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贸易风险

2024-07-17

进口贸易风险(共8篇)

进口贸易风险 篇1

国际市场对于贸易企业来说相当于一块大肥肉, 所以谁都想分一杯羹, 于是各国大量的贸易企业陆续进入贸易市场的大环境中, 但是结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完美, 由于国际贸易市场有严格的市场秩序和规章制度要求, 所以加大了贸易的投资风险, 并且许多企业还存在经济基础不稳定、管理体系不成熟等自身因素的制约, 导致部分企业因风险防范意识脆弱被迫退出国际舞台。所以说国际贸易是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发展的, 目前对于贸易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不仅要开拓国际市场, 还要具备完善的风险防范能力, 才能在国际贸易的发展道路上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一、我国进口贸易风险因素分析

(一)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包括合同签署双方的诚信度, 以及银行和投资商的信用度。总的说信用风险主要是指资金方面的风险, 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合同条例签署不明确、合同双方不按照合同要求履行任务、违约现象、银行贷款不稳定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加大了进口贸易的风险等级, 从而不利于贸易企业的正常发展, 造成贸易企业承担着巨大的经济风险。

(二) 合同风险

由于每个国家的贸易习惯不一样容易打乱贸易市场的稳定秩序, 所以外贸市场有严格的标准要求, 一切贸易行为都必须要有规范的制度作为依据, 于是贸易合同发挥了重要作用。合同作为贸易交流中既具经济性质又具法律性质的凭证, 所以在合同签署过程中必须要详细阅读核实合同内容, 并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履行任务, 对合同不明确、不具体、不科学、不严谨的地方要及时作出意见反馈, 避免造成贸易纠纷。还要特别注意因地域文化产生的差异而产生的价格和认知误区, 所以在合同中必须要对容易产生矛盾和歧义的地方进行详细的标明, 凡是做到细致入微才能防患于未然。

(三) 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存在不可预测性, 所以没有标准的防范措施, 因此政策风险对贸易发展的有效较大。政策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不稳定的政权控制、不稳定的关税税率等。例如:企业如果在进行货物贸易的过程中赶上贸易国出现政权危机, 从而上调关税税率等措施, 就会硬性的违背合同的签署内容, 从而造成贸易中断为贸易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政策风险是比较隐性的难以辨别的贸易风险之一。

(四) 价格风险

价格风险是指价格波动产生的经济损失, 通常情况下价格波动主要受市场化经济体制的影响较大, 并且伴有很强的潜在风险。贸易市场也有很强的自我调节功能, 微弱的市场变动不足以直接影响到价格, 除非出现严重的供求关系时才会导致价格产生较大的波动。并且一旦商品价格出现波动就会影响汇率、劳务资金、及生产资料的波动, 从而造成大面积的贸易市场秩序出现不稳定现象。而且, 价格还会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产生变化, 例如:地震、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会严重影响到贸易的进口额。

二、我国进口贸易风险管理策略

(一) 合理选择供货商

降低贸易风险的前提要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 才能保证货物有基本稳定的供应链条。一旦供货商出现问题, 就会影响货物的供应渠道从而导致交易失败, 所以必须要对供应商的数据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核实, 并根据供应商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供应渠道, 才能有效的规避贸易风险。因此选择供应商前要对供应商的发展状况、发展背景、供应来源、经验范围、经验能力等信息进行详细的考察, 只有确保供应商的诚信可靠、质量安全、发展稳定才能为降低贸易风险奠定基础。

(二) 合同风险防范

合同具有法律保障, 所以贸易过程中按照合同要求履行合同任务, 可以保证贸易双方受法律的保护, 从而有效的维护了贸易双方的合法利益。因此, 加强合同风险防范必须要细化合同的文本条例, 制定详细的合同起草文案, 并结合贸易双方的地域文化特征认真审议合同的内容, 组建专业法律顾问对合同条款进行全面的分析, 避免出现内容漏洞。还要对签署合同的法人代表进行身份确认, 确保其具有相应的签约资格才能提供合同资料, 防止因上当受骗为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 汇率风险防范

汇率风险是与政策风险和价格风险直接挂钩的破坏性较强的风险之一, 所以加强汇率风险的防范首先要了解贸易国的国家性质和政策发展状况, 才能与其达成贸易协议。并且, 导致汇率风险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不稳定的货币秩序造成的, 因此必须要观察贸易市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大致发展趋势, 才能准确的制定调节利率和稳定价格的措施。同时还要留意合同上的保值条款和结汇期限, 有条件的话最好能有合同担保人, 才能确保贸易出现问题是能够有责可追, 有法可依。

综上所述, 目前我国的国际货物进口贸易风险防范意识依然相对薄弱, 所以需要不断地完善贸易风险管理体系和管理措施, 才能减少贸易企业由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扩大贸易市场的往来是未来企业的大致发展方向, 所以必须要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管理条例、制定科学具体的风险规避措施、成立专业的风险防范小组, 才能更好地提高贸易企业迎接挑战的能力, 才能为贸易企业开拓更宽、更广、更安全的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勇.国际货物进口贸易的风险防范研究[J].中国商贸, 2013 (35) .

[2]张博.刍议进口贸易中存在的风险与防范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20) .

进口贸易风险 篇2

一、进口流程:

1、如价格为CIF,供货商负责相关出口清关手续、海运运输(国外口岸—深圳)、保险。货到厦门口岸后,我司负责码头操作、报关报检手续及清关后安排拖车把相应的货物运输到指定的地点。

2、如价格为FOB,供货商负责把相关货物拉到指定码头及出口清关工作。我司负责相关的海运运输(国外口岸—深圳)、保险。货到厦门口岸后所需操作同上。

二、进口所需资料:

1、3/3 海运提单(正本)Ocean Bill of Lading2、3份发票和箱单(正本)Invoice and Packing List3、1份国外官方出具的原产地证书(正本)Certificate of Origin4、1份国外官方出具的检验分析报告(正本)Report of Analysis5、1份国外官方出具的纯度证明(正本)Certificate of Purify6、1份国外官方出具的卫生证书(正本)Certificate of Health7、1份生产厂商出具的无木质包装证明(正本)Certificate of No Wood8、1份由生产厂商出具的对包装物(玻璃酒瓶、纸箱包装)的健康无害声明(正本)Certificate of Conformity for Food Contact9、1份保险单(正本)Cargo Transportation Insurance Policy10、酒瓶正面贴的英文标签(简称:正标)和酒瓶背面贴的中文标签(简称:背标)各4份(正本),具体的中国检验检疫部门对中文背标的要求见下面详细说明。

