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幼儿教育

2024-06-01

现代教育技术幼儿教育(精选11篇)

现代教育技术幼儿教育 篇1

现代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包括微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远程通讯技术等内容。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相关信息进行选择、储存、传输、转换和分配,对教材文本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特别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电子课件服务于教学,这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常态。从现代教育技术到现代教育艺术,需要教师发挥聪明才智,科学选择、优化处置、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教育技术成为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和策略。

一、科学选择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提升。当代高中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众多,而且对这些信息技术充满认知兴趣。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教师需要科学筛选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声音、图像、视频、动画、文字等信息处理技术,将学习内容立体呈现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热情被点燃起来,课堂学习效果自然会大幅度提升。

例如,在学习《赤壁赋》时,为让学生尽快进入教学情境之中,我特别播放了初中时学习过的《核舟记》相关图片。当学生对文字进行梳理之后,我又开始播放由本班学生参与录制的配乐朗诵。由于音乐、画面和教材内容形成和谐统一,又是同学朗读的课文,自然要特别关注。在小组讨论时,我提出几个思考问题:思考作者为何而乐?第二节中作者悲从何来?第三节中客悲的原因是什么呢?最后一段作者和客人是怎么转悲为喜的呢?由于前面有很好铺垫,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教师成功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开文本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多媒体画面引发学生回忆,配乐朗读又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得课堂学习呈现良性化。使用多媒体课件已经成为课堂教学常态,但要科学设计运用课件还需要教师做出更多努力。

二、优化课堂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有些教师解决某些重难点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很丰富,教师往往是自己讲得口干舌燥,但学生依然是听得稀里糊涂。因此,改变教学意识,制定教学重难点突破策略,便显得异常重要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用声光电技术将一些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这样可以充分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优化处理,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突破教学重难点做好技术环境铺垫。

优化教育技术,要求教师能够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接受实际制定教学措施。例如,在学习《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时,为让学生能够顺利掌握阅读现代文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举行全校局域网语文课堂互动活动。学生们同时登录学校局域网,进入互动平台,对同一篇文章进行网上互问互答。一个班级学生负责提出问题,另一个班学生负责回答问题,然后进行轮换。由于是网上互动,学生参与热情非常高,争先恐后地提问解答,课堂学习研究气氛特别浓烈。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利用网络技术展开不同班级教学互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由于涉及竞赛性质,学生自然不甘落后,课堂教学进入最佳状态。教师给出一些点拨,学生自然会心领神会的。

三、合理运用教育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彻底放弃“一言堂”,要少讲多练,特别是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扩展课堂容量,为学生主动探索提供更广阔平台。现代教育技术运用,需要教师进行方法筛选、进程优化、信息整合,为学生呈现针对性更强教育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提供课文背景材料,引导学生理解文本;通过丰富信息传递,调动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学生领会文本的思想感情;利用课件还可以渲染课堂气氛,促进文本生本对话。这对培养学生健康审美观价值观都有重要帮助。

例如,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我准备了微视频,播放毛泽东影视片断,从影像中感知伟人的风采。学生不仅对毛泽东有了更多认知,也被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所吸引。再让学生来读这首词,很明显能够感受到学生认知的提升。原来学生朗读诗词的节奏普遍较快,很容易破坏作品的内质,难以表达作者的情感。可看过电影剪辑之后,学生朗读速度明显降低,语气中自信力量大大增加,这说明电影教育技术的运用是卓有成效的。

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有效整合,为课堂教学量身定做各种教学辅助手段,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科学运用,能够集中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艺术化,让课堂教学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为学生高效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现代教育技术幼儿教育 篇2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制高点和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我校一直非常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工作,把它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以适应当今的信息时代的现代教育的要求。特别是在2005年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以来,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方向,狠抓实验的各项工作,初步形成了我校的特点,概括为:理念超前、思路清晰、硬件充实、管理完善、队伍优质、应用广泛、效果优异。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进一步提高对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一)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

要进行广泛宣传,端正广大教师的思想,确立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整体中的位置:(1)现代教育技术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2)现代教育技术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3)现代教育技术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全体教师都充分认识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真切地体会到其实效性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义,从而积极参与探索,参与到该项目的教育教学活动进程中。

(二)明确实验目标,全面开展实验工作

根据区教育厅《全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实施意见》的要求,确立我校作为实验学校的目标。提出以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为平台,建设数字化校园,以信息化带动学校的现代化,把信息化当作学校办学特色来重点建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三年的努力,使我校成为优秀的示范学校。

二、健全机构,加强管理,建立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管理机制

(一)成立领导机构,组建实验队伍

1.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成立“凯里市冠英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组织实验的开展。由教务处负责具体实施。

2.在以科组为研究单位,全员参与的基础上,成立以电教科组、各学科科组长、各科组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等共同组成的核心实验小组。针对各阶段的实际情况,分别制订相应的计划和管理制度,并付诸行动。

3.实行科组负责制,明确分工,层层落实。如电教科组负责教师培训、网络建设、网络管理,设备维护等。领导小组提出总体规划,各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制定本学科的实验计划,确定实验目标、研究课题和负责人员。为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立电教管理小组,每班都设有一名电教员,负责本班电教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工作,每学期每学年初都会对他们进行培训,制定“凯里市冠英中学电教员管理条例”、“凯里市冠英中学电教器材管理操作说明”,每学期对电教员的工作进行评比,对表现优秀的电教员进行表彰。

(二)完善制度,制订实验规划

1.建立完备的科研制度

学校要十分重视电教科研工作,形成校长带头,教务处主抓,学科组和备课组为研究单位的良好局面。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评价制度,学校成立专门的科研基金,在每年的“奖教奖学”中都设立科教研奖,对科教研工作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并且将教师掌握现代技术教育的水平与教师评价挂钩,积极推进和鼓励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活动。

2.制订实验工作规划

要按照区教育厅《全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实施意见》的要求,制定《凯里市冠英中学2005-2008年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凯里市冠英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计划》等工作规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措施和实施步骤,为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加大投入,高标准建设学校的教学环境,构筑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平台

(一)构筑实用、高效的现代教育技术平台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注入新的活力。而新世纪的学校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传授单纯书本知识的地方,应该在培养高素养、具有创新学习能力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学校站在信息大潮前沿,高起点、大投入,在软硬环境建设上大踏步的向前走。争取建设一个颇具规模、规划合理、配套齐全、高效实用的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具体做法是:

1.建成基于10M光纤的计算机信息网络

考虑到信息的传输效率,我校计算机主干网将采用10M光纤接至教学楼、实验楼和各处室办公室;再由每栋楼内的配线间通过10M线缆传输至终端。达到技术成熟,维护方便,并易于今后进一步扩充。

