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教学资源

2024-07-24

高校实验教学资源(精选12篇)

高校实验教学资源 篇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教育问题也就成为关乎民生的一个重要问题。高等学校作为当前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其教学成果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就高等学校教育的实验教学环节进行探讨, 力求从中发现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尝试给出其解决方法。

关键词:实验教学,改革,高等院校,解决

古人云:错则思, 思则变, 变则通。大意是说当遇到难题的时候, 要思考解决的方法, 方法正确了, 目标明确了, 困难就能迎刃而解了。进入21世纪,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关于教育方面的难题迫使我们应该思变、应该变通, 从而更好地发展现代教育事业, 培养有各方面专才的社会人才。高校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一个重大部门, 在知识经济时代, 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人才的伟大使命。高校实验教学是培养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性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然而, 在新的历史时期, 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 传统高校的实验教学工作对现代的教育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在经济社会大跨步发展的情况下, 如何使实验教学更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输送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性人才, 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实验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论述,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最终目的是试图让读者了解高校实验教学的改革方向, 从而对高校教学体制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一、当前高校实验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实验教学的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对实验体制的改革、思想观念的探讨与更新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 培养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现代化人才。但是, 当前实验教学却存在着一些不和谐音符。

1. 片面“做大”实验室, 资源利用率不高

随着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的不断深入, 各高校对实验教学采取了某些措施:如合并某些小实验室, 从而“做大”实验室, 提高实验室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实现了硬件资源的共享。但是这种对小实验室的盲目撤并往往带来一些更为实际性的问题:在合并小实验室的基础上迫使专业性实验室数量的不断减少, 导致专业性实践教学资源的缺乏, 从而使专业性实验与基础性实验范围不够明显, 即:专业性实验基础化、基础性实验一般化问题的产生。而后为解决专业性实验室不足的原因, 又不断提出新建某些专业方向的实验室, 造成了创新性、设计性实验开出率不高、实验经费浪费等诸多问题, 形成了一个负面的恶性循环。

2. 缺少统一的、较为详实的实验教材

当前高校教学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 实验教学侧重于对理论的补充而不是侧重培养实践型、创新型的综合性人才, 实验课时数不多, 实验教学教材不够专业, 通常没有统一的、详实的、专业性的实验教材。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下, 实验教材的相对滞后使得教师为了更新实验内容不得不事先安排实验过程, 学生在实验过程的指导下, 单纯地完成某一项实验,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 交叉学科联系不够, 造成资源的浪费

由于学科之间的划分后于院系之间的设置, 造成某些院系之间出现相似性学科或者说是交叉学科。而交叉学科之二级学院或不同学院的相关专业之间的联系又不够, 也就同时形成了功能性实验室的重复建设, 造成实验室资源的一大浪费。

4. 校企联系不够紧密, 过于形式化

高校教学通常以理论性的校本教学为主, 缺少实际的教学实习, 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不到有效的应用, 实际遗忘率不断增大, 即用得少, 忘得也快。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 在校内配套设置、运行机制跟不上的情况下, 培养创新型人才也就越发成为一句空话。而校企合作也就成为高校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一个较为有效的途径。校企合作的最佳方式是高校与企事业进行产、学、研的合作。企业通过与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的结合, 实现生产要素新组合与互补, 获得经济效益, 自身的技术水平也得到提高。反过来, 企业技术水平提高也促使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当前校企合作有些过于形式化, 高校与企业间实际的联系不够紧密, 由于制度缺失与认识肤浅等方面的原因, 导致校企合作大多还是浅层次、低水平的合作。大多是学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而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 而主动来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少之又少, 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 多只停留在教学设备捐助、实习基地提供等的合作, 过于形式化。这种合作, 未能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5. 实验课教师队伍力量分散、不稳定

实验课教师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实际培训机会较少, 特别是诸如计算机之类的、与硬件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有紧密联系的相关专业, 必将导致实践能力不能跟上实际发展水平, 从而也就使得实验技术力量普遍越发薄弱, 实验课教师队伍不断缩小, 没有形成合理的梯队, 严重影响实验教学效果。

二、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 合理撤并实验室, 实行“小班制”的实验教

学方法

由于高校专业较多, 实验室的分类也就较广。但通常情况可分为基础性实验室与专业性实验室两大类。对实验室的撤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专业性实验室保留、基础性实验室合并以及开放性实验室增加。保留专业性实验室可以很好地为保证专业性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有利于学生将抽象的专业理论转化为实践内容;基础性实验室的合并有利于二级学院之间资源的共享, 减少资源的浪费, 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开放性实验的增加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更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合理地对实验室进行撤并也就有利于校内各种实验资源的共享。

同时, 随着高招范围的不断扩大, 高校班级规模也相应扩大。大班制教学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趋势, 也不利于师生间的直接、有效交流。因此, 在实验教学过程的小班化改革也就势在必行了。小班制的教学方法目前在中小学校已经得到很好利用。小班化教育强调学生个体的独立学习与集体合作相结合, 在课上老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 将学生分为同质组或异质组。同质组有助于老师分层教学, 异质组有利于学生互相帮助, 共同提高。但不管是同质组还是异质组, 其目的都是以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提供大大高于以往的自主学习机会。小班化教育强调学生个体的独立学习与集体合作相结合, 保留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优势, 同时又避免了传统的大班制必然带来的不能充分适应学生个性差异, 无法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 因此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受到忽视的状况,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 选择合适的实验教材, 合理地进行教材引导

在实行小班制教学理念的同时, 我们应当注意到实验教材的配合使用。一本好的教材就是一位好老师, 是学生自学的关键, 是老师教学的重要补充。因此, 如何选择合适的实验教材、如何合理地进行教材引导也就成为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当前实验教材稀缺, 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原有不断进行经验总结, 形成合理的、适时的新教材, 并加强院校之间的联系, 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当然, 院校之间的交流也离不开学校行政管理层的合理安排。

3. 加强校企联系

(1) 构建校企合作的制度, 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校企合作不能仅仅理解为是学校和企业的事, 政府在校企合作中不应是旁观者, 而应该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 改善校企合作的制度环境, 以行政手段来明确企业对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进一步规范劳动力就业市场, 加快建立和完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使教育与劳动就业直接挂钩。国家还应成立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 负责分析社会职业岗位变化和人力需求, 提出本行业人才培养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提出专业设置标准、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 编写专业课教材;评价和指导专业教学工作;制定行业准入资格;组织教学经验交流和技能大赛;推动校企合作真正走向深入。

(2) 提升校企合作的认知, 以期得到校企双赢。校企双方要更新观念, 企业要以长远的观点, 将校企合作作为营造学习型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学校则要充分认识到, 企业的深层次参与教学过程是保证职业教育特色和质量的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 要把合作伙伴的兴衰看作自己的事情予以关心和重视。主要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共同确定培养目标。高校的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因此在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上, 企业有很大的发言权。高校应该在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 针对市场的需求, 企业的需求, 会同企业专家共同确定更为具体翔实的培养目标, 即学生应达到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标准。

(2) 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设置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高校应该多听取来自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由校企双方共同来确定课程体系、实验实训安排、毕业设计与毕业考试等。

(3) 共同参与教学过程。校企互动是校企合作的一种比较理想的境界, 校企双方应共同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一过程中, 学校提供生源、师资、校舍等教学资源, 并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文化理论课、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企业则提供实验实训场所, 并负责专业课的教学。与此同时, 校方可以经常组织相关老师随堂听企业专家讲课, 学习专家的专业经验, 企业专家也可以经常听学校老师讲课, 借鉴学校老师的授课方法与技巧, 从而实现校企双方教学的共同提高。

(4) 共同负责师资培训。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可靠保证。然而, 学校教师往往存在理论功底扎实而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 这就需要更多地实践锻炼, 通过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 及时地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生产工艺与技能;对企业来说, 既得到了学校的智力支持, 又减少了用人成本, 也是一种实惠。

(5) 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是校企合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校企双方应本着诚信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 采取多种形式共同建设好校内实训场所与校外实训基地, 让这些基地真正成为学校师生接触社会、了解市场和进行职业技能锻造的重要阵地。

三、结束语

高校的实验室的改革任重道远, 涉及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 因此高校实验教学的改革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为了加快高校实验教学的改革, 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 对教学的改革,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内容, 还应包括高校实验室硬件设施的规划、投入, 软件资源的合理利用、共享, 营造科研氛围, 鼓励实验教学人员进行科研创新等。

参考文献

[1]杨林要, 徐建明.基础实验建设新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0, 5:5~7

[2]肖毅, 何大凯, 蒋琪瑛.加强实验室建设, 提高实验室效益[J].实验技术与管理, 1999, 2:61~66

[3]陈培森.优化实验室建设的思路[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 1:140~142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高校实验教学资源 篇2

[摘要]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要求较高,很多高校在审计专业教学中希望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审计职业判断力,但收效甚微。为了提高本科学生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应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三方面构建一个有效的审计实验教学体系。

2095-3283(2013)09-0150-02

[作者简介]孙国萍,女,安徽阜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会计、审计。

[基金项目]安徽财经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ACJYYB201252、ACJYYB201253);校级青年科研项目(项目编号:ACKYQ1230)的阶段性成果。

审计工作实务性比较强,与会计工作相比,审计工作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职业判断能力。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中,教师教学 “满堂灌”,而学生则被动地听,这种单纯的课堂讲授方式很难让学生对如何审计产生感性认识,更不可能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所以,在审计教学中需要实施审计实验教学。而现在很多高校所开设的审计实验课多是在审计学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审计案例多是根据实际发生的审计失败案件编写,主要倾向于启发学生分析审计失败原因,关于实际操作整个审计过程、审计程序、审计测试的案例却相当匮乏,知识点分散,很难从总体上把握审计工作的要点。为了提高本科学生实践能力,构建一个有效的审计实验教学体系是审计专业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审计实验教学模式