11、进口时是否有木质包装几木托盘必须要申报前确认清楚并书面通知我司。如进口时带有木质托盘,木头上需有“IPPC”标志。

12、如中文背标有“XXX获奖”等奖项字样,需同时提供相应的获奖证书。

13、提供给我的图片和标签最好是和实际酒瓶上的一致,否则需提供给我我们备案的标签与实际标签的比例。

三、进口所需费用:

货物从到达厦门口岸起----货物拖到指定地点止,产生的主要费用:

1、货代换单费

2、税费(海关编码:22042100):包括关税:14%、消费税10%、增值税17%,三种税费总合,占合同总金额(以CIF价为基准)的50%。

3、报关报检费,海关和商检验货费、法定商检费、防疫费

4、我司代理服务费:

5、码头操作费(如验货需拖车进行拖柜费、出堆场费、提货卸货费、装货费、入场费、理货费、转场费、滞期费等)。

6、清关后会产生拖车费、仓储费、入/出库费用

7、如FOB进口,还需进口海运费和保险费

四、关于进口时中国商检部门对中文标签的要求:

1、例如:净含量 750mL,这几个字体的高度不能小于4MM2、其他所有字体的高度不能小于1.8MM3、背标中的中文主标题字样不能小于英文主标题字样

4、酒精度必须标明,如:13%VOL字样

5、原料要注明:“葡萄汁”(注:如含有亚硫酸盐,要注明。并且原料不能只写成100%葡萄汁)。

6、(名称)----葡萄酒需注明为:“----红/白葡萄酒”或“-----干红/干白葡萄酒”或“----半干红/半干白葡萄酒”

7、一种:需注明罐装日期(具体的年、月、日)

二种:可以打成:见瓶颈或瓶帽(年、月、日)(具体年、月、日还是日、月、年的打法视酒瓶上的打法。

8、需注明“生产厂商、地址、进口经销商、地址”及进口经销商的电话号码

9、还需注明:原产国、罐装日期、贮藏方式、存放条件、保质期、类型、葡萄年份(可选)、生产商和地址等信息。

五、其他说明:

1、葡萄酒进口商检部门会对进口货物进行抽样化验(抽样后的货物不归还),化验合格后会出具“卫生证书”。再得到商检部门的正本卫生证书后,进口的葡萄酒方能进行销售,否则违法。卫生证书的出具时间,从抽样起算需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2、如进口时葡萄酒瓶上未贴有中文背标(即只贴了英文正标进口),则必须要在玻璃瓶上或英文正标上打印上“罐装日期”,否则不允许进口。报关时也需提供正标和背标正本各4份。如进口时有贴中文背标,则背标上有罐装日期即可。

3、报关前委托方需先行支付合同金额50%的税款,报关中产生的实际费用实报实销,提货前连同我司代理费一起结清。

进口贸易风险 篇3

进口贸易商业信用风险是指外贸企业在进口贸易中,由于卖方不能按合同规定交付货物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总体来说,进口商面临的商业信用风险就是交货风险。在进口贸易中,商业信用风险表现为买方不能按时收到合同规定的货物,买方的损失可能是已付货款、定金和预期利润。

1.货物贸易中进口商所面临的商业信用风险。

货物贸易中进口商所面临的商业信用风险实质上就是交货风险,交货风险的表现形态有以下几种:

(1)所交货物与合同规定不一致。

所交货物与合同规定不一致的情形通常有以下几种: (1) 产品质量不合格,存在质量缺陷。 (2) 交货数量与合同规定不一样。 (3) 以假充真。 (4) 以次充好,欺骗买方。

(2)不按时交货。

不按时交货从原因上看有两种情况:一是卖方产品逾期不能按时发货的主观原因;二是运输能力不济导致运输不畅的客观原因。不按时交货给买方带来的风险损失有:一是可能错过市场销售的最佳季节,迟到的货物可能给进口商带来销售亏损。二是出口商未按时交货,拖延装运时间,货物在运输途中时间延长,货物面临的意外事故和自然灾害等风险事故的几率相应提高。如货物为农产品,流转时间的延长可能使商品受潮、发霉、变质,使货物失去商业价值。三是未按时交货会导致进口商对国内的第三方违约。该批进口货物若是转售给其他销售商的,不按时交货会招致第三方提出违约赔偿要求。

(3)根本不交货。

某些出口商从一开始就蓄意欺诈,企图骗取进口商的货款。一旦收到货款,就一走了之。

2.技术贸易中进口商所面临的商业信用风险。

国际技术贸易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国际贸易,目前国际技术贸易已逐渐与国际货物贸易和国际服务贸易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鉴于技术引进的标的技术具有秘密性、知识性和时间性的特点以及转让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在技术贸易中,技术引进方要承担比货物贸易更大的风险。技术贸易中买方除了可能遭遇货物贸易中的信用风险,还可能面临国际技术贸易特有的商业信用风险: (1) 专利许可欺诈风险。一些不法商人利用过期的或不具有地域有效性的专利,甚至是假专利对我国技术引进企业实施欺诈。 (2) 专有技术许可欺诈。常见的专有技术许可欺诈主要有利用专有技术许可范围进行欺诈和利用国外公开技术冒充专有技术进行欺诈。例如,某省一企业与国外公司签订了专有技术许可引进合同,在支付了高额的许可费给国外公司后,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发现该项技术其实是日本的公开专利技术,国内多项相关专利中也都曾引用了该公开技术的内容。

二、不同结算方式下进口商面临的商业信用风险

不同结算方式下,进口商所面临的商业信用风险是不一样的。货到付款或采用O/A方式交易,对买方来说比较安全。采用D/P托收、信用证、预先付款结算,买方收货风险逐渐凸现。对进口商而言,在D/P托收结算方式下,托收银行对出口商提供的单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所发运的货物是否为合同项下货物均不负责审核,进口商难以确定出口商是否真正地按照合同的规定交付了货物,进口商付款或承兑汇票后,也许收不到货物,或者收到的货物与合同规定的不一致。进口商承担了在不了解货物真实情况下就付款或承兑的风险。

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大量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信用证交易是一种单据交易,而所有单证文件都可以伪造,同时《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没有规定银行除审查单证一致以外的其他义务,进口商可能遭受出口商和其他当事人的蓄意欺诈的风险。出口商实施的欺诈是国际贸易中案发率最高、最容易得逞的一类信用证欺诈,不良贸易商或国际诈骗分子常常用伪造的单据和具有欺骗性陈述的单据欺骗开证行和开证申请人即进口商,妄图获取信用证项下的银行付款。

