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贸易融资(精选7篇)
短期贸易融资 篇1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风险总是在所难免的, 关键是如何将这种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具体策略是: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加大对金融业的整治力度;提高银行工作人员的素质;完善相关法法律法规。
关键词:短期,贸易融资,风险控制,策略
所谓的贸易融资是指围绕着国际贸易结算的各个环节发生的资金以及信用融通的经济活动。一般来说, 银行会通过国际融资来达到稳定结算业务, 带动和推进其它业务发展的目的。就拿商业银行来说, 通常会向客户提供进出口押汇、抵押贷款、开立收据和信用证等服务, 这样不仅银行可以获得较大的业务收益, 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贸易的发展。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 由于企业自身的条件, 市场经济的环境等原因, 贸易融资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对其表现原因以及防范对策进行分析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短期贸易融资风险大的表现及原因
(一) 借款企业还贷意识差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有着很大的不同, 但是一些企业未能看到这种不同, 还保留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观念, 认为其向银行的借款可以作为财政性资金长期占用, 换句话说就是这些借款是属于国家所有, 不用还。这样一来, 给银行带来的损失是不可弥补的, 长此以往就会使得银行资产质量差, 各种不良贷款增多, 资金回收慢流动性差, 巨额亏损的结果是大大降低了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如此一来企业的再贷款难度增加, 进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还有一些企业, 虽然还贷意识很强, 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对国际市场以及国内市场都缺乏很好的驾驭能力, 经营方式粗放, 仅仅依靠直观感觉而不是科学的市场预警系统, 经常造成产品的积压, 产品卖不出去, 资金就无法收回, 对银行借款也就被迫悬搁起来。
(二) 金融业竞争过度, 金融秩序混乱。
金融业之间进行适当的竞争是必须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只有积极参与竞争才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但是如果竞争过度, 就会打破原有的固定模式和秩序, 使行业秩序混乱, 最终将不利于本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目前, 在我国, 这种现象就很是普遍:有一些商业银行为了争取更多的客户, 在金融市场上时刻处于一种“拼抢”的状态, 完全不顾效益和风险, 对任何企业的贷款请求都二话不说去满足, 对企业本身的一些基本信息完全不去了解, 最后造成亏损不说, 还得被有关企业前者鼻子走。这种风险我们在以后的实践与操作中还是要尽量避免。
(三) 诈骗银行的活动日益猖獗。
目前有一些进出口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 逐渐和国外的一些公司勾结起来, 通过各种诈骗手段来骗取银行资金, 而且手段越来越隐蔽, 如果银行不加紧防范, 很容易就使他们的伎俩得逞, 到那时银行再怎么样也将是无济于事, 只能咽下这般苦水。所以, 为了降低风险, 银行工作人员还是应该更加细致认真的了解企业的背景和相关的信息, 力争确保银行资金的安全。
(四) 贸易融资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以及相关政府部门职务的缺位
前面几条都主要是从金融业本身或者是向金融机构贷款的企业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的, 如果我们再将眼光放的高远一些, 那么政府有关部门就对这个问题难逃其咎了。在我国, 相关的法律法规一直是空白一片, 没有进行明确的权利和义务的限定, 金融立法完全滞后于业务的发展。在这一点上, 我们国家是严重落后于西方国家的, 他们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对于此类问题的处理, 有着很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作为依据。另外, 对于风险的分析预测总是缺乏权威和准确性。如果这种不足放在企业身上还是情有可原的, 那么发生在一个国家内部就不正常了。国家没有能力为贸易融资提供可靠的风险预估信息, 无法集中力量提高外贸人员的综合素质, 使其外贸知识的更新明显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二、贸易融资风险大, 加强对其进行防范和预测的能力
(一) 更新观念, 提高对贸易融资业务的认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以前那种落后的银行贷款可以不还的观念将会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必须从现在从根本上对这种观念进行修正和摒弃。如果企业没有偿还的能力, 那就最好不要向银行借款, 以免造成银行资金的空缺, 以致给社会带来更多的风险和不稳定;如果已经通过银行的审核, 借得了款项, 也要有效利用, 切不可因为企业自身观念上的认识偏差而加大贸易风险。
(二) 加大对金融业的整治力度, 使其有序运行
要想降低贸易融资的风险, 使金融业有序参与竞争, 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金融行业的整治力度就是一个基础的环节和任务。要尽量保证金融业有竞争但又不能存在过度竞争, 要将竞争的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要制定相关的行业规范, 进行明确的分工, 有些业务该谁做就谁做, 决不允许“抢”业务现象的存在, 不能为了维护自身经济效益而完全置社会效益于不顾。借款之前对借款企业的背景和基本信息要进行严格审核, 坚决不把资金款项贷给那些不符合规定和要求的, 没有信誉的企业。坚决不让企业过分主动地牵制金融机构, 处于一种无力的被动地位。
(三) 努力提高银行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知识, 有效规避诈骗银行的行为
现代社会, 有很多的个人和企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 可以不择手段的诈骗银行。他们的行为之所以能一次又一次的得逞, 关键在于银行的把关松弛不严, 为其提供了可乘之机。再进一步探究, 银行把关松弛的根本还在于其业务人员自身水平有限, 缺乏辨别和处理这种诈骗行为的能力以及工作不认真, 缺乏良好的责任意识等等。这样, 为了有效地识破和规避诈骗银行的行为, 减少银行损失和贸易的风险, 银行自身就应该切实加强内部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比如可以将他们集中起来, 进行一些专门的学习和培训;以更高的标准要求他们, 提高他们的辨别真伪的能力;还可以加强业务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遇到这种欺诈行为时, 每个人都可以积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对业务人员进行明确的分工, 每个人都自觉负责好自己份内的事情。
(四) 贸易融资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职责的补位
要降低贸易的融资风险,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法律具有很大强制性, 一旦制定就具有法律效力, 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如果超出所规定的界限和范围就必然会受到应有的惩罚。外国就很重视法律的作用, 基本上每一行业每一领域都有相关配套的非常细致完善的法律, 它不仅规范人们的行为, 更为有关部门的行为决策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除此之外, 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也很重要。法律只是从宏观上进行限制和规范, 必然会有“照顾不周”的地方, 这时就需要发挥政府应有的作用, 对于法律没能涉及的地方进行更加细致的规定, 两者应该是相互互补的关系, 而不是对峙或冲突的关系。
三、结语
与外国相比, 我国的贸易融资, 不管是长期还是短期确实存在着更多的问题, 风险较大。市场经济就是这样, 有风险才会有发展, 可以说风险越大, 发展潜力就越大。成熟的市场经济是不惧怕这些风险的, 它会在风险中让自己成长壮大, 更好地去规避风险, 化险为夷。相信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有关法律政策的完善改进, 短期贸易融资的风险也会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刘清永, 魏洁婷.探析商业银行贸易融资风险[J].中国外资, 2012 (17) .
