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共12篇)
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 篇1
一、实验室在民办高校的地位和作用
民办高校大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加强实践教学, 必须在实践中完成理论的提升, 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 必须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总结, 这就是理论到实践, 实践总结到理论的普遍自然过程规律。实验室是实现上述职能的必要条件, 因此实验室在实践教学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它是自然科学理论验证, 生产力技术创新, 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是高校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基地[1]。可以说, 没有实验室就没有自然科学理论产生, 实验室的工作水平是高等学校教学水平、科学研究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2~3]。
1. 实验室是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 作为民办高校,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特征就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同生产结合起来, 转化为有效的生产力, 为社会作贡献。结合现代大学的教学模式, 以班级授课, 集中授课为主要特征的授课模式, 使学生不可能在学习期间, 直接参加大规模的社会生产, 因此, 实验室是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在教学过程中, 既要传授知识, 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只靠课堂教学是难以做到的, 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 实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1]。因此, 实验室在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 实验室是学科建设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是高等学校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学科建设的状态体现高等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 也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平台, 同时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 是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 拥有一批领先水平的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3]。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工科学校来说, 离开相应水平的实验室, 就不可能有相应水平的学科。纵观世界一流大学, 都拥有先进实验设施和丰富的图书资料, 它们成为开拓科学新领域, 发展前沿学科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所必需的重要条件, 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科研中心的重要标志[1]。
二、实验室建设
1. 实验室投资规划。
严格根据民办高校学科建设的需要, 理论教学的需要, 制定长中期投资计划。短期, 侧重理论教学;中期, 侧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长期, 则侧重学科的发展。在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 侧重重点学科的需要。根据各阶段的特点需要, 添置相应的设备仪器仪表, 把实验室资金集中投放在重点学科, 以点带面, 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实验室的规划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 国内外情况, 列出不同时段学科要达到的目标, 五年规划, 十年规划等, 以及各个计划阶段投入的资金, 引进的人才质量、考核的依据等。
2. 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
实验人员是院校实验教学的主体, 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依靠力量, 教学队伍的结构、素质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科研创新的水平和效果。实验人员由实验教学的教员队伍、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三部分组成。为此, 必须从教学实施、创新科研、管理运行和技术保障四个层面着手, 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高、适应民办高校实验教学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
按照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 在年龄结构、专业知识结构、职能素质结构上, 实行梯次配备、合理搭配、优势互补、增加综合素质好、创新能力强、科技水平高的人员比例, 以形成群体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理论研讨和经验交流等形式, 组织各种实验教学集训[4]。有针对性地加强实验教学人员的在职培训业务学习, 特别是高科技知识的学习, 提高其从事本专业实验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同时根据学科的发展, 制定实验室人力资源规划, 树立目标, 形成实验室人力资源的优势, 更好地满足教学、科研需要[5]。
3. 实验内容的整合。
一般分为基础性试验, 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试验, 在这三类实验内容上, 根据教学的需要, 学科建设的需要, 对试验内容进行整合。特别是基础教学实验, 综合性实验要模块运作。创新性实验, 内容要具有前沿性, 探索性或应用性。把实验室按照学科建设进行分类:专业实验室, 综合实验室, 科研探索实验室, 强化整合专业实验内容, 重视综合实验内容, 鼓励科研探索。实验内容也必须改革, 改变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模式, 增加设计性、研究性、综合性实验, 提倡把教师的科研成果, 经过条理化, 编写成部分可操作的实验, 以更新实验内容, 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增加设计性、研究性、综合性实验, 实质是把科学研究引入实验教学, 学生做验证性实验得到的都是对书本知识的感官理解, 然而学生做设计性、研究性、综合性实验能够得到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未知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这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6~7]。
三、实验室规范化管理
1. 实验仪器物品的规范化管理。
(1) 建立健全仪器借入借出登记制度。实行科学管理, 必须建立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有据可查, 责任分明。同时按仪器设备的档次价格, 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 相关的账、卡、册及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登记簿。通过仪器借入借出登记制度, 确保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1]。 (2) 建立精密仪器专人保管制度。精密仪器是实验室的宝贵财富, 价格高, 容易损害, 维修费用也高, 对教学、科研工作十分重要, 需要有专人维护才能保障其正常使用, 对其养护保存一定按精密仪器的要求, 科学规划, 以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其必须建立由专人管理的岗位责任制, 运行与维修过程必须按时准确地登记。不准擅自操作、调试、拆卸, 建立相应的拆卸审批制度和罚款制度[8]。 (3) 建立危险试验品专人保管制度。因为危险用品, 具有爆炸、有毒、易燃等性质, 容易造成财产损失, 人身伤害, 因此, 保存使用必须依据一定程序。危险试验品使用保存需要专门的知识, 不正当的使用就会带来生命危险, 不恰当的保存处理, 同样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造成重大损失, 所以危险试验品必须由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专人保管[9]。
2. 实验室安全思想教育制。
一方面, 我们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 使他们能在自己岗位上爱护仪器, 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技术知识, 充分了解仪器设备的性能, 操作规范, 注意事项及需要做好的物质准备, 经常关注仪器的工作状态, 把一些可能出现的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 我们也要注意对学生的管理教育, 在实验室内悬挂学生条例并严格执行。除对学生加强爱护仪器设备的正面教育外, 还实行对小仪器, 小工具借还手续及损坏仪器酌情赔偿制度。这一工作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仪器设备的工作寿命和无故障工作时间[1,9,10]。
3. 实验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1) 做好实验教学科研规划。实验项目是每个实验室在一定时段的具体任务和目标, 是教学大纲规定的专业课实验内容, 或是各个专业的综合实验, 或是本学科的科研创新, 是一个时期内全校实验室可以开和拟开项目的总和。包括项目名称、目的、所需仪器、耗材、实验要求、仪器现状, 学生使用情况。有了上述内容, 就明确了各实验室的任务, 各实验室需要什么仪器, 仪器现状及其在实验中的作用[3]。 (2) 采取实验室管理系统, 做好实验教学进度计划的管理。各个专业需要开出的专业实验项目、课程综合项目, 各个学科学要开出的综合实验项目或科研性项目, 及时输入管理系统, 给予合理的安排计划, 便于实验室的控制。这样既可给学生、老师自主性, 又可以使实验有条不紊的进行, 保证教学科研进度的顺利进行[7]。 (3) 做好实验科研考核。学生通过各种教学实验而获得实践能力的提高, 在实验过程中既要掌握仪器的安装、调试和使用, 实验的操作和测定,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又要能独立操作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 而后者更为重要。
4. 实验室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的分析。
实验室档案内容广、专业性强, 所以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也会很高。实验室档案要求准确、完整、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 所以, 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使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11]。
四、小结
实验室是民办高校专业课程理论实证的场所, 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理解有着重要意义, 是教务运行必不可少的环节, 必须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实验室又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第一场所, 是书本知识的综合应用, 是训练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重要环节, 必须加强实验室建设管理。同样, 实验室又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 没有实验室的科学创新, 学科就不可能发展壮大, 学科就会失去优势, 就会危及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 甚至危机学校的生存。由于各个民办高校学科建设侧重点不同, 专业有不同, 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实验室建设管理会有所不同, 具体学科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管理, 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探索研究, 论文对实验室建设管理的探讨, 对各个实验室建设管理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名扬, 王麒麟.实验室系统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 2008, (3) :120-121.
[2]朱威同, 杨厚俊, 范延滨.专业实验室建设与差别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9) :107-109.
[3]庞原鹏, 崔占臣, 杨柏.探索培养机制培育创新人才[J].高教研究与实践, 2005, (1) :55-57.
[4]沈剑敏, 陈强, 张东凯.适应形势推进实验室管理制度创新[J].实验室科学, 2009, (1) :151-153.
[5]张景华, 郭蕾.基础实验室的建设与完善[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3, (2) :l7.
[6]蒋洁, 李琦, 李冬娜.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海南医学报, 2006, (3) :277-278.
[7]陈春淼.实验室建设与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路[J].实验室科学, 2006, (1) :77-78.
[8]蔡布阳.试论实验室安全规范化管理[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 1995, (2) :80-81.
[9]张显竹.化学实验室管理初探[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1, (2) :35-35.
[10]顾薇, 胡桂楚.实验室建设实践及发展思路[J].常熟高专学报, 2004, (2) :113-115.
[11]周一红, 赵永刚.实现高校实验室档案的规范化管理[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10) :58-158.
