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基本思路

2024-09-12

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基本思路(通用9篇)

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基本思路 篇1

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基本思路

20世纪末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期。1999年上半年,国家做出了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的决定,当年普通高校实际招生规模达到160万人,在校生达到415万人,增长22 %。伴随着大规模扩招,其负面影响也日渐显露出来,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办学条件已达到了全面饱和的地步。1 高校图书馆的馆舍现状

在馆舍方面,有相当数量的高校,特别是省建一般学校都“人满为患”。尤其是图书馆建设相对滞后,馆舍面积达不到有关标准。其次,高校图书馆实行计算机集成管理以来,伴随着图书馆的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原来的馆舍在结构布局和功能设计上都已经显得落伍。新馆建筑的前期准备工作

(1)新馆建设立项。递交要求新建或扩建图书馆的正式报告。报告应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着重强调“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进而提出把本校图书馆建设成为“学校重要的文化景观”的发展奋斗目标。

(2)新馆建筑设计任务书。建筑设计任务书是建筑设计前最重要的文件,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向建筑设计师提出的设计意向,也是建筑设计师设计图书馆的依据。在编写任务书之前,应向有关图书馆建筑专家咨询,向建筑设计师请教,向有经验的图书馆馆长取经。同时在馆内成立新馆建设咨询小组,广泛听取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最大限度地减少遗憾,满足图书馆的功能要求。设计任务书的内容应包括新馆建筑总的指导思想、新馆建筑的依据及原则、新馆建筑的具体要求、各类用房及面积分配等等。3 新馆建筑总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是说明本馆的性质特点。如本馆是文理综合性还是专科性;是全国性,还是地方性;是师范院校,还是工程院校。它的学术性、教育性、情报研究程度如何,是重点单位还是一般性单位等等。

二是本馆的任务。是为科研服务,还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有否承担国家科研项目,这些任务的份量及其在国际、国内的地位如何。

三是本馆服务对象和数量。

四是本馆的作用和地位。比如书刊文献收藏中心、流通参考中心、宣传展览中心、情报服务中心和学术活动中心,以及在学会和协会及图书情报网络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本地区甚至在全国的作用和地位。

五是藏书特点和规模。按出版方式区分,印刷型、缩微型、视听型、机读型文献量;按外型区分,图书、期刊、报纸、特种文献量;特藏如古籍、专利、样本、标准等文献量,以及它们的年进书量、现有量、最大藏书量。

此外,还有建筑规模、借阅特点、现代化设施、环境美化等项内容。

总体要求虽不能太具体,但也不能过分笼统,需要周密考虑。以上各项要用文字说明,应有图表、数据,以便设计师能大致设想出新馆未来的基本形状。

3.1 新馆建筑的依据及原则

由建设部等单位联合修订的《JGJ38—99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于1999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是当前新建、扩建图书馆必须严格遵守的规范性文件。

在结构上要采用国际上流行的“三统一”原则,即“统一柱面、统一层高、统一荷载”的模式设计。统一柱面可使图书馆根据发展需要和功能要求实行相对任意分割,不至于因建筑柱面不同而在改变使用功能上受到制约;统一层高可使图书馆采光效果好,空气流通新鲜,读者来往便利,布局安排合理,水平运输畅通无阻,有利于使用功能的相互替代;统一荷载,打破了书库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明显界限。“三统一”的结构设计,有利于标准化设施的布设和使用功能的灵活转换。

3.2 新馆建筑设计的具体要求

(1)外部。把新馆建成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在区位上要处于学校的中心和教学区的中心;在风格上要与学校建筑大环境协调,还应有其独特的风貌;要重视图书馆的周边环境设计,馆舍周围环境绿化要好,面积开阔时应建有花园式的绿地、喷泉、石雕等装饰物,使之具有文化休闲广场的感觉。

(2)内部。新馆在1楼或2楼上应设有一个宽敞的大厅,各馆应有意识地规划利用这个空间,使之成为一个有特色而又实用的活动空间。要尽量使馆舍内墙不承重,能够自由拆换,更进一步设内墙,采用其他装饰材料如磨砂的玻璃墙壁,以增加房间的进深感,也适应了读者开放自由的心理状态。在馆舍布局上,要考虑大进深、大开间、开放式的方案;考虑利用等柱面结构,各种房间同一高度,取消旧式书库布局,为读者提供优美、宽敞、舒适的环境。

打破传统图书馆藏、借、阅3项功能的分离和空间上的相互分割,采用收藏、借阅、咨询、管理一体化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要求将图书馆的期刊及书的库藏、外借、阅览、文献查询等活动统一合并在一个大的空间里,使书库既是图书馆的借书处,又是阅览室、咨询室,把收藏、外借、咨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藏书实行开架管理,读者可随意选书,就近阅读或抄写,如确实需要外借,可直接在出口办理借书手续。这样既方便了读者,又减少了工作人员的需求量和工作强度。

鉴于现代图书馆的功能多样化和动态性,要求图书馆建筑的布局结构设计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由封闭的固定性空间形态变为开放的灵活的空间形态。作为新建馆应充分考虑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的智能化服务业务,配制各种现代化设施,包括网络设备、电子文献检索设备、声像服务设备、音像服务设备等等;在布线和配电上应留有余地,以适应未来发展需要。新馆要建立诸多兼作报告厅、多功能学术活动厅的多媒体业务厅。所以,应至少有1间计划外房间,以满足将来的某些需要。

在现代开放式管理的图书馆设计中,标志系统已成为与管理模式相协调的、不可缺少的一项设施,成为疏导人流和识别空间的重要工具。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标志系统往往被忽视,待建筑物建成后才对其进行填补,草率从事,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有的与建筑环境不协调,有的给读者使用带来不便,使标志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图书馆标志系统的设计应引起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4 结语

新馆建筑设计图纸出来后,一般会将平面图交给图书馆以征求意见。对图纸的审阅内容主要有:建筑设计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要求的设计原则;建筑设计图纸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中的具体要求;各类用房的设计及面积是否合理等。特别提醒注意的是,要索要用电系统线路图。

一座图书馆的建筑周期一般需要3~5年,其使用年限最低也在50年以上,可谓百年大计,所以,在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中应合理安排各功能区的布局,充分发挥图书馆人的作用。只有建筑设计人员与图书馆业务人员联合起来,才能设计出更为科学的现代化图书馆。

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基本思路 篇2

1 高校图书馆现代参考咨询服务所存在与面临的问题

1.1 高校图书馆现当代参考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参差不齐

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的建设参差不齐。国家重点高校的参考咨询服务建设相对完备, 而排除在“211”“985”工程之外的高等院校, 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建设则显得较为落后, 甚至有的高等院校并没有这项服务。高等院校参考咨询服务的落后有待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大部分的高等院校建立起了网络咨询服务, 开设了官方微博、微信、QQ等现代常用的交流工具, 改善了以往的单一面对面咨询方式。当然也有部分高校仍然以面对面咨询方式为主, 处于正在转型期。

