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二级学院信息管理(共12篇)
高校二级学院信息管理 篇1
新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引入教学课堂, 电脑辅助学生完成学习过程, 无线终端用来接收各种教育资源, 种种变化都冲击着旧有的教学思想, 促使人们发掘新的教育模式。在此背景下, 信息管理系统应运而生。本文着重讨论高等学员中教室信息管理系统的特征、内容与意义。
一高校学院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与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比较
高等院校的课程科目相对复杂, 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各种课程分门别类, 较之中小学, 高校学院的教师们平时排课、选课、上课的任务更为繁重, 而对于一个专业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 在评定成绩时更为不便。虽然有多媒体教学技术作为支撑, 但在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上仍然沿用旧有的模式, 老师往往感觉精神疲惫和力不从心。
前些年, 在信息化大研发的趋势下, 各个院校大部分设置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为在校大学生的日常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学生可以在信息系统中查询个人在学校中的资料, 上课课表、考试信息、英语四六级成绩, 课程成绩、论文提交等。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可使学生高效率地管理个人信息和高效率地进行学习。
老师平时要处理的教学事务较为复杂。除了处理个人的日常教学活动以外, 还要分管本专业学生的各种教学, 有的老师身兼数职, 在这种情况下, 没有一个作为老师的信息管理系统是不够的, 也就是在这样的需求下, 高等学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主要为教师服务的系统应运而生。
高等院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与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相比有很大不同。首先, 目标定位不同。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服务目标主要为老师, 而后者主要为学生。因此, 服务对象的不同决定了其内容的差异性。其次, 功能导向不同。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处理学生平时自身的学习活动如查看课表、选课、查看成绩等。而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服务于老师用作教学授课之用, 管理个人工作与财务事务也是必需的。最后, 处理终端不同。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终端是教务处, 教务处主管学生的日常工作。而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终端不仅包括教务处, 还有可能包括财务处、学生处等。
二高校学院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
高校学院中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与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相比更为复杂, 因此在其系统中的主要内容方面, 也是分工有致。
1. 教学版块
教学版块的主要目标是老师用来处理平时的教学事务。教学版块包括课堂与课外两个方面, 课堂主要有课堂考核, 选课查询, 所教授学生名单, 课件上传与下载。
课堂考核主要用于老师在课堂上需要评定课堂学生成绩, 而当场给出的分数, 可以直接输入信息管理系统, 便于随时录入。选课查询中老师可以查询自己所教授的课程中有多少学生进行选择, 根据所选择的人数老师进行增减开设课程调整。老师可随时查看选择自己课程的学生名单, 也可随时点名和提问。课件上传和下载是多媒体技术与信息管理技术的重要结合。老师在上课前可将本节课的电子课件上传到信息管理系统, 在课堂上, 老师可以在多媒体电脑上输入自己的账号密码登入信息管理系统, 在线播放课件, 这样老师上课的便捷性变化大大提高, 同时信息含量较以往较大。
2. 工作版块
工作版块的主要目标是老师用来处理课堂教学外的工作事务。工作版块主要包括课后成绩上传、课程成绩评定、学生考试安排与调整、学生成绩评定与录入、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交、学生毕业论文预答辩提交、学生毕业论文最终成果提交、学生毕业个人评语提交。
课后成绩上传主要是老师在课下将课堂上的课程成绩录入信息管理系统, 以利于系统保存。课程成绩评定是用于老师在本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在本课程的课堂与课外表现进行评定, 综合各种因素进行打分。学生考试安排与调整则主要用于期中、期末考试时对学生考试地点、时间进行安排与调整。学生成绩评定与录入则是在期末考试结束后, 录入学生的各门成绩, 一般由年级辅导员和分管教务处的老师负责。
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交是用于在学生本科、硕士、博士毕业论文开题时提交开题报告, 学生毕业论文预答辩提交时用于在3~4月份毕业论文预答辩时提交, 毕业论文最终成果提交主要是在学生正式答辩前对本学生的正式毕业论文进行提交, 录入学校数据库, 存入网上档案, 学生毕业个人评语提交主要是在学生通过答辩, 即将毕业, 学生的辅导老师针对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表现进行个人评价与评语总结。
三结束语
高等院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为老师处理日常教学事务与工作事务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在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中, 老师教学和办公的效率大大提高, 在老师高效率的教学与办公下,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对促进现代教育事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高校学院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是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推出后的一个信息平台。本文简要地介绍了高校学院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与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特征与内容, 希望同仁们对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有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高校学院教师,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杜静.高校学院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初探[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3)
[2]唐超礼、黄友锐.基于B/S模式的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科技信息, 2006 (8)
高校二级学院信息管理 篇2
高校管理论文:加强二级学院行政管理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王韬
(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浙江临安311300)
摘要:我国高校大多实行二级管理制度。其中二级学院行政管理水平决定了其执行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制约着高校的改革与发展。二级学院的行政化管理必须服从于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明确我国高校二级行政管理的现状并加以改革创新,已成为高校行政管理者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改革;二级学院;行政管理;执行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对高校三要素的解释是:行政管理、传承知识和科学研究。可见良好的行政管理,是一所高校实现其全部功能的重要基础。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高校对其内部的行政管理体制开始改革,国务院曾对此下发了《关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进行规范。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连续的普遍扩招,各高校都已基本进入发展性、综合性大学阶段。所谓“综合性大学”,一般是指涵盖文、理、工、商、法、医等学科门类齐全、办学规模宏大、科研实力较强的高校。其特点是具有“多学科性”,体现为下辖多个学院(涵盖多个学科),且各学科间相互联系;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并且在一定学科范围内,科学研究工作走在教学的前面,为教学工作提供学术支撑,促进学生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其基础属性是:科学研究多为基础科学,教学内容主要为普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为实现学生培养的目标和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综合型大学多侧重于二级学院化,相应的行政管理逐步重心下移,实行总体规划、分级负责,学院享有一定独立创新责权的管理模式。因此,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逐渐成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和教育研究机构的关注热点。
由此可见,综合性大学的行政管理是指高校确立了计划目标后,以一定的规章制度为基础、采取一系列方法和措施确保各职能部门协调一致、各司其职,带动全校师生职工统一步调、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现既定发展目标的系统化改革模式。其中的行政管理主要体现在如何处理好领导与专家、教师与管理人员、个体与集体、民主与集中,以及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在当前高校普遍推行二级学院负责制的大背景下,高校二级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日益显得举足轻重。换句话说,做好各个二级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在综合性大学的整体运行管理中实现上行下达、落实学校的各项决策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高校的`行政管理始终是学校顺利实施教学、科研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学校政令畅通、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施依法治校的必要保障。但在我国高校快速发展的现阶段,却往往缺乏对于高校二级行政管理的深层次理论探讨,于是导致了行政管理水平滞后于教育改革进展,甚至成为学校深化改革的客观阻碍。
一、现阶段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现状
(一)我国高校普遍存在部门编制庞大,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现象
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设置大多参照政府机关而设置,机构繁多、功能过细、编制冗余,甚至不乏因人设岗等情况。在实际办事过程中,每个部门只管理具体行政职责的具体部分,这就导致一个行政命令需要数个部门集体参与才能完成,极大地影响了办事效率。校内、校外的办事人员也往往需要跑遍多个部门才能办好一件事情。形成了既耽误时间又手续繁琐,出现事难办、脸难看、字难签、章难盖的现象。在事情涉及多部门的情况下,部门之间也往往怕承担责任而相互推诿,这不仅使得行政管理成本增加,还造成了行政管理混乱、对高校形象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盲目服从,主观能动性低
现阶段我国高校主要的管理模式基本是下级服从卜级,相当部分的高校都将学校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权限固定在不同的级别上,形成了由高到低、犹如金字塔般分布的管理体系和权力体系。每逢重大事情发生,下级管理部门总会等待或依赖上级部门发布指令行事。即使出现与现有规章制度相违背的情况,也是上级说了算,这就难免居功自大,而下级管理部门总会等待或依赖上级部门发布指令行事,政策、法规以及原有的办事规则都跑到脑后,坐等领导安排,久而久之形成等靠风气。具体办事的主观能动性大大降低,工作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另外,由于高校管理工作的运行主要依靠行政机构或行政人员逐级行使行政管理职能来实现,学校的一切资源甚至包括学术资源在内都受控于学校的组织机构和成员,特别是学术资源长期被行政手段干预,使得本应以学术为中心的高等院校在不同程度存在着权力崇拜,导致学术情节、人文关怀逐渐褪色。
(三)高校行政管理的重内务属性,忽略了其外联作用
高校是一个具有丰富社会属性的实体,因此其行政管理中对内在事务的管理和对外联系合作的管理同等重要。一般而言,学校对内部事务的管理比较到位,但对外管理则较为薄弱。比如学校与校友,与兄弟院校之间、企业或科研单位之间、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与教育主管机构部门、国家行政部门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事务处理,往往缺乏规范化的规章制度和执行监督,甚至很少有人对此进行深入研究。长此以往,也必将导致高校外部发展空间受到阻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行政管理人员相关知识学习不够、创新意识不强,服务意识淡薄、行政效能低下。另一方面,高校行政管理的现行措施还主要是依靠各类规章制度和各岗位职责和主管领导的命令指示,使得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上体现不了职员的自主能动性,下级只是以简单地完成上级意志为己任。
二、尽力提高二级管理成效,是当前高校改革发展的动力
