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共12篇)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篇1
一、高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目标不统一影响教学效果。就各个高校的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情况来看,我国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不统一的。虽然大部分院校都是把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会计专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一门专业课设置,但是,由于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因此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师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理工学科背景的教师,一类是会计学科背景的教师。教师专业背景的不同使得各院校对于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各持观点,缺乏一致的共识。对会计信息系统认识的不同使得实践教学中会计专业出身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任课教师一般倾向于重会计、重实务而轻计算机,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任课教师则一般倾向于重系统分析与设计及程序设计而轻会计与实务,且两种倾向的教学内容差异较大。目标问题解决不好就会使得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显而易见,教学目标的界定直接影响着课程内容安排、教学设计、学生具备的学科素养等。
第二,教学内容偏离实际导致实用性不高。(1)偏离实际业务需求。当前,会计信息系统教材大体上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模块为线对其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以及程序设计等;另一种是以介绍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操作为主,也就是以某一特定的会计软件为例介绍其主要功能与操作,理论性弱而偏操作的训练。然而,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教材,其教学内容都不同程度的偏离实际的工作需求。它们对于如何根据实际的信息处理与管理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处理方式,如何从信息系统中获取所需数据,如何从信息系统提供的或是Internet网络发布的企业会计数据与信息中提取进行个性化决策所需的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分析等内容介绍不多甚至没有。而这些内容恰恰是与实际紧密联系且是培养学生发挥创造性、提高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内容。(2)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与要求的关注。随着社会经济与信息技术等环境的不断变化,会计软件的开发主体已经由原来的各用户自行开发变为主要由专业会计软件公司开发。而会计软件公司所需要的开发技术人员绝大多数都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很少会从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中选择。因此,会计专业的学生可能会存在两种学习要求:一是希望侧重对系统分析与设计及程序设计方面的学习,以期未来能从事软件分析与设计等相关工作;二是希望侧重对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会计业务处理,尤其是财务业务一体化处理方面的学习,以期未来能够从事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方面的工作。由此,对存在第二种学习需求的学生而言,以系统开发、详细介绍会计信息系统各子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的动力。而对存在第一种学习需求的学生而言,仅仅介绍某一软件的功能操作又满足不了其深入学习的需求。而目前的会计信息系统教学对于这方面的问题关注较少,基本都是一刀切,即所有的学生都以学校选定的某一教学要求进行学习,忽视了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需求,使得学生对该课程普遍不感兴趣甚至抵触,这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
第三,教学资源缺乏影响教学质量。(1)缺乏会计信息化方向的教师。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要求教师既要掌握会计知识,还要具有计算机技术、信息系统论等多学科知识,这就要求从事会计信息系统教学的教师要接受过会计和计算机两方面的教育或是会计信息化方向的研究生教育。而目前,由于综合课程的学习较难、人才培养方式以及数量有限,很多教师未受过这方面的培训。大多数都是依赖单一的会计专业的教师或者是单一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而这必然限制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2)支持教学的软硬件缺乏。首先,支持会计信息系统教学的专门软件较少。现在,会计信息系统教学使用的软件绝大多数都是各财务软件公司商品化软件的演示版,而演示版软件的功能、性能本身适合实际企业,而非针对教学的需求与特点设计的,同时对数据处理等一些操作也有一定的限制,直接用于教学显然是存在问题的。其次,用于支撑会计信息系统教学的硬件资源不足。目前,学生的会计信息系统实践还只停留在随堂上机,并且还受到机器数量、上机时间等因素的制约。另外,会计专业的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相对比较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对高校会计信息系统教学问题改进建议
第一,按需分类设置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多层次人才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本身的定位以及学生生源的素质;二是学生自身对于未来职业规划的需求。设置两个层次的课程教学目标:侧重系统分析与设计及程序设计的课程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进行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以及程序设计的能力(简称目标一);侧重借助信息化工具进行会计业务处理的课程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运用信息化工具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简称目标二)。由此,在界定课程目标时需要综合考虑两个关键因素:高校定位与学生需求。从高校定位方面来看,定位为研究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校可以考虑设定目标一,定位为应用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可以考虑设定目标二;从学生需求方面来看,如果高校里的会计专业已经划分方向了,可以根据不同方向划分学生需求,并设定目标,比如会计、财务管理方向设定目标二,会计信息化方向设定目标一。如果高校的会计专业并未划分方向,则可以根据学生未来规划的需求分为两个方向来进行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分类教学。
第二,保持教学内容框架一致、注重财务与流程的结合。首先,保持教学内容框架一致是实现会计信息系统教学的基本前提与保证。没有一个一致的内容框架作为指导,各个高校甚至每位教师都按自己的理解进行内容设计,不利于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教师对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交流学习与把握,更不利于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有效学习与沟通。要保持教学内容框架的一致,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平衡会计与计算机之间的关系,将二者真正的融合在一起,并界定该课程的一个教学体系框架。其次,注重将财务与流程结合是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培养目标,也是信息化环境下对会计人才的素养需求。传统的会计课程,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的讲授,然而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会计的信息来源、信息的处理等都是离不开经营管理流程中的各项业务,尤其在当前财务转型的实践环境下,企业的财务侧重点、业务流程等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于流程、财务业务相结合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如此一来,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仍以会计论会计,即仅仅讲授会计分录的编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实际的需求。因此,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应侧重将财务与业务流程结合在一起进行讲解。(1)让学生清楚企业的每一项业务的主要流程。比如,销售业务的主要核心流程包括销售合同的签订、销售订单的生成、销售发票的签发、销售出库通知与销售出库单的填制、销售收款等。(2)对每一项的主要流程进行分析并判断哪些具体的业务节点需要进行会计处理,即产生财务信息。并非所有业务流程中的业务活动或单据都会触发会计确认与核算,哪些业务单据会影响财务信息,需要相应的会计处理?哪些业务单据只是整个业务流程中的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没用直接的关联?这些都需要会计人员根据专业知识去判断并进行必要的会计确认与核算。(3)能够根据业务单据自动关联生成记账凭证。例如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相应功能进行设置,并自动生成销售发票对应的记账凭证,即“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4)在业务处理的后期如果发现错误,能够判断业务与财务之间的关联关系,并找到相应的位置进行修改或删除。以销售环节为例,审核凭证时发现记账凭证错误,应找出错误的原因,并根据错误的原因找出修改的方法———删除该错误记账凭证,并找到该凭证关联的销售发票,如果发票已审核等,需要先取消,再在销售发票上做相应的修改。最后,重新审核销售发票,并关联生成记账凭证。
第三,创造任课教师进修、培训等学习与提升的机会。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的一个迫切但短期内又不容易改变的是任课教师的素养问题。如前所述,大部分会计信息课程的教师要么是会计出身,要么是计算机出身,少有二者结合的复合型教师。因此,对任课教师素养的提升是解决会计信息系统教学的迫切要求。然而,在目前的状况下,很难大规模地对现任的任课教师通过专门的研究生教育进行培养。因此,创造任课教师进修、培训的机会便是提升会计信息系统任课教师素养的一个重要的可行途径。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政策或奖励的方式鼓励从事会计信息系统教学的教师定期进修或定期组织在职培训等;另一方面高校相关部门应积极地组织一些课题或相关活动,为会计和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促进两个不同专业教师的相互交流与学习;第三,利用学校或学院的资源积极推动任课教师与软件公司、实施信息化的企业进行合作与交流。
