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精选12篇)
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 篇1
1. 引言
实验教学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多数高校的实验教学还停留在以教师演示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远远达不到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要。另外,虽然大部分计算机实验课程中实践课学时占总学时量的一半以上,专业实践课开出率为100%,然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并没有较大的提高,人才实践能力培养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面对社会的需求,学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做实验,进行本专业各项基本技能的训练。计算机开放实验室正是为现代大学生验证及巩固理论知识,训练各项基本操作技能的基地,更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强化综合素质的重要基地。
为此,我就如何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网络技术等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有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从而改进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2.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实验室管理
对于计算机这样一种日新月异地发展的专业来说,软件版本的不断更新,必然要求学生用书的版本也跟得上。学生的用书特别是应用性强的课程,在实验室进行的教学基本上都是面向应用的、实操性强的,否则因为版本的不一致,操作起来对不上号,会削弱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影响最终的教学质量。因此,实验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必须要求保证教材与所用软件版本的一致性。另外,实验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讲稿和课件必须跟上版本的变迁,必须与时俱进,不能单单停留在教科书上,一个课件用多年。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强调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实验课程在学生在校期间应该不间断,难度逐步提高,内容承上启下,使得硬件实践训练层次化、系列化,以此来系统强化学生的硬件动手能力。同时调整各课程的开设顺序,理顺每门课与前导课和后续课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硬件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完备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计算机硬件实验内容分为4类,即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探索型。实验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所有硬件必修和选修课程中,全部开设实验课程。实验课程由验证实验(50%)、设计实验(20%)、综合实验(20%)、探索实验(10%)组成,形成“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探索型”的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系统地强化学生的综合设计和硬件动手能力。验证性实验是为了加强理论基础知识,设计性实验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电路设计和调试方法;综合性实验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硬件课程群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的部分内容属于探索型实验,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及相关开发工具,写出设计书,交给指导老师审核后实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设计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验证性实验,指导老师要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参考实验教材写出不同的预实验方案,实验课上除了验证教材规定的实验内容,还要验证自己的实验方案,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一般安排4—8学时,安排在课内实验中完成,也可以安排在课外实验中完成。指导老师只给定实验的课题和目的,中间过程需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和设计方案,直至最后调试完成。在调试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分析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虽然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但对学生很有吸引力,这样能使学生从应付实验变为主动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受到更为实际、更加全面的科学研究的训练。
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学校的声望。实验资料的整理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关键之一。实验资料包括实验教学资料和设备档案,每门实验课程都要结合理论课程认真组织研究,从基本原理和基本结构出发进行基础实验设计。同时对基本原理进行扩充和结合,设计出一套由浅入深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体系,结合现有的实验设备编写出相应的实验教学讲义、实验教案、参考实验报告等一系列教学资料,并经过反复修改,最终形成一套让学生认可的实验资料。
3. 最大限度地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长处,做好实验教学辅助安排。
(1)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园网络平台。现在屏幕录制软件,如Camtasia Studio的功能足以轻易将演讲内容进行捕捉录制。教师可利用校园网络,将录制后的内容保存到课件库中即可被学生重复利用。这样一方面可以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后的远程教学适当结合,打破学习的时空约束,另一方面又为学校提供了宝贵的教学资源积累,对课程教学进行有机整理和重复利用。学生通过过种录制和整理,可以对难以理解的内容想听多少次就多少次,想重放哪个部分就重放哪个部分。技术服务于教学,新技术的恰当应用能给实验教学带来质量性的变革。
(2)开设相应课程的网站,提供学生与教师交流的平台,让教学的互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在网站上可以将学生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式整理成精华问题库,以供学生搜索。例如,JSP或Java课程学习中,中文显示乱码的解决是常见问题之一。教师可以把常见的乱码问题及解决方法整理后放在网站上,供学生参考,这样也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可以在网站设计在线交流平台,供师生交流。
(3)学生互助的教学方式,让易上手的学生来指导接受慢的学生。这样能让学生在互助中或团队合作中通过解决所遇到新的难题,从而学到更多更扎实的知识。
(4)另外,为了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在教学上学生自由上机时间可以适当安排相关专业的实验老师作随堂辅导,让学生的问题尽快得到解决。
4. 加强监管,实现自觉教育与自觉学习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样的教学模式本身是好的,但在实际应用上,太偏向于学生这个主体,结果在实验教学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一幕:学生是在操作了,不过大部分在专心玩游戏或上网,完全处于放纵状态,只有少数人会按教师布置的课程内容进行操作。在等待学生举手提问时,有些不负责的教师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或不见踪影。这种现状的出现,极大地归咎于教与学缺乏必须或恰当的监控,特别是在教师与学生缺乏自觉性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教师可以利用摄像头或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监控功能对实验室教学及实践情况进行监控,实现实验教学情况或教学质量与绩效考核系统挂钩。
5. 结语
培养面向21世纪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计算机教学开放实验室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科学、系统的管理来保障开放质量,强化学生综合素质,使计算机开放实验室成为创造性实验教学的场所和基地。如何让高校大学生在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受益面扩大,而又如何为那些出类拔萃的学者提供更好更适用的科学研究平台,也正是计算机教学开放实验室建设的重要课题。
摘要:计算机实验室是高校信息类专业学生重要实践基地, 它不仅为学生消化理论知识提供一个重要的平台, 而且是学生掌握专业应用能力的重要之地。本文作者根据自身的经验总结, 从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实验室开放和实验教学监控等方面来探讨该课题, 并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高校实验教学,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万晓东, 王友仁.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7, 29, (02) :4-6.
[2]王华.提高计算机硬件实验教学水平的改革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8, 6, (05) :104-106.
[3]何邦平, 陈杰, 钟如意等.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 22, (3) :113-114.
