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系统

2024-05-31

高校管理系统(共12篇)

高校管理系统 篇1

英国和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规模比较大的国家, 对高等教育投入很大,也是高等教育运作比较成功的典例,这两个国家在财务管理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对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有着较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1国外高校财务管理模式

1.1 在高校财务管理适用模式方面

美国分为集权式管理和分权式管理。公立大学一般实行集中管理的模式,学校的经费来源、支出控制权、预算管理等都集中在校级, 而院系向学校申请经费, 校级向州政府申请财政拨款。而占美国高等教育一半规模的私立高校一般实行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经费来源多,下级院系有很大的自主权,由院系决定经费支出,汇报校级,这种模式很好地调动了各个院系办学的积极性。各个学院上缴小比例的经费,用于校级行政管理人员的办公经费,从而提高了行政人员工作的服务意识。英国财务管理模式偏向于分权式管理。学校根据编制好的经费预算下发到各个学院,学院掌握自己部门的开支,对预算经费和课题经费适当放权。院系除了上缴一部分资金给校行政用于行政管理经费支出外,剩余的经费全权由院系部门负责人管理,这种方式给予二级单位充分的自主权,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实行目标责任制,根据部门提供的未来工作的详细计划,在年中、年末都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于不合理的情况及时纠正。各院系年终上交工作总结报告,财务部门对其工作的完成情况,经济事项的收益情况进行检查和绩效考核。

1.2 在经费筹措和资金运作模式方面

美国高校除了政府拨款和学生的学费收入, 另外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为高校的捐赠收入。而资金运作一般是通过基金会来操作。基金会由高校自己管理,聘请专业的资深人员对项目进行投资管理,定期将财务状况进行公开,向社会公布财务报表,接受监督和检查。名校通过基金会运作,在投资收益方面,获得更大的利益。在英国教学拨款和科研拨款为高等教育拨款的两种主要途径。教学拨款根据学校学生数量和学科设置决定,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HEFCE)将学科划分为不同的价格段,设定不同的费用权重比例, 是根据科研质量作为拨款的参考标准,每5年对学校和学科进行一次评估,然后根据科研成果的评估情况,给学校科研拨款。学校给各个院系分配科研资金,是根据科研质量进行的。这种拨款方式,对于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1.3 在会计核算管理方面

英国高校会计核算依据为企业会计准则, 把高校会计制度纳入整个会计准则体系中,高校采用权责发生制,有利于进行成本核算和对外进行信息披露,便于接受社会监督。英国高校在各个学院设立专职的会计辅助人员,协助各个老师报账。财务处对会计核算程序、报账要求等进行详细的说明,报账人员只需将票据交给学校会计后,便可等待款项汇入,方便教职工报账。这与国内高校报账难、排队时间长、财务人员态度差形成鲜明对比。

2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状况

2.1 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相对薄弱

高校财务风险主要包括:资金运作风险,资产毁损风险,财务系统风险等。风险防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由于自身性质、管理模式、某些领导管理理念等原因,存在着管理观念滞后、多数财务人员眼界受限、整体素质不能随形势发展同步提高,加上财务风险普遍具有潜伏性、隐蔽性的特征,因此造成了高校管理人员财务风险意识不强,难以建立起防范风险的相应机制。

2.2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滞后

目前, 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财务部门已经建立了基本的财务处内部控制制度,但仅限于财务部门内部的岗位及业务控制,不能覆盖全校需要风险控制的业务和环节, 因此缺乏全局性和系统性。大部分主管财务的院系领导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增加办学经费来源,节约开支上,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当前高校所处的新环境、新形势的复杂性估计不足,缺乏全面内部控制管理理念,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定位于事前预算、事中核算、事后决算等会计核算规范性基础工作上,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尚未达成自上而下、引起足够重视的共识。

2.3 内部稽核和审计机制作用难以凸显

内部审计作为对高校内部控制活动的监督和评价手段,在高校经济管理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但许多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并未发挥其在内部控制中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是:1内部审计是高校内部设置的机构, 由于其行政上的隶属性质决定了审计过程涉及行政领导及学校利益时, 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必然会受到影响。2审计方法落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审计方法提出了挑战, 高校审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后续培训非常欠缺。3审计范围的局限性。高校审计工作应监督学校内部控制执行的各个方面, 而大多数高校将审计重点放在了学校财务收支,大宗物资和设备采购的招投标的真实性、合法性,基建工程的监督和审计等涉及大额资金的经济活动时, 对其内部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却不够重视。少数高校虽然设立财务内部稽核部门,没有发挥监督的作用,而且人员分工矛盾相互掣肘。

3改进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措施

3.1 实行目标责任制 、落实预算绩效考核

目前, 很多高校建立预算绩效考核、各类资金绩效评价制度,但具体形成文件并实施操作的体制较缺乏。国内高校可以适当借鉴国外高校的经验、立足自身实际,根据高校内部各部门提供的未来工作的详细计划,在年中、年末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财务部门或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对校内院系二级部门年终上交的工作总结报告、财务情况进行审核,检查其完成情况,并对经济事项的收益情况进行绩效考核。

3.2 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国外高校依据企业会计准则把高校会计制度纳入整个会计准则体系中,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业务核算,收入与成本配比更能体现高校办学效益。我国高校目前均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业务核算, 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 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高校部分业务进行成本核算将为实现会计核算高质量、推动高校依法办学、依法理财,促进高校经费使用和管理的公开透明, 做好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3.3 开辟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

国外高校的办学经费中除了政府拨款和学生学费收入,另外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为高校的捐赠收入, 社会捐赠所占比重远远高于国内高校。我国高校应借鉴国外高校的经验,一方面逐步加大财政投资高等教育的力度、提高教育投入占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另一方面,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广开捐赠渠道,推出鼓励单位和个人捐资助学的政策,同时要加强对捐赠资金的管理,做到捐赠款使用公开、透明,并建立定期向资金捐赠者反馈捐款运行情况,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我国高校也可以借鉴美国和英国高校财务管理的模式和经验,充分利用高校专业优势,探索一条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机制的道路,加大二级学院权利与责任的匹配度,多方位筹措办学经费,强化专业人才对高校财产资源的管理。我国高校借鉴国外高校无论是采取集权管理还是分权管理, 加强其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为了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率,完善高校的内部控制,更快更好地完成学校的各项计划,借鉴国外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对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和绩效预算方面可以做适当的尝试。

摘要:英、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规模较大、资金投入多,高等教育运作比较成功,财务管理适用模式、经费筹措和资金运作模式、会计核算管理模式各有千秋。我国高校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相对薄弱、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滞后、内部稽核和审计机制作用难以凸显。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应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经验,提高会计核算质量、落实预算绩效考核、开辟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以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更快更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会计核算,财务模式,绩效预算

高校管理系统 篇2

在调研的过程中,根据用户需求了解到,不但各种管理工作,数据统计等工作都完全在计算机上完成并形成报表,而且学校各部门、教师和学生都能通过终端软件查询数据库中的信息,并根据权限对数据进行增加或修改。在着手设计之前,需要对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对用户需求进行详细分析,为系统成功、准确地实施提供保证。

2、功能要求

学生档案管理: 学生的一般情况;

学生成绩管理: 学习成绩,补考成绩;

住宿管理:学生宿舍情况

.1学籍管理.学生基本信息(学号,姓名,曾用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政治面貌,身份证号,籍贯,生源地省(市),家庭地址,邮编,健康状况)

家庭成员(学号,家庭成员关系,家庭成员姓名,家庭成员联系地址,邮编,联系电话)

个人补充信息(学号,通讯地址,手机,QQ,[E-mail],个人特长,社会实践经验,备注)

2.成绩管理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

选修(学号,课程号,学期代码,成绩,绩点)

课程设置(课程号,专业名称,学期代码,考核方式学分)

3住宿管理

寝室(寝室号,楼号,寝室电话,床位数,住宿收费标准)

高校管理系统 篇3

[关键词] 人事档案 管理 人员素质

一、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目前,我国高校的人事档案都是依赖人员去进行收集,整理与编辑等工作,人员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率,在探讨员工素质还存在哪些问题以及怎么去提高之前,就要先明确作为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与技能:

(一)政治素质是基本要求

在众多的管理人员素质中,政治素质应当是前提。作为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以及坚定的政治立场,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立志将个人全部精力和智慧奉献给档案管理事业,努力做到作风正派,坚持原则多做实事,少说空话,认真贯彻执行《档案法》、遵守保密制度,据实立档,维护档案的完整与真实性。

