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管理(精选12篇)
高校实验管理 篇1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作用。实验材料是高校实验中心进行实验教学工作的物质基础, 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经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 高校实验经费及其材料的管理尤为重要。
一、高校实验材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对实验材料的管理重视不够
近几年, 由于新开设专业、新设置课程的增多, 以及学校鼓励教师增开综合性、设计性以及科研性实验, 所用到的实验消耗材料的种类、规格、数量都在不断增加。如金属、非金属的各种材料、燃料、试剂等等有上百个种类, 其中有的种类中又分多种规格和型号, 但由于大多数领导或管理人员认为实验材料与固定资产相比价值较低, 所占金额比重较小, 往往不被重视。领导将主要精力用在实验室队伍、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及一般设备的管理上, 因此部分管理人员都不想花太多的时间进行材料管理。同时, 在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重钱轻物, 重买轻管的现象, 这些都导致材料积压、浪费以及非正常的损坏和丢失。
(二) 购置计划不够严谨
高校实验中心普遍存在着材料管理不当, 过分强调购置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一是购置成本较高, 资金使用效率低。由于实验材料计划定额或定量分配到各院、系实验室, 使用部门自主、分散采购, 增加了运输费、差旅费、汇兑费用, 导致采购成本高, 资金使用效益低。二是重复购置, 利用率低。某些高校由于系室割据, 实验室隶属于各系教研室, 整体规划性差, 实验材料私有独用, 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在实验材料的购置上, 缺乏统筹安排, 没有相应的制约和调控机制, 造成积压, 使得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难以实现, 直接导致管理成本增加, 也极易造成整体购买力的下降或资金浪费。三是计划与实际需求不相符, 资源浪费严重。有的实验技术人员或教师在做下一学期物品采购计划时, 没有完全按教学任务书中的实验教学计划对所需材料的数量进行估算, 造成许多物资购入后被闲置、浪费或挪作他用, 而有些实验材料有一定的使用期限, 一旦过期便不能再使用, 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 管理体制不健全
某些学校实验中心缺少从事实验材料物资管理的专业人员, 而且有关实验材料使用和管理的规章制度也不很健全, 计划管理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欠规范, 有些非正常的教学活动如非学历教育、经营创收业务、科研等也挤占、挪用教学实验材料, 还有的将办公费、劳务费、业务招待费等支出也列入实验材料支出, 挪用现象普遍存在。此外, 目前各高校的固定资产由专门的设备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加上领导比较重视, 管理较为规范。而在实验材料的管理上没有使用较为统一、规范的管理系统, 许多部门还在采用传统的算盘加账本的手工计账方式, 工作效率十分低下, 库房管理、账目管理较为混乱, 存在记录信息不完整、数量金额不准确等现象, 从而难以统计每学期或每学年实验消耗材料的数量和每学年的实验教学成本。
(四) 监控不到位
高校实验材料具有品种多、规格杂, 实物管理难度大等特点, 在其管理上由于计划分配和经费使用过程不透明, 账物反应迟缓, 监督机制滞后, 各级管理部门和各类监督机制无法实施及时有效的管理与监督, 加之有的管理人员不重视实验材料的管理, 责任意识较差, 导致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二、高校实验材料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 更新管理观念, 提高管理水平
实验中心应利用掌握全校实验材料的使用与管理的有关信息, 对基层实验室加强正确引导, 提高其思想认识, 逐步克服重固定资产管理, 轻视实验材料管理的思想。在对实验材料的管理中, 要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 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 学校还应对材料的管理进行不定期检查, 并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以此来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 对于发现的问题, 要及时解决, 总结经验教训,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二) 制订相应的制度, 规范实验材料管理
实验中心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实验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特点, 建立层次分明、操作性较强的实验材料管理制度, 如岗位责任制度、实验材料管理办法, 授权审批制度、采购与验收环节管理制度、预付货款和定金批准制度、丢失、损坏、赔偿规定等, 并逐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建设, 在制订申报、购置计划、接收、入账、使用登记、消耗、借用、赔偿、报废记录等各个环节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并加以规范, 用以完善实验材料管理的各个程序, 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实验材料采购、保管、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无效行为和不法行为。
(三) 建立实验材料管理信息系统, 加强账目管理
高校可以借鉴会计电算化的经验, 利用自身科研方面的优势, 开发适合自己的实验材料管理软件, 利用计算机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进行材料管理。在这个系统中, 不仅可以完成包含采购入库、一般出库和各种退库方式的最基础的账物管理, 还能够提供仓库管理、材料分类、数据查询、材料盘存等各方面的详细信息, 如每种物品的消耗、损坏、借用以及报废情况。实验材料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有利于实时监控账、卡、物是否相符, 并通过多种查询手段和丰富的统计报表格式, 满足各个管理层次的需要。
(四) 严格监控库存材料, 避免物资积压
库存实验材料品种繁多, 实验室管理人员应根据材料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对所有材料进行分类, 集中保管, 分架存放, 对货架编号, 做到账物对号, 存放有序。管理人员经常查看易挥发、易霉变物品的保存状态, 有问题及时处理, 实验中心与各实验室管理人员签定安全责任书, 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对于一些化学试剂和指示剂等因计划不易控制而遗留下来的物品, 进行学校内部调节, 送给相关实验室, 以供有关实验使用。通过调节提高有关物品的使用率, 避免材料的长期积压和浪费, 做到周转畅通, 同时, 也能为实验室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黄爱华:《高校实验材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财会通讯》 (理财) 2007年第6期。
高校实验管理 篇2
实验室使用的各类气体,一般以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溶解性气体等形式储存于钢瓶内,被收录在《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内,属于危险化学品;同时,储存气体的钢瓶,一般承载的压力在1.0 ~ 30 MPa之间,且较多钢瓶容积都大于30 L,被收录在《特种设备目录》(2014)中,属于压力容器。
部分气体除易燃、易爆、有毒特性外,还往往容易与外界,或气体之间引发化学反应,如氧气与油脂、乙炔与铜、氢气与氧气、氯气与氨气等,因此实验室内禁止气瓶混放。
气瓶泄漏或管理不善,可能酿成较大的安全事故或者环境污染事故,事故现场极其惨烈,即便是无毒的氮气、二氧化碳,氩气等,一旦泄漏喷出,极易使人受伤,甚至造成人员窒息死亡。常用气体的安全使用
2.1 氧气
(1)氧气贮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氧气瓶不得与可燃气体气瓶同室贮存。采用氧乙炔火焰进行作业时,氧气瓶、溶解乙炔气瓶及焊(割)炬必须相互错开,氧气瓶与焊(割)炬明火的距离应任10 m以上。
(2)开启瓶阀和减压阀时,动作应缓慢,以减轻气流的冲击和摩擦,防止管路过热着火。(3)禁止用压缩纯氧进行通风换气或吹扫清理,禁止以压缩氧气代替压缩空气作为风动工具的动力源,以防引发燃爆事故。
(4)特别提醒:操作高压氧气阀门时必须缓慢进行,待阀门前后管道内压力均衡后方可开大;氧气严禁与油脂接触;氧气放散时周边30 m 范围内严禁明火;作业人员穿戴的工作服、手套严禁被油脂污染;氧气管道要远离热源。
2.2 氢气
(1)氢气的贮存注意事项:室内必须通风良好,保证空气中氢气含量不超过1%体积比。室内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得少于3次,局部通风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得少于7次。
(2)氢气瓶与盛有易燃、易爆物质及氧化性气体的容器和气瓶的间距不应小于8 m。(3)氨气瓶与明火或普通电气设备的间距不应小于10 m。
(4)氢气瓶与空调装置、空气压缩机和通风设备等吸风口的间距不应小于10 m。(5)禁止敲击、碰撞,气瓶不得靠近热源;夏季应防止暴晒。
(6)必须使用专门的氢气减压阀。开启气瓶时,操作者应站在阀口的侧后方,动作要轻缓。(7)阀门或减压阀泄漏时,不得继续使用;阀门损坏时,严禁在瓶内有压力的情况下更换阀门。
(8)氢气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应保留0.2 MPa ~ 0.3 MPa以上的余压。(9)使用前要检查连接部位是否漏气,可涂上肥皂液进行检查,确认不漏气后再进行使用。(10)使用结束后,先顺时针关闭钢瓶总阀,再逆时针旋松减压阀。
2.3 氯气
(1)氯气贮存注意事项:氯气钢瓶应远离热源,严禁用热源烘烤和加热钢瓶。防止高温,当气温在30℃以上时,严禁钢瓶瓶体在太阳卞暴晒,应将钢瓶放入库房,或者在钢瓶上加盖草包并用水喷洒冷却。(2)操作人员必须配备专用的个人防毒面具,各使用地应配备有预防氯气中毒的解毒药物。(3)氯气不得与氧气、氢气、液氨、乙炔同车运送,不得与易燃品、爆炸品、油脂及沾有油脂的物品通车运送。
(4)应设有专用仓库贮存氯气钢瓶,不应与氧气、氢气、液氨、乙炔、油料等化工原材料同仓存放。贮存氯气的仓库地面应干燥,防止潮湿,仓库要阴凉、通风良好,避免阳光暴晒和接近火源。
(5)氯气钢瓶不能直接与反应器连接,中间必须有缓冲器。(6)金属钛和聚乙烯等材料不得应用于液氯和干燥氯气系统。
(7)通氯气用的铜管应尽量少弯折宁以防铜管折破;发现铜管破损后应及时更换。如果空气中有大量泄漏的氯气,则可以使用氯气捕消器,使用时一定要佩戴好自动供氧形式的呼吸面具,以防止使用过程中缺氧而产生意外。
