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2024-07-25

现代教育技术能力(通用12篇)

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篇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品质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优势, 它蕴含着无穷的创新因素。新修订的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也指出:“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独立思考, 不断追求新知识, 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直观形象、生动灵活、互动等功能, 参与教学, 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是创新意识的潜能, 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功能强大的平台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 营造创新氛围, 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使他们敢于幻想, 大胆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比如:在教学初一几何《角的比较》时, 先用CAI将两个角进行叠合, 直观地展示叠合的全过程, 得出角的大小, 使学生掌握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的这一方法;再用CAI工在刚才的两个角的图上闪现出电子量角器, 让学生观察得出两个角的度数, 从而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

通过以上演示, 学生很自然地了解了角的比较的过程、方法, 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开放性问题, 可提高学生开放性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使教学更为开放, 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 开创性地获取知识,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在数学探究性活动《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教学中, 先让学生观察现有的长方体形状的纸盒产品的各个面的平行、垂直关系;拆开后, 观察其展开图的形状;再复原, 在复原的过程中, 观察它的粘接方法。然后, 学生画出草图, 再用计算机画出展开图, 并在展开图上进行美术设计。最后将设计图用彩色喷墨打印机打印出来。这样, 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大胆地设计、勇于创新、勇于实践。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优美的语言、美观的书写、新颖的形式、清晰的解题步骤, 都会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到创新的知识, 从而激发学生创造灵感。

如:在教学几何证明题的格式时, 先让学生自学, 找出几何证明题的格式, 然后, 选取一道题, 将它的解题过程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学生通过活动, 更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 在解决了数学问题的同时, 又给学生创造的机会, 同时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这就打破了数学教学沉闷的常规, 将数学趣味性、美学性和创造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而一扫数学的枯燥:

实践证明, 数学教学虽然是严谨的, 但并非一成不变的。在教学中大妲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篇2

很荣幸学习了现代叛教育技术这门课程,使我对这一门课程又有了新的认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备受关注,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知识迅速更新,社会知识的总量在以爆炸式的速度增加,知识爆炸使传统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难以与之相适应,我们需要对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进行变革。以前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只会制作简单的ppt,看到别人做了很精美的PPT自己只有羡慕的份。上好一节优质的课,PPT的运用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如果你制作的PPT够精美,比较有特色,那么也能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只要孩子感兴趣那么他就能够很用心的去学习,听讲,你这节课就可以说是很成功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的软件都为人所用,通过对这些软件的学习,我们可以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当中,丰富我们的课堂形式,也能更好的开阔孩子们的视野,让孩子们接触到知识以外的东西。相对以往比较传统,单一的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以它的多样性、新颖性、艺术性知趣味性等特点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和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孩子的思维,促进孩子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多媒体教育网络具有直观、生动、理想的模拟性,丰富的资源共享性和方便快捷的交互性,它综合了课堂讲授、书本教学与电化教学的长处,把各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有机的结合起来,它能把书本上的知识比较生动形象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能使学习的内容图文声像并茂,栩栩如生。学习好这一门课程对于今后的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好好对这一门课进行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篇3

一、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领域变革的决定性因素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能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因素是最革命的因素。信息和信息技术(即如何把信息作为一种资源而加以利用的技术)由于能导致第三代生产工具(智能工具计算机)的诞生,使生产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导致人类社会的新飞跃。可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社会变革的动因,是人类社会跃进的杠杆,是推进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革命因素。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显然,这决不能仅仅看作是一般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问题。既然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将导致整个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彻底变革,那么,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全面应用,也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教育部陈至立部长在为《中国教育报》写的一篇题为“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专题新闻版撰写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文章中强调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并号召“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吕福源副部长在多次讲话中也强调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众所周知,“制高点”是“兵家必争之地”,“突破口”则是使整个战役获胜或是使艰巨而复杂问题迎刃而解的要害所在。显然,教育部两位新任部长的文章和讲话精神实际上表达了同一个意思: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整个教育的深化改革有着决定性的重要意义。这个意思也可明确地表述为下列命题:现代教育技术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或突破口。

二、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Internet应用的迅速普及,一种新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正在国外兴起并快速发展。这种新的教学设计理论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完全不同:它的全部理论、方法都是围绕如何帮助学生的“学”即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而展开。这种理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处于中心的位置,教师应围着学生转(而不是相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关于学习环境的设计,另一部分是关于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学习环境设计是要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来帮助和促进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这是学习的外因;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则是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激励认知主体即学习者,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这是学习的内因。这两部分设计的内容虽有所不同,但其目标则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使学习者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从而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所不同的是前者从外因考虑,后者则从内因考虑。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是,容易忽视教师的作用,而缺少教师的指导又过分强调学生的自由探索,则容易偏离甚至完全达不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

数学本身是较为抽象、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应当适当进行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恰当手段进行疏通,防止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感到陌生,产生厌学情绪。现阶段,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一般能够进一步满足学生心理上对数学学习的不同需求。利用电脑获取知识信息是一种全新的求知方式,它能够给学生带来一种全新的感受。辅助教学软件的多媒体化可以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过程当中使用几何模板软件、三角函数软件等,不仅图文并茂,而且富于变化,全方位展示知识发生过程,将老师不易讲清、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变得一目了然,拓宽了知识视野,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和活跃的思维能力。在解题中,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发散性思考、质疑问难、寻求不同解题思路、发挥想象力、积极争辩,快速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体现。

