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设备管理系统

2024-09-30

高校实验设备管理系统(共12篇)

高校实验设备管理系统 篇1

引言

实验设备是高等学校从事实验教学、科研及科技开发等工作的重要条件和物质基础,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 工作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学历和理论知识, 还对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尤为重视。 因此, 近些年来各高校加大了实验设备方面的投入, 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 各学院实验室所拥有的各类仪器设备品种和数量逐年增加, 使得设备管理日趋复杂。 此外, 伴随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实验设备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实验设备的管理难度也在加大, 这对于我们实验室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是一个很大挑战。如何发挥实验设备的最大效益, 实现对高校实验设备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因此, 探讨高校实验设备的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实验设备管理现状

随着各高校对物理实验设备投入的加大, 问题也随之而来,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设备的重复购置率高, 使用效率低。

国家对高校实验项目日益重视, 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 但高校在更新实验设备时往往陷入盲目采购的怪圈, 同一院校的各单位为了使用方便, 每个实验中心往往要将所需实验设备都配备齐全, 这必然导致一些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 降低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另外, 一些老旧设备大多还可使用, 只是由于年久导致部分仪器不能正常工作, 一些重要零配件因厂家倒闭或消失无法及时配换到位, 影响实验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从而仍能正常使用的大部分仪器设备只好闲置, 造成设备的浪费。再者, 一些实验中心在采购仪器设备时过度追求仪器设备的高集成度, 往往忽略仪器设备在实验教学工作中的原理示范效应, 一些还能正常使用的仪器被这些高集成度的仪器设备取而代之, 而新购进的仪器设备由于过于集成化, 亦可称为包装化, 学生只需进行面板操作, 教师不能直观讲解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 影响实验教学效果, 造成仪器设备的双重浪费。

2.实验设备的管理制度难以落实到位。

仪器设备能否发挥它的教学科研效果, 关键是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制度能否落实到位。 仪器设备从购置, 登记造册, 到使用、日常维护保养, 报废等都要有相应的制度保障。 本校在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方面, 虽然各项制度较为完备, 但操作性差, 再加之责任分工不明确, 制度往往得不到认真执行。 从采购设备开始, 参与采购和招投标的人员中缺乏实验技术和教学人员的参与, 采购的实验设备往往与实际教学的要求相脱节;由于责任分工不明, 缺乏对仪器设备的归类、整理、登记, 有些仪器甚至买回来就被放在实验室角落里无人问津, 能够立即投入使用的仪器也经常因缺乏必要的保养维修而被弃之不用。 由于没有有效的仪器损坏赔偿制度, 因此, 一些学生不爱惜设备和违反操作规程的事情屡屡发生, 造成仪器被损坏。

3.实验室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受传统观念影响, 大多数高校重理论轻实验, 安排S的实验室工作人员, 无论从专业知识结构、年龄层次, 还是学历方面都偏低, 造成在实验仪器管理和使用上, 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实验教学的要求。 实验室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只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和培训才能真正做到管理到位, 但目前大多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达不到实验教学的要求, 无法处理一些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高精尖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问题, 这直接影响实验人员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 实验室工作人员普遍工资不高, 地位低下, 也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本校实验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们实验中心在仪器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们实验中心虽然也建立了相关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很难严格照章执行, 在仪器设备借还保管、使用操作规程、维修保养制度、事故处理办法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2. 实验设备的一些元器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老化、损坏、设备性能下降、耗能加大等问题, 如果这些实验设备不及时维修或更新改造, 仍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继续使用, 则将难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严重影响教学和科研质量。

3.目前实验室还有部分实验仪器利用率较低, 如何更充分地发挥这些仪器资源的作用, 是我们在仪器设备管理方面遇到的挑战。

三、解决方案

1.健全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并有效落实。

物理实验设备的管理首先要有健全的仪器管理制度, 这是仪器管理的第一步, 是基础保障, 目前本校的仪器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仪器设备购置管理办法》、《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规定》、《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仪器设备报废管理规定》、《自制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物理实验室仪器设备丢损赔偿办法》、《实验室仪器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办法》等, 仪器的采购由各单位独立申请采购, 重复购置率较高, 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 仪器的使用效率低。因此在管理制度层面, 应加强各单位的沟通, 建立有效的仪器共用共享制度, 将类似的实验室进行整合, 加强统一管理, 统筹安排实验课程, 做到物尽其用, 资源共享。 此外, 随着信息网络化的发展,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实验设备的调配使用, 可以极大地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保障其正常运行。

制度的建立应遵循有效性、可操作性和现实性, 在现有的仪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 应对制度进行细化、具体化, 将制度的可执行性放在首位, 对仪器的采购计划、购置、验收、安装调试、使用、后期维修保养及报废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每个环节都应该有相应的细则制定、人员专管, 确保各个环节能够有序合理地进行。

2.加强实验队伍的建设, 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实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管理制度的落实, 因此, 基于目前的人员情况, 有必要加强实验队伍的建设, 多引进具有丰富实验室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士, 同时加强现有实验人员的培训, 鼓励和帮助实验人员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积极开展和其他高校、科研院所的沟通合作, 学习他们的先进管理经验;为了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可以将实验室的实验设备管理状况与他们的经济效益挂钩, 建立相应的奖罚制度并认真执行。 对于大型精密仪器, 应安排专人, 提前对其进行必要的仪器工作原理, 使用和维护保养方面的培训, 实行高精密仪器的专人专管。

3.拓展实验项目, 提高仪器使用效率。

为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 使其充分发挥教学教育的作用, 应加强各实验室之间的仪器协调使用, 利用网络技术, 将仪器型号、使用范围、时间和使用情况公开, 供学生或科研人员查询, 预约使用。 在各个实验室内部, 要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将闲置的仪器进行整合, 鼓励学生一起参与仪器的改造, 增加实验项目;同时可以自制一些组件和现有的实验仪器相融合, 对现有的实验项目进行拓展。

结语

实验设备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每个环节都需要认真对待。 制度的建立要遵循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制度的执行需要专业的人员来保障和完成, 而信息网络化发展将给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摘要:作者结合目前各高校实验设备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及成因, 分析了所在学校在实验仪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从仪器管理制度, 实验师资力量和仪器使用效率等角度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物理实验,设备管理,仪器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刘晓舒, 等.加强高校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的思考.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2, 19 (2) :143-145.

[2]曾腾, 王列峰.谈普通物理实验仪器的管理.实验教学与仪器, 2006 (6) :49-50.

[3]乔月凤.物理实验仪器设备的规范化管理.实验室科学, 2009 (6) :168-169.

高校实验设备管理系统 篇2

摘要高校实验室的计算机管理是高校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本

文主要对高校系级实验室管理系统进行了分析与设计,主要包括建立的基本要求,建立步骤和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步骤,要求

高校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质量体系的策划与准备-编制质量体系文件-试运行-评价和管理。首先对自己的实验室和实验室质量要求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其次明确建立和实施步骤进行有效的结构的组织和资源的配置,最后试运行。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包括:

1.明确质量形成过程:实验室是专门从事检验测试工作的实体。实验室工作的最终成果是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就是实验室的产品,同样有一个质量形成过程。为了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以确保检测报告的质量,就必须明确它的质量形成过程和过程的各个阶段可能影响检测报告质量的各项因素。从而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管理和控制,使其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以保证最终产品--检测报告的质量。由于生产组织的性质不同,产品特性不同,实验室的工作任务不同,因而,其质量形成过程也不尽相同。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应根据本实验室的工作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以明确其质量形成过程及涉及的要素。比较典型的质量形成过程,大体上包括以下各阶段。

(1)明确检测依据。接受某项检测任务,首先要明确检测依据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熟悉和正确掌握它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条件。必要时,在完全理解检测依据的基础上,编制便于操作的具体的检测程序和方法。以防止在掌握检测依据上出现偏差,保证具体操作上的一致性,避免发生质量问题。

(2)样品的抽取。为了使抽取的样品具有代表性,且真实完整,应制定合理的随机抽样方案,明确抽样、封样、记录、取送方式等各项质量要求或严格按检验规程规定进行抽样工作。

(3)样品的管理和试样的制备。为了保证样品的完好,不污染、不损坏、不变质,符合检测技术要求,应编制样品的交接、保管、使用、处置的质量控制措施。需要制备试样时,还应制定制备程序和方法,对制样的工具、模具等也应进行质量控制。

(4)外部供应的物品。对检测工作需用的从外部购进的材料、药品、试剂、器件等物品。应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和进行验收的质量控制措施。

(5)环境条件。应有满足符合技术要求的工作环境,并有必要的监控环境技术参数的技术措施。

(6)检测操作。检验人员要依据技术标准和检验规范规定的方法,正确、规范的进行检测操作,及时准确的记录和采集检测数据。考试大论坛

(7)计算和数据处理。依据检验规范的有关规定,对检测数值进行正确的计算和数据处理,并经过校对验证,以确保结果正确无误。

(8)检测报告的编制和审定。检测报告的内容应完整,填写应规范、正确、清晰、判定准确,并严格执行校核、审批程序。

分析检测质量形成过程,准确的找出可能影响检测工作质量的各项因素,使其持续的处于受控状态。这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项基本要求。一个完善的实

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应能实现纠正和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即使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也能及时发现,迅速予以纠正和改进。

2.配备必要的人员和物质资源

在明确质量形成过程中应开展的质量活动的基础上,为使质量管理体系能有效的运行,应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各类人员和物质资源。

(1)配备包括管理人员、执行人员、监督人员的各类人员。这些人员应具有同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工作能力、经验和技能,规定有明确的质量职责、权限和彼此的相互关系。

(2)配备物质资源包括仪器设备、工作场所、环境设施、技术控制手段和其他检测装置等。资源的配置应满足工作任务的需要和检测技术规范的技术要求。仪器设备的功能和准确度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环境条件和监控设施符合有关技术规定。

