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产业合作区

2024-07-24

竹产业合作区(共7篇)

竹产业合作区 篇1

我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在木材供给紧张的情况下, “以竹代木”的设想逐渐被关注。浙江、福建、江西均是我国竹业大省, 借鉴海峡两岸 (三明) 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 (以下简称“海峡两岸实验区”) 的经验, 建立浙闽赣竹产业合作区, 对我国竹产业发展是一次飞跃。

一、海峡两岸实验区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一) 成效

海峡两岸实验区依托闽台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 构筑产业及经贸合作平台, 具体规划包括林产品加工、生物医药、森林食品加工、生物多样性保育、森林生态休闲观光、林业科技开发等6个合作区和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实验区建立以来, 先后与台湾20多加社团组织建立协作关系;累计引进涉林台资企业67家, 合同利用台资1.53亿元;引进推广台湾“五新”284项 (“五新”指: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 、推广面积16.4万亩 (引自三明市林业局座谈报告, 2011-07-04) 。实现了开辟共赢发展新窗口, 拓展了对台合作新平台, 构建了林业产业承接现代技术的新接口, 激活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动力, 为深化两岸林业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 经验

海峡两岸实验区的建设理念体现出巨大的优越性, 具体表现为:

1、利用地理区位和资源禀赋优势。

三明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腹地, 是连接海峡两岸的重要枢纽, 与台湾均为森林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保护较完整的地区, 自然条件相似, 产业合作的自然条件基础较好。

2、发挥两地林产业优势, 开展优势互补。

三明市劳动力丰富、木材原料供应充足、林业特色突出、开发潜力广阔;但林产业整体规模小、布局散、档次较低。台湾林业科技水平较高、世界市场广泛、林业产业资金投入较充足;但面临木材原料供应困难、劳动力短缺和成本上升等压力。我国遵循“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原则, 将东岸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要素与西岸资源、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相整合, 解决东岸林业发展空间限制问题, , 提高西岸林业科技含量。

3、国家政策积极扶持。

我国高度重视实验区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 促进两岸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为三明与台湾现代林业合作率先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浙闽赣竹产业发展现状

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统计, 浙闽赣毛竹林面积及株数已经达到我国总量的一半左右, 竹业资源发展潜力巨大, 三省竹产业发展现状如下:

(一) 浙江省

浙江省是我国重点产竹省份,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统计全省竹林面积78.29万公顷, 约占全国竹林总面积的14.55%, 2007年全省竹业总产值230亿元, 约占全国的30%。竹业是浙江省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也是林业特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5-2009年主要竹材产品产量如表1所示。

浙江省毛竹年产量约占全国15%, 毛竹产品在三省中具有相对比较优势, 应加强毛竹低产林改造, 提高毛竹经营管理的科技含量。

(二) 福建省

福建省是我国竹子重点产区,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统计全省竹林面积为99.31万公顷, 约占全国竹林总面积的18.46%, 2006年全省竹业年产值达到131.8亿元, 目前已开展竹材人造板、竹笋系列产品、竹制日用品、药用保健品以及竹工艺品等五大类产品的规模和系列化生产, 2005-2009年主要竹材产品产量如表2所示。

福建省篙竹产量更具有市场竞争, 在竹材产品生产中处于核心地位, 篙竹加工业应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三) 江西省

江西省是我国主要林产区,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统计全省竹林面积为85.16万公顷, 约占全国竹林总面积的15.83%, 2007年竹产业年产值168.6亿元。近年来, 江西省建立起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竹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新型产业模式, 工业化支撑作用明显, 竹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数据来源:中国林业统计年鉴2005-2009年

数据来源:中国林业统计年鉴2005-2009年

三、建设浙闽赣竹产业合作区的可行性

借鉴海峡两岸实验区的经验, 建设浙闽赣竹产业合作区的可行性主要包括:

第一, 自然地理区位优势。海峡两岸实验区实现利用闽台两地自然地理区位优势奠定了地域基础。浙闽赣地处我国东南亚热带地区, 是通往长三角、珠三角及亚太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地理区位优越, 适宜竹类生长。

第二, 社会经济优势互补。海峡两岸实验区利用两地社会经济条件, 在资本、劳动力、原料供应等方面实现了互补。浙闽两省海外贸易发达, 资源引进便利, 林产加工业基础扎实, 资本容量较大;江西省地处鄱阳湖经济区, 农林业种植历史悠久, 产业结构较完善。三省合作能够最大程度实现优势互补, 以形成合力经营。

第三, 发掘竹产业优势, 重点攻关。浙江省发挥竹炭、竹纤维纺织、竹浆造纸等产业优势;福建省发挥竹材人造板、竹制日用品、药用保健品等产业优势;江西省发挥竹笋综合加工利用、低产毛竹林等产业优势, 开展重点产业攻关, 形成产业规模效应。

第四, 国家政策支持。2009年5月, 国务院颁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扶持政策, 对建立三省竹产业合作区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竹产业发展前景乐观。

第五, 接纳剩余劳动力。竹产业合作区有利于平衡浙闽赣劳动力就业供需, 加快非农化和城镇化, 完善转换再就业工程, 通过竹产业未开发的领域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 缓解区域间就业压力。

四、关于建设浙闽赣竹产业合作区的建议

建设浙闽赣竹产业合作区须政府、企业共同行动, 推动区域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对此, 笔者建议如下:

第一, 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增强区域竹产业竞争力。政府建立有利于技术进步鼓励内生增长的经济体制, 引导企业强强联合, 支持合作区内部产业多元化, 使本地化经济和外部经济得到加强;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强化现有产业的技术改造。

第二, 实行人力资源替代战略, 鼓励自主创业。初期应引导农村劳动力从事竹产品深加工, 以较低的就业成本容纳更多的劳动力;利用竹产业新兴化特征, 鼓励自主开展与竹产业相关的各项行业, 逐步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

第三, 开展外向型经济, 融入国际市场。利用合作区跨省规模效应和竹资源产量优势, 开展对外贸易, 积极与国外企业及科研机构开展交流合作, 力争建立跨国竹产业科技开发区, 弥补我国不足的领域。

第四, 推动竹产业链外向延伸。充分发挥合作区辐射带动作用, 开辟周围省份竹业新领域, 建立覆盖三大产业的竹产业圈。例如, 利用福建省三明市竹业规模相对较大的优势带动福州市毛竹及竹笋加工业的发展;支持广东省竹材造纸研究项目, 推广竹纸浆原料。

第五, 举办竹业博览会。借鉴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的模式, 浙闽赣举办竹业博览会, 三省分别设立主办城市 (建议为杭州市、三明市、崇义县) (三地行政区域划分级别呈阶梯状, 既能开发杭州市竹产业发展潜力, 又能推进三明市、崇义县竹产业现代化进程。) , 每年轮流举办竹业博览会, 面向全球, 铺设全方位交流平台, 与国外先进理念互通有无。

第六, 在高等院校设置竹类相关专业。在农林类院校设置竹类相关专业, 培养后续人才, 提升对竹产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以实现竹业科学发展的目标。

五、结论

为缓解木材供需矛盾, 我国应充分利用浙闽赣等地的竹类资源, 以“海峡两岸实验区”的思路为指导, 规划竹产业区的建设方向, 推进产业项目共建及城市产业一体、城乡一体联动融合发展, 建立特色集约化竹产业培育基地, 将竹产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重大国策结合, 以产业兴起拉动民生工程, 为开创我国省际林业合作新领域做出贡献。

安吉竹产业发展分析 篇2

第一, 竹林面积大, 竹子数量多。全县竹林面积为108万亩, 占林地面积近60%。丰产竹林的毛竹量为每亩180根, 居全国之首, 每年可砍伐毛竹达1800万根。第二, 竹子种类丰富, 价值高。中国野生竹种500多种, 安吉县已拥有360多种, 成为世界上竹子种类最多的地方。第三, 开发潜力大, 综合利用率高。安吉对一根竹子的价值, 实现了从竹根、竹竿、竹叶甚至到竹粉末在内的全竹利用。

2 安吉竹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第一, 积极培育竹资源。

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 安吉县的农民基本上是吃资源饭。那时农民80%的收入来自于卖原竹, 且收入也不高。

第二, 科技创新创产值。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科技兴竹的理念开始逐渐在县内传播开来。先后创办了竹凉席、竹胶板、竹笋加工等企业, 使得安吉经济向前迈了一大步。

第三, 实现竹资源综合利用。

全县在竹类研究及推广应用上, 共获得国家级成果奖2项, 部、省级科技成果奖16项, 厅、市、县级成果奖24项, 成果推广率达80%以上。

第四, 发展现状概况。

目前全县竹制品加工企业已达1000余家, 竹产业对于全县GDP的贡献率超过30%, 占全县农民人均收入30%左右的份额。

3 发展竹产业带来的机遇

第一, 竹产业促进安吉经济增长:

①增加农民收入。安吉从事林业生产的经营单位最多, 为109个, 占整个行业经营单位数的53.2%。②解决就业问题。由于竹制品企业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因此发展竹产业的同时还能够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根据调研情况来看, 80%以上的农民都从事与竹子有关的工作。③扩大市场营销。竹加工产品, 安吉县主要经外贸公司销往国际市场。其中竹制品出口值占总产值的52%, 竹笋制品出口值占总产值的62.3%。

第二, 竹产业对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竹子不仅可以替代木制作家具、地板和日常生活用品等, 还能制造集装箱地板、铁路平车地板等产品。

4 安吉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 原竹资源供不应求。

随着国内外竹子消费热度的高涨, 县内竹制品加工企业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 安吉县内的竹产量已经远远跟不上市场的需求。

