因此,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现代化, 是整个思想道德教育现代化的着力点。现阶段我国高校要在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及以“八荣八耻”为主题的社会主义荣誉观为核心, 在培养具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公德意识的“四有新人”基本要求下开展传统内容教育的同时, 注重研究以下方面的内容:一是内容现代化必须以目标现代化为前提。当今世界正处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怎样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实现有力维护党和政府的威信, 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团结, 有效建立现代条件下的社会公秩良俗, 是每一位教育者都要思考的问题;二是要立足传统放眼世界, 具有前瞻性、前沿化。既要大力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绝不放弃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团结友爱、自尊自信的民族精神, 又要广泛研究世界各国尤其是主流国家的思想道德内容和发展趋势, 如西方国家推崇的民主、自由、人权及宗教信仰等, 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不断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内容;三是要不断研究敌对国家和反动势力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渗透, 研究在全球化的开放、竞争、信息环境下提高大学生抵制反动思想道德意识侵蚀能力的内容。如美国为达到西化、分化中国, 全面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 于1999年由中央情报局制定并由美国政府组织实施战略性西化分化中国的计划《十条诫令》, 其内容有:“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 鼓励他们藐视、鄙视并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 特别是共产主义教育, 为他们制造对色情产生兴趣的机会, 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 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耻, 一定要毁掉他们一直强调的刻苦耐劳的民族精神。”“一定要把他们青年的注意力从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 以及宗教迷信”;“要利用所有的资源, 甚至举手投足, 一言一笑, 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摧毁他们自尊自信的钥匙, 就是尽量打击其刻苦耐劳的民族精神。”[3]等, 针对这种赤裸裸的文化、道德战略进攻, 我们怎样思考和应对这一问题, 如何让青年大学生提高认知能力和抵制能力, 如何做到“以夷制夷, 师夷长技以制夷”,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心”, 这都是在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时代高校必须深入研究的现代思想道德教育新内容。

(三) 努力实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体制现代化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体制现代化, 不仅是思想道德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部分, 而且是实现整个思想道德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体制, 包括思想道德教育决策与管理体制、运行与监督体系。要通过体制现代化, 实现教育决策、管理的现代化。其一要充分尊重、发挥教育者在教育决策、管理上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让更多的人关心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建设;要依靠群众, 广开言路,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善于集中群众的创造智慧。其二要遵循科学规律, 运用科学方法, 按照受教育者的思想态势要求, 依照思想道德教育规律办事, 改变过去凭经验办事的传统方式, 克服主观性和盲目性。其三要使思想道德教育适应法制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要求, 使之系统化、规范化。要形成体系完善、结构优化、功能齐全、环节配套的系统, 即既要有研究、决策、咨询系统, 有实施、执行、协调、环境影响系统, 又要有反馈、调节、检测评估系统, 以保证思想道德教育科学、系统、有序、高效运行。要使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政策、队伍建设等有章可循, 有制可行, 对特别突发事件, 有多种预案应对。其四要符合现代社会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 即各种教育机构设置、人员、经费、设备投入都能充分合理调配, 发挥最佳教育功能, 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四) 要努力实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手段现代化

思想道德教育手段, 是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传递、接受思想道德信息的工具及其使用的方法。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手段, 如课堂教学、示范基地建设、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虽然也能发挥相当好的效果, 但手段单一, 方法单调, 储存、加工、传播的信息量少, 效能低。与网络、卫星电视、广播等现代传播媒介的广泛影响已不相称, 与大量思想道德信息传播要求的广泛性、及时性、渗透性的需要不相适应, 因此要在传统思想道德教育手段的基础上, 不断进行改进。实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手段现代化, 就是要不断地在教育中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媒体载体, 改造教育信息的传递介质和途径, 以实现教育手段的科技化、信息化、前沿化, 最终达到效果最佳化, 如互联网化、“天地合一”传媒化、高科技光电声动漫实景模拟演示教学等, 通过实现思想道德教育手段现代化, 使之成为提高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效果的有效推动力量。

总之, 实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现代化是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 高校要在坚持和发扬传统思想道德教育优势基础上, 深刻领会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 不断研究和探索现代条件下思想道德教育要求, 紧紧围绕教育现代化这一核心, 让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始终紧跟形势发展, 走在时代的前列。

参考文献

[1]卢有志.略论道德信仰的含义特征及作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7, (12) :60-63.

[2]阮映东, 张润华.在批判中继承, 在实践中学习——学习列宁《青年团的任务》[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0, (04) :38-41.

现代高校艺术教育 篇5

改革开放30a,中国由一个传媒弱国威为一个向全世界发声和发言的传媒大国,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电影等现传媒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许多积极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传媒资源,开拓中国特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之路.

作 者:胡花平滕海燕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刊 名:农业科技与信息 英文刊名:IN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现代传媒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积极影响  

★ 探析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

★ 人文关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正确压力实施策略

★ 论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 净化网络环境抢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

★ 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论文

★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文

★ 思想政治教育实习总结范本

★ 高校辅导员工作汇报

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的发展 篇6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学;现代艺术;基本特征;发展

长期以来,美术一直是人们表达美好愿望的载体,涉及到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尤其是高校的美术教育,以专业的方式反映着人们的审美情感和美好期盼。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就业压力的加大,高校美术教学出现了比较多的问题,要想保持高校美术教学的适应性、持续性,就要为高校美术教育注入新的“血液”,与现代艺术的结合,可以很好的弥补传统美术教学中的不足,对美术进行更好的延伸和创新。

一、高校美术教学的基本特征与现状

1、高校美术教育的基本特征

(1)教学的根基源自日常生活

美术是对日常生活的一种描述形式,是创作者感受生活后的表现载体,是物质和精神发展的一种体现,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高校美术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高校美术教学中会涉及美术的取材、表现手法、审美风格、外形特点,这些与日常生活经验是密不可分的。

