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贸易融资的风险

2024-09-20

进口贸易融资的风险(共9篇)

进口贸易融资的风险 篇1

国际市场对于贸易企业来说相当于一块大肥肉, 所以谁都想分一杯羹, 于是各国大量的贸易企业陆续进入贸易市场的大环境中, 但是结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完美, 由于国际贸易市场有严格的市场秩序和规章制度要求, 所以加大了贸易的投资风险, 并且许多企业还存在经济基础不稳定、管理体系不成熟等自身因素的制约, 导致部分企业因风险防范意识脆弱被迫退出国际舞台。所以说国际贸易是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发展的, 目前对于贸易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不仅要开拓国际市场, 还要具备完善的风险防范能力, 才能在国际贸易的发展道路上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一、我国进口贸易风险因素分析

(一)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包括合同签署双方的诚信度, 以及银行和投资商的信用度。总的说信用风险主要是指资金方面的风险, 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合同条例签署不明确、合同双方不按照合同要求履行任务、违约现象、银行贷款不稳定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加大了进口贸易的风险等级, 从而不利于贸易企业的正常发展, 造成贸易企业承担着巨大的经济风险。

(二) 合同风险

由于每个国家的贸易习惯不一样容易打乱贸易市场的稳定秩序, 所以外贸市场有严格的标准要求, 一切贸易行为都必须要有规范的制度作为依据, 于是贸易合同发挥了重要作用。合同作为贸易交流中既具经济性质又具法律性质的凭证, 所以在合同签署过程中必须要详细阅读核实合同内容, 并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履行任务, 对合同不明确、不具体、不科学、不严谨的地方要及时作出意见反馈, 避免造成贸易纠纷。还要特别注意因地域文化产生的差异而产生的价格和认知误区, 所以在合同中必须要对容易产生矛盾和歧义的地方进行详细的标明, 凡是做到细致入微才能防患于未然。

(三) 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存在不可预测性, 所以没有标准的防范措施, 因此政策风险对贸易发展的有效较大。政策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不稳定的政权控制、不稳定的关税税率等。例如:企业如果在进行货物贸易的过程中赶上贸易国出现政权危机, 从而上调关税税率等措施, 就会硬性的违背合同的签署内容, 从而造成贸易中断为贸易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政策风险是比较隐性的难以辨别的贸易风险之一。

(四) 价格风险

价格风险是指价格波动产生的经济损失, 通常情况下价格波动主要受市场化经济体制的影响较大, 并且伴有很强的潜在风险。贸易市场也有很强的自我调节功能, 微弱的市场变动不足以直接影响到价格, 除非出现严重的供求关系时才会导致价格产生较大的波动。并且一旦商品价格出现波动就会影响汇率、劳务资金、及生产资料的波动, 从而造成大面积的贸易市场秩序出现不稳定现象。而且, 价格还会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产生变化, 例如:地震、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会严重影响到贸易的进口额。

二、我国进口贸易风险管理策略

(一) 合理选择供货商

降低贸易风险的前提要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 才能保证货物有基本稳定的供应链条。一旦供货商出现问题, 就会影响货物的供应渠道从而导致交易失败, 所以必须要对供应商的数据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核实, 并根据供应商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供应渠道, 才能有效的规避贸易风险。因此选择供应商前要对供应商的发展状况、发展背景、供应来源、经验范围、经验能力等信息进行详细的考察, 只有确保供应商的诚信可靠、质量安全、发展稳定才能为降低贸易风险奠定基础。

(二) 合同风险防范

合同具有法律保障, 所以贸易过程中按照合同要求履行合同任务, 可以保证贸易双方受法律的保护, 从而有效的维护了贸易双方的合法利益。因此, 加强合同风险防范必须要细化合同的文本条例, 制定详细的合同起草文案, 并结合贸易双方的地域文化特征认真审议合同的内容, 组建专业法律顾问对合同条款进行全面的分析, 避免出现内容漏洞。还要对签署合同的法人代表进行身份确认, 确保其具有相应的签约资格才能提供合同资料, 防止因上当受骗为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 汇率风险防范

汇率风险是与政策风险和价格风险直接挂钩的破坏性较强的风险之一, 所以加强汇率风险的防范首先要了解贸易国的国家性质和政策发展状况, 才能与其达成贸易协议。并且, 导致汇率风险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不稳定的货币秩序造成的, 因此必须要观察贸易市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大致发展趋势, 才能准确的制定调节利率和稳定价格的措施。同时还要留意合同上的保值条款和结汇期限, 有条件的话最好能有合同担保人, 才能确保贸易出现问题是能够有责可追, 有法可依。

综上所述, 目前我国的国际货物进口贸易风险防范意识依然相对薄弱, 所以需要不断地完善贸易风险管理体系和管理措施, 才能减少贸易企业由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扩大贸易市场的往来是未来企业的大致发展方向, 所以必须要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管理条例、制定科学具体的风险规避措施、成立专业的风险防范小组, 才能更好地提高贸易企业迎接挑战的能力, 才能为贸易企业开拓更宽、更广、更安全的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勇.国际货物进口贸易的风险防范研究[J].中国商贸, 2013 (35) .

[2]张博.刍议进口贸易中存在的风险与防范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20) .

进口贸易融资的风险 篇2

(一)贸易融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虽然我国贸易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相应配套法律法规并未随之完善,如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的票据、货权、信托等,我国法律并未对其涉及的义务、权利和责任做出明确的规定。

首先,我国现有相关法律法规与国际惯例有出入。

其次,我国法律并未对国际贸易融资中相关术语和做法进行规范。

最后,贸易融资细节存在空缺,导致我国银行和企业承担更大的风险,无法保证我国企业的利益,不利于国家贸易融资业务的顺利开展。

(二)贸易融资审批过程缺乏标准

依据中小型企业贸易融资具有需求量大、金额度小、操作频率高等特点,其要求融资业务办理效率高。

贸易融资属于授信范畴,但在当前银行的统一授信范畴中却缺乏授信审查的标准,未制定出有效的贸易融资实务操作流程。

因此,融资业务办理依旧按照流动资金贷款程序办理相关事宜,其该操作过程繁琐、工序冗长、周期长,十分不利于企业贸易融资高效实施。

(三)贸易融资缺乏银行认可的抵质押品

中小企业外贸经营规模比较小,其拥有的固定资产少,贸易过程中流动资金紧缺,参与银行信贷活动少,银行信誉不足。

而在办理贸易融资时,银行为了降低风险,要求企业提供可靠的抵质押品,如房产、土地等,但中小型企业多数资金力量薄弱,难以提供可靠的抵质押品,导致企业与银行难以达成一致。

虽然大型企业信誉好,但迫于风险的压力,大型企业多数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担保,造成了中小型企业贷款融资难的现象。

(四)贸易融资产品单一,对象主要是大型企业

目前,信用证是我国贸易融资的主要产品,但其对象主要是大型企业,加上融资产品缺乏创新和变革,导致我国贸易融资一直沿用传统的融资模式,造成了我国融资产品种类少、功能单一的局面。

虽然国际贸易中不断出现新的融资产品,如国际保理、福费廷等,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国内鲜为人知,极少有银行开设和办理,且此类融资产品融资金额十分有限,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的速度,导致中小型企业不能通过多渠道实现融资的需要。

此外,基于信用风险的考虑,银行为了降低与中小型企业的合作风险,通常会提高融资门槛或增设额外条款,这就加大了中小企业实施贸易融资的难度,导致中小型企业能从银行获得贸易融资的比例和金额都十分有限,难以满足企业实施贸易活动所需要的资金。

(五)贸易融资缺乏高素质专业队伍

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融资方式的推陈出新、际贸易范围的不断扩大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要求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贸易经济知识,包括会计、金融、财政、经济、贸易等学科的知识,更要有丰富的贸易经验。

