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高校学院行政管理

2024-06-08

现代高校学院行政管理(精选12篇)

现代高校学院行政管理 篇1

引言

在知识全球化,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盛行的影响下, 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图书馆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管理工作也不能一味的强调制度而忽略了“人性”, 必须实现“刚性管理”到“柔性管理”的转变, 在刚柔并济的管理模式下实现管理目标。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来的。“刚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 用制度约束管理员工。而“柔性管理”则“以人为中心”, 实行人格化管理, 不是依靠外力?如发号施令, 而是依靠人性解放、权力平等、民主管理, 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馆员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使他们能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不遗余力地为图书馆事业奋斗, 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力量源泉。柔性管理作为刚性管理的补充, 在现代图书馆事业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保定电院”) 图书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学院“学风建设”为主线, 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载体, 围绕学院与图书馆中心任务, 秉承“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团队和谐、创新应用”的管理理念, 不断加强学习培训, 深化学风建设, 开展人性化管理, 最大限度地激励和释放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提高馆员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 为全院师生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过程中, 柔性管理凸显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一、创建学习型组织

1、每周固定业务学习时间, 有序开展多形式学习, 通过观看《儒家文化与成功人生》、《智慧女性的六项修炼》等优秀视频, 使馆员养成一个良好的心态真诚的对待各类读者, 图书馆服务工作不可能满足所有读者的需求, 偶尔出现矛盾, 所以就要求馆员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定位, 通过与读者真诚的沟通从而赢得读者的理解和支持;组织全员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 馆员练技能比速度, 掌握图书馆各岗位基本工作流程, 培养全能型馆员, 为避免馆员产生倦怠情绪, 馆内启动了馆员轮岗机制为基础与多种措施并举, 使得馆员无论从心态、行为还是文化素质, 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柔性管理提升一个层次。

2、“腹有诗书气自华”保定电院图书馆采用必选和自选读物相结合的方式, 为馆员制定年度读书计划, 涉猎管理、心理素质、英语、传统文化、信息检索等多领域, 馆员也可根据所学专业或兴趣选取专业类图书、期刊、视频自主学习, 为馆员的学习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最终通过读书心得交流会检验学习效果、分享读书心得、烘托学习氛围, 充实了馆员的生活内容, 提升了馆员的综合素质, 这是改变心智模式的一个重要手段。

3、保证每人每学年完成科研论文2篇, 馆员在经过一系列的组织学习和自主学习后, 总结经验, 提炼精华, 结合本职工作, 水到渠成的完成科研论文, 形成在实践中提取理论, 并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良性循环。优秀论文发表激发馆员科研创作热情, 提升整体科研水平。近年来这项工作的有效实施, 为馆员的自我超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行扁平式管理

采用“非等级”型管理模式, 扁平化管理让每个馆员或团队具有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发挥每个馆员的创造性, 提倡人尽其才的机制。保定电院图书馆成立了传统文化学习小组、英语学习小组、业务学习小组、宣传工作小组、档案管理管理领导小组等14个非常设性机构, 制定工作职责并根据馆员不同的能力、教育背景、个性特征分派不同的工作小组, 责任到人, 让每一位馆员都能够在适合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能力, 使每一位馆员参与到图书馆公共事务当中, 既实现了“人人都是管理者, 人人都是责任人”的管理方式, 又满足馆员自我实现的需求, 形成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建立激励制度

1、培训激励

随着数字图书馆取代传统图书馆的必然发展趋势, 相对于馆员的知识结构和操作能力要求更高, 馆员必须通过培训的手段来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工作能力, 才能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从而使其自觉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更好履行岗位职责, 实现任务目标。保定电院图书馆2010年先后外派四名馆员参加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培训课程, 和省内行业内学术研讨会, 组织全体馆员到先进图书馆参观学习, 并将外派培训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 这一措施的实施, 在馆内形成了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

2、目标激励

保定电院图书馆2009年出台了《图书馆新员工考核办法》。转变考核思路, 促使馆员从消极型责任转变为主动追求工作绩效的积极型责任 (也就是由“要我干工作”向“我要干工作”转变) 。设定绩效考核指标, 定期进行绩效评价, 真正做到以工作实绩衡量每个馆员, 评定考核等级。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可以不断提高馆员和图书馆绩效、提高馆员能力和素质, 有助于馆员理解并认同“为了实现我们共同的目标所需承担的责任并献身其中”的观点。

3、榜样激励

运用“鲶鱼效应”, 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评选优秀馆员、先进馆员及岗位能手, 在组织内培养“鲶鱼”型人才并委以其重任, 激发其他馆员的斗志, 改变馆员安于现状的工作状态, 消除馆员职业倦怠, 促使馆员自我完善与发展, 为图书馆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带来活力。

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通过柔性管理的运用激发馆员的内在驱动力, 增强主动服务意识,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实现馆员的自我价值。柔性管理代表着新技术革命时代组织管理的发展趋势, 在图书馆由经验型管理迈向科学化管理的过程中起到无容置疑的作用, 但是, 科学管理的形成没有止境, 柔性管理的方式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保定电院图书馆将继续践行柔性管理模式, 在完善学科馆员制度, 开展深层次跟踪服务等方面融入“柔”的原则, 为图书馆的发展增添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摘要:柔性管理注重“以人为本”, 在网络资源共享、服务方式多样化的现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呈现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阐述柔性管理在当代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柔性管理,读者管理

参考文献

[1]包红:《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的柔性管理》, 《图书馆管理》, 2008 (3) 。

[2]于泽彦:《和谐社会与高校图书馆的柔性管理》,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8 (2) 。

现代高校学院行政管理 篇2

(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 和 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它以反映企业客观规律的管

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管理的艺术性则是强调其实践性,没有时间即无所谓艺术。就是管理人员必须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灵活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

(3)泰罗制的内容:工作定额、工作方法标准化、能力和工作相适应、差别计

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例外原则

(4)组织结构设计原则: 目标的统一性、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统一指挥、有

效的管理幅度、责权利的一致性、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执行与监督相分离、精干高效、均衡性

(5)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因素、供求因素、需求弹性因素、竞争因素、产品

寿命周期因素

(6)企业法律形式及现代企业制度: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

业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市场经济和先导企业要求的,以现代化公司制度为主题的企业制度,它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

(7)企业战略的含义及特点:企业战略是企业以未来为基点,在分析外部环境

和内部条件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为寻求和维持持久竞争优势而做出的有关全局的重大筹划和谋略特点: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纲领性、相对稳定性

(8)人力资源的特点:能动性、可再生性、增值性、社会性、时效性、可塑性

(9)绩效考核的原则:真实客观原则、公正公开原则、制度化原则、反馈与发

展原则

(10)5s管理: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根据题目自己分析

(11)企业战略的选择: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低成本、集中、差异化

(12)SWOT分析: 竞争优势(S)是指一个企业超越其竞争对手的能力,或者

指公司所特有的能提高公司竞争力的东西。竞争劣势(W)是指某种公司缺少或做的不好的东西,或指某种会使公司处于劣势的条件。公司面临的潜在机会(O)。危及公司的外部威胁(T)。

(13)市场细分:市场细分是指根据需求的差异性,将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

消费者群的过程。作用:有利于营销者挖掘最佳的和新的市场机会、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及时反馈信息和调整经营策略、有利于更好的满足社会需要

(14)矩阵制的形式和特点:对市场的分类.幼童、明星、金牛、瘦狗。特点:

适用于产品、业务或集团公司下辖的子公司、事业部等经营单位的综合分析和投资组合决策等

(15)产品整体的构成:整体产品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是核心层即消费者

购买产品最求的基本效用和利益,是产品的使用价值。第二层是产品的形式层,第三层是产品的延伸层

(16)促销手段:促销组合策略、广告策略、人员推销策略、营业推广策略、公共关系策略

(17)

(18)

(19)

(20)

现代高校学院行政管理 篇3

关键词:教学质量管理 管理人员信息化 管理模式

课 题:本文系2013年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项目《技师学院教学质量管理现代化研究》(编号:2013zcj068)研究成果。

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的现代化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必然趋势,也是“创建一流技师学院,打造技能教育品牌”的迫切要求。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教学质量管理现代化也不断地被赋予新的涵义,本文中的教学质量管理现代化是指教学质量管理活动中,为适应教育、科学、社会、政治等发展的动态变化而不断进行的改革、创新和完善。

一、教学质量管理理念的现代化

技师学院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现代化,先决条件是实现管理理念的现代化,要求相应的管理人员要实现“自我超越”,具有以现实为基础的基本理念。

“自我超越”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博士提出的组织修炼的第一项,它是使组织实现健康发展的精神基础。作为技师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首先要进行“自我超越”,实现观念的迅速转变及更新。在“自我超越”的过程中,教学管理人员的想法能够得到更新的同时,还要具备以现实为基础的基本管理理念,主要包括在以下几方面。

1.市场观念

技师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市场观念,贴近行业需要,且和本院系的培养目标相结合进行教学质量管理,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质量,将本院系制定的学习目标与企业需求、行业标准紧密结合,以提高毕业生质量,使其毕业生得到企业认可,发展学院,服务地方。

2.“人本”管理观念

“人本”管理观念是指负责教学的管理人员一方面运用“激励兼容”对各个教师进行人性化管理,另一方面运用“生本”管理的理念对学生进行管理。另外,教学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还要以本学院的教学质量管理为立足点,即须有“院本”管理观念。学院的人力资源不止有老师,还包括学生,所以,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管理特点,教学管理人员在管理中要有 “人本”的管理观念。

3.管理创新观念

技师学院要实现健康发展,永远保持年轻,就要在管理中创新。在教育越来越依赖信息化的今天,技师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时刻持有管理创新观念,注重改进和完善自身的心智模式,在教学管理中要使用创新思维。这样才有可能使管理者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要求。

4.开放的观念

技师学院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技师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就须具有开放的观念。在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条件下,各教学管理人员要从本院系的实际出发制定措施使教学质量管理目标更加开放。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积极进行对外交流,将国内外特别是兄弟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先进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管理中,再结合自身特点,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使教学管理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与企业联合,共同实现学院的教学质量管理。作为技师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要做到“市场中求质量,质量中求发展,发展中讲创新,创新中立足行业需求”,才能更好面对未来,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二、教学管理人员的现代化

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既是领导者和组织者,又是执行者。因此,技师学院在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更新观念,不断进行“自我超越”,秉持“可持续性学习”的态度,真正成为领悟现代管理精髓、具备先进管理理念的“学习”型管理者。

作为技师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在成为“学习”型管理者的同时,还须在实际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逐步转为“专业”型管理者,即同时具备知识能力“专业化”和管理能力“专业化”。知识能力“专业化”是指教学管理人员掌握教学管理所需要的教育科学知识、管理科学知识、人文知识、社会知识和技术知识外,还应具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管理能力“专业化”则是指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除具有一定的决策控制、组织协调等能力外,在人际交往中也需具备一定能力,能够在应付变化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管理中能够自主学习并发展创新的能力等。

三、教学质量管理的信息化

技师学院要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现代化,必须进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达到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化。目前国内有许多院校建设了局部或部分教学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等。但是纵观当前国内同类院校,尚没有一所院校拥有建设完善的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因此,在当前信息化教育之时代背景下,应努力建设本院的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管理信息系统。