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 篇2
受传统办学思路和模式的影响,我国对于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一直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态度,认为学习管理就是学习管理理论,忽略了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无法为社会提供真正的应用型人才。殊不知,只有把管理理论灵活的运用到具体实践中,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管理技能,才能更牢地巩固理论知识,才能真正为社会输送各类稀缺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有的院校虽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多数只是口头重视,缺乏实质性的行动,管理类实验只是课堂教学的附属物,可有可无。他们多数只是为应付检查和评估,才设立一个配备了几台机器的实验场地,摆摆样子罢了。
1.2软件模拟缺乏真实性
实际中的经济管理活动是复杂和多样的,并不是我们书本上所看到的那些事务相对简单的例子,所以结合模拟软件的运用,才能让学生接触到较为切合实际的管理业务。然而,目前多数学校所配备的模拟软件仿真模拟程度并不高,与实际应用还是有所差距。下面以会计类实验为例,进行简要分析。会计类实验主要有上机模拟和会计实习两类,上机模拟所采用的一些基础会计数据,都是由老师虚假编制的,缺乏客观依据。而且这些虚构的经济活动相对于实际中的经济活动而言比较理想化,模拟软件中的处理流程也比实际处理流程简单很多,缺乏真实性。学生们的实验操作只是熟悉了软件的操作流程,而并没有提高他们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会计实习中采用的凭证单据大部分也是自己制作的,其格式、内容、填写方式与实际应用中的凭证有一定出入,并不够严谨。实际的会计业务中,会计凭证种类繁多,尽管学生在会计实习中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遇到实际业务时却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会计实习中所运用的凭证比较单一,他们一旦遇到复杂的处理业务不能灵活变通。
1.3缺乏专业的实验指导老师
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对指导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他们不仅要有扎实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要熟知相关专业实际操作流程,而且还要具备丰富的实验教学经验。目前许多高校的管理类实验室的指导教师基本是由理论课教师兼任,通常在上完理论课后,安排相应课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然而,理论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主要专注于理论研究方面,其本身可能对相应的软件模拟操作并不熟悉,算是现学现卖,因而总是能碰到一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教师在指导时只能够照本宣科的对有关业务流程进行指导。实验室专职指导老师则不同,他们主要就是钻研实践操作方面,不仅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也比理论课教师强,而且实验室指导教师还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对实验设备进行日常的维护和采购,这样就不必才劳烦理论课教师分出精力操心学生实验的事宜。总体而言,多数高校专业实验指导教师师资力量不足。
1.2.4实验室资源有限
管理类实验室作为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场所,除了应该具备多媒体、计算机、服务器等普通专业实验室都要配备的实验设备以外,还应配备与专业相对应的实验基础设施。目前,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的专业信息资源、实验教学软件资源、实验项目资源、实验教材资源、专业教师资源和技术资源还非常有限。实验室条件普遍较为简陋,场所面积不足,几台计算机就代替实验器材,实验教学软件也跟不上。学生进入实验室难以达到实验目的和效果。
二、加强管理类实验室建设与改革的几点建议
基于以上对管理类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以及两种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探讨,下面提出关于加强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几点建议:
2.1摒弃“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
只有院校领导、教师深刻意识到实践在管理类学科中的重要性,才能进一步推进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工作。管理学院应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经济管理类人才为目标,将实验教学作为日常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再是敷衍。只有学院明确了培养目标并且该目标符合当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管理类实验教学才能有效的开展下去并落到实处,而且能突破原有的实验教学活动空间的局限性,缩短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真正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开拓创新能力。
2.2加大管理类实验室硬设施的投入力度
管理类实验室的硬件设施主要以计算机为主,计算机等相关的设备是管理类实验得以正常进行的基本保障。管理学院应从计算机硬件,多媒体教学平台和计算机网络建设三个方面着手,加大这些硬件资源的投入力度。而且学院采用集中式管理的话,由于这些资源要为多个专业的实验服务,实际使用率大大提高,这就要求实验室的硬件资源必须具有高共享性和可扩充性,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并适应不同专业的业务需求和技术的发展。
2.3加大管理类实验室软件设施的投入力度
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只是保障了基本需求,是管理类实验室顺利开展的基础前提,而实验室的核心还是那些相配套的软件设施。这里所说的软件设施除了我们通常所指的计算机软件外,还包括会计实习中用到的记账凭证等。管理类实验室的计算机软件主要是指各类模拟软件,学生们主要依靠软件模拟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因而管理学院提供的模拟软件必须具有高仿真性、配套性、实用性、共享性与渐进性。这就要求学院必须加大模拟软件的资金投入力度,购买一些高水准的软件。其次,实验室的硬件与软件要协调,实验室的硬件必须能支持模拟软件的正常运行。最后,学院不仅要注意模拟软件与专业的配套性,更应该关注模拟软件与实际运用的符合性,不能偏离实际的进行实验教学,否则实验教学会失去其原本目的。另外,学院也应该购置更为全面的、更切合实际运用的会计凭证等票据,从社会需求出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4引进专业的实验室指导教师
实验室指导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实验教学质量和实验教学效果。基于管理学科的特殊性,实验室的专业指导教师至少应掌握以下四种知识或技能:①掌握一定的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②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能解决基本的软硬件故障问题;③能熟练运用相关的模拟软件;④熟悉企业相关管理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了实验指导教师的要求,下面就是学院自身应如何做,以建设一支专业的实验指导教师队伍。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①选拔原有的实验室管理人员,一方面强化其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一方面指派他们去相关企事业单位实习,以熟悉实际的经济管理活动。②组织和选派一些理论扎实、业务水平高的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在熟悉实际经济管理活动和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发现各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而促进科研和教学案例、实验教材、实验项目的编写与开发。③从企事业单位适当的聘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有一定理论知识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成为兼职的实验室指导教师。
三、结束语
浅析高校美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篇3
关键词:美术实验室;建设;管理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对实验室进行科学有效管理是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根本保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实验室的管理,也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科学建立实验室管理体制,严格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有效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是实验教学和管理人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科学问题。本文将结合我校美术实验室工作实际,对高校美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一、科学定位高校美术实验室在美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高校的美术专业发展逐渐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美术专业的内涵早已突破了过去传统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潢艺术设计和平面设计等艺术表现形式和技法,学科的发展已同其他学科如环境学、计算机科学、材料学、人文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紧密结合,是当代科技、艺术、经济、文化融合的结晶。学科发展由数量发展转入质量发展,发展的重点也由规模扩张转入结构调整。调整带来的新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使美术专业自身结构建设和学科建设、“教”与“学”过程与环节建设以及美术专业与其他专业的优势互补关系面临机遇与挑战。在这种转变过程中,美术实验室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实现了美术从理论到实践教学,又从实践教学探索美术理论(研究)的过程。同时,美术实验室同其他实验室一样,在培养专业新型创新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当代高等美术院校都非常重视发展和完善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将美术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状况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好坏统一起来。
高校美术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工作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的高校扩招以后,美术师范院校除了传统的师范专业外,通常还设置了大量非师范专业,甚至非师范专业的规模超过了师范专业的规模。这说明高校师范院校美术专业除了肩负美术教师教育的使命外,还肩负着培养美术专业技术综合人才的重任。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手段。因此,美术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主要取决于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师范院校也不例外。从科研方面来看,学校的科研水平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科研成果,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必然少不了实验设备和实验研究的支撑。从教学方面来看,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实施的教学改革以及在教学中发挥的效益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涉及实验室建设、管理和实验教学的二级指标和主要观测点较多,参考权重也较大,这说明实验室建设、管理和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从近几年国内各美术院校对美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重视和投入可见一斑。
二、建立健全美术实验室管理模式和规范化管理机制
早期美术院校实验室更准确地说是工作室,实验条件简陋,功能单一,有的干脆作为画坊使用。较之以往,现代美术类专业实验室主要以教学研究为主,不仅继承了作为工作室所具备的宗旨,即对美术技术、技法的传承与发展,还提出要解放人脑的创意思维,为表达多样化的“美”架设合适的平台与桥梁。
1.构建科学管理模式?摇突显实验室功能。师范院校现行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形式上通常是按照学校-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模式构建,其主要功能是配合日常教学及部分科研工作。在构建实验室管理模式时,对实验室功能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实验室工作完全围绕教学工作展开,甚至成为学院“第二课堂”。我院结合专业设置,将实验室按功能分为美术实验室、艺术设计实验室、动画实验室和公共艺术实验室四个功能实验室,在此基础上成立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各功能实验室再依据教师科研兴趣和学生专业喜好建立相应的子实验室,如动画实验室建有动画基础实验室、二维动画实验室,三维动画实验室、动画创新实验室等六个子实验室,艺术设计实验室下设广千设计实验室、室内设计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摄影摄像实验室等六个子实验室。通过加强实验室功能化,再依据实验室功能不同分为相应模块,由不同模块组成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使实验室管理模式清晰,功能完备。
2.理顺职能管理体制,提高实验室运作效率。由于学校行政职能设置不同,导致实验室在管理上存在多个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实验教学方面隶属于教务处负责,设备管理方面隶属于国资处负责,不同部门相互之间由于职责不明,并且缺乏有效沟通,导致工作扯皮,客观上影响了实验室运作效率。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性质相同且具有内在联系的行政管理活动,应尽可能归属到同一管理部门,并明确管理部门的性质和职责范围,才能协调有力,管理有序。此外,实验示范中心内各功能实验室之间,应加强实验资源的整合和流动,各个实验室之间应加强相互合作和交流,以保证正常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前提,充分实现实验室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以此保证实验室能够高效运作。