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 篇2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计算机文化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近几年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状况和教学效果来看,出现了新情况和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加大。由于我国中学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的教育极不平衡,造成了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在一些边远地区,很多学生都没有上过计算机课,甚至还有学生从没有见过计算机。而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一般都受过较好的计算机教育,其中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操作非常熟练,有的还掌握了网页设计、Photoshop等软件的使用。这种状况将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上述情况给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即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兼顾其基础差异明显很大的学生。在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如果无视这种差异,对所有学生均采用一个起点授课的做法,则会出现基础好的学生不想听,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的状况。这是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2、学时缩减与授课内容增加的矛盾。在高校的教学改革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已成为一种趋势,其中的一条措施就是大量缩减课程的学时,包括计算机的课时。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都在不断增加。这样,内容的增加与学时的缩减造成了很多不适应的状态。教师们总感觉课程上不完,很多授课内容很难完整地讲授出来;学生一方面,则又觉得老师讲得太快,无法消化吸收。
3、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与专业结合不紧密。由于信息技术已广泛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使得各学科自身也对计算机课程提出了各自的要求。但在目前,许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则几乎都把侧重点放在对计算机本身的学习和掌握上,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较少。有的学校虽然按照文科、理科、工科几大类来分别设置计算机课程,但在授课内容上却没有区分专业的差别,这样做的结果必将使毕业生难以与行业需求相适应,在社会上缺乏竞争力。
4、存在应试教育的倾向。随着就业市场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愈来愈高,许多用人单位都在通过看等级考试证书的办法来衡量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因此部分学校或教师为追求过级率而采用了应试教育的办法,忽略或削弱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很多高校还将计算机等级考试与学位挂钩,要求学生在毕业前通过省市或国家的二级等级考试,甚至以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作为考核计算机基础教育水平的手段,即使是学校统一命题也是靠近等级考试的题型。这样,学生们为了应付考试就不惜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强行记忆各种题型,明显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5、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近年来,各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较稳定的从事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队伍,但也有少数学校是由各院系自己的教师承担自己所教院系学生的计算机教学任务。这些教师可以满足计算机教学的需要,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即随着高校的扩招,使得高校承担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长时间、超负荷地进行教学,无暇顾及自身的知识更新,因此造成了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偏低。计算机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不会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研究的教师是教不出应用能力强的学生的,所以这也直接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解决的方法
1、认真钻研教材,加强备课环节。备课是一切教学的前提。课前是否准备充分直接影响教学的成功实施。平时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的重难点,确保教材中所有知识点无一疏漏,并且紧跟计算机技术最新进展,及时了解、补充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技术和理论前沿知识。开课前,结合学生整体实际情况和每一次课的内容特点认真撰写教案、讲稿。对于教案的编写要整体把握,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创造教学情境,科学、合理的设计课堂教学。由于学生的学习背景不尽相同,教师要结合学员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所熟悉的或岗位需要的事例作对比,同时根据教学内容适量补充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前沿知识,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在讲解是切中要害,易于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2、精心设计课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学所用课件质量的高低对于课堂的教学效果起着关键作用。设计课件时,要在优化设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课件,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本课程设计课件时一改以往用电脑的“人机交互”代替教师、学生之间的“人际对话”,采取“以学为中心”的模式设计教学课件,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侧重动手操作的实践课。学好本课程的前提条件是要尽可能多的接触计算机,学会使用计算机为工作服务的能力。采取讲练结合的机房授课方式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高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篇3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高等院校;综合素养;策略
近年来,现代信息科学高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人们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掌握并应用计算机技术,才能适应现在市场需要,作为信息时代最杰出的代表,计算机技术正以日益强大的功能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一、高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很多的高中生在初进入大学时,突然摆脱高考的升学压力,自然的出现了懈怠的情绪,加之很多大学生在报考志愿时并没有对计算机专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进入大学进行专业学习时,发现所学与原来所想出入甚大,因此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主动性不强。很多学生为了在校期间尽可能多的考取一些计算机的相关证书,为以后的就业增加砝码,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很多学生单纯的为了通过考试,而不关注自己的知识应用能力,社会上的一些计算机培训班也在考试前为学生提供一些所谓的“考试范围”,本意对学生进行技能考察,演变到最后,却变成了对学生记忆力的考察;有些学生甚至是为了一纸文凭而学习,只在考试之前进行“突击学习”,在毕业时,很多学生的理论过关实际应用却是不及格的。
2.教学模式较单一。受传统的教学观念所限,作为实用科学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仍然无法摆脱旧有教学模式的藩篱,大多数的高校仍然是采用“千人一方”的教学模式,并不突出实践在学科中的重要性,将很多工程实践专业和其他专业同等对待,不能做到突出专业特性。
3.教学内容设置缺乏科学性。计算机是一门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目的的学科,然而在教学设置方面,机械性的教学占很大的比重,在学生熟记了很多语言、命令后,却还是发现在实际应用中仍然无法快速的对office软件进行熟练的操作;有些考取了计算机等级证书的学生,甚至在拿到了证书之后仍然不知道C语言、Assess数据库在现实中如何应用。导致这种现象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校在进行课程安排时忽略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关联性,不能将二者有机结合,使得二者相互之间的促进作用大打折扣,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学生盲目的学,教师盲目的教,导致了很多学生在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后,发现所学根本无处可用,本来可以“学以致用”的计算机专业到了最后,却成为了“鸡肋”,很多学生再择业时无奈的放弃本专业,从零开始学习其他的专业从事其他的工作,这不能不说是计算机专业教育的一大悲剧。
二、优化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没有学习主动性的学生,枯燥的理论和抽象的概念无异于一场噩梦,因此是否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兴趣,对日后学生能否顺利的完成学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在学习期间获得良好的职业素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当前的教育资源,提高网络及多媒体的利用率,让学生对一些原本枯燥的专业课程重新认识并建立起学习的兴趣,另外也可以增开一些开放性的研究课程,转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题,主动的运用所学知识对一些课题进行研讨,在研讨的过程中也有利于学生对学科的深入思考,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为学生搭建网上的交流平台和资源共享系统,创设一个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的交流环境,同时还能够运用网络的优势,为学生们提供更多、更新的咨询,使学生乐在其中。
2.课程设置做到与时俱进。计算机专业作为应用学科,应当在课程设置中彰显应用的重要性,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根据社会及市场的需求,适当增加应用性强的专业课程,保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实用性,将一些陈腐过时的课程及时剔除,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时学校也应定期安排教师进行进修和学术交流,及时的掌握业内的最新动态,交流先进的教学模式,提高业务水平。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并重的双边过程,学生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同等的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注重讲授,使得学生一直处在被动接受的角度。而应该发挥学生主体和老师的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使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学变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认真备课,特别注意学生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备课过程中即要知识讲解到位,又要使得学生能够听懂,教师可以使用列举法、反举法等教学手段达到这一目的。第二,讲课内容顺序安排合理恰当。例如在讲解到excel表格操作中,应该先从单元格开始讲解,再讲解行、列,再讲到文档。第三,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计算机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活、工作、学习的工具,计算机是一个注重操作性的学科。作为教师应该认真给学生设计上机操作环节,使得通过上机练习全面掌握本章节的内容并得到灵活的运用。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出现问题要及时给与纠正,并悉心讲解。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日新月异的学科,教师在教学方面往往是相对跟不上技术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提升现有的知识水平,提升自我的素质,学校应该定期和不定期让在岗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以便自我左心的信息和技术。在教授课程时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补偿相关的新技术,满足学生对知识学习的需求。除此之外,学院应该加大对计算机教师队伍的建设,引进计算机个方向人才,做好做全师资队伍建设。
三、结语
高校计算机课程为大学生非常重要的课程,计算机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不仅仅要同步进行,而且要和计算机发展趋势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学习时代的信息素质能力。因此,高校计算机教育应该走出过分注重理论化教学的培养模式,寻求培养学生能够熟练的使用计算机解决这也问题的过程、方法。掌握通过计算机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这就是为培养全面型的复合人才奠定坚实的堡垒。
参考文献:
[1]张育人.高校计算机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J].文化教育,2011(09) .
[2]李儒银 欧红玉.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13(08).