2.4 乙炔气
(1)乙炔瓶应装设专用的回火防止器、减压器,对工作地点不固定,移动较多的,应装在专用安全架上。
(2)严禁敲击、碰撞和施加强烈的震动,以免瓶内多孔性填料下沉而形成空洞,影响乙炔的储存。
(3)乙炔瓶应直立放置、严禁卧放使用。因为卧放使用会使瓶内的丙酮随乙炔流出,甚至会通过减压器而进入橡皮管,造成火灾爆炸。
(4)要使用专用扳手开启乙炔气瓶。开启时操作者应站在阀口的侧后方,动作要轻缓。(5)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冬天应留0.1 MPa ~ 0.2 MPa,夏天应留有0.1 MPa~3 MPa。(6)乙炔瓶体温度不成超过40℃。夏天要防止暴晒。因瓶内温度过高会降低对乙炔的溶解度,而使瓶内乙炔的压力急剧增加。
(7)乙炔瓶不得靠近热源和电气设备。与明火的距离一般不应小于10 m。
(8)瓶阀冬天冻结,严禁用火烤。必要时可用不含油性的40℃以下的热水解冻。
(9)严禁放置在通风不良及有放射线的场所使用,且不得放在橡胶等绝缘物上。使用时,乙炔瓶和氧气瓶应距离10 m 以上。
(10)使用乙炔瓶的现场、储存处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距离不得小于15 m,且不应设在隐藏部位或空气不流通处。
2.5 氮气
(1)氮气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2)氮气泄漏应急处理;应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 I制出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忐I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3)特别提醒:进入坑、洞、容器内、室内或周边通风不良的情况下作业,必须检测氧含量。含氧量大于18%、小于22%方可作业;在氮气大量放散时应通知周边人员;在使用氮气吹、引煤气等可燃气管道、容器时必须检测氮气中含氧量小于2%方可使用;氮气设施、容器、管道等检修时必须可靠切断气源,井插好盲板防止窒息事故发生。
2.6 氩气
(1)氩气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2)氩气现场急救措施:常压下无毒。高浓度时,使氧分压降低而发生窒息,氩浓度达50%以上,引起严重症状;75%以上时,可在数分钟内死亡。当空气中氩浓度增高时,先出现呼吸加速,注意力不集中,继之,疲倦乏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昏迷、抽搐,以至死亡。应脱离污染环境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输氧或人工呼吸,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液态氩可致皮肤冻伤,眼部接触可引起炎症。
(3)氩气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4)氩气瓶的灭火方法:本品不燃,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或者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5)特别提醒:氩气的比重大于空气,宜沉积管低洼处。因此在坑、洞、容器内、室内或周边通风不良的情况下,检修作业前必须检测氧含量大于18%、小于22%方可作业;氩气设施、容器、管道等检修时必须可靠切断气源,井插好盲板防止窒息事故发生。
2.7 二氯化碳
(1)使用方法:使用前检查连接部位是否漏气,可涂上肥皂液进行检查,调整至确实不漏气后才进行实验。
(2)防止钢瓶的使用温度过高。钢瓶应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热源,不得超过30℃,以免液体二氧化碳随温度的升高,体积膨胀而形成高压气体,产生爆炸危险。
(3)钢瓶千万不能卧放。如果钢瓶卧放,打开减压阀时,冲出的二氧化碳液体迅速气化,容易发生导气管爆裂及大量泄漏的事故。
(4)减压阀、接头及压力调节器装置正确连接且无泄漏、没有损坏、状态良好。
(5)二氧化碳不得超量填充。液化二氧化碳的填充量,温带气候不要超过钢瓶溶剂的75%,热带气候不要超过66.7%。高校气瓶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各高校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实验室建设的规模和体量也实现了成倍的增长,有专家指出,高校实验室的危险性是企业的100倍,因此实验室对危险源的管控显得尤为重要,气体钢瓶是实验室一类重要的危险源,目前高校对钢瓶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3.1 制度规范不健全
尚有不少高校并未针对气瓶管理制定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或文件,作为实验室内的一类危险源,也无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导致实验室对气瓶的管理和监管缺乏指导和执行的依据。
3.2 颜色标识不清晰
根据《气瓶颜色标志》(GB/T 7144-2016)规定,气瓶外表面的涂敷颜色、字样、字色、色带和检验色标等,是识别气瓶所充装气体和定期检验年限等信息的主要标志之一
日常实验室内环境复杂,腐蚀较严重,卫生状况也不佳,加上实验室内部管理不善,对气瓶的日常维保缺失,常会导致瓶身锈蚀严重,颜色模糊不清,钢印、标识污损不全,甚至全部脱落,无法识别相应信息,个别实验室建设时为了节约使用成本,甚至擅自改装气瓶,混装气体,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3.3 气瓶存放不规范
实验室使用的气体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且大多属于后期添置,未能统一规划,放置随意。又因实验室设计面积狭小,与火源、热源、电气设备之间无法保证必要的安全距离,易燃和助燃气瓶存在混放现象。为节省占地面积,个别实验室也未直立放置钢瓶,而是横倒后直接放置在实验桌、通风橱柜等下方,留下较大安全隐患。
3.4 管控措施不完善
部分钢瓶无气瓶帽、防震圈,且未进行有效固定,容易摔断瓶阀而造成事故;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瓶未能单独存放,防爆装置、泄露报警装置及通风换气装置未能有效配备;毒性,尤其是剧毒气体,无法实行双人双锁等“五双”管理,留有较大隐患。
3.5 安全责任未落实
为贪图实验方便,气体钢瓶一般被随意放置在实验装置或设备附近,未落实专人负责管理,无定期检查瓶体及管路的完整性及气密性、瓶体是否在检验有效期内,安全警示标识、气瓶状态标识牌、气瓶信息台账等是否齐全。
深圳市中南实验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实验台,通风柜,PP通风柜,药品柜等实验室家具的厂家,办公地址位于深圳市龙华新区大浪街道忠信路9号汇亿财富中心1509,专业从事实验室整体规划设计装修,实验室通风系统整体规划,实验室升级维护,无菌实验室,实验室净化,洁净项目,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实验室整体规划布局方案,实验室一站式的服务,公司本着“质量为本,诚信经营,不断创新”的原则,经过多年的经营。咨询热线:0755-29042050 气瓶安全管理思路
4.1 科学规划,规范设计
实验室装修、新建、改建、扩建应严格遵循“三同时”制度,如涉及实验气体的使用,尤其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助燃气体的使用,应进行科学规划气瓶与设备、气瓶与气瓶间的布局,如氧气与乙炔瓶应分开放置,至少保持5 m的安全距离,且距明火有10 m的安全距离;盛装易发生聚合反应或分解反应气体的气瓶,应避开放射源;剧毒性气体应实行“双人双锁”,放在加锁铁柜或单独房间内。此外,气体管路应规范化设计与施工,以满足日常使用及安全性要求。
4.2 安装监控,防患未然
使用具有危险性气体的实验室应安装气体泄漏报警仪,防患未然,确保安全。多功能的气体泄漏报警仪根据不同的气体采用不同的探头,可以检测如氢气、氧气、一氧化碳、硫化氢、氨气、氯气、氯化氢、二氧化硫、磷化氢、卤素气体、氰化氢、可燃气等的浓度并具报警功能,气体检测报警器的安装位置应靠近释放源并符合相关规范要求,除了实验室常用的固定式气体泄露报警器以外,还有便携式气体泄露探测器,携带、检测方便,且大多可实行数据的实时上传和查询管理,实行远程监控和管理。
4.3 完善制度,建立规程。
完善实验室气瓶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操作规程,使对气瓶采购、存放、使用、移动、处置等步骤都有明确的操作依据,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张贴相应的安全警示标识,明确“必须”、“应该”和“禁止”的相应事项。
4.4 落实责任,强化培训。
使用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违章操作,是实验室气瓶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气瓶的“多人使用,无人专管”是目前存在的普遍情况,因此须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指定专人负责气瓶的安全管理,将气瓶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到负责人员的绩效考核中,同时加强涉及人员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实行持证上岗管理。
4.5 定期检查,消除隐患
气瓶作为压力容器,被纳入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管理范畴,国家质检总局专门制定了《气瓶安全监察规定》,规定了气瓶各项活动需满足相应的规范要求,定期检验是气瓶供应单位应严格履行的义务,作为气瓶使用者,也需定期检查所使用的气瓶是否在检验有效期内。
管理人员需要对气瓶实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如检查其外表是否存在腐蚀、变形、磨损等缺陷,气瓶及附件是否清洁、干燥,停止使用时瓶头阀是否关闭,瓶内气体是否留有余压,气体管道是否出现裂缝导致漏气等现象。
结语
高校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构建 篇3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9-0058-03
实验室管理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项强度高、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影响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工作。[1]随着高校建设和管理变革地推进 ,现有的管理方式和工具已很难处理好标准日益提高、项目日益繁杂的各项实验室工作。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化管理引入实验室日常管理中,对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和质量,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本校实验室现状