(二)文化素质是时代需要

由于人事档案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和数据系统,涵盖的范围也比较广,作为整理和编辑这些信息的人员一定要有文化的积累作为支撑。档案管理人员应从档案工作涉及的单位和各类工作的方方面面,适应各方面需要的特点出发,尽可能地涉猎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争取成为既精于档案业务,又能适应各方面需要,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的多面手。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事档案现代化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地学习和应用信息化技术来管理人事档案并提供相关的网络化服务,已成为了新时代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提出的又一新要求。

(三)专业素质是必备技能

人事档案的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其工作内容,工作的程序和注意的事项,对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撰学,档案保护技术等专业理论知识要有专门的研究。此外,现代化技术的开发要求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应用知识和一些档案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档案网络化管理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这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的采用,将为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处理、传递,提供更加快捷、准确、完整的服务,所以,管理人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掌握新的管理手段,适应工作的需要。

二、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影响,我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队伍还不是一个较成熟的团队,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一)管理人员职业心不强

人事档案管理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庞大,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很多管理人员将档案管理看作是一个枯燥和繁琐的任务,没有意识到其重要的意义,一味地厌烦与抱怨,导致缺乏对工作的责任心与职业心,对待工作常常敷衍了事,不做反复的核对与验证,导致很多信息资源失真的现象。还有部分的领导与人事档案的工作也缺乏重视,认为它只是信息的收集,没有创造实际的利益,所以对工作人员也不做过多的要求,在硬件和软件上都没有给予人事档案管理支持,不重视其发展,这也间接造成了管理人员对待工作的热情不高,对信息的开发部分缺少积极性,久而久之,对工作产生倦怠情绪,最终影响了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偏低

作为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者,有责任保证人事档案的各项工作顺利的开展,其对管理者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掌握好各方面的档案管理技能,并且不断去学习新的管理方法,提高自身管理素质。不过,就目前的形式来看,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人员素质总体上来讲不符合工作的要求,素质偏低,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很多高校聘用临退休或者是已经退休的老干部来做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认为他们可以胜任,但是由于年龄的关系,许多管理人员不熟悉计算机用法或者对海量的信息核查容易疏忽,在工作上无法取得更多的突破。第二,在管理人员上岗前,并没有严格的系统化的培训与测试,很多人员都是工作后再去慢慢熟悉业务内容,并且在工作中学校也没有对其进行一个定期的专业的考核,导致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不精,而且缺少不断学习的观念和态度。尤其是对于人事档案信息化的管理技术,很多档案管理人员至今都还没有掌握,甚至是知之甚少。第三,在高校中管理人事档案的人员有相当一部分是兼职人员,这就造成人员的流动频繁,很多时候,新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还没有完全熟悉自己的岗位职责便已调离岗位,这会给总体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三)管理人员缺少竞争意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推动了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模式也在无形中发生着转变,这种转变也对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者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很多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习惯了以往的工作模式,缺少进取意识,观念僵化保守,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方式与管理方法中,对于人事档案管理新的方式不去认真学习,一部分人还不懂得怎样运用计算机和网络实现信息的收集与传递,一味地逃避新时代下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挑战,将自己放在原有的模式中固步自封。因为不积极去应对时代的压力与竞争意识,导致其工作没有创新价值,在提升自身业务和文化素质上以及转变管理手段上缺少动力,对待工作失去了事业心和积极性,这样只会让自己在竞争的大环境下落在后面,最终被淘汰,更会让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止步不前,带来负面的影响。

三、提高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策略

为了确保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就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各方面的素质,以便他们能更好的应对工作上的挑战,具体策略有:

(一)增强竞争意识,强化职业道德,全面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政治素质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者应尽快转变观念,积极应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新模式,增强竞争意识,在管理工作当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不断开拓进取,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正确的对待工作的态度,适时宣传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提高其职业道德,因为只有对工作充满热情,才能在岗位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能,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才能够更加认真的对待,注重信息开发的每个环节,带动工作情绪,从而实现其政治素质的提高。

(二)推行持证上岗,重视业务培训,多方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1、对高校职工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实行认证上岗制,目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中,专职的档案员很少,具有档案专业技术资格的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更是凤毛麟角。所以,笔者认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亟需采取认证制度,一方面避免管理人员队伍良莠不齐;另一方面认证上岗,有助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加有序化的进行。

2、将岗前培训与针对性培训、定期培训与拓宽性培训相结合,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一方面系统的将高校人事档案的工作内容与范围等传达给管理人员,另一方面通过党史、形式逻辑、古代汉语、文书档案管理等多个相关学科的学习,将有助于开拓管理人员的视野,扩大其知識面,使其能更好的适应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同时,对业务技能不熟练的人员给予特殊的指导,帮助其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从各个方面提升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三)掌握现代化管理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进一步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文化素质

1、运用现代化的手段管理档案是实现人事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求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适应新时期的需要,要努力学习新的管理知识和技术,做到求实创新。管理人员要掌握计算机的检索编目、统计、应用等功能,积极开展人事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实现档案材料网上公开,便于查阅利用、配合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2、在知识爆炸的现代信息社会,知识老化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这就要求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紧跟时代潮流,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除了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之外,还要自觉抓紧业余时间不断学习、借鉴、汲取其它新学科的成果,掌握新技能,丰富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始终成为一个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档案管理人才。

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作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主体,其各方面的素质能力对于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虽然我国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人员自身素质还处于偏低的形式,职业心不强,业务素质不够,竞争意识薄弱等现象存在,但是作为高校档案管理者应当积极制定对策,通过组织培训,鼓励创新等多种途径来以此帮助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刘翠松.论新时期我国高校档案队伍建设[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

[2] 李桂芳.浅谈档案人员素质现状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7

[3] 焦东华.信息时代档案人员的素质培养刍议[J].办公室业务,2004

[4] 李伟时、罗红秋,关于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

[5] 张玉琴.对提高基层档案人员管理水平的几点思考.[J]档案,2008

高校管理系统 篇4

一、当前高校资产管理员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虽然当前国内高校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业务技能有效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资产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但实践中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总结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高校资产管理员的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就当前高校资产来源来看, 通常是由国家拨款构成, 实际应用过程中不计提折旧, 同时对盈亏也不进行计算, 这使得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得不到重视, 资产管理人员也缺乏保值增值意识。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 高校资产管理过程中, 普遍存在着重采购轻日常管理、重钱轻物等现象, 没有从思想上形成资产应用、调剂管理意识, 因此难以有效发挥高校资产的最大应用效益。对于高校而言, 其办学过程中比较关注社会效益, 对于科研成果转化、无形资产管理等, 一直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 更有甚者, 长期被企业或私人占用。据调查显示, 大约75%左右的高等院校专利申请数量几乎出现空白状态, 从2001年到2005年之间, 国内高校专利授权量只有8389项, 其中专利实施量仅有1910项, 实施率非常的低, 仅为22.8%;大约77%左右的高校专利是原创型新产品、技术和工艺, 因某种原因而没有实施, 只能将之置于高阁之上, 甚至有超过30%的科技成果严重流失、被窃取。2012年以来, 虽然高校专利数量明显有所增加, 但依然有一些稀有资源在渐渐流失。

因高校对资产管理人员对其重要性认识明显不足, 而且缺乏管理意识, 所以很多高校资产管理员对资产管理工作的认识一直停留在传统的经费管理层面上, 片面的认为拨入经费扣除经费支出, 是否存在结余与自己无关, 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即可。实践中可以看到, 因长期不关注资产效益性、不承担风险后果, 而过多地囿于科研、教学, 加之片面的强调高校公益性资产属性, 最终严重忽视了高校资产自身的经济效益。高校领导层片面认为, 高校资产管理属于常规性的工作, 与教育教学以及招生不同, 一般不会涉及到学校的口碑以及未来发展, 因此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这使得高校资产保值与增值受到思想上的限制;在此形势下, 高校资产管理员错误的认为只要高校的资产在自己掌控范围内不出现丢失、损坏即可, 资产管理员也就成了保管员, 思想观念上的认识不足, 必然导致高校资产管理不利。