第二, 竹制品企业管理水平低。

全县的竹制品加工企业90%以上是个体、私营企业, 年产值大部分在100万元上下。这些企业的老板多数为本地农民, 管理手段落后, 品牌意识不强, 相当一部分企业产品不按标准组织生产和检验。

第三, 竹制品技术含量水平低。

安吉工业基础和经济基础都相对薄弱, 生产的产品中中低档产品仍占主要地位, 生产效率不高, 对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第四, 竹制品生产种类单一。

竹席系列产品总产值占竹制品总产值的85%左右, 而附加值高的竹工艺品、竹艺术品和“以竹代木”制品仅占10%左右。

5 安吉竹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第一, 实现产品多元化。

改变生产工艺落后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 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头领导和政府部门的调节作用, 合理控制各种类竹制品加工企业的数量和规模, 丰富市场上的竹制品种类, 同时也能解决竹资源短缺和同一种类竹制品数量供大于求的问题。

第二, 小企业加强企业管理, 大企业树立品牌意识。

改善小规模企业的发展现状, 重视科技投入, 提高竹资源综合利用的科技含量。大企业应利用较好的发展基础和国际市场平台, 积极树立自己的品牌。

第三, 调整产业结构。

漳平市竹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篇3

1.1 竹林资源现状

漳平市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大部分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少部分属南亚热带气候,自然条件十分适宜竹类植物生长。境内竹类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共有竹类植物11属44种,主要经济竹种有毛竹、绿竹、苦竹、石竹、麻竹、茶杆竹、台湾桂竹和青皮竹。现有竹林总面积2.48万公顷,其中毛竹林面积2.21万公顷,全市竹林面积达1 333.3hm2以上的乡镇有8个。漳平市毛竹林立竹量5 980万株,可年产竹材24万吨,年产各类鲜笋约5.2万吨。

1.2 笋竹加工业现状

漳平市笋竹加工企业达37家,其中笋加工企业3家(高众笋业实业有限公司、双洋笋制品厂、天宁竹业专业合作社)及一定数量的家庭作坊,主要产品有笋干、清水罐头、苦笋罐及少量小包装笋制品;竹材加工企业34家,已初具规模,主要产品有竹胶板、竹凉席、竹香芯等,其中年产值达1 000万元以上规模的企业有3家(龙祥、蓝天、万山)。

1.3 2008年竹产业产值情况

2008年竹产业产值为2.58亿元,其中竹材产值8 800万元(竹材产量1 100万根,中小径竹906t),鲜笋产值为4 000万元,笋竹加工产值为1.3亿元。

2 存在的问题

2.1 竹林培育总体水平较低

表现为资源培育科技含量低、管理粗放、竹林纯化严重、结构不合理。虽然漳平市竹林培育水平在近几年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发展不平衡,低产、低质、低效的竹林还存在,在现有毛竹林中,低产毛竹林占40%左右。一些竹农对毛竹生产经营管理缺乏科技意识和发展规划,急功近利,投工投劳及资金投入均不足,造成抚育管理粗放,竹林经营方式陈旧,集约经营竹林面积比例小。采伐目的不明确,砍近留远,砍大留小,砍新留老。留笋养竹不尽人意,使竹林退化、低产、低效。由于长期盲目推广毛竹纯林,纯林化严重,竹林生态环境恶化,引起竹林病虫害加剧,受灾面积有上升的趋势。丰产林比例较低,难以发挥较大的经济效益。据调查,全市毛竹林面积2.21万公顷,而达到丰产高效竹林面积为2 200 hm2,占总面积的10%。全市毛竹林平均年产冬笋、春笋分别为345kg/hm2和1 875kg/hm2;平均单位面积产值5 175元/hm2。与永安市毛竹林年产冬笋、春笋分别达到3 750kg/hm2、10.5t/hm2,产值每公顷上万元相比,漳平市竹林培育总体水平还比较低。

2.2 笋竹加工龙头企业少,经营产品种类少,市场开拓不够

调查显示,漳平市笋竹产品单一,区域特色不明显,市场开发滞后,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不高,布局不合理。影响力强的企业不多,年产值上千万元的企业只有3家,属省级龙头企业的只有1家(龙祥竹胶板)。笋竹加工企业各自为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低,技术、经济力量不足,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研究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弱,初级产品多,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未形成优势的拳头产品,精深加工和系列产品还有待于开发。市场建设滞后,市场竞争力和营销手段落后,没有一个健全的营销体系和网络,没有一个以经销笋竹产品为主的市场,从而影响漳平市笋竹产品的流通。笋竹产品品牌少,漳平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1家笋竹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列入省级品牌和中国名牌,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造成企业效益不高。

2.3 竹产业人才匮乏

要提升竹业产业水平,关键在于人才。虽然漳平市林业院校毕业的大中专生不少,但专门从事竹业开发研究推广的很少,加工利用的更少。从笋加工企业看,从业人员没有人毕业于食品加工专业;从竹加工企业看,也没有相应专业毕业的人才。据调查,从业人员当中在岗职工接受培训的机会少,漳平市竹业从业人员当中80%以上把竹业作为兼职,离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甚远。技术创新关键在人,竹业技术水平集中体现在现有的竹业企业上,漳平市竹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非常匮乏,职业教育、技术培训已成当务之急,可见人才问题是制约漳平市竹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关键所在。目前漳平市林业系统中专门从事竹业的专业人员只有3人,比例不及1%,与全国林业系统内部13.6%的平均水平相差悬殊,使全面开展竹业工作有一定难度。

2.4 政府的宏观调控薄弱,行政管理不当

目前,漳平市竹产业从资源培育、保护到产品加工利用进行统一规划和协调发展的产业政策尚不健全;政府缺乏宏观调控手段,对产品价格、市场竞争缺乏统一指导和协调,造成境内、外企业间竞争无序,相互间套购原竹和竹制半成品。据调查,笋竹加工企业普遍反映原材料不足,原竹外流严重,龙头企业因无原料而停产。

3 发展对策

漳平市竹产业发展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资源培育为基础,三大效益为目标,以中低产竹林改造、丰产竹林培育、笋竹精深加工为产业发展重点,实行区域布局,专业化生产和系列化开发,培育和构造竹产业龙头企业,使竹业有组织地走向市场,以推进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从而使竹业走向自我发展、自我调节、自我积累、自我约束的良性循环轨道。

3.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继续把竹产业放在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上,深入调研,总结提高,加大扶持力度,推进竹产业发展。加强科学育竹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更新观念,克服传统粗放经营竹林的旧习惯,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丰产竹林示范和培训力度,提高竹农开发竹业生产的积极性,使竹业开发真正成为广大竹农发展经济的自觉行动,形成“山当田耕、竹当菜种”的全民育竹养竹的新理念。继续对竹业开发工作完成良好的乡镇给予表彰奖励。

3.2 坚持把竹林资源培育放在首位,提高竹林培育水平

培育好竹资源是发展竹产业的基础,漳平市要紧紧围绕竹林资源培育这个中心,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竹林培育要在强化护笋养竹、竹林抚育、合理采伐的基础上,重点推广竹阔混交、竹林喷灌、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对于竹山交通不便、技术推广不够的地方,要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重点扶持,加大力度开发竹林资源。同时开展竹类研究,促进科技和生产相结合。

漳平市在抓好竹林资源培育实际工作中应坚持3条原则:一是分区指导、分类经营原则。交通不便的毛竹林以发展材用林为主,其他地方以笋竹两用林为主,坚持以毛竹为主,兼顾中小径竹发展。二是科学育竹、集约经营原则。通过技术培训和丰产示范基地建设,推广低产竹林改造和丰产竹林建设技术,增加竹林的效益。三是典型示范与全面推广相结合原则。在抓好技术培训和推广基础上,做好龙岩市现代竹子科技园、高产高效竹林示范片(户)工作,促进竹农科学化集约经营竹林。通过典型示范,辐射带动广大竹农采用丰产培育技术经营竹林,走科学化、集约化经营道路。

3.3 加大政策扶持,创造推动竹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3.3.1 积极拓宽产业发展投资渠道。

充分利用漳平为原中央苏区县的有利条件,争取财政支持。积极争取林业贴息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支持竹业生产项目,对符合信贷要求的,优先给予支持,支持笋竹加工龙头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在精深加工、带动辐射和市场开拓方面引领笋竹加工业的发展。要积极为竹业发展的相关项目做好协调工作,争取更多渠道投入竹业发展,积极引导农民通过成立竹业专业合作社,享受国家对各种专业合作社的资金和政策支持。要完善面向竹农的竹业小额贷款扶持机制,简化贷款手续,扩大信贷规模,开展包括林权抵押贷款在内的符合竹业特点的多种信贷模式融资业务。

3.3.2 完善林权林地流转机制。

要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鼓励和支持竹林向有经济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生产经营者手中流转。通过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多种途径推动竹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竹林经营效益。

3.4 强化科技支撑作用,提高竹林科技水平

3.4.1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竹产业科技攻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结合好的方法和先进适用技术,继续加大与大专院校的科技合作,通过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储备[1]。要做好《亚热带中小型竹林可持续经营基地建设》、《漳平市高效笋用林可持续经营基地建设》2个国家级项目申报工作的落实,争取使这2个项目落户漳平市。继续推进竹业的科技进步,扩大科技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掌握竹产业科技发展前沿,确定全市竹产业发展中要突破的技术难题,进行重点攻关。

3.4.2 大力推进竹产业标准化建设。

积极做好竹产业标准化建设的规划管理,加快竹产业相关标准制订工作,尽快形成配套的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规范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化建设。同时树立开放观念,积极引进外来人才和先进适用技术,推进竹产业升级,提高漳平竹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3.5 积极培育竹产业主体,打造笋竹产品品牌