[2]张珂维.我国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现状及成因分析[J].企业导报, 2011 (8) .
[3]张凤梅.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1 (14) .
[4]鲁宏.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分析[J].投资与合作:学术版, 2012 (3) .
[5]马丽.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的“三项纪律”[J].首席财务官, 2010 (11) .
[6]黄蕴洁, 肖新华.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分析及防范[J].今日财富, 2010 (2) .
[7]林枢.商业银行贸易融资风险管理探讨[J].国际商务研究, 2010 (5) .
短期贸易融资 篇2
一.企业融资环境分析
良好的融资环境是企业安全、快速进行融资的关键。在相对可靠的大环境下, 引入一些安全可靠的资金, 为处于这个融资环境下的企业提供最为合理的资金分配方式, 从而实现资金利用的最大化。良好的融资环境对于企业的发展会产生巨大的动力无论是对于资产结构的调整, 还是对资本结构的控制, 都不可能离开相对稳定的金融环境, 都需要借助融资环境进行调节。
1. 融资环境的作用。
融资环境是企业融资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 直接决定着企业融资质量的好坏, 一个好的融资环境, 可以为企业的融资活动提供一个极其安全但又相对自由的环境。首先, 好的融资环境可以给企业融资提供安全可靠的场所, 使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和发展前景, 自由决定企业的融资方式保证企业融资的顺利进行;其次, 良好稳定的融资环境可以为企业进行融资活动提供可靠依据, 以及企业所需要的信息, 并以此为依据, 推动企业融资的发展, 可以使企业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 引起投资企业和需求企业的共鸣, 推动企业融资的实现。
2. 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发展时间的限制,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融资环境依然存在较大的不足和缺陷。起步时间晚, 发展相对缓慢, 导致我国关于融资环境方面的体制并不完善对于资金吸取和投放方面仍相对滞后, 融资环境大多依国有企业或大型企业而建立, 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 在相对门槛较高的融资环境中无法获得有利的信息和较好的服务。
二.企业融资的风险
无论何时何地, 有付出, 才会有收获, 同样, 只要存在竞争、合作、交流、商业活动以及利润问题, 就一定会产生风险, 因此风险实际上存在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企业融资中, 风险是必然存在的, 但并不是一定会发生的, 对风险的控制是建立在了解风险的基础上的。
1.支付风险。指因为财务问题而产生的风险。在融资过程中, 很多公司对融资具有盲目性, 一味去追求完美的融资效果, 从而忽视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 忽视了自身的支付能力和偿还能力, 于是便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支付风险。许多企业正是因为盲目去追求融资, “为了融资而融资”, 忽略了企业自身的实际接受能力, 从而造成企业的破产。因此针对中小型企业, 要对其融资活动进行调整规划, 降低支付风险的发生。
2.利率风险。指由于国内形式和国际形式的变化所引起的融资风险。就我国的国内形式而言, 利率的变化主要受到几点国内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由于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所造成的货币供给的不稳定, 违背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 从而导致利率的变化。其次, 如果中央银行在增加货币供给时无视市场规律, 也会导致货币利率的下降, 引发利率风险。
3. 流动性风险。
企业融资的过程实际就是资金的流通过程, 因为资金在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的流动而产生的风险, 就是流动性风险。在融资活动中, 资金的变动是十分迅速的, 而资金变动越快, 转手越频繁, 就越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而短期融资过程因为其期限的限制, 其流动性风险表现就更为明显。
4. 偿付风险。
企业只要进行融资, 就肯定会面临偿付所带来的风险, 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引起偿付风险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其中最为常见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就是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和市场变化的不可预知性。在这一点上, 我国目前的表现还是相对比较平稳的, 但仍然会发生很多不可预知的变动, 在企业融资活动中应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规定出风险发生后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5. 企业自身经营问题或者国际环境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引起自身的变动和损失, 导致企业的效益下降甚至破产, 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必然会引起融资方面的风险, 要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同样,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企业必然也会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动荡产生的影响,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融资带来风险。
三.规避风险的策略
在目前的经济前提下, 企业发展要在可预防的范围内, 尽最大努力去降低风险, 减小可能出现的损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健全信用管理体系。2) 健全企业自身防范体系。3) 健全金融机构体系。4) 健全风险的善后处理体系。
四、结语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企业融资所处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 在融资活动中, 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 选择最佳的融资方案, 合理规避融资风险。只有对融资的整个过程实行动态管理, 对融资风险不断加深认识, 做好融资活动的相关工作, 才能实现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冰.防范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风险的对策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8, (9) :35-36.[1]袁冰.防范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风险的对策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8, (9) :35-36.
[2]张咏梅.对我国企业融资的风险评估分析[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 2013, (1) :4-4, 308.[2]张咏梅.对我国企业融资的风险评估分析[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 2013, (1) :4-4, 308.