2.教师办公教学电脑化,一线教学人员人将达到计算机高级水平,并能熟练操作应用;所有办公教学场合均配有联网的多媒体电脑。配有5座以上的多媒体网络教室10间、电子阅览室1间。终端信息点近100个。

3.建成点对点控制的校园低音广播系统

学校建成高标准的低音广播系统,该系统除提供平台让学生播放广播节目外,一些语言类的教学活动也能通过点对点的控制,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

4.简洁、实用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大面积使用

建立设备齐全的电化教学场室,其中计算机室10间200台,综合电教室6间,视听阅览室一间,软件教材库一间,装备能处理各种视、音频、图像等信息和输出打印的教师课件制作室1间。

所有教室、学科功能室均将配有计算机系统、实物展台、高清晰/大亮度数字投影机,为老师从备课至教学展示融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造优良的条件。

(二)注重实效,全力推进校园网络的应用水平

为了避免出现“有路无车”、重硬轻软的情况,学校将在校园网筹建之初就要确立“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的校园网发展目标,确保校园网络在教学、管

理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真正把校园网的先进功能发挥出来。

1.利用网络,提高学校的办公信息化水平

学校将朝无纸化办公迈进,各种即时通知、网络论坛等资源,要方便师生的日常工作和学习,提高效率。

2.利用网络,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高效工具

学校将通过中国电信10M,将校园网上联到宁夏教育信息中心和上级教育专网,使校园网全时连接在Internet上。Internet上浩瀚的信息以及信息中心的专项资源为老师们的教学活动提供取之不尽的素材。

(三)教学资源配置齐全,自制软件教材内容丰富

学校每学年将在全区中小学教材审查组推荐购置的电子教材的同时,根据满足广大教师的教学需要购买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学校鼓励老师自制各种教学资源,自制资源是最有效果、最实用的资源。教师课件制作数量争取达到年人均10个以上,教师的课件能多次在全国、区、市、区比赛中获奖。学校在校园网上建设一个“动态资源(http://ziyuan.dongtai.net)”,保证老师最新、最实用的资源能及时添加到资源库中,为全校所共享。学校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根据本校特点,有计划、系统地开发管理平台,如德育、教学、教研等管理平台。为教师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软件应用平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

四、加强培训,转变观念,建设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为进一步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开展,通过宣传工作转变教师的观念,通过组织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信息技术素养和现代教育理论水平。

(一)改变教师观念,促进教师成长

在传统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的角色从其特征、职能等方面都将发生变化。

教师应逐渐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知识信息总量的增加,要求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渐由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索者和能力进取者。在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实践中,教师要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带来的种种优势,我校计划以50%以上的课堂教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熟练应用,既能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也会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二)、搞好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1.组织好校本培训

由校内电脑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专题讲座。培训内容包括电教设备使用培训、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WORD文字编辑系统、数据库、WINDOWS操作、课件设计培训(PowerPoint、几何画板、Authorware)、Flash动画制作、网页制作、建立动态网站、建立自己的BLOG、网络运用培训、课堂设计培训(开展怎样说课、怎样上好一堂课、怎样评课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设计和评

价)。

教师要在运用中体会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自觉学习、不断提高、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请进来、走出去

先后派多名老师出外学习,参加全国、省、市有关的各种培训。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到我校举办信息教育技术专题讲座,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认识水平。进行教学设计方法培训。组织学习优秀教师的多媒体录像课,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组织教师学习课堂教学设计理论,观摩网络优质课并进行评析、学习范例、网上教学资源学习、设计、实践、制成网页,供大家学习研讨等,使教师学会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通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形成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型教育队伍。任课教师都要学会在网络环境下办公、信息查询,会利用智能化平台备课,会编制简单实用的教学软件,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并使之具有常态性。80%的教师能够指导学生开展基于网络资源的问题解决学习,会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学科研。鼓励教师具有较高研究水平的课件开发和基于网络资源的课程开发能力,并走在相关领域的前列。

3.领导带头,骨干突出,典型引路

由校长带头,全体行政领导都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管理教学的校长经常出外参加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的会议及培训,争取成为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专家。

经过各种培训,涌现大批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成果显著的骨干教师,要有10名以上教师参加未来教育全区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和intel未来教育培训班等。

五、科研引路,整合资源,构建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校要积极申报研究性科研课题,认真开展课题研究,以教研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

(一)以科研课题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全面开展

注重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教学质量。目前要尝试参与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研究课题有: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国家级教育资源库建设研究项目”(NERRP)合作研究学校的课题:“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课题“资源库建设的共享与动态机制研究子课题”、参与区级课题“信息化条件下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的研究。争取所参与的这四个课题的研究早日立项并附注实践。

在校内要经常开展课题的阶段小结,组织专题研讨,经常参加设在各地的课题组阶段小结会,紧密联系总课题组,汇报课题的研究进展,请教课题的专家,使课题的研究能顺利进行。在课题开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总结实验的经验和教训,争取取得一定的成果。

(二)改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

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能为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互动探究构建良好环境,为检测教学效果、教学水平提供技术保证。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便捷的特点和网络资源丰富的优势,极大地提高教学过程的信息含量、科技含量、教学效率和质量,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手段现代化,与新课改相结合突出课程开发这个重点,抓好资源利用。

1.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改一线教师为了教学需要,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多媒体网络,广泛参阅有关新课改书刊文献资料,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真正实现对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三维目标”。

2.加大课改调研和实验研讨的力度。学校课改领导小组及督查小组的成员要经常深入课堂进行听、评课活动,指导教师在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生活性上下功夫。对照新课标对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等几个方面进行重点研讨,及时整改。并根据调研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学校及时召开新课改实验研讨会,共商实验困惑,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对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摸索出的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及时交流、总结、推广、运用。

3.积极探索构建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的新方式。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要为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互动探究构建良好环境,为检测教学效果、教学水平提供技术保证。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便捷的特点和网络资源丰富的优势,极大地提高教学过程的信息含量、科技含量、教学效率和质量,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手段现代化。注重信息技术与新课程学科教学的整合,加强校本课程研发工作。要积极探索构建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的新方式。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研究,通过不断探究新问题,探索新手段、发现新规律、寻求新突破。经过多年的探索和与同行的交流,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归为以下环节来实施:课件制作,网络资源应用,专题性学习网站。这几种形式互相补充,有机结合,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程体系。学生通过专题性学习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师生通过信息平台互相研讨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生动。

要充分应用网络技术,在各个学科开展主题探究性学习。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评价中,都要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三)改变学生的地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依赖教师的组织、安排和要求学习,处于被动地位。现代教学媒体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改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学生学习过程中有教学课件、录像带、录音带、光盘、资料库和计算机网络的帮助,知识来源渠道多了、丰富了,学习的时间、内容、进度就可以自己掌握,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求,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得到进一步体现。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创新教育 篇3

