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生

2024-05-22

合作共生(精选10篇)

合作共生 篇1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教师的专业素养关系到新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提升和高效课堂打造,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多维度、多途径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和重点。综观教师专业生活的现状, 我们可以把促进或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归结为三类:一是外在的培养与培训, 对教师进行专业服务和学术引领;二是个人的实践与自我反思, 激发内驱力, 促进教师个体实践行为的改进;三是建构合作共生的教师文化, 有利于教师群体的同伴互助与共同进步。但长期以来,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相轻”的偏见, 也由于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繁重, 缺乏专业对话的时间和氛围, 更由于教师劳动具有比较明显的个体性和教师考评制度以个体为主的导向, 学校文化中充斥着浓厚的个人主义和学科本位思想, 教师处于单兵作战、孤立无援, 甚至是“假合作、真竞争”的状态。

自然界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 显得矮小、脆弱, 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 则根深叶茂, 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 称之为“共生效应”。生态链上的每个单元都具有比较优势, 共生单元间为了实现“共同优胜”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 形成共生体。共生除了是一种状态, 更强调一种相互影响、共存共生的关系。其实, 不只是自然界, 在我们人类群体中, 也存在着“共生效应”。世界著名的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实验室, 在1901年至1982年间, 先后共有25位科学家荣获诺贝尔奖, 从而成为各国莘莘学子向往的“圣地”。卡文迪实验室之所以能够涌现这么多的优秀人才, 就是因为这里的科学家倡导并养成了密切合作的风气, 打破了“文人相轻、相互封锁”的怪圈, 达到“文人相敬、相伴成长”的境界。因此, 基于“共生效应”和对教师专业发展现实需要的考量, 我们特别看重教师之间的合作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价值, 构建有利于合作共生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就成为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应然追求。

一、集体备课:集思广益、优势互补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而学科教研组 (备课组) 是集教学、科研和管理职能于一身的基层组织, 是学科教师组成的专门从事教学、科研的学术性团体, 是学科教师的学术家园。教研组的任务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 总结、交流教学经验, 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水平, 以提高教育质量”。因此, 教研组应是学校变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心, 其建设价值旨归是走向专业的实践共同体。

集体备课和观课评课是学校教研活动的主要实践形式。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 (备课组) 为单位, 组织教师研读课标和教材, 分析学情, 制定学科教学计划, 分解备课任务, 审定备课提纲, 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的集体性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因其源自草根、基于教学、着眼合作与互助, 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 集思广益, 取长补短, 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 当前有部分学校的集体备课把形成一个共性化教案作为主要任务, 集体备课研讨中关注教材多, 关注课标少;关注教师的“讲”多, 关注学生的“学”少;关注教学设计环节多, 关注实践反思少。基于传统集体备课的弊端, 我们把集体备课的功能定位为:由以设计教案为主转向重在研讨解决问题, 倡导与校本教研活动相结合的主题化备课形式。具体程序如下:聚焦问题———理论学习———分散思考———集中研讨、达成共识———主备课案———集中修改———上课实践、集体观察———交流改进———再次上课、再次反思———集体总结提炼。主题化集体备课要求教师团结协作、“和而不同”, 摒弃“一人备课, 多人享用”的偷懒式备课和“集体研究, 统一内容, 统一教案, 统一作业”的机械式备课, 做到自我反思和集体攻关相结合, 既有集体智慧的结晶, 又有个性火花的迸发。

二、同课异构:异曲同工、各美其美

“同课异构”因其鲜明的“比较”优势, 成为校本教研、区域教研和优质课评比等研讨活动普遍采用的重要手段。“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学研究的有效方式, 是希望在同一教材、同一课程标准的基础上, 通过教者所呈现的不同的教学思想和主张, 不同的文本解读, 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不同的教学流程以及不同的教学个性与风格, 在“相异”的教学追求的交流碰撞中实现相互启迪、相互汲取、共同提高。

基于校本教研的“同课异构”基本模式是:首先选定课题, 然后全组教师分头备课, 再共同研讨教案, 彼此修改完善后, 各自上课并相互听课, 最后进行会诊式研讨。如在学校“少教多学”主题教学活动中, 历史组教师开设了“同课异构”研讨课《辛亥革命》。各位教师围绕课堂“学习活动设计”, 各出妙招、各显神通, 设计别具匠心、各美其美。甲教师:“活动一:帝国斜阳———山雨欲来风满楼 (为什么要革命?) ;活动二:建国大业———天翻地覆慨而慷 (怎么去革命的?) ;活动三:法为国根———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活动四:丰碑永铸———中山伟业传千秋 (革命带来了什么?) ”乙教师:“背景篇:顺势而为拍案起;过程篇:浴血奋战创共和;意义篇:历史余响传千秋。”丙教师:“活动一:‘了解’历史———整体把握辛亥革命的过程;活动二:‘理解’历史———解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体会其进步性;活动三:‘见解’历史———讨论探究辛亥革命的成败, 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活动四:‘感悟’历史———体会辛亥精神。”

“同课异构”教研方式给教师提供了多维观察、评价、交流互动的平台。“同课异构”可以做到教学资源共享, 教学问题共商, 教学规律共探, 教师之间相互借鉴, 集思广益, 从而达到催生教学智慧, 提高课堂实效性,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专业共同体:相敬相伴、合作共生

日本学者佐藤学在其著作《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中提出:全世界的课堂都在由“教授的场所”转换为“学习的场所”;从以“目标———达成———评价”为单位的程序型课程转变为以“主题———探究———表现”为单位的项目型课程;从班级授课的模式转向合作学习的模式;学校不仅仅是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成长的所在, 而且还是教师们作为教学实践专家的共同学习和成长所在。

为应对当前课程改革深化的新挑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研究部门牵头组织创建“学习共同体”“名师工作室”等平台, 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活动宗旨是“营造读书氛围, 学习学科教学理论知识, 提高教师学科素养;搭建交流平台, 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创建学习团队, 打造优秀青年教师群体, 带动教师队伍建设”。“名师”通常指在某区域范围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教师, 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和科研的能手。他们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高超的实践能力, 拥有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青年专家等称号。“名师工作室”一般是用名师本人姓名和研究专长命名并担任领衔人的, 由同一学科若干骨干教师组成, 集教研、科研、培训于一体, 旨在培养教学骨干和新名师的教学研训组织。“名师工作室”是一个学习型、研究型、实践型的专业共同体, 是优秀教师共同学习、互勉互助、集体成长的平台。在“名师工作室”中, 教师不再孤军奋战, 而是团队协作, 他们志趣相投、平等交流;智慧互补、经验共享;相敬相伴、合作共生。

四、项目化研究:群策群力、相融共济

管理大师彼德·圣吉有言:“在现代组织中, 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体而不是个人。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 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 其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要快。”“课题研究项目组”和“课程基地项目组”就是基于教师合作文化、彰显同伴互助效力的不同于“学科教研组”的跨学科性质的项目团队。

“课题研究项目组”是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共同的研究愿景和互助的研究机制的“研究共同体”。在课题组内, 各成员群策群力, 取长补短, 资源共享, 协同作战, 共同解决课题研究的问题, 共同享受教研成功的乐趣。

“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工程的启动是江苏省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 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课程基地是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 以改进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重点, 以增强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 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 通过师生做中学、学中做方式, 巩固、演示、验证、探究和拓展教学内容, 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 发掘潜能特长的综合性教学平台。例如, 笔者所在学校成功申报创建江苏省“绿色东皋”课程基地。“绿色东皋”撷取了“长寿现象”“教育传承”“花木盆景艺术”三个与“绿色”有关联的维度, 以此来打造融地域特色、人文底蕴和科学内涵于一体的综合性校本课程, 体现了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学科融合、实践取向、开放多元和示范辐射等特点。“绿色东皋”课程基地建设强调综合性和活动形式的开放性, 为打破学科界限,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教师合作提供了可能, 有利于促进校内跨学科教师队伍的团结和共同进步。学校一方面组建了由语文、历史和生物等学科骨干教师参加的“绿色东皋”课程基地研发综合组;另一方面将“名师工作室”建在课程基地,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我们在课题项目驱动下, 在活动运行中, 通过专家引领、团队研讨、示范教学、课例反思和叙事互动等途径, 使“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成为经验的集散地、资源的汇聚地和成果的辐射地, 成为引领教师发展的发源地、学科知名教师的集聚地和未来教育名家的孵化地。总之, 课程基地的建设适应了基础教育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由同质发展向个性发展转型升级的需要, 有力地促进了学科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

合作共生 篇2

一、写作教学中的师生共生

是什么让教师的写作教学对学生的写作过程发挥了作用呢?不是写作知识,不是写作方法,不是优秀范文,也不是作文评分标准,有效的途径之一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写作文,是教师融进学生的写作过程,是教师用自己的写作体验激活学生的写作体验,是教师用自己的写作经历丰富学生的写作经历。这就是师生共生的写作教学。

