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共11篇)
高校实验 篇1
实验室认可是由权威机构依据一定的准则并遵循一定的程序,通过注册评审员和技术专家对实验室进行的评价,并对实验室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给予一种正式的承认。实验室认可活动1947年起源于澳大利亚,我国对实验室进行认可的活动始于1986年《计量法》的颁布,但真正实现完全与国际接轨是1994年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Committee for Laboratories,简写为CNACL)成立之后。
2002年7月4日,原CNACL与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CIBLAC)进行合并,组建了新的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简称CNACL。2006年3月31日,中国实验室认可委员会又与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合并,组建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简称CNAS。
1 高校实验室认可的必要性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检测和校准市场将受到外来机构的严重挑战,根据规定,中国“入世”后2年内允许外商在中国的检测和校准实验室占51%股份,4年后允许外商独资。这是由于在当今世界贸易中,技术性壁垒逐渐取代关税壁垒成为新的贸易障碍,世界贸易组织会员已经签署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期望以透明化、对等性、非歧视性及依据国际标准四项原则,让各贸易国或经济体的货物能够在国际间自由流通而不受技术性法规的干扰。为实现此理想,要求实施符合性评审的实验室必须建立质量体系,继而在更广泛的区域内进一步寻求相互承认。也就是说,通过“实验室认可”,使实验室提供的检测结果得到国际间的互认。面对中国日益开放的检测市场,作为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如何发挥自身设备优势和人员优势,提高管理水平,规范质量管理,在检测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实验室认可是不可缺少的步骤,这是高等院校服务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高等院校提升实验室建设的需要。
2 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现状
毫无疑问,我国高校实验室在教学、科研、产品开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大多数实验室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更不具备参与国际大市场竞争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管理主体不明确。高校实验室往往受校级实验室管理、科研、产品开发、系(院)等部门的多重领导,领导主体不明确,没有明确的组织机构,形成了谁都来管,谁也没有深入管的局面。
2)没有建立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没有质量管理方针,没有质量管理手册,没有质量管理制度和细则,对检测人员、设备、环境、检测结果等环节缺乏有效监督和控制,管理处于无序或经验式状态。
3)缺乏参与市场竞争意识。以内部服务为主,处于计划管理环境之中,衣食无忧。同时,个别地方政府部门受经济利益驱使,对高校参与市场竞争进行限制,压力之下使高校实验室本不强烈的市场意识更加淡薄。
3 高等学校进行实验室认可的作用
由于实验室认可涵盖了对实验室动作的符合性和对技术能力的评价两方面内容,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通过认可,实验室既能获得权威机构的承认,又能够借助于国际通用的准则建立一个良好的质量体系,所花费用不多,但能显著提高管理水平,使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获得良好支持,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2)支持合格评定。向各种不同的市场表明其体系、产品、过程和服务满足相关标准、规范、法规或限制的要求。3)提供信任。通过实验室认可可以让公众、工商企业界和政府相信被认可的实验室具备技术能力,其行为是公正、科学和客观的,获得他们的信任。4)消除技术壁垒,走向国际市场。通过认可可消除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在国际间建立一种等效的、互认的检测和校准体系,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同时让自己的实验室检测和校准走向国际市场。
4 实验室认可的进行
我国实验室认可的现行依据为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该准则等同采用ISO/IEC 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包含了检测和校准实验室为证明其按管理体系运行、具有技术能力并能提供正确的技术结果所必须满足的所有要求。同时,本准则已包含了ISO 9001中与实验室管理体系所覆盖的检测和校准服务有关的所有要求,因此,符合本准则的检测和校准实验室,也是依据ISO 9001运作的。
依据ISO 9001和ISO 9002进行的认证,并不证明实验室具有出具技术上有效数据和结果的能力,如果实验室满足ISO/IEC 17025:2005还获得了某认可机构的认可,并且该认可机构已与其他国家采用该标准的同等机构达成了互认协议,这将会促进国家之间对检测和校准结果的相互承认。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资格的机构将允许在授权范围内使用CNAS国家认可标志和国际互认的(ILAC-MRA/CNAS)标志,其出具的报告具有公正性、权威性,在国际上将得到近50多个国家的互认。
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适用于所有从事检测和(或)校准的组织,包括诸如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实验室,以及将检测和(或)校准作为检查和产品认证工作一部分的实验室;本准则适用于所有实验室,不论其人员数量的多少或检测和(或)校准活动范围的大小。
实验室认可工作的开展首先要熟悉体系要素。这些要素包括组织,管理体系,文件控制,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检测和校准的分包,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服务客户,投诉,不符合检测和校准工作的控制,改进,纠正措施,预防措施,记录的控制,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技术要求总则,人员,设施和环境条件,检测和校准方法及方法的确认,设备,测量溯源性,抽样,检测和校准物品的处置,检测和校准结果质量的保证,结果报告共25种要素。
其次,在充分熟悉25种体系要素的基础上,建立实验室的质量体系。建立实验室的质量体系涉及学校的许多部门,是一项全面性的工作,领导对质量体系的建立、改进资源的配备等方面发挥着决策作用,校各级领导要有统一认识,步调一致。要宣传培训、全员参与;要分析现状,确定过程和要素;要确定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要确定机构、分配质量职责;要建立质量体系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将其体系组织结构、程序、过程、资源等过程要素文件化,其文件的构成可分为四级,包括《质量管理手册》(一级)、程序文件(二级)、作业指导书(三级)、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四级),适用于实验室各类相应的质量活动。《质量管理手册》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质量管理手册》规定了管理体系中所用文件的架构,规定了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阐明了质量管理体系概况。《质量管理手册》必须以文件化的形式阐述实验室从事的检测/校准活动及其质量管理活动,阐述实验室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承诺,规定组织机构及人员职责,并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要素的管理要求、技术要求予以描述。
按《质量管理手册》要求实施控制活动,不仅是实验室获得认可的必备条件,也是实验室实现质量承诺的基本保证,最终目的是确保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得到有效地实施,实现持续改进。
《质量管理手册》应当适用于实验室从事的所有检测/校准活动及其质量管理活动,是全体员工必须遵守的依据和准则。
最后,在建立质量体系文件的基础上进行质量体系的运行和评审。实验室建立质量体系后,按照体系对25种要素进行全面运行,使各项活动都处于受控状态,做好记录、评审、验证工作,不断反馈信息,有计划、有重点地对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调查、分析,实事求是地对质量体系的运行作出评价,对发现的缺陷,要结合实现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对质量体系文件进行相应的修改或补充。评审是对实验室的法律地位、法律责任和实验室的独立性、公正性,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的技术能力范围及其限制范围作出客观、公正、科学、全面的评价和结论。评审有两种方法:一个是通过现场评审,另一个是借助于实验室与实验室之间比对试验或能力验证试验(Proficiency testing,简称P.t计划),最好是以上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
5 结语
实验室认可是实验室建设的新理念,是高等院校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高等院校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经之路。通过实验室认可,使实验室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实验室在可控、有序状态下运行。
摘要:指出高等院校进行实验室认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介绍了我国高校实验室的管理现状,探讨了高等学校进行实验室认可的作用,就进行实验室认可进行了阐述,以使实验室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确保实验室在可控、有序状态下进行。
关键词:实验室认可,体系要素,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GB/T 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S].