(2)教学的理论源自传统文化

高校美术的许多表现形式与民间艺术、民俗密切相关,比如年画、书法、风筝等,是民俗的一种物化方式,在教学中吸收传统表现技巧,体验风俗画表达的愿景,不断创新,在传统人文历史的基础上形成丰富多彩、新颖时尚的表现形式。其实,不论高校美术教学怎样发展与变化,始终存在传统文化的影子,这也是高校美术教学的生命力所在。

(3)教学的目标源自审美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审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美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依赖传统文化又有创新,慢慢的成为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伴生品,体现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也反映出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所以,高校美术教学的目标主要源自审美需要,丰富人们的审美视界。

2、高校美术教育的现状

(1)轻理论重技术

中国美术在几千年的发展中,艺术前辈们为了满足美术再现客观现实的需求,一直致力于研究、提高美术的表现技巧,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当前美术教育重视美术技巧,而轻理论教学的现象。可是,现在高校美术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审美能力,美术技巧已不是限制、评价美术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成为一名出色的绘画者,只有高超的美术技巧是不够的,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感受现实生活事物将其转化为美术形式的表现力。但是,现在国内各大美术院校或美术专业,教师将技巧教学作为重点内容,学生学习、练习侧重于技巧和临摹,长此以往,学生不具备理论知识和美术内涵,成为了临摹的机器,技巧的承载者。

(2)培养目标不明确

传统“精英式”的高校教育,随着高校的扩招,发展成了“大众式”的高校教育,很多热爱美术的学生有机会进入高校学习,但是,学生数量的增长也加剧了就业压力,许多学生毕业即失业。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了使学生毕业找到自己满意、对口的职业,许多高校美术开始将就业作为培养方向,在探索实践中,模糊了高等美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概念,培养目标不明确,导致许多毕业生即不能从事设计工作,也不具备担任美术教学的能力。

(3)重传授轻培养

现在,高校美术教学有固定的一套模式:示范美术画法—传授专业知识—辅导练习。教师“传授”,学生“记忆和练习”,这是许多高校美术教师的观点和做法。但是,美术是一种艺术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艺术思维,强调学生的个性培养,应避免学生因“机械接受”而陷入固定的思维模式中。

(4)师资匮乏,评价机制不科学

随着高校的扩招,社会实践的发展,对艺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师资力量已满足不了现实需求。由于美术无法用“好与坏、对或错”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只能依靠美术教师的经验和艺术修养来判断,但是现在高校师资匮乏,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更少,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存在不足,学生的学习成果无法正常体现。

二、现代艺术的发展

1、现代艺术的内涵

现代艺术又被称为“现代主义”或“现代派艺术”。吴为山先生在著作《视觉艺术心理》中这样定义现代艺术:“是指20世纪以来,区别于传统的,带有前卫和先锋色彩的各种艺术思潮和流派的总称。”[1]现代艺术的主要特点在于打破创作者、作品、观众的区别,作品受现代社会文化影响,建立在科学和理性之上,对社会压抑人性的想象进行批判。

现代艺术流派众多,比如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波普艺术等等。最早印象派在艺术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突破了传统理念束缚,但受到当时学院派的抨击。发展到后印象派时,开始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感受,画家不再描述客观事物,由于它的表现形态背离了当代人的审美趣味,受到人们的厌弃而没落,直到马塞尔·杜尚的《泉》(从商店买来的男用小便池,签有杜尚大名,以讽刺当时艺术大师们所画的《泉》)出现,使西方现代艺术进入了新的发展历程。[2]

2、现代艺术的主要特点

(1)推动经济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内涵、审美水平、精神品味也得到提升,艺术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2)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

现代艺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现代社会的影响,除了满足创作者的思想表现外,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审美趣味,满足消费者的生活、发展需求,作品水平根据消费者的兴趣进行改变提升。为了适应大眾的需求和审美,现代艺术创作者要不断提升创作内容、表现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创造出更多内容、形式新颖的作品,体现现代艺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

(3)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根据发展经验来看,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丰富,不断出现新的设计主题和思维方式,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文化形象。人们对现代艺术的认识不断提高,在想象的基础上促进了科技的创新。

三、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的结合

高校美术教学来源于日常生活,与传统民俗息息相关,创作目的是满足人们的审美,因此具有实用性、民俗性和审美性,而现代艺术则侧重于经济性、社会性和科技性。虽然二者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在人文精神、回归自然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可以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1、促进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结合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艺术观

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都应把艺术创作放在首位,摒弃一些创作中的功利行为,表现出作品的本真,而不再是具有商业化的精神产品。高校美术教学的目标在于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意识。

因此,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是实现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结合的前提基础。只有以正确的艺术观审视艺术文化行为,才能充实艺术的内涵与底蕴,实现两者的良好结合。[3]

(2)培养内在审美性

高校美术教学在新的发展形势和社会背景下,应与现代艺术结合,注重教学的内在审美性。同时,在两者结合过程中,要协调发展,在适当依赖现代艺术的基础上体现出美术的本质。在教学中,结合美术理论知识,融入现代艺术的外在造型和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和创作风格。

(3)追求新的发展趋势

以往的高校美术教学多是注重技法、美术教学,忽视了美术理论、美术内涵和美术审美的培养,而将现代艺术融入高校美术教学,可以使高校美术教学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相互渗透的方式。同时,在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结合的过程中,把主要发展趋势放在美学研究方面,使美术理论与现代艺术创新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及创新能力。

(4)提高教学的创新意识

在优秀美术作品层出不穷的时代,美术创作者想脱颖而出,必须使作品呈现出艺术美,表现出丰富的内涵,创作者需要具备比较高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因此,高校美术教学要通过与现代艺术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美学发展作为核心,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与进步。