1.2 思想观念陈旧, 重视程度不够

在各大高校中, 普通高等教育院校占绝大部分, 对外交流少, 思想观念陈旧, 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并没有与新课程与新的教育理念同步发展, 有的甚至落后于高校的教育,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与教师的学习与工作。由于各大高校对于现代参考咨询服务的不足, 再加上没有融入新的思想, 高校图书馆对现代参考咨询服务的建设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因此高校图书馆现代参考咨询服务体系的建设仍旧处于起步阶段。

1.3 高校图书管咨询人员缺失和缺乏应有知识

许多高校图书馆聘用的管理者并没有专业知识, 而且学校所聘用的咨询人员的数量有限。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没有专业知识的管理者薪金不高, 学校不需要支付数目较大的金额;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不愿意屈尊就业于咨询员这个职位。两种原因的结合下造成了咨询人员的缺失和缺乏专业知识。

1.4 服务态度、质量和效率上有待提高

高等院校的咨询服务态度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面对面的咨询可以做到及时的解疑答问, 而在网络上的服务则显得不那么尽如人意。或者是工作人员不在线, 或者是工作人员忙于其他工作, 又或者有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学生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答, 对图书馆的印象就大打折扣。工作人员的态度不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图书馆的评价和满意程度。

1.5 深层次服务项目严重不足

大多数的高校所开展的咨询项目仅限于一些日常性的常规项目, 例如文献的传递, 馆际之间的简单交流, 并没有涉及到深层方面的项目回答, 例如定题目服务, 科技查新, 用户培训等。尽管有些高等院校图书馆开设了一些深层次的项目, 但因为缺乏经验、技术与推广, 很难得到理想的效果。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包括高等院校对此重视程度不够, 人才缺乏, 人员素质不高, 资金和设备不到位等等。

2 高校图书馆现代参考咨询服务的改革方案

2.1 完善高校图书馆现代参考咨询体系, 加强高校互动交流

国家和高等院校都应当对高校图书馆现代参考咨询体系高度重视, 加大对普通高等院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建设力度。高等院校图书馆之间应当适当的开展交流互动会, 相互借鉴学习, 提高彼此的服务能力与水平。建立起较为完备的高校图书馆现代参考咨询体系。

2.2 学习新的思想理念, 转变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思想

现代参考咨询以多元化、个性化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的青睐, 给读者解决疑惑的同时也带来了方便, 更是将大量的信息提供给了读者。因此, 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必须迅速转变管理观念, 重视现代参考咨询服务。改变以往以藏为主的、被动的服务读者的方式。主动地接受新理念, 主动为读者提供信息, 这样才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现代参考咨询服务的建设。

2.3 建立现代网络参考咨询服务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所涉及的领域也更宽泛, 因此建立现代网络参考咨询服务平台就显得尤为必要。开通邮箱咨询、微信咨询、微博咨询等服务方式。整合网络学术资源, 建立网络咨询导航系统, 开放学术资源的链接与整合等, 方便用户使用。

2.4 提高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参考咨询服务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的服务项目, 因此要从新审视咨询人员的招聘考核制度。对于熟练掌握电脑技术的人员给予优先考虑权, 同时高等院校也要加大对咨询人员的培训, 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 定期开展咨询人员的培训交流会, 提高咨询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2.5 加快发展深层次服务, 满足用户需求, 与时俱进适应现代参考咨询服务的发展

高校图书管当然仍以书籍的流通为主要的工作任务。对于基础工作要做到最好, 让用户满意。在此基础上在开设深层次的服务项目, 为用户提供新的选择机会。发展深层次的服务项目可以提高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水平, 推而广之, 可以提高一个地区的图书馆咨询服务水平。通过开展深层次的服务项目, 努力为校内师生提供有质量的参考咨询服务。通过文献传递、定题服务、课题跟踪等服务, 为校内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3 结语

如果图书馆在信息社会里没有竞争力, 那么将被新的信息机构所取代。高校图书管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只有在新形势下实行新的改革策略, 加强信息源建设, 创新咨询服务的方式, 开展深层次的咨询服务项目, 才能实现现代参考咨询服务的价值。实现高校图书馆现代参考咨询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莲之.图书馆网络参考咨询与传统参考咨询比较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4.

[2]解金兰, 王雅娟.我国图书馆咨询服务的现状与趋势[J].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3 (1) :51-56.

[3]杨烨.网络环境下的参考咨询服务[J].现代情报.2001 (7) , 168-169.

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基本思路 篇3

关键词:高等学校图书馆;图书馆建筑;建筑艺术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4-136-002

作为指导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的法规性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开宗明义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在高等教育界有一种共识,办好一所高等学校要靠三大支柱,即师资、实验室和图书馆。图书馆是办好高等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有学者曾预言我们将不可避免地走向无纸信息社会,作为建筑实体的图书馆将消失,或将成为图书的博物馆,然而近几年国内外兴起的新馆建设高潮给予了否定的回答,我们仍然需要实体的图书馆建筑,20世纪末出现了法国国家图书馆这样的巨无霸工程,建筑面积达14万平方米,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85405平方米,被认为是古代图书馆文化的复兴;中国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8万多平米,这足以说明图书馆建筑实体仍然要长期存在。

现代图书馆的功能已不单单是借还图书和提供阅览,而是变得越来越复杂,图书馆成为了文献收藏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学术交流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呈现多功能化、更加开放和更加人文化的发展趋势,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信息需求和适应用户信息需求强度不断增长的现状,为此就要求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要遵循开放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人文化原则、智能化原则和艺术美原则。

1、开放性原则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这种原则性的规定,为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开放性奠定了政策基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梦想得以成真。这种理论反映到图书馆建筑上来,就要求建筑遵守开放性原则进行设计,开放性原则主要是在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上体现出来。文献资料的全开架借阅是现代图书馆管理的新理念,传统图书馆的小面积分割封闭的模式构成藏、借、阅、管分开的管理模式。与现代开放管理理念相悖,现代高校图书馆构筑的是“书在人旁,人在书中的”的局面,读者直接接触文献,充分体现开放性原则。

在改革开放理念的带动下,国内也打破了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的封闭局面,出现了合作共筑图书馆的典范。建于2001年的天津泰达图书馆2.25万平方米,由于泰达独特的社区结构——外向型经济开放区、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基地、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的现代教育学院区,决定了泰达图书馆特殊的结构和模式一既有公共图书馆的特征,又具有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还具备科技图书馆的特点,体现了开放、综合、多功能的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很多城市规划了成片的高教园区,在高教园区合作共筑图书馆也成为典范。例如宁波高教园区图书馆建筑面积达28287平方米,是宁波高教园区最重要的公共配套设施之一,是为园区内各校师生和当地居民提供教育、信息和文化休闲服务的社会公益性机构,兼有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功能。