审计实验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毕业实践、手工审计模拟实验、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手工审计模拟实验和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相结合的“双平台”模式。在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的环境设计审计计划,选择审计程序等,这种职业判断能力对审计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应该成为审计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与上述审计模式相比较,审计案例教学效果并不好,大部分是单个的审计案件,毕业实践实际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而审计实践并不是单个的审计案件,对审计环境的模拟应来源于实际审计工作,应营造仿真的审计环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所以在审计实验教学中应采用后面三种模式。

(一)手工审计模拟实验教学模式

手工审计模拟实验可以在大三开设。在实施实验教学时,需要选择一个完整的审计模拟对象,包括:被审计单位某年全年的财务资料;进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所必需的各种相关资料,如模拟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营业执照、公司章程、组织机构设置与岗位分工、主要的管理制度、验资报告及上一的审计报告等。高校在设计手工模拟实验资料时可考虑利用手工会计实验的资料,但需要注意“审计陷阱”的设计。指导教师在审计模拟实验中扮演多重角色,如组织者、协调者、引导者,指导各审计小组进行分工,做好审计工作中的协调工作,引导学生按计划完成审计工作。审计实验课一般是4-5个学生成立一个审计小组,选择协调、沟通和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作为项目负责人,与被审计单位、客户进行有效的良好沟通,负责组织、分配、协调小组成员的工作。而手工审计模拟实验结果的评价更注重学生在审计过程中的表现,如何编制审计计划,如何选取审计证据,如何实施审计程序,小组之间分工合作如何等。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教学模式

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可以使学生利用审计软件、EXCEL帮助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审计,培养审计信息化人才。有条件的高校应单独开设《计算机审计》课程,作为高等学校会计学本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或指定选修课。实验教学组织方式采用团队小组PK方式,以项目组为单位进行“实战”模拟。实验成绩评价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审计实验可以按照审计过程分为三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终结阶段,其中由指导教师指定或由学生抽签决定要做的循环审计,通过选择不同的循环审计来实现项目组实验内容的差别化。

(三)“双平台”审计实验教学模式

“双平台”审计实验教学的实施可以参照手工审计模拟实验和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的实施,注意手工审计模拟实验在前,而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在后。手工审计模拟实验应提供一到两年的整套典型手工财务数据,还应提供一套电子财务数据,以便把手工模拟实验与计算机审计实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对经济业务进行“审计陷阱”设计时,可以通过改变发生时间、改变金额单位、改变利润操纵方式后重新编制出几套不同的账簿和会计报表,以供不同的实验小组使用。

二、审计实验教学内容

很多高校所开设的审计实验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存在忽视审计风险、职业道德和审计业务质量控制等问题。因此,高校在设计审计实验教学内容时应体现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引入职业道德和审计业务质量控制等内容。

(一)体现风险导向审计理念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重点是审计风险的评估与应对。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处环境。但现有的审计实验教材或审计教学软件中对背景资料这部分较为欠缺,很难满足重大错报风险识别和评估的需求,审计实验教学中更多的是通过审计程序进行相关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所以,审计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应体现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充实被审计单位背景资料,尤其是关于内部控制方面的资料。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需要考虑到如何结合背景资料进行审计风险的评估与应对,分别从行业背景、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监管环境等方面进行设计完善。

(二)考量职业道德

审计主体在实施审计行为时,必须符合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而在审计实验中,对于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和保密等实训教学内容涉及很少,缺乏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所以,在审计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应引入职业道德判断,可以在业务承接时,通过赋予学生不同角色,判断是否承接该项业务,并且通过胜任能力进行相应分工,以提高其专业判断力。

(三)加强审计业务质量控制

在审计实验中项目的质量控制只是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签字,现有的审计实验设计更多注重审计过程,而轻视审计业务质量控制内容的设计。所以,审计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应加强审计业务质量控制,增加指导教师或项目经理对业务执行时的指导、监督与复核,把项目质量控制复核落实到实处。

三、审计实验课程设置

在审计实验课程设置方面,有的高校是在审计学课程中引入审计案例;有的是进行单项实验,如函证等;有的是进行综合审计实验,如手工审计实验或利用审计软件实施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为了提高学生的审计实践能力,在审计实验课程设置方面需要逐步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在单项审计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审计实验,有条件地可以再进行跨专业综合实验。

(一)单项审计实验课程

审计实验课程体系的基础是单项审计实验课程。单项审计实验课程无需单独开设,可以在审计学课程中结合审计知识点来进行单项审计实验,为跨专业综合实验打基础。单项审计实验既可以采用案例的方式,也可利用审计学实训平台。另外,对综合审计实验中进行审计风险评估、职业道德培养等有难度的内容,可以通过单项审计实验开展,通过设计不同的审计案例,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便于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

(二)综合审计实验课程

通过单项审计实验,学生在审计理论和实务方面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这些毕竟是孤立的知识点,学生需通过综合审计实验课程所提供的仿真模拟环境,来了解如何针对一家企业完整地进行审计,掌握完整的审计流程。综合审计实验课程在设置时可采用手工模拟审计实验或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或“双平台”审计实验。

(三)跨专业综合实验

跨专业综合实验可以把审计实验嵌入整个ERP流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或进行校外实习。ERP强调各管理职能环节之间的集成化、协调化和系统化。在已经进行了ERP实验的前提下,审计实验教学可基于ERP环境,围绕ERP系统的模式规划审计实验的流程和内容,让学生充分认识审计在整个经济管理链条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时了解和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未开设ERP实验的学校,可以与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联系,推荐学生进行校外实习。

高校在进行审计实验教学时,需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来设置审计实验内容、课程和教学模式等。审计实验教学体系的完善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从最初的单项审计实验到综合审计实验,条件成熟时,可以将审计实验嵌入到ERP沙盘实验中,或者建设云计算实验室,根据不同阶段设计恰当的实验内容。

高校铅球课教学实验研究 篇3

关键词:铅球课;教学;实验研究

一、高校铅球课训练中出现的问题

1.在铅球课上传统的训练模式依然存在,主要还是针对学生的力量进行训练,没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缺乏有选择有目的的训练。训练中缺乏选择性,针对性差。

2.没有一个合理的训练计划,训练系统不明确,训练任务不科学,训练手段和方法不科学。

3.缺少专业的指导老师进行指点,学生铅球投掷姿势和方法不正确,运动员在训练时缺乏手臂力量,腿部姿势不正确,导致在投掷过程中出现学生受伤等意外情况。

二、铅球训练问题的解决

1.制订科学合理有效地训练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没有一个明确的训练计划也是不行的。铅球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因此要制定一个明确合理的训练体系。

训练体系包括要有训练的目标(每天训练达到什么要求才算是达到目标),任务(每天该进行哪些训练,包括些什么),每天训练的时间,训练强度(铅球的重量,时间的长度,休息的时间长短),训练的方法和手段等。

2.明确训练的目标,采取合理科学的方法手段

训练的过程中最怕没有明确的目标,训练方式不科学,没有合理性。规定每天训练任务,让学生们努力达到训练的目标,要采取合理的方式,不能盲目训练,而且训练的时间也不能太长,以免学生们的体能支持不住。在训练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训练,不能对学生进行专业铅球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使用不同的种类和不同重量的铅球,因人而异。在训练前期,要训练学生的手臂的力量和投掷的姿势、腿部的下扎姿勢。在训练后期着重训练手臂的速度,投掷铅球不仅需要要足够的力量,还需要有足够快的速度。

3.进行专业指导,规范投掷姿势

学生进行训练的时候,要有专业老师在身边进行专业指导,有专业老师指导,学生会更快更好地掌握训练技巧和方法,知道如何去投掷铅球,怎样把铅球投得更远。有专业老师在身旁,同时还能保障学生的训练安全。

训练最关键的就是训练学生的投掷姿势。虽然在比赛中没有规定要有优雅的姿势,但是一个正确标准的投掷姿势不仅能将铅球投的更远,而且也能给观众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手要将铅球拿得稳,尤其是在投掷的那一刹那。腿部一定要扎稳,有力量。

参考文献:

钱振鼎.浅析非体育专业大学生铅球教学技巧[J].体育时空,2012(4).

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篇4

关键词:高校,实验教学,改革

引言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开展科学研究、开发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是办好高等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是高等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工作的水平对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对科学研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实验室的重要性, 各个高校都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资力度, 除了积极对现有实验设施进行更新和维护之外, 还努力建设新的实验室, 投入的经费之大令人惊讶。实验设施总价值的多少一时间成为衡量高校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然而, 是否可以认为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了实验室就意味着实验教学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笔者持反对意见。只有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各项资源, 合理安排实验课程, 寻求理想的实验教学模式, 才能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和作用, 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从而促进理论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提高。笔者针对目前高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高校实验教学的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1. 目前高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各高校实验室无论是硬件设备更新方面还是软件建设上, 以及实验教学人员素质提高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也应当看到, 目前高校实验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长期以来, 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对实验室工作在高校的地位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二是不重视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 缺乏激励机制和高效的管理机制, 实验教学地位偏低, 导致实验人员学历、素质偏低, 队伍不稳定;三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缺乏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实验过程和内容几乎固定不变, 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也容易与今后的工作脱节, 很难跟上时代的发展;四是实验室难以做到完全开放, 使得花了大量金钱买来的设备很多都是作为一种摆设, 没有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五是大多数课程的实验并没有单独设立学分, 考核方式较为随意, 难以形成对学生的约束, 从而降低了实验效果。上述各个方面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高校实验室的工作, 抑制着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