3.形成检测有关的程序文件

(1)程序文件是规定检测活动和检测过程的途径,是为控制可能影响质量的各项因素而制定的文件。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是通过贯彻实施程序文件实现的,因而制定好程序文件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2)程序文件应做到全面、适用、可操作。其内容通常包括:开展某项质量活动的目的和范围;对检验要做什么;由谁来做;如何做;如何控制;使用的设备和文件等做出具体的规定。来源:考试大

(3)编制程序文件时应参照GB/T 15481一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国家标准和结合本生产组织实验室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需要而定。应组织有关人员对编制的程序文件的内容是否完整、适用,可操作进行评审,提出意见,经修改、审核后正式批准、颁布执行。

(4)应制定的程序文件一般包括: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制、检测工作程序、样品质量控制、技术文件控制、仪器设备质量控制、环境条件控制、外购检验用品质量控制、分包检测的控制、记录和报告、质量申诉处理等。

建立和实施步骤:(1)确定顾客和其他相关方面的期望(2)建立质量方

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方针就是实验室开展管理的“纲”,质量目标是实验室追求并实现的主要任务,要求:适应性,可测性,分层性,可实现性,全方位性。应

注意问题是明确两者关系,考虑实验室具体情况,要与上级部门保持一致。

(3)确定实现质量目标必须的职责和过程:确定控制对象,完成过程中必须投入的资源和活动;过程的要求,价值增加,确保质量;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4)确定质量目标的程序和提供相应的资源。资源配置:人力资源配置,基础设施的配置: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设施。(5)规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有效率的方法。(6)应用这些测量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7)确定防止过程不合格并确立隐患措施。(8)保持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随着高校实验课“学分制”改革的深入,实验课不再以课程作业方式安排,而是将实验课从理论课中剥离出来,单独开设课程,并给予相应学分,传统的实验手工排课方式就变得异常艰难,同时,由于受空间、人力、时间等限制,实验设备、实验工作、实验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实验室资源浪费比较严重。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的系统将为您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

•在实验课“学分制”模式下,提供实验教学管理服务,完成计划内的各种实验课程。

•减轻学校相关人员的工作量,将其从繁锁、复杂的业务中解放出来。

•结合各实验室实际情况,开展面向学生的开放服务,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外开展实践和创新。

参考文献:百度

笔记

课件

实验室管理

高校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08级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搜集查找:胡怡2008401030113

杜慧2008401030115

编写制作:刘俊敏2008401030121

郭文芳2008401030129

打印校对:曹彩霞2008401030119

高校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研究 篇3

摘要:建设基于网络环境的实验教学模式是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采用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对目前实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实现实验过程网上预约,实验内容网上查阅,实验报告网上批阅,并具有实验设备的登记、借用、归还等资产管理功能。该系统能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资源共享,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关键词:实验教学;网上预约;网上批阅;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2-0143-0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化、信息化等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国家也在大力提倡、资助各行业的信息化进程。目前国内大部分实验室都配备了局域网,各种实验设备的配置也很高,但是实验设备的使用率低和开放性差,实验教学缺乏灵活性,已经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研究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实验室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是高校实验教学创新改革的主要方向,国内高等院校都在这方面积极进行探索和尝试。[1]

一、研究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意义

建立基于学校局域网的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共享实验资源,实现实验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改革创新,满足广大师生的迫切需求,其意义归结为以下几点:

(1)实现实验过程的无纸化操作,从实验任务→实验预约→预约审批→实验报告批改→实验结果查询等,全过程实现网络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2)实验室设备简介、开设实验、实验内容等信息都可以从网上查询,为实验室开放奠定了基础,通过完善实验资源库,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登录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进行学习。

(3)能跟踪和记录设备资产的使用情况,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

二、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发展概述

1.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发展历史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一些高等院校、研究所以及化学公司开始研究和使用大型计算机和局域网络系统分析化学数据,这是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雏形。[2]到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商品化的LIMS产品,这标志着LIMS研究走出了理论和小范围应用的狭窄区域,有了更广泛的空间和商业价值,并出现了Client/Server架构和Brower/Server架构的开发方式,技术日益成熟,功能更加完备。

国内对于LIMS的研究相对于发达国家是滞后的,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才出现了LIMS产品,并成功地应用于石化等多个领域。目前国内的LIMS研究已经从最初学习和借鉴阶段,发展到了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进行自主开发的阶段,内容涉及标准规范、质量控制、开发技术和商业价值等多个方面。

2.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现状

综合应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开发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基本上能实现实验室自动化运行、信息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的目的,对实验室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大多数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还是停留在数据存储、工作任务安排的水平上,少数能为实验室的管理者提供管理決策服务。

实验室网络管理软件在国内市场上非常得多,但每一种都依赖于特定的数据库结构,由于每个实验室的情况和需求各不相同,市场上的软件一般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必须单独定制和开发,软件的通用性较差。实验室管理平台软件一般具备以下功能:实验室管理、教师队伍、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日常办公、低值易耗品、仪器设备、实验室评估、系统维护等。

我校实验室尚未建立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目前实验室运作方式陈旧,设备利用率不高,实验计划、实验预约、报告批改等环节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验内容得不到网络公开,实验资源得不到网络共享,资产设备登记、借还、使用记录不详细,管理不完善,与国外院校和国内重点院校相比,处于落后状态。

3.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未来的实验室应当是高度数字化、专业化、智能化、系统化、自动化的。数字化的实验室除了自身专业技术的数字化,实验室的管理、运行都将是数字化的。目前,比较热门的GIS(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仪器远程控制、虚拟实验仪器等技术都将会在未来实验室得到应用。

三、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技术

1.ADO.NET技术

系统所采用的数据库SQL Server 2008,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系统,采用ADO.NET技术实现对数据库的连接和访问,具有可信任、高效、智能的特点。可信任体现在数据加密、外键管理和增强审查等面;高效体现在降低了开发和管理数据的时间和成本;而智能体现在其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平台,可以在用户需要的时候发送观察信息。通过ADO.NET技术访问SQL Server数据库,主要包括连接、访问、关闭等操作。

(1)数据库连接。应用程序连接数据库时,通过调用sqlConnection方法,传递连接字符串,实现对数据库的远程访问,如sqlConnection conn = new sqlConnection(连接字符串)。连接字符串必须包括4项基本参数:服务器IP地址、数据库名称、数据库登录名、数据库登录密码。连接之后调用sqlConnection的Open()方法打开数据库。

(2)数据库访问。执行数据库查询时,使用select语句访问数据库的表、视图、存储过程,得到数据集DataSet。执行数据库添加、修改、删除时,使用ExecuteNonQuery()方法,分别传递insert、update、delete命令字符串,即可实现数据库操作。如下所示:

public int MyExecuteSQL(string 命令字符串)

{   cmdCommand = new SqlCommand(命令字符串,连接字符串);

cmdCommand.ExecuteNonQuery();

}

(3)数据库关闭。数据库关闭时,只需调用数据库连接对象sqlConnection的Close()方法即可。数据库的连接和关闭必须遵循“尽晚创建,尽早释放”的原则,这样能缩短应用程序占用系统资源的时间。

2.网络拓扑结构

图1所示是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图。系统包括数据服务器、实验室计算机、教师和学生使用的计算机,各终端通过学校的局域网络访问数据服务器。也可以采用环形冗余网络。

四、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开发

采用SQL Server 2008设计数据库,使用Visual Studio 2010进行管理软件开发,并通过配置数据服务器,借助学校网络,采用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开发模式,搭建信息化、制度化、数字化的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3]

1.系统权限设计

系统权限分为管理员、实验教师、任课教师、学生4种,根据用户登录权限不同,进入不同的访问界面。

(1)管理员可管理所有数据,包括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查询。

(2)实验教师可管理实验相关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如实验室简介、实验审批、实验报告批改等,还包括所有数据的查询。

(3)任课教师可管理教学相关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如实验预约、专业、班级、人数、资产借用等,还包括所有数据的查询。

(4)学生只能查看实验简介、实验内容及成绩,上传实验报告,预约开放的实验室等。

2.系统菜单设计

如图2所示,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菜单包括用户管理、实验室信息、实验教学、设备资产、门禁监控、帮助六大部分。

(1)用户管理包括教工管理、学生管理、用户退出,其中教工管理和学生管理分别具有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等功能。

(2)实验室信息包括实验室管理、实验室查询,实验室管理和实验室查询内容涉及实验室名称、实验室职责、基本设备、开设实验等。

(3)实验教学包括实验计划、实验预约、预约审批、报告批改、实验查询,实验预约信息包括专业、班级、人数、指导老师、预约时间等,实验查询信息包括实验内容、实验记录、实验成绩。

(4)设备资产包括资产分类、资产管理、资产查询,资产管理和资产查询内容涉及简介、登记、借用、归还等。

(5)门禁监控主要用于有刷卡或指纹考勤功能的实验室,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功能。

(6)帮助包括使用说明、版权信息。

3.系统流程分析

通过对系统功能需求的分析,设计系统流程如图3所示。用户通过注册账号或分配账号登陆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可进行实验预约,学生通过系统提交实验报告后,教师网上批阅学生提交的报告。此外,系统管理软件还可以管理设备资产信息,记录设备的使用过程。[4]

4.实验教学效果

(1)对学生来讲,软件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外通过自主学习,提前熟悉实验过程和实验内容,加快实验过程,提升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掌握知识的程度。软件提交实验报告的方式,改变了以往提交纸质实验报告的做法,方便了学生,减少了纸张的浪费。

(2)对教师来讲,软件预约实验的方式。使其在软件上审批学生预约的实验,系统会自动显示是否为空闲时间,克服了依靠教师记忆安排实验的不足,降低了教师的劳动强度,更好的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网上批改实验报告的方式,避免了整理堆积如山的实验报告。

(3)对实验室来讲,实验过程网上预约。实验内容网上查阅,实验报告网上批阅等方式,极大提高了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和利用率,保障了实验室资源的共享。

五、结论

高校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具有安全性高、容错性强、操作简单、界面友好、使用方便等优点。通过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和主动实验的条件,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网上实验预约、实验批阅、资产管理等功能,方便了广大师生,提高了学习和工作效率,实现了实验室资源共享。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利用校园网实现信息传播和沟通,不需要铺设专用通信网络,成本低,易于推广。实验室网络改革能提高和改进学校本科实验教学质量,是特色名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参考文献:

[1]王萱.电子实验室网絡平台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设想[J].电子制作,2014,(4):108.