我教学《用“感激”唤醒“感动”》这节课是比较典型的师生共生的写作教学。学生写作“感动”这个题目遇到障碍,问题出在他们没有感动。怎么办?讲讲写作要关注生活的道理,讲讲做人要懂得感激的道理都是很容易的,但往往没有什么效果。我的办法是讲故事,讲我自己的写作困惑,让学生参与到我的写作中来。先是让学生为我的材料确定主题;在学生思维停步不前时,我再谈自己的想法,使学生有所感悟;最后,因势利导,归纳经验,讲评作文,引导学生“再度作文”,以强化写作经验的积累。

当然还有很多后续的教学活动,比如学生进行自我共生的再写作,进行生生共生的相互交流和修改等。有人认为,师生共生写作教学,教师参与到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是容易做到的,但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写作过程中,不太现实。其理由之一是教师的写作话题并不一定适合于学生;理由之二是教师如果为 “共生写作”而努力设置一些适合学生写作的话题和素材并将其作为自己写作的素材,而不是自己真正需要写作的东西,是多此一举。我自己的大量实践和许多同行的探索都已证明,让学生参与教师的写作过程,和让教师参与学生的写作过程一样都是可以做到的。不仅师生互相参与写作过程是可能的,而且师生一起参与第三方的写作活动都是可能的。要知道,学生参与“不是自己真正需要写作”是一种常态的写作。中外教科书上这样的写作要求,各类考试中这样的写作命题比比皆是。

二、写作教学中的生生共生 在介绍共生阅读教学时,我说过,皮亚杰认为最有益的社会互动发生在具有社会性对称(知识、权利)的同伴之间。语言学家早就发现,伙伴的语言对孩子语言学习的影响巨大,远远超过成年人,甚至超过学校的学习。所谓生生共生的写作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伙伴效应”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欲望激活同伴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欲望,用学生自己的写作感受和写作体验激活同伴的写作感受和写作体验,生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激活,互相碰撞,互相丰富,在这样的活的写作过程中培养写作能力,学会写作。

我执教的《风》这篇作文的评讲课就是比较典型的生生共生的写作教学。

这节课,我在这样几个层次上,让学生之间形成共生。一是对习作的总体评价。这是有些教师不够重视的环节。其实充分展开习作评价的讨论,对提高写作能力是很有意义的。二是对习作问题的发现。这个活动的过程是先发散后聚焦。学生习作的问题常常不是单一的,即使是同一个问题也会表现在多个方面,这就需要聚焦。所谓聚焦,就是看到最主要的问题,看到问题的最关键处,明确现场要集中解决的问题。三是修改方向的确定。这是课堂的重心所在。找出问题总是相对容易的,如何解决问题才是关键。特别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修改不是要把这篇文章改得怎么样,而是要借助这篇文章的修改能让学生写出更好的文章;目的不是让习作的作者知道文章怎么改,而是要让大家知道文章应该怎么写。这个方向不是唯一的,必须是多向的,但又必须是有规定性的,既要由讨论的文章出发,又要紧扣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这样的作文评讲课,目的不在于说明某篇习作好还是不好,而是在于借助典型的习作来讨论写作,思考写作,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写作,经历写作,学会写作,获得写作的知识,积累写作的经验。

三、写作教学中的他者共生

所谓他者共生,就是借助别人的文章(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并不精彩、并不优秀的),写出自己的文章。这和借鉴模仿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有本质的不同。借鉴模仿,都是围绕某一个点、某一个方面进行学习的。学习《白杨礼赞》,可以借鉴它的结构;学习《师说》,可以借鉴它的对比论证。被模仿、被借鉴的都是成功的习作或作品(至少被模仿的某一方面是成功的)。而共生写作,则不一定立足于一个点,而是发散式的,甚至是模糊的,有时候就是受它的启发,而不一定是学习模仿,甚至可以是对别人的写作予以否定和推翻,因为被借助的习作或作品不必都是优秀成功的,也可以是不成功的,只是由它生发出自己的写作欲望。我执教的《在别人的树上开自己的花》是比较典型的他者共生的写作教学。这节课主要是借一位学生(黄津汝)的习作进行共生写作的教学,而对于其他学生来说,就是一种他者共生的写作活动。

首先是让大家熟悉习作,了解习作。因为这篇习作,总体来讲比较成功,主要是让大家发现它的可取之处,同时教师结合习作强调作文的一些要求,指出学生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然后是借助黄津汝同学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或者说是借助黄津汝的这篇习作,激发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起来之后,便引导他们进入写作状态进行思考。先从写议论文的角度息考立意的选择,再从写记叙文的角度思考与黄津汝不同的立意选择和不同的叙述视角。从不同文体的选择,到不同立意的选择,再到同样文体不同角度的选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激活。而更有价值的,是这个写作过程的体验和经历。这比之于我们仅仅介绍评点优秀习作的长处,要有意义得多。遗憾的是,受时间和现场情景的制约,很多有教学价值的环节没有能够充分展开。比如黄津汝在反思写作过程中说自己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没有能引发她和大家交流一下“想到哪儿写到哪”的具体情形,以及为什么能够做到如此。再比如其他学生进入写作状态后的交流也还不够充分,显得比较简单匆忙。这些都影响了教学效果的达成。

四、写作教学中的自我共生

就实用性而言,最为常见也最为重要的是自我共生。日常的写作教学中,似乎我们的教师最为看重的是写作的数量——不停地出题目,不停地让学生写作,却从不看写作的结果。这似乎与“作文要多写多练”的理念有关。但“多写多练”就能把作文写好吗?这是需要研究的。事实上,不少学生从初一到初三,从高一到高三,每次作文的分数基本上都差不多。其中一批学生一直在低分徘徊,甚至有不少学生一直就是65分左右(按100计分),不少学生一直就是70分左右,大量的低水平的反复并没有使作文写好。梁启超先生的一个观点对我非常有启发,即作文的次数不在于多,如果能让他们把两三个题目写好,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在我的共生写作教学中,有一个基本课型就是自我共生。所谓自我共生,就是学生借助自己的习作——成功的或不成功的,完整的或不完整的——写出新的习作。在这种发散式、连锁式、裂变式的写作活动和写作过程中感受写作、认识写作,提高写作能力和写作素养。它和所谓升格作文不同的是,并不追求后一次写出来的习作一定要比前一次好,它的价值在于经历写作过程,丰富写作体验,锻炼写作思维,感悟写作规律,不在写作结果,而在写作的过程。那一年我在绍兴一所中学执教的《自我提升和再度作文》一课是比较典型的自我共生的写作教学。再度作文,是我从学生写作的角度归纳出的一种写作方法,基本的形式是同一个素材、同一个题目、同一个立意、同一个话题多次写作。它和自我共生的作文教学方法是紧密联系的。所谓自我共生的作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要形成再度作文的基本理念,掌握再度写作的基本方法。那节课一开始,我通过检查学生课前学习准备的情况,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明确告诉学生:有空,常看看自己过去的作文,是写好作文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很多学生文章写好之后从不再看。学生这样的表现,是我预料之中的。这对写作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影响。有些教师只要求学生看教师的评语,其实更应该要求学生经常看看自己的习作。现在要求学生写随笔的很多,写日记的很多。写就写了,一写就扔,从不再看,有什么意思呢? 教学过程的第一个活动是学生自我展示和介绍自己的习作。我本来的想法是先展示习作,然后谈谈感受,说说写作过程,说说得意之处,说说写作困惑。

可是没有学生愿意。本来这样的写作反思,也是自我共生的写作素养。一位学生主动介绍了自己的习作之后,我让她谈谈体会,她说是拼拼凑凑写出来的,但也不甘心这样贬义的表达。我充分肯定了这种把各种素材拼拼凑凑,或者说整合到一起的写作方法。其实,这种“拼拼凑凑”,就是一种自我共生的写作。很多好文章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第二个主要活动是让学生用3分钟时间,再读自己认为成功的习作,找一个点进行修改。进行交流后,我跟学生强调:自己的练笔、自己的文章,别轻易扔了,要养成经常看自己文章的好习惯。经常看看,就能发现不足,也能发现得意之处,更能产生新的写作冲动。这些对写作兴趣和写作意识的培养,对写作能力和写作素养的培养都很有意义。

第三个活动,也是重点活动,就是尝试“再度写作”。某种意义上,前面的活动都在为这个重点活动铺垫和做准备。可能由于学生平时缺少这样的意识,有些学生做得还不够好,基本还是原来习作的修改,但也有学生做得很不错。如后面交流写“独自面对”的那位女生,同样一个题目,她的主题调整了,文体也改变了,选材也更换了。上次是议论文,这次写记叙文了。

相敬相伴 合作共生 篇3

自然界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脆弱,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生态链上的每个单元都具有比较优势,共生单元间为了实现“共同优胜”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形成共生体。共生除了是一种状态,更强调一种相互影响、共存共生的关系。其实,不只是自然界,在我们人类群体中,也存在着“共生效应”。世界著名的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实验室,在1901年至1982年间,先后共有25位科学家荣获诺贝尔奖,从而成为各国莘莘学子向往的“圣地”。卡文迪实验室之所以能够涌现这么多的优秀人才,就是因为这里的科学家倡导并养成了密切合作的风气,打破了“文人相轻、相互封锁”的怪圈,达到“文人相敬、相伴成长”的境界。因此,基于“共生效应”和对教师专业发展现实需要的考量,我们特别看重教师之间的合作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价值,构建有利于合作共生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就成为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应然追求。