[关键词]教育技术;创新;教学

未来的社会是信息社会,未来的主导技术是信息技术。显然,未来的教育技术必将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纵观20世纪末以来新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可以发现信息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技术这门学科经历了十多年的实践,其知识内容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教育领域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一、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创新教育意义重大

现代教育技术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有利于学员素质的培养,有利于高等教育的跨跃式发展。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在教育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新型教学模式。

1.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营造创新教育的良好环境

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为创新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及网络技术,通过计算机的图形显示、动画模拟、符号运算、数值计算、文字说明及同步配音解说等,形成全新的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数形结合的形象、直观、生动、智能的教学环境,不仅大大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而且有效地刺激了学员的形象思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不再受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充分利用媒体信息的新颖性、直观性,实现教学信息资源共享。

2.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学员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激发和调动学员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意识,既是创新性教学的核心问题,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讲授方法”的探讨和研究,仅仅只能算作是教学改良。而如果将各种多媒体课件开发并在网上运行,为学员提供一个更加广阔地学习知识的环境,学员可以自主地寻找、选择、整理和存储各种有用信息,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选择、重组、应用已有的信息,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1.提高教育技术人才专业素质

人才培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教育技术工作人员能动性,要坚持重点和一般相结合的原则,制定科学、可行、有效的计划和相应的考核机制,既要搞好普遍轮训,又要突出骨干培养。通过培训,在普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尽快建立起一支熟练掌握多媒体应用、软件开发、网络设计与开发的现代教育技术骨干队伍,确保人才培养的长期性和连续性,以实现教材与软件研发和校园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提高教员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

教员是教育教学的组织实施者,是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推进创新教育的主力军。实现创新教育,教员必须首先树立创新教育意识,对教育技术的发展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要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

通过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培训讲座,使教员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多媒体基础知识以及网络技术基础知识,熟悉计算机操作、多媒体数据库与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应用与开发,以及信息检索查阅与处理应用技术等。

还应举办课堂教学设计普及性讲座,其内容包括:教学设计的原则、方法,现代信息媒体的功能及在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培训使教员了解现代教学设计原理,掌握教学设计技巧,熟练地利用各种媒体的长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创新教育。

3.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开发各种学习资源,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搞好教学设计。通过教育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员的协作配合,搞好媒体资源的开发和教学的应用设计,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资源的教学效益。实现现代教学媒体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媒体资源,面向全体学员,使教学媒体得到共享。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员提供一个“潜移默化”的学习环境,使学员的各种潜能都能得到刺激和开发,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使学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4.广泛开展多媒体教学

利用发挥多媒体人机交互性强的特性,对于在教学改革中进行的学员素质教育、技能训练,乃至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及实用性体现在实验课、操作技能训练、教学实习等许多方面,在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便于找到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创新点。在实验技能课教学实践中,一些微观、抽象、机理复杂、难以重复、实验难度高、成本高、个例罕见、难以实地实景实体操作训练和无法示教的教学内容,可以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来进行全新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军强.网络教育技术与高职创新人才培养[J].管理观察,2009,(6).

[2]姜世华.现代教育技术理念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

现代教育技术幼儿教育 篇4

教育的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 它并没有一个特定的、唯一不变的标准, 而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涵。在这一阶段, 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包括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教学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方法的现代化和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承担构建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的历史使命。现代社会的巨大需求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催生的现代远程教育, 是构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的第一选择。现代远程教育超越了单向传播的新媒体 (计算机多媒体) 以及与其相连的天地网络, 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形式和教育方式。它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个性化的学习形式, 使受教育的人们从传统的围墙学校扩展到全社会, 使不同阶层的人群和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教育以及教育内容, 以构建个人的知识结构, 实现个人的知识目标。这种选择不仅可以是学历的, 也可以是非学历的;知识信息的获取可以是实时的, 也可以是非实时的。

现代教育技术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篇5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推进;素质教育

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如火如荼的今天,很多教育管理机构都制定了相应的《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案》,为了加速素质教育的进程,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加快素质教育的进程。

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由此可见,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趋势。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教师要处于引领者的导航作用,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办学效益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一、现代教育技术易于促进教育观念转变,从而推进素质教育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观念转变的一个标志。从教学论的观点看可归纳为:以“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主体论”的转变;从学习理论的角度,可以概括为:由“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向“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转变。现代教育技术易于促进教育观念转变,从而推进素质教育,也是由于二十一世纪的时代特点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特点所决定的。

我们面临的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高科技的信息时代,要求每一个劳动者都能够具有获取、使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是与熟练、准确地掌握和使用信息媒体的信息技术紧密相连的。这种能力的培养显然是传统教育手段和方式难以完成的。

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使素质教育本身必须包含十分丰富、深刻、具体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内容,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坚持教学科研与改革,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比赛活动,几年来,着重从素质教育入手,教学中充分运用录音、幻灯、投影、录相、光碟等软件设备,在教育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电教”促进素质教育,从而提高办学效益

1.“电教”使教育教学内容形象化、多样化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对知识和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直观感觉开始的。传统教学活动只是靠教师利用语言、教科书、黑板三点式来进行,是难以撞击出学生思维的“火花”的。如我在讲授《荷塘月色》时,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师生“身临其境”置身于作者描述的景色中。学生十分轻松地领会和理解了作者的意图,掌握了本文的有关知识、又如像数学教师在讲授平面几何问题时运用了套色投影,把较多复杂的问题从多种角度加以剖析(添加辅助线、有“动”有“静”、有“局部”又有“整体”……)使学生在原本抽象、难懂的几何问题解决中培养了观察、分析及学习用辩证、发展和转化的观点来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时少而效果佳,起到画龙点睛之效。

2.“电教”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与环境。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是指一切由于参加各种活动而得到提高和改善的人的特征。“电教”利用多媒体展示教育教学信息过程简短而连贯,快速而又清晰,信息是非常形象、直观、具体、生动,量大而质高。此外,学生通过“电教”媒体参与性强,能更好地创设学习情景,调动学习的“内驱力”,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能力培养。通过“电教”媒体交互性特点,开拓教育教学信息交流的渠道,使课堂教学过程与环境得到优化。如物理教师讲“电流”时,通过多媒体微机教学,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形象、直观地了解和掌握了电流的形成、电流方向的规定等概念,很好地培养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外语类、体艺类等教师通过幻灯、录像、录音、VCD光碟等“电教”手段育人,也使学生“形美以感月”、“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电教”将图象、声音和丰富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直接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形成接受教育的顺应心理,创造教育教学内容所需要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让学生领略完美的教育;潜移默化,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具有“会学”知识的能力。事实上,学生在“电教”方式科技手段创设的多种学习情境、多种参与形式、多种表现形式、多种反馈形成中,进行了积极的行为参与、感情参与和思维参与,大脑行动起来、思维活跃起来、手与足也动了起来,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就能得到良好的训练和更大的提高。