滨州学院是2004年成立的一所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设有21个系(院),49个本科专业、38个专科专业,初步形成了文、理、工、管、教、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近年来,学校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断优化系院布局,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强化教学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不断改善实验和实习条件,采用多种方法改造和更新实验设备,注重实验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因此,各实验室特别是新上专业的实验室,在实验室建设、管理、仪器设备的配置与共享、实验教学及改革、实验室开放方面任务艰巨、挑战严峻。
作为建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是在原有建筑与城乡规划实验室基础上成立的。原实验室主要承担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实验教学工作。随着建筑学和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招生,2013年对实验室进行重组、扩建,成立建筑工程实验中心。目前,实验中心主要面向4个本科专业、1个专科专业,承担其实验和实训工作。专业多且各专业独立性强,新建实验室以新上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为主。在管理和实验教学等方面工作繁杂、信息量大、面临新问题、新困难多,实验室管理人员较少。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很难适应目前实验室发展和工作需要,如何将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运用到日常实验室管理中去,使实验室的各项工作科学化、信息化,从而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实验信息管理平台的需求分析
1.实验室档案管理的需要
实验室是学校固定资产的主要集中地,是教学、科研、学生实践创新的重要场所。[2]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等项目繁杂、信息量庞大,实验室档案管理繁琐而沉重。目前,多数高校实验室档案信息收集仍靠手工操作,工作量大、效率低、易出错。而且占用大量空间,存档难度大,查询不便,若对某些多年延续性信息进行查询、比较工作难度就更大。若借助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实时进行各项动态分析,使繁杂的数据快捷、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分析和存档,从而实现电子档案功能。
2.实验教学与资源共享的需要
实验教学信息包括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验教学课程安排、实验教学任务管理、实验项目管理、实验过程管理、实验室开放管理、实验耗材管理等,项目繁多,交互性较强。实验教学内容、方法传统而单一。实验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可推进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学生可以灵活预约参与实验室开放,自主地选择仪器设备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另外,传统的实验教学信息统计、分析及存档等工作量大,不利于数据更新比较等信息的快捷统计。实验室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仪器设备共享利用率低、使用效益低,实验室开放内容较单一 ,各实验室之间各自独立、缺少交流协助 ,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大大制约了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也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3.学校管理部门监管的需要
实验室是学校投资最大、资产最集中的部门,也是学校地方实验室监管部门包括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处、教务处、财务处、科研处等,各部门需对全校各实验室进行实验用房、仪器设备、实验教学、实验经费、各实践环节等多方面的监管与调控。每个高校实验室至少在十几个到二十个以上,无论是在宏观遥控、协调上还是微观查询、监管,对于全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量都是庞大的。实验室管理信息化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资源供需的动态分析,适时调控教学、科研等, 为教学、科研提供更全面、高效的服务,并可辅助财务部门进行相关财务核查。通过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得实验室管理更务实、高效、现代化。
三、实验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
1.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流程
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旨在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效率,使其更加合理化、科学化、现代化,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3]根据本学校及本实验室特点,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分为6个模块:实验室管理模块、实验教学模块、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块、实验室共建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快速数据处理技术,对实验室进行全面管理。各个模块都具有相应的管理权限,系统针对不同用户,根据设置的角色和权限而呈现不同的操作界面。其流程如图所示。
2.系统功能设计
(1)实验室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学校及实验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实验中心管理人员、实验教师信息、岗位职责、工作日志、人员变动管理等信息;实验中心发展规划及发展历程,实验中心常规性工作、实验中心的各种档案管理等;各实验分室基本信息,各房间情况;统计、查询各分室相关的信息统计报表。另外,该系统还可以为专业评估和实验室检查提供原始资料及基础数据,促进校内外实验数据共享,实现数据的快捷、准确统计和上报。
(2)实验教学管理模块
实验教学管理模块是实验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的核心。具有实验教学任务安排和管理、实验信息的发布、实验课程的安排、实验项目管理、实验过程管理、实验教学大纲管理、实验教学考核及成绩查询等功能。该平台能实现实验课程选课管理,学生可通过教学课件进行预习和复习,也可进行仿真实验、学生技能测评、师生互动、评教等活动。endprint
(3)固定资产管理模块
固定资产管理包括实验中心仪器设备、实验家具、实验场所的资产信息等。可实现实验设备帐卡物的管理,申购、使用、借用、调用、报废等环节的审批、出入库记录等功能;实现对仪器设备详细技术信息、日常管理、使用情况统计、开放共享管理等功能。实验低值品、耗材管理实现其采购、验收、入库、领用、统计查询等功能。 仪器设备维修模块,可实时查询仪器设备的使用维修状态、维修记录等,为仪器设备的更新、报废提供参考。
(4)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块
实验室的开放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4]实验室开放时间一般为课余时间或非工作时间,因此就给实验室管理人员增加了管理难度。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可实现对实验室开放、实验项目开放、开放信息、学科竞赛、开放成果等的查询与管理功能。其中实验室的开放申请、预约、审核管理及实验室开放统计可以在网上实现开放互动、信息监控,大大提高了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工作效率。部分虚拟实验项目,学生可直接在宿舍、图书馆等其他场所完成,无时间、场所限制,降低了实验室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
(5)实验室共建管理模块
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是实验室建设的一种灵活、互惠方式,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和模式,能够弥补高等院校资金投入不足和科研与生产实际发展脱节的缺陷。该模块主要包括共建实验室的基本信息、共建项目、共建实验室的管理及日常运营等。实验室共建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人力资源交流与援助、产学研合作等多个方面的合作共建。师生可根据共建信息参与到实验室建设和企业运营中去,在实践锻炼中成长和提高。
四、结束语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可大大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益,使管理人员从繁重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对提高实验室管理成效具有重大意义。开发符合高校实际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实验室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必须进行充分论证,量力而行。
参考文献:
[1]邓型深,姜吉琼.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6):112—113.
[2]汤小斌,张裔智.校园网在高校实验室运行管理的改革应用[J].高校讲坛,2010(13):110—125.
[3]孟莉新,孙培禄,弓锵,续海峰.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初探[J].运城学院学报,2011(5):107—109.
[4]朱宇林.以实验室信息化促进实验管理模式改革[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2012(2):150—152.
[5]邝孔武.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6]朱彤,胡明.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的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32—33.
