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术语案例分析

2024-07-30

国际贸易术语案例分析(精选8篇)

国际贸易术语案例分析 篇1

例题一:

标准版答案:

1、我方应拒绝撤销合同的无理要求。

2、这个安全涉及 FOB 术语总是根据 FOB 术语,买方负责租船订舱、输运输、支付运费。为了卖方装船交货方便,卖方也可以接受买方的 委托,代为租船订舱,但费用和风险应由买方承担,卖方不承担租不 到船的责任。

3、结合本案例,因为卖方代买方租船没有租到,买方又不同意改变 装运港,因此卖方不承担因自己未租到船而延误装运的责任。买方也 不能因此撤销合同。

例题二:

有一份出售一级大米 300 吨的合同,按 FOB 条件成交,装船时经公 主人检验,符合合同规定的品质条件,卖方在装船后已及时发出装船 通知,但航行途中,由于海浪过大,大米被海水浸泡,品质受到影响,当货物到达目的港时,只能按三级大米的价格出售,因而买方要求卖 方赔偿损失。

试问:在上述情况下卖方对该项损失应否负责?

标准版答案:

1、在上述情况下卖方对该项损失不需负责。

2、这个案例涉及 FOB 术语问题。根据 FOB 术语买卖双方的风险界 点在装运港的船舷,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以前的风险卖方承担,越 过船舷以后的风险买方承担,在本案例中,卖方已完全履行了自己的 义务,将货在装运港装船时及时发出了装船通知。

3、结合本案例。这一批一级大米在在装运港已经公证人检验品质合 格,说明卖方交货时,货物的品质是良好的。大米之所以发生变化,完全是由于运输途中被海水浸泡的结果,而这个风险已经越过装运港 的船舷,应该由买方自己承担,卖方对该项损失不需负责。

例题三:

标准版答案:

1、我方不能以风险界点在装运港船舷为由而拒绝买方的索赔要求。

2、这个案例涉及 CFR 术语,根据 CFR 术语,买卖双方的风险界点 在装运港船舷,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以前的风险由卖方承担,货物 越过船舷以后的风险由买方承担。有鉴于此,卖方为了保证自己在遭 到风险时能够将损失减低,可以通过向保险公司办理货运保险手续将 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但是买方能否及时办理保险取决于卖方在装运 港装船后是否即时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根据 CFR 术语,卖方在货 物装船后及时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是其重要义务,如果卖方未及时向 买方发出装船通知导致买方未能及时办理保险手续,由此引起的损失 由卖方负担。

3、就本案例而言,很显然卖方没有及时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结果 买方未办理货物保险,而货物却因海上风险而损毁,故此我方理应对 该项货物损失负责,而不能以风险已转移给买方为由而拒绝卖方的索 赔。

国际贸易术语案例分析 篇2

关键词:贸易术语,INCOTERMS 2010,费用划分

《INCOTERMS 2010》 (以下简称《2010通则》) 自2011年1月1日正式生效以来, 已逐渐被众多外贸业务员所熟知, 被广泛应用到销售合同的签订与履行中。在进出口业务中, 人们最为关注的是价格, 尤其是价格构成, 贸易术语恰好能够反映这一问题, 因此, 恰当地选择价格术语、明确各贸易术语下买卖双方的费用承担是做好国际贸易的关键所在。

一、《2010通则》贸易术语的具体交货地点及所涉及的费用

(一) 交货地点在出口国的贸易术语及所涉及的费用

《2010通则》中交货地点在出口国的有:FAS、FOB、CFR、CIF、EXW、FCA、CPT和CIP, 在这8个贸易术语中, 对于主要的运输费用、保险费用和进出口关税及相关费用都做了明确说明, 这里不再细述。但在交货地点细化后, 各种贸易术语可能会涉及到诸如驳船费用、装卸费用等, 具体分析如下:

FAS的交货地点在装运港船边, FOB、CFR和CIF的交货地点在装运港船上, 可能涉及到驳船费用。在使用承租船运输大宗货物时, 按国际贸易惯例, 往往使用FOB、CFR和CIF的变形, 此时, 买卖双方所承担的费用进行了重新划分, 具体费用明细见表1。

EXW的交货地点在卖方所在地或其他指定地点, 如工厂、矿山或仓库等, 该术语涉及将货物装上运输工具的费用。FCA、CPT和CIP的交货地点在卖方所在地或其他约定地点, 具体交货是在卖方所在地时涉及将货物装上运输工具的费用, 具体交货地点在其他约定地点时涉及将货物从运输工具上卸下的费用。

(二) 交货地点在进口国的贸易术语及所涉及的费用

在进口国交货的贸易术语有:DAT、DAP和DDP。在这3个贸易术语中, 对于主要的运输费用、保险费用和进出口关税及相关费用《2010通则》都做了明确的划分, 因此, 不再细述。其它费用主要有到达目的地时的卸货费用, DAT的交货地点在目的港或目的地的约定运输终端, 涉及将货物从抵达的载货运输工具上卸下的费用;DAP和DDP的交货地点在目的地约定地点, 同DAT一样涉及将货物从抵达的载货运输工具上卸下的费用。

《2010通则》11种贸易术语的具体交货地点及所涉及的费用明细见表2。

二、《2010通则》11种贸易术语买卖双方的费用承担

(一) 交货地点在出口国的贸易术语的费用承担

交货地点在出口国的8个贸易术语中, 由买方承担运费和保险费的有:FAS、FOB和EXW, 由卖方承担运费和保险费的有:CIF和CIP, 由卖方承担运费、买方承担保险费的有:CFR和CPT;这7个贸易术语中, EXW需由买方承担出口、进口关税和相关费用以及经第三国过境所需的税和费, 其余6个卖方承担出口关税和有关费用、买方承担进口关税和相关费用, 其中FCA、CPT和CIP由买方承担经第三国过境所需的税和费。

除主要费用外, 还涉及诸如驳船费和装卸费等费用。当买方所派的船舶在装运港不能靠岸时, FAS和FOB贸易术语下, 卖方要承担驳船费用, 仍在装运港船边或船上完成交货。FOB班轮条件下, 由买方承担装船费;FOB吊钩下交货, 由买方承担吊装入舱及其他有关费用;FOB理舱费在内, 由卖方承担装船费和理舱费;FOB平舱费在内, 由卖方承担装船费和平仓费。

当卖方指定的船舶在目的港不能靠岸时, CFR和CIF贸易术语下, 由买方承担驳船费。CFR/CIF班轮条件, 由卖方承担卸货费用;CFR/CIF卸至码头, 由卖方承担卸货费, 包括可能产生的驳船费;CFR/CIF吊钩下交货, 卖方承担从船舱吊起一直到卸到吊钩所及之处的费用, 可能产生的驳船费用由买方承担;CFR/CIF舱底交货, 启舱费用和卸至码头的费用由买方承担。EXW贸易术语下, 买方要承担将货物装上自己安排的运输工具的费用。FCA贸易术语下, 在卖方所在地交货时, 卖方要承担将货物装上买方安排的承运人提供的运输工具上的费用;在其他地方时, 买方要承担将货物从卖方提供的运输工具上卸下的费用。

