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观念(共12篇)
现代教育观念 篇1
1.现代教育观念的变革, 核心是如何处理好“儿童与教育”的关系问题。观念变革时期, 教育家开始重新审视儿童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形成了对儿童和教育的新认识。认为儿童不仅与成人有差异, 儿童之间也是有差异的, 无论是在语言表达、阅读速度, 或在回答问题上等, 儿童之间都有很大的不同, 在教育中采用统一的内容、方法、进度, 要求所有的儿童是不合适的。在这个基础上, 有教育家提出“儿童中心”的观念, 认为教育应该使学校适应儿童, 而不是使儿童适应学校, 教育的一切措施都要围绕儿童进行。教育家也对学校形成了新的观念:认为学校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 学校应该成为社会的中心, 学校要使儿童、课程与社会保持密切的联系;学校是一个各种知识、文化的净化器和不同等级、阶层的平衡器, 要使每个到学校学习的孩子能够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在这些新观念的影响和冲击下, 传统的等级教育观念、歧视性教育理念逐步被废弃, 适应儿童的教学内容、活动课程、个性化学习等观念逐步被接受。
2.现代教育技术的变革, 核心是如何处理好“技术为知识服务与为学生服务”的关系问题。从教育技术的发展来看, 早期的“班级授课制”主要是基于知识学习的考虑。进入20世纪以后, 教育技术发生重大变革, 从技术为知识传授服务转向技术为学生发展服务。如在教学技术或手段上,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逐步由活动教学、设计教学、小组教学、单元教学、讨论教学所取代;学习方式也由传统的必修制向选修制、学分制、走班制等转变;课程设置也由传统的学科课程向活动课程、综合课程、AP课程转变;学校机构也由传统的统一学校向选择性学校、特许学校、公立学校市场化转变。教育技术的变革,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观念的变革。
3.现代教育制度的创新, 核心是如何处理好“制度约束儿童与保护儿童”的关系问题。传统的教育制度是一种限制和约束儿童的制度, 如早期的“双轨制”和“多轨制”, 把儿童分成不同的类型, 设置固定的通道。即使在实行单轨学制的美国, 早期学校制度也是从无年级制到8-4学制的。进入现代社会以后, 约束儿童的教育制度开始发生变革, 逐渐形成一种保护儿童的制度, 使儿童有多样性的发展通道, 特别是“综合制”的出现和6-3-3学制、6-2-4学制以及多种学制的出现, 为儿童发展提供了多样性的渠道。教育制度不仅要保护儿童, 也要约束儿童。这种约束是建立在现代儿童观念、教育观念和教育技术手段的基础上的, 约束也是一定程度的保护, 而且保护的内容更为细致和人性化。
现代教育观念 篇2
更新教育信息化观念
助推教育现代化步伐
——巨野县教育信息化会议在凤凰小学召开
为进一步推进巨野县教育信息化工作,贯彻落实省基础教育信息化会议精神,2015年3月18日上午,巨野县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凤凰小学学术报告厅召开,吹响了全县教育信息化的强劲号角。各县直学校、乡镇中心学校校长等160余人参加了会议。巨野县教育局局长谢新学、副局长刘建民等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副局长刘建民做了题为《立足实际、着眼未来,努力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报告从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现状谈起,安排部署今后一段时期全县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他在报告中指出,要求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更新观念,加强信息化建设,使教师真正成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践行者。
会上,巨野县高级中学副校长奚文惠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结合当今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与会人员进行了培训,希望做到适应教育新常态,引领学校信息化;电教办苏燕老师,让大家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认识到信息化发展之快,告诉我们要抓住机遇,做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领头人。
最后,县教育局局长谢新学指出:信息化为我们带来新一轮的教育赛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这场新的赛跑中,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发力点,因地制宜制定战略蓝图,全力以赴打赢这场战役!”
据了解,2015年巨野县“教育信息化工程”推进工作将以教学应用为核心,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重点,以“同步课堂”为抓手,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一校一门课”活动为载体,以培训技术能力为保障,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努力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提高全县教育信息化水平。
<巨野县凤凰小学
孙巨林报道>
现代家长应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念 篇3
爱孩子是人的天性,魏永康的家长爱孩子没有丝毫的错,错的是他们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那么,现代家长应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呢?
课堂学习比辅导班更重要
家长们应认识到,让孩子充分利用课堂学习比盲目参加辅导班、培训班还重要。课堂学习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要鼓励孩子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率。让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培训班一定要慎重。因为参加辅导班相当于把学过的知识又重学一遍,这本身就降低了效率,而且让孩子产生一些消极心态:反正到辅导班还能再学一遍,上课就不必专心致志了。还有的孩子主动要求上辅导班,家长还暗自高兴,以为孩子知道学习了,其实孩子去上辅导班的目的是为了放松,因为在家孩子也不能玩,这种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社会融入能力比课常学习更重要
曾有专家说过“玩是孩子最重要的社会活动”。也就是说要让孩子们在一起玩。因为孩子们在一起玩时,就要有人组织,玩什么、怎么玩;游戏规则怎样制订,需要民主协商;游戏中需要的道具要由伙伴们筹集、加工、制作;玩起来以后,大家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对违规的人要给予纠正和处罚,实现了自我管理。一个孩子如果不合群,不参与这些游戏,实际上他已经被社会提前淘汰了,因为他融入不了这个社会。
同时,孩子的大部分游戏都具有竞赛的性质,通过玩游戏不仅会增强孩子的竞争意识,还会使孩子习惯于竞争,增强竞争的自信心。这样在无形中会塑造孩子的竞争能力。台中师大的王财贵教授曾说过:学得好的孩子有智力,玩得好的孩子有智慧。显然智慧和智力层次是不一样的。
自主创新比机械模仿更重要
我孩子上小学时的一个同学两次参加奥赛,两次获得三等奖,但平常的数学考试只得七八十分,这个现象引起了我的兴趣。通过交流才弄明白,七八十分是这个孩子的真实水平,之所以能在奥赛中拿到奖,是因为这个孩子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他很早就开始学奥数,听老师讲过大量的题,自己也做过不少的题,所以在比赛中能够拿到奖。但这也决定了这个孩子拿不到一等奖,拿二等奖也很难。因为他的开拓能力不够,只会模仿。目前这种孩子太多了。很多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班,也学了不少东西,但考起试来,学过的都会做,稍难一点的就不会了,这就说明这些孩子只会模仿。模仿是学习的第一个层面,模仿能力强的孩子能学会东西,但自主地解决问题是学习的第二个层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层面,而解决问题需要动脑筋,这需要家长给孩子创造动脑筋的机会,增强孩子的创新能力。
学习效率比学习时间更重
很多家长一味地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只要孩子趴在书房里学习,家长就会安心得多,如果看到孩子不学习在玩,家长心里就慌得不行。显然,这些家长忽略了效率的问题。怎样提高效率?当然不同人有不同的方法,以我的孩子为例,我的孩子在小学五年级之前回家没写过作业,家庭作业在托管班的一个小时内就处理完了;英语老师要求回家听磁带,我告诉孩子:只要在课堂上背过课文,回家就不必再听,免得做重复工作,你的作业妈妈同样可以给你签字。现在孩子上高中了,养成了高效率的习惯,回头看看,小学时养成的重视效率的好习惯让他受益匪浅。
发展潜力比现时成绩更重要
据调查,小学时期的优秀学生到了初中,有50%的孩子滑下来了,初中阶段的优秀学生到了高中,又有30%不再优秀。我们的孩子为什么没有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方面因为学校单纯追求学习成绩的应试教育违背了孩子发展的规律,阻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来自家长的干预太多,本来教授学生知识是学校的事情,但我们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取得一时的好成绩,喜欢自作主张地安排孩子的学习,企图按照自己的意愿打造孩子,结果事与愿违,使孩子丧失了发展的后劲,这无疑于拔苗助长。所以,家长不要贪图一时的成绩,要从孩子长远的角度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
孩子的成长都是一次性的,家长不能拿孩子做实验,家长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才可能为孩子提供科学有效的教育。
(孔屏 山東青年政治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应用心理学教授)
现代教育观念 篇4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生活的各种层面都被现代的科学技术改变着。在教育上也不例外, 越来越多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被得到广泛的运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正改变着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学习途径, 成就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给我们将带来怎么样的教育变革, 和教育前景, 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教师应如何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 更好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为教育事业做出最大的贡献和改革, 需要教师们在教育思想和观念上进行根本的转变。计算机信息技术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针对教师来说如何把更好的利用现代的教育技术进行更好的教育是当务之急, 教师们应跟上时代的步伐,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快自身教育技术的进步, 更好的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传播, 改变传统教育的方式和观念。
二、如何加快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2.1教师教育观念转变中的问题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程度直接的影响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程度。因此如何加快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最大的问题。而对于现代教育技术能否真正的改变教师教育的观念, 是个需要进行实证分析的问题, 教师能否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同时进行自身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强大之处同时也能让自己进行教育观念上的改变和认识。这些都需要进行一一的分析研究。
2.2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假设。
假设不同的教师他们在原来的教育观念上是一样的, 那么在一个学习和一个不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后教育观念是不一样的。假设同一位教师, 在没学习和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过后, 在教育观念上是不一样的。教师对于现代教学技术的认识和研究的深度决定了他们对于现代教育的认识程度, 同时在自身的教育观念上也会进行转变。
2、量化研究的困难。
在利用统计测量法时我们认识到;教师的教育观念很难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统计测定出来, 假如在有没有和有备选答案的两次问答中, 教师们的答案是不一样的, 所以造成了哦很多的误差在同一问题下。很难找到在教育观念上完全相同的两个教师, 他们在出发点和观念上都会有一定的出入, 样本的确定和选择困难。同时在调查也可以发现对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有很多的因素可以对其进行影响。
3、个案的研究和典型案例的分析。
在个案的研究当中, 首先选择了一位对于现代的教育技术有了一定的应用和研究的教师, 来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 研究的方式只要是以访谈的方式进行的, 并且在问答结合交流的过程中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改教师的心里活动。对于个案的研究结论, 由于显得单薄不惧说服力, 我们通过对于另一个在教育观念上有明显变化的教师让其学习和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之后在进行典型的案例分析研究。
三、研究的结果
在通过对两个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后, 我们看到教师们在进行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学习和应用之后, 自身的教育观念在实质上以及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教师们在学习了现代教育技术之后不仅是对于新的技术进行了掌握和应用, 在进行教育、教学时在教育思想观念上也得到了一定的转变。
四、思考和讨论
由于是对两个案例进行的实质研究分析, 因此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仍需进行大量的关注和实际应用来进行分析研究。而对于如何进行更好的教育是目前教师和教育事业关注的重点, 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是人们为了更好的改善和提高教学水平而摸索的方法, 虽然有很多的因素可以改善和改变教师们的教育观念从而来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 但是由于生活的发展和进步, 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自然的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给予了很高的期待。而同时我们认为真正有效的教育观念的改变是体现在;1、能够让学习的人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其中。2、能够对学习的人产生极大的认知冲击。3、能够引起广泛而又理性的思考。4、能够使学习者在学习后产生新的思想观念并且同时觉得非常的有价值。
结语:现代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方便了我们现代的生活, 而在教育事业上, 我们也希望通过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教师能够有效的结合从根本上改变现代的教育方式, 对此, 我们希望首先能利用现代的教育技术先改变教师们的传统教育观念, 最终的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顾通达.现代教育技术与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关系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 2003, 01:28-31.