[2]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
谈高校实验教师的培养 篇2
一、高校对实验教师培养的重要性
1.实验教师本身的素质,对工作的态度,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比较长,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发展。一个有修养、有道德、有责任心的实验教师,他对学生的影响是积极的、向上的,反之,一个不负责任,对国家、社会充满不满甚至敌对情绪的实验教师,他对学生的影响就是消极的、不健康的。
2.实验教师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大纲的实施,教学任务的完成,关系到学生实验技术的培养和水平的提高。实验课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是增强学生科技素质的重要途径,这些方法、手段和途径都是通过实验教师讲授、指导和培养而得以实现的。实验课是学生对理论课的进一步的验证,并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实验技术水平和将来从事科研工作的基础。
3.实验教师,特别是专职实验教师,一般情况下,他们除了实验准备工作以外,还要兼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维护和保养,实验室的安全、卫生和实验材料的进出。一个称职的实验教师,他对仪器的精心保养,可以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他对仪器设备的及时维修,可以保证实验课的顺利进行,他对实验材料的合理的、有计划的使用,可以节约教学经费,用相同的钱做更多的、实验技术水平更高的实验。这样,就相当于保证了国有资产的增值,保证了学校教学经费投入的合理使用。
4.一个爱岗敬业的实验教师,他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以外,还会对实验设备、实验器材、实验操作过程等用心进行研究。有这样一小部分实验教师,由于时代原因,他们的学历、职称低,但他们自学成才、基础扎实、吃苦耐劳、积极钻研,实际动手能力强,他们能够总结一些很有效的实验方法和技巧,在传帮带过程中,他们可以向新实验教师传授的经验,让新人很快上路。这些方法和技巧的传授既节约了实验资金,又可以给学生创造很便利的实验操作条件。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高等学校对实验教师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须的,这应当引起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要对实验教师进行多方面的培养,以适应现代实验教学的需要。
二、高校在实验教师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1.学校各级领导对实验教师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理论课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加上领导在思想上存在着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差异,导致实验教师没有外出进修的机会,从而使他们的技术水平得不到提高。
2.实验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由于历史的原因,实验教师的整体素质、地位及待遇在高校教师群体中都是偏低的。高校对实验教师的学历、职称没有严格的要求,实验教师也没有继续学习、不断自我发展的动力与压力,实验工作岗位在高校中也就难免低人一等。有学历有职称有能力的不愿到实验工作岗位上来,所有这些导致了许多高校实验教师整体素质相对低下。
3.实验技术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由于一些领导重理论、轻实践思想的影响,实验教师在评优、工资晋级、职称等方面受到不公正待遇:不能出去进修学习、评职称比例少、评优指标少、工作成绩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因此,实验教师就通过考研,找关系分流到行政岗位、教师岗位,造成实验教师人员流失,实验队伍不稳定。
三、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应对高校实验教师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培养
1.对实验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要对实验教师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真履行实验教师的职责,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要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践之别;让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负责,努力工作,悉心钻研业务,在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实验仪器设备的改进上多下功夫,为实验课的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2.对实验教师进行业务上的培训。首先要增加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多途径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
(1)鼓励实验教师与设备厂家或相关企业合作。高校工科类仪器设备在选用时大都选择具有良好信誉的厂家或企业,它们不仅售后服务好,而且研制开发人员的素质高,技能全,很多研制人员本身就是在校从事实验室科研工作的教授。和这些厂家、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直接获得有关现代教学设备比较完备的技术资料,为实验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同时与这些专家沟通,既能更好地保养和维护仪器设备,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又能更快完成对相关知识的更新,了解产品的最新动态及改进方案。这些方案,实验教师可以吸收过来,利用现有实验设备为本科生做设计型、综合型实验提供很好的思路,使实验教学内容更具有现实意义。
(2)可以通过夜大、电大、函大,专业考证班及推荐优秀人员攻读在职研究生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实验教师进行岗位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文化素养,尽快满足上岗要求,提高工作效率。
(3)积极开展实验室研究工作,鼓励实验教师在实验科研、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工作撰写各种研究报告、技术总结以及学术论文,并在实验系统内进行交流,以进一步推动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3.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实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高校首先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关心实验教师的思想状况和生活情况,如在政策上应与教师编制同等待遇,在晋级、提职、住房、报酬等多方面不应忽视实验教师,要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有利于实验教师的稳定,使实验教师安心于本职工作,在本岗位上形成一种努力进取,爱岗敬业的良好风气;其次要建立对实验教师的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评比、评优的制度,切实打破干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的状况,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开创实验室工作人员积极向上、开拓进取、努力工作的新局面。
综上所述,高校实验教师的培养,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实验教师培养的重视程度够不够,直接关系到高校实验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实验技术水平,关系到整个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因此,学校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他们在实验教学上的主导作用,搞好实验教学,以确保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搞高学生的实验技术水平,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特别是科研、教学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高校实验中心实验材料管理 篇3
一、高校实验材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对实验材料的管理重视不够
近几年, 由于新开设专业、新设置课程的增多, 以及学校鼓励教师增开综合性、设计性以及科研性实验, 所用到的实验消耗材料的种类、规格、数量都在不断增加。如金属、非金属的各种材料、燃料、试剂等等有上百个种类, 其中有的种类中又分多种规格和型号, 但由于大多数领导或管理人员认为实验材料与固定资产相比价值较低, 所占金额比重较小, 往往不被重视。领导将主要精力用在实验室队伍、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及一般设备的管理上, 因此部分管理人员都不想花太多的时间进行材料管理。同时, 在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重钱轻物, 重买轻管的现象, 这些都导致材料积压、浪费以及非正常的损坏和丢失。
(二) 购置计划不够严谨
高校实验中心普遍存在着材料管理不当, 过分强调购置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一是购置成本较高, 资金使用效率低。由于实验材料计划定额或定量分配到各院、系实验室, 使用部门自主、分散采购, 增加了运输费、差旅费、汇兑费用, 导致采购成本高, 资金使用效益低。二是重复购置, 利用率低。某些高校由于系室割据, 实验室隶属于各系教研室, 整体规划性差, 实验材料私有独用, 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在实验材料的购置上, 缺乏统筹安排, 没有相应的制约和调控机制, 造成积压, 使得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难以实现, 直接导致管理成本增加, 也极易造成整体购买力的下降或资金浪费。三是计划与实际需求不相符, 资源浪费严重。有的实验技术人员或教师在做下一学期物品采购计划时, 没有完全按教学任务书中的实验教学计划对所需材料的数量进行估算, 造成许多物资购入后被闲置、浪费或挪作他用, 而有些实验材料有一定的使用期限, 一旦过期便不能再使用, 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 管理体制不健全
某些学校实验中心缺少从事实验材料物资管理的专业人员, 而且有关实验材料使用和管理的规章制度也不很健全, 计划管理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欠规范, 有些非正常的教学活动如非学历教育、经营创收业务、科研等也挤占、挪用教学实验材料, 还有的将办公费、劳务费、业务招待费等支出也列入实验材料支出, 挪用现象普遍存在。此外, 目前各高校的固定资产由专门的设备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加上领导比较重视, 管理较为规范。而在实验材料的管理上没有使用较为统一、规范的管理系统, 许多部门还在采用传统的算盘加账本的手工计账方式, 工作效率十分低下, 库房管理、账目管理较为混乱, 存在记录信息不完整、数量金额不准确等现象, 从而难以统计每学期或每学年实验消耗材料的数量和每学年的实验教学成本。
(四) 监控不到位
高校实验材料具有品种多、规格杂, 实物管理难度大等特点, 在其管理上由于计划分配和经费使用过程不透明, 账物反应迟缓, 监督机制滞后, 各级管理部门和各类监督机制无法实施及时有效的管理与监督, 加之有的管理人员不重视实验材料的管理, 责任意识较差, 导致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二、高校实验材料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 更新管理观念, 提高管理水平
实验中心应利用掌握全校实验材料的使用与管理的有关信息, 对基层实验室加强正确引导, 提高其思想认识, 逐步克服重固定资产管理, 轻视实验材料管理的思想。在对实验材料的管理中, 要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 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 学校还应对材料的管理进行不定期检查, 并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以此来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 对于发现的问题, 要及时解决, 总结经验教训,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二) 制订相应的制度, 规范实验材料管理
实验中心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实验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特点, 建立层次分明、操作性较强的实验材料管理制度, 如岗位责任制度、实验材料管理办法, 授权审批制度、采购与验收环节管理制度、预付货款和定金批准制度、丢失、损坏、赔偿规定等, 并逐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建设, 在制订申报、购置计划、接收、入账、使用登记、消耗、借用、赔偿、报废记录等各个环节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并加以规范, 用以完善实验材料管理的各个程序, 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实验材料采购、保管、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无效行为和不法行为。
(三) 建立实验材料管理信息系统, 加强账目管理
高校可以借鉴会计电算化的经验, 利用自身科研方面的优势, 开发适合自己的实验材料管理软件, 利用计算机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进行材料管理。在这个系统中, 不仅可以完成包含采购入库、一般出库和各种退库方式的最基础的账物管理, 还能够提供仓库管理、材料分类、数据查询、材料盘存等各方面的详细信息, 如每种物品的消耗、损坏、借用以及报废情况。实验材料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有利于实时监控账、卡、物是否相符, 并通过多种查询手段和丰富的统计报表格式, 满足各个管理层次的需要。
(四) 严格监控库存材料, 避免物资积压
库存实验材料品种繁多, 实验室管理人员应根据材料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对所有材料进行分类, 集中保管, 分架存放, 对货架编号, 做到账物对号, 存放有序。管理人员经常查看易挥发、易霉变物品的保存状态, 有问题及时处理, 实验中心与各实验室管理人员签定安全责任书, 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对于一些化学试剂和指示剂等因计划不易控制而遗留下来的物品, 进行学校内部调节, 送给相关实验室, 以供有关实验使用。通过调节提高有关物品的使用率, 避免材料的长期积压和浪费, 做到周转畅通, 同时, 也能为实验室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浅析 篇4
彭 刚邓 爽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6)
摘要:教学实验室作为高校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改革将有助于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本文从转变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装备建设、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实验室管理等方面浅析实验教学改革。
关键词:实验教学;改革;教学水平