一、集体备课:集思广益、优势互补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学科教研组(备课组)是集教学、科研和管理职能于一身的基层组织,是学科教师组成的专门从事教学、科研的学术性团体,是学科教师的学术家园。教研组的任务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水平,以提高教育质量”。因此,教研组应是学校变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心,其建设价值旨归是走向专业的实践共同体。

集体备课和观课评课是学校教研活动的主要实践形式。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研读课标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的集体性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因其源自草根、基于教学、着眼合作与互助,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当前有部分学校的集体备课把形成一个共性化教案作为主要任务,集体备课研讨中关注教材多,关注课标少;关注教师的“讲”多,关注学生的“学”少;关注教学设计环节多,关注实践反思少。基于传统集体备课的弊端,我们把集体备课的功能定位为:由以设计教案为主转向重在研讨解决问题,倡导与校本教研活动相结合的主题化备课形式。具体程序如下:聚焦问题——理论学习——分散思考——集中研讨、达成共识——主备课案——集中修改——上课实践、集体观察——交流改进——再次上课、再次反思——集体总结提炼。主题化集体备课要求教师团结协作、“和而不同”,摒弃“一人备课,多人享用”的偷懒式备课和“集体研究,统一内容,统一教案,统一作业”的机械式备课,做到自我反思和集体攻关相结合,既有集体智慧的结晶,又有个性火花的迸发。

二、同课异构:异曲同工、各美其美

“同课异构”因其鲜明的“比较”优势,成为校本教研、区域教研和优质课评比等研讨活动普遍采用的重要手段。“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学研究的有效方式,是希望在同一教材、同一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通过教者所呈现的不同的教学思想和主张,不同的文本解读,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不同的教学流程以及不同的教学个性与风格,在“相异”的教学追求的交流碰撞中实现相互启迪、相互汲取、共同提高。

基于校本教研的“同课异构”基本模式是:首先选定课题,然后全组教师分头备课,再共同研讨教案,彼此修改完善后,各自上课并相互听课,最后进行会诊式研讨。如在学校“少教多学”主题教学活动中,历史组教师开设了“同课异构”研讨课《辛亥革命》。各位教师围绕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各出妙招、各显神通,设计别具匠心、各美其美。甲教师:“活动一:帝国斜阳——山雨欲来风满楼(为什么要革命?);活动二:建国大业——天翻地覆慨而慷(怎么去革命的?);活动三:法为国根——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活动四:丰碑永铸——中山伟业传千秋(革命带来了什么?)”乙教师:“背景篇:顺势而为拍案起;过程篇:浴血奋战创共和;意义篇:历史余响传千秋。”丙教师:“活动一:‘了解’历史——整体把握辛亥革命的过程;活动二:‘理解’历史——解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会其进步性;活动三:‘见解’历史——讨论探究辛亥革命的成败,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活动四:‘感悟’历史——体会辛亥精神。”

“同课异构”教研方式给教师提供了多维观察、评价、交流互动的平台。“同课异构”可以做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问题共商,教学规律共探,教师之间相互借鉴,集思广益,从而达到催生教学智慧,提高课堂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专业共同体:相敬相伴、合作共生

日本学者佐藤学在其著作《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中提出:全世界的课堂都在由“教授的场所”转换为“学习的场所”;从以“目标——达成——评价”为单位的程序型课程转变为以“主题——探究——表现”为单位的项目型课程;从班级授课的模式转向合作学习的模式;学校不仅仅是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成长的所在,而且还是教师们作为教学实践专家的共同学习和成长所在。

nlc202309020124

为应对当前课程改革深化的新挑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研究部门牵头组织创建“学习共同体”“名师工作室”等平台,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活动宗旨是“营造读书氛围,学习学科教学理论知识,提高教师学科素养;搭建交流平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创建学习团队,打造优秀青年教师群体,带动教师队伍建设”。“名师”通常指在某区域范围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教师,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和科研的能手。他们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高超的实践能力,拥有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青年专家等称号。“名师工作室”一般是用名师本人姓名和研究专长命名并担任领衔人的,由同一学科若干骨干教师组成,集教研、科研、培训于一体,旨在培养教学骨干和新名师的教学研训组织。“名师工作室”是一个学习型、研究型、实践型的专业共同体,是优秀教师共同学习、互勉互助、集体成长的平台。在“名师工作室”中,教师不再孤军奋战,而是团队协作,他们志趣相投、平等交流;智慧互补、经验共享;相敬相伴、合作共生。

四、项目化研究:群策群力、相融共济

管理大师彼德·圣吉有言:“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体而不是个人。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其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要快。”“课题研究项目组”和“课程基地项目组”就是基于教师合作文化、彰显同伴互助效力的不同于“学科教研组”的跨学科性质的项目团队。

“课题研究项目组”是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共同的研究愿景和互助的研究机制的“研究共同体”。在课题组内,各成员群策群力,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协同作战,共同解决课题研究的问题,共同享受教研成功的乐趣。

“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工程的启动是江苏省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课程基地是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以改进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师生做中学、学中做方式,巩固、演示、验证、探究和拓展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发掘潜能特长的综合性教学平台。例如,笔者所在学校成功申报创建江苏省“绿色东皋”课程基地。“绿色东皋”撷取了“长寿现象”“教育传承”“花木盆景艺术”三个与“绿色”有关联的维度,以此来打造融地域特色、人文底蕴和科学内涵于一体的综合性校本课程,体现了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学科融合、实践取向、开放多元和示范辐射等特点。“绿色东皋”课程基地建设强调综合性和活动形式的开放性,为打破学科界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教师合作提供了可能,有利于促进校内跨学科教师队伍的团结和共同进步。学校一方面组建了由语文、历史和生物等学科骨干教师参加的“绿色东皋”课程基地研发综合组;另一方面将“名师工作室”建在课程基地,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我们在课题项目驱动下,在活动运行中,通过专家引领、团队研讨、示范教学、课例反思和叙事互动等途径,使“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成为经验的集散地、资源的汇聚地和成果的辐射地,成为引领教师发展的发源地、学科知名教师的集聚地和未来教育名家的孵化地。总之,课程基地的建设适应了基础教育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由同质发展向个性发展转型升级的需要,有力地促进了学科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第一中学)

区域旅游合作系统共生机制的构建 篇4

区域旅游合作系统共生的三要素包括区域旅游合作系统共生单元 (U) , 区域旅游合作系统共生模式 (M) 和区域旅游合作系统共生环境 (E) 。

共生单元指根据区域旅游的研究范畴, 区域旅游合作系统的共生单元就是构成旅游区域的各个行政单位, 共生单元的个数就是行政单位的个数。共生模式是区域旅游合作系统共生模式是指区域旅游合作系统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相互结合的形式, 它既反映区域旅游合作系统共生单元之间的作用方式, 也反映作用强度。共生环境是指区域旅游合作系统各共生单元之间的关系即区域旅游合作系统共生模式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区域旅游合作系统共生单元之外的所有因素的总和构成区域旅游合作系统共生环境。

2 区域旅游合作系统的共生机制

在区域旅游合作共生系统中, 共生机制与共生界面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每个共生机制都包含有共生界面的内容, 而每个共生界面也必须通过各个共生机制产生作用。各机制对区域旅游合作共生系统的作用如图1。

2.1 政策机制

2.1.1 区域旅游合作政策

区域旅游合作政策包括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的合作政策和建立区域旅游合作市场。区域旅游合作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代表着区域旅游合作的深入发展。着力提升区位优势、整合区域资源、加强合作交流, 加快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框架, 使得旅游区域能够无缝链接, 实现无障碍旅游。

2.1.2 功能政策

区域旅游合作系统的功能政策主要是指其政策目标具有直接调节和服务于区域旅游合作总体政策目标的本质。可分为竞争政策、地区政策、社会政策、旅游部门政策。竞争政策的目的是通过消除一切阻碍、限制或扭曲区域旅游合作的自由竞争行为, 保证区域旅游合作中公平竞争的和谐有序进行;地区政策是针对区域旅游合作成员之间的旅游业发展水平不同使其在处理地区旅游问题上的能力存在着差异而予以旅游政策协调;社会政策和旅游部门政策主要是确保行业规范行为和对旅游从业人员相关保障的政策。

2.2 协调机制

区域旅游协调机制是指区域内不同地区或国家或国家集团通过协商、以及建立各种形式的旅游组织等方式对区域内旅游业的关系联合调节。跨区域旅游多属自发的市场行为, 其亟待突破机制瓶颈是建立起具有制度性的区域旅游协作机制。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区域旅游协作机制。制度性安排和组织机构设置是推进旅游合作的关键, 类似“旅游部长级会议”“旅游高官会议”“旅游合作论坛”等行之有效的区域旅游协作机制都有待建立。区域旅游各成员也可在推进旅游合作开发、联合开展营销推广活动、统筹旅游交通设施建设、加大旅游联合执法力度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 使整个旅游市场对经营者和消费者实现双赢的局面。

