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趋势(精选5篇)
短期趋势 篇1
一、中国房地产价格发展趋势历史回顾
近十年来, 中国房地产价格一路走高。本文对1998-2011年北京、上海、武汉三地的年商品房住宅成交均价进行分析, 得出13年间房价上涨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1998-2002年房价基本处于平稳上升阶段, 4年平均涨幅未超过3%。第二阶段, 随着2000年新一轮的大规模房地产投资热潮的掀起, 到2004年, 全国房地产投资总额14480.75亿元, 占社会总投资58620.28亿元的24.7%, 各地房价随之上涨迅速, 2007年较之2003年上海、北京、武汉三地房价涨幅均超过80%。第三阶段, 到了2008年, 全球金融危机到来, 在多重原因的影响下, 房价进入一个高速上涨的时期, 上海、北京两地2008年同2007年相比增长75%, 而2010年较之2007年上涨则均超过180%, 与2000年房价水平相比增幅高达6倍。与此同时, 武汉等全国大多数城市13年间涨幅均在4倍左右。
二、影响房地产住宅价格因素分析
住宅是一种商品, 决定其价格的基本因素是供求关系。
(一) 需求因素
住房的需求价格是指在特定时间内对一定数量的住房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城市的全部家庭对住房的需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获得或提高住房水平的愿望;二是实现该愿望的支付能力, 两者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住房的有效需求。本文选取了北京市1998-2010年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面积增长率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比率, 如表1所示。
由表1数据可知, 在2000年、2007年、2008年前后, 北京城镇人均住宅使用面积增长率波动有较大起伏。在2001-2006年间该数据一直处于平稳增长态势, 而人均可支配收入在这六年间也快速增长, 因而形成了有效需求, 这种需求态势在2007年、2008年达到顶峰并在之后大幅下降, 而这两年正是房地产价格增速最快的两年。
(二) 供给因素
住房的供给价格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 房地产开发商在住房开发成本价格影响下对一定数量的住房出售所能承受的最低价格。住房开发成本当中包括了土地成本、建筑原材料成本、财务管理成本以及在住房建造过程当中的地方各级政府的摊派费用、拆迁安置费用和各种损耗成本。而住房开发成本和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回报比率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住房供给价格。本文仍以北京市为例, 利用该市2000-2010年居住用土地交易价格指数和建筑原材料价格指数两项主要指标制成表2 (两项指数均以上年为100) 。
由表2分析得出, 构成房地产开发成本最重要的两项成本———土地价格和建筑原材料价格在2001-2006年间或有小幅波动但整体处于上升趋势。而在2007年、2008年, 上升幅度创14年来历史最高, 随后大幅下降。即使是在其他成本费用不变的情况下, 2007年、2008年的房地产开发成本也会大幅上涨。再加上50%-100%的高额投资回报率, 住房供给价格必然连年走高。
数据来源:北京统计局、上海统计局、中国房地产行业年鉴
数据来源:北京统计局、上海统计局、中国房地产行业年鉴
影响房价的其他因素有政府和银行政策因素、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城市化因素。近几年, 我国CPI指数长期处于5%以上, 远远高于3%的国际标准, 长期的通货膨胀导致了物价 (特别是建材原材料价格) 的上涨, 造成了住宅供给价格也随之上涨。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改变,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银行货币政策也在不断摇摆, 不断影响着房价的上涨速度。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及人口的城市化流动都拉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 进而推动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三、房价的未来趋势分析
笔者于2011年10月对某一线城市和河南某三线城市的数家房企和100位适龄购房者 (其中50为有购房能力者) 分别进行了调查。对房企的调查内容为是否认为房价市场需求还会加大和对未来房价的预期。对适龄购房者的调查内容分为两项:一项是对近期房价下跌的观点调查, 另一项是针对有购房能力者是否在近期会考虑买房进行调查。
调查分析结果显示:
房企:调查范围内的房地产企业除了1家大型房企的态度模糊之外, 其他数家中小型房企纷纷表示近期房屋成交量连连下滑, 市场需求减少, 近期需求加大的迹象不明显。而以供给方的角度来说, 对未来5年内的房价都不看好。
适龄购房者:第一项调查中, 17%的人认为房价并未触底还会下跌, 23%的人者表示认为房价还会反弹, 60%的人表示暂时观望。而根据第二项调查结果显示, 在观望的人当中2/3的人为有购房能力者。