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教学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应包括教学信息子系统、管理信息子系统、服务信息子系统三大基本模块。其中教学信息子系统可包括教学计划、教材管理、排课管理、教学资源管理、考试管理、成绩管理等小模块;管理信息子系统可包括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小模块;服务信息子系统可包括新闻动态、毕业生信息、信息交流等小模块。条件充足的情况下可增加教学信息查询子系统这一模块,使师生能够在这一系统中进行配课、上课、考试等教学情况的教学安排信息的查询;同时在学院的教学区、宿舍区、办公区等位置分布触摸屏,让广大师生随时随地都可以查询教学信息。

四、教学质量管理模式的现代化

技师学院要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现代化,需要将我国职业教育经验与国外同类院校教学管理经验相结合,并依据政策导向和实践的可操作性,建议建立“三点共线”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

在“三点共线”中,技师学院的上级职业教育管理部门为第一“点”;就业指导部门为第二“点”;与学院联合办学的各企事业单位为第三“点”;技师学院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为“线”。技师学院的上级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就业指导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紧密联系,共同保障技师学院的教学质量,推动技师学院实现现代化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这就是“三点共线”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

“三点共线”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可通过信息现代化手段,将网络作为桥梁,通过“信息桥梁”将技师学院、技师学院的上级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就业指导部门、联合办学的各企事业单位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技师学院建立自己的网站,同上级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就业指导部门、各企事业单位通过网络建立起网上平台。通过网上平台,技师学院的上级职业教育管理部门能更高效地通过相关的国家职业教育政策对技师学院进行引导,有效的指导、检查与监督技师学院的教学管理等工作;就业指导部门能将本学院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就业形势等迅速反馈到技师学院;联合办学的各企事业单位可根据所需与学院沟通,提出教学目标和培养模式,并在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密切联系,共同对学生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职前培训与就业指导等。

技师学院采用“三点共线”的教学质量保障模式,通过“信息桥梁”将技师学院、上级职业教育管理部门、联合办学的各单位互联,一方面能更及时根据国家政策、行业标准把握市场动向,调整教学目标和培养模式,另一方面,更适时地进行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大大增强了技师学院教学质量管理的时效性,更容易实现“信息桥梁”下技师学院的“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等。

总之,技师学院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的现代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不仅要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情况,与各部门紧密联系,密切合作,还要积极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尽可能将信息化运用到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这样才能实现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的教学质量管理。

现代高校学院行政管理 篇4

21世纪以来,大学校园经历了快速增长时期。据教育部2006年2月28日发布的公告,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05年已达到21%,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超过2300万人。高校扩招引发大学校园建设高峰的到来,校园建筑规模从1978年的3300万m2,发展到2001年的近2.6亿m2。许多高校都在进行着校园扩大、 调整、合并、新建的等任务。[1]但是,高校校园快速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规模过大引起的交通组织困难,建筑规模过大,空间尺度失衡,缺乏标志性空间, 校园风格千篇一律等问题。

在这种大背景下,新时期的高校校园空间更加注重空间氛围的营造。我们从历史文脉和地域性等作为出发点,引入我国传统书院的特点,结合现代高校校园的规划理论,努力营造一种具有文化底蕴的“现代书院”高校校园空间氛围。“现代书院”氛围的高校校园空间更加注重空间尺度的营造,注重地域性与历史文脉的结合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空间。

2中国古代书院空间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教育机构。它既非官学, 也不同于私学,而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办学体系(图1)。 书院自唐代出现,经宋、元、明、清各代发展,历时千年,普及全国。它为普及文化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1外部空间特征

书院多位于环境幽静、风景优美的城镇郊区,既可以远离喧闹,又可陶冶身心,注重环境本身的教育作用。 以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为例 :

前者选址于五老峰南麓,以三千亩山林为依托。依山面水,苍翠环绕。

后者背枕岳麓山,南北两侧群山环绕,东面临湘江及橘子洲头,掩映在树林中,与青山白云碧水浑然一体。

2.2空间构成

古代书院教学区以讲堂为中心,一般与庭院相结合, 位于书院中心。藏书楼通常位于书院后部,位置私密安静。祭堂是祭祀本师或先贤的场所,多与教学区平行布置。 有的小规模书院讲堂和祭祀合一,也有的藏书楼和祭堂或讲堂结合安排。斋舍多位于轴线两侧作为厢房,供师生住宿生活。书院中多有景观园林,建筑掩映在自然环境中。

白鹿洞书院布局五轴并置,教学和藏书位于正中的轴线上。轴线上依次布置御书阁和明伦堂。御书阁供藏书之用,明伦堂是讲堂。西面两条轴线是主要祭祀场所。 自西向东两条轴线依次布置先贤书院和孔庙。斋舍位于最东面的轴线两侧。中间轴线的尽端,布置景观庭院, 称鹿苑(图2)。

岳麓书院的教学区位于主轴线上,由讲堂和前面的院落构成。御书楼位于后院,处于主轴线端点。祭祀空间位于次轴线上。由大成门、大成殿和附属用房围合成一个独立的院落。斋舍布置在主轴线的两侧。书院周边布置了三个园林,整个书院掩映在自然环境之中(图3)。

2.3空间形态

白鹿洞书院的空间形态由五条并行的轴线控制。每条轴线上有二到四进院落组成。轴线纵深方向较短。整体空间形态呈现横向发展的趋势。

岳麓书院的空间形态由主次两条轴线控制。主轴线纵深方向布置五个院落空间,形成明显的纵轴线。次轴线与主轴线大体平行布局。整体空间形态呈现纵向发展的趋势。

白鹿洞和岳麓书院的空间形态由直线型轴线控制, 纵深方向上形成强烈的空间序列,营造庄重严肃的空间氛围。

书院轴线也可以根据其自然地理条件进行多次转折。 转折型轴线的书院在空间形态上更加灵活,尤其适合地形复杂的山地丘陵地带,如纳谿书院、通德书院、玉屏书院(表1)。

2.4空间序列

岳麓书院主轴线空间序列可分为三部分(图4)。

空间序列1 :建筑和院落的尺度较小,成为整个轴线空间的前奏。

空间序列2 :登上数级台阶,依次穿过大门、二门, 通过两个规模逐渐扩大的院落空间的过渡,到达最主要的功能空间——讲堂,达到了空间序列的高潮。

空间序列3 :进入后庭院,空间尺度更加开阔。御书楼是轴线上所处位置最高,体量最大,层数最多,高度最高的建筑。空间序列达到最高潮,同时也成为轴线的端点。

2.5空间尺度

岳麓书院的主轴线上三进院落的平面尺寸依次为20×15m、21×25m、26×34m。在开间和 进深方向, 院落的尺寸逐渐增加,空间尺度也更加开阔。院落的空间尺度与建筑尺度是相关的。建筑规模越大,层数越多, 相应的院落空间尺度也越大(图5)。

2.6空间氛围营造特点总结

(1)书院多位于环境幽静、风景优美的城镇郊区或边缘,外部空间环境优美。

(2)以讲堂、祭堂、藏书楼为基本规制。按照功能分为教学区、藏书、祭祀、斋舍、园林等区域。

(3)院落空间是书院空间形态的基本组成单元。空间形态由轴线来控制。直线型轴线体现秩序性,有明显的空间序列,塑造庄重严肃的氛围。转折型轴线空间形态更加灵活,充分利用自然地理条件,空间层次丰富。 有的采用局部轴线或无轴线的自由布局。

(4)从正门到到达讲堂往往要经过门、亭、碑、廊道和几进院落空间的引导和过渡,建筑的等级升高和规模逐渐增大,空间尺度也逐渐增大,形成一种递进的空间序列,最后以等级最高的多层的藏书楼为端点。

(5)院落空间尺度和建筑空间尺度相对应,共同营造空间氛围。古代书院建筑多为一层,少数建筑为二到三层,如藏书楼等。院落的进深和面宽多在20~30m左右, 空间尺度宜人。

3中国高校校园“现代书院”空间氛围营造的案例研究

“现代书院”空间氛围的高校校园是根据现代高校校园规划的需求,吸收我国古代书院的空间氛围的特点设计出的特色校园。它既满足现代高校的教育需求,又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目前,我国具有“现代书院”空间氛围的高校校园主要有以下几所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太原师范学院新校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等(表2)。

通过对以上几个案例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高校校园“现代书院”空间氛围营造的特点 :

(1) 外部空间与景观营造上,校园多选址于环境优美、 宁静幽雅的自然环境当中,重视景观的营造。绿化景观按层级布置,使校园建筑融合在自然环境当中。

(2) 空间构成上,现代高校校园空间由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构成,其构成方式有品字形模式、线性模式、 局部分散组合模式、簇群模式等(何镜堂,2009)。依据校园的规模和基地条件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

(3) 空间形态上,以院落空间为基本组成单元,运用形状和规模不同的院落的组合的同时结合轴线和地形来控制整体的空间形态。

(4) 空间序列上,通过建筑布局,结合广场空间和院落的开合等手法来形成空间序列,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

(5) 空间尺度上,将建筑规模控制在合理的尺度之内。建筑组团短边大约在100~150m之间,长边大约在180~300m之间,多数组团边长在200m以下。建筑以多层为主。

(6) 院落组合上,运用各种形状不同、围合程度不同的院落进行组合,结合廊道空间共同营造层次丰富的院落空间。

(7) 空间界面上,既体现地域性又具有文化气息,多运用当地材料创造出独特的书院气质。运用传统建筑的形象,借鉴传统建筑元素,结合现代的设计手法来塑造建筑形象。

4“现代书院”空间氛围营造的尝试——浙江音乐学院方案设计

设计概况 :本方案位于杭州西南的象山片区,作为打造浙江文化新地标的省重点项目,将成为占地面积600亩、建筑面积28万m2、在校5000学生、下设六大学院的新兴音乐艺术殿堂。

图6 浙江音乐学院方案设计总平面

任务书提出了详尽要求和较高的设计定位,为营造 “钱塘山水、富春山居”的独特气质,建成“大气开放、 山水音院、艺术殿堂”的园林式生态校园,强调“突出音乐元素、充分保留地貌”,达到“灵动、多样、厚重、 精致、开放、集约”的诉求。

以此为脉络,我们梳理出设计理念 :1南北呼应、 收放有度 ;2律动空间、院落组合 ;3远山近水、渗透相依 ;4适应地域、彰显文化(图6)。

图7 浙江音乐学院建筑布局示意图

图9 浙江音乐学院的线性空间模式

4.1选址及文脉特征

校园选址位于杭州市西湖区之江板块象山区块,校园位于两座山谷之间。用地周边群山环绕,环境幽静, 几条水系穿过用地范围,稍加改造便可营造出融入自然的景观环境。从历史上看,江浙一带是书院教育发展兴盛的地区之一。据《中国书院词典·中国书院名录》记载, 在唐代——我国书院发展的起源时期,象山脚下就有了蓬莱书院。出于对用地的文脉、地域特色和历史的考虑, 以“现代书院”的空间氛围来营造校园空间。

4.2建筑布局

校园分为南北两区,南北各设三个学院,形成两个校园中心。北区的建筑布局由两条轴线控制,正对北区校门的主轴线和正对图书馆的次轴线。三大学院教学楼和图书馆、行政楼、音乐厅、大剧院沿轴线布局,共同围合成北区的中心广场。南区包括三个学院教学楼和生活区、运动区。建筑布局以中心广场的标志塔为中心, 沿着正对南门的主轴线和正对戏剧学院的次轴线展开。 南北分区之间保留原始景观,连接南北分区,同时又将校外的自然山水景色融入到校园中。六大学院教学楼各自围合成形状不同的院落(图7)。