2.3 信息机制

区域旅游信息资源整合是将本区域多种形式、来源、分散的旅游信息资源, 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进行筛选、融合、类聚、排序等重新集成与组合, 构成一个高效能的区域旅游信息资源体系, 以便全面、完整、有序、准确揭示区域旅游信息资源。同时, 搭建统一的旅游信息查询、检索、发布平台, 提高区域旅游信息资源的使用率, 实现旅游信息资源效用的最大化, 最大限度地满足各层面用户需求,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在区域内部构建“区域旅游合作信息高速公路”已成为共识。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促进了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对区域旅游信息资源进行集成和整合, 使之有序化, 便会达到为区域旅游业服务,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2.4 市场机制

旅游市场包括旅游供给的场所 (即旅游目的地) 和旅游消费者 (即游客) , 以及旅游经营者与消费者间的经济关系。区域相当于一个市场, 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联系通常是通过区域市场进行的。但是, 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 地区间在旅游资源共享、旅游基础设施共享、旅游客源市场共享等方面出现了“伪合作”的倾向, 常会为了各自利益发生争夺客源、争夺资源的恶性竞争, 使原本就难以统一的区域市场发生混乱, 通过建立旅游市场的联盟, 可以使得在这个市场内的旅游商品、旅游者、旅游工作者和资本都实现自由的流通。建立统一的旅游市场 (支柱和核心) , 统一的旅游市场的运营, 使得这一市场内的旅游商品、旅游从业人员和资金都需要实现其自由的流通。

2.5 培训、研究机制

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建立, 必然需要大量的掌握相关技能的旅游人才, 而人才梯队的建立对于旅游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区域成员之间应建立一个合作培训机构, 通过培养和再深造等形式培育出符合区域旅游发展的相关人才。区域旅游合作培训机制工作的重点就是培训具有专业合作的旅游从业人员。对于具体的培训工作而言, 合作方以外包或内部操作的方式建立培训机构, 但必须建立一个总的培训考核和输出机构, 统一组织, 统一审核, 把握全局情况。而建立区域研究机构, 可以通过论坛, 会议等形式, 对区域旅游内出现的新情况, 新问题及时解决, 积累经验。

2.6 监督控制机制

监督控制机制是整个区域旅游合作共生系统中最微小的机制, 但它也是不可或缺的。它起着对区域旅游各种方针、政策、措施所起作用的反馈和效果监控功能。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 对于“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方式所提到的“PDCA”循环中, “C”即“Check”就是“检查”的意思, 也是指为了保证整体结果质量的监控机制。它能在区域旅游合作的过程中, 连续地跟踪旅游合作计划和合作项目的实施情况, 对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信息进行收集, 与原定的旅游合作计划进行对比, 找出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并分析原因, 制定出纠偏措施, 对区域旅游合作的项目进行纠偏。监督和控制机制必须始终贯穿于区域旅游合作共生系统的运转过程中, 通过合作机制的建立, 区域旅游合作将走向“质增长”的区域发展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为“共同稳定、同步发展的区域化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袁纯清.共生理论及其对小型经济的引用研究 (上) .改革, 1998, (2) .

[2]刘建国.当代生态学博论.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30~39.

[3]樊志勇, 孙冬玲.基于区域合作的无障碍旅游机制构建.经济管理, 2007, 07.

[4]王作鼎.浅议我国东西部旅游合作开发.福州师专学报, 2002, 4.

合作共生 篇5

腾讯集团副总裁兼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在开场演讲中表示,互联网时代快速的科技革新,前所未有地促进了人类情感和想象力的释放,推动了全球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数字文创产业正在形成全新的产业格局。这导致在过去一两年里,整个资本市场开始从用户流量入口的争夺,大量转战对内容和版权的争夺。

腾讯互娱在五年前就提出“泛娱乐”战略,即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多领域共生,打造明星IP的粉丝经济,并在游戏业务的基础上相继推出动漫、文学、影视等新业务,致力构筑一个全新的泛娱乐生态。目前腾讯互娱旗下除游戏继续保持业界领先地位外,腾讯动漫也已成为中国旗舰动漫平台,阅文集团更是占据了绝对主导的产业地位,而去年新成立的腾讯影业,也开始以IP为轴心,探索票房之外的更大价值。

程武表示,在腾讯“连接”和“开放”战略下,泛娱乐逐步成为腾讯公司在“互联网+文创产业”领域的发展思路。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行业伙伴也加入到泛娱乐布局中,这使得开放、协同、共融共生的泛娱乐生态构建真正成为可能。

在这个过程中,腾讯互娱不仅收获了数据与商业上的成长,而且正在让越来越多有天分的普通人,获得了展现想象力的机会。由互联网构建的新价值体系,正在赋予所有人更加多元、更加公平的表达空间。程武认为,这是泛娱乐生态背后最根本的动力。

程武:腾讯互娱泛娱乐探索不变的三个原则

在程武看来,中国的创意产业在作品品质的打磨、在产业协作机制的完善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与差距。未来的泛娱乐探索,整个行业都需要更高的自觉和更多的共识。基于此,程武提出了泛娱乐时代腾讯互娱对于IP探索的三个不变原则:

1、知名度不等于IP,IP是被市场验证的用户情感载体。优质的作品只是IP的起点,它需要经历多领域的共生,才能真正形成超越具体平台和形式的IP价值,才能有无限延展的生命力。

2、IP价值来自共建而非交易。IP真正的价值在于它背后的情感,在于粉丝对于这个形象、个性与故事的热爱程度,在于它始终如粉丝所期待的样子。因此,一锤子的买卖,只能获得短期的收益。只有在“共创、共享、共赢”的机制下,各展所长,才能共建IP的价值。因此,腾讯互娱会怀着最开放的态度,与伙伴共同培育IP,先在各个垂直领域纵向打造繁荣的小生态,不断输出好的作品,然后再横向联动多个内容平台,打造繁荣的大生态,通过“先纵后横”产业机制,构建具备大影响力的明星IP。

3、活跃的IP源头是根本动力,每个人都有不可被辜负的天分。IP源于人的想象力与情感,想象力与情感不分高低贵贱,没有门第出身,只有对生活的感触与天分的流露。每个人都有不可被辜负的天分,在泛娱乐时代里,任何普通人都可能实现梦想,都能成为IP的源头。

“我所期待的,就是在泛娱乐生态里,每个人都能释放情感,体验新奇的内容,也能尽情绽放自己的想象,缔造有趣的作品,然后,基于多领域共生,实现更大价值的释放!”程武表示。

腾讯动漫:加大开放合作 共建二次元经济

作为中国最大的原创及正版动漫网络平台,腾讯动漫在去年提出“二次元经济”的基础上,在本届发布会上公布了一系列开放合作举措。合作伙伴除了包括哔哩哔哩(B站)这样的国内知名二次元平台,也包括集英社、讲谈社等日本版权方。

腾讯互动娱乐动漫业务部总经理邹正宇在发布会上表示,计划在未来两年与B站联合出品约20部动画作品。

而本次腾讯动漫与日本讲谈社达成合作,引进日本讲谈社的正版日漫,其中包括《妖精的尾巴》、《头文字D》、《宇宙兄弟》等广受动漫用户喜爱的优秀作品,这标志着腾讯动漫成为国内唯一与集英社、角川集团、讲谈社同时达成合作的平台。讲谈社董事古川公平也出席了发布会:“我们看到腾讯动漫在中国的实力,也看到了腾讯动漫在正版方面的努力和成绩。希望中国用户也可以看到正版的讲谈社漫画。”腾讯动漫还将独家引进集英社的《Jump+》漫画杂志。《Jump+》是一个由集英社顶级的创作者和编辑团队打造的线上连载杂志,引进后中国读者可以第一时间在腾讯动漫APP上观看,与日本同步更新。

版权引进合作外,此次发布会上腾讯动漫也宣布与日本顶级出版社集英社和动画制作方Studio Pierrot及读卖电视台联合组成制作委员会,共同制作日本动画《宇宙警探》。

不断加大开放合作同时,作为日益重要的内容IP源头,腾讯动漫也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加快了原生IP的泛娱乐化进程。腾讯动漫将与凯撒股份合作,将旗下10部重量级IP授予凯撒股份。另外腾讯动漫还将同腾讯影业一起,与开心麻花团队合作《我叫白小飞》互动剧,并与AHA娱乐共同制作《王牌御史》真人剧等。此外,2016年上半年,腾讯动漫也将播出《狐妖小红娘?月红篇》、《戒魔人》和《一人之下》等动画新番。

“二次元世界的宏图已经展开,越来越多的小伙伴们看好这片广阔的大陆聚拢在一起。”邹正宇表示,“让我们一起,开拓新世界,进入新未来!”