另外,教师应当培养学生掌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同时,教师应当创设丰富的数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还要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通过各种活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社会实践活动

创造能力来源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教师应当适当开展一些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从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中,开动脑筋想问题。从而做到实践出真知,做到创新。

2.学科研究性学习

学科研究性学习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以要解决的问题为中心,以小组合作为基本方式,共同研究小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是:选题——论证——开题——实施研究——收集、处理信息——结题,充分体现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同时运用数学知识,成功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精神,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阶段,学生有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设想,而数学建模是很好的载体。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亲自到社会生活中深入了解、调查、完成、应用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结合计算机实施发现式学习

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手段和方式的总和,也是数学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根据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得出解决数学问题的不同方法,而通过解决这些问题的结果,必然能够得到相应的数学知识。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数学教学中,应当首先让学生能够了解各部分数学知识蕴含着哪些数学思想,如代数的思想、逻辑推理思想、分解与组合的思想等。运用了哪些数学方法,如发现方法、逻辑方法、解题方法等。其次,还要让学生知道这些数学方法具体包含哪些知识点。再次,要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掌握的思想方法来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养成。目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媒体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Internet)。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它们具有以下五种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极为宝贵的特性,可以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信息加工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新型人才必需具备的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需要特定的、有较高要求的教学环境的支持,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正好可以为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环境。众所周知,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这样就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与此同时,由于学生从小就有机会在Internet这样的信息海洋中自由地探索、发现,并对所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优选和进一步的加工,然后再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充分的利用,显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将得到关于信息能力方面的最好的学习与锻炼,从而能较快地成长为既有高度创新精神,又有很强信息能力的符合21世纪需求的新型人才。

四、结束语

总之,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现状,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增大课堂教学容量,优化教学结构,实现资源共享,还能增强学生兴趣,激发探索精神。比如在学习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内容时,能做到静动结合,给学生以质感、美感。如在学习立体几何中旋转体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演示旋转体的形成过程,这样,就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形象直观的三维动画。学生易于接受,印象深,效果好。如果能根据课堂内容,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课件等,不仅能提高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篇4

多年来, 小学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 在教学实践中, 我感到学生面对习作题目常常无法下笔, 不知道该写什么。虽然他们也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习作作业, 但内容不是从《作文选》上照搬照抄的, 就是编故事, 其内容也都与作文选上大同小异。因此出现了许多公共汽车上让座位、扶盲人过马路、捡钱包等内容的习作。学生习作中多是套话、空话、假话, 毫无真情实感可言, 习作能力很难得到提高。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一是教材上要求的习作内容许多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生对这些内容缺乏情感体验。二是教材对学生习作要求过多强调思想性, 不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在选材上给学生造成困难。三是小学生不善于观察, 不会观察, 头脑中的积累又过于贫乏, 教师又缺少指导和训练。如今, 教学设备的更新, 使现代教育技术进入我们的校园, 进入我们的课堂, 它的特点和优势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适合习作教学。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 学生刚刚从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过渡到片段描写, 由写句子变成连句成段, 而且又脱离了图画的辅助, 使学生无从下笔, 不知道写什么, 怎样写, 这是学生习作的难点, 解决这一关键问题, 才能提高习作能力。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建构课堂教学模式

1. 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

这一环节是习作的前奏, 是学生习作的准备阶段。教师根据三年级习作的要求, 找准习作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的结合点, 设计导语, 创设情境, 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进入最佳心理状态。

例如, 听话、说话训练“磕鸡蛋”, 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学校组织夏令营, 疼爱李强的奶奶给他带了好几颗煮熟了的鸡蛋, 可李强看着鸡蛋, 干着急, 就是吃不上, 谁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学生对他们熟悉的, 有趣的小故事立刻就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当教师把话题转到怎么把生鸡蛋打开, 取出蛋液时, 学生更是兴趣盎然, 在整节课的观察与表达中积极主动地参与, 思维活跃。

再如, 习作课《小狗虎子》, 上课时, 教师用录音机播放小狗叫声, 说:“大家一听就知道小狗在叫, 让我们把它请来吧。”接着, 播放小狗的录像。

一上课就为学生创投了一个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 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 为整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演示内容, 观察表达

其操作程序是:

媒体演示, 初步观察—媒体再现, 口头叙述—对照媒体, 补充评议。

即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演示习作内容,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观察的是什么或是干什么;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 再一次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它”是什么样的或是怎么做的, 并鼓励学生把观察到的说出来, 分小组交流;最后对照媒体的演示, 全班进行补充评议。

3. 拓宽思路, 联系生活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是目的, 只是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一种手段。许多学生在观察叙述的过程中, 联想到与之内容相近的生活经历, 教师便引导学生说一说, 你是怎么做到的、“结果如何?”等, 使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 唤起表象然后叙述自己经历。

如:班里有一名学生提供了自己三岁时的一段录象, 学生以“他三岁”为题练习说话, 许多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同时, 受到启发, 唤起了对头脑中原有表象的回忆。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历, 有的讲从父母那里听到的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有的叙述自己小时候的录像内容, 内容丰富, 情感真挚,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于习作有困难的学生则利用这一环节, 反复观察, 练习表达, 强化训练。