高校实验室管理探讨 篇4
1 建立健全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实验工作正常运转的基本保证, 只有建立严密、科学的规章制度, 才能为实验室工作规范化提供有力保证, 才能保证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安全和有效运行, 才能确保实验室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使实验室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职责严明, 分工明确, 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 抓好落实, 积极督促、认真检查每一项制度的执行情况, 使这些制度在实验室管理中发挥作用.学校根据国家制定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 明确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职责和应遵守的条例;制定《学生实验规则》对学生的实验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制定《实验材料、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 建立物品出入库制度, 建立物品管理帐, 做到账物相符,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制定《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仪器设备损坏、赔偿处理办法》等规范化文件, 在仪器设备的计划、论证、验收、日常管理、操作规程、档案和资料管理、调入调出、维修保养等环节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加强仪器设备的规范化管理等等。同时各个学院内部也应该制定适合本学院的相关规定, 使实验室管理更加具体化、规范化。
2 积极创造条件, 努力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
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质量、实验设备的使用效果、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稳定、理论基础扎实、实验技术精湛、热爱实验室工作的队伍。在我国高校长期形成的“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使得学校对实验技术人员的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导致认识不到实验人员在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培养、教育提高等投入甚少。从对几个高校实验管理人员的调查中发现:有25%的仪器设备管理人员, 在一年中, 没有参加过任何的学习和培训, 导致实验管理人员队伍业务素质和整体技术水平偏低。
因此, 必须对实验人员加强培训, 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仪器设备能否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 管理人员的水平是关键。所以必须要重视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和使用, 注重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定期不定期的对管理人员进行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技能培训, 提高其管理水平。建立系统、全面、严格、有效的培养考核制度, 并由相关部门严格执行实施, 在专业理论知识、实际实验技能、科研能力等多方面, 为实验技术人员创造有利条件, 通过业务培训、专业进修、学术交流、具体业务探讨等多种形式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验技能;学校应鼓励实验技术人员教授实验课;鼓励实验技术人员编写或修改讲义、实验报告、实验教材, 并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 建立建全奖惩机制, 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主动性, 以确保实验室高效运行, 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有利保障。
3 加大力度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随着我国对高校教育投入的加大,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水平逐渐提高, 大型精密仪器在高校实验室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如何建立和完善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体制, 让这些优质资源, 得到更合理的分配和更有效的利用, 并可持续协调发展, 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现代高校实验室中, 普遍存在着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个人认为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3.1 在采购大型设备前缺乏必要的论证,
导致了盲目采购、重复购置及因个人科研方向而定向购置等不好的现象, 并且经常会造成大型仪器设备的闲置。
3.2 缺乏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师资队伍的团体。
3.3 由于大型设备操作比较复杂, 考虑人
员和设备本身的安全性, 大部分学校不对其进行开放, 导致了此类仪器开放共享程度低。
3.4 设备管理工作不到位, 规章制度不够
健全, 以至会出现设备使用记录不完整, 实验资料不健全等现象, 影响了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维护。
鉴于以上几点, 我们必须要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 提高其投资效益和利用率,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设备采购之前要进行充分论证, 科学决策, 做好大型仪器设备的论证工作。建立逐级审批制度, 由使用单位提出全面的论证报告, 经设备管理部门组织本行业专家进行审查, 主管校长批准后方可实施采购。在具体管理方面要明确岗位职责, 实行专人管理与培训上岗制度。对大型仪器设备要安排责任心强、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管理, 同时要形成专项的管理小组, 实行组长责任制, 对每人组员都要进行技术和管理上的严格培训, 未经培训不能上岗, 同时要保证管理小组人员的相对稳定性, 确保大型设备的正常运行, 保证其使用效率。要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就必须对全校的学生及教师进行开放, 制定严格的开放制度, 实行师生申请、主管院长签字、管理小组具体安排的机制。在具体设备管理方面要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规范化管理, 对大型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运行记录、维修记录、技术资料收集与存档进行严格管理。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 管理、维修等方面建立一种自我约束与激励机制, 使之处于良性运行状态。实行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与管理年检制度。通过检查, 督促使用人加强技术改造和功能开发, 提高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同时总结推广管理使用好的人员的做法, 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4 总结
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重要工作, 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必须打破按部就班的工作思想, 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不断研究探讨有效的管理方法,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立足于实际情况, 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实验室管理与改革的模式, 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各种激励方式, 实现实验室队伍的最优化结合, 加强信息交流, 努力把实验室建设成为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基地和基本场所, 为提高高校实验教学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孔德霞.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生命科学仪器, 2008 (6) :14-15.
[2]郭恩棉.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网络财富, 2008, (11) :70-71.
[3]彭红, 贾非.实行高校实验室认可, 提升高校实验室建设[J].山西建筑, 2008 (5) :632, 732.
[4]程时斌, 侯建国.论新形势下的高校实验室改革[J].高教视窗, 2008 (10) :212.
高校实验室的科学管理论文 篇5
实验室的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摇篮,是学生巩固和延伸课堂知识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会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质量。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为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办好高校的基本条件之一。实验室管理是实验室工作的中心内容,更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前提与根本保证。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反映出实验人员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及业务水平的高低。实验室工作人员一定要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对实验室进行管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整体效益。
1加强实验员管理,提高自身素质
要管理好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一定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实验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应具备很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实验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质量和教学的效果。因此,实验人员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关注相关学科理论的新进展,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将最新的信息和方法、最新进展和成果应用于实践。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人员的业务水平,学校首先要对实验人员进行教学观念更新的教育,定期安排到高一级的院校和附院进修,学习他们先进的实验教学管理理念,学习他们有关实验教学的新方法,对在校的实验人员开展多种方式的业务培训,如安排实验人员跟班听课、举行讲座活动;开展有关实验教学的课题研究,探索实验室管理新模式,让他们真正服务于教学,作好实验教学工作,为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提供重要的保证。
2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规范化管理机制
实验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管理制度是整个管理过程实施的依据和行为规范,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是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保证。实验室管理体制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将推动和加快实验室发展。学校应围绕这一中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一套规范、科学、合理的管理规章制度及条例,包括实验设备的管理、登记、使用;实验室环境管理、人员管理、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等;同时要按照制度的要求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并将其列为对实验室工作和实验人员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
使实验室规章制度逐渐健全和完善,使实验室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在实验教学中注重落实,照章办事,保证了实验教学工作正常、有序、顺利地开展,以加快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步伐,进一步提高了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水平。
3加强实验用品的管理,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质量
实验用品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科学的管理措施不仅能为实验教学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支撑作用。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教学经费的提高,在实验用品上投入了大量经费,大大改善了实验条件,同时,对实验用品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仪器设备是实验室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是学校贵重财产,做好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意义重大。要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认真做好使用纪录,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使实验仪器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实验教学作用和投资效益。
4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过程的督导和评估
4.1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是以教师为主体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法的转变,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尽可能发挥实验人员的教学和管理水平,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为学生提供一切条件,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实验的整个操作,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2制定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在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制定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并要求实验人员严格执行;建立开放实验室管理档案,建立实验人员岗位责任制,在实验过程中配备一定数量的指导老师和实验人员承担实验室开放工作,以解答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做好记录,对一些在实验中出现的常见错误问题要提醒学生注意避免。
在管理好学校实验室的同时,也应注重对实验教学过程的管理,抓好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为年度教学质量督导和评估的内容之一,以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21世纪是科学技术发展和不断创新的时代,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根本保证,因此高校实验室要适应时代的需要,积极大胆地进行科学管理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引进先进高效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学习借鉴国内知名高校及发达国家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经验,使高校实验室成为创造性教学场所,充分发挥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浅谈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 篇6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
中国分类号:G482