[3]杨.浅谈项目融资风险问题[J].现代商业, 2012, (33) [3]杨.浅谈项目融资风险问题[J].现代商业, 2012, (33)
短期融资券发展历程探讨 篇3
1.1 短期融资券首次推出
1989年, 中国银行下发《关于发行短期融资券有关问题的通知》 (银发[1989]45号) , 肯定了各地为弥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不足而发行短期融资券的做法。其主要特征是:
(1) 实行规模管理, 余额控制。
(2) 利率实行高限控制。
(3) 审批制, 发行必须由人民银行批准。而与此政策对应的结果却是在1993-1994年间社会上出现了乱集资、乱提高利率、乱拆借的三乱现象, 最终导致短期融资券退市。
1.2 短券退市后的反思
短期融资券的出现改善了当时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不足、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重严重不平衡的局面, 但大量的未兑付短券使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流失, 政策运行的结果与预期完全相反, 这些都表明制度的设计不够合理未能完全适用于当时市场, 且制度未能贯彻落实, 使运行结果与初衷违背。因此, 制度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得到执行两大方面应成为以后政策制定的风向标, 具体可加强制度在信用管理、风险管理、评级管理、监管管理等方面落实。
1.3 短期融资券重启
2005年5月24日, 央行发布了《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以及《短期融资券承销规程》、《短期融资券信息披露规程》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新制度的特征是:
(1) 采用备案制, 摒弃审批制;
(2) 发行利率由市场决定;
(3) 不需要银行的强制担保, 但必须按规定进行信息披露。以上三个显著特征都体现了市场化原则, 满足了当时金融体制改革的迫切需求而意义重大;对企业而言, 拓宽了融资渠道、改善了融资环境、降低了融资成本, 规范了信息披露;对银行而言, 推动了其经营结构的转型、拓展了业务实现多样化、提高承销银行的知名度;对经济而言, 优化了金融资源配置、增加了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高速发展。
2 短期融资券里程碑——福禧事件
2.1 发行背景
自2005年5月短期融资券重启后到2006年2月底, 短期融资券已经累计发行了109次, 发行额累计达到了1771.7亿元, 发展速度和规模都是债券市场其他融资方式无法比拟的, 以其融资成本低、方式灵活、发行便捷等特点成为各企业的融资首选, 其对银行贷款的替代效应也改变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传统盈利模式, 各金融机构竞相追逐资质优良的短券承销业务。金融市场及资本市场形成了良性互动, 短券市场日渐升温, 发行利率也不断上升。
2.2 福禧事件简介
2006年3月6日, 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贴现式计息方式, 面向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期限为1年, 金额为10亿的短期融资券。2006年7月福禧投资违规拆借32亿元上海社保基金事件曝光, 使得福禧投资的主要资产遭遇法院冻结, 其信用评级由此前的A-1级降为C级, 10亿元短期融资券投资者面临偿付风险, 引起了投资者、中介机构、监管部门的恐慌与无奈, 事情最终在各方的努力下以完全兑付的方式得到解决。
2.3 事后评析、借鉴及启示
福禧投资创造了多个第一:福禧投资是中国第一家发行短期融资券的非上市民营企业;福禧短期融资券在上海社保案发后评级降为C级, 沦为中国第一只“垃圾债券”;第一个由主承销商代理债券持有人维权;第一次让我国短券市场信用风险凸显等等, 如此多的第一注定了其对短券市场的影响重大,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 凸现信用评级制度的不足, 同时也促进了评级体系的完善
远东资信评级公司对福禧投资和上海电气的评级级别更改及取消, 是业内评级机构评估历史上的首次, 是考验也是突破。现有短券评级方法更多是采用了类似长期债券的评级手段, 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基本信用评价、流动性评价、债项评价、外部支持评级。没有根据短期融资券的特殊性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追踪动态评级制度、凸显流动性的权重指标以及针对突发事件的应用控制程序.因此, 笔者建议大力培养信用评级专业人才, 学习国外较为成熟的评级方法和技术, 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 研发现代化评级技术, 以提高信用评级的技术含量和质量。
2.3.2 试水垃圾债市场, 有利于债券市场的完善
福禧投资成为我国首只垃圾债, 使我国债券市场初涉垃圾债市场。其实, 短券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兑付风险属于正常情况, 从债券市场的整体发展而言, 垃圾债市场是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国外的垃圾债市场已经发展比较成熟, 而垃圾债的突出特征就是高风险高收益, 只要收益率足够高, 能够覆盖风险垃圾债也是值得投资的, 就福禧投资而言虽被降为C级, 但最后也到期兑付。这也是福禧事件影响重大的原因之一, 即引起了各方人士对垃圾债市场的思考。
2.3.3 福禧维权成功的启示
福禧维权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其一, 债权人委员会积极与各监管机构的交流与沟通, 保证福禧短券持有人的合法权益;其二, 按照《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短期融资券承销规程》《短期融资券信息披露规程》等制度的规定开展维权活动。“福禧事件”的维权处理过程表明由主承销商代理维权, 可以有效解决持有人分散、联系不畅等问题, 充分发挥主承销商在熟悉企业、与主管部门沟通便利等方面的优势。
2.3.4 福禧事件后, 民营企业在短券市场遭冷遇
上海社保案发, 福禧投资降级后, 2006年9月原定发行额度超过2亿的江苏恒力化纤, 最后只成功发行了2个亿的短券, 且利率高达4.75%, 10月发行的上海紫江计划发行5亿实际只发行了2亿, 且票面利率达4.5%等事实表明福禧事件使民营企业在短券市场受到一定程度的重创。
3 短期融资券后续发展
3.1 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成功启动
在2008年10月9日中国银行业市场交易商协会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 中小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的试点活动启动, 已有6家中小企业获准发行短期融资券, 注册额度共2.52亿元, 首期计划发行1.97亿元。
中小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 一方面为其融资提供了有效途径, 缓解其流动资金需求, 有利于优化其财务结构、一定程度上降低融资成本, 还有一些如提高企业声誉等隐性收益;另一方面拓展了市场上发行主体的规模, 丰富了市场层次, 更为探索出低评级的高收益债券市场提供了契机, 促进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完善。
中小企业短券有自己的特点, 每个企业最多能发8000万元, 同时, 中小企业在规模和盈利能力不如大企业, 抵抗风险的能力也有限, 再加上其在信息披露上的特殊性, 使得投资者对中小企业短券仍持谨慎态度,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短券的发展。
3.2 短期融资券发行利率逐步市场化
短期融资券发行利率应当是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加上信用利差、流动性利差以及期限结构利差等。在2005年5月至11月底, 发行的短期融资券基本以“固定利率”发行:1年期2.92%, 9个月2.73%, 从2005年12月开始, 短期融资券终于打破了以固定价格发行的局面, 是短券发行利率市场化中的重要一步。
一般是以央行票据发行利率作为基准利率, 在2007年1月4日正式运行Shibor以来, Shibor作为我国基准利率的地位不断得到加强, 以Shibor为基准利率定价的债券和衍生工具逐渐增多, 这也促进了短券发行利率的进一步市场化。
此外, 由于福禧事件及其他类似事件的出现, 使得短期融资券发行利率确定时开始更多的关注信用利差、流动性利差等更具个体性的因素, 而不仅仅参考基准利率和宏观利率趋势,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短券发行利率更加市场化。
摘要:短期融资券自1988年首次推出后, 一度受到热捧, 迅猛的扩张让人惊叹, 曲折的发展史也值得深思。但现有文献基本都是就短期融资券本身的优势及局限性进行阐述, 很少文献对短期融资券整个发展历程进行回顾, 没有相关文献对其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 (福禧事件) 进行具体研究, 旨在填补相关文献在此方面的空白, 对短期融资券的发展历程及重大事件进行总结, 以方便后续研究。
关键词:短期融资券,福禧事件,Shibor,经验及启示
参考文献
[1]马琳.短期融资券发行的历史借鉴和发展建议[J].金融纵横, 2006, (03) .