[2]顾通达.现代教育技术与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关系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 2002, 05:12-14+21.
现代教育观念 篇5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从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的内容中所体现的考生的诚信观念出发,分析指出了在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学生对传统诚信观念的困惑和矛盾。进而对中国传统诚信观念和现代诚信观念的区别作出了法伦理学层面上的分析,指出了中国传统诚信观是“单边主义的、义务主义的、目的主义的和自我支配的诚信观”而现代诚信观则是“双边主义、权利主义、工具主义和对等制约的诚信观”的本质差异。然后,作者以两者差异为工具,具体考察和分析了在中学语文教科书中所存在的传统观念形态,并且同时考察和分析了在若干学生作文中所蕴涵的中国传统诚信观念以及这种观念对法制社会中现代诚信观念形成的消极影响和错误导向。最后,作者提出了以下建议:消除“语文与伦理和法制教育无关”的观念,树立语文教育也应担当起对学生进行现代伦理和法制教育责任的观念;中学教科书的编辑者应该具有强烈的现代文明观念和法制观念;教科书具体篇目的选定应该开放和透明,应该征求法学界和经济学界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学者的意见;中学语文教科书编选文章的内容在理论依据上应该和大学教科书的基本理论保持一致。
关键词:传统诚信观念 现代诚信观念 伦理和法制教育 语文教育改革
一、从2001年高考作文看到的问题
2001年高考作文的话题是“论诚信”。应该说,该命题不仅具有鲜明的社会现实性,更具有法学研讨的价值(例如我国民法就将“诚实信用原则”列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帝王规则”),它与“以德治国”理论和朱总理在那年的两会期间提出的“整顿市场秩序”口号以及法律学者们忧心仲仲的“社会诚信缺失危机”等社会现象,无不有默契的联系。诚如命题人王伟明专家所言“出这个题目,就是要积极引导青少年注重品德、注重诚信,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尽力。”①但是从考生五花八门的作文标题、立意和体例中,法伦理学看到了考生对“诚信”在内涵理解上的陈腐和苍白,更感觉到了考生那种“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心态。我们仅以学生作文的标题就可以看出学生在观念上的困惑感和失败感:《留些诚信给自己取暖》和《守住心灵的契约》表明了学生在其思想的深处认为:诚信只可以用来孤芳自赏而不可以用之于现实的社会关系,同时也传递出一种典型的陈腐观念“诚信是一个人自己的事,与别人没有关系”。《诚信出走》则表明了学生思想意识中对“诚信迫切要求逃离和出走”的无奈与无助。《拍卖诚信》显示出学生潜意识中对诚信的腻烦和抛弃……几乎所有的考生都难以逃脱的传统诚信观念的枷锁和窠臼,这不能不说是中学语文教育的某种失败。
人的思想观念,自中学播种,自大学分蘖灌浆,至中年成熟收获。中学时期是人的思想在躁动中探询出路的时期,迫切需要在伦理上正确的指路。语文教科书所选文章均代表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所以语文教育对学生树立伦理观念的影响极大。但是,我们从2001年高考作文最优秀的满分答卷中,却只看到在学生思想深处存在的中国传统诚信观念的阴影和自我欺骗,而看不到现代诚信观念的明亮和希望,我们不能不为此而进行一番探讨。
二、中国传统诚信观念和现代诚信观念的分野
对于诚信的基本含义,中国传统诚信观念和现代诚信观念并无大的争论,但是,在对于诚信的底蕴、作用、维护机制等方面,中国传统诚信观念和现代诚信观念却大不相同。
(一)从诚信观念的起源来看,中国传统诚信观念主要起源于社会主体孤立的道德内省和意识上的自我约束。而现代诚信观念则是西方的舶来品。西方民法学以为,诚信观念主要起源于商品交换和贸易中所产生的彼此恪守契约的客观要求。前者认为诚信与否是一个人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后者则认为诚信是社会经济关系双方的事,与个人孤立的道德内省无关。另外,在古代和现代的中国主流的意识形态中,诚信从来都是一种单边的义务而不是一种双边义务,诚信是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诚信是老师为学生设置的行为规范,诚信是国民对国家应该履行的义务……惟独没有人考虑到这样的问题:家长、老师和国家如果对孩子、学生和国民失信的时候,孩子、学生和国民可以通过何种方法来索取家长、老师和国家应该“交付”给自己的“诚信”?!这种起源上的不同,决定了中国传统诚信观念和现代诚信观念在底蕴上的“单边主义诚信观”和“双边主义诚信观”的本质差异。现代中国社会,诚信作为一种社会交往的重要资源,其基本底蕴和精华不仅仅应该是“双边主义”的,更应该是建立在法制意义上的。为了维护双边主义的诚信,我们只能将法制作为超越于道德内省和舆论评判的“第三种力量”。
(二)从影响诚信观念发育和成长的人性论观念看,中国传统的人性论认为,人虽然有自利之本性,但是这种本性是丑恶的和应该自我抑制的,而诚信恰好就是抑制自利的利器,因为在实际上,诚信的原则就是对他人权利的维护,当然也意味着对自利的限制。所以,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的诚信,也只能是一种自我克制的“义务主义诚信观”。在这种观念下,诚信是一种负担!而西方的主流人性论则认为,人的自利本性是固有的和正当的理性,不但不应该被认为是丑恶的,而且也是不可能被抑制的,而诚信恰好应该是实现自利人性的利器,盖因为自利的实现来自于对方主体诚信的行为,反之亦然。所以,现代法制意识观念下的诚信观只能是一种维护人际互利的“权利主义诚信观”。在这种观念下,诚信是一种快乐!
(三)从维护诚信建立和巩固的机制来看,中国传统的“德治”论认为:诚信的建立和巩固,依靠社会主体内心的道德良心对外在行为的理智支配。如果某个具体的社会主体出于自利的人性而无法按照诚信的原则支配外在的行为,则应该通过“公众舆论场”的谴责使该主体精神痛苦,或者通过社会或者法律的制裁使其损失利益,从而进一步加强道德良心的自我修养以便在“下一次”能够实现对外在行为的理智支配,这其实是
认识到目前教科书的问题之所在,勇于承认和解析教科书篇目编选以及作业设计在指导思想上存在的不足和误区。
第三,我国中学教科书的编辑者应该具有强烈的现代文明观念和法制观念。没有正确的理论便没有正确的行动。中学语文教科书遍选文章的指导思想必须和党中央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各项理论和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尤其是必须和我国宪法所确立的“以法治国”的基本国策保持一致,和世界发展的主题保持一致。编辑者应该注意教科书所编选的文章在思想内涵上可以对学生世界观和法制观念的养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以灌输现代文明观念和法制观念为己任。
第四,教科书具体篇目的选定应该开放和透明,尤其是应该征求法学界和经济学界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学者的意见,不应该局限在“学者相轻”的成见和学科隔阂之中。可以考虑在定稿前将教科书草案交付社会进行讨论,在广泛征询大众意见的前提下形成试用教科书,然后根据具体的教学实践反馈作进一步的修改之后再出版定稿。或者将编选教材的权力有选择的下放到各省教育主管部门进行个别的试验和鉴定,然后对地方试验教材和国家统一教材进行比较论证,结合各自的优点最终形成统一的教科书。
第五,中学语文教科书编选文章的内容在理论依据上应该和大学教科书的基本理论保持一致。如果学生在中学时期接受的是陈腐又传统的信息,而在大学时期接受的却是和中学格格不入甚至截然相反的现代观念和信息,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在思想观念上的矛盾和混乱。这种矛盾和混乱将导致学生思想上的无所适从和自相矛盾,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和稳定的价值判断标准和是非观念,从而造成“观念断裂”和“思想地震”,进而造成认识上的混乱。因此,中学教科书的设计必须以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大学教科书中正确的法制理论为依据进行取舍,重新进行编排设计!
结论
我国现代社会正在自传统走向现代,自落后走向文明,从人治走向法治,从身份社会走向契约社会,从乡村社会走向城市社会。在这个剧烈变革的时代,教育肩负着传播现代文明和法制观念的重要责任。语文教育的思想观念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教科书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使学生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中学语文教育改革,应该与时俱进,担负起传播与现代改革开放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伦理法制观念的责任,跟上时代的浪潮和步伐。语文教科书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理性,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诚信观念。如果说,参加高考的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了思想上的迷茫、混乱乃至于错误,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对我们中学语文教育进行反思和批判。这种反思和批判更是对中国主流的意识形态中传统诚信观念的反思和批判。更追问下去,则意味着对整个传统的和主流的道德意识形态领域中陈腐和苍白道德成份的审判和割除!
