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运行成本(精选3篇)
短期运行成本 篇1
近几个月以来, 不少市民发现, 牛肉越来越贵了。不少地区牛肉价格涨幅位居食品之首, 已取代猪肉成为CPI上涨的主推手。不少市民直呼“吃不起”。2012年10月份以来更是连涨4次, 11月底与年初相比, 涨幅已超过28%。
1 牛肉价格持续上涨, 已取代猪肉成为CPI上涨的主推手
近年来, 由于消费需求增加, 活牛和牛肉价格一直保持坚挺走势, 特别是2012年以来涨势明显加快。据农业部定点监测数据显示, 2012年11月第四周全国牛肉平均价格50.91元/千克, 比上周上涨1.0%, 同比上涨29.5%。河北、辽宁、吉林、山东和河南等主产省份牛肉平均价格47.91元/千克, 比上周上涨1.0%;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江苏等省份平均价格57.67元/千克, 比上周上涨0.6%。北京新发地市场11月26日整牛的批发价格达到每千克40元。牛肉价格经过2010年和2011年上涨后继续高位上扬。受牛肉价格的波及, 与牛肉相关的食品价格也开始水涨船高。飞涨的牛肉价格, 已经影响到了市民的日常生活。
2 牛肉价格上涨原因分析
近年来, 牛肉价格不断上涨虽然有多种因素, 但根本的原因在于需求旺盛、供给不足。当前牛肉价格上涨反映了我国肉牛生产能力严重不足, 供给的增长跟不上需求的高涨。
2.1 牛肉生产能力下降, 供给不足
近年来, 我国养牛业生产看起来感觉总体平稳, 但下降趋势明显。国家统计局统计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牛肉产量为648万吨, 比2010年下降0.9%。肉牛存栏也出现大幅下降, 从2000年的9657万头下降至2010年的6739万头, 降幅高达30%。2011年, 能繁育的母牛数量由1月份的3.42万头下滑至12月份的3.1万头。这也是2012年肉牛供给愈发趋紧的原因所在。近年来, 中国基础母牛每年的下滑幅度在15%~20%之间, 有些地方甚至接近60%。中国农科院对全国206家规模化肉牛屠宰加工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 肉牛加工企业开工率普遍偏低, 开工率仅为35.6%。我国通过进口调剂牛肉供需失衡的空间有限, 特别是受疯牛病等疫病的影响, 供我国进口的地区并不多。2010年我国进口牛肉仅为3.28万吨, 只占国内牛肉产量的0.5%。
2.2 消费需求快速增长
尽管猪肉依然是我国居民肉类消费的主力军但牛肉消费所占比重正在不断上升, 逐步向国际三三制过渡 (猪肉、牛羊肉、禽肉各占1/3) 。统计数据显示, 2011年中国牛肉人均消费约为4.1千克, 而2002年仅为1.9千克, 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 我国人均消费量还比较低, 消费增长的空间比较大。
2.3 养殖成本上升
目前牛饲料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玉米和豆粕, 2012年以来受旱灾、国家粮价上涨等因素影响, 玉米和豆粕价格不断上扬, 涨幅均在20%以上。加之人工、运输等费用不断上涨, 导致肉牛养殖成本上升。据调查, 2012年人工费上涨较大, 放牧人员年工资18000元左右, 同比增长30%。另外, 牛犊的价格也在逐年上升, 而且不好买, 目前一头250千克重的母牛犊, 平均价格在5000元以上, 而公牛犊的价格则更是高达六七千元, 比去年贵2000元/头。
2.4 比较效益下降
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统计, 2007年和2010年, 全国散养肉牛养殖成本收益率分别为36.63%、20.70%。随着市场经济发展, 农民和牧民更加注重追求经济效益, 根据市场变化去种植市场行情好的农产品, 加之饲养成本的上升挤压了利润空间, 饲养几头牛、几十只羊还不如外出打工挣钱多, 导致散户退出加快, 特别是在牧区, 随着禁牧和草畜平衡政策的深入实施, 牲畜数量减少, 在单产难以短期提高的情况下导致牛肉产量减少。“十一五”期间, 全国能繁母牛存栏下降6%, 母畜育成需要的周期长、无法在短时间内增补, 母畜减少成为制约养牛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2.5 良种化程度低、规模养殖发展缓慢
目前, 我国肉牛分散养殖比重占到70%以上, 肉牛生产主要依靠地方品种, 繁殖率低、生长慢、产肉率低, 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 优良品种的供应能力不足, 而我国规模化养殖发展缓慢, 不但不能满足消费增长需要, 就连散户退出的产量缺口都不能弥补, 供需矛盾扩大。同时经济增速放缓也使得一部分投资者压缩规模, 部分潜在投资者也会因为收入和预期收入降低延迟或放弃进入肉牛行业, 最终很可能使中国肉牛存栏量出现更加严重的下滑趋势。