进口商遭受的信用证欺诈风险主要有三种情况: (1) 以真单据、假货物诈取货款。在此情形下,国外不法分子选定目标后,向进口商提供形式发票骗取进口方开出以该不法分子为受益人的信用证,假货装船或零装船,骗取真提单,用真单据向银行议付骗取货款,而出口商根本不履行交货义务。 (2) 伪造信用证项下所要求的全套单据骗取货款。出口商直接伪造提单,虚构莫须有的船只、船次,而后向银行出示伪造提单议付货款,而货物实际上未装运。银行按惯例一般只从表面上审查提单是否与信用证相符,银行对提单是否伪造不负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买方付款却收不到货物。 (3) 出口商在单据中作不诚实陈述。发票由出口商自己制作,出口商在自己制作的发票上做欺骗性陈述。保险公司签发的保险单完全依赖于投保方的告知,如果出口商不作诚实说明,保险单中的内容就会不真实。承运人签发的运输单据亦依赖于托运人的说明,托运人的不实陈述使运输单据亦具有欺骗性。这些内容虚假的单据使进口商面临较大的收货风险,使买方收到的货物的质量、数量或种类与合同规定有较大出入。

预先付款是对进口商最为不利的结算方式,进口商承担的商业信用风险最大。预先支付货款,积压了进口商的资金,进口商对于所订购的货物能否收到亦无把握。进口商预付货款后,承担着收不到货物或者所收货物不符合合同要求的风险。一些国际诈骗分子临时组成贸易公司,谎称手中有某些国际市场紧俏的产品,可以优惠价格对外供应,骗取进口商的信任而同意采用预先付款方式成交,实际上这些公司根本没有什么货物,也无意交货,它们往往在收到进口商的货款后就溜之大吉。

三、进口贸易中商业信用风险形成的原因

1. 企业内部。

(1)外贸企业的管理体制落后,赏罚分明的管理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企业对造成进口贸易直接经济损失的当事人的制约和处罚手段不足,效果不明显。员工素质较低,缺乏对企业的责任感,敬业精神不强。

(2)企业不善于科学地制订进口贸易合同,许多进口贸易合同制订得不具体、不准确、不合理。合同是开展对外贸易活动的法律依据。若合同制订得不合理、不准确,那么从一开始就可能埋下了风险隐患。一些企业的外贸人员对外贸业务不熟、不精,不善于研究进口贸易中的方方面面的风险问题。在引进技术设备时,对设备的性能了解不全面,与外商谈判时很难提出全面、具体的技术参数指标,常常要么没有订购一定数量的易损件和备件,要么引进的设备根本不配套,无法投入使用。一些企业对检验、索赔等重要条款制订得不科学、不合理,甚至漏订这些条款,致使自身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一些企业不考虑进口产品的差异,不论进口农产品、工业产品,其进口贸易合同都采取同一合同版本。据有关部门的调查,进口贸易合同中没有检验条款或虽有检验条款但规定不明确的合同约占总合同的1/3。可见,有1/3的进口贸易从一开始就潜伏着没有合同约束和法律保障的交易风险。

(3)风险管理机制缺位。外贸企业在进口贸易中普遍存在重经营、轻管理、风险意识淡薄的问题。大多数企业未设风险管理岗位,没有建立起外贸风险预警体系和快速反应体系,对进口贸易中形形色色的风险无法进行有效的监控。在进口贸易合同签订前没有对出口商进行细致的资信调查,对出口商的经营情况、诚信记录、交货能力心中无底,未对进口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就匆忙成交。商品的检验时间和地点、进口商品的付款方式、索赔的期限等问题均受制于国外的出口商。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不能把握卖方的交货细节和进程,交易中一旦出现危机和风险事故,企业常显得束手无策。

2. 企业外部。

(1)国际上的确存在一些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个人和企业。一些企业资信差、经营能力不足、风险承受能力弱,一旦所交货物价格上涨,它们不愿也无力承担经营损失,故此不愿按原来价格交货。若从这些公司进口货物,能否按合同得到所购买的货物就很成问题。更有甚者,国际社会中的一些不法分子专以诈骗为目的,诈取买方货款。

(2)国际贸易合同履行的过程难以控制。国际货物贸易较之国内贸易更为复杂,对交易对方的了解更难。由于买卖双方身处不同的国家、地域,受不同国家法律体制的约束,交易一方要了解另一方的资信比较困难,一方对另一方履行合同的状况不易把握,对合同履行过程很难进行有效的监控。

(3)国际经济贸易法律制度尚有许多缺陷、漏洞,对国际贸易中的违约行为缺乏有效的惩戒机制。国际上一些信誉较差的商人往往利用这些缺陷、漏洞损人利己。

(4)跨国追究违约当事人的法律责任非常不易。由于故意违约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跨地区追究当事人的违约责任,特别是违法责任,不仅成本大而且很难展开。对于故意违约和跨国诈骗行为,国际社会尚缺乏系统的法律制约体系和协调一致的行动措施。在国际贸易中,发生争议时通常通过仲裁渠道来解决问题,但仲裁机构一般只解决双方争执的民事责任问题,对于涉外违法责任问题,一般不予追究。若进行国际诉讼,则很不易实施。这给国际违约者和商业诈骗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四、外贸企业防范进口贸易商业信用风险的对策

1.选择资信良好的出口商。

要从根本上防范进口商业信用风险,最重要的是选好贸易伙伴,务必选择资质信誉好、资金实力雄厚、经营作风正规的知名供货商与之开展贸易合作。选择好出口商最关键的就是准确调查有关出口商的资信状况,然后比较选择资本和信誉俱佳的出口商与之合作。目前不少国内的用户在选用设备上,往往会从国内相关资质设计院了解技术和设备的使用、发展动态,调查了解国内同行相关的进口设备情况,确定适合自己的设备类型和供应商。进口商要建立比较灵活快捷的商品和商家信息网络,对卖方的背景、资金实力、历史记录有详细的掌握,对卖方能否严格履行合同做到心中有数。