我国高校当前正面临从大学到学科,再从学科到大学交互作用的变革过程。高校的行政管理也伴随着由权力集中转向两级化管理而过渡,因此高校行政管理的二级化进程日益显得重要。只有做好二级管理,使二级学院充满活力,将直接影响到一所高校的变革进程。
在普遍实行二级管理的大趋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二级学院行政管理作用、实现行政管理的畅通高效,已成为每一个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止步不前不如自我提升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机构的大致模式是:实行二级化管理的高校一般都设置数个行政管理岗位,而二级行政管理岗位的一个人员需联系本学院内、外的数个行政管理部门。当某个工作内容涉及到几个部门时,如果出现相互推诿,则办事人员往往疲于应付,其忙乱仓促可想而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如何提高办事效率?这是我们必须面对,而且必须解决的问题。
虽然制度层面上的改革需要上级部门来决定,但通过岗位培训,加强业务熟练程度来提高二级行政管理队伍人员的素质却更为重要。实行二级化管理的高校,其二级学院管理者的能力提升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当然,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并不代表管理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还需要管理者掌握现代管理技能、掌握先进的管理技巧、积累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而提高整个管理队伍的素质,就必须强调提高服务意识、强化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岗位职责,使二级学院的行政管理与全校行政管理有机融合。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结构有两种方式:一是引进高素质的、具有良好学科基础的管理人员,彻底改变管理队伍的能力结构;二是对现有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较大地提升工作技能。比如培养奉献意识,养成以大局为重的责任感、使之具有良好的沟通及表达能力等。除此之外,所有的管理人员都要具备能独立担当所肩负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创新和控制能力。
(二)调整现有行政管理模式,优化二级管理环境
“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已成为各高校管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实行二级化管理的高校,一般都设置了学校总的行政办公平台(中心),实行各部门集中办公以提高工作效率。并以明确的岗位职责规范行政管理,靠责任到人、首问负责等方式提升工作效率;以提高服务理念,树立党员先锋岗等起到促进带动作用等。
在此基础上,应建立公布监督投诉制度(含申诉制度)等,以促进管理的规范性,建立并严格实行考核奖惩制度,以树立正气、奖勤罚懒等措施调动积极性。另外,还应创造适宜的环境,为开展“教授治学、民主决策,实行重大议题集体表决;日常事务严格规章制度,责任到人,适时考核、纠错查漏;以确保政令上通下达,日常工作有条不紊。
(三)建立健全二级管理制度,管理权限下放,真正做到“责权利三结合”
顺应形势发展,实现科学、民主的行政管理是高校行政改革的发展方向。坚持依法治校、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通过二级化管理,充分调动各级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效率,是保障学校行政执行力的保障。
加强学校各级行政部门、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效率。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多,部门间利益存在矛盾,人际关系复杂,管理人员多等等,都加大了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难度,使行政执行力打了折扣,行政管理受到影响。究其根本,就是行政管理部门之间,行政工作人员之间缺乏沟通。若加强管理人员互相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使得工作人员相互理解、相互配合,保障行政管理良好运行。
(四)丰富二级行政管理技术,开展信息化为主的管理技术创新
提高高校各级行政管理的效率,可采取信息化平台。如:校讯通短信平台、腾讯群、微博、讨论组、学院网站及内网办公自动化系统平台等信息化管理方式,及时把有关决定、通知、会议精神等信息及时传达,缩短信息传播和反馈的周期,提高办公效率。教师、学生以及管理者都可以通过信息反馈平台及时有效的沟通,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更加便捷和高效。
在教育全球化的今天,任何止步不前都会落后,高校的行政管理亦是如此。创新、进步来源于勇于实践、善于实践。高校发展的趋势要求其各级管理人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管理改革、更新管理理念。而管理者的素质,也势必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得到不断提高和优化。
参考文献
[1]张建恒,论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观念的转变[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1).
[2]王琳西,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7,(6).
高校二级学院信息管理 篇3
【关键词】高校信息公开 档案管理 必要性
一、高校信息公开的新形势
2010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高校信息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是促进高校依法治学的重要举措。2014年7月,教育部又公布了《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清单提出10大类50条需公开的信息,涵盖高校体制机制、招生考试、资产财务及收费、人事师资、教学质量、学生管理、学风建设、学位学科、对外合作交流等各个方面,旨在进一步推进高校信息公开工作,扩大社会监督,提高教育工作透明度。湖北省教育厅于2014年10月公布了《湖北省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根据湖北省的實际工作情况,对本省的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工作做了进一步的要求,清单也提出了10大类50条需公开的信息,明确了各类信息的指导处室,切实将高校信息公开工作落实到相关责任单位,同时要求各高校要把做好清单的落实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校长领导学校的信息公开工作,真正将推进高校信息公开、提升公开效果、增强高校工作透明度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深入细致地抓实抓好。
《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对高校信息公开的内容、途径和要求、监督和保障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随着《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实施四年多来,信息公开工作逐渐得到各高校的重视,尤其是一些办学历史悠久、办学行为规范的高校都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且运行良好。《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的出台则是推动高校信息公开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和具体化,使其更具可操作性。
二、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做好信息公开的必要性
在这种新形势下,独立学院作为近十余年来逐渐崛起的高等教育新兴力量,切实做好信息公开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2008年,教育部在出台《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时明确将独立学院作为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最早一批独立学院是在1999年创办的,创办之初大多是依托公办高校办学,从而使独立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兼具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特点。在独立学院办学的探索阶段,因为办学形式相对灵活,许多问题尚未明确,的确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办学行为,各类矛盾冲突也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时至今日,独立学院虽然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但是外界的关注仍然不减,作为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社会大众希望更多地了解独立学院办学的各类信息。
高校信息公开的权利主体主要是高校的教师和学生,独立学院亦是如此。由于独立学院的特殊性质和社会认可度,教师和学生对于各类信息更加敏感,更加迫切地希望了解学校的各类信息,希望从学校真实有效的信息中获取更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同时,独立学院属于民办教育范畴,那么必然会有社会资金注入,对学校的办学行为产生影响,再加上与公办高校千丝万缕的联系,独立学院必然要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增强办学的透明度,积极配合社会监督,才能促进良性发展。
三、档案管理在高校信息公开新形势下的应对
档案管理部门作为高校信息的重要集散地,一方面要做好档案的保管,另一方面更要做好档案的利用。在高校信息公开的新形势下,档案管理部门将不能仅仅作为保障部门的角色出现,更要越来越多地参与学校的管理,担当起高校信息公开的重要使命。
许多独立学院在创办之初,主要致力于理顺体制机制、加强办学条件建设、招生等方面,对保障机制的重视程度不够,档案意识不强,资金投入有限,同时,用人机制和人事制度不够明确造成人员变动较大,或者没有专职人员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往往容易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的空白。高校信息公开工作的逐步完善和规范对独立学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来说应该是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如何应对新形势的要求,充分利用档案管理的基础做好高校信息公开工作是值得引起思考的问题。
1.积极转变档案观念,高度重视档案工作
过去数十年,档案管理在高校日常行政管理中总是作为附属单位和保障部门,近年来,随着高校信息公开工作的逐步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才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新建院校,完善的档案资料在学校发展历程中,能完整记录学校各个发展阶段,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也能够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决策提供依据。高校信息公开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必须是以档案材料真实、全面、完整作为基本前提的。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锋,应积极转变传统观念,高度重视档案工作。一方面要明确档案管理在高校信息公开中的职责,另一方面要加强档案收集和保护的意识。只有从根本上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才能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为信息公开工作打牢基础。
另一方面,高校信息涵盖的范围广、涉及的部门多、收集的难度大,但档案管理部门具有将各类信息汇总整合的功能,而在新形势下,不应拘泥于以往的单一功能,应在高度重视档案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起科学的工作机制,引导档案管理部门参与信息的处理,档案管理人员参与并熟悉学校的行政管理,才能在信息公开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档案管理部门的信息处理优势。
2.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利用效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目前,国内高校档案管理普遍存在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的问题,这些都对信息公开与利用产生影响,而要改善这类问题,需要投入大量建设资金。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档案材料的形式已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纸质档案。近年来,许多高校大力推行办公自动化,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也开始运用到办公中,电子档案的数量和种类急剧增多。档案管理工作应将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工作纳入总体规划,充分利用新兴技术如档案管理网站、电子信息检索工具等进行档案管理。许多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因为历史久远、档案材料数量庞大、资金短缺,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此时,独立学院的档案管理就显现出优势,一方面,独立学院办学历史不长,档案材料的数量相对不大,要实现档案管理技术的改革相对容易操作,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实行成本办学,建设资金相对充足,这些都有利于独立学院统一规划,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利用新兴技术,适应档案管理的新要求,应对信息公开的新形势,满足更多人对独立学院信息的需求。