4. 书写成文, 投影评改

学生的观察与叙述, 为习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帮助学生迈过由说到写这一台阶时, 鼓励学生大胆写, 怎么说就怎么写, 消除学生对写的畏惧感。

大部分学生写完后, 教师可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全班的评议, 以鼓励为主, 多找习作中的闪光点, 每篇习作一般只提出一条修改意见;要求学生“读一读他写的文章, 哪些词句写得好, 为什么?你给他提出一条什么修改建议?”学生可借鉴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 使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得到提高。

5. 课外的习作拓展训练

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仅依靠课本上要求的几篇习作是不够的。让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 去观察生活, 并通过思考分析去认识生活, 才是最终的目的。因此, 在学生了解了怎样写日记之后, 我们就将习作练习延伸到课外, 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日记, 不规定字数, 不固定写和交日记的日期, 一周当中, 哪天有想写的内容就哪天写, 哪天写就可以哪天交, 内容由学生自己定。比如:

(1) 可以写国内国际重要新闻及感想。

(2) 可以写大型的活动, 庆典片断。

(3) 可以写电视专题节目的片断, 为学生推荐适合他们收看的节目片断。

(4) 可以写家中学校的趣事, 或自己心理活动等。

他们在日记中, 畅所欲言, 情感真挚, 不仅能力得到提高, 而且增长了知识, 开阔了眼界。

●分析与思考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三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 针对三年级刚由低年级看图习作过度而来, 无从下笔, 无话可说的弱点, 为学生提供直观, 形象的写作素材, 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由怕写到想写,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使学生的习作水平得以提高。

(一) 建立的习作课堂教学模式是有效的

本课题研究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以现代教育思想为依据, 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出发点, 正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优化传统媒体相结合为手段,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创设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最大限度参与观察与表达的实践, 以学生的观察讨论, 评议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挥媒体的优势, 形成了教师, 学生, 媒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互促进, 优化教学过程, 这一教学模式体现了习作训练“看一说一写”的过程, 符合小学生认知的规律。

(二)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形象的观察内容, 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表象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仍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方式, 无意注意仍占优势, 而具体的图像正符合他们的认识特点。因此, 在实验中, 录音, 录像, CAI课件, 投影等现代教育媒体提供的观察内容, 再现了学生的生活情景, 不但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拓宽了视野, 而且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写作素材, 引起了观察生活的兴趣, 使他们头脑中的表象逐步丰富起来。如:有的学生注意到, 有的饭馆泼出的污水浸坏了马路, 有的学生注意到妈妈用旧了的手提包等等, 逐步养成了勤于观察, 善于思考的习惯。另外,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为教师指导学生观察, 表达服务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 强化了对学生的训练, 它还可以由画面暗示或渗透观察的方法, 如:把镜头由远拉近, 由一点向四周扩展等, 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以提高。

(三) 研究措施有利于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提高

在实验中, 我们坚持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提高的原则, 在教学中, 多给习作有困难的学生一些时间, 先让大家说, 再让他们说;多给他们观察的机会, 每节课都专门为理解较慢的学生多放几遍录音或录像, 并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 抓住他们的点滴进步, 及时表扬。书写成文时, 教师总是在习作有困难的学生面前多停留几次, 及时帮助, 订正错误。在投影评改习作时, 大家都使用“我给你提个小建议”, “你这里写得好, 值得我学习”等语言,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投影评改使学生都喜欢上习作课, 连平时习作水平最低的学生, 也能写出较为流畅的一段话。

(四) 问题与思考

1.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是一项综合工程, 仅仅依靠现代教育技术还不够, 需要与传统的训练方法及先进的教育理论, 特别是心理学知识相融合, 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 提高自生的理论水平。

2.由于自身的理论功底不足, 实验虽然有成效, 但总结, 提炼, 升华的不够, 特别是评估检测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篇5

为了提高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我校完成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按照培训内容、质量标准等要求,我们严格对我校参培老师进行培训,使参培教师结合自身的经验,意识到信息时代应该如何更新教育观念,学会了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明确了如何才能合理、有效地运用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化,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并应用于自身专业发展、优化教学效果上。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提高,应用教育技术的整体水平得到明显的进步。

通过此次的培训我们参培教师懂得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指导思想,那就是教育技术的运用必须有现代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教育技术必须为教学改革的目标服务,它不仅局限在音像技术上,还应充分应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教育技术不能只关心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更应该重视教育过程的研究与开发,重视教学设计和评价。同时也懂得了信息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重要性,信息显示多媒化,信息处理素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教育过程智能化。教师确立了教学现代化的目标,懂得了为什么而教,怎样教,用什么方法教,通过一些活动,老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通过一学期的培训,让我们受培训的教师得到了终生的受益。相信每一位参与培训的教师今后都会把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用于课堂教学,用于个性化学习,用于课外活动,用于思想教育和素质培养。在教学中改革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材观念,改革教育理论。开展各种类型的教学实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展专题研究,探索教改规律。当然培训也让我们所有老师感受到了同伴合作的快乐。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老师们将学到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高效课堂的实际教学中,会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如虎添翼,让全体教师都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真正的魅力!

