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分析

2024-06-12

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分析(共12篇)

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分析 篇1

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即由于借款对象未按期归还本付息, 因此给贷款对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与财务风险。以法律视角而言, 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多指债券类风险, 即债务人未履行债务、违约后形成的风险。针对这类型风险, 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因此在控制与管理的过程中, 必须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在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入剖析的基础上, 找寻最佳规避手段。

1. 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主要类型

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存在性, 而且其包含着类型。究其原因, 主要由于国际贸易融资涉及商业活动、竞争活动、交流活动、合作以及利润等问题, 因此风险存在具有必然性特征。就目前而言, 国际贸易融资相关风险的主要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 支付风险。支付风险通常由企业财务问题所致。企业融资过程当中, 通常强调和追求较为完美的融资结果, 因此忽视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也未对自身偿还能力、支付能力进行深入调研。在未能清楚认识到企业自身接受能力的情况下, 资金困难等问题日趋突出, 甚至导致企业破产等情况的发生, 不利于企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鉴于此, 企业贸易融资过程当中, 必须以自身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 通过进行调整与计划, 最大限度地降低支付风险等情况的出现。

第二,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即国际贸易融资环节,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 企业无法充分和及时地履行自身承诺, 从而导致信用方面出现严重风险。当前, 企业信用风险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 除了经济损失之外, 在投资组合方面也存在着较大损失。国际贸易融资环节, 较为关键的一种风险即为信用风险, 而该风险类型既有两个方面的特征:其一, 信用风险通常会受借款人的经管能力与用款方向的影响, 因此其非系统性的风险特征较为明显。其二, 国际贸易融资信用产品在流动性方面相对较弱, 加之缺乏二级市场, 以至于信用风险普遍缺乏观察数据, 且数据获取极为困难。

第三, 偿付风险。偿付风险也具有一定的客观存在性, 其引发因素较多, 包括市场不可预知特性与国家政策的不断变动等。针对偿付风险, 已经引起了国家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因此其波动性并不明显。尽管如此, 偿还风险的变动仍然体现出明显的不可预知性, 这就需要在国际贸易融资活动当中详细分析各种偿还风险, 并明确限定风险出现后的具体职责与所需承担的义务。

第四, 利率风险。利率风险的引发因素也非常多, 较为常见的包括国内经济形势变化以及国际经济形式变化等。就目前而言, 当国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之后, 通常会对利率形成较大影响。例如, 如果出现通货膨胀, 货币供给就会出现明显的波动, 而物价也会受此影响, 这并不符合经济学的一般规律, 以至于利率出现严重变化。中央银行属于货币的唯一发行单位, 在发行货币时, 并未深入分析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 也没有将市场规律作为基本出发点, 以至于利率的变化频率日趋加大, 而利率风险也随之产生。

2. 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管理对策分析

针对上述四种常见的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 政府与企业都必须加强重视力度, 通过共同商讨和合作, 探寻出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管理对策, 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标。而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管理对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2.1 构建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专业防范体系

国际经济趋于复杂化, 以至于信用风险日趋增加, 这从根本上要求政府部门构建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专业防范体系, 并强调政府的主导地位。⑴通过对国际经济发展局势进行密切追踪, 并不断地收集与整理各项风险信息, 在此基础上创建具有现代化特征的风险数据库, 实现对各部门、各企业技术设备与信息资源的统筹规划。针对发现的不良买家, 需对其信息进行及时追踪与发布, 以宣传教育的形式使之知晓信用累积体现出的重要价值, 从而提升社会大众的信用意识。⑵发挥风险专业防范系统的管理职能, 再适当调整相关的机构设置, 以授信额度机制对审贷进行有机分离。国际贸易融资实质上是信贷业务的一种特殊形式, 因此其管理权限应归属于全行信贷所有。信贷部通过资信评估贸易融资对象之后, 即可确定其信誉额度, 再通过实施审贷分离机制, 规定国际业务组织部、信贷部以及信贷审批机构负责结算风险与信贷风险, 从而实现风险专项监控与审贷分离的目标。

2.2 不断拓展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类型

经济危机给国际贸易融资带来了巨大影响, 不仅使银行的业务量受损, 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各银行之间的商业竞争。在此环境的影响之下, 国内贸易融资手段已经不能够满足于国际贸易需求。鉴于此, 相关部分必须不断拓展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类型, 通过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性融资方法, 再结合自身市场需要, 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融资解决方案, 在开拓各种新型业务的同时, 还能够扩大各种新型业务的整体覆盖面, 包括福费廷与保付代理等。除此之外, 当业务类型不断扩大之后, 还需推动国际贸易融资朝着多样化、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以此方式控制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 从而确保国际贸易融资各项业务都能得到有效发展。

2.3 深入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国际贸易融资本身具有较大的风险, 如果要对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与规避, 就必须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法律和法规等, 以法律手段作为基本保证, 达到对风险管理过程的全方位规范目标。首先, 相关部门必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保障制度, 再按照国际贸易融资基本发展形势, 对现存法律和法规进行适当的修订。其次, 在修订过程中, 应当根据国际惯例, 分析国内现行法律与之相比出现的差异和矛盾, 从中找出立法依据之后, 并制定出具体操作时间方案, 再将其颁布与执行。再次, 加强对信用证相关业务的基本管理力度, 以对信用证进行严格审核的方式, 提升结算操作的可靠性与可行性。最后, 在评估环节, 除了要对信用证相关条款、融资授信实际额度等信息进行严格审核之外, 还应当结合国际上的汇率风险以及国内的经济政策等信息, 找出其中的各项不利因素, 并采取相关措施予以解决。

2.4 不断提升相关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就目前而言, 国内开展国际贸易融资相关业务的时间还非常短, 始终处于探索实践阶段, 因此在管理经验方面也存在着不足的问题, 已经无法满足实际发展需求。鉴于此, 相关部门应当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培训计划表, 通过提升各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水平, 逐渐形成以市场和风险意识为导向, 并将客户作为管理中心的基本管理观念, 从而不断提升所有工作人员的风险控制能力与风险防范能力。

结束语

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本身具有客观存在性, 无法避免这类风险的存在, 只能采取相关措施进行管理, 达到规避风险的目标。鉴于此, 要求相关部门和企业构建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专业防范体系、不断拓展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类型、深入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并且不断丰富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管理团队, 以此方式降低风险的影响力, 推动国际贸易业务得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邵晖.基于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表外融资组合产品研究引发的外汇管理思考[J].贵州农村金融, 2012 (8) :14-16

[2]朱佳男, 魏磊.浅析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风险与解决对策[J].中国商贸, 2013 (16) :138-139

[3]范建强, 胡铁宁, 姚年勋.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 2011 (6) :24-26

[4]邓鹏.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问题及风险防范探究[J].时代金融 (下旬) , 2014 (2) :89-90

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分析 篇2

在国际贸易融资的系列风险中,信用风险是最关键的风险因素之一。对此,作者根据多年的从业生涯,论述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特点和危害,探讨其产生的原因,据此分析管控信用风险的有效模型和路径,点明商业银行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及应该起到的作用。

在当今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的日益全球化和普遍化的背景下,保理、福费廷、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等基于应收账款转让的新型贸易融资产品迅速崛起,国际贸易融资风险也日渐复杂化,其中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面临的最大风险莫过于信用风险。

一、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表现和特点

所谓的信用风险,顾名思义就是基于各种因素而不能及时、适当、充分地履行承诺的可能性。过去,在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有两种内涵,就法律视角而言,是债权风险,即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违约风险;在赊销过程中是指买方到期不付款(还款)或者到期没有能力付款,造成货款拖欠或无法收回的可能。无论哪种角度,都通常被定义为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本付息而给贷款人造成损失的风险。

如今,从组合投资的角度关照信用风险,已不仅仅是单方面损失的问题,投资者(银行)的投资组合不仅会因为交易对手的直接违约而发生损失,而且交易对手履约可能性的变化也会给组合带来损失。一方面,一些如信用等级被降低、投资失败、盈利下降、融资渠道枯竭影响交易对手信用水平的事件一旦发生,公司的市场价值就会下降,会给投资者带来损失;另一方面,现代资产估价和风险衡量技术的发展也使得贷款等流动性差的金融产品的价值能得到更恰当和及时的衡量,其发生对资产价值的影响可以及时地在资产估价中得到反映。故此可以说,现代银行在贸易融资服务中的信用风险应该包括交易对方的直接违约和其违约可能性变化而对银行产生的风险。

作为国际贸易融资中的关键风险,信用风险具有与众不同的显着特点:一方面信用风险多数情况下取决于用款方向、借款人经营管理能力、借款人财务状况甚至借款人还款意愿等与借款人明确相联系的非系统因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非系统风险的特征;另一方面,由于贸易融资等信用产品的流动性差,缺乏二级市场,信用风险的观察数据少,不易获取。这两大特点的存在提升了管控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力度。

二、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探源

国际贸易融资本身涉及的领域、范畴、事务、层级繁多,其信用风险背后的影响因素也比较复杂,从整体来看主要由如下四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一)就国内环境而言,国人信用意识淡薄,企业信用制度不够完善

传统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缺乏信用意识酝酿的基础,有的只是朴素江湖义气。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普通的信用观念和意识依旧比较淡薄。特别是国有、集体企业在资本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带着实用理性的思维向银行贷款,对如何还贷考虑不足,甚至没有认真正视这个问题。微观领域的忽视影响了宏观体制的构建,目前国内企业信用制度漏洞百出,问题贷款和资金比比皆是。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截至2000年末,在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5家商业银行经过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的逃废债企业犯140户,占改制企业的51.29%,逃废银行贷款本息1851亿元,占改制企业贷款本息的31.%。虽然,近年的数据有所下降,但问题依旧相当严重。

(二)从国际环境方面来看,海外企业单位鱼龙混杂,信用情况也比较复杂

虽说以欧美为代表的市场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区域在金融信用方面的制度、法律支撑和信用意识等方面比较到位,但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信用问题,尤其是在其强势经济的地位造成的制度霸权的情况下,地区之间的国际贸易融资实际上存在着违背合理公平信用问题的因子,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容易引起弱势经济区域企业组织的刻意恶意不守信用的动机。另外,欧美之外的亚、非、拉等其他区域,基于人文地理等方面的不同,在信用方面也存在着程度不一的问题,是滋生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温泉。

(三)就法律规程方面而言,担保法和票据法的冲突和缺陷是信用风险产生的重要因素

目前的社会和世界是法律社会,法律是规范国际贸易融资的主要武器,也是管控信用风险的重要依据。不过,信用风险也容易从法律的漏洞中产生,其中对此影响最大的当属担保法和票据法的冲突和缺陷。对于担保法,我国担保法第7条规定: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可以作保证人。”对保证人的义务及应有行为能力及义务没有进行明确规定,实际上是“担”而不“保”。对于票据法,由于各国票据法差异很大,在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由于票据适用所产生的冲突不可避免,信用风险由此有了猖獗的空间和可能。