第四,创建任课教师与软件公司的交流合作平台,推进专门用于教学的会计软件的研发工作。会计作为一门实务性很强的学科,其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也应该与实务结合才能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的实施。首先,相关部门与高校应创建任课教师与软件公司的交流合作平台。一方面通过这个平台任课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务相结合,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理论与实务并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平台任课教师可以及时地了解到信息技术的最新应用、信息系统的后台运行以及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及时地向学生传递最新的信息,在科研方面可以通过实际问题提升到理论高度形成科研成果。其次,相关部门应积极推进专门用于教学的会计软件的研发工作。虽然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大部分功能与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一致的,但是教学与企业实际业务处理仍存在区别,这使得商品化软件的演示版直接用于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在遇到这些问题时,任课教师只能选择次优方案,有些问题就无法直接进行讲授与实践。因此,专门针对教学设计的软件能够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紧密结合。利用信息技术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篇2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是以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信息管理人员以计算机管理信息化为背景。将学生的信息管理流程化,科学化。以新的信息管理系统来代替原来手工的管理。本着让用户操作简单,直观,使用方便的原则,用的开发工具是非常适合本系统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指的是管理活动中的各种信息技术设备和相应的信息管理软件,而高等学校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了管理上面的观念以及管理上面信息技术的技能等方面。信息技术主要是高校通过对学校的各种管理信息的采集、处理以及分析等技术手段来实现对高等学校的信息管理的。信息技术在高等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具有很多特点。譬如信息的全面收集、信息的准确处理、信息的快捷传递、信息的科学分析等等。所以信息技术在高等学校管理中的全面应用是高等学校迈入信息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如果用科学的信息系统这一观点来看待,高等学校是社会信息化这一个大的系统中的一个小子系统,构造高等学校这个小子系统的主要因素有人和事以及信息。系统中的主要要素中的人包括教育和被教育这两个方面,这个要素通过科学的信息技术环境的作用从而形成完善的高等学校的教学以及管理等等系列的活动;财产与物品是指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高等学校的各种活动所必须的资金和高等学校的基础设施以及教学材料等。这些财产和物品都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才能够实现物尽其用的。网络信息指的是和高等学校的各种活动所相关的数据以及资料和知识内容。高等学校中的各种信息数据只有通过快捷、准确的处理才能够实现高等学校的科学管理教程。
对于高等学校在管理中实现既定的目标管理的时候,还要做到对高等学校的管理方法以及手段的运用的现代化。高等学校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运用的现代化,不仅仅是能够保证高等学校在管理活动中管理思想的现代化,也是从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同现代化教育相互适应的,能够融入进当前信息化技术管理理念的现代管理思想;其次就是高等学校中的管理方法运用的现代化。高等学校管理中理应正确的使用当前流行的系统论以及控制论等等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从而借鉴现代管理科学中所取得的成果来对管理思想进行有目的性的充实和发展;高等学校的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是不能够忽视的,随着当今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和教育信息现代化脚步的加快,高等学校在日常管理中的信息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当前高等学校对管理信息处理的及时性的要求以及信息管理中的复杂程度都在的不断提高,在当前这种情况下,我国高等学校只有努力运用,充分运用最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来辅助高等学校进行管理,才能够更好地处理大量的信息,才能够让信息更加准确、及时地进行,从而使当前现代化的管理思想以及管理方法一一实现。所以从以上几点可以说,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是高等学校进行核实施现代化信息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
探析高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篇3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net/Intranet应用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普及,当今社会正快速向信息化社会前进,信息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大。各高校加快了信息化的步伐,提出“信息化校园”、“数字化校园”的规划。作为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建立高质量、高效率的人事管理系统,更好的“以人为本”,进行科学管理,以提高并增强高效的核心竞争力。建立既符合通用人事管理的一般规律又具有高校人事管理特色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是有重要意义的。
一、目前高校人事工作信息化现状分析
(一)管理部门的横向管理与纵向管理相结合
一方面,高校人事部门是一个独立的行政单位,对于本部门内部的管理属于横向管理的范畴;另一方面,各个院系人事秘书接受人事处的行政管理。呈报各个院系的人事行政请求,人事处对于院系人事秘书的管理则属于纵向管理的范畴,因此,人事处的行政管理工作兼有横向管理和纵向管理,是二者相结合的管理特点。
(二)多个办公软件并存,数据共享统一愿望迫切
高校人事部门的各个科室在以前的办公过程中陆续使用着各种独立的应用软件,这些应用软件彼此风格独立,之间的数据不能做到共享。虽然这些软件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事处一些部门的办公效率,一定范围内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此类软件的使用,数据的不一致性等问题大大增加了工作复杂性,给信息的管理工作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困难。因此,启用风格统一、数据格式统一,基于网络化办公的应用软件,来实现数据共享、数据的统一集中管理是人事信息管理的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三)高安全性、高保密性是人事信息管理的重中之重
人事信息涉及到个人信息的各个方面,需要安全、可靠的管理人事信息是人事信息管理的首要问题,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高校人事信息管理与财务信息管理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进行人事信息自动化管理工作中,如何实现人事信息的高安全性、高保密性是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
(四)实时变化的人事信息需要及时向相关人员发布
人事政策、法规和其他有关信息及时发布的客观要求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这是高校人事部门办公的特点之一。这不仅需要人事部门自动化的设计者提供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来满足这一要求,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鉴于此类数据的实时变化性的特点,设计者应该提供一种方便的手段可以让人事信息管理人员根据原始数据自动生成满足发布要求格式的数据,给人事信息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极大的方便。
二、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
在整个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框架下,建设一个使用方便、信息和运行安全可靠、符合国家和学校有关信息标准规范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人事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提高人事工作为全校教职工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将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以数据共享的工作方式,全面支持对学校教职工的调配(引进)、定编定岗、工资认定、培养与晋升、出国出境、社会保险、退休及人事档案等各项管理工作;向教师、学生和机关部门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同时完善数据标准和管理规范。
三、系统设计原则
(一)标准化原则
全面支持国家及学校制定的各项规范中的信息集和信息项,遵守并符合国家标准。完全按照国家或学校机构人事管理的层次和模式进行建构,适合人事组织机构的管理工作和信息的多方使用;满足组织人事管理的日常工作。
(二)开放性原则
具有良好的开放性,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多种网络产品互连和多种数据库系统转换,为以后的网络应用环境的集成,实现网络的可互操作性,设计灵活的开放性接口,并支持用户构造信息集合信息项,用户可设定人员类别,分类管理。
(三)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原则
具有方便和强有力的网络管理功能,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和透明的网络功能,方便操作,容易学习,有利管理,有利维护。
(四)原有资源与坚持系统标准相结合原则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资源,运用成熟的先进技术由简入繁、建设完善;另一方面要坚持系统标准,保证系统的标准化、开放性和先进性,保证系统向发展中的现代技术平滑进渡。
(五)易用性原则
界面采用Microsoft的IE浏览器,界面简洁,操作灵活方便;查询支持拼音首字母,快捷高效;采用可视化多媒体编程风格,界面统一化。把系统的操作使用难度将降到最低。
四、系统设计内容
(一)教职工基本信息维护模块:包括教职工的职工号、姓名、单位、出生年月、性别、学历经历、职称经历等信息,提供查询修改等功能。
(二)人事工作管理模块:包括人才引进、离退休、干部任免、编制与岗位管理、合同管理、年度考核等工作。
(三)师资工作管理模块:包括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岗前培训、专任教师管理、师资培养工程、学历进修、出国进修等工作。
(四)劳资工作管理模块:包括工资管理、岗位津贴管理、福利管理、保险管理等工作。
(五)交流中心管理模块:包括人事代理人员管理、聘余人员管理、临时工管理等工作。
(六)博管办管理模块:包括博士后进出站、博士后考核、科研成果管理等工作。
(七)人才办管理模块:包括高级人才跟踪管理、高级人才津贴等工作。
(八)辅助功能模块:包括报表管理、内部公告、万能申报等功能。
五、系统的技术特点
(一)数据库的读诗、整合与优化
对所有的数据库在全局层次进行整合、优化设计、效率更高,库结构更加合理,减少数据冗余。
1、现有数据向新系统自动迁移
特别设计的相关的应用工具来完成此项目标,考虑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与新系统结构吻合的数据直接迁移;二是与新系统结构不一致或者是现有环境下不能提供给新系统的数据。设计相关工具自动整合结构不一致的数据或者自动生成的新数据,最小化用户的数据输入工作。
2、系统外部数据向新系统的自动迁移