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研究 篇4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更具创造性和探索性,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计算机学科是发展速度很快的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计算机学科已渗透到几乎所有的学科和专业,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计算机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通过计算机实验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已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2 存在的问题
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以下问题较为常见:
2.1 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
由于各种原因,一些高校对实验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使得教师和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在不少高校中,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过于重视,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事实上,计算机实验教学是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和上机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更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只会纸上谈兵,而实践能力比较差。
2.2 实验教学设备落后,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目前,不少高校的一些实验教学设备已比较陈旧,使得学生在掌握新技术的过程中遇到了障碍,不能顺利完成实验目的和要求,从而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停滞不前。同时,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队伍不够稳定,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2.3 实验教材质量偏低,内容相对浅显
不少实验教材的实验内容已经有些陈旧,加上实验教材的质量偏低,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在实验项目方面,绝大部分是基础型、验证型实验;而灵活运用的综合设计型、研究型的实验比较少。如果实验教学仅仅停留在巩固、消化、理解理论教学的水平上,显然是不够的。有些课程的实验,只是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输入实验项目的内容或书本上的例子,验证完毕就算完成实验任务,这就容易使学生失去对实验课的兴趣。
2.4 实验教学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没有注意到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对各个实验不同的类型和要求考虑不周,不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5 学生实践能力差,学习主动性不高
有些学生在做实验前对实验内容没有认真预习,进入实验室后不认真做实验,而且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比较差,不能灵活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有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后,不会认真思考,不会分析和解决问题,过于依赖老师的指导,没有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对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建议
高校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实验课是一项创造性和探索性很强的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要重视计算机实验教学,改正目前存在的不足。
3.1 重视计算机实验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社会需要的是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必须重视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应重视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高校应从制定规章制度出发,严格管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让各级领导和教师都来关心并参与;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加强实验教学环节,使计算机实验室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
3.2 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验室建设要从软硬件两方面考虑。一是要不断加大软硬件投入,以满足高校发展的实际需要,通过不断改进和更新软硬件设备,使实验教学能够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二是要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学历高能力的人才,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推进实验教学水平稳步提高。
3.3 重视实验教材的建设
计算机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实验教学内容也应不断更新。应根据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的需要,组织专家和教师修订实验教学大纲,订购高质量的实验教材,修订实验指导手册,规范实验教学。要注意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适当减少基础型、验证型实验的数量,增加一些综合设计型、研究型实验,增设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项目。
3.4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模式
优化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方式。选择基础的、重要的实验作为实验课程的必修内容,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的方法和技能。通过开设一些选修实验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选修实验应切合实际,而且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难度,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要转变教育思想,改革落后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实验教学效益。在现有教学计划中,适当加大实验课时的比重,改革实验教学方法。要加强实验考核,提高实验成绩所占的比重,引导学生重视实验教学。
3.5 教与学结合,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在实验教学中,如果教学设计仅仅是围绕教师的知识传授而开展,却忽略了学生如何学习的问题,就会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更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解决以上的问题,就是要摆脱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作为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计算机学科又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计算机实验教学在整个计算机教学中显得更加重要。通过实验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校应当重视计算机实验教学工作,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摘要:针对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教学,实验课,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陈克明,王春平.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1,(2):153-154.
[2]李新.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设想[J].中国成人教育,2008,(14):167-168.
[3]吴皓,马庆.改革实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126-129.
[4]殷卫莉,宋文斌.基于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高职计算机实验教学[J].职教论坛,2010,(8):41-42.
高校计算机数字绘画教学体系初探 篇5
高校计算机数字绘画教学体系初探
计算机数字绘画教学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自建立以来就得到各方面的`关注.它既为学生提供了高效的数字绘画方式,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创意平台,文章结合一些相关的教学经验,对数字绘画教学体系的搭建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作 者:邓杉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美术学院,四川成都,610106 刊 名:教育与教学研究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4(5) 分类号:G642 关键词:数字绘画 教学体系 艺术观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 篇6
【关键词】高校教育;计算机学科;合作教学
前言
在当下的高校计算机教学当中,很多学生都存在畏难心理,这种畏难心理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高校专业计算机教学与传统计算机教学的差异性,另一方面是由于高校计算机教学方法存在一定不足,以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望而生畏”的情况。为了能够实现高校计算机学科教学目的,培养出具有专业计算机技术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得以被应用,合作教学模式作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教学方法之一,其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不仅受到了教师的信任,更受到了学生的喜爱,成为了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方法。
一、科学布置合作学习任务
在任何教学活动当中,任务都是驱动学生学习动力的最佳方式,合作教学模式亦是如此。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任务布置时,需要注意3方面内容:①任务与教学内容、目标充分结合,保证任务目的性;②任务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相符合,切忌过难、过繁;③任务难度要有所提升,使其难度正好控制在单人无法完成,团队可以完成的水平上,为合作学习模式提供支持。在完成任务布置,达成驱动意图后,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任务分析,帮助学生明确认知疑点,提出问题,为学生探究指明方向,进一步保证任务能够在规定课时内完成,切不可让合作教学模式过于拖沓,因为那样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教学效果。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与学生进行讨论,达成一种“师生互动合作”的氛围,引导学生运用对已知知识点的变通与灵活来向学习任务提出问题与质疑,然后按照教师的正确指導来进行任务探究设计,为学习任务的完成,学习问题的解决提供基础支持。
二、科学进行合作小组划分
完成任务驱动和探究指引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作小组划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小组划分的重视程度不够,以致于最后难以到达合作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思想和行为都是非常错误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因此教师必须要对合作小组进行科学的划分,达到小组人员的正确配置,才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出每一小组每个同学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性,从而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有所收获。在进行小组划分之前,教师应该对每一个学生都充分的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性格、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基础知识水平等各方因素的综合考虑来进行小组人员划分,以达到小组能力最大化激发的目的。
完成小组成员划分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基本合作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因为此前学生都是独立完成学习的,所以当他们进行合作学习时,难以避免的会出现组内不和谐、合作方法不对等情况,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出现,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合作学习意识培养,要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养成相互尊重、相互协作的意识,遇到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和分析,以便更好的发挥出合作教学的作用。其次是对小组成员任务职责的划分,通过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不同岗位的确定,来让学生找到自己在合作学习时的位置,各司其职的进行合作学习,以便合作学习模式进行的流畅性。
三、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计算机作为以实际操作为基础模式的学科,教师必须要让学生真正的进入到机房当中去实践,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合作学习目的。完成准备阶段任务后,教师就要开始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了。在这一环节当中,教师所要做的只是合作学习前期的引导,当学生进入到合作学习后,教师就应当撤离出来,避免对学生的合作学习产生干扰。例如在进行信息系统设计合作学习模式当中,笔者就适时的从学生的合作学习模式中撤离出来,让他们依靠自己去探究和实践,来完成信息系统设计,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合作学习任务: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任务完成要求及目的:调研、选择一个典型图书信息管理案例,实现图书库存、借阅信息管理。每本图书的记录信息包括:书号、书名、作者,单价、库存数量、出版时间、出版单位、价格等。
在这次合作学习模式当中,每个小组都完成了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虽然系统设计效果有所差异,但已经超过合作教学模式设计的预期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在合作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只要做好恰当的引导,学生是绝对有能力依靠自主合作来完成教学任务的。
四、积极进行合作探究评价
合作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合作学习效果的评定,其对于学生学习知识的吸收、学习探究经验的累积以及学习自信心的建立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大学计算机教学行为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在合作探究评价方面应当从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和自我评价3方面来进行。教师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合作学习行为的肯定,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为他们建立学习自信心打基础。同学评价则更多的是指出各小组所进行合作探究项目的不足,例如“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中某一操作环节不够便捷或编程错误等,这是学生吸收学习知识的关键环节。自我评价则是各小组对合作学习过程中本小组及个人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便下次进行合作学习时,能够更好的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为小组合作探究任务的有效完成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总结:
综上所述,合作教学模式作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方法,其不仅充分确立了学生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还给予了学生在实践当中探寻知识的机会,这种以自我探寻为基础学习模式的学习效果要远远强于教师“灌输式”讲解、演示的教学方法,因此从提升教学效果,实现培养专业性计算机人才的角度分析,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是高校计算机教学行为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教师的合作教学水平必然会越来越好,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也必然会越来越高,实现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全面培养,对于高校计算机专业来说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张曼.合作教学模式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0:144.
[2]曾菲菲.着眼于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大学计算机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7.