2、将现代艺术运用于高校教学的意义

(1)开阔学生视野

现代艺术的类型比较丰富,创作手段比较灵活,形式新颖,形式除了传统的绘画、雕塑,还有一些行为艺术、观念摄影等;材料除了运用笔墨纸砚,还会运用电、光等新媒介。现代艺术的出现使得美术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内容不断增多,各学科、专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让学生看到更广阔的艺术前景。

(2)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现在高校美术课学习的内容、使用的材料幾乎是固定的,学生的日常学习就是反复的使用相同的材料进行不同的练习,形式比较单一。现代艺术中的许多作品具有偏离常规的表现形式,比如达利的《时间的永恒》,同时,对于材料的选择也是无所不用其极,注重对新材料的研究探索。一些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的出现,以超出常态的表现方式、大胆随意的创作风格,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提高了他们的模仿、创新兴趣。

(3)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判断力

现代艺术注重在创作中反映某种现象、抨击某些行为,将现实中的各种问题以有效的浅显易懂的方式表现出来。同时,由于现代艺术的快速发展,使一些人产生一些极端的行为艺术,以吸引人们的眼球。学生在传统美术的学习中,融入现代艺术的知识,了解现代艺术的特点、表现形式,客观分析现代艺术中鱼龙混杂的现状,形成良好的、正确的判断力。

总结

总之,现代艺术这股“新鲜血液”注入高校美术教学,可以很好的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对于提高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作能力大有裨益,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意识,更好的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为山.视觉艺术心理[M]江苏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李小龙.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现状及对策探索[J].新西部(理论版),2013(24)

现代高校艺术教育 篇7

1 现代高校教育中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

信息社会需要大量的实用型人才, 因此除了培养研究型人才, 高校还应重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计算机课程在信息技术中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并且它所具有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也告诉了我们一个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有效具体途径:在对高校学生进行培养的具体过程中, 应以市场需求为前提条件, 以实践性和应用性为基础, 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教学宗旨。大多数高校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是社会一线的具体事务, 而现在基本上所有行业都少不了计算机的协助, 这样, 更加使得在高校教育中必须开设计算机这门课程。因此, 现代高校对计算机教育要尤为重视, 计算机教育不仅有利于于学生技能的提高, 还能够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增加高校的竞争力。

2 现代高校计算机教育的教育策略

2.1 与时俱进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内容, 改进教育理念

现代高校中的很多专业都是用计算机作为基础或辅助的工具, 比如会计电算化、模具中的制图和设计、酒店管理等等。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初高中就已经普及计算机的基础教育, 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高校, 更需要改进教育理念, 把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适应信息社会的变化发展。不同时期入校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掌握程度不尽相同, 这是由于计算机基础的课程有些学校小学、中学或高中时就开设, 这样, 有些学生小学时就开始接触计算机的相关教育, 有些学生是到中学时才开始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 还有些学生则是在高中时就已经开始学习操作系统的使用、办公软件的应用等。另外, 现在计算机已经在家庭开始普及, 还有许多的网吧、假期电脑学习班的开设, 使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和使用已不是毫无所知, 高校对学生的计算机教育也不需要从零开始教学。计算机科学这门课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丰富的理论知识, 还可以使他们接触许多的实践操作。因此进入高校后, 如果把学生已经学过或会操作且很熟悉的知识再一次学习, 会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又浪费他们的时间与金钱。基于这些原因, 现代高校应深入研究考虑面对不同时期入校的学生应怎样改进教学理念, 其教学内容应如何与时俱进。

现代社会需要大量实用型人才, 所以在制定计算机基础教材和教学内容时, 应视社会需要而定。也就是说, 高校应针对社会所需要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制定教学的基本方向, 根据这个方向来选择教学内容。高校为了能随时掌握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人才, 就有必要进行社会调查, 其中校企联合是最好、最有效的调查方法。校企联合就是学校和企业进行供求联合合作, 由此了解社会当前所需计算机技术的方向, 并深入分析了解未来社会对计算机的可能需求, 明确制定教育计划和教学方向。

2.2 别创新格计算机教育的教学模式, 实现校企联合

目前大多学科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先理论后实践, 这是普遍常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对计算机学科来说, 其计算机理论与实践操作的关系不同于先理论后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 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因此计算机学科并不适合这种教学模式, 我们必须别创新格计算机教育的教学模式, 也就是采用先实践后理论的教学模式, 最好的实现方法就是校企联合。计算机专业是较注重实践操作的一门学科, 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课程时, 无论是日常的操作使用, 还是大型程序的编写, 即使是一无所知, 也可以先进行实践操作, 若在实践操作中遇到问题、难题时, 学生可以去查找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得到解决方法, 然后解决遇到的问题。

实现校企联合, 不但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与发展, 还为这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的实现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校和企业的这种供求合作关系, 不仅使学生在学校时就把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互相印证补充, 还能通过在企业的锻炼, 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校企联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人际交流的能力, 有助于提高其分析、解决的问题能力, 有助于养成他们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3 结束语

在现阶段信息化的社会里, 现代高校计算机教育的实施是一项长期而坚巨的工作, 这项工作没有停止, 我们对它的思考也不会停止。面对它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很多的问题要思考。当我们讨论和解决了一个问题, 又会出现一个新的问题, 通过这样不断的讨论, 才能更好地做好计算机教学的工作, 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出色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 篇8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小学体育 (1-6年级) 体育与 (7-12年级) 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新课标”) 经过。

1.1 来自新课标的启示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小学体育 (1-6年级) 体育与健康 (7-12年级) 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新课标”) 要求:通过体育教育, 应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新课标通过四个方面对体育教育进行了规划。

(1) 在增进身体健康方面:学生通过学习, 可以提高自身对健康的认识, 学会科学的自我保健方法, 养成健康的体育习惯和生活习惯。

(2) 在心理健康方面:学生通过学习, 应能提高集体观, 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形成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

(3) 在社会适应能力上面, 学生通过学习, 要建立自我个体、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培养良好的集体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