2. 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2.1 转变观念, 提高实验教学的地位。

实验教学长期以来都被看作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 在大学教育体系中从属于理论教学。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在课程总学时中分出一部分学时作为实验学时, 安排经典性或验证性的实验供学生完成。实验考核多以填写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为主, 课程的总评成绩主要以理论考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这样的实验缺乏强有力的约束力, 造成了部分学生在思想上极度不重视, 不肯认真做实验, 为了填写实验数据和完成实验报告而做实验, 这样的实验效果必定大打折扣, 实验真正的目的和意义并没有达到, 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实验只是走过场, 只要随便抄袭实验报告就可以交差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 实验、实践技能相对薄弱,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差。而当前我国社会大量需要具有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所以原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转变教育观念, 提高实验教学在教师和学生心中的地位。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俗话说“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 在课堂教学中应时常教导学生实验可以帮助他们理解理论知识, 培养应用实践能力, 充分让学生认识到实验的重要作用是培养大学生的应用技能, 直接为毕业后的就业服务。其次是为了克服实验教学普遍缺乏约束力的缺点, 可以把实验教学设置为独立的课程并设立学分, 打破理论课程的局限, 独立开课、独立考试, 规范考核的方式, 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最后, 应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的地位。实验教学人员长期接触和维护实验设备, 是实验教学的主力军, 应充分体会到他们的艰辛, 肯定和重视他们的工作, 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通过各种机制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发挥他们的思想能动性, 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2.2 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实验教师队伍是学校师资队伍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是实验室建设的骨干力量, 对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 建设一支综合素质好、技术水平高、奉献精神强、富有团结协作精神、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师队伍是实验教学改革顺利进行和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保障。首先, 应正确对待实验教学人员的地位和作用。过去, 实验教学人员一直被看作是服务于教学的教辅人员, 其经济收入与地位都与教师有一定的差距。确立实验教学人员应有的地位和相应的经济待遇是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使实验教学人员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进修学习等方面给予保证, 如人事方面每年确保给予实验教学人员一定比例的技术职称指标, 并可参照教师系列相应的评聘条件, 允许实验教学人员评聘正高级专业技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 优化结构、提高素质, 多种渠道引进人才。重视优化实验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职称结构, 实行梯次配备、合理搭配、优势互补。一方面要逐步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充实到实验教师队伍中来, 改善实验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 特别是重点实验室要吸收高层次的教授、专家、学者及高级工程师参与, 形成选拔培养学科带头人为核心, 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实验教师队伍梯队。同时也要充实优秀本科毕业生或研究生学历人员到实验室工作。另一方面要对现有实验教学人员制定培训计划, 定期到国内名校访问进修、参观考察和交流经验等, 学习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模式, 提高业务水平和实践技能, 以适应学校发展和实验室建设的需要。

2.3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服务于理论教学, 开设的实验多以经典性、验证性的内容为主。经典性和验证性实验往往针对某一章节或单一的定理, 其实验内容和实验过程一般很少有变化, 它可以帮助学生验证定理的正确性, 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常用的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在实验课程中开设此类实验是必须的, 但其实验内容和实验过程的一成不变, 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往往不能紧跟当前科技发展, 缺乏各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和综合化, 这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极不相符。所以, 这就要求对原有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 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产、生活的需要。

实验内容的改革应当适应人才培养的目标, 开设具有应用性、设计性、综合性强的, 能够体现现代先进实验技术的教学实验项目, 削减陈旧的、以验证理论为主且内容单一的实验项目。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改进实验方法, 以提高实验的科学性和先进性。针对实验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 可把实验分为必做的基本实验、教师指导下的综合性实验和学生自行设计的创新性实验。基础性实验主要安排一些内容相对简单或经典的验证性实验, 学习常用实验设备的操作方法,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能力。综合性实验主要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其实验内容不是针对某个单一的定理或知识点, 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根据实验的要求灵活运用各种实验设备完成实验。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前后联系的多个知识点或一些综合理论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使用各种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的做法是教师对学生具体的实验内容进行指导, 由学生根据自身的要求和实验室条件完成实验。实验中, 教师只负责提供实验条件, 具体的实验设计、方法、步骤、数据采集处理、实验报告等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它不仅具备综合性实验的特点和优点,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高学生的能动性。总之, 对于一个着重培养应用型、实践性、科研型人才的大学来说, 在目前社会急需此类人才的大环境下, 多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是非常必要的, 意义也是非常深远的。

2.4 加强实验室开放。

实验室开放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目前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中, 理论课教学时数较多, 而实验课教学时数偏少, 实验项目中验证性实验多、综合设计性实验少, 仅通过正常的实验教学难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另外, 多数实验课学时多为2学时, 对于操作步骤较为繁琐、涉及内容较多的实验, 如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实验课时明显不足, 加上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 大多数学生来不及深入理解实验原理, 思考解决实验中出现的现象、问题, 草草结束实验, 以致出现抄袭和捏造实验数据的现象, 这样的实验效果会大打折扣。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是:一方面增加实验大纲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另一方面要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分组, 通过实验室开放来弥补学生实验课时的不足, 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

实验室开放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创新型人才的特点就是要具备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能力, 具有优于他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一定的环境和空间, 而开放实验室能够为学生创造这种环境。随着学生对知识的追求欲望不断增强, 他们也希望有更多的时间进入实验室, 提高基本技能, 学习实验技术, 锻炼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 实验室开放成为最好的选择之一。

2.5 规范实验课程考核方式。

实验课程考核的客观化、正规化可以直接衡量学生实验技能的水平。规范了实验课程的考核就可以提高对学生的约束力, 从而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 间接地促进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如何实现实验课程考核的客观化、正规化是实验课程考核的难点所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考核方式是以学生填写实验数据, 完成实验报告的形式为主, 这样就很难避免学生抄袭实验数据和实验报告的现象, 导致有的学生虽然实验报告做得非常漂亮, 但其实验水平却很低的情况发生。为了规范实验课程的考核, 笔者认为, 可以在实验课程结束后, 组织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评估考核, 具体的做法是首先由教师根据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考核的需要编写题卡, 考核时让学生在题卡中随机抽取, 然后根据题卡的要求完成实验, 负责考核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一对一或一对多进行考核, 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得出的实验结果判定通过或不通过。为了更大限度地提高考核的客观性, 可以聘请没有给考核对象上课的其他教师或专家来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估。例如:海洋运输行业对航海类专业学生在实际操作技能方面的能力要求是很高的, 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要取得各种技能证书, 如高级消防、急救证书、雷达/ARPA证书、GMDSS普通操作员证书等, 学生在考大证之前还要通过大证评估考核。各海事局每年都要组织教师或专家到各个航海院校对学生进行实操技能评估考核, 所采用的考核方式就是以上提到的方式。经过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可最大限度地达到实验考核的客观化和正规化, 学生们在这种考核方式的约束下, 真正做到了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的高度重视和一丝不苟。

结语

实验室的工作水平是高等学校教学水平、科学研究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可以说, 没有实验室的水平, 就没有高等学校的水平。而要提高实验室的水平, 就要从提高实验室的教学水平做起, 实验教学模式的先进与否又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水平的高低, 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但是, 实验教学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在实际工作中, 应勇于探索, 不断总结经验, 寻求更加合理、更加完善的实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史典义, 汪洋等.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模式的探讨[J].职业圈, 2007, 65, (13) :69-70.

[2]徐涛, 张俨娜等.创建全国一流高校, 全面推进实验室建设[J].科技信息, 2007, (18) :167.

[3]陈晓霞, 杨晓燕.立足创新能力培养深化实验教学改革[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6, (11) .

加强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分析论文 篇5

1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对于科研的重要作用

高校实验室是大学生和教职员工展开科研的重要场所,对我国高校科研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2]。一方面,高校实验室能给大学生的科研提供物质基础,促进大学生科研兴趣的提高,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和锻炼机会,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科研,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积极性,对大学生个人科研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也将极大带动高校实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3]。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利用率的提高,势必会引起管理部门对高校实验管理的重视,从而可以推动实验室的建设,并在教学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的培养综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实现大学生科研和实验室建设同时进行,推动高校的发展与进步。

2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总体情况,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教育理念和方式上,具体表现在:2.1实验室教学管理方式落后,难以满足现代化科研需求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互联网无论是在人们的生产领域还是在生活领域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校的科研领域更是如此。但事实上,在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领域,大部分高校还停留在传统的人工管理办法上。采取人工登记、人工管理的层面,难以满足现代科研的发展需求。以吉林大学药学院实验室为例,目前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互联网信息资源,但是应用范围十分狭窄,应用率不高,大部分时间还是采用传统的登记方式,在时间上限制了大学生参与科研。另外,传统人工登记方式也与时代发展的主流趋势相违背。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既是广大师生的实践需求,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这种状况的形成,一方面与高校管理者尚未重视实验室管理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有关;另一方面业余实验室管理者的人员素质有关。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的管理者普遍存在学历层次较低、待遇较差的情况,妨碍了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的主观积极性的发挥。在科研过程中,高校实验室管理者难以解决在实验教学及科研过程中遇到的有关设备等方面的问题,难以使实验器材发挥到它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一些高端技术性设备,对操作者的知识和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要求以及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交流学习是提高其能力的两个重要途径,以吉林大学药学院实验室为例,从2007年以后新晋实验技术人员学历均为硕士研究生以上,目前在岗具有博士学位的实验技术人员4人,同时学院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派出实验技术人员到校内外相关实验室观摩学习,这两项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及仪器开发使用,从根本上提高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实验技术人员的科研及教学能力,更好的发挥了实验室服务教学和科研的作用。2.2实验室安全管理不到位近年来,大学生从实验室偷拿药品毒害他人的事件屡见报端,一方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折射出高校实验室在管理上的漏洞。特别是医药、化学实验室,里面涉及到大量的化学药品,一旦管理不严格,流露出去将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2.3实验室利用率低,难以发挥其对科研的重要作用高校实验室是高校主要的教学资源与技术设备,是科学研究与实验室教学场所,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科研能力的重要场所,高校实验室利用率低势必会影响大学生对科研的热情。高校实验室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还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存在问题,难以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的思维,教学理念和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以上是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方面面临的普遍问题,我国高校也已经采取了相关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以提高在校师生总体的科研能力。以吉林大学药学院实验室为例,其在人员管理、管理理念、设备更新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极大提高了在校师生的科研热情。