(二) 高校资产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管理职责与分工不明确

据调查显示, 当前很多高校的资产呈现出三权分离态势, 即所有权归属国家所有, 管理、应用权分属于高校不同部门。由此可见, 高校资产管理职能由高校不同部门分别掌控, 各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对于高校而言, 其资产规模不断的增大, 而且其内部构成也日益复杂化、多元化, 因不同部门的管理标准有所区别, 管理方式方法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所以高校资产管理工作难度非常大。实践中可以看到, 当前国内高校资产管理人员, 尤其是领导干部呈现出老龄老化特点, 加之管理模式老套, 知识和业务模式比较陈旧, 因此难以满足现实发展需求。从本质上来讲, 高校资产管理员的素质、业务技能, 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高校资产管理及应用效率, 同时也关系着高校可持续发展。在多数高校领导的思想观念中, 高校资产管理职能并不重要, 对于有创新精神、有能力的年轻的领导干部而言, 对这一职位并不热衷, 甚至认为这是无用武之地;一般只有退居二线的老领导干部、特殊人员才负责该岗位职能任务。在该种情况下, 必然导致资产管理人员参差不齐, 面对当前先进的资产管理系统、信息数据库管理工作平台, 有心无力。

除以上问题外, 还存在着严重的账实不符, 高校资产悄然流失等问题, 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高校资产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技能不高, 加之监督管理不严, 以至于成为高校资产高效应用及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桎梏。

二、加强高校资产管理人员培训, 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高校资产管理现状及管理人员素质问题的分析, 文章认为高校资产管理工作受限的根本原因在于资产管理人员, 要想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就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对高校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 建立健全高校资产管理队伍。

(一) 转变传统的高校资产管理理念, 加强思想重视

实践中, 高校各级领导应当加强对本校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 将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置于一个较高的位置, 转变传统的思想挂念, 加强资产管理机制改革。在加强高校资产规范管理的过程中, 还要强化创新, 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定岗定编, 建立和完善管理人员配置机制。高校不同部门的资产管理人员, 均应当由专职人员负责, 同时还要求每一个资产管理人员都应当有效的处理资产的日常工作;在此基础上, 还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机制, 尤其要熟练掌控高校资产数据库管理工作, 要求管理人员具备现代化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 建立健全资产清查、管理人员奖惩机制, 以此来确保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对于高校而言, 还应当制定和改进资产管理队伍规划建设方案, 鼓励资产管理人员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接受专业培训, 并且将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建设纳入高校整个规划建设体系之中;同时, 通过不断加强对高校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 全面提高高校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为高校资产管理人员创造一个评优、晋升职称的平台, 从而激发资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二) 加强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对于高校资产管理工作而言, 其作为一项政策性、技术性以及业务性非常强的工作, 应当有一支素质高、技术过硬以及思想作风正派的专业团队。长期以来, 虽然高校在不断的强调要加强资产管理, 但并未在资产管理队伍建设上下功夫, 加之人员调动频繁、部门之间经常进行优化整合, 这使得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发展基础不牢固, 甚至出现了严重脱节的现象;同时, 定岗定编过程中, 因上级缺乏足够的重视, 使得当前高校资产管理人员很难适应现代化管理要求。基于此, 高校应当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 有意识、有计划的多渠道培养高校专业资产管理人员, 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丰富管理层次和人员组成, 以免出现管理人员老龄化现象;在此过程中, 还要基于高校自身条件, 建立健全一专多能、以及专业知识配套的现代化管理队伍。同时, 还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层级结构体系, 在管理队伍中, 应当包含高级、中级以及初级水平的资产管理人员, 使其能够各司其职、各尽其才, 彼此相互配合, 从而形成较为稳固的管理队伍和管理体系。当前, 管理队伍的建设, 应当基于对管理人员的强化培训, 尤其要对处、科级干部和普通资产管理人员, 进行有计划培训和教育, 有针对性的学习一些先进知识理念和技能。

(三) 增强高校资产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外树形象、内强素质

对于高校资产管理人员而言, 不仅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 而且还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 这对高校资产的有效运行, 对高校的快速发展, 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 高校资产管理人员应当不断强化资产管理意识, 通过定期教育与培训, 不断完善高校资产监督管理机制, 来提高服务水平。同时, 应当严格遵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以及上下负责和左右协调等原则, 为高校资产管理、高校发展保驾护航。在此过程中, 应当明确高校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责和任务, 明确分工、确定专兼职人员的责任, 从而将高校资产管理职责有效的落实到实处, 具体到个人,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考核、奖惩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来强化高校资产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为高校的教育教学、教师的科研活动提供服务和保障。因此, 高校资产管理人员在面对全校教职工以及实验技术人员时, 应当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 外树形象、内强素质, 做到热情服务, 奉献自己, 从而为教职工及科研人员排忧解难, 甚至要主动的与之沟通和交流, 积极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当前信息化发展时代, 高校资产管理人员更要全面提升自己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 利用数据库提供学校资产信息服务平台, 为全校师生提供设备、仪器性能、应用服务信息, 一定要坚持勤奋、务实的作风。对于高校资产管理人员而言, 通过加强教育培训, 使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使服务工作更加热情周到, 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管得过死、管得过细, 或者放得太开、彼此扯皮等管理模式;实践中通过不断的交流、培训, 多借鉴一些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改进, 以期能够为高校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 还要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 以赢得广大领导、教职工的支持与信任, 这样才能顺利开展各项工作。

三、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教育投资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 高校内部各种经济成分也变得更加的复杂, 比如企业涌入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科研创新以及产、学、研模式非常的普遍, 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传统高校资产管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必须向现代化、全方位、综合化以及多功能方向转变。高校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与素质提高, 必须与高校的发展相同步, 结合实际情况, 探索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 这样才能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摘要:高校资产及财务管理是公共财政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基本确立、高等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教育成本核算、预算管理以及资本化经营理念, 逐渐引入到现代高校资产与财务管理之中, 因此高校资产管理内容和范围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文章将对当前高校资产管理中的管理队伍建设问题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以期为我国高校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管理员培训

参考文献

[1]刘翠巨.浅谈高校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结合[J].财会通讯:综合 (中) , 2011, (6) .

[2]王秀明.高校资产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感知和创新的视角[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6) .

[3]邓恺.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加强高校资产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29) .

[4]纪楷.谈高校资产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及思考[J].品牌:理论月刊, 2011, (2) .

[5]陈玉安.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3, (4) .

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应用 篇5

关键词:教务管理系统;高效;设计;应用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体制不断深化,受学生扩招、校区扩建、学生人才培养计划的更新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教务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依靠一个良好的教务管理系统来完成教务管理工作,促使其向规范化、效率化方向发展,推动高校的良好发展。

一、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一)系统的工作流程

在高校的教务管理系统中,从总体上来讲,其工作主要包括三条主线:(1)以教学培养计划为基础,监控学生的学习结果,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为学生的学习进程提供咨询,管理学籍直至学生通过毕业资格审核;(2)对学生的课程和考试进行管理,包括选课、排课、开课,学校所有教学资源的协调调度,学生各项考试的管理等;(3)教学质量的管理与控制(比如对教师的授课情况的调查与分析等),教材与其他教学保障体系的管理等。

(二)系统需求

在设计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过程中,需要分析其需求,在此基础上才能逐一满足各项需求,为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提供帮助。具体来讲,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1)功能性需求。这个需求主要是根据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内容,结合不同的对象设计不同的用户,其中包括适用教务处管理员的校级管理用户、教学秘书用的院系级管理用户、各科教师的教师用户、学生用户等,根据用户的不同,其所拥有的使用权限、使用功能均不同。(2)性能性需求,即需要系统满足多方面的性能,包括操作需求、扩展性和兼容性需求等。(3)安全需求。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安全、硬件设施安全、管理安全等方面。

二、高校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在此次设计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中,其中涉及几个关键技术,需要特别加以注意。

(一)b/s体系结构设计。据大量实践证实,b/s结构具有开发周期短、适应性强等优势,并且可以与internet/intranet完美的集成。因此,采用b/s体系结构,可以最大程度上利用网络资源,实现高校各类信息的及时发布。与此同时,该结构可以被应用到地理位置分散、通讯介质各异的网络中,既可以更好的为用户服用,同时又可以减少客户端的维护量。

(三)ado.net技术。采用该技术设计的目标如下:对关系型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简单访问,将前一个数据库与xml访问统一起来,协助程序开发人员可以在网络上充分、高效使用多层数据库应用程序。采用该技术后,用户通过登录网站的后台管理程序,可以实现多种操作,比如信息的更新、插入等。

三、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

(一)整体性设计。在设计高校教务管理系统时,根据用户身份角度,在此做出不同的功能分配,包括部门管理员、教师、学生以及访客四个部分。

(二)功能模块设计。在功能模块设计中,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模块:

(1)用户登录模块。首先,在登录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中,用户需要选择登录身份,即部门管理员、教师、学生或者访客,对于不同的用户,其权限是不同的。其中,在这四个用户中,部门管理员的权限最高,访客无需登录即可浏览学校相关教务信息。