(二) 交货地点在进口国的贸易术语的费用承担

交货地点在进口国的3个贸易术语中, 全部由卖方承担运费和保险费, 其中DAT和DAP, 由卖方承担出口关税和有关费用以及经第三国过境所需的税和费, 由买方承担进口关税和相关费用;DDP由卖方承担出口、进口关税和相关费用以及经第三国过境所需的税和费。

DAT卖方要承担将货物从抵达的载货运输工具上卸下的费用。DAP和DDP由买方承担将货物从抵达的载货运输工具上卸下的费用。

三、明确费用承担时应注意的问题

买卖双方在进行成本预算时, 首先要考虑到所采用的贸易术语涉及的费用承担问题, 尽量做到费用核算准确。其次, 还应考虑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和所要具体办理有关事宜的手续及风险。如采用EXW术语, 买方要承担与货物进口有关的一切费用, 包括在交货地点将货物装上自己所指派的运输工具的费用, 同时要办理货物出口、进口和经第三国过境所需的一切手续, 并承担相应的风险。如使用DDP, 情况正好与之相反。而在使用FOB、CFR和CIF贸易术语变形时, 虽然费用发生了变化, 但是并未改变买卖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也未改变交货地点和风险划分界限。

综上所述, 《2010通则》11种贸易术语在说明了货物在交接过程中买卖双方的有关责任、风险和费用划分外, 也暗示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一些具体费用。在实际业务中, 要想做到成本预算准确, 关键之一就是要准确把握不同贸易术语所涉及的费用承担问题, 避免因对贸易术语不清晰而产生纠纷。

参考文献

[1]何荣盛, 徐永宁.对国际贸易中几组贸易术语的对比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14) .

[2]易贤军.常用国际术语的不同[J].北方经贸, 2012 (8) .

[3]王维肖.浅析使用EXW贸易术语应注意的问题[J].现代商业, 2012 (3) .

国际贸易术语案例分析 篇3

【关键词】 贸易术语风险分析

1. 国际贸易术语的介绍

国际贸易术语,是在国际贸易事务不断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的交货条件,主要是规定买卖双方的所需要承担的费用、风险以及责任范围,它旨在提高买卖双方的交货效率,降低双方的交易费用,促进整个国际贸易的发展。如果交易双方合理的选用贸易术语,则对双方都有约束力,现阶段,国际上较为流行的贸易术语多来自《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00》,这一通则又称为《INCOTERMS2000》,在这个通则中一共列举了13组术语,这13组术语详细的规定了货物的运输、风险划分、投保义务、交货地点、出口进口结关手续及费用负担、装货卸货的负担以及适用的运货方式等。这13组术语主要分为E组、F组C组和D组,总的变化趋势是卖方的责任和风险逐渐减小,但是买方的风险则逐渐的增大。下面就将对这4组术语进行分析,并对如何选用来避免一定的风险,做出解释。

2. 对于每一组贸易术语的分析

2.1 E组贸易术语的分析

E组国际贸易术语(EX WORKS),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工厂交货价格条款,是是指卖方在其所在处所(工厂、工场、仓库等)将货物提供给买方时,即履行了交货义务。除非另有约定,卖方不负责将货物装上买方备妥的车辆,也不负责出口清关。买方负担自卖方所在处所提取货物至目的地所需的一切费用和风险。在这一层面上,由于卖方不负责出口清关,这一贸易术语所指的贸易行为在性质上更像所谓的国内贸易。在使用这一贸易术语的情况下,对买方而言是极其不利的,因为如果买方在购买货物后不能办理出关手续,则责任需要买方自己完全承担。因此,国际贸易中大多数情况下,不使用这一贸易术语。

2.2 F组贸易术语的分析

F组贸易术语包括FOB、FCA和FAS三种,这三种的贸易术语的涵义分别是:船上交货、货交承运人以及船边交货。在这一贸易术语条件下,卖方有义务将货物交给卖方所指定的承运人,交货之前的货物风险由卖方承担,在交给承运人之后,货物的风险也随之转移给买方。因此,对于这一贸易术语,买方在购进货物时,更加适用,因为在这一贸易术语下,买方有权自己选择承运人,不容易出现卖方和承运人合伙伪造装船提单的情况。

2.3 C组贸易术语的分析

C组贸易术语包括CRF、CIF、CPT、CIP,这四种贸易术语,这些贸易术语的涵义分别是成本价运费、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运费和保险费付至指定的目的地。该组贸易术语属于装运类术语,卖方有义务寻找承租人订立条款一般化的装运合同,并且承担相关的费用,但是货物装船过后的风险,暴扣货物因运输而发生的额外费用或者是货物毁损灭失的风险都由买方来承担。

2.4 D组贸易术语的分析

D组术语包括DAF、DES、DEQ、DDU和DDP四种术语,这四种术语的涵义分别是:边境交货、目的港船上交货、目的港码头交货、未完税交货以及完税后交货。这组术语术语到达类术语,在这种术语条件下,卖方有义务将货物送到合同上约定的目的地,主要包括边境或者进口方所在地。这种贸易术语会使卖方承担较大的风险,而这种贸易术语也主要适用于边境贸易。

3. 国际贸易术语的选择和运用

如何在国际贸易中选择相应的贸易术语,下面仅以进口商为例需要根据运输方式、货物自身的独特风险、运保费的因素这三方面的因素。

3.1选择国际贸易术语时,需要自身货物的运输方式来选择相应的贸易术语。现阶段,国际贸易的运输方式大多数是海运,这就使得FOB、CFR、CIF成为使用较多的三种国际贸易术语。在这三种贸易术语条件下,买方需要承担货物装船之后的风险。但是,以上的三种贸易术语也仅仅是针对远洋或者是内河运输方式,对于其他的运输方式,例如陆路或者是航空运输来说,并不适用。因此,考虑到运输方式来说,EXW、FCA、CPT、CIP、DAF、DDU、DDP这

七种贸易术语由于适合所有的运输方式,在适用陆路或者航空运输时更应该把这些术语考虑在内。

3.2我们在选用贸易术语时,也要将交易本身的风险考虑在内。在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慎重地选择适当的国际贸易术语对于防范收汇风险、诈骗货款以及提高经济效益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我方需要进口大宗货物时,并且需要采用租船的方式来进行装运,在原则上应该采用FOB方式进行交易,由我方自行租船、投保,以此来最大限度地避免卖方与船方相勾结,利用租船提单的方式来骗取货款。再比如在采用货到付款或托运等商业信用的收款方式时,要尽量避免采用FOB或CFR术语,以此来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

3.3我们在选用国际贸易术语时,也应该考虑货物的运保费如何支付这样一种情况。在国际贸易中应用国际贸易术语,要充分考虑运费、保险费等因素。由于运费、保险费等因素在各种贸易术语中的价格构成并不完全相同,并且运费、保险费也只是构成运输货物价格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在选用国际贸易术语时,就应该将运费、保险费等各种因素充分考虑在内。这一点我们在上面也已经提到。一般而言,在开展出口贸易时,我方要尽最大努力争取选用CIF和CFR术语。而在开展进口贸易时则应该尽量选用FOB术语来进行交易。同时,在应用的时候要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适用的国际贸易术语,这样不仅有利于节省运输费用和保险费用的外汇支出,而且有利于促进我国对外运输事业和保险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此外,在进行国际贸易术语的选用上,还要注意商品运输费用变动的趋势。当运输费用看涨的时候,为了有效避免承担运费上涨的风险,在进行出口贸易时要尽可能地选用FOB术语,而在开展进口贸易时则应该尽可能选用CIF或CFR术语。如果因为某种原因,采用由我方安排运输的国际贸易术语时,则应该对货物价格进行相应地调整,要将运费上涨的风险考虑在货物价格之中。

参考文献:

[1] 陈晓梅.贸易术语选择的恰当性与贸易风险防范[J].对外经贸实务.2010(10).