只有这样的综合性人才才能在复杂多变的贸易活动中高效率完成贸易业务。

但是,国内贸易融资队伍缺乏高素质人才,导致我国贸易融资业务缺乏改革和创新。

二、促进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措施

(一)完善贸易融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法律法规是中小型企业实施融资的前提和基础,立法部门应当从我国国情出发,按照国际惯例,参考各个国家的贸易融资法律法规,对贸易融资的相关当事人的行为和责任、权利和义务等进行明确的规定,

促使我国贸易融资的法律不断发展和完善,促使我国法律不断与国际惯例接轨,避免国际间贸易差异导致风险,从而降低融资业务过程中的风险系数。

同时,还应当不断完善中小型企业信用评级制度,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型企业贸易融资创造条件。

(二)建立中小企业投融资信息平台,完善投融资风险防范体系

丰富和准确的市场信息是企业进行融资决策的参考和依据。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创造条件,搭建银行和企业双方的交流平台,促使银企及时有效地吸收外贸市场投融资信息,以便采取正确的决策和措施。

同时,政府还应当不断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多方面了解合作企业的商业历史和信用背景,确保款项来源充足;通过建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考核制度,丰富融资品种和结算方式来管理和控制风险,降低企业和银行的融资风险系数。

此外,政府应不断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如融资补贴、优惠政策等,综合运用信贷、保险等多手段,扩展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业务,指导和帮助中小型企业科学合理地进行融资。

(三)加强银行外贸融资产品的创新,完善企业融资信用管理体系

国际贸易市场千变万化,银行应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更新和改变传统观念,创新和开发新融资产品,为中小型企业创造更多的融资条件,增强为中小型企业服务意识。

银行应当立足实际,结合企业特色产业,依照企业的生产需求,不断挖掘新融资产品的潜能,丰富企业融资来源。

例如,可以发展国际保理、福费延等新型融资产品,将新型贸易融资方式融合到传统方式中,促使贸易融资效益最大“增值”,切实为企业服务。

同时,银行应当建立和完善企业融资信用管理体系,包括制定信用评估制度、信用等级评价标准、信息化信用跟踪体系等,对于违约信用的企业采取制裁措施,不断提高企业综合信用等级。

(四)增强融资信用意识,建设专业融资队伍

在激烈外贸市场环境下,企业要赢得银行的信任与支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增强融资信用意识,提高融资能力。

企业应当严格规范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编写详实的财务报表、提高企业财务信息透明度,使银行在完全掌握企业状况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与企业合作融资;企业还应当借助大型企业的“外力”,如与大型企业联盟或由信誉良好的企业提供担保,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

二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中小型企业应当树立风险意识,不断完善经营管理,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加强财务管理,高效控制和管理经营风险,确保企业良好稳定发展,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是建设企业融资人才专业队伍,为科学融资提供有利的支持。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资源的竞争。

进口贸易融资的风险 篇3

1.2012年的人民币美元金融市场特征

2012年人民币结束单边升值时代, 进入双向波动;央行干预淡化, 汇率市场化更加明显;升值动能高于贬值动能;即期和远期价格分化;世界性流动性宽松, 利率持续走低。

2.2013年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预测

(1) 单边大幅升值概率不大, 仍为双向波动。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已由2007年的10%下降至3%以下的合理水平, 经过近年的大幅升值, 人民币汇率已经走向更加均衡的状态。

(2) 经济基本面、美国政策、欧债危机以及安倍经济学都将对人民币汇率产生综合重大影响。2013年上半年受欧洲经济衰退的影响, 出口下降, 贸易顺差缩窄。同时美国财政悬崖后续减资和欧债危机引发避险情绪, QE3在今年下半年减码, 以上都使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

(3) 2013年随着世界经济开始复苏、通胀预期抬头, 美联储量化宽松的政策将减弱或提前退出, 中国降息的可能性大为减少。预计美元利率会比2012年四季度大幅上升, 境内市场上优质公司的半年期融资利率会逐步调整至3MLIBOR+220BP。

3. 境内外联动的融资策略

宝钢资源充分利用在香港、新加波、上海等多地分支机构的优势, 密切跟踪市场变化, 获取较低成本融资。通过美元DA180天实现境内企业的延期支付, 到期后境内做6个月美元贸易融资, 再续借美元短期流贷, 正常情况下业务流程可以实现2年左右的融资。按目前市场水平测算, 第一年的境内外贸易融资利率平均成本预计可控制在1.5%内, 第二年流贷的平均融资利率预计可控制在2.5%内。目前境内半年期流贷价格5.6%, 按最优惠条件下浮10%计算, 年度成本也要5.04%, 利差空间巨大。

2011年、2012年美元融资和人民币融资存在2%—3%左右利差。2011年人民币升值4.95%, 2012年人民币上半年贬值, 下半年回升, 全年升值0.25%。虽然2012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现双向波动, 预计2013年也会有反复, 但全年各金融机构预计也会小幅升值, 升值幅度约2%-3%。

因此, 在进行境内外资金联动, 要综合考虑汇差、利差收益, 密切跟踪即期远期汇率走势, 合理确定美元敞口。在人民币和美元融资利差持续存在的情况下, 只要人民币贬值幅度在利差空间内则操作是有利可图的。如果担心汇率波动幅度大、敞口过大, 则应密切关注远期购汇价格, 合适的机会予以锁定。

4. 同类企业的应对策略

(1) 应建立在香港、新加坡、内地中心城市的融资平台。捕捉汇差、利差的机会, 创造尽可能长的贸易融资机会, 降低融资成本。密切关注远期走势, 控制风险敞口并及时锁定。

(2) 应当建立外资银行、四大行、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均有的额度结构, 把握不同特点, 利用有竞争性的额度。

(3) 对在境外进行项目投资, 应跟踪利率掉期产品, 在相对低位锁定美元融资利率。

进口贸易融资的风险 篇4

在国际贸易融资的系列风险中,信用风险是最关键的风险因素之一。对此,作者根据多年的从业生涯,论述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特点和危害,探讨其产生的原因,据此分析管控信用风险的有效模型和路径,点明商业银行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及应该起到的作用。

在当今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的日益全球化和普遍化的背景下,保理、福费廷、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等基于应收账款转让的新型贸易融资产品迅速崛起,国际贸易融资风险也日渐复杂化,其中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面临的最大风险莫过于信用风险。

一、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表现和特点

所谓的信用风险,顾名思义就是基于各种因素而不能及时、适当、充分地履行承诺的可能性。过去,在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有两种内涵,就法律视角而言,是债权风险,即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违约风险;在赊销过程中是指买方到期不付款(还款)或者到期没有能力付款,造成货款拖欠或无法收回的可能。无论哪种角度,都通常被定义为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本付息而给贷款人造成损失的风险。

如今,从组合投资的角度关照信用风险,已不仅仅是单方面损失的问题,投资者(银行)的投资组合不仅会因为交易对手的直接违约而发生损失,而且交易对手履约可能性的变化也会给组合带来损失。一方面,一些如信用等级被降低、投资失败、盈利下降、融资渠道枯竭影响交易对手信用水平的事件一旦发生,公司的市场价值就会下降,会给投资者带来损失;另一方面,现代资产估价和风险衡量技术的发展也使得贷款等流动性差的金融产品的价值能得到更恰当和及时的衡量,其发生对资产价值的影响可以及时地在资产估价中得到反映。故此可以说,现代银行在贸易融资服务中的信用风险应该包括交易对方的直接违约和其违约可能性变化而对银行产生的风险。