注释:①曹韧、师钦主编《高考作文状元卷实战启示录》,北京大学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第11页。
②流沙河:《理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第27页。
③玛利.居里:《我的信念》,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第41页。
④孔子:《论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第44-45页,第46页。
⑤张之路:《羚羊木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第119-123页,教科书编辑者有删改。
⑥曹韧、师钦主编《高考作文状元卷实战启示录》,北京大学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第162页。
⑦见《燕找赵都市报》2001年7月31日相关文章。
⑧曹韧、师钦主编《高考作文状元卷实战启示录》,北京大学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第129-131页。
⑨曹韧、师钦主编《高考作文状元卷实战启示录》,北京大学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第175-176页。
⑩曹韧、师钦主编《高考作文状元卷实战启示录》,北京大学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第176-177页。
现代服务业呼唤现代观念 篇6
[人物档案]
陈波,2006年起担任凯捷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此前,曾担任惠普公司中国区执行副总裁,毕博管理咨询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中国华润集团中国业务部总裁,狮王啤酒集团亚太区业务发展及对外事务总监兼狮王无锡太湖水酿酒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等职。
陈波当过兵,做过政府官员、国有企业领导、跨国公司高管,有长期的“甲方”背景,他还是世界著名咨询公司大中华区总裁中惟一不说外语的人。这种“特立独行”,不仅没有使他感到不便,反而使他能够更好地表现他所代表的独特文化。
陈波就职凯捷之初,公司85%的客户和85%以上的收入来自跨国企业;如今在他的带领下,凯捷进行了“一机两翼”的战略转型,中国本地企业的业务增长迅速,75%以上客户和60%以上的收入来自本地企业。
覆盖整个供应链
陈波说,目前市场上的咨询公司有几种不同的形态。一类叫做管理咨询,这类咨询更多地覆盖企业的战略、组织等方面。另一类是信息技术咨询,以硬件和硬件服务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还有一类是专门做外包的咨询公司,但这类公司除了IBM以外都没有软件,不提供产品和技术,只提供解决方案,是作为技术的实施商来服务客户的。
和以上几类咨询公司不同的是,凯捷做了很多的并购。2000年,凯捷并购了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同年进入中国市场。在并购安永之前,还并购了Gemini(双子星公司),当时是欧洲最大的战略咨询公司。2004年并购了中国本土的一家战略咨询公司——远卓管理顾问公司。2007年又收购了一家金融服务公司。
陈波介绍,实际上,凯捷的业务组成可以分为以下三部分:管理咨询占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解决方案服务占三分之一;外包服务占三分之一。外包实际上也有两类,一类是提供技术外包,凯捷叫硬体外包,就是桌面管理;还有一种叫流程管理外包和业务外包,凯捷更多的是做流程和业务外包。技术外包占的比重比较小。因此,从战略、思想、组织、流程,一直到业务转型、业务优化,凯捷覆盖了客户的整个供应链。
陈波表示,除了企业,凯捷还有一个非常成功和重要的客户群——城市。很多城市对产业、经济发展以及GDP的增长模式都有反思,在这个方面,凯捷做了很多事情。比如说,凯捷服务于上海某区区政府,它们正在进行政府体制改革先行的试点,凯捷帮助它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预算成本,使政府的服务更加明确。凯捷还为很多开发区重新规划增长方式和产业优先方式。未来,凯捷还可以为领军型城市和西部城市做更多的事情。
凯捷有两个翅膀
2006年之前,凯捷更侧重于为跨国企业服务,也就是为跨国企业在欧洲和北美建立多年合作关系的客户提供延伸性服务,实际上只把中国作为一个交付平台。2006年,陈波加入凯捷以后,强调两个中心:一个中心是继续为跨国企业提供服务,另一个中心也要为中国本地企业提供服务。
陈波认为,如果说凯捷为一个中心或者一个市场服务的话,那凯捷只是一架“直升机”。而凯捷应该成为“大飞机”,即,有两个翅膀——一个翅膀是为跨国企业服务,另一个翅膀是为本地企业服务。在确定了这样的战略之后,凯捷在新的市场中业务增长非常快。从85%的客户是跨国企业、85%以上的经营收入来自于跨国企业,到现在75%或者更多一点的客户是本地企业,60%以上的收入来自本地企业。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陈波说,要成为“大飞机”,要形成两个翅膀,凯捷必须具备四个“发动机”:
第一个发动机是技术的领先性,也就是凯捷提供的解决方案、提供的技术服务和业务模式必须具有领先性。
第二个发动机是知识转移。凯捷要把全球最佳实践与本地的实践相结合,这也叫做本地的知识转移。本地知识转移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人才转移达到本地化。这种“本地化”是知识本地化,而并非员工中国化。陈波说,凯捷有很多外国员工,但陈波要求他们做一个“来自外国的中国人”,而不是“在中国的外国人”。
第三个发动机是企业文化,它实际上是一种文化驱动,通过文化来驱动人员、模式、倡导理念以及面对客户时所提倡的精神等各个方面,它是企业成功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四个发动机就是人才。
除了发动机之外,陈波还强调持续航行能力。陈波在办公室摆了一个“空客340”的模型,也摆了一个直升机的模型。“就是说,我们不需要单一的发展模式,而需要一个持续性的发展模式,通过这样的模式,形成我们与其他行业伙伴具有差异性的竞争优势。”陈波说。
与客户分享创造
陈波对许多外国同事都说,很难把任何一个在全球成功的模式简单复制到中国来。这个想法其实来源于他个人的体验。
加入咨询公司以后,陈波曾拜访过中国一个很著名汽车企业的CEO。对方当着陈波的面,从书柜顶上拿下四本书,把上面的浮尘擦掉,对陈波说:这是某某咨询公司给他们做的战略咨询,花了几百万,没有用。“当时我很有挫折感。”陈波说。
如今,陈波已经到凯捷工作一段时间了,在此之前,他帮助另一家全球知名咨询公司的在华业务取得行业第一的骄人业绩。但客户花很多钱从咨询公司得来的东西,为什么最后会被放在书柜顶上?陈波依然很震撼。“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一些咨询公司没有去了解中国企业的客观运营环境,只是简单地把国外或者本土某一客户的成功经验简单复制。因此从战略来讲,要在中国发展,就一定要了解中国的市场文化。”陈波深入思考后这样认为。
凯捷要求与客户共同去创造一个相互实践的过程,分享共创实践的过程,以此形成卓越成果。“我们更强调相互的知识转移。比如我们要求客户必须能和我们形成一个团队,要求他们必须在一个阶段里,没有感觉到你是凯捷的,我是客户的,大家一定要从思想上、语言上、行为上都形成一个团队。我们会研究客户的发展理念,用客户的语言而不是咨询公司的语言,去总结客户的实践过程及其成功的结果。比如说在实施项目上,我们创造一些符合客户文化的实践和体验过程的知识及管理。我个人认为,这是目前我本人和我的团队得到客户认可的最大原因。”陈波说。
思想火花连成串
陈波说,过去凯捷一直做制造业,没有做过电信,但通过两年多做电信项目,凯捷的团队中出现了电信专家,也为客户培养了一批解决问题的专家。
做中国电信项目的时候,陈波第一次去访问自己的团队,发现很多的女孩子都哭了。她们大学毕业刚到咨询公司工作几年,就被派到电信项目中,客户会挑战她们,说:你懂电信吗?不懂电信,怎么能给我服务呢?那时候,实际上很多人都很沮丧。但陈波告诉大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我们的脸皮太薄,缺少“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思想,缺少一个学习的心态。你要放下架子,增厚脸皮,张大嘴,去学习。后来很多电信客户主动来找凯捷做咨询,因为咨询是很特殊的行业,需要很多方法论。咨询行业核心的能力就是知识结构,没有一个公司的知识库比得上咨询公司的知识库,凯捷的知识库有40年的积累,有上万个企业成功、失败的案例。
陈波曾经在一家啤酒企业任职。有一次,一家咨询公司的几个年轻人来找他,陈波就问他们:你们喝酒吗?他们说不喝。陈波就说:你们不喝酒,不懂啤酒,来找我做什么咨询?其中的一个年轻人说了一番话,把至今印象深刻。
这个年轻的咨询师说:“虽然我不喝酒,但有一个很大的知识库来支撑我。您看到的也许是自己的三到四家竞争对手,但我看到的是全世界几十家同行业企业;您看到的也许是30个品牌,而我看到的是上千个品牌、它们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从我们的方法来讲,我们不是你们的上帝,也不是你们的牧师,我们是你们的伙伴,用不同的东西来帮您做诊断,帮您形成逻辑判断。您可能有很多火花,我们是来把您的火花连成串,做成珍珠链送给您的……”
陈波说,这个年轻人的话很对。很多企业领导人都很有思想,很有火花,但很难有时间把火花连接成串。什么叫实践?实践就是由专业的咨询公司帮他们连珠成串。
陈波认为,凯捷给员工的理念是怎么让他更有价值,这样才能够给客户展现价值。过去,陈波对啤酒并没有理解,有一次他到酒厂去,酿酒师给了他很大的启发。酿酒师说,啤酒是一首诗,是一种文化,啤酒在酿造过程中,被注入了很多人性的、文化的东西。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陈波才真正爱上了啤酒。“同样,对咨询行业来讲,激情也是价值最大的东西。很多客户与凯捷合作,首先感觉到的是我们有激情,我们的激情感染了他们。如果你对一个事物没有激情,根本就不可以燃烧自己。所以,我觉得与其燃烧别人,还不如先燃烧自己。”陈波说。
以母语形成文化
虽然是跨国公司的大中华区总裁,但陈波是一个不说外语的人,这在他的工作群体中是非常少见的。凯捷的创始人曾经用英文跟他说:“陈波,我真的很愿意与你共事,你是第一个只说母语的人。”
这个创始人是法国人,法国人很强调法国语言的优越性,所以他说自己和陈波很投缘。
实际上,陈波在1994年加入一家跨国企业的时候,就曾经问过该公司的全球总裁:“我说中文,不说英文,为什么一定要请我?”该公司的总裁这样回答他:“我请你去服务管理的市场,99%的地方都是在说你的母语,你需要说英文的地方只占1%。所以,我需要你用你的母语形成市场文化,用你的思维观察能力来告诉我中国的市场是怎么样的。”
这句话给了陈波很大的信心。事实证明,陈波不说英语反而有优越性,这样他更容易坚持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对中国市场的看法和对文化的阐释。陈波据此认为,很多人强调沟通是语言,其实不是,沟通是文化。很多合资企业失败了,归咎于语言不通,不是的,是文化不融。
很多说英语的人,往往改变自己原有的价值去迎合某种东西。陈波说他迎合不了,也不会去迎合,这样反而可以更好地坚持自己的观点。
以国际视野建言
陈波认为,凯捷全球交付与共享中心落户昆山花桥虽然只是个案,但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更新知识、清晰定位,在三方面做好文章,避免规模化的企业“总部迁移”现象出现。
首先,上海要敢于正视和香港等现代服务业发达城市的差距,从解放思想的高度加快政府官员的知识结构更新。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政府官员具备国际化视野,并透彻了解产业发展规律。
有这样一个例子:2008年11月,凯捷亚太区总裁来沪考察。来访前两周,凯捷将消息通报给某集团的负责部门,希望对方能够提供一份材料,以吸引亚太区总裁将总部从新加坡迁往上海。很快材料来了,但内容主要是张江软件园的成本优势、劳动力红利、面向制造行业的相关政策和配套等,而这些知识并不契合凯捷这类现代服务企业的需求。
陈波谈到,外向型经济的加工制造业是“带着轮子”的工厂,成本敏感;而高端服务业是人才驱动、科技创新和高附加值产业,需要综合考虑国际、科技、人文、生态、人居、区位优势。更进一步,和昆山乃至上海本地部分区县比,其提供的材料中强调的成本优势也缺乏说服力。
其次,让“大社会小政府”体现新上海特色,不仅要做“环境建设者”,更要做“产业参与者”。