4.3空间构成

浙江音乐学院用地呈两端大、中间小的哑铃形,中间地带地形狭长,不宜建设大体量的建筑。而且校园的规模不大,不适合形成南北两个校区。因此,浙江音乐学院运用线性的空间构成模式。

图10 浙江音乐学院空间形态示意图

常用的线性空间构成模式(图8)存在流线过长的问题。为了避免这个弊端,浙江音乐学院采用改进的线性模式(图9)。生活区和运动区紧密布置在中间,教学区分成两个位于两端。生活区、运动区可分别与两端的教学区构成品字形布局,增加了使用效率。为了避免穿越生活区和运动区的干扰,道路靠近运动区来布置,生活区位于尽端一角。

4.4空间形态

整个校园形态依地形分为南北两区。分区内的建筑布局由空间轴线来控制。北区的主轴线穿越校门这主教学楼,其他的建筑沿轴两侧布置。图书馆面对山景形成一条次轴线。音乐厅和大剧院形成一条次轴线。主次轴线相交布局,在中心区形成一个开放空间。南区建筑沿南门的主轴线两侧布置,次轴线正对西门。主次轴线相交的区域布置水景和标志塔,结合运动场形成开放空间。 两个校区之间的狭长地带留作发展用地,保留自然景色。 将两侧的山景延续起来,同时起到了联系南北两个分区的作用(图10)。

4.5空间序列

从整个校园来看,按照从南门到北门的顺序,其空间序列依次经过了三个开放空间。通过这种时而开放、 时而紧缩的空间感受来调节空间氛围。北区的主轴线正对主教学楼,主教学楼前有一个开放的广场空间来过渡。 图书馆的次轴线经过中心广场和标志塔一直延续到校园外的山景中。

4.6院落形式及尺度

院落空间是空间形态的基本组成成单单元元。。现现代代校校园园的的院落空间比传统书院的院落空间更加丰富。各种形式的院落形成开敞围合程度不同的空间,层次丰富。院落的空间尺度和建筑的空间尺度是对应的。现代建筑空间尺度有所扩大,相应的院落空间尺度也增大,但依然控制在合理的尺度内。单个院落边长控制在60m左右,最大的组合式院落在160m左右(表3)。

4.7空间品质

通过我们对“现代书院”空间氛围的营造,使校园建筑融入到了自然环境当中。在内部庭院空间形成了幽静的空间氛围,结合廊桥等在建筑之间穿插联系,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层次。各种庭院空间尺度宜人,环境优美, 成为师生休闲、交流的理想场所(图11)。

4.8空间界面

集中体现适应地域、彰显文化的设计策略。现代主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功能布局注重南北朝向、方正实用; 流线组织讲求院落组合、漏透留缝、舒展流畅,立面遮阳与坡顶和构架有助应对杭州气候(图12)。

广泛采用隐喻、借代、提炼、抽象,庭院与坡顶向中国情结致敬,冰裂纹与竹节玻璃体现瓷器文化和丝竹音律,现代木格花窗反映浙江文脉,营造“现代书院”, 让建筑成为文化的容器、校园成为文化的殿堂。

5结语

“现代书院”高校校园空间氛围营造,主要从外部空间环境,建筑布局,空间构成,空间形态,空间序列, 空间尺度等方面着手。

校园选址多在环境幽静的地区,重视景观的营造, 使校园融入的自然环境当中 ;以规模不等、形状不同的院落式空间形成整个校园的建筑布局 ;空间构成上符合现代高校的功能需求 ;以空间轴线控制给整个校园的空间形态,并充分发挥用地特点 ;空间形态上体现秩序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 ;在空间序列上体现对知识的尊重,将主教学楼或图书馆置于校园核心,并形成空间序列加以引导 ;控制建筑组团和院落的规模,建筑层数以多层为主,创造出舒适宜人的院落空间。

“现代书院”高校校园空间营造出既有文化内涵,又能够体现现代教育需求的校园空间,是营造具有特色的校园空间氛围的一种有效方式。

图片来源

图1 :杨慎初.岳麓书院建筑与文化 [M].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60 ;

图6、11、12 :由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钟中 + 钟波涛”工作室(Z&Z STUDIO)提供 ;

其他未注明图片为作者绘制和后期加工整理。

摘要:文章对中国传统书院空间和中国高校“现代书院”空间氛围的案例展开研究,并且在浙江音乐学院方案设计中对“现代书院”空间氛围的营造进行尝试,总结出“现代书院”高校校园空间氛围的营造主要从外部空间特征、空间构成、空间形态、空间序列、空间尺度等方面着手。

现代高校学院行政管理 篇5

《现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复习大纲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现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是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硕士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空中交通管理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初步的应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范围

空管机构及职能,空域,飞行高度与飞行高度层,飞行规则。

无线电信号基础,民航通信系统,民航导航系统,民航监视系统。

大气的状态及运动,云和降水,能见度与视程障碍,地面天气图和空中等压面图,雷暴及山地背**。

飞行签派工作介绍,航空公司组织结构,航班计划管理,航空器管理,机组管理,航空器重量及性能限制。

考查要点详见本大纲第二部分。

三、评价目标

主要考查空中交通管理、通信导航监视设施、航空气象和飞行签派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综合考查运用现代空中交通管理理论解决交通规划与管理的基本能力,并能针对空中交通管理和航空运行环境的突出问题的开展综合分析。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二)答题时间: 180分钟。

(三)各部分内容比例(满分为150分)

第一环节:空中交通管理基础(45分)

空管机构及职能: 约 15分; 空域: 约 10分; 飞行高度与飞行高度层: 约 10分; 飞行规则: 约 10分;

第二环节:通信导航监视设施(30分)

系统结构及基本概念: 约 6分; 无线电信号基础: 约 6分; 民航通信系统: 约 6分; 民航导航系统: 约 6分; 民航监视系统: 约 6分。

第三环节:航空气象基础理论(45分)

大气的成分及结构: 约 7分; 云和降水: 约 8分; 能见度: 约10分;

常规天气分析: 约10分; 雷暴及其他对流性天气: 约10分。

第四环节:签派程序与方法(30分)

飞行签派机构及职能: 约 5 分; 航班计划管理: 约 5 分; 航空器和机组管理: 约 5 分; 航空通讯: 约 5 分; 签派放行规则: 约 5 分; 签派组织与实施: 约 5 分。

(四)题型比例(满分为150分)

选择或填空题: 45分(约30%)问答题: 60分(约40%)综合应用题: 45分(约30%)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第一环节:空中交通管理基础 1.1 空中交通管理概论

了解空中交通管制的发展历史;熟悉空中交通管理,空中交通服务,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空域管理,空中交通管制的概念;理解我国空管现状及发展方向;理解空管与飞行安全的关系。1.2 空管机构的设置

了解我国民航行政机构的设置情况;熟悉塔台、进近、区域各管制室的职责和管制范围;熟悉报告室的职责,以及它与各管制单位的关系。1.3 空域结构

掌握民航空域的种类、划分原则和命名方法;熟悉我国现行的空域结构的特点;熟悉我国飞行情报区的职责及具体范围。1.4 气压和气压高度

熟悉各种气压高度的概念;熟悉过渡高度和过渡高度层的含义;有关高度表拨正的规定。1.5 飞行高度层

熟练掌握高度表拨正程序,牢记在不同飞行位置的气压参考面;熟悉航空站范围内、航线飞行、RVSM巡航高度层的规定。1.6 飞行规则

熟悉目视飞行的定义和条件;掌握目视飞行的气象条件和携带燃料的要求;熟练掌握航空器空中避让的规定;理解按VFR、IFR飞行对飞行高度的要求;了解仪表飞行无线电通信联络的规定。

第二环节:通信导航监视设施 2.1 系统的结构及基本概念 了解空中交通服务系统的结构及服务区域;了解现有航行系统的情况及其缺陷;熟悉新航行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各部分的发展情况。2.2 无线电信号基础

了解无线电波的形成与传播;熟悉无线电发送设备;掌握调制的概念和幅度调制;了解无线电波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及其传播规律;掌握不同频段无线电波传播的方式和传播的特点;熟悉无线电接收设备各级功用及简单工作原理;了解对无线电接收设备的要求;掌握解调理论。2.3 民航通信系统

了解通信系统的分类,构成;掌握通信系统的容量;了解主要指标;熟悉民航通信系统的基本情况。2.4 无方向性信标系统(NDB)熟悉无方向性信标(NDB)的种类及作用;了解无方向性信标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掌握机上无线电自动定向系统的作用及其导航原理。

2.5 甚高频全向信标系统(VOR)掌握VOR系统的特点及其作用和主要性能指标;掌握VOR台站的种类及其作用;熟悉VOR系统提供磁方位角的比相原理;了解机上甚高频导航系统的组成及VOR方位角的指示。2.6 测距机系统和仪表着陆系统

了解测距机的作用及测距系统的组成;熟悉频闪测距原理;了解机上测距显示功能;掌握ILS系统的作用、组成及在机场的安装位置;了解LOC系统的性能及其航向道指示原理;了解GS系统的性能及其下滑道指示原理。2.7 INS/IRS 系统

掌握惯性导航系统的作用及特点;了解惯性导航的一般原理;熟悉惯性导航系统的一般应用;掌握IRS的组成个在飞行中的应用。2.8 雷达概述

了解影响雷达的概念,发展;掌握雷达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熟悉雷达的主要技术参数对探测距离和分辨率的影响;熟悉一次雷达最大距离方程的推导;熟悉最小探测距离;了解雷达信号的检测和雷达的虚警;掌握雷达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第三环节:航空气象基础理论 3.1 大气的成分及结构

大气中气温、气压、空气湿度的分布规律及变化;气象要素的变化对飞行的影响;风压定理的内容及其应用。3.2 云和降水

各种云的名称及符号,低云的外貌特征及它们对飞行的影响;积状云、层状云和波状云的形成和降水对飞行的影响。3.3 能见度

不同能见度的定义,影响能见度的因素;造成视程障碍的天气现象的形成条件及特征。3.4 常规天气分析

地面天气图和空中等压面图的填图格式和分析内容;各种天气系统的定义、气流结构和一般天气。3.5 雷暴

雷暴形成的条件;普通雷暴和强烈雷暴的结构和天气;热雷暴、地形雷暴的特征;雷暴对飞行的影响; 3.6 下击暴流

下击暴流与微下击暴流的概念,特征及对飞行的影响 3.7 山地背**

山地背**的定义和形成条件,背**对飞行的影响及判定。

第四环节:签派程序与方法 4.1 签派工作概述

掌握飞行签派员的基本职责;理解飞行签派的重要性;熟悉运行控制开展的背景和要求;掌握运行控制的功能。4.2 航空公司运行合格审定

熟悉航空公司运行合格审定的内容;掌握运行手册和运行规范的内容和区别;理解CCAR121的内容和重要性。4.3 航空公司组织结构

熟悉航空公司的组织结构;掌握各个部门与飞行签派的关系。4.4 运行控制中心的介绍

熟悉AOC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系统的功能和工作流程;掌握飞行监控系统的功能和工作流程;掌握动态控制系统的功能和工作流程;掌握载重与平衡系统的功能和工作流程;掌握机组管理系统的功能和工作流程。4.5 航班计划管理