作为国际贸易融资中的关键风险,信用风险具有与众不同的显着特点:一方面信用风险多数情况下取决于用款方向、借款人经营管理能力、借款人财务状况甚至借款人还款意愿等与借款人明确相联系的非系统因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非系统风险的特征;另一方面,由于贸易融资等信用产品的流动性差,缺乏二级市场,信用风险的观察数据少,不易获取。这两大特点的存在提升了管控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力度。

二、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探源

国际贸易融资本身涉及的领域、范畴、事务、层级繁多,其信用风险背后的影响因素也比较复杂,从整体来看主要由如下四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一)就国内环境而言,国人信用意识淡薄,企业信用制度不够完善

传统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缺乏信用意识酝酿的基础,有的只是朴素江湖义气。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普通的信用观念和意识依旧比较淡薄。特别是国有、集体企业在资本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带着实用理性的思维向银行贷款,对如何还贷考虑不足,甚至没有认真正视这个问题。微观领域的忽视影响了宏观体制的构建,目前国内企业信用制度漏洞百出,问题贷款和资金比比皆是。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截至2000年末,在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5家商业银行经过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的逃废债企业犯140户,占改制企业的51.29%,逃废银行贷款本息1851亿元,占改制企业贷款本息的31.%。虽然,近年的数据有所下降,但问题依旧相当严重。

(二)从国际环境方面来看,海外企业单位鱼龙混杂,信用情况也比较复杂

虽说以欧美为代表的市场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区域在金融信用方面的制度、法律支撑和信用意识等方面比较到位,但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信用问题,尤其是在其强势经济的地位造成的制度霸权的情况下,地区之间的国际贸易融资实际上存在着违背合理公平信用问题的因子,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容易引起弱势经济区域企业组织的刻意恶意不守信用的动机。另外,欧美之外的亚、非、拉等其他区域,基于人文地理等方面的不同,在信用方面也存在着程度不一的问题,是滋生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温泉。

(三)就法律规程方面而言,担保法和票据法的冲突和缺陷是信用风险产生的重要因素

目前的社会和世界是法律社会,法律是规范国际贸易融资的主要武器,也是管控信用风险的重要依据。不过,信用风险也容易从法律的漏洞中产生,其中对此影响最大的当属担保法和票据法的冲突和缺陷。对于担保法,我国担保法第7条规定: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可以作保证人。”对保证人的义务及应有行为能力及义务没有进行明确规定,实际上是“担”而不“保”。对于票据法,由于各国票据法差异很大,在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由于票据适用所产生的冲突不可避免,信用风险由此有了猖獗的空间和可能。

(四)就微观事件而言,应收账款债权的转让是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产生的直接因素

应收账款债权作为新型国际贸易融资的核心和法律基础,如果其转让中存在隐患,也就是说债权在转让的合法性和可转让性上存在问题,势必影响作为新型国际贸易融资的顺利进行。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违约风险与债权的合法性和可转让性直接相关,如果债权的转让人即出让方的债权不合法抑或债权不可转让,而转让人却转让了债权,那么信用风险就应运而生了。

三、管控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路径分析

对于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通过在国际金融市场融资追求利润的企业或金融单位在实践过程中摸索出系列途径、方法和模式,其中切实有效且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最保底的原始对策

信用风险衡量标准。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管理的首要问题是信用风险评估,在此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具实践操作价值和公正意义的衡量标准的存在与否及适合与否,所以构建科学、有效的信用风险衡量标准。对此,特定个体企业、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应该根据自身所涉及的国际贸易融资的具体情况,开发、完善、持续改进判断“违约与否”形成信用风险的分类评估模式的模型与方法,进而确立更为科学、有效的信用风险衡量标准。

(二)最舒心的管控模式

企业信用评级管理。由于国际贸易融资的复杂性,信用风险衡量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始终具有滞后性及有限性等特点,一个更有效且贴现的管控模式是企业信用评级管理。在国际贸易融资中强化对借款人的信用进行动态管理,不但在交易发生时进行信用评级,在交易发生后也定期考察该贸易的进展及借款企业营业情况和财务状况,随时评价其信用等级。国际风险管理协会、全球风险协会、国际内部控制协会等全球性的专业协会及各国内审、金融、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机构组织应该注意关照各个企业组织参与国际贸易融资的表现,以权威第三方的角度进行信用评级,并定期公开评定情况,为相关组织涉入国际贸易融资作参考。对于我国,应该积极培育相应的信用评估机构,以便强化提升评定企业信用的话语权,为国内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事务保驾护航。

(三)最得力的辅助手段

各种信用衍生工具。信用衍生产品是指以贷款或债券的`信用状况为基础资产的衍生金融工具,主要有违约互换、收益率全额互换和信用相关票据。信用衍生产品可增强银行调节和管理信用风险的灵活性,可使银行资产的纯粹信用风险可以上市交易,进而使得对信用风险管理有了直接的数据来源和市场参考。利用信用衍生工具将信用风险剥离出来,可避免将投资撤出或转卖对客户造成的不利影响,是管控管控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最得力的辅助工具。

(四)最直接的有效举措

出口信用保险机制。无论哪种方法和模式,在管控管控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有限性,融资主体很难避免剩余风险的存在。对此,如果不想主动接受,可以求助于出口信用保险机制。借助于信用保险损失补偿机制,出口商收汇有安全保障,银行愿意提供资金融通,便于企业获得出口融资;通过投保信用险,出口商可以了解买家信用情况,加强应收款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五)最彻底的根本路径

探索深入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国化道路。对于国际贸易融资而言,曾经封闭了几十年的国内企业还是一个摸索路子的新兵。入世以来,中国企业融入国际市场的深度越来越深,但相关配套体制却没有及时跟上和对接,是系列风险容易滋生的根本因素。对此,应该在国际贸易融资的实践过程中,借鉴海外担保法、票据法、保险法等相关法律,结合国内企业国际融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扬弃目前的制度、法规和法律,形成与世界接轨同时又尽量争取国际市场话语权的体系,持续探索深入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国化道路。

(六)最关键的角色定位

化工品进口贸易中的风险管理 篇5

当下风险管理研究还处在一个比较狭小的范围之内, 仅仅停留在在企业的财务风险预算、金融方面的投资、生产经营风险等领域, 有针对性的、系统的研究属于国际贸易之间的进出口能源的风险管理还在少数, 大多数国际当中的进出口公司, 在对待风险管理这一问题上, 依然还在摸索探求阶段, 只有很少数大的企业集团, 在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之后, 形成了一套适用于自身的风险管理理论, 所以在这一方面, 我们可以说是刚刚起步, 虽然技术还不成熟, 但是风险却每天都在发生, 对于所有的进出口公司来说, 当务之急是找出一套切实可行、适合于企业运行的风险管理方式, 从而解决现有的危机, 从而提高公司的生存质量。正是基于这一理念, 笔者结合多年经验就化工品进口贸易中的风险管理为主要探讨方向, 从现状、类型、问题和解决方法入手, 为大家细致的分析一下。

一、化工品进出口贸易特点

(一) 化工品贸易形势良好, 进出口高速增长

化工品贸易快速增长, 2003年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最好的年份, 之后逐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 化工品进口额远远高于出口额, 保持贸易逆差

化工进口规模继续扩大, 进口数量增长是引起进口进口贸易用汇增加的主要原因。化工品出口额仍靠数量拉动, 使得占半数以上化工产品的进口数量增加, 同时一部分化工品进口价格下降, 减少进口用汇, 两相抵消, 实际进口用汇净增长, 进口产品仍集中在高分子聚合物和有机化工原料上, 这部分产品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 需大力发展。