2、灵活性原则

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的最大的特点是一切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变化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为图书馆建设提出了多方面挑战。灵活、开放的空间,可以根据形势的变化对空间进行重组,同一空间也可以作多种用途,这样有利于使各种资源发挥更大效益,真正做到人是房子的主人而不是房子的奴隶。同一层高、同一荷载、同一柱网的大开间模式图书馆,使得灵活性原则得以贯彻。模数式图书馆建筑设计滥觞于zo世纪30年代美国的A·S·麦克唐纳,1943年依阿华州立大学图书馆的设计中接受了麦克唐纳的观点,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模数式图书馆,这种设计平面开敞,内部全部用柱子承重,很少有隔墙,适合全开架阅览,布局灵活可变。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图书馆建筑设计已逐渐接受了模数式设计观点,并成功地建成了許多新馆,如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等。模数式设计所带来的灵活性有利于图书馆多功能的充分发挥,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现代图书馆除了文献信息服务职能外,还有展览、学术研讨、交流、演讲、教育培训等功能,有的图书馆还有咖啡厅、快餐厅、书店、商店、停车场等设置,功能更加繁多。一般说来,我们无法精确预料较长时期的社会发展,甚至无法精确预知图书馆业务的长期变化,这就使我们在建筑功能方面的种种论证失去意义。而模数式图书馆建筑由于取消了固定的建筑间隔和建筑区域,可以让我们以不变应万变,比较容易地做到多种反应和调整。

3、人文化原则

从本质上来,说图书馆是人文的,在过去、现在和将来,它都不是什么技术的产物,图书馆的历史使命是传播人类文明,图书馆的社会责任是广布科学文化,技术只是其服务手段之一。技术至上主义反映到图书馆建筑上来,则是图书馆建筑只重视科技在建筑中的应用,而忽视“人的尺度”。2003海峡两岸图书馆建筑研讨会的主题就是“科技-人文-交流”,充满人文意味的图书馆建筑给读者以亲切感,让读者愿意去接近、去利用,而不是冷冰冰地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对于新人学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人文关怀,有时一句简单的话语,就可解除他们对图书馆的生分感。图书馆大厅、走廊布置一些沙发座椅,摆放一些花草盆景,可形成相当好的人文环境。图书馆建筑的人文性还体现在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给残疾人以关怀两个方面。

3.1人与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是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要按照自然界的规律变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从大自然获得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无限制、掠夺式的开发也受到了自然界的惩罚。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我们不能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在沉痛的教训中,人类逐渐醒悟到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图书馆建筑也一样。要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人指馆员和读者,环境指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图书馆要尽可能利用自然环境,做到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尽最大可能给人以自然的恩惠。2003年春季非典(SARS)大面积流行。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香港淘大花园公寓是一个新建不久的景观住宅小区,为何成为“非典重灾区”?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调查报告明确指出,是由于这个小区多项环境及卫生因素不幸地同时出现而造成的,其

中两项重要因素都与通风有关。因此图书馆建筑应减少对能源的依赖,少用人工照明和空调装置,这与前面提到的模块式图书馆建筑是相呼应的。

3.2给残疾人以人文关怀:在民主政治越来越发达的现代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怀体现了民主和自由原则。图书馆本质上是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尤其是公共图书馆,从理论上讲它要为全体居民服务,为方便残疾人利用文献信息,要在图书馆中进行无障碍设计。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就设有残疾人专用轮椅坡道,体现了对残疾人的人文关怀。《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规定“建筑设计应进行无障碍设计,”《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十九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保护读者合法公平地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应为残疾人等特殊读者利用图书馆提供便利。”在这方面可资借鉴的经验还有港澳特区的图书馆建筑。港澳特区的图书馆对老年人、少年儿童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读者特别关爱。如香港中央图书馆的室外公共盲道一直延伸到馆内,而后又有各种无障碍设施将老年人和残疾人送到图书馆的任何地方。图书馆为患有各种障碍的残疾人配備了专用设备,可以通过摸读、语音输出和字体放大等方式帮助他们阅读和利用馆藏资料。馆里还有可以调节高低的阅览桌、专门的柜台和洗手间,为残疾人服务。

4、智能化原则

图书馆建筑的智能化原则是现代科技带给图书馆的最大变化。智能建筑是以建筑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图书馆建筑智能化是综合采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对图书馆的建筑设备进行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进行自动化管理以及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的现代化建筑物,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O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和馆舍建筑自动化系统(BAS)。其中最复杂的是通信自动化系统,它不但要保证馆内局域网开展文献信息服务,而且要与因特网联接,实现资源共享,现在最常用的是在馆内广布信息节点,例如台湾淡江大学图书馆设1400个节点,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1100个。但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今天我们花费很多钱在图书馆里布置了信息节点,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还没来得及使用或未充分利用上就被淘汰,于是我们不得不重新布线或在原有基础上扩充。有研究者认为,应当将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结合起来使用,这会涉及到更多的技术问题和资金问题,要考虑到实施的现实性。

5艺术性原则

建筑是空间的艺术,建筑以其艺术形象取悦人、感染人,给人以审美享受。歌德说:“建筑是冻结的音乐,”“建筑所引起的心情很接近音乐的效果。”贝多芬也认为“建筑艺术像我们的音乐一样,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么建筑则可说是凝固的音乐了。”没有艺术感和审美感的建筑是失败的建筑,而艺术感和审美感突出地体现在建筑形象上。从理论上说,建筑作为一门艺术有别于雕塑、绘画、音乐、表演等艺术,它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建筑艺术通过空间组合、比例、尺度、质感、色调、韵律以及某些手法构成一个丰富的形体,形成艺术形象,造成一定的意境,表现出特定的时代精神,给人以审美享受。

建筑的深层含义在于表现文化,而图书馆恰恰又是一个文化中心,承担信息服务和文化教育等多项职能,对图书馆建筑的艺术性就又提出了更高要求。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图书馆建筑形象,会在精神上给人以宁静肃穆、博大崇高、置身其中如进知识宫殿、信息宝库之感,再加之现代科技与艺术的巧妙融合,会达到赏心悦目、恰隋悦性的审美境界。例如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建筑面积85405平方米,设计师在整个设计中融入古埃及太阳神文化,进入图书馆大门,可以看到整个图书馆设计是一个大型的圆环,并呈斜面倾向地中海,四周为水池环抱,以象征古埃及的太阳神,而倾斜的屋顶设计,使图书馆建筑可以充分享受阳光的侧射。建筑外墙上篆刻着代表世界各国文化的书法和铭文,使人们感受到图书馆的文化积淀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记忆。国内近几年所建图书馆中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例子之一的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它的简洁庄重的建筑外形,庄严稳重的基座,端庄挺立的柱廊,秀丽匀称的竖向长窗,凌空欲飞的轻质挑檐以及鲜而不艳的灰红色彩,创造了新馆建筑简明的形体、空透的造型,表达着科学文化建筑的庄重和典雅,展现出国家科学图书馆的科技和文化品质。

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基本思路 篇4

张虹

(武汉大学 后勤服务集团,湖北 武汉 430072)

[ 作者简介 ] 张虹(1973—),女,江西武宁人,现从事高校后勤管理工作。[ 摘要 ]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对后勤基层党组织开展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如何在基于科学、求实、依法的基本思路上开展后勤宣传工作,从宣传内容、宣传方式、宣传体系等方面试作一粗浅探讨。[ 关键词 ] 宣传工作 后勤 思路

宣传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党开展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后勤不能只知道埋头拉车,酿出了“好酒”,还得会吆喝,这个吆喝,就是宣传。如何做好高校后勤宣传工作,不仅关系到后勤自身的建设发展,而且关系到学校的和谐稳定。随着社会化改革的深入,高校后勤正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经济关系的转换、利益格局的调整使宣传工作面临着来自其他思想领域、信息社会以及后勤发展进程中的诸多矛盾的考验和挑战。此时,宣传工作不仅不能放松,而且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对我们后勤基层党组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必须从后勤体制、机制等自身特点出发,围绕“促进后勤发展、创新组织活动、凝聚职工群众、构建和谐环境”的目标,加强探索这一领域党建工作的办法和措施。