上海构建“大社会小政府”由来已久,但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体现新特色?陈波结合凯捷海外政府服务经验和上海特色,将其理解为“完善的社会服务”和“有限的经济管理”。
即政府应该做“环境建设者”,以利于经济建设、产业引进、人才发展、社会福利,成为政府新的职能中心;同时政府应该从过去对经济的“直管”转变为“指导”,进行战略研究规划和重点推动,加速符合经济规律的市场化发展。而社会性事务可以通过指定认证机构、服务外包和社会化经营等方式实现,进而培养一批完善的社会服务企业,一举两得。以税务为例,政府进行税收,而税务服务则可能通过第三方机构实现。
第三,优化人才战略,不仅要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人才资源,也要“招得进来留得住”,重在“发展”。
相比于昆山、南京或杭州,人才聚集功能是中心城市的独特优势。上海此点优势对人才驱动的现代服务业有巨大吸引力。陈波介绍凯捷人才结构呈金字塔形,其中顶部的高端人才仍然来自并部署在中心城市上海,他们能够为客户提供高价值服务。
现代教育观念 篇7
一、易经《蒙》卦中引申出来的教育启蒙观念
首先我们来阐述一下易经《蒙》卦中的教育启蒙观念, 这主要集中在蒙卦中, 归纳起来有:
1. 教育启蒙中的对象问题。
周振甫先生在《周易译注》提出“启蒙”的对象有两种:一种是人刚刚初生长大时的蒙昧幼稚, 即《蒙》卦辞称的“童蒙”;一种是由于没有受到良好启蒙教育而蒙昧无知触犯刑律的“刑人”。另一方面, 从蒙卦的卦辞来看, 笔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教育启蒙的范围是广泛的, 并不单单指国民教育领域, 而要推广到法律等更宽泛领域。可以说, 这是宽广范围的启蒙, 具有更深一层的社会意义。
2. 教育启蒙中的主导权问题。
作为教育工作者, 笔者认为启蒙教育不仅要熟知教育对象, 还要把握好教育中的主导权问题。《蒙》卦曰:“匪我求童蒙, 童蒙求我。初噬告, 再三渎, 渎则不告。”黄寿祺和张善文两位先生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并非我求有于幼童来启发蒙稚, 而是幼童需要启发蒙稚有求于我;初次祈问施以教诲, 接二连三地滥问是渎乱学务, 渎乱就不予施教。同时, 我们还要更加认识到, 启发教育对象的工作, 主导权应该在教育工作者手中, 幼童虚心求教, 双方志趣相通, 才能达到启蒙效果, 否则只会扰乱启蒙教育的正常秩序。
3. 教育启蒙中的方法问题。
针对蒙昧幼稚的教育对象, 如何进行启蒙教育, 既要注意到对象接受新鲜事物和知识的能力, 又要考虑到他们的智力发展程度。《蒙》卦曰:“发蒙, 利用刑人, 用说桎梏, 以往吝。”
黄寿祺和张善文认为, 启发蒙稚, 利于树立典型教育人, 使人免犯罪恶;要是急于前往必有遗憾惋惜。此段话也告诉我们, 在启蒙教育时, 要善于树立典型, 使受启蒙者有法则示范, 这样才不至于陷于错误中, 同时也不可急于求成, 否则就会造成“困蒙”, 导致对象远离启蒙教育者。
4. 教育“启蒙”中的手段问题。
《蒙》卦曰:“击蒙;不利为寇, 利御寇。”黄寿祺和张善文认为, 猛击以启发蒙稚;不宜于施用暴烈过甚的方式, 宜于采用抵御强寇的方式。我们从这段话中看到, 启蒙教育手段上应该严厉, 因为人在初生之时愚昧无知, 不得不采用“猛击”的方法来启蒙。《程传》中也讲到:“九居《蒙》之终, 是当蒙极之时;人之愚蒙既极, 如苗民之不率, 为寇为乱者, 当击伐之。”但是又讲“上不为过暴, 下得击去其蒙, 御寇之义也。”指的是启蒙教育不应该过于简单粗暴, 以免伤害启蒙对象。应该采用“御寇”的方式, 即扫清愚昧, 包容教导, 同时又保护对象, 避免伤害。即卦中讲到的“包蒙”。
二、易经《蒙》卦的启蒙教育观念的现代解读
通过对易经《蒙》卦的分析和阐述, 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先民在启蒙工作中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启蒙者主导思想以及教育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启蒙教育思想。作为当代一名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该借鉴古代的启蒙教育经验成果, 结合国内外的启蒙教育理论, 创造出一套适应中国特色的启蒙教育方法。笔者抛砖引玉, 提出一些观点, 和有志于启蒙教育人士一起探讨。
1. 教育工作者要具有独特的启蒙教育理念和创新教学实践。
《蒙》卦中讲到:“‘匪我求童蒙, 童蒙求我’, 志应也。”指的是师生双方志趣相同, 才能达到教学效果。孔子在论语中也讲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他的意思就是, 教育学生, 不到他心里想知道而不能做到的时候, 不到他口中想说出来而不能做到的时候, 就不去启发他。启发学生, 举一而不知其三, 就不再告诉他。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致的, 教育启蒙重点在于学生的自我认知, 而不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因此, 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启蒙教育思想, 国外学生启蒙教育多在于教师引导下, 这样学生更有创造性和积极性。
当然, 独特的教育理念, 并不是凭空想象, 一意孤行的, 而是融会了传统教育启蒙思想和国内外先进教育创新理念, 形成的自己在实践教学中行之有效的独特教育观念。在教学中要不断创新, 突破陈旧的教育理念。
2. 现代启蒙教育对象和内容要具有更大范围的社会性和广泛性。
《蒙》卦中谈到的教育对象, 即“童蒙”, 它有多重含义, 既指个人出生时期的童蒙幼稚状态, 又指蒙昧无知没有经过启蒙教育的国民。而启蒙教育内容则侧重中国传统社会道德、国家法令、政治军事制度等各个方面。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新世纪的转型时期, 在方方面面都有很多新鲜事物不断涌现, 现代社会要远比传统社会结构复杂的多。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法律以及社会道德建设方面也更需要多一些的启蒙教育。
但是, 由于中国传统社会对于道德的教育非常重视, 表现出各个领域内的“泛道德化”, 如以法律为例, 传统社会提倡“德主刑辅”, 道德扮演的角色要超过法律的作用, 在维护社会稳定秩序上对道德的宣传和教育更为普遍。在现代社会, 我国相继提出“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从总体上讲对法律的传播和宣传还远远不够, 往往公民在犯法之后, 才会意识到学法和守法的重要性。虽然我国法律规定, 公民有学习法律的义务。但如果没有组织专门的法律学习和培训, 法律意识势必不强, 同时传播范围也势必不广。而且法律要想得到广泛的传播, 必须以通俗化的形式进行。与其他人文、社科部门知识相比较而言, 法律具有更强的专业性甚至艰涩性。法律只有通过传播才能获得普及, 法律也只有普及才具有其本来的法治意义与制度价值。
再以科学教育为例, 当代社会, 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但是也有一些腐朽迷信的东西换上了精美的“科学”外衣又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 这种伪科学更迷惑人, 而且不易识破。国内曾经出版了一套反伪科学“四大恶人” (即于光远、何作庥、郭正谊、司马南) 丛书, 它搜集了“四大恶人”近年来针对伪科学的各种演讲以及发表的文字, 语言简洁生动, 让普通读者了解更多科学的真谛。“四大恶人”的身份有中科院院士、作家、科普工作者等, 他们的本职工作并不是专门揭露和批判伪科学, 但是却去从事最一般的科学普及的基础宣传工作, 其中的真正原因正是现代中国社会在科技启蒙教育上的不足。
3. 现代启蒙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具有实效性和可执行性。
现代启蒙教育学生, 讲究从兴趣方面入手, 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增强创新意识。因此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 要从启蒙教育的方式方法、手段改革。但是考虑到我们社会中所面临的现实教育问题, 又不得不陷入困境之中。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生活在温室之中, 单靠他们的兴趣学习, 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目前社会的教育需求。为使学生更适应现代社会教育的要求, 教师应该树立良好典型, 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示范准则, 这些是国内做得比较好的。但是也有教师抱有“恨铁不成钢”的态度, 在实践教学中使用惩罚学生的方法和手段, 给受教育者造成严重伤害。如果处置不当, 还会带来负面效果, 极大地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继而对学生不闻不问, 懒于教育, 忽视教师职业责任。
针对国内教育中的惩罚问题, 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我们应该谨慎小心, 但是也不能避讳不谈。有些学者认为要照顾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育的特点, 不该采用惩罚的方式, 应该说服教育。这种说法出发点是好的, 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没有效果, 或者收效甚微。《蒙》卦中讲到:“击蒙”, 正是因为人在初生之时蒙昧无知, 不知所措, 没有正确的认知观念和能力, 才需要采取严厉手段猛击, 以破除蒙昧, 达到启蒙效果。在我国法律中, 严禁体罚学生, 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没有惩戒权, 体罚和惩戒学生这是两个问题, 急需解决;教师惩戒权, 是一把“双刃剑”, 需要立法严格界定。在这里, 我们或许可以参考国外的教育处罚制度。
韩国通过《教育处罚法》, 处罚规定十分详细明确;日本法律规定, 必要时可以依据监督机关的规定, 对学生实施惩戒, 但不得实施体罚, 并对哪些行为属于体罚做了较明确的说明;美国教师惩戒权包括:言语责备、剥夺某种特权、留校、惩戒性转学、短期停学、开除;瑞士学生无故旷课, 瑞士法院就要对他提出诉讼, 一般都要处以罚款;英国教师的惩戒权包括:罚写作文、周末不让回家、让校长惩戒、停学等, 还专门制定法律, 允许教师以身体接触的方式去惩罚学生;新加坡制定了体罚学生的《指导原则》;澳大利亚学生违反校规校纪, 会被叫到警戒室, 由专门的教师依照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惩戒。
可以看到, 世界上有些发达国家仍然采用体罚制度, 这对学生教育是有一定帮助的。当然, 我们教育学生时不应该采用暴烈过甚的方式, 甚至于造成学生身体伤害、重伤以及死亡等严重后果, 这是严禁的, 也不能达到教学效果, 反而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厌恶学习。马振彪在《周易学说》中提到:“包蒙者主宽, 击蒙者主严, 宽严相济, 治蒙之道备矣。”这段话的本意就是既需要“包蒙”, 宽容对待学生, 又要有具体严厉的教育措施来达到启蒙的目的。
三、结语
易经蒙卦中的启蒙教育观念对中国传统社会教育思想的影响意义是深远的, 提出了启蒙教育者的主导性原则、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和教育方法手段上“宽严相济”等。在当代,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 吸收传统教育观念和国外教育理念, 对我们的教育制度改革是有益的, 也是符合科学的教育规律的。我们目前需要在教育的社会领域的广泛化以及教育手段的创新方面下手, 同时需要在探索中立法设立教师惩罚权, 使教育走上和谐发展之路。
摘要:易经《蒙》卦中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观念, 它包括启蒙的对象、主导者、启蒙的方法和手段, 对于现代转型社会的启蒙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和现实意义。文章针对现代启蒙教育中的对象范围问题、学生兴趣问题, 以及教师的惩罚权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主导权,教师惩罚权,教育手段
参考文献
[1].马振彪, 张善文.周易学说[M].花城出版社, 2002.