(三) 国有企业在化工品贸易中仍占主导地位

在化工品进出口贸易中, 国有企业一直是最重要的力量, 其出口额与进口额都占总额的一半, 三资企业是进出口贸易的另一个主要力量, 比重仅次于国有企业。从发展速度看, 私人企业化工贸易增速成倍增长, 独占鳌头, 在出口方面, 集体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增速高于国有企业, 进口方面, 国有企业增长速度居第二位。但目前化工品的进出口额的增长仍主要依靠国有企业推动。

(四) 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是化工品进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

一般贸易的进出口额占总贸易额的60%左右, 进料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总贸易额的30%左右, 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快于进料加工贸易增长速度。

二、化工品进口业务的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贸易自改革开放到二十一世纪以来, 产生了巨大的发展, 风险因素也在这一过程中增多。贸易企业化工品出口业务风险管理的行业现状呈现除了四种特征:第一, 贸易经营企业数量大, 情况多变。其中国有大中企业、私营企业、集体所有制等不同经营模式企业, 无法在管理上统一。第二, 外贸行业风险管理没有专业机构做出规范和管理, 我国的政府管理部门在贸易中的工作重点都投放在贸易发展上, 疏于风险管理问题, 一直都没有法规、意见做出明确规范。第三, 现阶段贸易企业的分析、控制、管理还都是由企业自身完成的, 不同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同, 运用的方式也不同, 虽有针对性但缺乏统一规范。第四, 风险管理的措施主观性较大, 科学性较低。在大部分的贸易企业中风险管理的部门、人员等都没有形成专业化, 在进出口贸易业务时, 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防范、规避、转嫁、管理上就存在较大的主观和随意性, 规则和制度不能够统一。

三、化工品进口贸易主要风险类型

我国全球化经济不断发展, 外贸企业贸易业务不断扩大, 经营模式主要由合资经营、对外投资等组成, 外贸企业就面临许多国际市场上的风险。在化工品进口贸易中风险主要有五种:1、由于外方违约造成的信用风险, 国际贸易双方处在两个国家中, 交易中交货与付款就不能同时进行, 贸易中就会出现与实际不符的情况, 造成信用风险。2、卖方供货不及时、无货等情况造成市场风险, 贸易环境对交易的限制, 卖方由于种种原因延迟或不交货, 就会给国内的企业造成损失。3、卖方与用户串通欺骗代理商造成经营风险, 外贸企业在没进行资质审查时就进行交易, 通常第一单贸易都很顺利, 建立了信用之后就会进行骗取, 然后逃跑。给贸易企业带来风险, 近年来时常发生。4、在贸易中多种付款方式带来的商业信用风险, 在国际贸易中付款方式一般为即期、远期、托收、信用证、预付、后附等多种形式, 每种方式都存在风险。5、作为化工品来说, 其自身的易燃易爆属性限定了其运输当中的风险性, 同时也加大了仓储的风险性。

四、化工品进口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多数的外贸企业化工品进口中风险管理不符合规范, 每年的经济损失都十分严重, 我国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风险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合同签订时, 条款不清晰明确, 给履行时带来隐患。国际贸易中遵循的通则, 在实际的贸易中不同国家的贸易买卖合同就会出现差异, 矛盾主要是各国法律及对合同争端解决机制等问题。贸易中我国企业对外国法律体系不熟悉使得合同纠纷解决带来了风险。

2、进口贸易中另外两方的资信调查不清晰, 将会增大信用风险。进口企业不但与外国的客户贸易进行国际买卖合同的签订, 还同国内企业签销售合同, 明确两家企业的资信情况就十分重要, 然而外国的中小企业调查就十分困难。

3、国际市场的多变, 化工品市场行情情况的把握就相对困难。自2008年石油化工品价格大起大落, 即使资深专业人士也无法准确判断。判断时不仅要了解化工品本身, 还有对整个产业链及有关因素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4、在运输物流中控制有限, 使得产品在运输中出现灭失风险。贸易中流通环节是十分重要的, 这个过程中风险较多, 不好控制。流通中的准备货源、确认货物发货情况、货物运送接收、整理储藏这些环节直接关系到合同的执行。当下外贸企业为了减少损失或保险转嫁, 通常情况下会严格控制进口贸易当中的风险因素, 做好对其流程当中的全方面控制, 防备其在输送过程当中因认为火天灾等种种原因所造成的损失。

5、缺乏对货控制权, 经常在货权转移的过程当中发生风险。在现有的进出口贸易当中, 货物的所属全, 也就是货权是非常重要的事项, 所以这一问题也是进出口贸易当中最为常见的问题。通常情况下, 掌握货权的一方在进出口贸易当中占主动权的比重值较大, 掌握好了货权, 就可以在通常贸易当中无限的缩小风险。一般来说, 为了保障货权的主动权以及进出口贸易的主动性, 国际间的贸易网来通常会采取款到发货这一原则, 而并非是通常情况下的货到付款, 这就牢牢把握住了控制权利, 为企业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利的资金保障。

6、报关、商检这些规定的检查也会造成一定的风险问题。当进出口贸易成功抵达货港后, 就面临着申报以及规定商检等必要流程。这时管理方如果申报不及时, 就会造成货物停滞、违规处罚、附加货物港口管理费用等一系列的问题, 不仅耽误了货物出港运输的时间, 也造成了一定的现金损失。

7、在国际贸易当中, 并非仅仅在细微处造成贸易风险, 有时一些大的宏观控制环节也经常会出现风险, 比如反倾销与汇率问题等。由于国际之间的贸易往来是国与国的交易, 这时就会出现货币兑换的问题, 而货币兑换往往会伴随着汇率风险。我国的贸易一般面对非欧洲国家时, 一般采取的策略是美元报价, 面对欧洲时则直接采用欧元报价, 但在外币兑换的过程当中, 常常由于拖沓、繁琐, 经常会造成“等待”风险, 即外汇结算值的变化。这一风险随着近期来人民币的不稳定增长, 显得越发严重。

8、不可逆因素带来的风险, 防范这一风险的最为有效途径就是产品货物投保。

五、应对化工品进口业务中各类风险的管理方法

对于上述化工品进口业务中的风险问题, 基本可以通过以下五种方法进行较为有效的管理:

(一) 建立公司专职风险管理的决策和管理机构

应挑选进出口业务经验丰富, 责任心强的管理人员组建专职风险管理机构。该机构应纳入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范畴, 并尽可能地提高该机构的专业化程度, 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准确度。

(二) 实施客户资信调查制度, 建立客户档案, 进行有效的客户管理

特别是较大数额的贸易项目, 在动态的资信调查的前提下, 还要考虑采用保险、担保甚至是国际保理等手段, 将风险转移或分散。特别在化工品进口代理业务中, 当外经贸企业使用自己的授信额度开立信用证时, 要注意以下几点:1、用户部分保证金必须到账。2、其余部分货款在信用证到期前几个工作日内必须到账。3、如用户逾期付款, 外经贸企业对货物应有处置权。4、如是远期信用证, 则必须是担保提货或是一手交钱, 一手交货。

(三) 建立详细的用户来款台账制度

在财务早已经电算化的今天, 为化工品进口用户建立用户来款台账制度是风险管理所必须的。进口业务的结算周期相对较长, 用户的来款及结算都是滚动进行的;在某一时点上, 财务的账务上难以直接真实反映用户货款收回的全部实际情况。

(四) 建立财务预警机制

在公司内部建立的客户信息系统里, 对逾期付款的用户, 都应对其亮起黄灯, 以提醒业务人员, 同时提醒风险管理机构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更为严重的则亮起红灯。