做好宣传工作应该遵循怎样的基本思路呢?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2005年在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上提出了宣传工作新思路的六字基本要求:科学、求实、依法。笔者认为,这三个方面也是我们改进创新高校后勤宣传工作的努力方向。科学强调的是要把握规律性,既要遵循宣传工作的规律,也要遵循高校后勤工作的规律和高校的特性,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要富于创造性,在内容、形式、手段、方法、体制和机制上创新;求实强调的是要注重效果,立足务实,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避免流于形式;依法强调的是要规范有序,要加强组织,在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就此,笔者作为一名后勤宣传工作战线的普通工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体会,就构建基于该基本思路下的高校后勤宣传工作格局略谈一点粗浅设想。

一、遵循规律,创新后勤宣传工作方式

(一)正确把握导向,坚持围绕中心,突出宣传主题。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宣传工作的根本方针。一方面,必须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要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来把握后勤宣传工作,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增强后勤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协调集团内外关系,构建和谐发展空间。同时,要把宣传工作融入到后勤的各项工作中去,树立“搞好业务抓宣传、抓好宣传促业务”的思想,实现宣传工作与推动后勤的战略实施、文化建设、优化形象有机地结合,及时反映学校及后勤工作动态,使双方真正了解,从而赢得更多关注和支持。今年,我们对后勤的投资建设、固定资产清查、节约环保、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模范典型、职工文化生活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追踪报道,组织开展对后勤党建和社会化改革的思考和理论研讨等,为配合后勤重点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基本做到了后勤工作开展到哪里,宣传工作就配合到哪里。

(二)掌握主动,抓住时机,提高宣传效果。

随时关注舆论导向动态,掌握主动权,善于把握宣传时机,找准宣传切入点,才能真正发挥宣传工作的先锋喉舌作用。作为宣传部门,要打主动仗,积极主动地介入集团各项工作,自始至终配合各项活动的开展,宣传报道各个阶段的动态、发展;要以师生关注的一些焦点、热点及开展的重大活动为契机,主动策划宣传主题,及时挖掘后勤工作中鲜活的素材,准确报道,保证其时效性;有时还需要事先造势,先声夺人,营造氛围。每年的世界环境日、教师节、大型会议召开期间等都是我们宣扬节约环保、尊师重教、加强沟通的有利时机。当然,抓准时机并不意味着突击宣传,有什么问题,宣传一下,过去就完了。党的宣传工作,要经常做、时刻做,要形成稳定的工作制度。

(三)创新宣传载体,拓展宣传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开展立体宣传。

当前传播媒介的发展日新月异,变化纷呈,这为我们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地开展宣传工作提供了可能性。根据传播学的媒介工具论,不同媒介在不同条件下、不同传播内容,接触的受众和达到的传播效果也是不同的。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必须深刻认识不同宣传载体因其技术特征上的不同所导致的用途和功能上的差异,充分发挥各宣传载体的特色,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我们除要充分利用好校园的宣传媒介外,还建立了后勤自己的宣传阵地。《武大后勤集团报》编印已有几年的历史,搭建起了一座后勤与师生间的桥梁,在全国高校后勤系统都有一定的影响;今年,集团的网站也进行了调整、更新,成为重要的宣传窗口。此外,重大会议、技能竞赛、日常工作部署、团体活动等都是我们的宣传阵地。在形式上,可以不拘一格,多样化,多形式,积极探索新方法、新手段、新技术,拓展宣传渠道,扩大宣传覆盖面。既可以开展集中性大规模宣传,又要抓好分散性小规模宣传,做到点面结合;既要利用报纸、网络、简报、电视台、广播台等新闻媒体,还要利用标语、传单、画册、宣传栏等。

二、突出特色,提升后勤宣传工作内涵

(一)贴近实际,突出后勤特色。

后勤基层党组织在进行宣传工作时要遵循“三个贴近”的原则,才能服务学校、服务师生,即: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后勤工作的实际。在宣传内容上要认真做到 “三个结合”,即:思想理论宣传与工作实践宣传相结合;例会式宣传与经常性日常工作宣传相结合;宣传后勤保障工作与师生反馈相结合。党的宣传只有做到了与实际工作和后勤特点相结合,做到上情下达或下情上达,才能深入人心。因此,我们要在高校后勤“三服务、三育人”的宗旨上加大宣传力度;要在深入联系师生、普遍关注热点上加大宣传力度;要在剖析解决办法和解决实际问题上加大宣传力度;要在集团的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上加大宣传力度;要在推广先进经验和成功范例上加大宣传力度;要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动后勤工作科学发展的思考上加大宣传力度。

(二)开拓宣传广度,挖掘宣传深度,打造后勤宣传精品。

宣传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主要体现在构成宣传内容的信息资源上。每期武大后勤集团报收到的投稿很多,不提文字水平,应该说在广度和深度上还不够,题材略嫌狭窄,内容同质化严重,而另一些方面甚至存在空白点。其实,高校后勤可以说是新闻宣传的“富矿”,富就富在其复杂的服务体系和不同于教学主体的特性,亮点和闪光无处不在,不乏具有较高宣传价值的线索,关键是宣传资源在完成一定 “量”的同时也要达到一定“质”。首先,在宣传面上,要拓展广度、追求深度,要认真做好“四个转化”,即:从集中报道式向集中报道与经常性报道并重转化,从传递领导活动向宣传领导活动与一线工作并重转化,从结论性报道向结论性报道与行进式、全过程式宣传并重转化,从单一形式宣传向多形式、多内容转化。其次,要避免宣传工作表面化、形式化、程序化的倾向,在改进程序性报道的基础上,加强对宣传资源的整体策划,精心组织,可以结合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捕捉亮点,找准视点,运用多种宣传形式,在一定时段对重大事件进行大容量、高频度的报道,树立宣传“品牌”,使后勤宣传不断向“深(有深度)、重(份量重)、新(有新意)”的方向拓展。

(三)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典型宣传和舆论监督是党的宣传工作不可缺少的两大件。当前,后勤宣传更多地沉浸于正面典型宣传,而反映舆论监督的声音不大。不少以典型报道为代表的正面宣传存在表面化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空话、套话多,都是优点,没有缺点,模式化、概念化等等。俗话说“别人说不如自己说,被动说不如主动说”。揭示问题时遮遮掩掩,解决问题避而不谈,不但不能化解矛盾而是激化矛盾。因此,为了正确处理好后勤与师生间、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间的关系,我们要采用两面一体的宣传方针,一面是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一面是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以“创办师生满意后勤”这个坐标为参照系,在推动后勤工作与实现学校和师生对后勤的期待中寻求最佳契合点。舆论监督应把好“度”,立足点放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改进工作、服务大局上,实行建设性监督,向积极的方面引导。