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模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科学的管理和服务,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最大程度的发挥实验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实验人员的工作水平,使他们能自主的投入到教学和课题的研究和技术开发中来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和教育观念的转变,高校的实验室的规模不断地扩大,随之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出现了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其中对实验室的教学和建设的重视不够,在实验室的资金的投入不足,教学的条件和教学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当然也涌现出一大批具教学质量很强和科技含量很高的实验室。但是,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段地提高,高校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在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已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实验仪器落后,实验用房与配套器材滞后,尤其在实验室的科学建设与科学管理上,没能做到同步提高。由于对实验室的建设很少关注,导致实验室整体的队伍的数量、质量不能得到提高,不能充分地发挥实验室技术人员的能动性与积极性,严重影响了高校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第二,实验内容重复,缺乏创新性、科学性。由于学校的教学院系独立一体,不利于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造成实验室在人力、物力、财力的很大浪费,不能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效能。在实验室教学当中缺少综合性与创新性,学生按照设计好的模式步骤去实验,操作性和验证性实验还是占多数,学生被束缚在教师制定的框架中,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实验课程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对学生产生新思想、新思路有非常严重的阻碍。提高实验室队伍的建设培养实验室人员的业务素质,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到实验队伍中来,能否在当前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至关重要。
第三,实验室管理管理落后,重教学轻实验。实验仪器设备老化、数量不足自动化程度不高,利用率低实验技术水平落后等原因,学生的实验操作缺乏实际价值,实验学时得不到保证,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潜能得不到开发开发。实验室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没能受到足够的关注,实验室管理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导致现在大多数高校的实验室都缺乏专业的或是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管理和设备维护。其最主要的原因高校对实验室管得的重视程度不够所导致的。许多仪器的定期维护和检查却都无法提供的,导致了实验室器材与设备的维护效率低下、损耗过快,造成了相当程度的资源浪费,离标准化实验室的建设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第四,对实验教学的地位很认识不足。实验室作为学生实践和教师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建设规模与水平直接影响高校的竞争能力,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重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还没有根本的转变。实验室的的建设和发展是否合理,是确保实验质量的重要环节,是确保实验室质量满足教学、科研要求的重要手段,也是实验室管理的难点,实验室的建设方向与规模也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基础研究培养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对传统学科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对新兴的、交叉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功能。
二、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改革的建议
第一,提高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视程度。实验室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把规划與投入、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管理体制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实验室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平台共享。要明确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具体而言,应到做到:一是加大实验室建设的投入,首先从硬件设施上提高实验室的综合性,为具有综合性与创新性的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实验室环境;二是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明确实验室管理的目标;三是建立实验室管理绩效指标体系,明确实验教学任务;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提高实验教学的创新性与综合性。
第二,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实验技术队伍,完善实验师资队伍的人才结构,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和深造,提高高学历人才所占的比重。引导一部分教师参与到实验室的教学、管理和科研上来,引导教师投身于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中来,建立健全实验室人员绩效管理制度,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案,通过考核评估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加强专职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促进专、兼职实验队伍的互融。
浅谈高校实验室管理 篇7
1 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素质,加强科学管理
实验人员综合素质在实验室管理和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室是由人、财、物等组成的有机整体,在这些因素中,人始终处于重要地位。抓好人这个关键因素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前提。实验室队伍管理就是要努力发现、培养好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他们能够实现能岗配置,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要根据各人所长,合理调配,尽量让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做到用其所长,注重个人的积极因素在实验室建设中的作用。从而做到人尽其才,在实验室活动中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3,4]。
2 重视实验室常规管理
实验室要本着为实验教学、科研服务的宗旨,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的管理目标。实验室常规管理首先要做好仪器设备的管理,要保证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可用的状态,并且满足实验教学、第二课堂及科研的数量要求,使现有的仪器设备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做到入库有帐,使用有登记,损坏有赔偿。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基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抓好实验室的管理,运用科学手段使之在新形势下与高等教育任务相适应,对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高校教学、科研中的作用,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作为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尽量在面积有限的实验室内做到以下几点:(1)实验仪器要做到及时维护和保养;(2)药品放置科学有序;(3)实验易耗品放置规范合理;(4)实验室卫生时刻保持整洁;(5)进出实验室的人员有章可循;(6)保障实验室安全有措施[5]。
3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安全是实验室的头等大事,它是保证实验教学和一切科研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近年来,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为实验室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实验安全,不仅包括仪器设备的安全,还有水、电、火、以及三废处理等方面。试剂、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使用、有毒物品存放的安全防范工作,实验教学使用的部分设备如烘箱、高压灭菌、气瓶、要高度重视,强化责任,定期排查安全隐患[6]。无论从实验室的使用功能,还是从实验室的自身发展来看,我们都应该强调把实验室的安全防范作为实验室管理的基础。
4 注重实验室硬件建设
实验室硬件中仪器设备是最核心的部分,是构成实验室最基本、最主要的条件。随着实验教学内容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促使实验室对硬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实验仪器设备就要不断进行补充和更新[7]。
仪器设备是是开展实验工作的物质基础。设备管理是实验室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的工作,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用仪器设备,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验室能否正常开展工作,因此必须给与充分重视。
(1)仪器设备要逐台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要有使用、保养、维修记录,认真做好仪器设备总账。
(2)仪器设备要实行专管共用,资源共享。
(3)对本实验室的大型仪器实行专人负责,为各台仪器建立使用及安全规则。
5 加强实验室环境建设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实验教学的场所,是科研的基地,加强实验室环境建设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必要的,这也是学校树立自身形象和发展的需求。良好的环境是开展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良好的环境能够提高老师和同学学习及科研的积极性,激励工作和学习的热情,所以说良好的实验室环境对培养人才和科技活动的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8,9]。
6 加强实验室档案的收集与管理
实验室档案包括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的档案、实验技术队伍方面的档案、实验教学方面的档案、仪器设备方面的档案、科研方面的档案等。实验室的档案资料是反映实验室的教学管理、发展、建设、变迁等的全面情况,要注意收集各种实验室工作档案材料,使实验室档案能真实系统地反映学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为学校考核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实验室向量化管理发展创造条件[10]。
总之,高校实验室管理作用的发挥,在于体制、机构、环境和队伍建设的有机结合。我们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合理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业务水平及工作积极性,做到与时俱进,使实验室满足教学和科研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徐宝芳,斯琴巴特尔.试论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的几个问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9):43-45.
[2]李萍.浅议实验室管理工作[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9(4):131-133.
[3]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编制.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概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
[4]叶立媛.强化实验室管理适应改革与发展[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0(2):65-6 8.
[5]郭恩棉.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网络财富·管理视野,2008(11):70-71.
[6]王敏,王地,关怀,等.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创造良好实验环境[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0):323-325.
[7]王红梅.浅析高校实验室管理[J].现代营销:学院版,2013(3):136-137.
[8]李艳华.高校实验室环境建设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6):151-153.
[9]黄刚,钱微,张里.以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契机全面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11):167-170.
高校实验仪器管理的探讨 篇8
工科院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 如何提高物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高等工科院校所面临的新课题。大学物理实验是本科生进校之后接触的第一门基础实验课。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仪器的管理、及实验室的建设工作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而实验仪器的管理与使用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它直接关系到实验教学的效果。如何提高仪器的管理水平, 使仪器的技术性能保持良好的状态, 发挥最佳效果是实验工作的重要内容, 笔者以某高校为例, 对实验仪器的管理谈以下几点:
1 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实验室的管理是一项非常琐碎的工作, 实验室的管理就是要保证实验仪器或设备的完好率。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国家对教育的投资越来越大, 学校实验室建设迅猛发展[2]。以某高校为例, 近年来实验室投资达到300多万, 实验室设备大量改进, 实验教学设备大大提升, 实验开设实验项目由原来的24个增加到40个实验项目, 学生可供选择空间增大。尽管实验开设项目增多, 当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也剧增。
(1) 高校存在着着使用, 轻管理。
(2) 实验设备存放紊乱, 低值仪器乱放或丢失。
(3) 部分仪器设备超期服役现象, 报废程序较麻烦等。
以上这些问题在高校普遍存在, 因此, 这也成为高校实验室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 结合某高校的实际情况, 提出以下建议。
2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改革和建立健全体制是搞好仪器设备工作的重要环节。实验室的工作之本来就琐碎, 在加上成天要面临学校各部门的检查, 使实验室的老师的任务重中之重。为减少教师的工作量, 实验室应制定并建立完善相应的管理体制。
首先是实验室要建立仪器总账, 总账中除具备仪器的厂商, 购买日期等信息外, 还应备注各仪器的存放地点。各实验室要做好相应的分账工作。各实验室的硬件条件现在已到位, 可以做相应的电子帐或纸质帐。这样方便老师也方便上级领导的检查。
其次, 对于耗材, 实验室更应做好相应的制度。实验室负责设备管理的老师要做好购买耗材申报表, 下发各实验小组, 实验小组负责人根据需要提出各实验需要的耗材。经过审批通过等程序最后下发各实验室。这样的管理有利于实验室对低值耗材消耗品的掌握, 也利于账目的管理。每学期各个实验室都进行一次账、物的核对, 确保实验室设备的完整和固定, 核对除了保证账、物相符外, 还可以了解该实验室设备存在的问题, 对能维修好的设备另想办法, 对使用年限已久、确实不能维修的则及时处理。
再次, 仪器的维护工作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实验仪器的损坏要及时维护, 维护不了的转给仪器负责人进行维护。实验教师要认真填写有关记录, 便于实验维护人员及时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 对存在问题的设备进行及时的维修或更换。
但是在实际过程中, 有的上课教师的责任性不高, 导致学生只能两人共用一套仪器。尽管实验维护工作有工时, 但是工时非常极少, 严重打击教师维护仪器的积极性。因此, 实验室应出台一些相应的激励机制及奖惩制度, 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另外, 各实验室实行专人管理。各实验室和相应的设备实行专人专管, 其他人员不能配备钥匙和擅自使用, 借出的设备必须认真填写借据并及时催还, 对损坏或丢失者按规定赔偿, 这样才能保证设备的安全和完好。
各高校为了增加固定资产, 实验室存在部分仪器设备超期服役现象, 仪器不能正常使用, 由于报废程序比较麻烦, 所以各高校基本将这些堆放在库房。建议学校相关部门出台简单的报废程序, 使之更有效地利用其价值。
3 结束语
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如何发挥实验设备的最大效益, 实现对高校实验设备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作为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者, 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 应及时总结经验, 寻找不足, 开拓创新, 不断改进, 只有这样才能为有效发挥仪器设备的效益创造条件, 从而达到物有所值、物尽其用的效果。
摘要:提出了目前高校实验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以某高校为例,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措施。
关键词:低值耗材,超期服役,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王锡寿.对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几点建议[J].广西轻工业, 2010, 8 (8) .