3.加快资源配置重组,建立各级实验中心。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建设和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同时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师范院校实验室的设置必须打破小而全的格局,应按功能进行形式和内容的重组和调整。根据专业设置的实际,可以把性质、功能相近的实验室进行合并、重新组合,形成规模较大的专业型实验室,使实验室功能化,避免实验室重复建设、仪器设备重复购置,使实验室的资源共享最大化,同时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师和学生科研团队;加强学科间的交流,把相关的实验课程、实验实践项目组合在一起,砍掉多余重复的项目,形成实验项目的模块化运行,最大限度发挥设备的有效使用率,从而提高实验室的地位和层次。我院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过初创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磨砺,由普通美术实验室建设为校级实验示范中心,并于2009年被湖北省教育厅授予“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
三、稳定管理人员队伍,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素质
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素质,是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搞好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充分发挥仪器设备效益的关键。应从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优化组合,通过学历教育、参加科研工作、业务培训和参观考察活动等形式,加强实验教学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实验室人员素质,保证实验室人员的稳定与连续。
四、改革实验课程?摇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实验课程改革应注重实验内容更新、实验手段优化、实验方法创新、实验技能完善等方面,努力改变演示性和驗证性实验多的传统格局,增加综合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突破实验教学水平低下的现状。针对每门课程教学要求选择或编排实验教学大纲,精心安排实验内容与实验项目,同时改革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克服开放度不足,共享度低,学生选择余地受限,自主实验、实践的空间、条件不足的问题。完善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可采取实验课程独立开设、实验课与理论课融合设课、实验课与科学研究融合设课等多种设课方式,充分利用中心的优质实验资源,大幅增加实践和实验教学在总学分中的比例。近几年通过课程体系调整,中心的实验教学学时与理论课教学学时的比例已大大提高,使中心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院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构建了以四种能力与意识的培养为主线,各实验功能模块既有独特性又有交叉性,具备认知意义的基础型与综合型实验,具备引导和提高型意义的创新型的实验教学体系。整个体系呈现出符合艺术教育和人才特点的开放、灵活、融合的教学模式。
五、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并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是实验室攀水平、上台阶的保证。建设高水平的美术实验室,一方面要结合实际,选准方向,科学定位,另一方面,要加强经费投入。管理好实验室,从已经建设好的实验室要效益,是实现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实验室管理的根本问题是改革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就是要解决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实验教学管理定位不准,概念模糊、管理缺乏系统性、有效性;如何有效实现实验资源开放、共享的管理体制、机制;实验室资源合理配置问题。近年来,我院利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为突破口,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以问导学、以做带学、以赛励学、学以致用”的“三学一用”实验教学方法,并加强学生四种能力与意识的培养。通过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施,有效地支撑了艺术类专业的教学,充分地发挥了艺术与技术、创新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融合,为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毕业生以基础扎实、特长突出、富有务实精神和创新能力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六、结语
实验教学是本科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和十分重视美术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在高等师范院美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高校美术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需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并有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实验教学和管理队伍。良好的管理模式应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有利于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有利于资源共享。
作者简介:龙丽芳(1971-),女,湖北省黄冈市人,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助理实验师。
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 篇4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
一、引言
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是高等院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基础。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既要建立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需要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又要适应高校扩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 主动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服务, 更好地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1]现阶段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工作要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 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为核心, 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 形成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中, 实践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搞好实验教学, 建立高水平的实验室和实现实验室的现代化管理, 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但一些高校目前仍然有不少人的观点还停留在过去那种“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品”的认识水平上, 造成学生感性认识贫乏, 动手能力差, 就业困难。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 就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提出如下意见。
二、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不够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一大批综合性强, 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实验室逐步建立起来。但是,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 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难以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矛盾开始显现。
自从1995年高校扩招以来, 我国在校大学生规模急剧扩大, 高校大部分资金都用于学生宿舍、教学大楼、图书馆、学生食堂、体育设施等建设, 而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实验室建设上来, 导致相当多高校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实验用房、配套设施等相对落后。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 有的学校领导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一些科研比较薄弱的单位, 这种现象更为普遍。有的学校领导片面认为学校要以教学为中心, 只要搞好教学就行了, 没必要过分强调实验室的建设。[2]由于这种认识不同程度的存在, 影响了实验室的建设投资。甚至有的实验室连基本维修费都难以保证, 整个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处于瘫痪状态, 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开展, 影响了对人才的培养。
2、对实验教学的科学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尽
管各高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但是在实验室建设规划、教育资源配置、项目开发政策、规格定位、实验教学改革等决策方面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状况, 这就导致师生对实验教学知识的主动接受程度和认知能力的降低, 即对实验教学重视不起来, 产生被动传授与被动接受的现象, 更谈不上将所教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这样的情况下, 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很难得以实现。
3、实验室开放内容单一, 交流程度不够。许多高
校实验室开放内容单一, 缺乏多学科的综合性和交叉性, 实验室按照课程设置依附于课堂教学, 缺乏创新性。在现有的实验教学中, 大多数为操作性和验证性实验, 学生被束缚在教师制定的框架中, 只能按照设计好的模式逐步去实验, 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3]此外, 目前高校的实验室, 只对本专业、本课程开放, 满足不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 一个开放单一的实验室怎样进行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实验室之间相互封闭、缺少交流和开放, 又怎么能发挥实验教学的整体优势。鉴于每个学校条件的不同, 不可能每个学校都要对所需的实验室进行建设, 这就需要借助其他高校的实验室来完成所需的任务, 实现资源共享。而开放单一的实验室规模过小, 不能满足大型实验任务的需要, 更不可能实现联合攻关。
4、实验室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由于资金方面的原因, 许多高校实验室存在着规模偏小, 条件较差, 装备层次低, 实验设备陈旧, 相关课程间重复性内容多, 学生在实验室学到的实验技能和操作技能较少, 而且在实际生产中不少已经被淘汰, 这严重阻碍了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也妨碍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系统性、科学性训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国民生产总值每年以较高的比例增长, 与此同时学校各方面的教育经费预算也在同步增加, 但是许多高校对实验室经费投入的增幅远比不上其他经费的增长, 剔除物价因素影响, 实际上许多高校对实验室经费的投入不但没增加反而在减少。有些高校虽然对实验室的投资增长了, 但是随着大幅度扩招, 学生人均实验教学资源没有得到明显增长、有些甚至出现下滑趋势[4]。此外, 经费投入机制不健全, 没有长远的规划, 使实验室建设难以进入良性循环。而且, 针对基础教育实验而言, 缺乏多渠道筹集资金的能力, 经费来源单一[5]。
5、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体制不合理。
目前部分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体制不够合理, 实验室管理制度也不很健全, 与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如有的学校没有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高校实验室暂行条例》、《高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的要求设置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 教学实验室重复、分散、效益低下的现象比较突出, 整体布局也不尽合理, 实验室的效益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6、实验室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由于诸多原
因, 高校实验室工作被认为是一种辅助性工作, 实验室工作人员中高学历、高职称的比例非常少, 实用技术力量薄弱, 实验设计能力低下。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各高校都把人才强校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 都在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师资水平。然而对实验教学人员的培训和工作条件的改善却关注不够, 这样很难调动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也很难吸引优秀的人才投身到实验技术队伍中, 造成了实验人员职数不足, 实验室人员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收入分配偏低, 也极大地影响了实验室吸引优秀人才。实验室分割过细, 使得实验人员分散在不同的院系, 缺乏相互间的协作交流, 也不利于其实验水平的提高。
三、改革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1、提高实验室在教学、科研中的地位。“实验检
验真理, 实验在理论之先”。实验教学不是理论教学的附属, 而是学生获取知识、激发其内在潜能的有效途径。高校领导首先应提高思想认识, 清醒认识到实验教学是科学技术研究、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是科研成果和学术成果向经济效益转化的雏形;是工农业、国防工业新产品的诞生基地[6]。其次, 要不断深化实验教学的改革, 重点解决实验性实验, 逐步加强独立性课程实验课。要充分体现出整个教学体系中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这两条不同但又平等的教学途径, 改变实验教学的附属地位, 使实验教学成为一个既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又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 以提高实验室在高校中的应有地位。
2、加强实验教学的科学管理。