2.要求卖方提供无条件的银行保函或备用信用证作为卖方履约担保。

进口贸易中,在卖方履行交货义务与收取买方货款之间往往存在着时间差。为安全起见,买方可要求卖方对已付的合同款项提供银行保函或备用信用证。这种由卖方银行提供的银行保函应是无条件支付保函。合同生效后,卖方如果不按合同要求履行义务,买方有权利用银行保函或备用信用证收回已付款项或约定罚金,保护自身利益。在实际操作中,卖方提供两类保函:一是预付款类保函,指买方向卖方支付订金或进度款之前先要求卖方开具等额银行保函作担保;二是履约保函,指买方为了在履约的全过程或阶段性过程中对卖方履约的忠实性进行资金约束而要求卖方开具的银行保函。

3.尽量采用FOB方式成交。

采取FOB方式的价格条件成交,通过进口商了解的船运公司去卖方港口提货可以保证合同项下货物装上了我进口方指定的船只,避免进口商钱财两失情况的发生。最为稳妥的做法是在FOB条件下由进口商派员监督装船,监装人员在卖方仓库对货物的包装过程进行检查、监督,并做标记,而后继续监督货物装船过程。监装结束后,签署监装验收证书,有关监装人员的签字应在开证行备案,上述条款应写入合同条款。

4.制订好进口贸易合同,杜绝合同中的隐性风险。

我国发生的进口贸易信用风险事故大多是由进口企业对合同把关不严、合同漏洞颇多所引起的。因此,外贸企业在签订进口贸易合同特别是成交金额较大的进口贸易合同之前最好就一些技术和法律问题向相关部门咨询。进口商签订合同时要特别注意质量要求、交货日期、备件、图纸等条款。首先,订立品质条款时绝不能有概念模糊、含混不清、没有具体标准和范围的条款。对某些难以消除潜在缺陷的产品,应采用规格、等级、标准、品质机动幅度、品质公差等方法来表示质量,并且还要标明设备主要部件的质量要求,明确零部件保质范围等。其次,应在合同中明确要求外商须在规定日期内交货,在合同中规定延期交货的赔偿方式。若所交设备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进度,还应规定加重处罚的办法。第三,在引进成套设备时,合同中要注意制订好软件技术条款,这些条款涉及设备的操作、维修、保养、零部件供应、说明书和图纸要求等问题。进口商对合同中的其他条款如包装、运输、保险、付款方式、检验、索赔、仲裁等条款也应慎重考虑,确保不在合同中留下隐患。

5. 严把单据关。

单据审核是进口业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交货环节尤其要严格审核单据。在信用证结算的进口业务中,进口商要按照“单单一致、单证一致”的审单原则加强对进口来单的审核工作。进口商可借助常识、技术手段、对外查询等方式鉴别单证真伪,遇有可疑单据情况时,应及时与货运商或保险公司取得联系,核实单据真伪,防范进口商业信用风险。从某些局势不稳或信用较差地区进口货物时,可要求出口国商会或权威部门对出口商所交单据进行认证。一般而言,在进口贸易实践中,商业单据往往能受到重视,而对于贸易过程中可保障货物品质和安全的单据经常被忽视,这可能使买方在提起诉讼或仲裁时失去有利的证据。在进口合同中应严格规定与货物安全、质量有关的单据要求,把对货物的质量和安全要求落实到具体的进口单据上去。

参考文献

[1].邹根宝.外贸信用风险管理及案例分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2].卓小苏.国际贸易风险与防范.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7

进口贸易风险 篇4

近年来,我国屡次降低部分商品进口关税。2012年,对包括能源资源、护肤品等日用品在内的730多种商品实施较低的进口暂定税率,平均税率为4. 4% ,比最惠国税率低50% 以上。2013年,我国对784种进口商品的关税进行调整,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其中,特殊配方婴儿奶粉的进口关税税率下降幅度较大,由原来20% 的最惠国税率降至5% ,下调了75% ; 篮球和跑步机等商品的关税由12% 降至6% ,下调了50% 左右。2014年,我国对767项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平均优惠幅度达60% 。 其中,供婴幼儿食用的零售包装配方奶粉进口暂定税率下调至5% ; 瓷厨房器具由15% 的最惠国税率降至10% 的进口暂定税率。

2015年5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发布2015年第21号公告,即《关于调整部分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的公告》,宣布自6月1日起,以暂定税率方式降低护肤品、西装、短统靴和纸尿裤等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税率。此次实行进口关税调整的14类商品均属于日用消费品,其中,关税降幅最大的前三位分别是纸尿裤、护肤品和毛皮服装,降幅分别为73% 、60% 和56. 5% 。其他商品的进口关税降幅也在40% - 50% 之间。

二、我国屡次降低进口关税的原因

( 一) 根据多边或双边协议逐步削减进口关税

2001年12月11日,历经16年谈判,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 WTO) 第143个成员。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我国不断扩大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加快推进贸易自由化和贸易投资便利化。2001年以来,我国逐步调整进出口关税税则,按世贸原则渐次调整最惠国税率、年度暂定税率、协定税率、特惠税率以及税则税目等项目。我国的平均关税从2002年的15. 3% 下降到2015年的9. 8% ,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为15. 1% ,工业品平均税率为8. 9% ,履行了关税减让承诺。 此外,我国大陆与部分国家或地区签署了贸易协议,根据优惠贸易安排项下关税减让方案,我国进一步下调了原产于协定国部分商品的税率。

( 二) 促进国内消费升级,满足消费者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国民收入持续增长,居民财富逐渐累积,消费结构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商品需求的档次和质量明显提升,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特点。降低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扩大这些消费品进口,能增加国内消费品市场品种,便于国内消费者购买。我国已经降低了服装、鞋靴、护肤品、婴儿食品和用品、厨房炊具、餐具、眼镜片等多类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因为上述商品国内消费量大、消费者购买意愿较强,降低关税有利于合理增加进口,丰富国内的消费品市场,促进消费升级,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

( 三) 调整日用消费品产业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

长期以来,关税壁垒的存在虽然保护了国内产业,但是这种“温室”下的保护无疑弱化了国产消费品国际市场竞争力。降低关税税率、开放市场可以起到刺激竞争的作用,让国产消费品正面积极地迎接国外产品的挑战。 我国作为服装、鞋帽等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2014年服装累计出口1862. 85亿美元,进口61. 56亿美元,两者相差30倍。一方面,贸易顺差过大容易引起贸易摩擦; 另一方面,过度的市场保护不利于产品质量提升与产业升级。降低服装、鞋靴等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能对国内相关产业产生影响,通过降低关税引入国外竞争,有利于国内企业提升产品质量、附加值和服务,重塑国内品牌,从而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日用消费品行业的产业升级。我国的汽车产业是最好的例证,加入WTO后,通过采用降低关税、引入国际竞争等手段,不仅更好地满足了国内汽车市场需求,而且对国内的汽车市场价格起到了制约作用,迫使汽车企业按照比较利益的原则,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合理配置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为我国汽车工业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和动力,促进了企业联合重组,加快了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