3未来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发展方向

3.1实施开放性管理,增强高校科研的实践性开放性是现代高校实验室发展的一个大方向。实验室建立的宗旨就是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优势,推动高校课程改革向综合性和实践性方向发展,同时,助力高校广大师生科研水平和能力的提高。要想实现高效实验室开放式管理,就必须加强网络化建设,为教学搭建可以进行实践的平台,增强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室教学网络化管理是今后实验室管理必然的发展方向。采取计算机网络技术,改革传统的高校实验室人工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时效性及准确性,提高实验室管理的工作效率[4]。通过建立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建立实验设备可查询数据库并实现数据共享,科研人员都可以利用该平台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实现实验时间自主化、实验内容个性化,实验项目菜单化,以满足广大师生自主学习的需求[5]。建立网络平台,还将为高校的教学实验提供大量的有意义的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也将为高校未来的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基础。高校实验室服务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集中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为学生实训实验提供服务;二是为教师的科研活动提供技术服务;三是为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和毕业设计提供服务;四是为企业提供技术合作开发服务。这种实验教学方式的转变,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资源效益,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3.2加强管理人员素质,提高高校实验室的利用率管理人员的素质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反映了一个高校实验室的总体水平。只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才能在实践中积极调动起广大师生的科研热情,才能真正发挥出实验室对科研的强大推动力。高校建立实验室,首先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研学习能力,因此,高校实验室管理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对大学生在科研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一定的答疑解惑,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其次,高校实验室管理者也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在管理过程中既要让学生遵守实验室中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各项科研正常、有序、安全的开展;又要在时间上尽量方便广大在校师生进行科学研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水平。为此,我国高校一方面要提高实验管理人员的待遇,从制度上保证和鼓励实验技术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施展其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要让实验室管理人员参与到高校实验课程当中,和教学秘书等管共同完成实验课表的制定。以方便管理者安排好时间,做好计划。第三,高校还应结合各实验室专业特点,制定科学的培训规划,对实验室管理者采取有力的培训措施,如,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培训,如防火、安全等,培训时间可以长短结合,可采取考察学习、研究讨论班、专题讲座相结合的形式[6]。切实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对吉林大学药学院实验室来说,其管理者不仅应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还需具有相应的学术背景,在实践过程中,能够给予大学生以相应的指导。3.3加大投入力度,提高高校实验室科研水平不仅要加大在实验器材方面的投入,更要在教学管理上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实现实验室管理从设备的日常管理、维修、到实验室使用、登记全过程管理。同时,还可以将实验室网络系统打造成科学共享的平台。通过实验室网络系统,可以对一些实验室进行合并,不同教研室、甚至不同院系可以共享实验室资源,共享人才,建立一批高档次、高精度的实验室。共享平台的建立,一方面提高仪器设备等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仪器闲置产生的自然磨损和维护的费用;另一方面,共享平台的建立能够有效突破仪器设备的限制,更容易激发出新的火花,从而有利于形成科研创新合力。3.4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抓好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以人为本是西方教育发达国家一直秉承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是把人作为教育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而我国高校教学虽然目前都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比较认同,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难以真正做到这一点。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我国高校教育理念在人们的头脑中产生了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思想,这导致了部分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对实验重视不够,专业技术队伍结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实验教学改革的进程。在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上,要想做到以人为本,就必须在管理者和高校广大师生身上做文章[7]。一是要在管理者身上投入成本,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和专业教育,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便更好的服务广大高校师生。二是要在高校大学生中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在对高校实验室进行管理改革中,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从大学生角度出发,把大学生参与实验室开放的热情调动起来,形成高校实验室开放的内在动力,完善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改革,真正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三是要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8]。高校实验室的开放不是针对一个两个学生,而是针对所有在科研方面有热情、有想法的大学生,因而高校的实验室往往供不应求。因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就要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一方面是为了能够合理摆布开实验室使用的时间,另一方面对大学生科研水平的提高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加强实验室管理的同时,以培养科研人才为根本,才能使实验室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真正起到推动高校科研水平提高的目的。

4结语

创新能力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也是广泛的社会需求,在培养广大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过程中,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具有特殊的地位,负有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只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到目前我国高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使高校教学改革和实验室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道路上,不仅需要学校的经营管理者对实验对科研的重要作用引起重视,在管理理念上与时俱进,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更需要高校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在管理和设备的更新上。只有抓好教学改革,将教学重点从书本转移到实践中来,才能真正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才能真正达到高校教学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珠勇.关于实验室管理的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6,29:40.

[2]李珊,宋枝艳.高校实验管理创新发展初探[J].考试周刊,2017,4:166.

[3]张跃.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及对大学生科研的重要性[J].知识窗口教师版,2016,2:25.

[4]李欣,何敏,戴远威.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科研公共实验室建设探析[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6,6:33.

[5]巩晓慧,阮慧,李五一.高校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系统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96.

[6]张敏,樊强,党亚爱.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全面推进高校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2016,12:13.

[7]柳洪洁,刘美,徐瑞雪,等.改革实验室管理模式,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J].实验室科学,2014,1:147.

[8]任真慧,李东明,张莉,等.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科教文化,2011,24:194

高校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分析 篇6

【摘 要】构建完善的高校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可靠保障。质量评价体系的确立,应根据实验教学的特点,遵循一定的原则;应该是有目标、分层次的,既要有导向性的目标要求,又有量化细化的具体目标要求。

【关键词】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设定原则 目标要求

一、构建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高校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各项技能的有效手段,应该充分发挥它应有的教学效力,使学生通过实验教学的学习和锻炼,进一步理解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在分析能力、操作能力、创造性等各方面都有所收获,能基本掌握自己专业所需要的技能,待走上工作岗位之时,不显生疏,衔接顺利,能在最短时间内胜任工作。实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培养学生的质量,而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促进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的手段,是对实验教学的标准性检验,是有效的衡量尺度,可以指导高校实验教学的实施过程,并对实验教学的结果进行检验,对后继的教学提供可靠的帮助。

二、高校实验教学的特点

与高校的理论课教学不同,实验教学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方式。首先实验课上要求的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既要讲相关的理论知识、原理,又要结合生产生活实际阐述实验的机理、应用,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他们实事求是、刻苦钻研的作风和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这就形成了实验教学多和散的特点。其次,实验教学的难度在于,在争取时间清楚地阐述理论、原理的同时,能否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和充足的时间来完成课上实验的任务,教师讲课的尺度怎么掌握?再就是要考虑来自不同地区学生的实验基础不同,怎样平衡这种不均衡,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预期的学习目标?实验课的特点还包括,实验课的考核评定难度大。实验课包括课前预习、课上操作、课后完成实验报告等诸多环节,实验的考核应该综合所有因素或综合主要因素进行评定,需要实验教师在各个环节都要关注每个学生,要全面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各项能力指标,给出合理公正的评价,难度比较大。第三点,实验课所担负的任务重。通过实验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能运用理论知识于实践,实验课是理论到实践的有效载体。整个实验过程,从理论知识的掌握、实验原理的认识,到实验过程的设计、实验仪器的操作、数据结果的处理分析、实验结论的获得等等一系列步骤,应该让学生有多方面的收益,应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学习科学家严谨认真、刻苦钻研的科学态度,学习他们周密的思维方法和设计理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构建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原则

在建立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验教学的特点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必须根据实验教学的发展规律,制定一些有效的衡量指标,来反映实验教学是否从根本上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的目标要求,从而促进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手段、内容、方法的改革发展。其次,实验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环节过程,在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确定中,要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审视实验教学活动的展开,全面细致地考查各个环节对教学质量的影响,给出客观准确的质量评判。科学性原则在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使得所制定的指标具有有效性和可信度,是评价体系能否发挥效力的关键问题。在指标制定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验教学的特点,使得各项指标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各自发挥测量功能,不矛盾、不重叠。指标的尺度要准确,条目清晰,具有一定的量化功能,便于测量和得出综合性的结论。

四、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

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该是有目标、分层次的,既有导向性的目标要求,又有量化细化的具体目标要求。

1. 评价实验档案建设是否完善合理,评价实验条件与人才培养目标是否一致。在实验教学工作中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材、实验档案建设是实验教学的最基础工作,是指导实验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为实验教学提供方向性的作用,必须具有合理性和可执行性。而实验教学条件是实施实验教学过程的硬性条件,在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对实验仪器设备目标设定和要求,可以为完善修正各项实验条件提供依据,促进实验教学发展。

2. 评价实验教学过程和实验教学效果。高质量的实验教学过程是实现培养计划的根本保证。这项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教师教风的评价,如师德师风、治学态度;业务能力的评价,如教学能力、实际操作技能、实验科学研究的能力等;教学质量的评价,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综合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比例和教学效果等。此项评价应倾向于参考学生对实验教学的评价结果;对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管理的评价,如仪器设备配备的合理性、账卡物相符的情况,仪器设备完好率、使用率情况等。

3. 评价结果的反馈及指导实验教学。应建立由实验管理人员到实验教学人员参加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小组,了解实验教学质量的全过程,培训参加人员掌握评价指标,为后期评价得到合理规范客观的数据做准备。在此基础上,对评价结果分析,做出总结,反馈给管理部门和实验教师,以指导后续的实验课程,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供可靠保证。