结合前文表1、表2分析得出, 2008年之后市场有效需求已经大幅度减少, 而供给方价格也在2008年原基础上小幅波动, 未出现大幅上涨情况。近期房价大幅下调是供需平衡改变的体现, 也就是说由市场供需平衡改变传导到房价上表现出来, 需要1-2年时间。那么根据前文数据研究显示, 在本次降价潮结束之后重新稳定的供需平衡再次改变需要3-5年时间, 再由供需平衡改变传导到房价体现上则需要2年时间, 那么最少在未来的5-7年间, 房价再次发生大的波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短期内房价再次大幅度上涨是不可实现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 则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如果国家继续坚持调控房价和引导社会消费趋向, 那么在市场供需平衡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 一线、二线城市降幅会继续加大, 三线城市在明年春节前后也会逐渐下跌, 并在未来5年内会在这个水平上下波动;二是如果消费者在降价潮中大批量进入楼市, 房价则会在短期内小幅度的波动, 但涨幅不大。
当然, 同经济危机周期理论一样, 房地产市场随着未来十年的发展, 适龄购房人员再次增多, 人民财富也到达了可以担负这些购房需求的时候, 会因为国家政策、市场供需平衡改变等种种未知的原因再次引起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只不过同经济危机周期理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 房地产行业的危机会从单一的房地产泡沫逐渐演变成通过房地产行业使诸如金融证券市场等其他行业造成巨大的影响从而演变为范围性的经济危机。
摘要:房地产行业近十年来发展迅速, 尤其是2007年以来房价迅速攀升。文章利用对不同城市的中小型房企和中层消费者的实地调查论证以及对比逻辑论证, 从供求因素和其他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造成高房价的多重原因。另外, 具体阐述了由于现阶段市场供求关系平衡和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双层重压之下, 再加上社会消费意识形态正被正确、健康的观念引导, 房价的回落已成必然。最后, 文章综合前文得出结论:房价趋势大幅跌落, 短期内或有小幅波动;房地产未来发展周期性较强, 房价触底是另一个周期的开始。
关键词:房价,趋势分析,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1].陈源.论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失调的原因及建议[J].中国房地产业, 2011 (12) .
[2].王晓云, 张雪梅, 王胜强.房地产供求均衡关系及发展策略分析[J].商业时代, 2010 (26) .
[3].李定安, 周健波.成本和需求的变动对商品房价格影响分析[J].江西价格月刊, 2007 (11) .
[4].张红星.城市住房均衡价格供求关系模型[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 (1) .
短期调整不改中期趋势 篇2
盘面上,自贸区概念的领头羊外高桥出现12连板,虽然在大幅上扬后有所收敛,但未来空间依然有,经历短暂休整后有望继续强势。上周出现突然的加速上攻是由资金进场造成的,成交量的急剧放大非常明显,前三个交易日沪市单边都超过1800亿,而后半周成交量的萎缩也表明上涨进入调整期,需要震荡整固后才会继续上攻。
上周我们已经说过自贸区概念已经分化成两条主线,一条是贸易自由化,一条是金融改革创新,虽然短期内因为涨幅过高出现调整,但是依然不改两条主线的市场逻辑,经历季度末资金结算考验后有利于行情的进一步向纵深方向展开。目前我们依然维持前期策略观点:制度性红利行情已经展开,短期受IPO重启传闻影响以及接近季度末资金结算影响市场走出了调整态势,不会影响大盘中期的趋势机会,多头的风向标是上海自贸区板块。创业板本周创出历史新高,成交量依然不能有效放大,显示资金的认同程度不够,属于自弹自唱,曲高和寡的状态,维持回避观点。
目前市场投资者很多都有一种疑虑,认为上海自贸区板块纯粹是一种题材炒作,目前处于高位,恰好市场又处于调整状态,更是加深这种疑虑。仔细想想,这种调整状态正好印证了我们所说的上海自贸区作为多头风向标的逻辑正确所在,要理解这种逻辑,就要认清上海自贸区的意义所在,只有对上海自贸区的出台有了深刻的理解,才会明白本轮行情的核心逻辑。上海自贸区是中国拟建设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理论界将其视为与1979年建立深圳特区、2001年加入WTO同等级别的重大改革举措。
就大趋势而言,中国以要素红利为主导特征的第一波“全球化红利”将趋于结束,迫切需要开启第二波“全球化红利”。第二波“全球化红利”有别于依托以前的低要素成本参与国际分工所获得的第一波“全球化红利”,是要通过构建新全球价值链和庞大的内需市场,吸收国外高级生产要素,如技术、人力资本等来推动中国经济升级,而上海自贸区战略就肩负着这样的使命。
首先,上海自贸区需要担当构建国家价值链、提升加工贸易参与国际分工水平的重要使命。贸易自由化将使跨国公司将更多的设计、生产、流通和服务环节放在中国,优化母子公司之间的分工关系,促使加工贸易由单纯生产向综合服务和全球运营方向转型。另一方面,近十年来,随着中国市场全球影响力的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希望在上海设立亚太区总部甚至全球事业部总部、全球性研发中心。上海在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聚方面,正处于历史性的战略机遇期。