(四)就微观事件而言,应收账款债权的转让是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产生的直接因素

应收账款债权作为新型国际贸易融资的核心和法律基础,如果其转让中存在隐患,也就是说债权在转让的合法性和可转让性上存在问题,势必影响作为新型国际贸易融资的顺利进行。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违约风险与债权的合法性和可转让性直接相关,如果债权的转让人即出让方的债权不合法抑或债权不可转让,而转让人却转让了债权,那么信用风险就应运而生了。

三、管控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路径分析

对于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通过在国际金融市场融资追求利润的企业或金融单位在实践过程中摸索出系列途径、方法和模式,其中切实有效且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最保底的原始对策

信用风险衡量标准。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管理的首要问题是信用风险评估,在此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具实践操作价值和公正意义的衡量标准的存在与否及适合与否,所以构建科学、有效的信用风险衡量标准。对此,特定个体企业、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应该根据自身所涉及的国际贸易融资的具体情况,开发、完善、持续改进判断“违约与否”形成信用风险的分类评估模式的模型与方法,进而确立更为科学、有效的信用风险衡量标准。

(二)最舒心的管控模式

企业信用评级管理。由于国际贸易融资的复杂性,信用风险衡量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始终具有滞后性及有限性等特点,一个更有效且贴现的管控模式是企业信用评级管理。在国际贸易融资中强化对借款人的信用进行动态管理,不但在交易发生时进行信用评级,在交易发生后也定期考察该贸易的进展及借款企业营业情况和财务状况,随时评价其信用等级。国际风险管理协会、全球风险协会、国际内部控制协会等全球性的专业协会及各国内审、金融、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机构组织应该注意关照各个企业组织参与国际贸易融资的表现,以权威第三方的角度进行信用评级,并定期公开评定情况,为相关组织涉入国际贸易融资作参考。对于我国,应该积极培育相应的信用评估机构,以便强化提升评定企业信用的话语权,为国内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事务保驾护航。

(三)最得力的辅助手段

各种信用衍生工具。信用衍生产品是指以贷款或债券的`信用状况为基础资产的衍生金融工具,主要有违约互换、收益率全额互换和信用相关票据。信用衍生产品可增强银行调节和管理信用风险的灵活性,可使银行资产的纯粹信用风险可以上市交易,进而使得对信用风险管理有了直接的数据来源和市场参考。利用信用衍生工具将信用风险剥离出来,可避免将投资撤出或转卖对客户造成的不利影响,是管控管控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最得力的辅助工具。

(四)最直接的有效举措

出口信用保险机制。无论哪种方法和模式,在管控管控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有限性,融资主体很难避免剩余风险的存在。对此,如果不想主动接受,可以求助于出口信用保险机制。借助于信用保险损失补偿机制,出口商收汇有安全保障,银行愿意提供资金融通,便于企业获得出口融资;通过投保信用险,出口商可以了解买家信用情况,加强应收款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五)最彻底的根本路径

探索深入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国化道路。对于国际贸易融资而言,曾经封闭了几十年的国内企业还是一个摸索路子的新兵。入世以来,中国企业融入国际市场的深度越来越深,但相关配套体制却没有及时跟上和对接,是系列风险容易滋生的根本因素。对此,应该在国际贸易融资的实践过程中,借鉴海外担保法、票据法、保险法等相关法律,结合国内企业国际融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扬弃目前的制度、法规和法律,形成与世界接轨同时又尽量争取国际市场话语权的体系,持续探索深入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国化道路。

(六)最关键的角色定位

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 篇3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创新

在国际贸易市场越做越大的情况下,国际贸易融资发生的概率越来越大,融资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的融资需求越来越多。但是在实际融资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差异,国际市场的波动性,融资风险确实比国内贸易大了不少。尤其是当前金融危机的余威未消,不少国家的市场需求处在低位,同时受到各个国家政治的干扰,市场容易震荡,导致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要防范好融资风险,就要不断对融资方式作出更好的规划,未雨绸缪,将风险降到最低。

一、国际贸易风险分析

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风险:

1.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各个国家直接的汇率换算随着国际市场以及货币国家的经济发展而波动,但是国际贸易却往往需要很长的交易时间,这就容易导致交货日期和签订合同日期的汇率很差较大,从而导致利润差。特别是我国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越来越重,一些发达国家针对我国的发展往往会有一些抑制措施,使得人民币对其他国家的汇率波动较大,从而导致贸易风险的增大。

2.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

每个国家的贸易市场受政策影响较大,特别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新贸易政策的变更、贸易制裁、经济封锁经常使用,使得国际贸易的风险大大增加。

3.合同带来的风险

国际合同与国家贸易的合同有较大的差别,特别是受到每个国家的合同条件的影响。比如,在物权的控制上,货运代理只是进口商的中介,不是实际的委托人,在交货之后,物权很难控制。再如,一些贸易合同规定,出口的产品在上船后,一切问题和风险都将由进口商来承担,但是货运一方并不是代理人,使得如果出现问题,出口商的风险变得很大。

二、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

由于国际贸易的出现时间相对较多,各大银行在处理相关贸易融资时,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管理体系不完善。各个银行之间在进行业务处理时是独立的,相互之间的交集很少,没有形成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的机制,这就使得风险识别的概率大大降低,风险很容易被其中一家银行承担。二是风险转接机制没有。在一些发达国家中,一些银行通常会通过保险业务来转嫁风险。但是在国内银行中,关于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转嫁做得还很不够,这也是导致国际贸易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三是小型贸易企业的融资困难。正式由于国际贸易融资风险较大,不少银行选择性地开展融资服务,对象大多数都是资质较好的大中型企业,而一些小企业的融资成功率很低,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三、国际贸易融资的创新

虽然国际贸易融资正在快速发展,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我们依然处在初级阶段。要加快贸易发展,银行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更加注重融资服务的创新,为贸易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服务。一是构建全方位的融资服务。要尽快打破当前融资服务只针对某个贸易环节的局面,从贸易双方的一开始就介入,通过对贸易双方的货运和合同等进行分析,为企业的各个环节都提供贸易服务和融资服务,从而防止贸易在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二是加大人才投入。国际贸易人才的不足是造成国内银行贸易融资无法真正扩大的直接原因。因此,必须更加重视人才的建设,重视管理经验的积累,通过积极向外输送人才进行学习,吸引国外人才为我所用等方式,同时也要不断加大人力资源的培训,提高业务人员对于市场变化和形势的分析变化以,提高业务能力,建设一支具有丰富经验和优秀操作能力的团队。三是创新童子产品。将业务与产品组合、贸易融资与票据业务等方向进行创新。

四、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控制1.提高风险识别和防范的能力

强烈的风险意识是国际贸易融资服务的首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被高额的利润冲昏头脑。同时,要不断提高科学分析融资风险的能力,科学地界定和判断融资风险。首先,要根据一些基本的经济学原理,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对一个国家的贸易风险进行经济模型的建立,从而得出风险的打消测算。其次,要对国家的贸易风险进行实时地动态管理。对每一个国家的贸易情况进行跟踪分析,每个时间段进行更新,保证风险分析能够紧跟时政变化和市场变化。最后,要时刻关注好国家的动态,尤其是政治带来的变化,以及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对该国做出的信用评级。

2.建立良好的信贷管理

在融资服务中,要注重管理。一是要尽快健全资源共享的服务机制。各大银行之间,要合作共赢,不同的业务部门要资源共享,对融资服务对象的金融情况进行信息共通,从而保证风险能够可控。二是要对融资服务进行授信管理。比如,可以结合过去该贸易企业的业务表现和融资情况进行授信,在后续的融资服务中,根据授信情况进行授信融资,既提高效率也降低了风险。三是要建立信用管理服务。针对小型贸易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可以建立信用跟踪,根据贸易表现情况对企业融资进行风险分析,并在后续的服务中根据还款情况等进行科学评价。同时,也可以创新抵押、担保的方式或者积极开拓风险转嫁业务,使小型企业也能够更好的获得融资,从而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3.构建后续贷款管理服务

贷款管理服务,指的是在融资贷款进行发放之后,要对企业的贸易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对一些市场变化进行预测,在可贸易风险到来之前,做出风险预案,并及时响应,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

总之,国际贸易是发展大势所趋,融资服务是国内银行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必须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不断对融资服务进行创新,推动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国际贸易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雅.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管理研究[J] .湖南大学,2010,2(10):125-127

[2]马俊华.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 [J].上海师范大学 ,2013,3(03):247-249

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分析 篇4

一、关于国际贸易融资的分析

由字面意思便可看出, 国际贸易融资指的是在国际贸易中的资金融通, 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银行的信用行为。简单的说, 国际贸易融资属于贸易融资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利用各种贸易融资工具, 在短时间内针对商品交易中的各个环节的资金融通所进行的一种活动。银行为企业的国际结算提供便利的资金支持, 这部分资金的总和也称为国际贸易融资。通常可以根据融资主体的不同将其分为出口商融资和进口商融资。

国际贸易融资以其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以及灵活的融资手段受到了各大银行和企业的欢迎。同时由于其相对简单快捷的操作流程和审批流程、依托于国际结算的结算方式、能够有效的帮助企业规避风险的特性使其在外贸企业中的发展更为迅速。国际贸易融资在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解决宏观经济的运行问题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有效的加快了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 同时带动了银行和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风险分析

由于我国国际贸易融资起步较晚, 还没有完全的与国际接轨, 导致了国内银行和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的重要性和风险认识不足。在问题发生之前没有制定好规避风险的策略, 在问题出现之后又过度夸大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性, 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融资机制的完善与发展。目前国际贸易融资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国家或地区主权风险、进出口商的信用风险、银行的资信风险以及利率及汇率风险。

1. 国家或地区主权风险

国际贸易融资必然涉及到国家之间的债务问题, 如果在债务还没有完全偿还之前, 债务国发生动乱导致主权变动、实行外汇管制或者是自然灾害、金融危机等都会使得债权主体面临巨大的风险。特别是中东等一些暴乱的地区以及一些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小国家, 这种风险性更大。国家风险是国际贸易融资面临的最大的风险。

2. 进、出口商的信用风险

由于银行对于进、出口融资主体的资信评价制度存在缺陷, 特别是对于进口商的信用问题关注较少。极其容易出现个别企业恶意利用押汇、打包贷款等方式融得大量资金, 到期后出现企业效益差、缺乏偿还能力甚至是恶意转移资金等问题。这就导致了银行的短期融资被恶意占用, 使的资金难以正常的流动。因此国际项目融资存在着贷款人无力偿还和恶意骗取担保的风险。