五、结语

高校实验教学资源 篇7

随着近些年我国的高等教学扩招, 使得高校学生的入学率逐年提高, 在校学生数量持续增加。我们的教育培养层次正在从精英化教育向着大众化阶段水平发展。在人才培养大量化的同时由此带来了一些问题和矛盾。特别是随着高等学校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前提下, 给日常教学带来的一些实际问题。比如, 教学资源日益紧张, 教室、实验室等无法满足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师资队伍明显缩水等问题。尤其是在实验教学活动中, 实验室设备老化, 学生人数的扩大直接导致实验室设施不足等问题。为了更好的让实验教学促进高校日常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需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解决:

一、树立正确的科学方法, 转变以往的观念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 实验教学往往放在日常理论教学的次等位置, 把实验教学的过程当成是普通的实践环节内容。其实实验教学是理论结合实际的重要桥梁, 要树立重视理论知识的同时, 重视动手能力培养。切实协调好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关系, 把二者摆在同样的位置上去对待, 彻底改变过去那种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

二、改革实验内容和方法

实验教学方法是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实验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样, 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通过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以及操作性实验项目内容, 尽量减少单一性实验和演示性实验内容。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 进行实验内容的操作, 实验教师通过辅导和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手段, 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充分挖掘学生实际动手的潜能开发和个性的发展。在考试中, 增加实验课考试成绩分数比重, 把平时实验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作为考试内容。还可以借鉴和汲取其他高校先进的管理经验, 把各个高校先进的管理经验融入到本学校的实际教学活动中, 并找到适合本学校的管理方法, 提高本学校实验教学水平和能力。

三、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一个好的师资队伍可以培养出一大批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所以要加强和提高实验室教师的师资建设。通过制定优惠政策, 吸引优秀教师参加实验室教学和科研活动, 同时定期派遣教师去进修学习充电, 提高实验室教学方法。使之成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实验教学工作队伍。

四、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

某些高校的实验室存在着实验设备老化、实验室使用面积小等问题, 这些问题往往影响了实验活动的正常开展。为了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 必修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 淘汰那些陈旧的实验设施, 购置先进的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保证学生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实验需求。

五、试行实验室开放制

根据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 可以试行实验室开放制。特别是吸收相关专业的优秀学生, 协助和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的研究, 加入到实验教学团队中来。或者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我拟定实验项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某个项目的实验, 让学生有一个实际操作的空间,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思维能力的提高。这正是高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所在。

教育需要创新精神, 实验教学活动正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通过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激发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 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又可以调动教师对实验教学的深入探索, 理清实验教学的规律, 把握好实验教学的方法, 培养出一大批具有理论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这样, 通过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时间操作, 在教学方面就可以取得“双赢”的良好效果。在二十一世纪的新形势下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高校可以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具有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此, 充分发挥实验室这一重要的实践基地的作用, 必须深化高校实验教学改革, 通过实验改革解决目前带来的一些问题, 满足日常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开展, 使实验教学成为促进高校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周泽义.营造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良好环境[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 2000, (02)

[2]刘廷杰.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3, (01)

[3]刘爱原.预实验是高等学校实验教学质量的保证[J].水利天地, 2002, (10)

高校实验教学资源 篇8

一、开设综合创新性实验的必要性

创新性实验教学是现阶段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趋势, 它主要是将教学大纲要求的某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手段有机地综合在某一个实验当中, 以达到完整、综合创新的实验目的。通过综合创新性实验的学习, 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实验课时内对课程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既熟练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 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升学和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此外, 由于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越来越少 (相应实验课课时也越来越少) 、学生人均实验经费数量与以前相比有所减少、实验经费消耗较大等问题, 再加上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 学生不可能在有限的几十个甚至只是十几个学时内把所有的、以后可能用到的实验技能和项目都学完和学会, 这必然要求我们根据现有的实验教学条件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 而开设综合创新性实验项目已成为创新性实验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必然的趋势。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的特点是既要注重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 又要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进行教学。在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中开设综合创新性实验项目既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也是农业企业、生物工程公司和教学科研单位对熟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人才的需求, 可以为满足社会需求、提高升学和就业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

二、综合创新性实验建设的平台

(一) 实验平台的建设

实践性环节在培养人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 掌握科学方法, 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方面是课堂理论教学所无法替代的[3]。综合创新性实验平台的建立是开设综合

*基金资助:东北林业大学教学研究课题 (DGY20007-029)

创新性实验、保证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并获得显著教学效果的有力支持。

1. 基本实验技能的平台

在基础验证性实验教学阶段, 结合综合创新性实验对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改革原有的理论课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案, 使理论教学内容更倾向于实际应用, 并形成一个与理论教学课程相对独立的、内容丰富的实验教学体系。删除一些代表性不强、内容有重复的实验项目, 将实验项目进行分层次设立, 如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中将实验室构成及常用设备使用和器皿洗涤的注意事项 (2学时) 设立为基本的操作训练;将培养基母液、激素母液、试剂制备 (2学时) 和培养基制备与保存 (2学时) 这两个项目设立为基础项目, 对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和训练;而对植物材料的准备和接种 (2学时) , 则用清水代替真正的消毒液, 让学生反复进行练习和模拟, 即节省了实验经费又达到了实验技能的训练。在经过以上几个基础实验项目后, 才安排8-10学时的综合创新性实验项目[4]。在教学计划中单独设置“综合创新性实验教学时间”, 在实际教学中预留出给学生设计综合创新性实验方案和修改的时间, 为实现多层次实验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时间。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后, 才有能力集中时间和精力主动地去综合、分析所学的理论和实验知识, 把所学知识付诸于应用, 并开始学习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和完成实验。

2. 实验室和设备条件的平台

建设综合创新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共享是开设综合创新性实验必备的基础。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根据功能分为实验教学实验室、组织培养实验准备室、灭菌室、接种室和培养室。此外, 组织培养实验室与其他教学实验室和教学设备可以无障碍的共享可为综合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设提供可靠的保证。综合创新性实验是与传统的实验不同的实验模式, 其教学组织具有自己的特点, 其一是实验室应该是全方位开放的。包括实验室工作时间的开放 (除了安排专业教学实验外, 实验室可以有计划地接受实验者的申请) ;实验内容的开放 (学生自己提出的实验课题, 经评审可以进入实验室进行研究) ;实验室服务对象的开放, 全院学生 (包括研究生) 及教师均可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参加综合创新性实验的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经过充分准备, 提出实验方案报告, 经指导教师审阅通过后方可进行实验。

3. 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激发

综合创新性实验教学的关键是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思维,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开设综合创新性实验项目, 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只起有益的引导作用。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对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手段和实验教学模式等进行创新性思考[5]。首先, 有目的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去, 让他们初步了解和掌握学科的一些前沿知识。学生通过亲自参加科研活动, 可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开拓科研思路、树立起正确的科研观点。其次, 组织学生成立兴趣小组, 利用课内所学知识和资料内容, 在课外时间进行组织培养实验, 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我检验、自我调整, 直至实验成功, 将关键环节和技能重复训练, 从而尽快达到技能熟练的目的和效果;再次, 为使学生对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切身的体会, 组织学生到相关生产实践部门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 具体了解从理论、实验到实践生产中的差距和存在的问题。这些措施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设计

在综合创新性实验项目教学中教师只提供参考范围和题目, 如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效应实验, 以植物叶片、腋芽和幼嫩茎段为材料进行离体快繁实验等。有时是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 如让学生参与“水曲柳离体扩繁”和“花楸体细胞胚胎发生”等项目的材料选择和培养基设计, 此类实验不是单一的、只运用某门课的知识就能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

在实验过程中, 要求学生先提出课题和基本思路, 教师则与其共同讨论完善方案。学生从最初的无从着手, 到查阅参考书、上网查资料, 跨出了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一步。在实验中遇到问题时, 要求学生自行提出解决方法, 教师则帮助分析这些方法的合理性, 通过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的实验教学方法, 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例如, 要求让学生自己提出需要培养的植物种类和培养目的, 查找相关文献, 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外植体的类型、外植体表面灭菌和培养基配方等实验方案, 独立写出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进度和预期结果等内容的报告, 经过教师的审阅合格后, 学生独立安排、准备、完成实验。在学生独立开展实验期间, 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机制, 教师起指导、检查、协调的作用, 预先安排好各小组的无菌操作时间, 使无菌操作室、准备室得到合理高效运转。实验小组也由学生自愿组合, 以4~5人为一个实验小组;实验时间由学生自行确定。

(三) 成绩的考核方法

在实验全部完成后, 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计算, 并完成实验报告。指导教师对实验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价, 分析评价的原则侧重于观察学生是否通过这一教学过程得到智力的开拓、研究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以及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 记录的实验结果是否客观、是否准确可靠, 分析讨论是否科学、逻辑推理是否准确, 结论是否恰当、合理等方面。成绩考核设置基本实验技能综合考核和创新性实验考核两个阶段。验证性实验可根据学生平时的实验态度、实验操作熟练程度和实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创新性实验根据学生选题的创新性、知识运用的综合性、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团队协作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实验的努力程度等进行考核。考核时, 综合创新性实验按照实验质量给出成绩 (分为不合格、合格和优秀) , 成绩不记入总成绩中。但只有综合创新性实验的成绩为合格及以上的学生才可以获得实验考核的总成绩, 否则实验课成绩为零分。

三、教学实践效果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本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综合创新性实验的开设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知识更新, 激发了学生求新、创新的欲望, 促进了学生对综合知识的运用, 提高了学生进行跨学科、跨领域创新性学习的能力。实验时间由学生自己支配, 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 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是自主开展实验研究、处于主动探索的状态, 充分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 养成独立思考和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志慧.化学创新性实验教学实践[J].内江科技, 2007 (6) :139.

[2]姚晓惠, 张峰.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7 (6) :125-127.

[3]王伟祖, 郑旭明.建立综合设计实验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8) :74-75.

[4]沈海龙, 等.关于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特色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 2006 (2) :80-81.