3.5.1 积极培植龙头企业。

竹业的一产和二产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一产是二产的基础,而二产反过来带动一产发展。漳平市的笋竹加工企业在数量、规模、资源利用率上与先进竹产区相比,都存在明显差距,需要龙头企业的带动。漳平市要着力培育一批笋竹加工龙头企业,采取“谁有能力谁牵头,谁是龙头扶持谁”的方法,依托现有基础,扶优扶强、优势互补,通过改造提高或新建或联合兼并,走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的发展路子。在资金、政策、技术、服务上对规模大、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笋竹加工企业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加大扶持力度,将这种企业培育成竹产业的“航空母舰”,扩大影响力,树立行业形象,带动整个竹产业的发展。从机制创新入手,引导企业参与基地建设,推动“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的发展,促进竹生产、加工、市场的有机结合,使企业与农户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此外,在创办一批龙头企业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能适应市场需求、有地方特色、达到一定规模的主导产业体系。根据实际情况,漳平市应着重围绕笋产品精加工、竹炭、竹筷、竹胶板、竹纤维、竹编工艺等建设主导产业。高度重视产业集群的发展,建立漳平市竹制品产业联盟。龙头企业应积极开发新一代精深加工产品,以实现竹产业高效增值,拓展产品市场销路,同时进行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质量管理方法,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整体水平。

3.5.2 打造响亮的笋竹产品品牌。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要拓展产品市场,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必须打造优质的品牌,以品牌抢占市场[2]。漳平市笋竹加工企业要充分发挥各自在技术、资金、市场方面的优势,提高产品质量,挖掘笋竹产品的市场潜力,努力打造体现各自特色的知名品牌,依靠品牌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政府应积极鼓励企业创品牌,给予资金、政策的扶持,相关部门要就打造品牌给予支持,并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尤其要做好竹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和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工作,增强笋竹产品的竞争力。

3.5.3 支持竹业专业协作组织的发展。

给予政策引导,支持林农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开展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咨询、代销生产资料供应、产品营销等服务项目,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市场适应能力。要加强规范管理,抓好典型示范,不断增强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自身活力和服务能力,增强对竹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促进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3.6 完善各项服务,促进竹产业发展

3.6.1 建立完善运销服务体系。

任何产品,无论是初级的原笋、原竹还是加工制品,只有作为商品完成销售,才能体现产品的价值,而运销服务体系的不健全正是漳平市竹产业化进程中的薄弱环节[1]。因此,当务之急应构筑由笋竹加工企业、营销大户、自产自销户组成的竹业运销网络,提高营销的组织化程度,逐步建立起一支信息灵、反应快、能适应市场变化、有较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同时围绕产品建设市场,从等客商上门、等市场转到专业市场建设上的方式,转到采用优惠政策,实行多方联合、多方投资的方式,在原有市场环境较好的重点竹产区或交通干线旁的乡(镇)投资建立笋竹类产品专业市场,设立笋竹产品销售一条街,以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吸引国内外竹业经销商来漳平从事竹产品购销业务。漳平市可考虑在时机成熟时利用双洋镇明笋干历史悠久、知名度高等特点在双洋镇设立笋竹类产品专业市场。

3.6.2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林业部门应加大竹林资源培育、管理的力度,积极参与笋竹加工、经营,本着先扶持后获益的原则,在税费、信贷、外贸出口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使其做大做强。要充分发挥林业主管部门和竹业协会的作用,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有效地调控竹业市场流通,杜绝原竹和竹制半成品无序外流,确保加工企业原料充足。设立并健全笋竹一、二、三产业的行业协会,使其能在维权、协调、交流、自律、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加强行业内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交流合作,避免无序竞争。要进行市场化的运作,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为经济主体牵线搭桥,引进人才、技术及设备,及时提供各类信息,组织参观、展销、培训等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调动竹农育林、企业主创业的积极性,以保证漳平竹业经济稳定、协调、健康发展。

3.7 创新模式,增强竹业发展活力

3.7.1 加强对野生笋用竹林的开发利用。

漳平市竹产业化过程中,资源开发的重点是毛竹,但也不能忽视其他野生中小径竹的开发利用。漳平市独特的气候带,使得漳平市竹类资源丰富,许多野生竹笋笋味优美、品质优良,是一种自然绿色食品,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在中小径竹的开发利用中,一要注意避免过度集约经营,盲目追求产量,使竹笋失去天然产品的特色;二要注意稳妥推进,适当规模,应根据资源状况、市场行情以及效益情况,开发有地方特色的野生竹笋。

3.7.2种养结合,发展立体林业。

立体种养可充分利用林地空间,提高单位面积效益,又能促进竹林生产,使竹林增产增收,形成良性循环。如竹山养羊、养鸡,不仅可增加收益,而且笋竹产量可明显提高;又如竹林下套种经济作物,是一种高效立体林业的模式[3]。

3.7.3 开发生态旅游。

把竹林资源开发和竹产业发展有机结合,逐步建成一个集竹林风景、竹文化、竹艺术于一体的旅游景区。漳平市可考虑在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生态旅游。

摘要:通过对漳平市竹产业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 包含竹林资源现状、笋竹加工业现状及2008年竹产业产值情况, 并分析了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漳平市竹产业发展对策, 理清了漳平市竹产业发展的思路, 以期为各级党政领导制定农村经济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竹产业,现状,问题,发展对策,福建漳平

参考文献

[1]孙政, 周正廷.丽水市竹产业化建设进展与思考[J].竹子研究汇刊, 2003 (4) :67-71.

[2]陈兰仙.加快福建省竹产业化发展的建议[J].武夷科学, 2006 (1) :284-287.

遵义市竹产业区域开发研究 篇4

关键词:竹产业,区域开发,贵州遵义

1 遵义市竹产业现状

1.1 竹林的种类、面积和蓄积量

据调查, 遵义市竹林总面积10.65万hm2, 种类包括乡土种12属38种, 引进种20余个。价值较高、资源存量较大竹种有楠竹、棉竹、慈竹、硬头黄、金佛山方竹、撑绿竹等, 按照不同经济利用方向, 大致可分为以下3类[1]。

1.1.1 笋材兼用竹类。

以楠竹为主, 现有面积4.06万hm2, 总蓄积量为6 500万株, 年均产材315万根、产笋1.5万t。集中分布在赤水市和习水县, 占总量的81.5%。

1.1.2 纸浆原料竹类。

以丛生竹为主, 如慈竹、棉竹、硬头黄、撑绿竹等, 现有面积3.23万hm2, 总蓄积量约为120万t, 年均产量约40万t, 分布范围甚广, 但主要集中分布在赤水市、仁怀市、习水县, 占总量的87.2%。

1.1.3 笋用方竹类。

以金佛山方竹和合江方竹为主, 现有面积3.36万hm2, 常年竹笋产量1.26万t。因重采轻育, 低产林占50%以上。适生范围十分狭窄, 只有桐梓、绥阳、正安、习水、道真、赤水等海拔1 300 m以上的冷凉地区才有分布。

1.2 竹加工企业现状

据调查统计, 遵义市竹业综合产值达6亿元, 其中工业销售产值为4.5亿元, 占综合产值的75%。现有竹加工企业197家, 常年从业人数1.05万人, 年耗原料楠竹300万根、杂竹40万t, 资源加工比率达95%以上。竹区群众每年通过原竹、料竹和料笋销售直接收入达3.5亿元以上, 为地方财政创税3 000多万元, 产加销一体的资源产业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2 发展竹业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分析

2.1 有利条件

2.1.1 遵义市的自然条件适宜多种竹类生长。

楠竹属中亚热带大型散生竹种, 喜温暖湿润, 要求土壤疏松通透, 深厚肥沃, 在年平均气温15℃以上、降雨量1 200 mm以上地区生长良好。在赤水、仁怀、习水等海拔600~1 000 m的紫色土地带, 其土壤、气候均符合楠竹生长要求, 楠竹长势良好。丛生竹栽培分布受母岩土壤限制不大, 海拔221~600 m地带适宜硬头黄、撑绿竹生长, 其余竹种适生范围为海拔221~1 000m地带。但作为原料基地布局, 考虑运距等因素, 发展区域主要应集中在赤水竹浆厂周边范围, 包括仁怀、赤水、习水3个县 (市) 运距较短的乡镇。方竹属北亚热带区系小型混生竹种, 喜温凉湿润环境, 对土壤要求不严, 遵义市海拔1 300~1 500 m地带均适宜其生长[2]。但考虑基地布局应与加工企业布局相适应, 其栽培发展适宜区域以桐梓县为中心, 包括绥阳县及汇川区北部、习水县东北部以及正安县桴焉、庙塘一带。

2.1.2 发展竹业的技术基础条件较好。

遵义市竹林栽培利用历史悠久, 规模发展和大宗产品加工主要集中在赤水市。此外, 桐梓县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 方竹笋的培育利用取得长足发展, 形成以赤水市、桐梓县为中心的竹业资源基地区域和竹业开发利用的技术密集带, 具有较好的经济技术条件。建成一批资源和产品生产企业, 有竹加工企业182家, 占全市的92.4%。赤水市还有3个国营楠竹场、2个竹良种繁育苗圃场, 也成为竹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形成大批竹林培育、加工的熟练竹农和产业工人, 造就了一支多层次的竹业专业人才队伍。同时, 在长期生产开发中, 与贵州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及国际竹藤组织等竹业学术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协作关系, 为科技兴竹、做大做强竹业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