阅文集团:IP最大源头发力版权保护全面连接人与内容

作为中国最大的正版数字阅读平台以及国内文学IP最大输出源头,发布会上阅文集团联席CEO吴文辉提出“内容连接2.0”战略,表示将全面连接人与内容。全体验入口、全内容引入、全场景覆盖、全正版支持成为该战略的四个标签。

nlc202309091042

在“全体验”入口方面,2016年,QQ阅读APP依然是阅文集团的主要平台。作为承载阅文全量内容以及6亿用户的移动入口,QQ阅读日活跃用户数已跃居业界第一。

在全内容引入方面,目前阅文集团拥有8大原创文学平台,包括顶尖原创作家在内的400万名创作者队伍,作品总数1000万部,覆盖200多种内容品类。而为了推进“全民阅读”,实现全内容覆盖,阅文还与2000家出版单位建立了合作,引入哲学、科学、宗教、财经、旅游等各类出版物内容,覆盖市面上热门出版物的50%以上。

在全场景覆盖上,吴文辉表示阅文的内容将实现对于各阅读终端的立体式无缝连接,覆盖全阅读场景。在现场,吴文辉宣布了阅文电纸书即将上市消息。这款阅文自主研发的电纸书专为中国读者设计,主要面向酷爱纸质阅读体验的重度用户。

在全正版支持上,网络文学被认为是目前IP改编最大源头之一,而阅文集团覆盖了网络文学改编游戏、影视等泛娱乐作品90%以上市场份额。因此,文学领域如果盗版泛滥,将从源头上遏制整个泛娱乐产业发展,吴文辉表示,希望2016年能够成为“文学正版元年”,阅文集团将会不遗余力保护正版,捍卫作家的合法权益。

腾讯影业公布2016首份片单泛娱乐思路探索电影新可能

“腾讯影业成立的发布会上,我曾经讲过:腾讯不会孤立的去做电影。除了全力打造高质量的电影作品之外,也会把电影作为泛娱乐业务矩阵中重要一环,追求与动漫,文学,游戏业务的充分联动。我想,这是全球文化产业的一种趋势,特别是结合好莱坞的一些成功实践来看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发现,如果电影融入一个更广阔的文化创业平台,他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也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程武在影视环节开场讲话中表示,基于上述思路,过去半年时间里,腾讯影业旗下三个工作室根据各自定位也开始推进业务。

“黑体工作室对影游漫联动的项目开发抱有特别的关注,大梦电影工作室则更多致力于院线类型电影的全新升级。而进化娱乐工作室则专注于国产原创动画电影创制,这会是一个潜心钻研的过程,进化娱乐工作室的负责人富源说他今天准备暂时保持沉默,但其实我们的《飞车》与《洛克王国5》等项目都正在紧锣密鼓的扎实推进,敬请各位期待。”程武提到。

发布会上,腾讯影业副总经理陈英杰介绍了黑体工作室2016年度重点项目及进展。

首先是《爵迹》。陈英杰表示,《爵迹》是腾讯影业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势撬动明星IP粉丝经济的一次全新尝试。文学方面,《爵迹》小说修订版已经于3月在阅文集团平台连载。动漫方面,预计于今年夏季在腾讯动漫独家上线。游戏方面,腾讯游戏团队将用“3D MMO RPG”技术还原小说世界,也将首次邀请粉丝参与创作,预计今年下半年,手游将与电影同步上线。而基于上述泛娱乐全平台联动,腾讯影业还搭建了一个真正围绕《爵迹》IP的粉丝互动平台,活跃和转化粉丝情感。

《择天记》是腾讯影业首部电视剧大作。陈英杰宣布,《择天记》将于5月开机,香港著名导演钟澍佳担任导演,知名编剧张巍担任文学统筹。创制过程中,腾讯影业还将通过大数据为内容元素选择、故事场景构建以及角色搭配提供参考。

现场,腾讯影业副总经理陈洪伟也公布了大梦工作室本年度明星IP重点项目。 游戏IP方面,纪实武侠作家、金像奖编剧、武术指导、鬼才导演徐皓峰出席了发布会并宣布担任《天涯明月刀》导演。在此之前,同名IP已被腾讯游戏成功改编端游。而《电竞狂潮》作为中国首部电子竞技题材院线纪录电影,《微微一笑很倾城》作为首部讲述互联网一代真实游戏人生的二次元青春巨制,成为另外两个游戏相关项目。

动漫IP方面,陈洪伟公布了四部作品。前三部均来自腾讯动漫平台上超人气动漫IP:《我叫白小飞》、《狐妖小红娘》、《拓星者》,将分别与开心麻花团队、万合天宜以及青年导演张小北合作。第四部作品则来自外部IP,《十万个冷笑话2》,与万达、有妖气联合出品。

除去明星IP改编,陈洪伟还发布了新类型电影探索计划。共5部作品:1,《鲁蛇大英雄》,钮承泽导演、融合运动元素的另类喜剧;2,《幽灵旗》,苏照彬导演,灵异题材;3,《少年》,杨树鹏再执导筒,另类青春题材;4,《边境线》,改编自邵雪城人气小说, 缉毒题材;5,《国王游戏》,与日本知名导演、制片人一濑隆重(代表作《午夜凶铃》、《咒怨》)合作。

发布会上,钮承泽、苏照彬、杨树鹏、邵雪城、一濑隆重也共同上台宣布开启上述合作。

腾讯影业2016年度拟上映片单也在发布会上公布,共7部: 1、2016年2月《火影忍者剧场版:博人传》(已上映),首部登陆国内大荧幕的火影电影,腾讯影、游、漫平台联动助力票房口碑双赢、火影IP共生共融。2、2016年6月,《魔兽》,根据暴雪游戏IP改编,传奇影业制作,腾讯影业联合出品。3、2016年8月,《微微一笑很倾城》,Angelababy、井柏然主演。4、2016年9月,《电竞狂潮》,Sky、Moon、OMG战队参与拍摄。5、2016年12月,《少年》,欧豪主演。6、2016年12月,《十万个冷笑话2》,IP系列大电影。7、016年即将上映,《爵迹》,郭敬明执导,好莱坞全新视效技术。

“腾讯在所有领域一向都非常尊重人才与创意的价值。”开场讲话中,程武也重点提及了以“NEXTIDEA”、“青葱计划”为代表的腾讯影业人才培养计划,“不管是单个电影作品的创作制作,还是工作室的专业建设,乃至整个业务的成长规划,在任何一个维度,腾讯影业都真诚的期待有想法、有梦想的人才加入我们,或者与我们一起合作,共同探索中国电影产业的美好未来!”

“开放的传统游戏数字图书馆”1.0版上线 下一站希腊巴西

作为当天上午发布会压轴,腾讯互动娱乐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宣布了“开放的传统游戏数字图书馆-1.0南亚及蒙古馆”(下称数字图书馆1.0)正式上线。在这一版本中,收录了共25款来自孟加拉和蒙古两国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游戏。

nlc202309091042

作为腾讯互娱首个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开放的传统游戏数字图书馆”于去年启动,这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企业在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保护传统游戏方面的首次携手和创新尝试。

“过去一年,项目组从‘全球专家顾问团’组建着手,开展调查研究、编写行动指南,并对当地的传统游戏进行了溯源采集。” 腾讯互动娱乐市场部总经理高莉在发布会现场展示了“抢新娘”、“弹羊拐骨”、以及“打牛踝”三款传统游戏的收集过程。高莉表示,互娱已经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达成了“使用知识共享许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理主任Hans Dencker Thulstrup也出席了发布会并表示感谢:“没有腾讯互娱的高度重视以及强大的技术,这个项目可能就无法完成。而腾讯还能将传统游戏开发成线上游戏,更让我们无比惊喜。”

Hans宣布,2016年将继续携手腾讯互娱深入两国实践:奥林匹克诞生地——希腊,以及第3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国——巴西。

高莉也宣布,2016年,腾讯互娱也将继续联合《勇者大冒险》,以及《王者荣耀》、《天涯明月刀》、《御龙在天》、《地下城与勇士》等更多项目产品团队,共同探索如何利用互娱平台及泛娱乐生态体系,对于‘传统游戏’这一人类共有的IP进行保护和传承。 “希望全球合作伙伴通过我们的开放平台都可以参与其中,让这座数字图书馆变得更加开放、多元和有趣!”

腾讯游戏构建IP共生新生态16款全终端新品将亮相

作为腾讯互娱最核心的业务,泛娱乐探索的基石,腾讯游戏全终端业务也将于25日下午集体亮相发布会。腾讯游戏各业务线的负责人与国内外战略合作伙伴高层均将出席,系统公布2016年腾讯在移动游戏、智能硬件、IP多元打造、MMOG端游、射击端游等多个游戏领域的产品布局与全新探索,具体发布信息将陆续公布。

关于腾讯互动娱乐

腾讯互动娱乐,全球领先的综合互动娱乐服务品牌,旗下涵盖腾讯游戏、阅文集团(腾讯文学)、腾讯动漫、腾讯影业四个泛娱乐业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包括游戏、文学、动漫、影视等在内的多元化、高品质的互动娱乐内容体验。

作为“泛娱乐”的提出者与有力推动者,腾讯互娱致力基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多领域共生,打造明星IP(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粉丝经济,与全球伙伴一起共同构建开放、协同、共融共生的内容新生态。泛娱乐生态,让想象绽放!