(2)部门管理子系统。该系统相当于系统的后台管理,其涉及两个身份,一个是教务管理处管理员(具有最高的管理功能,学校的一切教学事务均可被管理),一个是学校各个二级学院的教务秘书。该子系统包括8个模块,即公告管理(学校各项通知、安排等)、学生管理(成绩管理、学籍管理等)、师资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排课管理(各个院系、专业等的课程安排)、考试管理、系统维护。

(3)教师管理子系统。用户以教师身份登录到系统后,就可以直接进入该子系统,起重工包括5个模块,即成绩管理(学生成绩的登记、核对等)、信息查询、信息维护、毕业设计、系统维护。

(4)学生管理子系系统。高校学生以学生身份登录后即可进入该系统,其主要包括5个功能模块,即网上报名、网上选课(根据开课情况,在网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信息查询(比如成绩查询等)、教学质量评估(比如给授课教师打分等)、系统维护。

四、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

(一)登录模块

进入高校教务管理系统时,用户根据自身的身份,通过输入用户名、密码来登录,访客则可以直接访问。其中,实现界面如图1所示。

图1 教务管理系统的登录界面

(二)考试管理模块

在教务管理系统的考试管理模块,可以实现多种功能,比如考试课程安排,考试时间、地点安排等。其中,该模块子菜单的实现界面如表2所示:

图2 教务管理系统考试管理模块主界面

(三)学生管理模块

这个模块主要是针对高校学生,它可以实现新老学生数据导入、报到、注册等。当新生报到后,对其分班编学号、学生基本信息维护、各类表格的输出打印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该模块,可以在线网上查询或修改系统授权的个人信息。

结束语

高校管理系统 篇6

一、加强食堂内部管理

1. 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是加强对高校食堂管理工作的核心。发现问题要及时研究,及时纠正;食堂主管部门要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好深化食堂改革与加强管理的关系,切实承担起应负的责任,不断改进对食堂的日常管理和监督,认真把好经营食堂的单位和个人的资质以及相关合同,严禁腐败行为,经营食堂的单位或个人要依法依约规范经营。抓住食堂管理核心,实现制度规范化,工作程序化,服务标准化。自觉加强内部管理,端正服务态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2. 要对食堂固定资产进行维护、保养。餐厅在工作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需要大量的机械化设备。这些设备不仅需要会按照操作规范使用的人,还要有专人定期对一些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从而可以保障机械设备良好的工作状态。

3. 卫生餐具实行分片包干,集中打扫、消毒。工作要各负其责,各尽所能,要求各岗位人员团结一致,密切配合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平时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分工不分家的政策,哪里需要哪里去,工作要有主观能动性。仓库管理要按照物资验证制度,领用发放制度,清仓盘点制度、清洁卫生制度、钥匙保管制度。要采取六防措施:防火、防盗、防霉、防潮、防虫蛀、防鼠,从而堵住漏洞,减少浪费。

4. 食堂管理人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对高校食堂管理人员及员工要进行经常性培训,要从理论高度去认识培训是一种投资,而且是回报很高的投资,培训可以增强员工的忧患意识、提前服务意识、卫生法律意识、安全生产意识等。培训的另一目的是增加食堂员工的团队精神,凝聚员工的战斗力,这样食堂的各项工作就会有起色,有进步。

5. 严把饭菜价格及品种关。每月召开一次就餐人员座谈会,接受师生监督。通过各承包商公平竞争,在搞好色、香、味、形俱佳,营养合理搭配套餐的同时降低饭菜价格,让师生量入为出,各取所需,得到真正实惠。

6. 严把监督奖惩关。加强对从业人员食品卫生安全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建立有效的管理、奖惩机制。每学期组织1—2次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培训;组织管理人员每天检查食品卫生和环境卫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留隐患;根据《食堂管理奖惩制度》,对成绩突出者,年终给予一定奖励,对每周平均分低于85分以下者,定为不合格。每降一分处罚人民币10元,对每学期不合格累计达5次者,或发生食物中毒事件者,取消其承包资格,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7. 严把食品销售关。对每年销售的食品要坚持抽检,各取不少于250克的样品留置于冷藏设备中储存24小时以上,以备查验。食堂对每顿剩余食品必须实行冷藏,再销售前一定要经高温处理,在确保没有变质的情况下方可销售。按时做好餐饮用具的消毒卫生,未经消毒的餐具不得使用。售饭一律实行微机刷卡收费,既可提高售饭速度,又可杜绝使用现金在售饭过程中带来的污染,确保学生饮食安全。

二、加强监管体制

1. 加强食品卫生监管。高校食堂为学生提供一日三餐,饮食卫生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学校食堂采用新的管理、经营机制,在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饮食卫生要得到保证,加强食品卫生监管检查,防止病从口入。食堂主管部门要请卫生部门加强对高校食品卫生监督管理,要严把质量准入关,食堂的就餐环境、食品贮藏、加工、餐具消毒、保洁等基础设施必须达到有关标准,经高校验收合格,卫生部门进行卫生审查并获得卫生许可证方可投入使用,已投入尚未达到要求的食堂,要按要求抓紧完善。

2. 严格学校饮食经营准入制度。对高校食堂经营者加强管理,严格要求,是提高高等学校食堂管理水平的关键。学校食堂主管部门要建立饮食经营准入制度,对食堂的发包要实行严格的公开招标制度,特别对外发包,要全面审核投标方的经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资金能力、资质信誉,从业人员的素质及健康状况并择优选定,各有关方面均应有代表参加招标工作,应禁止暗箱操作及其他不正之风,切实保护广大师生的利益。高等学校与中标方要以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方式,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明确质量要求和处罚方法。对招商引进来的特色小吃等的管理上,应借鉴商业快餐的运作模式,以其每天的营业额为依据,规定一个统一折扣点,其折扣出部分作为公共用水、用电、设备维护及房屋修缮等的费用。以营业额的多少来衡量经营业主的业绩,营业额越高,经营业主的收益就会越大。这样可极大调动经营业主的主管能动性,把精力用在改善饭菜质量和提高服务水平上。通过这种形式,既能很好保证经营业主的利益,又能不断地为食堂的正常运转注入活力,最后与学校形成“双赢”的良好局面。

3. 全面推行饮食物资招标和集中定点采购制度。高校食堂必须做到合法经营单位采购饮食物资,采购禽畜肉类原料时必须验看动物检疫部门出具的检验合格证明。为保证食品质量,降低采购价格,对大宗饮食物资均要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制度,对零星饮食物资也要实行集中定点采购。因特殊原因确实难以集中采购的,也要实行定点采购。

4. 搞好服务育人。食堂饮食人员要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要认识自己是服务育人的代表,不上讲台的师表。优化育人的环境,每饭每菜精心设计食谱,做出满足来自天南海北的学子的美味佳肴,吸引广大的就餐者。为了降低成本,饮管人员要节约每一棵菜,每一粒米,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做到粗粮细做,粗菜细加工,在严格计算成本的前提下,保证广大就餐者吃饱、吃好,充分体现广大饮管人员“洒尽汗水育桃李”的一片真情。

三、高校食堂的发展方向

高校食堂改革要始终坚持为教育、为师生服务的方向,应注意结合具体情况,因地因校制宜,积极稳妥推进,在高校食堂改革方面,要特别注意纠正各种错误倾向,不能随意引进个体经营人员承包食堂,以包代管,一包了之;学校食堂如果对外承包,那么承包者首先是考虑利益最大化,这样就侵害了就餐者的利益,忽视了对食堂的硬件投入。注意纠正“改革就是涨价”的错误认识,高校食堂主要功能是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餐饮服务,具有明显的公益性,改革的基础必须以稳定为前提,食堂是稳定敏感性很强的部门,所以学校的食堂必须坚持以服务为中心,实行企业化管理模式,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高校食堂不管采取哪种经营模式,必须按照“三满意”原则开展工作,也就是学校满意,教师满意,职工满意。

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推进,食堂经营体制的不断完善,高校食堂管理重中之重是要充分认识高校食堂是公益性质的部门,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提高伙食质量与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学校稳定和师生员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框架研究 篇7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 高校的科研活动和科研能力已成为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从而导致了高校的科研工作和统计工作不断庞大和加重。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人工来进行, 即通过Excel、word等办公软件或者简单的数据库采集系统来处理大量的数据, 这种方式不仅给科研管理人员带来了繁重的工作量, 并且造成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工作人员之间缺少必要和及时的沟通, 难以反映高校科研现状, 造成信息传递流转失真且速度慢。