[2]杨霖, 张永丹.关于学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体制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14, 11.
[3]王艳妮.高校实验设备管理探讨[J].实验室管理, 2006 (6) :50.
高校实验室管理技术分析 篇9
1.1 管理机构与管理体系尚且未完善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在高等教育体系的建设上依然不是十分完善,尤其是对于高校实验室而言,并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负责,从而导致在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遗漏环节或者是重复环节的情况,因此管理效果自然不理想。另外一方面,在管理体系的建设上,也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大部分的管理规定都相对策划你就老套,不能满足现代高校的发展要求。这样一来,实验室管理工作本身的价值就不能得到充分体现,从而为其建设工作的开展带来极大制约,这与现代高校的发展路线规划不相符。
1.2 实验室管理队伍专业化程度不强
高校教学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实验室管理队伍中有相当部分是非专业的科班出身或者是教学转岗人员,没有掌握实验室基本的安全管理常识和基础实验技术知识。由于这些原因,导致领导不重视实验管理工作,实验管理人员的职称上不去、出去培训机会少,日常的实验室工作不被计入教学工作量等,难以调动实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难以吸引优秀的毕业生加入到实验管理队伍,造成了实验管理人员年龄结构不均,人员数量不足,影响了整个高校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
1.3 实验经费投入不足,学生生均比例下降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逐渐普及,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每年都有大量的心生涌入校园,不过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高校在实验经费的投入上明显不足,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随。
2 高校实验室管理技术分析
2.1 进一步改进原有的实验室管理体系
实验室制度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只有完善各项实验室制度,才可以规范学生、教师及实验人员的行为,尽可能减少摩擦与矛盾,促使大家在实验室环境中履行职责和义务。改革实验室管理模式,加大重点实验室建设。“公共实验管理中心”负责组织学院实验教学的定时检查、实验室评比等活动,促进各个学院实验室管理人员间的互相学习,鼓励实验管理人员参与专业课程教学,使实验管理人员有更为明确的工作岗位和个人发展方向。
2.2 在管理工作中坚持融入人文主义精神
在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人文主义精神的融入,进一步来说,要做到下面几点:第一,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对于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开展给予更为充分的重视,全部每一环节的工作开展都应该是建立在人文主义精神的基础上的,给予教职人员及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第二,作为负责实验管理的工作者要转变自身之前的管理模式,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自护能力的养成问题上,给予学生出错的机会,确保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全面发散;最周,必须要加大对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力度,尽可能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3 给予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更为充分的重视
在高校实验室中,所涉及的设备事物时多方面的,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造成很大损失,因此要从各个环节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从实际出发,分析存在的安全隐患及不稳定性因素,增强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为科研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更为良好的环境。
2.4 进一步提升高校实验室的利用效率
对于高校来说,要加大管理力度,尽可能的实现提升实验室利用效率的目的。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高校要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遵循科学性、规范性的管理原则,完成对实验设备的规划与安排,最终达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的效果。
2.5 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
作为高校而言,必须要认清当前的发展形势,在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环节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尽可能的给实验室建设配备最为先进的仪器,如此一来就能够进一步的提升高校实验室科研工作开展环境,并让更多的人才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最终实现提升高校竞争水平的目的。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水平的提升以及社会的进步,对于高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于高校来说,是社会人才的主要来源,对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推动意义,而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又是高校发展的关键环节,所以做好新时期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十分迫切的现实性问题。作为管理者,必须认清这一形势,从现实出发,在传统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与完善,为高校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力量支撑,并最终为社会供输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正视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从实际工作要求标准出发,在传统工作基础上实现进一步的改革与创新,这就是未来工作的重点问题。针对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要有相应的管理对策去应对,只有这样才可以切实的推动高校实验管理工作的前行与进步,这对于高校而言表现出非常关键的影响作用。
高校实验教学管理的思考 篇10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开放实验室,信息化,教学质量
教育部在200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 也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需要, 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教育部组织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更能体现了国家对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转变观念, 加强实验室管理, 丰富实验室职能, 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中之重。
实验室是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 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室建设是基础, 科学化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是关键。
一、采取措施, 强化仪器设备管理
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提高管理水平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室管理水平不仅影响着实验教学和学校科研工作的秩序, 还影响到高校整体质量和办学水平。高校在加强仪器设备管理时, 首先要使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做到有章可循。我校一直贯彻执行下发的有关实验室管理的制度, 包括《合肥工业大教学、科研、行政办公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合肥工业大学实验材料、低值品、易耗品供购、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合肥工业大学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促进了仪器设备制度化管理, 提高了广大师生对仪器设备的管理意识, 加大了对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力度。
2. 合理增加实验室仪器设备
高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部门在配置仪器设备前, 要根据教学大纲、学校课程安排、实验计划、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办学与学科发展方向, 并认真盘点现有的仪器设备, 根据人才培养计划方案拟制确实所需的仪器设备, 正确合理地选择、采购、补充仪器设备。近几年, 我校加大经费用于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 特别是增加和补充了大量的仪器设备, 使学校整体实力有大幅度提高, 教学科研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 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6644台 (套) , 总价值3.39亿元。
3. 进行资源合理配置, 实现资源共享
随着教学科研事业的发展, 实验教学手段日趋现代化, 仪器设备功能多样化。如何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做到资源共享, 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是高校面临的问题。实验室开放, 实现资源共享, 是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要建立学校二级管理的公共实验中心、测试分析中心, 从课程建设和专业设置的实际出发, 结合实验教学课程内容的改革, 合理配备仪器设备, 避免了实验仪器设备重复购置, 实现资源共享。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也采取了“专管共用”的措施, 大大提高了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4. 加强信息化管理, 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手段
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化, 建立健全仪器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仪器设备的入账、查询、核对、打印标签, 做到账物相符;对机构调整、合并、撤消的单位能及时准确地进行调整, 并定期检查核对账物。仪器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方便、快捷, 仪器设备查询使用, 提高了仪器设备的科学化管理, 为学校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建立开放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开放实验室, 是指在实验教学中所有实验资源向学生开放, 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 为学生发挥某一方面特长或在某学科领域进行探索提供必要的条件, 同时为全校科研人员提供开放研究场所, 有利于新型科研人才的成长。建立开放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主要内容如下:
1. 实验室门禁系统
学生可以通过刷卡的方式将本人的信息进行注册登记, 系统可以自动分配学生的座位号, 接通座位电源, 并有秩序地在实验室进行实验。
2. 选课、预约子系统
该系统可以使学生通过其学号和密码登录选课系统。根据教学大纲的安排, 每门实验课都对应着所规定的学分, 包括具体的实验内容, 每个实验内容所对应的上课时间、上课地点、指导教师及所配套的实验仪器设备等,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课程计划或兴趣、爱好选择实验内容。
3. 创新性实验的预约子系统
由于这类实验都是一些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内容, 学生可以以个人或团体的形式参与实验, 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实验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实验教学质量管理子系统
该系统可以对各类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实验耗材、实验人员、实验教学考核、考察、学分制管理进行信息的提供, 可以查询每个实验项目所对应的仪器设备、所消耗的实验材料, 提供实验人员的基本情况, 学生还可以通过本系统查询实验成绩, 并提供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平台。
5. 信息化管理子系统
该系统可以使主管部门采集各类信息数据, 例如学生提供的信息统计表, 督导员提供的实验教学听课记录及实验室提供的实验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表, 通过采集以上信息, 可以统计出各种数据, 对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提供决策性建议。