三、“电教”易于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实践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上课和传统课比较,多媒体一开课就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集中注意力,学生会很快投入学习,教学中重、难点的地方可以用课件形象突破。我在教学《三峡》时,把三峡美丽的壮观图展现出来,学生顿时:“啊!太美了!我仿佛站在那岸边观景”,作为教师的我心理荡起了幸福,有了成就感,我花了时间制课件,太值得了,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氛围调动起来了,教学就会因势利导。

通过反复实践,大胆求证,坚持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既省力、又出效果,学生信息量源源不断增加,知识量有了积淀,创新思想得到培养,使我们的教学找到了支点,积极促进了教学改革,老师摆脱了困境,找到了新路,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加快了素质教育实施。

现代教育技术幼儿教育 篇6

关键词:教育装备,现代化,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上提出,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以教育的信息化推动教育的现代化”是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 教育现代化已步入快车道, 国家将教育信息化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 开始从分散建设向整体规划、统筹规划。但是, 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今天仍然面临着一些深层次问题, 特别是西北省份, 信息化的基本格局还没有形成, 优质资源的储备、开发和应用的有效机制还没有形成,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还达不到要求, 这些问题是目前我们急需要解决的, 解决了这些问题, 才能保障教育信息化快速、健康, 有序的发展。

一、信息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软硬件建设不平衡, 软件与硬件不能够同步

由于资金与资源短缺, 学校信息化软件建设严重滞后, 资源库的硬件建设工作虽已完成, 但是与课程配套的教学资源严重不足, 取得优质教学资源的渠道单一, 还不能使广大教师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二) 教师应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亟待提高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 我县虽通过开展各类层次的相关培训, 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是由于模式单一, 培训师资水平有限, 教师接受现代新媒体新技术的观念还有待提高, 缺乏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课程资源的深度融合能力, 还不能够熟练地应用信息化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途径

(一) 要提高学校领导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

现代信息社会中, 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学校教育在课程、教学、管理、学校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三通两平台”工程的实施, 很多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建设都已经初具规模, 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越来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将学校现有人力、物力的投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育效益, 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校长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领导者, 要不断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给学校管理提出的新的要求, 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整合的样板, 使自己逐渐成为应用信息技术管理教育、经营学校的专家。总之, 我们要建设一支现代化教育意识强、教育思想观念新、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校长队伍。

(二) 注重“三通两平台”建设, 夯实数字校园基础

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教育装备的现代化。县教育部门应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抓手, 不断加大教育装备建设力度, 对陈旧落后的教学设备进行全面升级和改造;以有效机制的构建为引领, 引导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应用模式创新、鼓励社会广泛参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注重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 使教育信息化在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 积极发挥“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引领示范作用, 所有专业技术人员都注册个人空间, 各学校组织教师上传、交流教育教学资源, 进行在线“晒课”活动, 推动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变革。另外, 中小学全部建立个性化网站, 并且与县教育信息网相互链接, 做到了县级有县教育信息网、校级有学校信息网、教师有教师空间。

(三) 加强资源库建设, 建立优质资源共享机制

在现有教育资源库无法满足学校实际需要的情况下, 我县开展了学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 通过“引入国家资源、共享合作资源、开发特色资源”的渠道, 不断丰富信息资源库的内容, 努力提高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 形成了上下联动的资源建设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巩固深化教育资源成果, 利用中心校软硬件资源的优越性, 落实推广“中心校带动教学点”的教学组织模式, 持续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加强技术支持服务和应用检查, 积累一批典型应用案例, 形成“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模式, 切实帮助教学点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 加大培训力度, 助力课堂教学改革

根据新时期信息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 找准发力方向, 加强内涵发展, 在做好信息化硬件建设的同时, 更要做好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和应用工作。教育部门应积极开展以现代信息环境下先进的教育理念、信息技术能力、教学设计方法与课程整合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培训, 以教育的信息化来推动教育的现代化。为引导教师把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用与新课改理念有机结合起来, 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 全面提高广大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 县级培训和各校校本培训都将提高教师课堂整合能力作为重点, 每学期安排一次县级培训、一次校本培训, 并购买了教师网络培训平台,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 加大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 提升教师应用新技术、推广新技术的能力。

(五) 利用网络课设“三个课堂”

大力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新型课堂”建设,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教育公平。建好“专递课堂”, 应采取校与校结对模式或者县与县结对模式, 利用网上同步上课的方式, 开展同步课规模化应用, 使农村学校能够享受到城镇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

(六) 调查研究, 拓宽思路

生活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 篇7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世界科学技术更是突飞猛进, 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在逐步加快, 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 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中来, 使现代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日趋多样化, 从而诞生了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作为教育手段, 就是利用科学技术, 使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 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融入生活, 在中小学教育中, 以“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来体现。

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 信息素养即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而必须具备的收集、分析、处理、交流和呈现信息的素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 同时,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种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的精神、道德、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所以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 面向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 二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当前我国正在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 同时注意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问题, 二者同时前进。

一、作为学科教育, 信息技术着重的是技能培养,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技能, 更好的为生活和学习服务

信息技术是指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创造和传递。计算机作为信息获取、分析、处理的一种重要工具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位置, 但我们决不以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掌握代替信息技术的学习与掌握, 只能将计算机作为信息获取、分析、处理的工具进行学习。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应从信息技术的高度、信息技术的角度进行学习, 而不是脱离这个前提进行学习。

生活是学生的终身课堂, 源于生活的知识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进而理解和掌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许多比较单调而且枯燥, 但又必须了解的知识。例如, 在《信息的编程加工》, 我们以电视节目购物街猜物品的价格的环节导入, 整节课以此为核心, 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分析, 对算法的理解, 从而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编程是为了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将教育和生活相融合!例如:在讲“使用我的电脑”这一节, 有关“文件夹和文件”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计算机硬盘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文件夹, 文件夹中为什么还有下一级文件夹或文件?这些学生很难理解。如果此时教师打这样一个比方:全校学生都集中在操场上自由活动, 你爸爸来找你, 就会很不容易找到你。如果你在自己所在的班级中上课, 你爸爸就会根据你所在的年级、班级、第几小组, 很快地找到你的。计算机硬盘里存放了很多功能不一样的文件, 我们也需要一组一组分开来保存。然后通过一张“生活事物与信息概念”的对照表, 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理清关系。