[2]裴珊珊.高校实验室管理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高校科技,2012,(16):97-100.

[3]徐思东.实验室网络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应用[D].江西:南昌大学,2007.

[4]刘文吉,洪英,范连生.网络平台在高等学校基础实验室建设中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2012,15(3):146-149.

高校实验设备管理系统 篇4

1 设计的目的与需求

本系统主要是通过了解学校对于实验室设备管理的功能需求以及业务流程之后,运用ASP.NET架构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系统不仅能够极大提升管理实验室设备的效率,而且能够实现学校对实验设备的高利用率,进而推进高校实践教学的高效率运转。通过运用.NET技术和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设计出基于B/S结构的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实现学校实验设备的高利用率,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促使高校实践教学的高效率运转。

1.1 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1.1.1 系统性能的需求范围

本系统设计初对管理员、教师和学生的功能需求进行了调研。管理员的功能需求主要包括:系统配置管理、注册用户信息审核、学生的资料管理、设备信息管理、借用记录管理、实验室管理和预约记录管理。教师的功能需求主要包括:教师个人资料的管理、实验室设备借用管理、实验室预约管理。学生的功能需求包括:个人资料管理、实验室管理。

1.1.2 管理员的功能需求

1)系统配置管理:能够实现对管理员和教师用户的添加,并且可以对其进行删除、修改的操作。

2)设备信息管理:显示出实验室已经存在的实验设备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管理;

3)注册用户管理:能够实现对新注册用户信息进行审核,并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

4)借用记录管理:通过编号,名称,类别,借用人等,查询借用记录;

5)实验室管理:能够对实验室信息进行添加,查询进行编辑操作;

6)预约记录管理:对预约信息进行管理。

1.1.3 教师的功能需求

1)个人资料管理;修改用户的基本资料;

2)设备借用管理;对设备借用进行登记及查询;

3)实验室预约管理:对实验室的预约及查询实验室使用情况。

1.1.4 学生的功能需求

1)个人资料管理:查询、修改个人的基本资料;

2)实验室管理:查询实验室的基本信息。

1.2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1.2.1 数据库概念设计

在概念设计阶段中,研究者需要把自己变为用户,使其能够从用户的角度看待系统,理解用户对于系统的不同看法,从而使其设计的系统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第一阶段的概念模式就是反映用户需求。第二阶段则把已经形成的概念模式转换成逻辑模式。为了使系统设计的复杂程度降低,本设计采取了将概念设计从整个设计过程中独立开来,使各阶段的任务分开。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其不受特定DBMS的限制。使用E-R方法进行数据库的概念设计,需要进行三个步骤:首先设计出局部的E-R模式,其次把设计出的分部E-R模式整合成一个全局模式,最后再对全局的E-R模式进行优化,得到最终的模式,即概念模式。

1.2.2 设计全局E-R模式

当局部E-R模式全都设计好之后,需要把其整合到一块构成一个全局的E-R模式。全局的E-R结构不仅需要合理地表示一个完整、一致的数据库概念结构而且必须支持所有的局部E-R模式。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的全局E-R模式如图1所示:

1)确定公共实体类型。多个局部E-R模式的合并,首先要确定各局部结构中的公共实体类型。在这一步中仅仅按照实体类型名和键来认定公共实体类型。通常把同名实体类型作为公共实体类型的一类候选,把具备相同键的实体类型作为公共实体类型的另一类候选。

2)局部E-R模式的合并。合并需要以公共实体类型开始,以加入独立局部结构为结束。合并的原则是:首先进行两两合并;先合并那些在现实世界中有联系的局部结构;

3)消除冲突。冲突可以分为三类:属性冲突,结构冲突和命名冲突。而正是为了消除这些可能产生的冲突,使其能够被全部用户共同理解和接受的同一概念模型,因此设计全局E-R模式来代替局部E-R模式。

全局E-R模式的优化。全局E-R模式整理完成后,需要进一步根据各个部分的需求对全局E-R模式进行优化,从而达到提升数据库系统的使用效率的目的。一个好的全局E-R模式,不仅应该满足准确、全面地反映用户功能需求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尽量使实体类型的个数减少;实体类型重所含的属性个数也要尽可能的少;实体类型间联系无冗余等条件。

2 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2.1 系统功能说明

本系统主要是为了实现实验室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实验室设备管理的效率。采用的主要是基于B/S结构的后台操作模式,同时运用数据库对数字化信息进行管理。并在Visual Studio上进行代码的编译,最终在浏览器上实现对系统的前台操作。在实验室设备管理过程中,用户对于各个方面的需求不尽相同,本系统采用了E-R模式,将用户的需求分开实现,首先形成各个局部模块,再整和成一个完整的模块。力求将用户的所有需求满足,并能够清晰的展现在用户面前。该系统的各个功能的说明如图2所示。

2.2 系统模块详细设计及实现界面展示

2.2.1 登陆模块

登陆模块中可以使用该系统的人员为:管理员、教师、学生,三个角色的账户进行登陆认证。主要可以实现的功能为:当系统操作人员输入了用户名、密码以及系统中的身份后,系统自动调取数据库的信息,核对无误后,操作人员方可进入系统并进行相关操作。若输入的信息与数据库中的信息不符,则该操作人员无法进入系统进行操作,从而确保了系统的安全。

2.2.2 系统配置模块

系统配置部分的子项中包括管理员及教师信息查询及添加。主要实现的功能是:管理员能够添加管理员和教师信息,并可以对其账户信息进行修改和删除的管理。但是教师并不能对此进行任何操作。保证了管理员的最高权限。

2.2.3 设备信息管理模块

设备管理模块的子项中包括设备类别的添加、设备类别的查询、设备信息添加、设备信息查询四个方面。此模块是实验室设备管理的核心部分。管理员可以对按照设备类别的不同分门别类的将各设备添加到不同设备类别中,防止出现设备管理混乱的情况。

该模块的另一个功能是对设备信息的添加以及对设备信息的管理。管理员可以添加新设备的图片、进价、型号等并可对其进行修改、删除。

2.2.4 学生信息管理模块

该模块中只包含了一个功能即管理员对学生信息的管理。学生在登陆界面进行注册,填入系统要求的信息。该信息在这个模块显示,管理员对学生的信息进行查看,如果符合要求则审核通过,学生方可以登陆该系统进行操作。否则该生注册失败,无法登陆该系统进行操作。

2.2.5 实验室管理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即实验室的添加和实验室信息管理。管理对实验室的情况进行说明,并在界面上显示出该实验室是否被预约或使用。方便教师用户对实验室预约。

2.2.6 借用和预约记录管理模块

这是两个模块,而其设计思想大致相同,因此放在一起说明。借用记录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借用的设备仪器的记录,其包括借用人、借用时间、归还时间和审核。借用设备需要管理员的审核,管理员审核通过方可借出,否则不能借出。实验室预约记录管理模块面向的是教师。教师登录系统后,在该模块对实验室的信息进行查询和预约,然后通过管理员的调控从而实现对实验室的使用。

2.2.7 销毁记录管理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内容是设备的销毁和对销毁情况的记录。当出现损坏的设备时,管理员有权限对此设备进行销毁,但是必须记录清楚销毁事由,该销毁的设备记录在系统内,方便实验室的管理。

3 总结

高校实验室气瓶安全管理 篇5

实验室使用的各类气体,一般以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溶解性气体等形式储存于钢瓶内,被收录在《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内,属于危险化学品;同时,储存气体的钢瓶,一般承载的压力在1.0 ~ 30 MPa之间,且较多钢瓶容积都大于30 L,被收录在《特种设备目录》(2014)中,属于压力容器。

部分气体除易燃、易爆、有毒特性外,还往往容易与外界,或气体之间引发化学反应,如氧气与油脂、乙炔与铜、氢气与氧气、氯气与氨气等,因此实验室内禁止气瓶混放。

气瓶泄漏或管理不善,可能酿成较大的安全事故或者环境污染事故,事故现场极其惨烈,即便是无毒的氮气、二氧化碳,氩气等,一旦泄漏喷出,极易使人受伤,甚至造成人员窒息死亡。常用气体的安全使用

2.1 氧气

(1)氧气贮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氧气瓶不得与可燃气体气瓶同室贮存。采用氧乙炔火焰进行作业时,氧气瓶、溶解乙炔气瓶及焊(割)炬必须相互错开,氧气瓶与焊(割)炬明火的距离应任10 m以上。

(2)开启瓶阀和减压阀时,动作应缓慢,以减轻气流的冲击和摩擦,防止管路过热着火。(3)禁止用压缩纯氧进行通风换气或吹扫清理,禁止以压缩氧气代替压缩空气作为风动工具的动力源,以防引发燃爆事故。

(4)特别提醒:操作高压氧气阀门时必须缓慢进行,待阀门前后管道内压力均衡后方可开大;氧气严禁与油脂接触;氧气放散时周边30 m 范围内严禁明火;作业人员穿戴的工作服、手套严禁被油脂污染;氧气管道要远离热源。

2.2 氢气

(1)氢气的贮存注意事项:室内必须通风良好,保证空气中氢气含量不超过1%体积比。室内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得少于3次,局部通风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得少于7次。

(2)氢气瓶与盛有易燃、易爆物质及氧化性气体的容器和气瓶的间距不应小于8 m。(3)氨气瓶与明火或普通电气设备的间距不应小于10 m。

(4)氢气瓶与空调装置、空气压缩机和通风设备等吸风口的间距不应小于10 m。(5)禁止敲击、碰撞,气瓶不得靠近热源;夏季应防止暴晒。

(6)必须使用专门的氢气减压阀。开启气瓶时,操作者应站在阀口的侧后方,动作要轻缓。(7)阀门或减压阀泄漏时,不得继续使用;阀门损坏时,严禁在瓶内有压力的情况下更换阀门。