[2].黄寿祺, 张善文.周易译注 (修订本) [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3].周振甫.周易译注[M].中华书局, 1991
现代教育观念 篇8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 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有创造性、有想象力、身心健康的人才。现在的大学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具有开放、宽容的人生态度, 守法、负责的人生操守, 坚忍、执着的求知精神, 团结、协作的创新意识, 踏实、勤奋的实践能力。现代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大学的教学方法中, 更强调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研究生助教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对提高本科生的教学质量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课程背景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基础课程, 关系到学生后续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并为学生今后从事材料科学问题的研究工作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材料科学基础 (即过去的金属学) 这门课程最初通常设置110个学时左右, 授课班级人数为30人。现在这门重要基础课程减少到了56个学时, 且含6个学时的实验课在里边, 授课班级人数达到了50人, 目前仍以胡赓祥、蔡珣、戎咏华编著的《材料科学基础》为首选教材。如此重要的课程在这种学时较少, 课程内容较多的情况下, 如何达到原来要求的授课效果, 使学生充分掌握这门课程的大部分内容, 这对主讲教师确实构成了挑战。广西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把它列为学校的教改课程, 并为主讲教师配备了一名研究生助教。
三、研究生助教工作的实施
经学院按照一定程序考核、选拔, 选定本学科一名研二学生作为这门课程的研究生助教。在课程开始前, 主讲教师提前几天, 对助教提出明确的工作任务要求:
1.起到桥梁作用。要求助教做好主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 将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时遇到的困难和学生对课程教学的要求及时转达给主讲教师。通过这种桥梁作用, 主讲教师在整个课程学习期间, 不但能了解研究生助教对本门课程的理解程度, 而且也能了解授课班级整体的课程学习情况。
2.辅助主讲教师授课。对于较为简单易懂的章节, 给一定的时间由研究生助教主讲。主讲教师根据班级实际状况, 按照进度要求, 提前几周告知助教哪个章节由他在课堂上主讲。在助教授课前, 先让助教给主讲教师试讲一次, 在试讲过程中, 主讲教师要对助教的授课举止、所制备的课件进行初步的辅导。在助教正式授课结束后, 主讲教师利用本次课的剩余时间, 或下一次课的开始来帮助学生总结和强调助教所授课程重点和要点。在这门课程中, 笔者给研究生助教的授课时数为2-3个学时。
3.协助主讲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课。本门课程的讨论课有两个目地:一是让学生通过对有关问题的讨论, 对课程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有进一步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二是对于课程中一些难点内容预先有初步的认识, 为理解和掌握难点内容做好充分准备, 因此讨论课中问题的设计和编排非常重要。此外, 讨论课也是助教和学生互动最为活跃的环节。本门课程笔者在规定学时外安排了6个学时的讨论课, 共设4个专题, 包括本课程的基础部分, 扩散、变形、再结晶部分, 凝固与相图部分, 相变与现代材料部分。讨论题设计的思路是加强学生对有关概念的理解, 基本理论模型和应用背景, 基本问题的解决方法等。
4.协助主讲教师批改作业。每次授课结束后, 要协助主讲教师收集一些与本次课程有关的题目, 留给学生们在课后完成, 定期收齐作业并进行批改, 对于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发现的比较普遍的问题及时反映给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内统一进行讲解。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 安排了2个学时的习题课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地解答。
5.协助实验教学准备工作, 指导学生实验活动。在协助实验教学准备和指导学生实验活动时, 主讲教师在现场指导, 对助教的不规范实验操作行为及时做出纠正。
四、研究生助教工作的思考
在现代教育观念下, 研究生助教不同于原来意义上的助教, 他不再仅仅是弥补师资不足, 缓解主讲教师工作强度的角色。而是应该纳入到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当中统筹考量, 应该视作实现现代高等教育目标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研究生助教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并强化独立思考和判断意识, 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广泛的个人兴趣等方面均能起到很强的促进作用。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年龄差距不大, 彼此容易建立起比较平等的关系, 因而更容易进行沟通, 站在同是学生的角度, 通过答疑、辅导、讨论等形式的广泛交流, 彼此之间会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宽容、合作的关系。在讨论过程中, 研究生和所指导的本科生可以就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在这种探讨交流中, 彼此会产生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的心态。这种心态是当今社会所需的必要品质之一。此外, 研究生助教工作不仅有助于被辅导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 而且对研究生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会起到相应促进作用。由于研究生助教要直接参与到各种讨论题目的设计和亲身感受作为教师的教学过程。研究生会自觉站在教师的角度对学过的知识进行重新归纳和梳理, 通过彼此频繁、平等、气氛宽松的相互交流, 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不断深入, 不断改进自己学习方法,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种不断的学习、参与、交流与合作, 实现了教学相长, 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了更加扎实的基础。
五、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助教工作的建议
通过以上的实践与思考, 为更有效地发挥研究生助教的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 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一) 降低研究生助教与辅导学生的比例
现在每个主讲教师通常只配一名研究生助教, 而授课班级一般为50人左右, 研究生助教与被辅导学生的比例为1:50。由于这门课学时少, 内容多, 而一名助教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照顾到全班的学生, 再加上研究生自己的学习和研究任务, 这样研究生助教的工作任务极其繁重, 影响研究生助教作用的发挥。因此, 建议助教对辅导学生的配备比例为1:5~10, 采用小组形式辅导和讨论, 辅导时间由各个组在按照课程计划要求的时间范围内开展, 这样每个本科生在课堂学习后, 基本上能做到一对一的辅导和讨论, 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
(二) 加强研究生助教的岗前培训
研究生助教在上岗前应进行短期的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初步的教育学培训和心理学培训。此外, 主讲教师应尽早地把授课大纲和讲义印发给研究生助教, 让研究生助教明确自己在这门课程的助教过程中的任务和要求, 使研究生助教能够尽早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学习, 并就自己将要开展助教工作有足够的时间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 对研究生助教工作质量的评估
在研究生助教工作进行中和结束后, 对研究生助教应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1. 本科生课程学习效果评估。
研究生助教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志是授课班级对课程学习的效果。除了采用考试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外, 还应通过对助教满意度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 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和研究生助教工作效果。
2. 研究生助教的责任心和心理素质。
通过对研究生助教的协助授课情况, 组织讨论课情况, 答疑情况, 批改作业情况的考察, 对助教工作的责任心和心理素质进行考察, 帮助研究生助教改进工作质量, 提高心理素质, 建立健康人格, 培养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3. 研究生助教自身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研究生作为助教, 自己对所助教的课程必须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应当有足够的熟练程度。应能够比较准确地解答学生提出的有关课程内容的问题, 实际上, 研究生助教工作也是个再学习的过程, 通过助教工作, 使助教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不断得到强化和优化。
研究生助教不是一个新概念, 研究生助教工作差不多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和现代教学目标的要求, 研究生助教工作应该有更多新的尝试。研究生助教工作不仅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有非常良好的作用, 而且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温家宝.在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R/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http://cpc.people.com.cn/n/2012/0910/c64094-18960431.html
[2]吴振利.美国研究生助教制度与大学教师职前教学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 2011, 260 (9) :17-21.
[3]黄明堦, 游秀花.推行研究生助教助管制度提高中心教学与管理质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24 (3) :125-127.
[4]赵冬, 王珂, 高燕, 胡永秀.研究生参加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信息, 2010, 23 (7) :2300-2301.
[5]刘荣科, 张晓林.探索研究生助教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0, 32 (5) :12-13.
[6]潘常春, 王移芝.高校助教在协助教学中的作用[J].计算机教育, 2010, 25 (22) :56-59.
[7]李菲.充分发挥学生助教在教学改革中的主体作用[J].知识经济, 2011, (19) :140.