又如, 在讲到Word文字处理中“绘制图形”时。教材中采用绘制一个三角形, 然后经过旋转等处理组合成一个类似菱形的形状, 这样学生感觉到比较枯燥。而笔者则先向学生展示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标志符号, 如:交通标志、安全标志、禁烟标志等, 然后简要介绍绘制图形的基本方法, 放手让学生利用插入自选图形来绘制其中的一个, 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又让学生知道了生活中各种标志的含义。这样联系生活的学习, 自然效果要好得多。信息技术教育不是单纯只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或者其他相关的信息技术, 更多的是和生活相结合, 以现实生活中信息技术的使用为例, 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以掌握的信息技术更好的生活。

二、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 着重的是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 是技能学科, 而是否掌握技能的考核方法就是作品, 而一件作品的最终完成需要大家的合作。而一件作品从制作到完成, 特别是网页等比较大型的作品, 不是学生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 而作为老师, 我们能做的也只是在技术上提供指导, 更多的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完成, 需要学生自主去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应因材施教, 耐心地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促进学生自主能力不断地得到强化。要改变强迫性、指令性模式, 采取积极参与模式, 给学生自己支配时间的权力。鼓励、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提倡求异精神, 鼓励质疑问难, 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多思, 不断生疑、质疑, 在深入探索中解疑, 从而获得新知, 积极主动而富有创新地学习。

根据教学需要, 由学生自愿或教师根据学生基础状况把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小组, 并进行分工, 由基础较好的学生当小老师, 他们在听完老师讲课后进行操作时, 在小组里边做边讲解, 谈自己的认识和体验, 介绍学习方法。其他学生遇到问题时随时向他们请教。小组遇到问题时, 一方面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互相启发、交流, 一方面由每个小组自主探究, 大胆提出设想, 敢于各种尝试,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及时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评议, 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经验、体会, 老师对学生自己发现或摸索出来的方法、知识、窍门予以表扬鼓励, 指导其他小组掌握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这一章节, 主要是要让学生将之前学习知识整合成网站的形式, 并发布和交流。对于这样比较大型的作品, 让学生独立完成几乎不可能。因此, 本章节开始, 教师先展示已经做好的网站, 激发学生兴趣, 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在网站中在使用哪种工具, 一个网站的设计到发布应该注意哪些 (比如颜色, 布局等) , 然后让学生分组, 并进行分工合作, 随时质疑、探讨、交流。此时, 教师只是进行技术上的指导, 组织学生交流心得体会。对发现、摸索出好方法、小窍门的学生或小组予以充分的肯定, 并指导其他学生学习。虽然教师讲得较少, 看上去教室里场面有些混乱, 但只要学生在积极自主地学习探究, 就能从中体会到自己来完成一件作品的乐趣, 并从中获得与人合作的乐趣, 以便于更好地适应生活中的合作。

三、作为教育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可以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的感受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 学生可以利用教师准备好的课件, 通过“人机对话”进行自主探索研究。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维的品质, 又增强了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 还可进行如火如荼的在线讨论交流。实践证明, 课堂讲授与适当组织讨论相结合, 可以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辩识, 而且可以使他们在这种讨论中, 更好地认识自我, 促进其开拓思维的形成与发展。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 为更有效地组织讨论提供了便利条件。这样的讨论, 充分地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教师在网上启发性的点拨、开导, 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东西, 而这正是讨论的教育价值所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 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 知识内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而且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 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学习革命, 促进教学改革。

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实地体验到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例如虚拟青蛙, 学生可以做非常逼真的青蛙解剖实验;虚拟诊所里, 学生可以斟酌情况对不同的病情做出诊断。

现代教育技术幼儿教育 篇8

1 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和内容

教育现代化是指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化的过程, 是赶超世界先进教育水平的过程[1]。

教育现代化的内容很广泛, 包括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教育制度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育设备和手段的现代化、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其中教育观念, 也即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是核心, 是灵魂[2]。

2 我国现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我国现行教育模式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制式教育, 偏重于通过考试, 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 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送进高一级学校为目的, 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 考什么就教什么, 所实施的是片面内容的知识教学。只教应试内容, 忽视了非应试能力的培养, 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也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培养。此外, 应试教育往往使学校和老师重视高分学生, 忽视大多数学生和差生, 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宗旨, 违背了“教育机会人人均等”的公平原则。因此,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必须以教育现代化的内容和要求为改革方向, 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 符合社会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然而, 教育改革的呼声源来已久, 学校和教育部门也有所行动, 但我们却发现, 教育的现状似乎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远, 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 学习的内容不减反增, 教学的方式方法没有根本改变, 究其原因, 是高考这根指挥棒没有改变, 导致为了迎战高考, 不仅有了高考前的小高考和多次模考, 还有了中考前的小中考和模考, 小升初的择校考试, 甚至是幼儿园的入学考试等, 所有这些考试都是为了高考这一考, 所有的学习都只围绕着一个目标———高分, 现行的高考模式不仅像一堵无形的墙, 挡在教育改革的面前, 更为严重的是, 绝大多数的施教者就是应试教育的产物, 他们又如何能提供给学生素质教育呢, 高考使得施教者和受教者都沉陷其中, 又岂是能靠其自身的力量而改变的呢!

因此, 教育要改革, 要实现教育现代化, 必须改变应试教育的根源———高考制度, 才能使教学双方摆脱完全以分数论高低的局面, 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兼顾通用知识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应才施教, 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3 教育制度现代化的方法与途径

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和灵魂, 然而在绝大多数教师还没有形成现代化的教育观念的时候, 必须将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制度, 从而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逐步转变。因此, 教育制度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保障, 制定现代化的教育制度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围绕正确的教育方针目标来制定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建立的现代化教育制度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的这个教育方针, 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是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所在。“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这个双向制约影响链条的中心环节是人的现代化。现代教育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组织原则、政策规定, 都要以这个教育方针为核心。衡量教育制度的质量标准, 主要是看它是否有利于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否有利于调动各级政府、教育界乃至社会的积极性, 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是否有利于促进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这三个有利于的核心, 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

3.2 教育管理制度去行政化

我国教育领域目前通行的领导制度, 是一种显著的行政管理制度。在这种制度中, 教育被作为行政机构进行管理。教育部和学校之间的关系是行政意义上的上下属, 学校的领导职务与行政级别挂钩, 教育主管部门用“升学率”、“合格率”、“验收”、“达标”等指标来考核学校, 学校的教育活动围绕着这些行政指标而展开, 学校和老师只对上级行政领导负责, 而不是对学生负责, 久而久之, 学校便失去了自我, 被各种外力因素牵着鼻子走, 而不是按教育规律行事。

然而, 学校不同于其他行政部门, 他的职责是育人, 人是有思想感情的, 学校的工作应该围绕“如何彰显学生的个性, 激发其创造力”来展开, 而垂直化的行政管理不利于发挥施教者的创造活力。教育的对象和主导者都是“人”, 教育是培养塑造“人”的特殊行业, 行政指令管理的缺陷就是忽视“人”的因素, 将教育效应外化为可以测量可以量化的具体指标, 将外在的物化指标凌驾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上, 结果造成在指标的指挥下, 不顾个体思想情感需要, 不顾个体个性发展, 把学生生硬地变成可以测试指标的机器, 成了指标指挥下的“异化人”。