着重抓好以下方面: (1) 建立健全有关实验教学文件。实验教学大纲 (或实验教学计划) 、实验教材 (或实验指导书) 是实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是开展实验的重要依据, 是检查实验教学质量的具体尺度。所以各高校应重视实验教学文件的建设, 对教学文件建设应提出统一规范, 并把它作为各单位年终考核的重要条件之一, 并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抽查。 (2) 规范实验教学管理。在建立健全实验教学档案的基础上, 应对实验项目进行计算机管理, 以便及时、准确向上级部门报送有关统计报表;应大力加强实验项目基础仪器设备的标准化配备, 即基础实验室常规设备按10至15套配备, 专业技术基础实验室常规设备按8至10套配备;并对每个实验项目所需实验消耗材料逐步实行了定量管理。 (3) 建立实验教学巡视制度。可聘请一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高级职称人员作为巡视员, 对实验教学不定期进行检查, 并认真填写“巡视记录表”, 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 (4) 定期开展实验教学质量的检查评比活动。为了深化教学改革, 稳定实验教学秩序, 改进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套实验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办法, 定期开展实验教学质量的检查评比活动。同时学校应核拨一定数量的专款作为奖励基金, 专款专用, 并将评比结果与奖励基金挂钩, 以便有效地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实验教学规范化管理的进程。
3、进一步加大对实验室的开放程度与共享力
度。开放实验室不仅有利于不同学科之间学生的交流, 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还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开放实验室不仅应对全校师生开放, 而且还可以对企业和其他学校开放, 合理收取费用, 实现投资效益并促进对外交流。同时, 要允许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 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 促使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实验设备使用率的增加。[7]
4、重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实验室发展的关键。因此, 要更新观念, 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加大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力度。要合理调整现有人员的岗位, 引进关键和紧缺岗位人才, 建立一支综合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实验技术队伍, 保证实验室各种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顺利完成各项实验教学任务。抓好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 各高校必须辅之以相应的必要措施:一是要正确对待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和作用, 确立实验技术人员应有的地位及相应的经济待遇, 以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同时要尽可能为他们的进修学习创造条件;二是要实现实验技术队伍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的合理化, 这就需要学校为实验技术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以保证中青年、高职称的人员愿意到实验室的工作岗位上来;三是制订人才引进计划, 统筹安排一定比例高学历定岗实验室, 及时给实验室补充新鲜血液, 促进实验室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8];四是加强实验人员的素质训练, 对不适合在实验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应予以调离, 对学历层次达不到要求的人员应限期达到要求。
5、加大实验室经费投入, 合理分配实验室资金。
实验室经费投入的多少, 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实验室建设水平的高低。各高校应该加大对实验室经费的投入, 鼓励多渠道筹集资金, 并将实验室投资占学校总投资的比例稳定在较高水平并实现逐年增长[9]。要科学合理地分配实验资金, 保证优先投资重点实验室的重点项目。
6、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体制和管理制
度。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应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 结合自身实际, 深化改革, 完善实验室建设, 制定出一套完整、科学、协调的管理体系, 理顺实验室管理机构与学校其他部门的关系, 明确职责, 以保证实验室管理科学、合理、规范、高效地运行。一是制定实验室主任和实验员的岗位职责, 对各管理人员的权利、义务、责任都应作出明确的规定, 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二是建立考核制度, 严格按照实验大纲的要求, 对实验教学效果进行考核测评, 着重检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三是建立主管领导定期检查和指导制度;四是健全并施行《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及使用方法》、《实验室安全制度》、《实验室事故损坏赔偿制度》等相关制度, 逐步实现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
[10]
参考文献
[1]韩小平:浅谈普通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4) ;
[2][6]陈彩微: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初探[J], 世界教育信息, 2008 (.8) ;
[3]常薇、肖媚燕:高校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与改革[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 (.2) ;
[4][7][9]张淑玲:浅析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1) ;
[5]袁力等:实验室开放式管理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 医疗设备信息, 2005 (.12) ;
[8]赵峰等:扩招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7 (.3) ;
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 篇5
[摘 要]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学校发展过程中长期考虑的因素,同时教学信息化管理的模式水平一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高校的办公效率的提升方面需要有很多基础性的管理方式的完善,在本文中,就高校实验教学中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引入B/S模式下的管理方式来实现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整套设计、使用和升级方面的问题,并且通过使用B/S系统可以很好地满足高校对于实验教学的管理目的,不断将系统程序设计进行完善。
doi : 10.3969 / j.issn.1673-0194.2014.08.067
随着高等院校的教学体系不断的改革深入,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有的高校发展模式,这就要求高校在现有的基础上寻求更多更好的办学理念和办事风格,通过不断地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和提高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综合素质来不断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对于大学教学中的实验是一个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方式,从制度上和管理模式上对于实验教学的改革也是在大学教学改革中最基本的变化,下面笔者就大学实验教学中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进行详细的介绍。高校现有的信息系统
高校在自身的管理方式上区别于其他的企事业单位,有着其独有的特点,首先是大学的信息管理主要面对的是学校的教职工和学生,录入的信息资源要在教职工和学生的类别上有所区分,需要进行分区、分类管理。其次,对于信息系统的机构模式也着很高的要求,在教学环境的信息录入与外界交流的信息资源都要在服务器使用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建立。最为主要的是,大学的信息系统要对现有大学内部的信息进行保存,对于大学毕业后学生的信息资料也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
现有的大学信息系统在使用中具有其优势,比如该信息系统针对性较强,面向的全校师生,老师和学生在数据库中很容易就找寻到相应的搜索信息,校园信息搜索系统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能,结构的完整性和层次性也同时完善该体系建设的完整。但是,该系统在与相关网站链接中会出现故障,无法在相应的界面中直接链接到相关网站,这就给老师和学生在查找信息的过程中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最为普遍的情况就是只能在搜索功能下找寻学校内部的信息资源。校外信息甚至校内其他机构的信息资源都不能在一台搜索器中显示出来,这就给信息平台建设带来了一定的缺陷。在根据这些缺陷的研究后发现,使用计算机B/S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系统链接的问题,为实验教学提供很大的便利。
B/S模式的使用原理
B/S模式是计算机系统的一种处理方式,是通过客户菜单界面连接起来的服务器。服务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段是含有菜单、操作按钮和验证信息的端口,后一段是连接数据库和触发装置的模式,在网络逻辑的基础上相互连接起来,具有一一对应的性质,同时在数据的访问方面具有很强的结构完整性。
基于B/S模式下的实验信息管理模式下,完全是借助学校的内部网络资源,也是实验室开放的资源之一。系统所具有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整套B/S系统可以对于实验室的相关设备的采购、使用、维修、处理等一系列的过程进行实时动态检测,每个环境的使用都可以在信息系统中找寻到。同时系统对于实验室的设备和教学管理进行评估处理。在平常的学习当中,学生可以随时登录该系统的界面,以完成教学课程的选择,以及相关学费的收缴工作。系统会在学生选课完成后,根据后台的数据资料,自动形成准确的上课时间安排表。学生也可以根据这套系统完成对实验资料的搜索目的。系统同时还兼有老师和同学交流的平台的作用,在实验课后,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任务和要求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对于实验中不懂不明白的部分可以在B/S平台系统中提出,老师也会在系统平台中对于相关的问题进行解答。
信息系统在使用中的原则要求
在使用B/S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主要是为了完善以往系统中出现的不足之处,能够更好地将学校的管理模式体系提升一个很大的高度,对于在该系统在使用中的方法和要求还有一些具体的要求:
(1)对于系统的使用主要是为了提高学校在办公方面的效率,就必须将系统的程序化设置在一个较快的基础之上;
(2)信息系统的资源含量必须要大,涵盖有局域网络中的信息,同时对于外网的资源数据库资源也要包含在内,对于数据的采集方式,尽可能地做到一次投资,长期利用,以来可以减低投资的成本,二来可以完善数据库的资料,方便师生查用;
(3)B/S系统受到使用的原因也基于其优秀的操作性能,在使用中要秉承这样的优势,继续保证系统信息的稳定,以及系统维护的方便;
(4)保证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在网络连接的基础上,对于数据的录入和输出的安全必须有相应的保证,在使用信息库中,要设置相关的数据权限,后台信息化的管理也掌握在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手上;
(5)定期对于数据库资源进行更新,将校内总服务器的资源和相关分支结构的信息相互连接好,并保持一致,对与实验教学的内容数据也要进行同步处理。
B/S信息系统的评估调查
针对B/S信息系统的特点,将所有数据信息分成了25个数据库表,这些数据库表根据数据变动的频繁程度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数据库表数据一经录入,相对稳定,变化较少,如院系基本信息表,专业基本信息表只有在学校院(系)或专业改革时才会变动;学生基本信息表只有在每一学年开始时,会增加新的学生。而另一类数据库表数据变动频繁。如学生实验(上机费)信息表,随着学生追加上机费,课外上机的活动发生改变。因此:
(1)在教务处和各实验室数据库服务器上建立出版数据库;
(2)在各数据库服务器上建立相关数据库出版服务器;
(3)设置教务处和各计算机机房数据库服务器为订阅服务器;
(4)设置出版服务器的出版条目。
结束语
在本文中,就高校的信息管理模式不完善的因素下,提出了B/S模式的教学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在实验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该系统的安全系统的维护必须要不断地加强,确保安全减少损失的情况下才能将系统的优势发挥出来,更好地服务高校的信息化建设。
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 篇6
关键词:人才培养;实验教学体系;创新与保障
G647
针对影视艺术系的专业教学特点,如何规划构建一个适合影视类教学需要的实验室体系,对已构建的音视频实验室如何管理,成为了高校影视艺术教学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究的命题。出于此目的,本文就高校影视艺术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供音视频实验室建设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以及从事音视频实验教学的同行们在实际工作中共同研究与探讨。
一、实验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影视行业的迅猛发展,需要高校提供和培養更多戏剧影视艺术专业的高素质、高层次人才,这对高校的影视艺术专业的办学理念、教学条件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等院校的教育是系统且复杂的工程,它必须依据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理论,以科学的教学系统和模式去支撑。[ 1 ]人才培养依赖高校教学的俩套体系:一是课堂教学体系,二是实验教学体系。而实践证明,只有将这两套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落实到提高人才素质能力的培养上来。
近年来,将实践融入教学,作为艺术技术结合的切入点,并在教学中将其与理论教学多重结合,有机穿插,让学生在接受书本知识的同时,亲自上手操作,并将练习的量变转化为创作的质变,从作业到作品,从实验走向实践,真正使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实验室成为:“课内的实验平台,课外的时间基地,创新精神的成长摇篮。综合素质的锤炼熔炉”。[ 2 ]实践证明,戏剧影视创作实验室体系的不断构建和完善对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项目的实施工作起到重要支撑和帮扶作用。
众所周知,教育的目的是人才的培养,而人才培养的成效体现在教学成果的展示上。根据戏剧影视类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老师在实施教学的备课过程中,将设置大量的学生课外作业和期末作业,这就要求在老师引导下采用设备、时间、场地和内容等方面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平台。
戏剧影视专业实验室的设立拓展了技术培训认证项目的人才培养工作。提高学生务实技能和专业水平,提供给毕业求职的学生专业技能证书,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增强,影视人才专业化起到较强社会辐射作用。
二、影视制作实验室管理现状及问题