物流企业短期融资方式探讨 篇4
物流企业的短期融资方式通常有三种途径:商业信用、银行存款、商业票据,这三种途径也是各类企业经常使用的短期融资方式。本文主要围绕融通仓的概念介绍几种与物流企业密切相关的融资方式。
融通仓是一个以质押物资的仓管与监管、价值评估、公共仓储、物流配送、拍卖为核心的综合性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它成为整个供应链体系的一部分,不仅为银企间的合作构架新的桥梁,也成为中小企业重要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融通仓业务主要有以下两种操作模式:仓单质押和保兑仓(买方信贷)。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仓单质押业务先有货再有票,保兑仓业务先有票再有货。
一、仓单质押
仓单是指仓储类物流企业接受顾客(存储货物的货主或货物所有权人)的委托,将货物收存入库以后向存货人开具的说明存货情况的存单,是记载存储货物所有权的惟一合法的物权凭证。仓单持有人随时可以凭仓单直接向仓储方提取仓储货物。仓单既可以作为提取委托寄存货物的证明文件,又可以作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的担保证书。
所谓仓单质押贷款是指货主企业把货物存储在仓库中,然后凭仓库开具的货物仓储凭证——仓单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根据货物的价值向货主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同时,由仓库代理监管货物。
仓单质押作为一种新型服务项目,为存储企业拓展业务、开展多种经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特别是在传统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过程中,仓单质押作为一种新型业务应该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有其他业务模式在此基础上扩展开来。
第二种模式是对地理位置的一种拓展。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针对不同客户整合社会仓库资源甚至是客户自身的仓库,就近进行质押监管,极大降低了客户的质押成本。
第三种模式是金融机构根据融通仓仓储中心的规模、经营业绩、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以及信用程度授予融通仓仓储中心一定的信贷额度。融通仓仓储中心利用这些信贷额度直接向相关企业提供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直接监控质押贷款业务的全过程。金融机构则基本上不参与该质押贷款项目的具体运作。
该模式有利于企业更加便捷地获得融资,减少原先质押贷款中一些繁琐的环节;也有利于提高银行对质押贷款全过程监控的能力,使银行更加灵活地开展质押贷款服务,优化其质押贷款的业务流程和工作环节,降低贷款的风险。
总的来说,开展仓单质押业务既可以解决物流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困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又能拓展仓库服务功能,提高效益。
二、保兑仓
融通仓的另外一种操作模式是保兑仓业务。保兑仓业务是生产商、经销商和银行三方互相合作,以银行信用为载体,以银行承兑汇票为结算工具,将物流和资金流相结合的中间业务品种。它是存在正常贸易关系的供货商和购货商与银行签订三方合同,是银行根据购货商缴存保证金的数额,控制供货商发货数量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办理保兑仓业务时,购货商向供货商签发银行承兑汇票,银行在接到购货商的提货请求并收妥购货商缴存的保证金后,向供货商发出发货通知,供货商据此向购货商发货。在承兑汇票到期时,如供货商发货累计金额没有达到银行承兑汇票票面金额,则供货商向银行承担未发货部分的退款责任,同时银行有权要求购货商兑付到期汇票。保兑仓业务是在供应商承诺回购的前提下,经销商向银行申请以供应商在银行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为质押的贷款额度,并由银行控制其提货权为条件的融资业务。
经销商根据与供货商签订的购销合同,向银行缴存规定比例的保证金,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专项用于向供货商支付货款。供货商凭银行出具的《提货通知书》向经销商发货,经销商销货后,向银行续存保证金,银行再签发《提货通知书》,供应商每次发货价款不超过保证金账户余额,银行通知供货商发货的价款累计不超过保证金账户余额,如此循环反复,直至保证金账户余额达到或超过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如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时保证金账户余额未能达到银行承兑汇票金额,供货商负责将经销商到期承兑汇票票面金额与银行出具的提货通知书总金额的差额部分以现款形式支付给银行,如下图所示。
这种模式,对于经销商而言,使其享受大批量订货和淡季打折的优惠政策,提供融资便利缓解了其自有流动资金的不足,解决了全额购货的资金困难,同时批量采购也降低了其成本。对于供应商而言,使其提前获得生产资金,减少了银行融资使用成本,货款的回收也得到了保障,同时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对于生产商而言,批量销售帮助其增加销售渠道,锁定市场销售终端,扩大市场份额,增加经营利润。保兑仓业务实现了购买商的杠杆采购和供应商的批量销售。
摘要:物流企业短期融资是指物流企业为了满足短期的流动资产需求而在生产经营或商品交易过程中进行筹集资金的活动。本文主要围绕融通仓的概念介绍几种与物流企业密切相关的短期融资方式。
关键词:物流,融资,仓单质押,保兑仓
参考文献
[1]陈惠锋:公司理财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支燕:物流财务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短期贸易融资 篇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广大中小企业迎来了自身扩大发展的春天。然而, 企业的发展速度需要具有充裕的资金作为保障, 否则资金这一瓶颈会极大地限制企业的发展思路。在我国多次的宏观调控中, 广大中小企业更容易受到调控紧缩的影响, 其贷款满足额也随之呈现下降趋势。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 如若人民银行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将会加剧。在经过08年金融危机之后, 广大中小企业如果期待更大的发展空间, 经受住更严峻的挑战, 就必须切实解决好融资难的问题。随着我国票据市场的快速发展, 各大中型金融机构开始关注这一领域, 同时各企业也将融资的期望寄托在拥有较多优势的银行承兑汇票上。银行承兑汇票是一种由在承兑银行已经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出票, 然后向开户银行申请并由银行审核后承兑, 保证在指定期限内无条件支付相应确定的金额给持票人或者收票人的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可以帮助企业在短期内实现有效融资, 并且同其他融资渠道相比, 成本较低, 鉴于此, 这一融资方式也成为了不少企业重点考虑的融资渠道。但是从目前已有的现实经验来看, 这一融资方式也不是无懈可击, 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风险。所以, 对于企业来说, 做好银行承兑汇票的管理, 合理确定自身的融资方式, 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至关重要。