学校不是行政部门的附庸, 应当给予学校一定的自主办学权, 这样才能千帆竞发, 百舸争流, 才能办出自己特色, 使教育回归自己应走的道路。

3.3 彻底改变高考和高校招生模式

我国现行教育模式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 大学之前围着升学、高考转, 片面追求高分, 进入大学后学生只要不犯特别严重的错误, 基本上都能毕业, 因此, 学生以前绷得很紧的弦一下子松懈下来, 突然失去了目标, 没了方向, 开始混学分, 混文凭, 毕业后工作单位一般也是视文凭来分配工作, 而不是专业能力考核, 大多数学生工作后都要从头学起, 学校的教育与社会工作实践严重脱离, 甚至现在有部分学生为了找工作, 毕业后不得不重新进入技校“回炉”。

因此, 要改变目前的应试教育模式, 根源在于高考和高校招生的模式, 必须改变目前高考一考定终生的方式, 具体做法如下。

(1) 多次考试, 加权平均

一次高考, 便决定一个学生奋斗了12年后的命运, 显然是不合理的, 而且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甚至有学生临近高考的紧要关头由于过度紧张, 导致精神出现问题, 一生毁于一旦。建议将每年一次的高考改为多次, 每次考试试卷按照由易到难递进, 赋以一定的权数加权平均得到最终成绩, 如此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 多次考试也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

(2) 重视平时成绩和表现

平时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最能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 因此, 高考不应该忽视学生的在校成绩, 应该将学生在校考试成绩的排名纳入高校招生的参考因素中, 尤其是高一至高三的排名走势, 最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后劲。

(3) 增加录取面试环节

高等教育有别于中等教育, 中等教育是普适性基础性教育, 而高等教育注重学科分类, 重视学生专业特长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因此, 学生是否具备该专业特长决定了其在大学该专业的学习是否顺利, 甚至影响着其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因此, 建议高校招生增加面试环节, 面试可以真实地考查学生是否适合在该专业学习, 面试还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的特点, 重新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

(4) 设置特殊学生通道

少数学生严重偏科, 综合排名偏低, 但对某些学科有特殊的兴趣, 且表现优异, 显现出特殊的才能。这些学生在综合考核中处于劣势, 但很有可能成为未来某些领域的杰出人才, 如果在现有的高考体制中被埋没, 对他们来讲有失公平, 同时也是国家的损失。因此建议设置特殊学生通道, 由所在学校进行推荐, 给这些学生特别考试, 做到人尽其才。

(5) 公开, 方能公平和公正

无论是面试还是在校成绩, 甚至特殊学生通道, 都有可能存在腐败和暗箱操作的可能, 但只要将各环节公开, 并加强监督机制, 相信一定能预防和阻止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毕竟,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改变高考模式, 加强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十几年了, 教育主管部门也有所行动, 如要求学生在校每天有一节活动课, 增加了一些素质教育课程等, 但这些都是换汤不换药, 不但没有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 反而有所增加, 原因在于高考的模式没有改变, 学校还得围绕高考这个指挥棒转, 所谓的素质教育, 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些学习项目。

我国的教育现状多年来备受诟病, 相关部门也一直在讨论改革方案, 然而由于改变高考模式的工程巨大, 涉及方方面面, 至今没有形成系统的改革方案, 有条件的学生纷纷选择出国留学, 流出的不仅是优秀的生源, 还有不可忽略的资本金, 长此以往, 国家的前途堪忧。

改革总要付出代价, 完美的机制总是在不断的探究和实施中逐步得到完善的, 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必须先行, 而教育制度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和保障。

摘要:我国现行教育模式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制式教育, 严重背离了国家人才培养和教育的方针, 因此教育要改革, 必须实现教育现代化, 而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教育制度现代化, 教育制度现代化也是教育现代化的保障。本文从现代化的教育制度必须围绕正确的教育方针目标来制定、教育管理制度去行政化以及彻底改变高考和高校招生模式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制定现代化的教育制度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教育制度现代化,应试教育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5:总第221期) .

惩罚教育不能远离现代教育 篇9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洛克认为,惩罚是指对犯有过错行为的人施行的一种处罚,惩罚针对的是故意犯错的人。对教育而言,惩罚是指对学生不良思想行为作出否定,以使其改正错误的一种手段。而对学生体罚的定义为直接的肉体打击,罚抄写是变相体罚,呵斥、讽刺、挖苦、辱骂等心理攻击也是变相体罚。现在,人们已将体罚模糊与泛化,造成了教师对学生碰不得也讲不得。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和不完善的教育。现行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只能充当正面倡导、正面教育的优质“教科书”,对那些小错不断、小恶常为的学生来说,它可能是毫无约束力和惩罚度的一纸空文。我觉得惩罚教育不仅不能削弱,反而应该得到相应的完善和加强。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关键是能否用得恰到好处。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惩罚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纠正孩子错误的意识,避免将来再犯类似的、更严重的错误,让孩子通过这件事懂得什么是正确的和怎样为自己的过失负责,让孩子感到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 才是一个人格完整的人。老教师都有个感受:在读期间越是受到老师惩罚比较多的学生,毕业后和老师的感情越是深厚,因为他们在成人后理解了老师的“苦衷”。这些学生在社会上成才、成功之前的心理承受力也是特别出色的。

一、惩罚是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有专家说:“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应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而且懂得承担责任。”

美国小朋友3岁不好好吃饭, 摔碗, 碎了。美国父母就不会再让他吃饭, 饿到他认识错误为止。

中国小朋友3岁同样不好好吃饭, 也摔碎碗, 中国父母可能会哄宝宝开心, 哄他吃饭, 宝宝会很得意!