三、健全机制,完善后勤宣传工作体系

(一)打造队伍,着力培养一批宣传骨干。

目前,后勤战线的宣传力量较为薄弱,水平参差不齐,这也是造成后勤宣传力度不够的原因之一。“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宣传工作也是如此。套用刘少奇同志的话,“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专门的宣传机关去做宣传工作,宣传部的工作做没做好,就看你动员全党做宣传工作这件事情做得怎么样,这件事情做好了,你的宣传工作一定会有成绩;所以,加强宣传机构,增加工作人员,增加一点经费,这是需要的”。首先,要发现和培养一批熟悉一线工作、乐于宣传且善于宣传的专、兼职宣传员,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宣传队伍;其次,我们的党组织要关心宣传员的进步和成长,加强宣传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建设,引导和教育宣传员牢固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再次,要建立多样化的培训机制,全面提高宣传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宣传员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身边有价值的线索,增强宣传写作基本功,以此提高后勤宣传工作的质量;此外,还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一方面既是对宣传员的肯定和鼓舞,又能广泛地发动和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宣传工作,有利于稳定和壮大宣传队伍,形成“人人都是宣传员”的大宣传工作格局。

(二)高度重视,健全机制,构建宣传网络。

要整合宣传资源,逐步建立健全内外联合、上下贯通、反应灵敏、信息流畅的宣传网络体系,才能使宣传工作整体上台阶。首先,要健全运行机制。领导要高度重视,员工要积极参与,逐步在集团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牵头,以宣传员(通讯员)队伍为骨干,后勤员工广泛参与”的宣传工作网络。各单位也要明确一名精通业务、熟悉宣传知识的领导主抓宣传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其次,要致力于工作制度的完善。“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已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较为稳定的工作制度,在工作职责、工作流程、激励考核等方面制定了一些规定、办法,并将继续坚持和改进,同时,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应积极探索建立新的规章制度,如学生记者(采编)管理办法、危机处理通报制度等。此外,目前,我们还亟待建立稳定的对外沟通机制,扩大宣传外延。我们要主动与校内外各单位多联系、多通气,在加大后勤活动对学校和师生的开放性上多创造有利氛围。近期教育部倡议的高校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就颇可借鉴。由于后勤工作复杂多变,“冒泡”的地方难免不少,所以,建立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定时、随时可以在必要时召开后勤工作信息发布会或座谈会,对增进了解,处理危机是行之有效的。

建立后勤与师生间的认知并最终达到认同,当然,宣传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是有限的。遵循科学、求实、依法的宣传思路,宣传才能有价值、有实效、有作为,可能这种作为是潜移默化的,正如美国诗人朗费罗(H.W.Longfellow)的诗中写道:

The Arrow and the Song(箭与歌)

I shot an arrow into the air, 我将一支箭向高空射出,It fell to earth, I knew not where, 我不知它落在地面何处,For, so swiftly it flew, the sight因为它飞得那样急速,而我的眼力 Could not follow it in its flight.无法追上它的踪迹。

I breathed a song into the air, 我唱了一首歌歌声飘向天空,It fell to earth, I knew not where, 我不知它落在地面何处,For who has sight so keen and strong, 因为谁有那样敏锐强劲的眼力,, That it can follow the fight of song? 能追上歌声的飞跃?

Long, long afterwards, in an oak很久很久以后,在一棵橡树上,I found the arrow, still unbroken;我找到那支箭,依然完好; And the song, from beginning to end, 而那首歌,从头到尾, I found again in the heart of a friend.我又发现它在一位友人的心底。

[ 参考文献 ] [1] 李彬,传播学引论,增补版,新华出版社

[2] 陈鉴霖,试谈学校文化建设宣传的广度和深度,http:// [3] 刘少奇,党在宣传战线上的任务,刘少奇选集

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基本思路 篇5

2008年04月14日 作者:朱强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E-mail推荐】【关闭】

编者按:近年来,各高校纷纷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建设图书馆,扩充图书资源。然而在一些高校,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却不高。在网络时代,如何看待传统图书资源的作用?

图书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原因何在?提高图书资源利用效率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本期围绕这些问题,从现状分析和探索建言两个角度,对高校图书资源利用的话题展开讨论。

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所取得的成就世人瞩目。在高等教育领域,改革开放带来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大发展,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带来了高校图书馆的大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实施,给重点高校的图书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可以说是高校图书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许多高校图书馆抓住机遇,积极进取,建设多样化的文献资源,应用新的信息技术,开拓新的服务领域,为所在高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也得到了师生读者的广泛好评。

然而,事物的发展从来就是不平衡的。一方面,一些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和新建院校条件较差;另一方面,高校规模的增长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据教育部有关方面的统计,高等教育投入的增长滞后于规模的发展。高校面临着办学资源跟不上办学规模扩张的矛盾。为了促进高校对办学资源的投入,教育部对本科院校办学水平和新建院校办学条件进行评估。加上不少地方兴建高教园区、许多高校建设新校区,因而最近几年,有几百所高校新建馆舍,新建的图书馆比比皆是。

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一些生均图书不达标的学校采取了不适当的做法,在短时间内突击买进大量图书。比如,有的学校要求图书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购入几十万册中文书,以满足评估的要求,而实际上我国每年出版的适合高等教育需要的图书品种不到4万种,这样就导致缺乏精挑细选或购进大量复本。又如,有的学校要求图书馆用几十万元经费购入十多万册书,而现在图书单价低于10元的几乎没有,结果是购入了大批特价书、降价书,为书商清空了积压的库存。在这些学校,虽然藏书的数量增加很快,但文献资源建设存在短期效应和无序发展问题,并不适合学校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的需要,没有利用的价值,反而是一种资金的浪费。此外,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也有一些高校图书馆存在着盲目攀比、片面追求购买的数据库和电子书刊数量而不讲求使用效率的情况。

我们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将不断增加,相应地,高校图书馆也将得到更多的经费支持。然而,如何用好有限的经费,建设适合本校发展需求的馆藏文献资源,并使这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发挥最大的效益,是摆在我们每个高校图书馆人面前的问题。

“十一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适当控制规模,重点提高质量”。将这一指导思想落实到高校图书馆,则应规范资源建设,加强读者服务,提高高校图书资源利用效率。

首先,应当科学地、系统地建设馆藏文献资源。

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是一个长期选择、逐渐积累的过程,需要有知识渊博、爱岗敬业的采访馆员,根据本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发展的需求,不断地听取读者的建议,常年精挑细选,广泛采集。同时,需要加强对国内外图书市场和出版社的调研,了解出版的动向,对哪些出版社出书质量较高、哪些出版物比较适合本校的需求、哪些供应商服务比较好,做到心中有数。

在方式方法上,要做好文献资源建设规划,制订馆藏发展方针,规范采购程序,实行集中采购。实行集中采购对于规范图书市场秩序、打击商业贿赂有现实意义。因为在集中采购以后,可以在招标中提出一些要求,淘汰一些不合要求的、不正当的供应商,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操作程序规范以后,可以避免和防止一些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从而规范图书馆的采购管理,加强监督和防范,保护从业人员。在这方面,教育部高校图工委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文献集中采购工作指南》和《高等学校图书馆馆藏发展方针指南》(网址http://),可供参考。