枝江市七星台二中

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篇6

托尔斯泰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中外名人都用他们成功的人生佐证了阅读的重要性,特别是中职生更离不开广泛的阅读。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对于阅读教学,大纲要求“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总量一般不少于200万”。受基础教育实际情况的影响,学生未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与高中学生相比,中职生拥有非常充裕的课外阅读时间,同时为学业和今后的工作着想,他们也应该把课外阅读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基于现状,我校开展了《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拓展研究》,经过近两年的探索研究,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研究表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调动中职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主要做法是: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使教育教学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向学生提供当时当地无法看见和看清的事物、现象和过程,或者无法听到和听清的各种音响,将所讲的对象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快为慢、化繁为简,从而使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声形色并茂,扩大了教学的功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教学速度,节省了教学时间,减轻了学生负担,最终得到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丰富学科知识、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学生认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语文学科教学中,蕴含着大量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因素,通过教师的开发和整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趣,增加学生的信息化意识,而且能够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另外,多媒体制作的阅读资料,还可以借助生动的动画、美妙的音乐,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调动阅读兴趣

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它对于巩固、扩大课堂教学的成果,加速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发挥他们学习语文的自觉能动性,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毅力,都具有重要作用。中职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多,如果学校不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那他们总会找点“事”出来。

因此,定期组织学生看电影,评电影,引导学生阅读原著,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组织学生观看《百家讲坛》视频,学会阅读方法。《百家讲坛》的内容知识很丰富、人物形象生动,很好地普及了学生的历史知识。例如:易中天的《品三国》、鲍鹏山《新说〈水浒〉》,让学生在学习教材中的经典名著之余,极大的拓宽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名著阅读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网上阅读,扩展学生课外阅读

互联网是一本向着世界打开的书。网络信息的全球交流和共享,使人们可以不在受时空限制自由交往,随着阅读具有事实性,交互性和广域性的网络阅读时空,使学生阅读的范围不在局限课本、课堂、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域和资格的限制进行自主阅读。

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地发掘和利用资源,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网络成为课外阅读的重要载体,开拓语文实践活动的新形式——网上阅读。网上阅读的重点是引导学生 “读什么”和“怎样读”。教师要通过课文这个例子去见“缝”插“针”,举一反三,选择合适的补充材料扩展学生的阅读,并及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阅读材料。

同时,多媒体网络系统多样化的交互形式,还促进了协作与对话,教师可以在网络上进行阅读辅导,分层次发布阅读内容,真正实现分层次教学。学生也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对文章的见解和评价。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等方式进行网上交流,展示自己的个人主页,互相推荐一些好的读物,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探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异地同步的协作化阅读。

另外,多媒体网络系统还能以其最快捷的形式将学生所需要的内容传递到桌面,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方便;通过网络,学生还可以与远在天边的人进行特定形式下的阅读交流,获取更有益的指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网络资源,丰富学生的阅读,扩展其课外阅读,于不经意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阅读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四、搭建QQ群平台,交流提高阅读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篇7

一、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现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各类信息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 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一次性传统培训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传统的培训模式面临以下问题:一是培训的教师少与需受训教师多之间的矛盾。目前, 几乎所有的教师在教育技术能力方面普遍存在一定的缺陷, 而专门从事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教师人数又相对不足, 两者之间的比例很不均衡。二是培训课时少与培训内容多之间的矛盾。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应当面向全校, 为那些有培训需求的不同专业教师定期开设。高校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相当繁重, 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需要教师掌握的技术和技能越来越多, 在有限的培训课时里, 课堂培训往往也只能是点到即止, 流于形式。三是多元性的能力培养与单一性的教学形式之间存在矛盾。传统的培训模式, 统一的课程设置, 忽视了教师在不同专业应用领域的差异, 不联系本专业的培训, 轻视甚至忽略了实践操作, 受训教师很难真正体会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本专业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这样的培训难以达到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的目的[2]。

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的提出

针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现状, 避免和解决传统培训模式面临的以上三个方面的矛盾, 一方面, 尝试在培训过程中引入网络教学, 构建一个合理的网络培训平台;另一方面, 尝试引入企业管理中先进的柔性化管理思想, 运用在基于网络的教学培训过程中, 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基于网络柔性化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模式具有以下优点:一是网络的互动性有助于改变传统的单一培训方式, 使培训方式更丰富多样化, 培训内容更专业;二是网络的便捷性有助于提高培训的效果, 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能力[3];三是网络的开放性有助于教师在工作之余的自主学习和培训, 使培训理念更人性化, 培训时间更机动。柔性化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也称为“人性化管理”。与柔性化管理相对的概念是刚性化管理, 最早源自于企业管理。它是一种特别强调严格管控、高度集权的机械化管理, 可以说是一种非人性化的管理。传统的教师培训, 与刚性化管理类似, 培训内容、教学方式都已经预先设定。在这种填鸭式的培训中, 培训者不能深入到受训教师中倾听意见, 分享经验, 往往投入很大, 但收效甚微。将企业柔性化管理理念引入到教师的培训过程中, 对培训过程进行适当调控, 突出受训教师的主体地位, 从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到培训时间、教学方式, 受训教师可全程参与修改和制定。引入的柔性化管理的思想, 可使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活动充分地调动, 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的关键点