上面的两个例子正是体现了惩罚教育和爱心教育,正好是很好的对比。

惩罚和赏识爱心教育其实是手心和手背的关系,没有赏识的惩罚教育不完整,没有惩罚的赏识教育也是不完整,只不过是赏识和惩罚都有一个科学的方法。它们都需要爱、耐心、信任、尊重和理解。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

给“赏识教育”吹点冷风吧,“以人为本,张扬个性”的教育不要过度地强调了,让我们的教育也重拾一下“玉不琢,不成器”“严师出高徒”吧!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惩罚。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纵然需要积极鼓励,但是惩罚是不可或缺的。缺少了对孩子的惩罚和压制,有可能造成孩子一味的骄傲和自满。显然,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惩罚可以让孩子反省自己,总结自己的错误,这样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学到更多。

二、惩罚有助于培养未成年人的责任感

我国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不可否认地连年上升。国家开展了优化净化育人环境、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未能补救和修正学生责任心的缺失、道德的滑坡、行为的失范。究其原因,避开家庭的、社会的负面影响不论,仅就对学生施予最直接影响的学校教育而言,恐怕与惩罚教育的缺位不无关系。

某女士家有14岁大的女儿,是在“赞美”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她说:“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的也是‘赞美’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当女儿面对批评就经常表现出不耐烦或者反抗情绪,班上的同学不少也是如此。”不可否认,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但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平时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因为一点小事被老师批评,想不开,做出极端的举动。这些孩子基本上都习惯了接受表扬,不能忍受批评。当这些孩子走向社会后,自己从小所处的教育环境反而使自己忘记了犯了错是要受到社会的谴责、法律的惩罚的。比如药家鑫用刀捅向路人时心中一定没有想到是要受到惩罚的,如果在他的教育中有违反纪律、触犯法律就要受到惩罚的感受,就不会有在法庭上不知所措痛哭流涕的情景。

传统服装教育与现代服装教育探究 篇10

[关键词]服装教育 传统服装教育 现代服装教育

[作者简介]高毅(1969- ),男,上海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主要从事服装设计的研究开发及教育工作。(上海200235)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0-0185-01

一、我国服装行业现状

1.服装市场分析。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服装企业比较分散,规模较小,服装设计水平、制作技术水平不高。90年代,出现了“百业经商”的局面,服装数量供求趋于平衡,市场对服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传统工艺和仿制已不能适应市场多变的需求。进入21世纪以后,服装市场的需求更趋旺盛,品牌意识增强,除世界各大品牌更多地进入我国外,我国的服装企业也逐步从“订单加工厂”走向了“品牌的创立”,国产品牌服饰越来越得到认可,但仅停留于中低端市场,对高端市场份额的占领仍很小。

2.服装人才现状。当前服装业竞争激烈,其实质是对人才的竞争。目前,我国的服装人才现状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表现为:(1)服装人才不断涌现,但领军性的人才、综合能力顶尖的人才奇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前瞻性设计师寥寥无几。(2)在全国,甚至在国际各大比赛中获奖或实际工作中做出成绩的设计人才,由于缺乏进一步深造发展的长效机制而不断流失,当然也难得到国际承认。(3)企业领导层对服装人才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仍乐于依靠廉价劳动力产生短期效益。同时,对服装设计的概念也产生误解,认为新的款式只需在国外流行式样上稍加修改即可产生,使服装人才逐渐丧失了生存空间。因此,服装教育任重而道远。

二、传统服装教育探究

1.服装教育的兴起。中国服装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即有“上国衣冠”之美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设计艺术就已有相当丰富的设计理论。中国服装的悠久历史,不仅是我国服装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而且对日本、韩国、泰国、老挝等国的衣着有着深刻的影响。中国服装业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主要以个体裁缝铺的手工操作为主,以来料加工解决老百姓的衣着问题,因此,最初的服装教育是师徒传承式的。这种方式固然能在反复的实践中造就优秀人才,然而,这种方式的从业人员以解决温饱为目的,他们的受教育程度较低,理论贫乏,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很难满足后来的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

2.传统服装教育的重要性。传统的服装教育方式仍然很有意义,因为没有牢固、持久的传统,就不会有鉴赏和鉴赏的标准。传统服装教育采取经验传递的方式为现代服装教育奠定了各种范畴,使服装文化能够持续、稳定地流传下来。同时,也正是由众多小作坊进行小规模生产的历史传统使服装领域的规范变得更宽容并敦促它承认了价值的多样性,为各个历史时期服装文化的发展变化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今天服装设计的多样性和多元化提供了可能。

3.传统服装教育的特点及其作用。模仿与借鉴是传统服装教育的特点,尽管现代服装人才的主要工作是“创造”而不是“模仿”,然而,模仿与借鉴仍是非常重要的。毋庸置疑,真正独创性的天才是罕见的,对一般有创造性的人来说,至关重要的是怎样从历史传统和现实生活中得到滋养。模仿与借鉴不是死记硬背和简单重复,通过不断的模仿和借鉴,再进行改正,具有创造性的作品就可能产生。不只如此,还必须在做出改正之后概括出新的教育法则来影响更多的人,开始新的模仿—创新—模仿的循环,这才是模仿与借鉴的最大作用。因此,盲目的借鉴与模仿当然需要摒弃,但是一味地反对传统方式,同时也就抛弃了有益的经验,也是不可取的。所以,服装教育应该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多元性实践。

三、现代服装教育探究

1.我国现代服装教育的分类。做好服装教育的分类,有助于对服装教育领域更好地进行探究,按照层次的不同,服装教育可分为三类:(1)高等服装教育。它属于高等教育层次,包括两种,一种属于综合研究型。注重设计、工艺、管理、营销等各环节的训练,主要培养能熟练掌握高科技手段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领军人才,以及理论知识深厚、能与国际接轨、可以走在国内服装业最前沿的人才。为了实现培养目标,综合研究型高等服装教育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提高,在教学中提高高科技的应用比例。另一种偏向于应用型,主要是高职高专及相关成人教育学校,除了理论教育之外,这类教育更注重对服装职业技术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应用型高等服装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服装领域中的高级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因而,它是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高等教育类型,与服装生产及服务的现实结合得更为紧密,与传统高等教育形成了有效的互补。(2)中等服装教育。中等服装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文化技术素质的、以实际操作为主的技术人员,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来承担。中等服装人才在服装领域生产一线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不但可以熟练地从事制造工作,而且可以参与、协助一线的管理工作,还具有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知识的空间。(3)在职服装教育。由于种种原因以及地区差异,目前,服装企业中许多一线员工的职业素质参差不齐,需要参加各种职业培训,同时,服装企业为了长远发展的需要,对在职员工进行培训,使他们取得相应的岗位职业技能证书,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职服装教育逐渐兴起,而且前景广阔。

2.外部环境对现代服装教育影响很大。服装是艺术载体,服装教育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必然的需求。纵观世界各发达国家服装教育的历史和现状,不难看出,大环境对服装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如三百多年来,巴黎服装一直处于世界领袖地位,其原因是法国政府十分重视著名设计大师的作用,对服装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首先,表现在对设计师的扶植和鼓励,国家出台法律规定服装业的作品应享有与其他艺术、文学作品同样的荣耀。政府高层领导经常出席各种时装活动,接见时装设计师,这对服装人才与服装教育备受推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次,法国政府还为服装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艺术环境,许多博物馆、图书馆、剧场可供学生免费参观、阅读、欣赏。这些都使法国的各种服装学院长盛不衰,为全世界服装爱好者所向往。