实验室的建设在影视艺术的课程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方面的培养担负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3 ]目前戏剧影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仍有许多不足和问题:首先学院乃至学校对实验室建设的重视程度与其建设的需求不相协调;对实验室器材的管理体质不够健全,尚未建立专门的实验室管理机构;拍摄制作设备缺失;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缺失;实验教学管理缺严格少规范;实验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三、影视制作实验室管理改革创新的方法
1.深化改革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实验室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实验室管理治理体系。将戏剧影视专业实验室作为表演、拍摄、剪辑等项目活动配合专业教学活动。
2.加强实验室与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调整改善。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运用能力为突破口,建立完善的实验室体系,以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为目的而进行改革。
3.加强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建设。采用自行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办法,建设一支与我院教学、科研水平相适应,其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4.加强实验室制度建设,完善实验室考核和评估标准,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相关规程》结合我院戏剧影视教学实验室的发展现状和建设需求,加强我院实验室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4]
5.利用当前实验室条件和能力,对全院甚至全校师生开放,对社会有关团体开放,进一步扩大办学教学范围,促进社会与高校资源共享,平等交流,从而不断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
四、影视制作实验室管理改革创新的要求
根据我院戏剧影视文学教育的特色,实验实践教学的发展力求达到以下要求:
1.实践性:传统教学逐渐向实验教学靠近,且教学环节、目的逐渐由普通高等院校教育实验教学的演示型、验证性向实践性过渡,以微电影、话剧、舞台剧制作和实验室建设为核心,充分利用设备的利用率,尽可能更多让学生有教有类。
2.综合性:逐步改变影视实验室单一、传统模式,建立综合性、高素质型的专业实验室。不断拓展实验设备的条件和功能,实现实验、实践有机衔接、多项互动,全面培养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关系,从而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效果。
3.现代化:随着社会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需要尽快跟随时代步伐和现代化科技改造手段的来临,提升教学实验设备功能的水平,由传统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向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过渡。[5]
4.职业化:高等院校的教学目的宗旨一方是提高教学人员的专业职能、素质和道德,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五、结 语
管理和建设好戏剧影视实验室的工作对高等院校的影视艺术专业的实验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戏剧影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不仅一个复杂且重要的系统工程,还是培养传播影视人才,培养戏剧之星的有力保障。构建影视传播体系即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不是教育内容的简单增减、方法的改进和教学制度的改革调整,而是要对现有教育结构和功能进行重新构筑,建立符合影视传播类院校发展的、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育教学创新体系。教育工作者应将现代的教学观念、创新的教育思维贯穿其中的每个环节,使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真正有实施的内源、动力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扬,《数字化时期高校影视教学工作的实践与探索》,《卷宗》2015.6
[2]张建荣,《影视传播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索》,《今传媒(学术版)》2014.10
[3]钟康云,浙江传媒学院,《对影视艺术类高校音视频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6.8
[4]齐龙,《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强化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江西农业学报》, 2009.11
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 篇7
关键词:认证管理,认证,合作认证,实验室,认证机构
0 引言
专升本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社会责任、办学目标和任务,人才培养规格与层次等方面实现由专科向本科的转变过程中,必将经历本科教育资源和条件大规模建设高速发展时期,经历投入使用管理的软件建设和制度配套建设培育成长时期,学校处于边实践、边学习和边建设的初期阶段。学校建设与管束具有明显的不成熟性和不确定性特点,实验室建设及管理工作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新建本科院校进入第二个建设发展阶段,在认真总结初期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不必沿着高校传统发展模式的老路走,尤其是学校在践行对自身发展有用的评估理念,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彰显学校在评估中的自主性本科合格评估取得成功经验基础上,面对新环境和新条件,完全有条件引入高校内部自主评估为特质的质量认证管理理念和方法,快速、高效地解决建校初期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遗留下来的诸多问题,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
1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引入认证管理的必要性
认证管理是引入认证理念的管理活动。认证是由西方的品质保证活动发展起来的,认证是指由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1)。美国高等教育实行由政府部门负责学校“注册”事务,由民间行业协会进行“认证”事务。美国的教育机构主要由民间认证机构进行认证,经过美国教育部认可的六大区域的认证机构及近百个专业认证机构担负着规范各个高校学术质量的职责,也担负着对一所学校或一个教育项目的认证(2)。
一方面,我国高校实验室从立项建设到日常管理均具有建设工程项目和使用服务项目的特点。即具有专业性、超前性、一次性、独创性和不确定性(风险性),又具有公益性、独特性和影响大的特点,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引入教育项目认证管理思念,探索认证管理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的具体措施十分必要。
另一方面,美国高等教育民间认证机构和学校(项目)合作认证的具体做法,对于我国高校实验室借助外力,自主评估,激发内生动力解决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非主业、人员不专业、建设质量差、管理水平低、队伍不稳定和使用效率低等突出问题更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2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质量认证管理
传统的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多采用使用单位申请立项建设,专家评审,立项建设,技术验收、投入使用,日常管理,改造、报废和重建等工作任务式管理,较少关注实验室长期建设目标和使用效率。引入合作认证管理,建立以提高管理与建设使用双方共同约束和激励目标的管理机制,成为我们的选择。
2.1 成立校内认证机构
高等学校实验室(包括各种操作、训练室),是隶属学校或依托学校管理,从事实验教学或科学研究、生产试验、技术开发的教学或科研实体。(3)它的建设质量与管理水平高低,需要一个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即由经各方认可的、可以充分信任的质量认证机构,证实高校实验室的教育教学服务过程或服务符合质量管理文件、相关技术规范、相关法律法规等特定标准(4)。在当前外部高校实验室认证管理缺失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高校内部,通过建立内部认证机构的办法,将质量认证管理引入高校内部管理,达到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高校实验室肩负着努力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根据需要与可能,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生产试验和技术开发工作,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的使命,高校实验室认证机构的组建应坚持学术质量、责任、创新精神、合适和公正的决策评估程序、持续评估这五项标准以予确立(5)。
高校内部实验室认证管理机构,应该是一个着眼于高校未来、围绕特定的使命对未来进行有效规划,以学习为中心,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具有鲜明个性,重视多样化,能够承担问责责任,致力于在不断提高实验室质量和水平中发挥积极作用的高校内部职能管理机构。它借助于建立的校内外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专家库资源,针对提出申请认证的实验室成立各方认可的专门认证工作组具体开展工作。
2.2 合作设定认证标准
高校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采取认证许可管理制度,而管理的尺度各实验室宽严可以不一。认证机构以《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和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为依据,但并不事先制定每个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具体认证标准,而是结合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近期和中长期目标,充分尊重申请实验室自主决定意见的基础上,具体建设技术指标和管理办法由学校实验室认证机构成立的认证工作组和各实验室合作共同制定各阶段认证标准,目的是通过鼓励高校实验室不断开展质量改进活动,推动实验室整个系统的再设计和质量的逐步和持续提高。将认证工作过程、实验室建设管理系统和持续的质量改进思想融入认证过程。其质量评判标准包括:理解学生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重视人、领导和沟通、支持高校的运行、规划持续的质量改进、帮助学生学习、完成其他特定目标、测量有效性等类别。每个类别的评价指标都是相互联系的,是构成整体评判系统的组成部分。
认证标准应考虑处理好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情况是属于代表校方管理者的认证机构的推动,是由院校管理层发起,以提高院校教育教学服务提供及管理相关过程质量,提高院校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情况是属于实验室受益者的推动,是由各实验室自行维护和改进的需要。认证应设立申请实验室的最低要求和较为宽泛的实验室认证评判标准,认证评判标准重在关注学生发展和学习结果的评估,如可以包括学生成绩、课程、师资、设施、财务和管理能力、学生服务、招生、学位学分的管理、学生申述记录及对获得联邦学生资助项目要求的遵守情况等。
认证评判标准由3个要素组成:标准陈述、核心构成和业绩。评判标准主要有5项:使命和诚实,为将来作准备,学生学习和有效教学,知识的获得、发现和运用,参与和服务等。这种评判标准比较宽泛,没有预设的模式,认证结果依赖于各院校的独特性,目的是支持院校的多样性和创新(6)。
2.3 自主认证评估,审核认证申请
在实验室建设任务完成或运行后,实验室根据合作设定的认证标准开展自评,写出自评报告,在证明自己达到认证评判标准的同时,提出书面认证申请交学校认证机构。学校认证机构专门工作组审核该书面申请并提交质量手册和其他有关的必要信息。学校认证机构在规定时间内受理答复,双方商定认证工作计划。在实验室建设发展的不同阶段,各实验室还可以再次提出申请对自身的变革进行第二轮、第三论认证评价。
2.4 实地认证考察,得出认证结论
认证机构组织专门工作组进行实地考察,对实验室提供的材料进行调查、审校和现场审核。以确认其所述是否与实际相符,认证机构如果认为该实验室符合认证标准,就将认证局面报告以予公示。各实验室根据不同发展阶段认证标准,提出认证申请,认证机构经过周期性的认证来帮助、督促被认证的实验室是否长期符合认证标准。认证周期为几年到十年。它是一个持续的、周期性的过程,初期认证资质的获得并不意味获得了永久性认证资格。几年以后,还需进行下一轮认证。如此周而复始才有利于促进各实验室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质量和随时改进项目的成效。
现场审核的主要方式是与相关人员面谈,对过程、活动及工作环境进行观察,查阅文件、记录、数据资料、外部资料信息等。现场审核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收集客观证据检查评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运行情况与质量手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申请的质量管理标准是否一致,证实其符合质量管理标准要求的程度,做出吻合程度书面审核结论报告提交学校认证机构,一并提交的书面报告还应包括现场观察项审核记录、与被认证实验室共同制定的充实、整改或重建的建议报告。现场审核是合作认证的核心,也是落实学校规划、保持认证独立、发挥专家作用、尊重建设事实、具细协同共建,合力提高质量的关键环节,是合作认证理念的具体体现。现场审核不是认证管理的结束,而是另一建设的开始,认证-建设-认证-建设,循环往复,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实验室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3 结论
新建本科院校,本科办学水平低,能力差,底子薄,需要学习提高的方面很多,引入合作认证管理,实行阶段差异化质量标准化管理,是可行有效的。这种认证评估利于为高校创造一个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环境,尊重高校各实验室的独特性,从寻找批评的对象,错误的承担者,到提供行动计划,鼓励管理创新,高校内部实验认证工作组特别重点提供咨询,这种认证评估新模式允许高校实验室认证机构根据其使命、优先发展目标进行有创意的发展性评估,不仅在传统认证评审模式基础上增添了灵活性,而且可促使高校实验室产生组织自主感,确保师生得到已通过认证实验室的有效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铁映.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R].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0号,北京:1992,6.27.
[2]广东教育国际交流中心.美国高校的管理体系[EB/OL].[2012-5-08].http://www.gesie.org/usa/usa04.asp
[3]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网络教育研究中心.高等院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研究与动态[J].2012,第一期(2012年1-2月).
[4]DE德测检测行.百科名片.[EB/OL].[2012-5-08].ttp://www.szde-testing.com.
[5]唐国纯.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1,第3月下旬.
[6]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教技(2003)2号.
[7]翁伟斌.国外高校管理改革的若干趋势[J].江苏高教,1999,(03).