特别是金融危机以后,扩内需政策将进一步激发国内市场增长潜能,逐步提高的劳动力素质和相对完备的配套能力为吸收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外商投资创造了发展条件,跨国公司将全球战略重心从欧美市场向以中国为核心的亚太区新兴市场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这带来了整个价值链的转移。截至2012年9月底,上海已累计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93家,成为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集中的城市,无疑,上海自贸区将肩负着如何进一步吸引全球高级要素向中国集聚的“洼地”角色。
上海自贸区战略同时也是国内新一轮改革的迫切要求,一方面,中国正在准备积极参与到全球自贸区谈判中来,并推动中国全方位的自贸区战略,保障中国全球化利益。另一方面,上海在贸易、金融、投资、航运、港口、关税、“负面清单”、离岸市场等领域的改革,以及加快服务业开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与试验区相适应的监管等制度环境等重点制度性创新,正是国家欲借推动国内自贸区建设为契机,倒逼国内市场化改革,推动中国与新一轮全球规则体系接轨的战略考量,自贸区是真正的境内关外。虽然自贸区仍在国境线内,但是经济制度都是按照国际规则运作。不同于保税区是有限的自由,主要承担货物的转运、包装等保税功能,自贸区不局限于贸易范畴,具有增值效果,也拥有最大程度的开放和自由度。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将暂停变更审批等相关法律法规,这会给予上海自贸区更多的自主权,让自贸区在招商引资方面经营更加灵活,措施更为简化。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则明确指出哪些领域和行业是限制或禁止外商活动的,只要未列入名单的就是法无禁止皆可为。“在行政管理和开放政策两方面,这都为上海自贸区的发展强化了法制保障,也将为试验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随着8月30日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作出决议,授权国务院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后,上海自贸区的设立进入最后一步骤,即细则的出台。最新消息,上海自贸区将于9月27日正式挂牌成立,到时行政级别可能是副部级,可能由上海副市长直接出任自贸区管理委员会主任。
在创业板或者更具体说是TMT讲了大半年故事后,且TMT故事更依托纳斯达克前瞻映射影响下,这个已经高高在上的老游戏需要时间去震荡消化,与此同时伴随着11月即将召开的三中全会,一个全新的故事替代老故事。这个故事的主线就是自贸区引领的未来5-10年中国改革方向的预期。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上海自贸区板块行情并没有玩完,行情的第一波还属于预热的阶段,随着相关细则的出台以及后续政策的接龙,市场的炒作会迎来新的高潮。作为投资者我们需要留意的就是密切关注市场成交量的变化和相关龙头个股的表现,选择好介入的时机和节奏。
短期趋势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得清远市2009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确诊的手足口病每日发病人数;从清远市气象部门获得清远市同期气象资料,包括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累计降雨量和平均气压等。 1.2统计学分析由于每天手足口病发病人数相对于整个人群来说是小概率事件,其实际分布接近泊松 (Poisson)分布。因此,采用Poisson分布的广义相加模型控制时间的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对日平均气温、 相对湿度、平均风速、累计降雨量、平均气压等与居民每日手足口病发病人数关系进行拟合,基本模型为:
式中:Yt为观察日t的当天发病人数, 对于每个t, Yt服从总体均数为E(Yt)的Poisson分布;E(Yt)为观察日t的发病人数期望值;X为对应变量产生线性影响的解释变量;β 为回归模型中的解释变量系数;s为立方回归样条函数 (cubic regression spline);Z为对应变量发生非线性影响的变量,DOW为哑变量,处理星期效应问题。
许多研究表明温度具有滞后效应[2,3],本研究参考上述文献并对模型进行拟合优度诊断后最终确定迟滞时间为7 d。
本研究所有统计分析均在Excel 2007与美国X&Y Solutions软件公司开发的Empower Stats软件中实现[4]。
2结果
2.1基本情况2009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清远市每日手足口病发病数及气象资料见表1。
2.2清远市手足口病流行趋势清远市2009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1 587例,其中2009年报告3 467例,2010年报告6 833例, 2011年报告11 625例,2012年报告9 927例,2013年报告9 735例。报告病例大部分集中在每年的4—7月和9—10月,其历年发病趋势详如图1所示。