3.现代服装教育需要大力开展校企合作。现代服装教育是面向市场的,服装院校只有与服装企业紧密合作,才能使双方长效发展。一方面,合作可以促使学校实现新技术的推广,进行产学研究,使学生更适应市场需要;另一方面,合作也为企业员工专业理论知识的再培训建立了良好的平台,可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高等服装院校大部分仍停留在自身的学术性研究中,“深藏闺中”,而多数企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也未向相关院校伸出“橄榄枝”。校企合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还是企业缺乏主动性,因此,高等服装院校应主动出击,积极联系企业,通过对企业的优质服务来取得他们的信任,并在合作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浅谈融合教育与现代教育 篇11

一、什么是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 特殊教育人员和身心障碍儿童的父母都认为身心障碍的儿童不应该被隔离起来, 而是应该与普通的儿童在一起接受普通的教育, 这样才有利于身心障碍的儿童在以后顺利地进入主流社会, 也称 “回归主流运动”。二十世纪末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 也沿用了“回归主流运动”的思想, 即不要把身心障碍的儿童放到单独的、封闭的、隔离的学校或者家庭中接受特殊的教育, 而是应该让他们加入普通儿童的群体中去, 让他们得到普通的教育和更多的关爱。跟班就读是融合教育的主要实施方式, 中国也开始进行跟班就读的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不仅是为身心障碍的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更体现了现代社会的人文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 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大的体现, 把身心障碍的儿童包容进来, 因为他们也是我们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融合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关系

现代教育是中国一直推行的教育方式, 融合教育是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优化了的教育, 使受普通教育的人群更加全面。融合教育是解决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之间矛盾的最好桥梁, 融合教育的引进及在中国的实施, 让中国的普通教育向前迈进了坚实的一步。虽然融合教育的推行还需要克服种种的困难, 例如: 传统的观念、师资的缺乏、经验的缺少、支持系统的不完善以及融合教育实施的未知风险。但是融合教育的效果却是显而易见的, 只要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融合教育, 普通儿童和身心障碍儿童就会朝着更加健全的人格发展, 这也是现代教育最为提倡的, 所以, 融合教育是普通教育发展为现代教育极为关键的一步。

三、融合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现代教育提倡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而良好纪律的形成, 是对上学期间的儿童最基本的要求。形成良好的纪律, 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计划, 也是形成学生高尚品德的保证。

我们的行为习惯都是逐渐养成的, 教育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来保证实施。自觉纪律是学生纪律性水平高的体现, 但是每个学生尤其是身心障碍的学生会有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 不良的行为习惯与养成良好的纪律的要求之间会产生一定的矛盾, 包括纪律规范与学生认识之间的矛盾、纪律认识和纪律态度之间的矛盾、遵守纪律和个人动机之间的矛盾, 以及遵守纪律与不良的行为习惯之间的矛盾, 这些矛盾不利于良好纪律的养成。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纪律, 最终达到让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效果, 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帮助每一个学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情绪化策略”和 “自我构建策略”是培养良好纪律的策略, 对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具有良好的效果。

情境化中的 “情境”, 就是我们人为优化了的环境, 通过创设各种具有浓厚情感色彩的教育情境, 触动儿童的内心, 进而影响儿童的心理, 让儿童在自我反思中得到不断的升华,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 “情绪化策略”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合, 教育的情境在一种情况下有效, 但在另一种情况下不一定有效, 它需要考虑不同方面的因素, 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情况、受教育者的认知情况、周围的环境等因素, 需要老师分析具体的情况, 然后为受教育者创设情境, 这样才能使教育情境发挥最大的效能, 使受教育者得到最大的教育影响。此外, 学校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 优秀的校园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输文化、思想、规范等。所以在采用 “情绪化策略”时, 不仅要充分考虑影响学生的各种因素, 设计最有效且最符合现有条件的情境, 也要注重建设优美而又充满文化色彩的校园。

“自我构建策略”是利用儿童内部的教育力量, 让儿童通过自身内部的力量来促进自己行为习惯的改变, 减少外部的力量可以降低儿童的逆反心理。良好的纪律需要每个儿童共同配合才能形成, 所以儿童需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对现在情境的观察, 摒弃之前不好的行为, 形成良好的新的纪律。儿童之前的经验具有独特性, 与现在的行为不同, 但是儿童之间的互动, 每个个体之间的交流与相互作用, 才能最终构建出最为正确的纪律。实施 “自我构建策略”也需要一些方法, 采取不同的方法都要适应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 可以采用扮演角色法、分组讨论法、参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订等不同种类的方法让学生在自我体验、自我监控、自我解剖中自我构建正确的行为习惯, 培养儿童的纪律。虽然我们的课堂中制订的一些纪律学生难以自我形成, 但是在教师为学生讲解这些纪律规范时, 学生可以利用自己以前的行为规范和对纪律的认知, 让新学的纪律规范和自己以前的经验产生联系, 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对新学习的纪律规范深层次地理解和消化, 最终转变为自觉纪律。

在融合教育中, 也可以运用这两种策略来使儿童养成良好的纪律, 但是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也需要采取更多的办法, 因为身心障碍的儿童在刚接触陌生人时会表现出害怕和不配合。所以就首先需要教师与普通儿童相互配合, 创设情境, 真正关心身心障碍的儿童, 用自己的感情去影响身心障碍儿童的内心, 直到他们自我构建出正确的行为。这样看似身心障碍儿童妨碍了普通儿童的正常学习生活, 实际恰好让普通儿童接触到了更全面的人群, 并培养了更健全的人格。当身心障碍的儿童接受了这个环境, 并把自身融入这个集体中, 他们就不会害怕这个集体, 也会积极地与每个同学配合, 这样所有的学生就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从而构建更为优化的环境, 儿童才能构建最为符合集体利益的纪律和行为规范。

融合教育的发展, 改变了以往普通教育上课的方式, 也为每个学生带来了不同的学习环境, 这样的教育也塑造了不一样的儿童, 最重要的是对探索身心障碍儿童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启发性的作用, 需要我们深入地去思考。但是融合教育在中国的发展还不够成熟, 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教师、家长和学生一起去探索和研究, 在融合教育发展的路上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我坚信, 融合教育的真正实现, 能为社会文明的进步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摘要:在普通教育中, 一般的儿童接受的是普通学校的教育, 而身心障碍的儿童接受的是特殊学校提供的教育。接受的教育不同, 因此导致了教育的不公平。融合教育的产生, 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这种状况, 身心障碍的儿童也能接受普通的教育, 使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都能受到关爱。融合教育的产生引起人们对现代教育的反思, 也为我国进一步实施现代教育起到了推动作用。

关键词:融合教育,现代教育,特殊教育

参考文献

[1]方俊明.融合教育与教师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6, (24) :37—42.

上一篇:茶艺课下一篇:中学英语听力理解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