(五) 将进口业务流程细分, 使业务人员分工专业化

现在许多进出口公司采用的是一个业务人员“全程包办”一项进出口业务的全流程。这种作法弊端甚多。

六、结束语

从国际角度看, 所有的进口贸易风险管理制度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 还需要多方面的协作以及共同研究。从国内角度来看, 我们当务之急是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进口贸易与国际接轨的风险管理政策。所以在这里笔者呼吁, 在面对进口贸易风险管理这一问题时, 我们一定要从其根本的现状入手, 分析其当下所处于的时期以及将要面对的问题, 针对问题认真仔细的划分出风险类型, 善于总结经验以及归纳风险处理方式, 并最终针对这些问题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式, 并将这些方式归类成型, 形成一套适用于发展适用于生产的风险管理制度。

摘要:本文对化工品的进口贸易当中的风险管理措施做了详细的阐述, 以化工品进口业务的风险管理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化工品进口业务中各类风险的管理方法为具体楔入点, 为大家细致的讲解了其中的关键点, 希望通过本文的阅读大家能对其又一个系统的了解。

关键词:化工品,贸易,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韩家平.国际拖欠类型分析[J].国际贸易, 1997, (3) :4

[2]胡石麟.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500讲解[M].天津:中国银行天津出版社, 1994:10

[3]杨立平.对外经济贸易实用大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3:50

[4]唐若昕.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 推动我国贸易强国建设[J].保险研究, 2005年1月

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及其规避 篇6

1.1 出口商融资方式

1.1.1 打包贷款

打包贷款是指出口地的银行向拥有合格信用证的外贸出口商提供的用于生产、采购、运输货物的专项贷款。打包贷款的目的是支持外贸出口商按期出运交货, 是有利于外贸出口商在缺乏资金时候依旧可以顺利开展对外贸易一种短期融资。

1.1.2 出口押汇

出口押汇是指外贸出口商已经发出出口货物, 并且向银行交来合同要求的单据后, 银行以出口单据为抵押, 向外贸出口商提供的资金融通。出口押汇也是一种短期融资。出口信用证押汇和出口托收押汇是其两种主要方式。

1.1.3 出口信贷

出口信贷是指出口国为了提高其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和本国高新技术产品等资本货物的外贸出口量, 由其官方出口信贷机构向本国外贸出口企业或是进口商提供的信贷支持。出口信贷是一种中长期国际贸易融资方式, 根据信贷支持对象不同, 可被分为卖方信贷与买方信贷。

1.1.4 票据贴现

票据贴现是指收款人为了提前获取资金将还没有到期的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 银行按照在票面金额的基础上按照贴现率扣除贴现利息之后将剩余款项支付给收款人。贴现银行在贴现之后便拥有了票据, 有权在票据到期时向票据承兑人进行收取票款。

1.1.5 贷款和透支

贷款是指银行为满足客户日常生产和营运的资金需求而向客户提供一笔融通资金。透支是指银行为满足客户日常生产和营运的资金需求在客户的账户上核定了一个透支额度, 客户在平日可以根据自身的资金需求在银行核定的限额内进行透支。贷款和透支是不需要任何抵押品的, 所以银行为了减轻自身面临的风险, 只会对那些信誉良好的外贸出口商提供贷款和透支。

1.1.6 出口信贷担保

出口信贷担保是一国为了扩大本国的外贸出口, 通过国家出口信贷机构向出口商专门提供的的一种特殊保险业务。出口信贷担保业务具有以下两个优势:一是受限较少, 二是能扩大受益的中小企业范围。

1.1.7 福费廷

福费廷也叫包买票据业务, 是指包买商 (金融机构) 从需要提前获得现款的外贸出口商那里以贴现的方式购买经过进口商承兑、当地银行担保的本票或是远期汇票的一种资金融通方式。福费廷的期限较长、融资额度大, 但是其既可以为外贸出口商提供融资, 而且还可以转移外贸出口商面临的汇价风险, 所以付费廷业务在国际贸易中已经越来越重要。

1.1.8 国际保理业务

国际保理业务是指保理商在外贸出口商通过承兑交单等方式销售出口货物的时候, 买进其以发票表示的应收账款, 并向其提供资金融通、销售账户管理、账款回收等金融服务方式。它是一种短期的贸易融资方式, 同时也是新型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它不仅能够为外贸出口商提供资金融通, 还能够转移信贷风险和汇价风险。

1.2 进口商的融资方式

1.2.1 进口押汇

进口押汇是银行在收到信用证的时候, 根据进口商的要求, 向进口商提供短期资金融通, 以帮助其解决资金周转难题。根据结算方式的不同, 进口押汇被分为进口信用证押汇和进口托收押汇。

1.2.2 信托收据

信托收据是进口商为了向银行借取货运单据在承兑汇票后向银行提供的一种书面担保文件, 表示出据人承认银行拥有货物的所有权, 并承诺在汇票到期日前将货物出售的款项偿还给银行, 届时进口商才能收回这份书面担保文件。

1.2.3 开证授信额度

进口商在申请开立信用证时需要向银行缴纳开证保证金, 以保证进口商对外付款义务的履行。开证授信额度是指开证行在为进口商开立信用证的时候, 为进口商限定一定金额作为进口商开证的额度。开证授信额度一般是银行向资信情况良好的进口商实施的。开证授信额的基本类型有普通信用证额度和一次性开证额度。

1.2.4 银行担保提货

提货担保是指当进口货物比货运单据先抵达港口的情况下, 银行向船公司出具有银行加签的向船公司办理提货的书面担保。银行提货担保仅适于信用证项下货物, 并且在这种情况下, 买方无论是否存在单证不符的情况下均须付款。

2 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风险及防范

外贸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存在不少的风险。

2.1 国家风险

国家风险是指由于国家主权行为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国际贸易融资必然涉及到国家间的债权债务清偿, 但是当涉及到的国家出现战争、外汇管制等问题的时候, 国际贸易融资的主体将会因此蒙受相应的风险。在国际贸易融资中, 国家风险对融资决策起决定性作用, 是融资主体面临的首要风险。目前来看, 国家风险可以分为三类: (1) 战争、国内动乱风险; (2) 转移风险; (3) 其他主权风险。

外汇风险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 由于汇率的变动而引起的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的大幅涨跌, 进而导致交易主体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外汇风险只有在汇率的变动给企业带来损失的时候, 才会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来看, 外汇风险只要有四种类型:外汇折算风险、外汇交易风险、外汇结算风险、经济风险。

2.3 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 由于利率的变化而引起的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的大幅涨跌, 进而导致交易主体经济损失的可能性。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 随着全球金融自由化的浪潮, 发达国家相应的取消了利率限制。利率的自由波动造成国际贸易融资市场上的利率风险加剧。

2.4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在国际贸易融资中各个主体都必须面对的。银行承担着借款人不能还贷的风险。出口商承担着进口商是否有信誉的风险, 出口商承担的信用风险具体包括受货风险、财务风险和结算方式选择风险三类。进口商承担的信用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出口商的商品不符合合同要求;另一方面是出口商不按时发货。

2.5 欺诈风险

银行在审单付款的时候只要求单证相符和单单相符, 这给不法商人提供了机会。近年来, 国际贸易融资诈骗给银行以及进出口商均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损失, 其中以信用证诈骗最为常见和典型。

3 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的原则

3.1 风险回避原则

风险回避原则是指进出口商和银行不参与或是不涉及那些已经预测到可能会产生风险的领域。风险回避原则可能使进出口商和银行丧失很多获得高收益的机会, 但有时候还是必须采用这种政策来规避某些可能性较大的风险。

3.2 风险分散原则

风险分散原则是指进出口商为了增加盈利, 减少损失, 而通过融资方式多样化来分散自身承担的风险。按照马尔维茨模型, 再确定资产组合的时候要注意合理搭配才能有效的分散风险, 这里的合理搭配主要是指企业应选取不相关的资产形成的资产组合。