[8]夏思淝,刘东红,俞琳,田静,李冬梅.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
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 篇8
随着传统文科向现代文科的转变, 高校愈来愈重视文科教学方式和内容的改革, 文科实验室的建设也犹如雨后春笋之势。高校文科实验室是指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的专业实验室, 是高校文科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 是进行学科研究和培养科研队伍的重要基地, 也是研究成果的孵化器和推广源。由于人文社会学科自身的特点, 文科实验大多是以模拟的方式进行, 这就决定了文科实验室大多是应用计算机系统对现实社会活动进行模拟, 因此实验设备和实验软件是高校文科实验室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自大学制度创立以来, 我国高校文科教育模式大多都是以单一的课堂教授为主。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唯一主角, 实验教学多集中于以理工学科为主的专业。但随着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 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从原来的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这也对高校的文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和造就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实践、重个性的应用型人才成为我国高校文科教育的目标。实践证明, 实验和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高校文科专业的实验教学也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高度认可。
当前, 我国高校的文科实验室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是由于理论指导和经验不足, 与理工科实验室相比, 文科实验室在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 导致使用和管理效率低下。然而, 实验室担负着教学和科研服务两大职能, 实验室建设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强弱。如何提高文科实验教学对于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重要性的认识, 如何深化文科实验教学改革, 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和实验室建设, 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提高办学效益, 是目前高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的现状
(一) 对文科实验室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大。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传统文科教育造成的冲击, 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文科实验室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巨大正向牵引作用, 并且从诸多方面保障了文科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政策、待遇方面也逐步得到改善, 新的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技术成果也不断涌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理工基础和多学科的融合、教学与科研的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进一步加强, 并已成为新的文科实验教学理念被运用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教学实践中。
(二) 实验教学手段日趋多样化。
在信息化时代,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文科实验室也需要师生共同动手开发、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实验环境。以河北金融学院为例, 该校文科实验室已经覆盖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物流、会计、管理等多个学科门类, 借助于实验室的先进设备、互联网技术和专业实验软件, 可以逼真、灵活、完整地模拟现实环境的各种具体业务操作,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 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现阶段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相关部门对文科实验室建设存在的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从思想理念上看,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以及长期以来文理学科泾渭分明的格局的影响, 文科类教学、科研与现代化技术相脱离, 高校管理者逐渐形成了“文科不需要实验室”的观念, 通常认为实验室是理工科的实验室, 实验室建设是理工科的实验室建设。而文科实验室建设通常处于被忽视的地位, 没有将其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作好长远规划。实验室建设处于一种自发分散的初始状况, 实验建设和实验教学不规范, 实验教学管理弱化, 极大地限制了文科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步伐。
(二) 文科实验室建设思路亟待明确。
由于文科实验室起步较晚, 目前仍然没有一套现成的建设框架供我们选择, 各个高校对此也大多处于摸索阶段, 由此导致我们对文科实验室的建设思路并不明确。实验室的建设目标仍然延续传统的单纯教学性的特点, 没有明确包括现行的基础教学, 专业教学和科研的融合发展, 并构建成学科的“大平台”, 从而形成规模。实验教学很少有独立的教学体系, 学时与内容的开设随意性也较大, 没有真正发挥文科实验教学的真正效果。
(三) 文科实验室教学管理体制滞后,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在教学培养方案的制定上, 忽视对实验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有些实验项目连最基本的实验教学计划、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等文件的建立都不齐全, 造成实验教学环节和课堂教学环节严重脱节, 从而无法保证实验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 文科实验缺乏一套系统的教学考核标准。实验教学的考核标准既是对教师指导实验教学的约束, 又是对学生完成各实验项目的约束。该标准是导致实验项目顺利、有效开展的关键。
在师资方面, 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配置存在许多问题, 如工作人员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实验教学指导队伍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学术梯队;在现有实验室人员的培养提高上, 缺少统一的长远规划和明确的培训制度;在职称评定和待遇方面, 实验室工作人员与其他教师也存在巨大差距, 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缺乏积极性。这些都直接影响实验室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对文科实验室建设的有益探索及实践
虽然文科实验室限于资金、人才与评估体制等方面的原因, 其建设及管理现状还没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需求, 但仍然有一些高校在此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本文以河北金融学院金融实验室建设为例, 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文科实验室在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构想和实践。
(一) 系统规划文科实验室建设项目。
文科实验室的建设应结合学校的总体建设规划和学科发展的建设目标, 将实验室建设纳入学校建设和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建设计划之中, 通过分层式建设模式进行项目系统的规划来优化各种实验室资源配置、统一协调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率。近几年来, 河北金融学院共投资1300余万元, 用于金融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学院以实验设备建设为基础, 不断加大实验教材体系的建设力度,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 将实验室建设纳入总体规划, 并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 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注重效益, 通过持续开展实验队伍培训、制定合理的计算实验教学工作量的方法等措施, 有力地促进了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
(二) 文科实验室建设需要得到学校和相关上级部门的人才和资金支持。
真正发挥文科实验室在学校综合发展中的效用, 必须有建立综合性大学应用文科实验室的观念, 把文科实验室作为专业文科实验室来建设, 合理布局文科实验室的发展, 确立其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经费上予以积极的扶持、引导, 在人事政策上要合理倾斜, 同时保证文科实验室的稳定、持续发展。作为一所金融学科为主的高校, 河北金融学院五年来为金融实验室投入设备购置经费1273万元, 经费来源为大多为省教育厅财政拨款和学院自筹, 从而从根本上保证了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学院历来十分重视实验课指导教师的培养与选拔。多年的金融实验教学经验证明, 一支过硬的实验教学指导教师队伍, 是把实验教学推向较高层次并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现有的实验指导教师, 多数是“双师型”教师, 他们中一半以上获得硕士以上学位, 并有在各类金融机构从业的经验。我校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抓好现有实验人员的继续教育, 为他们创造条件, 通过必要的对口业务培训 (如参加学习班, 校内外进修、在职攻读学位) , 组织校际考察, 开展专项研究和老教师“传、帮、带”等措施提高实验技术队伍整体素质;二是通过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奖惩制度等调动全体实验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在用人制度上建立含有激励和竞争机制的全员聘任制, 把合适人员挑选到实验技术队伍中来;四是聘请勤工助学的优秀学生兼任实验室工作;五是面向社会引进高层次人才。结合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工作, 有选择地引进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教授级实验技术骨干, 在安家费、科研启动费、住房补贴等条件参照学科带头人的标准, 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三) 实验教学与科研和社会应用实践紧密结合。
文科实验室应通过各种渠道深入社会、收集数据、了解社会实践需求, 并根据社会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真正实现教学科研与社会应用实践的互动发展。金融实验室注重发挥实验教学中心与科研和社会应用实践紧密结合, 创立了“微笑模式” (图1) 。“微笑模式”即学校和金融企业通过产学研的紧密结合, 使双方互惠互利、相互提升的一种模式。
1.学校和金融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如与中国工商银行保定分行、沧州市商业银行、河北证券公司北京营业部、财达证券公司保定营业部、航空证券公司保定营业部、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保定分公司等多家金融机构进行广泛合作, 利用金融实验室在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同时, 实验教师可以定期到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学习, 不断提高业务技能, 更新实验项目。
2. 通过合作, 实现学生实训“零距离”和实验设备共享。
实验教学项目和金融机构员工培训都是在金融实验中心完成的。学生和员工共用同一个实验资源, 这不但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而且实现了学生实训“零距离”。由于实验项目的设计主要来源于金融企业实践活动, 能让学生从感性上将专业知识直接运用于模拟实践活动过程中, 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 金融实验室还承担了向沧州市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保定分行等商业银行提供员工订单式培养的任务。
3. 充分发挥金融实验室的科研平台作用。
实验室为学生、教师从事创业研究、科研活动提供技术支持。效果显著, 成绩突出。近5年来, 受过实训的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获省级以上奖项30多项;学校教师利用中心平台承担科研项目82项, 其中, 国家级2项, 省部级42项;承担教研教改立项课题60多项;公开发表论文796篇。
(四) 贯彻实施灵活的激励竞争机制。
各级领导要转变观念, 真正理解实验室在高校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在评定职称、评优奖励、业务进修等方面给予重视, 要吸收高水平、高技术人才到实验室工作。要打破理论教学人员和实验教学人员的界限, 主讲教师要带头参与实验教学, 这不仅是指导实验所必需的, 而且是了解教学情况的手段。同时, 为落实实验效果, 除严格要求、精心组织以外, 要适当加大实验成绩计入课程总分的比重。考核时要重视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的考核, 确保学生掌握该技能。
同时, 应该加强和完善实验室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 制定合适的实验室人员工作量考核办法及奖惩制度。编制实验室负责人工作手册和实验室工作记录册, 抓好检查落实工作, 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对实验人员的工作考核、评优制度, 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和成果, 并给予鼓励和表彰。
五、结语
文科实验室建设本身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理论还需实践的长期积累, 所以我们要作好规划, 科学制定文科教学实验室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 紧贴学科专业发展要求, 突出亮点, 形成优势, 并保证实验室建设工作在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摘要:文科实验室是高等院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其建设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综合实力。目前, 文科实验室建设在高校大规模开展的同时, 也产生了诸多问题。本文借鉴一些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的成功经验, 并结合实践对其建设和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实践
参考文献
[1]兰继红, 虞春生.浅谈文科实验室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25, (16) :53-64.
[2]吴茂楠.文科综合实验室建设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24, (5) :92-94.
[3]刘秀凤.人文关怀下的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5, (9) :90-92.
[4]陶茂芹.文科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情报, 2007, 17, (28) :234-236.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对策探索 篇9
对于我国高校来讲,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同时更好地支持科研和相关的教学工作, 大多数的高校都建立了实验室。但是, 随着高校的进一步扩招, 教师和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 因此对于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通过本文的调查和研究得知, 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制度不完善。
对于我国高校的实验室来讲, 成立的时间比较短, 而且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科研项目中, 对于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制度没有特别重视, 因此造成了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现状,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校都是采取以实验项目为主的管理模式, 但是这种管理模式划分的管理方式非常粗糙, 无法使得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第二, 根据本文的调查和研究显示, 很多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缺乏完善的书面制度, 学生和教师没有真正阅读和学习相关的规章制度, 从而无法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约束, 因此进一步增加了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难度。
(二) 高校实验室缺乏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
对于我国很多高校来讲, 实验室主要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科研的地方, 其中很多教师都是高校学科的任课老师, 但是在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过程中, 还缺乏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 很多高校实验室中没有专门的实验技术人员, 无法对教师和学生的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 因此当教师和学生的科研项目遇到问题时, 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解决, 从而进一步影响高校实验室的研究成果;第二, 高校实验室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这是因为对于很多高校来讲, 虽然建立了相应的实验室, 但是仅仅对相关的教学活动进行辅助, 并没有真正地对相关技术进行科研, 缺乏高素质的科研带头人, 使得高校实验室的科研项目含金量不高。
(三) 对于高校实验室的投入较少。
对于我国很多高校来讲, 虽然建立了实验室进行科研和学习工作, 但是后续对于实验室的投入较少,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实验室建设的相关经费不足, 导致了很多高校的实验室在进行科研过程中, 缺乏相应的设备或者仪器的支持, 导致科研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从而无法更好地发挥高校实验室的作用;第二, 实验室的科研经费不足, 对于我国很多高校来讲, 其在经营管理中缺乏足够的资金, 因此降低了对高校实验室的科研经费投入, 导致了实验室中教师和学生缺乏相应的资金, 从而无法顺利地开展相应的科研工作。