2.3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发病的关系以迟滞时间7 d分别拟合气象因素对手足口病发病的暴露-反应关系平滑曲线图(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利用分段线性样条方程定量拟合各气象因素对手足口病发病的阈值效应,结果见表2。分析可知日平均气温≥27.20℃,日平均风速<1.49 m/s、日平均气压<991.73 k Pa是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而日平均风速≥1.49 m/s和日平均气压≥ 991.73 k Pa是手足口病的保护因素。
3讨论
手足口病为全球性传染病,其流行特征及发病率因时间和空间不同而略有差异。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手足口病通常具有地方性流行特点,并有潮湿季节发病增加的趋势。气象因素不是引起手足口病发病的直接原因,但新加坡和日本的研究结果均表明气候因素对手足口病的发病具有重要影响[2,3]。陈澜祯等[5]对局部地区手足口病流行期间的气象环境资料进行分析,认为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极易生存与传播,手足口病的流行与气候等环境异常有密切关系,文献[1,6-7]亦证实气象因素对手足口病发病有影响。
清远市地处粤北山区,与本省发达地区相比,清远市冬寒夏热,四季相对分明。据日本学者研究推测,若全球变暖,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将增加7%~14%[2],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日平均气温高于27.20 ℃时,手足口病发病风险增加,这也印证了手足口病夏秋季高发的流行特征。同时本研究亦表明日累计降雨量大于0.51 mm时,随降雨量增加,手足口病发病风险增加,结果与文献[5]一致。这可能与在高温天气、雨量充足的情况下, 病原微生物可形成较大的气溶胶,使病毒存活时间延长,有可能增加手足口病感染机会有关。
本研究发现,相对湿度是引起手足口发病的危险因素,此结果与香港Ma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但与陈正荣等[6]的研究结果不同。清远市地处中国南部,广东北部,与北方内陆地区不同,其气候特征与香港地区较相似,相对湿度高且变化较大,较适合病原微生物生长。
日平均气压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较为特殊,当低于991.73 k Pa时,随气压升高,手足口病发病风险增加,当高于991.73 k Pa时,随气压升高,手足口病发病风险降低,此结果与陈正荣等[6]研究结果一致。高气温、 低气压的天气条件不仅抑制了污染物的扩散,同时人体常因缺氧引起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头痛、恶心、呕吐和无力等症状,从而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导致更多的手足口病病例发生。
与王文明等[9]的研究中风速对手足口病的发病无影响不同,本分析发现风速在1.49 m/s以下时,随风速增加,手足口病发病风险增加,但当风速大于1.49 m/s时,随风速增加,手足口病发病风险则降低,这也与安庆玉等[10]“风速与手足口病发病呈负相关”的研究结论部分一致。这可能与手足口病本身的特点有关,手足口病为湿热病,风速等气象因素均可以直接影响病原体的繁殖及其在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和时间。
手足口病发病原因复杂,气象因素的变化亦可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这也可能导致人群对传染病暴露风险的波动[1]。除气象因素外,手足口病的发病亦可能受到人群易感性、手足口病病毒株变异等的影响,因此,气象因素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可作为制定防控措施的参考依据,对手足口病发病的防控仍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短期趋势 篇4
美元汇率一波三折的状况与原因
今年以来伴随伊拉克战争的酝酿、爆发与结束,美元汇率的走势也随同伊战而呈现三个 阶段。
第一阶段(2002年11月~2003年3月中):美元汇率以缩水为主的下跌趋势明显,美元 兑欧元汇率水平从1.03:1下跌为1.10:1;
第二阶段(2003年3月20日~2003年4月初):美元汇率远超出市场的预期,因伊战进展 超出预期,推进美元升值明显,美元兑欧元汇率水平从1.10:1上升到0.97:1,瞬间价格为 0.95美元;
第三阶段:(2003年4月初至今):美元再现较为快速与幅度的下跌趋势,尤其是兑欧 元汇率在两周内涨幅达到10%,汇率水平从0.97美元一路上扬至1.15美元,甚至1.16美 元,即将突破起步初期的1.1745美元水准。
美元走势的急剧变化与国际与美国内的变化密切联系在一起,主要围绕六个字,即信心 、投机、政策三者的交错运用,推高或打压美元策略、技术性凸显。
