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宏观金融调控 规避国际贸易风险

2024-05-09

加强宏观金融调控 规避国际贸易风险(通用3篇)

加强宏观金融调控 规避国际贸易风险 篇1

三、后金融危机条件下宏观金融调控的对策

在后金融危机条件下,需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宏观金融调控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是,要积极加强国际合作。经济危机是世界性的,所以,要共同实施有效的全球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我们主张通过平等协商寻求国与国之间贸易上的互利共赢或者多边多赢。正是在这个前提下,我国积极参加了多次国际金融峰会,与世界一些主要国家的领导人研究探索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经济政策,前不久又与“金砖国家”共同召开峰会,研讨经济的发展。今后,国家还会以负责任的姿态,继续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发展中宏观政策的制订和协调,用以推进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二是,着力解决国内区域经济失衡的矛盾。应对国际经济失衡最好的办法是克服自身的经济失衡。我国要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取胜,首先要解决好国内的问题。要在金融投入上支持沿海地区、农村地区、以及西部欠发达地区,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高科技、高产能、低消耗、低污染的高端企业和实体经济率先发展。目前,我们许多企业的经营状况还没有根本好转,它们主要靠政策的支撑在艰难生存。对此,要实行优质企业市场准入、劣质企业依法退出市场机制,经过调整经营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建立能参与国际化竞争的新的高端企业集群。要抑制地方保护主义,逐渐打破垄断行业的陈旧体制和独霸地位,建立公平竞争机制。

三是,严格控制盲目投资,科学规范基本建设。回顾我国经济上的几次宏观调控,最大的难点都是因为基础设施规模过大,投资过多,超过了我们的能力。目前,各地方财政投资增长的冲动难以控制,许多地区甚至负债投资。大部分投资用于基本建设,在拉动内需方面成效并不显著。对此,要通过调整宏观金融政策,严加控制过热的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压缩楼市和股市泡沫。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钱花在刀刃上。各级财政投入,要向促进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倾斜;向内生增长、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行业倾斜;向实施节能减排,提倡绿色环保,提高生态保护水平和经济发展质量倾斜;向社会保障、教育、“三农”、民生等关乎人民生活的领域倾斜。同时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努力保持收支平衡,并通过增强内外部约束力,有效防范经济犯罪,化解潜在的财政风险。

四是,加强对人民币汇率的合理调控。我国的货币及其汇率政策,是根据中国的国情来制定的,首先考虑的是中国的国情,中国人民的利益。我们在人民币汇率方面基本的原则,就是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对世界经济复苏起到了促进作用。我们要看到,作为国际流通货币,美元币值的不稳定,会出现国际贸易中的投机性攻击,由此会造成货币市场动荡乃至金融危机。对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美元不论是升值还是贬值,强势经济体都可以利用这样的国际货币体系来转嫁金融危机和获取更多利润,而不承担过多的责任。因此我们主张自由贸易,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反对用强制的办法来迫使别国的汇率升值。要通过宏观调控,把人民币汇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五是,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外资。要继续稳定发展对外贸易,落实和完善出口退税、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各项政策措施,继续改善海关、质检、外汇等方面的服务,从法律上为外国企业在中国的经营创造一个公平和谐的环境。要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努力培育出口品牌和营销网络,通过降低使用外资的成本,让外资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宏观协调,敦促发达国家放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限制。要有计划地减持我国的外汇储备,把外汇储备转化为有形资产,实现外汇的保值增值,并用外汇储备调控国际经济,使之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六是,加强治理金融危机的法律建设。通过对金融工作的立法,实现经济决策、金融管控、财政投入等经济行为的法制化和规范化,逐渐形成以法律为核心、以机制作保障的金融危机防范体系。

加强宏观金融调控 规避国际贸易风险 篇2

当前国内外形势变化很快, 经济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冲击面逐渐扩大, 各级财政部门要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积极财政政策, 立足扩大内需,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以优化经济结构, 增强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重点, 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力度, 提高居民收入, 刺激消费为突破口, 全面发挥财政在保障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作用。

加大财政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力度, 优化支出结构, 综合运用税收、预算、国债、转移支付等多种财政政策和手段, 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正确处理好“取”和“予”的关系, 在经济低迷、内需不足、消费萎缩的形势下, 要注重“放水养鱼”, 藏富于民, 同时大幅度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发行规模, 扩大政府投资, 增加公共支出, 提高公共产品的数量、质量和水平。支出结构要向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公共消费需求、支持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倾斜, 增加国内需求。

结合税制改革, 实行减税政策, 增加出口退税, 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促使实体经济和金融服务重振雄风。制订和完善税收政策, 实行结构性减税, 促使产业升级换代。支持企业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适时调整出口退税税率, 鼓励企业出口创汇。通过增值税转型改革, 减轻纳税人负担, 以进一步鼓励投资和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逐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优化支出结构, 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 增加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投入,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增加财政补助规模, 提高低收入家庭、离退休人员、农民和广大无固定职业者等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加大对农业投入, 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 提高农民收入, 刺激庞大的农村消费市场。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 扩大社会保障享受面, 提高养老、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消除民众后顾之忧, 促进提高消费需求。

加强宏观金融调控 规避国际贸易风险 篇3

【关键词】 应对金融危机规避贸易风险宏观金融调控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政府提出了“保增长、渡难关、调结构”的经济发展方针,实施了转变发展方式等一揽子刺激计划,使中国经济取得了令国人满意,让世界震惊的平稳、较快、较好的增长。我国的GDP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仍实现了较高的增长,通货膨胀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我们之所以能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关键的原因是党和国家为规避国际贸易风险而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