2.2 不利条件

遵义市竹业发展有一定的优势和基础, 但随着产业的发展, 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有些问题已发展成为制约整个竹业发展的严重因素,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源总量少, 产业覆盖面低。现有成林仅占竹林的63.6%, 且分布分散, 产业化经营困难大。二是经营粗放, 生产力低下。竹林经营权属不确定, “有人采收、无人管理”及“杀鸡取卵”的现象普遍存在。三是初级加工无序发展, 导致原料供给恶性竞争。一方面, 好的原料生产不出优质产品;另一方面, 优质产品缺乏原料供应, 需从外省购进。四是深度加工不够, 原料综合利用率低。楠竹加工原竹利用率均在50%~70%之间。竹地板生产过程中有40%的梢头被直接废弃。五是在竹产品加工过程中, 化学胶粘剂、防腐剂等的使用都存在不同程度超标, 有待改进。六是竹材税费偏高, 企业比较成本增加。如楠竹每竹税费高达5元, 是四川省的142.9%、浙江省的200%, 税费明显偏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发展。

3 竹业市场前景分析

据统计, 国内目前年耗木材 (包括成品材) 1.019亿m3, 实际自给6 310万m3, 缺口达3 880万m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缺口将日益扩大。全国竹地板需求量为800~1 000万m3, 竹胶合板需求量为400万m3, 其他竹产品需求量300万m3, 3项折合共需楠竹5.5亿株、杂竹原料1 000万t。而全国现有楠竹资源约5.0亿株, 竹地板产量仅400万m3, 胶合板产量30万m3, 存在巨大缺口。2000年, 全国纸制品消耗总量达3 475万t, 生产自给2 511余万t (其中竹浆纸仅50万t) , 自给率仅72.3%。预计2010年的需求量将突破5 000万t大关, 发展竹浆造纸潜力巨大。近年来, 竹笋市场也持续升温, 特别是日本、港台等地潜在市场很大。2002年, 全国竹笋罐头产量为28万t, 但仅日本就订货20万t, 实际供货14.7万t, 远未满足需求。据国家林业局产业预测, 2010年我国竹笋市场容量在320万t以上, 竹笋发展潜力很大。

综合上述分析, 今后一段时期, 各类竹业产品都存在较大市场空间。就遵义市目前发展情况看, 竹业可行的市场目标为:楠竹地板占有率力争达到1%, 生产规模由现有40万m3提高到100万m3;杂竹胶合板类占有率达到1.5%, 生产规模由现有2万m3发展到6万m3;其他家具工艺及建材制品占有率达到1%, 生产规模由现有0.8万m3增加到3万m3;竹笋及制品占有率达到2%~3%, 生产规模由现有3万t增加到7万t;此外, 要积极开展竹炭、竹化工等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实现以上产品生产规模, 配套资源基地产量要求楠竹年产600万根, 原料杂竹年产100万t。

4 竹产业开发区域布局规划

4.1 指导思想

着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市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面向“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 立足独特资源和竹业基础,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合理调整竹业区域布局, 促进各种生产要素优化配置, 兼顾生态建设和资源培育, 以加工带基地, 以基地促加工, 推动竹业健康、有序、高效地向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 把竹业真正培育成为市域经济增长点和主导产业[3]。

4.2 基本原则

遵义市竹产业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市场导向原则。 (2) 比较优势原则。 (3) 与遵义市林业区划、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非耕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造林绿化规划、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方向基本相符合。 (4) 保持乡 (镇) 行政区界的完整性。 (5) 产业化协调发展原则。 (6) 以人为本, 尊重农民意愿原则。 (7) 经济、生态两大效益并重原则。 (8) 坚持经济布局宏观协调原则。只有遵循这些原则, 竹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4.3 区域布局规划

4.3.1 发展目标。

到2015年, 初步建成以仁 (怀) 、赤 (水) 、习 (水) 、桐 (梓) 区域为主体, 相对集中、规模适度、资源高产、产品优质的竹业产业带, 全市竹林资源总面积达到13.33万hm2。其中, 笋材两用楠竹基地3.33万hm2, 年产竹材600万株, 产笋4万t;纸浆原料及材用杂竹基地4.67万hm2, 原料产量105万t;笋用方竹基地4万hm2, 鲜笋产量3万t;生态竹林区1.33万hm2;同时提升竹产工业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 形成2~3个龙头企业集团, 实现竹产工业产值28亿元。

4.3.2 区域布局。

一是资源分区布局。 (1) 笋材两用楠竹基地林区。布局在西北部赤水、习水两地海拔800 m以上的山原地带, 包括天台、寨坝等18个镇 (乡) 。土壤为页岩发育的黄壤和紫色土, 年均气温15℃, 年均降雨量1 200 mm, 是遵义市最适楠竹生长的区域, 现有竹林3.31万hm2。规划到2015年, 竹林资源发展到3.33万hm2, 年产楠竹600万根。 (2) 纸浆原料竹基地林区。布局在西北部仁怀、赤水、习水海拔800m以下的低山河谷地带, 包括茅台、土城等26个镇 (乡) 。土壤以紫色土为主, 间有黄壤分布, 年均气温17℃, 年降雨量900~1 200 mm, 现有杂竹林2.82万hm2。规划到2015年, 竹林资源发展到4.67万hm2, 年产竹浆原料80万t, 年产胶合板料块20万t, 建设重点为新造基地竹林1.85万hm2。 (3) 方竹笋用基地林区。布局在中北部桐梓、绥阳、正安、遵义、习水、道真、汇川海拔1 300 m以上地带, 包括黄连、高坪等39个镇 (乡) 。土壤以山地黄棕壤及石灰土为主, 气候温凉, 潮湿多雾, 年均温13.5℃, 年均降雨量1 100 mm, 现有竹林3.07万hm2。规划到2015年, 竹林资源发展到4万hm2, 年产竹笋3万t。建设重点为新造林0.93万hm2, 并对低产林进行全面改造。 (4) 生态竹林区。位于以上区域以外的大娄山脉以东地区, 包括湄潭、凤冈、余庆、务川、红花岗5县 (区) 以及道真、遵义、绥阳3县大部分, 共158个镇 (乡) , 土壤以黏土、石灰岩和页岩发育山地黄壤为主, 气候温和, 年平均气温为15.5℃, 年平均降雨量为1 000~1 200 mm, 非耕地开发利用方向以种植果、药、茶、桑为主。规划到2015年, 竹林资源发展到1.33万hm2, 利用方向主要是流域治理、水源保护及城镇绿化, 同时兼顾当地竹材竹笋市场就近供应。二是竹产工业区域布局。根据竹林资源的分布、现有竹产加工业现状以及各地区位、交通等情况, 对竹产加工业做如下布局: (1) 竹浆企业。布局在赤水市, 以赤天化纸业公司、华一纸厂为骨干企业。规划到2015年, 年产漂白浆板10.2万t, 高档文化用纸15.3万t, 工业产值达12亿元。 (2) 竹材企业。布局在赤水市、习水县, 重点布局在赤水市。以新宇竹业公司、新锦竹业、兴荣竹业、赤水竹胶合板有限公司、凤凰竹业为骨干。规划到2015年, 年产地板100万m2、竹家具2万件 (套) 、竹砧板450万个、竹薄片制品6 000万件、胶合板2万m3、竹覆膜板4万m3, 产值达到5.4亿元。 (3) 竹笋加工企业。布局在汇川区、正安县、赤水市, 以遵义金旭公司、正安顶箐公司、赤水星秦公司为骨干。规划到2015年, 鲜笋加工规模达到7万t, 产值达到7亿元。

此外, 通过组织行业协会, 引导传统竹工艺制品系列加工发展, 逐步启动桐梓、习水等竹区方竹炭、方竹醋等产品开发, 力争到2015年各类竹副产品产值能够达到3.6亿元左右。

5 竹业发展对策

做强做大遵义市竹业, 根本对策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强化市场拉动、政策鼓励及科技推动3种机制, 以基地化促进工业化, 以工业化带动基地化, 实施产业化、规模化建设经营。

(1) 加强组织领导。实行政府负责制, 层层签订责任状。

(2) 政策上倾斜扶持。一是要积极对接好和用活当前国家西部开发有关产业开发和生态建设方面的政策;二是地方各级要在财政贴息、涉农补助及农村信贷上为竹业和竹区创造优惠投 (融) 资环境, 增加对竹产业的投入;三是及时理顺竹资源税费管理秩序, 减轻竹农和企业负担[4]。

(3) 理顺产权机制, 激活资本市场。明晰山权、林权、厂权, 重组资产, 拓宽资本进入渠道, 吸纳国内外多元化资本。

(4) 组织竹业协会, 增强市场力。

(5) 强化科技支撑创新能力。一是以遵义市林科所及金旭、新宇、赤天化竹浆等骨干企业为主体, 培养锻炼一批专业人才, 并加强与国际竹藤组织和专业科研院校协作, 构筑自主创新体系;二是制订健全竹业标准化质量管理和科技激励等制度, 形成稳定的产业创新机制;三是及时把握国际国内市场产品结构以及新工艺、新技术动态, 组织产品开发和换代更新。

参考文献

[1]刘运贵, 李淼.贵州省遵义市竹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世界竹藤通讯, 2008 (3) :43-46.

[2]辉朝茂, 杨宇明, 郝吉明.论竹子生态环境效益与竹产业可持续发展[J].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3, 23 (4) :25-29.

[3]杨楚藩.对竹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J].竹子研究汇刊, 2000, 19 (3) :71-75.