(8)氢气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应保留0.2 MPa ~ 0.3 MPa以上的余压。(9)使用前要检查连接部位是否漏气,可涂上肥皂液进行检查,确认不漏气后再进行使用。(10)使用结束后,先顺时针关闭钢瓶总阀,再逆时针旋松减压阀。

2.3 氯气

(1)氯气贮存注意事项:氯气钢瓶应远离热源,严禁用热源烘烤和加热钢瓶。防止高温,当气温在30℃以上时,严禁钢瓶瓶体在太阳卞暴晒,应将钢瓶放入库房,或者在钢瓶上加盖草包并用水喷洒冷却。(2)操作人员必须配备专用的个人防毒面具,各使用地应配备有预防氯气中毒的解毒药物。(3)氯气不得与氧气、氢气、液氨、乙炔同车运送,不得与易燃品、爆炸品、油脂及沾有油脂的物品通车运送。

(4)应设有专用仓库贮存氯气钢瓶,不应与氧气、氢气、液氨、乙炔、油料等化工原材料同仓存放。贮存氯气的仓库地面应干燥,防止潮湿,仓库要阴凉、通风良好,避免阳光暴晒和接近火源。

(5)氯气钢瓶不能直接与反应器连接,中间必须有缓冲器。(6)金属钛和聚乙烯等材料不得应用于液氯和干燥氯气系统。

(7)通氯气用的铜管应尽量少弯折宁以防铜管折破;发现铜管破损后应及时更换。如果空气中有大量泄漏的氯气,则可以使用氯气捕消器,使用时一定要佩戴好自动供氧形式的呼吸面具,以防止使用过程中缺氧而产生意外。

2.4 乙炔气

(1)乙炔瓶应装设专用的回火防止器、减压器,对工作地点不固定,移动较多的,应装在专用安全架上。

(2)严禁敲击、碰撞和施加强烈的震动,以免瓶内多孔性填料下沉而形成空洞,影响乙炔的储存。

(3)乙炔瓶应直立放置、严禁卧放使用。因为卧放使用会使瓶内的丙酮随乙炔流出,甚至会通过减压器而进入橡皮管,造成火灾爆炸。

(4)要使用专用扳手开启乙炔气瓶。开启时操作者应站在阀口的侧后方,动作要轻缓。(5)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冬天应留0.1 MPa ~ 0.2 MPa,夏天应留有0.1 MPa~3 MPa。(6)乙炔瓶体温度不成超过40℃。夏天要防止暴晒。因瓶内温度过高会降低对乙炔的溶解度,而使瓶内乙炔的压力急剧增加。

(7)乙炔瓶不得靠近热源和电气设备。与明火的距离一般不应小于10 m。

(8)瓶阀冬天冻结,严禁用火烤。必要时可用不含油性的40℃以下的热水解冻。

(9)严禁放置在通风不良及有放射线的场所使用,且不得放在橡胶等绝缘物上。使用时,乙炔瓶和氧气瓶应距离10 m 以上。

(10)使用乙炔瓶的现场、储存处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距离不得小于15 m,且不应设在隐藏部位或空气不流通处。

2.5 氮气

(1)氮气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2)氮气泄漏应急处理;应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 I制出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忐I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3)特别提醒:进入坑、洞、容器内、室内或周边通风不良的情况下作业,必须检测氧含量。含氧量大于18%、小于22%方可作业;在氮气大量放散时应通知周边人员;在使用氮气吹、引煤气等可燃气管道、容器时必须检测氮气中含氧量小于2%方可使用;氮气设施、容器、管道等检修时必须可靠切断气源,井插好盲板防止窒息事故发生。

2.6 氩气

(1)氩气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2)氩气现场急救措施:常压下无毒。高浓度时,使氧分压降低而发生窒息,氩浓度达50%以上,引起严重症状;75%以上时,可在数分钟内死亡。当空气中氩浓度增高时,先出现呼吸加速,注意力不集中,继之,疲倦乏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昏迷、抽搐,以至死亡。应脱离污染环境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输氧或人工呼吸,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液态氩可致皮肤冻伤,眼部接触可引起炎症。

(3)氩气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4)氩气瓶的灭火方法:本品不燃,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或者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5)特别提醒:氩气的比重大于空气,宜沉积管低洼处。因此在坑、洞、容器内、室内或周边通风不良的情况下,检修作业前必须检测氧含量大于18%、小于22%方可作业;氩气设施、容器、管道等检修时必须可靠切断气源,井插好盲板防止窒息事故发生。

2.7 二氯化碳

(1)使用方法:使用前检查连接部位是否漏气,可涂上肥皂液进行检查,调整至确实不漏气后才进行实验。

(2)防止钢瓶的使用温度过高。钢瓶应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热源,不得超过30℃,以免液体二氧化碳随温度的升高,体积膨胀而形成高压气体,产生爆炸危险。

(3)钢瓶千万不能卧放。如果钢瓶卧放,打开减压阀时,冲出的二氧化碳液体迅速气化,容易发生导气管爆裂及大量泄漏的事故。

(4)减压阀、接头及压力调节器装置正确连接且无泄漏、没有损坏、状态良好。

(5)二氧化碳不得超量填充。液化二氧化碳的填充量,温带气候不要超过钢瓶溶剂的75%,热带气候不要超过66.7%。高校气瓶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各高校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实验室建设的规模和体量也实现了成倍的增长,有专家指出,高校实验室的危险性是企业的100倍,因此实验室对危险源的管控显得尤为重要,气体钢瓶是实验室一类重要的危险源,目前高校对钢瓶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3.1 制度规范不健全

尚有不少高校并未针对气瓶管理制定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或文件,作为实验室内的一类危险源,也无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导致实验室对气瓶的管理和监管缺乏指导和执行的依据。

3.2 颜色标识不清晰

根据《气瓶颜色标志》(GB/T 7144-2016)规定,气瓶外表面的涂敷颜色、字样、字色、色带和检验色标等,是识别气瓶所充装气体和定期检验年限等信息的主要标志之一

日常实验室内环境复杂,腐蚀较严重,卫生状况也不佳,加上实验室内部管理不善,对气瓶的日常维保缺失,常会导致瓶身锈蚀严重,颜色模糊不清,钢印、标识污损不全,甚至全部脱落,无法识别相应信息,个别实验室建设时为了节约使用成本,甚至擅自改装气瓶,混装气体,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3.3 气瓶存放不规范

实验室使用的气体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且大多属于后期添置,未能统一规划,放置随意。又因实验室设计面积狭小,与火源、热源、电气设备之间无法保证必要的安全距离,易燃和助燃气瓶存在混放现象。为节省占地面积,个别实验室也未直立放置钢瓶,而是横倒后直接放置在实验桌、通风橱柜等下方,留下较大安全隐患。

3.4 管控措施不完善

部分钢瓶无气瓶帽、防震圈,且未进行有效固定,容易摔断瓶阀而造成事故;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瓶未能单独存放,防爆装置、泄露报警装置及通风换气装置未能有效配备;毒性,尤其是剧毒气体,无法实行双人双锁等“五双”管理,留有较大隐患。

3.5 安全责任未落实

为贪图实验方便,气体钢瓶一般被随意放置在实验装置或设备附近,未落实专人负责管理,无定期检查瓶体及管路的完整性及气密性、瓶体是否在检验有效期内,安全警示标识、气瓶状态标识牌、气瓶信息台账等是否齐全。

深圳市中南实验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实验台,通风柜,PP通风柜,药品柜等实验室家具的厂家,办公地址位于深圳市龙华新区大浪街道忠信路9号汇亿财富中心1509,专业从事实验室整体规划设计装修,实验室通风系统整体规划,实验室升级维护,无菌实验室,实验室净化,洁净项目,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实验室整体规划布局方案,实验室一站式的服务,公司本着“质量为本,诚信经营,不断创新”的原则,经过多年的经营。咨询热线:0755-29042050 气瓶安全管理思路

4.1 科学规划,规范设计

实验室装修、新建、改建、扩建应严格遵循“三同时”制度,如涉及实验气体的使用,尤其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助燃气体的使用,应进行科学规划气瓶与设备、气瓶与气瓶间的布局,如氧气与乙炔瓶应分开放置,至少保持5 m的安全距离,且距明火有10 m的安全距离;盛装易发生聚合反应或分解反应气体的气瓶,应避开放射源;剧毒性气体应实行“双人双锁”,放在加锁铁柜或单独房间内。此外,气体管路应规范化设计与施工,以满足日常使用及安全性要求。

4.2 安装监控,防患未然

使用具有危险性气体的实验室应安装气体泄漏报警仪,防患未然,确保安全。多功能的气体泄漏报警仪根据不同的气体采用不同的探头,可以检测如氢气、氧气、一氧化碳、硫化氢、氨气、氯气、氯化氢、二氧化硫、磷化氢、卤素气体、氰化氢、可燃气等的浓度并具报警功能,气体检测报警器的安装位置应靠近释放源并符合相关规范要求,除了实验室常用的固定式气体泄露报警器以外,还有便携式气体泄露探测器,携带、检测方便,且大多可实行数据的实时上传和查询管理,实行远程监控和管理。

4.3 完善制度,建立规程。

完善实验室气瓶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操作规程,使对气瓶采购、存放、使用、移动、处置等步骤都有明确的操作依据,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张贴相应的安全警示标识,明确“必须”、“应该”和“禁止”的相应事项。

4.4 落实责任,强化培训。

使用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违章操作,是实验室气瓶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气瓶的“多人使用,无人专管”是目前存在的普遍情况,因此须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指定专人负责气瓶的安全管理,将气瓶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到负责人员的绩效考核中,同时加强涉及人员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实行持证上岗管理。

4.5 定期检查,消除隐患

气瓶作为压力容器,被纳入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管理范畴,国家质检总局专门制定了《气瓶安全监察规定》,规定了气瓶各项活动需满足相应的规范要求,定期检验是气瓶供应单位应严格履行的义务,作为气瓶使用者,也需定期检查所使用的气瓶是否在检验有效期内。