二、促进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措施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 我国高校实验室在促进高校发展方面以及完善高校教学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 虽然很多高校都建设了相应的实验室, 但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从而影响了高校实验室作用的发挥。所以, 本文在深入分析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些改善策略,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完善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相关的制度。
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 才能够使得高校实验室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有制度可循, 更好地规范相关教师和学生的行为, 因此在完善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制度的过程中, 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策略:第一, 制定书面的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制度, 使得学生和教师在使用实验室之前, 必须要深入学习相关的制度, 从而能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约束, 建设良好的实验室科研环境;第二, 要对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考核, 完善的考核制度能够增加教师和学生对规则制度的重视, 同时能够激励教师和学生认真学习相关的规则制度;第三, 细化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内容, 例如:从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方面来讲, 就需要区分仪器的管理、设备的管理、实验室经费的管理等多种内容的管理。
(二) 增强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建设。
对于高校的科研工作来讲,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进行项目科研的有利保障。因此, 为了更好地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需要增强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建设, 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吸引并招聘一批高素质的实验室专业人才, 目前很多高校的科研教师还需要担任部分教学工作, 因此能够投入到科研的精力相对较少。所以, 在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可以招聘一批专业的实验室人才, 主攻实验室的科研项目, 为实验室的科研工作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第二, 增强对高校现有实验室科研人员的培训, 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相关的科研工作;同时, 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能够真正担任高校实验室科研项目中的学术带头人;第三, 对高校的教师建立完善的科研考核制度, 对于教师的科研能力进行全面评估, 进一步鼓励教师从事科研工作, 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建设。
(三) 高校增加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投入。
我国高校实验室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才能够更好地完善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进一步发挥高校实验室的重要作用。因此, 高校增加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投入, 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增加对实验室建设资金的投入, 使得实验室能够有充足的资金购买相应的设备, 从而保障高校实验室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 增加对高校实验室科研资金的投入, 有了科研资金不仅仅能够更好地保障科研工作的开展, 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提高高校科研教师的薪资待遇, 鼓励科研教师更好地从事相关的科研工作;第三, 增加对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人才投入, 在高校全面开放实验室之后, 会有更多的教师和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工作, 所以需要专门的人才对高校实验室进行建设和管理, 所以还需要增加人才的投入, 确保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结语
为了更好地提高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 提高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文对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总结出目前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给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相信, 随着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不断完善, 能够更好地提高高校实验室在高校科研中的重要地位, 从而为高校的科研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波.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理论研究[J].实验室科学, 2015, 18 (1) :190~192
[2]王梅源, 郑双怡, 张劲松等.基于“云”的信息管理实验室建设分析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 11:251~256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策略研究 篇10
一、提高认识, 重视实验室的地位与作用
国务院在2015年11月下发了全面推进我国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双一流高校”战略。而“双一流”建设, 实际上就是集中有优势的学科, 率先突破, 带动整体, 从而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而实验室这一基层学术组织是学科的载体, 是打造优势学科的学术心脏地带。建造世界双一流大学的目标, 关键要高度重视学术机构的建设与管理, 使之与世界著名大学保持相应水平。
(一) 高校 (院、所) 实验室是开展科研活动的主要基地。
高校实验室是科研成果的孵化基地, 不仅承担着国家和省市级课题, 同时也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单位。因此, 不断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是我国提高科研总体实力的基本要求。而“双一流”的目标更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打造享誉全球的学科品牌, 从而达到世界一流学科领先水平。
(二) 高校 (院、所) 实验室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
目前, 高校实验室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场所, 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操作, 不但能够有效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 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 而且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必然要求这一主要人才培养平台发挥其在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二、建立科学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对实验室研究人员的管理、设备仪器的维护与管理、实验室安全的管理、实验室资产经费的管理等, 因此, 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建立也要涉及实验室的人、物、财各个方面。因此, 为了使高校实验室在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下, 能够充分发挥其科研的使用价值, 保证实验室人员、设备的安全, 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 降低维护成本, 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对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必不可少。
(一) 实验室管理制度体系化。
实验室管理制度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是有关实验室管理所有制度的总称, 应该包含与实验室管理相关的各个方面, 如实验室的日常维护管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员的管理、资金的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等。而实验室的制度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是在执行中没有终点的动态过程, 随着时代的前进, 适应新时期新情况的制度也应适时出台。
(二) 实验室管理制度内容层次清晰化。
目前很多实验室内部的制度内容涵盖太广、太笼统, 内容上的分类也不够明确, 针对人、事、物的管理也有交叉混乱的弊病。针对该现象, 在实验室制度的制定上就要按照实验室管理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1], 明确制度的依据、内容、目的及适用对象等, 层次清晰、内容明确。
三、实验室资源共享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与壮大, 高校实验室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提高, 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有很多问题, 如资源配置失衡、技术资源孤立等。实现实验室的资源共享, 首先要让管理人员意识到只有资源共享才能使资源利用最大化, 才能实现双赢。实验室资源共享是实验教学和科研发展的要求, 不仅能最大限度发挥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效率, 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提供很大的空间, 而且对于科研学术的进步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建立实验室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针对大型精密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低的现状, 整合高校内各实验室资源, 将大型、优质仪器资源归入共享服务平台统一进行管理, 面向全校各院 (所) , 提供查询、预约、分析测试服务等功能, 实现校内外平台的对接。平台设备由实验室指派技术人员统一管理, 不但减少了因使用不当而造成的设备损坏现象, 而且设备及空间的利用率也会大大提高。
(二) 加强实验技术人员资源共享。
学术科研事业的不断发展, 要求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学科间相互交叉与渗透, 伴随而来的是跨学科人才日益缺乏。因此, 高校需要重视加强实验技术队伍的培训、交流, 大力推动校与校、专业与专业间的协作, 组织学术会议交流, 促进知识共享, 使各专业研究人员的优秀技术与经验在合作中得到不断的积累与传承[2]。
四、建立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机制, 提高科研团队素质
在高校实验室建设中, 一支结构合理、素质好、水平高的高校科研队伍是高校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验室建设的核心, 是深化高校实验室人才建设的重中之重[3]。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科研机构只注重引进高水平人才来提升科研队伍素质, 而忽视了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因此,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完善改进。
(一) 进一步加强和重视实验技术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 加大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经费投入。
以在职培训为主, 与在职读博结合, 切实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使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 自我完善提高, 从而适应现代化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需求。
(二) 鼓励实验技术队伍出国进修, 跨专业、跨地区交流合作, 从而开阔思路。
鼓励实验技术队伍与兄弟院所各相关实验室进行深入学习和座谈、交流取经、取长补短;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世界一流大学学习交流实验室管理和实验实践经验, 找出自己与一流院校之间的差距。
五、注重实验室安全问题, 建立环保安全型实验室
随着实验室科研学术活动的日趋频繁, 实验室的许多安全问题日益显现。作为实验室一切学术活动的首要前提, 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是高校实验室管理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国内实验室安全问题虽然一直是各院校管理者关注的重点, 但依然面临着实验室规划不合理、安全认识缺乏、安全技术水平低下等问题。注重实验室安全刻不容缓。
(一) 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的安全规划与投入。
在新建或改建实验室的过程中, 以保证实验室的安全为前提, 充分科学考虑实验室的设计、建设、仪器设备的安放及水电气等线路设施的规范合理问题。加大对旧时烟式改造的投入, 添加必要的洗眼器、喷淋装置及报警等装置。此外, 还需投入资金建设门禁管理系统设施, 防止外人进入实验室, 杜绝危险品的流失。
(二) 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明确安全责任。
实验室安全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建立不同的管理制度与监督制度。在实验室安全发展的新形势下, 设立专门的管理监督部门, 制订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和配套制度。不同专业的安全问题要有不同制度的处理办法, 实施安全工作责任制, 职责分明, 责任到人。
(三) 加强安全教育, 提高安全意识及安全技能。
对实验技术人员与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及考试, 只有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才能进入实验室, 与研究人员签订安全责任书, 明确各自的责任。不断开展实验室安全总结会议和宣传, 将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做好督促整改工作, 消除安全隐患。
六、结语
高校实验室是科研、教学的重要基地, 提高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水平是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 高度重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合理规划、科学管理, 在促进高校自身发展的同时, 让实验室更好地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为我国科研水平的提高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本文针对如何完善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 并在重视实验室地位、完善管理制度、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科研团队素质、注重实验室安全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可行性方案, 希望对实验室的管理者有所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白斌.论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的完备性[J].统计与管理, 2014, 12:120~121
[2]姜燕宁, 郝书池.校际“共享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 31 (8) :142~146
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 篇11
[关键词] 高校 实验室建设 仪器设备管理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办好学校的一个基本条件,也是反映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仪器设备作为实验室的主要技术设备,是最直接、最主要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其数量、质量和结构状况合理与否,不仅对教学、科研水平有促进或制约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办学实力及发展潜力。
仪器设备是高校进行实验科研教学的物质基础,是教学、科研必备的条件之一。仪器设备管理的任务就是利用有效的管理措施,使仪器设备以最佳的状态为教学科研提供最优服务和条件保障。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直接影响到科研、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是仪器设备管理的核心。因此,在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过程中,必须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的功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仪器设备更加精密、精确,资金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因此,也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和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实验室作为江苏省手外科临床医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南通大学的重点实验室,在承担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任务的同时担负着附属医院手外科的临床实验课题,在实验实践中需要大量的仪器设备,需要消耗大量的实验材料。随着江苏省卫生厅和南通大学加大对本实验室的科研经费投入,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购置日趋完善,同时,加强实验室的仪器采购、维修及信息咨询等管理工作日趋重要。
一、仪器设备采购
根据发展规划、专业设置、科研教学的需要,科学的、实事求是地进行教学使用率和科研使用率的预测和分析,然后组织专家论证,做出该仪器的先进性、适用性、效益性、可行性的评估。最后通过学校制定的招标管理办法选择合适的厂家。购买的仪器进入实验室后,设备管理科与实验室共同进行严格的验收,认真检查仪器是否完整,性能是否合格,零配件、说明书及其他技术资料是否齐全。特别在购入精密、贵重、稀缺仪器设备尤其是国外引进的仪器设备,更要加强技术验收,把好仪器设备的质量关,避免重复、错误、低质量购置事故发生。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的仪器设备不是越先进越好,对一些基础的、对仪器设备要求不是很高的实验,只要满足基本要求即可,过高配置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不能充分发挥其应用效能。
二、仪器设备管理
1.建立仪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