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 篇7
1 措施与体会
1.1 实验内容与学生兴趣相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某种事物、知识有了兴趣爱好,不需要我们在一旁监督与督促,学生自己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我们要打破传统学生以模仿的手段进行“注入式”的教学,将实验内容与学生兴趣相连接,以兴趣触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Word章节学习中有文档的排版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如果纯粹的让学生做某一个固定文档的排版,把模板给你,把具体要求给你,要你对比模板的最后结果,一步一步按要求做,虽然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对字、段、页各个层面排版知识点的掌握,但实际操作中,学生普遍兴趣不高。在这里,做一个小改进,我们只需要结合Word自动生成网页的知识点,让学生来制作一个自己的个人Web主页,实验结果(形式)虽然变了,但实验目的没变。一个小的形式的改变,学生的兴趣立马就提上来了,变的很兴奋,欲大显身手,各种不同的想法,思路都涌现了出来,稍微变换一种形式,知识点没有变,但是结果变了,学生由被动式学习转变到了主动式学习。同时鼓励,支持他们在个人Web主页上应用不同的知识点和使用花样或创新使用知识点。由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在兴趣中完成“任务驱动型”学习。
1.2 实验内容多样化和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在高校中我们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为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与需要。为避免所学知识与实际内容脱节、不符,在平时上机实验中,非常重视实验内容与实际应用的相结合,并在实验内容上尽可能做到多样化。不是所有学生都做同一个实验内容,对于同一实验目的,注重实验内容的多样化,形式的多样化。我们强调的是学生今后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同一个模板下的固定样子。如为了学生毕业时,撰写毕业论文的需要,在文档排版实验后,我们又增加了文档目录生成实验,确保学生在毕业论文这个环节上面能通畅进行,为顺利毕业打下基础。如PPT实验,假如实验要求规定为:作品中要使用文本、图片、表格、图表、图形等表现工具,作品中可以使用超链接或动作功能,但不是必选项,我们在实验目的、要求相同的基础上,鼓励实验内容的多样化,如可以从我的大学,古城荆州,伦敦奥运会等各个方面进行取材,锻炼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1.3 自主开发“机房课堂系统”
以前机房收发作业基本上使用的都是极域电子教室软件,但是在使用中,发现此软件有如下几个缺陷或不如人意的地方,一是学生上交作业的时候提示输入的提交作业名称各不统一,虽然,每次交作业时都会提醒学生作业的命名规则,如学号在前,班级名称在中间,姓名在后面,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往往是收上来的作业,各种形式的作业名称都有。二是学生交过作业后,不能确定自己是否上交成功,有时候,虽然学生端电脑屏幕提示学生作业提交成功,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导致教师机根本没有收到此学生的作业。三是很多时候,有的学生端电脑中,极域电子教室软件学生端已经启动,然而,在屏幕右下角确没有相对应的作业提交图标,虽然提示软件启动了,但是,找不到作业提交图标,学生作业无法正常提交。如上种种,都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上机实践,而教研室自主开发的“机房课堂系统”能方便学生作业的快速上传与下载。上传到教师机后,都会以统一的命名格式为作业命名,不用担心名称乱七八糟的问题,而下载功能,可以使学生确定自己作业提交是否成功,同时,在作业一次没有做完的情况下,可以在系统的支持下,下次下载下来后再接着做,利于老师对作业的统一管理、规范管理,利于学生上机时作业的灵活存储与使用。
1.4 增加实验过程考试分值比重
以往,考试常常是重视理论考试的结果,纸质的试卷分占了学生总分的大多数比值,从而导致大家重结果而轻过程,在平时的上机实验中应付而过,不用心,不上心。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形下,其动手会怎样。在这里,我们加大了实验过程考试在总分中所占的分值比重,由原来的10%提高到了现在30%,分值比重加大了,明显的,学生对于过程考试的重视程度变得不一样。如,在讲解完Word章节的相关知识点后,会先做对应的配套练习,等Word章节所有知识点都学习完后,再做Word综合测试。在给学生以压力的同时也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点的一个检测,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再根据不同的情况做不同的处理。通过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测试,在压力的驱动下,促使学生学习,增加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同时,通过增加实验过程考试分值比重,学生的最后成绩也会变得更客观与综合。
1.5 设计与开发作业自动评分系统
传统的上机实践过程测试,学生多,任务量大,每一份电子试卷都需要老师从头到尾亲自动手批改,费时费力,最主要的是在一个班级的电子试卷批改完,做试卷分析时,丢分点和得分点不好把握,同时,试卷的分析总结不能即时反馈到学生手中,一段时间过后,老师试卷分析完成了,学生对所做试题产生的问题也遗忘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再来给学生解决问题,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以面向对象设计思想设计的这套作业自动评分系统,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不仅可以对一般的选择题、判读题做评分,更可以对操作题,并针对操作题中的每一具体步骤做细致的评分,最后自动生成试卷分析表,即时反馈到老师手上,再即时反馈到学生手中。供任课老师时时为学生解决试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更正学生的错误,提高他们的水平,真正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即时解决问题。
2 结论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研室始终秉承着学院的“两用三适应”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适应社会、适应竞争、适应发展的实用性、应用型人才,一切以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培养出发,使学生不仅仅学会理论知识、更会灵活应用好所学知识,于实践中见真章。
摘要:针对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面临的一些问题,如学生对实验的应付性,高分低能,动手能力差,对实际应用缺乏灵活变通等,从五个方面,包括如何增加实验的诱惑力,以学生的兴趣来完成“任务驱动型”学习、实用性、便捷性、改进课程考核环节等,提出了对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创新。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任务驱动型,实验过程考试,应用型
参考文献
[1]付兵.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案例教学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9(6):109-110.
[2]艾明晶,王丽,焦福菊.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5(2).
[3]盛娟.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软件导刊,2011,10(9).
[4]樊爱京,孙亚南.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1(6).
[5]冯博琴,顾刚,赵英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研究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6(12).