四川竹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篇5

一、四川省竹产业发展的现状

四川省在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竹产业又是具有生态性、景观性、经济性等多种功能。通过竹资源的培育促进竹产业的发展, 有助于竹农增收;有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联动;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广泛宣传, 促使公民对“以竹代木”的认同, 减少对木材的依赖。目前, 四川省竹产业发展的特点表现在:

1.各级党委、政府对竹产业发展较为重视

近年来, 四川省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竹产业的发展。为了推进竹产业的快速发展, 早在2003年,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就在《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意见》中明确把竹产业作为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重要产业;四川省林业厅还与省委政研室、省委农办共同出台了《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意见》;在四川省政府印发的《四川省林业产业发展纲要 (2004年~2010年) 》中, 竹产业被列为了林业产业发展的重点。为了促进竹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川省林业厅把科学规划放在竹产业发展的首位, 专门制定了《四川省竹产业发展规划》, 明确提出了盆地南部、西部、中部三大重点片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以指导全省的竹产业发展。

在《四川省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 也明确提出要在盆周南部大力培育木竹工业原料林基地, 以竹林资源培育和综合开发利用为重点, 着力打造全国最大竹浆生产基地, 努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竹产业带。

2.重资源培育和经营管理, 轻产品开发与产业链建设

近年来, 四川省竹产业发展更多体现在竹资源培育速度和竹资源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出于对竹生产加工企业提供原材料、生态的需要以及打造旅游景观发展旅游业的需要等目的, 很多地方政府都将竹资源的培育和发展作为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根据四川省林业厅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 2010年, 四川全省各类竹加工、生产企业约2000多家, 竹产业总产值 (包含竹浆造纸业、竹旅游业、竹产品生产和加工业等) 达120余亿元, 竹浆造纸生产能力达170万吨, 竹人造板产能达130万m3;竹地板产能达100万m3;竹家具产能达600万件 (套) ;竹笋加工产能达13万吨。逐步形成了竹浆造纸、竹人造板、竹工艺品、竹旅游、竹建材、竹家具、竹笋等生态经济效益“双赢”的新型竹产业。

二、四川省竹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 四川省的竹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若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将极大地制约竹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对竹农增收、区域经济的发展等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1.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发展水平低, 产品附加值不高

四川省竹产业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2010年, 四川省竹产业总产值120余亿元, 其中竹浆造纸业、竹旅游业所占比重较大, 而竹产品生产和加工业所占比重较小。许多竹浆造纸业不重视“废液”的处理, 未对企业的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技术改造, 导致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较严重。而竹制造业中, 从事粗加工的企业占了绝大多数, 所占产值比重很小。而从事竹精加工、附加值较高、生产规模较大、市场前景较优的竹生产加工企业寥寥无几。所谓的一些竹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 自身实力和影响力以及在市场竞争中所占的产品份额都还无法体现其“龙头”的地位与作用。龙头企业数量缺乏且质量不高, 对上下游的带动作用不大。因此, 也导致了整个四川省的竹产业链不长, 产品同质化严重, 竹原材料市场的无序竞争较突出。

2.针对竹生产加工企业的优惠政策难以落实, 地方政府的支持更多地体现为“指导”, 对于“做什么”和“如何做”则鲜有体现

川南是四川省竹资源的主产区, 与我国十大竹乡的贵州省赤水市相连, 也是四川省内竹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好的地区。地方政府把发展竹产业当作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甚至有的地方政府提出“要把竹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这些地方政府对本区域竹产业的发展都有一些战略发展方面的思路和考虑, 但对涉及到如何支持竹产业的发展等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则少有提及。政策只停留在一纸空文, 缺乏操作性和具体的措施。企业发展生产、扩大规模、进行技术改造等所需要的资金因贷款难、融资渠道缺乏等因素得不到落实, 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3.四川省各竹产业加工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平台

由于地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 导致大量的竹生产加工企业都是从江浙一带引进技术和设备, 而省内特别是当地各加工企业之间在技术、业务、市场方面则几乎没有交流和合作。由于缺乏相互间的合作, 导致竹加工企业竹资源利用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许多成品生产企业虽然进行半成品加工, 却没有专门的生产基地为其提供半成品, 造成了占用场地、人工投入多、运输成本高、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缺乏区域性的交流平台为企业之间在资金、技术、管理、产品等方面的相互协作提供有效的服务。

4.竹生产加工企业现有能力较弱, 制约了企业的做强做大

综合四川省的竹生产加工企业来看, 除了几家高污染的竹浆造纸企业以及少数几家生产竹地板的企业规模较大, 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之外, 其余企业规模均普遍较小, 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

(1) 企业对产业链的管理能力弱, 缺乏对竹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思考。整个竹产业的产业链短, 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相对孤立, 衔接能力较差。成品和半成品企业争抢原材料和资源, 扰乱了资源市场, 同时, 企业对竹资源的综合利用缺乏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技术, 降低了产业链条的效率, 不利于竹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也不利于竹农收益的可持续。

(2) 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不足, 市场定位不清, 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一些竹生产加工企业, 缺乏对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自身实力的清醒认识, 对于市场上需要什么样的竹产品、哪些竹产品附加值较高等还没有明确的思路和想法, 对行业发展现状、产品销售渠道、产品销售链及自己所处的位置没有概念, 对外交流、学习的主动性较差, 在产品开发、市场拓展方面非常被动。企业缺乏相对固定的拳头产品和优势产品, 经常处于不停更换产品的状态。竹生产加工的企业主缺乏新产品开发的意识, 加之也没有相应活动的启迪, 生产的产品比较单一, 大多数的半成品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品诸如竹筒、开片、编竹帘和竹席等, 其产品附加值低, 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差, 研发新产品的主动性差、能力欠缺。

(3) 企业生产管理和内部管理比较混乱。目前, 四川省的竹产业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 从而导致了企业生产管理和内部管理比较混乱。主要表现在:车间布局不合理 (如通风差、道路出口和主要通道堆满杂物) ;材料堆放混乱;加工设备的设计、建造安装不科学;原材料组织及生产较盲目;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财务管理能力差, 表现在账目不清、成本构成不清楚、成本控制意识缺乏, 企业缺乏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意识;企业整体环境差, 如杂物、生产废弃物随意堆放, 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企业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等。这些问题的存在, 增大了企业面临的内外部风险, 也导致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 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4) 企业设备设施落后, 不能有效地和潜在的市场需求对接。四川省的很多竹加工企业仍在使用江浙等竹制品业发达地区淘汰下来的设备, 有些设备不仅陈旧, 还严重老化, 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设备陈旧直接降低了生产效率 (如长宁县的一些竹生产企业, 正在使用江浙一带淘汰的、落后的机器设备) , 设备设施的老化以及低效、高风险注定了企业只能进行粗加工, 而无法开发和生产新的、附加值较高的产品, 不能及时依据可能的市场需求组织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因此, 这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很弱。2010年, 四川省竹地板生产能力为100万m2, 但当年的产量仅为32万m2。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企业的产品与市场的需求存在着差距, 市场对竹产品的接受度仍然不够。

(5) 企业缺乏必要的、相关的环保意识, 导致污染较为严重。据了解, 大多数企业的生产环境仍然较差, 粉尘大、噪声污染严重, 对工人身体健康及安全有着较大的危害;废水亦未进行有效地处理就直接排放, 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严重;烧煤的锅炉也未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 热效差, 空气、粉尘污染较为严重, 需要的原煤和炭渣堆放地面积过大;加工过程中的噪声大, 对厂房周边居民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 等等。

三、针对四川省竹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通过对四川省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 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对全省的竹产业进行合理布局

四川省竹产业的布局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 依靠资源富集区进行竹产业布局。根据竹生产加工的特点, 应对原材料进行保鲜加工。在竹产业布局时, 要充分依靠四川省的竹资源优势。由于成竹的体积较大, 若进行原材料的运输将会比较困难, 运输成本过高, 因此, 需要在竹资源富集区周边进行相关产业的布局。

第二, 利用现有的交通优势达到物流方便、通畅。竹产业的布局要充分考虑到当地交通、物流及市场等因素。像重竹、竹压板等产品的运输相对容易, 而竹家具等的运输则相对困难。

第三, 充分考虑对竹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相关竹生产加工企业的互补, 使其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特别是要利用川南地区与贵州省赤水市 (中国的“十大”竹乡之一) 相邻的区位优势, 着力在川南地区规划、建设四川省竹产业发展园区。利用园区的辐射效应, 适时调整全省的竹产业结构, 积极鼓励和支持创新型竹生产企业, 激励竹产业进行新产品的开发, 提升四川省的竹产业发展水平, 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2.地方政府对竹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应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针对竹产业发展的特点, 各级政府应拿出切实可行的政策进行支持。如“以竹代木”将会减少木材的使用量, 达到生态保护的目的, 因此, 应该在税收等方面对低污染、低排放的竹生产、加工企业进行相应的支持;针对许多竹生产加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的情况, 可提供财政、信贷方面的资金支持;针对竹生产加工业较密集的区域, 可在土地使用、拆迁安置、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政策优惠, 通过建立产业园区、集中发展区等, 促进区域内竹产业的发展。

3.以竹文化旅游产业为突破, 带动全省竹产业的发展

竹产业是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绿色产业, 鉴于竹子的生长周期特性, 竹业发展前景广阔, 同时也是近年来森林生态旅游的热点所在, 并已成为旅游商品开发的重要产业。竹文化产业是竹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而应依托四川省丰富的竹资源, 进行竹文化产业的挖掘与开发。围绕竹与自然、竹与城镇、竹与村寨、竹与民居、竹与饮食、竹与运动、竹与生态养生、竹与文学、竹与艺术、竹与传统工艺、竹与交通、竹与园林等大做文章, 将竹文化所包含的内涵充分展现出来。通过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带动竹建筑、竹 (编) 工艺品、小型竹家具、竹食品等的发展。做大做强竹文化旅游产业。[2]以竹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突破口, 带动全省竹产业的发展。

4.成立竹业生产 (加工) 协会

目前, 四川省还没一家关于竹类生产加工方面的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来说其重要性在此不一一赘述, 因此, 要打破目前四川省竹生产加工企业间缺乏联系、各自为阵的状况, 成立中介服务组织, 如行业协会无疑就是很好的选择。通过成立行业协会, 整合资源, 实现对竹资源的合理、综合利用, 加强竹生产、加工企业间的各种交流与合作, 完善整个竹产业链条, 使四川省的竹产业链更加丰满, 增加竹产品的多样性和附加值。