三、新一轮进口关税下调对我国进口贸易的影响

( 一) 对拉低进口消费品零售价格的影响有限

进口商品的价格构成一般包括生产成本、流通费用、 税费和利润4个部分。其中,进口环节税费主要包括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进口商品消费税。其中,我国进口关税的平均水平为9. 8% 左右,增值税一般为17% , 消费税则根据不同商品属性确定税率,最高可达到56% 。例如,购买消费税税率30% 、增值税税率17% 、完税价格3000元的护肤品,按未调整前进口关税税率5% 计算:

进口关税= 进口关税完税价格 × 进口关税税率= 3000 × 5% = 150元

增值税= ( 进口关税完税价格+ 进口关税+ 进口消费税) × 增值税税率= ( 3000 + 150 + 1350) × 17% = 765元

进口环节税= 进口关税+ 增值税+ 消费税= 150 + 1350 + 765 = 2265元

按调整后2% 的进口关税税率计算为:

进口关税= 3000 × 2% = 60元

增值税 = ( 3000 + 60 + 1311. 43) × 17% = 743. 14元

进口环节税 = 60 + 1311. 43 + 743. 14 = 2114. 57元

关税下调后,进口环节税减少了150. 43元,减税额仅占商品总价的2. 9% 。由此可见,进口关税在进口商品价格中所占比重并不大,进口关税下调对进口商品价格的影响有限。从国家统计局的抽样数据看,护肤品、服装、鞋等类商品,进口关税额占市场零售价的比重在0. 4% - 6. 5% ,因此降低关税对拉低进口消费品零售价格的影响有限。

( 二) 增加跨境电商的价格优势

此轮关税下调再次涉及跨境电商主营的日用消费品。跨境电商和一般贸易商品近年来争持激烈,跨境电商受到消费者青睐,主要在于行邮税的优惠。我国跨境电商企业进口,通常采取在保税区建仓库的做法,即通过一般贸易的方式先将商品进口到国内保税仓中,通过电商平台确定购买者,国内消费者下单后,商家直接从保税仓发出小包裹货品。目前,我国海关对跨境电商企业进口试行的是行邮税。一般贸易进口要交进口环节增值税、关税和消费税,而行邮税三种税收合一的叠加税应用于个人带入或邮寄的海外商品,税负比一般贸易要低很多。目前,海关根据进口物品种类征收10% 、20% 、30% 、 50% 的行邮税。例如,购买一罐进口婴幼儿奶粉,在一般贸易下需缴纳22. 85% 的进口综合税,而跨境电商下仅有10% 行邮税,且税额不到50元时,海关免征相关税费。 因此,跨境电商享受现行较低行邮税的优惠政策下,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下调后,跨境电商仍有一定的价格优势。

( 三) 有助于境外消费回流

近年来,我国居民国内消费需求增速有所放缓,但境外消费却在持续升温。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 2万亿元,同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突破1亿人次,境外消费额首次超过1万亿元。与国外市场相比,我国同种日用消费品价格相对较高,高端进口消费品的价格更是远高于境外。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下,消费价格透明化,消费者不愿支付高额价差,大大影响了国内消费欲望,导致消费外流。造成进口商品国内外差价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我国实行的较高税率,特别是某些产品的消费税; 二是国内流通环节过多,流通成本高。从政策风向上来看,国家降低进口商品关税的举措, 能够缩小进口日用消费品在国内外市场的价格差距,引导境外消费回流。

( 四) 体现了鼓励加大进口的政策取向

从促进外贸稳增长的视角看,通过完善税收调节等政策,营造公平竞争的进出口环境,增加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居民购买愿望较大的消费品进口,促进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出口,有助于中国外贸的转型升级和新优势的培育,推动外贸从“大进大出”转向“优进优出”。 事实上,不仅是降低关税,近期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还部署了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适度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等一揽子政策组合,鼓励加大进口的政策取向已十分明确。有人质疑,以降税的方式加大进口,会不会给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损害。事实上,通过降低关税,削减贸易壁垒,一方面能让国内消费者享受到价格更加合理的国际产品,增加消费者福利; 另一方面能让国内外商品可以在更为公平的市场环境中竞争,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摘要:近年来,我国屡次降低进口关税,主要原因在于履行双边或多边贸易协议,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以及促进国内相关产业升级。我国海关总署宣布自2015年6月1日起以暂定税方式降低部分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经比较,此次关税下调对所涉及进口商品的价格影响较小,跨境电商仍能保持一定价格优势。从长远看,降低进口关税能引导居民境外消费回流,促进进口贸易发展。

服务贸易进口研究文献综述 篇5

一、服务贸易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

唐保庆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将全要素生产率 (TFP) 分解为技术进步 (TP) 和技术效率 (TE) , 按要素密集度把服务贸易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与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三类, 研究了三种要素密集型的服务贸易进口分别对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口对TFP、TP和TE均无显著影响, 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口对TFP有显著影响, 但对TP和TE没有显著影响, 技术与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口对TFP、TP和TE均有显著影响。

叶孙锋认为:国内研发投入是我国技术进步的主要决定因素, 通过跨境服务贸易进口传导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对我国产生的技术溢出也是影响我国技术水平的重要因素。而通过商业存在服务贸易进口传导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对我国技术水平提高起着负作用, 尽管并不显著。于燕、杨志远等人认为在行业R&D强度视角下存在中国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 发现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有正向技术溢出效应, 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我国行业技术效率都有负向溢出效应, 且中国在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时, 高RD强度行业的溢出效应明显高于低RD强度行业。

刘艳运用协整理论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VECM) , 对中国1985—2008年的服务贸易进口与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以验证服务贸易进口是否存在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 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存在技术溢出效应, 它与技术进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服务贸易进口是技术进步的Granger原因, 但技术进步不是服务贸易进口的Granger原因;VECM显示, 从短期来看, 二者之间的关系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很快, 服务贸易进口的短期波动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非常显著。