在文献资源建设类型上,应该兼顾纸本书刊和数字资源的建设,合理划分用于纸本文献和用于数字文献的经费比例。同时,注重免费或开放获取的网络资源的采集和整合,加强本校自产文献资源和原生数字资源的收集,加强反映本校学科优势和特色的文献资源的建设。

其次,应健全服务体系,做好服务工作,使馆藏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高等学校图书馆以读者第一、服务育人为宗旨,应当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开展多方面的读者服务工作。应尽可能延长服务时间,尽可能开放各种馆藏资源;假期也应保证一定的开放时间;网上资源的服务则应做到每天24小时开放。

要多做读者需求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倾向,针对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开展多种层次、多种方式的读者服务工作,提高各种文献的利用率。要兼顾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其他载体文献的流通阅览,积极推广纸质文献开架借阅、电子资源上网服务。

现在,很多年轻读者一方面比较习惯于通过网络查找文献,以为网上找到的就是他们所需要的,不会对文献资料进行正确分析和评价;另一方面,他们对图书馆和对文献查找利用方法也缺乏了解,不知道如何在浩如烟海的馆藏中找到所需的文献。图书馆应该通过编制推荐书目、导读书目,举办书刊展评等多种方式对读者进行阅读辅导;通过开设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及其他多种手段,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提高读者的信息敏感度和信息发现能力。

针对教师研究人员的需求,应积极开展学科参考咨询、文献信息定题检索、课题成果查新、信息编译和分析研究、最新文献报道等信息服务工作,起到助手甚至是合作者的作用。

当前,从便利读者的角度,图书馆应重点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服务,包括网上预约、催还和续借服务,网上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网上电子公告、电子论坛和意见箱服务,网上信息资源导引服务,最新信息通告服务,网上协同信息咨询服务,多媒体资源点播服务等。有些大学图书馆还借鉴国外的做法,重新设置馆舍空间,尝试开放共享信息空间、共享学习空间、共享研究空间等,以更舒适的环境、更便利的设施、更周到的服务来吸引读者。此外,图书馆还应在日常服务和管理工作中注意保护读者合法、公平地利用图书馆的权利。注意为残疾人等特殊读者利用图书馆提供各种便利。

第三,大力开展资源共建共享是提高文献资源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

任何一个图书馆,其规模再大、经费再多,也无法收集齐全所有的出版物,更不用说还有许多非正式出版的文献资料了。只有全社会的图书馆分工合作,共同建设,才能有相对完整的文献资源的收藏。同时,读者的需求又是多种多样和变化不居的,任何一个图书馆,其规模再大、馆藏再多,也无法完全满足读者的需求。只有全社会的图书馆实行互借共享,才能使读者的文献需求达到相对最高的满足率。

自从“211工程”实施以来,在教育部直接领导下,北京大学图书馆承担了牵头建设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的任务,其宗旨就是组织和协调“211工程”高校的图书馆,开展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10年来,CALIS通过联合目录建设,公布和报道了成员馆的大量馆藏书刊,促进了纸质资源的共享;又通过数据库建设,引进和自建了大量数字资源,实现了资源的网上共享。CALIS的建设改变了高校图书馆过去“单馆建设、各自保障”的模式,形成了“合作共建,联合保障”的机制和“基层高校馆+地区(省)中心+全国中心”的三级保障体系,极大地改善了“211工程”高校的文献信息服务能力,提高了“211工程”高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对文献信息需求的保障率。同时也带动和促进了相关高校图书馆自身的现代化建设,提高了业务工作的水平。

“十一五”期间,CALIS还将加强资源共建共享在其他高校的进一步普及和推广,力争使全国所有的高校及高校图书馆都能普遍享受CALIS的服务。各地各类高校图书馆,都

应该在教育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地参加到这一资源共建共享的活动中,为本校读者获取和利用书刊文献资源提供更多的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为本馆读者服务。(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

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基本思路 篇6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期刊的现代化管理

期刊管理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如何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管理、开发、利用好图书馆的期刊文献,已成为现代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中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新时期期刊管理工作的.新特点基础上,提出了深化期刊管理工作的新对策.

作 者:孙春花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图书馆,河南,郑州,450011刊 名:丝绸之路英文刊名:SILK ROAD年,卷(期):“”(12)分类号:G259.22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期刊资源信息化 图书馆建设

高校图书馆管理新思路探析 篇7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新思路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社会的进步,图书馆已经成为了社会知识的中心。具体到普通高校而言,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宝库,传统的管理与服务水准逐渐无法适应当代经济的发展,更加无法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推动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呢?以下是笔者在自身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发现与体会,以供参考。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概述

所谓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就是指在当前特定的环境和背景下,通过对高校图书馆所拥有的资源实施有效领导、组织、计划以及控制,对图书馆系统内的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其主要包括图书馆信息资源、图书馆财力资源以及图书馆人力资源等,目的在于使高校图书馆能够更好地为高校的科学研究工作以及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服务。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基本目标

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服务性、创新性较强,要想更好地做好这一工作,必须要达到一个基本目标,即更好地实现互动性、服务性、专业性以及高效性。所谓互动性就是指在图书馆管理人员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广大员工一定要充满人文关怀,主动和读者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信息反馈,进一步提升读者的参与度,实现互动式的管理方式;服务性是指管理人员必须要牢固树立读者第一的理念,尽力为读者提供一个优质的服务,并通过自身的服务真正实现图书馆管理的目标;专业性则是指管理人员要建立特色的资源体系以及藏书体系,从而使高校图书馆的专业资料能够在质量以及数量上,真正为专业的教育教学提供服务;高效性就是指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要简化自身服务的手续,提升自身服务效率以及运作效率,从而方便、快捷地为学生提供服务。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对于图书馆的建设逐步重视,尤其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之后,我国高校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就当前的管理水平而言,其在管理模式和理念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图书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一)图书馆管理人员本身素质差别过大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学历高低有别,很多人并没有专业的图书管理经验,同时学校也没有对他们进行专业的培训,导致这些人员的素质差别过大。长此以往,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二)高校对于图书馆的重视程度不够

通常来讲,高校往往会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教学活动方面,对图书馆的建设较为忽略。然而,这样的偏差只会令原本已经失衡的专业结构变得扭曲,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带来更大的难度。

(三)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弊端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各高校主要以人工为主。而当今已是数字化时代,外部条件的转变令固有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弊端一一表露出来。因此,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也成为了当前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一大障碍。

四、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我们应以科技管理为基础,不断同社会环境相结合,逐步形成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新思路,进而促进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提高,真正展现出图书馆的各项功能。

(一)提升人本管理

针对管理组织来讲,一定要将人的管理能力以及实现能力发挥出来。对于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而言,我们应该构建一个举荐能者、淘汰劣者的灵活的体系,同时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从而逐步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准以及服务质量。只有真正提升了图书管理人员的能力,才可以进一步实现图书馆的服务目标。

(二)建立知识管理体系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为了实现图书馆的管理目标而执行的行动,是一份图书馆的规划方案。这一体系的中心点在于建立图书馆的方针、制度、以及图书馆内部的知识资源网络等,通过建立这样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成效。

(三)创建良好的服务理念

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就是服务,图书馆的最高工作目标就是让读者满意,因此图书馆管理工作也要以读者的需求为中心。这就要求各管理人员充分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认真、热情地为读者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服务水平,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创建有序的竞争机制

众所周知,竞争是为了更好的进步与发展。高校图书馆想要在当前形势下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就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为了更好地提高管理水平,我们可以建立一套有序的竞争机制,这样可以积极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总而言之,当前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需要我们不断推敲的问题,对于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而言,我们更应该认清形势,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为新时期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出谋划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水平,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良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邹晓蕾.高校图书馆管理实现信息化方案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7).