理解航线选择的影响因素;熟练掌握配航线结构的特点;熟练掌握航班计划的要素;熟练掌握航班计划的申请程序;掌握航班计划的制作方法;掌握优化航班计划的方法。4.6 航空器管理

熟悉航空器的分类方法;掌握航空器的国籍登记方法;掌握保留故障放行的程序;熟悉航空器的适航管理要求;能理解航空器的定检;熟悉飞机的排班程序;掌握非正常情况下的飞机的调配原则。4.7 机组成员管理

熟悉机组成员的组成;掌握机组成员的职责要求;掌握机组成员的资格要求;熟悉机组成员的训练要求;掌握机组成员的运行经历要求;掌握空勤体检规定;掌握机组成员的值勤时限规定;掌握机组排班原则;掌握机组排班的方法。4.8 签派组织与实施

现代高校学院行政管理 篇6

【关键词】:高校 二级学院 档案 创新管理

党的十八大指出教育是振兴中华民族和社会改革发展的基石,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明确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需明确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作用。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是在内部管理体制上采用“两级管理、以院为主”的学院制管理模式,随着高校改革向纵深发展,高校内部管理理念、教育模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对二级学院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二级学院档案是在教学及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是管理部门与教职工在工作中日积月累辛勤工作的原始凭证,见证二级学院的发展变化,体现二级学院各个层面工作发展壮大的历程,二级学院档案中也记载着教学活动的经验和教训,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对于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制订学科建设与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等无疑是非常有益的。目前二级学院档案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现实问题,适时构建二级学院档案管理体系,使高校二级学院档案管理尽快进入规范化管理轨道,高效地为教学管理工作提供服务,是我们在工作中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1 高校二级学院档案管理的特点与主要内容

二级学院所收集的档案,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材料原始性及真实性。收集的档案材料必须是原始的,需客观地反映教学、管理工作的本来面目。(2)记录系统性。档案能记载教学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状况。(3)来源分散性。档案材料有来自一线教师各项教学活动记录,有来自管理部门的文件资料,而未收集时,又分散在各部门和教职工处,处于游离状态。(4)媒介及格式多样性。除纸质文档以外,档案还常以电子文件等形式存储,有文字、图片、表格、影像资料等。(5)材料周期性。教学管理与教学计划通常是按学制周期来制定的,档案也应按学期、学年或学制予以适时构建。(6)材料专业性。高校的教学活动是按学科专业、按类进行的,教学活动形式不尽相同,档案内容具有一定的差异

性、多方向性,具有各自的专业特性。

1.1 党政管理类

包括上级和学校针对二级学院需要长期贯彻执行的办法、规定,发展规划、工作计划、总结类,表彰先进,处分违纪人员材料,向上级部门请示、报告、批复等,党政联席会议与值班记录,津贴分配方案实施细则,教职工工作量,津贴发放材料,接受学校财务审计材料以及向学校综合档案部门移交有关档案后形成的材料目录等。

1.2 师资建设类

包括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年度计划、总结类,教师流动材料,各类教师基本情况信息类,兼职教师讲课、讲座、学术报告、指导工作类,教师竞赛、获奖,各类学术机构担任职务类,教师聘任、考核、技术职务变化类,教师业务档案类等。

1.3 教学管理类

专业建设规划、总结类,新办专业各类统计、质量评价、建设类材料,特色专业、重点学科、卓越工程师建设类,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类,课程建设类,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类,教学管理队伍与质量控制类,学生各类考核成绩类,教师教学文件以及相关数据分析管理类,以及各项创新建设类材料等。

1.4 教科研管理类

教科研管理文件类,工作规划、计划、总结类,研究机构管理、建设类材料,教科研协作、科研服务协议类,学科建设类,人才梯队建设类,有保存价值的教科研资料等。

1.5 学生管理工作及特殊载体类

学生工作、共青团工作管理文件类,学生管理中各类管理机构、人员信息统计类,学生评奖评优类,招生就业类,毕业生各类信息统计类;各类影像资料,在教学、科研、管理、外事活动中产生的物件类材料等。

2.二级学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足,档案意识薄弱

高校二级学院一般都是在原有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原学校集中管理体系下,系级管理权限制多,对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档案管理水平处于较低的层次。无论是系领导,还是普通教工一般仅认识到教学、科研的重要性,忽视日常工作中形成的档案材料管理,没有注重收集、整理、完善工作,仅以为档案工作就是对工作材料的简单整理、装订,将档案管理看作是附带工作,只有在上级相关部门检查时才临时突击整理。部分教师甚至对材料归档持抵触态度,认为教学文件类材料等属于自己,不应上交档案管理部门,有人为查阅方便,常将经手的资料据为己有,不愿归档,给档案材料的收集、管理增加一定工作难度。

2.2 机构设置不健全,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

随着高校管理工作下移,越来越多的高校将档案管理工作下放到二级学院,但二级学院档案建设起步较晚,往往忽视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建设,没有制定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和具体的实施细则,习惯于个案处理,按经验办事,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许多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处于散乱状态,随意堆放,基本处于谁收集使用材料,谁管理这部分档案,归档范围及管理要求也没有明确的界定,对于已经收集完善的档案材料管理混乱,不同类别、不同时期材料混放一处,没有按类处理,不仅不便于查找利用,而且容易造成档案丢失,档案管理缺乏计划性、规范性,出现集中管理档案难、归档难、档案开发利用更难等不良现象。

2.3 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学校人事管理部门编制划分问题,一般二级学院没有设置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而是由行政秘书、教学秘书或教务员兼任。行政秘书、教学秘书是二级学院的信息中心,是上传下达的媒介,是横向交流的桥梁,教务员承担考试管理、成绩统计、学籍管理、毕业生信息统计,这类岗位人员兼任档案管理员工作,从其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来看,其本身是有利于二级学院档案工作的管理的,但兼职档案管理人员没有接受专门培训,缺乏必要的档案专业管理知识,从而出现了什么材料都入档的繁杂现象和入档不完整的断章现象。另外,二级学院档案管理贯穿了二级学院运转的全过程,内容庞杂,工作量大,他们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承担收集、整理、编目立卷等一系列繁重的工作,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对各类档案进行专业管理,难免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一些失误,容易造成重要材料流失,归档材料质量不高,管理不规范,缺乏完整性,直接影响到二级学院档案管理工作质量。

nlc202309020006

2.4 档案管理没有显示二级学院的固有特性

目前二级学院收集较多的一是学校编发的各类文件,二是本院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学生作业类,以及教学管理中的一些常规性管理材料,档案内容雷同性高,利用价值不大,影响了二级学院档案工作的开展。与学校综合档案管理部门不同,二级学院档案建设应侧重反映学院的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特色和教科研优势,档案应能反映出学院各项建设的水平和成就。人才培养过程中有典型意义的档案,如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建设等档案,教科研项目档案,教职工研究成果,实践性环节教学成果,有突出成就学生的档案等是二级学院档案工作的重点,对这些档案应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提升档案的管理层次。

3 提高档案利用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高校内部教育体制改革也随之深化,高校二级学院的自主权也随之加大,在此背景下多数高校二级学院开始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二级学院收集保管好各类档案,对总结教学规律、促进学术交流、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教学质量评价起着凭证作用,在教改方向、变更专业设置、提高办学层次方面起着参考作用;二级学院档案应能反映出校风、教风、学风,对提高二级学院的社会声誉有着重要的作用。

3.1 二级学院档案是教学管理、研究的参考依据

二级学院各类档案是教学活动与教学管理信息和成果的载体,通过对各类形成性档案有关内容的分析、总结、预测,确定学院的发展方向,制定管理制度;借助档案,进行各种教学统计、教学质量检查和毕业生状况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为院领导及教学管理人员在制定决策、实施计划时提供基本信息支撑,为各层面管理人员提供过去和现存的教学状态。二级学院进行教学研究,提高教研水平,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和提高,教学类档案无疑对教学研究提供了依据和条件;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方法,也需参阅典型教案、重要备课笔记、教学指导书、实习指导书等资料;档案为申请专业、重点实验室、示范中心等工作提供支撑材料及原始性参考数据。

3.2 教学类档案是教学经验交流的工具

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性质的院系、同类专业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对提高双方的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特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新建、扩建的院,需要向同类的院、同类的专业学习建设经验,要了解他们的规划、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实验室建设规划等。将这部分档案进行科学管理后,方便兄弟院、专业间的经验交流,也起到校内各院和各专业间教学经验交流。二级学院档案建设的规范化管理是反映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工作水平的基础性工作,对各类档案分析研究,提炼、总结,切实做好为教育教学服务工作,不断提升档案利用率,研究表明,二级学院档案利用率越高,档案价值越显著。

4. 创新二级学院档案管理对策

4.1 各级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

档案管理是二级学院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的人员,只有院领导、教职员工都应认识到档案的重要作用,才能够在实际的工作注重收集整理。将档案管理工作做细做实,需加强对校、院两级档案工作的领导,通过学习宣传《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提高师生和管理人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从源头上抓起,制定从二级学院分管院长、各系部、研究机构、管理人员、教师的档案管理工作职责,厘清各类人员工作责任。根据学校工作要求和具体的教学工作安排,制订档案的归档计划,移交时间,保证教学档案的及时收集整理。将档案工作与教师、工作人员的年终考核及职称、职务晋升挂钩,从而增强档案管理人员和教师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改善档案工作被动、随意的局面。学院领导要强化档案管理领导意识,从学院长远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高度加强对学院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管理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在人、财、物方面子以支持。档案管理人员需强化档案管理意识,自觉学习档案法律、法规和档案管理知识,积极主动承担起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等任务,努力为学院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学院教职工要强化档案归档意识,养成在工作过程中随时积累档案资料并及时归档的习惯,为学院完整收集档案做好基础性工作。

4.2 设立档案管理专职岗位,强化业务培训

针对目前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管理分散、职责不明等问题,有效解决方式是设立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对学院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档案的统一性、完整性和系统性。档案管理人员应熟悉档案业务流程,掌握现代化管理的基本技能,还需有主动服务的意识。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组织对档案员进行专项岗位培训,系统学习档案专业知识,方便他们能更快地熟悉档案的管理业务,使之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层次档案管理人员。

4.3 发挥特色,形成不同立卷方式

二级学院档案管理工作需努力突出自身特色,才能更具价值。大量反映二级学院发展的具体材料由二级学院进行管理,这此材料对学校档案部门没有归档的价值,但它体现了二级学院各层次的工作,反映了二级学院发展、壮大的历程,对于二级学院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各二级学院的专业、学科都各不相同,各具特色,这就决定了二级学院档案形成上也存在着差异性。按照程序统整理立卷,制定编码,立卷存档。除了注意收集产生的档案材料外,应在学期开学前、学期结束时抓住时间节点,集中收集,以便能迅速及时地将材料收齐,对不同档案可按年、专业等分类立卷,基本涵盖教学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文件材料。合理的分类立卷归档使成套性管理档案有了保证,不仅有利于档案的科学管理,也为日常材料调阅提供方便。

4.4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管理内涵

档案的价值只有在利用才能得以体现,能否有效地开发利用是衡量档案工作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囚此,教学档案管理人员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注重对教学档案各种功能的开发利用,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和开发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利用相关技术将传统的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信息,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编目,实现自动化检索。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网络提交、接收归档材料,建立档案信息资源库,完善档案管理,提升管理内涵。