基于网络柔性化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有两大关键点:第一,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培训平台的搭建;第二, 在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过程中, 柔性化培训管理的实施策略。

(一) 网络培训平台的搭建

网络培训作为一种先进的培训教学管理手段, 允许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访问, 其优势非常明显。搭建现代教育技术网络培训平台, 一方面, 可以节约学习成本, 在培训课时较少的基础上提高培训效率, 从而缓解需受训教师相对较多与专业培训教师相对较少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 恰当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培训, 可以对培训行为和结果进行跟踪和管理, 把传统的面授培训和网络培训有机结合, 建立新型的混合式培训体系。

(二) 柔性化培训管理的实施策略

在基于网络柔性化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的实施过程中, 进行柔性化培训管理的策略有以下四个方面:柔性化的培训组织形式、柔性化的培训过程管理、柔性化的培训教学内容和柔性化的培训评价体系。

1. 柔性化的培训组织形式

柔性化的培训组织形式指的是打破传统的教师培训所表现出的“场所固定, 计划预定, 教材陈旧, 教法死板”等方面的局限, 按照教师所在高校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 在开放便捷的网络中, 采取有针对性的、灵活多样的、持续不断的培训形式。

2. 柔性化的培训过程管理

网络教育是一种淡化“教”而重点突出“学”的一种先进教育模式。因此在培训学习过程中, 如果对培训过程缺乏有效的管理, 将很难保证培训的效果。对培训过程进行柔性化管理的有以下三个方面好处:第一, 能够对培训过程进行严密的监控和管理, 为每一个受训教师管理和产生一个流程实例, 支持灵活的学习路径管理, 从而实现个性化培训;第二, 根据受训教师的学习情况, 控制教学进度, 调整学习资源的传送时间和顺序, 合理地分配培训任务, 主动适应不同受训教师的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第三, 有利于受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和同事之间相互交流和讨论, 便于开展合作学习、分组学习。

3. 柔性化的培训教学内容

在基于网络柔性化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过程中, 培训的教学内容是不断实时更新的。具体体现在:第一, 基于网络柔性化的教师培训, 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已有的教学资源, 将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新技术传授给受训教师, 让受训教师在第一时间发现自己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使之能及时改正, 让教师掌握最新、最有用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第二, 在培训的教学内容保持不断更新的同时, 也记录了以往的知识信息, 这样就很好地保证了知识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第三, 受训教师全程参与制订培训计划, 将培训知识重新分解与整合, 构建合理有效的新的知识体系, 为培训组织者提供丰富的培训内容, 不断充实网络培训平台的教学资源。

4. 柔性化的培训评价体系

培训评价是对培训工作的绩效衡量过程。在基于网络柔性化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中, 通过实时跟踪记录受训教师的学习情况, 实现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旨在构建一种促进教师素质能力提高发展的培训评价体系。

科学有效的培训评价体系需要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第一, 目标性原则, 它是决定并保证评价活动正确取向的准则;第二, 实用性原则, 它是指评价要易于被受培训参与者接受, 评价所需成本要比较合理, 方法要操作简便, 评价要注重实效;第三, 连续性原则, 它是指培训评价是一项长期的、连续的工作, 只有这样, 评价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给予管理者、培训者、教师以持续的动力和压力;第四, 客观性原则, 它是指评价人员在进行培训评价时, 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态度, 真实地反映出培训的客观效果。只有这样, 它才是一个客观、全面、综合的培训评价体系。

四、总结

本文针对传统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存在的弊端, 将网络培训与企业管理中的柔性化管理理念相结合, 引入到教师培训过程中, 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柔性化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的培训模式, 并对这种培训模式的实施关键点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做了一定的分析。这种培训模式和传统的培训模式不是相互代替的关系, 而是要相辅相成、相互借鉴, 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摘要:研究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现状, 提出一种基于网络柔性化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模式, 其特点是在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过程中, 融入柔性化管理理念和网络教育模式。经实践证明, 该培训模式既改进了传统的培训理念, 又充分调动了受训教师的培训积极性, 为教师教育素质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策略,柔性化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3 (1) :12-18.

[2]张静, 罗永平.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 2011 (32) :94-95.

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篇8

●采取分层次培训

学校教育的现代化, 软硬件设备是基础, 人是关键。怎样才能使教师更好更快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又能培养出一批骨干教师, 我们通过调查分析, 根据不同的对象, 把全校教师分成三类进行培训。

1. 基础型教师

基础型层次的教师大多是80年代从事教育工作的, 他们没有信息技术基础, 更不懂得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学工作。根据这些特点, 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培训课程, 包括:Windows98的基本操作、Internet的基础知识以及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学习。通过培训, 这部分教师已经熟练掌握了Windows98的操作以及一些小故障的处理;能够使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编写教案并作相应简单排版、制作学生花名册;能上网查找教学所需信息、下载相关资源、收发邮件等。学以致用, 大大提高了教师们日常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

2.提高型教师

这部分教师已经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 根据他们的特点, 我们安排的培训内容包括:Excel工作表的制作、Power Point演示文稿制作等。经过学习, 他们能够利用Excel制作学生成绩表并进行相应的成绩计算、统计与分析;能利用Power Point制作适合教学需要、紧扣教材、形式活泼的多媒体课件, 这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优秀型教师