3 牛肉价格后期走势判断
受肉牛养殖投入高、效益低等因素影响, 预计牛肉价格还将在高位运行, 并有进一步上涨的可能。尽管有些人会因牛肉涨价而少吃牛肉, 但火锅店等行业的需求量不会减少, 在需求旺盛, 没有足够供应量的情况下, 估计价格还会接着涨。由于肉牛饲养周期缓慢, 所以牛肉价格高位运行短期内难以改变。据业内人士介绍, 牛的怀孕期和人差不多, 将近10个月, 一头母牛平均3年生2头牛, 小牛从生下来到可以屠宰, 需要将近3年时间, 加上母牛怀孕期间, 算起来, 一头肉牛得要4年时间才能出栏。
4 稳定发展肉牛产业的对策
要稳定牛肉价格, 就要发展肉牛生产, 增加牛肉供给, 增加牛肉供给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 避免扰乱市场正常运行, 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科学合理利用政府宏观调控;而不是打压市场价格, 因为牛肉价格的适度上涨有利于提高养殖收益、增加生产;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转向农畜牧业, 扩大标准化规模养殖。
4.1 建立肉牛产业稳定发展机制
一是建立肉牛发展风险基金。由于肉牛生产周期长、一次性投入大、市场风险高, 应建立肉牛发展风险基金, 开展肉牛保险业务, 为生产者解除后顾之忧。二是增加贷款和贷款贴息, 为养殖户扩大生产规模提供资金。应多安排一些小额贷款, 并根据实际情况延长还款时限, 让更多的低收入农牧民得到发展机会。三是建立和规范畜产品交易市场, 减少中间环节费用, 改变商品交易中生产者收益小、中间商挣钱多的状况, 促进养牛业健康有序发展。
4.2 加大对养牛户的补贴力度, 提升养殖户的养殖信心和动力
与养猪相比, 养牛的投入更高, 收益并不高, 而国家扶持肉牛养殖的政策也较少, 肉牛良种补贴约为20元/头, 而母猪补贴100元, 此外还有其他补贴政策。因此建议加大对肉牛产业的扶持, 或不妨在我国南方适宜发展肉牛产业的地区增加扶持项目, 以补给北方及全国肉牛市场的需求。
4.3 加大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力度
适度规模养殖是我国肉牛生产的大势所趋, 提高规模化养殖比例也是养殖成本上升、散户退出加快背景下弥补产量缺口的必然选择, 需要集成配套肉牛产业技术体系, 如建立良种繁育体系、普及标准化屠宰与分割分级技术, 开展精深加工、副产品利用和全程质量控制, 探索不同生态区域的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等。
4.4 加强牛肉市场监管, 严把市场流通质量关
由于当前牛肉价格高涨, 大量走私牛肉流入市场, 低价的注水牛肉跟风涨价, 如果国家不能出台更加有利的养牛政策, 走私现象不能得到有效遏制, 牛肉价格上涨态势将难以得到扭转。而在这条长长的产业链上, 每一个环节都将深受其害。为了维护人民餐桌安全, 有关部门要严把市场流通的牛肉质量关。
短期运行成本 篇2
汇集了作业成本后,就需要计量每一单位作业的成本。每一单位作业的成本既是将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的依据,还可通过不同时间及与其他组织进行比较,而确定这些作业的效率。
作业动因是将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的基础。典型的作业动因有如采购订单份数、验收单份数、检验报告数或时数、零部件储存数、支付次数、直接人工小时、机器小时、调整次数、制造周转次数。作业动因应该能解释作业成本为何会上升或降低。一旦知道了每一作业的成本以及是什么因素在驱动它,作业动因就能被用于确定哪些产品消耗了作业,成本将按照所采用的成本动因比例分配给每一产品或产品线。
(三)abc运用简例
我们列举一简例,意在说明上述程序的具体运用的同时,也看看间接性的辅助作业成本对产品成本的影响,以及两种方法下产品成本计算结果的差异。
假设某会计师事务所本周完成了a、b两项审计(事务所的产品)。该事务所在传统模式下是以直接人工成本(即注册会计师工资)为基础,分配间接成本。两个审计项目均需要100个审计小时,事务所支付给每个注册会计师的工资为每小时 200元,因此本周的直接人工成本为40000元。又知该事务所本周的间接成本额为64000元,则其间接成本分配率为160%。
但事实上,在第一项审计中,事务所花费了大量辅助工作用于资讯、传真以及打电话,而第二项却没有太多此类需要,
如果直接人工是间接成本分配的唯一基础,则(高)资源密集型审计项目将会被少计成本(如a),少资源密集型审计项目则会被多计成本(如b)。为使成本计算更加准确,事务所改用abc系统。