管理人员需要对气瓶实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如检查其外表是否存在腐蚀、变形、磨损等缺陷,气瓶及附件是否清洁、干燥,停止使用时瓶头阀是否关闭,瓶内气体是否留有余压,气体管道是否出现裂缝导致漏气等现象。

结语

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思考 篇6

[关键词]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或设施,诸如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和大型游乐设施等。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各高校设施设备不断增加,特种设备数量和种类的比重逐渐加大。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校园的安全稳定对培养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成为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环节,稍有疏忽,就会给教师、学生的生命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当前,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此,我国逐渐加大了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力度。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开展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

一、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主要特点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实验室也在不断兴建和扩建,进而致使实验仪器和设施增多,实验项目增加,一些如木材实验室常用的高压反应釜、物理化学实验室常备的各种气体钢瓶及生物技术实验室常用的高压蒸气灭菌锅数量也相应增加。有些专业的学生在实验中甚至要接触到大型的起重机,在扩招的大背景下,学生使用实验室的累积开放时间和实验室使用效率都明显地有所增加,实验室设备的特种设备安全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另外,电梯锅炉等非实验设施设备分布较为分散,管理权多划归后勤公司管理,管理人员业务的素质不高,人员情况复杂。归纳起来,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特种设备分布分散,所属权相对独立,管理难度大;(2)各实验室设备精良,特种设备种类呈不断上升趋势;(3)特种设备所涉及的试验项目多,实验条件复杂;(4)实验室特种设备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5)电梯、锅炉、起重机等非试验设备的管理办法滞后;(6)无证上岗,甚至尚未经过培训和考核的人员擅自从事特种设备作业现象较为普遍。

二、高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1高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现。高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表现主要有爆炸性事故、毒害性事故、机械伤害事故、设备损坏事故和电梯事故等。爆炸性事故是特种设备的常发性事故,主要易发生在锅炉及高压容器的使用过程中。毒害性事故大多发生在使用具有化学药品和有毒物质的设备的化工实验室。机械伤害事故主要易发生在有起重机、弧焊机等大型、高温或冲击运动机械设备的实验室。设备损坏事故主要发生在突然停电或电路故障有用电加热、存在机械高速运转设备的实验室。电梯在给师生的学习生活带来的舒适、快捷之余同时也存在着对人身安全的隐患问题,电梯突然停运、电梯突然自由下滑都会发生电梯事故。其他还有诸如气储罐及其压力管道泄漏,气瓶火灾等具体表现形式。

2高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1)安全教育宣传不到位。目前在我国高校的运转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思想,觉得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投入大而产出小,认为特种设备和普通设备没有太大区别,不需要加以特别管理。而且普遍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认为所谓的重大安全事故不太可能发生,忽视了对设备管理职能部门以及学院使用部门全体教师员工安全意识的教育宣传。

(2)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高等院校普遍存在安全管理体制不顺、安全责任不明的问题。很多高校安全工作由保卫处负责,但并没有明确的特种设备安全的责任单位,这种管理方式存在很大弊端,保卫部门人员有限,没有精力分管全校几百台甚至更多的特种仪器设备每天的安全运转,而在保卫部门中配备精通各种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员又难度较大,无法实现对某些专业设备进行安全管理。另外,还表现在责任落实不够明确,突发事件不能及时处理。

(3)安全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有些员工对特种设备的设计、安装及维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特种设备登记档案的建立,以及如何预防和处理事故等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他们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把关能力、科学监管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工作需要,整体素质尚待提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些是出于安排人才家属的考虑,大多学历不高,有些是与原来专业知识不对口,需要一个阶段的适应。而有些人年纪较大,接受特种设备管理的能力本身有限。

三、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思考

笔者认为在分析了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整体情况前提下,今后的工作要在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原则基础上,从注重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倡导安全文化入手,切实做好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机制,全面提高管理人员队伍业务素质,实现网络动态管理,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等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教育。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特种设备安全涉及到的人、机、环三个因素中“人”的因素所导致事故持续高居60%以上的比例。所以,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乃是管理工作重点努力方向。在教师方面,要求对实验室中所使用的特种设备操作规程非常熟悉,向进入实验室的学生教授的第一课,应该是实验室特种设备安全教育课,在接下来的各项实验中,也都要贯穿安全知识的教育,避免学生在今后进行的实验或科研中犯常识性的错误,引起安全事故。针对研究生在实验室工作时间长的特点,应要求其克服麻痹思想,工作时间绝不能脱岗,在学生方面,进入实验室前就要熟悉实验室的环境,了解实验操作规程和实验流程,掌握所接触的实验设备的性质和性能。在学校方面,应定期进行安全事故应急演习、演练,聘请专业人员讲解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和使用方法。

2全面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责任制。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应该是一个全过程的管理,从设备招标采购、安装调试、验收、运行、维护、维修等环节都要严格管理。要改变由保卫部门只负责事故后管理的简单模式,采取设备管理部门及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多部门联合,并明确各部门在安全管理各阶段的职责,进行全程监督,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校长是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各院(系)院长(主任)是本院(系)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院(系)的安全管理。各实验室主任是所属实验室安全

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各学科可根据情况再设一个学科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人。在此基础上分级签定安全责任状,树立从上到下、安全事故人人有责的新观念。设立专门管理单位,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公室,由专人负责组织全校的特种设备安全培训工作及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组织工作。

3加强特种设备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培养一支思想过硬、责任心强、高素质的安全管理队伍是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保证。通过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增强安全防护和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每年可以根据教学时间安排,组织几次特种设备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和集中学习,举办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及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对全年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优秀的职工进行通报表扬、资金鼓励等多种奖励形式,促进职工的积极性,将其安全管理业绩直接与年度考核、职称评定挂钩,对于极少数不能胜任岗位的职工实行短期暂时下岗,到期后考核合格后方可重新聘任,形成一个可上可下的流动管理机制,使其产生危机感,责任意识逐步提升,从而促进整个队伍素质的提高。

4推行两级管理,实现网络化动态监管。特种设备应注重档案管理。两级管理有助于二级单位管理工作的细化和优化,提高管理者的积极性,同时简化了校级管理部门的工作,保证了信息交流快速通畅,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各二级管理单位应聘请相关专家对新购入的设备进行特种设备鉴定确认,确定为特种设备的仪器设备则要注册登记,详细记录和掌握特种设备的地址、设备名称、设备功能、设备台数、设备种类和使用单位的联系电话等,并及时上报设备管理等职能部门。应该建立特种设备的安全服务网络,对特种设备进行远程监测,对不合格或故障设备作出迅速处理反应,校级职能部门对大型的新增特种设备如电梯、起重机等采购和安装进行监理,防止设备竟标压价和安装偷工减料等现象,以消除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验收环节聘请专家对安装质量进行验收,形成双保险,保证投入使用后安全运行,设备运行中按照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标准,加强对保养环节的监督检查,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和不能按时完成整改的设备要坚决予以停用或拆除,处理不了的要报告当地政府以便采取更有力的措施。

5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高校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应有章可循,除了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外,还应建立和健全适合高校基本校情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订不同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操作标准和管理制度,规范较为详细的日常检查维护的内容、范围时间及具体要求。规章制度是实践的总结,需要在实践中予以进一步完善。因此,在全面贯彻现有条例的同时,对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事项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特别要听取师生员工的反馈意见,使管理更具人性化,为校园的安全稳定提供有力保障和更优质服务。

6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按照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特种设备的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只要使用特种设备就有危险,就有发生事故并造成一定程度危害后果的可能。所以,我们要对可能产生的各种危险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制定特种设备应急措施及不同的救援预案,防患于未然,特种设备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要立即组织指挥学生疏散,远离事故现场,力争无人员伤亡。并且,按照预案立即组织实施扑灭事故,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力争把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遇有人员伤亡等情况,要做到事故应急救援不拖延、不推诿,并立即送伤员到医院进行抢救,有关单位负责人要到达事故现场,组织指挥救助工作,校设备管理部门、保卫部门要及时查明原因,发生重大的特种设备事故或当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不能很快得到有效控制时,应立即报警和向市政府办公室报告,请求市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指挥部给予支援,协助市有关部门处理事故和责任认定工作。

高校实验设备管理系统 篇7

关键词:高等院校实验室,物联网设备管理,射频识别技术

一、引言

随着高等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高校在实验环境和仪器设备上的投入也在迅速地增加, 作为高校教育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实验环境里人多物杂, 依靠传统方式如手工建立台账、标签或条码等方式管理效率低下、容易出错、更新困难, 如何科学有效的管理、避免重复性购置、充分提高仪器使用率、让仪器设备能在教学科研中发挥最大效益已经成为当前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 推动和促进了设备数据采集流程的简化、信息透明度的增强和资产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的实现, 避免“重购轻管”、重复购买和闲置浪费, 是加强高校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的有效手段, 使管理工作逐步实现系统化, 规范化, 程序化,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了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

二、物联网技术的概念

作为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物联网代表了下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其基础和核心仍然是互联网, 利用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照预先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由全球产品电子代码、射频识别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射频识别 (RFlD) 是一种利用射频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 整个识别过程无须人工干预。这种技术具有安全可靠, 无污染、数据可重复读写, 保存时间久, 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 同时识别多个标签, 操作快捷方便等诸多特性。通常RFlD系统包括三个部分:电子标签阅、读器、数据处理平台系统软件等。

RFID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为:阅读器通过射频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 当电子标签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 产生感应电流获得能量并被激活;电子标签将自身信息通过天线发送出去, 射频天线接收到该载波信号后, 将其传送至阅读器, 再经解调和解码后送交后台系统进行相关处理。

三、射频识别技术在实验设备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结合射频识别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通过使用电子标签、读写器和后台管理系统可以实现高等院校实验设备的入库登记、申领登记、借用转让、折旧报废、维修保养、状态查询、仪器设备盘点等功能。实现实验设备资源的全方位可视化和信息透明化, 让资源管理更精细,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1.设备盘点