陈宏、郑琳凡、王春艳等人通过分析我国服务业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现状, 发现两者存在明显的非协调发展。通过相关检验和协整检验发现变量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 发现短期内服务进口贸易对产业结构优化有负效应但其贡献在0附近波动, 长期内服务进口贸易对产业结构优化有正响应且贡献次于服务生产和就业;同时发现, 长期内服务就业对产业结构优化有正响应且其贡献仅次于服务生产自身。陈健、余翠萍揭示了服务产业间技术外溢相对产业内技术外溢而言更突出的服务就业增长效应;进一步研究亦证实, 中国服务进口技术外溢的就业效应存在明显的技能偏向性特征。于燕实证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进口贸易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 得出发展中国家在进口贸易时, 进口产品所附带的技术在经过消化吸收之后会产生明显的技术溢出, 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并且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贸易时的溢出效应大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的溢出效应。

关于服务贸易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 前人已有文献大多证实中国服务贸易进口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 且服务贸易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不同行业有差异, 与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也有不同。

二、服务贸易进口的产业发展效应

徐光耀提出从总体上看, 进口服务贸易在加入世贸组织前、后均对我国服务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正向的、较为稳定的促进作用, 但这种稳定是以部分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另一部分服务行业受到巨大冲击为代价的。从结构上看, 进口服务贸易在加入世贸组织前、后对不同服务行业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 对以金融服务业和通讯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服务行业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 对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行业的促进作用在减弱, 而对以旅游业和运输业为代表的传统服务行业以及电影和音像服务行业的冲击较大。

戴翔、金碚采用新方法测度了服务贸易进口技术含量, 分别从总体层面、服务贸易进口分部门层面以及工业行业分组层面, 实证研究了服务贸易进口技术含量对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陈启斐和刘志彪构建了生产者服务进口的多边模型, 模型结论显示, 只有当母国制造业生产率达到一定的阈值之后, 生产者服务业进口才能促进制造业的技术进步。耿利敏、沈文星等人认为服务贸易出口能促进第三产业就业显著增加, 而服务贸易进口由于替代效应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 但由于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等原因表现并不显著。

对于服务贸易的产业发展效应, 已有文献大多认为服务贸易可以促进中国的产业发展, 特别是对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服务贸易进口的经济增长效应

服务贸易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大内容, 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的经济增长效应是国内学者研究比较多的一个领域。

姚战琪提出在未来较长时间内服务贸易进口和出口均与中国经济总产出正相关, 但服务进口与总产出的相关系数大于服务贸易出口与总产出的相关系数;短期内, 服务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但长期作用不明显, 在未来较长时间内, 服务贸易进口与国内经济增长仍将保持较强相关性;进口与国内经济增长保持较强相关性。韩玉军和周亚敏等人都认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会产生经济增长效应;姚星、黎耕得出跨境服务贸易进口与出口对经济增长都具有溢出效应。

龚静通过研究中国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与服务业发展两者之间的协同性影响, 得出中国服务贸易在整体和分部门层面上均具有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不断攀升, 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迟缓, 容纳就业能力巨大。伍华佳、张莹颖研究发现我国服务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影响。石敏认为金融服务贸易在经济贸易中具有桥梁作用, 尤其是金融服务进口贸易为货物贸易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同时也提高了投资和消费的效率, 从而有效的促进经济增长。曾慧琴提出服务贸易出口和服务贸易进口服务业和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效应。从长期来看, 服务贸易进口对于服务业发展具有更显著的促进影响, 而服务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更显著的推动作用。

随着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产业重心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 服务贸易在国际经贸领域中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它不仅是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也成为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标准。

根据已有文献来看, 对服务贸易其他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内容:裴长洪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与进口贸易结构变化存在着明确的正向关联性, 优化进口贸易结构是改善经济供给面的重要内容;在进口贸易结构的调整中, 要重视不同类别进口数量与结构的优化以实现经济增长预期。从我国产业条件及进口贸易的实际情况出发, 应在优化资本品进口结构的基础上, 适当增加资本品进口比重, 相对缩小初级品进口比重的增长速度, 稳定并着力优化中间品进口结构, 适当增加消费品进口比重;同时灵活配置服务品进口数量和结构, 注重增加从外部获得更优质的知识产权类服务及其他服务, 从而有利于增加我国新的生产要素供给, 改善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在条件。

唐保庆提出从提高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来考虑, 减少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口的相对比重, 提高技术与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相对比重无疑是必然选择。

彭水军、李虹静提出以下三点内容:第一, 我国制造业整体对生产者服务投入的直接和完全需求系数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第二, 内涵于制造业出口中的生产者服务的间接出口结构有所优化, 传统的劳动、物质资本密集型生产者服务正逐渐被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密集的现代生产者服务所替代。第三, 总体上来看, 交通运输业、邮政业、金融业以及保险业的进口对我国制造业的出口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整理分析已有文献可以发现, 关于服务贸易进口的研究大多单纯的从一个角度或侧面在谈服务贸易进口的若干效应。在强调“引进来”与“走出去”, 进口与出口联动的宏观背景下, 服务贸易进口对出口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服务贸易进口通过“服务链接”等影响出口的典型化事实, 尤其是服务贸易进口与制造业出口的动态关系值得关注。新视角的考察可为服务贸易的研究增添新的内容, 使其研究更加多样化, 更具有现实性。

摘要:全球范围内已出现“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总趋势, 服务业的发展成为影响经济增长和吸纳就业的重要因素。在强调“引进来”与“走出去”, 进口与出口联动的宏观背景下, 服务贸易进口对出口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服务贸易进口通过“服务链接”等影响出口的典型化事实, 尤其是服务贸易进口与制造业出口的动态关系值得关注。新视角的考察可为服务贸易的研究增添新的内容, 使其研究更加多样化, 更具有现实性。

进口贸易风险 篇6

关键词:进口依存度,贸易结构,进口政策

进口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进口贸易总额在该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该指标反映的是一国经济对外的开放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采用《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进口总额的人民币数值,以及商务部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7年进口总额与GDP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中国从1978年到2007年的进口依存度。同时,根据计算出的数值,作出进口依存度变化图,从中可以直观地看出1978年到2007年中国进口依存度的波动情况。(见表1-1和图1-1)

一、改革开放30年来进口贸易依存度的变化情况

从1978年至2007年,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年。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改革重点放在出口导向方面,中国的进口依存度很低,1978年仅为5.1%,在1984年之前一直不超过10%,表明当时中国进口贸易仍是在封闭的经济环境中运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进行了系列的对进口贸易进行改革的措施,进口贸易从传统的调剂余缺的模式转变为满足国内进口替代战略支持模式,进口贸易总额得到迅速增长,中国大量进口了国内急需的先进设备与原材料,进口贸易依存度一举从1985年的14%增长到1994年的20.7%。