在信息公开的方式和信息利用上,档案管理部门也应该顺势而为,打破传统的查询借阅方式,由被动公开向主动公开转变,可以借助信息化平台的建立更多地利用电子媒介如信息公开网站、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等及时发布信息、提供信息查询,提高信息公开的实效性和信息利用的效率。
3.培养档案管理队伍,提高人员专业水平。
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以手工为主,效率较低,档案管理人员仅熟悉档案业务知识,对于高校内部业务及其运作并不了解,难以适应高校信息工作的新形势。独立学院创办时间较短,许多学校的档案管理部门尚未完善,专业档案管理人员更是紧缺。在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建立一支熟悉档案业务和高校信息工作、能熟练操作数字化系统、专业素质高的档案管理队伍刻不容缓。在加强档案业务培训的同时,应当注重档案管理人员对新知识的吸纳和新技术的培训,一方面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另一方面是对高校运行机制的熟悉和信息公开制度的把握,能够主动了解国家政策、关注热点信息,处理好档案信息公开与保密的关系,切实为师生和社会各界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推动独立学院信息公开工作的规范化。
综上所述,在高校信息公开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应充分利用发展机遇,高度重视信息公开工作,将信息公开与档案管理予以整合,发挥档案管理的信息处理功能,积极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从而更加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熊欢欢.高校信息公开与高校档案提供利用的差异化与整和性研究.档案管理.2011.3
[2]范蕾.高校信息公开环境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应对之策.中国科技信息.2012.22
高校二级学院信息管理 篇4
关键词: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高等学校,二级学院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 高职院校任何机构都离不开信息化, 教务管理作为高职院校重点管理对象, 应在这方面提高管理水平, 加快此项信息化建设, 采用合理的信息技术改变单一教务管理模式, 实现教务管理全面发展。
一、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结构功能介绍
在信息化建设中, 学院与软件公司合作, 开发了正方教务软件, 形成了多功能的教务管理使用系统, 主要包括以下几大功能模块:
(一) 教学计划管理。可把每学期学习的课程提前录入到教务系统中, 然后把具体教学任务实施安排录入系统中, 具体对应科目、专业、班级、授课人、学时、学分、开课院系等, 最后对应以上信息进行排课。
(二) 成绩学管理。学生每学期参加期末考试的成绩都由任课老师录入到教务系统中, 录入完成后学生可以从该系统中查询本人成绩, 同时也可打印成绩单。
(三) 选课管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科目分必修课和选修课, 学生通过学号和密码登陆, 进行相关课程网上报名选修, 学生网上选好后可在线查询选修课程信息, 教务管理人员可在线汇总选修课程学生的信息, 并直接把汇总信息发布给各个部门。
(四) 申请多媒体教室。在安排课务时, 教务处提前给班级安排上课地点, 但有时个别老师临时调课需要申请教室上课, 采用此功能方便教师上网申请教室上课, 只需设置申请上课时间、地点、申请原因、班级、人数即可。
二、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 目前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实行二级管理。在此过渡期间管理重心发生了变化, 虽然把大部分权力下放给二级学院, 但是管理工作量明显加大, 原来不属于二级学院所做的工作现在都分配给二级学院自行安排操作, 为了完成任务, 避免工作失误, 教务秘书疲于应对各项工作, 充当“传话员”、“跑腿员”、“服务员”, 造成教务秘书对自身工作重点认识不清, 一直处于繁忙工作状态, 满负荷的工作丝毫没有空闲时间考虑自身工作中是否存在不到位之处, 也未能考虑到今后针对这些问题又如何改进。
(二) 目前为了顺应社会不同层次的需要。高职院校招生模式千姿百态, 为了吸引更多生源, 采用普通高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精英班培养等招生模式, 日新月异的变化, 使得教务秘书也得紧跟时代步伐, 涉取知识面要广阔, 既要与二级学院内部上级教学管理人员沟通好, 又要与定点培训企业机构保持良好的接触, 因此在日常教务管理中遇到新的挑战也越来越多了, 因此教务管理不再是以前单一而又墨守成规的工作了, 需要采用新方法适应新环境。
(三) 教务管理系统功能不完善。高校的教务管理系统都从传统管理流程出发, 功能上存在不足之处, 不适合学院具体教务管理的需求, 教务管理工作中有部分是有延续性的, 教务系统中针对延续性的操作还未有良好的解决办法。比如重修考试报名、重修成绩录入工作就不能顺利进行, 主要体现:网上报名信息易出错, 最后重修成绩不能正常录入, 重修成绩不能及时查询, 不能满足多方面的需求。
(四) 教务管理技术支持人员缺乏。教务管理人员仅仅只会熟练操作教务管理软件, 对于技术上出现的问题没有能力解决, 教务管理软件维护技术要求较高, 需要具有专业水平的技术人员及时维护才能万无一失。一般教务管理软件都是通过招标购买来的, 但是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需要等对方公司派人过来检查后才能解决, 这样一来处理问题的周期变长, 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工作效率降低, 因此培养本学院技术管理人员很重要。
三、提高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 提升教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能力。作为高校的教务管理人员, 学会灵活应对各项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应为教务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深造机会, 充分肯定教务管理人员的价值, 给予其工作量化机制, 关注基层教务管理人员心身健康成长, 指导帮助其规划职业生涯, 使其有机会得到工作水平的提升, 学会灵活、应变、协作教务管理工作。培训教务管理人员计算机处理新技术, 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使得教务管理人员学会适应, 掌握更全面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才能与现代教学管理接轨。同时制定教务管理人员考核机制, 对于他们教务工作量给予合理的量化, 充分调动他们创新工作积极性, 强化个人协作修养。与此同时, 教务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 面对出现的新局面、新要求、新问题也要勇于采取新的方法解决,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务管理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
(二) 教务管理信息化应用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模式。加强与国外学校间相互交流, 通过学习交流了解对方院校在教务管理是如何有序运行, 多向同行业的请教, 开阔视野, 放眼世界, 从高度和深度看待工作中不足之处, 学习别人的先进之处, 但并不是照搬照抄, 而是要在理解吸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学院的具体情况加以运用, 国外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开始比国内早, 网络技术、数据库管理、交互技术都比国内做的完善, 在这一点上是向国外院校借鉴经验的好时机, 把可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内容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 把优秀的经验转化为适合自己需要的东西, 并在以后的实践工作中, 尝试开拓创新, 形成具有国内一流的教务管理理念。
参考文献
[1]任莉, 王季春.浅谈如何提高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J].高等农业教育, 2006, 6
[2]卢笛.高校基层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定位与素质培养[J].科技资讯, 2007, 11
[3]廖明星.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结构、素质与能力建设的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6, 2
高校二级学院信息管理 篇5
当前高校二级学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杜英芳
(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300387)
摘要:当前,高校二级学院管理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部门职责不清、管理队伍素质不高和学生管理制度不落实的问题。为此,一要健全高校二级学院个性化的管理制度;二要理顺二级学院内部管理职责,打造具有高度执行力的管理机构;三要提高高校管理人员的素质;四要落实二级学院学生管理制度。
关键词:高校二级学院;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12-0099-02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这一方面加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效应,让更多学生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使学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特别是对学生的管理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目前,一种新的办学形式――二级学院的出现,让很多分数不够高的学生圆了自己的大学梦。但是,由于二级学院的生源质量与学校本部差距较大,管理上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这都需要在我国高校管理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在继承学校传统管理方式的基础上,重新思考与构建具有二级学院特色的管理模式。
一、当前高校二级学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很多高校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于二级学院的管理质量缺少重视,导致二级学院的管理问题非常突出。
1.管理制度不健全
二级学院的制度大多源于校本部,与二级学院的民营机制间存在着矛盾,严重影响了制度的落实。有些制度与二级学院的管理特点不吻合,解决方案不合理,针对性不强,严重影响管理的效果。很多二级学院只是摘取了本部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全面、不规范。例如,校本部的一些档案管理、人事管理和教学科研等都与二级学院有很大差异,如果仅仅克隆校本部这方面的制度,对于二级学院的管理肯定是不适用的。国家相关部门对二级学院的管理制度建设督察验收机制不完善,也是导致二级学院管理制度不规范、不健全的一个原因。
2.内部管理部门职责不清
二级学院的管理是个综合性工作,部门之间分工不分家。因此,对于二级学院而言,工作的协调性是高效管理的基础。当前,高校二级学院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职能部门的设置与工作不协调,运行不顺畅。由于部门间分工和职责不明确,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经常发生矛盾,出现如“利益面前部门争夺不休,难题面前部门互相推诿,管理人员不管学生学习,教学部门不问学生管理”等问题。同时.部门之间缺乏沟通,教师与辅导员、教师与领导、辅导员与领导都“自扫门前雪”,缺乏沟通反馈机制,导致部门工作脱节,执行不到位,管理工作效率低。
3.管理队伍素质不高
由于高校对二级学院的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很难把一些非常优秀的人员调配到二级学院中,导致学院管理队伍专业素质不高。很多行政干部是教师出身,对行政管理不熟悉,有的还要承担课务,精力不够用;一些具体工作人员是受到学校照顾的职工家属,学历低,能力差;有些是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老弱病残教师;有些是刚分来大学生,没有管理经验。随着高校管理的现代化发展,这些管理工作人员很难适应高校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管理工作,如图书管理、教务管理、教研管理、德育工作等。政治辅导员是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日益增多的心理焦虑和障碍的教育主体,他们的道德水平、工作能力、文化素质直接影响到教育工作的效果。但目前高校二级学院的辅导员队伍大部分是由刚毕业留校的学生组成的,影响了德育工作的质量。
4.学生管理制度不落实
即或是不健全的制度也还面临着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当前,很多二级学院学生管理制度不落实,制度形同虚设。学生上课时接打手机、吃零食,做实验时不遵守实验室管理制度等现象在学校本部情况不严重、不突出,但在二级学院显得非常突出。如果管理者还是用以前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来对待这样的现象,则会使不良习气急速蔓延,严重影响学校形象。同时,二级学院学生考试不及格、逃课、迟到、打架等现象发生频率高,而学校对于这些问题的处理却是有制度无落实,导致这些现象长期得不到遏制。
二、改进高校二级学院管理工作的对策
1.健全二级学院个性化的管理制度