考虑到人事系统的外向性和频繁的交互性而做此设计。外部数据主要包括与人事处相关的部门或者个人向人事处提交的文档或表格化文件。对于此类数据,新系统提供几种常用格式的数据向新系统自动迁移。自动迁移的数据可以按照数据库的相关结构录入到数据库中,并在数据库中保存数据的原始备份。这样,既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又减少了用户繁重的数据输入工作。
3、新系统数据向外部的自动迁移
充分考虑人事处经常发布诸如WORD或者EX-CEL格式的文档提供给有关部门或者人员进行下载等,新系统提供相关工具自动生成常用格式的文档,而文档的原始数据是在信息办公过程中产生的,已经保存在数据库中,这样可以避免用户的重复劳动。
(二)数据处理的技术特点
从数据处理角度将整个系统分成数据提取、数据处理、数
据输出三部分。各部分数据相互依赖,并与数据无关,与具体应用无关,这样整个系统就成为开放式通用管理系统。
1、数据提取方面的技术特点
(1)数据一次录入,无限使用。
(2)录入信息标准化。全部采用菜单选择,有效避免数据录入不一致和重复录入。
(3)数据项可通过设置权限进行控制。有效避免数据越权操作及非法篡改。
(4)通过设置过滤条件可以快速定位到所需数据,并进行查询或修改。
(5)在多数据库方式下,数据库间可以动态切换。
(6)人员在系统中的位置与本单位的组织机构图~一对应。
2、数据处理方面的技术特点
(1)自动计算
每个数据库都对应一运算公式集,数值型字段都能对应一计算公式。其结果在数据录入过程中自动计算。
(2)通过组合条件查询
独具特点的通用组合条件查询模块实现以组合条件完成对数据的检索、统计、汇总。并支持模糊条件查询。
(3)通用汇总管理
独有的通用汇总管理模块可以让用户一定制表格形式实现对数据的运算、汇总统计。运算公式及汇总条件录入简单、灵活,是本系统主要汇总形式。
3、数据输出方面的技术特点
(1)提供屏幕显示、打印。可选择输出到文本、EXCEL、WORD、图形等7种基本数据输出方法。
(2)照片等多媒体信息的输出功能。
(3)以定制复杂非规范化表格方式完成输出。如任免审批表、外调政审表等。
(4)利用“通用报表处理”模块制作各类统计汇总表并进行输出。
(5)以利用报表处理模块为基础,结合方法库制作各类人员分析预测表。
(三)安全机制——权限控制
(1)打破传统固定化权限设计方法,从数据层次把系统划分成“最小操作单元”,然后针对最小单元提供一整套权限设置工具。
(2)用户身份特定工作站锁定功能可以把重要用户权限限定在特定工作站上。即使口令被窃取也能安然无恙。(可选)
(3)提供四种权限机制,可以完成对系统的权限控制
一级权限:用以设定对系统主菜单的使用权限。
二级权限:用以设定在数据维护界面下用户操作菜单。
三级权限:用以设定对数据库的使用权限。
四级权限:用以对数据库的数据表设置使用权限。
(四)安全机制——数据备份与恢复
可选择网络备份、硬盘备份、磁带机备份、光盘备份、硬拷贝等多种备份手段。
(五)重要数据的加密解密
加密是保护数据安全的相当重要的技术,对重要文件存取的口令加密,以及在密钥的控制下通过密码算法将数据变成不可懂的密文数据。对不同密级文件进行不同级别的加密处理。
(六)相关工具设计设计各种辅助的模板工具,用于数据或报表的自动转换或生成。
高校学院教师信息管理系统 篇4
一高校学院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与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比较
高等院校的课程科目相对复杂, 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各种课程分门别类, 较之中小学, 高校学院的教师们平时排课、选课、上课的任务更为繁重, 而对于一个专业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 在评定成绩时更为不便。虽然有多媒体教学技术作为支撑, 但在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上仍然沿用旧有的模式, 老师往往感觉精神疲惫和力不从心。
前些年, 在信息化大研发的趋势下, 各个院校大部分设置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为在校大学生的日常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学生可以在信息系统中查询个人在学校中的资料, 上课课表、考试信息、英语四六级成绩, 课程成绩、论文提交等。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可使学生高效率地管理个人信息和高效率地进行学习。
老师平时要处理的教学事务较为复杂。除了处理个人的日常教学活动以外, 还要分管本专业学生的各种教学, 有的老师身兼数职, 在这种情况下, 没有一个作为老师的信息管理系统是不够的, 也就是在这样的需求下, 高等学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主要为教师服务的系统应运而生。
高等院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与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相比有很大不同。首先, 目标定位不同。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服务目标主要为老师, 而后者主要为学生。因此, 服务对象的不同决定了其内容的差异性。其次, 功能导向不同。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处理学生平时自身的学习活动如查看课表、选课、查看成绩等。而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服务于老师用作教学授课之用, 管理个人工作与财务事务也是必需的。最后, 处理终端不同。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终端是教务处, 教务处主管学生的日常工作。而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终端不仅包括教务处, 还有可能包括财务处、学生处等。
二高校学院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
高校学院中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与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相比更为复杂, 因此在其系统中的主要内容方面, 也是分工有致。
1. 教学版块
教学版块的主要目标是老师用来处理平时的教学事务。教学版块包括课堂与课外两个方面, 课堂主要有课堂考核, 选课查询, 所教授学生名单, 课件上传与下载。
课堂考核主要用于老师在课堂上需要评定课堂学生成绩, 而当场给出的分数, 可以直接输入信息管理系统, 便于随时录入。选课查询中老师可以查询自己所教授的课程中有多少学生进行选择, 根据所选择的人数老师进行增减开设课程调整。老师可随时查看选择自己课程的学生名单, 也可随时点名和提问。课件上传和下载是多媒体技术与信息管理技术的重要结合。老师在上课前可将本节课的电子课件上传到信息管理系统, 在课堂上, 老师可以在多媒体电脑上输入自己的账号密码登入信息管理系统, 在线播放课件, 这样老师上课的便捷性变化大大提高, 同时信息含量较以往较大。
2. 工作版块
工作版块的主要目标是老师用来处理课堂教学外的工作事务。工作版块主要包括课后成绩上传、课程成绩评定、学生考试安排与调整、学生成绩评定与录入、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交、学生毕业论文预答辩提交、学生毕业论文最终成果提交、学生毕业个人评语提交。
课后成绩上传主要是老师在课下将课堂上的课程成绩录入信息管理系统, 以利于系统保存。课程成绩评定是用于老师在本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在本课程的课堂与课外表现进行评定, 综合各种因素进行打分。学生考试安排与调整则主要用于期中、期末考试时对学生考试地点、时间进行安排与调整。学生成绩评定与录入则是在期末考试结束后, 录入学生的各门成绩, 一般由年级辅导员和分管教务处的老师负责。
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交是用于在学生本科、硕士、博士毕业论文开题时提交开题报告, 学生毕业论文预答辩提交时用于在3~4月份毕业论文预答辩时提交, 毕业论文最终成果提交主要是在学生正式答辩前对本学生的正式毕业论文进行提交, 录入学校数据库, 存入网上档案, 学生毕业个人评语提交主要是在学生通过答辩, 即将毕业, 学生的辅导老师针对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表现进行个人评价与评语总结。
三结束语
高等院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为老师处理日常教学事务与工作事务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在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中, 老师教学和办公的效率大大提高, 在老师高效率的教学与办公下,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对促进现代教育事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高校学院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是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推出后的一个信息平台。本文简要地介绍了高校学院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与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特征与内容, 希望同仁们对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有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高校学院教师,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杜静.高校学院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初探[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3)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论文 篇5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各级学校的教学管理、办公自动化提供了先进、实用的技术,将广大的教学管理工作者从繁重、重复手工记帐式的劳动工作中解脱出来。学校信息管理工作可解决出错率高、效率低等问题,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使用计算机来完成一些日常工作已成为可能,其优越性不言而喻。为了使学校信息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本人设计开发学校信息管理系统,为教学管理提供了一种较为全新的方式。本系统能够帮助学校管理者完成学籍管理、班级考评、教师考评、课程安排和信息录人等工作,而且能够满足一定的查询需求。
本系统的设计目的:为了减小广大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量,把一些重复性的手工劳动工作交给计算机去完成;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提高工作质量,将学校教学行政管理部门及各系教学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方便广大师生快捷准确地查询有关教学信息,为教学管理部门提供确凿的信息。
1.系统目标:该系统不仅能够满足一般查询,还能完成信息录人、班级考评、教师考评和课程安排等功能。
2.系统功能:数据对于任何一个单位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但对于数据的保存与统计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系统完成后,可以大幅度地减轻对教师、学生的管理的工作量并且使之变得简单有效,对用户有一定的帮助。
3.系统进行环境的确定:本系统既可面向单机又有网上共享数据的要求。本系统将在操作系统最好为windows98以上,sqlserver作为后台数据库桌面,对硬件环境要求较高,该系统采用c/s(客户机/服务器)方式。满足以下几项要求:(1)友好的用户界面;(2)使用灵活、方便;(3)较强的扩展功能;(4)c/$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地发挥服务器和客户机的作用,降低网络的传输压力,并实现数据共享。delphi以它基于窗口和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与window。操作系统紧密结合,强大的数据库技术支持。sql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较为优秀。它建立在成熟而强大的关系模型基础上,可以很好地支持c/s,网络模式,能够满足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对构建网络数据库的需求,并且在操作的易用性、功能的可伸缩性、安全的可靠性以及数据库等方面进行了显著的改进和提高,是目前一流的数据库管理工具。