三、充分发挥实验室队伍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实验室人员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打破传统重理论、轻实验的观念。学校要重视实验室队伍建设与人员配置, 加强实验人员的技术培训, 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1. 重视实验人员的配备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 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不断涌现, 社会和学生对实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何使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 发挥其功能作用, 对实验技术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因此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 也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严峻的问题。要求高校必须建设一支爱岗敬业、技术水平高、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的双师型实验队伍, 并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水平, 较深的业务造诣和不断进取的实验队伍,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保证与信息化接轨。我校为了使实验队伍更好地满足本科教学和创建一流本科教学需要, 在实验室队伍中划分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辅助人员3种岗位, 分别制定了《实验教师岗位职责》《实验技术岗位职责》和《实验辅助岗位职责》, 建设了一支高水平的实验室队伍。
2. 提高实验人员的专业水平
高校要重视实验室队伍的培养和提高工作, 为实验技术人员创造学习和进修的机会, 学生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是有备而来, 会提出各种实质性的问题。作为实验教师, 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 拓宽知识结构, 提高操作技能, 了解和掌握更多、更新的实验方法和手段, 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还要有过硬的动手能力, 以应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实验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学习, 积极探索更加符合实际条件的科学管理方法, 为教学科研服务。
四、加强实验教学环节的管理,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高质量的实验教学是创建一流本科教学的基本保证, 高校要像重视理论教学一样重视实验教学, 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文件, 大力加强对学生实验环节的管理, 在管理过程中, 只有将学生实验规范化、管理制度化,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 完善实验教学文件, 使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化
高校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国家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编写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 组织制定实验教学计划, 对实验教学项目与内容设计、学时学分的确定、实验课表的编排、考试方式的选择等要有具体的落实, 教师和实验人员积极探索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 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体系。
2. 更新实验内容, 培养创新人才
高校实验教学内容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 不断更新和增加一些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 在实验教学中实行分层次教学, 做到既要有基本实验的训练, 也要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本保证。在进行教学计划调整时, 压缩理论教学学时, 增加实验教学学时。验证性实验主要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综合性实验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运用知识、创新等适应科研工作的能力。开放实验室不仅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开放的, 而且在教学方法、实验内容和仪器设备等方面也是开放的, 即全天候、全方位开放。开放实验室中, 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 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发挥, 让学生自己从反复的实验中得到锻炼提高。
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 D I O工程教育模式。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将职业道德和诚信与构思——设计——实现——运作进行有机结合, 使培养出的工程师具有优秀的职业道德、正直、富有责任感。高校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探索实施国际C D I O工程教育模式, 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受到社会和产业界的认可。
3. 加强实验教学管理,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管理, 最主要是实验教学质量的管理, 实验教学质量的管理是整个实验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核心。向管理要质量就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实验教学加强管理, 达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实验教学的管理统一纳入教务管理模式, 实现实验教学必修考试、考核制度。凡理论课实验有一项实验项目未通过的, 则本门理论课学分不计。提高对实验教学的认识, 加强实验教学的管理力度, 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各实验室在开设实验课前都必须有实验开课通知单, 按实验教学开课通知单的实验课程准备实验。实验主管部门开展实验教学过程的动态检查、监督、宏观协调, 采集各种实验信息数据, 组织由教授、专家组成的督导组去实验室听课, 聘请实验教学信息员对实验内容、方法等等进行统计反馈, 以及实验教师的信息反馈与调查, 实验教学主管部门分别对实验教学的信息和采集的数据进行综合统计, 并将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 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供可靠数据。
大学时代是人的精力最充沛、记忆力最强、思维最活跃、学习时间最集中的黄金时代, 提高大学的教学质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要适应全球化的国家发展战略, 加大教学投入, 强化教学管理, 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高[2007]2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顾佩华.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 1:12~20
[3]李玉林.建设好实验室是一个挑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25) 11:1323~1328
[4]张建功.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23) 9:112~115
高校管理类开放性实验需求分析 篇11
关键词:管理类开放性实验;课外活动;需求分析
科教兴国的出发点在于提高全民素质,而提高全民素质就要依靠素质教育。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所谓开放性实验,是指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地揭示所研究问题的发现、发展过程,培养其观察思维和实验技能、技巧,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在课外实验室皆可进行的实验。如今,教育发达的国家在实验教学中基本上都采用了开放性实验的教学法。
在管理创效益的今天,一个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一学管理方面的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管理类开放性实验的设置正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刻地掌握管理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大学生课外活动现状分析
随着现今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大力需求和高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推进,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越来越受到校方和教育界的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课外活动作为大学生在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课外活动,从广义上讲,就是教学活动之外的活动,是与课堂教学有着本质区别的活动;从狭义上讲,是学生在学校教务部门根据本校统一安排的上课时间、个人日常生活所必须占用的时间之外,自主选择参加的活动。课外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具体有自学、社团活动、学术报告、学科竞赛、开放性实验等形式。由于大学时期教育方式的自身特点,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只占总在校时间的一部分,在校大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很充裕,因此,他们对课外活动的种类和具体内容及课外活动所取得的成效也有相对较高的要求,已经由以前选择体育活动居多转变为选择更加注重内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科技学术类课外活动。这对于学生本身的综合能力和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及教务部门都是一项极大的挑战。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基于学生对课外活动的选择也对课外活动的内容和相关投入作出了相应的调整,更加注重开放性实验等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这是符合国家和社会各类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的。其具体表现在:各高校越来越注重开放性实验的种类和内容的构建;各高校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校方对于实验性课程的师资力量投入越来越大;各高校积极开展大型科普活动和学术报告;校团委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并注入越来越多的资金。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各高校对于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体系,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一)开放性实验和科技创新教学体系的形成
很多高校已经逐渐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开放性实验和科技创新教学体系,各级教学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在校学生的课外活动,尤其是开放性实验等学术创新性活动,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各年级各类学生参与这些课外活动,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课外学术论文大赛、程序设计大赛、网页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并增加了课外活动的深度和层次,有效地营造了课外活动的学术氛围。有的高校还专门为创业计划等大型课外活设立基金,并邀请有此方面经验和实力的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这从根本上保证了大型课外活动的顺利实施。
(二)校级选拔赛的大力开展
高校的教务部门和各级管理部门,如团委、教务处、学生处大力联合,组织学校开展关于某些课外活动的校级选拔赛,并推选优秀选手的优秀作品参加更高层次的比赛,投入了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通过比赛的形式,可以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和想象力,让学生不再束缚于课堂上所讲的条条框框,使他们的潜力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三)校方努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学术氛围
各高校通过积极开展学术报告和讲座,营造良好的科技学术环境和氛围。讲座一直都是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与以往报告的专业性不同,现今,各高校更加注重学术报告内容的全面性和综合性,这使得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可以从报告中获得更加全面的知识和信息,是开拓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学术报告和讲座相互交流,从直面沟通中增长知识,启发思维,进一步活跃了校园的学术气氛。
近几年来,全国各大高校通过加强组织管理,大量投入必要资金,有目的地开展课外活动,特别是科技学术类的课外活动,使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也推动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并涌现出大量有技术含量的创新型科技成果。但在全社会资源有限的今天,各高校还存在着显著地发展不平衡现象,如国家在经费投资方面,各高校的投资经费相差甚远,重点院校的投资经费远远高于一般院校的投资经费。各个高校的实验设施、重视程度、奖励措施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我们根据对西安某高校大学生学术活动参加情况的调查显示,有67%的学生从未参加过课外活动;18%的学生参加过大学生创业大赛;只有4%的学生参加过课外学术论文大赛。因此,目前高校中对于课外活动的开展还是很有限的,高校大学生的课外活动从内容、规模、功效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平衡的一面。