3. 银行的资信风险

银行是国际贸易的桥梁, 银行的资信直接决定了国际融资所面临风险的大小。例如某些资信较差的银行经常会不顾国际惯例的规范, 拒绝出示信用证。在交易过程中推卸责任, 造成风险贷款。同时银行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合理、操作流程不规范、监督力度不足等问题也会给国际贸易融资带来巨大的风险。

4. 利率以及汇率风险

利率在贸易市场中不是一个稳定的值, 它是上下浮动。虽然我国通过宏观调控将利率的浮动控制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 但是在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中利率的浮动是由市场决定的。相对较大的利率浮动会引发货币或资本价值的大范围浮动, 因此会使国际贸易融资面临巨大的利率风险。

汇率与利率相似, 汇率也是不断浮动着的, 也会引起外币计价资产与负债的大范围浮动, 从而使国际贸易融资面临巨大的风险。汇率风险存在于外汇的结算、折算和交易等各个阶段中。利率和汇率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目前只能尽量的规避风险, 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三、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应对策略分析

为规避国际贸易融资面临的众多风险, 政府必须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通过政策的规范与支持为国际贸易融资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同时银行也应该制定合理的完善的风险规避与处理机制。

1. 完善资信评估机制

首先要严格审核进、出商以及开证银行的信用证。其次要对各方的资本水平、偿债能力进行严格的评估, 这就需要组建专业的评估团队。最后要准确调查出产品的实际价格、运输费用等, 防止资金被恶意套取。完善自信评估机制是规避风险的第一步。

2. 完善风险监督机制

除了要做好融资前的资信评估工作之外, 做好全程的风险监督工作也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方式之一。在整个贸易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当地的政治、经济、自然、国家外汇政策、利率汇率等, 保证能够及时地发现隐藏的国家风险、贸易风险, 从而在风险发生之前制定完善的应对机制。

3. 建立相应的法律保障体系

国际贸易融资发展速度过快, 而相应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存在着很多法律漏洞。目前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完善现有的法律机制、切实保证法律的执行力度、做好立法工作、例如, 落实资产抵押的法律规定, 一切按照法律流程执行。同时加大对于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充分利用法律降低风险的发生率, 切实保障各方利益。

4. 培养高素质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管理人员

通过定期的组织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 保证员工能够应对复杂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同时全面的高素质人才能够对国际形势、利率汇率浮动、融资前景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防止发生方向上的失误。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各行各业对国际贸易融资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积极地改革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健全法律保证制度、合理规避风险已经成为了当前的主要任务。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 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必然会不断的降低, 从而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份额, 提高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风险意识不足、风险应对机制不完善一直制约着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国际贸易融资的概念, 分析了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在全球化市场经济体制下所面临的风险, 提出了合理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对外贸易,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对策

参考文献

[1]王保华.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研究[J].商业经济, 2012, (15) :66-67.

[2]刘博, 钟王月.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及其规避[J].中国商贸, 2011, (5) :111-112.

[3]程晓娟.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 (22) :60-62.

[4]严冬.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成因及控制策略[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3) :9-11.

[5]孙颖.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对策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7, (6) :4-6.

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分析 篇5

国内票据贸易融资结算新产品风险提示

(票据商务通、票据置换通)

一、票据商务通

1、实施客户准入制度。

对办理业务的客户实施严格的准入制度,应选择信用评级较高、授信记录正常、合规经营、财务管理规范、与我行具有良好合作关系的企业办理该业务。

2、关注经销商与生产商生产经营情况。

跟踪经销商后续的销售情况和财务状况,了解生产商生产、备货的平均时间,根据生产、备货时间和进度控制后续保证金补足时间;通过对生产商商品生产原材料来源和备货采购来源情况以及其产品销售情况的监测,及时了解生产商的履约能力和经营情况。

3、监控经销商销售回款结算与回笼渠道。

根据《“票据商务通”三方协议》、“提货通知书回执”等及时了解贸易合同规定的交货、装运时间以及到货时间,监控经销商及时通过我行办理相应商品销售款项的相关结算手续,防止经销商不通过我行办理相应的销售货款结算或销售款未按约定渠道回笼。

4、禁止票据非法融资。

了解经销商与生产商的关系,避免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无真实贸易背景利用票据商务通进行非法票据融资。

5、防范经销商与生产商违约行为。关注经销商与生产商的履约情况,防止出现因贸易纠纷导致不能正常履约,或无故出现逾期交货和逾期缴存保证金现象。

6、加强保证金的监控

对于分期缴存保证金的业务,后续分期补缴的保证金要及时冻结,防止保证金提前释放。

二、票据置换通

1、有选择筛选客户开办业务。

对办理该业务的客户有选择的进行筛选,应选择能够合规经营,以往业务记录良好,财务管理规范,与我行具有良好合作关系的企业办理该项业务。

2、加强交易真实贸易背景审核。

由于该产品主要是为满足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对短期资金周转的需求,为企业提供支付交易结算的融资便利,因此必须加强交易真实贸易背景的审核,避免企业出于纯融资的目的办理此项业务,防范违规的政策性风险。

3、加强票据置换金额配比管理。

对于一张大金额银行承兑汇票作质押开立多张小金额银行承兑汇票的情况,大金额银行承兑汇票的有效质押额仅限该笔业务,对于质押额大于所开立多笔小金额银行承兑汇票金额总和的,不允许后续增开或补开新银行承兑汇票。

4、加强质押银行承兑汇票管理。办理“票据置换通”业务的机构必须加强押品的管理,明确押品的保管部门与人员,并提高对押品现场检查的频度与力度,防止押品被挪用、置换或提前释放的风险。

5、加强质押银行承兑汇票真伪鉴别。

加强从业人员鉴别银行承兑汇票真伪的业务培训,提高对银行承兑汇票真伪鉴别的水平与能力,防范伪假票据的诈骗风险。

6、注意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日匹配度。

质押银行承兑汇票的到期日应注意与承兑出票的到期日相匹配,承兑申请人提交质押的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日,原则上应迟于申请承兑的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日。如承兑申请人提交质押的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日早于申请承兑的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日,公司业务部门应在所签订承兑汇票质押合同中注明所质押银行承兑汇票到期之后由承兑行负责托收且托收款项直接转入承兑申请人保证金账户,并续签保证金协议,同时要求承兑申请人出具如到期承兑行不能按时承付时承担一切经济责任的承诺函。

7、加强银行承兑汇票“未用注销”管理。

由于“票据置换通”存在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银行承兑汇票质押出票的情况,因此要特别注意银行承兑汇票“未用注销”的管理。一对多(质押一张票据开立多张票据):除非未用注销所有开出银行承兑汇票,否则不能直接释放押品;多对一(质押多张票据开立一张票据):未用注销后即可释放所有对应押品;多对多(质押多张票据开立多张票据):除非未用注销所有开出银行承兑汇票,否则不能直接释放押品。

8、注意法律文本正确使用。

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分析 篇6

[关键词]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

一、引言

国际贸易融资,是指银行围绕贸易商的资金需求与资金流动规律,并结合国际结算的各个环节,为满足贸易商资金需求的各种服务的总和。是银行为外贸企业办理国际贸易业务而提供的资金融通便利,是有效运用资金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也是促进进出口贸易的一种金融支持手段。

由于贸易融资及相关的国际结算业务涉及到不同国家和不同客户,在信息传递、贸易习惯、结算手段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加上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及其融资涉及到关税和外汇管制等政策,使得融资业务中信用风险凸现。贸易融资综合授信面对的常常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而往往缺少定量数据的系统,因而贸易融资业务的授信风险较大且较为复杂。但是,我国银行在将授信管理引入国际贸易融资的过程中,往往受到原有信贷管理思维模式的影响,难以摆脱早已根深蒂固的思维惯性,仍然过多的注重定性分析而缺乏必要的定量评估。因此,如何准确评价贸易融资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将对这一业务的发展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二、授信额度概念

贸易融资综合授信是银行授予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与其进出口业务有关的一种或多种的综合性的短期融资。商业银行常见的出口授信包括:出口押汇、出口托收押汇、票据买入、票据贴现、打包放款;进口授信包括:进口开证、进口押汇、进口托收押汇等。以上授信品种构成综合授信的直接因素。

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客户信用上,为了防范信用风险,银行通常为客户核定一个在一定时期内有效的信用额度。在该限额内,银行可为客户提供一种或多种国际贸易融资。该额度可以循环使用,但客户的未偿债务和已偿债务之和不能突破原来确定的限额。授信额度就是银行授予客户的信用额度,且授信人与被授信人之间要签订合约;授信人要保证在授信额度之内,对被授信人提交的符合融资条件的业务给予融资;被授信人保证在授信额度的有效期内,遵守银行关于融资或授信的相关规定。

授信额度按融资主要业务种类可分为进口授信和出口授信两大类:进口授信包括:进口开证额度、进口押汇额度、进口托收押汇额度;出口授信包括:出口押汇额度、出口托收押汇额度、票据贴现额度、打包贷款额度、福费廷额度。

三、信用风险防范模型建立

1.分配矩阵

进出口商可通过商业信用、第三方担保、抵押、质押四种担保方式向商业银行申请授信额度。商业信用是建立在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用,由于企业经营风险的存在,在企业无力偿还贷款时,风险较大;第三方担保是企业取得第三方企业的连带担保,具有一定的风险;抵押就是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法律规定的可做抵押的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就抵押物卖得价优先受偿;质押,就是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就该动产卖得价金优先受偿。抵押和质押对银行来说,风险较小。商业银行根据每种业务风险程度的差异及客户提供的担保方式制定出授信业务的准则。即:仅凭信用担保可授予的信用额度;凭第三方担保可授予的信用额度;必须凭抵押或质押方可授予的信用额度等。详见下表。

表 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准则

上表中,行表示授信额度种类,列表示担保的方式。表中数字为0或1。1表示该列所代表的担保方式可授予该行所表示的授信额度。0表示该列所代表的担保方式不能授予该行所表示的授信额度。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可根据融资业务的重要程度在上述8种授信额度中分配额度比例。根据表1和以上原则,建立分配矩阵(1)

(1)中代表第j种担保方式用于第i种授信额度的百分比,满足。比如在信用担保方式下,有六种授信额度凭信用担保不能授予。则,其他可凭信用担保授予的信用额度可根据需要进行分配,比如进口开证额度占60%,则,那么出口押汇额度就占40%,。其余担保方式下情况以此类推。