1、美国经济信心的不确定是美元动荡的主因——美元汇率的走势与美国经济趋势密切 联系在一起,而美国经济前景又与战争具有直接连带。众所周知,美国策划、发动对伊拉克 战争的国内经济环境与背景,与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发动的海湾战争具有了完全的变化。一 方面是美国经济自身政策调整条件不同,另一方面是美国经济自然周期区间不同。因此,战 争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冲击也没有历史对照与模拟之处,但负面冲击则是不争的事实。伊 战无论从酝酿到结束,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经济环境与条件,2002年至今,美国经济研 究局一直没有宣布美国经济衰退或复苏的界定,已经可以说明美国经济不确定依然较为明显 ,进而形成对美元汇率的进一步干扰。美元第一阶段的缩水是经济信心问题,第二阶段的升 值是经济破坏性因战争较快结束信心扶持的作用,而第三阶段的再现贬值,更是经济继续疲 弱,乃至信心下挫的打压所致。虽然布什因战争胜利的支持度上升,但人们对美国经济悲观 ,即可能再现衰退的忧虑逐渐增加,从而扩大推进美元贬值,经济信心的弱化愈加明显,再 度打压美元投资热情,美元下挫即现。
2、投机技术运用的推波助澜是美元波动的辅助——外汇市场货币汇率的涨跌支持点在 于货币资金供求关系的引导与影响,而在这种关系中有两点值得关注。其一是欧元三年亏损 回报渴求的投机性。有目共睹,欧元经历了三年疲软弱化的磨难与考验,汇率水平从起步初 期的1.17美元至高点的1.19美元之后,一路走跌至2000年10月的0.83美元,跌幅达接近3 0%。尤其是在欧元起步前夕,全球经济与资本流动层面对欧元的过高预期,刺激乃至推进 人们对欧元投资热情的高涨,进而导致欧元连连走跌的利润亏损积累加重。外汇市场技术需 求和投资者投资回报渴求,成为欧元超预期爆涨的“助推器”,欧元的上涨并非经济依托, 而是美元疲软给予的机会与空间,投机性作用愈加突出而显重要。其二是日本经济、金融与 市场的悲观和低效应,导致国内机构引领个人投资者大量撤离股市,大量转向债券投资,投 资中投机获利预期的吸引力,青睐于欧元债券利率的诱惑,是形成欧元兑美元和欧元兑日元 上升的重要因素与拉动。同时也有迹象显示,中东地区资金因对美国不满,而将投资暂时倾 向欧元,也是刺激欧元上涨不可忽视的因素。
3、货币竞争策略的铺垫是美国战略意图的疑点——货币汇率的强弱支撑点在于经济增 长水平、经济规模效应以及经济开放程度。回顾当年日元强势、德国马克强势、英镑强势以 及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美元强势都与货币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而自从欧元问世以来,无论 从规模、实力、体制、模式或国际影响力看,欧元可以抗衡、挑战与竞争美元。而从此美欧 货币竞争一直成为金融、经济乃至政治层面有形或无形的较量。尤其是伊战前后,不仅使欧 元区与欧盟政治层面分歧加大,不谐和、不统一的态度表现,直接挑战经济与货币的合作, 表面上欧元币值走强,但潜在的风险压力却积累扩大了矛盾、分歧,对于长远稳定发展不利 。英国推迟加入欧元区的行为不是可以说明,欧元区与欧盟的分离状况风险,更难谈及欧元 东扩的矛盾困惑。
而更为重要的是对欧元汇率稳定具有最直接冲击的是,各成员国的财政赤字的影响将加 大欧元区政策协调的难度。所有这些目前不是欧洲自己所能驾驭的。值得关注美国经济影响 力中,美元货币政策灵活运用的影响、美元资本效应的影响、美元市场份额的影响、美元金 融产品规模数量的影响,其中“美国主导”特色值得警惕与防范。而美元贬值从自身需求看 ,利大于弊,欧元商难以取代或强于美元。美国战略性意识打击欧元的潜在意图值得关注与 跟踪。但短期中的竞争焦点是市场对利率差异的反应。因此市场明显追捧欧元,短期利差收 益使欧元债券利率吸引力上升,并成为支持欧元走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诱因,同时也为欧元 埋下更严重的“祸根”。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美元汇率的变化是经济发展的动态反应,是国际竞争需求的手段应 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已经使国际汇率市场价格波动震荡的条件更加复杂。
美元汇率变化的影响因素与未来发展趋势
金融心理对汇率技术调整上升,不仅加大汇率波动频率与幅度,而且提高了汇率波动的 承受力,进而使得汇率预期更难以驾驭和预料,汇率走势超预期的迷茫、浑浊与交错性愈加 突出。分析原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1、汇率依托角度的暂时性作用加重——从美元贬值看,其自身经济基本面与货币政策 需求面依然好于欧日,且政府经济政策关注加重。虽然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数据低于市场的 预期,但却高于去年第四季度的增长水平,且战争的爆发尚未对经济形成重要伤害,超出预 期短期速战效应,使美国经济破坏性影响有缓解。美联储的黄皮书认为美国经济依然具有不 确定,经济风险依然不可排除,但是经济复苏将在下半年显现。而从美国经济环境看,企业 赢利状况好于预期,进而使美国股市指数相对稳定,尤其是纳斯达克指数始终稳定在1500余 点,表明美国企业调整在恢复中;加之投资状况稍呈积极迹象,固定资产或设备投资都处于 增长中,预示美国企业的带动性将有利于经济复苏与经济增长。而从货币政策看,美国政府 依然强调坚持强势美元,因此,即使伊战也没有打击影响美元弱化,强美元一直在伊战中明 显体现。伊战结束,美国经济增长继续,美元兑欧元明显弱化,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从经 济角度看,汇率走向有违经济依托,短时获利驱动性诱因突出,经济暂时效应成为刺激欧元 的重要因素。
2、利率对比效应的暂时诱惑上升——面对全球经济普遍的不景气以及前景的难以确定 ,投资或投机方向的不明朗或难抉择依然是困惑,从经济面确定汇率趋势已经显得艰难困惑 。因此,投资或投机短期效应则放置于利率水平的抉择,欧元公债的利率优势支持欧元货币 凸显。相比较,目前欧洲主要货币利率高于美元,欧元作为全球唯一可以与美元竞争的货币 ,高出美元利率的优势,加大短期资金流入的吸引力,中长期的难以预料和判断,使市场短 线操作的技巧技术倾向欧元加大,进而出现欧元持续走强空间。还有十分重要的历史背景, 欧元将近四年的持续疲弱,对投资投机利润的打击,投资者渴求回报,外汇市场周期性刺激 欧元走强作用明显。