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Peng Gang Deng Shuang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6,China)Abstract: Teaching laboratory to practice as a teaching university an important plac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has a significant role.Therefore, to enhance teaching experiment will help improve the overall standard of teaching.In this paper, new ideas, strengthen faculty development, laboratory equipment, reform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to strengthen laboratory management, teaching reform of experiments.Keywords:Experiment;Reform;Teaching
1.引言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都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本人在实验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的体会,谈谈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教学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是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激发探索创新欲望、提高综合能力的课堂。不论哪种类型、规模的高校都应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在当前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实践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和严峻的考验。
2.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实验教学始终处于从属地位
长期以来,高校实验教学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应有的实验教学得不到重视。很多院系领导总认为课堂教学很重要,只要保证了足够的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可有可无,如果有多余的时间才开少量的实验课程,甚至有些院系在某些课程中不开实验课程就让学生毕业送出了学校。在排课的时候也是先安排教学课程,在所有课程排定以后再安排实验课程,所以往往某些连续性比较强或者时间要求比较严格的课程根本没法排课,要么只有不开设相关的实验教学课程,要么只有周末或者假期来开设。在开设的实验教学课程当中验证性实验占70%的比例,而对于训练学生实验教学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较好的综合性实验所占比例较小。
2.2 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始终处于教辅地位
实验教学处于从属地位,造成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不稳定,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始终处于教辅地位,与课堂教学的教师相比不管是工作量核定还是职称评定都处于弱势地位没有体现同工同酬的思想。这样造成实验教学师资队伍人员素质普遍低下,实验教师往往只是单纯的开关实验室、准备简单的实验,根本没有能力或精力致力于实验教学的革新及发展,很多青年教师只是把实验教学作为一种跳板,在实验教学的同时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然后跳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谋求更好的发展。同时,对于实验教师队伍很少进行相应的培训及对外交流机会,造成现有队伍观念落后对很多新技术新的管理理念知之甚少。
2.3 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始终处于停滞状态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现有的很多实验教学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相应的社会发展要求。学校没有形成相应的管理机制去促进实验教学对现有的实验教学进行革新,现有实验教学往往缺乏科学性及针对性。高校中很多实验教学内容陈旧还是沿用几年甚至十几年不变的实验教学大纲,往往一位老师几年不重新备课都能把实验教学课程上完,使得学生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往往需要重新进行相关的学习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2.4 实验室建设缺乏前瞻性,经费投入不足
实验室硬件建设是实验教学开展的有力保障。现有的管理体制下很多实验室建设往往根据个别领导或者学术带头人的意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建设,对于学科实验室及实验教学的发展没有一种前瞻性和连续性。如果个人考虑不成熟或者相关的人员变动往往会造成实验设备闲置或者浪费,学院发展固步自封,没有站在学校发展或学科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只是满足于自己单位的小而全没有统筹考虑可持续性发展的可能。在现有高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现有的实验教学经费投入根本不能满足现有实验教学的需求,设备台件数及设备更新率都达不到应有的教育部规定的要求,在实验教学经费本来就不充足的情况下就需要在实验室建设的投入混乱尤为严重。
3.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
3.1切实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实验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方法中,实验教学往往放在理论课程教学之后的次等位置,实验教学只是作为对理论课程的一种补充,把这个过程当成是普通的实践环节内容。但是实际上实验教学是理论结合实际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重视理论知识的同时,重视动手能力培养。在实验教学改革不断被提上日程的现状,切实理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关系,把二者摆在同样的位置上彻底改变过去那种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学轻实验的观念。
3.2切实提高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水平
教学师资队伍水平的高低是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关键因素。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的颁布及新一轮的教学课程改革,对今后的学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学师资队伍首先就必须要适应因此而带来的各种新的要求,不仅要熟悉与本学科传统知识体系相应的实验项目设置,还要把本学科前沿的新知识、新内容充实到实验项目中去。不仅要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的基本理论,还要学习和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
实验技术人员作为实验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与组织着,要具备实事求是的工
作作风、无私奉献的爱岗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科研实验具有科学性、实用性以及一定的危险性,需要实验技术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加强科学务实、为人师表、规范操作、安全作业的精神。在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水平的同时,学校也应该不断的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加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人才,举办各类培训班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为教师提供一个很好的教学平台,建设一支职责明确、结构合理、责任心强、精力投入、勇于改革创新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3.3加强统筹规划,加大实验室经费投入,促进学科发展
高校实验室建设和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从学校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科学论证,建设一批亮点突出、成效显著的优势学科实验室,深化资源共享,构筑层次清晰,特色鲜明的开放型实验室平台体系;重使用,强化管理效益,建立一支适应新形势下实验室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实验室队伍,制定科学的实验室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形成以实验室实际工作为基础的切实可行的评估机制,提升实验室建设整体水平,积极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发展,搭建良好的保障支撑平台。
实验室由过去的从属、教辅地位转变为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科技发明的重要基地,对实验室的认识提高了,投入也随之加大。进一步加大对实验室经费的投入,在现有经费投入基础上,高校应争取平均每年增长10%~20%。与此同时,建立多渠道的经费投入机制,避免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的盲目性、随意性。在充分保障教学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实验设备和环境条件,提升实验水平与质量,切实增强学生实验基本技能、设计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必须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淘汰那些陈旧的实验设施,购置先进的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和先进的测试手段装备实验室,保证学生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实验需求,这是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物质基础
3.4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建立新的课程体系
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工作
岗位中日益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时候,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长期以来,常规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教师按着教材的要求准备好实验仪器和药品,学生按着实验台上的实验用品和教材上的实验步骤进行“照方抓药”式的实验操作,学生的实验基本上属于一种徒弟学师傅的重复性模仿性训练,停留在表观层面,学生缺乏足够的思维创新。为此,我们应该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首先要在总体结构上进行改革。哪些理论知识要学生以实验方法验证、加强理解,哪些基本的操作方法属于学生必会技能,怎样才能综合各项实验创立一种综合性实验,既能让学生领会书本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怎样有效地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等等方面需要整体规划。其次要对不同类型的实验课时进行调整,在保持总实验课时不变的前提下减少验证实验的学时,加大综合、设计类实验的课时,通过验证型实验、综合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的合理有效地应用,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综合起来、融会贯通地加以理解。
3.5切实提高实验室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
进一步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深化资源共享,建立高效的实验室运行机制,按照学科分类管理实验室功能,对实验室进行核准建制工作,实现实验室的校、院二级管理。作为实验室管理方面,应该从各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的管理措施,健全岗位责任制,实施职责分明,责任到人的目标管理。管理人员应该重点加强日常的教学管理,对专任的实验教学人员要经常性地进行实验管理方面的培训,加强仪器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对精密仪器由专人负责管理。
通过实验室绩效评估工作,全面掌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整体状况,总结交流实验室建设工作经验,及时解决实验室建设、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将综合效益评价与建设投入挂钩,综合效益高的实验室将有一定倾斜性投入,综合效益低的实验室将限期整改,并降低或暂缓投入,形成投入—产出激励机制,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用的目的,确立“以落实强管理、以管理促效益,以效益求发展”的工作路线。
4.结语
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必须要求学校至上而下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密切结合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勇于创新,为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贡献力量。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改变固有的陈旧观念,为实验教学改革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参考文献:
如何构建高校网络实验室 篇5
目前,高校网络实验室建设主要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涉及的网络软硬件多而全;另一方面,考虑到网络实验室大多是为普通学生建立,因此对网络实验室提出了诸如先进性、科学性、所提供的软硬件设备要满足实现安全、网管、监控等实验要求。以杭州商学院网络实验室应用为例,它集网络安全、监控、网络管理和维护、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高校网络实验室,更标志着国内网络专业教学步入“综合实验、系统教学、面向应用、塑造人才”的崭新阶段,非常具有代表意义。
建设背景
杭州商学院是一所横跨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文学、法学、理学六大学科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设有工商管理、金融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研究生、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16261人,规模居在杭高校第三位。
为了加快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杭州商学院设立了此项网络实验室项目。网络实验室的核心价值,即在于它能够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实用领域入手,从高等教育的层面向社会输送专业人才和技术成果,使学校、学生和企业都成为受益人。学校通过培养有用之才为社会做出贡献,通过专业教学的建立健全扩大生源、吸引优秀师资力量,进而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社会工作实践紧密结合,成为掌握专业技术技能的人才,增加了就业的对口度和竞争力;企业与学校进行合作,由学校根据企业工作岗位的具体需求为其定向培养人才,企业为人才提供实践场所和就业机会,并将教学成果和学术研究成果产业化,从而实现了学校、人才与企业的共赢。