[2] 许群爱.试论国际贸易术语的选用及风险[J].科技信息2010(35).

作者简介:陈晓莉(1973年7月29),女,陕西岐山人,汉族,西安外国语大学毕业,专业:英语,现为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英语教研组教员。

贸易术语案例分析题及参考答案 篇4

1.我某外贸企业向国外一新客户订购一批初级产品,按CFR中国某港口、即期信用证付款条件达成交易,合同规定由卖方以程租船方式将货物运交我方。我开证银行也凭国外议付行提交的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付了款。但装运船只一直未到达目的港,后经多方查询,发现承运人原是一家小公司,而且在船舶起航后不久已宣告倒闭,承运船舶是一条旧船,船、货均告失踪,此系卖方与船方互相勾结进行诈骗,导致我方蒙受重大损失。试分析,我方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答:教训:(1)应对卖方和船公司进行资信调查。(2)使用CFR贸易术语进口时,对卖方和船公司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使用信用证结算方式,而应采用汇付与银行保函结合运用的方式,或卖方先交货,买方后付款的方式。(3)进口尽量采用FOB贸易术语。

2.我某出口企业与某外商按CIF某港口、即期信用证方式付款的条件达成交易,出口合同和收到的信用证均规定不准转运。我方在信用证有效期内将货物装上直驶目的港的班轮,并以直运提单办理了议付,国外开证行也凭议付行提交的直运提单付了款。承运船只驶离我国途经某港时,船公司为接载其他货物,擅自将我方托运的货物卸下,换装其他船舶继续运往目的港。由于中途耽搁,加上换装的船舶设备陈旧,使抵达目的港的时间比正常直运船的抵达时间晚了两个多月,影响了买方对货物的使用。为此,买方向我出口企业提出索赔,理由是我方提交的是直运提单,而实际上是转船运输,是弄虚作假行为。我方有关业务员认为,合同用的是“到岸价格”,船舶的舱位是我方租订的,船方擅自转船的风险理应由我方承担。因此按对方要求进行了理赔。问我方这样做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我方这样做是不正确的。(1)因为我方已按买卖合同和信用证的规定在信用证有效期内将货物装上直驶目的港的班轮,并提交了直运提单买卖信用征的规定提供了直达提单;(2)CIF合同是装运合同,根据〈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CIF贸易合同,卖方将货物装上船后的风险及费用都应由买方负责,卖方只保证按时装运,不保证什么时间到货;(3)“船公司为接载其他货物,擅自将我方托运的货物卸下,换装其他船舶继续运往目的港”,这是船公司单方面的主张,并没有经我方同意,因此,是船方的责任,而不是我方的责任,买方应持直达提单向船方索赔。

因此,我方按对方要求进行了理赔的作法是不正确的。

3.某口岸出口公司按CIF London向英商出售一批核桃仁,由于该商品季节性较强,双方在合同中规定:买方须于9月底前将信用证开到,卖方保证运货船只不得迟于12月2日驶抵目的港。如货轮迟于12月2日抵达目的港,买方有权取消合同。如货款已收,卖方须将货款退还买方。问这一合同的性质是否还属于CIF合同?

答:本案中的合同性质已不属于CIF合同。因为:(1)CIF合同是“装运合同”,即按此类销售合同成交时,卖方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期内在装运港将货物交至运往指定目的港的船上,即完成了交货义务,对货物在运输途中发生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以及货物交运后发生的事件所产生的费用,卖方概不承担责任。而本案的合同条款规定:“卖方保证不得迟于12月5日将货物交付买方,否则,买方有权撤销合同„„”该条款意指卖方必须在12月5日将货物实际交给买方,其已改变了“装运合同”的性质;(2)CIF术语是典型的象征性交货,在象征性交货的情况下,卖方凭单交货,买方凭单付款,而本案合同条款规定:“„„如卖方已结汇,卖方须将货款退还买方。”该条款已改变了“象征性交货”下卖方凭单交货的特点。

因此,本案的合同性质已不属于CIF合同。

4.我外贸E公司以FOB中国口岸价与香港W公司成交钢材一批,港商即转手以CFR釜山价售给韩国H公司。港商来证价格为FOB中国口岸,要求货运釜山,并在提单中标明“Freight Prepaid”(运费预付)。试分析港商为什么这样做?我们应如何处理?

答:港商是为了简化向韩商的交货手续或企图将运费转嫁给出口方。若运至釜山的运费由港商负担可以接受。具体做法可采取:(1)要求港商将运费汇交我公司;(2)或在信用证内加列“允许受益人超支运费”条款;(3)由港商将运费直接付给船公司,并从船公司得到确认后,我方照办。5、2011 年 10 月,我国某出口公司与外商按 CIF 成交一批出口货物,货物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和装运港装船。受载船只在航运途中触礁沉没。当该公司凭提单、保险单、发票等单据要求国外进口商支付货款时,进口方以货物已全部损失,不能得到货物为由,拒绝接受单据和付款。请分析出口方有无权利凭规定的单据要求进口方付款。

答:出口方有权利向进口方要求付款,因为双方按CIF成交,货物装上船后,货物损坏与灭失风险由买方承担,进口方不能以货物已全部损失,不能得到货物为由,拒绝接受单据和付款。同时CIF 属于象征性交货的单据买卖,现在我方单据在齐全的情况下,对方应向我方付款。进口方可以凭保险单向保险公司进行索赔。6、2012 年 2 月,有一份 CFR 合同,买卖一批蜡烛,货物装船时,经公证人检验合格,符合合同的规定。或到目的港,买方发现有 20%的蜡烛油弯曲现象,因而向卖方索赔。但卖方拒绝,其理由是:货物装船时,品质是符合合同规定的。事后又查明,起因是货物交给承运人后,承运人把该批货物装在靠近机房的船舱内,由于舱内温度过高而造成的。试问在上述情况下,卖方拒赔的理由是否成立?为什么?