经过详细认真的调查与分析,该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管理学生基本情况和成绩,具有对学生基本情况、成绩的录人、修改、删除和对学生情况的综合查询功能。
具体要求如下:
管理人员登录时身份需要验证;学生信息的添加、删除及修改:学生成绩的录人及修改;学生班级名次、年级名次的排定;教师对学生情况的综合查询;教师考评;教师的添加与删除;班级各科考试情况的统计;用户密码的修改;课表的生成;报表打印;数据库和备份;系统用户的初始化;用户密码的初始化;年级的更新;课程的查询。
根据上述功能要求,分析如下:
1.对于本系统我们根据功能的不同分为控制机和查询台两部分;控制机主要是对用户的控制及数据库的备份;查询机主要用于数据的录人、查询及对数据进行统计。
2.硬件环境
对于局域网的连接,其中至少应有一台服务器保存及管理学生的数据信息。一个控制台用来管理系统用户和数据库,即数据库的备份、用户的添加与删除及用户密码的初始化。多个客户机,用于完成学生基本信息的录人、查询及学生成绩的录人与修改等工作。另外还需要一个集线器(hub),一台打印机。
考虑到该系统是c/s模式的网络管理服务系统,为使系统能够很好地运行,我们推荐设置如下:
gpu(中央处理器):intelpentium166mhz以上;内存:最少为64mb,建议服务器128以上;硬盘:最少为20gb,建议服务器logb以上;监视器:vga或更高分辨率;操作系统:windowsserver(服务器),windows98/95/me/2,000(客户机和控制机)。
3.软件环境
在此阐述一下c/s(客户/服务器)模式的体系结构:c/s的体系结构,客户端的请示经过bde和odbc后传递给idapi,经过idapi应用程序解释后经网络传输给服务器。服务器响应请求的过程与以上的顺序正好相反。
我们是使用delphi通过odbc来访问sqlserver的数据,所以必须对odbc做一些基本设置。
4.数据库管理系统
microsoftsqlserver2000需要建立的数据库表有:学生基本情况表,保存学生的基本资料;成绩表,保存学生的所有成绩、小计、综合成绩及排名情况;班级考试情况表,保存各班各科的.考试情况;教师信息表,保存全校教师的基本信息;课程表,保存各班的课程表;教师情况表,保存所有带课教师的带课情况;教师考评表,保存全校教师的考评情况;课时计划表,保存全校各年级开设课程的情况;课程情况表,保存各门课程的教师数目及每个教师的带班数;课程要求,保存各门课程对上课时间的要求;登录,保存系统用户的帐号及登录密码。
5.查询台软件
查询台软件是系统中直接面向用户的部分,其操作界面要既简单又友好。用户登录时,经过用户名与密码的确认后进人主窗口,在主窗口中可以完成所有的操作,包括学生基本信息的录人、查找、修改和删除,学生成绩的录人、查找、修改、删除和相关计算,班级和教师的考评等。用户在登录时的密码可自行修改,也可由管理人员进行密码的初始化,解决用户忘记密码的情况。在主窗口中还有帮助按钮,可以解决用户在使用系统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
6.控制台软件
控制台软件面向管理人员,使用人员经过培训后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该软件的功能主要是完成管理员身份的验证,添加和删除用户,数据库的备份等。
7.数据库的连接
在数据库应用程序中,数据库的连接我们用database控件来实现。该控件能够管理和操纵数据库的连接,控制数据库连接的持续性及具有管理事务和更新数据的功能。
数据库表设计:
在该系统中,我们共为系统设计了多个数据库表,其作用已在前面说过,其表结构如下:
1.设计思想及实现
(1)登录
功能:根据用户输人的用户名及密码,确定该用户是否为合法用户,如果是合法用户则进人该系统,否则退出。
根据用户输人的用户名及密码,首先查询“登录”表中是否有该用户,如果没有则给出出错信息;若有则查询系统中他的密码与用户的输人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登录该系统,否则给出出错信息。
(2)学生基本情况录人
功能:该模块完成对学生的添加、删除及学生基本情况的录人、修改。
对于新学生基本情况的添加,我们规定必须一次性录人全部的信息,然后录人到数据库“学生基本情况表”和“成绩表”中,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对于学生基本情况的删除,只要输人其学号并单击“删除”按钮即可从“学生基本情况表”和“成绩表”中删除该名学生,以保证数据完整性;对于学生基本情况的修改,只要输入其学号和要修改的信息并单击“修改”按钮即可完成对“学生基本情况表”中该学生的信息的修改,但修改的信息不包括“学号”,因为“学号”是一名学生的唯一标志,如果要修改学号,应先删除学生后重新添加。
(3)成绩录人
功能:该模块完成对学生成绩的添加及修改。
对于学生成绩的添加,我们规定必须一次性输人本学期全部课程的成绩;对于学生成绩的修改,只要输人其学号和要修改的课程及学期单击“修改”按钮即可完成对“成绩表”中该学生成绩的修改,但修改的信息不包括“学号”。
(4)信息查询
功能:该模块能够实现根据用户对查询条件的选择查询,把查询的结果显示出来。
对于查询我们使用的动态sql语句,用户可以根据界面中的查询要点组合出各种查询条件,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成绩表进行查询。
(5)信息统计
功能:该模块主要实现对每一个班级的各次考试情况进行统计。
对于班级考试情况的统计是发生在班级的任何一次成绩发生变化时,对该班的这一次成绩进行重新统计。这些变动包括该班某一学期成绩录人、修改、删除等。
单元测试和综合测试
单元测试与代码编写是不可分的,每一个子模块的编写过程中不断测试完成的代码段,以便把错误消灭在萌芽期。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篇6
关键词: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 网络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222-01
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简称SRT计划)是高等学校专为在校大学生提高科研创新能力而设置的科研资助项目,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项目的研究工作。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1969年最早实施了“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y Program,简称UROP),鼓励和支持达到一定条件的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在我国,清华大学在1995年10月第20次校教学讨论会上提出了SRT计划,并于1996年开始实施。浙江大學于1998年开始开展SRT计划,并迅速发展。近年来,SRT计划已成为国内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该计划的实施提高了大学生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促进了教学和实验条件的改善,提高了管理水平。
1 SRT计划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SRT计划作为引导学生进入科学前沿,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研素质,启发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已经被许多的高校推广采用。但由于SRT计划的管理实施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不断成长过程中也遇到许多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等学校整体工作已基本实行校院两级管理,而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点,将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以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实施提供了好的大环境和基础。除此之外,院(系)掌握的在校学生信息最全面、最详实,而这恰恰是做好SRT计划的先决条件。因此,高等学校在积极推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实施时,着力构建“学校统筹、部门负责、院系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管理工作格局,为搭建SRT计划网络管理平台给予体制上有力的支撑。
目前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辅助管理网站已成大势所趋。浙江大学针对本科学生专门设立了“浙江大学本科生创新网”。2007年1月,南京农业大学正式开通“南京农业大学SRT指导网站”,这是高等农业院校的第一个SRT计划专题网站。
2 SRT计划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
系统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功能模块:用户管理模块、网上申报模块、审批立项模块、中期检查模块、信息变更模块、结题验收模块等,下面进行具体介绍。
2.1 用户管理模块
系统涉及用户较多,主要包括学生、指导教师、院级教务人员、校级教务人员、系统管理员等。学生主要是指SRT计划的项目主持人及项目的参与者,由项目主持人对申报的SRT计划具体负责,包括填写网上申报表、查看项目审批情况、进行项目信息变更、查看专家评语、与指导教师进行交流等;院级教务人员主要负责立项程序的管理:SRT计划项目的审批、中期检查和结题检查,以及向校级教务人员提交相关信息:立项申请表、中期检查表和结题报告等;校级教务人员主要负责SRT计划项目的统一管理:SRT计划各个流程的起止、SRT计划项目的审批、中期检查、结题检查、资金支持、认可学分、优秀项目展示、项目的统计汇总等;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的日常维护和异常处理操作,保证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2.2 网上申报模块
网上申报模块是系统的主要模块,是实现网上申报的关键。具体操作是直接由项目主持人采用网上填报基本信息的方式进行申请注册,在线填写申报材料,同时附录上WORD版的申报表,然后进行提交。系统会自动对提交填写好的申报文档上传留档。
2.3 审批立项模块
审批立项模块是分两级审批:第一级由学院专家对网上申报的本学院的SRT计划进行审批,学院专家通过在线查看申报材料,根据SRT计划立项情况填写评语,由院级教务人员将专家意见对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有一定实用价值的项目进行立项评审,将评审结果提交给校级教务人员。第二级由校级教务人员组织校专家对各个学院教务人员提交上来的评审名单进行二次审批,将评审意见及时反馈,同时将评审结果公示。
2.4 中期检查模块和信息变更模块
中期检查模块是为了检查和督导SRT计划项目的进展情况,由院级教务人员组织的在计划进行到中期时所进行的检查。检查不合格的将会延期,甚至是中止项目。校级教务人员进行二次检查。
信息变更模块是对立项后的SRT计划进行过程中出现人员变更、指导教师变更等情况进行的管理,一般是安排在中期时进行,由项目主持人进行变更,目的是针对人员变更情况进行管理,保证项目继续顺利的执行。院校两级教务人员进行二次审批。
2.5 结题验收模块
结题验收模块是对通过中期检查同时达到结题要求的SRT计划项目进行的管理。组织专家会审项目主持人在线提交的SRT结题报告及相关文档,给出专家结果及建议,由院级教务人员根据专家意见及建议对达到结题要求的项目进行结题。校级教务人员汇总各个学院的情况,最后将结题验收的结果公示。
2.6 后台管理模块
后台管理模块是系统管理员进行SRT计划信息发布、提供项目相关管理文件、展示SRT计划的成果以及提供项目交流的信息平台。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SRT计划管理系统的现状,在总结相关教学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高等学校SRT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山东农业大学的实际需求,设计并开发出一个功能比较齐全的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基本实现了网上申报、审批立项、中期检查、信息变更和结题验收等主要功能,规范了高等学校大学生SRT计划项目的网络管理工作,简化了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对SRT计划的深入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兴启,李菡,郭恒俊.农业院校实施大学生SRT计划的探索与体会[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4):12-14.