项目需求分析
关于此项目的具体组网方案的制定,我校希望通过网络实验室的建设达到以下目标:
(1)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网络实验室需提供目前主流的交换设备、路由设备、安全设备、网管软件、认证系统、服务器等,可以根据教学要求进行网络实验,实验的内容应充分结合当前国内市场的典型应用,模拟真实环境。
(2)培养不同类型的网络人才:
网络实验室的实验内容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专业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为学生定制了3个方向的实验内容:网管人员、网络技术支持人员、网络研发。网络实验室需根据三种不同的角色进行相应的实验内容。
(3)成为有特色的培训基地:
我校认为,建成的网络实验室既可以为全校师生提供实际动手能力的环境,也要有能力为社会提供培训环境。通过这种特色的教学、丰富的有针对性实验内容,实现培养人才和以网养网的目标。
(4)丰富老师的知识面,提高在职老师的专业权威:
由于网络实验室涵盖目前主流网络设备及技术,可以让我校教师系统研究当前网络最前沿的技术动态和发展方向,并通过该实验室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编写出一套新颖的教材,发表绝对权威的学术报告,在教育界网络领域树立专家形象。
具体项目实施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校经过专家组和技术人员的反复研究,最终选定了一套高性价比的全网解决方案及网络设备,用以搭建网络实验教学的平台。
在实验室核心部署了锐捷网络核心交换机STAR-S4909,在网络汇聚与接入层选用的是STAR-S2024、STAR-S2126G与STAR-S1926G+,并通过STAR-R2624路由器与外部网络连接。
STAR-S4909是锐捷全模块化、高密度端口的核心路由交换机,提供8插槽设计,提供多种模块,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灵活配置,灵活构建弹性可扩展的网络。STAR-S4909交换机高达64G的背板带宽和24Mpps的二/三层包转发速率可为用户提供高速无阻塞的交换。实验室中心还提供一台防火墙、一套安全认证计费软件、一套网管软件,配合着整个网络安全实验式的实验,可以满足网络安全实验的组网、网管、网络攻击和防护、网络侦察和反侦察等一系列实验的需求,并且为将来进行万兆的网络提供硬件支持。
通过搭建这样的系统,我校网络实验室可以完成基于标准各种网络技术的实验内容设计,包括STP(802.1d生成树协议)、RSTP(802.1w快速生成树协议)、MSTP(802.1s基于VLAN生成树协议)、VRRP(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ACL(包括标准、扩展、时间以及基于二层/三层/四层包头字段的访问控制列表)、NAT(网络地址转换)、NAPT(基于802.3ad的链路聚合控制协议)、STATIC ROUTE(静态路由)、RIP(路由信息协议)、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VPN(虚拟专用网络)、IGMP Snooping(组播探测协议)、PSTN、ISDN、无线、防火墙等。在此基础上,可以完成学校教学所需的局域网、广域网实验,并可将实验分成基础实验和高级实验两类。
同时,网络实验室也配套了详尽的专业实验手册,以供教学参考。实验手册分上、下两册。上册是基础网络实验,下册是高级网络实验。实验手册中对每个实验的教学目的、实验的设备、实验设备间相连的网络拓扑、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及验证等内容,描述详尽、图文并茂,可以直接当作教材用。我校还借助厂家提供个专业培训服务,为专职师资进行培训进修,通过培训,让授课讲师达到更高一层的专业水平,进一步熟悉网络设备的配置、调试等技术,迅速开展对学生的实验教学,便于将实验课程快速融合到教学计划中。
项目设计特点
* 经济而实用:
在建成后的网络实验室后,所提供的网络平台是可以适合多种应用实验的需要的,同时在所建成的多个片区中,每个片区都可以独立成为实验小组,实现同一时段多人做实验,做到了整体的经济性。
* 易维护性:
在网络实验室所存在的设备中,为了能更好的满足今后网络的发展,所以所选择的设备在提供多种冗余保证稳定的情况下还提供极强的扩展性,同时可采用设备管理软件来解决设备在维护上的问题。
* 易管理性:
建成的实验室拓朴结构可以进行灵活组合,可以进行多区域分布实验,也可以合并在一起组成大实验环境。实验室中所使用的锐捷网络设备具有增强的管理功能,并且提供各自的管理窗口及其管理功能,并且管理员可以通过设备面板,直观显示端口的连接状态。另外,锐捷网络提供的网络设备扩展插槽、模块、端口丰富,可以方便进行系统升级与扩展。
* 实验结合实际环境
建成的网络实验室完全模拟了真实的使用环境,做到实验有效与实际环境结合,可让师生更深入学习网络知识,有效提高动手能力。
该项目建成并试运行了一段时间后,我校中心相关负责人对本套网络产品及认证计费系统表示非常满意,运行稳定、测试情况反映也很好。整套方案具有良好的功能和性能指标,同时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一个完整的高性价比的网络实验室解决方案。同样学校领导指出,此次网络实验室的建立,改变了学生学习常常陷于“纸上谈兵”的境地,解决了困扰已久的问题。新实验室的建成有效改善了我校网络硬件环境,改进了教育方式和科研条件,将大大促进院校计算机教育和科研水平。
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篇6
关键词:实验教学,改革,高等院校,解决
古人云:错则思, 思则变, 变则通。大意是说当遇到难题的时候, 要思考解决的方法, 方法正确了, 目标明确了, 困难就能迎刃而解了。进入21世纪,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关于教育方面的难题迫使我们应该思变、应该变通, 从而更好地发展现代教育事业, 培养有各方面专才的社会人才。高校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一个重大部门, 在知识经济时代, 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人才的伟大使命。高校实验教学是培养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性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然而, 在新的历史时期, 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 传统高校的实验教学工作对现代的教育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在经济社会大跨步发展的情况下, 如何使实验教学更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输送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性人才, 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实验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论述,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最终目的是试图让读者了解高校实验教学的改革方向, 从而对高校教学体制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一、当前高校实验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实验教学的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对实验体制的改革、思想观念的探讨与更新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 培养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现代化人才。但是, 当前实验教学却存在着一些不和谐音符。
1. 片面“做大”实验室, 资源利用率不高
随着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的不断深入, 各高校对实验教学采取了某些措施:如合并某些小实验室, 从而“做大”实验室, 提高实验室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实现了硬件资源的共享。但是这种对小实验室的盲目撤并往往带来一些更为实际性的问题:在合并小实验室的基础上迫使专业性实验室数量的不断减少, 导致专业性实践教学资源的缺乏, 从而使专业性实验与基础性实验范围不够明显, 即:专业性实验基础化、基础性实验一般化问题的产生。而后为解决专业性实验室不足的原因, 又不断提出新建某些专业方向的实验室, 造成了创新性、设计性实验开出率不高、实验经费浪费等诸多问题, 形成了一个负面的恶性循环。
2. 缺少统一的、较为详实的实验教材
当前高校教学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 实验教学侧重于对理论的补充而不是侧重培养实践型、创新型的综合性人才, 实验课时数不多, 实验教学教材不够专业, 通常没有统一的、详实的、专业性的实验教材。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下, 实验教材的相对滞后使得教师为了更新实验内容不得不事先安排实验过程, 学生在实验过程的指导下, 单纯地完成某一项实验,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 交叉学科联系不够, 造成资源的浪费
由于学科之间的划分后于院系之间的设置, 造成某些院系之间出现相似性学科或者说是交叉学科。而交叉学科之二级学院或不同学院的相关专业之间的联系又不够, 也就同时形成了功能性实验室的重复建设, 造成实验室资源的一大浪费。
4. 校企联系不够紧密, 过于形式化
高校教学通常以理论性的校本教学为主, 缺少实际的教学实习, 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不到有效的应用, 实际遗忘率不断增大, 即用得少, 忘得也快。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 在校内配套设置、运行机制跟不上的情况下, 培养创新型人才也就越发成为一句空话。而校企合作也就成为高校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一个较为有效的途径。校企合作的最佳方式是高校与企事业进行产、学、研的合作。企业通过与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的结合, 实现生产要素新组合与互补, 获得经济效益, 自身的技术水平也得到提高。反过来, 企业技术水平提高也促使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当前校企合作有些过于形式化, 高校与企业间实际的联系不够紧密, 由于制度缺失与认识肤浅等方面的原因, 导致校企合作大多还是浅层次、低水平的合作。大多是学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而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 而主动来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少之又少, 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 多只停留在教学设备捐助、实习基地提供等的合作, 过于形式化。这种合作, 未能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5. 实验课教师队伍力量分散、不稳定
实验课教师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实际培训机会较少, 特别是诸如计算机之类的、与硬件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有紧密联系的相关专业, 必将导致实践能力不能跟上实际发展水平, 从而也就使得实验技术力量普遍越发薄弱, 实验课教师队伍不断缩小, 没有形成合理的梯队, 严重影响实验教学效果。
二、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 合理撤并实验室, 实行“小班制”的实验教
学方法
由于高校专业较多, 实验室的分类也就较广。但通常情况可分为基础性实验室与专业性实验室两大类。对实验室的撤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专业性实验室保留、基础性实验室合并以及开放性实验室增加。保留专业性实验室可以很好地为保证专业性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有利于学生将抽象的专业理论转化为实践内容;基础性实验室的合并有利于二级学院之间资源的共享, 减少资源的浪费, 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开放性实验的增加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更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合理地对实验室进行撤并也就有利于校内各种实验资源的共享。
同时, 随着高招范围的不断扩大, 高校班级规模也相应扩大。大班制教学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趋势, 也不利于师生间的直接、有效交流。因此, 在实验教学过程的小班化改革也就势在必行了。小班制的教学方法目前在中小学校已经得到很好利用。小班化教育强调学生个体的独立学习与集体合作相结合, 在课上老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 将学生分为同质组或异质组。同质组有助于老师分层教学, 异质组有利于学生互相帮助, 共同提高。但不管是同质组还是异质组, 其目的都是以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提供大大高于以往的自主学习机会。小班化教育强调学生个体的独立学习与集体合作相结合, 保留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优势, 同时又避免了传统的大班制必然带来的不能充分适应学生个性差异, 无法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 因此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受到忽视的状况,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 选择合适的实验教材, 合理地进行教材引导
在实行小班制教学理念的同时, 我们应当注意到实验教材的配合使用。一本好的教材就是一位好老师, 是学生自学的关键, 是老师教学的重要补充。因此, 如何选择合适的实验教材、如何合理地进行教材引导也就成为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当前实验教材稀缺, 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原有不断进行经验总结, 形成合理的、适时的新教材, 并加强院校之间的联系, 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当然, 院校之间的交流也离不开学校行政管理层的合理安排。
3. 加强校企联系
(1) 构建校企合作的制度, 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校企合作不能仅仅理解为是学校和企业的事, 政府在校企合作中不应是旁观者, 而应该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 改善校企合作的制度环境, 以行政手段来明确企业对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进一步规范劳动力就业市场, 加快建立和完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使教育与劳动就业直接挂钩。国家还应成立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 负责分析社会职业岗位变化和人力需求, 提出本行业人才培养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提出专业设置标准、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 编写专业课教材;评价和指导专业教学工作;制定行业准入资格;组织教学经验交流和技能大赛;推动校企合作真正走向深入。