5.提升企业自身能力

竹生产加工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和缺点, 努力采取措施强化企业管理, 实现成本控制, 注重新产品研发, 适时进行技术改造, 控制“三废”从而实现环保生产。只有自身各种能力得到提升, 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获得生存和发展, 才有可能做大做强, 才有可能将整个竹产业发展成为既带动竹农增收、又能发展区域经济、同时还能解决就业、增加地方财税收入的支柱产业。

摘要:本文认为, 目前四川省的竹产业发展主要存在着四方面的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水平低、附加值不高;二是针对竹生产加工企业的优惠政策难以落实;三是四川省各竹产业加工企业之间相对隔离, 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平台;四是竹生产加工企业的发展能力较弱, 制约了企业的做强做大。鉴于此, 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解决:首先, 对四川省的竹产业进行合理布局;其次, 政策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第三, 以竹文化旅游产业为突破, 带动全省竹产业的发展;第四, 建立竹业生产 (加工) 行业协会;第五, 提升企业自身能力等。

关键词:竹产业,合理布局,经营管理

参考文献

对金寨县竹产业发展的思考 篇6

1 竹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金寨县竹林资源丰富, 竹子品种繁多, 分布范围广, 有毛竹、花杆毛竹、黄古竹、罗汉竹、苦竹、桂竹、斑竹、淡竹、紫竹、早竹、早元竹、刚竹、台湾桂竹等5属20种。有竹林面积1.6万hm2, 其中毛竹面积1.33万hm2, 活立竹蓄积量为3 423万根, 年产商品竹550万根, 平均竹产业总产值0.8亿元。近年来, 由于金寨县在各方面的大力扶持, 使竹产业得到迅速发展。2009年全县完成毛竹生产、销售220万根, 实现竹业总产值0.4亿元, 其中:竹材销售150万根, 产值1 100万元, 占消耗量的68.2%, 占总产值的27.5%。加工转化毛竹70万根, 占消耗量的31.8%, 创产值2 900万元, 占总产值的72.5%, 创税收近98万元。竹笋未形成规模开发, 鲜笋投放市场出售率为零, 对竹林的采笋多是群众自发采集, 土法加工, 产量低, 质量不高, 未形成品牌产品。专门依托竹资源的生态旅游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而言, 金寨县毛竹产业还未形成较大规模的利用, 尚未产生规模效益, 正处于不加工或粗加工利用阶段。

2 主要措施

2.1 加强毛竹资源培育, 着力夯实竹产业发展基础

2.1.1 科学规划布局。

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分类经营的原则, 以乡镇为单位制定出台《关于加快金寨竹产业发展的意见》, 将毛竹造林、竹林抚育、毛竹林低产改造等指标分年度量化到乡镇, 引导林农按方案科学有序经营[1]。

2.1.2 加大投入, 强化扶持。

结合金寨农业“5+1”, “四大特色”产业建设, 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 采取“自主抚育、农户申报、部门验收、县里审核、补助发放”的办法, 重点扶持毛竹资源的开发培育及低产林改造。2012年以来, 金寨县兑现特产农业毛竹资源开发培育的奖励扶持资金达100万元。同时, 多方协调金融部门落实毛竹资源抵押贷款政策, 利用竹林资源和林权证抵押贷款, 积极探索推动政企农合作, 扩大竹产业信贷规模[2]。

2.2 做大做强毛竹龙头企业, 着力提升竹产业建设效益, 提高竹资源的附加值

2.2.1 实行扶优扶强。

采取政策倾斜、税费减免、银行融贷等方式, 重点培育和扶植国雅 (集团) 公司、金城竹业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招商引资上规模、上档次、市场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毛竹笋精深加工企业, 逐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2.2.2 实施品牌战略, 提高市场占有率。

支持分散的竹产品统一市场品牌, 鼓励龙头企业争创知名品牌, 以品牌占领市场[3]。鼓励竹企业在大中城市、各口岸、旅游点设立经营窗口, 拓宽市场展览、展销。努力扩大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向市场要效益。

2.3 强化科技创新, 全面提升竹产业的建设水平

2.3.1 加强林业科技创新和推广。

建立和完善县、乡、村林业科技推网络, 通过科技下乡、林业技术员科技培训和林业科普宣传等形式, 加强林业科技服务, 推广竹子新技术的示范工作, 实现全县毛竹竹腔施肥1万hm2任务, 开展林下经济种养试验, 创新竹林培育示范点建设, 全面提高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和应用水平。

2.3.2 加强林业标准化工作。

全面启动林业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质量检测体系建设, 编印下发了《毛竹丰产林培育技术》《毛竹笋用林培育技术》和质量标准, 着力提高金寨县竹副产品的竟争力和知名度。

2.3.3 积极促进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姻。

政府要设立100万元以上的科技创新基金, 积极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 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所、大企业、大集团合作, 加强林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究, 不断开发市场热销的新产品,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4,5]。

2.4 优化发展环境, 提高服务效能

2.4.1 加强毛竹林的培育管理, 严禁跨界挖笋及乱伐, 严肃查处偷挖竹笋、盗伐竹材等破坏山林案件, 切实维护竹林承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2.4.2 进一步放活毛竹经营。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简化毛竹采伐步骤、提高工效。在毛竹砍伐期内凡符合采伐条件的, 林业部门要做到即审即批, 有多少批多少;县内毛竹流通, 取消检尺发货, 林农凭采伐证直接办理运输证, 凭运输证流通。

2.4.3 加强竹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成立竹业协会, 制订议事规则和章程。积极引导竹农以合资、合股、参股等多形式组建竹业经济合作组织, 扩大竹农与企业, 与市场的协作和交流。据统计, 全县已组建成立了45个竹业协会, 联合农民5 000人。

2.5 弘扬生态文化, 推动竹产业提质升级

2.5.1 拓展观赏竹及贸易市场。

竹子具有强烈的中国文化元素, 中国人素有看竹、听竹、尝竹、玩竹、购竹、画竹的生活理念, 而竹子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生态性, 又恰好符合健康、自然、环保的理念。出口到欧美的竹制工艺品, 被当作工艺品卖, 价格很高。安徽省竹种资源丰富, 大力发展观赏竹资源及贸易前景良好。

2.5.2 开展竹海生态旅游。

在全县竹产业集中区开展“农家乐”, 发展主题乡村旅游, 吸引众多城市居民前来餐饮、休闲、娱乐, 在进一步弘扬了竹文化的同时, 也拓展了旅游发展空间。

2.5.3 推进绿色家园创建,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结合金寨农业“四大特色”产业, 毛竹产业工程项目建设, 精心打造“百里毛竹长廊”、“竹子小区”、“竹子景区”等一批工程建设亮点, 全面建设宜居金寨, 提高竹乡生态品位。

3 金寨县竹产业存在的问题

3.1 经营管理粗放

金寨县毛竹林平均立竹量只有2 175株/hm2, 立竹量在1 500株/hm2以下的毛竹林有4 733 hm2, 尤其是一些高山远山的竹林退化严重。目前全县毛竹年产商品竹仅210根/hm2左右, 且大径竹比例只有15%左右, 有相当一部分毛竹林长期处于低产、低值、低效经营状态。

3.2 竹产业发展滞后

目前县内竹加工龙头企业少, 笋竹加工企业空白, 品牌产品单一, 毛竹加工产品多为传统产品、初级产品, 科技含量低, 产业发展滞后。

3.3 资金投入不足

随着林业产权的明晰到户, 竹产业的发展单靠林业的有限投入已很难维持产业规模的投入需求[6]。不少竹加工企业由于自我积累不足, 融资渠道不畅, 导致资金投入不足, 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3.4 科学经营意识不够

部分林农科学育竹意识不高, 仍按传统经营模式经营竹林, 竹林垦复施肥、竹腔施肥、笋竹两用丰产林等技术没有得到推广应用, 竹林经营水平较低。

3.5 存在多数掠夺性采伐现象

金寨县第一轮毛竹分山到户大约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1983年林业“三定”, 承包初期林农大都注意到毛竹经营的采伐强度, 清楚“留竹产笋”的意义, 比较注重毛竹林经营的长远利益, 但是如今30年过去, 90年代后由于金寨县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的多, 造成当地劳力严重匮乏, 因此对竹林不再投入精力、资金, 大多数砍竹多因家里办事, 才大量采伐毛竹, 导致竹林采伐不合理, 造成单位面积立竹量不足, 林地环境恶化。

4 促进竹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对策

4.1 进一步加大毛竹资源培育力度

整合林业项目资金, 制订产业扶持政策, 加大加快对高标准、科技含量高、见效快的竹林培育项目的扶持力度, 大力推广笋竹两用丰产培育技术, 切实提高竹林产量, 增加经济效益。

4.2 大力发展笋竹加工

通过招商引资, 重点打造一批竹业加工龙头企业, 提高产品附加值[7]。同时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鼓励竹农为龙头企业生产加工半成品, 实现毛竹就地加工增值。

4.3 拓宽投融资渠道

县财政要每年安排一定的发展基金用于笋用林、笋竹两用丰产林建设。金融部门要对毛竹经营大户适当放宽贷款条件, 减化贷款环节, 提高信用贷款额度, 扩大竹林抵押贷款业务。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竹业开发, 投资兴林创业, 吸引社会闲散资金流向竹业、发展竹业。

4.4 加强科技推广力度

加强竹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 提高竹业技术研究能力和运用水平。同时结合农民知识化工程和全民培训规划, 编制实用技术教材, 开展林业科技下乡活动, 不断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广大竹农的林业科技水平[8,9]。

4.5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把竹产业发展作为中心工作抓, 建立发展目标责任制, 将工作任务分解到部门、细化到人, 做到层层有人管, 层层抓落实。

4.6 完善毛竹林经营政策

广泛征求社会不同阶层的意见, 根据各乡镇实际情况, 结合林权, 把竹林经营权流转到有经营能力的大户、能人手中, 或流转给公司作为公司毛竹产业基地来经营, 必须搞好新一轮的毛竹林流转经营承包, 从而提高毛竹林的经济利用价值[10]。

参考文献

[1]黄世贵, 汤昌文, 林朝楷.江西省崇义县毛竹产业发展现状与措施[J].中国园艺文摘, 2010 (8) :55-56.