二级学院要针对本院学生特点,从学校规模、运营模式等实际出发,努力构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管理制度。一方面,要继承学校本部具有历史底蕴的文化传统,把握好学校本部文化的核心与精髓,保证二级学院的管理制度能够传承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包括学校共有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与社会责任意识等,这些是学校的灵魂,也是二级学院必须继承的部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校风气和传统优势的延续与发展。另一方面,二级学院要在基础本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重点继承其基本精神与思维方式,对于具体操作层面的制度要结合二级学院的特点进行改造,对于制度执行过程中的侧重点要重新定位,形成最有效的以健全制度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健全的制度是管理的基础。二级学院的管理制度要健全,就必须涵盖到管理的各个层面,消除管理的盲区。对学校的教学管理、评价制度、考核制度、实验管理、实践教学管理、野外实习管理、学生学习习惯管理、学生思想道德管理、安全管理、宿舍管理、就餐管理、水电管理、档案管理、考勤管理、人事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等管理制度都要以基本管理理念为指导,在校本部制度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二级学院的特点,个性化地予以健全。结合二级学院的特点,要特别加强实践活动管理制度的健全和落实,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切实重视学生的德育管理,强亿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
2.理顺二级学院内部管理职责,打造具有高度执行力的管理机构
首先,二级学院要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做好职能机构设置的科学规划,使二级学院在新一轮高校办学竞争中赢得一个有利的的位置。要按照学院管理工作的要求,对职能部门进行职能分析,明确其职责与功能。同时,要注意维护二级学院的职能部门与学校本部管理部门之间的上下级业务指导关系,这样既能保证二级学院管理部门之间的互相配合,又能保证二级学院延续学校的管理制度,把二级学院的管理纳入到学校整体管理系统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一些二级学院成为学校的独立学院,例如:某大学的二级学院已经不再是学校管理的一部分,而成为独立于学校整体管理之外的“附属国”,这是一种不良的办学倾向。
其次,重新构建民主决策体系,激发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二级学院管理制度的缺失在民营机制的尝试过程中,很容易导致民主管理的盲区。实行民营机制管理的二级学院要发挥民营机制的优势,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要建立决策监督机制与绩效管理机制,实行教代会与学代会共同组成的决策监督机构,对部门决策进行评估监督,促进领导适当放权,还权于部门。要推行问责制度,对于一些决策与实施中的错误进行问责,并与职务晋升与岗位待遇挂钩,提高管理质量与效率。要实施绩效管理,对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评价,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从成本效益、满意率、成长指数等各个方面进行积分评价,促进工作人员工作质量的改进。
再次,当前,很多大学在办学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机构设置仍基本不变,新职能由旧机构接纳,随着学校发展又不时进行修修补补,很少有学校进行一次重新的洗牌,致使问题在发展中积压,给学校发展又背上了巨大的包袱。因此,当务之急是要理顺部门之间的关系,关键是优化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逐步避免部门职责不清导致的工作矛盾与秩序混乱的现象,提高制度与决策的执行力。
面对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管理者角色混同的问题,实行层级管理体制,合理分配权力,建立一种扁平式的网络化的层级管理运行模式,让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互相联系、有效运作,是一种最佳的选择。学校的管理方式应该由以往的增加管理层次转变为减少管理层次和增大管理幅度,各个部门密切联系,统一协作,集权与分权相统一,从而形成一种高效运作的管理模式。
3.提高高校管理人员的素质
首先,要改进工作作风,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将管理和服务,育人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管理创造民主、自由、平等的育人环境。管理者应充分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和主体地位,尊重人的基本权利,把谋求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通过情感激励、目标激励、成就激励、评价激励、奖惩激励等多种形式,调动高校各类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为教师和学生的自我实现创造条件和机会。其次,加强管理干部与职工的学习培训与督查。用科学发展观促进作风与方法的改变。建立学习制度、反思制度,更重要的是建立督查评价制度,让管理人员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应建立在教师与学生满意的基础之上。再次,实施高校行政管理岗位专业化工程,部分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岗位的领导任命必须确保被任命者懂得专业管理。杜绝一些教书不行、学术落后、一心做官的教师“退”人行政管理部门,降低行政管理的水准。同时,引进一些专业人员到具体管理岗位中来,提高管理的专业化水平。高校教育管理者应不断改进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智慧,减少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益。
4.落实二级学院学生管理制度
当前,二级学院学生管理的制度落实存在很大问题。二级学院的学生行为习惯与违纪问题对学校形象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害。因此,必须加大二级学院学生管理制度落实的为度。
首先,要对制度本身进行重新审视,切实制定与学生生源质量相符合的制度。要针对学生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与经常发生的违纪现象,从源头上进行遏制,特别是要对新生进行强化管理。其次,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通过各种德育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把德育与二级学院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与理想教育,让学生有理想、有追求、有奔头,把理想化为中期与短期的目标,成为激发学生进步的动力。
今天,高等教育面临着管理制度的变革。作为高校二级学院的教育管理者,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总结经验教训,改进管理方式,努力成为工作有效率、有成效的能够惠及学生的教育管理者。
高校二级学院信息管理 篇6
【关键词】高校;二级学院;危机管理;对策干预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扩招与合并等系列举措,高校学生人数急剧膨胀、构成学生成分多样化、心理状况良莠不齐,而原有的办学条件、教学生活设施、后勤服务已经不能与学生规模和日益增长的需求相适应。随着高校应急事件的频繁发生,人们逐步意识到高校内可能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应急管理事件的重要性。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针对事态的可能发展方向及时采取有效对策,从而减少应急事件发生的次數和频率,减小应急事件对现行高校稳定工作的影响,这就是高校危机管理工作预警机制,研究和制定高校应急管理工作预警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概念解析
1.1危机
“Crisis”一词来源于希腊语。“Crisis”在希腊语中意为“Crimein”,其意义为“决定”。《现代汉语词典》对危机的解释是:①危险的祸根,如危机四伏;②严重的困难的关头,如经济危机。即危机有双重含义,一是潜在的危险因素;二是潜在的危险因素已成为现实。日本学者龙泽正雄认为危机有五种内涵:①危机即事故;②危机即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③事故发生的可能性;④危机即危险性的结合;⑤危机即预料和结果的变动。危机具有公共危险度,致使生活秩序被破坏,社会秩序被打乱,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人民群众无法安居乐业。
1.2危机管理及危机管理意识
危机管理原是指企业为应对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及员工培训等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危机管理是专门的管理科学,它是为了对应突发的危机事件,抗拒突发的灾难事变,尽量使损害降至最低点而事先建立的防范、处理体系和对应的措施。
危机管理意识起源于欧美,1915 年莱特纳的《企业危险论》首次提出了危险管理;1921 年马歇尔在《企业管理》中也发表了危险负担管理的意见和危机的处理方法。1962年古巴危机,是指某种冲突状态处于转向战争,或者转向和平这一分界点时,为防止其升级到战争而力图控制事态的体系。1970年以后,危机管理也开始涉及到“非军事性的危机”领域,并逐步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国家或城市管理新理念。进入90 年代,随着企业危机的复杂多样,该课题的研究更加受到国外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
1.3高校危机事件及危机管理
高校危机事件是指发生在高校校园内或发生在社会上并且与高校成员密切相关的事件,在事先未预警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的,严重干扰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秩序,破坏教育教学设施,对高校成员造成不安与伤害,损害学校形象声誉。危机管理的概念源于企业管理,是专门的管理科学。
高校的危机管理是指高校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除危机,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因此,高校危机管理过程也是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2 高校二级学院危机管理的现状及其成因
尽管当前我国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建设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高校危机事件的因素日益复杂多变且不确定、发生频率逐渐增多、各类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出现。要建立高效、快捷的高校危机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应急能力建设,更好地预防和减少高校危机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高校危机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还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因此要想从多方面解决,必须从引起高校危机事件的原因入手。
2.1学生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安全防范意识比较薄弱
当前社会的负面影响给学生带来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爱情至上等消极思想对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误导和影响,致使大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出现偏差,容易受鼓动或被社会上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在经济、学业、就业、情感、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下,大学生容易产生巨大思想困惑和心理压力,当焦虑、抑郁、悲观厌世等不良情绪长期积压又得不到合理宣泄和及时调节就会出现心理危机。
2.2二级学院危机管理缺乏敏感性与主动性
高校二级学院是高校的二级机构,处于高校的庇护之下,“大河有水小河满”,生存方式高度保障,很容易使二级学院对危机的爆发和威胁缺乏敏感性。加上危机管理意识较弱,危机往往无法在萌芽阶段立即被发现并及时进行处理和妥善解决。即使有的二级学院管理者能意识到危机的存在,也未必能形成组织整体的预警能力。因此,当危机来临时,要么茫然不知所措,要么只是进行被动式反应,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后才着手将危机产生的负面效应加以控制。在危机管理中,高校二级学院主动性的缺乏使得危机管理无法彻底消除本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3 教育培养失调、家庭环境影响是关键诱因
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存在重知识教育和成就教育,轻人格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现象。学校和家长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情绪情感、心理需求和心理调适能力,这种失调会引致大学生过激行为的产生。当然,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溺爱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失调。高等教育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是很多家庭难以承受的重负,而高校内学生家庭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差别,鲜明客观的浓缩汇集到一起,往往容易引发较为激烈的冲突。
2.4二级学院应急组织机制的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展了“平安校园”建设。高校二级学院也积极响应“平安校园”建设的号召,重视和加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尤其对消防、防盗、防骗等安全问题都有一定的应急预案,并推出了一些加强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的新举措。但从危机管理的角度看,高校二级学院还缺乏健全的危机管理体系,危机管理缺乏预测性,对危机的处理多凭借经验,缺乏科学的指导。因此,在危机处理中易处于被动地位,同时也增加了危机处理的成本。