二、选择银行承兑汇票实现企业短期融资的主要考虑因素
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对于融资成本的估算。一般来说, 流动资金贷款和银行承兑业务是目前企业通过银行融资的两条最普遍的途径。对于这两种融资方式的成本估算将直接比较出那种方式更具有优势。其次, 如果企业选择采用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融资, 需要考虑承兑付款程序对于融资成本的影响。只有在比较结果显示融资收益大于所需要支付成本时, 这样的融资方式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同时还要根据企业本身的资金情况与当下的经营环境来灵活使用银行承兑汇票, 力争实现融资成本的最小化。比如, 当企业的净现金流量较大的情况下, 采购货款可以通过全额质押签发的银行汇票支付;当企业的承兑汇票收入金额较大时, 则可以采取对缝签发来获取更多的利息收入。最后, 还需要考虑银行承兑汇票融资对于企业的影响, 主要包括对企业负债结构和经营资金承受能力的影响。企业在选择承兑融资时, 要考虑自身资产负责率的指标状况, 对于产出值较大, 本身资产负责率较低的企业来说, 这方面的影响不大。由于承兑融资是企业的一种远期付款承诺, 这就需要企业对承兑到期付款时的现金流进行客观合理地预测。
三、运用银行承兑汇票实现企业短期融资的优势
(一) 手续简便, 审核时间短, 帮助企业实现快速融资
办理银行承兑汇票门槛较低, 手续简便, 效率高, 能够帮助企业快速实现短期融资。在银行信贷的申请流程中, 往往需要企业提供足够等级的信用标准, 如果达不到要求, 便不能顺利地申请到贷款。但是, 如果企业选择采取的是银行承兑汇票融资就基本上不会受到企业规模的限制。这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个获取融资的可行途径。另一方面, 如果企业申请银行贷款, 则需要提供企业最近三年的财务报表, 等待审批的结果也需要至少三个月的时间, 这对于瞬息万变的商业竞争无疑是过长的时间成本。运用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融资则只需要较短的时间, 主要原因是此种融资方式风险较小, 管理便利, 银行的接受程度较高, 因此可以大大缩短融资的审批时间, 帮助企业在短时间内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
(二) 采用银行承兑汇票融资能够降低融资成本
企业通过借助银行信用, 采取承诺远期付款的方式, 应对企业短时间内的资金压力。企业通过对银行承兑汇票融资业务的深入研究, 进行科学合理的业务操作,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一般来说, 采取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融资不需要相关抵押, 申请银行承兑汇票的企业只需要向银行交纳万分之五的手续费.同时, 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利率远远低于银行贷款利率, 并且采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获取的资金可以少缴纳一部分利息, 经过测算, 与申请同等额度的贷款相比, 可减少利息支出大约30%以上。另一方面来看, 采用银行承兑汇票还可以实现企业扣税, 也能降低企业的风险管理费用。具体来说, 我国的税法规定企业只有在将所购货款支付完毕之后才能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但是只要企业开具银行承兑汇票, 就可以从开出之时就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这样的提前抵扣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流动资金, 这在现金为王的商业市场中是一项重要优势;银行承兑汇票还能在很大程度上规避市场中应收账款的风险, 大幅度降低坏账发生的可能。企业不需要再负担应收账款和资产管理的费用和相关工作, 自然就大大降低了管理费用。
(三) 有利于加强企业的财务监督力度, 扩大公司的生产规模, 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银行承兑汇票应用在企业日常的财务管理中可以发挥财务监督作用。比如, 利用它可以有效地控制资金的流向和流量, 防止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资金流失, 同时还可以更规范地实施资金筹划, 从而达到最合理的库存结构。对于卖出货品的企业来说, 为现有的或者新的客户提供远期付款这一方式, 可以吸引更多的买家, 从而提高销售额, 维持并拓展自己的市场份额。对于买进货品的企业来说, 利用远期付款的方式, 可以在现有的资金额度下购买更多的货物, 降低对营运资金的需求, 减少资金的占用, 对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有着积极影响。
四、运用银行承兑汇票实现企业短期融资的劣势
(一) 增加企业的远期偿债压力, 需要对远期现金流进行合理预测
银行承兑汇票是一种远期的付款承诺, 也就是说需要企业对远期的债务集中承担偿付压力。在瞬息万变的商业市场中, 企业要想对于自身未来的现金流量有一个较为准确的估算是有一定难度的。企业必须通过合理安排各项资金收支项目, 对于每一笔资金流向都要清晰地掌控, 以此来保障企业远期的资金收支平衡。如果企业一旦发生到期无法偿还债务的情况, 对企业的信用状况乃至基本的生产经营都是严峻的考验, 稍有不慎, 就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危机。
(二) 企业如果过量持有银行承兑汇票, 容易出现企业现金不足, 资金周转困难
企业选择大量持有银行承兑汇票本身就是一种不正常的财务管理行为。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 有很多项目都涉及到现金支出。例如员工薪酬的支付、原材料采购、水电费支付等等。对于一些规模较大, 业务涉及范围广泛的大型企业来说, 对现金的需求量会更大。因此, 如果企业大量地将现金用于获取银行承兑汇票, 会给企业的日常支付带来困难, 不仅难以降低财务成本, 还可能会让企业陷入困境。
(三) 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会增加企业的财务成本
企业为了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达到利润最大化, 就必须有效地控制自身的财务费用。虽然银行承兑汇票在很大程度上也相当于现金的一般等价物, 但是距离变现却还有一定的时间。一旦企业由于大量持有承兑汇票而出现资金短缺, 而这时又需要对自己已经到期的债务进行偿还, 就只能通过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来应对, 这样的方式势必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费用。所以, 对于企业来说保持一定的现金存量是必要的, 大量获取需要等待变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是不可取的。
此外, 票据贴现市场因其自身属性存在较大的变动风险。比如2011年我国票据贴现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贴现利率及额度的巨大波动, 主要是受市场整顿和国家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 贴现率从年初的月息0.5%左右蹿升至年底的1%, 相当于贷款利率从年利率6%波动到12%。这对企业来说也是难以预判和掌控的财务风险。