2.邓湘琳.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06.

3.周海旭. 也谈“以馆员为中心”的现代图书馆管理理念——兼谈“以人为本”思想的新发展[J]. 图书馆学刊, 2003(03) .

4. 雷敏霞. 为高校图书馆管理注入新鲜血液——谈高校图书馆大学生业余管理员制度[J]. 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 2006(02) .

现代图书馆设计调研报告 篇8

图书馆作为一个学习、工作都离不开的公共场所,我们都不会陌生,但我们往往仅以读者的身份去感知这种建筑,所了解的当然也是很有限的。然而作为设计者所要考虑的是全方位的,包括图书馆的选址,总体布局,管理方式,功能局及空间组织等方方面面。

调研地点:广西科技大学图书馆、广西柳州市图书馆

调研内容:

1、图书馆建筑选址及场地设计;

2、图书馆建筑功能与流线布置;

3、图书馆建筑室内外空间设计

一、广西科技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的选址比较合理,与宿舍和教学楼毗邻,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桥梁。图书馆的功能布局和分区不是很合理和明显,使读者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寻找。

此图书馆的二层作为主入口层,为方便学生借书,目录厅和电脑查询系统都放在入口左手边,主入口和出纳检索的场地面积足够,但是过于偏向于一个角,对于疏散人群的功能来考虑不是很合理,不过整个图书馆的平面图的功能完善,采光也比较好。进入图书馆之后,交通流线形成一个闭合的“回”字型,主要的人群疏散口有两个,相对而已太集中了,部分流线有交叉,使得人群过度集中。

广西科技大学图书馆采用中庭布置形式,四周的阅览室采光非常充足,中庭的绿

化空间给人一种轻松静谧的感觉。

楼梯设置在目录与检索的后面,使目录检索空间看起来非常干净整洁,但是楼梯设置在室外,下雨天的时候容易被雨淋,不方便通行。

我去调研的时候是下雨天,给我的感觉阅览区的整体采光不是很够,希望多增加一些人工照明的设备。整个图书馆的走道空间过长,不利于疏散。图书馆的藏书量还是足够的,但是我们不仅仅只限于这个功能,更多的是要为学生提供阅览的空间,阅览的座椅比较少,私密性不是很大,主要的阅览室放在了比较高的楼层,使用起来不是很合理。最后就是电子阅览室的空间和里面可以使用的电脑不是很多,利用率太小了,应该合理的分区,从而加强利用率。

在建筑的各层层高上面要求各不一样,二层做为主要的人口,与同样要求较高空间的学术报告厅结合在一起,对于各个空间的采光和使用上面也做了细节的处理和安排,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因为学术报告厅所容纳的人很多,所以紧急疏散的时候要方便。广西科技大学的学术报告厅在一层,非常利于人流的集散和紧急疏散。

二、柳州市图书馆

柳州市图书馆是一所地市级综合性公共图书馆,位于柳州市三中路77号,建筑面积11367平方米,裙楼3层,主楼8层,造型寓意为“知识航船”,环境优雅,交通便

利。设有流通部、报刊部、历史文献部、科技咨询部、信息网络部、读者活动部、读者培训部、业务辅导部、采编部等对外服务部门,具有六项服务功能:文化教育中心功能、地方文献收藏中心功能、文献信息咨询中心、图书馆业务辅导中心、对外文化交流重要

窗口功能、文化休闲娱乐中心的功能。

柳州市图书馆的地理位置相对市区比较偏远,不是特别的醒目。在主入口的选择上,设计者把主入口设在了沿街面,面临市民广场。我觉得这样既避开了车流量也相对安静很多。很多在市民广场散步的市民可以直接进入馆内。在主入口两旁设置了停车位,方便停车;也可以与主干道隔开相对距离,减少一定的噪音。

进入图书馆大厅,有两个分流的门以方便不同需求人群的需要,采光中庭和周围植物的绿化唯美的结合营造了一个安详、平静的读书环境,绿色植物也可以缓解读者的心情和视觉疲劳,中庭周围有一部螺旋的楼梯和现代楼梯,可能是早期建筑的缘故吧,使得一部楼梯的实用性不是很大,但是大大增加了整体的美观性,为整个构造增加了色彩。

三、调研总结

经过这次的实地调研和图书馆的参观,我们大致了解了图书馆一些功能分区、交通流线、房间采光的需求以及合理的通风问题,这次调研不仅仅是用眼睛看,更多是进入其中,去体验,去感受。乐趣不少,感受也颇多。科技大学和柳州市图书馆在很多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很典雅大方,也很壮观。

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基本思路 篇9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功能布局;思路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5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34-2

0  引言

当前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很多学校都开始兴建图书馆新馆以此满足更多的功能需求。图书馆是高校的资源中心,承载着图书借阅、文化培训、文献查证等多种作用,因此很多高校都将图书馆新馆的建设作为重点建设工作。但是由于规划不足、盲目建设、资源整合效率低以及建设管理思路落后等导致新馆的建设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河南中医药大学的图书馆新馆功能布局与思路进行创新讨论,提出了改善措施。

1  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特点

图书馆的建设一直都是图书馆服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工作,尤其是伴随着近十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得到大力扶持。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三大支柱,建设管理工作一直是重点。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以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为首的全国近1700所高校都在增建或者扩建图书馆。一方面增建扩建图书馆是由于高校连续扩招导致的学生人员数量较大,而且随着学校专业、学科的增加,传统 的图书馆已经无法满足高校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近十几年来,我国的高校发展进入了较好的机遇期,为了提升高校整体的服务质量,满足学生的阅览需求,拓展市场。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图书馆新馆在进行建设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①图书馆的新馆建设面积越来越大[1],外观设计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很多高校为了向外界展示其办学特色与水平,暗中较劲,在图书馆新馆设计建设过程中力争特色、底蕴,外观设计新颖等;②图书馆新馆的功能布局越来越多元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往单一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需求。所以图书馆新馆的建设布局为了满足现代使用要求,整体呈现出一种多元化、便捷化的功能布局模式。③大量吸收现代化的技术。在近些年创建的高校图书馆新馆中,大量应用新技术也是新馆建设的一大特点。通过大量的引进新技术使图书馆的功能更加丰富完善,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④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亲自参与设备家具的采购工作。相比较于以前,图书馆的相关设备家具一般都是由学校的基建管理部门统一负责管理,机械化采购,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参与采购后对于相关设备、家具的采购更加专业。