政府引导下的产学研合作共生机理 篇6

我国产学研合作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近年来,产学研合作研究已成为政府、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我国学者王长军(2005)[2]在运用三重螺旋模型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高校、产业和政府的形成、发展和协同情况,指出三者的相互配合对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具有积极而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常宏建(2011)[3]等学者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分析产学研合作网络拓扑结构,系统地构建了产学研合作网络模型,对产学研合作网络状态、合作效率,以及各种宏观和微观网络特性进行了测度。刘本盛(2000)[4]提出,通过政府、高校和中小企业三方的通力协作,共同构筑一个“哑铃结构、金字塔型”的科技创新管理模式,并实行“三三管理”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

笔者通过对共生理论学对政府引导模式下产学研合作机理的分析,并结合浙江省中药产业技术联盟案例的实证研究结果,探索加快产学研合作共生发展道路。

产学研概念界定

产学研合作,是以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核心,在政府、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大力支持和协同下,以优势互补和利益共享为基本原则,按照一定的机制和规则进行合作,形成某种联盟乃至独立的实体,合作开展新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人才培养、设备共享、信息获取等活动,以推动科技进步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5]随着我国知识经济蓬勃发展,对产学研合作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在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发展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产学研合作模式之所以被广泛应用,主要在于:一是产学研合作具有结构优势。一个技术创新项目,从想法到产业化的实现,需要多步骤策划及各单位的相互配合,产学研能够形成多单元的有效组合。二是外部客观条件推动。国内外科研水平快速提高,促进了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资源整合。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技术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组织资源等基础资源,打破了传统的运行经营模式。

政府引导型模式下产学研合作共生机理

1. 共生理论的内涵

共生一词源于生物学,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Anton de Bary)于1879年提出,是指两种或多种生物相互作用并存于同一环境体系中。共生方法在社会科学方面的应用,最初由西方社会学者提出,并在欧盟范围内发起以WOP为名的一揽子计划。[6]现今我国学者也扩大了其范畴并运用于医学领域、农业领域、经济管理领域。毛荐其等(2011)[7]为理解和把握技术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共生理论的视角探讨技术共生机理,进一步指导技术开发或技术管理等实践活动。袁纯清(1998)[8]将共生理论与现实经济相结合,提出了小型经济发展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共生理论学说有三大要素: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这三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反映着共生系统的动态变化和规律。共生模式是关键,共生单元是基础,共生环境是重要外部条件。笔者通过分析三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共生系统中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和转换,探讨协同创新合作体系的发展模式和运行机理。

2. 产学研合作的共生单元

共生单元,是指构成共生系统或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生产和交换单位。在政府引导型模式下,可把产学研合作看成一个共生系统,其中每个子系统就是共生单元,即产学研共生系统中的共生单元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组成。科研机构通过企业了解市场的需求而拟定研究方向;企业将科研机构创造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高校的人才教育培养为人力资源奠定基础,对高校而言,既可促进新的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也可进一步提高其服务社会的能力。[9]对产学研整个共生系统而言,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构成的共生单元具有各自的性质和特征,在传递物质、能量、信息的过程中,不仅跟随产学研共生系统的发展,而且内部效益也在不断提高。

3. 产学研合作的共生模式

共生模式又称共生关系,是指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相互结合的形式,它既反映共生单元之间作用的方式,也反映作用的强度;既反映共生单元之间的物质信息交流关系,也反映共生单元之间的能量互换关系。从共生组织的行为模式看,技术联盟理想的运行模式是互惠共生模式。互惠共生模式以共生单元的分工与合作为基础,产生新能量,即通过共生单元的分工与合作具有更高的物质、信息和能量的生产率和交换率,共生界面具有在所有共生单元之间实现对称分配的功能特性。这一特点不仅使所有共生单元都得到进化,提高生存和繁殖的能力,而且使所有共生单元都得到同等的进化机会和进化成本,这为共生单元之间形成新型关系,奠定了共生机制基础。从共生的组织模式看,产学研的共生模式可分为点共生模式、间歇共生模式、连续共生模式、一体化共生模式。[10](四种模式的分类和比较,见下表)共生单元自身的性质与进化方向和程度,为识别共生组织模式提供了基本依据。

4. 产学研合作的共生环境

共生单元以外所有因素的总和,构成了共生环境。开展产学研合作以共生环境为依托,而共生环境则为产学研的合作提供了发展的条件。在政府引导模式下,共生环境包括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需求两个方面。政府的宏观调控,如各地政府通过采取各种鼓励政策措施、建立完善的制度、成立产学研联合协调专门机构,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同时,产学研合作根据市场需求,对研发方向、科技水平等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促进了物质与能量的转移利益最大化,从而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发展。产学研共生系统通过兼顾两方面的环境,实现在协同中共生。

5. 产学研共生组织系统图

在政府引导模式下,政府通过搭建沟通平台,促进产学研各方的合作,规范、保障各方的利益,并与具体事务保持距离。也就是说,政府是产学研合作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11]产学研各方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利用市场机制的配置作用,积极寻找市场机遇,通过市场配置机制(价格机制、合作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有效实现产学研各方资源的整合,提高产学研联盟的合作效率和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从技术创新项目的产生到成熟并产业化生产推出,政府引导型产学研各方发挥各自的优势,开拓合作渠道,了解技术领域的发展动态,瞄准科技发展的前沿,开展研究,抢占技术制高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并促进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最终形成一个积极的、可持续性的共生系统,并为进一步发展产学研合作奠定了基础。

笔者根据政府引导下产学研合作的特点,结合合作项目开发过程,提出政府引导下产学研共生组织系统图:

案例分析:浙江省中药现代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1.联盟的发展过程

浙江省中药现代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于2010年底成立,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个基本行为主体构成,集聚了全省中药重点骨干企业和中药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成立联盟的目的在于,通过调动联盟成员的优势资源,以多样化、多层次的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创新相结合,建立现代中药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提升创新能力,推动中药产业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浙江省中药现代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基本涵盖了该省中药龙头企业,创新资源(人才资源、经费资源、技术资源和信息服务资源等)越集中,技术创新也就越有优势。从人才资源看,以浙江大学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三所高校为依托,不仅师资力量雄厚,而且能充分利用科技人才发挥优势;从经费资源看,联盟通过开展创新项目研究、申请中药研发科技专利、引进创收经费,为联盟后续可行性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从技术资源和信息服务资源看,联盟拥有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的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支持,以及多家企业洞察市场行情的高敏锐度,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创新科技的前沿动态,使得合作者更容易参与项目研发过程,推动技术创新的开展。

2.联盟的共生机理

浙江省中药产业技术联盟可看成一个共生系统,其中每个子系统就是共生单元,即11家理事单位,其中包括多家医药企业、3所高校、1家科研机构。由于共生体系中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在合作过程中的定位、资源和能力、发展目标上存在差异,容易形成不同的甚至是潜在对立的组织文化和行为准则,[12]因此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保持信息交流和各种渠道畅通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利于产学研各共生单元达成合作愿景,以提高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创新速度和效率。

浙江省中药产业技术联盟,能够将高校的科研成果与企业需要解决的课题相对应,使高校和企业都能通过项目的研发创新满足自身的需要;同时以科研机构的先进技术作为硬件保障,强化管理并推动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最终形成多赢的局面,属于互惠共生模式。

联盟高效运行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政府的引导和推动能够规范和保障协同创新合作体系中各方的利益,激发各单元开展合作的积极性。在关键和核心技术领域,创造出更多的自主创新成果,是联盟发展的重要动力。浙江省中药产业技术联盟在政府营造的良好政策环境及合作关系下,以知识共享、科技创新为目的,开展研发合作项目。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模式,有利于推动创新体系建设。

结论

产学研通过各共生单元相互合作,形成了多方正向流动的体系,促进了共生体系与产业技术需求相结合。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者建立战略联盟,有助于实现共同发展。[13]

合作共生 篇7

一、合作学习的“共生效应”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多种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其中,合作学习是激活课堂教学的一着妙棋,它创设了一种以异质小组(异质小组通常由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征、家庭及社会背景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的学生组成)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机制,以小组学习探究任务的达成为目标,由师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新颖组织形式。

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因材施教,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异质小组成员聚合在一起,就某一问题各抒己见,经过思维的碰撞,取得共识。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参加合作学习的学生,其平均成绩高于不参加者的79%;在需要长期努力的事业中,合作奋斗者的成功率在80%以上,而孤军作战者的成功率只有5%。良好的“共生效应”,正是我们历史与社会课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