(4) 学生通过体育教育学习, 能够掌握体育健康的基本知道我运动技能, 根据自己的爱好, 选择体育健身的方法, 提高运动欣赏能力。

新课标要求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 通过体育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在教育过程中要能够做到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在体育教育中, 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教育的目标的有效保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重视学生在体育教育的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 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根据个体差异, 制定相应的教学建议, 在保证大多数学生完成教育的同时, 也应应保证每个学生通过体育教育都能够体验体育的乐趣, 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要求, 根据不同阶段, 采取不同的组织措施。允许打破界线尊重个体组织有利于学生兴趣发展的教育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条件、个人爱好、实际水平, 进行随机、层次分组。摒弃了传统的教育意识, 充分发挥教师的创新能力, 创造能力, 为体育教育的多样化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

在教学内容上, 保留了那些受到学生喜欢的国际竞技项目和民族传统运动项目, 在此基础上吸收了一些休闲娱乐、流行健身健美和具有浓郁的土方气息的民间运动项目。要求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需求多样化, 个体追求发展, 多层次, 多结构化的体育教育体系。从实际出发, 最大化地实现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 而不是以运动项目或教师为中心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

不难看出, 新课标对体育教育提出了一个适应现代社会教育需求, 要求体育教育要改变传统教育理念, 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手段, 采用创新的教育方法, 来提高体育教育事业。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基于现代科技的教育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已经涉及到高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但是, 相对于其他教育学科, 高校的体育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已经严重滞后。因此, 有着方方面面的原因, 需要大家共同探讨和研究。

1.2 基于现代科技的教育技术应用已经滞后

基于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 为高校教育事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平台和工具, 对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体育教育事业上, 由于受传统体育教育观念的影响, 尤其体育教学需要在运动场上进行这个特点的限制,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应用并没有得到广泛深入的开展。主要表现在。

(1) 运动场地在现代教育技术硬件投入不足, 一方面与硬件技术受运动场地限制;另一方面与资金投入也有关系。

(2) 体育教师队伍素质偏低, 对体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存在必要的理解和技能。由于基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教育技术, 要求使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和先进的知识。而体育教师随着年龄老化, 知识结构也相对比较落后, 因此在应用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基本素质存在不足, 限制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与普及。

(3) 高校体育对于现代体育教育技术不够重视, 网络资源投建较少。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 是导致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育事业上整体滞后的主要原因。要想推动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改革, 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加强教师素质建设,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高校体育教育事业中, 是推动高校体育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手段。

2 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

我国传统的教育目的是增加学生体质, 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使之成为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面对新形式下的社会发展需求,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模式暴露出许需要改进的地方。

2.1 教育方法不够科学

长期以来的传统的教育模式, 影响着体育教育理念的改进, 厚重的传统意识已经无法满足亲社会发展形式的需求。在传统的教育中, 强调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 通过高负荷的运动强度来刺激学生的体质增长和体育能力的提高, 对结果采用统一评判标准, 而忽略了学生的自我需求和个体差异的特点。强调以教学计划为中心, 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 忽略学生对体育的热情;以强制性淡化主动性, 不能与学生产生互动教学。

2.2 教育模式过于单一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 这些传统教育理念显现出其片面性的局限, 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需求, 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体育教育的要求。无法满足社会发展下, 对于现代大学生高素质, 高水平的要求。在体育教学中, 仅仅针对学生的体能素质、竞技素质以及相关的教育知识, 不注重个人思维的培养, 和相关知识的教育, 如自然科学教育、人文科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思维单一, 综合素质不高, 容易出现高技能、低综合素质的单一型体育人才。

2.3 师资结构不合理

教师是实施体育教育的关键因素, 是教育方法改进的探索者。现代社会的进步, 向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高校师资队伍中普遍存在着学历水平与高级职称比例都偏低的境况。例如: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约有7万人, 硕士学历的人数仅占总人数比例的21.8%, 严重低于其他学科硕士、博士的比例;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其他学科教师少4.7%~16.4%。与社会发展速度相比, 显示出体育教师力量已经到严重薄弱的地位。

2.4 传统教育技术陈旧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注重“三基”教育, 是在教师的严格管理下进行的教育过程。教学理念主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上, 重传授而轻培养, 多灌输而少互动。教学手段单一, 方法固定, 缺乏的创新性、创意性, 易形成枯燥的教学气氛, 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厌烦情绪。

2.5 学生对传统体育教育模式缺乏兴趣

大多数学生从一开始接受教育时, 受学校教育模式不平衡的影响, 就缺乏对体育课的教育重视程度, 导致学生对于体育课错误理解。忽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选课上面容易出现盲目性, 所选课目也许并不自己喜欢, 或者适于自身情况。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要性感觉模糊, 认为无关重要, 一旦受到干扰就容易出现逃课现象。不仅影响了体育教师的教学计划, 而且不利于学生学习体育知识, 提高身体素质, 为今后的体育教育打好良好基础。

3 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育改革途径

3.1 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强调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现代化的科学技术, 为教育事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平台和工具, 对教学事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高校体育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创建了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 有利于教师转变传统思想, 主动学习, 更新知识结构, 创进教师改变教与学的环境, 促进教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可以体现学生自我中心价值, 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加学生在教与学中的参与程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道和技能熟练度, 使之成为一个高综合素质的人才, 有着重要的意义。

3.2 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育改革途径

3.2.1 加大资源的投入

要想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使用, 必须加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软、硬件资源的投资额度。包括多媒体、网络资源、远程教育等相关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只有拥有完整的现代化教育资源基础, 才能促进现代化教育改革的协调发展。通过资源共享、远程技术等互联网技术, 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 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要求, 通过学生的智慧和要求, 更好地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3.2.2 加大体育教师的队伍建设