3.3 风险抑制原则

风险抑制原则是指企业通过加强对风险的监控, 采取有效措施, 在风险形成之前就将风险防止了。在对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防范时, 风险抑制原则显得不是很适用, 因为汇率市场和利率市场的变化都太快了, 在措施来不及采取的时候, 风险就已经发生。

3.4 风险转移原则

风险转移原则是指进出口企业可以通过其他金融方式对将来可能产生的风险移给第三者。通过金融衍生品进行保值处理是转移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最佳方式。

3.5 风险保险原则

风险保险原则是指在国际贸易融资中, 银行和进出口为了在风险造成资产损失后获得相应的补偿而向保险公司投保。

3.6 风险补偿原则

风险补偿原则是指在国际贸易融资中, 贷款方在风险发生后遭受资产损失后为了补偿自己的损失, 于是对抵押品进行拍卖, 从而获得相应的补偿。

3.7 风险预防原则

风险预防原则是指在国际贸易融资中, 贷款方在提供贷款融资之前对这笔贷款所可能面临的风险系统地进行风险评估, 然后再根据评估出来的风险级别, 限定一个贷款的最高额度和最长期限。一般而言, 风险的级别越高, 贷款额度的最高限越小, 贷款的最长期限越短, 贷款的利率越高。

4 规避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措施

通过对国际贸易融资方式、风险和管理的原则分析, 我们应该通过以下措施规避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

4.1 实施货币互换

国际贸易融资中, 实施货币互换是规避外汇风险的最有效措施之一。货币互换, 又称货币掉期, 是一种金融衍生工具, 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 是指两个借款人为了降低汇率风险和筹资成本, 按预定的日期, 进行两笔金额相同、期限相同、计算利率方法相同, 但货币不同的债务资金之间的互换, 同时也进行不同利息额的货币调换。国际贸易融资中, 货币互换是规避汇率风险很重要的手段, 而且货币互换还具有保值功能。

4.2 严格调查贸易伙伴的资信情况

在国际贸易业务中, 贸易伙伴的资信状况很重要。为了寻的资信良好的贸易伙伴, 对对方的资信进行周密的调查是签约之前所不得不进行的。资信调查既包括进出口双方之间的资信调查, 也包括银行间的资信调查。在合同签订之前, 进出口双方为确保国际贸易顺利进行, 应慎重选择贸易伙伴, 采取适当措施调查对方的资信状况。调查的渠道一般是通过委托专门的咨询公司或是借助银行的代理行对对方企业进行资信情况调查。另外, 国际贸易结算往往涉及到出口方银行与进口方银行, 甚至还会有第三家银行牵涉到进国际贸易结算中。所以对银行进行资信调查, 选择资信情况良好的银行办理国际贸易结算业务对于进出口商也是十分重要的。

4.3 实施利率互换

利率互换是国际贸易融资中用于规避利率风险的最重要措施。利率互换是一种金融衍生工具, 同样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它是指交易双方主体以一定的名义本金为基础, 将该本金产生的以一种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 (支出) 流与对方的以另一种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 (支出) 进行交换。交换的只是不同特征的利息, 没有实质本金的互换。利率互换可以有多种形式, 最常见的利率互换是在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之前进行转换。

4.4 利用电子网络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 现在提供国际贸易融资和国际贸易结算的银行必须能够熟练的使用外部电子网络应用系统。同时, 随着科技信息的迅速发展, 很多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也能够提供国际贸易融资和国际贸易结算的服务, 这给国际贸易融资银行带来很大的压力。基于此, 银行更加应该重视自己的核心能力的评估, 努力提高其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国际竞争力。由此可见, 非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入这个行业间接的要求银行必须通过学会熟练使用外部电子网络应用系统来提供自己的业务竞争力。

摘要:国际贸易融资方式较多, 就目前形式来看, 银行和外贸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存在不少的风险, 包括国家风险、外汇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欺诈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本文在介绍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后, 重点分析了目前国际贸易融资面临的风险, 最后提出了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的原则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外贸出口,风险

参考文献

[1]刘春兰.关于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探讨[J].经济问题, 2006, (12) .

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管理分析 篇7

1. 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主要类型

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存在性, 而且其包含着类型。究其原因, 主要由于国际贸易融资涉及商业活动、竞争活动、交流活动、合作以及利润等问题, 因此风险存在具有必然性特征。就目前而言, 国际贸易融资相关风险的主要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 支付风险。支付风险通常由企业财务问题所致。企业融资过程当中, 通常强调和追求较为完美的融资结果, 因此忽视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也未对自身偿还能力、支付能力进行深入调研。在未能清楚认识到企业自身接受能力的情况下, 资金困难等问题日趋突出, 甚至导致企业破产等情况的发生, 不利于企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鉴于此, 企业贸易融资过程当中, 必须以自身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 通过进行调整与计划, 最大限度地降低支付风险等情况的出现。

第二,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即国际贸易融资环节,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 企业无法充分和及时地履行自身承诺, 从而导致信用方面出现严重风险。当前, 企业信用风险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 除了经济损失之外, 在投资组合方面也存在着较大损失。国际贸易融资环节, 较为关键的一种风险即为信用风险, 而该风险类型既有两个方面的特征:其一, 信用风险通常会受借款人的经管能力与用款方向的影响, 因此其非系统性的风险特征较为明显。其二, 国际贸易融资信用产品在流动性方面相对较弱, 加之缺乏二级市场, 以至于信用风险普遍缺乏观察数据, 且数据获取极为困难。

第三, 偿付风险。偿付风险也具有一定的客观存在性, 其引发因素较多, 包括市场不可预知特性与国家政策的不断变动等。针对偿付风险, 已经引起了国家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因此其波动性并不明显。尽管如此, 偿还风险的变动仍然体现出明显的不可预知性, 这就需要在国际贸易融资活动当中详细分析各种偿还风险, 并明确限定风险出现后的具体职责与所需承担的义务。

第四, 利率风险。利率风险的引发因素也非常多, 较为常见的包括国内经济形势变化以及国际经济形式变化等。就目前而言, 当国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之后, 通常会对利率形成较大影响。例如, 如果出现通货膨胀, 货币供给就会出现明显的波动, 而物价也会受此影响, 这并不符合经济学的一般规律, 以至于利率出现严重变化。中央银行属于货币的唯一发行单位, 在发行货币时, 并未深入分析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 也没有将市场规律作为基本出发点, 以至于利率的变化频率日趋加大, 而利率风险也随之产生。

2. 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管理对策分析

针对上述四种常见的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 政府与企业都必须加强重视力度, 通过共同商讨和合作, 探寻出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管理对策, 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标。而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管理对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2.1 构建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专业防范体系

国际经济趋于复杂化, 以至于信用风险日趋增加, 这从根本上要求政府部门构建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专业防范体系, 并强调政府的主导地位。⑴通过对国际经济发展局势进行密切追踪, 并不断地收集与整理各项风险信息, 在此基础上创建具有现代化特征的风险数据库, 实现对各部门、各企业技术设备与信息资源的统筹规划。针对发现的不良买家, 需对其信息进行及时追踪与发布, 以宣传教育的形式使之知晓信用累积体现出的重要价值, 从而提升社会大众的信用意识。⑵发挥风险专业防范系统的管理职能, 再适当调整相关的机构设置, 以授信额度机制对审贷进行有机分离。国际贸易融资实质上是信贷业务的一种特殊形式, 因此其管理权限应归属于全行信贷所有。信贷部通过资信评估贸易融资对象之后, 即可确定其信誉额度, 再通过实施审贷分离机制, 规定国际业务组织部、信贷部以及信贷审批机构负责结算风险与信贷风险, 从而实现风险专项监控与审贷分离的目标。