(2) 提升校企合作的认知, 以期得到校企双赢。校企双方要更新观念, 企业要以长远的观点, 将校企合作作为营造学习型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学校则要充分认识到, 企业的深层次参与教学过程是保证职业教育特色和质量的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 要把合作伙伴的兴衰看作自己的事情予以关心和重视。主要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共同确定培养目标。高校的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因此在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上, 企业有很大的发言权。高校应该在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 针对市场的需求, 企业的需求, 会同企业专家共同确定更为具体翔实的培养目标, 即学生应达到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标准。
(2) 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设置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高校应该多听取来自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由校企双方共同来确定课程体系、实验实训安排、毕业设计与毕业考试等。
(3) 共同参与教学过程。校企互动是校企合作的一种比较理想的境界, 校企双方应共同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一过程中, 学校提供生源、师资、校舍等教学资源, 并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文化理论课、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企业则提供实验实训场所, 并负责专业课的教学。与此同时, 校方可以经常组织相关老师随堂听企业专家讲课, 学习专家的专业经验, 企业专家也可以经常听学校老师讲课, 借鉴学校老师的授课方法与技巧, 从而实现校企双方教学的共同提高。
(4) 共同负责师资培训。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可靠保证。然而, 学校教师往往存在理论功底扎实而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 这就需要更多地实践锻炼, 通过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 及时地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生产工艺与技能;对企业来说, 既得到了学校的智力支持, 又减少了用人成本, 也是一种实惠。
(5) 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是校企合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校企双方应本着诚信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 采取多种形式共同建设好校内实训场所与校外实训基地, 让这些基地真正成为学校师生接触社会、了解市场和进行职业技能锻造的重要阵地。
三、结束语
高校的实验室的改革任重道远, 涉及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 因此高校实验教学的改革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为了加快高校实验教学的改革, 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 对教学的改革,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内容, 还应包括高校实验室硬件设施的规划、投入, 软件资源的合理利用、共享, 营造科研氛围, 鼓励实验教学人员进行科研创新等。
参考文献
[1]杨林要, 徐建明.基础实验建设新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0, 5:5~7
[2]肖毅, 何大凯, 蒋琪瑛.加强实验室建设, 提高实验室效益[J].实验技术与管理, 1999, 2:61~66
高校实验 篇7
一、开设综合创新性实验的必要性
创新性实验教学是现阶段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趋势, 它主要是将教学大纲要求的某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手段有机地综合在某一个实验当中, 以达到完整、综合创新的实验目的。通过综合创新性实验的学习, 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实验课时内对课程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既熟练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 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升学和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此外, 由于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越来越少 (相应实验课课时也越来越少) 、学生人均实验经费数量与以前相比有所减少、实验经费消耗较大等问题, 再加上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 学生不可能在有限的几十个甚至只是十几个学时内把所有的、以后可能用到的实验技能和项目都学完和学会, 这必然要求我们根据现有的实验教学条件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 而开设综合创新性实验项目已成为创新性实验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必然的趋势。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的特点是既要注重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 又要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进行教学。在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中开设综合创新性实验项目既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也是农业企业、生物工程公司和教学科研单位对熟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人才的需求, 可以为满足社会需求、提高升学和就业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
二、综合创新性实验建设的平台
(一) 实验平台的建设
实践性环节在培养人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 掌握科学方法, 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方面是课堂理论教学所无法替代的[3]。综合创新性实验平台的建立是开设综合
*基金资助:东北林业大学教学研究课题 (DGY20007-029)
创新性实验、保证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并获得显著教学效果的有力支持。
1. 基本实验技能的平台
在基础验证性实验教学阶段, 结合综合创新性实验对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改革原有的理论课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案, 使理论教学内容更倾向于实际应用, 并形成一个与理论教学课程相对独立的、内容丰富的实验教学体系。删除一些代表性不强、内容有重复的实验项目, 将实验项目进行分层次设立, 如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中将实验室构成及常用设备使用和器皿洗涤的注意事项 (2学时) 设立为基本的操作训练;将培养基母液、激素母液、试剂制备 (2学时) 和培养基制备与保存 (2学时) 这两个项目设立为基础项目, 对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和训练;而对植物材料的准备和接种 (2学时) , 则用清水代替真正的消毒液, 让学生反复进行练习和模拟, 即节省了实验经费又达到了实验技能的训练。在经过以上几个基础实验项目后, 才安排8-10学时的综合创新性实验项目[4]。在教学计划中单独设置“综合创新性实验教学时间”, 在实际教学中预留出给学生设计综合创新性实验方案和修改的时间, 为实现多层次实验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时间。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后, 才有能力集中时间和精力主动地去综合、分析所学的理论和实验知识, 把所学知识付诸于应用, 并开始学习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和完成实验。
2. 实验室和设备条件的平台
建设综合创新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共享是开设综合创新性实验必备的基础。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根据功能分为实验教学实验室、组织培养实验准备室、灭菌室、接种室和培养室。此外, 组织培养实验室与其他教学实验室和教学设备可以无障碍的共享可为综合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设提供可靠的保证。综合创新性实验是与传统的实验不同的实验模式, 其教学组织具有自己的特点, 其一是实验室应该是全方位开放的。包括实验室工作时间的开放 (除了安排专业教学实验外, 实验室可以有计划地接受实验者的申请) ;实验内容的开放 (学生自己提出的实验课题, 经评审可以进入实验室进行研究) ;实验室服务对象的开放, 全院学生 (包括研究生) 及教师均可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参加综合创新性实验的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经过充分准备, 提出实验方案报告, 经指导教师审阅通过后方可进行实验。
3. 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激发
综合创新性实验教学的关键是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思维,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开设综合创新性实验项目, 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只起有益的引导作用。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对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手段和实验教学模式等进行创新性思考[5]。首先, 有目的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去, 让他们初步了解和掌握学科的一些前沿知识。学生通过亲自参加科研活动, 可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开拓科研思路、树立起正确的科研观点。其次, 组织学生成立兴趣小组, 利用课内所学知识和资料内容, 在课外时间进行组织培养实验, 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我检验、自我调整, 直至实验成功, 将关键环节和技能重复训练, 从而尽快达到技能熟练的目的和效果;再次, 为使学生对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切身的体会, 组织学生到相关生产实践部门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 具体了解从理论、实验到实践生产中的差距和存在的问题。这些措施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设计
在综合创新性实验项目教学中教师只提供参考范围和题目, 如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效应实验, 以植物叶片、腋芽和幼嫩茎段为材料进行离体快繁实验等。有时是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 如让学生参与“水曲柳离体扩繁”和“花楸体细胞胚胎发生”等项目的材料选择和培养基设计, 此类实验不是单一的、只运用某门课的知识就能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
在实验过程中, 要求学生先提出课题和基本思路, 教师则与其共同讨论完善方案。学生从最初的无从着手, 到查阅参考书、上网查资料, 跨出了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一步。在实验中遇到问题时, 要求学生自行提出解决方法, 教师则帮助分析这些方法的合理性, 通过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的实验教学方法, 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例如, 要求让学生自己提出需要培养的植物种类和培养目的, 查找相关文献, 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外植体的类型、外植体表面灭菌和培养基配方等实验方案, 独立写出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进度和预期结果等内容的报告, 经过教师的审阅合格后, 学生独立安排、准备、完成实验。在学生独立开展实验期间, 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机制, 教师起指导、检查、协调的作用, 预先安排好各小组的无菌操作时间, 使无菌操作室、准备室得到合理高效运转。实验小组也由学生自愿组合, 以4~5人为一个实验小组;实验时间由学生自行确定。
(三) 成绩的考核方法
在实验全部完成后, 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计算, 并完成实验报告。指导教师对实验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价, 分析评价的原则侧重于观察学生是否通过这一教学过程得到智力的开拓、研究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以及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 记录的实验结果是否客观、是否准确可靠, 分析讨论是否科学、逻辑推理是否准确, 结论是否恰当、合理等方面。成绩考核设置基本实验技能综合考核和创新性实验考核两个阶段。验证性实验可根据学生平时的实验态度、实验操作熟练程度和实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创新性实验根据学生选题的创新性、知识运用的综合性、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团队协作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实验的努力程度等进行考核。考核时, 综合创新性实验按照实验质量给出成绩 (分为不合格、合格和优秀) , 成绩不记入总成绩中。但只有综合创新性实验的成绩为合格及以上的学生才可以获得实验考核的总成绩, 否则实验课成绩为零分。
三、教学实践效果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本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综合创新性实验的开设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知识更新, 激发了学生求新、创新的欲望, 促进了学生对综合知识的运用, 提高了学生进行跨学科、跨领域创新性学习的能力。实验时间由学生自己支配, 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 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是自主开展实验研究、处于主动探索的状态, 充分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 养成独立思考和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志慧.化学创新性实验教学实践[J].内江科技, 2007 (6) :139.
[2]姚晓惠, 张峰.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7 (6) :125-127.
[3]王伟祖, 郑旭明.建立综合设计实验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8) :74-75.
[4]沈海龙, 等.关于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特色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 2006 (2) :80-81.