他们是我校信息技术小组的成员, 具有基础好、头脑灵活、接受新知识、新概念能力强的特点。针对他们的这些优势, 我们制定了如下培训内容:Flash多媒体课件制作、Front Page网页制作。经过学习, 他们都能用Flash制作出活泼生动、寓教于乐、适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多媒体课件;用Front Page制作出具有个人个性特色的精美的个人网站和专题网页。为学校其他青年教师参加市级以上的各类竞赛和教学比武以及各类多媒体课件评比, 提供了大量的优秀课件, 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采用多形式培训

校本培训实质上是一种转换性培训, 是共性培训的补充和延伸, 它具有目标的多层次性、内容的广泛性、对象的多元性和条件的复杂性, 所以要求培训模式应多样化。我们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和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特点, 因地制宜。

1. 集中授课

为了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教师掌握计算机的操作能力, 我们聘请了校外有名的专家和本校电脑教师上课, 他们承担对本校教师的计算机培训的任务, 利用每周周一和周二下午放学的一个小时分班培训, 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 学习内容规范化, 即有理论性, 又有操作性。这些培训, 激发了教师学习的兴趣, 扩大了信息量, 增强了理论知识, 转变了观念, 对教师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 分散练习

为进一步巩固集中授课的内容, 教师分散到各个所在办公室, 运用自己的电脑, 利用平时的空余时间进行操作练习, 由学校电教室负责巡视检查并指导, 帮助提高。

3. 自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为使教师更好更快地掌握计算机的操作能力, 我们采用每周集中授课后, 给教师布置自学的要求与内容, 要求按时完成, 对个别基础较差的教师, 我们将基础好的骨干教师分成若干小组, 分别辅导。并有针对性地给他们解决难题, 帮助他们完成自学的内容, 做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4. 网上培训

为了保证教师们能充分地利用网络, 自由查找资料等, 我们利用“校园”网站, 为教师构建学习环境, 开设网上论坛在网上向教师灌输知识。我们的网络培训内容有“信息的浏览与查询”、“发放与接收电子邮件”、“网上研讨”等。通过网上培训, 使100%的教师都掌握了一定的网络基本知识。提高了教师们运用现代技术的水平。

●采纳激励促培训

通过培训, 尽管教师们对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有了自觉性和需求性, 但要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的主动性与能动性, 充分激发每一位教师内在的自我表现、自我调整、自我实现的潜能, 就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和督促机制, 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更浓厚的兴趣和积极努力的态度进一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让他们充满着热情投身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中去。

1.激励机制

(1) 考核激励。A、建立上课制度, 目的是检查教师保证参加集中授课的时间;B、自学制度, 检查教师是否按要求完成任务, 达到学校规定的目的;C、制作课件、论文的总结和交流, 评优、奖励制度;D、建立信息技术制作成果制度, 把教师参与信息技术的意识态度、研究能力以及研究的结果纳入到考核评聘范围。

(2) 自我激励。让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培训活动, 获得研究结果;让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欣慰中, 以及诸如考核评估, 评选优秀晋升职务的成功喜悦中, 体验到参与信息技术培训活动的好处, 从而达到了自我激励的目的。

2.督促机制

(1) 发挥舆论的督促作用。在全校教师中, 大力营造新时期教师应该是精教学、能科研、懂现代教育技术的学者型教师的舆论导向, 形成人人争当学者型教师的氛围, 推动并促使教师积极参与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活动。

(2) 运用教育教学的常规管理, 从对教育教学课程的备课检查 (电脑备课) , 随堂听课, 深入教科研活动, 看其是否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促使现代教育技术落到实处, 并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篇9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促使教师职能转变, 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时, 教师将不再作为知识的主要传播者、传递者的角色发挥作用,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自己能够熟练地操作各种先进的教学工具。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和获取、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可视自己的条件, 根据个人的知识结构和学习的需要使用电脑、多媒体等技术学习各种知识, 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是一项综合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 运用得当, 可以收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1. 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多媒体具有很强的形象性, 有色彩, 有画面, 可以创造一种愉快的学习气氛, 唤起学习热情, 让学生有话可说, 把写作当作一件快乐的事。

2. 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 变无形为有形, 变抽象为直观, 指导学生细致观察, 展开联想和想象, 写作也就轻松自如了。

3. 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说是写的基础, 写是说的升华。学生按次序把观察到的事物表达出来, 思维连贯, 这就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处理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 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学校开设计算机课程, 培养学生学习与应用信息的兴趣和意识, 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教会他们如何收集、利用、交换、共享、制作、保护信息。

五、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有利于因材施教, 实施个性化教学

学生利用计算机人机交互的优点, 与计算机进行对话, 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和做练习, 不懂的地方可向教师请教, 这些现代教学手段, 便于教师因材施教。学生各自的能力、特长都得到了提高与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篇10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它在教育领域里体现为各种教育体制、法律法规和教育的管理, 体现在有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教育制度以及这些制度的执行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 国家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的制度的完备和进步为教育改革提供更好的制度背景。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制度改造、利益调整以及效果评价等虽然都是人民群众的期盼, 但却无法自下而上地改革, 只能自上而下地推进, 这意味政府领导、协调、实施力量的大小、强弱决定着改革成效。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需要有勇气、有魄力、有智慧的政府, 来突破体制带给教育改革的困境, 而不是选择绕道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将为教育改革提供更大的舞台, 教育改革所需的来自教育外部的制度支持和支撑才能成为现实。这是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基础。