教师处在教育的第一线, 是推动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和动力, 提高体育教师的队伍素质, 是推广现代教育技术, 加大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步伐, 有着十分重要关键作用。教师队伍的教学理念、教学技术, 直接影响着对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程度, 其知识结构的先进性和创新思维, 渗透到教学中的每个环节, 影响着学生在受教育中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素质建设。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专业化知识、完整的知识结构, 并且要创有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因此, 要把加大教师的素质建设当作教育改革的基础来抓。建设一支具备先进教育理念, 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4 结语

2 1世纪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无论是学生, 还是高校都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挑战。如何让学生在未来可以把握机会, 适应社会需求, 提高自身在竞争优势, 高校的教育模式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作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应不断总结经验, 借鉴精化, 努力发掘有利于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先进理念, 为社会输送可以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而努力。

摘要:现代社会的发展, 对于高校体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旧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如何迎接挑战, 抓住机遇, 从而推动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 对于高校的发展及一线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 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现代教育,高校,体育改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 (1-6年级) 体育与健康 (7-l2年级) 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现代高校艺术教育 篇9

我国当前已经明确了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体育教育是其中重要组成,因此需要面临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问题,就体育教学的现代化来看,主要是通过科学的理论、科学方法或者先进技术等填充体育教育中的内容,由此完成体育教学的理想目标。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指出,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出素质较高且综合型的人才,由此将体育教育思想升华到现代化水平,提升办学条件,提升师资队伍的水平,提升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以上项目的现代化。

一、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体育教育造成的影响

1. 对传统教育观念造成冲击

人的观念指引行动,因此一个人的教育观对人们教育价值的整体方向和教学方式等都会造成影响,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应用在教育上,其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计算机教学的加入,校园网站的开办,国家教育网站的创立、网络课程等项目的出现,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传统教学观造成了很大影响,使高校体育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提升了课程教学的综合性,对高校体育教学提供了强大支撑,是对传统教学观和人才观的一种创新。

2. 促进高校体育教育内容的改革

分析体育教育的内容可知,其主要目的在于完成体育教育,利用身体训练、体育表演或者运动比赛的方式,通过组织的具体加工之后能够用于体育教育的有关材料。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来看,其是基于现代理论和现代思想的指引的一种教育策略,该策略应用于高校体育教育中,能够改变高校的体育教育内容,对传统的教学内容造成冲击。

3. 改变传统高校体育教育方法

由于我国教育长时间处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导致高校的体育教育不受重视,很多高校体育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等还都不达标,加之体育课程本来的时间就偏少,因此教师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仔细观察好训练动作的结构和特征。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面积不断扩大,尤其是当多媒体教学进入到体育课程中之后,学生的教学过程就开始发生转变,传统教师讲解、学生听课的方式已经不是唯一的教学渠道,学生的学习渠道愈加多样化。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 应用体育多媒体课件

简单看来,多媒体课件是教师上课期间用来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多媒体课件真正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等联系起来,将以上内容融合之后为学生呈现出生动的教学素材,提升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互动性。多媒体课件主要应用内容包含体育课程的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动作动态过程,教师的解说结合动态图能够提升学生的记忆性,加深印象,还可以根据课件对动作进行反复训练。应用在体育训练的时候,教师可将运动训练过程录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的分析来进行动作讲解和分析,总结学生的训练情况,录入计算机,学生通过计算机课件的播放可以了解到自身训练的劣势和优势,提升训练的针对性。

2. 应用体育网络教学资源

体育网络教学资源是开放式的,其应用在体育教学中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事为学生提供更加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个性化内容,良好的协调了高校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缓解了高校资源分配不合理的情况。利用体育网络教学资源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范围,使学生面对体育知识和健康知识的时候,能够了解更多的相关领域,弥补课本教学知识的不足。教师还可以通过体育网络资源的整合来完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知识。

3. 应用体育网络课程

当前我国网络课程的建设还处在发展的过程中,但是网络课程应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还呈现出显著不足,国内很多高校都有自己专属的网站,网站的建立十分有利于体育网络课程的开展,高校中网络课程的覆盖面积不断增加,多媒体课件也开始覆盖的时候,校领导开始注重体育教学的网络课程开展。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交互性的网络教学应运而生,就当前的教育环境看来,很多教师利用网络教学过多注重理论知识的传输、基础技能的介绍、欣赏比赛等,但是没有利用到网络技术的交互性,教师和学生完全依靠网络技术,缺少沟通。体育网络课程在顾及基础内容的时候,其还致力于建设综合性的教学平台和课程信息化建设,就体育网络课程应用层面来看,主要包含教师电子教案的设计、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开展师生的网络平台讨论、拓宽教学资源的内容、完成体育课程的信息化管理。

三、结语

当前世界处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创新的阶段,教育技术应用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是时代进入信息社会的一种必然趋势,我国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可以向国外发达国家借鉴,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高校体育教育融合起来,帮助解决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完成教学课程的创新。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来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促进体育教育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现代高校艺术教育 篇10

下面我想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视角谈谈这个问题。

其实对现代艺术这样的定义也是从书本上看来的, 我想从我个人的经验体会去谈谈这个问题。我生活在新疆, 那是一个多元文化影响的地区, 受到中亚, 尤其是俄罗斯的文化影响的很深。绘画的风格尤其是油画, 包括教学的体系都是苏派的。这还和教育体系中的主体:教师的文化背景构成有关系。