[2]刘德弟, 宣裕方, 李兰英.安吉县竹产业发展探讨[J].林业经济问题, 2005 (1) :25-29, 34.

[3]苏明生, 刘胜军, 彭勇强, 等.安化县竹产业发展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 2009 (6) :77-79.

[4]杨显明.新平县竹产业发展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 2002 (S1) :88-91.

[5]李晓铁.桂林毛竹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11465-11466, 11475.

[6]朱永法, 盛文明, 胡正坚.安吉县竹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浙江林学院学报, 1996 (1) :88-92.

[7]罗金富.关于赤水市竹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N].遵义日报, 2009-0409 (7) .

[8]康忠武, 梁才武, 莫尔祥.兴安县毛竹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大众科技, 2007 (4) :139-141.

[9]苏明生, 刘胜军, 彭勇强, 等.安化县竹产业发展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 2009 (6) :77-79.

竹产业合作区 篇7

1 竹产业发展前景综述

竹子是重要的森林资源,具有分布广、生产快、用途多、生态和经济价值高等特点,被誉为“绿色的金矿”。由于其具有容易繁殖、利于土壤结合、轮伐期短、纤维长等优点,竹子成为造林、土壤保护及社会林业发展规划中的理想植物。在亚洲国家,竹子被称为“穷人的木材”,广泛用于房屋建筑及日常用品中。在欧洲被看作是外来植物,用来装饰房屋及花园。“世界竹子看中国”,我国是世界种植和使用竹子最早的国家,竹子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它的身影与人们的生活形影不离:住有竹楼、用有竹具、食有竹笋、坐有竹凳、卧有竹席……就在你我周围,竹产品可以说无处不在。竹产业链一经形成,其实竹子全身都是宝。[1]

1.1 竹制日用品

竹制日用品多属于竹材的初加工制品,其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并不高,但与我们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古已有之,如竹凉席、竹筷、竹床、竹椅、竹书橱、竹屏风、竹窗帘等等。“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竹帘在窗帘大类中独具风雅清淡的气质,赢得了古今文人的喜爱。

1.2 竹制深加工品

竹制深加工品是以竹材为原料,蕴含一定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的竹制品,如竹工艺品、竹刻竹雕、竹笋加工、竹胶板、竹地板、竹浆造纸等。竹制深加工品是拉长竹产业链,增加竹产品附加值的重要环节[2]。

其中,竹刻竹雕是我国特有的一门独具风格特征的艺术,不仅其自身存在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比如上海嘉定竹刻还于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木林资源短缺的加剧和价格的不断攀升,“以竹代木”方兴未艾,甚至“以竹代钢”也已提上议事议程。因此,竹地板的需求会随着人们住房需求的增长而稳步增长。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0年,竹材、竹笋的社会需求量会比20世纪末翻一番,到2020年再翻一番。

1.3 竹制精加工品

竹制精加工品是高科技与竹产业有机结合的产物,如竹炭、竹醋液、竹纤维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但环境污染、电磁辐射、农药残留等问题却在时刻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竹炭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同时还能防辐射和产生负离子,可以有效地保护人们的健康;竹纤维具有有机、抗菌、吸湿排汗、亲肤等诸多特性,符合人类倡导的环保观念,是纺制亲肤服装的理想新型纺织原料。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人们在古代就已经开始利用炭来取暖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用生长周期较短的竹子作原料代替了木材烧炭。科学家们经过试验测算得出:竹炭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每克毛竹的竹炭吸附表面积竟达150~380平方米,相当于半个或一个篮球场的面积,是木炭的2~3倍。资料证明,10公斤竹炭可以调控114~457立方米的居室或办公室写字楼空气质量达标;同时还能吸收室内湿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凉爽。如今,在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竹炭已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被广泛用于水净化、空气净化、产品保鲜、人体保健和抗磁辐射等众多方面。

竹纤维被誉为21世纪纺织产业最具震撼力的科技成果,带来了家纺的面料革命。由于竹纤维是以3~4年的新竹为原料,保留了竹子抗菌、除螨、清热、解毒的特性和天然清香,不含任何化学添加剂;又因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吸湿性,独特的回弹性、瞬间吸水性,被人们称为“会呼吸的生态纤维”。展望未来,中国家用纺织业仍将呈现出巨大上升空间,根据欧美国家的纺织品消费量计算,服装、家用、产业用纺织品各占纺织产业份额的1/3,而我国的比例为65:23:12,因此,专家判断:中国家用纺织品消费远远没有饱和,上升空间惊人,是未来20年纺织业消费的黄金增长点。竹纤维家纺面料革命,从人们对健康、保健、时尚的追求出发将竹文化与时尚家纺完美结合,必将开辟出一块家纺业的崭新市场。

1.4 竹文化生态旅游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是正直高洁的象征,梅、兰、竹、菊被誉为“四君子”,孤松、傲竹、寒梅又被誉为“岁寒三友”,苏轼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足见古代文人墨客对竹的推崇和喜爱。

竹的形象、竹的气质、竹的风骨、竹的品味、竹的韵致,浸入了文学,浸入了艺术,浸入了文化形态,就被人格化了,充盈着作家的意识,昭示着人们的希望。竹文化的精髓,在于典型地象征着人类的道德风尚。以竹喻人,首先喻的就是节,郑板桥的《竹》诗云:“一节扶一节,青枝托绿叶。我知不生花,免撩蜂与蝶。”竹竿皮韧中空,人们又由此想到了虚心、虚无,竹子又有了虚心、虚无的品行,我国著名画家李苦禅在画竹时写诗赞叹:“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从竹影里走出来的,应该是俏丽的女子,多愁善感的闺秀;从黑松林里走出的,只能是打虎的武松、剪径的李鬼;从青纱帐里走出来的,不是李向阳、飞虎队,就是铁姑娘、民共班。

可见,竹与文化血脉相连。在发展竹产业的同时,把竹业科技示范基地、丰产培育示范点与中国传统竹文化结合起来,开辟成具有特色的竹海生态旅游景点,大力发展“农家乐”、“竹景观”、“竹工艺”,也是竹产业发展前景中的一个亮点。

2 纳溪竹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竹产业是纳溪区确定的“一区一品”的重点产业,也是泸州市的重点产业。纳溪区发展竹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潜在优势,全区土地总面积172.59万亩,林业用地面积72.9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50.1%,现有竹林面积51万亩,竹种39种,主要有绵竹、慈竹、黄竹、西风竹等,年可采伐杂竹40万吨,可采伐楠竹35万根,拥有银鸽纸业、圣峰纸业、鸿运纸业、兴乐食品厂、九头鸟炭业等一批竹类加工企业。2007年全区竹产业总值4.8亿元,上缴税收5 000万元,农民人均从竹产业中获得收入358元。纳溪区已成为全国13个杂竹大县(区)之一,也是四川省竹林主要富集区之一。竹产业已成为纳溪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尽快做大做强竹产业,中共纳溪区委、区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10年,全区竹林面积达到66万亩,年产竹材50万吨,鲜笋5万吨,生产竹浆和纸各15万吨。全区竹产业年产值达8亿元以上,农民年收入2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年竹业收入530元以上,为财政年创收1亿元以上,年转移和安置富余劳动力8万人。[3]

尽管基础扎实,规划诱人,但在调研中,我们感觉要真正把竹产业做成纳溪区的重点产业,还必须用够精力解决以下问题。

2.1 规模小不集中连片的问题

全区现有竹林中,除2008年新建的6 000亩示范竹林基地外,其余竹基地成片集中的面积小,最大的不超过500亩,都呈散生分布状态。全区竹基地未能形成集约经营和规模效益,“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没有形成。

规模小催生粗放经营。全区现有竹林中有近28万亩竹林属于天然次生林,因为分散而形不成规模,引不起竹农的高度重视,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未进行任何抚育复壮措施,重砍轻抚的现象普遍存在,林地生产力退化,单位产量低下,处于“掠夺式”的经营模式。

规模小导致“副业情结”。由于规模小不集中连片,农民不会把竹产业当作主业来经营,而仅仅当作茶余饭后空闲时间来经营的副业,因而在农民收入中占比很低。以合面镇为例,合面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 200余元,而竹业收入仅100多元,只占到总收入的3%左右。[4]这样低的收入占比,农民敢靠它吃饭吗?