2.评估矩阵

商业银行在对客户进行国际贸易融资之前必须对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细致的调查论证。一般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核查,以确定在各种担保情况下的评估授信额度。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情况:产品或最终产品的市场情况、贸易国别、贸易量、创造和盈利能力、在银行的结算记录;企业的基本素质:领导层素质、职工素质、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发展潜力等;企业的财务状况:资产状况、财务三率指标;企业的总体效益状况:上年利润及增长情况、资产报酬率等。

建立评估矩阵(2)

(2)中表示对i类担保方式的评估值,当时,。假设银行对某一客户的评估值为:信用评估值,担保评估值,抵押评估值,质押评估值,则评估矩阵可表述为

(3)

3.风险系数矩阵

虽然商业银行在对客户进行了详细调查后确立了评估值,但仍然会存在诸如抵押、质押物变现损失、产生的手续费用等系列风险,故会按一定的比例将评估值转化为险后价值,建立风险系数矩阵

(4)

(4)中表示对i类担保方式的转换系数,当时,。如信用价值按,担保价值按,抵押价值按质押价值按转化为险后价值,则风险系数矩阵可表述为

(5)

4.授信额度矩阵

根据上述原则,结合(1) (3) (5)可建立授信额度矩阵T

四、信用风险防范模型求解(授信额度的确定)

将授信额度分为进口额度与出口额度两大类,将矩阵中的第1,2,3行相加合并成为一行,第4,5,6,7,8行相加合并为一行,则矩阵简化为

(7)

据此可得:进口额度为

(8)

出口额度为

(9)

如果对融资业务不加区分,进行均衡授信的话,则令,,则进口额度为

(10)

出口额度为

(11)

進行均衡授信可以兼顾各种业务品种,风险也较为分散;另外还可以对重点业务进行重点授信,即改变的数值,优先支持重点业务,使重点业务获得较高比例的授信额度。

影响授信额度大小的其他因素还包括:①评估矩阵V中的值,的值在银行对客户的担保方式进行全面评估后就能确定了;当然银行在一段时间以后或认为有必要的时候,会对客户的资信状况重新进行评估,这时原来确定的数值就必须由最新的评估结果所替代。②风险系数矩阵A中,的数值是根据当时的客户经营状况、资信状况、抵押(或质押)标的变现程度、市场状况等各方面因素决定的,而所有这些影响因素是不断发生变化的,银行将定期或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风险系数进行调整。

五、商业银行应用信用风险防范模型应把握的原则

基于信用风险的贸易融资综合授信模型的运用为商业银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估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提供了参考。在运用过程中,银行对客户进行授信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是合法性原则,即所有的授信业务必须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重点支持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及企业,禁止对任何违法违规企业进行授信;第二是盈利性原则,即在授信额度下办理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要保证能按时收回本息,授信时的信用评定及抵押担保措施要完善,并且还要能带来其他相关收益;第三是合理性原则,即授信额度的结构要合理.各类贸易融资业务额度占总授信额度的比例要合理,而总的授信额度与被授信人的产值及净资产的比例要合理,且对单一客户的授信额度不宜在银行的全部授信业务中占比过大。

参考文献:

[1]张耀麟:银行进出口贸易融资[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程祖伟韩玉军:国际贸易结算与信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陈忠阳:金融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

[4]姜青舫:风险度量原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5]张永娟张志鸿霍学喜:信用风险程度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4,(2)

[6]王晓春:国有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分析与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06,(08)

[7]宋云萍:国际贸易融资中授信开证的风险分析及防范[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

[8]孙建林: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管理[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分析 篇7

一、贸易融资的概念及类别

1. 贸易融资的概念

对于贸易融资来讲, 其指的是银行为出口企业或者进口企业所提供的、同进出口贸易行为相关的信用便利或者短期融资资金。其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授信开证、出口抵押、提货担保、进口抵押、打包贷款、国际保理融资等。境外贸易融资行为指的是企业在处理进、出口开证业务期间, 通过国外代理所提供的融资条件及融资额度, 相应的延长信用证项的付款时间。例如:银行在为顾客创建假远期信用证时, 多通过境外的金融部门对顾客实施资金融通活动, 从而缓解企业对外付汇的压力。

2. 贸易融资的类别

最近几年, 我国多数银行不断推出了很多贸易融资业务模式及产品, 以满足不同顾客的个性化需求。经过分析来看, 贸易融资大致包含以下几方面类别:其一, 授信开证。指的是银行为顾客在授信额度的范围内相应降低或者免除一定保证金所对外开立的信用证。一般银行需要先对顾客核定一个授信的额度, 依据顾客不同的信用级别, 减少或者免除一定的开证保证金, 为顾客开立信用证;其二, 出口抵押。指的是当信用证所对应的受益者在装运货物后, 把所有货运票据抵押给当地银行, 银行部门扣除相关费用及利息后, 把货款预先付给受益者, 之后向开证行收取或者索偿货款的贸易融资行为;其三, 提货担保。指的是在通过信用证结算进口贸易期间, 如果货物较货运票据先抵达目的地, 开证行应根据进口企业的申请, 为其向代理者或者承运人出具承担先发放货物赔偿责任的保证性文件。在实施提货担保业务时, 出口企业一般为香港、日本、韩国等周边地区及国家, 当货物较票据先抵达时, 进口企业由于没有接到提单, 无法提货, 为了防止支付大量的滞港费, 或者急于提货进行生产, 经常需要银行进行担保, 企业先将货物提取出来, 开证行需要在进口企业出具信托收据以后, 提供提货担保书, 要求代理者或者承运人先放货;其四, 进口抵押。指的是开证行在收取所有信用证相符票据以后, 为开证申请者出具的, 可以支付该信用证款项的短期融通资金。一般来讲, 进口抵押与信托收据配合应用, 开证行依据申请者签发的银行信托收据来发放信用证;其五, 打包贷款。指的是出口企业在收到进口企业当地银行出具的有效信用证以后, 以信用证作为正本向银行申请, 进而获取信用证项下出口商品装运、生产、采购等所需的短期融通资金;其六, 国际保理融资。指的是国际贸易期间, 银行利用进口保理商或者代理行通过有条件放弃追索权的形式对进出口企业应收款项进行购买或核实, 进而使进口企业获取商品出口后回货款的保证。

二、我国当前外贸的情况

伴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及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张, 我国对外贸易在近几年获取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在实施改革开放后的近10年期间, 对外贸易每年平均以15.6%的速度持续提高, 该速度较同期世界贸易发展平均速度、世界经济发展平均速度都快。最近几年, 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年增长率超过25%, 特别是在2013年, 到达了37.9%。不断提高的外贸进出口同消费、投资共同变成了促进我国经济提升的动力, 对外贸易不但为我国提供了更多就业的机会, 同时也调整了我国的经济结构, 促进了技术的进步与产业的升级。

快速提高了外贸增长速率不但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为世界经济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据相关统计表明, 自2001—2011年期间, 我国累计进口额高达3.6万亿美元, 平均年增速超过世界平均进口年增速10多个百分点。在2013年,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了39%, 为全球货物贸易增长贡献率为12.6%, 占据世界首位。

三、在贸易融资期间授信开证存在的风险

1. 进口企业的信用风险

授信开证就是开证行根据进口企业的申请, 利用其信用为受益者提供付款承诺的行为。所以, 开证行所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申请者的信用风险。在信用证的受益者被指定银行提交合格单据时, 如果申请者发生财务恶化、资金周转不畅、破产清盘等问题时, 则无法按时支付信用证款项, 也可能申请者恶性拖欠资金。那么, 开证行就需要利用本身资金进行垫付, 而产生的信用证垫款, 会影响其本身的发展。例如:山东烟台某银行在2010年为A企业授信开立期限为100天的信用证150万美元, 但是A企业因为运营管理不佳、生产停滞, 无力偿还对外付款, 银行为了确保本身的信誉, 只能自行付款。之后企业破产倒闭, 无法偿还款项, 最终变成了银行垫款, 形成不良资产。

2. 信用证欺诈对银行形成的风险

对于信用证来讲, 其开始就遵守了独立、抽象的原则, 不涉及货源同表面相符的原则, 也唯有遵照此类原则, 才可以保证银行由复杂的贸易纠纷中解脱出来, 此也成为了信用证存在与发展的关键点。然而, 此类原则也导致信用证变成了一类容易被不法人员利用的工具。通常来讲, 信用证欺诈对银行形成的风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第一, 开具无贸易背景的信用证。在某些情况下, 开具无贸易背景的信用证可视为骗取信用证, 其是银行进行信用证交易期间所存在的最大风险, 通常手段包含:开证申请者同受益者虚构贸易关系, 联合欺诈银行及伪造信用证等;第二, 信用证软条款欺诈风险。信用证软条款又可以称之为信用证“陷阱”, 指的是开证申请者开立的信用证内附加一些条款陷阱, 根据该条款获得信用证的开证行或者申请者能够随时解除付款的主动权, 出口企业的货款回收完全依靠买方的信用。信用证软条款欺诈的隐秘性较强, 对受益者的威胁相对较大, 我国出口企业大多在此方面吃过亏, 付出了高昂的费用;第三, 转让信用欺诈。对于货物的最终供货企业来讲, 信用证的转让存在较大的风险。该方法可以把信用证风险转移到国内企业。假如货款可以收回, 则中间商获取佣金及差价, 假如货款无法收回, 则中间商毫无损伤, 供货商承担责任。此种情况对国内的供货企业来讲十分不公平。

3. 内部操作导致的风险

银行的业务属于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其不但要求从业者具备熟练的专业能力, 同时也需要具备相应的政策意识、知识水平及理论素养。假如银行中新员工较多, 培训较为落后, 那么业务操作极容易出现问题, 不仅会对银行的信誉造成影响, 甚至严重的可能使银行承受损失。其实, 很多情况下, 犯罪人员的方法并不高超, 主要是因为经办者能力较差、经验较少、警惕性不强等造成的。

四、预防国际贸易融资中授信开证风险的措施

1. 慎重选择顾客

想要预防融资风险, 首要工作就是慎重选取顾客, 在银行为顾客处理业务前, 需要对其身份进行调查, 同时掌握资金的来源及用途。假如顾客无法提供充足的证明材料, 则银行可以拒绝同其进行交易活动。针对公司客户, 银行需要将公司领导者的背景、性质、有权人的签字等进行彻底调查, 保证合法性。针对缺少了解的国外客户,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实施调查:第一, 利用世界最大的调查公司, 即邓白氏公司进行调查。也可以通过国内调查公司进行调查;第二, 利用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工作进行调查;第三, 利用我国银行出于海外的分行或者代理商进行调查;第四, 利用我国驻国外商会机构进行调查等。