答:卖方拒赔的理由是成立的。因为:(1)蜡烛在货物装船时,经公证人检验合格,是符合合同的规定的。(2)货物到目的港20%的蜡烛油弯曲,是由于承运人把该批货物装在靠近机房的船舱内,由于舱内温度过高而造成的。而承运人根据提单条款有妥善保管货物的义务,承运人没有恪尽职责应承担赔偿责任。买方可持提单向承运人索赔。(3)按CFR术语成交,办理保险由买方自理,如果买方购买了保险,而该损失又是承保的风险所致,买方也可凭保险单向保险公司索赔。也与卖方没有关系。

7、我方按CIP条件进口10吨化肥,先经海上运输,抵达目的港后转为铁路运输,我方受领货物后,卖方要求我方支付货款和铁路运输费,请问卖方行为是否合理?

答:按照CIP条件成交,卖方要承担保险费和运费。因为CIP条件适合于各种运输方式,风险是在承运人控制货物时转移,所以卖方要负责办理从交货地点到指定目的地的全程运输,而不仅仅是水上运输,因此卖方应支付全程运费。就本案例而言,卖方支付了海上运输的费用,但并没将货物送往指定目的地,因此还需支付铁路运输的费用。由此,我方应支付货款,但不需支付铁路运费,卖方行为不尽合理。

8、某公司以FOB条件出口一批茶具,买方要求公司代为租船费用由买方负担。由于公司在约定日期无法租到合适的船,且买方不同意更换条件,以致延误了装运期,买方以此为由提出撤销合同,问买方的要求是否合理?

答:买方的要求不尽合理。理由如下:

采用FOB术语成交,一般由买方负责租船订舱。卖方可以接受买方的委托代为租船订舱,但卖方不承担租不到船的责任和风险。就案例来讲,因公司代为租船没有租到,买方又不同意更换条件,因此,该公司不承担因自己未租到船而延误装运的责任,买方也不能因此提出撤消合同。所以,买方的要求不合理,责任和风险应该由买方自己承担。

9、英国某公司以CFR条件进口一批大豆,在约定日期未收到卖方的装船通知,却收到卖方要求该公司支付货款的单据。过后我方接到货物,经检验部分货物在运输途中因海上风险而丢失,问该公司应如何处理?

答:该公司可向卖方提出索赔。理由如下: 按CFR条件成交时,尽管货物在海运中的风险已转移给买方,但买方为降低自己的风险可办理货运保险,这取决于卖方是否及时向买方发出装货通知,据惯例解释,如果卖方未及时向买方发出装货通知,导致买方未能及时办理保险手续,由此引起的损失由卖方负担。就本案例而言,该公司货物部分丢失是由于卖方未发出装货通知而公司未办保险手续引起的损失,因此,该公司应向卖方提出索赔。

10、某公司以CPT条件出口一批冬装,公司按期将货物交给指定承运人,但运输途中由于天气原因延期一个月,错过了销售季节,买方由此向该公司提出索赔。问此项损失应由谁承担?

答:此项损失应由买方承担,买方不应向该公司提出索赔。以CPT术语成交时,风险转移以货交承运人为界,即卖方将货物交给指定承运人,风险即由卖方转移至买方,买方可投货物保险以确保损失最小。就本案例而言,该公司将货交给承运人,运输途中及后期风险均由买方自己承担,因此,该公司可拒绝买方的索赔要求。

11、我方按CIF条件进口一批床单,货物抵达我方后发现床单在运输途中部分受潮,而卖方已如期向我方提交了合同规定的全套合格单据并要求我方支付货款。问我方能否以所交货物受潮而拒付货款或向卖方提出索赔?

答:我方不能因床单受潮而拒付货款,也不能向卖方提出索赔。理由如下:

(1)

采用CIF术语成交时,属于象征性交货,卖方是凭单交货买方是凭单付款,只要卖方如期向买方提交了合同规定的全套合格单据,即使货物在运输途中损坏或灭失,买方也必须履行付款义务。反之,如果卖方提交的单据不符合要求,即使货物完好无损地运达目的地,买方仍有权拒付货款。就此案例而言,卖方提交了全套合格单据,我方应支付货款。

(2)在CIF条件下,买卖双方风险转移界限以船舷为界。货物越过船舷后的风险应由买方负担。就本案例可以看出,货物越过船舷之前是完好的,因此卖方不承担风险。我方据此不能向卖方提出索赔,可依照所投险别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

举例:例如在自由贸易条件下,1公斤棉纱的到岸价格以外币折成人民币计算为20元,其投入原棉价格15元,占其成品(棉纱)价格75%,余下的5元是国外加工增值额,如果我国进口原棉在国内加工棉纱,原料投入系数同样是75%时,依据对原棉和棉纱进口征收进口关税而引起的有效保护率。

1,如果我国对棉纱进口税征税10%,原棉进口免税,则国内棉纱市价20×110%=22元,其中原棉仍为15元。则国内加工增值额为22-15=7元,按上式计算有效保护率为40%

2、如果对棉纱进口税征税10%,其原料原棉进口也征税10%。则其有效保护率10%。这是因为国内棉纱市价仍为22元,而其原料成本因原棉征税10%,而增加为16.5元国内加工增值成为22元-16.5元﹦5.5元,国外加工增值仍为5元。则其有效保护率为10% 如在上例中,原棉进口征税由10%提高20%,其余条件不变时则有效保护率为—20%。其结果是出现了负保护。

(三)两者的区别在于: 名义保护率只考虑,对某种成品的价格的影响,而不考虑对其投入材料的保护.有效保护率则着眼于生产过程的增值,考察整个关税制度对被保护商品在生产过程中的附加值所产生的影响,它不但注意了关税对产品的价格的影响,也注意了投入品(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由于征收关税而增加的价格.案例:

某公司按CIF向英国出口一批季节性较强的货物,双方在合同中规定,买方须于9月底将信用证开出,卖方保证运货船只不得迟于12月2日驶抵目的港。如货轮迟于12月2日抵达目的港,买方有权取消合同。如,货款已收,卖方须将货款退还买方,如此签约是否正确。1,本案在CIF价格术语下,竟限定“到货日期”这就与CIF价格术语所赋予的风险界限划分的本意相悖。CIF来说,是装运港交货,货物越过船舷后一切风险均由买方负责与卖方无关。如果限定“到货日期”则成了要卖方承担越过船舷后的一切风险。

2,CIF是“凭单交货”只要卖方提供齐全,正确的运输单据,买方则不能拒收单据,拒付货款。而该合同竞规定,如运货船只不能如期到达,买方将收回货款,这实际上成了“货到付款”成了“目的地交货”。风险全部在卖方,而买方几乎没有风险。

3,我们从这里分析看出该合同在一些主要的条款上已CIF价格术语的本意相抵触,尽管名义上是按照CIF成交,但不是CIF合同性质。应重新确定价格术语,否则对卖方来说,风险极大,有可能货款两空。

案例:这是由于商品的名称不统一,存在着同一商品名称不同而收取的费用不同的现象。分析:1,作为出口单位理应知道自己所售货物的英文名称。如来证货名与实际不符,或要求对方改证,或自己更改货物上的英文名称,二者比居其一。