3、汇率依托的长远经济效应滞后——近期外汇市场较大幅度的波动与调整值得关注与 防范,欧元走强中的潜在风险进一步加大,在经济下降、政策困惑以及国际不确定的环境下 ,货币政策与技术的运用,不仅是经济的需求,更是应对经济全球化调整的战略意义。通过 国际上一系列重要影响事件的冲击,不仅验证美国经济主导影响力,而且加大全球对美国经 济依存与扶持,而近期汇率走势的变化,具有较强的投机性,并非经济依托与政策需求的体 现,外汇市场长远支持角度更值得关注,并将是汇率重要的支持与趋向。
目前无论从经济或投资的角度看,美国经济与美元汇率依然是经济领域和市场环境中的 主要关注焦点。美元资产价格走势对美国经济信心和金融心理具有重要作用,而美国经济现 状与前景又对美元汇率形成制约与推进意义。任何事物的涨跌都有一定的周期或限度,货币 汇率趋势同样也离不开这一规律,美元下跌中具有积累转化反弹的条件与时机。但从另外一 个角度看,美元汇率的下降趋势,对投资信心具有一定的影响。虽然国际资本流动方向与趋 势的调整并非真正有利于欧元,然而在心理上对美元的短期不利不能排除。
1、短期:政治性突发干扰明显。目前伊拉克战争已告基本结束,但是恐怖袭击性的突 发事件风险依然严重存在,加之困惑与蔓延的SARS疫情,对于已经不确定,且动荡中的世界 经济与国际金融的影响甚至冲击不可低估。无论战争、事件或局部冲突都将是金融市场,主 要是外汇市场价格震荡的重要干扰性因素。而政治的扩大和突发难以预料的特点,将使已经 脆弱和缺乏方向的汇率波动愈加浑浊与茫然,汇率价格的震荡性、波动性将会进一步加大。
2、中期:技术周期持续作用突出。由于经济、政治的矛盾与不明朗,贸易、金融的缩 水下降趋势,经济结构与政策的困惑艰难,给予投机性技术的运用形成充裕的空间与条件; 而利率差异与底线效应以及经济金融全球化的“传染”、联动趋势,又使投机策略和获利预 期得以发挥施展,进而进一步加大汇率、股价、油价、金价的多层投机交错机会。
短期趋势 篇5
【关键词】 冠心病;血小板四项参数;抗血小板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07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469-02
Trend on platelet four parameter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ho accepted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the short term
MENG Rui,JI Wei-xin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platelet four parameters on the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Then Compare these indexs of different groups patients.Methods One hundred and eigh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ho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They were divided into stable angina pectoris group(SAP);unstable angina group(UA);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group(AMI).Platelet four parameters was measured to compare on the 1th day and the 10th day in four groups.The different outcomes before and after their treatments were compared in the same group.Results (1)At the time of admission PLT in UA Group and AMI group was lower than NC group(P <0.05 ),MPV,PDW and PCT in UA Group and AMI group were higher than NC group(P <0.05).Thereinto AMI group was more significant.(2)After 10 days PDW and PCT in UA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before(P <0.05).MPV,PDW and PCT in AMI group were significant lower than that at admission(P<0.01).(3)After treatments,PLT in all groups was lower than NC groupv.MPV in all groups was higher than NC group(P <0.05).Conclusions It is very important that measuring platelet four parameters periodically.Those are important way to observe condition changes,implement individualized therapy and judge prognosis.