2. 加强内控力度

针对开立无贸易背景的信用证情况, 如果不能偿还, 那么银行将支出大量的垫款, 想要预防此种问题出现, 则银行内部就需要加大内控力度, 实行统一授权, 进而由源头杜绝顾客此种欺诈行为。当前我国很多银行都提高了预防无贸易背景信用证的风险水平, 降低了此种问题的发生率, 然而该情况仍时有发生。无论通过何种形式开立无背景的信用证, 最后的结果都为金额核销不掉。假如企业存在无法核销的金额, 同时又不能给与解释, 则外管局认为, 企业开立了无背景的信用证, 存在欺骗银行资金的嫌疑。可以将此类企业列入黑名单。但是, 伴随着监管水平的提高, 监管措施的更新, 部分企业也相应调整了作案措施, 所以, 相关从业者就需要深入研究此类行为, 关注其最新的动向, 进而不断改进管理措施, 提高内控水平。

3. 仔细审核申请者的情况

在为顾客或者申请者开具单笔授信或者授信刻度时, 需要仔细审核申请者的情况, 尤其是现金流量及债务的偿还能力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因为授信开证需要具有明确的背景及货款抵押风险, 所以, 在核对申请者的偿还债务能力及资信期间, 不但要关注财务报表上的数据, 同时也需要深入分析同信用证所进行的贸易关联。例如:进口的货品是否紧俏、货品是否为企业所求、是否有广泛的市场前景等。在开具信用证到申请者全额支付期间, 开证行还需要时刻关注商品的市场行情, 假如此类商品在市场上的售价急剧降低, 那么需要尽快同开证者进行沟通, 采取相应的风险预防方法。

4. 对差额保证金的开立信用证进行严格控制

在开立差额保证金的信用证时, 需要严格控制, 层层审批, 每年都需要对申请企业实施信用等级评定, 并且把进口信用证业务划归到企业统一授信管理工作中, 采用资产负债比例的方法管理远期开证, 对企业的信用情况及业务情况进行严格审核, 结合企业不同信用等级来确立相应的保证金收取比例。通过此种方法, 可以更好的将贸易融资期间的授信开证风险降至最低。

五、总结

总而言之, 应对银行的风险属于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 同时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需要进行大量的科学探讨, 并且各个环节密切配合。银行业本身就是具备极大风险的行业, 假如管理人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那么不仅会对银行本身的信用造成危害, 同时也容易为银行带来巨额经济损失和巨大信誉损失, 危害银行发展。所以, 相关从业者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 制定严谨的工作规范, 深入研究贸易融资期间授信开证存在的风险, 并做好预防工作, 从而在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促进银行的稳定发展。因此, 对国际贸易融资期间的授信开证风险及防范进行分析是值得工作人员深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李东卫.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研究[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02) .

[2]李雪涛, 刘金珂.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及其风险防范问题研究[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11 (04) .

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分析 篇8

随着跨国项目投资的广泛开展, 国际项目融资方式已逐渐成为广大学者的研究热点。基于国际项目投资的规模大、回收期长、风险大等特点, 如果采用常规的融资方式, 将无法满足项目本身对资金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国际项目融资方式应运而生。国际项目融资从其本质上来说是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筹措其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一项理财活动, 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主体的理财目标。本文所界定的国际项目融资是指以境内建设项目的名义在境外筹措外汇资金, 并仅以项目自身预期收入和资产对外承担债务偿还责任的融资方式。在现阶段, 跨国投资逐渐成为国际企业资本快速增值的一种趋势, 根据资金的流动性及稀缺性的属性, 资金从较充裕或经济发达国家向资金需求旺盛的项目投资所在国或发展中国家流动已经成为资源跨国流动的一种显著特征。一般情况下, 发达国家的项目投资主体依靠本国贷款机构雄厚的资金支持、规范的证券市场及完善的信用担保机制倾向于从本国渠道获得所需资金, 而发展中国家的项目主体由于不具备上述条件, 更加青睐于从境外获得项目所需资金。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理财环境下, 那些发展中国家的项目融资方要承担更多的风险, 尤其是在筹资中由于汇率的波动所带来的外汇风险。本文以外汇风险的界定为切入点, 力图从货币保值的角度对外汇风险提出一些规避措施。

二、外汇风险的界定及分类

对于外汇风险 (Foreign Exchange Exposure) 的概念, 理论界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界定:“泛指一个金融行业、企业组织、经济实体、国家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对外经济、贸易、金融、外汇储备的管理与营运等活动中, 以外币表示的资产 (债权、权益) 与负债 (债务、义务) 因未预料的外汇汇率的变动而引起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的可能性”。本文所讨论的外汇风险专指国际项目融资过程中所面临的汇率风险。

(一) 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 (operating exposure) 是一种潜在的、预期经营收益的不确定性, 主要是由不可预料的汇率波动引起。经营风险普遍存在于项目融资及项目运营过程中, 是外汇风险防范中难度最大的。

(二) 交易风险

交易风险 (transaction exposure) 是在以约定外币计价的交易中, 由于外币和本币之间以及外币与外币之间汇率的波动, 使国际企业蒙受交易损失的可能性。交易风险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以外币即期或延期付款交易方式的商品、劳务的跨境交易;以外币结算的国际信贷活动;尚未履行的远期外汇金融资产交易。交易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交易结算风险。交易结算风险是指以外币计价进行贸易及非贸易交易所需承担的外汇风险, 是国际项目融资中经常要面对的风险。

(三) 转换风险

转换风险 (Translation exposure) , 也称会计风险 (accounting exposure) , 国际企业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 由于时间的关系汇率发生了意外的变化导致国际企业的合并会计报表发生账面上的损益。虽然转换风险与交易风险不同, 它仅仅是一种账面上的损益, 但它却会影响到项目主体向外界公布财务报表的数值, 可能会招致股价和投资利润率的下跌, 从而给项目主体带来融资方面的障碍。

三、国际项目融资中外汇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 浮动汇率制

在现今的国际金融体系下, 浮动汇率制占据主导地位, 汇率波动幅度加大, 汇率变化频繁, 而且关键的国际货币之间的变化浮动具有明显的扩大趋势。在项目公司进行运营的各个阶段, 都要面对外汇的收付, 所以,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 汇率的频繁波动是造成项目公司承受外汇风险的一大诱因。

(二) 时间跨度大

国际项目融资一般是为解决那些大型的、基础性的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而服务的, 从最初的融资决策分析到最终的用项目运营收益偿还贷款需要经历相当长的经营周期。汇率在这样大的时间跨度中, 随机波动性加剧了项目公司的外汇风险。

笔者认为国际项目融资具有两层基本含义, 首先, 项目公司是为了完成特定的投资项目而成立的相关的经济实体, 是筹资方同时也是债务人。其次, 用来偿还债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特定项目投产运营后所得的收入。如果项目运营状况不佳, 出资方只能从项目本身的资产中收回贷款, 而不涉及项目以外的任何资产。所以, 项目融资是一种无追索权或有限追索权的贷款。发展中国家的项目公司其建设期中的借款主要是美元、欧元等国际关键货币, 而收益则主要为本国货币, 这就给项目公司在偿还贷款和支付相关费用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外汇风险。

四、衍生金融工具对外汇风险的防范措施分析

衍生金融工具 (Derivatives) , 也称金融衍生品, 是在原始金融工具 (如股票、债券或货币等) 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新兴金融工具, 从性质上讲与原始金融工具一样都是交易媒介, 金融衍生品本身是高风险与高收益的组合, 又是规避外汇风险的重要工具。因此, 科学利用金融衍生品是规避国际项目融资外汇风险的重要手段。在国际项目融资中常用的金融衍生品主要有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与期权等。下面就几种重要的外汇业务方法通过举例进行阐释。

(一) 利用远期外汇交易

远期外汇交易实质为一种契约交易, 是外汇交易双方以明确约定的日期及事先约定好的汇率买入或卖出一定数目的外汇, 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

例1:日本某国际融资项目获得美国某商业银行三个月期、10万美元的贷款, 项目运营期收益为日元。假设即期汇率为USD 1=JPY 137.4, 三个月后的即期汇率为USD 1=JPY 137.5。日方如果进行即期交割, 只要卖出1 374万日元换取10万美元偿还债务即可, 但三个月后, 由于美元升值, 日方需要付出1 375万日元来偿还债务。显然, 由于美元升值, 日方需多支付1万日元。如何利用远期外汇交易规避三个月后美元升值的外汇风险呢?日方项目公司在与美方签订贷款协议的同时, 可与本国外汇银行签订买进3个月期、金额为10万美元的远期外汇合约, 并在合约中约定3个月后的远期汇率为USD 1=JPY 137.3, 到时, 日方只需支付1 373万日元换取10万美元偿还债务即可。可见, 远期外汇交易并不以盈利为目的, 而是要固定成本。以上分析是以外汇升值为假设前提的, 如果出现相反的情况 (即外汇汇率下降) , 项目公司可以进行反向操作达到固定成本的目的。

(二) 利用外汇期货合同

外汇期货合同 (foreign exchange futures) 是金融期货中最早出现的品种, 它是外汇交易双方约定在将来的某一特定时间, 根据现在商定的汇率, 进行的标准化合约的交易, 特点是以汇率为标的物, 一般是通过套期保值的方式来规避外汇风险。

例2:美国某项目公司从澳大利亚获得一笔150万澳元的贷款, 协议规定80天后要偿还贷款, 而项目公司账上只有美元头寸。为了防止澳元升值使贷款成本增加, 该项目公司可在贷款取得日买入15张、3个月期的澳元期货合约, 价格为USD 1=AUS 1.4999, 但是澳元现汇汇率为USD 1=AUS 1.5000。假定80天后澳元升值, 该公司以USD 1=AUS 1.3988的价格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澳元期货平仓, 同时以USD 1=AUS 1.4000的价格在现汇市场上买入欧元现汇用于支付。上述交易过程及该公司的损益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见, 该项目公司由于做了期货套期保值, 从而弥补了现汇市场上的损失。也就是说, 该公司通过期货套期保值, 使150万澳元贷款的美元价值相对稳定, 降低了澳元对美元汇率变动的风险。买进套期或多头套期适用于将来有外汇支出或拥有外汇债务的情况, 假设本例如果澳元不是升值而是贬值, 可以采用卖出套期或空头套期的方法规避外汇贬值的风险。

(三) 利用外汇期权合同

外汇期权从属性上是期权的一种, 外汇期权的标的物是外汇, 买卖的仍然是一种选择权, 这种选择权是合约购买方在向出售方支付一定权利金后获得的。购买方可以在将来约定日期, 按照规定汇率买进或者卖出一定数量外汇资产。