高校实验教学资源 篇9

1中学生物学教学现状调查

1.1调查对象

调查选取阜阳市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社会知名度高的阜阳师范学院附中、阜阳市实验中学、阜阳三中、阜阳市青颍中学和阜阳二中5所重点中学的学生和教师为调查对象。

1.2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实验课开设、仪器设备、师资力量、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等。

1.3调查方法

采取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于2013年4月至6月,共发放学生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738份,有效率92.3%;发放教师问卷26份, 收回有效问卷26份,有效率100%;每个学校访谈了3~5位任课教师,包括阜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阜阳实验中学、阜阳三中3所中学的生物教研组组长。

2结果与分析

2.1重视程度不够

在调查中,95.6% 的学生喜 欢上实验 课; 80.7%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的动力是对实验内容感兴趣,12.3% 的学生是 为了完成 学习任务, 3.8%的学生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仅3.2%的学生不愿意参加生物兴趣小组,认为会耽误其它科目学习时间或不感兴趣。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生物在整个中学教学过程中位于从属地位,生物实验教学更是不受重视,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以“本”为主的教学模式。虽然绝大多数学生对实验很有兴趣,但是教学过程由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及实验创新的意识严重不足,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更是很少,学生的愿望不易实现。为应对生物会考, 往往出现背实验结果、通过视频看实验步骤、考前针对性突击补实验现象。容易导致学生学习陷入机械化,不会把书本知识进行迁移和应用,更是不能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可见,中学生物实验开设情况远远不能满足新课标要求。 80%的教师认为对生物课程标准的实验只能完成少数几个,有的学校甚至一个也完不成。86.4% 的学生对中学生物实验课程开设情况不满意,仅有4.3%的学生对中学生物实验课程开设情况比较满意。

2.2师资力量不足

由表1可知,阜阳师范学院附中2 400名学生,仅有5名生物教师,生师比480∶1,没有专职实验教师。其它学校生师比大都在300∶1以上, 只有两所中学各有一位专职实验教师。从这几所较有代表性的学校来看,目前,阜阳市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严重缺乏专职实验教师,代课教师数量少, 教师任务重且高学历教师比例极低,这些都成为开展生物实验课程的主要障碍。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得不到实践锻炼,实验技能也会显著退化。目前生物师范生教育主要侧重于教学技能的训练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而没有将生物实验教学单独开设[3],这将直接导致教师实验专业化程度低。

2.3硬件资源匮乏

为了解中学实验教学硬件条件,从实验室场地、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供应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所调查的中学各有实验室1~2间,但大都没有专门的实验器材,常用的玻璃器皿和仪器,如小烧杯、三角架、试管架和酒精灯等多是临时从化学实验室借用。最常用的生物显微镜损坏严重,高达30%~70%,解剖器仅有 几套且缺 刀片,培养皿20~40个,远远不能 满足中学 生物实验 的基本要求。

学生问卷中,只有4.3% 的学生认为生物实验室平时开放,85.3%的学生表示只有上实验课时才开放;93.7%的学生认为生物实验仪器、设备很少或不能满足实验要求;87.2%的学生表示上实验课时动植物等实验材料有时或经常不够用。 教师问卷中,80%的教师认为实验室只在上实验课时开放,20%的教师认为由于设备不足,分时段开放给分组实验的单组同学;70%的教师认为生物实验经费和耗材不够用,甚至没有耗材;90%的教师认为生物挂图、模型和标本缺少或者老化严重;80%的教师认为学校实验室没有现代化教学设备。由此可见,中学实验室建设和实验资源急缺,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加以改善。

2.4教学考核制度有待完善

实验教学考核是根据中学生物考核目标,对实验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验效果进行评价。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及技能通过考核活动对教师进行反馈,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对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调查结果表明,80%的教师认为目前对中学生物实验内容的考核,教师只根据笔试的形式进行,考核方式局限于随堂的实验报告,没有专门考查过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3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活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它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然而, 目前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如果完全依靠中学引进师资、扩大场所、购进设备、 增加投入等手段,在短时间内是不能现实的。建议以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类学生进入中学开展生物学教育实习为契机,在高校与中学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搭建高校与中学资源共享平台。

3.1利用高校教学资源培训实验技能

为了提高中学教师业务素质,各级教育部门举办了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如国培计划、中学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等。 中学生物教师在学习培训过程中,应根据中学生物教材中相应实验模块的要求,开展系统的实验技能培训,如仪器设备的使用、药品试剂的配制、 探究性综合性实验的设计与指导等,提高中学生物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高校有一大批中青年教师和在中学进行教育见习的高年级本科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可为中学实验提供技术指导。中学可借助高校师生资源,聘请有经验的教师和高年级学生为校外辅导老师,指导中学生完成探究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

3.2依托高校平台,优化实验内容

高校实验教学平台是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的场所,实验室设备精良,技术力量集中。以阜阳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为例,高校实验室条件优势明显,如实验室布局更加合理化、实验仪器设备更加现代化、实验室配备及实验试剂标准化、实验操作更加规范化、教师业务水平更加精湛。高校优质的教学资源是中学难以具备的。按照教学大纲,很多高校实验室每学期只有10周的实验教学安排,按照每学期18~20周计算,尚有8~10周时间可 以对外开 放。本次调查 结果表明,98%的中学生愿意去大学生物实验室做实验或参观,87.5%的高校教师和学生认为高校资源可以利用,包括师生师资资源、仪器设备资源、图书资料和动植物标本资源。另外,地方职业院校、 中专学校,甚至技校,都有较好的实验教学资源可向中学开放,可以为当地中学解决师资、场所和设备条件的不足。

充分利用高校实验资源优势,优化实验教学内容,让中学生识别制作简易动植物标本,了解仪器设备性能及使用方法,掌握电子期刊检索方法, 开设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学习实验统计分析及科研论文写作方法,加强高校教师与中学的横向联系,及时把握中学生物教学现状和改革方向。

3.3完善评价体系,提高实验效果

评价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实验教学效果评价,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生物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立科学化、合理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具有诊断、导向、激励和改进的作用,中学应运用多元化、多样化的评价手段,逐步建立和完善评价体系,从而制定出相应的评价体系。实验评价可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评价常态化,最后由老师带领的考核小组给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成绩。自我评价主要采取书面理论测试的形式,小组评价可由组长记录出勤率、 课堂表现、实验结果等,教师评价主要测试学生实验技能,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利用实验室具有的实验仪器设备,让学生独立设定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及分析实验现象。完善的评价体系既能反映出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完成对中学生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测试,做到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方式全程化及评价方式多样化[4]。

3.4高校助人自助,培养优质生源

中学生源质量的优劣从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在对大一本科生的植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连续多年对大一新生最基础的显微镜使用技能进行调查,发现80%~90%的学生不能正确使 用,其中30% ~40% 的学生不 会使用,10%左右的学生没有见过显微镜,这为高校生物学专业系列课程实验的顺利开设带来了很大的障碍。高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到中学见习,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站,作为地方高师院校,应该反哺中学,资源共享,服务社会,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情况下,为中学教学提供相应的人力资源、场所资源和设备资源,培养优秀的中学生,亦是为高校培养优质的生源。

4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一定程度上了解到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与相关中学一起努力,找出了较好的解决办法。传统的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在教室或实验室进行,学生的视野局限在课本,况且随着中学招生规模的扩大,学校场所、人力资源、仪器设备都收到限制。通过对地方高校资源的利用, 创新性地拓展和改善了中学生物实验的环境和条件,为高校和中学的合作提供可靠的结合点。利用高校资源创新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初衷是为了更有效和高质量地改进提 高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在实施过程可能存在诸如实验耗材资金紧张, 学时计算,师资配备,平衡中学多而高校少等问题,还需要作进一步研究。在此次创新探索中,现在只做了一些初步工作,虽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完善和丰富发展,努力把这项探索推向一个新阶段,提高到新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晋.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6):124-126.

[2]高继生.实验缘何“纸上谈兵”——关于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8):44-46.

[3]杨华林,桂英,韦艳艳.基于高中课改的中学生物学实验研究与实践[J].中学生物学,2011,27(11):60-61.

高校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篇10

1 高校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 社会对本科毕业生的要求日益提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招聘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日渐提高,加强实验教学是大势所趋。作为高校,主要是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有实际工作能力的科研和创新型人才。但是由于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得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术水平、办学空间等方面无法及时跟上现实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实验场所缺乏,仪器设备损耗程度增加,以前的实验教学条件、模式及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形势的需求。同时由于现阶段农业院校开设的物理实验课程项目较少,导致验证性项目和综合性实验比例失调[1]。

1.2 实验教学不受学生重视

由于我国长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深受初高中物理教学中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影响,学生没能认识到高校物理实验课程的重要性,导致学生轻视物理实验课。另外,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这种单调的实验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由于受考研和就业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认为物理实验可有可无,导致很多学生出现对待课程内容马马虎虎、敷衍了事、互相抄袭实验报告等现象。

1.3 教学方法有待改善

随着时代的发展,尽管高校物理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不断更新,但在各大高校实际的实验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实验教师在试验前制定实验步骤,对仪器设备进行组装、准备等,然后由实验老师花很长的时间给学生讲解如何测量、如何操作及如何获取实验数据,并让学生按部就班的完成实验以获得一些数据[2]。学生在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下获得的收获是微乎其微的。另外,实验课往往是一个班的学生或一部分学生在同一时间共同完成的,又是用同样的方法,因此就会导致有些学生模仿他人做实验,甚至有些同学不动手,直接把别人得到的实验结果抄袭过来。