上列只考虑单证相符而置货物上的名称于不顾,势必给对方在办理报关时造成麻烦。

2,“ Cider”的中文含义也是苹果酒,也可以是苹果汁。因此在向海关申报时要注意货物品名必须与单据一致;另外苹果酒和苹果汁在海关的监管、税收和统计分类上并不一样。如有些伊斯兰国家就禁止酒类进口,所以不应用“Apple wine”

分析:产品的外形及加工方法也是产品的重要品质标准之一。本例中合同已明确屠宰方法,但是没有详细了解是一种什么方法,想当然自以为是,并出具不符合事实的证明,在国际贸易中是不允许的。作为一个业务人员不仅要及时了解国外市场变化情况,也应熟悉有关国家的规章法令民情及习俗,还通晓商品知识,才能做好外贸工作。1,合同签订者未按当时双边协定的规定办,而是另外定了一套品质规格和检验标准,从而使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发生了。

2,合同签订者不懂得商品的业务技术,规定交货为:“一等品”但却不明确一等品的含义,更错误的是还规定每个疵点让码10公分。这等于要求我方提供没有任何疵点的“0分布”,这在任何国家的标准中都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我国标准规定每30米可允许有10个疵点。而合同却完全离开了我国标准听任对方提条件,一方面说明我方签合同的人员不懂该产品的技术,另一方面C方人员也缺乏诚实的商业道德。但责任却无疑在我方,因此合同既然订了,就要执行。

案例:

分析:这主要是业务人员对计量单位的无知而造成的,一旦签约,很容易被外商钻空子。1长吨=1、016公斤,这是两中度量横制度。所以业务人员在签定数量条款时一定要明确是什么度量衡制度,以免成交时陷入被动。

包装条款案例: 分析,包装也是贸易合同中的要件之一,如所用的包装材料与合同规定不符,不管是好是坏,也不管是贵是贱买方有权拒收并提出索赔,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时,风险更大。

第八章对外贸易货款的支付 案例:

1、从信用证支付方式来看,如此办理,银行不会提出异议,可顺利结汇,因为银行只对信用问题负责,但这样做却使单据与合同严重不符。货到目的的港进口商报关时必然会遭到海关盘诘,轻则罚款,重则罚款,重则货物充公,甚至还有可能对进口商以走私罪论处。

2、如仍以“素色绒”制样,则银行肯定不与议付。因此,在接到对方来证时,应及时审证,一经发现有错变应及时通知对方改正,万万不能简单以错就错。

案例分析:

(1)本案我出口方改信用证支付为托收即期付款赎单,就增加了风险性。本来原合同签约后,对方要求更改是对方的责任,结果更改后使我方处于不利地位,如采用信用证支付货款,有关单据的具体要求均一一反映在信用证条款上,卖方只要严格按证办事,开证行(代表买方)就应履行付款责任。而托收只能参照合同制单,如有不慎则只能自行负责。

(2)即使用托收方式,在制单上应慎重对待以防止买方利用单据不符而借口挑剔,特别属于货运第三国的转口业务。更应谨慎。而制单人却把货物交付总公司,发票抬头为分公司,“提单的目的港在欧洲被通知人在香港”致使与合同严重不符。

(3)管理工作不严,托收方式属于商业信用,银行不承担必须付款的义务,对托收项下的应收未收贷款,应定期检查及时催款清理。但事隔半年才发现,致使丢失了可能挽回损失的时间。托收行也未能发挥监督作用。

国际贸易术语案例分析 篇5

《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 2000)共列出十三种贸易术语,其要点如下:

E组:启运

(一)工厂交货(EXW)本术语英文为“EXW orks(…named place)”,即“工厂交货(……指定地点)”。它指卖方负有在其所在地即车间、工厂、仓库等把备妥的货物交付给买方的责任,但通常不负责将货物装上买方准备的车辆上或办理货物结关。买方承担自卖方的所在地将货物运至预期的目的地的全部费用和风险。采用EXW条件成交时,卖方的风险、责任、费用都是最小的。

F组:主要运费未付

(二)货交承运人(FCA)

本术语英文为“Free Carrier(…named place)”,即“货物交承运人(……指定地点)”。它指卖方应负责将其移交的货物,办理出关后,在指定的地点交付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照管。根据商业惯例,当卖方被要求与承运人通过签订合同进行协作时,在买方承担风险和费用的情况下,卖方可以照此办理。本术语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采用这一交货条件时,买方要自费订立从指定地点启运的运输契约,并及时通知卖方。《2000通则》规定,若双方约定的交货地点是卖方所在地,卖方负责把货物装上买方制定的承运人的运输工具即可,若交货地是其它地点,卖方在自己的运输工具上完成交货,无需卸货。

(三)船边交货(FAS)

本术语英文为“Free Alongside ship(…named port of shipment)”即“船边交货(……指定装运港)”。它指卖方在指定的装运港码头或驳船上把货物交至船边,从这时起买方须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坏的全部费用和风险,另外买方须办理出口结关手续。本术语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与《90通则》不同的是,《2000通则》规定,办理货物出口报关的风险、责任、费用改由买方承担。

(四)船上交货(FOB)

本术语英文为“Free on Board(…named port of shipment)”,即“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它指卖方在指定的装运港把货物送过船舷后交付,货过船舷后买方须承担货物的全部费用、风险、灭失或损坏,另外要求卖方办理货物的出口结关手续。本术语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

C组:主要运费已付

(五)成本加运费(CFR)

本术语英文为“Cost and Freight(named port of shipment)”,即“成本加运费(……指定目的港)”。它指卖方必须支付把货物运至指定目的港所需的开支和运费,但从货物交至船上甲板后,货物的风险、灭失或损坏以及发生事故后造成的额外开支,在货物越过指定港的船舷后,就由卖方转向买方负担.另外要求卖方办理货物的出口结关手续。本术语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

(六)成本、保险费加运费(CIF)

本术语英文为“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named port of shipment)”,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指定目的港)”。它指卖方除负有与“成本加运费”术语相同的义务外,卖方还须办理货物在运输途中应由买方承担购货物灭失或损坏的海运保险并支付保险费。本术语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

(七)运费付至(CPT)

本术语英文为“Carriage Paid to):tid to(…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即“运费付至(……指定目的地)”。本术语系指卖方支付货物运至指定目的地的运费。关于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以及货物交至承运人后发生事件所产生的任何额外费用,自货物已交付给承运人照管之时起,从卖方转由买方承担。另外,卖方须办理货物出口的结关手续。本术语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包括多式联运。

(八)运费及保险费付至(CIP)

本术语英文为“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 to(…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即“运费及保险费付至(……指定目的地)。”它指卖方除负有与“运费付至(……指定目的地)”术语相同的义务外,卖方还须办理货物在运输途中应由买方承担的货物灭失或损坏风险的海运保险并支付保险费。本术语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

D组:到达

(九)边境交货(DAF)

本术语的英文为“Delivered at Frontier(…named place)”,即“边境交货(……指定地点)”。它指卖方承担如下义务,将备妥的货物运至边境上的指定地点,办理货物出口结关手续,在毗邻国家海关关境前交货,本术语主要适用于通过铁路或公路运输的货物,也可用于其他运输方式。