二、合作学习的机理与特征

1. 整体与分工

为了从整体上完成教学任务,就要在教学中进行一定的分工。合作学习通常就是以小组活动为组织形式进行的一种学习分工。典型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与传统教学中的小组活动有着重大区别,如传统小组往往是同质小组,而合作学习小组则主要是以异质小组为主,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小组人数以四人为佳,组合形式可多种多样,如依座位就近组合,依学生能力优化组合,依男女生比例搭配组合,依学号顺序自然组合,几个合作小组也可以组成一个合作大组。教师可经常变换小组形式,以组织学生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同时又使学生保持合作学习的新鲜感。

2. 角色与任务

合作学习只是一个平台,完成教学任务才是目的。为此,首先要明确并推选出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记录员、对外发言人、检查员等角色及其作用,如组长应选择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和有一定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全组人员完成合作学习任务。记录员负责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问题、结果等情况记录下来,因此应选学习态度好、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笔头又快的学生担任。对外发言人负责向全班或老师汇报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所以应选择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检查员负责记录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所以应选择责任感强的学生担任。然后,教师发一个分工记录表给各组记录员,合作学习就可以开展了。

三、合作学习的形式与引领

合作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要精心研究教材,加强应变能力,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对课堂生成性资源进行及时、有效的整合与引领。

1. 基本式

即以教师精讲和小组探讨相结合进行的合作学习。其具体流程为:教师出示问题,创设合作情境→学生独立思考,酝酿问题答案→学生合作交流(合作小组成员相互讨论、交流、完善,教师巡视)→教师抽样展示(抽样展示学生合作学习的结论)→师生评价激励(学生自由发言评论,教师作出评价、进行奖励,结束教学)。其中特别要强调的是“教师出示问题,创设合作情境”环节,它是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前提。如教学“鸦片战争”时,笔者在放映了电影《虎门销烟》片段后,出示下列问题,创设合作情境: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鸦片战争的过程怎样?鸦片战争的结果说明了什么?由于问题得当,使此次合作学习顺利完成。

该方式侧重奖励优胜小组,从而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保障下一阶段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运用基本式合作学习5~6周以后,应对学生重新进行分组,以保证学生之间有充分的机会进行合作,从而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机。

2. 辩论式

该合作方式的基本操作流程如下:

如教学完三国历史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评价曹操”的合作学习。合作小组分成正、反两方,正方小组观点是:曹操是“能臣”,反方小组的观点是:曹操是“奸雄”。辩论中,正方小组对外发言人认为,曹操招贤纳士、实行屯田,在官渡之战中击败了袁绍,逐步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有利于该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有利于将来的国家统一,因此他是一个“能臣”。反方小组对外发言人发言认为,曹操参与了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控制汉献帝,试图“挟天子以令诸侯”;在率军南征时,决策上有许多失误,导致兵败赤壁;曹操参与军阀混战,加剧了社会动荡,给当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灾难。最后,在辩论的基础上,笔者作了总结,告诉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和一定的史料相结合,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历史人物,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通过这样的辩论,有益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教学,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现象。

3. 拼盘式

拼盘式就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之后,先把一项学习任务分割成几个部分,由各小组学生分别负责其中的一部分;然后再将各小组中负责同一学习任务的学生集中起来,分别组成几个“专家组”,共同学习和研究所承担的学习任务。最后,全体学生重新回到原先的小组,分别就自己负责的那部分学习内容与组内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从而完成全部的学习任务。

如教学“中国的第一大河——长江”时,笔者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搜集有关长江的各方面材料。根据搜集方式的不同,事先把学生分成了几组,分头查寻。如查阅书刊的学生去图书室、阅览室,找到了与长江有关的许多古诗、《话说长江》的解说词,以及报纸上对长江的许多报道;上网查寻的学生,查到并下载了长江主流、支流的资料和有关的风光图片;访问调查组的学生,有的回家找来家人在三峡旅游的照片,并向家人甚至打电话向生活在上海、武汉、南京、重庆等长江沿岸城市的亲友了解长江的一些情况,然后回小组交流。这些活动拉近了学生与长江的距离,使学生对“母亲河”———长江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

拼盘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显著特点在于,任务的关联性很强,学生间对彼此不同的学习内容很感兴趣,从而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教,共同达成学习目标。

4. 竞赛式

该合作学习是在小组之间展开竞赛。如办小报,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作业之一。开展办小报竞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了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

合作共生 篇8

3、调整化学实验的模式和内容, 弱化单纯的分析检测, 以突出特色

现在很多的食品化学实验中所指导的内容就是食品检验与分析, 主要注重的是食品六大成分的测定和有害物质的检测。而这种方法已经相对的标准化和操作化了, 并按照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这两门基础化学课程中都有训练和操作的。若要按照实验指导的进行训练, 只能起到重复的训练, 并没有发展的作用。我们要根据食品化学这门课程中的内容和学生所接触的生活中常见的食品种类进行实验的调整。例如, 让学生们在午饭时间内根据自己

业对口技能型人才, 企业也得以建立后备人才梯队, 有效规避人才流动带来的风险。此外, 企业为职业院校提供实习基地, 职业院校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践操作, 毕业后也自然会优先考虑进入这些实习单位, 使企业获得人才录用的优先权。

3、职业院校理论信息支撑保证了企业的理论技能创新。校企合作不止是人才的合作、学习设备基地的合作, 同时也包含科技、技能及理论信息的合作。职业院校汇集了大量优秀教师与信息资源, 具有科研、智力、团队等优势, 这让职业院校在理论创新上具备无可替代的优越性。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理论技术创新, 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借助职业院校的信息技术服务, 利用职业院校优良师资及理论信息资源结合自身生产实践取得深层次的理论创新, 指导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和新技术的引进, 将“校企合作”作为营造“学习型企业”的手段, 更好地为企业生产实践及发展服务。

4、树立企业形象, 提升社会影响力。帮学助学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校企合作模式中,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 这是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感, 提升社会影响力与知名度, 树立企业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途径。对于企业来讲, 良好的社会声誉可以无形中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此外, 企业有了帮学助学的美誉, 在具体银行贷款、资助项目和项目竞标中也将更加便利。

5、享受更多政府优惠政策。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及《国家中创新、动手能力相互的融为一体, 形成新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思考, 善于搜集资料的能力。

七、结语

综上所述, 中等院校就要在新形势下改变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 打破传统的学习模式, 让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在根据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上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我们还要不断的进行思考和探索, 研究和总结, 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综合能力, 让学生们可以很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为化学企业行业输送更为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会.浅议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12:117.

[2]彭爱红.食品分析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集美大学学报, 2003, 4 (3) :101-

[3]李春美, 罗学林.对食品化学与分析实验改革的几点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3) :96-98.

[4]任秀梅.中专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大学教育, 2012 (1) :48-49.

[5]汤金水.浅谈当前中专化学教学改革探索[EB/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xueke/120117/09112735-2.html.

【作者简介】

林毅 (1984—) , 男, 汉族, 福建福州人, 本科学历, 福建工贸学校助理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食品检测。

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20) 中针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许多针对性政策措施, 其中包括积极倡导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职教办学机制。为促进校企合作顺利开展, 政府为参与校企合作办学的企业提供了优惠政策, 其中规定凡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可以以低于市场水平的价格购买土地建造学校, 因此, 通过土地购买的差价获得经济收益成为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因之一。此外, 针对参与校企合作企业所实施的税收优惠政策等也是吸引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寻求利益结合点, 实现共赢

校企合作充分利用职业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 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企业工作有机结合, 为社会培养和培训合格的劳动者。企业具有资金、设备、技术和人力优势, 学校具有文化和智能优势, 企业和学校既是优势互补同时也是需求互补的两个主体, 合作双方在具体合作中为彼此提供相关服务并于合作中取得便利。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可谓学校和企业获得“双赢”的有效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校企合作的本质就是资源共享、互惠双赢, 合作的动力来源于双方利益的满足。因此, 从合作双方利益契合及双赢的层面上, 校企双方不仅存在合作的可能, 而且存在合作的必要。

【作者简介】

徐改聪 (1989—) , 女, 河南省汝州市人,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2011级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

>> (上接第264页) > (下转第263页下)

摘要:“校企合作”这一独特的职教发展模式目前在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已得到广泛认可与应用, 但在实际运作中能否真正发挥其最大实效则很难给予肯定答案。“校企合作”参与主体即职业学校和企业双方作为相关而又独立的两个单位, 所关注和追求的利益点各有不同。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参与双方的利益契合点, 激发利益主体双方参与校企合作的内在动力, 建构校企合作共生性发生机制是推动校企合作由形式走向实质、由被动走向主动、由单向走向互动的唯一选择和必走之路。

合作共生 篇9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回顾历史,惨痛的记忆历历在目。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许多国家和人民带来空前的灾难与浩劫。战后,在探讨二战取得胜利的原因时,尽管各国难以达成完全一致的认识,但都无法否认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巨大贡献:由中国、苏联、美国、英国和其它爱好自由的国家组成的反法西斯联盟对粉碎轴心国的武装力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一、从各自为谋到联合共生