二级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奋斗、长期积累的系统工程,需要校级档案管理者以及职能部门的扶持,在业务上给予支持和指导。高校体制的变革,档案管理工作环境的变化,对档案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应加快自身档案管理建设,努力建立有二级学院特色的档案管理体系,提升档案管理层次,使之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贾宗福, 孟照凯等. 高校二级学院档案管理探索与实践 [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8): 113-115

[2] 杨绪利, 潘立国. 高校二级学院(系)档案的构建与作用探析 [J]. 中国成人教育,2010(18): 35-36

[3] 吕鸿, 熊燕. 高校二级学院档案管理模式探析 [J]. 图书与情报,2007(6): 86-88

[4] 邹英. 高校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管理初探 [J].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68-70

[5] 李容荣. 加强高校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的建设与管理 [J]. 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0(8): 13-14

作者简介

刘必荣(1973.1-),男,江苏阜宁人,汉族,盐城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管理、机械设计与制造研究。

树立技师学院财务管理的现代理念 篇7

一、财务管理的“政治性”理念

技师学院财务管理应强化“讲政治、顾全局”的政治责任理念。一是树立财务管理政治观。技师学院财务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一项业务工作, 而且也是一项政治工作。从学院领导到职工、从学院管理部门到各系部, 执行财务制度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集中体现出学院领导与教职工的整体政治素质, 体现出学院的优良院风。领导应把强化财务管理作为“树形象、立新风”的工作, 教职工应把强化财务管理作为“提素质、讲自律”的工作。二是遵章守纪。财务管理者要认真学习国家与地方关于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 熟悉财务管理法律法规的各项条文与政策, 领会其精神实质, 强化财务管理法律意识与行为, 加强执行财务管理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坚决抵制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与侵蚀。三是要履行职责, 忠于职守, 坚持原则, 讲究程序, 科学理财, 做好参谋。财务管理者要明确财务管理的正确政治方向, 要有使命感、责任感, 树立科学发展规, 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要从财务数据统计中明导向、求发展;从日常财务管理中明原则、讲和谐;从财务监控中明节支、讲效益。财务管理者要坚决贯彻学院党委确定的“科学预算、计划开支;多向创收、节约用支;保障重点、提高效益;加强监控、收支平衡”的总体思路, 真正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学院的重点建设项目中, 保障学院的可持持发展。

二、财务管理的“人本性”理念

财务管理实质上是对人的管理, 技师学院财务管理工作是为全体师生服务的工作。一是财务管理者要强化服务意识。做到尊重他人、尊重事实、尊重自我。教职工到财务处咨询、报帐、分配时, 财务管理者要诚信相待, 有问必答, 按照财务制度的规范要求, 符合条件的要快办、办好;有些问题财务处暂时不能解决的, 要做好解释工作;有些问题与财务制度相颇的, 也讲清道理, 说服与教育对方, 使之明理。二是财务管理者要遵循“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之道。财务管理者要平时要自觉地执行学院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遵守各项财务人员道德规范, 遵守各项财务纪律。坚持自我纪律约束、自我行为管理、自我法治意识控制。三是保持经常审视自我、教育自我、批评自我与激励自我。做到:为领导与为群众服务保持一致;为自已服务与为他人服务保持一致;为亲朋服务与为不相识的人服务保持一致。关键在遵守财务法规问题上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不为人情所动, 不为名利所诱。四是财务管理者要在全院树立健康的人格形象与人格勉力, 做好“窗口”工作。因此, 树立财务管理“人本性”理念, 坚持为人服务的思想, 坚持把服务人的工作放在首位, 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

三、财务管理的“发展性”理念

技师学院财务管理工作是随着职业技术教育的现代化而发展;是随着学院办学水平的整体性提高, 办学质量的不断提升而发展。财务管理者树立“发展性”理念, 在发展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已成为财务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第一, 财务管理工作内容的拓展, 对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与法治化的逐步完善, 将许多过去未纳入财务管理范畴的涉及到经费收支的项目划为现实财务管理体系, 以加强规范化管理。这就要求财务管理者以“发展性”的眼光看问题, 掌握处理财务管理新问题的能力。第二, 财务管理手段的不断现代化, 对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实财务管理已从过去的算盘计算逐步向算盘计算与计算机计算相结合以及计算机计算方向转变。因此, 掌握财务管理程序操作系统的功能, 处理一般程序可能发生的障碍的技能, 对财务管理者应该是基本具备的。第三, 财务管理方式已从单位独立式的“小财务”管理向上级财务管理部门网络化管理的“大财务”管理转变。对于各种财务运行管理机制、方式、内容、审核、报表、预算以及网上财务管理等, 不断有新的内容、新的规范与新的要求。因此, 面对财务管理的“发展性”的现实, 需要财务管理者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 坚持科学发展观, 主面适应财务管理现代化发展的趋势。

四、财务管理的“创新性”理念

技师学院财务管理创新首先是管理理念的创新, 要从过去的财务管理是学校领导的事、是有批核权的管理者的事、是财务管理部门的事, 转变为财务管理是学院每一位师生员工的事, 通过财务知识学习、财务知识宣传与财务管理实践等途径, 逐步提高师生员工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知水平。第二, 财务管理知识创新。财务管理者要积极主动地适应学习型社会的要求, 自觉强化“自我更新”意识, 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与培训, 不断掌握财务管理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与新手段。如财务系统与控制理论、财务节能化理论等。第三, 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财务管理制度是实施财务工作的准则与依据。社会发展与学院发展过程中, 财务预决算、财务工作程序等呈出动态管理状态, 因此, 除了常规管理条例不变外, 对新产生的、新出现的财务管理形态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以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第四, 财务管理资源的创新。挖掘财务管理资源是实现财务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保障。要把发挥财务管理人力资源放在重要位置。财务人力管理资源不仅仅是指财务管理人员, 全院师生员工都应成为财务人力管理资源, 扫除“财务盲”, 强化每位师生员工的财务意识, 从自身做起, 只有这样, 财务管理工作过程才能保持规范运转, 实现人的管理效益。

五、财务管理的“节约化”理念

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具体目标。技师学院财务管理树立“节约化”理念是实现财务管理人本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思想理论基础。财务管理的“节约化”主要体现在:一是预决算的精确性与稳定性。财务预算管理是实现“节约化”的具有导向性的措施, 财务预算的准确性主要是实事求是, 以最大限度地节约不必要的各项开支, 求得学院总体的收支平衡, 尽量减少各项开支的超前与过度消耗。二是日常财务管理的程序性与严格性。实现财务“节约化”管理, 重在日常财务管理, 坚持规范的报账程序, 力堵事务性开支的“缺口”, 计划支出、“量体裁衣”, 着力解决超标准支出问题, 采用汇报、检查、问询、核实、审计等手段, 消除不符合报销规定的开支、超规格接待、行政消耗性开支等常见问题。三是开展增收节支活动。由学院组织各系部门开展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教育活动;开展中层干部批报财务支出规范化检查活动;从开支立项、组织论证、计划采购、节约管理、监督反馈等方面要效益。通过加强部门财务收支评估与开展部门民主理财工作, 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建立健全学院财务管理激励政策与制度, 促进与提高财务管理保障机制的效益。

总之, 技师学院财务管理理念是实施财务管理的指导思想和灵魂。它对于指导和调节财务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技师学院教育的大众化发展, 不仅使技师学院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内部复杂性压力和外部竞争压力的双重挑战, 也将技师学院财务管理带入变化不定的情境之中。探索财务管理理念既是深化技师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迎接发展竞争的需要;也是指导财务管理者运用管理理论的成果进行财务管理创新的需要。

摘要:技师学院财务管理过程要获得最佳效益, 必须要有正确的管理理念。本文主要对“政治性”理念、“人本性”理念、“发展性”理念、“创新性”理念与“节约化”理念等进行论述, 旨在以正确的管理理念指导财务管理工作。

关键词:技师学院,财务管理,现代理念

参考文献

[1]王锦树.刍议民办学校财务管理[J].财会通讯 (理财版) , 2008, (5) .

[2]辛向阳, 朱继明.高校财务管理不容忽视[J].财会通讯, 2002, (06) .

[3]陈艳, 王志宏.谈高校财务管理中的若干问题和对策[J].北方经贸, 1999, (02) .

[4]曲红.略谈高校财务管理的与时俱进[J].事业财会, 2005, (01) .

[5]王科.浅议高校财务管理新理念[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01) .

[6]束蔚芳, 辛岩.高校财务管理必须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J].山东经济, 1996, (05) .

[7]乐凤华.对高校财务管理的若干看法[J].广西审计, 1999, (05) .

现代高校学院行政管理 篇8

一、不断完善规章制度

要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应该建立健全的行政管理制度, 依法办事。只有尽可能做到所有的行政管理行为都有依据, 才能发挥各项科学管理制度的作用。学院应致力于建立一套完整、系统、规范的制度体系, 使操作过程明晰化、具体化, 这对培养人才及创建高水平团队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应针对各行政岗位, 建立规范化、责任化和常规化的管理流程。特别是近些年来, 招生规模扩大, 教师队伍日益庞大, 学科建设任务量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日常涉及的事务种类繁多, 学院行政管理的工作量比以前增加许多, 所以行政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 要不断总结, 逐渐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办事流程, 在保证规范性的同时尽量简化办事手续, 提高办事效率, 可以说, 服务高效是行政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目标。

二、加强培训, 提高素质

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院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并直接影响到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对行政管理队伍的培训教育,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是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因此, 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学院的各项事务管理尤为关键。

合格的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素质。

1. 思想政治素质

在实际工作中, 行政管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境界,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 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 增强驾驭和正确处理各种事务、矛盾和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科学辩证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应做到:具有较高的政策观念, 办事民主, 实事求是;想群众之所想, 急群众之所急, 认真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 处理问题通情达理, 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注重人性化和科学化。工作中应该谦虚谨慎, 礼貌待人, 积极主动地做好沟通协调工作;认真对待工作, 任劳任怨, 一心为公, 遵纪守法, 廉洁奉公。学院行政管理工作大都是重复性、繁琐性工作, 只有有了过硬的思想素质才能安心于本职工作, 把每一个细小的工作做好, 让教师和同学们满意。

2. 职业素质

行政管理人员是学校及学院形象的代表, 不仅应具备优秀的思想品德, 还应具备优良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行政管理人员要面对和协调各种矛盾, 接收各种错综复杂的信息, 必须具备成功有效的协调沟通能力, 把杂乱变为统一, 把不平衡变为相对平衡, 应善于观察, 对周围和身边的人和事具有敏感性, 具有对事物准确的判断能力、良好的安排时间的能力、与同事和领导能融洽相处的能力, 以及收集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另外, 一个行政管理工作者只有思想端正, 有道德、守纪律, 将先进思想渗透到日常工作中, 才能外化为领导决策的得力参谋, 从而使行政工作在学院工作中起好协调管理作用。

3. 专业素质

由于学院行政管理主要是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的行政管理, 其服务和管理对象主要是广大教师、科研人员及学生, 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管理水平。精通某些学科的专业知识, 要有良好的业务知识如文书制作与处理、档案保管、办公管理、公文写作、公共关系等, 还要习得与办公室工作相关的知识, 并了解所在学院相关学科的常识性知识。

要提高行政管理人员职业素质, 一方面, 要加强人员培训, 培训应该具有系统性、针对性、专业性, 科学进行培训规划, 做好培训调研, 在形式上可采用平时自学和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 让他们在专业水平方面有不断提高的机会。另一方面, 行政人员应注重培养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 学习与工作相辅相成, 并在工作过程中找到不足, 从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改进工作方法, 推进工作的开展。