(十)目的港船上交货(DES)

本术语的英文为“Delivered Ex Ship(…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即“目的港船上交货(……指定目的港)”。它系指卖方履行如下义务,把备妥的货物,在指定目的港的船甲板上不办理货物进口结关手续的情况下,交给买方,故卖方须承担包括货物运至指定目的港的所有费用与风险。本术语只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

(十一)目的港码头交货(DEQ)

本术语的英文为:“Delivered Ex Quay(Duty Paid)(…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即“目的港码头交货(……指定目的港)”。卖方义务如下:支付运费,在规定时间内将货物运至目的港,承担卸货的责任和费用,并在目的港码头将货物置于买方处置之下,承担在目的港码头将货物置于买方处置下之前的风险和费用。办理货物进口报关的责任、费用、风险由买方承担。本术语适用于水上运输和多式联运。

(十二)未完税交货(DDU)

本术语的英文为“Delivered Duty Unpaid(…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即“未完税交货(……指定目的地)”。它指卖方将备好的货物,在进口国指定的地点交付,而且须承担货物运至指定地点的一切费用和风险(不包括关税、捐税及进口时应支付的其他官方费用),另外须承担办理海关手续的费用和风险。买方须承担因未能及时办理货物进口结关而引起的额外费用和风险。本术语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

(十三)完税后交货(DDP)

本术语的英文为“Delivered Duty Paid(…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即“完税后交货(……指定目的地)”。它是指卖方将备好的货物在进口国指定地点交付,而且承担将货物运至指定地点的一切费用和风险,并办理进口结关。本术语可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

贸易术语的作用

国际贸易术语(练习) 篇6

1、一般情况下,FOB、CIF、CFR贸易术语的风险划分是以___船舷___为界。

2、按CIF Tianjin成交的合同,卖方完成交货任务是在(A)

A、装运港B、目的港C、Tianjin港D、Tianjin市内

3、从交货方式上看,CIF是一种典型的象征性交货。此语的含义为(B)

A、卖方以态度明确的函电表示交货

B、卖方以提交全套合格单据来履行交货义务

C、卖方无须实际准备足货,只要少量样品即可代表

D、买方对不符合合同要求的货物,只要单据合格,无权索赔

4、就卖方承担的费用而言,哪个正确(C)A、FOB>CFR>CIF

B、FOB>CIF>CFR

C、CIF>CFR>FOBD、CIF>FOB>CFR5、按CIF成交的合同,属于在目的港交货的合同。N6、以FOB、CIF出口,万一货物装船时落入海中,均由卖方承担此损失。Y7、CIF、FOB条件下,均由卖方支付运费。N8、FOB、CIF、CFR三个贸易术语在风险划分上是一样的。Y9、按贸易惯例,FOB后未加“理舱”或“平舱”字样,则由买方负担理舱或平舱费。Y10、在CIF条件下,由卖方负责办理货物运输保险,在CFR条件下由买方投保,因此,运输

中货物灭失或损失的风险,前者应由卖方负责,后者则由买方负责。N11、出口货物装船时,万一脱钩落入海中,FOB术语下应由何方承担此损?CIF术语下应由

何方承担此损?答: 两种情况下都是由卖方承担

12、FOB liner terms Shanghai是指卖方必须在上海港将货物装上班轮。对吗? 答: 不

国际贸易术语案例分析 篇7

国际商会自1921年开始编纂贸易术语, 至今日贸易术语已经历经近百年的岁月、多次修订, 于2011年1月1日开始实行了最新修订版本《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以下简称2010通则) 。《2010通则》的实施给报关报检、国际结算、保险业、国际货物运输业等国际贸易相关行业带来了新的变化和要求, 同时相关的从业人员也要更新知识, 理解新的国际贸易规则。

一、《2010通则》与《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以下简称《2000通则》) 中FOB术语的变化

(一) 适用范围的变化

《2010通则》首次明确规定贸易术语即可以在国际贸易中使用也可以适用于国内贸易。这一巨大变化扩大了FOB术语的适用范围, 同时也推进了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的衔接, 有助于规范国内贸易行为, 方便买卖双方确定各自在交易中的责任和义务, 简化国内贸易货物交付手续。但是由于FOB术语涉及到清关手续, 如何在国内贸易中准确、适当的使用FOB术语, 还需要在未来的实际应用中进一步的探索和修正。

(二) 风险划分点的变化

国际货物的装运过程及装运过程中的风险是连续的、不可分割的。《2000通则》中以“装运港船舷”作为FOB、CFR、CIF三个术语风险划分点的做法在将装运过程进行了分割的同时也割裂了装运过程中的风险, 使“风险存在想象中的垂直线上摇来晃去的陈旧概念 (《国际条规2010》的导言, 国际商会中国台北分会。) ”, 无形中就加重了买方所需承担的风险。 (邓旭, 《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主要变化和发展)

在《2010通则》所规定的FOB术语摒弃了以往以“装运港船舷”为风险划分点的做法, 而改用“装运港船上”作为新的风险划分点, 这一做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统一了装运过程中的风险, 同时也更加接近现代国际贸易的现实情况, 对于买卖双方更加公平。

二、《2010通则》下FOB术语面临的风险

(一) 船货衔接的风险

船货衔接的风险是指由于买方可能不履行租船订舱义务带来的损失。根据《2010通则》的规定, 凡是以FOB术语成交的合同, 须由买方负责租船订舱, 并且支付运费, 卖方只需将符合合同规定的货物装运至买方指定的船只上即可。但是, 在装运之前如果买方恶意违约, 拒不派船接货, 就会致使卖方无法按时完成交货义务, 影响卖方收汇, 即使是使用信用证作为结算方式也会由于无法按时向银行提交单据而无法顺利收回货款。

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合同标的货物的国际市场价格下降的时候, 买方出于希望卖方降低价格或者不想继续履行合同等目的, 故意违约拖延派船或拒不派船。此时, 如果是大路货卖方可以另行寻觅新的买家, 损失较小。但如果是买方定制的货物, 卖方无法立刻寻找到新买家, 货物难以变现, 只能接受买家降价的要求。

(二) 买方指定船公司或境外货代可能带来的风险

FOB术语条件下, 是由买方负责订立运输合同、租船订舱并完成进口清关手续的。但是在实际应用中, 买方直接指定船公司的情况是非常少见的, 多数买方会选择境外货代承担分拨集运、进口清关等业务。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量不断上升、国内物流市场的逐步开放, 越来越多的境外货代进入国内, 业务日渐活跃, 使我国FOB指定境外货代的比例日趋增加。

买方这种指代境外货代或者船公司的行为给我国出口方增加了一定的风险。首先就是船货衔接的风险, 有时候船公司舱位非常紧张, 买方不一定会及时订到舱位。国际贸易中卖方备货到交货的时间往往非常紧张, 很多船公司在港口每周通常只有一个船次, 若我方赶不上最近的船次就必须等待一周或者更长的时间, 从而影响我方收汇。