2.2 不断拓展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类型

经济危机给国际贸易融资带来了巨大影响, 不仅使银行的业务量受损, 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各银行之间的商业竞争。在此环境的影响之下, 国内贸易融资手段已经不能够满足于国际贸易需求。鉴于此, 相关部分必须不断拓展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类型, 通过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性融资方法, 再结合自身市场需要, 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融资解决方案, 在开拓各种新型业务的同时, 还能够扩大各种新型业务的整体覆盖面, 包括福费廷与保付代理等。除此之外, 当业务类型不断扩大之后, 还需推动国际贸易融资朝着多样化、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以此方式控制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 从而确保国际贸易融资各项业务都能得到有效发展。

2.3 深入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国际贸易融资本身具有较大的风险, 如果要对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与规避, 就必须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法律和法规等, 以法律手段作为基本保证, 达到对风险管理过程的全方位规范目标。首先, 相关部门必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保障制度, 再按照国际贸易融资基本发展形势, 对现存法律和法规进行适当的修订。其次, 在修订过程中, 应当根据国际惯例, 分析国内现行法律与之相比出现的差异和矛盾, 从中找出立法依据之后, 并制定出具体操作时间方案, 再将其颁布与执行。再次, 加强对信用证相关业务的基本管理力度, 以对信用证进行严格审核的方式, 提升结算操作的可靠性与可行性。最后, 在评估环节, 除了要对信用证相关条款、融资授信实际额度等信息进行严格审核之外, 还应当结合国际上的汇率风险以及国内的经济政策等信息, 找出其中的各项不利因素, 并采取相关措施予以解决。

2.4 不断提升相关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就目前而言, 国内开展国际贸易融资相关业务的时间还非常短, 始终处于探索实践阶段, 因此在管理经验方面也存在着不足的问题, 已经无法满足实际发展需求。鉴于此, 相关部门应当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培训计划表, 通过提升各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水平, 逐渐形成以市场和风险意识为导向, 并将客户作为管理中心的基本管理观念, 从而不断提升所有工作人员的风险控制能力与风险防范能力。

结束语

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本身具有客观存在性, 无法避免这类风险的存在, 只能采取相关措施进行管理, 达到规避风险的目标。鉴于此, 要求相关部门和企业构建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专业防范体系、不断拓展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类型、深入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并且不断丰富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管理团队, 以此方式降低风险的影响力, 推动国际贸易业务得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邵晖.基于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表外融资组合产品研究引发的外汇管理思考[J].贵州农村金融, 2012 (8) :14-16

[2]朱佳男, 魏磊.浅析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风险与解决对策[J].中国商贸, 2013 (16) :138-139

[3]范建强, 胡铁宁, 姚年勋.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 2011 (6) :24-26

进口贸易融资的风险 篇8

贸易融资是指与国际贸易有直接联系的融资, 简单而言是指围绕国际贸易结算的各个环节开展的资金和信用融通活动。根据资金接受的对象可以分为对出口方的融资和对进口方的融资,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见表1。

目前一些综合性的、新型的金融服务发展迅速, 既为企业提供贸易融资, 又提供借款回收、坏账担保等综合性金融服务, 比如国际保理业务。这些新型的贸易融资方式特别适合中小型贸易公司和企业, 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在积极尝试, 解决了中小企业开展业务急需资金的难题。另外, 最近几年结构性贸易融资得到逐步推广。结构性贸易融资运用传统的融资方式和非传统的融资方式, 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以及项目社会环境的具体要求, 在综合考虑借款人的信誉、银行资金来源、可承担的融资成本及可承受的风险、政府法规方面等基础上, 将多种融资方式进行最佳组合, 使项目的融资得以实现, 并使企业获得全程的信息和全程信用管理。

二、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主要风险

由于开展国际贸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 经济、政治等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 给中小企业进行贸易融资带来了很多风险,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汇率风险

由于在开展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企业主要收取外币, 必然面临汇率变动风险, 尤其是在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情况下。汇率风险主要有三种类型:经济风险、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在开展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汇率风险是交易风险。

(二) 金融欺诈风险

在开展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 虽然有些业务有商业银行信用, 但是由于是跨国交易和国际贸易结算方式自身设计的缺陷, 还是存在许多欺诈现象, 往往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在贸易融资诈骗中, 以信用证诈骗最为典型和常见。有些企业利用信用证设计过程中只看单据等缺陷进行欺诈套取银行信用, 主要的手段有假冒或伪造印鉴 (签字) 、利用“软条款”和“陷阱条款”、伪造信用证修改书、涂改信用证、伪造保兑信用证等方式。

(三) 资信风险

资信风险主要是指国际贸易的交易双方任何一方不履行合约, 就会使另一方有可能遭受风险, 特别是一些提供无追索权的贸易融资方式 (比如福费廷业务等) 。在国际贸易中因为货物本身原因或其他原因发生贸易纠纷从而导致延迟付款或拒付一旦发生, 以及出现客户倒闭的情形, 企业会面临巨大的风险。

(四) 缺乏经验和人才风险

贸易融资是国际融资中最古老的方式之一, 但是其中很多贸易融资方式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却是全新的融资方式。同时, 中小企业缺乏专业金融、财务管理的人才, 企业管理者又不了解贸易融资的流程和手续, 认识不到其优势, 对出口风险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控制非信用证业务的层次上。所以对于很多从事国际贸易的中小企业而言更愿意采用传统方式而不敢轻易尝试, 比如传统的出口商品抵押贷款和信用证等方式。这些传统的贸易融资方式, 特别是出口商品抵押贷款、打包贷款融资等不仅贷款额度比较低 (出口商品价值的60%) , 而且往往手续费较高, 更重要的是对于风险几乎完全由融资企业承担。而新型的贸易融资方式, 比如国际保理中银行往往提供无追索权的贸易融资, 且融资额度大、风险小 (最高提供应收账款金额90%的额度) 。

三、对策

(一) 建立科学的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体系

对于客户风险的防范关键在于制定严格科学的客户评价标准, 企业应该成立专门的客户信用评估中心和贸易融资业务部门, 并建立一整套科学有效的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体系, 建立进出口企业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可以充分借鉴和学习国际性企业的做法, 对贸易融资的企业实施动态监控, 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尤其是资金的使用状况, 一旦发现企业出现现金流转困难马上启动应对措施, 减少可预见的损失。

(二)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规范业务操作, 建立内控机制

操作风险一方面通过加强内外联系, 另一方面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 从内部规范业务流程, 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机制。各商业银行应明确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台受理、操作部门为国际业务部, 审批部门则是信贷审批委员会的内部操作流程, 要杜绝任何个人包办贸易融资业务处理的全部环节, 建立全方位的双人复核制度, 以达到相互监督, 确保企业资金安全。对于贸易融资中经常发生的贸易欺诈行为的信用证风险的管理应该从几个方面进行规范:事前控制, 必须在交易前充分调查对方资信状况, 慎重选择贸易伙伴, 特别加强对开证行资信的审核, 规范合同的相关条款, 明确开证时间并选择适当的贸易术语;事中控制, 收到信用证之后, 严格审核信用证的真实性、有效性、确定信用证的种类、用途等, 这也是控制信用证风险的最关键环节;事后控制, 主要是一些弥补和抢救措施, 包括停止付款并追缴货款, 采用法律手段提起诉讼进行索赔等, 当然还要及时总结经验和查找相关责任人等。

(三) 利用外汇交易工具规避汇率变动风险

可以利用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交易、外汇期权交易等一揽子方案进行套期保值, 规避汇率变动风险。在具体选择这些外汇交易工具的关键是要判断未来汇率变化方向及其概率, 综合考虑成本和收益加以选择。