[2]李林,陆灵云,沈明霞,等.SRT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13-16,24.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篇7
科研工作是高校工作重心之一, 数字化校园环境的建设同样将影响到科学研究的模式和机制, 大大提高科研的创新水平和影响力, 同时进一步促进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 充分利用互联网促进科研资源和设备的共享, 加快科研信息传播, 促进国际性学术交流, 开展网上合作研究, 并且利用网络促进最新科研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 从而提高科研的创新水平和辐射力。
在高校, 科研管理是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科研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高校科研的进展、成果的获得、经费的使用、效益的高低等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科研管理包括对科研计划、项目、成果、经费、人员等的管理, 在管理过程中, 会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目前, 科研管理人员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整理数据, 完成各类审查报表, 这些数据可以分析、研究和发现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为科研服务, 但这种传统的管理方法, 已不适应社会的日益发展和变化。作为教学科研并重的高校,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善、适用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以推进高校科研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应以项目管理为中心, 涵盖申报、立项、计划、合同、成果、专利、成果转化、设备、人员、经费、学术论文、学科建设等多项管理职能, 完成组织科研调研、制订发展规划、科研项目申报、实施项目过程管理、成果专利转化等工作内容。该系统将对高校的科研工作进行科学而合理的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 加强科教结合, 使科研工作对教学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成为促进科研工作发展的有效手段。按照上面所述, 在总结多年科研管理工作的基础上, 结合信息技术我们初步建立了一套科研管理系统的方案, 该方案系统功能如下图所示:
通过以上方案, 根据学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内容, 设计系统结构, 经过创建、设计、调整, 并将原建立的各类数据库引入此系统中, 形成科研管理系统。此系统由人员、项目、成果、设备、经费、科研论文等子系统组成, 每个子系统都建立维护 (录入和修改) 、查询、统计、图形处理、输出模块, 并具有按不同条件查询、统计、输出的功能。此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式系统, 它可将工作中不断产生的数据输入, 并随时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扩充和修改, 不断完善, 较好地为决策者服务。科研管理系统的建成, 有利于数据的查询、统计。通过利用信息网络和采用信息技术, 可以使信息交换方便、快捷, 简化工作程序, 减少工作量, 节省人力物力。同时, 利用网络信息网, 还可以使各项科研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各院系部门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发布科研信息、科研成果, 下载各种资料, 从而实现网上信息交流, 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下面谈谈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要点:
第一, 信息标准是数字化校园中不同层次的系统, 尤其是应用系统能够互相访问的基础, 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必要条件, 同时信息标准的水平也反映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水平和高度。信息只有遵循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组织, 才能构成一个可流通、可共享的信息库。如果没有在统一的数据标准基础上开发应用系统, 势必造成数据孤岛, 无法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 数字校园所要求的统一数字空间需要各个层次的信息标准来规范整个学校的数字化建设工作。
第二, 在体系结构设计中, 一方面要考虑面向管理职能部门如科技处、产业处、学科等部门的应用管理C/S (客户/服务) 系统, 用于这些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考虑面向广大教职工及学生查询的B/S (浏览/服务) 系统, 用于全校的信息服务, 这样才是一整套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第三, 目前对系统技术路线的应用最为广泛的有两种体系架构, 一种是Microsoft公司提出的.Net路线, 另一种则是Sun公司提出的J2EE路线。从国内外的一些大型业务支撑平台建设的实际经验来看, J2EE技术路线因其固有的先进性、开放性、扩展性、健壮性、稳定性及成熟性, 基本上避免了系统使用阶段常常出现的后期投资追加过大, 系统维护费用加大等问题。事实上, 已经成为当今国际上大型业务支撑平台所采用的主流技术路线, 成为了应用系统开发者的首选。因此应该首选采用J2EE技术路线作为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1]常俊.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探索[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6 (24) .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篇8
1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况
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的加快, 高校师生对后勤服务和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高校后勤本身也需要不断调整, 使自己的服务管理水平符合科学化、程序化、专业化之要求。[1]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主要是指物业保洁工作、校园绿化工作、基础设备维修工作、食堂运行管理工作、保健站、学院用车派车等工作等等, 这些管理工作的质量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行, 因此必须加以重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主要有:服务性、先行性、相对独立性、协调性、技术性、实际性以及社会适应性等。
管理信息系统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 , 是一个以人为主导, 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2]高校后勤工作运用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也能为高校其他方面的管理决策提供详细的参考依据, 这样就能够带动整体的协调发展。
2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1) 当前, 我们国家有许多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模式比较单一与陈旧, 有的高校虽然应用了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但是其信息化的程度与水平较低, 完全不符合当前的教育改革目标。不仅如此, 高校管理信息系统水平与方式大有不同, 并且发展层次极度不平衡, 有的学校应用了比较高端的管理信息系统, 但是有的高校仅仅只是运用了一些简单的计算机技术, 例如基本的办公软件与统计软件等, 这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后勤管理现状。
(2) 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有些改进与完善, 例如,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运用了IC卡来管理学生的食堂管理工作与生活用水等方面的工作, 这虽然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之处, 同时也避免财务问题的出现。但是这种简单的后勤信息管理系统仍然不能够满足到其他的后勤管理工作的发展要求。
(3) 我国高校整体的后勤管理信息化水平差异化比较明显, 有的高校管理化水平较高, 有的高校管理化水平仍然停滞不前。后勤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的高校主要体现在:管理信息系统设施比较陈旧与落后、后勤管理工作的制度与标准不健全、相关方面后勤人员的信息更新较慢。不仅如此, 学校在后期人员培训等方面投入的时间与资本较少, 使得后勤人员的专业性稍弱等。
3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范围比较广, 并且相关方面的规模比较庞大, 因此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一些偏差, 因此必须加强相关方面的管理工作, 提高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质量。当前, 许多高校都有自己专门的Web网址, 这样就有利于加强后勤管理工作质量, 加强内部管理信息之间的沟通。当前,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采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理念以及信息化技术等, 这样才设计出符合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系统。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基本框架:
在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 在设计的时候要深入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联, 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理念应当始终贯穿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将学校的后勤实际情况纳入其中, 不能够盲目的借鉴其他高校的设计,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高校各部分改革工作的进程。设计的板块主要是指:后勤管理工作信息系统、系统运行数据库以及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板块等。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统计系统、资源管理系统以及日常事务管理系统等。[3]基础设施设计系统是指物业保洁基础设施、校园绿化的基本运用工具、设备维修工具、食堂内部基础设施、保健部门的设施以及车辆等的统计与管理工作, 均利用此项系统进行统计与管理。
资源管理系统以及日常事务管理系统都是统计资源与日常事务所需物资的购进与发放, 以此来详细的反应后勤管理过程中物资的流动方向、用度开支以及损害情况等。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主要是利用各种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统计学技术、管理知识理论以及其他方面的技术, 不仅仅涵盖了学校的后勤工作, 同时也为其他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