[8]薛荣.浅议高校研究生助教制度的问题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0, (8) :248.
现代体育教学的观念更新 篇9
一、教学思想的继承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主要有“增强体质”、“技术教育”、“快乐教育”、“培养能力”、“全面教育”和“终身体育”等。笔者认为以上各体育教学思想都只是片面强调了某一方面, 忽视了整体。体育教学思想应继承传统教学思想的精华部分, 体现体育教学的多功能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发展学生的身体, 增强体质, 教会学生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等, 更要注重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体育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为归宿, 做到“内外”结合, 以“外”为手段、以“内”为目的, 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二、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进程中的导向性因素, 它包括认识、发展、教育三个方面的任务。传统体育教学一直把增强学生体质、掌握运动技术作为首要目标, 而仅通过每周两节体育课来增强体质是不现实的。笔者认为, 现代体育教学目标应树立以教为引导、学为进取, 重视多种素质培养的观念, 即强调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 注意学生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以及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体育能力、体育意识、健康意识和社会适应的协调发展。坚持结果与过程并重, 接受与发现并举, 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宜的观念, 充分体现教学目标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内容的时代性
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过程的实质性因素。随着体育运动近百年的发展, 可供选择的教材内容非常丰富。现代体育教学应树立崭新的观念:第一, 要不断更新教材内容和课程体系, 注意吸收社会最需要、最受欢迎、最有价值的体育锻炼手段进入课堂。第二, 注意大、中、小学教材内容的衔接, 各阶段教材的选择要有明显的年龄、心理特征, 要使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衔接好, 要有递进性和层次性。第三, 教材内容要有弹性和可变性, 要体现地域性和文化性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的综合性
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过程的凭借性要素, 是完成教学内容的手段和操作方式, 它是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性质所决定的。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长期受到运动训练方法的影响, 使其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体育教学或追求于细腻的技术、或以体能训练为中心, 使教学目标中学生的知、情、意等因素被淡化。现代教学应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 多运用探究式、发现式、问题式、讨论式教法。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 注重成果, 提出多种练习方法供学生选择参与, 以适应学生因身高、体重、智力、运动动机、运动经历不同而造成的差异, 使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充分的运动, 并在生理、心理上都得到满足。
五、教学对象的全体性
教学对象是体育教学过程的主体性因素, 是教学的接受体。传统的“应试教育”只注重少数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 忘记了“教学过程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体育教学的全体性就是要求教师面向每个学生, 诱导全体学生参与教学,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六、教学环境的和谐性
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过程的制约性因素, 是师生双方直接感觉到的心理环境, 它对教学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方面。过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者发令, 学者强应, 身顺而心违”的现象较普遍, 学生的人格、个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现代体育教学讲究教学环境的和谐性, 这种和谐不仅仅是一般认识上的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重教师, 它还包括教学中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七、教学评价的参照性
转变观念推进现代养猪业发展 篇10
1 德州市养猪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发展现状
近年来, 德州市养猪业发展突飞猛进。到2010年底, 全市已先后引进了金锣、双汇两大生猪加工企业, 年加工能力达到500万头。全市发展标准化规模养猪场 (小区) 1800多处, 年出栏量达到460万头, 人均养猪业纯收入90元, 生猪产业已经成为全市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1.2 存在的问题
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相比, 与市场需求变化相比, 德州市养猪业仍存在亟须加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尽管规模饲养场和小区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但其生产和产品达到标准化要求的所占比例偏小, 有影响力的大型畜产品养殖基地偏少。还没有建立起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 养殖与加工之间还停留在简单的买卖关系上。发展养猪业投入不足, 特别是良种繁育体系、产品质量监管、重大疫病防控等方面的投入, 与实际需要有不小的差距。制约养猪业发展的贷款难、用地难、粪污处理难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2 德州市养猪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今后几年是德州市由畜牧业大市向畜牧业强市转变、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关键期, 对养猪业来说, 既有新机遇, 也有新挑战。
首先, 从国际畜牧业发展形势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 养猪业发展将面临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方面, 国外资本和产品大量进入我国。发达国家借助技术、资本方面优势, 不断在生猪种质资源、产品销售等领域抢占发展制高点和市场。比如, 国际著名投资公司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已经进入我国生猪、祖代种猪等行业。另一方面, 我国产品出口难度越来越大。欧美、日韩等国际市场对畜产品要求标准和监控程序越来越复杂。同时, 东南亚国家畜牧业发展很快, 不断与我国争夺畜产品出口市场份额, 加之国内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 我国畜牧业原有的人力资源、养殖成本等优势正在逐渐弱化。因此, 必须适应形势需要, 积极做好转方式、调结构, 保障国内养猪业长期健康发展。
其次, 从国内经济发展大形势看。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加, 是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养猪业产业链长、发展前景广, 前联种植业, 后联加工业, 涉及运输、餐饮、商贸等多个行业, 与统筹城乡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关联度高。许多发达国家实践证明:经济发展越快, 城镇化、工业化水平越高, 越要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 强化畜牧业基础地位。也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的保证畜产品供给, 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的比重普遍超过50%, 甚至达到70%以上) 。因此, 转方式、调结构, 推进现代养猪业发展, 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必然选择。比如:齐河县西魏村在发展养猪产业的过程中, 通过合作解决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种猪引进、饲料加工、品牌创建、成猪销售等难题, 实现了抱团闯市场, 全村60多家养猪场, 年出栏生猪近10万头, 人均增收超过3万元。
第三, 从养猪业发展的本身需求看。近年来, 养猪业规模饲养比重不断增加, 管理技术不断提升, 产业总体水平取得巨大进步。但也面临产业联结不紧密、质量安全水平亟待提高、疫病增多加重、环境保护压力增加等制约再发展、再提高的问题。而积极转方式、调结构, 推进现代养猪业发展, 就能够破解面临的这些矛盾和难题, 进而提升生猪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比如:临邑县以引进的六和海波尔种猪场为龙头, 向农户提供种猪、技术、回收等多种服务, 已发展存栏300头以上的养猪户130多个, 在今年养猪行情不稳定的情况下, 农户养的猪仍以绿色、品牌和成本低等优势, 每头获利100元以上。
第四, 从德州市养猪业发展实际看, 养猪业已初步实现了由分散饲养到规模饲养、由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战略转型, “强龙头+大基地”为基本特征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这为进一步提高养猪业发展水平奠定了基础。
总之, 当前养猪业已经进入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关键阶段, 积极转方式、调结构, 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应当也必然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内涵。
3 抓好四个转变, 推进现代养猪业更好更快发展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 德州市将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品牌”为发展方向, 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发展与保护同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产业结构, 努力构建现代生猪产业体系, 加快由畜牧业大市向强市跨越。到2015年, 建成600万头生猪生产基地, 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比重达80%以上;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生猪产品品牌50个, 品牌优质率达80%以上。围绕以上目标, 我们将努力在四个方面实现转变。
3.1 加快生产方式由分散饲养向标准化规模饲养转变
发展标准化规模饲养是加快养猪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 是提升我市生猪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 也是促进养猪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十二五”期间, 全市将建成500处技术先进、管理科学、效益显著、优势突出的高标准现代化养猪示范区, 进而达到树立典型、示范引导、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的目标。突出抓好临邑海波尔10万头生猪等优质基地建设, 建成一批集饲料、种猪、养殖、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养猪产业园区。继续发展标准化规模饲养场和养殖户, 并通过推广自然养猪法、循环种养、综合利用等措施, 控制和减少养猪粪污排放, 实现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3.2 加快经营方式由生产环节各自为政向产业一体化转变
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向社会提供质量优良、数量稳定的畜产品, 而达到这一目标最佳方式就是实现加工企业和原料基地协调发展, 实行产业一体化经营。下一步, 我们将以生猪加工龙头企业为核心, 全面构建紧密型产业链, 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产业链环节的专业化、合作化生产和一体化经营, 到2015年生猪产业一体化率达到80%以上。
3.3 加快销售方式由普通产品为主向品牌化营销转变
品牌是优良品质的代表, 是实现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标识。我们将树立品牌观念, 增强品牌意识, 做好品牌经营。一是做好产品品牌文章。依托双汇和金锣牌猪肉产品等知名品牌优势, 逐步叫响“知名品牌德州造”。二是做好基地品牌文章。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 逐步实现优势产品向品牌产品过渡, 实现品牌带动, 进一步提高德州生猪及其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3.4 加快保障方式由以治为主向以防为主的转变
现代美国政府观念的形成 篇11
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美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传统的农业民主观念受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挑战,农村政治和道德价值观念的衰败虽不可避免,但其引发的政治和社会危机却不能被置若罔闻。平民主义和进步主义运动就是这种社会危机在农村和城市中的表现。
霍夫施塔特说,“美国诞生在农村,然后走向城市,它起初的观念和政治价值以农村生活为模型”;“美国人在意识中同乡村生活有着根深蒂固的一系列观念和感情上的联系”;这种观念与爱国热情和共和理想相结合,成为美国的土地神话。这种神话可以在古希腊罗马时代的著作中找到注释。(霍夫施塔特:《改革时代:美国的新崛起》,俞敏洪等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7~18页)美国的民主传统是在农场和小村镇里建立起来的,是典型的“草根民主”,美国早期人口中大多数都是自耕农或称小农场主。有足够的土地可供分配,使民主这个原本抽象的概念因在美国具体化而变得神圣了。早期美国人普遍轻视工商业,相信只有农业和从事自耕农是神圣的,杰斐逊就是这种土地神话的信奉者和传播者的典型。他认为自耕自立的农民是最有价值的公民,其他行业都是腐化社会、颠覆民主的行当。