2.2 加工产业链未形成的问题

任何产业要规模发展,必须形成产业链并延伸产业链。目前,纳溪区竹产品生产链条并未形成,主要停留在原料销售和初加工阶段。如合面镇目前仅有竹胶合板加工企业1家,生产规模不大,产品档次不高,且品牌不响亮,发展后劲有限;全镇有2 000余户从事竹编业的农户,其竹席主要靠外运,对市场依赖明显;竹料50%以上都是以竹片的形式销售给银鸽纸业。

产业链未形成导致竹业附加值不高,影响竹业在当地成其为一个产业。据测算,纳溪区杂竹年可采伐量在40万吨左右,近年来实际商品采伐量每年只有20万吨左右,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仅仅作为原料采伐销售成本高收益低。合面镇的人们算过一笔账:目前全区竹片统一收购价为区政府与银鸽纸业公司承诺的300元/吨,而扣除人工费、转运费170元左右,农民实际所得130元左右。由于收益低,农民对采伐竹片没兴趣,许多竹林已有了3~5年时间没采伐了。可见,形成高附加值的竹产业链条,调动农民种竹、护竹、伐竹的积极性,是十分重要的。

2.3 产业间互动缺乏的问题

泸州是酒城,酒业是泸州的第一支柱产业,竹产业如果能与酒产业互动,必将带来竹产业发展的一个春天!实际上,竹产业是能与酒产业结缘的,比如竹材酒包装就是一条重要思路。[5]竹子是一种易降解可再生的绿色环保材料。作为亚洲独有的资源,竹子具有明显的东方民族特征,在中国传统中,它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幸福和精神真理。竹子高风亮节、虚心向上,从古至今为国人所讴歌推崇,寄情言志,被视为人格境界的理想化身,被赋予了特定的属性和含义。我们相信,经过现代技术处理后的竹材,与现代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以及现代的制造技术、工艺方法相结合,再与现代的销售手段、市场推广相结合,竹材酒包装必将迎来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产业间互动不仅指竹产业与泸州其他重点产业间互动,而且也包括竹产业自身相关的一、二、三产业互动。“山上育竹林,山下建工厂”、“把山当地耕,把竹当菜种”、“竹子农家乐,挖笋好去处”,这种集竹子种植、竹材加工、竹文化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一、二、三产业协调互动模式,目前在纳溪区还基本没有形成甚至根本没有出现。

2.4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

在调研中,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反映较多的是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阻碍了现有竹业资源的充分利用,让农民看不到竹业种植的前景和希望。由于“烂公路”、“晴天公路”、甚至根本没有路,竹片大量积压在山上,据纳溪区各乡镇统计,全区有村、社级“晴天公路”61条,公路里程150多公里,约有6万吨杂竹因运输原因不能采伐利用。由于道路不畅,加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引起的劳动力短缺,使杂竹采伐成本不断上升,而竹片收购价又是采取封闭式限价300元/吨收购,导致竹农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这不仅挫伤了竹农的砍竹积极性,使已有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而且也严重影响他们的修路积极性——无钱来修路,修好了路也无钱赚。

当然,理论上来讲,修路是公共产品工程,是政府的事。但客观地讲,西部省份的区县政府本来就穷,现在农业又是免税,因此完全靠政府拿钱来修路短期内也有难度。企业呢?由于“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尚未形成,企业对修路也没兴趣。因此,竹山道路已成为制约纳溪竹业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 纳溪竹产业发展应走“共建共享共赢”之路

竹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产业辐射能力强,不仅可以通过竹产品的初加工、深加工、精加工由第一产业升级为第二产业,还可以通过发展竹文化休闲游进入第三产业。因此纳溪区分析现有基础把竹产业确定为“一区一品”重点产业,定位是准确的。但发展中的上述问题也是客观存在、不容回避的。看不到竹产业在纳溪区的发展前景,妄自菲薄,在理论上属于产业近视症,是有害的;看不到纳溪竹产业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盲目乐观,在实践上属于脑热多动症,也是无益的。怎么办?我认为,“共建共享共赢”是关键。

“共建”是基础,“共享”是过程,“共赢”是目的。竹基地规模小的问题、产业链未形成的问题、产业间不互动的问题、基础设施无人出钱建设的问题,只有通过共建才能解决,而这些问题一旦解决,政府、企业、竹农共赢的局面就能形成:政府要经济发展,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企业要盈利增加,做大做强,产业报国;竹农要生活宽裕,生产发展,安居乐业。

3.1 共建的原则

“共建共享共赢”,基础是共建,关键也在共建。共建的原则,应该是“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与竹农主体”的原则。

政府引导。主要是确定产业方向,规划产业布局,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产业扶助。这一点,纳溪区政府已做了大量工作,不仅制定了《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意见》,而且在2008年还对集中成片3亩以上、当年未列入上级造林项目的新造竹林实行补助:苗木由区政府集中采购,免费提供(每亩55株),造林户交纳0.2元/株的保证金,经验收合格后退还;对提供土地用于造竹的,经验收达标的,再给予50元/亩的补助;给予各镇、村共20元/亩的工作经费;低产林复壮给予50元/亩的肥料补助。

市场主导。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规律、价值规律是基本经济规律。所谓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作为基础配置者的经济形式,所谓基础配置者就是产品的价格形成首先由市场调节、在市场中形成,政府只管市场做不了和做不好的事。政府可以制定保护价,但要注意,经济学原理中的保护价又叫最低限价,指当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时,由政府和企业按保护价收购产品,以保护竹材生产者的利益。当市场价高于保护价时都是尊重市场,随行就市,因为这时如果按保护价执行,实质上是保护竹材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市场主导要求我们要正确理解保护价的含义,给市场应有的尊重。

企业与竹农主体。是指企业与竹农是市场的主体,是市场上的平等参与者。他们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轨迹运行。卖方供给竞争形成产业,买方需求竞争形成市场,买卖双方竞争形成市场的均衡价格,并在均衡价格下本着等价有偿、各取所需、互利共赢的原则进行交换。

3.2 共建的基本思路

纳溪区竹产业要实现“共建共享共赢”,实现竹业经济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可考虑与加工企业共建、与酒类企业共建、与旅游文化业共建的思路,挖掘全区的人才资源,联姻全市的产业资源。共建形成规模、共建完善产业链、共建推动产业间互助、共建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一句话,共建开创纳溪区甚至泸州市竹产业的新局面,共建铸就纳溪区甚至泸州市竹产业的新辉煌。

首先,与加工企业共建。目前,纳溪竹产品加工企业不仅数量有限,而且规模和层次还有待提高,特别是高附加值企业更少。在竹产品精加工方面,仅有九头鸟竹炭公司一家林化工企业,而且目前尚因资金问题,还没有实现规模化的正常生产。大量的是竹产品初加工企业,如竹筷生产、竹席编织等。虽然银鸽纸业公司规模较大,但因多种原因,扶持竹产业的能力和努力也有限。因此,充分挖掘本土人才,按照四川省政府打造川南竹产业经济圈的部署,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引进一批高附加值的竹产业加工企业是十分紧迫的。竹产业要规模发展必须要有工业带动,同时以工业反哺促发展。只有加工业起来了,竹农收益提高了,竹农种竹造林、售竹修路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政府热农民冷”的局面才能根本改观。

其次,与酒类企业共建。“酒城泸州”的城市名片已在全国叫响,但特色还不突出。酒城产酒,酒产量当然大,但包装地域特色不浓。纵观酒包装的演进历程,每一地区每一发展时期的酒包装方式与当时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关系。总体来讲,酒的包装总是在不断从简易走向丰富,从简单的满足使用功能走向实用和精神功能并重,并且总体上表现出随着技术发展而逐步推陈出新,不断丰富的基本特征。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脚步,人类的生活在动态的变化过程中朝着物质日益丰富、生活更加艺术化的方向演进,人们更加主张现代生活与自然和谐的主体观念。而竹材酒包装正符合上述理念和观念,竹子是可以参与生态循环的具有良好还原性的材料,作为四君子之一其高洁的品格和优雅的风韵为其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含义,具有很强的产业化特征和文化内涵。因此,竹材酒包装是完全可行的。现代科技与竹材有机结合的酒包装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也许正是泸州酒业大发展、纳溪竹业上规模的战略机遇。

再次,与旅游文化业共建。泸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纳溪区也有很多历史文化资源,如护国岩蔡锷讨袁、棉花坡朱德歼敌等等,把旅游资源溶入竹产业发展,挖掘历史典故、恢复风土人情、打造竹山景观、开发“竹子农家乐”,对调动竹农种竹造林的积极性也是大有裨益的。笔者曾专题研究过“农家乐”现象,认为“农家乐”现象产生不仅具有必然性,是社会需求与供给相互作用的结果[6],而且更是一种城乡协调发展现象,是一种“以城代乡,统筹城乡,城乡互助,相互促进”的新型乡村发展模式,为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进而实现城乡文化融合提供了难得的机遇。[7]展望未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随着人们闲假时间的增多,“农家乐”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由“观光”经“观光+度假”发展到“度假”,到那时,山清水秀的“农家乐”必将成为都市人康体健身的理想去处。[8]在那里,人们可以乘着习习凉风、吸着天然氧气、听着泉水韵律、望着流星明月,达到“天人合一”的修身养性境界;在那里,人们可以赤脚走在凹凸不平的泥土路上,脚踩着沙沙干枯的落叶,嗅闻着竹林特有芬芳气息,耳中充满蝉鸣一片,展现“返璞归真”的休闲健身本色。“走向大自然,负离子洗肺,好山水提神,”这是我们未来必然的选择;“吃农家饭菜,走林荫小道,唱村民山歌,听美丽传说”,这必将成为我们健康生活新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农村信息报.竹产业发展前景广阔[EB/OL].(2009-03-06).http://www.168ec.com/app_web/news/ShowNews.aspx?id=106758.

[2]朱择邻.关于加快发展义乌市竹产业的思考[EB/OL].(2009-04-25).http://www.laojia100.com/view/news.php?func=detail&detailid=2958&catalog=0101.

[3]泸州市纳溪区林业局.做大做强纳溪区竹产业的调研报告[R].

[4]合面镇竹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R].

[5]巫建,戴娜娜.探索原创竹材酒包装设计[EB/OL].(2009-05-06).http://www.foodqs.com/news/spbz03/2007712151652582.ht m.

[6]赵成文.试论“农家乐”现象产生的必然性[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5(4):12-13.

[7]赵成文.试论“农家乐”在城乡协调发展中的价值和意义[J].经济师,2005(4):53-54.

上一篇:高校实验教学资源下一篇:组团购物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