其次, 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改革路线图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 与实践需要相衔接, 国家积极提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这六个领域的治理能力。这些治理能力的提升必将更有效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红利和效能。对教育而言, 这将从外部加快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速度。这是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率保证。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 本身包含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教育同时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子进程, 在这一进程中, 教育改革的执行效率会获得更为充分的释放和提高。这是一个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的过程。这是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教育是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是国家跨越式发展经久不衰的力量源泉, 在国家发展中具有超前性和导向作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将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起到有力的助推作用。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 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路径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这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这就意味着要通过综合改革在教育内部形成一个制度化的治理架构。这个构架有三个基本的要求。一是要有完整和科学的制度安排;二是要建立起协调有效的教育组织体系, 形成保证制度和组织体系灵活运行的机制;三是要能够有效形成和充分发挥教育治理能力, 有效解决教育发展中面临的现实矛盾和问题。这三个方面是衡量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指标。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应该以此为目标。

当然, 要形成这样的一个构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改革任务的繁重, 直面来自各个方面的重重阻力。要实现这一目标, 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需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教育要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协同共治, 必须理清理顺政府、教育和学校的关系。注重协商、协调、协作、协同, 并妥善处理好这些关系, 这是我们推动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前提。比如政府要分权, 理顺政校关系, 把重心向战略管理方向转移;政府要放权, 抓大放小, 要舍得简政放权, 把不该管又管不好的微观事务向学校放权, 推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同时为了预防“一放就乱, 一乱就收, 一收就死”的怪圈, 要监权, 善于运用法律、规划、经费、标准等综合政策工具进行监督、引导和问责。总之, 要以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抓手, 实现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治理。

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法律法规, 理顺教育改革的体制机制, 把着力点放在教育体制、法规的建设上, 这是教育治理体系的范畴。教育治理要现代化, 首先要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面对现实问题, 主动适应时代变化, 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 又不断构建新的内容, 才能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 实现各项教育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管办评分离是现代教育管理制度的必然选择, 是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的制度保障。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涉及人才培养模式, 涉及教师教书育人, 涉及学生全面成长, 涉及国家怎么选拔人才。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 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等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措施充分发挥了治理体系的效能。

三是教育问题错综复杂, 综合性和关联性都很强, 必须处理好教育改革与社会领域改革的关系, 教育改革必须通过综合改革的方式来推进, 这是我们的方法论。教育工作具有特殊性, 必须把握和运用好教育、教学和人才成长三大规律, 统筹兼顾, 推进改革;改革不是一个或几个教育领域改革, 而是涉及从学前教育到继续教育的各级各类教育, 并选择若干重点进行突破。此外, “孤掌难鸣”, 在着力破除制约自身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外, 教育改革还要与其他社会领域改革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对教育现实的困境和难点, 我们不能回避, 直面现实是第一要点, 在此基础上, 我们才有可能运用综合的手段统筹解决一块块硬骨头。

因此,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从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激励引导、强化检查监督、营造良好氛围等多个方面着手, 才能在综合改革的进程中实现教育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提高教育治理的能力和效率, 科学、民主、依法地实施教育治理, 从而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乃至教育的现代化。

当然, 这一切的改革要有一个基本的前提, 那就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魂。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 本质要求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尽力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论现代信息技术下教师的能力要求 篇11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教师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电脑、智能手机等各种移动终端的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上的应用已是相当普遍,可以说我国现在已经完全进入了现代信息技术时代。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了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种新兴行业,提出了“互联网+”这个新概念。我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变革,有些可以说是颠覆性的改变。这其中就有“互联网+教育”,对于教育这一行业,“互联网+”意味着什么呢?那就是教学目标的更高要求、教学内容的持续更新、教学形式的变革。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信息技术在生产与生活中应用迅猛发展的时代要求的从业人员。中国教育正进入到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伟大变革中。作为社会人才的培养者,我们应当不断提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现教育与教学目标。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发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具体来说,其提出了哪些能力要求呢?

一、“互联网+”时代下不断学习的能力

“互联网+”时代下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中,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的能力。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模式,离不开多媒体课件的支持。多媒体课件包括CAI课件、影音课件等,它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主要体现,对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许多先进的教育技术设备在中小学校的配备可以说在不断完善,但是,由于学校对教育技术的培训缺失或者不足,使教师特别的年长的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还有很大空白。或者只注重教育技术的培训,不注重现代教育基本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培训,不能将现代教育技术合理运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教师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综合能力。要有借助互联网等现代媒体不断更新知识能力,我们所学习的都是过去的知识,而在当今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网络上知识包罗万象。科技的迅速发展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要求每个劳动者都有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同样要求学校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各种丰富的科学知识;具有自我学习、知识更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扩充新知识,不断调整知识结构和体系。在精通本专业的基础上,教师必须有“统揽”相关学科、改变已有的知识结构和传统的思维方式的能力,努力从互联网上学习各种知识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二、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