1.4 实验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科学在不断进步,而学院对实验技术人员缺乏相应的培养和再教育,使得实验教师对新仪器、新技术、新标准和新的管理信息掌握的较慢。并且由于不断的扩招造成教师资源的匮乏,教学任务繁重,而教师收入又相对较低,极大地影响了实验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严重的影响和制约了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3]。学生数量的增加,使得仪器的使用频率增大,损坏程度加大,科研经费的短缺,使得仪器设备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也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 高校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2.1 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具备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高校需要积极引进高层次且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以改变教师队伍的结构成分。同时要选派教师去国内外重点院校和科研单位进修和深造,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经验。另外,还要积极聘请客座教授、海外留学人员来学校讲学和举办讲座。从各个方面为教师提供提高自身素质及教学能力和质量的机会。

2.2 改革实验教学的内容

实验教材是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及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的关键条件之一。高校可以以旧的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组织有关教师编写适合本校或本专业使用的物理实验教材,同时引进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的完善教学内容,以满足本校学生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满足当今社会需要的综合性、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2.3 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教育思想的精髓。物理实验教学也应以此为指导思想。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的接受。因此,应当改变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形式,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成立实验兴趣小组,注重实验课前的预习。在实验课前,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实验教案,查阅相关资料,自己拟定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操作过程和实验注意事项,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写出实验预习报告。然后通过实验课在教师的指导及同学共同讨论,进一步验证实验预习报告是否可行,并共同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完成实验项目。这样不仅杜绝了学生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同时启发性的教学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保证了实验数据的真实性。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学生真正掌握一个实验,同时,学生通过主动地学习,不仅复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推广多媒体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所以可以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物理实验教学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以教材、黑板、粉笔、仪器等为载体的教学模式,使得仪器演示更加详细、有条理,更加生动、形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可以把更多的高科技信息带入课堂以增加教学容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完善了物理实验教学的模式[4]。

2.5 增设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提高学生综合、创新、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师可以根据实验教学的实验内容及理论知识设计出一些实验课题,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项目,通过阅读文献资料,独立设计出实验方案,并由实验小组独立的完成实验项目。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独立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培养了学生通过许多单一实验解决综合实验的能力,使得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3 结束语

高校物理实验是高校生走入高校校门后接触到的第一门科学实验课程,因此,高校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而重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院系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如何将高校物理实验教学内容由基本的物理实验转变到以综合性、设计性为主的实验,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等都有至关重要的关系。所以,应当提高高校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素质教育的改革,以适应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而推动高校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是保证实验教学高质量,是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人才的根本保证。在这种背景下,高校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闫雷兵,田丰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10(1):886-993.

[2]马敬峰,鲁保富,陆开宏.基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教研究,2008(11):92-93.

[3]张玲玲,王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5(26):135-136.

我国高校会计实验教学调查分析 篇11

[关键词] 会计实验教学 问卷调查 教学改革

一、我国高校会计教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有足够的知识水平,也要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会计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建设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社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多年来,会计本科教育一直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使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学生思考空间较小。大多数高校的会计主干课程设置主要分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知识的划分使教学更便捷,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学生掌握知识较分散,对知识的综合、灵活运用,知识的实用性转变等问题都不能在教学中得以体现。学生仅从知识层面上了解会计工作,却苦于缺乏实际工作的经验,以至于不能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以成绩衡量学生的能力,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学校对学生实践教学工作管理过于松散。由于会计实务工作的特点,联系学生校外实习非常困难。此外,会计工作性质特殊,涉及商业秘密的安全性,及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影响,既便联系到实习单位,也不能取得很好的实习效果。

目前,虽然各大高校已经陆续开展了实验教学训练,一方面,起步较晚,重视程度不够,另外,在实验环境、课程定位、课程设置、实验经费、师资力量等各方面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也就不能满足于实验教学的本质目的,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国的会计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得会计教学改革是必须的,也是紧迫的。

二、会计实验教学的问卷调查

为了深入了解目前我国高校会计实验教学的现状,获取第一手资料,笔者进行了本次问卷调查。由于在校本科生和毕业生在会计实验教学的认知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别,因而,分别针对在校生和毕业生设计了内容略有不同的两种调查问卷。针对在校生的问卷侧重于学习情况的调查,针对毕业生的问卷侧重于实验教学与实际工作结合情况的调查。

问卷调查于2008年9月到10月间进行,采用实地问卷和电子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对象涉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东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34所设有会计专业的高校,共发出问卷1170份,收回问卷1034份,其中有效问卷916份。具体问卷回收情况如表1所示。

通过对问卷进行严谨的数据统计,科学的归纳、分析,客观地反映了我国高校会计实验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对会计实验教学的看法。本次调查问卷主要反映以下四个方面的情况:

1.我国高校会计实验教学的普及程度

在所调查的34所高校里有24所有会计实验教学,如图1所示。目前,我国高校会计实验教学的普及程度可以达到71%,许多高校都认识到了会计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会计实验教学已在高校逐渐普及。

2.我国高校会计实验教学的方式、手段及内容

会计实验教学方式调查,是考查各校进行会计实验时,是要求学生按班级或分组在同一时间进行,还是可以随时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手段调查,是考查各校进行会计实验是以手工实验为主,还是以计算机实验为主,或者两者相结合。实验教学内容调查,是考查各校进行的会计实验是模拟单一会计主体活动,还是模拟多会计主体活动,且仅模拟会计核算业务,还是加入了相关管理决策等控制性业务。

具体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可见,24所高校中仅中国人民大学采用分散进行实验的方式,其他学校均采用集中进行实验的方式,比例高达约96%,这也是我们急需改革之处。而从实验手段来看,有66%的高校采用手工和计算机结合,有21%的高校采用计算机记账的方式,仅有13%的高校仅采用手工记账的方式,而实地调查中发现有很多用手工记账进行会计实验教学的高校正在进行会计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显然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各高校充分的肯定。最后,从实验内容上看,约92%的高校选用了单一会计主体,且仅就会计核算进行了相应实验,仅有三所高校从会计主体多样性上有所改进,仅一所高校在业务的综合性上有所改进,且在实地调查中也发现这三所高校的改革也还在探索和进一步改革当中。

3.学生对会计实验教学的认识程度

在已经开展会计实验教学的高校中,有81%的学生认为会计实验教学是很有意义的,具体结果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学生希望通过会计实验能够有所收获,会计实验教学的开展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4.学生对会计实验教学的希望

学生对会计实验教学的希望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手段,二是教学内容。

学生对教学手段更希望采用手工和计算机相结合的方式,具体结果如图3所示。

可以看出,有80%的学生希望采用手工和计算机结合的方式进行会计实验教学,17%的学生希望采用计算机记账的方式进行会计实验教学,仅有3%的学生希望采用手工记账的方式进行会计实验教学。透过大部分学生的希望和目前高校会计实验教学主要方式的现象,不难发现,手工和计算机结合的会计实验教学将会引领未来会计实验教学方式的潮流。

学生们希望会计实验内容能与实际更贴近,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可知目前的情况并不乐观。具体结果如图4、图5所示。

对毕业生的问卷进行汇总分析后可知,有62%的学生认为高校会计实验教学与企业实际中的情况不太符合,9%的学生认为高校会计实验教学与企业实际中的情况根本不符合,只有25%认为二者相符合。会计实验教学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符合导致会计实验教学与实践脱钩,由此可见目前我国高校会计实验教学还存在一定弊端。而对在校生调查则有779名学生(占总人数的86%)认为如果高校会计实验教学与企业实际情况贴近是最好的,显然,学生对会计实验教学的期望值非常高。

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会计实验教学已经在各个高校逐渐普及,学生对会计实验教学也是很认可的。但由于实验方式不尽合理、实验内容与实践脱钩等方面的问题,导致目前的会计实验教学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达不到原本进行会计实验的目的。

三、会计实验教学与实践脱钩原因分析

从调查问卷的分析中不难看出,目前,我国会计实验教学和实践脱钩现象严重,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会计实验教学被冷淡

在大家的心目中高校是一个提升个人能力的摇篮。尽管不少高校都希望通过开展会计实验教学来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然而学生被十余年的应试教育笼罩,根深蒂固,学校最终检验学生的方式也是通过期末考试,成绩便成了学生追求的终极点,而且成绩优秀是评奖评优的必备条件,在高喊素质教育的口号下,校方也没有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提升学生能力的方案,进而素质教育被淡化,会计实验教学被忽视。高校无法摆脱现实教育机制的怪圈,学生也无法脱离长期应试学习风格,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得有助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会计实验教学被学校和学生两个主体所忽略,甚至在不少高校连像样的会计实验教学都没有。

2.实习不到位导致学生缺乏实践

走访沈阳的若干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时,财务人员大多会提到一个共同的问题:在学校学的会计知识与实务操作差别很大,几乎都得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重新学习。这也难怪,很多重点本科院校的会计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连最基本的会计实务流程都没见过,虽然给出一笔经济业务他肯定能熟练的写出会计分录,并且道理也能说得很充分。这种怪现象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会计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有一点不容置疑,任何一所高校都会给学生安排实习的时间,但会计专业有着和其他专业不同的特殊性,不能像其他专业一样很容易的就被企业接受实习。财务状况是一个企业的商业机密,不可能轻易对外,因此,学生在联系实习企业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碰壁的现象,尽管企业也知道学生不会是商业间谍,但万一把企业的财务状况泄露出去将对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企业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拒绝。另外,一个导致学生实习难的重要的原因在于,近年来高校纷纷扩招,会计专业的学生也不断增加,教育资源随之出现短缺,学校和企业都很难抽出更多的人力财力来满足学生的实习要求。

3.实验教学方式和内容跟不上行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现在财务人员的工作方式正已经从手工操作转变为计算机操作。而调查表明我国高校的会计实验教学中,有的高校还没有会计实验,在有会计实验的高校中,有的会计实验使用手工操作,有的用计算机操作,两者结合的比重并不高。调查还发现,在这些有会计实验的高校中都有一个共同点,实验教学仅仅局限于企业简单的账务处理,而现实的企业是处在一个由供产销、工商、银行、税务等多个环节组成的一条经济链中,这就出现了一个实验教学内容与现实不相符的现象。会计实验教学手段单一,实验教学涉及的内容单一,这些都是导致教学与实践不相匹配的重要原因。