(四) 加强联系, 增设海外分支机构

要有效的减少贸易融资风险, 防范贸易欺诈的发生, 需要大力发展国际业务, 加强和代理行联系,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增设海外分支机构, 通过分支机构对海外客户和付款银行进行有效资信调查, 随时把握其动态信息, 严格审查国际贸易合同, 严防国际诈骗者利用伪造票据、假信用证和假保函进行诈骗, 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各种风险。

(五) 积极尝试新的贸易融资方式

新型综合性贸易融资往往提供更高的融资额度和更低的融资费用, 比如福费廷和保理业务不仅规避了汇率风险, 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出口企业不再承担国家风险和信用风险, 将这些风险转移给商业银行承担, 有效减少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风险。从国际保理业务和传统信用证融资进行比较就可以明显看出其优势, 保理业务有效地提升了出口商的竞争力, 规避了收汇风险。

(六) 加强与银行合作, 关注客户状况。中小企业在开展国际贸易融资后, 也要密切关注客户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运营状况, 经常和客户保持沟通, 通过合理的途径提醒客户应收账款的期限。同时鉴于中小企业能力范围有限, 应该加强和商业银行的合作, 经常了解商业银行对客户的信息掌握情况。比如在保理业务中商业银行提供应收账款的查询服务, 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其信息, 在保理商开展对进口商信用调查时, 企业也应该积极配合提供信息。

(七) 加强内部管理, 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一是应对各种风险, 中小企业应该从根本上加强内部管理, 增加研发投入, 掌握核心技术, 在提高企业理财能力同时提升企业综合经营实力, 才能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处于有利的位置, 争取有利的付款条件, 减少国际贸易风险和融资风险。二是企业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外贸业务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加强对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财务、国际法律等相关知识的学习, 强化风险意识, 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 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

进口贸易融资的风险 篇9

一、国际贸易融资概述

从国际贸易融资的字面意义上来看, 主要指的是国际贸易中的资金融通, 也是一种银行信用行为。简单来说, 国际贸易是贸易行为当中的一种融资手段, 利用各种贸易融资工具, 在短时间内对商品交易中的各个环节资金融通所进行的一种活动。银行在这个过程中所扮演的是资金的提供者, 这部分资金通常称之为国际贸易融资。一般来说可以将其根据融资的主体不同进行划分, 包括出口商融资和进口商融资。国际贸易融资以其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以及灵活的融资手段当前受到各大银行的广泛关注。同时在国际贸易融资当中整个操作流程也相对简单快捷, 并且能有效帮助企业规避风险, 因此在外贸企业当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可以说国际贸易融资为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以及解决经济运行的问题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对我国的经济稳定发展和持续性的进步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并带动了我国的银行和企业的发展。

二、国际贸易融资当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一) 融资方式落后

融资模式的落后性主要表现在当前国内银行贸易融资总量的70%以上都以进出口押汇和打包贷款的形式为主, 这种模式在当前已经是比较传统的模式, 并且当中并不重视对保理、福费廷等新的业务开发, 促使其风险管理的功能有所丧失。就拿福费廷业务为例, 这种业务本身是一项无追偿权的贸易融资方式, 可以说在外贸企业当中, 这项业务可以保证应收账款的安全性, 从而促使企业的资金周转加速, 提升企业在信用风险和汇率等方面的防范能力。但当前我国的各大银行方面却始终存在着这方面的问题, 不能真正的满足企业实际的需求。此外, 一些银行认为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比较大, 采取的严格措施又导致融资授信比较难, 因此导致融资业务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二) 国家方面的风险

所谓国家风险主要指的是由于国家主权行为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在国际贸易当中必然会涉及到一定的国家之间的债权或者债务清偿, 但是当涉及到国家出现战争或者外汇管制等方面的问题时, 国际贸易融资的主体就会受到影响。在国际贸易融资当中, 国家风险将给融资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是融资主体所面临的关键性风险。从当前的情况来看, 国家风险中主要包含了战争和国内的动乱风险、转移风险以及其他主权风险。

(三) 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主要指的是在国际贸易活动当中, 由于汇率的变化所引起的自产生的大幅度涨跌, 从而导致交易主体的经济受到了损失。我国一直以来都会通过宏观调控的方式来促使利率能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范围之内, 但很多的西方发达国家中的利率却会因为市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大的利率浮动会导致资本价值产生大范围的浮动, 从而导致国际贸易融资面临利率风险。一般来说外汇风险只存在汇率变动所给企业带来损失的情况下, 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但这种重视显然是不足的。外汇风险主要有四种类型包括:外汇折算风险、外汇交易风险、外汇结算风险以及存在的经济风险。

(四) 银行资信风险

银行是国家贸易当中的重要桥梁, 银行资信将直接的决定国际融资当中所面临的风险大小。例如一些资信比较差的银行经常会出现不根据国际标准进行, 不出示信用证的的现象。在进行实际的贸易交易过程中也会出现推卸责任等其他的问题, 导致出现贷款上的风险。

三、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防范

(一)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制定出符合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客户评价标准, 并且选择在国际贸易当中从事时间比较长, 并且信用较好的客户。同时应当建立起相应的信用审批部门和贸易融资业务部门。给国际贸易融资带来风险的因素有很多种, 因此在防范措施上也需要全面性的展开, 因此要求银行的工作人员需要有信贷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以及分析评价客户的能力。从而利用商业银行的人才优势来促使信贷业务能不断的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化解各种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风险。

(二) 完善相关监督制度

除了要做好融资前期的评估之外, 还应当做好全程的风险监督和控制工作, 这也是规避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关键所在。在进行整个贸易过程中, 需要时刻的对当地的政治、经济以及国家的外汇政策等进行关注, 从而保证能及时发现当中隐藏的风险问题, 从而在风险发生之前作出更加完善化的应对策略。

(三) 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国际贸易融资近年来发展速度十分快, 而相应的法律法规却并没有根据其发展中状况作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 当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法律漏洞问题。当前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当前现有的法律机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从而保证法律的执行力度能得到提升, 并且将法律规定真正的落实到实处去, 一切活动遵照法律规定来开展和执行。此外, 需要加大对于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利用法律来控制风险的出现, 保障各方的利益不受到损失。

(四) 充分利用电子网络技术

随着网络社会的快速发展, 网络技术当前已经被应用到了各行各业当中, 因此在当前也应当积极的利用其网络化系统来对国际贸易融资进行管理。同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当前已经有很多的非银行机构也能为国际贸易融资提供服务, 这种现象的出现将严重的影响着银行的发展。因此, 银行当前应当重视起自身的核心能力评估, 努力的提升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开展的竞争力。而作为非银行的金融机构要想参与到这个行业中来, 就一定要学会正确的使用电子网络, 从而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

(五) 提升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管理人员素质

要想提升国际贸易业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根本能力, 那么应当积极的采取组织培训的方式, 促使工作人员在专业技术和能力上得到提升, 同时也需要开展相应的教育课程来培养员工的风险控制意识和创新能力, 保证他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能快速并有效的进行解决。此外, 高素质的人才能对国际形势和政治形势能有所了解, 能为融资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 从而防止出现方向性的错误。

四、结语

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 各行各业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的需求也有所加大。因此, 在当前的局势下一定要做好风险的防范措施, 从全面的角度来建立、健全法律保障制度, 从而规避风险。只要各界能够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减少融资风险的出现, 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干军华, 王馨玉.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新模式[J].经营与管理, 2016 (06) .

[2]吴海霓.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在我国的应用分析[J].企业导报, 2016 (12) .

[3]周峻峰.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 (31) .

[4]杨悦.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及启示[J].经营管理者, 2014 (28) .

上一篇:艺术舞蹈的起源和发展下一篇:应用技能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