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包括教材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资源。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但在教材之外的互联网中也有很多很好的资源可以利用,互联网中有很多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资源可以很好地服务于教学,可以创设声情并茂,色、情、景交融的优美的课堂教学情境,让课堂变得生动真实,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从听觉、视觉等更多的感观上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这样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下,教师在教学中具有选择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和使用课程资源的权利,教师不能只把教科书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照本宣科”。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模式的能力

网络教学模式(包括远程教育网络教学模式)的应用越来越广,远程教育社会化蓬勃发展,全通教育、新东方、科大讯飞等很多公司都开展了远程教育,形成了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软件、网络教学视频等诸多全新的概念,由此,不但帮助教师树立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了课堂教学手段,大大提高了教学素养,更令人兴奋的是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很多学校组建网络教室和校园局域网,探讨网络化教学模式成为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借助电子白板、大屏幕电视、摄像机、电脑、实物投影等设备的联机,可以很好地实现网上站点交互性的协同式学习。这样可以有效地开展除学校课堂教学之外的教学,使教与学不局限于课堂,从而使教学形式多种多样。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沟通的能力

在平时教学中,我会不断地利用邮箱、QQ、微信等现代技术给学生发各种教学资料。由此可知,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不再只局限于课堂,通过互联网,完全突破了课堂上的时空限制,师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进行交流。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通过移动终端,能及时给予学生点拨指导。同时,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在课堂上灌输知识,更多的是提供资源的链接,激发学生兴趣,进行思维的引领。由于随时可以通过互联网将教学的触角伸向任何一个领域的任何一个角落,甚至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各行各业的名家能手进行即时视频聊天,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变得更为自如,手段更为丰富。当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获得想要的知识,能够见到自己仰慕的人物,能够通过形象的画面和声音解开心中的各种疑惑时,可以想象他们对于这一学科的喜爱将是无以复加的。

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篇12

然而, 长期以来对现代诗歌教学的不重视, 加上现代诗歌的独特性使得大部分教师认为它“不好教”。在教文言文、现代文时遵循的那种工具理性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于现代诗歌的教学, 教师需要摸索新的教学路径。为此, 笔者尝试利用信息技术的综合性, 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鉴赏和创作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 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 这样, 既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也更有利于教师走出诗歌教学的困境。

一、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激发思考欲望

将信息技术演示的形象性与诗歌的形象性优势互补, 创造一种优美的境界, 有利于学生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的最大长处就是能利用图像、音乐、文字、动画的处理, 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 调动学生全部的生活经验和艺术想象力。因此, 在诗歌教学设计中, 我尤其重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 随着优美的音乐, 抑扬顿挫的声音, 营造富有诗情画意的课堂氛围, 更容易使学生沉浸于美妙的学习情境之中, 给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如学习《川江号子》这首诗, 我播放了一段江上船夫划船喊号的电影片段, 学生马上就被带入一种激昂悲壮的氛围中深受震撼。

在这一环节中, 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诗歌的意蕴, 教师必须先对诗歌塑造的形象、营造的意境尤其是诗人的情感进行深入挖掘, 重视创设与被感知对象相似的熟知的教学情境, 让作品情感氛围真正进入学生的头脑中。

二、自获信息于资料, 自主活动“知行合一”

要解决问题, 往往需要搜集一定的信息和资料, “利用图书馆, 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料”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在新诗学习之前, 学生可利用信息技术查找资料, 这样做既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做好了准备, 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收集整理相关信息的能力。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 输入关键词, 马上搜索到相关主题的网站, 也可以利用本校校园网建立一个主题网页, 或者教师自己在互联网上建立一个小型诗歌网站, 为学生提供一个网络学习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三、自主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调控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 不仅要对所学内容进行探索、发现, 还要就自己的思维进行回顾式扫描, 总结学习的方法。例如:学习闻一多《也许——葬歌》一诗时, 学生发现这首诗很有特点:选取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意象, 形式上四句一节, 每节中的一、二、四句押韵, 于是他们上网搜索出闻一多相关背景, 阅读了闻一多《死水》等经典作品, 他们发现了闻一多诗歌的众多共性, 深刻理解了闻一多对现代诗创作的主张。还有几个同学联系律诗的创作特点, 合作写出了颇有见地的小论文《从〈也许——葬歌〉看闻一多对古代诗歌的借鉴》。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 同学们认识到要了解一个作家, 理解一个作家的丰富情感, 必须做到知人论世——了解这个作家生活的时代特点和他主要人生经历, 必须阅读这个作家大量作品, 从而总结共性特点。

四、信息交互技术, 自主评价反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主动, 让学生在评价中看到成绩, 了解不足, 明确努力方向, 增强学习动力。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逐步完善, 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多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 反思学习过程, 从而提高认识, 明确努力方向, 超越自我;所谓教学相长, 教师课后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从而反思教学获得成长, 当然, 这一反思的过程最终还是为了“服务于学生”所努力做的工作。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在课上要适时地给予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 使得学生行之有法, 善于进行自我评价。

在现代诗歌的学习过程中, 我们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就很容易实现这一过程。我们可以利用信息交互, 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评价,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 还可以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从而达到“以评促学”的效果。

上一篇:起停技术下一篇: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