高校计算机教学状况浅析 篇8
1 信息社会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人才培养的要求
当今社会, 计算机普及趋势已经无可逆转, 它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使信息的交流更加通畅便捷, 更加节省人力物力。这种趋势对人们的计算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化社会中, 一个有竞争力的计算机技术人才除了必须具备的存储信息、传送信息、选择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 还应具备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 各行业之间需要频繁的沟通交流, 降低沟通交流成本的关键就在于计算机应用在企业中的普及。随着计算机的普及, 在工作中开始不分专业年龄的要求人们掌握常用的计算机基础技能, 学习计算机的人群范围也随之扩大。同时学习计算机技能的门槛也在降低, 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网络媒体的普及程度变高、信息传播和接收处理变得简单方便, 强大的技术支持提供广阔的交流平台, 学习计算机技术的途径越来越多。
计算机技能的推广和学习途径的拓宽, 对于高校计算机教学而言, 意味着为了保持并提升学生竞争力, 需要积极探索教学方式, 培养专业能力高自主实践能力强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2 计算机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教学过程主要就是教师学生两方之间的互动, 但是主导国内课堂几十年的传统教学方式是完全以教师为重心展开的, 几乎完全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课堂上双方不存在主动的交流, 教师主要工作是把教材内容填鸭式的灌输给学生, 学生只需机械的接受, 双方的交流只发生在教师主动就课堂内容单方面进行提问时, 这种交流仅仅起到让学生反复记忆熟悉教材的作用, 非常单薄片面并且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作用不大。
但是传统教学之所以在高校教学长期使用, 是因为传统教学具备一些特有的优点:
2.1 传统教学方式强调教师的作用,
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相对于学生, 教师具备更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能够科学有效的组织课程教学。同时教师具有珍贵的教学经验和高水平的专业知识, 由他们主导课程, 能够高屋建瓴的指导学生学习更有用的专业技能;
2.2 传统教学也是由我国初期教学环境
决定的, 传统教学对设施要求很低, 组织和管理都很方便, 简单的教学条件也能取得较高的教学效果;
2.3 传统教学非常直观, 教师与学生面
对面的教与学, 方便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 传统教学情况下, 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尽管传统教学也具备一定优点, 但随着时代进步, 缺点已经逐渐盖过了优点。传统教学把考试成绩作为最终的考核指标, 不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 学生会对学习缺乏兴趣, 也会丧失主动学习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千人一面,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严重不足。
传统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学好基础理论知识, 但在实践和创新方面力有不逮。计算机教学与传统教学的重点不一样, 计算机教学中,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等同, 所以说传统教学方式并不适合计算机教学, 高校需要探索新的计算机教学模式。
3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水平及学生特点
在科技发展的现代社会, 高校计算机教学也应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状态中。但长期以来, 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水平相对落后, 主要表现在:
1) 教与学的目标没有明确提出;2) 计算机教学的内容更新较慢;3) 教学手段传统落后, 难以达到计算机教学的目标;4)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弱;五、计算机师资力量不强, 教师队伍素质不高。这些情况已经引起了高校的重视, 也做出了初步的调整改革, 但现今计算机教学状况仍然无法满足社会对毕业生计算机能力要求。
高校计算机教学中, 高院学生也存在一些问题, 影响了教学结果:1) 普遍缺乏自觉学习和自我控制的能力;2) 学生缺乏自信, 对计算机课程有畏惧心态;3) 对专业知识不感兴趣, 也不愿在课余时间主动去实践;4) 在进高校学习前, 由于各地计算机普及程度不同, 学生的计算机水准也参差不齐。容易有水平高者厌学、水平不足者畏学现象。因此, 选择适当的计算机教学方式十分重要。
4 计算机教学方式研究
计算机课程重点在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缺一不可。学生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还要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为此, 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 整合教学内容, 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计算机课程内容应重视应用性、可操作性, 考核方式应具有激励、反馈和导向功。2) 改进教学模式, 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模式上, 实施多媒体教室教学和网络辅助教学, 并根据实际状况, 灵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 如目标激励法和兴趣激励法。3) 做好课外拓展, 提高学生计算机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发挥计算机社团在学生主体性学习中的作用, 也要充分运用第二课堂, 提升大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
5 结语
计算机应用水平之所以成为衡量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指标, 是由于计算机应用带来的便捷已经深入到了社会各个层面和各个行业, 而只有计算机应用能力达到一定水准的高校毕业生才能熟练地利用这种工具, 使得计算机的功效发挥到最大。因此为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学校的就业率水平, 学校要积极改进提升教学软硬件设施, 并且积极联系促进学生进行实习实践活动, 将纸上谈兵最大程度的转化为实际的动手能力, 以培养更多优秀的、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建伟.基于问题解决的知识建构, 2000 (10)
[2]刘秀功.“信息技术基础”课教学方法新探2006 (01)
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 篇9
1 高校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1]
目前,我国各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已初见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计算机实验的软硬件环境,也提升了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效果。然而,通过分析西华师范大学实验中心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我们不难发现,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中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首先,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更新成本巨大且更新换代较慢[2]。计算机实验室在建设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很多情况下由于资金有限,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被搁置,影响实验教学的开展。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实验设备的更新换代比较快,导致一方面被淘汰的设备闲置造成很大的浪费,另一方面重新购入新的设备需要再次投入大量的资金,使得实验室的建设成本太高。
其次,实验数据存储受限。目前,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为了保护计算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一般都采取安装硬件保护卡或还原软件的办法对用户使用后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还原,以保护计算机系统不受病毒的侵害或人为破坏。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计算机的安全性,但是,学生的实验数据却无法得到长时间的保存,打破了学生实验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教师对实验的指导和评价。
第三,软件维护与更新困难。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要满足各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实验需求,对实验环境要求的多样性使得实验室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提出的巨大的挑战。通常来讲,实验室的每台学生机上都预安装了几个操作系统以适应不同科目对不同系统的需求,同一学生机上安装多个专业的实验软件,这往往导致软件冲突,系统反应缓慢。各专业开设的实验课需要不同的教学软件,随着信息化发展步伐的推进,这些软件版本更新很快,使用较短时间之后又需要更新到新的版本才能适应软件发展所带来的教学要求。尽管目前可以通过网络同传、增量拷贝等技术手段进行批处理,但学校实验设备一般都是分批招标购置,系统品牌型号不一,操作各异,也因此使得实验室软件维护与更新变得非常困难,往往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统一、高效、灵活的高校计算机实验共享平台,对实验室资源进行最大程度的整合。
2 云计算的概念及体系架构
2.1 云计算的概念
目前关于云计算还没有统一的定义。Google认为,云计算就是以公开的标准和服务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中心,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数据存储和网络计算服务,让互联网这片云成为每一个网民的数据中心和计算中心[3]。通常认为,云是指数据中心的硬件和系统软件,云计算系统是指终端用户应用软件通过网络获得云计算提供商提供各种服务的系统。云计算系统不仅能够向用户提供硬件服务,软件服务、数据资源服务,而且还能够向用户提供能够配置的平台服务。因此用户可以按需向计算平台提交自己的硬件配置、软件安装、数据访问需求[4]。实际上,云计算系统是分布式计算、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进一步发展[5],它是基于互联网的计算,能够向各种互联网应用提供硬件服务、基础架构服务、平台服务、软件服务、存储服务的系统。
2.2 云计算服务的类型
目前与计算提供者提供的云计算服务可以分为三类,即基础设施即服务Iaa S、平台即服务Paa S、软件即服务Saa S[6]。
1)Iaa S——基础设施即服务[7](In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 S在服务层次上是最底层服务,接近物理硬件资源,通过虚拟化的相关技术,为用户提供处理、存储、网络以及其他资源方面的服务,以方便用户能够部署操作系统和运行软件。当把由多台服务器集群组成的“云端”通过互联网提供给客户时,客户就可以通过诸如浏览器等程序界面使用“云端”的基础设施实现高速计算、海量存储等应用,但却无需对支持这一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的基础IT设施投入巨资进行建设,也无需了解服务器集群所在的位置以及是如何提供服务的,即所有的服务对于用户来讲都是透明的。
2)Paa S——平台即服务[8](Plantform as a Service)。Paa S是构建在Iaa S之上的服务,用户通过云服务提供的软件工具和开发语言,部署自己需要的软件运行环境和配置。用户不必控制底层的网络、存储、操作系统等技术问题,底层服务对用户是透明的。Paa S把开发环境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客户,它包括应用设计、应用开发、应用测试和应用托管。在这种服务模式下,客户不需要购买软件开发需要的硬件设施,也不无需自己搭建软件开发的环境。