例3:某项目公司买进3个月期的英镑看涨合约, 合约金额为25 000英镑, 协定价格为1 GBP=1.8 USD, 期权费为1 000美元。以下可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当即期外汇市场价格≤1 GBP=1.8 USD时, 放弃期权, 直接到外汇市场上购买英镑, 其损失是期权费1 000美元;当1 GBP=1.8USD<即期外汇市场价格<1 GBP=1.84 USD时, 行使期权, 有损失, 但损失小于1 000美元;当即期外汇市场价格>1 GBP=1.84 USD, 行使期权, 有收益无损失。利用外汇期权规避外汇风险的成本或收益如右上图所示 (图中折线为买方的盈亏趋势) :

五、结论

在外汇风险管理中, 项目公司需要根据自身业务性质和财务状况及有关外汇汇率预测信息, 综合考虑应采取的风险管理方案。一般来说, 项目公司对不同的融资方案进行外汇风险管理时, 首要的工作就是要由专业人员对外汇汇率的未来变化趋势进行尽可能正确的预测, 根据项目公司的自身实际选择合理的避险工具和产品, 包括优化融资流程、改变融资项目合同结构, 调整融资时间、完善融资分配机制等项目合同性的方式, 还可以通过协议或合同的方式直接锁定汇率风险, 固定融资成本, 并可针对个别项目公司度身定做个性化的避险方案。

摘要:国际项目融资作为一种新型的资本融资方式已经在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中起到显著的作用。项目公司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地规避外汇风险。本文对外汇风险进行了界定及分类, 并从外汇风险的成因出发在货币保值的角度下以假设范例的形式对外汇风险的规避提出了防范措施。

关键词:国际项目融资,外汇风险,衍生金融工具

参考文献

[1] .岳锋利.BOT项目的风险分析与防范策略[J].现代管理科学, 2004, (11) .

[2] .李灿灿.PPP融资模式风险分析[J].科学与管理, 2010, (2) .

[3] .朱建华.论BOT项目的风险与风险分担[J].经济与法, 2010, (01) .

[4] .崔学刚.国际财务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及其规避 篇9

1.1 出口商融资方式

1.1.1 打包贷款

打包贷款是指出口地的银行向拥有合格信用证的外贸出口商提供的用于生产、采购、运输货物的专项贷款。打包贷款的目的是支持外贸出口商按期出运交货, 是有利于外贸出口商在缺乏资金时候依旧可以顺利开展对外贸易一种短期融资。

1.1.2 出口押汇

出口押汇是指外贸出口商已经发出出口货物, 并且向银行交来合同要求的单据后, 银行以出口单据为抵押, 向外贸出口商提供的资金融通。出口押汇也是一种短期融资。出口信用证押汇和出口托收押汇是其两种主要方式。

1.1.3 出口信贷

出口信贷是指出口国为了提高其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和本国高新技术产品等资本货物的外贸出口量, 由其官方出口信贷机构向本国外贸出口企业或是进口商提供的信贷支持。出口信贷是一种中长期国际贸易融资方式, 根据信贷支持对象不同, 可被分为卖方信贷与买方信贷。

1.1.4 票据贴现

票据贴现是指收款人为了提前获取资金将还没有到期的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 银行按照在票面金额的基础上按照贴现率扣除贴现利息之后将剩余款项支付给收款人。贴现银行在贴现之后便拥有了票据, 有权在票据到期时向票据承兑人进行收取票款。

1.1.5 贷款和透支

贷款是指银行为满足客户日常生产和营运的资金需求而向客户提供一笔融通资金。透支是指银行为满足客户日常生产和营运的资金需求在客户的账户上核定了一个透支额度, 客户在平日可以根据自身的资金需求在银行核定的限额内进行透支。贷款和透支是不需要任何抵押品的, 所以银行为了减轻自身面临的风险, 只会对那些信誉良好的外贸出口商提供贷款和透支。

1.1.6 出口信贷担保

出口信贷担保是一国为了扩大本国的外贸出口, 通过国家出口信贷机构向出口商专门提供的的一种特殊保险业务。出口信贷担保业务具有以下两个优势:一是受限较少, 二是能扩大受益的中小企业范围。

1.1.7 福费廷

福费廷也叫包买票据业务, 是指包买商 (金融机构) 从需要提前获得现款的外贸出口商那里以贴现的方式购买经过进口商承兑、当地银行担保的本票或是远期汇票的一种资金融通方式。福费廷的期限较长、融资额度大, 但是其既可以为外贸出口商提供融资, 而且还可以转移外贸出口商面临的汇价风险, 所以付费廷业务在国际贸易中已经越来越重要。

1.1.8 国际保理业务

国际保理业务是指保理商在外贸出口商通过承兑交单等方式销售出口货物的时候, 买进其以发票表示的应收账款, 并向其提供资金融通、销售账户管理、账款回收等金融服务方式。它是一种短期的贸易融资方式, 同时也是新型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它不仅能够为外贸出口商提供资金融通, 还能够转移信贷风险和汇价风险。

1.2 进口商的融资方式

1.2.1 进口押汇

进口押汇是银行在收到信用证的时候, 根据进口商的要求, 向进口商提供短期资金融通, 以帮助其解决资金周转难题。根据结算方式的不同, 进口押汇被分为进口信用证押汇和进口托收押汇。

1.2.2 信托收据

信托收据是进口商为了向银行借取货运单据在承兑汇票后向银行提供的一种书面担保文件, 表示出据人承认银行拥有货物的所有权, 并承诺在汇票到期日前将货物出售的款项偿还给银行, 届时进口商才能收回这份书面担保文件。

1.2.3 开证授信额度

进口商在申请开立信用证时需要向银行缴纳开证保证金, 以保证进口商对外付款义务的履行。开证授信额度是指开证行在为进口商开立信用证的时候, 为进口商限定一定金额作为进口商开证的额度。开证授信额度一般是银行向资信情况良好的进口商实施的。开证授信额的基本类型有普通信用证额度和一次性开证额度。

1.2.4 银行担保提货

提货担保是指当进口货物比货运单据先抵达港口的情况下, 银行向船公司出具有银行加签的向船公司办理提货的书面担保。银行提货担保仅适于信用证项下货物, 并且在这种情况下, 买方无论是否存在单证不符的情况下均须付款。

2 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风险及防范

外贸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存在不少的风险。

2.1 国家风险

国家风险是指由于国家主权行为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国际贸易融资必然涉及到国家间的债权债务清偿, 但是当涉及到的国家出现战争、外汇管制等问题的时候, 国际贸易融资的主体将会因此蒙受相应的风险。在国际贸易融资中, 国家风险对融资决策起决定性作用, 是融资主体面临的首要风险。目前来看, 国家风险可以分为三类: (1) 战争、国内动乱风险; (2) 转移风险; (3) 其他主权风险。

外汇风险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 由于汇率的变动而引起的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的大幅涨跌, 进而导致交易主体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外汇风险只有在汇率的变动给企业带来损失的时候, 才会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来看, 外汇风险只要有四种类型:外汇折算风险、外汇交易风险、外汇结算风险、经济风险。

2.3 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 由于利率的变化而引起的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的大幅涨跌, 进而导致交易主体经济损失的可能性。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 随着全球金融自由化的浪潮, 发达国家相应的取消了利率限制。利率的自由波动造成国际贸易融资市场上的利率风险加剧。

2.4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在国际贸易融资中各个主体都必须面对的。银行承担着借款人不能还贷的风险。出口商承担着进口商是否有信誉的风险, 出口商承担的信用风险具体包括受货风险、财务风险和结算方式选择风险三类。进口商承担的信用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出口商的商品不符合合同要求;另一方面是出口商不按时发货。

2.5 欺诈风险

银行在审单付款的时候只要求单证相符和单单相符, 这给不法商人提供了机会。近年来, 国际贸易融资诈骗给银行以及进出口商均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损失, 其中以信用证诈骗最为常见和典型。

3 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的原则

3.1 风险回避原则

风险回避原则是指进出口商和银行不参与或是不涉及那些已经预测到可能会产生风险的领域。风险回避原则可能使进出口商和银行丧失很多获得高收益的机会, 但有时候还是必须采用这种政策来规避某些可能性较大的风险。

3.2 风险分散原则

风险分散原则是指进出口商为了增加盈利, 减少损失, 而通过融资方式多样化来分散自身承担的风险。按照马尔维茨模型, 再确定资产组合的时候要注意合理搭配才能有效的分散风险, 这里的合理搭配主要是指企业应选取不相关的资产形成的资产组合。

3.3 风险抑制原则

风险抑制原则是指企业通过加强对风险的监控, 采取有效措施, 在风险形成之前就将风险防止了。在对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防范时, 风险抑制原则显得不是很适用, 因为汇率市场和利率市场的变化都太快了, 在措施来不及采取的时候, 风险就已经发生。

3.4 风险转移原则

风险转移原则是指进出口企业可以通过其他金融方式对将来可能产生的风险移给第三者。通过金融衍生品进行保值处理是转移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最佳方式。

3.5 风险保险原则

风险保险原则是指在国际贸易融资中, 银行和进出口为了在风险造成资产损失后获得相应的补偿而向保险公司投保。

3.6 风险补偿原则

风险补偿原则是指在国际贸易融资中, 贷款方在风险发生后遭受资产损失后为了补偿自己的损失, 于是对抵押品进行拍卖, 从而获得相应的补偿。

3.7 风险预防原则

风险预防原则是指在国际贸易融资中, 贷款方在提供贷款融资之前对这笔贷款所可能面临的风险系统地进行风险评估, 然后再根据评估出来的风险级别, 限定一个贷款的最高额度和最长期限。一般而言, 风险的级别越高, 贷款额度的最高限越小, 贷款的最长期限越短, 贷款的利率越高。

4 规避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措施

通过对国际贸易融资方式、风险和管理的原则分析, 我们应该通过以下措施规避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

4.1 实施货币互换

国际贸易融资中, 实施货币互换是规避外汇风险的最有效措施之一。货币互换, 又称货币掉期, 是一种金融衍生工具, 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 是指两个借款人为了降低汇率风险和筹资成本, 按预定的日期, 进行两笔金额相同、期限相同、计算利率方法相同, 但货币不同的债务资金之间的互换, 同时也进行不同利息额的货币调换。国际贸易融资中, 货币互换是规避汇率风险很重要的手段, 而且货币互换还具有保值功能。