1994年中国汇率改革后,货币贬值后进口成本有所增加,进口对货币贬值有一个调整期,同时,九十年代末亚洲经历了一次金融危机,使得1995年至1998年进口贸易增长缓慢,1998年甚至出现同比下降的状态。这段期间,进口依存度一直呈现下降走势。此后,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消退、中国加入W T O, 中国进口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进口依存度在2000年到2007年这段时期上升很快,进口贸易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有了大幅度提高。

二、加入WTO以来进口依存度的变化情况

中国2 0 0 1年1 2月1 1日正式加入W T O,为营造良好的进口环境创造了条件。2002年至2007年,这6年来中国经济在平稳中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资金逐渐充裕、利率继续走低,中国固定资产的投资加大、外资及加工企业的发展、人民社会提高对进口消费品需求的增加,都促使了进口贸易的强劲发展。

2002年到2007年,中国进口贸易从2951.7亿美元增加到9558.2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25.8%。这6年来的进口贸易总额共3.68万亿美元,是改革开放头24年合计(1.98万亿美元)的1.86倍。进口贸易的激增使进口贸易依存度快速提升。从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到,2002年到2004年,进口贸易依存度以每年4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增长,到2006年已经超过了30%,实现5年增长10个百分点。

从以上数据,我们还可以看到,进口贸易依存度在2004年至2007年的4年间,上升幅度不超过1个百分点,相对稳定在29%至30%左右。有按照国际流行的对外贸依存度的测算公式,我国外贸依存度(包括进口贸易依存度)会缓慢上升, 达到相对稳定, 然后逐步下降。如果这个结论正确,我国连续4年的进口贸易依存度的变化情况已经是处于相对稳定状状态,是否会逐步下降,相信不久就能验证出来。

三、高进口依存度的特点与风险

第一,对能源及战略资源进口依赖加大。中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进口连年递增。2004年和2005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在1.7亿吨左右,而2006年和2007年则增长到接近1.96亿吨,石油净进口量在1.42至1.78亿吨之间,石油对外依存度从2 0 0 3年的3 3%增长到2007年的超过50%。预计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为4.5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将接近60%。国际石油价格不断呈现上升趋势,2003年中国进口石油平均每桶29美元,但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在2008年第一个交易日历史上首度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随着石油进口量、价同时上涨,以金额计算的石油进口额也在不断上升。

第二,进口产品以核心技术及关键设备、零部件居首要地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外资企业及加工贸易比重较高,使关键产品和重要技术及其产品的进口高度依存。高新技术进口从2002年的828.5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2869.9亿美元,增长了3.5倍。但中国的高新技术多为从事产品的来料加工和装配,以研发、开发和生产为特征的产业格局仍未真正形成,高新技术进口以核心技术及关键设备、零部件为主。机电产品的进口从2002年的1555.9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4989.8亿美元,增长了3.2倍。特别是精密仪器仪表和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相关的关键性技术,如果长期依赖进口,将严重影响中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第三,对进口市场来源地依存度高。中国的进口市场集中程度相对较高,接近七成的进口产品来源于日本、欧盟、韩国、东盟、台湾和美国;高新技术进口则集中在东盟、台湾、日本、韩国、欧盟、美国,六个地区的进口额占了全部高新技术进口来源的八成左右。产品供给结构受国际需求和国际分工约束较大,如果世界经济发生剧烈波动和重大政治事件发生时,将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难以预测的冲击和影响,如中国主要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两次海湾战争说明依赖这个地区进口石油存在很大的风险。

第四,进口产品的供求弹性较低,贸易条件趋向恶化。如上所述,中国进口商品主要是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以及石油、矿石等初级产品,这些产品的供求弹性较低,近几年能源等初级商品的价格不断上扬,即便进口数量不增加,进口金额也会不断增加。中国是个经济高速增长的经济大国,大量的进口能源类产品和高技术的机器设备,引起了这些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持续上涨与供应紧张,如石油价格持续走高,中东产油国家局势动荡,使中国对外贸易条件趋向恶化,降低中国的经济福利水平。

四、对进口贸易政策的建议

中国进口贸易在未来十年仍将保持上升趋势,为优化进口产品结构以及扩大进口市场来源,减少对特定商品以及市场的高度依赖,对进口贸易政策调整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优化进口商品结构,设定鼓励进口与限制进口的产品指引企业进口。对进口商品进行分类指导,扩大对国内稀缺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原材料和国外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管理经验的进口;对没效率、可能损害产业发展和大量挤掉劳动就业机会的进口,应在W T O允许的框架内适当加以限制。

第二,减少对外国高新技术、能源产品的高度依赖。加大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力度,在进口中加强对关键技术的学习、吸收和改造能力,减少对核心技术、关键设备的依赖,提高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比较的竞争力。

第三,推行进口市场多元化调整。改变目前进口集中在少数国家或地区的现状,减少对这些国家或地区产品的依赖,降低这些国家经济波动对我国的传递带来的风险。对顺差集中地区,如欧、美市场,除继续搞好集中采购外,应实行年度暂定进口关税和环节税的优惠政策安排,加大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进口。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往来,对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应加强经济援助以及增强开发型海外投资,获得稳定、价格公平的资源供应,减少对自然资源、能源性进口产品的安全隐患,增加战略性资源储备,加上对国内产业节能减排的引导,降低对海外战略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

参考文献

[1]、张幼文.我对外依存度提高的影响与对策[J].际贸易问题, 2004, 8.

[2]、傅钧文.《外贸依存度际比较与中外贸的结构型风险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4, 4:24-29.

[3]、陈文玲, 王检贵.《关于中进出口不平衡问题的认识及政策建议》.财贸经济.2006, 7:23-25.