四、会计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从上面几点不难看出,会计教学与实践严重脱钩,会计实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1.加强校外实习,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会计这一实践性强,社会特征明显的专业,必须得和实际紧密结合才能充分领悟会计的精髓。企业毕竟是大多数同学就业的主要去向,而且企业的财务核算较其他单位而言更复杂、更具有代表性,只有真正体验到财务人员的实际工作,才能脱离纸上谈兵的魔咒。企业也希望通过实习等方式与高校建立良好的关系,企业本身可以借此调高企业知名度,同时还能借机寻觅优秀的毕业生。而搭建者这样一座桥梁就得依靠学校,只有学校针对会计专业找到了一个恰当的结合点,建立起真正的校外实习基地,那么,实习难的问题也就能够很好地解决。学校给会计专业学生提供一个走进企业的平台,一个真真实实对学生有用的平台才能更好的促进会计专业的发展。

2.加强对会计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

把会计实验教学纳入学生综合成绩考核之中,让学生意识到实习、实验的重要性。会计实验教学的学时必须充分,只有教学时间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教学效果才会令人满意,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不再茫然。

3.完善会计实验软硬件建设,设计“立体化”会计实验

目前,有的高校还没有会计实验,有的高校的会计实验室设置简单,和现实工作环境差距较大,都有待进一步完善。会计实验内容在设计时,可以生产企业为主体,供、产、销、工商、税务、银行等单位同时设计岗位,让学生们轮换角色进行会计实验。从实验方式上,强化电算化会计技能训练的同时,为奠定良好的基础和适应小企业的需要,也应保留传统手工会计技能的训练,即采用手工和计算机结合的方式来设计会计实验。实验内容也应更丰富,建议加入管理类的知识,如投资、筹资决策等实验,体现会计的决策有用论思想,增强学生的管理意识。此外,建设立体化的实验室的同时,保证其长期对外开放,可满足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时间完成实验课程。通过上述设计,期望能进一步促进高校会计专业的发展。

五、结语

会计专业的实验教学工作目前来说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改革传统的专业课教学模式,加大实验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力度,提高学生了解、接触和从事实际工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已经成为高等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建设综合性、开放式的会计实验室也成为当前高校会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项迫切需要。这是一项较新的、富于挑战性的工作,这诸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发现、分析和解决。应该以现代科学管理的思想为指导,结合自身特点,从实际工作出发,使我国的会计实验教学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使相关工作不断走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姚嘉凌,闵永军.高校生产实习模式改革的思考和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高教),2007,(3).

[2]陈明.高等财经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高教),2007,(6).

[3]臧建玲.偏远地方高校财经类专业培养定位与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高教),2007,(7).

[4]张怡.财税法专业课程的特殊性和改革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高教),2007,(8).

[5]禾言.会计实验教学现状[J].新财经,2006,(5).

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篇12

一、我国高校实验教学的现状及管理存在的问题

1. 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来看, 重视理论教学轻视

实验教学的现状, 导致了学生轻视实验课学习。实验的重心不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而只是加深有关理论的理解和掌握。验证性实验较多, 设计性、综合性缺乏, 严重的甚至没有。

2. 缺乏较为科学合理的完整考核、考察、测评的方

法和手段, 有效的实验教学目标管理机制及统一的考核标准和制度.由于实验课从属于理论课, 在这些课程的成绩考核中, 实验成绩仅仅是理论成绩的参考, 导致部分学生既不重视实验, 也不重视实验成绩。实验目的不明确, 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

3. 实验教材较为滞后, 实验内容与当前的科学技术

发展状况不同步, 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涌现, 必须要在实验教学中体现出来, 并利用这些新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才能与高校在科学发展中的地位相一致。

4. 实验教学方法落后形式单一, 多年来由于实验课

时有限, 为了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有些教师在上实验课前将实验的仪器设备准备好, 然后详细讲解实验内容及步骤, 学生则利用指定的仪器设备, 按照老师的要求和实验指导书上的操作方法, 做实验, 验证老师所给的数据, 这样的实验方法, 会使学生对科学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引起误解, 将会失去观察、分析、逻辑判断和独立实验能力的培养。

5. 实验技术队伍状况有待解决, 由于人们认识上的

偏差, 有些人认为从事实验教学工作与理论课相比低一等, 是处于“二线”的辅助工作, 是不能上理论课的老师才进入实验室, 学校在职称评定和进修方面, 对实验技术队伍重视不够, 因而高学历的人员大多不愿意从事实验技术工作。人员老化, 知识结构不合理, 严重的甚至没有培训、培养计划。

二、打破传统实验教学管理模式, 加快实验教学改革步伐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造就创新型人才, 实验教学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有着重要的, 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欧美国家, 高等教育早已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潜能作为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努力方向是:如何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探索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 整合实验教学资源, 组建高素质实验技术队伍, 突出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1. 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在于由实验中学到的知识比理论更丰富、更加直观, 实验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更有其独立地位, 因此实验教学必须从理论教学中解脱出来, 有它自己的独立地位, 这是实验教学中的实质性问题。将实验课独立设课, 有单独教材、单独学分及考核成绩, 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国内外有很多重大科学发明, 创造成果, 诺贝尔奖的发明者都是出自实验室的结果。

2. 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实验内容的改革, 以往的实验内容多为演示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开设具有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的实验内容。依据科学技术的发展, 增设体现现代先进实验技术的教学实验项目,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的能力。实验的形式, 以学生为主, 老师为辅, 老师命题或学生自命题的方式开展实验, 实验学分制, 考试或考察。我校在2003年以前,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只占总实验课程门数的67%, 我们根据学校的办学方向, 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国家规定的评估指标要求, 及时由各学院组织相关教师制定实验教学大纲, 按照一定的比例设置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 到2005-2006学年至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已超过80%, 各个学院在制定实验教学大纲中尽量吸收与学科发展相联系的新知识、新内容, 努力按照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创建有层次、有新意、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大纲, 并统一格式, 统一印刷。

3. 更新实验室的仪器设备

实验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 它需要有实验室和实验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是实验教学中的条件和手段, 由于时代的进步发展, 一些陈旧的仪器设备已不能用于现在的实验内容要求, 大批的仪器设备需要更新, 引进新型的仪器设备进入实验室, 我校不仅购进新的仪器设备, 还投入资金组织技术人员自制仪器设备, 2005年学校投入415.29万元, 在全校范围组织了43项自制实验仪器设备项目的研制, 开发出468台 (套) 自制实验装置, 如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自制的“通信电子综合实验平台”由12块不同功能的单元电路板组成, 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方案, 选用适当的单元电路并辅以必要的自行搭接电路, 构成不同用途的接收机和发射机。这些装置大多可以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 调动了学生对实验教学的积极性, 培养出新型的创新型人才。

4. 加强实验队伍建设, 提高实验人员的素质

实验技术人员在教学、科研中是不可缺少的主干力量, 合理的人员结构, 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 大大提高实验人员的地位和待遇, 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 解决实验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问题;学校还必须象抓师资队伍建设一样来抓实验师资队伍建设, 形成高素质的实验队伍。

我校出台《关于实验室队伍实行分类管理的暂行办法》, 规定从事实验教师岗位人员应符合下列基本条件之一: (1) 具有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在实验室工作的专任教师; (2) 参加“四助”, 愿意专门从事实验教学工作的新教师; (3) 应届分配到实验室, 被安排从事实验教学工作的研究生; (4) 经过考核合格的具备研究生学历的实验师 (工程师) 或本科学历的高级实验师 (高级工程师) ;制定了实验教师岗位职责、实验技术岗位职责、实验辅助岗位职责, 等等, 即满足本科教学和创建一流本科教学的需要;又满足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需要。另外, 今年学校还解决了长期从事实验教学工作的工人编制的高学历实验技术人员的职称问题。

5. 实现实验室开放管理

实验室开放是我国高校实验室培养创新人才, 贯彻因材施教的形式之一, 也是国家对高等院校本科教育评估的要求之一, 不同的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以及自身的条件, 探索多种开放形式, 如时间开放、实验内容开放、资源的开放等, 实验室的完全开放应该是这三个方面的结合, 要加大实验室开放的力度, 增开设计性、综合性、开放性实验项目是对实验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开放又使实验室的消耗材料、仪器设备的维修经费的支出增长, 必须加大投入保证实验室开放正常进行。在管理手段上, 实验室要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依托校园网络进行网上预约开放, 构建一个开放实验室管理平台, 有条件的学校, 还可以建立门禁系统, 装备24小时监控录像, 这些智能化管理, 大大提高了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我校的《实验室开放管理暂行办法》中还规定实验室开放的奖励办法, 即为鼓励学生参加实验室开放实践活动, 开放实验纳入学生综合创新环节, 并视综合创新成果记入学分;鼓励实验指导人员和学生积极从事开放实验的研究与探索工作, 支持实验人员申报“合肥工业大学实验教学改革基金项目”。

总之, “高等学校应着眼于国家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注意能力培养, 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要坚持社会需要为导向, 深化教育改革, 构建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教学要坚持这个指导思想, 实验教学更应该坚持这个指导思想。

摘要:本文对如何加快实验教学改革步伐, 从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更新实验室的仪器设备, 加强实验队伍建设, 提高实验人员的素质, 实现实验室开放, 五个方面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高等教育,改革,实验教学,综合,创新,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刘风泰.关于实验教学改革的问题[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0, 17 (4) :6.

[2]周丽华.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 2 (3) :94-96.

[3]潘蕾.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适应人才培养需要[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2, 19 (3) :96

[4]陆审龙.开放教学实验室, 提高学生创造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1999, 6 (8) :10

上一篇:Lisfranc损伤下一篇:竹产业合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