2.5 事件的后续服务工作不到位
目前高校多采取“事后动员,打突击战”的工作方法,当事件的相关人员得到相应的安置后,大家都“收兵回营”。然而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我们并未对产生此类事件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对解决事件的经验未进行总结,这是治标不治本,同时校方也未对广大学生进行心理安抚,因而也为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埋下了隐患。
3 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建设的对策干预
加强和改进二级学院的危机管理,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危机管理的需要,是实现二级学院科学发展的需要,更是贯彻以人為本理念、切实保障高校师生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针对高校危机事件出现的新情况以及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创新探索,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不断完善高校二级学院危机管理机制。
3.1强化危机意识
首先重在加强预防。高校必须加强突发事件的情报信息工作,构建纵横交错、上下贯通、灵敏高效,从部门深入到专业、班级的情报信息网络,搜集学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及时妥善地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其次是制定预案。加强对突发事件处置的研究,拟定完善的处置方案,制定工作流程,建立效率高、权威性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指挥决策机构;建立突发事件处理责任制,实行层层包干,做到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再次是组织预演。对火灾、传染疾病等突发事件组织预演,使主体人员熟练掌握处置的全过程,能够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
3.2健全高校危机应对体系
高校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危机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危机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受灾师生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还要发挥高科技优势,努力提高应急管理的物质后勤保障和技术装备水平,增强高校应急处置的主动性、联动性、快速性和高效性。
3.3重视危机事件中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有:对当事人的同校师生以及危机事件处理小组人员,实施减压团体的心理教育模式,帮助他们处理和调适危机事件对他们的创伤性冲击;对受危机事件影响的高危群体进行及时筛查与处置,如果发现相关人群身心状况有较大改变的情况(如情绪反应强烈或当事人的好友异常镇定等),应将其列为高危群体,并对其进行特别的关注,避免意外再次发生;应警惕危机高发时间段,如在当事人死亡的周年、当事人的生日等特殊日子,适当关注受危机影响严重的师生的动态。
3.4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师生和社会各界对应急法规和知识的学习
认真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规和政策要求,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有计划地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各类高校还应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我国的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干部教育和普法教育也应当把学校突发事件应急教育演练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教学计划。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应急知识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要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各类预案演练。
3.5开展危机后的复原工作
危机事件的风波平息之后,应当及时开展危机复原工作,高校的危机管理部门应抓住机会,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一些应急机制要适当调整,对一些过度的做法要及时纠正。同时还要做好文字记录,以备后用。学校的工作重心应逐步转移,由危机管理转变为常态的管理,以尽快恢复校园的正常秩序,弥补被耽误的工作和造成的损失。
4 结 语
近年来,高校各类突发危机事件时有发生,且有逐年增长的势头,校园安全和秩序受到严峻的挑战。这类事件往往容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传播扩散速度快,不仅会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而且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当前,我国高校二级学院的危机管理存在意识薄弱;敏感性与主动性缺乏;校园危机的长期性与复合性,导致二级学院危机管理的困难增长;二级学院危机管理的对策还未形成完善的体系等问题。因此,要加强和改进高校二级学院的危机管理,构建科学的危机管理系统.妥善处理各类危机事件,成为摆在众多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薛澜等.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管凤仙.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与高校安全稳定工作[C].2009年第三届海峡两岸高等学校安全管理论坛文集,2009,P233
[3]邱鸿钟,梁瑞琼等.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1]马斌奇(1978~),男,讲师,现为西安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2]祁新雷(1983~)男,助教,现为西安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3]王锐(1979~)男,助教,现为西安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项目来源:西安邮电学院2010年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项目
高校二级学院信息管理 篇7
1. 定义。
目标管理是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的一套完整方法, 是使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达到目标的一种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二级学院作为一种管理制度, 产生于中世纪的欧洲大学,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带来的规模急速膨胀, 校级集中统一管理的跨度和难度加大, 校院二级管理成为目前高校普遍采取的管理模式。
2. 意义。
目标管理是校院二级管理的核心。目标管理以实现工作目标为宗旨, 以注重工作成效为基本出发点, 是厘清校院二级管理权限的重要保障。只有在任期目标的约束下, 在目标管理的机制下, 校院二级管理权限的划分才会真正产生意义和作用, 才会真正促进学院和学校的发展。目前一些高校如江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已开展任期目标管理多年, 并已取得管理创新所带来的可喜硕果。为确保《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一流特色重点大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全面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 我校各学院签订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目标责任书。通过目标的实施, 管理体制创新调动全员积极性, 使我校实行跨越发展。
二、我校二级学院目标管理的具体措施及成效
1. 措施。
我校通过出台体系完备的校院二级管理方案、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二级学院管理制度、开展科学的调研、论证与适度动员、成立学校目标管理工作委员会和商谈小组、制定科学合理的学院任期工作目标指标体系、制定干部考核奖惩标准、反复协商, 建立学院任期工作目标的运行机制等来开展学校的目标管理工作。
2. 取得的成效。
自2011年学校实施目标管理以来, 学校开始进入了由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 各单位围绕“一流特色重点大学”战略目标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目标, 认真研究、科学谋划, 制定了本单位的三年发展目标并签署了目标管理责任书。一年半时间里, 各二级单位严格依照责任书的内容, 认真分解任务, 强化责任, 务实推进, 注重创新, 提高效率质量, 在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工作、师资队伍建设、科技创新、教育教学 (含挑战杯) 、学生工作、国际合作与交流及对内对外宣传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主要指令性指标总体进展快速, 有些“校级”指标和“省级”指标超进度完成, 江苏省教育质量工程各项目进展顺利;“国家级”指标有新的突破, 有效促进制度创新, 显著提升了我校的办学质量、科研水平和服务国家及地方发展的能力。从制度创新来看, 已初步建立起符合我校特色发展制度体系, 如借助省优势学科、省重点实验室和省工程中心“三位一体”建设机遇, 进一步建设实验平台和专业实验室管理制度, 改善和提高科研教学条件, 完善建立了一整套实验室管理制度。
三、问题及策略
1. 存在问题。
(1) 国内外高校竞争激烈, 国家级指标任务艰巨。目前国内外高等教育形势发展呈现复杂多变的特征, 高等教育全球竞争格局对我校已形成巨大挑战。从国际看, 国际生源、国际师资、国际专利创新已成为竞争的焦点;从国内看, 国家级重点学科、优秀拔尖生源、拔尖领军人才已形成白热化的竞争态势, 加上国家政策的调整优化 (国家学科目录调整、教改三十条等) , 这些对完成国家级的指标如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优博、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国家级名师等形成严重制约。 (2) 目标管理任务指标协同意识还不够, 有待进一步强化提升全员实现目标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院在对待目标管理的各类指标方面, 未能跟学院的建设、团队建设、学科建设紧密相联, 有孤立看待目标的倾向, 对未完成的指标缺乏长期培育意识。学院需要将目标管理意识深入到学院每一位教职工心里, 充分激发教职工教学、科研、服务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广大教职工存在未能将个人发展与学院、学校发展目标有效结合, 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3) 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各方优势还有挖掘潜力。一方面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需要提升, 青年教师普遍资源少, 能力亟需增强, 同时青年教师要增强自我培养、自我提高的意识不够。另一方面, 各学院普遍缺乏高水平领军人才, 且面临引进的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未尽发挥的问题。
2. 策略。
(1) 强化目标管理, 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各学院要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意识, 对目标管理任务指标实施精细化管理, 从突破指标、责任对象的过程管理等全方位实施“重点跟踪培育管理”, 进一步解放思想, 消解懈怠情绪, 增强学院目标管理完成的进取意识, 把目标的完成看作学院发展的巨大动力, 形成全院教工自觉将个人目标与学院发展目标相融合, 自上而下的目标管理与自下而上的主动提升相融合的和谐发展局面, 为实现发展目标, 科学谋划, 找准突破口, 共同打破发展瓶颈, 充分发挥“人心齐、泰山移”的巨大能动作用。 (2) 创新师资队伍培养模式, 实现人尽其才。针对现有青年教师要加强培养, 充分认识并发挥师资结构年轻化的优势。首先要调整考核标准, 对教师要分类考核, 给予年轻教师较大的发展提升空间。其次, 专门设立青年教师培育基金, 制定出台拔尖青年教师奖励政策。鼓励年轻教师自我提升, 创造条件、给予平台帮助青年教师成才, 充分发挥海外人才的先进方法、思路的引领作用, 实现人尽其才, 为我所用。同时, 对教师要分类培养, 分类要求, 从教学型、研究型、教学研究型等进行分类管理考核, 探索教师考评的新机制。 (3) 以团队建设为抓手, 促进高水平科研产出。首先, 要重视学科团队和教学团队, 打破科研项目的“重申报轻建设”, 团队成员较松散的局面。各学院根据要凝练学科方向, 规范科研团队, 团队成员从年龄、学缘、国际化等方面进行优化组合。其次, 要出台积极、科学的奖惩政策, 鼓励各团对争先创优。细化考核指标, 鼓励教师发表高水平科研成果。对于高水平科研产出要给予相应的奖励, 同时在职称评审、晋升、减免工作量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再次, 团队建设要更加务实重效。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在结合教师分类管理的基础上产生, 二者要相互平衡, 相互促进, 形成教学科研并重的发展局面。
摘要:目标管理是校院二级管理的核心, 是以实现工作目标为管理宗旨, 以注重工作成效为基本出发点的科学管理方法。本文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 分析了我校二级学院目标管理的具体措施及成效, 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有效建议, 为指导高校管理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目标管理,成效,策略
参考文献
[1]金星晖.谈高校教学的目标管理[J].教育探索, 2012, (6) :100-101.