首先,从明细帐中了解到该事务所本周的资源成本有:直接人工成本40000元,复印/传真费7200元,长途电话费12800元,资费36000元,数据处理费8000元。事务所的作业经分析归类为:审计,复印/传真、长途电话、资讯电话、数据处理。
由于事务所作业及成本相对较简单,我们可视每一作业为一个成本池,将资源成本归集到作业中,并为其选择一个合理的成本动因。然后根据作业量,计算单位作业成本。
然后,我们根据各审计项目(产品)对作业的消耗,分别计算每一项目(产品)的成本。
由此可见,abc系统与传统成本计算系统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通过作业或作业中心界定成本池,而非传统的生产车间或部门成本中心。第二,用以分配作业成本到成本对象的成本动因,是建立在因果关系基础上的作业动因。而传统方法则采用单一的数量基础成本动因,它通常既与资源成本无关,又与成本对象无关。
须关注经济运行短期波动 篇3
一是平稳运行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目前PMI指数虽然回落, 但属于回升过程中的小幅波动, 仍处在相对较高水平, 高于上半年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 高于去年同期0.1个百分点。生产和新订单等主要指数也保持在52%以上较高水平。从我们调查的行业情况来看, 多数行业PMI指数保持在50%以上的扩张区间。
二是产业结构性变化继续呈现向好趋势。“两高”行业, 即高端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从我们的调查来看, 今年以来, 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讯电子设备制造业PMI指数均保持在55%左右, 明显高于全国制造业整体水平。走势回落主要是传统的基础原材料行业、产能过剩行业, 比如钢铁行业。从我们的调查来看, 今年以来钢铁行业PMI指数, 除个别月份以外多处在5 0%以下。8月份只有48.4%, 比上月月下降0.2个百分点。
三是企业预期较为稳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上升2.6个百分点, 达到57.9%, 高于上半年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 反映出企业对下半年经济走势依然较为看好。我们对下半年形势也持谨慎乐观预期。随着各部门不断加大政策落实力度, 随着投资项目资金逐渐落实到位, 投资需求会出现稳中有升积极变化;从出口来看, 虽然新出口订单指数回落, 预示短期出口可能面临波动, 但由于外部环境整体持续向好, 今年全年出口形势将好于去年。总的来看, 经济保持平稳运行仍具有基础。
但对PMI指数的回落, 也需要引起关注, 防止短期波动形成趋势性变化。
本月PMI指数回落, 主要表现在新订单指数回落, 由此也引起了生产指数的回落。8月份, 新订单指数扭转连续5个月上升, 较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 回落至52.5%, 略高于去年同期0.1个百分点, 反映出需求回升减缓。一方面, 投资需求增长偏弱。1~7月份增长17%, 比1~6月份下降0.3个百分点, 比去年同期下降3.1个百分点。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 开发投资增速明显下降。1~7月份增速只有13.7%, 比去年同期下降6.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 出口呈现波动迹象。新出口订单指数回落0.8个百分点, 回落至50%临界点。今年以来出口持续回升, 基数抬高。新出口订单指数回落, 预示着后期出口继续上升困难增加。
需求回升减缓, 企业接单困难, 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一定影响。大中型企业PMI指数普遍回落, 尤其是以中小企业回落最为明显。中型企业PMI下降0.2个百分点, 新订单指数下降1.5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指数和新订单指数降幅均超过1个百分点。
与新订单指数变化相对应, 产成品库存指数连续三个月小幅上升, 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再次回跌, 行业PMI指数走势分化、升降对半, 从业人员指数回升乏力。我们监测的生产资料价格指数降幅扩大。当月环比下降0.79%, 降幅较上月扩大0.3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