二、大学生对管理类开放性实验的需求分析
进入经济发展的新世纪,管理类实验教学日益受到全国各个高校的重视,国家在政策上给予重视并给予积极的引导,使管理类开放性实验得到了迅速发展。管理类开放性实验是各高校在不断推进以理论为依据、实践为基础、创新为目标的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中,重点为管理类学生设立的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实验、实践类教学模式[1]。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各种财务软件应用的高速发展,管理类开放性实验也逐步具备了其存在基础。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建立了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为硬件平台,以应用系统、决策支持与分析系统等为软件平台,以计算机仿真、模拟等为主要手段的实验室或中心,开展会计信息系统、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酒店管理等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教学。[2]其主要形式有ERP模拟沙盘实验、证券投资对抗实验、管理仿真实验、电子商务模拟实验、投资决策模拟、企业信息化管理模拟等。在该模式中,学生充分地发挥了其主体地位的作用,通过对具体环境下具体实验内容的操作来解决自己书本中的疑惑,对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高校管理类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建设目前还处于尚未成熟的阶段,虽然它在资金投入、软硬件设施、教师和管理人员配备上还存在有很多方面上的问题,但从国家及学生对其需求来看,管理类开放性实验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现今大学生对管理类开放性实验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人才需求和自我完善需求两方面。
(一)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界定需要管理类开放性实验作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在工作中,管理类学科相对于理工类学科来说引进的先进技术手段和方法较少,在教学中,教师对应用能力的要求也不是很高,而只是侧重于对知识原理和案例的讲解,用人单位对管理类人才的要求也只限于其能掌握基本的管理知识和经营理念为主,不要求他们进行技术设计和管理创新活动。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加强和信息化的不断加快,企业的管理活动也逐步进入了信息化管理,用人单位眼中的人才不再是只懂得管理知识和原理的学生,他们越来越注重所用之人的操作技能和创新潜能,这在客观上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管理类开放性实验的引入无疑为这种人才的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有着经营管理经验的职场人士之所以可以在如今这个商场如战场的大投资环境下拥有立足之地,主要原因是他们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一直以来,他们充分意识到了在管理中引进技术经验成果的重要意义。同样如此,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在实验中是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吸收知识,甚至可以在一个现实、真实的环境中大胆思维,不受约束,充分发挥个性,这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能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正是当今用人单位所看重的。
(二)开设管理类开放性实验是管理类学生完善自身的需要
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现代化的人才要求知识全面并具有个性。[3]所以,管理类学生对于自身各方面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几年来,开放性实验作为一项新的课外活动,受到了全国各管理类院校学生和教师的青睐,并且随着知识和技能的日益丰富,他们对于开放性实验内容和类型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开放性实验有着其自身的优势,它一方面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它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和各方面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和凸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各高校都很风靡的ERP沙盘模拟实验,它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而设计的企业经营管理模拟实验,模拟了一个企业的整体运作过程,把企业的内部环境抽象为一系列规则,由受训学生分为六个模拟企业,在5至8年内互相竞争,最后看哪家企业营运得最好。在此实验中,每个人都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企业内部的协作和与其他公司的沟通,使学生对企业中角色的责任和企业的总体运营情况有了真实的了解。据某大学管理学院开放性实验问卷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中有75%的认为此实验是相对于电子商务模拟、投资决策模拟等开放性实验最有吸引力的。他们认为ERP模拟实验可以营造一个紧张、刺激、有趣的气氛,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并具有对抗性和仿真性,对于了解企业运作有良好的作用,让学生可以充分地体会到企业现金流的重要性和人、材、物、产、供、销等各环节对于利润的影响,培养他们计划、合作、控制和协调的能力。开展开放性实验已经是大学生用于培养自己综合能力的工具,是大学生的自身需求。调查中还显示,有39%的学生认为管理学院应定期举行开放性实验培训活动;45%的学生觉得课内实验的量过少,需每两周增加一节课外实验,并有97%的同学表示愿意参加管理学院工程实验中心开展的开放性实验活动。可见,在学校加强开放性实验的开展以满足其巨大需求是现今各高校推行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经之路。
三、结语
高校管理类开放性实验作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推动力量,其发展现在还正处于初级阶段,建设和实施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投入,这对于提供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校方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同时由于现阶段高等院校的扩招政策,用人单位对于人才新的鉴定和大学生自我完善的需要,对于管理类开放性实验的需求必然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各管理类高等院校应在符合国家政策和保证自身正常发展的条件下,大力开展管理类开放性实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符合当代标准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婉鹛.高校经管类开放性实验课程建设及管理方法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12):26-29.
[2]宋壮基,郭琳.高校经管类专业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北方经济,2009,(5):167-168.
浅谈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 篇12
1. 完善实验室制度
每一套管理都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生物实验室也应如此。而这些规章制度都是为了规范实验人员和学生从事实验时的行为标准, 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从而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这项制度主要包括实验室的开放制度、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岗位制度、实验室的安全制度和卫生标准, 以及仪器管理等。一些特殊的仪器和实验药品要有特殊的使用制度, 来保证实验室和操作者的安全。每名进去实验的人员都要遵守这些规章制度, 这样才能保证生物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学生进入实验室前要对实验室有个相对的了解, 更要认真的去学习这些规章制度, 必须要知道在实验室中遵守制度的重要性, 让实验室的管理进入规范化的管理, 来达到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2. 提高实验室人员素质
高校中的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 还要有良好的业务水平, 这些都是选择实验室人员的必要条件。因为高校中的专业课程较多, 所以需要实验人员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经验。实验人员还要加强理论和学术上的进修, 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学校要对实验人员加强业务上的训练, 定期地培训实验人员, 组织他们到高水平的学习进行参观和学习, 不仅要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还要提高操作能力。实验人员必须要对教材的实验充分了解, 并能够成为实验的创新者。实验人员需要有自学的意识, 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时时以学习为主, 以便能为实验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
3. 加强实验室的使用管理
3.1 教学管理
(1) 各班在每年的开学季都要把实验课程安排好, 防止有撞车现象发生。各班根据自己本学期的实验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安排学生分为不同的实验小组, 使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学习, 并且根据学校的实验计划, 提前准备好仪器设备, 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 (2) 实验人员要与教师相互配合, 按照科学的方法来顺利完成实验。比如在对生物解剖时, 相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操作概念, 顺利完成实验。这样能避免在教课中范围小的弱点,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 完成实验后要自觉地做好善后工作, 如扫净地面, 擦干桌面等, 更要把仪器放回原处, 在打扫过程中, 学生如有不当的地方, 教师需及时提出, 并按照科学的方法来操作。
3.2 开放管理
高校生物实验室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息息相关, 它是大学生动手操作的主要的实践场所, 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生物实验室不应只对教学中的大学生开放, 也应在平时为相关专业的学生开放,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的。非教学时间没有教师的管理, 学生人数较多, 所以对实验室的开放更要严格的管理。 (1) 学生在做实验前需要向实验室提出申请, 必须填写申请表和安全试验的承诺书。 (2) 实验室工作人员需确保学生熟练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对仪器的使用方法, 才能让他们进入实验室。 (3)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 一定要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并要严格执行, 做好实验记录。 (4) 做完实验后, 按照规定对废料、废气等做出相应处理。
3.3 建立网络校园管理
学校充分利用网络, 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 建立完善的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整理实验室的各种资源然后建立生物网络实验室。生物网络实验室能把仪器设备管理、教学管理、资源管理和记录管理合为一体, 然后形成网络管理系统。网络实验室能让原本繁杂的实验室变得简单、系统化, 为实验室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既提高了管理效率, 又降低了成本。教师可以在网上视频、课件教学, 为学生的自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4. 加强实验室中仪器和设备的管理
高校生物实验室的设备和仪器种类比较多, 在管理这些仪器和设备的时候要做到规范、科学。一些仪器不能随便移动和存放, 一旦违反了这些规定, 就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事故。例如光学显微镜需要干燥通风的条件, 使用和清理时需要特定的材料和工具, 以及特定的顺序, 而且都要做好每次实验的记录和使用记录。学校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设备、仪器的管理档案, 每件仪器的使用都要做好档案, 如有发现不妥地方要及时调整。管理人员也要经常检查使用情况, 并准确地记录, 保证生物实验室的顺利运行。
合理、准确地使用设备、仪器能有效地维持生物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所以要求高校建立良好的仪器档案, 并且也有必要为一些特殊的仪器单独建立档案。比如在进行新进的仪器和贵重仪器实验时, 要充分熟悉这些仪器的使用说明, 教师要为实验者提供必要的指导。对于一些大型仪器, 要尽可能的实现资源共享, 对单一的实验室来说负担压力过重, 即使能购买, 日后的维修、使用也面临问题, 资源共享就能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将大型的仪器、设备统一维护、管理, 既能为科学工作提供保障, 更能提高仪器的使用价值。
【高校实验管理】推荐阅读:
高校实验室管理06-06
民族高校实验室管理10-17
高校实验教学管理论文08-15
高校实验室的管理10-03
高校实验设备的管理11-18
高校实验室管理新思路06-02
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09-29
高校实验设备管理系统09-30
高校创新实验室的管理11-10
高校实验室管理体系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