[2]姜文雯, 闫硕硕.目标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观察视角, 2012:178-179.
[3]陈芳.目标管理下的高校二级管理运行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 2012, (2) :21-22.
[4]袁志政.基于目标管理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2, (6) :47-48.
高校二级学院信息管理 篇8
一、国内外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
我国图书情报队伍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情报队伍建设的质量越来越高, 而且在某些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据有关文献资料, 我国目前从事图书管理工作的人员共计22 万左右, 其中7 万人从事情报工作。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以来, 我国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以从事图书情报工作人员的学历为例, 在20 世纪80 年代以前, 具有专科学历的人员就非常少, 而目前具有高等学历的人员非常多, 基本上实现了专业以上学历的人员队伍结构。而且这些人员普遍都接受了专业的知识培训, 因此从总体来看, 我国情报人员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素质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立足于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科技情报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是表现出了很多的缺陷, 以下数据就充分说明了该点问题: 从事科技情报人员在科技人员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少, 还不足1% , 同时从事科技情报的人员在年龄上也存在断层的问题。
在信息管理人才推动要求下, 欧美等国家都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管理人员教育体系, 比如美国就建立了多层次的信息管理专业教育, 满足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考虑, 有效地为社会提供了专业化的人才。另外其它院校也都设置了关于信息管理的专业, 并且开展了信息管理系统课程。
二、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就业问题分析
( 一) 就业概况及困难情况。通过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2012 届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分析了解到, 大多数的学生选择的就业方向是行政, 约占13% ; 管理约占4% ; 销售约占2% , 学生91 人, 目前就业的只有21 人。就业的21 人中, 行政方向的有12 人, 管理方向有4 人, 销售方向有2 人, 其他的有3 人。从2013 届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分析了解到, 大多数的学生选择的就业方向还是行政, 约占26% ; 管理约占8% ; 销售约占4% , 学生95 人, 目前就业的只有43 人。就业的43 人中, 行政方向的有30 人, 管理方向有5 人, 销售方向有5 人, 其他的有3 人。从这两届就业生人数上看, 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就业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性。
( 二) 就业困难的基本成因分析。
1. 社会方面。大学生属于市场产品, 大学生就业属于产品消费过程, 因此在市场自由化的环境背景下, 大学生能否就业的重要标准就是其是否能够满足市场的认可, 评价大学生的就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是否存在需求的意愿, 也就是用人单位是否有适合大学生的工作岗位; 二是大学生是否具有用人单位要求的素质, 也就是大学生的个人能力要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基于经济学角度分析, 只有满足以上两点之后, 才能实现大学生与市场的双向择业, 如果其中存在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会导致大学生就业不成功。
2. 学生方面。学生是社会就业因素的主导, 通过对本院系学生的实际调查问卷发现, 很多学生对于自己以后的就业岗位非常迷茫, 尤其是在校期间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应该学习哪些知识。结合实际问卷调查结果, 大多数的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首先会选择会计岗位, 他们认为自己的学习目的就是学习会计专业知识, 由此可见学生的专业定位不明确。
3. 教学方面。教师在授课时, 没有将各个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区分开来。同样的课程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的知识掌握内容是不一的, 不同学生对同一门课程的学习能力是不一的, 教师授课过程中, 对学生的专业引导少之又少。
三、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分析
( 一) 教学模式分析。所学的主干课程有初级会计实务、经济学原理、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应用、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应用、企业资源计划 ( ERP) 、业务流程管理与重组、市场营销。教学模式所要达到的素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分析与处理能力、产品营销与策划能力、财务核算与管理能力。
( 二) 必须掌握的统计学理论与方法。
1. 统计学是经济专业的基础科学知识。统计学说的通俗点就是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专业知识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总结与分析的方法。基于当前经济的发展, 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 因此经济管理专业岗位对相关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经济管理知识, 还要懂得如何进行绿色GDP核算等, 以此适应互联网+ 战略。当然作为学生而言, 需要不断地丰富与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2. 掌握市场调查技术特别是抽样调查技术。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就是要通过自身的技能对社会中出现的各种信息技术进行调查与分析, 因此作为专业学生要掌握必要的抽样调查技术, 能够根据抽样调查掌握全社会科技水平, 总结出高质量的数据, 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息管理专业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 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 而概率论就是通过对数据的研究而发现其中规律的学科, 因此作为专业的学生要重点学习该知识, 能够熟练地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知识, 以此提高自身的数据推理与加工能力。
4. 掌握统计分析应用软件。为了配合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 信息专业学生还应熟练掌握SPSS、SAS、MINTAB、STATISTICA、TSP和马克威等专业统计分析软件的使用。例如SPSS统计分析软件, 此种软件是我们经常会用到的软件, 尤其是该软件包括了很多方法, 具备强大的全方位的统计分析功能, 为各种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统计学方法, 因此需要重点学习。
四、对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建议
( 一) 结合普通高校办学特色, 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该专业的开设时间短, 但高校培养人才的总体目标应该与教育部下达的专业总体目标一致, 致力于培养技术型人才。
( 二) 加强校企联合培养的创新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的起点在高校, 人才的使用在企业。目前本校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与扬海科技合作, 以进行在校培训方式对大三学生进行培训, 但力度需加大, 应从大一开始让学生接触这种培养方式。
( 三) 提高学生对该专业的认识度。大多数学生对该专业的了解不够, 可适当请些名师教授开设该专业的讲座, 让学生充分了解该专业。
( 四) 正确引导网络学习。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普及, 教师应当在教学课程中正确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更多的知识, 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与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高校二级学院信息管理 篇9
1 高校机房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高校机房管理, 所涉及的内容较多, 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技术管理。机房管理, 简单来说就是对机房进行的管理, 这也是核心管理部分。这方面涉及教学上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对远程的控制管理, 以及强化对机器是否实现正常运行的监控管理, 此外, 还有维护机器、对学生行为痕迹进行监控等。
第二是设备管理。就设备本身而言, 并不仅仅只是机房电脑德等这些设备, 还包括外围方面的设备与相应的辅助设备等。关于这方面的管理, 归结起来, 也就是对设备的基本信息、使用的具体情况信息以及维修记录等信息进行汇总, 并把这些信息录入所建立的电子档案之中, 便于保存与后期的查询工作。
第三是人员管理。机房人员并不是只涉及机房的管理人员, 同时, 还包括授课教师以及设备的管理人员, 当然, 还包括来机房上课的学生与其他相关人员。而管理这些人员, 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员管理。
第四是财务管理。在对机房进行维修的过程中, 必然会涉及相应的支出, 对这些费用如果采取人工统计核对方法, 则易出现财务漏洞问题, 而借助相关软件开展该项工作, 则能有效避免出现该漏洞。
第五是资源管理。机房资源具体而言, 除了包括各类教学的软件及模拟软件之外, 还包括电子书, 此外还有相应的Internet资源等。对这些资源的分配等进行高效管理, 这是机房信息化管理的关键所在。
第六是安全管理。在每所高校中, 开展机房管理均要重视安全方面的管理, 具体任务体现在消防预警以及防盗方面的安全管理工作。为此, 需要使得相应的配备设施等能趋于完善化。
2 机房信息化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
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 尽管大多数的高校已积极开展机房信息化管理, 不过, 在管理的有效性等方面还需要提升。针对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而言, 当前学校已开放的机房达到60个之多, 而各种微机则共有1千多台。在过去, 针对机房的管理采取的是人工管理方式。而随着机房规模的不断扩大, 为了提升管理的有效性, 学校方面经过摸索之后开始采用信息化这种新型管理模式, 具体来说主要采取这些措施。
(1) 系统管理。高校机房的运用, 主要以教学为主, 而教学内容不同, 需要安装的软件也不同。为此, 需要结合每学期的具体教学内容情况, 注重及时安装软件, 并对相关软件进行优化及升级, 做好软件系统的维护工作。
(2) 机房管理。出于对中心管理流程以及相应的日常工作进行规范的需要, 该校采用“极域”这种软件, 协助人工完成对机房的管理。该系统管理主要特点为借助服务器客户机 (C/S) 的方式, 实现对学生上机等的控制与管理。
(3) 教学管理。学校结合自身的教学工作情况, 在这基础上构建多媒体教学机房, 为实现高效教学创设条件, 使得师生之间可以在该平台上进行交流及学习。
(4) 关于资源管理。学校本身就具有诸多资源, 为了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已构建专门的中心软件库对这些资源进行管理, 而学生通过下载软件之后则就观看相应的教学视频。
(5) 关于安全管理。机房想要正常运行, 确保安全是前提, 为此, 需要进行相应的安全管理。具体则涉及防盗、防火等方面的安全管理, 并依托于相应的系统确保机房信息化的安全。
3 高校机房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要求
在机器数量及学生数量均较少的情况下, 则可以沿用传统机房人工管理模式。然而, 一旦机房规模趋于扩大化, 加上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多,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仍旧沿用传统管理模式, 其不适性必然会越来越突出, 并易出现管理混乱现象, 如对上课的监控力度不足、上机登记缺乏系统性、维护的工作量很大等。基于此, 推行信息化管理模式则成为必然, 这是提升工作效率、规范教学模式及提升为学生服务质量的需要。
因此, 对于各大高校而言, 需要在机房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 积极引进智能机房集成管理系统, 推行多机房集约化管理模式, 进而使得高校的机房信息化管理效果获得真正展现。
信息化时代, 先进的教学手段也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科技手段, 包括多媒体投影、多媒体讲台、多媒体语音室、校园网络等教学信息化资源, 将这些资源合理利用, 使其达到其利用最大化。机房的管理, 尤其是讲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时候,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 还必须要注意声音、文字、图像等有机元素的结合, 将抽象内容形象化、深奥内容通俗化。一是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为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亦即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应用现代化手段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势必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二是教师在授课时, 要给出学习任务, 发挥“教师是主导”这种新模式的作用。言外之意就是, 将传统的以单独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改革为“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带着“任务”去主动学习。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明显表现出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习方法不科学, 自律自控性较差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让学院、专业教师和辅导员都感到鞭长莫及, 束手无策。如果在整个实验实训过程当中, 体现出管理模式标准化情况下的学生动手能力, 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就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的实验实训中心而言, 档次比之前交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但是从管理角度上来考虑, 还存在着极大的提升空间,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和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 以便在学校的各项评估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4 结语
就高校机房信息化管理而言, 其不断实现发展, 这对有效展现教学实力非常重要。我校的实验实训中心负责整个学校的机房管理, 在常年的管理过程当中, 不断对其进行分析及探究, 就推行机房信息化管理所具有的作用及意义进行阐述, 旨在能为后期其他高校发展机房信息化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进而实现对资源共享的有效整合, 以此来推进本校教学实力实现不断提升。
摘要: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不断推进, 当前在校大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 教育信息化之势不可逆转, 在这种情况下, 对于高校而言, 如何实现有效利用机房资源显得非常关键。笔者以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实验实训中心的机房作为研究案例对象, 先阐述该校多年来进行机房管理信息化建设所积累的厚实经验, 探究其如何对机房进行有效管理, 并最终实现机房信息化管理, 以期能为其他高校开展机房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及参考。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机房,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多林.计算机实验室信息的管理的研究[J].教育论坛, 2013 (11) .