由于船公司或者境外货代是与买方签订合同, 是为买方服务的, 很可能出现进口商也会勾结船公司或境外货代骗取货物的情况。心存不善的境外货代或船公司与买方狼狈为奸, 无单放货给买方, 致使我国出口方钱货两空的事件时有发生。

(三) 提单托运人和收货人填制可能出现的风险

根据FOB术语中对于买卖双方责任与义务的规定, 买方负责租船订舱, 而交货和装船却是由卖方来完成, 实际上FOB术语是将一个连贯的物流过程分割成了两部分。实际完成装运工作的是卖方, 因此卖方才是真正的托运人。但与船公司或者货代签订合同的是买方, 因此买方也完全可以成为提单上的收货人, 在法律上毫无问题。而这样一来, 卖方在货物装运完成后持单向银行申请结汇时, 银行会因为单证不符拒绝议付货款, 给卖方带来结汇的风险。

三、《2010通则》下FOB术语的风险防范

(一) 仔细分析风险, 慎重选择贸易术语

在进行贸易磋商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贸易术语选择的重要性, 出口商必须仔细分析所选贸易术语的潜在风险, 尽量使用CIF或者CFR术语。因为在CIF和CFR术语下签订的合同, 由卖方负责签订运输合同, 不存在船货交接问题。而且CIF和CFR术语统一了卖方作为交货人和托运人的身份, 卖方是提单上唯一的托运人, 有效地避免了提单托运人和收货人填制带来的风险。

如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了FOB术语, 卖方在签订合同之前, 要谨慎地评估进口商的经营情况和商誉, 避免与资信不良的进口商合作, 以在最大程度上保障自身利益。同时, 应在合同中明确的对买方派船接货时间进行规定, 如果买方在约定的时间未能及时派船接货, 卖方则有权利自行租船订舱, 由此产生的费用和损失则由买方赔偿。

(二) 慎用国外货代, 注重货代资信调查

在已采用FOB术语签订合同的情况下, 尽可能避免使用外商指定的船公司或境外货代。如外商坚持使用境外货代, 卖方可通过国际咨询机构对该货代的资信进行深入调查, 可以使用资信良好的境外货代。

(三) 认真缮制提单, 杜绝无单放货

为防范船公司与外商勾结无单放货的风险, 坚持在提单上以卖方作为托运人是较为稳妥的做法。但如果买方或者货代信誉良好, 可以酌情处理。

(四) 选择安全主动的支付方式, 注重风险分散

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卖方有时也会通过降低付款条件来争取客户。当不得不采用托收作为付款方式时, 要仔细审查买方的经营状况和商誉资信, 以免货物到达目的港后买方拒付货款。

当采用风险较大的支付方式时, 卖方要充分估计风险, 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例如, 购买卖方利益险或办理国际保理, 符合规定的还可以办理出口信用保险, 通过各种保障手段来分散风险, 实现安全贸易。

参考文献

[1]邓旭.《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主要变化和发展[J].国际经贸法规, 2011 (12)

[2]王林霞.FOB条件下出口商面临的风险及防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2)

[3]张华勇.FOB术语中采用电汇支付方式对卖方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9 (8)

[4]胡豹.海运提单风险及防范研究[J].中国商贸, 2009 (17)

国际贸易术语的译名与解读(一) 篇8

关键词:国际贸易,术语,中文译名,解读

一 国际贸易术语INCOTERMS的由来与变化

1. 国际贸易术语《2000通则》的由来

在国际贸易业务中,各国因法律制度、贸易惯例和操作方法不同,对贸易术语的理解与运作上难免存在差异。为了避免各国在对贸易术语解释上出现分歧并由此引起争议,一些国际组织和商业团体便就某些贸易术语作出统一的解释与规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国际商会制定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ternational Rul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de Terms,简称INCOTERMS)。

国际商会于1921年在伦敦举行的第一次大会上就开始搜集各国所理解的贸易术语的摘要。准备摘要的工作在贸易术语委员会的主持下进行,并且得到各国积极协助,同时广泛征求了出口商、进口商、代理人、船东、保险公司和银行等各行各业的意见,以便对主要的贸易术语作出合理的解释,使各方能够共同适用。摘要的第一版于1923年出版。第二版则于1929年出版,内容有所充实,摘录了35个国家对上述6种术语的解释,并予以整理。经过十几年的磋商和研讨,终于在1936年制定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贸易条件解释规则,定名为INCOTERMS 1936,副标题为International- Rul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de Terms(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INCOTERMS一词系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terms的缩写。随后,为适应国际贸易实践发展的需要,国际商会先后于1953年、1967年、1976年、1980年、1990年和1999年进行过多次修订和补充,其中,1990年国际商会为使贸易术语能适应日益广泛使用的电子数据交换(EDI)和不断革新的运输技术变化的需要对该通则作了全面的修订(以下简称《1990通则》)。1999年7月为使贸易术语更进一步适应世界上无关税区的发展、交易中使用电子信息的增多以及运输方式的变化,国际商会再次对INCOTERMS进行修订,并于1999年9月公布《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以下简称《2000通则》),并从2000年1月1日起生效[1]。

2. 《2000通则》与《1990通则》的差别

随着无关税区交易中使用电子信息的增多和运输方式的变化,《2000通则》产生了,它是在《1990通则》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两者之间的差别似乎不大,似乎只是对买卖双方义务在表述方式上有两项改动:

1)《1990通则》采用的是:A卖方必须(Must),B买方必须(Must);《2000通则》改为:A卖方义务(Obligations),B买方义务(Obligations)。后者较前者的含义贴切。

2)《1990通则》采用的是:A1、A2……A10和B1、B2……B10的方式;而《2000通则》则改为:A1B1、A2B2……A10B10的方式。后者较前者便于对照比较。

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差异似乎只有在于表述中,使得两者之间的差别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在实际上,《2000通则》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其中重大的实质性的差别有:

1) 在FAS条件下,出口清关的义务改由卖方承担(原由买方承担);

2)在FCA条件下,明确规定了装货和卸货的义务:交货地在卖方所在地时,卖方负责装货;交货地在卖方所在地之外时,卖方不负责卸货;

3)在DEQ条件下,由买方承担进口通关的义务;

4)在FOB、CFR和CIF关于对货越过船舷的解释上,《2000通则》的提法改为“如当事方无意越过船舷交货”,则应分别使用FCA、CPT和CIP术语,这就区分了FOB、CFR和CIF同FCA、CPT和CIP术语的适用范围[2]。

《2000通则》对《1990通则》所作的这些修改,使得在相应的术语条件下买卖双方所应承当的权利和义务发生了一些相应的改变。

二 《2000通则》

的13种贸易术语的解读

与《1990通则》一样,《2000通则》共有13种贸易术语,分为4个基本不同类型。第一组为“E组”(EXW);第二组为“F组”(FCA、FAS和FOB);第三组为“C组”(CFR、CIF、CPT和CIP);第四组为“D组”(DAF、DES、DEQ、DDU和DDP)。每种术语项下买卖双方的义务均采用10个项目列出,其英文名称与中文译名如下:

1.英文名称与相应的中文译名

见表1。

2.术语的解读

1)EXW 工厂交货(……指定地点)

“工厂交货(……指定地点)”是指当卖方在其所在地或其他指定的地点(如工场、工厂或仓库)将货物交给买方处置时,即完成交货,卖方不办理出口清关手续或将货物装上任何运输工具。

该术语是卖方承当责任最小的术语。买方必须承当在卖方所在地受领货物的全部费用和风险。

在买方不能直接或间接办理出口手续时,不应使用该术语,而应使用FCA,如果卖方同意装载货物并承当费用和风险的话。

2) FCA 货交承运人(……指定地点)

“货交承运人(……指定地点)”是指卖方只要将货物在指定的地点交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并办理了出口清关手续,即完成交货。需要说明的是,交货地点的选择对于在该地点装货和卸货的义务会产生影响。若卖方在其所在地交货,则卖方应负责卸货,若卖方在任何其他地点交货,卖方不负责卸货。

该术语可用于各种运输方式,包括多式联运。

“承运人”指任何人在运输合同中,承诺通过铁路、公路、空运、海运、内河运输或上述运输的联合方式履行运输或由他人履行运输。

若买方指定承运人以外的人领取货物,则当卖方将货物交给此人时,即视为已履行了交货义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术语条件下《1990通则》规定:将货物交至指定的地点由买方指定的承运人照管,即履行其交货义务,但对卖方是否负责装卸货未加明确。《2000通则》则改为:若卖方在其所在地交货,则卖方负责卸货,若卖方在任何其他地点交货卖方不负责卸货。同时还取消了《1990通则》中的运输方式和集装箱货与非集装箱货之间的区别。这一改动比较具体明确,因装、卸货物不仅涉及费用,而且要承担货物短少、损坏的责任。这正是《2000通则》有别于《1990通则》的实质性变化之一。

另外,就风险的转移而言,在《1990通则》的B5款中是这样规定的:自货物根据A4款已交付货物时,承担货物丢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如果买方未根据B7款给予通知,或者其指定的承运人未收受货物,则自规定的交付货物的约定日期或期限届满之日起,承担货物丢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而《2000通则》的B5款则修改为:买方必须按照下述规定承担货物丢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自按照A4规定交货之时起,及由于买方未按照A4款规定指定承运人或其他人,或其指定的承运人或其他人未在约定时间接管货物,或买方未按照B7款规定给予卖方相应通知,则自约定的交货日期或交货期限或交货期限届满之日起。显然在《2000通则》的B5款中增加了三项内容:(1)在“承运人”之后加有“其他人”;(2)在“接管货物”之前增加了“未在约定时间”;(3)以“通知”之前增加了相应(appropriate)字样。增加这三项内容不仅意味着加大了买方的责任,同时也较之《1990通则》FCA的B5的内容明确具体。

3)FAS 船边交货(……指定装运港)

“船边交货(……指定装运港)”是指卖方在指定的装运港将货物交到船边,即完成交货。买方必须承担自那时起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

FAS术语要求卖方办理出口清关手续。

但是,如当事方希望买方办理出口手续,需要在销售合同中明确写出。

该术语仅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

与《1990通则》正好相反,在FAS条件下,《2000通则》规定由卖方自行承担风险和费用办理出口清关手续的规定,而《1990通则》则规定由买方自行承担风险和费用办理出口清关手续。

4)FOB 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

“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是当货物在指定的装运港越过船舷,卖方即完成交货。

这意味着买方必须从该点起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FOB术语要求卖方办理货物出口清关手续。

该术语仅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如当事各方无意越过船舷交货,则应使用FCA术语。

5)CFR 成本加运费(……指定目的港)

“成本加运费(……指定目的港)”,是指在装运港货物越过船舷卖方即完成交货,卖方必须支付将货物运至指定目的港所需的运费和费用。但交货后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以及由于各种事件造成的任何额外费用,即由卖方转移到买方。

CFR术语要求卖方办理出口清关手续。

该术语仅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如当事各方无意越过船舷交货,则应使用CPT术语。

值得注意的是在CFR术语条件下,《2000通则》的A6款(指费用划分)较之《1990通则》的A6款有两点改动:一是取消了《1990通则》中“……由定期班轮可能收取的装卸费用”之字句,改为“……根据运输合同由卖方支付的、在卸货港的任何卸货费用”;二是在《2000通则》中增加了“……以及如果根据运输合同规定,由卖方支付的货物从他国过境的费用”之内容。这两点改动意味着扩大卖方支付费用的范围。相应地,在《2000通则》的CIF、CPT、CIP的A6款中也都作了与上述内容相同的改动。

6)CIF 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指定目的港)

“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是指在装运港货物越过船舷时卖方即完成交货。

卖方必须支付将货物运至指定目的港所需的运费和费用,但交货后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及由于各种事件造成的任何额外费用即由卖方转移到买方。但是,在CIF条件下,卖方还必须办理买方货物在运输途中灭失或损坏风险的海运保险。因此,由卖方订立保险合同并支付保险费。

买方应注意到,CIF术语只要求卖方投保最低限度的保险险别。如买方需要更高的保险险别,则需要与卖方明确地达成协议,或者自行作出额外的保险安排。

CIF术语要求卖方办理货物出口清关手续。

该术语仅适用于海运和内河运输。若当事方无意越过船舷交货则应使用CIP术语。

值得注意的是,《2000通则》的CIF这一贸易术语的A6款(即指费用划分)较之《1990通则》的A6有两点改动:一是取消了《1990通则》中“……由定期班轮可能收取的装卸费用”之字句,而在《2000通则》中改为“……根据运输合同由卖方支付的、在卸货港的任何卸货费用”;二是在《2000通则》中增加了“……以及如果根据运输合同规定,由卖方支付的货物从他国过境的费用”之内容。这两点改动意味着扩大卖方支付费用的范围。

另外,在《1990通则》中CIF这一贸易术语的A8款中规定:“如果运输单证包括一份租船契约,卖方还需提供该契约的一份副本。”而在《2000通则》这一贸易术语的A8款中则取消了这一规定。因为在租船契约中租船人与船东之间会有一些约定,这属于他们之间的商业秘密,为了保护其利益,在《2000通则》中删除了卖方提供租船契约副本的义务。

在是否提供租船副本这一问题上,《2000通则》中CIF这一贸易术语的A10款(其他义务)中均增加了“应买方要求,卖方必须向买方提供额外投保所需的信息”之内容。这是《1990通则》中CIF的A10款所没有的。所谓“额外投保”是指买方要求在最低险别之外增加某种或某几种其他险别,或者是在加成率上有更高的要求。卖方遇上这种情况必须及时与买方进行联系提供对方所需的信息,以防发生错保、漏保等事故。根据《2000通则》中的这一规定,如发生上述事故,卖方则要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 考 文 献

[1]ICC. Incoterms 2000(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北京:中信出版社,2000.

[2]Larry A,DiMatteo. The Law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ranslations.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黄山行的作文下一篇:中国风水研究院山东分院 2012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