三、工作模式创新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快速发展,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高校办公室中的广泛应用,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已经实现了多元多载体信息的工作模式。在当前的日常管理工作中, 应该在原有的传统工作模式基础上, 更多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这能够有效提高办公效率。比如目前各学校组建的校园网络, 通过学校、学院、学科的网站, 可以发布信息及互发办公邮件;通过一些聊天软件发通知, 比如QQ、飞信;有些岗位需要操作一些自主开发的管理系统, 这些现代化技术都能有效地传达信息, 节省人力物力, 提高管理水平。而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高校现代化的运作模式对行政管理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必须通过创新才能实现行政管理工作模式的转变, 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

四、领导重视

高校行政管理水平与学校、学院领导的参与及重视程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特别是主管领导。行政管理人员是领导的传输带, 需要把学校或学院和教师或同学的信息传达给领导, 而领导通过这些信息再与上级领导或其他部门沟通, 再把形成的意见返回管理人员, 而后传达执行, 领导对日常管理事务的关注程度, 对事情的进展和结果有决定性作用。常规性协调各行政职能部门的主要协调工作, 工作量较大, 也较复杂, 它的任务在于保证各项工作正常开展。领导需要对行政议事、办事规则等深入研究,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做到心中有数, 才能政令统一、统筹兼顾、运用自如, 这对正确决策, 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 最终达到良好效果。

五、队伍建设

加强学院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工作, 建立和完善行政绩效管理机制和考核办法, 对于提高学院的管理工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实际, 从“德、能、勤、绩”等方面考评, 并建立便于操作, 能比较客观地评定行政管理工作水平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考评应该遵循目的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即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和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通过各项指标的检验, 找出工作中的不足和差距, 明确改进的努力方向, 以便实现管理工作目标;要从行政管理的整体出发, 来界定评价的对象和范围, 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 分别确定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指标的选择和确定上, 定量指标和非定量指标并存, 不片面追求量化;每个评估指标体系因针对的评价对象不同, 都保持独立性, 但从整体上看, 又是一个全面的、完整的独立的整体。

学院还应当注意采用多种激励方式, 对工作表现出色的给予相应的奖励, 并遵循公开、公平的原则。

六、办公条件改善

1. 硬件改善

良好的办公环境能给人心理与生理一种好的工作动力, 能使人保持较高的工作热情, 而且不容易产生疲劳感。学校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办公环境, 筹措资金对办公室的工作环境进行改善, 比如办公座椅、打印机、空调设备、电脑设备、管理书籍等, 要能够较好地满足行政人员的办公需要, 并使办公室人均面积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 软件建设

目前各高校使用较多的是利用现代办公设备实现办公自动化, 使得广大教职工能够便捷地利用网络收发所需的信息, 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节省了资源。但是现有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功能有待提高, 特别是有些管理系统没有完全达到初衷, 很多功能不完善, 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高校的发展, 离不开务实的领导团队、优秀的教师队伍, 也离不开行政管理人员的优质服务。因此, 高校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 激发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 让他们在行政管理岗位上爱岗敬业, 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做好领导的参谋,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以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根本利益为本, 根据实际工作需求, 适时地创新工作模式, 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更有效的管理服务, 创设和营造更有利于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以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高校学院行政管理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大学实现教学、科研两大社会功能的基础。高校应建立一套良好的行政管理体系, 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学院行政管理工作能力建设, 使学院行政管理工作更加合理、有序、科学、高效。

关键词:高校学院,行政管理,行政管理人员,七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张立.对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4) :80.

[2]陈亚非.创建学习型高校行政管理队伍[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4, (3) :94.

[3]陈巧玲.高校行政管理与运行机制研究[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6, 23, (3) :94-97.

[4]陈超.关于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党史文苑, 2005, (12) :75-77.

[5]赵泽虎.高校管理科学化与管理队伍专业化[J].教育与职业, 2007, (2) :28.

现代高校学院行政管理 篇9

一、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特点

综合性大学往往多学科并存, 但理工科与文科学院科研管理的侧重点不尽相同, 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的特点为:

1. 满足教师对科研经费、设备、实验用房的需求, 是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的重点。

理工科学院教师需要大量的仪器设备、实验药品, 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 在此基础上才能得出可靠的实验数据, 因此理工科学院往往经费需求较大, 科研周期较长。经费不足、设备不完善、不能提供足够的实验室, 很难吸引高层次人才是理工科学院普遍存在的问题。

2. 平衡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 是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的难点。

理工科学院一般要承担学校基础课的教学工作, 有相当数量的教师承担了此项繁重的教学任务, 这些教学教师因长时间脱离科研工作, 对科研工作存在一定的畏难心理, 调动教学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也是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的重点。

3. 促进理、工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是未来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的焦点。

学科发展以科研提升为内在动力。科研能力的增强, 是学科发展的第一促进力, 第一推动力。但往往是, 理科和工科二者之间较为封闭, 缺少沟通、孤军奋战, 难以团结起来申报重大课题, 造成科研资源极大的浪费。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是2008年顺应学校学科调整的需要, 将化工与能源学院和化学科学学院合并, 更名为化学与化工学院。相比起来, 学院科研管理应更注重化学与化工这两个优势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集合两个学科的优秀科研力量争取重大项目。

二、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设立了科技处或科研处, 负责全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并在每个学院设立了主管科研的副院长, 也配备了专职或兼职的科研秘书。但仍会存在着科研管理观念落后、管理缺乏特色、管理相对封闭、管理质量不高、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等问题。

1. 科研管理观念落后。

片面认为科研管理是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 学院只需配合、协作。静态管理、事务性工作是学院科研管理的主要内容, 把做好承上启下、上传下达、按章办事作为衡量学院科研管理工作的标准。学校科技处过多地拘泥于学校科研事务性工作, 只注重收收发发。

2. 科研管理缺乏特色。

每个学院都有各自的学科特点, 理科类学院注重基础, 工科类学院以应用见长。基础性研究不进行, 科研没有后劲, 应用性研究开展不了太长时间;应用性研究是基础研究的“试金石”, 有了它, 基础研究才会一一被验证。照搬学校规章制度, 而没有结合学院学科特点加以灵活运用, 这样很难让科研管理上一个新台阶。

3. 科研管理相对封闭, 与外界联系松散。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才能体现出科研工作的价值。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不仅需要学校, 更加需要学院的重视。构建产学研互动平台, 加强与其他院校的联系。学校科技处人员有限, 无法全面、持续地开展为企业和其他院校“牵线搭桥”, 加强双方的合作。

4. 科研管理质量不高。

随着国家对科技投入的加大, 高校科研工作取得了蓬勃的发展, 科研数量和经费额度不断增加, 但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规模并没有得到相应扩充。甚至于许多二级学院管理人员编制有限, 无法设置专职科研秘书, 学院科研秘书往往身兼数职, 工作多而杂, 造成其精力分散, 无法全面、深入、科学、系统地进行科研管理工作, 无暇进行科研创新管理, 严重影响科研管理质量。

5. 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

各自为政是高校的普遍现象, 个别教师满足于承担小项目, 不能进行有效的整合。针对973、863或国家支撑等重大项目, 很多二级学院很难做到集中优势科研力量。学校科技工作不只是在数量上, 更重要的是要在质量上取胜, 积极做好导演角色, 变教师个体自由申请各类科研项目为以国家各类科技计划为主导, 有效组织和整合力量, 联合策划和申报重大项目、重大成果, 在高级别科研项目和高水平科研成果获奖方面有所突破。

6. 科研奖励、考核过于强调结果。

目前高校科研奖励、考核过于强调结果, 而不问过程。不能只以论文数量、项目数和经费数等作为奖励或考核的依据。在理工科领域里, 还应适当关心论文的质量、引用次数、成果的利用率、成果的转化效益等。很多高校单纯地以JCR分区表作为考核或奖励的标准, 以论文见长的理科, 如化学, 顶级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SOCIETY”,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都位列JCR一区。而注重应用的工科, 如化工, 其学科内的顶级期刊“AICHEJ”、“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INDUSTRIAL&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只能在JCR二区内找到踪影, 这种考核和奖励结果, 会在一定程度上抹煞教师的科研积级性。

三、完善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工作的建议

针对目前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现状、科研管理特点, 及目前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在这一方面取得的成绩, 对理工科学院的科研管理特提出如下建议。

1. 树立服务意识, 以人为本。

服务是管理的基础, 只有做好服务, 才能谈得上管理。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较为繁琐, 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热情的服务意识、甘做人梯的奉献精神, 才能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广大的教师是高校科研活动的关键要素。以人为本, 以教师为中心, 着眼于教师的发展, 为教师提供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 千方百计挖掘教师的潜能, 调动其积极性。

2. 创新科研管理服务, 由被动变主动。

学校科技处对科研管理由“事无巨细”变为“抓大放小”, 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从全局出发, 侧重于制定科研政策、宏观战略性研究, 提高学校的整体科研管理水平, 争取更多的科技资源。学院方面, 则由过去那种“坐、等、靠”的被动服务, 转变为积极参与其中。

3. 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科研激励政策。

科研激励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人才是高校的第一资源。建立高效、合理的激励政策不仅能发挥现在教师的无限能量, 还有利于引进人才。近年来, 华南理工大学领导充分注意到科研激励的重要性, 制定了《华南理工大学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奖励办法 (试行, 修订) 》。学校对教师获奖成果、公开发表论文、重大科研项目、授权专利、科研基地获批等项目的奖励作了详尽的规定。科研奖励标准也屡创新高。

4. 加强与外界沟通, 搭建产学研桥梁。

理工科学院应主动走出“象牙塔”, 转变思想、观念, 进一步增强产学研合作意识, 充分认识和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 积极开拓与企业的合作机会, 与企业、院校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 组织相关领域教师定期下基层, 这样不仅能够利用高校高水平设备, 高水平智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还能帮助学院教师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5. 集中学科优势力量, 做好重大项目的组织和管理。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高校的科研面临着众多机遇和挑战。特别是重大项目的组织和管理方面, 各个高校都在抢占这一重要资源。学校在重大项目的管理上应建立长效机制。改变以往等指南出来才组织撰写申请的被动局面。组织相关学院, 提前布局, 从编写指南开始, 提前规划。集中优势力量, 强强联合。学院方面, 站在学院的层面统筹考虑, 调动一切有利因素, 加强信息反馈和交流, 做好前期动员和部署工作。打破学院之间、团队之间以及教师之间的信息壁垒, 充分发挥理工科的学科优势, 理科为工科奠定基础理论, 工科为理科的基础理论转化应用保驾护航, 加强学科交叉合作, 争取重大项目的立项。

6. 加强科研项目过程监管体系。

相比起科技处的工作人员, 学院的科研秘书对教师的专业领域、科研实力等更为熟悉。从而可以对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中期检查、结题系列过程给予监督管理。项目前期申报, 学院根据项目指南应做好组织动员, 对于限项申报项目, 根据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 选拔有竞争力的申报人;项目立项后, 督促项目负责人根据计划安排, 严格执行项目任务;项目中期检查, 后期结题, 是科研项目成果的总结, 也是衡量学院科研过程监管的重要标志。

7. 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素质。

在思想上, 培养其爱岗敬业的良好思想品德;在业务上, 鼓励科研秘书接受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 不定期的组织院际、校际间的科研管理研讨会或工作交流, 提升其业务能力;在观念上, 提高科研秘书的素质, 最重要是转变其工作观念, 培养其工作的创造性、主动性, 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为学院的科研管理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周文胜, 姜川.试论研究型大学的校院二级科研管理工作[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20 (6) :65-68.