通过科研管理系统建设, 可以实现科研工作的网络化管理, 形成一个动态的科研数据中心和科研管理沟通平台, 全面、实时、准确提供学校的有关科研信息, 服务于高校科研工作人员的工作, 辅助领导进行科研管理决策, 从而为科研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有鉴于此, 通过长期对高校科研工作的了解, 我们提出了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建设项目 (以下简称项目) 的整体解决方案

二、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目标

建立一个从管理出发, 提供多级用户分层管理模型。包括科研业务管理、信息发布以及网上办公等全面的网络化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科研项目流程化管理。实现科研项目在线申报、评审、立项、中检、终结等系列流程化管理。

辅助系部的科研负责人或科研秘书管理本单位科研工作。通过本系统, 系部领导可以及时掌握、了解本单位的教师的科研情况, 科研秘书可以方便地完成有关的科研管理任务, 如业务上报、业务受理、项目申报组织等工作。

兼容统计。完全兼容教育部的社科统计和科技统计, 导出不同组合的科研数据, 尽可能满足不同归口部门的统计任务。

提供了实现科研工作量自动化核算的机制。为日后工作量量化核算提供接口。该部分自动根据项目、经费、成果、获奖、学术活动等基础数据核算出各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在任意时间段的科研工作量, 从而和津贴、考核以及职位评审挂钩, 从而为日后量化考核提供了基础。

实现网上办公。提供文件传送功能以及通过网络、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多种通讯手段的传递消息功能;实现个人管理、信息发布以及公共业务等辅助办公功能, 实现无纸化办公。

将科研日常管理和科研门户网站结合实现科研门户网站科研查询, 提供科研公示的机制。

三、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框架描述

本框架是一个开放式的网络化管理系统, 由于其服务于全校范围内从事科研活动或者科研管理活动的科研工作人员, 根据业务范畴的不同, 其用户可以分为科研人员、科研秘书、科研管理人员、校领导、系统管理员等多种用户, 并可根据需求自定义综合科、成果科、项目科等其他角色用户。各用户通过网络进行协同工作, 其示意图如下:

科研人员:科研人员可以在系统中管理自己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 在线申报项目以及进行中检终结, 通过系统接收通知和文件, 并可以反馈意见等。

单位科研秘书:各系部单位对应一名科研秘书, 负责本单位的各项科研管理业务。具体包括科研人员、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学术活动等数据的审核管理工作, 以及所属单位的科研考核工作和项目申报中检终结工作。科研秘书还可以向所属单位的科研人员发送通知和文件。并接收反馈信息。

科研管理人员:主要是科研处工作人员, 负责全校各项科研管理业务。科研处通过系统可以建立学校的科研管理评价指标, 管理全校的科研人员、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和学术活动等数据, 在线组织科研考核、项目申报与评审、项目中检与终结、年度统计等多项工作。另外科研处还可以通过系统发送通知、文件和有关科研动态, 负责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学校领导:指负责科研工作的学校主管领导, 学校领导查询提供各项数据, 及时了解到最新、最直观的科研动态分析, 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是系统中的超级用户, 由系统初始化时自动产生。系统管理员主要用于维护数据, 进行各项参数设置等。系统管理员主要有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日志管理、数据导入导出、角色和权限设置、Email服务器设置、系统参数设置等功能。

四、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即科研门户网站、核心业务流程、基础数据库和系统服务。基础数据库是系统的基础, 它包括机构、人员、项目、经费、成果、学术活动、获奖等信息。基于基础数据库上, 结合科研的日常管理, 系统提供了数据审核、在线办公、项目流程管理、绩效考核以及年度统计等核心业务流程。科研门户网站是科技处对外发布信息的门户, 能提高科技处的知名度, 系统中能将基础数据和门户网站相结合, 在门户上及时发布动态的科研信息。系统服务提供了用户、权限、参数设置以及安全方面的功能。其示意图如下:

系统从功能模块上划分可以分为辅助办公、门户网站、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学术活动、数据分析、科研考核、年度统计和系统维护等模块。这些模块具体的实现了各种科研业务管理。

五、在系统实施中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由于框架结构是建立在公开的、开放性的技术基础之上, 采用的TCP/IP、HTTP、SMTP等协议都隐含着许多不安全的因素。因此, 在采用了B/S结构的同时, 从保障信息安全性的角度考虑, 采用防火墙等技术措施来防范各种可能的非法入侵。在软件控制上, 采用口令、ID文件等多层次的身份认证措施, 确保数据的安全保密, 关键部位还可使用USB加密卡等辅助设备。随着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广泛应用, 还需要进一步关注网络的安全建设。

管理人员客户程序除了在数据库系统方面进行必要的权限设置, 还应该在客户端程序方面进行有效控制, 在安全性要求的关键部位可以使用USB加密卡或者在网络物理层进行隔离。

摘要:本文根据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实际业务环境, 结合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网络知识, 提出一个有效的基于校园网的科研管理系统框架。给出基于互联网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设计目标、任务和原则。

关键词:科研管理系统,校园网,办公自动化

参考文献

[1]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开发, 宋昌统, 镇江高专学报2007, 第20卷第3期

高校学院教师信息管理系统 篇8

一高校学院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与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比较

高等院校的课程科目相对复杂, 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各种课程分门别类, 较之中小学, 高校学院的教师们平时排课、选课、上课的任务更为繁重, 而对于一个专业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 在评定成绩时更为不便。虽然有多媒体教学技术作为支撑, 但在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上仍然沿用旧有的模式, 老师往往感觉精神疲惫和力不从心。

前些年, 在信息化大研发的趋势下, 各个院校大部分设置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为在校大学生的日常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学生可以在信息系统中查询个人在学校中的资料, 上课课表、考试信息、英语四六级成绩, 课程成绩、论文提交等。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可使学生高效率地管理个人信息和高效率地进行学习。

老师平时要处理的教学事务较为复杂。除了处理个人的日常教学活动以外, 还要分管本专业学生的各种教学, 有的老师身兼数职, 在这种情况下, 没有一个作为老师的信息管理系统是不够的, 也就是在这样的需求下, 高等学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主要为教师服务的系统应运而生。

高等院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与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相比有很大不同。首先, 目标定位不同。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服务目标主要为老师, 而后者主要为学生。因此, 服务对象的不同决定了其内容的差异性。其次, 功能导向不同。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处理学生平时自身的学习活动如查看课表、选课、查看成绩等。而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服务于老师用作教学授课之用, 管理个人工作与财务事务也是必需的。最后, 处理终端不同。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终端是教务处, 教务处主管学生的日常工作。而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终端不仅包括教务处, 还有可能包括财务处、学生处等。

二高校学院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

高校学院中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与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相比更为复杂, 因此在其系统中的主要内容方面, 也是分工有致。

1. 教学版块

教学版块的主要目标是老师用来处理平时的教学事务。教学版块包括课堂与课外两个方面, 课堂主要有课堂考核, 选课查询, 所教授学生名单, 课件上传与下载。

课堂考核主要用于老师在课堂上需要评定课堂学生成绩, 而当场给出的分数, 可以直接输入信息管理系统, 便于随时录入。选课查询中老师可以查询自己所教授的课程中有多少学生进行选择, 根据所选择的人数老师进行增减开设课程调整。老师可随时查看选择自己课程的学生名单, 也可随时点名和提问。课件上传和下载是多媒体技术与信息管理技术的重要结合。老师在上课前可将本节课的电子课件上传到信息管理系统, 在课堂上, 老师可以在多媒体电脑上输入自己的账号密码登入信息管理系统, 在线播放课件, 这样老师上课的便捷性变化大大提高, 同时信息含量较以往较大。

2. 工作版块

工作版块的主要目标是老师用来处理课堂教学外的工作事务。工作版块主要包括课后成绩上传、课程成绩评定、学生考试安排与调整、学生成绩评定与录入、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交、学生毕业论文预答辩提交、学生毕业论文最终成果提交、学生毕业个人评语提交。

课后成绩上传主要是老师在课下将课堂上的课程成绩录入信息管理系统, 以利于系统保存。课程成绩评定是用于老师在本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在本课程的课堂与课外表现进行评定, 综合各种因素进行打分。学生考试安排与调整则主要用于期中、期末考试时对学生考试地点、时间进行安排与调整。学生成绩评定与录入则是在期末考试结束后, 录入学生的各门成绩, 一般由年级辅导员和分管教务处的老师负责。