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篇8
关键词:高校,实验教学,改革
引言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开展科学研究、开发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是办好高等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是高等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工作的水平对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对科学研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实验室的重要性, 各个高校都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资力度, 除了积极对现有实验设施进行更新和维护之外, 还努力建设新的实验室, 投入的经费之大令人惊讶。实验设施总价值的多少一时间成为衡量高校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然而, 是否可以认为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了实验室就意味着实验教学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笔者持反对意见。只有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各项资源, 合理安排实验课程, 寻求理想的实验教学模式, 才能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和作用, 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从而促进理论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提高。笔者针对目前高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高校实验教学的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1. 目前高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各高校实验室无论是硬件设备更新方面还是软件建设上, 以及实验教学人员素质提高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也应当看到, 目前高校实验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长期以来, 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对实验室工作在高校的地位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二是不重视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 缺乏激励机制和高效的管理机制, 实验教学地位偏低, 导致实验人员学历、素质偏低, 队伍不稳定;三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缺乏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实验过程和内容几乎固定不变, 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也容易与今后的工作脱节, 很难跟上时代的发展;四是实验室难以做到完全开放, 使得花了大量金钱买来的设备很多都是作为一种摆设, 没有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五是大多数课程的实验并没有单独设立学分, 考核方式较为随意, 难以形成对学生的约束, 从而降低了实验效果。上述各个方面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高校实验室的工作, 抑制着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
2. 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2.1 转变观念, 提高实验教学的地位。
实验教学长期以来都被看作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 在大学教育体系中从属于理论教学。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在课程总学时中分出一部分学时作为实验学时, 安排经典性或验证性的实验供学生完成。实验考核多以填写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为主, 课程的总评成绩主要以理论考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这样的实验缺乏强有力的约束力, 造成了部分学生在思想上极度不重视, 不肯认真做实验, 为了填写实验数据和完成实验报告而做实验, 这样的实验效果必定大打折扣, 实验真正的目的和意义并没有达到, 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实验只是走过场, 只要随便抄袭实验报告就可以交差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 实验、实践技能相对薄弱,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差。而当前我国社会大量需要具有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所以原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转变教育观念, 提高实验教学在教师和学生心中的地位。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俗话说“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 在课堂教学中应时常教导学生实验可以帮助他们理解理论知识, 培养应用实践能力, 充分让学生认识到实验的重要作用是培养大学生的应用技能, 直接为毕业后的就业服务。其次是为了克服实验教学普遍缺乏约束力的缺点, 可以把实验教学设置为独立的课程并设立学分, 打破理论课程的局限, 独立开课、独立考试, 规范考核的方式, 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最后, 应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的地位。实验教学人员长期接触和维护实验设备, 是实验教学的主力军, 应充分体会到他们的艰辛, 肯定和重视他们的工作, 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通过各种机制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发挥他们的思想能动性, 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2.2 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实验教师队伍是学校师资队伍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是实验室建设的骨干力量, 对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 建设一支综合素质好、技术水平高、奉献精神强、富有团结协作精神、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师队伍是实验教学改革顺利进行和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保障。首先, 应正确对待实验教学人员的地位和作用。过去, 实验教学人员一直被看作是服务于教学的教辅人员, 其经济收入与地位都与教师有一定的差距。确立实验教学人员应有的地位和相应的经济待遇是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使实验教学人员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进修学习等方面给予保证, 如人事方面每年确保给予实验教学人员一定比例的技术职称指标, 并可参照教师系列相应的评聘条件, 允许实验教学人员评聘正高级专业技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 优化结构、提高素质, 多种渠道引进人才。重视优化实验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职称结构, 实行梯次配备、合理搭配、优势互补。一方面要逐步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充实到实验教师队伍中来, 改善实验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 特别是重点实验室要吸收高层次的教授、专家、学者及高级工程师参与, 形成选拔培养学科带头人为核心, 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实验教师队伍梯队。同时也要充实优秀本科毕业生或研究生学历人员到实验室工作。另一方面要对现有实验教学人员制定培训计划, 定期到国内名校访问进修、参观考察和交流经验等, 学习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模式, 提高业务水平和实践技能, 以适应学校发展和实验室建设的需要。
2.3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服务于理论教学, 开设的实验多以经典性、验证性的内容为主。经典性和验证性实验往往针对某一章节或单一的定理, 其实验内容和实验过程一般很少有变化, 它可以帮助学生验证定理的正确性, 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常用的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在实验课程中开设此类实验是必须的, 但其实验内容和实验过程的一成不变, 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往往不能紧跟当前科技发展, 缺乏各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和综合化, 这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极不相符。所以, 这就要求对原有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 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产、生活的需要。
实验内容的改革应当适应人才培养的目标, 开设具有应用性、设计性、综合性强的, 能够体现现代先进实验技术的教学实验项目, 削减陈旧的、以验证理论为主且内容单一的实验项目。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改进实验方法, 以提高实验的科学性和先进性。针对实验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 可把实验分为必做的基本实验、教师指导下的综合性实验和学生自行设计的创新性实验。基础性实验主要安排一些内容相对简单或经典的验证性实验, 学习常用实验设备的操作方法,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能力。综合性实验主要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其实验内容不是针对某个单一的定理或知识点, 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根据实验的要求灵活运用各种实验设备完成实验。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前后联系的多个知识点或一些综合理论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使用各种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的做法是教师对学生具体的实验内容进行指导, 由学生根据自身的要求和实验室条件完成实验。实验中, 教师只负责提供实验条件, 具体的实验设计、方法、步骤、数据采集处理、实验报告等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它不仅具备综合性实验的特点和优点,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高学生的能动性。总之, 对于一个着重培养应用型、实践性、科研型人才的大学来说, 在目前社会急需此类人才的大环境下, 多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是非常必要的, 意义也是非常深远的。
2.4 加强实验室开放。
实验室开放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目前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中, 理论课教学时数较多, 而实验课教学时数偏少, 实验项目中验证性实验多、综合设计性实验少, 仅通过正常的实验教学难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另外, 多数实验课学时多为2学时, 对于操作步骤较为繁琐、涉及内容较多的实验, 如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实验课时明显不足, 加上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 大多数学生来不及深入理解实验原理, 思考解决实验中出现的现象、问题, 草草结束实验, 以致出现抄袭和捏造实验数据的现象, 这样的实验效果会大打折扣。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是:一方面增加实验大纲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另一方面要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分组, 通过实验室开放来弥补学生实验课时的不足, 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
实验室开放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创新型人才的特点就是要具备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能力, 具有优于他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一定的环境和空间, 而开放实验室能够为学生创造这种环境。随着学生对知识的追求欲望不断增强, 他们也希望有更多的时间进入实验室, 提高基本技能, 学习实验技术, 锻炼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 实验室开放成为最好的选择之一。
2.5 规范实验课程考核方式。
实验课程考核的客观化、正规化可以直接衡量学生实验技能的水平。规范了实验课程的考核就可以提高对学生的约束力, 从而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 间接地促进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如何实现实验课程考核的客观化、正规化是实验课程考核的难点所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考核方式是以学生填写实验数据, 完成实验报告的形式为主, 这样就很难避免学生抄袭实验数据和实验报告的现象, 导致有的学生虽然实验报告做得非常漂亮, 但其实验水平却很低的情况发生。为了规范实验课程的考核, 笔者认为, 可以在实验课程结束后, 组织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评估考核, 具体的做法是首先由教师根据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考核的需要编写题卡, 考核时让学生在题卡中随机抽取, 然后根据题卡的要求完成实验, 负责考核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一对一或一对多进行考核, 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得出的实验结果判定通过或不通过。为了更大限度地提高考核的客观性, 可以聘请没有给考核对象上课的其他教师或专家来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估。例如:海洋运输行业对航海类专业学生在实际操作技能方面的能力要求是很高的, 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要取得各种技能证书, 如高级消防、急救证书、雷达/ARPA证书、GMDSS普通操作员证书等, 学生在考大证之前还要通过大证评估考核。各海事局每年都要组织教师或专家到各个航海院校对学生进行实操技能评估考核, 所采用的考核方式就是以上提到的方式。经过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可最大限度地达到实验考核的客观化和正规化, 学生们在这种考核方式的约束下, 真正做到了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的高度重视和一丝不苟。
结语
实验室的工作水平是高等学校教学水平、科学研究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可以说, 没有实验室的水平, 就没有高等学校的水平。而要提高实验室的水平, 就要从提高实验室的教学水平做起, 实验教学模式的先进与否又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水平的高低, 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但是, 实验教学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在实际工作中, 应勇于探索, 不断总结经验, 寻求更加合理、更加完善的实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史典义, 汪洋等.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模式的探讨[J].职业圈, 2007, 65, (13) :69-70.
[2]徐涛, 张俨娜等.创建全国一流高校, 全面推进实验室建设[J].科技信息, 2007, (18) :167.
[3]陈晓霞, 杨晓燕.立足创新能力培养深化实验教学改革[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6, (11) .