1. 实行宏观金融调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由于国际经济失衡加剧,国际资本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扭曲的国家货币体系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资本,导致区域性、甚至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发达国家出于自身政治、经济利益的考量,利用自己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强势地位,会运用各种打压方式,压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甚至不惜损伤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利益,转嫁发达国家的困难和危机。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为了规避国际贸易风险,必须实行宏观金融调控。

一是从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来看,我国必须实行宏观金融调控。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已经进入了对外交流合作,特别是在一个大市场中进行商贸往来的环境。我们已经不能单单只根据国内的情况,仅仅着眼于从调整国内的宏观金融政策来促进经济发展,而要跳出中国看中国,放眼世界看中国,从全球经济发展中找准我们的位置,发挥我们的优势,实现我们的目标。

二是从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来看,我国必须实行宏观金融调控。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我国已经全面实行市场经济制度,是一个新兴市场国家,已经从实质上置身于全球化经济发展之中,国内国际市场化的竞争态势主宰着我国的经济发展。

三是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来看,我国必须实行宏观金融调控。我国作为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在世界性的经济博弈中,实力的强弱,往往会决定竞争的胜败。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债务方面处于弱势地位,不得不一次次吞下金融危机的苦果,是金融危机最大的受害者。发展中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必须讲究竞争艺术,具有战略性的应对举措,这就是实行对内与对外相协调的宏观金融调控。

四是从国际政治斗争和经济霸权主义的情况来看,我国必须实行宏观金融调控。国际政治的多极化、经济竞争的复杂化,使国际经济秩序很不规范,很不平等。为了防止大国政治对我们的冲击,就必须实行宏观金融调控,并辅以必要的外交手段,应对大国贸易保护主义在金融贸易上对我们设置的重重障碍,实现贸易双方的互利共赢。

2. 宏观金融调控政策需要进一步强化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政府实行了经济刺激计划,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但仍然存在着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财政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等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必须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

第一,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已经向着趋于稳定的方向发展,但我们还不能说经济运行已经根本好转,复苏的根基还不牢固。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提醒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要使得经济复苏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上,就要拿起宏观金融调控的武器,随时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可能出现的危机余波甚至狂澜再起。

第二,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很脆弱。在一定程度上讲,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是对我们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冲击,而调整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要作艰苦的努力。国内很大一部分经济增长和内需消费,还是在初始的、封闭的、粗放的状态下产生的,生产力水平不高,受国际因素的牵制不大。为了防止这些潜在危险的出现,需要进一步加强宏观金融调控政策。

第三,在宏观金融调控政策上存在着缺失和不足,需要完善和加强。比如对金融机构本身的管控乏力;对不良资产的监管和控制使用还不够有力;大量的财政投入与实际收益还不成比例,等等。再如,中国的外汇储备,目前已经达到数万亿美元。一方面说明我国在财富上的储备能力,而另一方面又说明一旦出现不可忽视的金融风险,面临的损失也将是巨大的,必须予以合理适度的控制。

在这样的情况下,宏观金融调控政策仍不能退出,而需要进一步加强。

3. 金融危机后宏观金融调控的对策

金融危机过后,需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宏观金融调控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是要积极加强国际合作。经济危机是世界性的,所以,要共同实施有效的全球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我们主张通过平等协商寻求国与国之间贸易上的互利共赢或者多边多赢。正是在这个前提下,我国积极参加了多次国际金融峰会,与世界一些主要国家的领导人研究探索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经济政策,前不久又与“金砖国家”共同召开峰会,研讨经济的发展。

二是着力解决国内区域经济失衡的矛盾。应对国际经济失衡最好的办法是克服自身的经济失衡。我国要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取胜,首先要解决好国内的问题。要在金融投入上支持沿海地区、农村地区、以及西部欠发达地区,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高科技、高产能、低消耗、低污染的高端企业和实体经济率先发展。

三是严格控制盲目投资,科学规范基本建设。各级财政投入,要向促进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倾斜;向内生增长、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行业倾斜;向实施节能减排,提倡绿色环保,提高生态保护水平和经济发展质量倾斜;向社会保障、教育、“三农”、民生等关乎人民生活的领域倾斜。同时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努力保持收支平衡,并通过增强内外部约束力,有效防范经济犯罪,化解潜在的财政风险。

四是加强对人民币汇率的合理调控。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对世界经济复苏起到了促进作用。我们主张自由贸易,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反对用强制的办法来迫使别国的汇率升值。要通过宏观调控,把人民币汇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五是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外资。要继续稳定发展对外贸易,落实和完善出口退税、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各项政策措施,继续改善海关、质检、外汇等方面的服务,从法律上为外国企业在中国的经营创造一个公平和谐的环境。要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努力培育出口品牌和营销网络,通过降低使用外资的成本,让外资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六是加强治理金融危机的法律建设。通过对金融工作的立法,实现经济决策、金融管控、财政投入等经济行为的法制化和规范化,逐渐形成以法律为核心、以机制作保障的金融危机防范体系。

参考文献:

[1] 钱实进.实行宏观金融调控治理金融危机[J].湖南财经论坛,2010,(12).

[2] 喻堂方.近一步加强对人民币汇率的合理调控[J].中国财经1993年11期.

[3] 陶维林编著.如何解决国内区域经济失衡的矛盾[M].北京: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诗朗诵再别康桥串词下一篇:项目管理与代建制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