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交是用于在学生本科、硕士、博士毕业论文开题时提交开题报告, 学生毕业论文预答辩提交时用于在3~4月份毕业论文预答辩时提交, 毕业论文最终成果提交主要是在学生正式答辩前对本学生的正式毕业论文进行提交, 录入学校数据库, 存入网上档案, 学生毕业个人评语提交主要是在学生通过答辩, 即将毕业, 学生的辅导老师针对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表现进行个人评价与评语总结。

三结束语

高等院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为老师处理日常教学事务与工作事务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在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中, 老师教学和办公的效率大大提高, 在老师高效率的教学与办公下,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对促进现代教育事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高校学院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是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推出后的一个信息平台。本文简要地介绍了高校学院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与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特征与内容, 希望同仁们对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有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高校学院教师,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杜静.高校学院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初探[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3)

高校就业管理系统的设计 篇9

高校应届毕业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他们的就业工作关系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关系着社会的健康发展。我国每年有数以百万的大学应届毕业生,专业岗位设计各行各业,如何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进行引导, 提高准确的就业信息,提高毕业生就业的效率,一直是各高等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应届毕业生对工作的认识低,对工作的理解也不成熟,导致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就业率低、专业对口率低。

因此,我们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目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等,研究适合高校的就业管理系统,高校就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不仅能为毕业生提供最新的招聘信息,还能够为毕业生提供一定的就业指导,引导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以更快的速度适应社会;高校管理系统还能够对毕业生就业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进行开发、管理和整合, 以改进高校就业工作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提高就业管理和服务的工作效率、决策质量、调控能力,全方位地向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更加优质、规范、高效的服务。

1需求分析

在系统开发之前,本人对高校的就业中心管理人员、学生进行了调查。以多种方式和他们进行沟通,并撰写了需求报告,分别进行了软件功能需求分析、性能需求分析、可靠性需求分析、安全性需求分析。根据需求分析,为了便于应聘者获取就业信息和企业招聘人才,考虑实现以下的基本目标功能:

1)招聘信息的发布:招聘公司/ 单位可以在本网站及时发布最新的招聘信息。

2)用户角色管理:便于区分需求,目前分为管理后台工作的管理员;发布招聘信息的企业;求职者(本系统主要面向的群体是学生)。

3)用户注册:不管是企业还是求职者,都需要注册填写资料,以便于管理。

4)管理员管理后台:用于对网站的数据处理、维护管理。

5)文章发布:学校、社会就业政策等的发布,让企业和学生都能及时地了解当前就业形势。

6)招聘栏目信息:方便学生寻找自己需要的功能操作。

7)学生个人简历:用于记录学生的详细信息。

2系统设计

2.1系统总体设计

根据前期的需求分析报告,将高校就业管理系统设计成前台和后台管理,前台的主要主要功能是完成信息的显示,后台根据系统用户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功能。系统总体设计如图4-l所示。

1)系统前台

系统前台主要完成信息的展示,主要包括中心简介、就业信息、学生服务、单位服务、工作动态、就业指导、实习基地、资料下载等几个类别的信息。用户不需要登录即可以直接查看。

2)系统后台

系统后台根据用户角色的不同分为不同的功能,后台需要用户进行注册才能使用,主要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和简历信息的管理、单位基本信息和招聘信息的管理、就业中心新闻信息的管理等。

2.2系统用户角色设计

根据前期的系统需求分析报告,将本系统的角色分为三种:就业中心管理员、 学生用户、企业用户等几种角色。用户登录时输入用户名和密码,选择自己的角色,系统根据用户选择的角色对用户的身份合法性进行验证,并根据角色属性进行访问控制,各用户的权限如下:

1)就业中心管理员

系统管理员拥有系统的最高权限,能够执行系统的所有命令和操作。其权限如下所示:

输入项:就业中心管理员的用户名和密码,所有数据的增、删、查、修改命令、批量导入导出命令、统计分析命令、角色分配命令、权限管理命令、菜单管理命令、统计分析命令、发布文章信息、审核招聘、简历信息等。

输出项:登陆为就业中心管理员、统计报表输出、数据维护的结果信息。

功能要求:能够以就业中心管理员身份登录、设置系统参数功能、所有数据的增、删、改、查和批量导入导出功能、拥有系统的最高权限。

2)学生用户

学生用户主要可以注册,注册成功后可以完善自己的详细信息,然后填写简历信息,查看招聘信息,填写简历信息的目的是让企业用户能够浏览简历信息。其权限如下所示:

输入项:就业中心管理员的用户名和密码,所有数据的增、删、查、修改命令、批量导入导出命令、统计分析命令、角色分配命令、权限管理命令、菜单管理命令、统计分析命令、发布文章信息、审核招聘、简历信息等。

输出项:登录为学生用户,学生的简历信息、学生基本信息、招聘信息、新闻信息等。

功能要求:能够以学生角色登陆,对个人的基本信息和简历信息进行维护。

3)企业用户

企业用户可以注册,然后登录进入系统,进行招聘信息的发布、查看学生的简历信息等。其权限如下所示:

输入项:企业用的用户名和密码、企业信息、招聘信息的发布命令、学生简历信息的查看命令、生源信息的查看命令。

输出项:登录为企业用户、简历信息的显示、生源信息的显示、企业信息的显示、企业招聘信息的显示。

功能要求:能够以企业用户注册、登录,修改基本信息、管理招聘信息、查看简历和生源信息。

3系统的结构设计

为了提高代码的利用率和耦合度,本系统在开发时采用分层开发模式,首先进行数据访问层的设计,然后进行业务逻辑层的设计,最后进行表示层的设计。三层之间有双向的数据交互,数据访问层位于最底层,业务逻辑层通过调用数据访问层来进行数据的操作,表示层调用业务逻辑层进行信息的显示。

1)表示层(UI):就是用户所看到的界面,能够进行交互,主要是指界面的设计,用户在通过浏览器看到的东西,包括HTML标签、CSS样式、.NET服务器控件、 JS等。

2)业务逻辑层(BLL):对数据的业务逻辑处理,也就是对数据的操作,一般每一个数据库表对应一个业务逻辑类。数据访问层和表示层之间通过业务逻辑层来进行数据交互。

3)数据访问层(DAL):该层直接对数据库表中的数据进行操作,对数据进行基本的删除、添加、更新、查找等。本系统设计的体系结构模型如图4-2所示。

4结语

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发展概述 篇10

1 高校人事管理概况

高校组织中的人员组成主要为教学、科研、管理和工勤技能等。其中教学、科研队伍是学校组织中的主体, 管理和工勤技能队伍围绕着教学科研展开辅助性工作。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 高校人事管理的业务量日益增大, 业务种类显著增多, 服务要求不断提高。因此, 高校人事管理除了要做好人员的“进、管、出”等工作外, 更要强调以服务为中心, 能够为高校人才队伍规划和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高校人事管理的基础业务为编制管理、岗位管理、招聘管理、晋升管理、薪酬管理和其他事项等。传统的高校人事管理, 具有工作内容简单但重复操作工作繁多等特点。当前的高校人事管理, 通过借鉴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 提高工作效率, 改善服务水平, 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

2 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特点和要求

建设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目标, 是提高日常人事管理工作效率, 为教职工提供便捷的自助式服务, 为校内其他管理系统提供数据支持服务, 为学校制定发展战略计划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

根据高校人事管理的业务需求, 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应具备业务数据集中管理、业务流程规范、业务操作高度安全等功能, 同时必须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和系统升级能力, 及快速的跨平台迁移能力, 并能适应移动办公的需要。

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施, 需先从规范数据和规范工作流程入手, 从人事管理系统网络化建设开始, 逐步建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平台, 实现人事管理的数据共享、业务流程规范、查询即时快捷、人性化服务等功能。

在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建设中, 应强调业务流程的规范化, 通过搭建符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规则的业务平台, 规范行政人员的工作方式, 跟踪业务处理过程, 减少业务操作的人为复杂性, 避免管理资源的内耗。

3 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技术演进

3.1 基于单机平台的人事管理系统

上世纪八十年代, 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 设计完成了以单机操作为主的人事管理系统, 实现了人事信息的分类管理、即时查询和报表统计等功能, 减轻了业务人员的工作强度, 提高了工作效率。