杰斐逊的共和民主观受到汉密尔顿为代表的联邦主义的挑战,后者认为加强联邦政府权威、发展工商业是现代社会趋势。难以想象,美国建国后是否发展制造业曾经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土地神话论认为,农业是惟一富有成果的产业,制造业生产不出与地租等值的东西。汉密尔顿驳斥这种观点是离奇和肤浅的,“这种见解的真实性,在哪一方面都没有为任何准确、详细的事实和计算所验证”;“它的意思无非是说:在土地的生产中,自然与人合作。所以二者联合劳动的效果肯定比人单独劳动的效果大”。(赵一凡编:《美国的历史文献》,蒲隆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79页)为了扶植工业发展,汉密尔顿还提出国家要实行保护性关税、奖励发明创造和发展交通运输等措施。
克罗利本人更认同汉密尔顿的观点,但他指出,在十九世纪的大多数时期,杰斐逊的共和民主观占了上风。但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所有的土地都被占有了,边疆消失了,安全阀关闭了”。曾缔造了美国民主的西部和边疆精神,现在成了社会不满和动荡的一个根源。1890年平民运动就是这些农民在社会变化面前紧张、焦虑、愤怒和不满的表现。霍夫施塔特认为,“平民主义运动是美国第一次有实效的要求联邦政府对公共福利负责的现代政治运动;是对工业化造成的危害进行严厉批评的运动”。(霍夫施塔特:《改革时代:美国的新崛起》,俞敏洪等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9页)
与此同时,似乎不幸被杰斐逊所言中,工商业的自由发展不仅造成严重的贫富分化,而且垄断托拉斯所形成的工业和金融寡头操纵地方政府、控制选举,对美国民众实行新的经济专制并严重威胁民主的社会基础。这是二十世纪初进步主义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一般的个人和民间组织显然无法对付这些有组织的经济巨头,人民在经济上处于依赖地位必然削弱民主的社会基础。于是,一些知识分子和开明政治家通过报纸、书刊等媒体揭露各种腐败行经,呼吁政治和社会改革,克罗利就是其中的一员。他的改革纲领是“新国家主义”。克罗利深知,他“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的这一改革“药方”在美国人看来,不仅是猛药,甚至是毒药。对此,他以《美国生活的希望》一书作出了详细的论证和解释。
传统的美国式民主在大多数历史时期都是反国家主义的。美国人对政治和权力的怀疑和敌视的传统影响之大之强,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甚至至今也没有根本改变。亨廷顿认为,早期美国思想中实质上缺乏国家(the state)概念,国家意味着单一主权、中央集权、政府权威集于一身。这种概念从未被北美殖民者们所接受。1871年一个奥地利贵族访问美国后明言,“个人自由必须受制于国家所代表的全体人民的自由……若是赋予个人太多,就会赋予国家太少。我们在你们的国家所见的丑恶和陋习大都源于此。民意机构的控制力不够。你们缺少的就是全世界都承认的权威的控制”。20年之后,依然有人声称,“美国没有国家理论,也感到无须这种理论……国家不是别的,只是许多个人而已。政府不是别的,只是某些代表和官员而已”。十九世纪一本杂志里写道,“‘政府’这个词本身就潜伏着微妙的危险性。如果将其理解为一种集中的强化的权力,治理并指导着社会的各种利益,那么所有政府都是邪恶的,而且是邪恶之母”。(s.亨廷顿:《失衡的承诺》,周端译,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第40、42页)
克罗利反对美国人僵化地照搬国父们的教导,主张根据新的社会发展重新解读美国的政治传统。他认为,美国人一直热爱自由和平等,但他们从来没有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让它们形成一种互利的关系。民主党人缺少对国家的信任,将国家化过程简单地误解为集权。而国家主义者则对民主保持着怀疑。他们一直没有从汉密尔顿和杰斐逊最初的分歧中解脱出来。(第176页)“美国国家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障碍永远是美国人只屈服于地方利益和私人利益”,“利己主义的传统和狭隘民主主义的传统是反国家主义政策的中坚力量”。(第228页)他要使美国人摆脱对有力政府的偏见:一个民族国家化从不意味着只是让他们的政府集权。然而,对美国人而言,这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太难转变了。
克罗利提出的“新国家主义”观念,要求政府首先明确什么是国家或社会的整体利益,这意味着政府必须抛弃狭隘的地方、阶级或群体利益;然后通过各种计划和立法来实现“公平交易”与“合理分配财富”。新国家主义就是将联邦政府作为推动民主的工具,进行政治、社会和劳资关系等方面的改革。他认为,国家和民主之间的建设性关系的理念实际上等同于一个新的《独立宣言》,使美国人为一个长远的民主目标,而组织他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第229页)他说,“一个民主国家出于自身利益对经济分配进行调节,就像是对政治权力分配进行
调节一样”;“对政治权力问题适用的办法同样适用于经济权力问题”。(第167-168页)“美国生活希望的实现不仅需要最大限度的经济自由,而且还需要一定的制度约束;不仅要尽可能多地满足个人的需求,而且需要个人的服从,并具有忘我的无私精神”。(第21页)这种明确强调以联邦政府权力维护民主的经济基础,为社会的整体利益约束个人(主要是富人)自由的观念,在美国政治思想史上是有里程碑意义的。
克罗利对新国家主义改革的希望并非出于对联邦权力的幻想,相反,他指出,“美国政治机构中的所有成员都曾经以某种方式屈服于特定的利益,并为之服务。在这方面,州政府和城市的行政部门所犯下的罪行要比中央政府多;但中央政府本身也是罪孽深重的”。“最需要国家化的美国国家机构就是中央政府”。(第225页)但他在该书中高度赞扬老罗斯福的改革政策,因其改革的目的是建立“公平交易”即权利平等、没有特权。这主要是帮助自由经济中得不到公正待遇的弱势群体和个人。虽然权利平等不一定带来机会平等和财富的平等,但它却能禁止任何人将自己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社会法律制度。克罗利称老罗斯福“是第一个让美国人民意识到改革理念属于国家原则的政治领袖,也是第一个认识到如果不变成一个改革者就无法真正代表国家利益的政治家”。(第141页)这说明,老罗斯福的政策对克罗利新国家主义观念的形成是有影响的。
此书刚一问世,老罗斯福就写信给作者,“我觉得你是理解……我在政治中所奋斗争取的那些东西的”。(李剑鸣:《伟大的历险:西奥多·罗斯福传》,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287页。)1910年,老罗斯福直接以“新国家主义”为题发表竞选演说,并请克罗利起草演说稿。老罗斯福说,“假如一个人的财富代表他自己的能力和智慧,而使用时又能完全照顾到别人的福利,我们是不会有任何不平的。但是财富必须来得正当,并且很好地加以运用。即令财富的取得没有损害社会,那也是不够的。只有当财富的取得对社会有利,我们才能准许取得。我知道这意味着政府要实施一种政策,空前积极地干预我国的社会和经济情况,但是我认为我们必须面对这个事实:现在已经有必要这样加强政府的管理了。”他还说,“我们正面临着关于财产对人类福利的关系的新看法……有人错误地认为人权同利润相比都是次要的。现在这种人必须给那些维护人类福利的人们让路了。这些人正确地认为,每个人拥有的财产都要服从社会的全面权利,按公共福利的需要来规定使用到什么程度。”(D.L_杜蒙德:《现代美国:1896~1946》,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66~167,第171页)这些言论与克罗利书中的观点完全一样。
老罗斯福不止一次地谈到,他的政府观是汉密尔顿的,民主观是杰斐逊式的。新国家主义就是用扩大政府权力的方法去维护美国的民主。也就是说,他已摆脱了汉密尔顿和杰斐逊的两难处境,站在了两位巨人的肩膀之上。老罗斯福曾自我评价说,“我已得出结论,我自己很少独创性,我所做的就是试图从我认为属于某一领域专家的那些人那里获得看法,然后设法把这些看法付诸实行”。(李剑鸣:《伟大的历险:西奥多·罗斯福传》,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285页)当时美国民族正处在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上,一边是工业专制,一边是国家社会主义,这两条道路对民主和自由都是毁灭性的。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个强大而民主的政府,霍夫施塔特也认为,老罗斯福是懂得这种需要的第一位政治家。(霍夫施塔特:《改革时代:美国的新崛起》,俞敏洪等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95页)
按照美国例外论的观点(关于美国例外论,可参见刘军:《美国例外论和工运史研究》,《世界历史》1999年第5期;《桑巴特命题的联想》,《北大史学》11期),美国既没有资产阶级革命,也没有无产阶级革命,美国的社会运动都是反对经济和政治领域内的垄断和特权,要求个人和群体的自由。美国历史也表明,只有在严重的国内危机和外部威胁的情况下,国家主义才能发展。二十世纪美国国家主义的发展得益于进步主义运动、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六十年代黑人民权运动。这些事件程度不同地促进了国家权力的发展。当然,美国国家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位学者在二十世纪中期指出,“真正的美国人仍然用怀疑的眼光盯着政府,不管政府装扮成什么,他们都会对它保持着警觉和担忧。这种普遍的心态,已使美国人积习成性”。“只要做民意测验,抽象地问及美国人对于政府的态度,否定的回答占压倒性的多数”。(s.亨廷顿:《失衡的承诺》,周端译,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第40~41页)当然,对国家主义发展的最大反动来自八十年代的里根政府。
克罗利虽然主张以政府权力推进民主,但他对新国家主义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乐观或把握。因为他已经意识到,美国生活的希望(或许诺,英文是Promise)即美国人曾盲目乐观憧憬的“上帝之城”和“希望之乡”不会自动实现,它能否实现,完全取决于美国人自己如何去努力。如同美国的过去有许多值得自豪和感到羞愧之处,美国的未来也将充满着各种挑战。美国在二十世纪的发展历程似乎印证了克罗利的观点。今天,人们在二十一世纪初读《美国生活的希望》这本书,依然会感到亲切,因为克罗利对国家权力与民主关系的论述远没有过时。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树立十大观念 篇12
一、现代农业是科技型的农业
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高速发展, 高新技术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未来农业的发展应该也只能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之上。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朱希刚研究员等人的计算方法, 2005年, 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 然而这与发达国家的70%~80%贡献率还有很大的差距。加快农业科技的发展与应用, 提高农业技术进步的贡献份额, 才能使我国农业有一个更大的增长空间。当前, 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增加产量、改进品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发展重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重视生物多样性, 充分利用生物的遗传潜力;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技术:保护和有效利用水资源及节水农业;食物品质安全;科学种植与养殖技术, 各个环节的规范化、标准化;农产品加工贮运技术;智能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二、现代农业是结构优化的农业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 食物消费结构由谷物类为主转向以肉类食品为主再转向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产品为主, 食物消费结构的两次转换带动农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各个地区要根据资源优势, 优化农业结构, 主动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 增强产出效益。在安徽省, 为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客观要求, 根据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市场经济特点,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以畜牧业、水产养殖和园艺业 (包括花卉、蔬菜业、水果业和茶叶业) 作为农业的主导产业加以大力培育和发展。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 实现由传统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的“二元”结构逐步转变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 以园艺化的路子发展经济作物。大力调整畜牧业品种结构, 稳定发展生猪生产, 加快发展优质禽肉生产, 突出发展奶牛生产, 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业和渔业。各地注意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提高效益的原则, 优化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如在安徽, 长江、淮河两岸的平原圩畈地区以发展高效农业和创汇农业为主, 如粮食、花卉业、蔬菜业、生猪和肉禽养殖业;在皖西和皖南山区重点建设林业、茶叶、中药材、水果业, 在江淮丘岗地区主要发展水果种植业、茶叶、生猪和肉禽养殖业为主;沿江、沿淮地区和湖区、库区以发展水产养殖和渔业为主。
三、现化农业是现代食品制造业
一方面, 传统的食物观念应向现代食物观念转变。在实践中不能片面强调无粮不稳, 应强调广辟食物资源、优化食物结构, 满足消费者的食物多样化的要求。另一方面, 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业应向现代食品制造业转变。现代食品制造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结果, 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按照特定的品种和一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 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 实现农产品加工业向工业制造业形态的转变, 目前全球食品加工呈现出方便化、工程化、功能化和专用化等四大趋势。农产品产出后, 除了一部分以原形直接为消费者所利用外, 许多农产品由生产阶段进入最终消费阶段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要经过一定的加工。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的意义在于:可以缓解农产品的低水平过剩, 实现农产品增值, 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有利于优化农业资源配置, 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有利于扩大出口, 增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已大大超过农业 (是农业产值的3倍以上) , 从事农产品加工业的劳动力已远远超过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 农产品的加工率已超过90%, 加工食品占食物消费总量的比重已达80%。
四、现代农业是组织化程度较高的产业