新疆早期绘画形式都仅限于民间工艺美术形式, 到了20世纪初, 逐渐有内地的进步青年去到新疆, 影响了新疆的文化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 著名的茅盾先生由于种种原因1939年3月辗转抵达新疆, 在当时的新疆学院 (现新疆大学) 任教。4月新疆文化协会成立, 茅盾被推举为委员长。大大促进了新疆早期现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自此源源不断的有内地的进步青年跟随部队、支援边疆来到新疆扎根, 大多数艺术家都走上了教学岗位, 他们有鲁艺毕业的, 有西北民大毕业的, 还有个别苏联留学回来的, 还有本地的艺术家参加了北京举办的各种课程班短期培训的, 影响最为广泛的就是契斯恰科夫教学体系, 这是现在都已七八十岁高龄的老一辈教育家津津乐道的, 就这样, 一直沿用了半个世纪, 被这一代教育家影响的40--60岁的中年一代艺术家知识结构都比较相同, 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影响大都是本地画家, 少有内地来疆的画家, 他们大多在本地上过专科艺术院校或自学成才, 到了教育岗位有机会到各大美院进修深造, 主要是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院和西安美院。他们从哪里毕业就在教学中自然而然的渗透出毕业院校的一些理念。就如早年间徐悲鸿、林风眠从欧洲留学归国, 一个央美, 一个国美, 他们不同的艺术理念和教育思想就如一棵大树的两个分叉深深的影响了全国的美术教育乃至审美意识一样。但这一代中很少有将理论研究做的扎实的, 尤其是教育理念更是没有形成体系, 只是言传身教的影响, 这样反而使得新疆的美术没有形成一言堂的统一风格, 形成了多种风格并存, 结合当地少数民族民间工艺文化影响的百花齐放的特色艺术生态。改革开放以后, 新疆的发展速度也是惊人的, 尤其是新世纪之初, 新疆高校教育逐步的完善, 吸引了内地的学生就读, 有毕业留校扎根新疆的, 有内地毕业迫于就业压力去新疆工作的, 使得新疆美术教育教师的文化背景多种多样, 近些年由于交通的更为便利和网络互联时代的到来, 各种新闻现象流派观念都不再有时差, 新疆的美景也能不断的吸引知名画家去采风写生, 顺便举办画展讲座等文化交流活动, 也是新疆高校美术教育的福利。这是我从新疆的立足点谈的一个方面。

另外, 从全球宏观视角出发, 我认为, 现代艺术源流的走向就像水一样, 总是从地势高的地方, 聚集到地势低洼的地方, 绘画亦是如此。现代国内的绘画有一个很流行的趋势就是找偶像, 谁最先找到了那个适合自己的偶像来借用他的语言转变为自己的绘画语言这样的现象很多, 屡试不爽, 且我也不用一一举例。我也不是否定这样的过程, 我认为这样的临摹是很有必要的, 总说中国是山寨大国, 我们不把外国的手机、飞机、航母拆开来再装上, 我们没办法有自己的华为、歼11、辽宁号。西方油画的中国化也是如此, 从油画进入中国至今, 我们不这样掰开揉碎了去咀嚼, 形成不了今后的中国化油画语言。近些年, 常看到国际的知名品牌借用中国元素来设计服饰的现象, 包括新疆的艾德莱斯纹样都走向了国际化。这正应了那句老话,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就又体现了文化影响的度的问题, 是要全盘西化么?中国这块神奇的土地就有这样海纳百川且自带过滤的特殊功能。历史上多次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之后, 文化却被汉文化同化了。而现在的中国艺术也是这样, 那么多的外国艺术家来到中国, 他们带来了自己特有的文化语言, 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艺术, 由于中国现在宽松自由的艺术环境也吸引着更多的艺术家来到中国, 这样的影响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影响。而中国自己的文化特色和艺术语言的结合和运用是每个艺术家都在思考和实践的一个永久的课题。

另外, 我还想具象的谈两点:一个是各地区教育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就如重点中学的道理一样, 各地区人才的流动一定是人往高处走, 文化相对薄弱的地区难得产生一些有影响力的艺术家, 他们到了一定程度就变得曲高和寡, 离开故土, 寻找有文化氛围的环境, 比如北京。但在北京这里人才济济, 原本的过人之处到此确微不足道, 离开了滋养自己的文化背景又水土不服, 很难再产生优秀的作品。这在我们那里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而这些人恰恰是构成教育的主体, 人才的流失和失衡的发展也深深影响着艺术教育的发展。比如我们高校的一线教师大都是还没有外出深造的老师, 而从内地学成回去再投入教学, 又缺乏现代艺术的语境, 难以很好的学以致用。我一个同事央美雕塑博士, 回去上课讲现代艺术表现性雕塑, 被学生赶下讲台, 被教务处问责, 这样的现象我从多位近年来在内地读书毕业返回教学岗位的同事朋友的交流中都能产生共鸣, 我想还是需要发展大众的现代艺术教育提高整体的审美意识才能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艺术市场对现代艺术教育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一切向钱看齐的原则, 让师生对教育的兴趣倾向都变化了, 很多学生都会慕名画卖的好的老师, 学他的风格速成, 为了容易卖画挣钱, 老师也争着在艺术市场能够争得一席之地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从而提高自己在学校, 在学生眼中的地位, 也能改善自己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命运。但问题是越是知名度大的老师, 越没有时间在学校接触学生, 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 长期奔走在各类展览、讲座、笔会、写生等文化活动之中。而学生大都有被骗的感觉, 当初是对名家老师慕名而来的, 可大学几年中没见过这些名家几面。出现了种种怨怼之言。如此这样的社会风气, 一切的速成都应运而生, 考前班速成, 风格速成, 一切都怎么快怎么来。没有几个能真正踏踏实实静下心来做学问, 钻研自己绘画的人了。画什么由什么好卖决定, 高校专业发展方向由什么好就业决定。学生毕业后又成为了教育的主体, 中小学老师, 考前班老师等, 继续传授甚至发明更速成的办法获取名利。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娱乐时代, 文艺社会, 拜金教育。都说学校是社会中最纯净的一块地方, 在我看来这最后的一块净土也是难以免俗了。