清华大学利用微型计算机设计了基于COBOL语言设计程序包的人事管理系统。人事文件记录存放在磁盘上, 内存和磁盘能随时交换信息, 克服了微型计算机内存有限的问题, 使得文件长度不受限制, 能够满足各种规模高校的需求。该系统能够实现人事资料存储、查询、删除、修改、人员分类和各种统计分析等功能。可直接实现人机对话, 在当时计算机不普及的情况下, 确保人事工作人员能够在操作手册的指导下, 顺利使用系统完成日常的人事管理工作。同期, 北京大学采用xenix多用户操作系统和informix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还有些人事管理系统采用d BASE数据库和BASIC程序设计语言设计。由于受到当时计算机软硬设备的限制, 人事管理系统功能不可能太强, 且信息存储能力有限, 一般只在人事部门内部使用。

至九十年代, Visual Fox Pro作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工具, 开始被广泛应用于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开发。基于Visual Fox Pro开发的人事管理系统, 弥补了当时人事管理软件的不足, 既可以完成人事管理的日常工作, 又能够反映人事管理信息的变化过程, 实现工资、职称、职务、学历等变动的动态跟踪, 并可保留以往历史数据。这个时期, Office办公软件也开始广泛应用于人事管理工作中。

3.2 基于网络平台的人事管理系统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 各高校的校园网络建设日渐成熟, 高校人事管理系统也向网络化发展。北京大学开发了在校园网环境下运行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北京大学人事部各管理科的职能及信息共享的需要, 系统由调配管理、职称管理、人才出国管理、系级人事管理、工资管理、查询等六个子系统构成, 实现了全校人事信息管理。

在实施人事管理系统网络化建设的初期, 系统开发多采用C/S架构。通过客户端软件, 工作人员能够方便的完成日常管理工作, 并能够使用系统提供的数据处理、数据综合分析等功能。但是C/S架构在数据共享、远程操作等功能方面表现欠佳, 特别是不能实现多人在不同地点对同一数据库进行操作。

基于B/S架构的管理系统, 能实现不同人员, 从不同地点, 以不同的接入方式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 并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B/S架构是更加灵活的多级分布结构, 非常符合分布式、实时数据操作的需求, 并且在系统维护方面也很有优势, 几乎所有的系统开发和维护工作都集中在服务器端, 系统功能的升级通过更新服务器端的软件就可以实现。B/S架构大大简化了客户端, 客户端可以通过桌面浏览器方便使用。

进入二十世纪, 根据“大学资源计划” (U n i v e r s i t y R e s o u r c e Planning, URP) 理论与系统框架, 大学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开放的校园网络公共信息平台。复旦大学根据校园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 按照“硬件集群”、“数据集中”和“应用集成”的建设规范, 利用MVC设计模式开发了基于J2EE架构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 并逐步探索一条适合URP要求规范的高校应用系统开发建设之路。

目前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开发的主流技术平台是.NET架构和J2EE架构, 而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系统正在研究和实施中。面向服务的架构是构造分布式应用程序的方法, 它将业务逻辑功能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使用, 可以很好地适应高校人事管理的变化, 易于完成与校园其他信息系统的集成。

4 结束语

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建设, 不仅提高了人事管理的效率, 提升了人事管理的透明度, 而且为教学、科研等部门提供了信息支持, 逐步实现了高校人事管理的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务等功能。但目前的系统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开发周期过长, 系统维护困难, 决策支持能力有限。解决这些问题, 需要在项目初期制定合理的建设规划, 开发人员要充分理解高校人事管理的内涵和规律, 有效整合校园信息资源, 分步实施, 逐步完善系统功能。

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 尤其是国家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 高校人事管理的重心正在从传统的基础性工作向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等方面拓展。如何充分利用学校信息资源、合理挖掘信息价值、主动服务管理决策, 这是今后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锡清.微型计算机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应用.1983; (3) :2-6

[2]王泽民, 何岚.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实现[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98; (4) :83-85

[3]李庭晏, 孙绍芳, 王倩宜.高校校园网络环境下的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1; (S1) :1-5

[4]张计龙, 张成洪, 张凯等.基于改进MVC的高校人事管理系统[J].计算机工程.2004; (8) :191-194

高校机房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篇11

关键词:机房管理系统 自主开发 远程控制 客户端 服务器端

中图分类号:TP393.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7)12-0018-03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机房和设备在不断增加,采用一套先进的机房管理系统,为教师管理、学生课程实习和业余上机提供简便、快捷的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

商品化的机房管理系统,不外乎纯硬件产品、纯软件产品及软硬件结合的产品。据调查,纯硬件产品问题比较多,不仅每天的维护量很大,而且由于正常的上课时间也需要学生插卡,难免影响学生的正常上课,甚至造成教学事故;纯软件产品的安全性又太差;软硬件结合的产品,集中了硬件的安全性和软件的灵活性的优点,系统管理非常方便。正常上课时,可以设置为不让学生刷卡进入机房,也可以按照课程表,把上机时间输入到系统中去。自由上机时,系统会在每台计算机上自动弹出登录窗口,强制上机者登录。

但是,商品化的机房管理系统很难满足不同学校的个性化需求,产品后续开发受制因素较多,售后服务难以得到充分保障。如果委托开发系统,虽能满足个性化要求,但费用比较昂贵,且后续服务难以做到随时响应。因此,自主研发,非常必要。不仅可以设计出符合单位要求的个性化软件,而且也便于进行系统维护,能够根据管理需要随时增添调整功能,实现自主式自动化管理模式。

二、本机房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

本系统采取软硬件相结合的技术,可实现以下功能:

(1)强大的远程控制:管理员可以向当前或全部上机者发送提示、警告、错误等,甚至关闭当前或全部计算机,利用工作站屏幕锁定功能,管理员还可以锁定客户端屏幕,用户必须重新登录,这就可以做到防止用户超时使用机器。

(2)方便的课程上机管理:可安排课程上机的时间及学员人数,系统将检查各上机课程在时间和机房要求上是否有冲突,并自动根据计划在特定时间段内只允许课程上机的学生进入机房,课程上机的学生必须在指定的机器范围内挑选机器上机,而非课程上机的学生则不能使用这些机器。

(3)灵活的系统设置与维护:管理员可方便地完成收费方式设置、费率设置、最低报警余额设置、口令设置等操作。

(4)详尽的系统运行日志:系统将保存详细的系统运行日志,包括机房管理员登录时间、查询修改时间、操作内容以及各客户端意外错误的时间和原因等。

(5)完善的计费账户系统:本系统提供独立的计费账户系统,由机房直接完成收费充值工作,从而减少机房管理工作。

(6)全面的统计功能:可查询学生课程上机的统计资料,包括次数、时间、迟到、早退或缺课等情况;上机/上网的次数、时间和费用;某一时间段内学生访问过哪些网站,或者查询某一时间段内某些网站被哪些学生访问过;可统计某段时间内机器的使用情况;可以按照日期或时间进行分类统计,得出机器的使用率。所有统计查询结果均能以定制的报表方式打印输出。

(7)其他功能:系统具备打印、详细的管理权限分配功能,支持上网监控和程序监控(禁止玩游戏)等。

三、机房管理系统中远程控制程序的具体实现

本系统是一套基于Windows2003平台的图形用户界面软件系统,操作界面友好,易学易用。系统采用C/S与B/S相结合的方式,方便地实现多用户端、多机房的网络管理模式。大型数据库SQL Server 及开发工具Delphi与条形码识别技术的无缝结合,使系统具有高度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实现机房管理规范化、自动化以及信息化。[1] 因涉及系统安全及知识产权问题,本文只介绍机房管理系统中的远程控制程序。

本远程控制程序的功能是:当客户端连接到服务器后,服务器可以对客户机进行控制,如:打开/关闭客户端CD-ROM、锁定/解锁客户端鼠标、隐藏/显示客户端桌面及任务栏、重启/关闭客户端计算机及向客户端发送消息。

1.服务器端

在Delphi中新建一个项目,在系统自动生成的窗体上,按照如图1所示界面进行布局,有两个不可见的TimageList控件,它们分别用来存放TlistView控件在大/小图标显示时所需要的图标。

在布局好上面的控件后(见图1),就可以开始填写相关的代码。主控端(服务器端)程序要比被控端(客户端)的复杂,这里主要介绍如何利用TlistView控件动态显示客户端的连接与断开连接及服务器端如何发送命令和消息的代码。[2]

(1)客户端连接上来时TlistView控件中应及时加入该客户信息

procedure TForm1.scsAccept(Sender: TObject; Socket: TCustomWinSocket);

begin

count:=count+1;//已连接的客户端个数加1

lv.Items.Add;//TlistView控件动态增加一个项目

lv.Items[count-1].Caption:=socket.RemoteHost;//将刚连接上来的机器加入到客户端队列中

sb.Panels[0].Text:=socket.RemoteAddress+′成功连接到本机′;//显示当前连接的机器

sb.Panels[2].Text:=′当前共有:′+inttostr(lv.Items.count)+′台机器在线′;//显示总客户数

end;