五、结语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 银行承兑汇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企业的生产流通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已经成为广大企业重点考虑的融资、支付工具。在银行承兑汇票大规模使用的今天, 我们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 合理使用承兑融资方式, 降低融资成本, 从而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同时, 还必须充分了解应用银行承兑汇票会涉及到的风险, 了解该风险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在此基础上, 采取对应措施防范相关风险的发生或是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鉴于此, 做好银行承兑汇票相关管理工作, 对企业成功实现短期融资有着十分重要的商业意义。
参考文献
[1]季新燕.银行承兑汇票及贴现业务风险初探[J].金融纵横, 2006 (8) .
[2]杨子强, 王晓青.信用的组合与分离商业承兑汇票发展的逻辑[J].金融研究, 2006 (10) .
[3]于亚楠.利用银行承兑汇票降低筹资成本[J].冶金财会, 2007 (11) .
短期贸易融资 篇6
一、短期融资券市场背景、定位及发行现状
目前我国间接融资占融资额的80%以上, 直接融资仅占间接融资额的10%, 与西方国家相比, 直接融资比例较小, 反映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初期性和企业融资对银行的高度依赖。2005年5月,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 正式推出短期融资券业务, 为企业直接融资提供了便利。中国人民大学吴晓求教授在“发展短期融资券市场”研讨会上强调其意义类似于1990年股票市场的设立对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基础性影响, 是企业融资体制的重大改革, 也影响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 对企业融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项业务的开展, 也是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和业务模式的挑战, 对银行体系的影响远远大于股票发行对银行体系的影响, 被金融界称之为融资体系结构的破冰之举。
在《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发布的短短一年里, 几大商业银行就为100多家大型企业发行了短期融资券。现各家商业银行都积极开展了此项融资新业务, 为企业直接融资提供承销服务。然而迄今为止, 大部分铁路施工企业对短期融资券还不甚了解, 了解者也只停留在研究和探讨中。
二、短期融资券的特点
1. 市场化运作。
首先, 在市场准入方面坚持市场化取向。短期融资券发行准入的市场化集中体现在弱化行政干预, 把风险识别和风险承担交给投资者, 把信息揭示交给专业评级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其次, 在发行方式上坚持市场化取向。短期融资券的发行既可以采用企业债、可转换债等证券的承销发行方式, 也可以采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招标方式发行, 意在通过市场化方式定价, 消除价格管制, 实现利率市场化;第三, 在规范中介服务方面坚持市场化取向。发行短期融资券的专业化服务机构包括承销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等。专业化服务也要进行市场竞争, 通过市场竞争, 提高专业服务机构素质;第四, 在市场发展进程方面坚持市场化取向。在短期融资券市场发展的进程方面, 重点是引导和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尊重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 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发展短期融资券市场。
2. 监管严格。
弱化担保安排、强化信用评级、放开利率管制是短期融资券市场化的基本前提, 属于无担保企业债券, 靠优质的信用评级实施运作。由于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在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的电子交易系统进行交易, 发行人的信息披露非常严密, 不仅要进行发行信息披露、持续信息披露、重大事项临时公告、超比例持有公告、违约事实公告等, 还要在中国货币网、中国债券信息网披露融资券募集说明书、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行人近三个会计年度报表及审计意见全文, 同时还要企业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作出承诺。如发行人未按规定披露信息, 中国人民银行有权停止该企业继续发行融资券, 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短期融资券发行人一旦违约, 将立即被市场周知, 其声誉损失远远大于对单一银行出现贷款坏账时的声誉损失。因此, 发行人在短期融资券违约方面将会面临更强的市场约束, 比间接融资监管将更严格。
3. 融资成本低。
与银行贷款相比, 发行短期融资券具有融资成本低的特点。总成本 (包括短期融资券利率、承销费、评级费、律师费、登记托管兑付费等) 初步估算 (由于发行利率受信用级别和市场行情影响, 实际发行利率会有波动) 为3.4%左右, 与目前一年期贷款利率5.58%相比, 可降低成本近40%, 成为企业看好的融资品种。
4. 准入门槛高。
由于短期融资券实行市场化运作, 扶优限劣、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基本目的, 为维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促进债券市场健康发展, 发行短期融资券的企业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 对盈利能力差、发展潜力不佳、信用低下、偿债能力不强的企业, 将拒之门外, 以确保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5. 风险分散。
短期融资券的投资者多, 风险责任分散, 同时短期融资券可以在二级市场流通, 发行人信用状况的变化可通过二级市场价格变化和债券在不同投资者间转手加以消化, 降低了单一投资者的风险, 有利于金融市场稳定。
三、铁路施工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的可行性分析
铁路施工企业具有工程项目多、流动资金投入多、产值收益率低、自有资金积累难的特点, 而国内铁路客运专线的大规模建设和境外铁路建设市场的逐步扩大, 企业规模的扩张, 间接融资成本的加大等, 迫使铁路施工企业寻求能满足发展的低成本融资新渠道。在现行的融资环境及铁路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等条件下, 发行短期融资券是铁路施工企业融资的较好选择。
1. 金融市场变化对铁路施工企业间接融资提出了挑战。