2  高校图书馆新馆功能布局

2.1 借阅合一的布局方式

现代图书馆新馆的布局总体上呈现一种多元化的布局方式,为了提高阅览读者的便利性和借阅效率,很多高校的图书馆新馆都采用借阅合一的布局方式进行布局。通过借阅合一的布局方式,可以把同一学科的图书文献资料进行集中存放,开架借阅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在书库内部放置阅览桌椅[3],供阅览同学进行阅览。这样读者可以更加方便的挑选自己的新欢的书籍进行借阅,提高了借阅效率。同时根据借阅者的需求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排放,合理的对资料所占用的楼层进行排序存放,提高利用效率。比如阅读量较大而且短时间内人流量高的相关文献资源应该布置在图书馆的低楼层中,相对图书内容较有深度、阅读量不高,而且研究性较强的文献资源就应该排放在楼层较高的位置。

2.2 图书馆公共区域布局

在图书馆内,一把都会设有专门的出入口区、商务区、休闲区、引水区以及卫生间等公共区域[4]。对这些公共区域的设置一般是按照优先阅览者使用的原则进行不布局设计。比如出入口区需要设置在一楼大厅处,设置门禁系统,同时设计咨询服务台,存物台以及接待台等。商务休闲区内需要能顾提供打印复印、文具、饮料等服务,休息区类似于书吧能够为读者提供休息交流服务。饮水区应该选择在较显眼的位置,以方便阅览者引用为主。卫生间的设计应该注重其通风性,否则会对整个图书馆的环境质量造成重要的影响。其他功能区域如电梯、楼梯等区域设计应该以安全性、便利性以及节能性为主进行布局设计。

2.3 办公区域的布局设计

对于图书馆中办公区域,包括行政区域、文献采编、文献传递、机房区域、学术交流中心等区域的布局应该遵循方便实用的原则,既不要不办公区域的楼层位置设计的太高,也不能使办公区域的位置影响正常的图书借阅使用。业务办公区域则主要是针对图书馆的馆员进行设计,在进行布局时应该要考虑到馆员的实际需求,不能忽略馆员的实际需求而不切实际的进行设计,需要为馆员提供休息、茶炊和更衣场所,位置的选择应该尽量靠近书库,这样便于馆员进行管以及对图书进行上架,节省了人力,在图书运输过程中能够较好的避免发出噪音对阅览的读者造成影响。在新图书馆的布局设计中,还应该考虑到图书的提升设备,这样可以提高图书的运输效率,降低馆员的劳动强度,能够提高工作质量[5],同时还应该配备专门的专业的图书消毒设备,对图书进行消毒,方式由于借阅造成的交叉感染。图书馆还应该设计多功能的学术报告厅、多媒体室、以及活动场所,这样可以促进学术交流的发展、进行文学探究、学习培训以及馆员进行业余活动等。

2.4 强弱电功能布局,提升环境优雅性

在图书馆的新馆建设中,应该加强数字化建设,这也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向。在图书馆的内部结构中,线路的照明系统、语音系统以及电脑控制系统、空调系统、和消防警报系统等,都是图书馆的重要生命线。对于这些系统的布局的合理性会促进图书馆的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进而提升图书馆的智能化系统应用。所以图书馆的管线布局要强弱电分布,提布局的合理性。

图书馆是一个需要安静的场所,优雅的环境布局可以更好地为读者创造一个温馨的阅读环境,能让读者更加有兴趣、更加愉悦的进行阅读。图书馆内外环境的布局优雅性还会影响到读者对图书馆的使用频率。如果一个图书馆外部环境优雅舒适,内部环境窗明几净,再加上颜色搭配合理,装饰物非常温馨,馆内的采光要合理,桌椅以及书橱的摆设要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6],创造一种安静优雅的环境,这会增加读者对图书馆环境的愉悦性,读者自然愿意多来图书馆进行借阅。

3  创新思路、转变服务理念与模式

3.1 转变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质量

高校图书馆新馆的建设是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所以新馆的建设与管理是与服务分不开的,在图书馆新馆的管理工作中,要转变服务理念,将管理与服务融合起来,提升服务质量。要以调研为基础,针对当前的读者需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以此为基础将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融入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构建上。要创新思路,在现代图书馆的管理中,重点做好以下几点:①图书馆的馆员要加强图书馆学、信息管理学、情报学等理论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将更先进的理论和管理服务理念带入到工作中,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质量。②图书馆新馆的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应该先进性充分的调研,并充分地借鉴其他地区的图书馆的管理经验,在管理工作中要增加与读者的沟通,提高服务质量。

3.2 将多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随着我国高校的大力发展,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信息资源总量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前期规划不足、缺乏统一部署等原因,导致很多资源重复建设,相互之间割裂,没有统一性。所以高校的图书馆建设与管理必须要明白的一点是读者在图书馆进行借阅的时候,不是根据文献资料的类型或者学科专题,而是根据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读者需要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解决自己的问题。所以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将各种资源进行整合,方便读者进行借阅使用。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现代图书馆建设要求,可以将传统的文献类型根据阅读对象进行划分,改变以往的文献学科或者某一研究主题为主导的划分原则。这样可以更加高效、更加便利的为读者提供阅读服务,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3.3 转变理念,由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过渡

在图书馆的构建工作中构建学习共享空间的主要目的就是以共享空间为中心,为读者构建一个信息交流、共享平台,进而通过图书馆内部支持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支持,创造一个个性化、协同性的学习中心,达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知识面扩展的目的。因此,在图书馆的管理中,管理人员要组织全体馆员进行学习,转变服务理念,要由过去的简单的信息服务向现在的知识服务过度。学习共享中心的构建是以学生个人的需求以及能力培养为目标,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住型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交流、协作学习的空间。这也会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因此,图书馆新馆的建设管理工作应该重视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设工作,转变以往的只提供文献借阅的服务理念,重视知识服务的发展理念,使读者能够充分的在共享学习空间中进行学习与交流,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量。

3.4 图书馆的管理向多元化发展

在当今社会,对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方式与理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图书馆新馆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要及时地转变管理理念,转变管理模式,向着多元化发展。这一方面要求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要及时地进行学习培训工作,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工作技能,能够熟练的操作文献分类、用户阅读分析等工作。同时也要求图书馆的现代管理人员要积极的对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学习,比如数据库的检索、图书借还系统的使用等。第三,图书馆要突出强调自己的文化特色,这也是作为图书馆所具有的最本质的特征。通过强调自己的文化特色,让更多的读者前来阅读。

4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高校的图书馆新馆建设工作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整体上由于缺乏规划、统一性差以及管理理念思路落后等因素,导致图书馆新馆的建设工作质量并不让人满意。本文结合多年的图书馆管理工作经验和调查数据,对于当前图书馆新馆的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体上,图书馆新馆应该创新管理思路、转变管理模式,引进新技术,构建数字化图书馆,向知识服务模式转变,提高整体的图书馆服务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王惠森.图书馆新馆建设中服务功能与空间布局设计规划——以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4,02:135-139.

[2] 林文庞.浅谈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的馆藏布局[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34:27-29.

[3] 欧阳旭,李雄,王莲霞,金晓君.浅谈高校图书馆新馆功能布局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10:105.

[4] 刘飞.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中的服务定位与功能规划[J].办公室业务,2015,21:123-124.

[5] 蔡红.读者驱动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图书馆论坛,2015,10:49-56.

上一篇:外企面试怎样用英语自我介绍下一篇:创新党建机制 推进创先争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