[2]梁艺.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二级科研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 2011, 24 (6) :119-122.

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研究 篇10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学业引导

高等院校普遍实行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院级教学管理成为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高校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学校教学管理应以服务于教师和学生为目标。为适应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和实现两个服务,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需要确立教学管理的价值取向,确定院级教学管理的基础和内容,确定院级教学管理质量的评价方式。

一、教学管理的价值取向

(一)高等教育价值观对教学管理的影响

高等教育的价值观可以分为三种:以个人本位为主的价值观、以知识本位为主的价值观和以社会本位为主的价值观[1]。传统上,以社会本位为主的价值观占据了优势,教育目标的实现过程大致为:定义人才培养规格,依据培养规格确定培养目标并制订培养计划,按照培养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在这一实现过程中,学校方居主导地位,学生方扮演着被动角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目标有所调整,既要考虑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也要关怀学生个体的发展,这种调整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都可以观测到。宏观层面,高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开始由社会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微观层面,高等教育更加尊重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互动中的体验和共识。与此相适应,教学管理对教学活动的引导和干预,将更多地体现在维护和促进教学活动的文化特性上。

(二)教学管理制度趋柔性化的趋势

在教学管理中秉承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需要兼顾学生和教师两方的发展。为教师发展计,教学管理要保障和促进教师的发展[2]。以管理制度的设计为例,其价值取向,应该做到管理的行政效率与学术自由兼顾[3]。考察管理制度对教师的作用,应该存在于两方面,其一是支持教师开展教学,起到一个初始化作用,保证教师特别是新从业教师有既有纲领可循;其二是支持教师特别是资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在教学活动中体现自己的心得和经验。为学生发展计,教学管理要满足学生发展的个性化要求,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作的技能[4]。仍以教学管理制度的设计为例,其价值取向应做到学校培养目标与学生个人发展目标的兼顾。管理制度的作用,体现在保障学生的学习环境,维护学习资源,既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生活的规定动作,也帮助学生完成其自选动作。

二、院级教学管理的基础

(一)以校级教学管理的制度和经验为基础

院级教学管理不是单纯的对校级教学管理的继承,但其基础仍然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制度和经验。一方面,院级教学管理必须以校级教学管理制度为基础。校级教学管理制度作为控制教学活动的科学规范的文件化体系,宏观上体现了学校教育的基本理念、办学的指导思想,微观上覆盖了教学活动的各个过程,为院级教学管理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另一方面,院级教学管理还必须以学校教学管理的经验为基础。在这里,经验专指对教学管理制度的解释和应用。虽然高等教育是一种规范性教育,所有的学生都需要达到一定的规范性标准才能获准毕业。但是,在教学管理中,这种规范性教育还必须结合具体专业来解释,必须考虑到专业教育和教学活动本身的文化特性。例如,如果对文科类专业和理工科类专业采用相同的教学管理目标和体系,其产生的实际影响非常消极。事实上,专业之间的差异性,还不仅仅存在于文科与理工科之间。而在当前,高校中对教学管理制度不加解释地应用,仍然是常见的一个问题。对于二级学院,需要以校级教学管理制度和经验为基础,即把制度和制度的解释,与本院实际情况结合,形成院级教学管理的理念、思路和方法。院级教学管理本质是对校级教学管理的制度和经验的继承,这种继承本身也是大学中的一个文化活动,体现校内不同学院的不同办学风格和发展路线。

(二)以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为指南

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是针对学校而建立的,但也是二级学院把教学管理理念物化的基础,对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体系有重要支撑作用。虽然,教学评估制度只是一种外部制度,但评估所依赖的指标体系,可以帮助二级学院建立和优化自己的教学管理体系,保障教学活动的开展,保证教学活动的质量。对办学历史比较短的学院,参照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可以实现院级教学管理体系的初始化,再结合校、院教学运行中的经验,逐渐形成稳定的院级教学管理体系和风格。对办学历史比较长的学院,评估指标体系则可以作为院级教学管理的理论性资源,为教学管理改革、教学改革指明方向。无论办学历史长短,二级学院可以以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为指南,结合院内专业群发展的特点,不断调适自己的教学管理体系,使其更适合专业教育的开展、专业和专业群的发展。

三、院级教学管理的内容

(一)教学资源的配置

在高校,专业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等建设工作是长期开展的。这些建设项目尽管各有侧重,但都属于教学资源建设。由于高校普遍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因此,二级学院对外要积极争取校内教学建设渠道和资金,争取校外教学资源;对内要以专业为粒度,对教学资源做规划和配置,调配二级学院内部资源。争取资源和调配资源是院级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二)教师教学研究的引导

从教学管理柔性化的角度出发,教学管理之于教师的作用,更多是一种间接性干预,以支持、辅助和引导为主,而实现支持、辅助和引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实现。

由于教学研究的内涵丰富,二级学院需要确定不同时间段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内容和侧重点。以中国计量学院计量测试工程分院为例,专业组成既有新办工科专业,也有传统的已形成一定办学优势的工科专业。师资方面,面临着资深教师逐渐退休,新进教师成为主要教学力量的情况。整体上,教师群体更专注在专业领域内的进步,对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方面的投入不太够,对传统教学模式认识不足,对新教学模式的跟进与创新都不足。为此,分院把教学研究的重点放在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对工程教育理论的跟踪上。

与上述引导性工作相适应,教学管理需要理解和包容各种教学模式,促进教师借鉴和采用更本地化、更适用于自己的教学模式。

(三)学生学业的引导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交流过程,教师借助这个交流过程,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多方面发展。教学过程中融合着科学精神、专业理念和学生价值的提高。教学管理则是这个交流过程的保障,其对学生的管理,在于引导学生确立学业方向,顺利进入与学业方向相关的系列教学活动。

1. 通过学业引导,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现代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学习者接受客观的东西,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与学习共同体的互动,主动建构知识意义。据此,学习专业课程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提供一定的任务、资源和工具,提高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二级学院作为具体教学单位,其教学管理要提倡把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交付于学生,提倡学生学习中的自主选择和自主学习。

2. 通过学业引导,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条件,自主选择主攻专业方向、选择课程、选择学习方式(如时间、地点和媒体等),甚至自主选择教师。通过这种引导,培养学生自我负责的精神,塑造创造型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院级教学管理,要在院内逐步实现专业选择自主,在制度上为转换专业的学生提供便利,提高选修课程的自由度,在分院层面为实施完全的学分制、选课制和主辅修制等制度做好前期准备[5]。

四、院级教学管理质量的评价

(一)如何评价教学管理质量

如何评价院级教学管理质量?需要先考察如何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价。如果以社会本位为价值取向,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相对单一,评价办法主要看与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如果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价值取向,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将是多元的,评价办法并不唯一[6]。如果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趋于多元,那么教学管理质量的评价也将趋向多元,趋向于过程评价而不是结果评价。

(二)院级教学管理质量的形成性评价

对教学管理质量的评价,不妨借鉴形成性评价的概念,更多关注评价过程,关注教学过程各参与者对教学管理质量的评价。具体分析,这个评价可以考虑来自教师、学生、学校职能部门和外部专家等四方的评价。

首先是教师对教学管理质量的评价。来自教师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管理是否实现了对教学研究的引导;管理制度与专业培养目标之间是否协调;教学管理是否体现了服务性并兼顾到特殊的教学需求。

其次是学生对教学管理质量的评价。来自学生的评价可以集中在两点:教学管理是否实现了对学生学业的引导,实行了分年级、分类引导;是否解决了学生学业中的疑问和困难。

再次是学校职能部门的评价。来自学校职能部门的评价包括:教学管理是否维护了教学秩序;管理制度是否适用于特定专业,适用于特定教学活动;是否实现了数据的自动采集与提取,数据采集是否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等。

最后是外部专家的评价。来自外部专家的评价包括:院级教学管理是否覆盖了院内教学活动,是否支撑了教师教学自由,是否优化了院内资源的配置;以学院为粒度考察是否存在着教学资源的缺失,以专业为粒度考察是否存在教学资源的不足,专业之间资源共享是否达到管理目标;现有教学资源的品质是否符合培养学生的目的,现有教学资源的可及性程度是否高,学生利用资源的渠道是否充分等。

参考文献

[1]别敦荣.以现代理念改革高校教学管理制度[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20) .

[2]胡建华.论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20) .

[3]张芊, 刘海燕.论高校教学管理制度设计中的缺失[J].江苏高教, 2006, (6) .

[4]王敏, 申利民.构建柔性化高等教育体制[J].教学研究, 2009, (3) .

[5]刘钊, 曹兆文.我国高校开课与选课教学管理体制的重构——基于选课制的研究[J].江苏高教, 2007, (6) .

现代高校学院行政管理 篇11

【关键词】高校;二级学院;危机管理;对策干预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扩招与合并等系列举措,高校学生人数急剧膨胀、构成学生成分多样化、心理状况良莠不齐,而原有的办学条件、教学生活设施、后勤服务已经不能与学生规模和日益增长的需求相适应。随着高校应急事件的频繁发生,人们逐步意识到高校内可能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应急管理事件的重要性。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针对事态的可能发展方向及时采取有效对策,从而减少应急事件发生的次數和频率,减小应急事件对现行高校稳定工作的影响,这就是高校危机管理工作预警机制,研究和制定高校应急管理工作预警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概念解析

1.1危机

“Crisis”一词来源于希腊语。“Crisis”在希腊语中意为“Crimein”,其意义为“决定”。《现代汉语词典》对危机的解释是:①危险的祸根,如危机四伏;②严重的困难的关头,如经济危机。即危机有双重含义,一是潜在的危险因素;二是潜在的危险因素已成为现实。日本学者龙泽正雄认为危机有五种内涵:①危机即事故;②危机即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③事故发生的可能性;④危机即危险性的结合;⑤危机即预料和结果的变动。危机具有公共危险度,致使生活秩序被破坏,社会秩序被打乱,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人民群众无法安居乐业。

1.2危机管理及危机管理意识

危机管理原是指企业为应对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及员工培训等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危机管理是专门的管理科学,它是为了对应突发的危机事件,抗拒突发的灾难事变,尽量使损害降至最低点而事先建立的防范、处理体系和对应的措施。

危机管理意识起源于欧美,1915 年莱特纳的《企业危险论》首次提出了危险管理;1921 年马歇尔在《企业管理》中也发表了危险负担管理的意见和危机的处理方法。1962年古巴危机,是指某种冲突状态处于转向战争,或者转向和平这一分界点时,为防止其升级到战争而力图控制事态的体系。1970年以后,危机管理也开始涉及到“非军事性的危机”领域,并逐步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国家或城市管理新理念。进入90 年代,随着企业危机的复杂多样,该课题的研究更加受到国外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

1.3高校危机事件及危机管理

高校危机事件是指发生在高校校园内或发生在社会上并且与高校成员密切相关的事件,在事先未预警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的,严重干扰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秩序,破坏教育教学设施,对高校成员造成不安与伤害,损害学校形象声誉。危机管理的概念源于企业管理,是专门的管理科学。

高校的危机管理是指高校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除危机,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因此,高校危机管理过程也是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2 高校二级学院危机管理的现状及其成因