1994年以来, 针对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 国家先后出台了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一是清理整顿固定资产投资, 重点压减钢铁、电解铝、水泥、党政机关办公楼、培训中心等项目;二是提高有关投资项目的资本金比例;三是加强和改进信贷管理, 规定在清理和整顿期间, 停止新的授信支持, 并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2004年金融诈骗案的集中暴露, 各家银行吸取了教训, 强化了内控监管稽核, 严格了信贷风险控管, 企业授信受到严格审核。最近央行上调了人民币贷款利率, 着力控制货币信贷过快投放, 企业间接融资难度加大, 使其本来就短缺的资金周转更加艰难。金融市场变化对企业间接融资提出了挑战, 发行短期融资券将成为铁路施工企业拓展直接融资渠道的新途径。
2. 建筑市场变化对铁路施工企业可配置资源提出了新的需求。
近年, 国家相关部委及地方招标单位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办法, 采取“最低评标价法”进行招投标 (根据交通部《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规定) 。为确保低价中标单位兑现合同约定承诺, 要求中标单位以中标价为基数, 以低于复合标底的数额或一定比例支付现金履约保证金, 且把能否以最低的价格中标和在规定的期限内支付现金保证金作为竞标中标的首要条件。由于企业自有资金无法满足支付大额现金保证金所需的资金, 只有通过银行贷款筹集, 而支付的现金保证金又不能按期回收, 造成企业刚性负债居高不下。近两年铁路客运专线大规模兴建, 专用提运架设备投入远远超过正常设备更新, 企业信贷资金需求量大增, 资金短缺矛盾加剧。发行短期融资券则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建筑市场变化对铁路施工企业配置资源的要求。
3. 企业规模扩张对融资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9年路内外基建市场全面回暖, 铁路发展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大规模建设高潮来临, 仅2010年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就高达7000亿元人民币;公路、市政、地铁、水利水电、港口码头等行业也都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交通部“十一五”规划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230万千米,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5万千米, 公路基建投资达1万亿元, 每年投资约1600亿元。基建市场的繁荣给施工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企业产值完成逐年增加, 规模逐年扩张, 但由于工程含金量萎缩, 再加上甲方扣除3%~5%的质保金及可能发生的拖欠款, 回收工程款的比例却逐年减少, 而规模扩张对资金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 信贷资金的需求也同比增加。寻求新的融资方式, 满足企业规模扩张需要, 成为铁路施工企业研究和探讨的新课题。发行短期融资券可以较好地满足铁路施工企业发展的需要。
4. 是企业实施低成本竞争的需要。
由于建筑市场竞争加剧, 路内外工程降造幅度加大, 工程材料价格上涨等, 工程含金量缩水, 施工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自有资金积累难度加大, 企业资源配置与规模扩张矛盾凸显, 迫使企业加大融资力度。向商业银行筹资成本高, 难度大, 不仅增加了企业成本负担, 同时也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寻求新的融资方式, 发行短期融资券, 将成为铁路施工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实施低成本竞争的需要。
5. 铁路施工企业信誉好、市场竞争力强, 投资者认可, 具有良好的短期融资券发行环境。
铁路施工企业大多是国有大型施工企业, 具有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 在全国的铁路、公路、建筑、水利、水电、市政、城市轨道交通等建筑领域具有较大优势, 专业施工能力及市场竞争力强, 特别是近年来参与了铁路客运专线的施工, 专业施工能力和企业信誉进一步被市场认可。同时经过近20年的市场运作, 不仅各商业银行对铁路施工企业的信誉有了较好的认知度, 竞相为铁路施工企业承销短期融资券, 而且铁路施工企业的信誉和竞争力也普遍被投资人看好, 这些都将为短期融资券的顺利发行提供有力保证。
四、发行短期融资券应规避的风险
1. 发行风险。
短期融资券定价采取的是市场定价方式, 根据发行人的评级情况及发行时的市场价格行情, 通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的电子交易系统报价进行交易。如信用评级低, 或发行时的市场行情不理想, 发行利率较高, 融资成本上升, 必将增加财务风险。因此企业要积极配合信用评级机构的评定, 研究金融市场发展变化, 掌握市场行情, 选择最佳发行时机。同时短期融资券的承销方式有代销、余额包销和全额包销等几种, 企业应采取全额包销的方式与承销商签订承销协议, 确保短期融资券的顺利发行。
2. 信用风险。
由于我国相关市场发展还不成熟, 信用体系还不完善, 尽管人民银行为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 对短期融资券发行工作监管非常严格, 但仍可能出现诸如评级机构、法律部门出具虚假报告, 发行人不及时披露信息或违规披露信息, 融资券到期无法偿还等风险, 企业信用将受到考验。因此企业要按照量力而行、诚实信用和严格自律的原则实施运作。同时由于部分集团企业所属子分公司不具备发行短期融资券的条件, 集团公司发行融资券募集的资金可能调剂给各子分公司使用, 如子分公司不能按时还款, 集团公司需另筹资金偿还, 如发行量大, 则存在不能按时还本的风险, 影响企业健康发展。因此在总的发行额度内, 企业要统筹安排每次的发行量, 确保能及时归还到期本息;如全额发行, 要向承销机构申请过桥贷款授信额度, 确保能即时偿还到期融资券本息, 规避企业还款和信用风险。
短期贸易融资 篇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的外贸出口增速大幅下滑,外贸额增幅创改革开放以来最低,另外,2009年1-8月,累计贸易顺差1228.2亿美元,同比减少19%。因此,依靠内需和外贸共同来推动国内经济的增长将遭遇阻力,外贸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率要达到金融危机以前的水平仍需要一定时间。尽管2008年我们已经预计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可能出现大幅下降,但这么短时间内就出现了如此大的落差还是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我国外贸进出口贸易额与价格均首现下跌,出现负增长,这实为多年罕见。
通过对日本和德国等贸易大国的贸易发展的追踪,我们会发现这不是偶然现象,极可能成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中外贸进出口上常碰到的问题,如何从贸易数量型向贸易质量型转变是我国在经济结构调整期内要解决的问题。
二、对外贸易与汇率
随着对外开放度的提高, 我国正逐步开放资本账户, 以外汇储备为代表的国际收支正以显著的速度递增, 对人民币市场汇率造成的升值压力日益增大。众所周知,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绝大部分是得益于3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对外贸易的顺差,因此, 选择对外贸易中的出口作为衡量国际收支对汇率变化影响的一个主要参考依据, 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际收支对汇率水平的影响程度。