研究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一个从局部战争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战争的过程。这场战争是日本、意大利和德国按照各自战略,分别在不同地区以不同方式发动的。正如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所说的那样,“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如果英、法、美、苏等国家能及时团结起来,历史就会沿着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然而,当时的英、法、美、苏等国政府各自为谋,不仅没能为自己迎来和平与安全,还妨碍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从1939年9月1日至1941年6月22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纳粹德国利用各个击破的战术横扫欧洲,先后侵占了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还伙同意大利入侵巴尔干地区,并侵入北非。在亚洲,日本法西斯吞并了大半个中国,并把侵略矛头指向南太平洋。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签订军事同盟条约,法西斯轴心集团正式形成。

法国败降和三国军事同盟条约的签订震动了整个世界,彻底击碎了绥靖主义和孤立主义者们的美梦,大国政要们真正认识到只有联合才有出路,转而调整对外政策。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用于援助反法西斯国家;苏德战争爆发时,英、美相继表态支持苏联,三国正式携手合作;1941年8月,美、英两国联合发布《大西洋宪章》,提出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居乐业,促进一切国家间的经济合作等一系列进步和民主的原则,苏联随即表示赞同,10月初,苏、美、英缔结三国协定,美、英两国扩大对苏援助;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更多国家也参加到反法西斯战争中来。经罗斯福提议,1942年1月1日,包括中国在内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为了打败法西斯侵略者,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内部虽然存在许多分歧,但依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广泛合作,这对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美、英、苏和欧洲各国人民的联合打击下,1945年5月7日,德国宣布投降,5月8日欧洲反法西斯战争正式结束。在亚洲,随着中国军民的猛烈反攻,加上美、苏的援助,日本迅速溃败,8月15日,日本天皇以广播停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这个胜利来之不易、代价巨大,也向世人昭示了一个道理:联合才能共生。

二、从共鸣记忆到合作共赢

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说过:“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纪念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防止悲剧重演;共鸣记忆并不是要强化隔阂,而是要寻求合作与共赢。

首先,共鸣记忆有利于历史的认同,特别是对认识中国抗战在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有着积极作用,从而增进“共患难”的认知。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的全民族抗战也由此开始。以“七七事变”为起点,中国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亚洲战场,也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的战场。中国军民不屈不挠,在国内进行异常艰苦的抵抗,还派远征军入缅作战,援助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以伤亡3500余万人的巨大牺牲,消灭并牵制了日本法西斯的大量兵力,对日本法西斯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历史向世人昭示:中国的八年抗战史就是中华民族同爱好和平的世界反法西斯人民同生死共患难的光辉历史。

其次,共鸣记忆有利于对现实的认同,特别是对认识中国崛起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的贡献有着积极作用,从而增强“共发展”的认知。中国过去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推动者,现在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倡导者和主要躬行者,在世界舞台上释放着越来越多的正能量。2015年3月26-29日,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在海南隆重举行,围绕“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精彩的主旨演讲。在演讲中,习主席对当前国际局势做了深刻的分析,并就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话题进行了高瞻远瞩的阐述,提出了“四个坚持”,即: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这些阐述和倡议坚定表达了“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得到与会各国的广泛认同。5月7日,在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前夕,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报》发表了题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署名文章,再次向世界传达了“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他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告诉人们,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和平之策;赢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类发展之路。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

合作共生 篇10

一、吐鲁番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吐鲁番作为新丝绸之路和亚欧大陆桥重要交通枢纽,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随着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吐鲁番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吐鲁番职业教育仍然是教育事业中最薄弱的一环,不能很好地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诸多的问题与困难。

(一)吐鲁番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目前,全市共有职业学校4所,即: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吐鲁番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鄯善县职业高中和托克逊县职业高中,在校生总数为3688名,其中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800名、鄯善县职业高中511名、托克逊县职业高中377名;教职工340人,其中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17人、鄯善县职业高中66人、托克逊县职业高中57人;专任教师221人,“双师型”教师75人,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3.9%,其中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8人、鄯善县职业高中22人、托克逊县职业高中15人。目前,各职业学校开设有园艺技术、服装设计、民族音乐、畜牧兽医、医学护理、助产、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汽车运用与维修、木材加工、矿山机电、计算机应用、烹饪技术、学前教育等20个专业。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1.办学条件薄弱。办学条件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职业教育由于其特有的职业性,对场地、设备和环境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极大的投入。吐鲁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限,教育整体投入不足,用于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更少,导致学校办学无力,职业教育发展乏力。

2.结构不合理。职业教育缺乏统一规划,布局结构非常不合理,办学模式及其单一,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没有形成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缺乏专业优势与竞争力。

3.教育教学改革滞后。以课堂为主的普通教育教学模式仍然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浮于表面。校企合作制度落实不到位,校企合作体制、机制运行不畅,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流于形式,致使毕业生专业技能水平不高,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招工难、就业难”矛盾并存。

4.专业师资队伍匮乏。大多数学校的教师不但在数量上不足,而且在专业结构上失衡。“双语双师型”教师紧缺,更缺少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工作经验兼备的“双师型”教师[1]。

二、民族共生教育体系

1.共生理论。“共生”一词源于希腊语,原是生物学领域的概念,最早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在1879年提出,“共生是不同生物密切生活在一起”[2]。共生理论强调相互依存、协同合作、互利互惠、可持续发展。运用共生理论的观点来分析人类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问题,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共生关系存在的客观性、普遍性,不断推进共生系统优化发展,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民族共生教育体系。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富集。民族地区不应该以破坏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和增长速度,而应该借助教育的力量,将自然与人文的独特基因融入现代化的潮流,把自然和人文资源转化成经济发展的动力与优势,要求我们尊重其他民族与文化,保存和发扬传统文化,学习和汲取现代文化。民族共生教育体系是贯穿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各层次的终身教育体系,是联系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各类型的全面教育体系,因此需要中央与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密切地配合、积极地投入的教育体系。这种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人懂得既尊重自然,也懂得尊重其他文化,必将是维护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中坚力量。

三、基于共生理论构建吐鲁番地区职业教育共生系统的建议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近几年吐鲁番重点发展民族特色和区域优势产业,如民族地区旅游、民族工艺、葡萄种植与深加工、风力发电、煤气开采等,这对职业教育的特色性、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发展特色职业教育成为吐鲁番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性选择,民族特色职业教育是民族共生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构建吐鲁番地区职业教育共生系统意义举足轻重。一般而言,共生系统由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和共生模式三要素构成,共生单元是基础条件,共生环境是重要的外部条件,共生模式是能否实现共生的关键条件。构建职业教育共生系统需从共生系统三要素入手。

1.加强职业教育共生单元间的关联度和共生度。共生单元是构成共生系统的基本能量,是形成共生系统的基本物质条件。共生单元的匹配性取决于共生度和关联度,因此共生单元是共生系统发展的基础。职业教育共生单元主要包括:职业院校、政府、行业(企业)、社区等。在共生单元的确定上,第一,要注意考量成员间资源的互补性和功能的关联性。因为,共生单元的关联性和互补性越强,就越容易形成互相吸引与合作的共生系统。第二,要考虑成员战略目标与文化的相容性。因为,共生单元间价值观相似性越高,产生一致性行为及朝着共同目标努力的动力就越大。

2.形成“一体化对称性互惠共生”的职业教育共生模式。共生模式也被称为共生关系,包括行为模式和组织模式两方面。共生单元间存在双向、连续的信息沟通,在完全保持各自独立性的同时,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并结成共生共荣的、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合作伙伴关系,这就是一体化对称性互惠共生状态。所以,“一体化对称性互惠共生”是最稳定的系统,是共生系统的最佳状态,对共生体进化的推动作用巨大。吐鲁番职业教育共生模式促进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紧密结合,因此充分发挥了政府统筹、社区共建和行业参与的作用,将职业教育共生系统中政府、职业学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共生单元进行整合成利益共同体,使其在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同时确保了职业教育集团的整体利益。

3.建立职业教育共生系统发展的共生环境。共生环境是共生关系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是共生单元以外的所有综合因素的总和。共生单元与环境的双向激励是最理想的共生环境。

对职业教育共生系统而言,共生环境主要体现为职业教育和谐发展所需要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制度环境、政治环境等。其中,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非常直接、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在职业教育共生系统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过程中建立双向激励,不仅是经济转型期对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新要求,也是增强专业特色和形成产业优势的重要手段。

四、结语

吐鲁番地区构建职业教育共生系统,大力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域性的职业教育,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国泰民安并确保与全国同步建设小康社会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摘要: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新形势下新疆的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从吐鲁番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入手,分析该地区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困难,基于共生理论构建吐鲁番地区职业教育共生系统,为提高该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提出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共生理论,职业教育,共生系统

参考文献

[1]刘文龙,关志强,范宏民.运用SWOT分析法浅析新疆吐鲁番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以吐鲁番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科教文汇,2014,10(4):158-159.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下一篇:短期贸易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