宏观方面虽然我一直没有谈及教育, 但这种文化的影响何尝不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现代的高校美术教师大多都是艺术家的双重身份, 同样的他们的理念的变迁不断的影响和改变着一批批的人, 他们毕业后又融入和构成了当代的艺术圈, 任何艺术家的艺术行为都不是无本之木, 也许就是某位老师的一句话, 某次画展的一幅画, 某场活动的理念触发出了艺术家内心深处的灵感而形成了创作。

现代高校艺术教育 篇11

【关键词】信息检索 创新能力 教育职能 服务职能 信息教育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330-01

伴随着“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人们发现传统的教育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事业的要求,越来越关注信息检索教育在信息现代化的作用。人们逐步的认识到信息检索课程也是“现代化教育”不可缺少的科学。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随着信息检索工作的深入开展,它为各种教育活动提供广阔的天地,同时为培养创新能力人才提供可靠信息资源。因此,信息检索教育不应再将自己封闭在校园内,只为本校的教学科研服务,而应面服务于“四个现代化”建设,信息检索工作应该适应“四个现代化”教育的发展。

一、信息检索教育现状

现代我国的大多数学校教育形式基本上是教师的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学历教育。口头上喊了几十年的素质教育,但是实际上仍然是只注重学科知识的传递,只把已经成熟的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创新能力,缺少在大量杂乱信息知识海洋中利用信息检索能力,将自己需要的有用的知识梳理出来的本领。同时我国大多数学校没有开设信息检索教育课程,就已经开设信息检索教育课程的学校,学生只是为了得到选修学分被迫接受信息检索教育。对于教师而言,大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信息检索教育的培训,缺少信息检索方面的知识。因此,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根本就培养不出来乔布斯类型的创新人才。从现在教育现状看出,应该大力加强信息检索教育,发挥信息检索教育职能的作用。

信息检索教育可以迅速帮助学校师生把需要的知识信息收集呈现出来,并且将这些知识信息按照一定的次序组织起来,供人们利用,同时还能发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动向。要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搞好高校信息检索教育工作,把及时、有效的信息资料被广大师生了解,这是信息检索教育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更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各级高校应该大力加强信息检索教育课程建设,大力推广、普及信息检索基础知识教育,使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成为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系统组织利用所需要知识的创新能力人才。如果没有一定的信息检索方面知识的学生,不仅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更谈不到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搞好信息检索教育工作很有必要。

二、利用信息检索教育促使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

开发人的智力是高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传授文化知识,掌普及科技技术是高校教育的目的。提高人的素质和开发人的创新能力,这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盛衰百年大计,我们应当看到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对象是人,在信息现代化的今天,人的作用将显得更加显著。信息检索工作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这主要表现在怎样使受教育者迅速得到最需要的科学知识。当前大量的知识信息如雨后春笋,怎样合理组织这些新知识和新技术信息很快被学生们了解和掌握是信息检索工作的首要任务,这也是高校信息检索工作者的职责。促使高校信息检索教育融合到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所有领域,从而避免知识信息在传递上受到阻碍,使之得到最大的开发和利用。只有新颖的知识,才能使人的创新能力得以形成,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现代化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加强信息检索的教育职能

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人才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各种人才挖掘利用离不开信息化的渠道。而各种信息又离不开信息检索工作。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使人现代化,只有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实现四个现代化,为此,加强发挥信息检索的教育职能在四个现代化教育中的作用。

信息检索教育职能主要体现在知识信息资料广泛地收集、分析、整理、加工、传递和利用。科学周密计划,严格科学管理合理的优化配置,完成知识信息的传播这是信息检索工作的目的。随着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应用,信息检索教育职能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只有掌握现代化的信息传递技术,才使得教育活动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有助于人们超越地域和语言上的障碍,直接从视频传递中吸取知识信息,又可以使那些具有信息检索知识的人迅速发现和跟踪最新的知识信息,使自己的知识不断得到及时地更新和补充,更快地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正在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和学。而信息检索教育研究的是怎样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有用的知识信息、提炼出自己需要知识的一种的科学。信息检索不但注重信息的交流、传播,而且更强调在知识的海洋中,搜集、加工、整理关于某课题有关信息资料,将把散落在社会各个角落中的零散知识信息形成一个有序的完整系统知识体系,从而加以传播利用。信息检索教育把原来封闭课堂教学模式变成了一种现代化的开放式教育系统,比传统式教学方式具有更大的广泛性、适应性和实用性。因而,信息检索教育为开放式教学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大力加强信息检索教育在教育的比重

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高校图书馆应该大力开展信息检索教育工作,发挥信息检索教育职能,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改进传播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加强信息检索教育在高校现代教育事业中的比重。

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看,知识的传递具体不断反复双向知识信息交流,教与学二者互为信息传递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就教师而言,在讲授知识过程中,是信息知识的发送者,在教育过程起到关键主导作用。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完成传授知识任务,又要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将时代进发出来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传递给学生。同时应该大力开展对教师进行信息检索知识教育,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来高素质的创新的学生;只有及时了解新技术发展和最新成果的教师,才能将怎样发现新知识教给学生,从这个角度看老师有事新知识的接受者。对于学生而言,不但接受传统知识信息,而且更应该注重对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使用技术的了解。掌握信息检索基础知识,更有利于发现新知识,提高对新知识的组合能力,使自己成为新型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对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应该提高信息检索教育作用的认识。新科研成果可以通过信息检索工作去传播和推广利用,才能推向社会,才能发挥作用。同时我们教育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也需要通过信息检索工作快速的传递出去,用于指导教育实践。缺少了信息检索教育的支持,一个学校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因此现代化教育事业有必要加强信息教育工作。

现代高校艺术教育 篇12

关键词:培养创新人才,现代教育技术,创新能力

当前世界各国在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上都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明确提出“必须给教育确定新的目标, 必须改变人们对教育作用的看法。扩大了的教育新概念应该使每一个人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 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因此, 21世纪教育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造就大批高创新能力的人才。现代教育技术就是指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目前, 世界各国都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教育。