(一)国际收支与出口
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归根结底是外汇的供求关系对汇率的影响。由某项经济交易(如出口)或资本交易(如外国对本国的投资)引起了外汇的收入。由于外汇通常不能自由在本国市场上流通,所以需要把外币兑换成本国货币才能投入国内流通,这就形成了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给。而由于某项经济交易(如进口)或资本交易(到国外投资)则引起了外汇支出。因要以本国货币兑换成外币方能满足各自的经济需要,在外汇市场上便产生了对外汇的需要。把这些交易综合起来,全部记入国际收支统计表中,便构成了一国的外汇收支状况。如果外汇收入大于支出,则外汇的供应量增大;如果外汇支出大于收入,则对外汇的需求量增大。外汇供应量增大,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直接促使外汇的价格下降,本币的价值就相应的上升;当外汇需求量增大时,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直接促使外汇的价格上涨,本币的价值就相应的下跌。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进出口贸易,有利于维持稳定的汇率
(二)货币汇率变动与外贸出口的关系
一国对外贸易分为出口和进口,出口减进口则为净出口。一般认为,汇率是影响净出口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本币贬值,那么本国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会显得相对便宜,而国外商品变得相对便宜,从而使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净出口增加。但汇率上升或者本国货币贬值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出口减少进口,并进而改变国际收支状况,取决于该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弹性以及该国国内市场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从出口角度来说,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大,本国货币贬值所引起的商品出口增加的幅度才会大于外币价格下降的幅度从而使外汇收入增加,否则出口增加幅度会小于本币贬值幅度,并使外汇收入减少。从进口角度而言,本币贬值使进口减少,但如果国内市场对进口商品需求弹性很小,则本币贬值所引起的进口的减少幅度很小,这是外汇收入不仅不会减少,反而还会增加。
具体而言,一国国际收支差额CA对汇率e的变化率的公式为:dCA/de=M (ex-em-1) ,其中M为进口,ex和em分别为出口的需求汇率弹性和进口的需求汇率弹性。因此,本国货币贬值能否改善贸易收支状况,取决于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如果两者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则本国货币贬值可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为了刺激经济,大量发行美元,我国的周边国家也为了改变当前出口下滑的颓势,适度贬值了本国货币。因此,今年以来,人民币虽然从名义汇率上看,美元兑人民币基本上维持在6.83元/美元的水平上,基本保持稳定,但从实际汇率上看,人民币依然保持强势,在美元贬值和许多国家货币贬值的同时,人民币在保持汇率稳定就意味着变相的升值。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外贸出口除了受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之外,还受到他国货币政策,特别是汇率政策的影响。
那么,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采取适度贬值货币来促进外贸出口切实可行么?
(1)国际经济萧条的局势在短期内难以扭转,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分析可知,全球经济完全复苏尚需时日,除中国等少数经济体经济前景比较乐观之外,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复苏效果不明显,换句话说,依靠国外消费的增加来增加我国的出口不具有现实意义。
(2)在周边和其他地区一些国家货币已经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也贬值,在短期内外贸出口不会大幅提升,因为货币贬值的效果受到“J曲线效应”即时滞效应的影响,因此,人民币汇率贬值促进外贸的出口必须是建立在外币相对稳定或升值的前提下的,就目前而言,如果我国货币贬值可能会造成国际或亚太地区汇率陷入竞相贬值的困境,这种情况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就发生过。在目前局势下,我国采取贬值货币来促进外贸的出口并非最优选择,也会成为其他国家外贸压制中国,新一轮呼吁人民币升值的口实,经济环境上会变得比较被动。
(3)出口贸易额的增长基于科技竞争力、价格低廉水平和出口产品的结构,单纯从货币贬值和出口低廉商品的角度去追求外贸出口数量的增长不是我国提高外贸整体水平的终极发展方向。我国外贸要出现质与量的提升还得依靠提高科技实力、产品竞争力和调整产业结构来实现,比如说,美国出口一家波音飞机对外贸的贡献可以抵得上中国几家工厂生产不知多少套服装的成效。由此,我国要促进出口,还得依靠自身竞争力的推动。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我国在外贸受到阻力,外需不能解决经济持续发展的被动局面之下,采取扩大内需,加快国内经济产业的调整的政策是明智的。
三、汇率短期将保持相对稳定
汇率政策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是我国汇率的基本原则,汇率频繁变动会造成经济的不稳定,较大幅度升值与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和中国经济利益不符,较大幅度贬值货币也存在着贬值风险。
综上所述,在我国外贸萎缩大背景下,汇率升值存在着阻力。国际社会仍在呼吁人民币升值,同时汇率贬值也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和扭转我国对外贸易的环境,因此,在短期内,我国的汇率将保持相对稳定。
摘要: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我国的对外贸易额出现了近年来罕见的下滑, 对外贸易环境在短期内恢复比较困难。经济学理论认为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将导致其本币汇率的波动, 那么作为国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因素的外贸出口将对我国未来汇率的走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本文结合国际收支平衡理论和国内的经济环境对短期汇率趋势进行分析。
【短期贸易融资】推荐阅读:
国内贸易短期信用保险07-31
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超短期融资券业务规程(试行)11-02
贸易融资10-09
贸易融资研究07-21
贸易融资模式09-24
贸易融资业务11-23
国内贸易融资08-23
贸易融资风险管理07-21
国际贸易融资问题07-04
进口贸易融资的风险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