4.2 严格调查贸易伙伴的资信情况

在国际贸易业务中, 贸易伙伴的资信状况很重要。为了寻的资信良好的贸易伙伴, 对对方的资信进行周密的调查是签约之前所不得不进行的。资信调查既包括进出口双方之间的资信调查, 也包括银行间的资信调查。在合同签订之前, 进出口双方为确保国际贸易顺利进行, 应慎重选择贸易伙伴, 采取适当措施调查对方的资信状况。调查的渠道一般是通过委托专门的咨询公司或是借助银行的代理行对对方企业进行资信情况调查。另外, 国际贸易结算往往涉及到出口方银行与进口方银行, 甚至还会有第三家银行牵涉到进国际贸易结算中。所以对银行进行资信调查, 选择资信情况良好的银行办理国际贸易结算业务对于进出口商也是十分重要的。

4.3 实施利率互换

利率互换是国际贸易融资中用于规避利率风险的最重要措施。利率互换是一种金融衍生工具, 同样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它是指交易双方主体以一定的名义本金为基础, 将该本金产生的以一种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 (支出) 流与对方的以另一种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 (支出) 进行交换。交换的只是不同特征的利息, 没有实质本金的互换。利率互换可以有多种形式, 最常见的利率互换是在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之前进行转换。

4.4 利用电子网络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 现在提供国际贸易融资和国际贸易结算的银行必须能够熟练的使用外部电子网络应用系统。同时, 随着科技信息的迅速发展, 很多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也能够提供国际贸易融资和国际贸易结算的服务, 这给国际贸易融资银行带来很大的压力。基于此, 银行更加应该重视自己的核心能力的评估, 努力提高其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国际竞争力。由此可见, 非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入这个行业间接的要求银行必须通过学会熟练使用外部电子网络应用系统来提供自己的业务竞争力。

摘要:国际贸易融资方式较多, 就目前形式来看, 银行和外贸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存在不少的风险, 包括国家风险、外汇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欺诈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本文在介绍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后, 重点分析了目前国际贸易融资面临的风险, 最后提出了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的原则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外贸出口,风险

参考文献

[1]刘春兰.关于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探讨[J].经济问题, 2006, (12) .

关于国际贸易融资及风险防范 篇10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对策

►►一、前言

近些年高新科技的发展, 加快了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形成和电子商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步伐, 促进了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 使得无论是在方式上还是在市场组织形式上, 国际贸易融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目前我国银行还没有建立完整的融资业务体系, 没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 并且以减免保证金开证、进出口押汇等基本形式的业务占主要部分, 而较复杂的业务所占比重较小, 如国际保理、福费廷等, 还有就是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量与市场提供的空间相比很不协调。这种种存在的问题都给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带来了各种不同形式的风险, 而面对这些风险, 各银行和企业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现状分析

目前, 我国对贸易融资业务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认识不够, 错误的认为国际贸易融资是零风险业务, 不需要实际动用资金, 但是在出现问题之后, 又表现为过度夸大评估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性, 结果制约了该业务的发展。还有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法律还不够完善, 跟国际惯例有一定的脱轨。国内也缺乏高素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人才, 没有能够把握融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关从业人员。

三、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风险

1.国家风险

国家风险一般分为国内动乱风险、转移风险、其他主权风险三类。如果涉及国际贸易融资的国家出现战争、外汇管制等问题时, 由于其中的债权债务清偿问题, 这就会使另外的交易主体承担相应的风险。在国际贸易融资中, 对融资决策起决定作用的就是国家风险。

2.利率风险

在国际贸易中, 利率的上下波动会引起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的大幅涨跌, 这就可能会给交易的经济主体带来损失。而且目前在发达国家中, 利率都是通过自由竞争市场自动调节的, 没有限制, 因而自由的利率波动会加剧国际贸易融资市场的利率风险。

3.汇率风险

外汇风险分为:外汇折算风险、外汇交易风险、外汇结算风险、经济风险。跟利率风险类似, 在国际贸易中, 汇率的上下波动也会引起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的大幅涨跌, 从而导致给交易的经济主体带来损失。

4.信用风险

在国际贸易融资中, 信用风险是各个交易主体都要考虑的。出口商承担着受货风险、财务风险和结算方式选择风险三类信用风险, 进口商则要面对对方的不合格商品或延迟发货的信用风险, 而银行要承担借贷人不能还贷的信用风险。

►►四、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对策

1.以政府为主导, 加快建设国际贸易融资防范体系

现在我国对各种融资风险防范比较薄弱, 很大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一个完整而有力的防范体系, 而且金融危机使世界政治与经济环境更趋复杂, 国际信用风险加剧, 这都体现了建立体系的重要性。我国应以政府为主导, 可以建立一个国别风险信息检索库, 密切跟踪国际形式的发展, 收集各种风险信息, 并及时公布不良买家信息, 让银行和企业能够提前有一定的参考和了解。

2.规范业务操作, 加强监管, 完善信贷资产的法律保障机制

一方面, 国际贸易融资属于高风险业务, 所以在业务操作过程中实施监管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融资前, 银行必须尽量做好贷前调查的工作, 对开证申请人的品行、开证行的资信及信用证条款要严格审查, 更要充分了解申请企业的相关资料, 如企业的资信状况、履约能力等。另一方面, 我国的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还不够健全, 有时候会出现某些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无法可依的情况, 并且会有国际惯例与我国现行法律之间存在分歧的情况, 因而我国政府应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 加快与国际惯例与通行的做法接轨, 建立一套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业务操作方案, 让我国银行和企业能够利用法律途径来保护自身的利益, 从而降低风险。

3.创新贸易融资方式, 降低贸易融资风险

在当今全球市场需求整体低迷, 企业出口贸易不景气, 贸易融资需求减少, 银行业务量下降的恶劣情况下, 我国必须重视融资风险, 要积极借鉴国际上某些已比较成熟的贸易融资方式, 再结合自身的国情, 根据市场需求, 通过设计专业的贸易融资方案, 持续发展保付代理、福费廷等业务, 并不断开发和拓展新业务, 促进贸易融资的多样化发展, 降低贸易融资风险, 这也有利于安然度过金融危机和拓展自身业务量。

4.培养高素质人才, 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

通过培养高素质人才, 使其能够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产品特点、外汇等相关知识掌握透彻, 对相关法律法规理解透彻, 准确判断和掌握客户资信, 从而增强国际业务的市场效果, 降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5.利用电子网络技术, 建立电子商务平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电子网络技术也日趋完善。我们可以在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过程中, 建立一个电子商务平台, 为客户搭建一个共享的信息技术平台, 能够让客户及时、详尽的了解最新动态, 从而可以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以及加强客户的信任程度, 帮助客户降低操作成本, 及时规避融资风险。

►►五、结束语

风险是融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因素,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认识风险的不同种类, 采取与之相应的防范措施, 就能够降低风险的发生频率, 从而为国际贸易融资提供良好的交易环境。

参考文献

[1]黄蕴洁, 肖新华.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分析及防范[J].今日财富, 2010;2

[2]程晓娟.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22

[3]潘韧.浅谈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J].太原大学学报, 2008;3

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分析 篇11

贸易融资业务是指金融机构为企业的进出口业务提供信用证、托收、T/T项下的各项授信融资业务,包括减免保证金开证、押汇、打包贷款、福费廷、保理、代付等。国有企业融资贸易业务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条件,但是另一方面,其在具体的施行过程中却也有可能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要求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融资贸易中存在的风险进行研究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以下本文就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和防范措施内容进行具体研究。

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存在的风险类型分析

企业信誉风险。在贸易融资业务中,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主要支柱,其在贸易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首要风险各企业信誉风险。所谓企业信誉风险指的是企业在贸易融资业务中必须要想银行进行融资贷款。但是银行融资贷款会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要求国有企业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偿还贷款,否则将会影响企业的信誉度,给企业带来严重的信誉风险。也就是说,国有企业如果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那么就会形成无法及时偿还贷款的局面,影响企业信誉度,这对于企业未来的贷款和经营发展均存在着严重的不良影响。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值得是国企业务人员面对复杂国际贸易环境和专业要求较高的融资业务时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国有企业贸易融资过程中受到国际贸易环境的影响。国际贸易形势如果发生变化,那么企业的操作就有可能会出现问题,从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此外,融资业务的开展要求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以便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如果工作人员在操作技能上出现了小小的失误,也有可能给我国国有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稳定发展。

法律风险。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中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合同效力的風险。在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基本属于不管货物走向的情况,大多只是依靠单据和票据参与融资贸易。鉴于这种情况,我国对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的合法性进行了一股『生的规定,但是却没有采用行政法规或者级别较高的法规进行硬性规定。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在追究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合同合法性的过程中,不同的法院具有不同的判定尺度。而要追究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是否有效必须要求最高法院能够根据司法裁定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如果融资贸易的合作方没有办法偿还融资债务,另一方上诉,那么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各方应该要将有关国有企业不承担货物责任以及固定利润比例的协议签订书拿出来,证明此次合作为不合法或者虚假的合作。司法部门则需要根据搜集的资料对贸易合作双方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研究,判定合同失效以及国有企业虚开增值税发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就需要承担较为沉重的责任;第二,诉讼风险。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过程中,企业很有可能会卷入各种各样的诉讼。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操作风险,这些操作风险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法律风险,将国有企业卷入各种各样的法律诉讼中。虽然这些法律诉讼不一定会对国有企业实际的经营和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但是也会给国有企业带来形象上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一般来说,融资贸易中有可能出现的操作性诉讼风险包括下游资金无法满足货款支付时。上游便会将国有企业告上法庭,要求国有企业能够及时支付和赔偿货款;或者在贸易结束之后上诉法庭,国有企业没有履行合同中签订的义务,要求国有企业进行赔偿等风险第三,国际法律风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借贷的都是外汇,如果借贷的外汇汇率上升,借款人就会遭受巨大损失,汇率的剧烈变化甚至可以吞噬大企业,外汇汇率的波动还直接影响一国外汇储备价值的增减,从而给各国央行在管理上带来巨大风险和国难。

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的特征及其原因

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交易主体的信息不对称。从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产生的风险情况来看,大部分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的产生均是由于企业对货物的控制能力不足,在整个贸易过程中没有话语权,贸易的主要主体是合作方,而国有企业只负责提供资金来获取利润。此外,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过程中,国有企业和合作方签订的合同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内容和形式均过于简单,漏洞明显,容易造成严重的合同风险。同时,国有企业在提供资金之后过度依赖于单据和票据,没有及时掌握上游贸易的真实信息和资料,监管严重不足。这些都是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的特征,也是产生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的重要原因,对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

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要加强对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的防范必须要求企业的领导和管理人员能够加强自我风险防范意识,仔细分析融资贸易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业务风险情况,并对每个有可能会出现风险的贸易环节进行排查,尽量做好风险预防工作,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控制在最低。同时,国有企业还必须在企业范围内加强对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风险防范的宣传和教育,切实提高企业整体的风险防范能力,降低企业的业务风险。