1 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与特征。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媒体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围绕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践, 支持并优化教学, 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也就是说, 现代教育技术有两个基础:第一是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第二是技术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前提的。在当前, 应用于教育中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模拟与数字音像技术, 卫星广播电视技术,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 互联网络通讯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等。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 应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加以选择, 现代教育技术有一个目的, 就是为了促进学习, 因为老师的教, 是为了是学生的学。现代教育技术有两个研究对象, 现代教育技术或教育技术学, 而不是研究教育的方方面面, 研究教育的一般规律的是教育学一级学科,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 是研究优化学与教的过程和资源。现代教育技术有五个具体研究内容或研究范畴, 为了促进学习, 对学与教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其中, 最重要的是教学设计方面, 因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框架, 就是教学设计。由此可见, 现代教育技术的最大落脚点, 是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信息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

2 世界各国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

美国在教育信息化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克林顿总统自1992年上任后, 一直十分重视发展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1997年, 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批准了一项使学校和图书馆的联网与通讯享受优惠服务的计划, 降价幅度为20%至90%;克林顿总统要求国会在五年内提供20亿美元的特别拨款。同时, 克林顿当局还极力敦促政府各部门发挥教育资源提供者的作用, 如教育部支持美国教育资源信息中心 (ERIC) 建立了一个容纳900个教案的图书馆, 并利用全国性的专家网和数据库来解答教育者提出的问题;甚至许多国家级的实验室也通过联网向中学生开放。尽管如此, 政府部门在教育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仍然是十分有限的。大量的投资来自于工业界和非赢利机构, 欧洲各国的教育信息化程度各不相同。从1995年起, 欧盟各国先后制订了各自的学校信息化发展计划, 据1997年初公布的资料显示, 英国是世界上唯一在所有小学都配备了计算机的国家, 而且英国中小学的课程设计已经进入互联网, 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但欧盟总体的学校连接互联网比例大大落后于美国。在亚洲, 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显示出赶超美欧的强劲势头。新加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可以说是一步登天, 于1996年推出全国教育信息化计划, 拟投资20亿美元使每间教室连通Internet, 做到每2名学生一台微机, 每位教师一台笔记本电脑。我国香港特区政府于1998年拨款26亿港币为每一中小学装备联网计算机教室。香港大学要求9 8年级新生每人拥有一台笔记本电脑, 学生个人仅出资三分之一。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计划也已开始启动。在基础教育方面,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小学开展计算机教育, 到98年底, 全国中小学装机总数近100万台, 配置计算机机房的学校达到6万所, 许多学校在开展计算机教育的同时将计算机用于教学。

3 现代教育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促成了更有效的教学模式, 从历史上看, 基于不同的媒体技术, 教育技术在高等教育中可以分为不同的应用模式, 泰勒划分为:通信模式、多媒体模式、远程学习模式和灵活学习模式, 另一种简单的划分方法是分为两种应用模式:广播模式和互动模式。广播模式中, 学习材料是预先准备好的, 通过网络或者其他方式提供给学习者。互动模式中, 学生群相对固定。学生与教师通过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常规、持续性交流, 课程开发成本低。今天的年轻人都是与计算机和多媒体一起成长的, 他们更期望互动式的教学方式。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与现实世界的便捷“接口”, 例如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政治学系开发的计算机模拟软件, 在三个星期内让学生扮演政治、商业、媒体组织的领导人, 使学生能够针对不同的国际政治形式作出判断。在美国的豪夫斯特拉大学法学院开发的关于审判前起诉程序的学习软件中, 学生及导师相互交流, 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学生对课程中身临其境的过程深有体会。只有在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后, 互动模式才成为高等教育的主流。目前已经有1000所以上的美国大学和学院以及其他国家———的各种教学机构都提供了网络课程, 许多研究表明这种网上学习对于学生是有效而令人满意的。现代教育技术扩展了高等教育服务。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 为学生提供了海量的教学资源, 利用网络, 特别是Internet, 可以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 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学生的学习环境虚拟化。教育环境虚拟化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时间的限制, 这是电子网络化教育的重要特征。虚拟教育可分为校内模式和校外模式。校内模式是利用局域网开展网上教育, 校外模式是指利用广域网进行远程教育。在许多建设了校园网的学校, 如果能够充分开发网络的虚拟教育功能, 就可以做到虚拟教育与实在教育结合, 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贯通, 这是未来信息化学校的发展方向。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向整个教育提出了前有未有的挑战, 大学及教师急需重新审视自己的地位, 学会信息化教学及根据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安排教学, 教师的角色由信息的提供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和设计者。

4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创新人才。

培养创新人才, 首先需要根据未来社会的需要, 确立新的人才观。目前, 信息素 (InformationLiteracy) 开始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信息素养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 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 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的基础。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 必须在教育系统中确立和传播信息时代的文化价值观念, 并据此反思和超越现行教育所必需的品格、能力、思维和行为方式, 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能够适应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生存新环境。现代教育技术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所做的巨大贡献:4.1现代教育技术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提供了自主化、多样化、合作化的学习环境。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 为学生提供了海量的资源, 同时学生在此环境中主动学习, 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技能, 即具有了良好的信息素养。4.2现代教育技术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模式, 这些教学模式有效的保证了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的教学质量。学生只有通过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学模式, 才能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度报告指出“为了创造生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培养21世纪的能力素质, 学校必须将数字化内容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 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所以现阶段大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 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 利用信息技术促成有利于创新教育的教育文化革新是必要的, 但不是充分的。在具体的教育文化背景下, 认清教育文化变革的方向, 改变教育观念, 并采取适当的激励性政策来保障教育改革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同样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曾斌.浅析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的融合[J].科技与教育, 2008, 5.

[2]艾月霞.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3.

[3]王英杰, 刘宝存.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创新教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4.

[4]杨欢.现代教育技术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药品抽样下一篇:案例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