3)Saa S——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 S是最上面一层,是前两层服务所开发的软件应用,它不需要用户将软件产品安装在自己的电脑或服务器上,而是以简单客户端的方式调用该层提供的服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通过网络向云服务提供商定制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按服务时间的长短付费。
2.3 云计算的体系架构[9]
根据云计算的服务类型,从功能的角度出发,云计算系统的体系结构可以用图1表示:
3 云计算对计算机实验教学系统的支持
1)降低实验室建设中的软硬件投入成本。云计算系统对用户端的硬件设备要求很低,只要用户拥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终端设备、一个浏览器,以及一个能够接入Internet的接口,就可以接入到“云端”,像使用本地计算机的资源一样使用云计算系统提供的各种软硬件资源,且功能更强大,应用范围更广泛。各种资源都由“云”来提供,终端用户只需支付少量的使用费用即可使用“云”端的软硬件资源,这就降低了实验室建设中对各种软硬件资源的投入成本,也无需对终端设备和各种软件进行不停的更新换代,这将极大地降低各高校在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中的投入成本。
2)实现实验数据的海量存储和自由访问。云计算系统能为用户提供海量的存储空间,这为计算机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验数据提供了存储空间,无论是实验的中间结果还是最终结果,学生都可以将实验数据永久存储在“云端”,方便学生在下次实验时继续上次未完成的实验,或者在实验室以外的其他入网终端设备上随时查看或继续实验,有利于学生对实验过程及结果的总结和评价,也有利于实验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指导及评价。利用“云”的海量存储空间及数据的自由访问优势,能改变以往为了保护计算机而安装保护卡或还原软件而导致的学生实验数据无法在实验室中长期存储的问题,这将极大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3)减轻实验室软硬件维护与更新的压力[11]。由于云计算提供基础设施、平台及软件三个方面的服务,基础设施的维护由云端提供,软件的更新也由云端提供,因而使得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实验室无须再对硬件进行维护和对软件进行无休止的更新,从而减轻实验室软硬件维护及更新的压力。
4)实现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12]。将云计算应用于计算机实验室,可以将计算机实验信息资源存储在云上,这样更有利于实现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
4 基于云计算的高校实验教学系统的功能设计[13]
4.1 分层管理并提供软件支持
整个系统分两部分管理,在云端有一个专业的团队来管理。系统是否有效运行将由这个团队决定。在用户端有一个管理入口,其管理者主要针对实验科目或实验过程进行管理,这个部分的管理主要是保证学习者的学习质量。
用户端基本上是裸机,没有任何应用软件,云端提供了所有实验需要的软件,当用户需要某个应用软件时,不必下载即可使用。这降低了实验室建设的技术要求,也省去了很多诸如安装、下载、升级软件之类的麻烦,能使实验进行得更顺利,提高实验的效果。系统还能为每个实验科目分配所需的操作系统,并且统一由“云”端进行维护,避免了在每台计算上安装多个操作系统,也不用担心系统被病毒攻击导致整个实验设备瘫痪。
4.2 提供动态的存储空间
实验者能将自己所有的实验数据——无论是中间结果还是最终结果存储到云端,随时存储随时使用,不用担心存储空间是否够用,空间的容量是可以无限扩大的,再也不用买最大的存储卡,更不用担心数据丢失。
4.3 提供动态的数据服务[14]
系统将具有提供大规模数据分享、管理、挖掘、搜索、分析等智能化服务,能完成对实验内容进行动态内容修改和格式转换,根据用户端设备的支持能力将相同的信息描述转换为终端设备所能支持的信息发布形式、
4.4 提供广泛的实验资源
每一个学科的实验内容均存放在云端,能通过分享,使实验内容更丰富,进而满足各类实验者的实验需求,提供可选择的实验教学内容,避免学生实验内容的缺乏而在实验过程中感觉无事可做,同时也能为实验教师提供更丰富的实验教学内容,并实现多个学科实验内容的整合。
5 基于云计算的高校计算机实验系统的结构设计
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实验系统由客户端、基于校园网的通信网络、基于三层架构的网络平台和云计算平台构成,如图2所示。
5.1 客户端
实验室现有的计算机终端构成了基于云计算的实验系统客户端。计算机终端主要用于呈现系统内容给用户,是用户与系统交互的媒介。在该系统中,终端用户主要包括三类:学习者、实验指导教师和管理者。针对不同的用户,系统将提供不同的用户界面和功能。
5.2 基于校园网的通信网络
各类用户使用计算机终端通过校园网与网络平台进行通信。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校园网接入Internet。
5.3 基于三层架构的网络平台
该平台是系统的一个支架,不承载任何具体数据内容,但是它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它的作用主要是识别用户需要什么样的服务,然后通过接口调用云计算平台提供的相关服务。表示层是用户和系统交互的界面,负责和用户的会话处理。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表示层的应用请求,对其进行业务处理的逻辑判断。如果通过分析和处理后发现业务需要进一步交由数据库访问层处理,那么业务逻辑层就会调用数据库访问层提供的服务,将业务交由数据库访问层进行处理。数据库访问层接收来自业务逻辑层的业务处理,通过进一步分析与处理,将业务过程通过接口程序递交给云计算平台。当业务不需要递交给数据库访问层进行处理时,业务逻辑层可以直接通过接口程序将业务递交给云计算平台,由云计算平台进行处理。
在表现层中我们设计了四个模块,分别是:
1)管理模块:管理模块对用户基本信息进行管理。完成用户注册并对用户的权限进行设置与管理。本系统有三种用户类型:学生、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室系统管理人员。
2)实验模块:实验模块是最主要的模块,它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自主实验和管理实验过程及数据的场所,而且支持实验指导教师对实验过程的跟踪。
3)存储模块:该模块提供虚拟硬盘功能,支持实验者随时随地地使用自己的实验数据进行实验,并可以将自己的实验数据与他人进行分享。
4)应用软件模块:用户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软件点击就可以直接使用。
5.4 云计算平台
云计算平台是系统的核心部分,也是整个系统功能最终执行模块。用户需要的服务通过接口与云计算平台连接,全部交由云计算平台处理,处理完毕再由接口将数据依次传回给用户。它包括数据存储、计算和管理三大模块。在实验室建设中,可以恰当选择云计算提供商提供上述三种服务。
6 结束语
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为计算机的应用带来了新的变革。在高等学校建设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实验教学系统,能降低实验教学设备的更新投入,解决实验室管理难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无限的存储空间和计算能力。基于云计算的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系统能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为高校实验室建设提供参考,同时也拓宽了云计算技术的应用领域。
摘要: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为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系统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分析计算机实验教学系统弊端及云计算对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系统建设的支持的基础上,该文设计了基于云计算的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系统,并对系统的功能和结构进行了说明,以期对未来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 篇10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 肩负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使命, 在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 更应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笔者根据多年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工作实践, 结合本校实际, 对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一、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实验内容陈旧。
部分实验课程大纲更新速度较慢, 实验内容多年不变, 有些已被社会淘汰多年的内容仍在课堂上进行讲述, 有些实验软件、实验教学平台已被新版本取代, 却仍作为学生实验的教学软件, 学生所学已不能适应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 跟不上专业发展步伐。
2.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尺度把握不好。
一方面, 有些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安排的实验内容太过宽泛, 过于宏观, 实验内容不明确, 学生实验时往往无从下手, 无法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 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 直接影响实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 有些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布置的实验内容过于具体, 教师包办过多, 学生照搬代码, 照葫芦画瓢, 实验过程中缺少独立思考, 缺乏主动思维, 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易使学生产生学习依赖, 不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3. 课程考核方式落后。
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经过了多年的经验积累与教学改革, 多数实验已由原来的课内实验变为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 实验教学已不再是理论教学的一部分, 不再是理论课的补充, 其具有一套独立完整的教学体系, 尤其在课程考核环节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模式, 部分高校在实验课程成绩考核方式上仍延续传统的考核方法, 即采用“上机考试”或“平时分+上机考试”的方式, 期末的上机考试成绩占据了总成绩的很大比重, 学生平时即使没有认真进行实验, 也能通过考试前突击顺利通过, 另外, 上机考试过程中, 学生“帮忙”现象普遍, 很难体现考核的公平性。
4. 教学手段与方法单一。
在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 多数教师往往是按照教材的内容按部就班地讲解, 讲课全靠老师一张嘴, 教学手段与方法单一, 没有吸引力, 基础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还能适应, 但对于一些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就很难吃得消, 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 更是难以理解与接受。
5. 没有引入分层次教学。
在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 一个班级的学生往往采取同样的教学方案, 每个学生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考核标准等都是一样的, 没有因人而异开展分层次教学, 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 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吃不消”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1. 实验内容改革。