【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Platelet four parameters;Antiplatelet therapy
研究显示,ACS患者血小板功效增强亢进,出现血小板代偿性增殖变大,AMI病人反应更加明显,血小板体积的增长变大是冠心病不容忽视的危险因子和急性缺血性疾病的密切相關危险因子[1]。本试验检测各组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差异及抗血小板治疗前后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为合理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提供有力实验室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主要药物 冠心病患者:收集2011年3月-2012年2月在航天中心医院心血管中心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共108例,其中男性74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60.12±8.37)岁。正常对照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8例,其血尿便常规、血压、血糖、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等检查均无明显异常,且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其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7.55±9.64)岁。①入选标准: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按2000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及美国心脏病学会的诊断和命名标准: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内径狭窄≥50%;心功能NYHA分级Ⅰ-Ⅲ级;住院前2周内没有服用过抗血小板及抗炎等药物。②排除标准: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有明确禁忌证;肝、肾功能不全;各种血液病或出血倾向。主要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商品名:拜阿司匹灵,德国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J20080078,100mg/片);硫酸氢氯吡格雷(商品名:波立维,赛诺非安万特(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J20080090,75mg/片)。
1.2 试验方法
1.2.1 入选对象分组 冠心病患者按病情发展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3组。SAP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平均年龄(60.37±8.37)岁。UA组41例,男26例,女15例;平均年龄(61.32±7.76)岁。AMI组32例,男26例,女6例;平均年龄(58.31±9.04)岁。
1.2.2 冠心病患者用药方法 SAP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d;UA组:未行PCI的给予阿司匹林100mg/d,参考2008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冠心病防治指南,行PCI的给予波立维术前负荷剂量300mg和术后维持剂量75mg/d以及阿司匹林100mg/d;AMI组:按常规给予波利维术前负荷剂量300mg和术后维持剂量75mg/d以及阿司匹林负荷剂量300mg/d一个月和一个月后维持剂量100mg/d。常规使用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
1.3 观察项目和检测方法 所有冠心病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10天分别于空腹采集肘静脉血,健康体检者仅清晨空腹采血。
血小板四项参数的检测:采静脉血约2ml,使用日本Sysmex公司的XE-21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分别记录每个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血小板四项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
同时记录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心脏彩超等。
1.4 统计分析 使用SPSS17.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同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个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均数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所有受试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包括:稳定型心绞痛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1例,其中行PCI患者29例,未行PCI患者12例。急性心梗(包括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23例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9例)共32例,全部行PCI治疗。
2.1 入院时各组冠心病患者分别与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各组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转氨酶、肌酐、血红蛋白量、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均衡性良好(P>0.05)。血压、血脂均较对照组高(P<0.05);高敏C反应蛋白SAP组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UA组和AMI组较对照组高(P<0.05),且AMI组差异更显著(P<0.01);白细胞计数SAP组和UA组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AMI组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
2.2 三组类型冠心病病人接受其他药物治疗情况比较 三组病人住院期间接受其他药物治疗的参数均衡性良好,三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2.3 各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小板各项参数比较