4结论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 世界各国的信息化水平逐渐提高。在这种环境下, 我们国家的信息化水平也有所提高。在市场经济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前提下, 高校后勤工作的开展纷纷采用了新型的管理信息系统,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后勤管理工作的质量。一旦高校后勤工作的质量提高, 那么高校整体管理工作也会随之提高, 有利于提高高校的信誉值与形象, 从而扩大了高校的知名度。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 就是为实现校园管理的信息化而设计的, 通过该系统, 高校单位能够更高效、更科学的管理校园学生宿舍和后勤资产, 起到提高效率、缩短时间、节约成本的作用, 最终有效的提高高校的综合竞争实力与管理水平。[4]
参考文献
[1]兰建文, 刘敏, 任高峰.多业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2 (04) :110-112;
[2]苏君丽.分布式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案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1 (06) :45-50;
[3]邵真, 葛虹, 冯玉强, 刘鲁宁.组织文化对ERP系统消化吸收阶段知识共享作用机理的实证研究[J].系统管理学报, 2013 (02) :230-234.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篇9
高校档案信息系统建设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为满足高校未来发展与IT支撑技术变化需要, 高校数字校园网应运而生, 高校档案信息系统是高校数字校园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高校档案信息系统建设属于信息化建设, 适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项目管理是运用各种相关的知识、技能、方法与工具, 为满足或超越项目有关各方对项目的要求与期望, 所开展的各种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2]。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 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也广泛应用于信息化建设中, 从而有效地控制系统建设的全过程, 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好的效果。
高校档案信息系统建设必须进行项目进度管理, 项目进度管理又称项目时间管理或项目工期管理。项目进度管理是在保证项目质量和项目预算的前提下, 为能够按时完成项目而开展的一系列项目管理活动和过程[2]。在高校档案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 进行项目进度管理才能确保实现项目目标和生成项目产出物与项目可交付物。
第二节概述了高校档案信息系统项目的管理过程及其内容, 第三节介绍了高校档案信息系统的项目范围, 第四节叙述了图1高校档案信息系统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 (W B S) 高校档案信息系统项目进度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工作, 最后是相关总结。
1 高校档案信息系统项目的管理过程
高校档案信息系统建设与所有信息系统项目一致的是:其核心成果是应用软件的开发与维护, 高校档案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是高校档案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实施高校档案信息系统建设, 须按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从全局出发, 综合应用各种资源, 对项目的启动、计划、实施和收尾四个阶段进行管理以保证项目顺利完成[2]。
1.1 高校档案信息系统项目的启动
在项目启动时, 要做好用户需求调查分析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根据高校档案信息系统建设高技术、高风险的特点, 明确项目目标和范围, 分析找出项目的各种可行备选方案, 然后分析评价这些备选方案损益与风险情况, 最终做出项目方案的抉择和项目决策。
1.2 高校档案信息系统项目的计划与设计阶段
运用项目管理方法, 按照高校档案信息系统项目的目标, 首先设计项目产出物的方案和项目的实施组织方案, 然后编制项目整体计划和专项计划。其中, 专项计划包括项目时间、成本、质量和资源计划等。
1.3 高校档案信息系统项目的实施与控制阶段
高校档案信息系统项目实施与控制阶段的工作包括项目业务工作和项目管理工作。项目业务工作包括具体专业技术和业务工作, 项目管理工作包括项目进度、成本、质量、集成和风险等管理工作。其最终成果是高校档案信息系统。
1.4 高校档案信息系统项目的收尾阶段
项目收尾阶段是高校档案信息系统项目的验收和交付, 同时也是总结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验收和移交、项目系统索引存档以及把经验教训记录入知识宝库。
2 高校档案信息系统的项目范围
为了加快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步伐, 完善高校信息化系统, 在建设高校数字校园的开始应着手进行高校档案信息系统建设。
高校档案信息系统项目目标是在高校规定的专项经费和期限内, 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依托高校数字化校园网, 实现高校档案信息共享。高校档案信息系统要求高校档案业务全面实现自动化管理, 为用户提供档案检索与查询等联机服务;系统能使学校各教学、科研、管理等相关部门进行远程登陆, 由此获得方便快捷的档案服务;同时, 系统能通过互联网, 实现全球高校档案资源共享。
高校档案信息系统项目的产出物包括硬件、软件、辅助设施和人员培训。硬件有服务器、用户终端等设备;其软件是高校档案信息资源, 主要包括各种已经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资源;其辅助设施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所需的设备, 主要包括数据处理、数据库管理、数字化、网络及数字通信、数字信息存储、信息安全等设施;其人员培训是对收集、管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高校档案人员的培训。
高校档案信息系统项目的工作范围是充分利用信息平台Client/Server (C/S) 模式与Browser/Server (B/S) 模式的各自优点, 结合数据库技术, 通过INTERNET、INTRANET及内部局域网实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存储、管理、查询、检索和信息发布。系统建设为三层模型:第一层是面向档案部门内部的局表2高校档案信息系统项目活动资源估算表域网, 实现的功能是档案数据的录入、修改、删除、存储、管理、检索及各业务档案的表格输出;第二层是面向校内的校园网, 实现的功能是提供各相关部门的信息查询, 电子档案的收集和上传;第三层是面向社会和个人的INTERNET范围, 提供公共信息发布、信息检索和服务[3]。
3 高校档案信息系统项目进度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工作
项目进度管理是在项目范围确定以后, 为能够按时完成项目而开展的一系列项目管理活动和过程。根据国际上最新的现代项目管理研究结果, 项目进度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活动的定义、项目活动的排序、项目活动资源估算、项目活动工期估算、项目进度计划编制和项目进度控制等六项具体管理工作[2]。
3.1 项目活动定义
项目活动定义是指, 为实现项目目标所开展的对已确认项目工作的进一步定义, 从而识别和定义项目所必需的各种活动的一种项目进度管理工作[2]。项目活动定义的主要依据是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 (W B S) 及其字典, 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 (WBS) 是项目活动定义的出发点。
结合产品和活动编制高校档案信息系统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 (WBS) 如下图1。
图1中的工作单元编码由五位数组成第1位数表示处于0级的整个项目;第2位数表示处于第1级的子项目或活动的编码;第3位数表示处于第2级的子项目或活动的编码;第4位数表示处于第3级的工作包或物料的编码;第5位数表示处于第4级的工作包或物料的编码。编码的每一位数字由左至右表示不同的级别。
根据项目工作分解结构 (WBS) 进行项目活动定义, 得到如下项目活动清单表如表1[4]。
3.2 项目活动排序
3.2.1 项目活动排序的含义
项目活动排序是指通过分析和确认项目活动清单中各项活动的相互关联与相互依赖关系, 对项目各项活动的先后顺序进行合理安排与确定的一种项目进度管理工作[2]。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进度计划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项目各项活动的顺序关系。
3.2.2 项目活动排序的依据
项目活动排序的依据主要是:
(1) 项目活动清单。
(2) 项目范围说明书。
(3) 项目活动的约束条件。
(4) 项目活动的假设条件[2]。
高校档案信息系统项目依托高校数字化校园网, 具有较好的实施条件, 其约束条件相对较少, 在此不予考虑。
3.2.3 项目活动排序的网络图
项目活动排序产生项目网络图, 项目网络图是项目活动和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描述图。高校档案信息系统项目网络图如图2。
(1) 前置任务:根据上面网络图中箭尾对应的任务确定前置任务。该项目安装调试需要购买硬件、购买或开发软件方可进行。
(2) 限制条件:高校档案信息系统项目的安装调试受系统所需硬件和软件的限制, 二者缺一不可。
(3) 关键路径:高校档案信息系统项目实施过程中难度最大、有重大影响的子项目是购买或开发软件, 因此关键路径是: (1) → (2) → (4) → (5) → (6) → (7) → (9) 。
3.3 项目活动资源估算
项目活动资源估算是指根据项目活动定义和排序所获得的信息, 对每项活动所需资源做出的大致估计和测算。项目活动资源估算的方法有专家法、统一标准定额法、资料统计法、项目估算软件法、工程测量法、基于活动的自下而上估算法等[2]。根据高校档案信息系统的特点, 我们采用基于活动的自下而上估算法, 得到高校档案信息系统项目活动资源估算表如表2。
3.4 项目活动工期估算
项目活动工期估算是对已确定出的项目活动所需可能长度的估算工作。项目活动工期估算的主要方法有:专家法、类比法、定量分析法、三点估算法、仿真模拟法、时间储备和最大活动工期[2]。
考虑到高校相关部门人员比较固定, 在聘请校外人员或子项目外包时, 项目所需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才会受到较大制约。采用类比法得到项目活动工期估算表, 如表3所示。
3.5 项目进度计划制定
项目进度计划制定就是计划和安排项目活动的起始和结束日期的工作[2]。
制定项目进度计划步骤如下:
(1) 应用进度管理所有前述过程的结果, 来决定项目每个活动的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 为监控项目的时间进展情况提供一个基础。
(2) 在上述网络计划的基础上对网络计划进行各种优化, 形成工程进度计划。
根据项目活动工期估算表得到项目进度计划甘特图如图3所示。
3.6 项目进度计划的控制
项目进度计划控制就是指对项目进度计划的实施与项目进度计划的变更所进行的管理控制工作[2]。
控制项目进度计划包括如下方面:
(1) 根据项目进度计划实施中的各种变更和纠偏措施, 对项目进度计划进行全面更新以形成新的项目进度计划。
(2) 在项目进度计划控制中, 需要采取各种纠偏措施保证项目的工期计划进度和项目的按时完工。
(3) 在项目进度计划控制中, 吸取经验和教训以便更好地控制项目进度计划。
(4) 努力改善和提高项目进度计划的实施结果, 以便在不断改进和提高的基础上使项目实施工作能够按计划完成。
(5) 其他相关的更新工作。
4 结语
高校档案信息系统是高校数字校园建设的重要部分, 项目管理理念在高校档案信息系统建设中的运用, 有效地改善和提高了实施结果。人们对于项目进度管理所应该包含的内容各有不同的理解, 但是根据国际上最新的现代项目管理研究结果对高校档案信息系统项目进度管理进行研究, 对高校档案信息系统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潘连根.数字档案馆的定义及特征[J].浙江档案, 2004, 4:7~9.
[2]戚安邦, 等.项目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3]曹彩凤.基于B/S的高校档案信息系统设计[J].科技档案, 2003, 2:22~24.