浅析高校实验废水的处理 篇9
一、环境工程实验室废水成分
根据实验室废水中所含的成分分为有机废水和无机废水。
1. 无机废水
无机废水中所含的污染成分主要有重金属、酸碱盐、酸碱、氯离子、氰化物、硫化物等。重金属主要是镉、汞、铅、铜、铬、钙、铁等。酸碱盐是各种强酸弱酸与强碱弱碱反应的产物, 如Na CL、KNO3等。强酸包含盐酸、硝酸、硫酸等。强碱有Na OH、KOH等[2]。
2. 有机废水
有机废水中常见的污染物基本来自有机溶剂, 它包括酚类、醚类、醇类以及苯类等。酚类主要包括苯酚、对苯二酚以及萘酚等。醚类主要包括乙醚等。醇类主要是甲醇和乙醇。
二、废水的危害
环境工程综合实验室中的废水污染成分复杂、危害严重, 如果不经处理而直接排放, 废水经下水管进入河流会造成学校周围居民生活用水、农作物灌溉用水的污染, 严重影响社会环境。挥发性有机物质会刺激学生及教师皮肤, 通过皮肤接触和呼吸进入体内危害身体健康。以下从各成分单独分析。
1. 无机物质的危害
重金属中汞的危害程度最大, 它可使人的呼吸道、神经系统严重损坏, 它可以由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皮肤直接进入人体, 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其它重金属危害程度仅次于汞, 食入体内亦可使人中毒而死。镉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 造成积累性中毒, 能导致肺气肿, 损害肾功能, 肾小管吸收不全, 过多的钙长期受损失而得不到补充, 导致骨质疏松和骨骼软化[3]。验室常用的酸碱有H2SO4、HCL、HNO3、Na OH、KOH、Na2CO3等若直接排放, 会造成系统PH改变, PH过低显酸性, 当PH<5时会腐蚀金属管道;PH>7呈碱性, 水酸碱性过高或者过低均能破坏生态系统, 影响城市污水处理。氰化物分离出的氰离子 (CN_) 能够抑制人细胞内酶的活性使组织细胞不能利用血液中的O2而造成内窒息[4]。
2. 有机物质的危害
实验室废水所包含的有机物中酚类、醚类、醇类均容易挥发且具有毒性。其中酚类毒性最大, 它是一种细胞原浆毒[5], 其毒性与细胞原浆中的蛋白质发生反应, 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毒性, 饮用含酚的水可引起神经系统的各种疾病, 严重时甚至导致人中毒死亡。甲醇无论是经过呼吸还是饮用进入人体, 轻者使人体神经系统遭到破坏, 重者可导致人死亡。
三、实验废水处理方法
高校实验室废水量较少, 但危害性极大, 其排放还具有一定的间歇性。根据污染物的组成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与方法。根据上述废水中的物质分析, 采用以下集中处理方法。
1. 无机废水处理
(1) 重金属的处理
对于含有较多重金属的实验室无机废水, 一般采用絮凝沉淀法或者硫化物沉淀法。不同的重金属离子采用不同的絮凝剂, 本文分析的废水中所含的金属可以再弱碱条件下除去。反应式如下:
硫化物沉淀法是在弱碱条件 (PH 8~10) 下加入硫化钠, 用碳酸钠调节PH值。反应式如下:
除以上两种方法外, 重金属离子处理还有吸附法等。吸附法是将废液浓度稀释后, 加入过量的活性炭, 调节PH值到6, 充分搅拌过滤, 滤除滤渣。
(2) 硫氰化物的处理
氰化物有剧毒, 我国氰化物的最高排放标准 (以CN-计) 为0.5mg/L【5】。可以用Na2S203溶液进行处理, 使其生成毒性较低的硫氰酸盐, 之后再用热水冲洗, 也可用Fe SO4、KMn O4、Na Cl O2等与其反应代替Na2S203, 如果氰化物废液浓度低, 用Na OH调节PH值至10以上呈强碱性, 再加入KMn O4使CN-氧化分解, 之后再行排放。
硫化物的处理可采用吸附法, 向实验室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吸附剂, 利用其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特点使硫化物吸附出去[6]。另外空气氧化法也是去除硫化物的一种方法, 利用空气中的氧将二价硫离子氧化成无毒的硫代硫酸盐和硫酸盐, 反应式如下:
与吸附法相比空气氧化法较简单。
2. 有机废水处理
酚类可以在氧化剂最用下氧化为无毒物质, 低浓度的含酚实验室废水可加入Na Cl O2或者漂白粉等氧化剂, 在碱性条件下使酚氧化为CO2和H20。操作中要注意控制PH在7~9之间为宜, 加入氧化剂的量为废液中含酚量的十倍, 加入一定量高锰酸钾维持反应后颜色为粉红色为宜。高浓度的含酚实验废水可以用乙酸丁酯进行萃取, 之后再用少量的Na OH溶液反萃取, 注意调节PH。部分有机废液可以回收, 回收的有机溶剂应先在分液漏斗中洗涤, 将洗后的有机溶剂进行蒸馏或分馏处理加以精制、纯化, 供实验重复使用。在对实验没有影响的情况下尽量将用过的溶剂回收, 反复使用。对可溶于水的有机物, 例如:甲醇、乙醇、醋酸等溶剂, 因能被细菌作用易于分解, 故这类溶剂的稀溶液, 经用大量的水稀释之后, 即可进行排放。无法回收的有机废液一般可以采用焚烧法、活性碳吸附法、溶剂提取法、氧化分解法、水解法以及生物化学法[7]。
四、防范措施
根据实验废水性质和高校实验室现状, 本课题提出以下几点防范措施:
1. 建立废水处理池
将实验废水集中排放、集中处理。建立本校实验废水排放池, 根据自身废水性质应进行分类处理、收集废液。废水池的建立可有效防止污水外流污染周边水质。排放模式如下:
实验废水→实验室初步处理→排放至集水池沉淀→物理化学方法处理→排放至污排
2. 环境安全管理
加强实验室环境安全管理意识, 尤其是实验室废水安全排放的意识与责任, 建立独立、完善的实验室废水排放系统和废水处置制度。
3. 合理设置教学模式, 推行清洁式废水生产
从源头上控制有毒废水的产生, 开展清洁式生产是控制环境工程实验室废水污染的有效手段, 它能在污染产生之前就予以削减, 能真正有效地控制废液的产生和危害, 同时减之后治理的负担。具体方法如下:
(1) 采用多媒体教学
利用电脑软件模拟整个实验过程, 让学生感同身受、身临其境, 实验过程不采用大量化学试剂, 这样就避免了实验废水的产生以及实验废水带来的危险。
(2) 用无毒试剂代替有毒试剂
从源头避免有毒废液的产生, 如乙酰氯的相关性质实验已取消, 醋酸酐因是制冰毒的二级原料, 酐的水解实验由醇的水解实验代替等。
(3) 合理的课程设计
将实验药品循环利用, 这就要求环境工程试验课程设计合理恰当, 即达到上一实验的生成物是下一实验的反应物, 这样做可以节省药品, 减少污染。学生在练习溶液配制时可以配制酸、碱溶液而酸碱溶液又可用来做酸、碱中和滴定试验, 把实验中的废酸、废碱都收集起来, 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又避免对下水道的腐蚀, 废物得到二次回收利用。如废酸、次氯酸钠等可用于实验楼、学生公寓卫生间的卫生清洗, 在存放挥发性酸的试剂柜里放置废碱, 可以消除酸气, 既改善了实验室环境废物又得到利用。
(4) 试验过程“微型化”
在进行环境工程实验时, 可以将实验过程中的容器及药品“微型化”, 同样一个实验我们可以容器由500ml改为50ml, 将药品同比例缩减配制出同样浓度的试剂,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小量化实验”, 整个操作步骤试验方法不变, 既不影响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又节约药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 废水处理后的效果
经过以上处理方法和防范措施每周取集水池里处过的实验室废水进行化验, 部分指标与国家排放标准[10]对比如下:
可见经过以上处理方法得到的水质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 处理方式得当有效, 值得借鉴推广。
结束语
在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 很多高校忽视了对实验废水的管理, 对废液进行很少的处理, 从而导致实验废水污染周边环境。本实验研究课题为实验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对减少实验废水有毒有害物质排放, 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提出了合理的治理和防范措施。由于实验废水中含有多种组份, 本课题组采用分类收集, 分类处理, 在处理方法上采用了废水处理领域的成熟工艺, 如絮凝法、酸碱盐沉淀法、吸附法、氧化分解法、蒸馏回收法、以及焚烧法等, 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对保护实验室周边水质、环境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梅光泉.重金属废水的危害及治理[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04, 21 (4) :54-56.
[2]赵睿新.环境污染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3]李铁龙, 金朝晖, 宣晓梅, 等.实验室废水处理初探[J].环境卫生工程, 2004.6:73—76.