计算机专业具有内容更新快、技术发展迅速的特点, 要让学生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 那些与前沿技术结合比较紧密的课程内容就需不断更新, 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 实验内容在覆盖课程重要知识点的基础上, 应融入一些较新的、具有实际意义的知识内容。例如, 在C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中加入ACM程序设计大赛的内容[3,4], 使学生了解一些有关程序设计大赛的知识, 在数据库系统应用实验中引入实际的项目案例, 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对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升实践动手能力, 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 在实验内容上应增加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的比例[5], 适当融入创新性实验, 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2. 教学手段改革。
多媒体教学系统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它的灵活运用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在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 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 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演示、师生互动等环节, 形象、生动地讲授实验内容, 既能够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分层次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 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组, 进行分层次教学, 每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互不干扰, 教师针对每个层次讲授不同的教学内容, 因材施教, 既能保证基础差的学生跟得上, 又能保证基础好的学生有东西学, 每个层次学生的能力与潜质都能够得到最大发挥, 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2) 学生演示。学生演示可以实现师生角色互换, 由学生进行讲解, 一名学生进行演示, 其他同学同步观看。教师在实验中, 可以事先给学生预留思考作业, 但不指定由哪位学生回答, 这种情况下, 每位学生都会认真准备、积极思考, 从而消除了传统模式下部分学生滥竽充数、“吃大锅饭”的问题, 还能使学生养成在课堂上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对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广播教学。传统模式下, 由于实验学生人数的限制, 针对同一个问题教师可能需要反复讲解多次, 不仅实验效率低下, 也会影响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广播教学模式下, 教师通过选定部分或全部学生机进行广播教学, 教师机作为发射端, 学生机作为接收端, 一次实现所有选定对象同步教学, 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 (4) 屏幕监看。屏幕监看功能可以使教师同时监看1~4个学生屏幕, 监看学生当前的状态及当前的操作, 在监视到某位同学操作不当或需要帮助时, 教师可对其同步指导, 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而对于一些沉迷于游戏的同学, 教师也可以通过电子教室短信通知的方式点对点的告知他, 这样既能督促他进行实验, 又给他留足了“面子”, 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 他们也会理解老师的用心, 师生关系融洽, 利于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5) 屏幕录制。每位学生的基础和对问题的接受能力是各不相同的, 有些同学老师讲解一遍即可接受, 而有些同学可能需要讲解几遍才能学会, 屏幕录制功能为那些需要重温老师讲解内容的学生提供了有效手段, 教师在广播教学的同时可进行屏幕录制, 屏幕录制的内容保存到各学生机相应的目录中, 当学生需要重新浏览老师讲解内容时, 在学生机端点击屏幕回放按钮, 找到录制的文件即可实现屏幕回放。
3. 教学方法改革。
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是关键,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将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 易使学生形成学而不思的习惯, 缺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 在实验教学中应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 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 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习主动性;分层次教学尊重个性差异、发展个性特长, 其优点是有利于因材施教,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 将学生引入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与效果。以上三种教学方法是在实验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除此之外, 还有课堂讨论教学、演示教学等方法, 将这些教学方法引入计算机专业教学实验中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考核方式改革。
实验课程考核是整个实验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是检验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6]。课程考核结果直接决定学生的成绩, 因此考核标准必须科学、合理, 考核过程必须公平、公正。高校传统实验教学考核方法相对简单, 大多通过平时成绩和实验报告两部分来评定课程成绩, 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绝大比重, 随着高校学生的扩招, 学生数量显著增加而生源质量却明显下降, 实验课中实验报告的抄袭现象普遍, 这给教师进行课程评价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很难客观、准确地评定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 这种考核与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地评价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及实践操作水平, 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与积极性。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积累, 对于单独设课的实验课程, 在实验教学课程考核环节, 我们采取“平时成绩+操作成绩+考试成绩”的方式进行考核, 注重学生平时的实验表现, 同时兼顾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实践动手能力。考核中不采取一刀切的方式, 而是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层次, 分层次进行考核, 不同层次的学生考核难度不同, 对应的权值也不同, 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难度级别, 该考核模式使得每位学生的潜能都能够得到最大发挥,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1) 平时成绩。平时成绩考核应贯穿整个实验过程, 包括上机出勤、实验预习与提问、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等几部分, 对每次实验的成绩进行求和取平均值即为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 (2) 上机出勤。即学生实验出勤情况, 重在考查学生的实验态度, 可利用电子教室的“电子点名”功能实现自动登录点名, 方便快捷又能防止作弊。建议至少要点名3次以上, 若有学生3次未到, 则取消该课程成绩。上机出勤成绩占总成绩的10%。 (3) 实验预习与提问。为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要求学生课前进行预习, 写出预习报告, 在下次实验课前随机提问, 这样可使学生对实验内容有充分准备,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实验预习与提问成绩占总成绩的10%。 (4) 课堂表现。重在考查学生遵守实验纪律的情况, 学生是否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是否按照老师要求进行实验等。课堂表现成绩占总成绩的10%。 (5)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学生对每次实验的总结, 要求书写工整, 独立完成, 坚决杜绝抄袭现象, 一旦发现雷同, 同时取消该项目的成绩, 实验报告必须包含实验心得部分, 说明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如何解决问题, 以及通过实验学到的知识等。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20%。 (6) 操作成绩。操作成绩即每次实验过程中学生演示的成绩, 通过电子教室的“学生演示”功能进行, 学生演示完成后, 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给分, 并进行课堂随机提问, 指出演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同时也可以考查其他同学是否认真听讲, 提问计入该学生的平时成绩。以笔者多年教学经验, 该模式确实能起到让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作用,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操作成绩占总成绩的30%。 (7) 上机考试。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 上机考试成绩所占比重大大减少, 强调学生的平时表现, 上机考试根据课程的不同可以采取口试、随机抽取试题上机操作的方式进行, 上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0%。
三、结语
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更应有出色的实践动手能力,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笔者对当前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并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 经过多年实践东北农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已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但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 要求我们不断深化改革, 改进教学方法, 更新教学内容, 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琦.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探索[J].教学研究, 2005, 28 (6) :547-548.
[2]丁春芳.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邢台学院学报, 2009, 24 (2) :109-111.
[3]庄连英.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12, 22 (1) :33-34.
[4]李文军, 衣杨, 舒忠梅, 等.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6 (12) :290-294.
[5]蔡学森, 陈向瑞, 戴全波.计算机专业课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9, 28 (4) :134-136.