实验设备及其配件在生产制造、销售运输、入库仓储过程中可以被分配具有唯一识别码的射频识别电子标签, 标签里可以存放仪器设备的基本信息, 阅读器通过射频信号读取, 在进行设备盘点清查的时候, 管理员使用手持式读写器, 不需翻看、搬移、逐台扫描仪器便可批量、准确的获取仪器设备的信息, 降低工作强度, 提高盘点效率。

2.信息更新

利用电子标签不限次数的新增、更改和删除内部存储信息的特点, 从采购入库开始, 将其使用过程中的在用、调配、闲置、维修、报废等状态的改变及时更新写入标签, 确保在清查管理时掌握仪器设备的生命周期, 为仪器设备的采购更新、报废调配、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设备定位

为了保证仪器设备在规定范围内被合法的使用, 对贵重、大型的仪器设备实现室内空间定位, 防止私自挪动或其他意外情况的发生, 同时仪器设备上的每个电子标签被赋予不同权限, 利用门禁系统, 当未授权仪器设备离开仓库时发出防盗警报, 确保实验仪器设备的安全。

4.监管共享

利用电子标签, 结合GPS、智能传感器等技术, 加强实验室危险品的监控报警、定位跟踪、检查教研、信息跟踪等功能。与大型昂贵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结合, 使用户准确获得目标仪器的位置状态等基本信息, 提高设备共享性和利用率。

5.过程监控

利用电子标签达到兆字节容量的存储器存放仪器设备的技术档案, 教师利用手持式阅读器可以在实验时读取学生的实验环节、操作要点、中间结果、使用帮助等信息, 动态监控实验设备, 当使用不当时报警并中断实验, 避免损失, 并最终指引学生正确完成实验, 确保实验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

四、结语

通过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 可以解决高等院校仪器设备分散, 数据采集困难的瓶颈问题, 从而利用其技术优势有效解决仪器设备清查效率低下、管理困难、维护跟踪不足突出问题, 避免了以往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中一些烦琐过程和人为产生的问题, 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高效、便捷。在RFID技术的应用过程中, 标准、技术和成本一直是业界公认阻碍其发展的三大原因, 但RFID所具备的优势让它在更广阔的领域显示出了强大的活力并且愈发势不可挡。网络及通信技术的发展给RFID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新机遇, 信息化建设也开始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完成底层数据的自动采集。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 RFID必将在更大的领域获得普遍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晓光, 王晓华, 王伟.射频识别 (RFID) 系统设计、仿真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2]谈峰.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跟踪系统研究与实现.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08.

[3]亢军贤, 尚永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与应用研究综述[J].甘肃科技, 2008, (5) .

浅谈高校实验中心实验材料管理 篇8

一、高校实验材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对实验材料的管理重视不够

近几年, 由于新开设专业、新设置课程的增多, 以及学校鼓励教师增开综合性、设计性以及科研性实验, 所用到的实验消耗材料的种类、规格、数量都在不断增加。如金属、非金属的各种材料、燃料、试剂等等有上百个种类, 其中有的种类中又分多种规格和型号, 但由于大多数领导或管理人员认为实验材料与固定资产相比价值较低, 所占金额比重较小, 往往不被重视。领导将主要精力用在实验室队伍、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及一般设备的管理上, 因此部分管理人员都不想花太多的时间进行材料管理。同时, 在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重钱轻物, 重买轻管的现象, 这些都导致材料积压、浪费以及非正常的损坏和丢失。

(二) 购置计划不够严谨

高校实验中心普遍存在着材料管理不当, 过分强调购置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一是购置成本较高, 资金使用效率低。由于实验材料计划定额或定量分配到各院、系实验室, 使用部门自主、分散采购, 增加了运输费、差旅费、汇兑费用, 导致采购成本高, 资金使用效益低。二是重复购置, 利用率低。某些高校由于系室割据, 实验室隶属于各系教研室, 整体规划性差, 实验材料私有独用, 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在实验材料的购置上, 缺乏统筹安排, 没有相应的制约和调控机制, 造成积压, 使得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难以实现, 直接导致管理成本增加, 也极易造成整体购买力的下降或资金浪费。三是计划与实际需求不相符, 资源浪费严重。有的实验技术人员或教师在做下一学期物品采购计划时, 没有完全按教学任务书中的实验教学计划对所需材料的数量进行估算, 造成许多物资购入后被闲置、浪费或挪作他用, 而有些实验材料有一定的使用期限, 一旦过期便不能再使用, 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 管理体制不健全

某些学校实验中心缺少从事实验材料物资管理的专业人员, 而且有关实验材料使用和管理的规章制度也不很健全, 计划管理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欠规范, 有些非正常的教学活动如非学历教育、经营创收业务、科研等也挤占、挪用教学实验材料, 还有的将办公费、劳务费、业务招待费等支出也列入实验材料支出, 挪用现象普遍存在。此外, 目前各高校的固定资产由专门的设备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加上领导比较重视, 管理较为规范。而在实验材料的管理上没有使用较为统一、规范的管理系统, 许多部门还在采用传统的算盘加账本的手工计账方式, 工作效率十分低下, 库房管理、账目管理较为混乱, 存在记录信息不完整、数量金额不准确等现象, 从而难以统计每学期或每学年实验消耗材料的数量和每学年的实验教学成本。

(四) 监控不到位

高校实验材料具有品种多、规格杂, 实物管理难度大等特点, 在其管理上由于计划分配和经费使用过程不透明, 账物反应迟缓, 监督机制滞后, 各级管理部门和各类监督机制无法实施及时有效的管理与监督, 加之有的管理人员不重视实验材料的管理, 责任意识较差, 导致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二、高校实验材料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 更新管理观念, 提高管理水平

实验中心应利用掌握全校实验材料的使用与管理的有关信息, 对基层实验室加强正确引导, 提高其思想认识, 逐步克服重固定资产管理, 轻视实验材料管理的思想。在对实验材料的管理中, 要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 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 学校还应对材料的管理进行不定期检查, 并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以此来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 对于发现的问题, 要及时解决, 总结经验教训,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二) 制订相应的制度, 规范实验材料管理

实验中心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实验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特点, 建立层次分明、操作性较强的实验材料管理制度, 如岗位责任制度、实验材料管理办法, 授权审批制度、采购与验收环节管理制度、预付货款和定金批准制度、丢失、损坏、赔偿规定等, 并逐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建设, 在制订申报、购置计划、接收、入账、使用登记、消耗、借用、赔偿、报废记录等各个环节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并加以规范, 用以完善实验材料管理的各个程序, 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实验材料采购、保管、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无效行为和不法行为。

(三) 建立实验材料管理信息系统, 加强账目管理

高校可以借鉴会计电算化的经验, 利用自身科研方面的优势, 开发适合自己的实验材料管理软件, 利用计算机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进行材料管理。在这个系统中, 不仅可以完成包含采购入库、一般出库和各种退库方式的最基础的账物管理, 还能够提供仓库管理、材料分类、数据查询、材料盘存等各方面的详细信息, 如每种物品的消耗、损坏、借用以及报废情况。实验材料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有利于实时监控账、卡、物是否相符, 并通过多种查询手段和丰富的统计报表格式, 满足各个管理层次的需要。

(四) 严格监控库存材料, 避免物资积压

库存实验材料品种繁多, 实验室管理人员应根据材料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对所有材料进行分类, 集中保管, 分架存放, 对货架编号, 做到账物对号, 存放有序。管理人员经常查看易挥发、易霉变物品的保存状态, 有问题及时处理, 实验中心与各实验室管理人员签定安全责任书, 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对于一些化学试剂和指示剂等因计划不易控制而遗留下来的物品, 进行学校内部调节, 送给相关实验室, 以供有关实验使用。通过调节提高有关物品的使用率, 避免材料的长期积压和浪费, 做到周转畅通, 同时, 也能为实验室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高校实验仪器设备管理问题及对策 篇9

一、高校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 许多高校仍未建立健全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或者是虽然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 但在实际工作中未能严格照章执行, 如仪器设备采购制度、借还制度、使用操作规程、维修保养制度、事故处理办法等。在购置设备时不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程序操作, 仪器设备的功能与实际需要不匹配, 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购置没有长远规划, 盲目采购, 造成仪器设备不连续;在设备使用过程, 没有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核对, 致使仪器设备的流失和失控。总而言之, 在实验设备的计划、采购、验收、管理等诸环节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二) 仪器设备账目与实物管理不规范

高校新增仪器设备数额大、种类多, 因此, 仪器设备的账目品种杂、登记工作繁重。高校实验设备的账目大部分在财会部门设置会计明细账簿, 而财会部门更多地关注仪器设备的价值核算, 忽视与实验设备管理部门经常核对资产的数量与价值;实验设备管理部门更多地关注设备的审批、验收等一般性工作, 忽视对设备的定期检查、核对与注消等日常管理工作, 导致出现设备台账建立不完善、名称不准确、设备不贴标签、私自挪用、外借不登记等现象, 这样财会部门与实验设备管理部门在年末对账时就会发生账物不符的情况。

(三) 仪器设备重复购置, 使用效率低下

许多院校的各实验室之间相对独立, 实验仪器设备不能实现资源共享。有的实验室实验项目少, 教学任务有限, 设备购置后长期闲置, 造成使用成本增高, 同时也使得有限资金的合理利用率降低。

(四) 实验仪器设备部分老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 仪器设备的一些元器件会产生老化、损坏, 设备性能下降, 耗能加大。如果这些实验设备不及时维修或更新改造, 仍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继续使用, 将难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严重影响教学和科研质量。

(五) 实验室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许多高校从事仪器设备操作与管理工作的人员在知识结构上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如有些大型精密的仪器设备或进口设备换代快, 性能复杂, 很多实验教师不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对设备使用方法的掌握不到位, 造成很多涉及新知识新技术的实验课程不能开设, 影响新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另外, 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设备的维护知识, 致使仪器设备不能正常使用, 严重影响正常教学。