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探究 篇10
关键词: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2-107-2
0 引言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家对教育资金投入也加大了。同样,国家对人文科学类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也加大了,这为文科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文科实验室的建设模式、内容以及管理体制对人才培养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现阶段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本文针对目前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案。
1 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的。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完善,我国同国际间的交流不断深入。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发展对知识和科技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在主要阵地,必须要提高教育的质量。高校在开展文科教育的过程中,比较重视理论知识教育,从而忽视了实践,这是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因此,必须要进行文科实验室建设,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为社会培养大批高水平的人才。
其次,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是有利于高校发展的。实验室教学在高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以往,在理科教学的过程中比较重视实验室教学,但在文科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都忽视了实验室教学。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文科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使用到实验室,通过实验室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在高校进行文科实验室建设还有助于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从而促进高校的发展。
总之,在高校进行文科实验室建设是具有重要价值的。高校必须要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适应时代发展的节奏,改变对文科教学工作的认识。
2 关于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对高校文科实验室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虽然现在文科实验室建设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但是总的来说,社会对文科实验室建设的重视度还是很低,需要去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人们一般都会认为理工科的实验室建设是非常重要的,而人文科实验室建设就不是必须的事情。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改变。这就需要人们接受新的观念,对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进行改革,进而培育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比较强的高素质人才。
2.2 对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思路需要进一步明确
实验室建设需要达到教学和科研高效率配合的要求,同时也要能可持续利用并有一定预见性。但是,现在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都不够完美,缺乏明确的建设思路。有的文科实验室建设也不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没有整体性的观念,导致资源的浪费。
2.3 高校文科实验室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待完善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因为文科实验室建设没有完整有效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而导致文科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内没有完整的系统实验教学体系,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实验大纲、实验教案和实验报告等环节联系不紧密,导致实验教学环节和课堂教学环节同样也联系不紧密,甚至发生严重的脱节现象。第二,很多高校对于实验教学和课堂教学的巨大差别不能合理处理,教师对学生也不能做出及时有效的指导,导致实验课堂的学生纪律差、教学效果不好的现象出现。第三,由于实验室人员在评职称时候,比课堂教学类教师待遇差,这就会导致教师在实验教学的时候缺乏工作积极性,影响实验教学水平。
2.4 高校文科实验室的实验教学人员缺乏
高校文科实验室人员的待遇和工作体制都比较差,很多教师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这就导致了实验教学人员缺乏的问题。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有很大差异;第二,参与实验教学工作的中年教师和技术人员数目比较少;第三,实验室人员的培养训练制度不够完善。
3 构建科学合理的文科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方案
3.1 要转变观念
高校一般对文科实验室建设的重视度都不高,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度也不够。学校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抛弃旧的观念,及时做好对文科实验室建设的长远规划,让文科实验室能够可持续的发展下去,与时俱进。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对于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学科的发展以及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都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使人们认识到文科实验室建设重要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政府和教育部门首先要认识到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并在建设资金上予以帮助;第二,高校本身也要认识到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不止在经费上予以帮助,更主要的是在实验队伍人才培养上给予大的帮助。
3.2 要准确定位和科学规划
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必须准确定位和科学规划,这主要是从学科的规模、发展方向和科研的方向等方面进行定位和规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制定文科实验室发展规划,第一,在满足教学和科学研究需要的同时,也要考虑到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要有重点和特色,能够形成优势学科,与当地的今后的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第二,高校要改善实验室教师的评职称制度,使实验室工作人员能够有工作积极性,创造出培养人才所需要的高校文科实验室。
3.3 要有激励机制
高校能够拥有一定数量的具有优良素质的双师型实验教学队伍,是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所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高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第一,高校要提高实验室人员的薪资待遇和工作环境;第二,高校要将理论教学人员和实验教学人员之间的屏障打破,使人们认识到理论教学人员和实验教学人员只是分工不同而已,都是属于开展和组织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理论教学人员和实验教学人员都是教学工作的主力军,他们应该享受同样的薪资待遇;第三,高校要加强培养优秀的实验室人员力度,让实验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能力结构都得到大的提升,培养出满足新时代需求的新型实验人员。第四,制定合理有效的奖励制度,激发实验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4 要学会发展和创新
文科实验室建设模式与理工科实验室建设模式有很大的差别,这也就意味着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不可能完全借鉴理工科的经验。因此,在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的条件下,文科实验室建设就需要去大胆探索,去寻求创新。文科实验室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可以从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教学模式方面进行探索。而管理体系的改善在文科实验室建设中也占有重要地位,高校需要对其予以重视。
4 总结
在文科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增加的背景下,高校文科实验室迎来了改革。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科学素养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高校要深入地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不断地对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做出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的调整,以高水平的文科实验室教学为平台,建立完善的培养创新性人才的体系,进而为社会培育出创新和实践能力都比较强的高素质人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教师、学校和社会共同的合作和不懈努力。
参 考 文 献
[1] 李风芹.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模式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16):130-131.
[2] 黄启.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5(05):35.
高校实验室开放研究 篇11
1 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实现方式
实验室开放建设目标要体现两个基本理念: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观念[1]。在开放性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可根据专业教学目标和自身兴趣爱好自行选定实验课题,自行选择实验仪器设备,自行制定实验步骤,独立开展实验,对得到的实验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强化印象、深化理解并从中获得使用仪器设备、探索实验科学理论的基本方法。开放性实验教学把学生推向主体位置,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生动驾驭整个实验过程,在生动愉快的实验环境中充分发挥个性,积极思维,大胆探索创新,独立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挑战学科前沿,有利于养成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2]。
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首先应该建立一个既方便学生又方便教师的网上预约选课管理系统。该系统有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实验室、任课老师、必修课和选修课等项目信息。
1.1 实验内容的开放
实验室预先发布仪器设备、实验耗材的配备情况。学生根据实验室的条件,自己确定实验项目,独立或合作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指导教师通过对实验方案审核,提出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学生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必须进行独立的思考,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综合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操作过程中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解决出现的问题。
除必做实验外,各专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与爱好,分类选择实验项目,甚至自行设计实验项目,保证学生在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对实验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1.2 服务对象的开放
实验室开放一个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另一个目的是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因此,服务对象的开放是指既对各级各类学校师生开放,也对社会开放。通常形式下的开放是难以同时达到目的的,通过实验室的全方位开放形式的尝试,使得引入一些涉及国民经济建设的课题成为可能[3]。课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学生参与研究、开发的全过程。这种以科研成果为目标导向的实验研究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而且还使实验室具备了技术开发的功能,促进了实验室从教学型向教学兼科研、服务社会的研究开发型实验室转变,为逐步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实验室创造了条件。
1.3 指导过程的开放
实验室开放后,指导教师始终与学生在一起,能及时把握实验动态,发现实验过程中的问题,纠正不规范操作,遇到实验故障可及时指导,启发学生查找故障原因、寻求解决对策。对于自行设计实验的学生,首先,实验指导教师对学生提交的实验方案进行可行性把关,包括运用的实验原理是否恰当,实验目的能否实现,实验流程、操作步骤是否可行等。其次,实验指导教师对实验报告和实验成果把关,包括实验报告是否符合规范、实验现象是否真实和实验成果是否具有概括性等。这样可减少学生实验过程的盲目性,同时确保了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1.4 实验时间的开放
实验时间的开放,使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实验时间和内容,从而保证每个学生从基本实验内容和基本技能开始,进行全方位的训练,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扎实,实现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为学有余力、善于钻研和勇于创新的学生提供了方便的学习和研究的条件及场所。
2 加快开放实验室建设的建议
实验室的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院系、实验室及任课教师、实验教师的全方位配合与协调才能实现,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实验室的开放是今后高校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把开放实验教学纳入学校整体教学改革方案之中,从培养学生的目标出发,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等提出总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对整个教学体系进行系统优化整合,通盘考虑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2.2 制定制度科学管理
由于实验室开放后所面对的服务对象与以前有所不同,实验室的性质也有所改变,学生的实验是自主实验,而且较为零散,这样给实验室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于学生的实验水平参差不齐,对仪器设备的熟悉程度不一样,也给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开放性实验室更好的发挥作用,必须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开放性实验室的管理应该包括开放方法、管理机构、教师管理体制、基金管理、课程学分情况、设备仪器使用与损坏赔偿制度和耗材药品领用登记制度等。
建立和完善开放性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管理软件对开放性实验和仪器设备进行规范化管理。在校园网上介绍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实验室学生守则、实验课程表、实验内容、实验项目、实验学时、实验学分、预习要求和预约情况等综合信息[4]。师生可以随时在网上查询相关信息,利用实验预约系统进行实验预约。
2.3 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
实验室开放后,人数增多,实验内容繁杂,管理难度增大,这不仅需要大量实验指导教师,而且对实验指导教师个人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一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是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并保障其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
学校应制定相应政策,完善考核办法,正确对待实验指导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为他们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创造条件,同时鼓励具有奉献精神、责任心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积极参与。坚持稳定现有人才和引进外来人才并重,实行灵活的用人机制,不断增添实验室活力,采取年轻教师进实验室工作、聘请在读研究生担任实验助教等办法,解决实验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
2.4 设立基金提供物质基础
高校实验室的开放必然会涉及到资金投入,如实验室的管理维护、仪器设备的折旧、实验耗材和网站建设等费用,还有实验指导教师加班的补助等问题。
学校可设立实验室开放专项基金,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和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开放专项基金作为一种激励方式,主要用于补贴学生参加开放性实验所需材料消耗费用以及实验指导教师的加班补助等,从源头上保证实验室开放所需的经费。
2.5 调整实验教学方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参与开放实验的积极性,对顺利实现开放性实验室目的———培养高素质人才,起着关键作用。从目前状况来看,部分学生认识到实验对于培养自身能力的重要性,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不高。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从改革培养方案入手,在教学计划中将开放性实验学作为创新学分的一种。实验完成后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指导教师审查,对参加开放性实验中成绩突出的或完成具有创造性成果的学生进行奖励,由实验中心按一定标准出具获得学分证明,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开放性实验室的活动;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内容,加入富有挑战性的实验项目;还要利用实验室教师和设备优势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机器人”等竞赛,吸引学生参加一个切实可行的课题[5],并动用一切资源,动员企业为学生提供物资条件,保证竞赛作品的质量;配合学工部门,支持学生参加校团委组织的有经费的课题,这部分课题要靠学生自己去寻找,最好在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中,结合自己的专业,找到有兴趣和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
3 结束语
实验室开放正面临着管理、资金投入、技术支撑和学生兴趣等困难,但是,实验室开放已是大势所趋。由于高校实验室的开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实验内容、方法、手段以及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全面改革,因此它需要学校的决策、院系的参与,需要教育观念的更新、人力资源的补充以及实验指导教师的全面配合与协调一致。开放性实验必须稳步推进,不能急于求成,有待于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参考文献
[1]杨玉强.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全面推进高校实验室开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1):78.
[2]徐绍芳.化学实验多层次开放模式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2):152.
[3]赵丽华,马传明.加强开放型实验室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2):149-152.
[4]徐宁,牟建明.实验室全方位开放形式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2):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