做好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要建立完善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这是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规范化的基本保证和前提。我实验室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如《仪器设备维护与保养》、《仪器设备操作制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大型仪器操作规程》、《安全检查制度》等,使仪器设备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极大地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寿命。
2.建立仪器设备的资料档案
建立仪器设备的技术档案,为仪器设备的管理提供依据。仪器设备技术档案是评价每台仪器设备的技术依据,是衡量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率的基础,是进行技术管理和以济管理的不可或缺的技术资料。按照“统一建立、分级管理”的原则,根据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验室的具体要求,就仪器设备的现有状况、使用情况、管理情况、维修情况建立档案真实记录,使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科学化、完整化、制度化。在仪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各种问题,通过档案管理,可以完整记录并保存下来。当有管理人员调动时,做好管理人员调动的帐、物交接手续,保证所有资料的完整性。通过仪器设备资料档案的建立,使仪器设备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3.推进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充分利用校园网资源优势建设仪器设备管理主页,配合Web版管理系统并辅助适当网络管理,使仪器设备帐目、相关管理规章制度、仪器设备供求信息和共享信息等上网。系统管理员和实验人员通过浏览器界面对本部门的所有设备数据直接参与管理,为各用户分别建立帐户并设置权限,不同的用户访问权限不同,随时可以查询本部门的设备帐目、统计表等情况。管理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网上统计本部门各类仪器设备购置的台件及金额并能打印出报表,还可随时输入仪器编号提交信息变动单据,取消了手工填表、建卡等手续,保证提交的信息反应设备原本信息,帐、物、卡一致。管理者保留对设备信息的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报表输出、系统维护、数据上报等工作的权限。对仪器的基本参数设置,比如编号、名称、类别、级别、RS-232参数等,不用在每个终端PC上重复设置,都可统一放置数据库中,各终端直接调用接口,这样可以对所有实验仪器进行统一管理,有序使用。
4.加强使用过程的管理
(1)做好使用前培训工作。新仪器使用前,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技术操作规程,在工程师的指导下模拟操作,掌握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避免由于错误操作造成经济损失。
(2)定期检查、保养。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咨询、定期保养,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一旦出现问题及时维修,使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技术人员定期保洁,防尘、防潮、防静电,保证设备有良好的工作环境。
(3)加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一般来说,仪器设备都要涉及水、电、气(包括有毒、易燃、易爆的危险气体)等的使用。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安全事故。操作培训中安全问题是很重要的一项。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是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仪器设备的使用者负责每次使用前后的安全检查,实验室全体成员都有责任就发现的安全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由于加强了安全管理,本实验室二十多年来从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5.仪器设备的维修
搞好仪器设备的维修管理,可以减缓仪器设备的老化速度,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效率。为了保证仪器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根据仪器设备的类型、品种、性能做好每日的维修保养工作:清除表面尘埃、保持清洁、坚固松动的螺丝和部件,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工作正常。对仪器设备的运行中磨损和老化程度进行检查,以便于工作早期发现有存在的隐患,及时进行修复。仪器设备修复后必须进行登记存档,以便查阅和供下次检查参考。实行微机录入管理。
6.仪器设备的报废
实验室仪器设备确实因损坏无法修复、计量检测达不到要求或其它原因无法使用时,应予以报废处理。仪器设备的报废经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鉴定确认后,填写《仪器设备报废单》,报实验室主任批准后执行。随后,在仪器设备档案中做好报废仪器注销记录。
三、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管理者的观念和素质是高校实验室建设与仪器设备管理的决定因素。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保持一个稳定的高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是使仪器设备得到良好保养、维护、发挥其功能的重要保障。建立工作激励机制,鼓励管理人员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对工作成绩突出者给予肯定,予以表彰,提高设备管理队伍的积极性和荣誉感,不断提高设备管理工作的水平。引导管理者树立现代管理理念,以服务为中心,科学、专业地管理。在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质量的同时树立公仆意识。在工作中注重勤和专,把管理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树立当内行、做专家的意识,树立职业意识,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工作中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善于集中群众的聪明才智,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态度,脚踏实地地干工作。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任务,就是要建立先进的管理体制,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措施和手段,保持仪器设备最佳的技术状态,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因此,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实现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现代化是实验室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科学化管理是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大型仪器设备的科学化管理延长了仪器设备的寿命,节约了经费,给仪器不断更新创造了条件。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日趋完善的科学化、规范化的仪器设备管理,逐渐将实验室发展成为高标准智能型的医学科研基地。
参考文献:
[1]黄志良.实验室管理[M].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89.
[2]方玉禹.实验室管理[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
[3]张淑玲.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几点措施[M].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5):158-159.
[4]王琦,陈辉,闻星火.采取措施,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6,23(9):139-141.
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研究 篇12
一、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教育与管理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推进高校教育改革的先行之地, 是开展高校实验教学教育和科研活动的重要基地, 一直承担着高校本身的科学研究、知识创新、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 可以说, 实验室对于各高校, 特别是工科理科类高校来说, 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和操作能力的重要场所, 在高校人才的培养与打造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高校管理者对实验室建设的重视程度, 直接关系到这所高校对人才培养及高等教育的认知水平。高校领导越重视, 那么在政策、资金、人才、场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就越大。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高校教学内容快速更新, 高校实验项目的设计与管理也向着创新、改革的方向发展, 这对各高校加强实验室管理提出了很高要求。一般情况下, 实验室的装、建设、投资与管理水平, 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该高校教学、科研水平。但实际上, 由于种种原因, 各高校在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上的的财力投入、政策倾斜和人才支持方面是非常有限的, 这导致很多实验室的设备落后、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不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育的质量, 因此, 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已迫在眉睫, 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可见一斑。
二、加强实验室的规划
规划是龙头, 对于高校实验室也是如此。没有科学合理先进的规划, 实验室就没有好的指导思想和指导规划, 就会造成重复建设、低层次建设, 负面影响会很多。因此, 首先要加强实验室的规划。
首先, 高校实验室规范建设, 其实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方方面面。应有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 要有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要有明确的建设方向和目标。在制定实验室建设的长远规划时, 应与专业建设的规划相匹配、相适应。
其次, 要进行合理优化的资源配置。要充分发挥实验室人、财、物等方面的资源优势, 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使每一个局部每一个环节都快速发展起来。要统观全局、加强协调、重点建设, 加强实验室的统筹规划, 把有限的资金和有限的力量用在重点实验室和学生使用率高的实验室上, 以确保重点突出, 实现资源共享, 建立一套符合高校实际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
第三, 高校实验室的硬件条件是实验教学能否顺利实施和高效推进的坚实基础, 直接影响和关系到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实际上, 很多高校实验室在设备管理体制上分散、封闭甚至各自为政, 一些实验室设备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与优化, 仪器设备闲置和利用率低, 一些设备甚至遭到废弃。因此, 高校管理者必须提高认识, 切实加强实验室的规划建设, 合理科学地配置现有资源。在新购置仪器设备时, 必须加强可行性和必要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与论证, 要把有限的经费合理地调配和分布, 以大大提高实验场地、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要有一个指导思想, 即要购置先进的、实用的、和急需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尽可能地最大限度地系统地、渐进地发挥实验室的多种功能,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三、加强实验室的管理
目前, 各高校都面临着教育改革和实验改革的新形势, 实验室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形势已经明朗。
首先, 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和合理科学的分配相关资源, 据有同等重要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 为了更大程度地节省资源、提高效率, 可以考虑对学科相近、内容相近、所用仪器设备大致相同的实验室进行合并整合, 这样处理, 有利于学科之间的相互交流及相互渗透,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一般情形之下, 大力提倡各实验室之间互相协作、加强交流, 即在相关部门加强指导和管理的情况下, 实行各实验室交流, 同时加强物资设备的全过程全流程和全环节管理, 从而避免传统情况下的实验仪器设备购置的各自为政、重复购置甚至造成浪费。在不影响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情况下, 在有时间和空间的情况下, 我们大力提倡仪器设备共同使用, 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仪器的利用率。同时, 可以考虑适当情况下向所在院系开放实验室, 但也要做出时间、程序和操作的限定, 以此激励和鼓励大学生使用实验室, 充分提高实验仪器的使用率和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第二, 借鉴发达国家高校管理经验, 参考先进管理模式, 引入现代化、高效的实验室管理措施和途径, 积极推进实验室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在已有制度的基础上, 站在加强高校整体教育管理水平的高度, 不断健全切实可行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推行实验室岗位责任制和轮岗责任制, 在有关制度保障的基础上, 实现人力资源、人才资源、设备资源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在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方面, 对于大型、贵重仪器实行专人负责管理, 建立一套完整的技术档案和运行维护记录, 以确保降低实验过程的损失, 并做到有录可查。
四、建立完善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
在发达国家, 确保高校实验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措施有力, 目标明确, 效果良好, 一直为人称道。这在我国高校, 也是教育管理者一直在深入和反复研究探讨的重要问题。在高校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 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只是机械地为理论教学提供实验环境, 这实际上只是低层次的管理, 并没有充分和深入全面地把实验室的宝贵资源更好地利用起来, 特别是欠缺自身的管理机制。
一是加强实验室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管理。大量实践证明, 最有效、最科学、最管用的领导方式, 就是以人为本, 就是高效地把人才的力量调动起来。因此, 首先我们要加强实验室人才管理。要转变管理观念和理念, 在人员管理方面, 要创新管理模式, 切实加强对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和考核, 结合高校和实验室的实际情况, 研究制定实验室每个人员特别是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 用科学化的规章制度规范每个人的行为。同时, 要做到合理分工, 加强协调, 凝聚力量, 把大家的力量整合起来。第三, 要用良好的激励制度和激励措施, 激活人力资源, 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为高校的实验教学服务。第四, 要在此基础上切实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外出交流、科学调研、专题讲座等方式, 大力促进实验人员对跨学科、跨专业等专业综合知识的学习, 不断改善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事实证明, 培养一支稳定高效的实验教师队伍, 是提高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要充分调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使实验室管理真正融入到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和教学教育改革中。
二是加强物资和设备管理。实验室离不开大量的物资和设备, 特别是一些仪器设备、低值和易耗品, 这都需要加强管理, 减少损失, 提高效率。如今, 很多高校已经引入科学化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这使得物资和设备的管理脱离低层次的人工的计算和管理, 提高到了信息化、技术化的管理层次, 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账目管理的繁杂性、不科学性。为此, 为了减少资源浪费,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 为了更为合理调配实验经费, 以此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引进信息化很强的物资管理系统, 显得十分必要。
三是实施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用制度保障实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近年来, 很多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实施了改革, 在很多方面实施了创新, 这为高校实验室工作与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一般情况下, 实验室的建设管理, 离不开各种规章制度, 这些规章制度由经验总结而来, 是协调各方面工作的重要依据, 对于推动实验管理有着重要作用。常用的有:安全环保制度、实验教育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技术人员岗位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操作管理制度、仪器设备定期维护制度、实验物资采购管理制度等, 这一系列规章制度, 基本可以构成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高校实验室管理, 应对此加以借鉴, 在制度建设上加大力度, 实际实验室管理的长久化科学化和规范管理。
【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推荐阅读:
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07-17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设备及实验教学网络化管理的研究论文08-09
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10-14
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06-11
高校实验室管理06-06
民族高校实验室管理10-17
高校实验室的管理10-03
高校实验室管理新思路06-02
高校创新实验室的管理11-10
高校实验室管理体系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