[2]林峰, 金峥.高效机房信息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 2014 (6) .
[3]武汉博思特公司.机房管理跨网段机房案例分析[Z].2011.
高校二级学院信息管理 篇10
关键词:高校,院系资料室,信息化管理
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是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系统的重要补充。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 在为高校院系的学科建设、教师科研工作和学生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各种原因, 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现在还大多施行传统的人工管理, 使得资料室文献的查询借阅、开发利用受到极大的限制, 很难适应和满足目前信息化时代师生的需求。因此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必须走向信息化管理之路, 才能更好地为院系师生提供知识信息、教学科研服务。笔者这里就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资料室 (以下简称外国语学院资料室) 的建设和管理情况加以思考, 为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建设发展以及实现信息化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1 外国语学院资料室的现状
(1) 华南理工大学有大大小小31个院系资料室, 这31个院系资料室中, 理工科资料室大多以期刊阅览室为主, 图书资料为辅;社科资料室则是图书为主, 期刊阅览为辅。就外国语学院资料室而言, 语言文学类图书有15000余册, 其余各类图书有5000余册, 国内外期刊40种, 在华南理工大学社科资料室乃至全国理工类高校外国语院系中也算是规模大, 图书多的资料室了, 同时也是外国语学院师生借阅图书的主要来源。
(2) 外国语学院资料室至今还是传统的人工管理。每本图书的后面都贴有借书袋, 里面放两张借书卡, 师生借阅图书, 需要填写两张借书卡, 一张放在借书袋中, 一张放在管理员这里, 还书时管理员根据书袋里的书卡找到另一张书卡, 盖上还书章, 把两张卡片放入书袋。这种人工管理方式虽然不复杂, 对于师生不多, 规模不大的院系资料室来说, 也还算方便, 但还是有很多潜在问题, 比如还书时间没法控制, 使得很多图书成为学院师生的个人图书, 失去了流通功能, 还容易导致一些图书流失。假如学生在看书的时候不小心把书卡弄丢了, 还书的时候管理员就要花费时间找出另一张书卡, 还要给图书补一张书卡, 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
(3) 外国语学院资料室的图书按照中图分类法进行分类编目, 按照类别摆放。但是, 除了近几年购买的图书, 资料室原有的大量图书都没有电子信息。师生借阅图书时无法在计算机上进行查阅, 还需要在资料室根据大分类一本一本寻找, 借阅图书费时费力, 还有可能一无所获, 严重影响了师生借阅图书的积极性。现在, 全院师生借阅量不到一千本, 图书的流通数量不到藏书的二十分之一。
2 外国语学院资料室人工管理到信息化管理的难点
(1) 现在, 学校对图书建设的重视和支持主要放在了图书馆。我校图书馆文献资料从采编、流通到典藏, 使用计算机管理已经很多年了。学校图书馆购买了价值不菲、功能强大的管理软件, 但却不对院系资料室开放端口。通过笔者调查发现, 我校仅有院系资料室施行信息化管理, 使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院系自己购买的系统, 跟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完全不同, 这样不但浪费了院系资料室原本就不多的建设经费, 也不利于院系资料室与图书馆的融合发展。
(2) 外国语学院资料室早就意识到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学院领导也很重视资料室的建设与发展。然而华南理工大学院系资料室的经费是院系自行承担, 外国语学院教学任务繁重, 无暇发展创收业务, 学院经费靠学校划拨, 每年只有少量的985和211经费用在资料室。985和211经费的使用又有严格的管理和限制。外语类图书大多是外文原版图书, 每一本图书都几百元甚至上千元, 资料室少量的经费全用在购买图书上了, 一直没有经费进行信息化管理, 使得人工管理严重制约了外国语学院资料室的发展。
(3) 除了学校管理和学院经费短缺的问题, 还有一个制约外国语学院资料室信息化管理的难题是管理员的时间和精力。笔者作为外国语学院资料室管理员, 同时又是外国语学院网站管理员、科研秘书。每日花费在网站管理、科研管理的时间占用了一半以上, 笔者的时间和精力勉强维系现阶段的流通管理, 无暇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将数万册图书信息一本本输入电脑, 为师生们提供更多图书资料文献信息。
3 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1) 首先, 学校要重视院系资料室的建设, 支持院系资料室一步步走向信息化管理。学校在人事、经费和规章制度上统一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 使得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融合发展, 图书馆为院系资料室无偿开放管理系统端口, 解决院系资料室信息化管理系统难题。在图书建设方面, 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联合采购、编目, 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实现信息共享, 这样有效避免了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重复订购、也保证了院系资料室后续的文献信息规范管理。
(2) 如果学校无偿开放信息管理系统端口, 院系资料室需要将现有的图书文献进行加工, 输入信息管理系统。外国语学院现在正在筹划实现信息化管理。笔者了解到, 只需要将现有图书每一本加入磁条, 编码, 在管理系统中输入图书的编目信息, 购买几台电脑、扫描枪, 门禁系统即可。
(3) 作为外国语学院图书管理员, 笔者对图书管理的知识只能通过在有限的时间内自己摸索学习, 学校图书馆没有针对院系资料室管理员的业务培训。学校如果能定期对院系资料室管理员定期培训, 统一管理, 也会大大提高院系资料室管理员的业务水平, 提高管理员的工作效率。资料员也可以实时了解信息管理动态, 及时反映给院系领导, 加快院系资料室信息化管理建设。
大多高校院系资料室, 尤其是文科院系资料室, 和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资料室的情况一样, 期待能尽快实现由人工管理到信息化管理的转变, 充分发挥院系资料室的功能, 与高校图书馆全方位融合发展。院系资料室必将进行改革, 走向信息化管理之路, 才能适应当今信息化时代, 不被当前的教育形势所淘汰。
参考文献
[1]胡红萍.高校院系资料室的功能与发展趋势[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01 (1) :78-80.