二、加强高校实验设备管理的对策

(一) 完善仪器设备管理体制

具体表现在:一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高校应在仪器设备申请、审批、购置、使用、维护、报废等方面建立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 对设备管理各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如仪器设备添置计划编制与专家论证制度、采购招投标制度、入库验收与财产登记制度、保管及使用办法、出借和赔偿制度、定期检查与维修制度、使用状态信息收集与数据分析处理制度、报废注销制度、废旧仪器设备再利用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 实验室人员要认真做好各项记录, 让规章制度真正成为实验室科学化、正规化、程序化管理的重要保证。二是建立三级管理体制。按照分级管理和管用结合的原则, 实行资产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设备使用单位的三级管理体制。资产管理处代表学校对国有资产进行统一管理, 为校级管理层次;实验中心行使设备管理职责, 负责制定仪器设备的添置计划、购置、调剂和报废等工作, 建立设备资料档案, 实施总体管理;设备使用部门具体负责本单位设备的调试、使用、维护等工作, 建立固定资产分户帐、低值仪器分户账及本单位设备的资料档案。三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成立仪器设备管理监督领导小组, 检查有关管理人员对法律、政策和制度的执行情况;负责审计设备购置计划的编制、价格、数量和报废、呆滞处置情况, 参与设备招标采购;审查资产清查、评估和产权变动, 审计监督设备的保值、增值、流失和设备利用率、使用效益情况。

(二) 实现仪器设备资源共享

为了使高校实验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设备管理部门应实行集中管理, 统一调剂, 资源共享。各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可以扩大仪器设备的使用范围, 充分发挥其使用效能, 同时还能密切各部门的关系, 体现学校整体化管理的现代化模式。

(三) 实行仪器设备网络化管理

高效应建立科学的网络化管理模式来实现仪器设备的合理分配、资源的优化配置。由于仪器设备的数据信息是不断变化的 (如设备的使用人、存放地点、现状等) , 实行网络化管理后, 设备相关数据信息可以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实时的更新实现动态管理, 即对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面的动态管理和监控, 通过量化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项指标并建立模型的方法, 运用预测、分析、统计、反馈等手段, 为各级管理和监督部门提供及时、准确、详细的分析数据和决策依据。

(四) 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实验室管理工作纷繁复杂, 包括人员、仪器设备、试剂药品、教学和科研档案、工作质量、财务及其他各项事务管理, 因此, 高校应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人员稳定的实验技术队伍。应加强实验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使之系统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原理, 学习先进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保养及维修技术, 学习实验设计和统计处理实验结果的方法, 同时还要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能力, 在实验管理工作中做到有条不紊。

参考文献

[1]叶可辉等:《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年第3期。

高校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篇10

目前, 由于很多高校对实验室设备管理的自动化水平不高, 许多设备的管理方法都是采用Excel表格形式进行管理, 这样当数据量越来越大时, 不但给管理员管理数据带来很大的工作量, 还会给数据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带来问题, 并且在很多情况下, 设备信息存档之后档案便很少有人继续维护, 如设备日常使用情况、设备维修情况、设备报废情况、设备借还情况等信息不会记录在档案上, 这样就不能实现对设备信息的跟踪管理。

本系统是结合高校设备管理现状, 经过现场调研, 设计开发的适合高校设备管理需要的“设备管理系统”。该系统对于提高高校的办公效率, 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提高高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系统运行环境

高校设备管理系统是基于Win7操作系统平台的, 后台数据库采用的是SQL-SERVER 2005, Web服务器采用Microsoft公司的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7.0。系统在该环境下测试通过。

2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的设计对于系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系统采用的是SQL-SERVER 2005关系型数据库, 主要设计七个表结构用来存储设备管理过程中需求的各类信息:

Equ_info (设备基本信息表) -用来存储设备的基本信息;

Equ_daily (设备流水信息表) -用来存储设备日常流水使用情况信息;

Equ_reject (设备报废信息表) -用来存储设备报废信息;

Equ_maintain (设备维修信息表) -用来存储设备故障维修信息;

Equ_borr_retu (设备借还信息表) -用来存储设备借还使用情况信息;

Sort (设备类别表) -用来存储设备所属类别信息;

User (用户信息表) -用来存储登陆账号、密码、权限等信息。

3 系统功能设计

本系统设计包含了两个子系统“管理员子系统”和“普通用户子系统”。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4 系统关键技术实现

4.1 权限管理

在使用系统时, 因分工不同, 用户的权限也应不同, 在用户信息表中除了包含用户名、密码还应包括权限 (purview) 字段, 用来保存用户的权限信息。

通过定义一个login.asp页面来控制用户登陆后的转向。在程序中通过使用if条件判断语句, 根据相对应的purview权限列的值跳转到相对应的子系统中。

4.2 使用#include命令

在开发Web应用程序时, 将各个页面功能类似的程序或代码段作为包含文件加以保存, 待需要时再方便的将其包含到当前的页面中来, 不仅可以做到因代码重用而大大提高编程效率, 还可以使得各个页面外观一致, 风格统一。

在系统下的各个页面中均包含了两个头文件:一个是<!--#include file="cookies.asp"-->, 用来获取客户端的cookie值, 以便标识用户, 在用户没有登陆的情况下去访问某个模块都将会跳转到登陆页面, 实现了系统的安全性;另一个是<!--#include file="conn.asp"-->, 链接数据库文件, 使用这个文件可以减少每页链接数据库代码的编写, 缩减了代码的复杂性。

4.3 级联更新

修改数据时为了保持相关表间数据的一致性, 应实现数据的同步更新, 比如当在设备流水信息管理、设备维修信息管理、设备借还信息管理模块中修改了设备的当前状态属性值时, 相对应的设备基本信息表中的设备状态值就会同步被更新, 这样解决了相关表间同一属性由于数据改动造成的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4.4 实现自动汇总统计

由于用户要根据需要将各类设备管理信息汇总存档, 因此要设定报表打印功能以实现对各类信息的汇总统计并且按照统一格式打印输出, 以设备基本信息打印为例, 用户进行多条件复杂查询后进入打印结果页面, 结果页面中不但包括每条记录的详细信息还可以动态汇总每个查询结果页面的设备总数、设备购买时的总金额、所有查询页面设备的总数、设备购买的总金额。

关键代码如下:定义两个session变量, 并将其初值赋值为0, 分别用来接收当前页中设备总数及设备购买金额之和:

5结束语

本系统根据高校设备管理的需要, 以灵活、实际、通用为主的设计思想开发了适合高校使用的设备管理系统, 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测试, 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设备各类信息的跟踪管理功能, 性能良好。

摘要:文章概述了传统高校设备管理的弱点, 提出了设计实现“设备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并阐述了该系统的功能与关键技术。该系统不但解决了由于使用表格管理方式带来的费时、易出错及数据不统一等问题, 还大大增加了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安全性、易阅读性等, 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关键技术,SQL-SERVER数据库,设备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吴芳芳.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厦门大学, 2014.

高校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构建 篇11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9-0058-03

实验室管理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项强度高、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影响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工作。[1]随着高校建设和管理变革地推进 ,现有的管理方式和工具已很难处理好标准日益提高、项目日益繁杂的各项实验室工作。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化管理引入实验室日常管理中,对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和质量,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本校实验室现状

滨州学院是2004年成立的一所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设有21个系(院),49个本科专业、38个专科专业,初步形成了文、理、工、管、教、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近年来,学校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断优化系院布局,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强化教学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不断改善实验和实习条件,采用多种方法改造和更新实验设备,注重实验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因此,各实验室特别是新上专业的实验室,在实验室建设、管理、仪器设备的配置与共享、实验教学及改革、实验室开放方面任务艰巨、挑战严峻。

作为建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是在原有建筑与城乡规划实验室基础上成立的。原实验室主要承担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实验教学工作。随着建筑学和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招生,2013年对实验室进行重组、扩建,成立建筑工程实验中心。目前,实验中心主要面向4个本科专业、1个专科专业,承担其实验和实训工作。专业多且各专业独立性强,新建实验室以新上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为主。在管理和实验教学等方面工作繁杂、信息量大、面临新问题、新困难多,实验室管理人员较少。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很难适应目前实验室发展和工作需要,如何将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运用到日常实验室管理中去,使实验室的各项工作科学化、信息化,从而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实验信息管理平台的需求分析

1.实验室档案管理的需要

实验室是学校固定资产的主要集中地,是教学、科研、学生实践创新的重要场所。[2]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等项目繁杂、信息量庞大,实验室档案管理繁琐而沉重。目前,多数高校实验室档案信息收集仍靠手工操作,工作量大、效率低、易出错。而且占用大量空间,存档难度大,查询不便,若对某些多年延续性信息进行查询、比较工作难度就更大。若借助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实时进行各项动态分析,使繁杂的数据快捷、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分析和存档,从而实现电子档案功能。

2.实验教学与资源共享的需要

实验教学信息包括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验教学课程安排、实验教学任务管理、实验项目管理、实验过程管理、实验室开放管理、实验耗材管理等,项目繁多,交互性较强。实验教学内容、方法传统而单一。实验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可推进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学生可以灵活预约参与实验室开放,自主地选择仪器设备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另外,传统的实验教学信息统计、分析及存档等工作量大,不利于数据更新比较等信息的快捷统计。实验室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仪器设备共享利用率低、使用效益低,实验室开放内容较单一 ,各实验室之间各自独立、缺少交流协助 ,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大大制约了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也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3.学校管理部门监管的需要

实验室是学校投资最大、资产最集中的部门,也是学校地方实验室监管部门包括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处、教务处、财务处、科研处等,各部门需对全校各实验室进行实验用房、仪器设备、实验教学、实验经费、各实践环节等多方面的监管与调控。每个高校实验室至少在十几个到二十个以上,无论是在宏观遥控、协调上还是微观查询、监管,对于全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量都是庞大的。实验室管理信息化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资源供需的动态分析,适时调控教学、科研等, 为教学、科研提供更全面、高效的服务,并可辅助财务部门进行相关财务核查。通过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得实验室管理更务实、高效、现代化。

三、实验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

1.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流程

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旨在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效率,使其更加合理化、科学化、现代化,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3]根据本学校及本实验室特点,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分为6个模块:实验室管理模块、实验教学模块、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块、实验室共建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快速数据处理技术,对实验室进行全面管理。各个模块都具有相应的管理权限,系统针对不同用户,根据设置的角色和权限而呈现不同的操作界面。其流程如图所示。