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创新途径 篇11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创新观念;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7-0000-01
Innovation Ways of University Computer Teaching
Wang Yanzhong,Sun Peishuo
(Henan Quality Polytechnic,Pingdingshan467000,China)
Abstract:The computer and the application toward the network,multi-purpose,the profession direction are developing,needs to have the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many and varied workers.Therefore the computer teacher must meet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swift development need,does not separate the innovation the teaching way,enhances the student computer operational level and information-handling capacity,raises the social need application talented person.
keywords:Computer teaching;Innovation idea;Applied talents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信息化的需求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相应地对人才的要求也呈多样化趋势,在企业从事产品研发的工程型和面向社会各行业使用计算机解决各类问题的应用型人才缺乏,因此计算机教师要不断开发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电脑操作水平和信息处理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一、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软件新技术层出不穷,学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因此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由原来的教学生“学会”使用各个软件变成教学生“会学”,会探求各软件中包含的各项功能。掌握自学的能力,学生在今后自己学习、迅速掌握新开发的软件都受益匪浅。在教学过程必须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结合课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例如,对于《Photoshop》课程,先给学生介绍一些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一些必要的基本知识,然后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文件和教学课件,让学生利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同时,通过竞赛等形式鼓励学生设计具有个性的photoshop作品,并且把优秀的作品共享给大家欣赏,对学生的创新成果进行奖励,并将优秀作品在网络上交流。不仅为学生提供自主性、个性化表现的机会,还可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的氛围。
二、关注学生个性,因人而异确定培养方向
计算机及其应用正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多种多样的劳动者,这样就要求现代教育向个性化教育方向发展。从就业市场看,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十分看好,因此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应适应社会需求,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因人而异确定不同的培养方向:办公自动化方向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和操作技术人员;网页制作方向设置以Dreamweaver、Flash、JavaScript、Access为主的课程,培养能从事网页设计的人才;计算机网络方向以学习网络操作系统为主,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的设计。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使教学深度、广度和进度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均获得最佳的发展。
三、融入人文底蕴,进行价值观教育
教育的价值应该体现在对于人的培养,体现在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增进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学中必须具有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科学技术要以促进社会发展为前提,对于利用科技进行的危害社会和人类安全的行为要加以抵制。在计算机教学中融入人文底蕴,通过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谐的文化氛围,启发学生重视自我的感悟与心灵的觉醒,升华自己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加强引导,弘扬健康、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精神,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健全的人格。例如,在教授学生设计教学网页时,可以设计以“保护地球环境,共建绿色家园”为主题的网站,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用互联网搜索到有益环境保护的知识,从中深切体会到环境保护对人类的重要性,不知不觉中素养得到提高。
四、潜移默化,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一种在信息化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优势,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使学生将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善于把内心的情感和价值观融入教学内容中,例如,在进行photoshop的海报设计时,可要求学生制作一则公益广告,内容可以关于环境保护、弘扬孝心、激励奋斗等积极健康的题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作品所包含的深刻情感和内涵,通过海报的设计制作,使学生经受一种健康、温暖、崇高的情感洗礼,在传授给学生信息技术的同时,为学生的心灵增添一抹温暖的人文底蕴。
总之,教师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全面的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史晓宇.试论信息素养及其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3,1
[2]任芳,吴茜,刘旭.计算机教学改革之新模式探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1
[3]邱晓娜.对增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8,3
[4]奚春雁,张玥.深化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二)[J].计算机教育,2010,3
浅析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篇12
为了更加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好计算机这个强大的工具,几乎所有的高校都竞相开设了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则主要是针对低年级学生,所进行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的优劣,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就如何抓好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展开初步的探讨。
1 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高校开设的普及类基础课程,多面向的是刚刚踏入象牙塔之门的大一新生,作为他们进入大学后的启蒙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对他们大学四年的学习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新踏入高校的学生,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充满着美好的憧憬,但又会对未来感觉到些许迷茫。为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逐层递进的方法,首先讲述这个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都在飞速发展的时代,得到日益广泛应用的计算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多么的突出,对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进而说明熟练掌握这个工具有多么的重要,最后可以用激励的话语表达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殷切希望,进一步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坚定他们学好这门课程的决心。随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维护好学生的这份激情,面对他们提出的问题,有时直接告诉他们答案,不如多一份耐心和信任,引导他们展开对知识的探寻,使被动的听课变成主动的学习,并对他们取得的成绩给予及时的肯定,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样即有利于他们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深入学习,使他们得益于良好学习习惯的逐步养成,更有利于保持这种旺盛的学习劲头,为他们今后的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区分层次因材施教
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的学习早已不再是高校中独有,很多师资条件较好的地区,在中学甚至部分小学都已经开展了不同程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而对于一些教学条件相对薄弱的地区,计算机却始终存在于书本中,而从未曾真正接触过。因此,如果按照统一的教学进度照本宣科,一视同仁的进行教学,而不区分对象加以正确的引导,势必会导致学生渐渐产生畏难厌学情绪,丧失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所以,作为一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授课教师应重点做好这个方面的考虑,针对学生素质良莠不齐的实际情况,不要急于向学生灌输太多的专业知识,而应多收集整理学生的教学反馈信息,根据不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熟悉程度,科学合理的安排好课程的进度,因材施教的设置好授课内容和上机实践环节的操作项目。教师可在开课之初,安排一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摸底测试,充分了解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计算机实际操作的应用能力;在随后展开的课程教学中,可重点帮助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加快学习进度,缩小与其他同学之间的计算机水平差异;而对那些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应紧跟时代的潮流,多在授课过程中融入一些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介绍,帮助他们调整好学习心态,克服急躁、盲目自大的厌学情绪,根据其自身的水平制订针对性较强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力拓展学习计划,甚至可以安排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帮助指导基础较差的学生共同学习,使学生间形成互帮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进而更加有效的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3 以案例教学为驱动
计算机作为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需要经常接触、熟练掌握的一个工具,其实践操作性相对较强,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就是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所必须具备的相关计算机知识,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于实践操作过程中,达到自如驾驭计算机这个强大工具的目的。因此,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安排,不应该局限于单一的以计算机科学体系结构来设置,而应该基于专业应用的实际需求来设置和组织课程。在进行知识传授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自身的丰富实践经验,认真组织好授课内容,注重运用以理论讲解为辅、实际应用为主的授课方式,将枯燥繁杂的理论知识嵌套在实际的专业应用案例中。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多运用生动形象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尽量准确、简练地把操作过程展现给学生,让理论知识的学习在以教师为主导的案例教学中得到深化。当然,案例教学不仅仅要将经典的案例讲解给学生听,更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或个人独立模拟这些案例,完成老师布置的相关专业的项目训练,最后由授课教师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点评,通过这样的一教一学,一练一评的过程,使学生达到即深化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实践动手能力的双重学习目的。
4 认真落实上机操作
上机操作训练的好坏,关乎学生对所学习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空有一身理论知识而毫无实践动手能力的学生,依然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入门者。因此,要认真落实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环节中的上机操作训练,预先按照各个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材施教的计划好他们各自的上机操作题目。使学生在上机过程中,始终明确个人的实验任务,能够按照实验步骤逐步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全过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全面的了解和熟悉计算机。做好对学生上机练习的指导,认真解答学生在上机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尽快的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可以穿插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计算机实验小常识,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其避开一些弯路。实验操作题目完成后,学生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不但能够掌握全课程的主要内容,而且还能够更加明确的知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总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涉及到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和应用能力的掌握,更是对大学生适应高校学习方式,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和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启蒙教育。在各个高校都在大力推行素质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试点之际,担任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各位老师更是担当着改革试点的桥头堡、排头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积极探索与研究一套新时期适合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努力开创新形势下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培养出满足国家建设发展需要的优秀大学生,是我们每一位高校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摘要:该文通过分析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等方面提出一些教学思路,力求提高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
参考文献
[1]卢冰原.高校经管类专业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
[2]周蕾.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5).
[3]张居晓.提高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策略[J]计算机教育,2011(2).
【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推荐阅读:
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05-13
高校计算机教学研究09-10
高校云计算实验室管理论文09-02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设备及实验教学网络化管理的研究论文08-09
高校计算机06-25
国内高校计算机教育06-13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06-27
高校计算机的变迁10-22
高校教务计算机管理10-28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