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步伐, 是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的关键。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织形式, 培育和扶持其发展, 有利于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联结成统一的利益共同体, 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采取互助互利的办法组织带动农户, 以合同规范企业和农民的关系,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企业的发展是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的重要方面。要尽快完善农用土地流转机制, 鼓励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在确保其合法经营权的基础上合理流转, 以提高农业的企业化经营和规模化生产水平。鼓励和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专业协会, 也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重要途径。实践证明,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发达国家已发展成为一支重要力量, 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民的经营不仅涉及生产领域, 而且必须经常面对市场, 需要信息、信贷、技术等, 这是一家一户农民难以应付的。这就必须努力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充分发挥各类农业和农民组织在技术传递、信息集合、产业开发、规模经营、资源共享等方面的作用。
五、现代农业是国内外市场一体化的农业
加入了WTO后, 我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习惯于从国内或某一个地区的角度来考虑农业发展问题, 要善于从世界农业竞争和发展的高度, 从国内外市场一体化的广度来考虑和推进农业市场化建设和农业的发展。建立一个国内外一体化的农产品市场, 就是建立一个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接轨的农产品市场。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国内外一体化的农产品市场的主要内涵是: (1) 国际市场的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顺畅地传递到国内, 要求按照市场规律, 遵循国际贸易准则, 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按照国际贸易规范、培育、开放市场, 促进农产品贸易自由化, 打破国内条块分割、地区封锁, 建立与WTO农业规则相适应的农产品流通体制; (2) 按照农产品国际市场的相关标准体系来改进农产品的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外观质量的改进需要在品种、生产技术、产品分级、包装和贮运等方面下功夫, 内在质量主要包括营养、安全和适用等指标; (3) 促进国内与国外农产品市场贸易制度和交易方式接轨; (4) 建立与国际农产品市场相衔接的农产品供求和价格变动的信息网络系统; (5) 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设备和技术, 提高物流业效率, 积极推进农产品的国际电子商务。在市场体系建设中, 要建立和完善以批发市场为中心、联结各个收购市场和零售市场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六、现代农业是标准化生产的农业
世界贸易组织的29个独立协议中, 有关农业标准的协议有两个, 一个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 (TBT协议) , 二是《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 (SPS协议) , 这两个协议规定了农业标准的基本准则, 也是我国农业发展应遵照的。农业标准化是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加快农业标准化工作, 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保证农产品高效有序流通、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以及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有重要意义。农业标准化工作要以市场为导向, 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中心, 立足科技创新,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全面加强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和农业生态环境等标准的制定、实施与监督。制定农业标准要分清轻重缓急, 目前要以加强大宗农产品、出口创汇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质量标准、品种标准、安全标准、生产技术标准、生态环境标准和农业投入品标准的制定为重点, 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大力普及标准化的知识, 使农产品标准化的实施成为当事者的自觉行动。要积极鼓励农业生产者按国际标准生产, 开展农产品的国际标准认证, 从而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扩大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要加强运用农业标准体系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力度, 把农业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以及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建设成为农业标准化的示范企业、示范基地。通过示范效应, 加快农业标准化的步伐。
七、现代农业是信息化的农业
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结合产生了一种新型农业--精确农业。精确农业广泛采用全球定位系统、农田地理信息、农业信息采集技术、农业专家咨询、智能化农业机具以及网络化管理等先进技术, 根据作物生长的土壤性状调节对作物的投入, 根据产量目标进行定位的系统诊断、优化配方、科学管理, 在充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对农产品品质要求的前提下, 高效利用各类农业资源, 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和生态效益。目前, 精确农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新潮流, 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酝酿采用精确农业技术。要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权威性的农产品信息网络, 及时、准确地向农民和交易者提供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候信息, 提供中长期市场预测分析, 帮助农民和交易者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 使农产品信息网络成为引导农民调整生产结构、保持市场平稳运行的重要手段。建立完善的农产品信息网络, 已成为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标志之一。要以信息网络化促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管理。抓紧中高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网络化建设, 建立交易业务的计算机处理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批发市场各种业务的规范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省级中心批发市场要与全国和周边重要省市的大市场实现联网;省内各层级之间要逐级联网, 实现省内外、区域内外信息互动传递, 顺畅交流。
八、现代农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可持续农业, 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 针对世界人口不断增加、化学农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水源质量下降、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所采取的对策而提出来的, 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思想、新战略。什么是可持续农业?1989年美国农学会等学会的一致意见是:"在一个长时期内有利于改善农业所依存的环境与资源, 提供人类对食品与纤维的基本需要, 经济可行并提高农民以及整个社会生活的一种做法"。1990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的食品、农业、保护和贸易法案中对可持续农业下了如下定义:可持续农业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动植综合生产系统。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能满足人类对食品和纤维的需要, 提高和保护农业经济赖以维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 最充分地利用非再生资源和农场劳动力, 在适当的情况下综合利用自然生态周期和控制手段, 保持农业的生产的经济活力, 提高农民和全社会的生活质量。从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看出, 可持续农业包含两个密切相关的内容:一是保证人类及其后代能够在地球上继续生存和发展;二是保持资源的供需平衡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农业承担着为城乡居民提供食品及提供绿色资源的双重任务。要积极采用高效安全农业技术, 科学使用化学、农药,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 积极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为城乡提供安全食品。尽可能减少农业系统内部的污染程度, 提高农田绿化、美化程度, 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农业。在发展乡镇企业过程中, 要正确处理好工农关系, 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耕地等农业资源的流失, 严格控制工业“三废”排放, 控制环境污染, 改善环境质量, 为农业发展创造一个“蓝天碧水净土”的良好生态环境。
九、现代农业是受国内支持和保护的产业
长期以来, 我国农业一直是工业化资本积累的重要源泉。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以后, 根据许多国家的经验, 国民经济发展格局应当是工业开始反哺农业, 国民经济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向农业、农村和农民倾斜阶段。一个更合理和优化的国家投入战略是, 加大农业物质投入来促进农业增长、以农业增长的正外部效应来促进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增长。在WTO规则下, 我国农业国内支持和保护政策的调整, 不是要减少国家对农业的投入, 而是要提高对农业的投入水平。从许多国家执行国内支持与保护政策的情况来看, 一个重要变化是农业支持与保护从“黄箱”向“绿箱”转移, “绿箱”支持成为国内支持的主要手段。我国对农业的支持应当尽可能在“绿箱政策”的框架下做文章, 提升“绿箱政策”对农业支持作用。在WTO框架下, 农业协议规定“绿箱”政策是政府执行某项农业计划时, 其费用由纳税人负担而不是从消费者中转移而来, 对生产者没有影响, 不引起贸易扭曲的农业支持措施。从实际情况来看, 应重点加强农业科技与推广、农村教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风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农业支持措施。要加强以水利建设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以间接减少农民用于生产农产品的成本支出, 减缓生产成本的上升速度, 从而降低国内农产品的市场价格;通过对农民的基础教育和培训工作扩大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范围;通过农业科技研究工作和科技活动, 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增强农业的整体竞争力。要用好"黄箱"政策, 认真研究现行农业补贴政策是否有效率, 在此基础上, 重建农业补贴政策体系。我国目前对农业的补贴是一种投入补贴, 主要用来购买生产资料, 导致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扭曲, 降低了农业生产资料的分配效率。今后, 应把补贴方向集中于农产品上, 最终确立以生产补贴为主体的农业补贴支持方式。
十、现代农业是在一个高效率管理体制下的产业
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农业管理体制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政府不必直接参与农业经营和市场流通的具体事务, 主要工作是对各种市场主体及其行为等进行规范, 为市场的公平竞争提供制度性服务, 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要改革目前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与内外贸易脱节, 管理部门职能重叠、管理环节过多的农业管理体制, 逐步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对外贸易一体化管理体制, 从而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管理效率。按照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调整职能定位, 规范政府行为。要适应WTO相关协议的要求, 建立和健全农业法律体系, 将农业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
———————————
摘要:本文阐述了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树立的十大观念, 即科技型农业、结构优化农业、现代食品制造业、组织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国内外市场一体化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信息化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受国内支持和保护的产业、一个高效率管理体制下的产业。
关键词:现代农业,结构优化,标准化,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朱希刚.我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3]邹东涛, 岳福斌.世界贸易组织教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