完善风险防范制度。企业在贸易融资业务开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风险防范的制度控制,以便于加强对风险的控制,减少企业的经营损失。首先,在贸易融资业务开展过程中,国企必须要加强对资金额度的限制,以便于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企业应该要明确规定资金提供的最高额度,防止因为资金投入过多而造成本身业务经营能力的下降,影响到国企实际的经营发展;其次,企业应该要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对贸易融资业务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企业可以根据贸易融资业务的实际情况,在签约前、签约后对各项业务均进行科学和合理地评估,以便及时发现产生各项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的可能,并做好相应的应对准备最后,企业应该要加强对贸易融资业务在规模上的控制。不少企业会因为贸易融资业务而受到严重的影响,其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贸易融资业务在整个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占比例过重,因此才会因为贸易融资业务的失利而影响整个企业发展。因此,企业必须要合理控制贸易融资业务所占份额数量,分散贸易融资业务风险,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经营风险是企业贸易融资业务中有可能产生的重要风险,也是国有企业在贸易融资业务不可避免会产生的风险。因此国有企业必须要通过这些融资贸易形势来实现规模的扩大和利润的增加。因此,为了降低国有企业的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还需要从企业经营自身出发,要求国企能够转变企业经营和发展方式,加强业务的升级和转型。同时还要求如企业应该要通过加大技术和人力投入来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加强国际贸易相关知识培训,增加风险管控意识,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严格控制各个业务环节。国有企业在贸易融资业务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每个环节的严格控制,以便及时预防和降低业务风险,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贸易融资业务总共约有五个环节:第一是对合作对象的选择环节。企业在这一环节必须要加强对合作对象的调查,分析合作对象的发展规模、经营状况、信用情况和业务风险情况等,在保证合作对象具有较高的信用度和较强的业务能力之后再确定是否进行合作;第二是抵押担保环节。这一行过程中企业应该要具备较强的抵押担保风险意识,要求合作方必须要提供有价值、表现力强的抵押担保物品,并且要对这些抵押担保的事物进行定期的检查,防止因为担保事物的变化而形成担保风险;第三是合同签订环节。首先合同的格式要标准和规范,其次合同内容必须要科学、合理、严密,防止出现合同漏洞;第四是合同执行和管理环节。签订合同之后,企业应该要主要加强对货物走向的监督和管理,以便及时获取货物的相关信息,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及时应对;第五是项目跟进环节。对于所有业务相关的资产和经营情况要进行跟进调查,对于已经出现风险的业务更要及时做好相应的准备,以便降低企业的风险损失。

综匕所述,贸易融资业务的开展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这可以帮助扩大国有企业的扩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另一方面也有可能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法律和经营风险,对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国有企业在开展贸易融资业务的过程中能够必须要强化风险意识,并采取有效、全面的措施予以应急应对,尽量降低企业贸易融资业务风险,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

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篇12

关键词:贸易融资,信用风险,表现特点,管控路径

在国际贸易融资的系列风险中,信用风险是最关键的风险因素之一。对此,作者根据多年的从业生涯,论述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特点和危害,探讨其产生的原因,据此分析管控信用风险的有效模型和路径,点明商业银行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及应该起到的作用。

在当今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的日益全球化和普遍化的背景下,保理、福费廷、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等基于应收账款转让的新型贸易融资产品迅速崛起,国际贸易融资风险也日渐复杂化,其中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面临的最大风险莫过于信用风险。

一、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表现和特点

所谓的信用风险,顾名思义就是基于各种因素而不能及时、适当、充分地履行承诺的可能性。过去,在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有两种内涵,就法律视角而言, 是债权风险,即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违约风险;在赊销过程中是指买方到期不付款 (还款) 或者到期没有能力付款,造成货款拖欠或无法收回的可能。无论哪种角度,都通常被定义为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本付息而给贷款人造成损失的风险。

如今,从组合投资的角度关照信用风险,已不仅仅是单方面损失的问题,投资者 (银行) 的投资组合不仅会因为交易对手的直接违约而发生损失,而且交易对手履约可能性的变化也会给组合带来损失。一方面,一些如信用等级被降低、投资失败、盈利下降、融资渠道枯竭影响交易对手信用水平的事件一旦发生,公司的市场价值就会下降,会给投资者带来损失;另一方面,现代资产估价和风险衡量技术的发展也使得贷款等流动性差的金融产品的价值能得到更恰当和及时的衡量,其发生对资产价值的影响可以及时地在资产估价中得到反映。故此可以说,现代银行在贸易融资服务中的信用风险应该包括交易对方的直接违约和其违约可能性变化而对银行产生的风险。

作为国际贸易融资中的关键风险,信用风险具有与众不同的显著特点:一方面信用风险多数情况下取决于用款方向、借款人经营管理能力、借款人财务状况甚至借款人还款意愿等与借款人明确相联系的非系统因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非系统风险的特征;另一方面,由于贸易融资等信用产品的流动性差,缺乏二级市场,信用风险的观察数据少,不易获取。这两大特点的存在提升了管控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力度。

二、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探源

国际贸易融资本身涉及的领域、范畴、事务、层级繁多,其信用风险背后的影响因素也比较复杂,从整体来看主要由如下四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一)就国内环境而言,国人信用意识淡薄,企业信用制度不够完善

传统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缺乏信用意识酝酿的基础,有的只是朴素江湖义气。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普通的信用观念和意识依旧比较淡薄。特别是国有、集体企业在资本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带着实用理性的思维向银行贷款,对如何还贷考虑不足,甚至没有认真正视这个问题。微观领域的忽视影响了宏观体制的构建,目前国内企业信用制度漏洞百出,问题贷款和资金比比皆是。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截至2000年末,在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5家商业银行经过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的逃废债企业犯140户,占改制企业的51.29%,逃废银行贷款本息1851亿元,占改制企业贷款本息的31.%。虽然,近年的数据有所下降,但问题依旧相当严重。

(二)从国际环境方面来看,海外企业单位鱼龙混杂,信用情况也比较复杂

虽说以欧美为代表的市场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区域在金融信用方面的制度、法律支撑和信用意识等方面比较到位,但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信用问题,尤其是在其强势经济的地位造成的制度霸权的情况下,地区之间的国际贸易融资实际上存在着违背合理公平信用问题的因子,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容易引起弱势经济区域企业组织的刻意恶意不守信用的动机。另外,欧美之外的亚、非、拉等其他区域,基于人文地理等方面的不同,在信用方面也存在着程度不一的问题,是滋生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温泉。

(三)就法律规程方面而言,担保法和票据法的冲突和缺陷是信用风险产生的重要因素

目前的社会和世界是法律社会,法律是规范国际贸易融资的主要武器,也是管控信用风险的重要依据。不过,信用风险也容易从法律的漏洞中产生,其中对此影响最大的当属担保法和票据法的冲突和缺陷。对于担保法,我国担保法第7条规定: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可以作保证人。”对保证人的义务及应有行为能力及义务没有进行明确规定,实际上是“担”而不“保”。对于票据法,由于各国票据法差异很大,在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由于票据适用所产生的冲突不可避免,信用风险由此有了猖獗的空间和可能。

(四)就微观事件而言,应收账款债权的转让是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产生的直接因素

应收账款债权作为新型国际贸易融资的核心和法律基础,如果其转让中存在隐患,也就是说债权在转让的合法性和可转让性上存在问题,势必影响作为新型国际贸易融资的顺利进行。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违约风险与债权的合法性和可转让性直接相关,如果债权的转让人即出让方的债权不合法抑或债权不可转让,而转让人却转让了债权,那么信用风险就应运而生了。

三、管控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路径分析

对于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通过在国际金融市场融资追求利润的企业或金融单位在实践过程中摸索出系列途径、方法和模式,其中切实有效且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最保底的原始对策

信用风险衡量标准。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管理的首要问题是信用风险评估,在此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具实践操作价值和公正意义的衡量标准的存在与否及适合与否,所以构建科学、有效的信用风险衡量标准。对此,特定个体企业、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应该根据自身所涉及的国际贸易融资的具体情况,开发、完善、持续改进判断“违约与否”形成信用风险的分类评估模式的模型与方法,进而确立更为科学、有效的信用风险衡量标准。

(二)最舒心的管控模式

企业信用评级管理。由于国际贸易融资的复杂性,信用风险衡量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始终具有滞后性及有限性等特点,一个更有效且贴现的管控模式是企业信用评级管理。在国际贸易融资中强化对借款人的信用进行动态管理,不但在交易发生时进行信用评级,在交易发生后也定期考察该贸易的进展及借款企业营业情况和财务状况,随时评价其信用等级。国际风险管理协会、全球风险协会、国际内部控制协会等全球性的专业协会及各国内审、金融、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机构组织应该注意关照各个企业组织参与国际贸易融资的表现,以权威第三方的角度进行信用评级,并定期公开评定情况,为相关组织涉入国际贸易融资作参考。对于我国,应该积极培育相应的信用评估机构,以便强化提升评定企业信用的话语权,为国内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事务保驾护航。

(三)最得力的辅助手段

各种信用衍生工具。信用衍生产品是指以贷款或债券的信用状况为基础资产的衍生金融工具,主要有违约互换、收益率全额互换和信用相关票据。信用衍生产品可增强银行调节和管理信用风险的灵活性,可使银行资产的纯粹信用风险可以上市交易,进而使得对信用风险管理有了直接的数据来源和市场参考。利用信用衍生工具将信用风险剥离出来,可避免将投资撤出或转卖对客户造成的不利影响,是管控管控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最得力的辅助工具。

(四)最直接的有效举措

出口信用保险机制。无论哪种方法和模式,在管控管控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有限性,融资主体很难避免剩余风险的存在。对此,如果不想主动接受,可以求助于出口信用保险机制。借助于信用保险损失补偿机制,出口商收汇有安全保障,银行愿意提供资金融通,便于企业获得出口融资;通过投保信用险,出口商可以了解买家信用情况,加强应收款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五)最彻底的根本路径

探索深入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国化道路。对于国际贸易融资而言,曾经封闭了几十年的国内企业还是一个摸索路子的新兵。入世以来,中国企业融入国际市场的深度越来越深,但相关配套体制却没有及时跟上和对接,是系列风险容易滋生的根本因素。对此,应该在国际贸易融资的实践过程中,借鉴海外担保法、票据法、保险法等相关法律,结合国内企业国际融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扬弃目前的制度、法规和法律,形成与世界接轨同时又尽量争取国际市场话语权的体系,持续探索深入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国化道路。

(六)最关键的角色定位

上一篇:数学家下一篇:乙型肝炎后肝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