2.系统功能设计

(1)实验室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学校及实验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实验中心管理人员、实验教师信息、岗位职责、工作日志、人员变动管理等信息;实验中心发展规划及发展历程,实验中心常规性工作、实验中心的各种档案管理等;各实验分室基本信息,各房间情况;统计、查询各分室相关的信息统计报表。另外,该系统还可以为专业评估和实验室检查提供原始资料及基础数据,促进校内外实验数据共享,实现数据的快捷、准确统计和上报。

(2)实验教学管理模块

实验教学管理模块是实验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的核心。具有实验教学任务安排和管理、实验信息的发布、实验课程的安排、实验项目管理、实验过程管理、实验教学大纲管理、实验教学考核及成绩查询等功能。该平台能实现实验课程选课管理,学生可通过教学课件进行预习和复习,也可进行仿真实验、学生技能测评、师生互动、评教等活动。endprint

(3)固定资产管理模块

固定资产管理包括实验中心仪器设备、实验家具、实验场所的资产信息等。可实现实验设备帐卡物的管理,申购、使用、借用、调用、报废等环节的审批、出入库记录等功能;实现对仪器设备详细技术信息、日常管理、使用情况统计、开放共享管理等功能。实验低值品、耗材管理实现其采购、验收、入库、领用、统计查询等功能。 仪器设备维修模块,可实时查询仪器设备的使用维修状态、维修记录等,为仪器设备的更新、报废提供参考。

(4)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块

实验室的开放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4]实验室开放时间一般为课余时间或非工作时间,因此就给实验室管理人员增加了管理难度。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可实现对实验室开放、实验项目开放、开放信息、学科竞赛、开放成果等的查询与管理功能。其中实验室的开放申请、预约、审核管理及实验室开放统计可以在网上实现开放互动、信息监控,大大提高了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工作效率。部分虚拟实验项目,学生可直接在宿舍、图书馆等其他场所完成,无时间、场所限制,降低了实验室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

(5)实验室共建管理模块

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是实验室建设的一种灵活、互惠方式,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和模式,能够弥补高等院校资金投入不足和科研与生产实际发展脱节的缺陷。该模块主要包括共建实验室的基本信息、共建项目、共建实验室的管理及日常运营等。实验室共建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人力资源交流与援助、产学研合作等多个方面的合作共建。师生可根据共建信息参与到实验室建设和企业运营中去,在实践锻炼中成长和提高。

四、结束语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可大大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益,使管理人员从繁重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对提高实验室管理成效具有重大意义。开发符合高校实际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实验室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必须进行充分论证,量力而行。

参考文献:

[1]邓型深,姜吉琼.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6):112—113.

[2]汤小斌,张裔智.校园网在高校实验室运行管理的改革应用[J].高校讲坛,2010(13):110—125.

[3]孟莉新,孙培禄,弓锵,续海峰.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初探[J].运城学院学报,2011(5):107—109.

[4]朱宇林.以实验室信息化促进实验管理模式改革[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2012(2):150—152.

[5]邝孔武.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6]朱彤,胡明.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的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32—33.

高校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篇12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快速数据处理技术对实验室进行全方位管理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从最初仅完成数据存储和有限的网络功能, 发展到现在可以处理海量数据, 具备完善的管理职能, 并且能够运行于Internet之上, 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室的运行效率, 节约了实验室的运营成本。针对教学型实验室以设备管理和实验教学为主要需求的特点, 设计了融入预警机制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使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室的主管部门更方便了解实验室的运行状况, 提高管理水平。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研究现状和研究价值

(一) 研究现状。

基于.NET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专门用于实验室各类信息管理的网络化系统, 是计算机技术、管理科学与分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最早出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目前国际上采用最普遍的ASP.NET系统作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国外研究型实验室采用了ASP.NET系统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后, 几乎全部缩短了实验所用的周期, 降低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运行和维护的费用, 将研究人员从效率低下的重复性劳动转变为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系统管理。研究人员可以把精力放在关键的技术问题的解决上, 全面提高了实验室对资源的利用率。

国内对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起步比较晚, 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不够, 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非常大, 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基于.NET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同时也很难保证管理系统的使用规模。尽管当前我国已经开发与研制了几个成形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软件, 但是它们所具有的功能仍不能适应高等教育中实验室教学管理的需要。

以上研究表明, 尽管当前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很多, 但真正能够涵盖整个实验室相关信息管理的系统却很少。同时, 在这些涵盖整个实验室相关信息管理的系统当中, 真正功能比较齐全、实用性强的、适用于高校实验室教学的系统也屈指可数。当前各个高校的实验室教学管理系统都是独立运行的。各个高校的管理系统不具备通用性, 因此综合以上国内外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发展状况,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能够涵盖整个实验室相关信息管理的系统仍有一定的可开发空间, 存在很多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的内容。

(二) 研究价值。

高校实验室在高校教学、科研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果按照过去传统的高校实验室管理方法, 实验室教学管理也变得非常繁琐和低效。实验室管理工作人员压力大、工作时间长、操作失误多, 数据的查询、增加、修改和删除非常不方便。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进行实验室信息管理成为必然的选择趋势。

ASP.NET技术为建立交互、动态、安全、高性能的网络应用平台提供了一种简便、高效的技术手段和性能优越的开发系统, 从目前来看它是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和开发的一个主流的开发手段。基于.NET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面向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电气设计与自动化、机械设计与自动化、化学类等多种专业, 可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实验水平、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验上机要求, 也为实验室老师和实验课学生开辟了一种简洁、有效、方便的实验课程教学方式。同时, 该系统能够通过实现实验用户管理、实验管理模块、实验台管理、时间管理、实验报告管理、实验预约记录管理、系统日志管理、管理员类别管理、系统管理员管理等功能将实验室教师、学生、实验仪器和设备等信息资料方便有效地管理起来。结合目前髙校实验室教学和实验设备的信息化管理的实际状况, 它为当前高校的实验室教学和实验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全面解决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技术难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基本结构及其应用

(一) 基本结构。

在分析高校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本身所应具有的独特性, 以及整个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之后, 我们设计了开放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框架。我们所研究开发的开放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由五个分系统组成, 它们分别是系统管理、设备管理、实验管理、实验规划和综合查询与分析五个部分, 这五个分系统基于RDBMS进行信息交互;系统硬件包括计算机、网络和专用设备、仪器等;系统软件包括大型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操作系统、Web Server、IIS等系统软件。 (图1)

(二) 系统软件的应用

1、数据与图像存储管理

(1) 图像转换。实验室设备一般常用的图像格式有:JPG、TIF、BMP。对于实验室的医疗影像数据, 需要保留两种格式:JPG用于精度要求不高的环境, 比如论文、网页等;而TIF格式则是作为分析使用, 需要精度比较高。对图像转换模块, 我们规划一个动态链接库, 需要支持以下功能:BMP-JPG、BMP-TIF、其他格式-JPG、其他格式-TIF。

(2) 数据与图像存储。包括将图像文件上传到数据中、监测数据库中是否存在该图片、更新数据库中的图片。

(3) 项目管理。要求读取后台项目信息。工作站端实名登录, 并且与后台项目信息取得同步, 控制服务器和本地访问权限。本地工作目录的创建和删除需要程序自动处理, 和后台项目信息保持同步。

(4) 消息管理。在工作站端需要监测来自局域网某一个用户的呼叫信息, 并且要有简单的阅读、发送、删除等基本处理。

2、个人办公室。

(图2)

3、实验用品管理

(1) 采购管理。采购管理围绕实验室对试剂耗材的采购需求展开, 包含采购申请、采购审核、采购订单模块。各模块相互衔接, 数据可以由上一流程转入下一流程, 避免原始数据的重复录入。系统同时能够以弹屏的方式提醒相关人员进行审批和对采购执行情况的跟踪。

(2) 入库管理。入库管理用来登记试剂耗材的采购入库和退货信息, 并对结款情况进行盘点。系统可以按照用户设定的规则查询任意一批试剂耗材的入库记录和退货记录, 款项未结清和已结清的采购单被分类存放, 一目了然。

(3) 库存管理。库存管理用来盘点试剂耗材的当前库存, 系统可以按照用户设定的规则返回任意一批试剂耗材的存货量以及存放位置, 为科研人员寻找试剂耗材节省时间。该部分还包括库存预警功能, 系统在启动时主动搜索出低于警戒线的试剂耗材, 向有关人员提出采购建议。

(4) 物料领用。物料领用模块用来规范试剂耗材的使用和退回, 包含领用申请、领用审批、领用登记、退料单4个小模块, 模块之间相互衔接, 领用申请会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实验室主管, 领用记录和退料记录分类存放, 一目了然。

(5) 实验室资产管理。包括固定资产登记、使用记录、维修记录等。

(6) 统计报表。从各个角度、多维度展现实验室试剂耗材的采购、入库、领用情况, 汇总成美观大方的统计报表, 呈现给实验室主管。

(7) 基础数据。该部分用来维护供应商档案、试剂耗材字典等基础数据。值得关注的是, 我们已将市场上所有主流的生物试剂和耗材以及上万家供应商分门别类, 导入该系统的数据库里, 并科学地建立了索引, 用户再也不必为录入种类繁复的试剂耗材而伤脑筋。

(8) 实用工具。该部分向用户提供了一系列简单、实用的维护工具, 如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工具, 数据清理工具, 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

四、结论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开发应用可有效提高实验室设备管理的效率, 减轻实验室人员的劳动强度, 实现实验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和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该系统的开发使用可实现实验室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从而使实验室规范和网络化管理方面有新的突破。随着交互式管理平台构建的理念、技术和方法的不断趋于完善, 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会走向更为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的阶段。

参考文献

[1]杨春等.实验室网络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6.3.

[2]周晓庆, 肖建琼.基于C/S及B/S模式的实验中心管理平台研究[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9.22.4.

[3]卞晶.基于经费控制的设备采购管理系统实现[C].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8.

上一篇:学好高中数学之方法下一篇:塌陷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