尽管当前我国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建设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高校危机事件的因素日益复杂多变且不确定、发生频率逐渐增多、各类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出现。要建立高效、快捷的高校危机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应急能力建设,更好地预防和减少高校危机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高校危机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还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因此要想从多方面解决,必须从引起高校危机事件的原因入手。

2.1学生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安全防范意识比较薄弱

当前社会的负面影响给学生带来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爱情至上等消极思想对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误导和影响,致使大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出现偏差,容易受鼓动或被社会上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在经济、学业、就业、情感、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下,大学生容易产生巨大思想困惑和心理压力,当焦虑、抑郁、悲观厌世等不良情绪长期积压又得不到合理宣泄和及时调节就会出现心理危机。

2.2二级学院危机管理缺乏敏感性与主动性

高校二级学院是高校的二级机构,处于高校的庇护之下,“大河有水小河满”,生存方式高度保障,很容易使二级学院对危机的爆发和威胁缺乏敏感性。加上危机管理意识较弱,危机往往无法在萌芽阶段立即被发现并及时进行处理和妥善解决。即使有的二级学院管理者能意识到危机的存在,也未必能形成组织整体的预警能力。因此,当危机来临时,要么茫然不知所措,要么只是进行被动式反应,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后才着手将危机产生的负面效应加以控制。在危机管理中,高校二级学院主动性的缺乏使得危机管理无法彻底消除本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3 教育培养失调、家庭环境影响是关键诱因

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存在重知识教育和成就教育,轻人格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现象。学校和家长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情绪情感、心理需求和心理调适能力,这种失调会引致大学生过激行为的产生。当然,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溺爱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失调。高等教育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是很多家庭难以承受的重负,而高校内学生家庭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差别,鲜明客观的浓缩汇集到一起,往往容易引发较为激烈的冲突。

2.4二级学院应急组织机制的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展了“平安校园”建设。高校二级学院也积极响应“平安校园”建设的号召,重视和加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尤其对消防、防盗、防骗等安全问题都有一定的应急预案,并推出了一些加强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的新举措。但从危机管理的角度看,高校二级学院还缺乏健全的危机管理体系,危机管理缺乏预测性,对危机的处理多凭借经验,缺乏科学的指导。因此,在危机处理中易处于被动地位,同时也增加了危机处理的成本。

2.5 事件的后续服务工作不到位

目前高校多采取“事后动员,打突击战”的工作方法,当事件的相关人员得到相应的安置后,大家都“收兵回营”。然而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我们并未对产生此类事件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对解决事件的经验未进行总结,这是治标不治本,同时校方也未对广大学生进行心理安抚,因而也为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埋下了隐患。

3 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建设的对策干预

加强和改进二级学院的危机管理,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危机管理的需要,是实现二级学院科学发展的需要,更是贯彻以人為本理念、切实保障高校师生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针对高校危机事件出现的新情况以及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创新探索,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不断完善高校二级学院危机管理机制。

3.1强化危机意识

首先重在加强预防。高校必须加强突发事件的情报信息工作,构建纵横交错、上下贯通、灵敏高效,从部门深入到专业、班级的情报信息网络,搜集学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及时妥善地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其次是制定预案。加强对突发事件处置的研究,拟定完善的处置方案,制定工作流程,建立效率高、权威性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指挥决策机构;建立突发事件处理责任制,实行层层包干,做到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再次是组织预演。对火灾、传染疾病等突发事件组织预演,使主体人员熟练掌握处置的全过程,能够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

3.2健全高校危机应对体系

高校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危机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危机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受灾师生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还要发挥高科技优势,努力提高应急管理的物质后勤保障和技术装备水平,增强高校应急处置的主动性、联动性、快速性和高效性。

3.3重视危机事件中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有:对当事人的同校师生以及危机事件处理小组人员,实施减压团体的心理教育模式,帮助他们处理和调适危机事件对他们的创伤性冲击;对受危机事件影响的高危群体进行及时筛查与处置,如果发现相关人群身心状况有较大改变的情况(如情绪反应强烈或当事人的好友异常镇定等),应将其列为高危群体,并对其进行特别的关注,避免意外再次发生;应警惕危机高发时间段,如在当事人死亡的周年、当事人的生日等特殊日子,适当关注受危机影响严重的师生的动态。

3.4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师生和社会各界对应急法规和知识的学习

认真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规和政策要求,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有计划地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各类高校还应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我国的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干部教育和普法教育也应当把学校突发事件应急教育演练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教学计划。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应急知识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要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各类预案演练。

3.5开展危机后的复原工作

危机事件的风波平息之后,应当及时开展危机复原工作,高校的危机管理部门应抓住机会,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一些应急机制要适当调整,对一些过度的做法要及时纠正。同时还要做好文字记录,以备后用。学校的工作重心应逐步转移,由危机管理转变为常态的管理,以尽快恢复校园的正常秩序,弥补被耽误的工作和造成的损失。

4 结 语

近年来,高校各类突发危机事件时有发生,且有逐年增长的势头,校园安全和秩序受到严峻的挑战。这类事件往往容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传播扩散速度快,不仅会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而且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当前,我国高校二级学院的危机管理存在意识薄弱;敏感性与主动性缺乏;校园危机的长期性与复合性,导致二级学院危机管理的困难增长;二级学院危机管理的对策还未形成完善的体系等问题。因此,要加强和改进高校二级学院的危机管理,构建科学的危机管理系统.妥善处理各类危机事件,成为摆在众多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薛澜等.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管凤仙.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与高校安全稳定工作[C].2009年第三届海峡两岸高等学校安全管理论坛文集,2009,P233

[3]邱鸿钟,梁瑞琼等.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1]马斌奇(1978~),男,讲师,现为西安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2]祁新雷(1983~)男,助教,现为西安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3]王锐(1979~)男,助教,现为西安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项目来源:西安邮电学院2010年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项目

现代民办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研究 篇12

1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地方民办高校管理问题

我国地方民办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着下述几个问题:第一, 民办高校在不断提高办校规模的同时, 往往忽视办校质量管理, 从200 9年开始, 民办高校发展进入低谷, 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及影响力, 办校规模一直下降, 为了保证学校规模, 使学校能够稳步生存下去, 很多民办高校均采取拉人头给提成的方法来提高办校规模, 只在乎学校的经营效益, 完全忽视办学质量。第二, 民办高校普遍学费较高, 因为很多民办高校的主办者往往只想着赚钱, 不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等进行培训, 很多民办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求职能力及就业能力往往很低, 并且就业中往往只求与中专等学历学生的同等职业, 无法发挥大学学历的作用。所以, 很多家长会认为就读民办学校只是浪费钱, 根本不能提高自己孩子的就业能力, 因此, 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没考上公办学校的学生家长, 更主张孩子先工作, 放弃读书机会。

1.2 管理体制不完善

大部分民办高校都是直接由学校董事会制定, 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执行的, 但是, 两者的出发点有所不同, 因此, 在管理执行上就会产生矛盾, 这直接导致很多民办高校频繁更换行政管理人员, 除了在社会上会对民办高校产生不良影响, 也会制约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1.3 师资队伍素质低

由于民办高校行政管理做不好, 办学规模一直下降, 很多高校根本无暇关注学校师资队伍的素质, 也无法留住高素质教师与专家;很多民办高校为了能够节省学校财政开支, 往往采取外聘的方法, 直接从其他公办高校聘请教师来本校上课, 这样导致民办高校教师流动性太大, 无法清楚本校学生的具体状况, 上课缺乏针对性, 不利于学生学习与学校教学管理。另外, 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构成大多为职称低的年轻教师, 缺乏高职称教师, 因此, 学校的年轻教师就没有老教师带领, 上课方式完全按照教师个人喜好进行, 无法有效提高教学水平, 继而学生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1.4 行政管理人员素质低

一个高校能否有效举行办学活动, 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的行政管理部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行政管理部门没有科学的组织能力, 学校的教学活动就不能有秩序进行, 教学质量也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该要采用高素质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保证学校各项办学活动有序进行。

1.5 现代办公设备应用少

为了节省高校财政支出, 提高高校办学利润, 很多民办高校往往会采取减少现代搬动设备的投入, 这样直接会影响学校教学质量, 使教师工作效率降低, 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教学质量下降, 家长对民办高校就越不满意, 就读学生就越少, 学校效益就更低, 恶性循环, 民办高校办学规模只会越来越低。

2 提高民办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措施

2.1 提高管理水平

高校办学者应该要丢弃传统办学中“官本位”思想, 要以高校办学质量与办学效果有限, 同时, 行政管理效率也应该要得到高校办学者的重视, 只有转变办学者传统的“官本位”思想, 将自身看作真正的教育者, 才能从根本上重视学校的办学质量加强行政管理, 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2.2 缓解高校董事会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矛盾

我国民办教育中的相关规则明确规定, 民办高校投资方人员不得超过高校董事会成员的1/3, 而且, 高校董事会不能直接决定学院院长的去留, 独立学院的院长应该要由社会团体、普通高等院校及教育部门的反复考核后推荐董事会, 董事会通过各个团体的推荐人选, 直接对其履行聘任手续。而民办高校的中层管理人员, 必须要有独立学院院长或者高校校长的提名全体董事会成员对其进行讨论并且投票表决是否聘任。高校校长、院长及中层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 高校每年都要对其进行业绩考核, 根据他们的业绩情况决定其去留从而有效提高高校的行政管理效率及整体运营水平。

2.3 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民办高校一定要将学校内部人才吸纳机制完善, 将人才培养与管理等各个环节相结合, 完善正式教师与兼职两者的待遇留住人才。另外, 高校还应该要想尽办法将高层次人才吸纳进来, 特别是一些能够起到学科带头作用的人才, 因为学科带头人能够充分带动高校学科发展, 对其产生积极作用, 从而能够全面、有效提高高校整个师资队伍的素质, 进而有效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吸引更多学生就读, 使民办高校的运营良性发展, 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另外, 对教师进行相对应的培训, 同时, 在培训的同时还应该对教师进行思想教育, 使他们能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学生中能够起到模范作用, 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2.4 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行政管理人员要时刻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 明确行政工作的真正意义, 清楚知道行政工作并非只是简单的跑腿或者传话的机械工作, 而是民办高校整个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高校的各项组织活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民办高校要想提高行政管理部门的效率, 就必须转变内部行政管理人员的观念, 使他们能够树立科学管理的观念。另外, 高校还应该组织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进修, 如:管理学、行政学、教育学及法律学等。此外, 民办高校还应该加强对行政管理部门的培训, 使他们能够及时掌握相应的科学管理技术, 组织他们向相关具备丰富管理经验的行政管理骨干学习, 将这些人才吸纳为高校所用, 有效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2.5 增加现代办公设备投入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高校教学及办公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设备对于促进教学效果及提高行政管理效率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 不但能够将抽象化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 使其形象化, 还能够将课件有效循环利用, 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节省教师用手备课的时间。在行政管理工作中, 不但能够将日常工作简便化, 同时, 还能够将相关资料备份电脑中, 加强信息传递的作用。

3 结语

要想有效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就必须从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中问题的源头抓起, 从根本上杜绝制约行政管理效率的问题, 针对高校具体状况, 制定出适合民办高校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 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 提高管理效率, 促进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摘要:本文对现代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 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我国民办高校的现状, 给予相对应的提高民办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措施, 以作参考。

关键词:民办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研究

参考文献

上一篇:国外发展经验下一篇:网络性能测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