新型高校大赛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篇10
传统的高校大赛,各种操作基本由手工操作,规模越大,管理工作就繁琐,且易出错。本系统是一种“人机交互系统”,为组织者提供一个简便的方式来组织管理比赛,确保大赛稳步进行。使用该系统可以极大地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同时还可以大大地提高工作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2系统需求分析
从赛事流程出发,系统主要包含参赛人员报名、作品管理、信息查询等事务处理功能。根据大赛参与人的权限,系统分为前、后台两部分设计。前台主要实现信息公布、用户管理、作品上传的功能,后台主要实现的功能为大赛公告发布、大赛项目管理、作品审核评级等。
3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本系统基于B/S结构,即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体系[2]。用户通过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对浏览器的请求进行处理,将用户所需信息返回到浏览器。而其余如动态网页生成、对数据库的访问等工作由Web Server完成。显然B/S结构相对于传统的C/S结构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4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功能结构图如图1。
(1)登录报名模块包括参赛者登录和管理员登录子模块,根据用户权限判断登录后进入的功能页面。学生报名模块可实现参赛者登录和学生报名的操作;后台管理模块可实现管理者登录、修改用户密码以及对参赛者审核操作。
(2)公告服务模块包含前台公告服务和后台公告管理。此模块的功能主要是通过管理员对公告的上传来实现前台的显示和下载,且通过对公告的删除来实现公告信息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3)作品模块的模式中前台主要实现参赛者对作品文件进行上传和维护功能;后台管理主要实现对作品的审核和删除功能,此外还包含下载作品的功能。
(4)在大赛结果模块中,管理员会针对参赛人员上传的作品文件对其进行评分评级,参赛人员可在本模块查看所有参赛人员的参赛结果,管理员可对这些信息进行更新操作。
5部分模块实现方法
本系统采用B/S体系结构,利用C#语言进行界面功能编写、SQL Server进行后台数据管理。以公告服务模块为例,在公告上传页面中,主要设置了File Up Load,用于文件的上传;在首页公告显示页面中,主要设置了Grid View控件,用于公告的显示;在公告下载页面中,主要设置了对下载窗口的调用。
(1)公告上传的主要实现代码如下所示:
(2)公告显示的主要实现代码如下所示:
6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主要建立了以下3个表。各实体之间的关系为:参赛者、作品和大赛结果两两之间为一对一关系。
users表主要用来存储用户的各项信息,其中authority为用户权限字段,0为参赛者,1为管理员。
work表主要用来实现对参赛者上传的作品信息进行存储。
grade表用来实现对参赛人、参赛作品名称以及其所获得的参赛结果进行存储。
7总结
本文采用了ASP动态设计网页的方法,利用C#语言进行界面功能编写,SQL Server进行后台数据管理。在本系统中,无论是大赛参赛者还是大赛管理员,只需登录本系统便可参与大赛,大大提高了大赛人员的办事效率,减少了时间占用量。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也将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大赛,提高了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摘要:从建立网站的实际情况出发,本系统采用B/S体系结构,利用ASP设计动态网站。结合系统需求,对系统的功能模块和数据库进行了设计,实现了用户报名、信息公布、作品上传、获奖名单管理等功能。系统功能基本完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扩展性,使大赛信息管理和服务工作更加高效合理。
关键词:学术大赛管理系统,ASP,C#
参考文献
[1]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篇11
关键词:民办高校 信息系统 成绩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1-0035-03
我校是一个刚升格为本科的民办高等院校,其成绩管理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①由于我校刚升为本科,本科和专科学生混合存在。②教师外聘较多,在校外输入成绩比较普遍。③学生为自费本科或专科,录取批次较低,学籍变动比较频繁。④学生的家庭条件较好,出国比较多。这些特殊性加大了我校成绩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的难度,同时由于在国内还没有专门针对民办的高校成绩管理系统,因此笔者负责并启动课题的研究,通过一系列核心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构建了民办高校成绩管理信息系统,并在我校进行试点和应用。
一、总体架构
目前我校外聘(或互聘)教师较多,任课教师一般需要通过以太广域网输入、查询和打印成绩,而校内的教务秘书和教务处成绩管理人员需要后台管理平台管理教师输入的成绩。基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采用B/S和C/S相结合的应用程序体系结构比较合适。B/S结构为广大的教师、学生和领导通过Internet或Intranet提供Web服务,而采用C/S软件为教务管理员提供复杂的业务处理功能。此外,出于运行成本和可维护性考虑,系统采用Windows Server为网络操作系统,SQL Server 2005为后台数据库;采用ASP.NET作为B/S应用软件的开发平台,采用Delphi作为C/S应用软件开发平台。[1][2][3] 系统的构架设计具备灵活、通用等特点,其功能的可扩展性使系统便于升级,并很好地满足了教务管理人员的隐含需求。系统的总体结构拓扑图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本系统依托校园网络、校教务虚拟子网(VLAN)和防火墙技术,将系统的Web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都建立在校教务虚拟子网内,用防火墙与普通校园网用户隔离,只允许安全的网络协议通过,如HTTP协议、TCP/IP等,其他如FTP、Telnet协议限制执行。虚拟网内的用户(教务处和教务秘书)可以直接登录教务管理系统客户端软件来完成成绩管理工作;虚拟网外的用户(任课教师和学生等)可以通过Web来完成成绩输入、查询和打印等功能。
二、功能分析
针对我校的特点,本系统除了一些通用的功能之外,还需要开发一些特殊的功能,以满足多方用户的需求。这些特殊的功能包括:
(1)多站点切换功能。我校的外聘教师较多,而成绩输入的时间段又比较集中(一般集中在期末最后一周),通过Web输入成绩时,由于带宽的原因,容易出现网络阻塞现象,因此需要有多个备用网站,在成绩输入时可以自动切换,提高成绩输入的效率。
(2)多权限控制功能。系统涉及的用户类型较多,系统管理员、教务处高级管理人员、教务秘书、任课教师和学生等,每类用户的权限不同,因此需要有多权限控制功能,系统管理员具有最高权限,其他用户权限由系统管理员依次设定和控制。
(3)自动触发功能。民办高校的学生为自费学生,分数档次低,容易出现转专业、留级、休复学、转入学、退学等学籍变动,频繁的学籍变动如果采用手工方式实现成绩等效、学分转换等功能将带来很大的工作量,同时容易引起数据的滞后性。因此需要依据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设定转化规则,开发内部触发器,每当出现学籍变动时,系统自动触发程序,完成计划匹配、成绩等效、学分转换等功能。
(4)混合管理功能。我校专科和本科同时存在,由于专科和本科的学制、毕业规定、成绩要求等存在差异和不同,因此需要开发混合管理功能,分别对专科和本科进行成绩管理。
(5)出国成绩管理功能。我校很多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好,出国留学的学生较多,每年都有一定的学生出国留学,办理出国留学时需要开具出国成绩单,有的要求英语成绩单,中途出国的还涉及学籍变动。因此需要开发专门的出国成绩管理功能,便于出国学生的登记,出国成绩单生成、打印等功能。
三、核心技术
这些特殊的功能,需要应用一些核心的技术得以实现。由于文章的篇幅所限,本文只论述核心技术,而一些通用的开发技术不做介绍。
1.站点自动切换技术
为了解决期末成绩输入时间集中,容易出现网络堵塞的现象,我校采用两台备用服务器,这两台备用服务器是图书管理Web服务器,由于学生考试完成后基本放假回家,图书管理Web服务器的负担很轻,这时刚好是任课教师输入成绩的高峰,把图书管理Web服务器作为临时备用服务器是合理的。在图书管理Web服务器中安装有成绩管理的Web站点,该站点链接到成绩管理数据库服务器。这样就有了三个不同访问地址的三台Web服务器。原成绩管理Web应用服务器为主站点服务器,而两个图书管理Web服务器为从站点服务器。
当任课教师的成绩输入功能开通时,系统管理员或教务成绩管理员将通过系统设置界面设置主从服务器的使用情况。可以只启用主Web服务器,这时主页面上只有一个访问地址;当选择启用一台或两台备用服务器时,主页面上将出现两个或三个访问地址。
由于成绩输入教师的习惯采用主服务器地址输入成绩,这里需要在系统中设计两个计数器,“计数器1”设置在主站点的应用层中,“计数器2”设置在“从站点1”中。当访问的用户量达到“计数器1”设置的上限值时,系统将把一个session对象设置为真,并传递给Web.CONFIG文件的配置段。这时当再有一个用户要访问主站点时,系统的主Web.CONFIG配置段将自动切换访问地址到“从站点1”。同理可以实现“从站点1”到“从站点2”的自动切换。逻辑流程如图2所示。
2.自动触发技术
自动触发技术是针对学籍变动而创新的技术,该技术主要在数据库层中实现。针对学籍变动中的转专业、留级、休复学、转入学、退学等需求,在数据库中开发多个触发器,这些触发器在学籍变动时触发,实现计划匹配、成绩等效、学分转换等功能。自动触发数据流图如图3所示。
从图3可知,转专业、留级、休复学、转入学、退学等变动必须操作学籍表,各触发器正是利用这一点进行自动触发,触发器触发后除了本身的程序段外,将调用数据库中的存储过程、函数、视图和关系等程序实体,同时对成绩表和其他相关表进行操作,自动实现数据库表的数据插入、更新和删除,从而实现学籍转换的计划匹配、成绩等效、学分转换等功能。[4]
3.多层构架技术
多层构架技术主要针对应用层而言,本系统的应用层和Web层在一起,共用一个服务器,因此文中称为Web应用服务器。由多层构架技术形成的多个应用组件(*.dll)分布在Web应用服务器中。采用多层构架技术有利于多权限控制功能和混合管理功能的实现。
应用层的多层构架模型如图4所示。从图4中可知,该模型分为七层,分别为业务外观层、业务规则层、数据访问层、通用层、系统框架层、XML Web服务层和COM+组件服务层。图中标出了各层之间的命名空间引用关系。
用户通过界面访问配置文件、ASPX文件、窗体类、用户控件和其他文件集等时,应用层将依据用户访问的功能需求,启动相应的内部层次关系,形成相应的服务。
(1)多权限控制的层次化实现。实现多权限控制功能时,业务外观层先引入权限等级函数,然后业务规则层对等级进行判断,判断时先启动数据库访问层,由数据库访问层根据条件取出数据库的相关记录集,从该记录集中判断出用户的权限等级,依据该等级再次通过数据访问层,结合通用层和系统框架层取出用户所需的页面配置,并把最终的数据反馈给用户。[5]
(2)混合管理的层次化实现。依据专科和本科学制不同(专科为三年,本科为四年),当应用层得到用户请求时,首先业务规则层通过数据访问层把该学生的学号传递到数据库,从学制表中查得该学生的类别(专科还是本科),数据返回到业务规则层,业务规则层会同业务外观传来的其他参数,从数据库中获取整个需求数据集并反馈给用户。
(3)出国成绩管理的层次化实现。出国成绩管理本身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模块,一般在C/S结构中完成,由管理员直接操作,而不开放给学生。但管理员操作时需要用到Web应用层中的一些组件,这时可以采用COM+组件服务层。但管理员操作Delphi界面时,将通过接口启动COM+组件,该组件再引用业务规则层判断业务规则,再由数据访问层到达数据库系统,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和操作。通过该项技术可以减少C/S部分的模块开发成本,使C/S部分共享B/S部分的组件资源。