当客户端断开连接时,TlistView控件处理与此刚好相反,要释放相应的项目,本文就不再列举其代码。

(2)主控端(服务器端)向客户端发送命令

考虑到数据传输问题,本程序将这些命令简化了,当然,这要主控端与被控端双方事先约定好规则。系统中单独编写了一个发送命令的过程,只要把要简化后的命令作为参数传进去就可以发送相应的命令。代码如下:

procedure Tform1.sendorder(order:string);

var

i,j:integer;

begin

……… //检查服务器是否已经启动服务,如果没有启动,则退出命令发送状态,否则进行命令发送

j:=0;

if lv.SelCount<1 then//检查是否选择发送命令的目的地

application.MessageBox(′执行操作之前,请先选择好操作对象′,′系统提醒′,mb_iconstop+mb_ok)

else

begin

for i:=0 to lv.Items.Count-1 do //遍历所有在连线客户

begin

if (lv.Items[i].Selected)or(cb.Checked) then //检查当前遍历到的客户是否符合要发送命令或消息

begin

scs.Socket.Connections[i].SendText(order); //发送命令或消息

j:=j+1; //已发送过的对象个数累加

end;

if(j>=lv.SelCount)and(not cb.Checked) then //当检查已发送命令或消息的次数达到所选中客户的个数就停止遍历

break;

end;

end;

end;

2.客户端

在Delphi中新建一个项目,在系统自动生成的窗体上,按图2所示的图进行相关的控件布置。

在窗体上布局好上面的控件后(见图2),就可以开始填写相关的代码,这里主要介绍接收服务器发送来的命令代码的编写:

procedure TForm1.clsRead(Sender: TObject; Socket: TCustomWinSocket);

begin

ostr:=socket.ReceiveText;//接收服务器发来的数据

if length(ostr)=2 then//常规命令(主/控双方事先约定好命令的形式)

begin

cmd:=strtoint(ostr);

case cmd of

11,10 : //弹开/关闭CD-ROM

21,20 ://鼠标锁定/解锁

31 ,30 ://系统解/加锁

41,40://重启/关闭计算机

end;

end;

else//根据信息的第一个字符决定显示对话框的类型

begin

sbstr:=′管理员发来文字信息′;

getinfo(ostr);//专门函数来显示信息

end;

sb.Panels[1].Text:=sbstr;//状态栏显示命令内容

end;

四、结束语

基于C/S与B/S模式的高校机房管理系统,经过一年多的应用,各功能模块已得到充分磨合、完善,系统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测试和加强,运行非常稳定,现已达到预期的目标设计要求,可实现全校机房的统一管理。?筅

参考文献:

[1]卢慧芬等.开放性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8)

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管理系统设计 篇12

一、系统需求分析

系统需求应从业务需求和设计需求两方面考虑。业务需求决定系统设计的管理对象, 系统需求决定系统设计的功能目标。

1.1系统业务需求。

老师档案的完整信息至少包括: (1) 教师基本情况档案。 (2) 教师成长档案, 包括学习、培训、进修、考察、调研等材料。 (3) 教育教学档案, 日常的教学经验总结, 成果报告, 课程教案, 课件, 资源等材料。 (4) 教师考核登记表, 这部分档案是量化教师每学期任课任职、工作绩效等的考核记录[3]。 (5) 学术研究成果, 反映教师在某一学术领域的贡献以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3]。

1.2系统设计需求。

系统的设计属于小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可以对高校的教师进行有效的管理, 通过系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1]: (1) 界面设计美观友好, 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 (2) 显示教师档案的详细信息。 (3) 有较好的权限管理。 (4) 实现后台监控功能。 (5) 设置强大的搜索功能。 (6) 要求数据查询方便, 支持多条件查询。 (7) 系统最大限度的实现易维护性和易操作性。 (8) 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 (9) 支持打印功能。

二、系统的建设目标

(1) 全面统一的信息依据。变分散管理为系统管理, 融基本档案、教学档案、科研档案、培训档案为一体, 提供全面综合的整体信息, 服务于决策者及管理者, 为领导决策、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具体工作提供依据[4]。

(2) 快速准确的信息存取。准确及时的收集、处理、存储与师资管理有关的信息, 对教师档案的信息化、系统化、建立集中、统一、准确的教师档案数据库,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快速查询, 满足现代化高校管理对师资信息的要求, 为快速、准确地统计、分析和预测师资结构, 方便快捷地了解教师情况创造条件。

(3) 合理便捷的资源配置。强化管理功能, 辅助学校编制各种计划, 实现教师资源合理配置, 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

(4) 效率得力的办公处理。辅助师资管理人员进行日常事务处理、减轻师资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 使管理业务条理化、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

三、系统的功能模块

作为网上教师档案管理系统, 它所涉及到的对教师档案的管理将会渗透到每一个功能页面。教师和管理员都有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对自己的任务和信息进行处理。管理员拥有对所有教师信息的维护权, 包括分配用户权限、删除不合法的用户、添加合法用户以及对自身信息的修改等。系统功能需要根据用户对象的不同分为教师、管理员对功能的需求部分。具体列举如下: (1) 基本档案管理模块:管理教师的基本信息, 学习培训, 任职工作, 挂职锻炼, 出差调研等资料档案的管理。 (2) 师资队伍模块:教师队伍的资料, 不同角色可对不同范围的信息进行管理和修改。如教师个人只能查看个人信息, 申请修改个人资料, 而管事员则可以查看所有教师信息, 并可进行相应的处理。 (3) 教育教学模块:教师的课程资料, 教师可以对教案、课件、大纲、计划、资源等相关课程资料进行管理, 而管理员可以对所有教师课程信息进行管理。 (4) 学科管理模块:管理学科建设、学科研究成果管理。 (5) 科研学术模块:可以管理教师的科研项目、论文发表, 指导学生获奖情况等。 (6) 其他模块:退休人员管理以及辅助功能。

四、系统流程分析

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主要是从高校的实际应用角度出发的, 考虑到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管理身份的不同, 则分为教师和管理员两种身份登录。系统流程图如图1所示:

教师登录后, 当系统处于开放期, 教师可以添加、查看、修改、删除自己所填写的资料, 当系统处于关闭期, 教师只能查看自己所添加的资料, 不再具有任何的管理权限, 如果此时需要对资料进行修改, 必须联系管理员。管理员登录后, 不管系统处于开放期还是关闭期, 都享有添加和管理的功能, 并且管理对象是系统的, 同时还享有对权限进行设置的权利。

五、系统实现

5.1系统前台。

当教师或管理员登录系统后可以看到系统的功能, 可以对教师信息资料进行修改、添加、删除等, 系统前台实现的功能如图2所示。

5.2系统后台。

后台功能只对管理员有效, 当管理员登录后台后, 可以添加、删除、修改教师的基本信息同时也可以设置系统的开放权限和搜索功能的开放权限。后台功能图如图3所示。

5.3开发过程。

海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联合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师生共同开发了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管理系统, 本系统采用Visual Studio 2005作开发平台, C#作编程语言, SQL Server2005作数据库管理系统。在设计过程中, 采用模块化的管理, 迭代式的开发, 最终形成达到符合设计要求的可行系统。本系统针对高校的一般教师档案管理模式, 按照高校的现代化档案管理要求设计, 实现了对教师的基本档案信息、学科建设、教学研究、科学研究、指导学生获奖情况、退休人员信息、教师活动信息、培训信息、师资队伍信息等档案材料的综合存取、查询、维护、备份、还原等管理, 并有辅助功能如:系统设置、管理用户、条件查询、修改资料, 以实现学校领导对学校教师队伍信息的全面把握并实现学校管理者快速准确的查询、增加、修改信息。

六、结束语

由于时间仓促, 系统的一些功能还不是很完善, 而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必将还会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还有许多地方仍需要改进, 比如信息的打印、转换、安全共享等等功能还比较薄弱, 这都需要我今后继续努力, 从而进一步的完善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谢泽奇, 张会敏.基于WEB的高校教师档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0 (11) :146.

[2]王红梅.浅谈如何提升学校教科研档案管理的能力[J].经济管理者, 2011 (11) :269.

[3]刘昊瑜.关于高校教师档案管理的思考[J].科技信息, 2011 (12) :482-483.

上一篇:创新教育与教师素质下一篇:中国金融法制体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