2.3.1 入院时,UA及AMI组(ACS患者)PLT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AMI组PLT降低更明显(P<0.01);UA及AMI组MPV、PDW和PCT均高于对照组(P<0.01),以AMI组增高更显著(P<0.005)。
2.3.2 治疗10天后,SAP、UA及AMI组PLT均较治疗前无明显降低(P>0.05);SAP组MPV、PDW、PCT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UA组MPV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PDW、PCT较治疗前降低(P<0.05);AMI组MPV、PDW、PC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
2.3.3 治疗后SAP、UA、AMI组PLT均低于对照组(P<0.05);MPV均高于对照组(P<0.05);PDW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PCT仅AMI组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两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差别(P>0.05),见表1。
3 讨 论
3.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冠心病患者血压、血脂均较健康体检者明显增高,与已证实的高血压、高血脂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一致。高敏C反应蛋白在ACS患者显著增高,白细胞计数AMI组明显升高,进一步证实炎症反应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2]。
3.2 各组冠心病病人血小板四项参数分析 表1显示ACS患者PLT均低于健康体检组,MPV、PDW和PCT均不同程度增高,以AMI组最加明显。证实了ACS患者血管内皮受到损伤,循环血内皮细胞明显增多,内皮功能紊乱,内皮源性舒缓因子(EDRF)生成减少,导致对局部内皮组织血小板粘附、聚集的阻滞作用削弱,病变周围组织血小板功能亢进,血小板大量耗竭,血液循环中PLT减少,回馈性促进骨髓造血中巨核细胞代偿性广泛大量生长,无数新生血小板出现,新生血小板较原来血小板体积庞大,故测得MPV升高,且新生血小板内富含较多的致密颗粒,可释放更多血栓素、5-羟色胺等生物活性产物,新生的血小板第3因子活性更高,活性、粘附、聚集等功能更强,反之原有老化的血小板体积皱缩,功能缩减[3]。
血小板四项参数中PLT是循环血中血小板总计数的缩写-反映了血小板兴衰。MPV是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缩写,象征了骨髓巨核细胞增殖代谢程度与血小板生成更新速度情况,与血液循环中血小板年岁大小、细微结构和内含各种生物酶活性及作用功能情况状态相关[4]。当血小板功效增强亢进时,MPV将会明显增高,反之MPV将缩小。正常人MPV与PLT(血小板计数)呈现倒相关联系。PDW是血小板分布密度的缩写,是象征血小板体积差别不同程度的参数,与MPV关联紧密,二者表现为正的非线性关系[5]。突发ACS后,血小板普遍大量耗竭,刺激骨髓巨核细胞增长繁殖更富有活性的体积更大血小板,与原来循环中的状态稳定体积较小的血小板混杂在一起,均衡一致性降低,PDW增高[6]。本实验结果与以往部分研究发现不相矛盾:血小板体积大小与血小板功效强弱相联系,大体积血小板更富有活性[7,8]。ACS患者血小板功效增强亢进,出现血小板代偿性增殖变大,AMI病人反应更加明显,血小板体积的增长变大是冠心病不容忽视的危险因子和急性缺血性疾病的密切相关危险因子[1]。急性冠脉综合征或急性缺血发作后立即应用抗血小板药物,阻止了PLT进一步继续降低,MPV、PDW、PCT进一步逐渐继续增高[9]。血小板寿命为7-10d,治疗10天后各组患者血小板参数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部分病人改善不明显,推测可能与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抵抗有关。因此临床工作中监测血小板参数、观察其前后變化也可间接评价冠心病治疗效果、病情发展,为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Zekeriya Nurkalem.Mean platelet volume in patients with slow coronary flow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linical presentation.Arch Turk Soc Cardiol,2008,36(6):363-367.
[2] Koenig W.Predicting risk and treatment benefit in atherosclerosis:the role C-reactive protein.Int J Cardiol,2005,98(2):199-206.
[3] 杨瑜莹,范亮,谢柏梅,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意义.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74-75.
[4] Paul Harrison,Ian Mackie,Anthony Mathur,et al.Platelet hyperfunction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Blood 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sis,2005,16:557-562.
[5] Santiago E,Mora L,Bautista M,et al.Granub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induce neutrophil to secret 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Cytokine,2001,15:299-304.
[6] Khandekar M M ,Khurana A S,Deshmukh S D,et al.Platelet volume indice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n Indian scenario.J Clin Pathol,2006,59(2):146-149.
[7] 吳庆昌,周丽.急性心肌梗死和心绞痛患者血液中血小板的变化.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6):500-501.
[8] Huczek Z,Kochman J,Filipiak K J,et al.Mean platelet volume on admission predicts impaired reperfusion and long-term mortality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ed with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 Am Coll Cardiol,2005,46(2):284-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