(4)接口的层次化服务。系统开发的XML Web服务层可以与其他软件平台,如选课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课程中心等对接,实现资源互访。通过XML Web服务层访问本系统数据库时,同样需要受到业务规则层、数据库访问层等的判定和过滤,这有利于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
四、应用研究
本系统在我校进行安装和调试,采用一台数据库服务器,一台主Web应用服务器,同时和图书管理系统共用两台备用Web应用服务器。要求局域网管理员电脑安装客户端程序,Web客户端安装IE6.0及以上的浏览器,操作系统为Windows。
成绩管理系统的数据安全性很重要。系统采用多种安全的策略,从网络通讯、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应用系统、应用服务器管理和身份验证六个方面提供安全保障。(1)网络通讯。虚拟局域网服务和防火墙技术将管理系统的所有服务器都建立在虚拟子网内,用防火墙与校园网隔离,只允许安全的网络协议通过。(2)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关掉可能导致安全漏洞的服务,如Telnet、Ftp、SendMail等。(3)数据库管理。开发了数据自动备份系统,可由数据管理员设定备份时间、备份周期和备份目录等参数,定制备份方案,以保证系统发生灾难性故障时,能使数据及时还原。(4)应用系统。可以动态地对使用人员的部门、应用权限等属性进行控制,有效地防止从应用系统的客户端非法进入系统。(5)在应用服务器上施加基于角色的安全控制,可以添加自定义的安全控制组件,实现更深入更细化的非正常访问阻挡。(6)本系统采用了基于窗体的身份验证,当以不同的用户身份如教师、学生登录系统时,若登录成功,可以进入该用户的定制界面,使用和访问该用户权限范围内的界面功能。若登录失败,则除了公共界面外无法访问受身份安全保护的界面。具体实现方法是将 Web.config文件中的配置段设置为 “Forms”,以拒绝匿名用户访问。代码如下:
<authentication mode="Forms">
<forms name=".ADUCeis" loginUrl="logon.aspx" protection="All">
</forms>
</authentication>
本系统经过一年多的调试和应用,没有出现大的故障,由于笔者同时是教务处成绩管理人员,对成绩管理的业务流程非常熟悉,出现的一些BUG也得到了非常及时的修改。因此系统的应用是成功的。
五、结束语
针对我校的民办特色而开发的成绩管理系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些创新性是诸多核心技术综合应用的结晶。本系统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可以与其他系统形成资源共享;本系统具有很好的拓展性,通过层的开发与优化可以使系统不断优化和升级。笔者希望通过继续研究,尤其是我校把学分制提到管理日程的背景下,使系统能够更加完善和开发新的功能,以适应成绩管理的质的转化。
参考文献:
[1]韩桂芳,陈新民,张仁贡.基于ASP.NET的高校教学信息发布平台[J].教育信息化,2006(7):47-49.
[2]American Institute of down-to-earth quality of learning.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Based Technology[M]. World Book Publishing Company,2007.
[3]Matthew Macdonald.ASP.NET完全手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4]Wiley-Wrox.Beginning Database Design[M].E-books,2008.
[5]朱亮,刘椿年,王士军.关系数据库中基于区域聚类的多区域查询优化[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7):773-779.
高校OA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篇12
1 我院OA建设的困难
高校OA系统建设按照实施主体不同, 可分为前期的实施保障、系统设计与开发、系统应用与维护3个阶段。第二个阶段的实施主体是软件公司, 其他两个阶段的实施主体均为学院自身。我院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下:
1.1 建设之初缺乏足够的实施保障
OA系统的建设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 并不是看到其他高校有, 我们也要有。该系统是一项周期长、资金投入大、技术高的工程, 因此我院在实施前的项目保障工作是否到位关系到系统建设的成败。具体实施内容主要包括: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硬件购置等工作。
人, 是系统中最为关键的因素, 我院在实施前期在对人员配备的认识上存在误区, 认为这只是技术人员的事, 同其他员工关系不大。在设备购置上重硬轻软, 以为配置了高性能主机、畅通的网络就行了, 忽视了起关键作用的软件。以上问题如果不解决, 必然影响后期使用的效果。
1.2 对系统的认识不足, 给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带来隐患
我院OA系统采用通达科技的“Office Anywhere网络智能办公系统”。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 可以根据高校的特点、用途、规模等因素选取符合自身需求的功能模块。
定制OA系统的注意事项:一是必须关注办公自动化内容的发展变化。如果不能立足现在放眼未来, 往往导致有关规划和设计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二是必须很好地认识OA系统的层次及发展。OA系统按其职能可分为事务型、管理型和分析决策型3种不同的层次。实际上, 现代的办公自动化技术完全能实现事务型与管理型的办公业务, 随着数据仓库及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 分析决策型系统的实用化阶段也将来临。OA系统的开发方法必须能适应这些经常性的变化, 而且这种适应性的调整不能只靠修改程序来进行, 必须将这种调整、适应的控制权交到用户手中。在设计过程中, 系统的需求不能脱离实际、贪大求全。
1.3 系统实施、推广力度不足, 后期维护工作不到位
不少高校普遍感到OA系统的推广工作具有相当难度, 系统启用后人们仍比较倚重传统办公模式, 使用的人员范围有限, 系统功能利用率低, 最后甚至成了摆设。
2 我院OA建设着力要解决的问题
2.1 领导重视和健全的组织机构是成功实施OA系统的前提
早期的办公自动化虽然只涉及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使用, 但它解决了人们办公中的许多大问题, 效果明显, 而需要改动的东西较少。现代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成功实施, 不仅需要领导的重视, 更需要在组织机构上有所保障, 需要落实所需的经费, 需要进行相关计划的制订和执行。为配合OA系统的实施, 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 配备了专门的实施人员。现代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实施, 不管办公自动化软硬件有多好, 如果没有领导的重视和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保障, 就寸步难行。
2.2 实现思维方式、管理思想和管理体制的转变是成功实施OA系统的基础
首先, 实施OA系统的过程中如何使用户转变思维方式, 认识到系统实施过程中人是最重要的角色, 起核心作用的是人而不是计算机和软件是非常重要的。其次, OA系统的实施使得工作流程更加透明、更加民主, 传统的领导决策、员工执行、少让群众知道的管理思想是行不通的, 这对现行管理体制将形成较大的冲击, 也是较难实现的一个转变。
2.3 详细设计, 多方协作开发是成功实施OA系统的关键
做好OA系统的设计, 首先应做好需求信息的收集。开发方通常根据高校的需求来开发相应功能的系统, 因此, 高校要建立有效畅通的信息沟通机制。我院由办公室各个秘书收集工作流程的信息, 确定设计的模块, 编写需求分析草案, 然后交由专家论证, 论证完毕便提交到由校方全体实施人员和开发方开发人员参加的讨论会上交流, 办公室的一个信息秘书把汇总的需求统一向开发人员进行解释, 对双方理解不一致的地方进行协调。这样, 开发人员开发的系统才能最大限度接近实际的需求。
其次, OA的整合与相互协作。我院OA系统包括如下几个模块。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
(1) 日常办公的文字处理。日常事务中业务量最大的工作是文字处理, 其内容主要有:文字编辑、排版、存储、打印等。
(2) 数据表格处理。各种Excel数据表格的处理。
(3) 非文字资料的处理。主要包括对图形、图像、录音、视频等资料进行分类、存储、索引、检查等。
(4) 行政事务处理。主要有人事、学籍、工资、教学等管理。
(5) 内部网实时通信。这是OA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实现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与共享, 是实现高效办公的基础。
3 高校OA发展趋势
高校OA发展趋势可归纳为3个方面:“平台化”、“智能化”、“人性化”。
3.1 统一平台
信息网络时代的OA是一种跨部门运作的基础信息系统, 该系统将整个学院各个部门紧密联系在一起, 共享资源, 提升管理效率, 将以往的信息孤岛连接成统一的平台。
3.2 智能办公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用户在进行业务数据处理时, 面对海量数据, 往往费时费力, 办公系统能够在简单存储的基础上进行智能的分析总结, 快速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有用信息, 提高工作效率, 节省办公成本。
3.3 人性管理
随着OA功能的不断扩展, 业务需求不断增多, 而且更加多样化。这就要从界面设计、操作习惯等方面进行改进, 将合适的功能放在合适的位置给合适的员工应用, 实现真正的人本管理。
摘要:高校信息化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办公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平台, 整合学院全部资源, 便于实现信息共享, 提高工作效率, 服务师生。本文就我院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面临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法进行论述, 并展望了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前景。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推荐阅读:
基于规范教学的新建本科高校体育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论文07-31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07-28
高校档案信息管理系统06-11
高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06-26
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06-28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08-13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08-18
高校住房信息管理系统08-24
高校教学管理系统10-26
信息技术发展与高校教学模式创新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