高校二级学院信息管理 篇11
【关键词】高校;二级学院;管理
随着高校的扩招,校级办公司的任务日益繁重。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学院的日常工作得到正常开展,此外还是学校和学院教师的传递枢纽,一方面将教师的意见反馈到学校,另一方面将学校的指示下达到教师,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使得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的工作非常繁杂,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在日常办公中也会出现较多的管理问题,这将会使得办公室的工作效率低下,并影响学校的发展。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的主要工作是服务教学、服务科研,其管理对于学校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学校的整体水平,因此加强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工作的管理在高校加速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工作繁多,不僅要涉及到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而且还要协调院系内的各项工作,并对于教师和学生反映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那么在如此繁忙的工作中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工作就会出现多种问题,下面将进行详述。
1.工作项目繁多
高校二级院校办公室的工作项目非常多,不仅涉及到学校领导方面的工作,而且还涉及到教师学生的工作以及对外的接待工作。那么其工作量就会非常繁重。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完成学校领导和下属教师的上传下达工作,这项工作本来就十分繁重,尤其在完成学校领导下达工作的过程中非常困难。此外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还承担着接待外来访问工作,这些事情都非常繁杂,如果稍有不慎就会使得部分工作无法及时有效的完成。
2.缺乏较好的管理方法
目前高校的电子校务工作并没有得到较好的落实,高校的电子校务工作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更加高效的进行日常工作的处理,现今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高校在管理的过程中理念不够现今,高校仍然沿用着传统的管理理念,这就使得信息传递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影响了工作的完成效率以及完成质量。运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在进行日常工作中会极大的降低工作效率。
3.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
我国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没有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那么办公室内的行政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就没有较大的积极性,并且给其造成思想上的认识偏差,其认为在办公室内做较多的工作和做较少的工作没有差别,做工作和不做工作也没有差别,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很难被有效的调动起来,这样在学校领导下达相应的任务之后教师不会较认真的去完成任务,反而是期待其他的教师去完成该项任务,这样学校所下达的任务就很难在较快的时间内完成。之所以会存在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教师的表现和晋升机会以及分配制度都没有较好的结合在一起,所以不能够较好的约束教师的工作效率。
二、提高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工作的方法
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的管理工作对于高校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中存在较多的问题,所以就需要提出相应的办法来提高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工作的效率,下面将进行详述。
1.运用网络进行管理
现今高校的学生日益增多,那么在处理学生工作的过程中很难及时有效的通知学生,那么运用网络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网络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人员可以及时有效的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将会极大的提高办公室的工作效率,使得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的管理工作更加高效。
2.建设专业化的行政管理团队
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的工作对于学校的工作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二级学院办公室的管理工作尤为重要,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完善办公室的行政管理团队,提高团队成员的素质。这样在管理过程中将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科研人员。此外还要对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使其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并可以面向社会招聘相应的管理人才来弥补办公室管理人才的缺乏,使得办公室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极大的提高。
3.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
没有完善规范的管理制度办公室管理人员就无法提高工作积极性,在工作中会产生懈怠的情绪,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就要建立相应完善的管理制度,即通过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来决定工作调动和晋升机会,对于在工作中表现出色的工作人员要进行相应的奖励,同时对于工作中表现较差的管理人员就要进行相应的处罚,完善的奖惩规定以及规定的管理制度将会使得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更加高效的完成各项工作,从而推动学校管理工作的更好进行。
三、总结
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艰难的工作,管理人员需要不断的完善自身素质才能够将工作做的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蔡荣荣,胥亮.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效能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67-69
[2]曹红珍,郑奇茹.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效能: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18:95-96
作者简介:
高校二级学院信息管理 篇12
一旦校园网络系统建成, 后继将不可避免的面临硬件维护、网站更新、网络安全防范管理以及日常信息维护等诸多问题。以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网站更新建站和日常安全维护为例, 我们针对如何实现内网的高效、集约、安全防范等, 提出了模块化的架构措施,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二级学院的网站建设
1.1 二级学院网站模块化架构的必要性
由于不同时期高校改革发展的主题不同, 或因二级学院 (或同级的二级管理部门) 主要负责领导的调整, 二级网站大都会面临调整或更新的局面。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 在其跨越式发展的几个关键年头, 特别是2011年5月全校岗位竞聘中, 全校16个二级学院、40个党政机关部门全员调整, 中层干部几乎全部换岗。在学校确立创建“生态性创业型”大学、全面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新理念指导下, 各二级学院 (部门) 的发展规划、管理理念也进行了全面调整, 由此导致校内二级网站的改版更新高潮。全校二级网站共计55个, 按照单个网站改版费3千元至1万元不等, 预计全校二级网站的改版费将高达28万元, 这对于学校财政将是一笔不小的“意外开支”!如何建设集约型信息化校园, 尽可能降低不必要的支出?通过对工程学院网站以及工程学院学生工作网站的统一规划建设, 我们引入了模块化建设的理念, 以模块架构的方式节约了经济成本。
1.2 二级网站的的前期建设规划
高校二级学院网站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前期需要对所建网站进行整体规划, 即决定其功能、栏目设置、版面布局、颜色基调等基本内容。一般以word文档或画图形式, 将所需栏目 (包括其二级栏目) 按表格层次排序, 再将其页面布局以文本框形式调制版面布局, 之后调色制定基调等。
1.3 模块化构建二级网站的趋势
纵观当今的主流商业C2C (个人对个人) 、B2C (商家对个人) 网站 (如淘宝网、天猫网、拍拍网) , 以及信息交互类的新浪、微博等四大主要门户网站的博客、腾讯空间等, 大多采取的是模块化构建个人主页, 即将网页的大致轮廓按照分割比例划设功能区域, 用户采取上传图片、文字或以搭积木的方式直接选取删除功能模块, 实现构建个人主页之目的。从网页背景的选择、网页结构功能的舍取, 直至网页的版面布局, 都可以根据所获权限进行“装修”。充分体现了集约化、经济化的优越性。
我们以此为参考, 对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网站及其学生工作网尝试开展了模块化构建的探索。首先按照黄金分割划出模板网站的各条基线, 使之具有坐标定位特性。单独定义出不同的功能模块, 如logo校标、导航条、首页大图、图片新闻、通知公告、新闻动态等学校二级网页必备的基本元素。以代码形式单独保存在专设的文件夹内, 待需要时调用生成页面构成。以html语言和ccs为例, 如同现行的很多建站网站里那样, 预置了模版供免费下载。我们还按照高校二级教学和管理部门的类别, 分别使用DIV+CSS制作出了系列风格的二级网站html开放式网页元素模板集, 实现了网页页面“内容与表现”的分离。当某个二级学院 (部门) 需要某种风格或版面布局时, 可由专职网络管理员通过后台登陆网页元素库, 无需借助专门设计软件如Dreamweaver等的帮助, 就可以方便的通过拖拉定位、设置显示尺寸、重命名的方式修改二级网站页面。而网站独具特色的图片及logo, 也可由二级学院 (部门) 自行制作并上传至模板库中, 或直接添加到网页中, 从而显示个体的独特性。
其次, 通过在HTML文档中加入CSS (Cascading Style Sheets) 层叠样式表来调用某个模块, 即可实现网页功能性。通过这种设计理念, 工程学院的网站首页、学生工作网站 (及所附招生宣传子网站) 同在一套模版下, 通过不同模块的布局达到了各自功能的实现。在实际应用中, 还可开发如自适应 (弹性) 宽度CSS版式布局、固定宽度CSS版式布局的页面布局样板等, 极大地方便了二级单位的按需选用。
1.4 模块化设计的优势
如上的模块化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1) 可扩展性----网络可模块化增长而不会遇到问题; (2) 简单性----通过将网页元素分成许多小单元, 降低了网页的整体复杂性, 使二级学院建立网站更加容易。且由于每个模块均为优化过的结果, 能有效避免Bug、设计不合理等问题; (3) 灵活性----使网页改版优化更加方便:只要打开模块库, 选择所需加载调整尺寸、位置就可构成新的页面; (4) 集约性----模块化管理使得每个二级网站的复杂性大大降低, 管理操作简单方便。这不仅使得统一管理成为可能, 也大大节约了成本。
2 二级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
2.1 校园网络的整体安全防护
已达到万兆校院网的学校, 一般设有专门的网络技术部门, 负责学校的门户网站及整个校园网络系统的维护、技术支持及安全运行。我校教育技术中心所属的网络技术部, 其主要职责即此。
2.2 二级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2.2.1 专人管理做好数据备份
若二级网络管理不善, 或导致数据丢失或被篡改, 重则危害到整个学校网络安全。二级网站需专人管理, 每日关注网站信息, 整理优化数据并定期备份。
2.2.2 设置身份认证, 保障内网办公和应用系统安全运行
二级学院内网办公及应用系统的身份认证, 需要与信息化校园系统对接, 即与学校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接口。在此基础上, 对原应用程序的认证模块进行修改, 实现统一身份认证, 授予不同用户以不同权限, 保证各种内网办公及应用系统的安全运行。
统一身份认证包括单点登录和获取用户的基本认证信息。实现此功能需要调用认证接口函数, 实现与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的交互, 并可以获取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上的用户身份信息。基于认证接口的集成方式, 其实施步骤如下:
(1) 接口部署, 包括Java.PHP以及com组件认证接口。
(2) 应用的认证模块。首先, 从所有的Cookies中获得i Planet-Directory Pro值, 在Cookiei Plan2et Directory Pro中保存了SSOToken值。如果SSO Token值为空或者无效, 则需要重新登录获得SSO Token值。另外, 获取了SSOToken后, 就可以登录到应用系统中, 并根据Token值得到当前登录用户, 同时在应用系统中根据需要获得用户的身份信息。
实践证明, 这样的措施对维护二级网站的安全, 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3 结束语
高校二级学院网站的建设与日常信息安全管理, 在校园网络的系统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二级学院网站建设的模块化建构, 既提高了学校的集约化管理水平, 也节约了办学成本。因此, 其开发应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摘要:就目前我国高校校园网络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二级学院 (部门) 网站的更新维护开展探讨。以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学院网、学生工作网、招生宣传网为例, 对如何实现二级网站的集约式、模块化建构进行了有益尝试。
关键词:二级学院网站,集约化,模块化架构,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新民, 郑力, 等.网站建设中的信息组织与构建.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03, (3) .
[2]张强华, 吕新平.网站建设方法学初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 (3) .
【高校二级学院信息管理】推荐阅读:
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07-31
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11-14
高校二级学院08-15
高校二级网站10-16
高校二级分党校12-16
高校二级学院工作计划12-16
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11-01
高校二级党校实施方案08-20
高校二级学院行政秘书工作之浅析11-18
现代高校学院行政管理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