进口贸易风险 篇7

一、充分认识加强进口的重要意义

2013年 , 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这可以看作是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型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贸易大国的发展模式主要表现为“国内资源+国际市场”,而贸易强国的发展模式主要表现为“国外资源+国内市场”,或者说,贸易大国大在了出口上,而贸易强国则强在了进口上。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是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模式的致命弱点,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发展进口贸易成为我国以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

一是我国对外贸易自1994年以来连续20年顺差,长期积累的贸易不平衡带来了贸易摩擦频繁、人民币升值压力、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加强进口是谋求进口与出口平衡发展的关键。二是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在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对各种资源的需求很大。进口主要是节省本国资源,合理利用国际资源为我国国民经济服务。三是我国过去进口比较偏重于促进产业发展,而忽视进口在消费方面的作用。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提高,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加紧密融合,通过消费品进口可以繁荣国内市场、促进国内竞争、增进消费者福利。四是通过进口,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将大大缩短我国与国外产业技术差距,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国内技术进步,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五是进口的扩大使世界其他国家都会争抢中国市场,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将会使我国在全球贸易规则谈判中处于有利地位,在具体的商品交易定价中,我国作为最大的买方,其谈判的话语权和议价权会进一步增强。

二、我区外贸进口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014年, 全区进出 口额完成145.5亿美元,同比增长21.3%。其中进口81.6亿美元,同比增长3.3%。进口商品以铜精粉、煤炭、铁矿石、原木及木材、成品油等资源能源类商品为主,约占我区进口总额的71%;进口国以蒙古和俄罗斯为主,自两国进口商品总额占进口总额的67%。我区外贸进口与自治区地缘、区位优势不相称,外贸进口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我区进口商品主要以资源性商品为主,进口结构不尽合理,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节能环保产品和消费品的进口占比偏少,容易受到国际大宗产品价格波动和国内经济调控及转型影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对资源能源性商品需求减少,直接影响我区煤炭、铁矿石等类商品的进口。另外,国内销售困难使得资金回笼速度较慢,影响企业资金周转,甚至有时还出现国外采购价和国内销售价倒挂现象,影响企业进口积极性。

二是我区外贸企业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受企业规模、经营模式和经营资质限制,进口规模难以提升,抵御风险能力较弱。我区经营进口业务的企业以贸易型企业为主,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能力严重不足,特别是铜精粉进口占我区进口总额的27%,而我区没有一家企业承接深加工制造,成为“过路财神”。我区外向型加工制造业发展较为滞后,促进加工贸易承接的政策优势不明显,对承接地、出口加工区和重点加工贸易企业支持力度不够。

三是国家政策落实不到位,影响进口贸易。边境贸易转移支付资金下拨到盟市后,约50% 的资金被地方政府作为一般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弥补财政支出,没有全部落实到扶持边境贸易发展和边境贸易企业上。国家下达我区的进口贴息资金,一些盟市不能及时给企业兑现,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三、促进进口的措施建议

(一)着力扩大进口

积极支持自治区重点行业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短缺资源的进口,增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一般消费品进口。支持各类对外贸易服务平台拓展进口功能,开展进口促进等公共服务活动。主动跟进保税区、开发区(园区)新建项目,做好项目所需设备、原料等产品的进口服务。研究制定促进加工贸易承接和发展政策,落实三部委《关于促进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发展的指导意见》(商产发[2011]473号),抓住国家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性机遇,制定配套措施,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

(二)发展边境贸易

支持自治区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对俄罗斯、蒙古国经贸合作,扩大俄罗斯、蒙古国资源能源商品进口。积极向国家争取筹建限制贸易类商品指定口岸,推进边境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吸引国内外优势企业在我区开展边境贸易、互市贸易、转口贸易。充分发挥满洲里、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优势,推动自治区“一堡一带”建设,进一步扩大对俄蒙经贸合作,立足俄蒙,争取辐射欧洲。

(三)扩大服务进口

适应我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支持企业购买产品设计、工艺流程、生产规划和售后服务在内的专业化服务,扩大研发设计、城市规划、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进口,加快发展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相配套的服务进口。积极促进旅游服务进口,扩大出境游规模,发展包机业务,培育航线,推动人员互送、资格互认,拓展服务贸易领域。

(四)加大政策和金融支持

用好国家促进进口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全区经济转型升级、技术改造和企业创新亟需的机电和高新技术等产品进口;充分发挥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优势,支持高新技术产品和资源类商品进口,提供多元化融资服务;鼓励企业在进口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推广企业出口收入存放境外业务,减少企业外汇资金跨境划转费用及汇兑成本,完善企业进口结算服务。

(五)提高进口贸易便利化水平

进一步清理进口环节不合理的限制与措施,降低进口环节交易成本,进一步优化通关管理;加快全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搭建进口贸易平台;充分发挥进口基地和保税区的作用,支持企业扩大相关商品进口,完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口管理。

(六)营造发展进口贸易的良好环境

进口贸易风险 篇8

改革开放, 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我国进口保持较快增长, 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

一是进口规模迅速扩大。2010年我国进口额为1.4万亿美元, 在全球进口的位次从第6位跃居到第2位, 已经成为全球进口大国, 成为欧美日等贸易大国的主要出口市场。

二是进口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突出。能源资源进口缓解了国内供需矛盾;先进技术设备进口推动了国内产业转型升级, 对提高我国生产率的贡献率高达46%;消费品进口丰富了国内市场和人民生活。

三是进口管理法律法规日趋完善。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我国进一步完善了分层分类的进口贸易管理体系, 形成了一套既符合世贸组织规则, 又适合国情的进口管理法律体系。

四是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关税总水平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基本取消进口配额管理商品, 减少了非关税措施, 简化了进口程序, 建立并完善了进口促进体系。

与此同时, 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 我国进口体制和政策有待完善, 贸易便利化水平有待提升, 进口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等问题。

二、深刻认识新时期加强进口工作的意义

改革开放之初, 我国工业体系不完整, 国家的发展建设需要外汇, 这个阶段实施以出口为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是正确的, 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我国经济形势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不仅要重视出口, 也同样要重视进口, 要做到进出口并重。

(一) 充分认识, 进口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进口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这已经被中外实践所证明。但由于受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影响, 我们有些同志, 关于进口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认识不足, 认为进口可能冲击国内产业、挤占国内产出, 没有深刻认识进口对优化要素配置、提高国内产出的重要作用。因此, 我们在理论上要研究, 在实践上要探索, 不断提高关于进口对国民经济作用的认识。

(二) 充分认识, 加强进口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要求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生产率偏低, 消费需求不足。扩大进口资源能源, 有利于缓解资源约束。仅去年大豆进口, 就节约4.6亿亩耕地和1 237亿吨水。扩大进口先进技术设备, 有利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提升产业竞争力。扩大进口消费品, 有利于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 充分认识, 加强进口是实现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已成为贸易大国, 要实现向贸易强国转变, 就要保持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只有平衡的贸易才能互利共赢, 才能实现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我国将力争实现对外贸易基本平衡, 不刻意谋求贸易顺差。根据国内经济发展需要, 优化进口结构, 积极扩大进口, 推动进口和出口协调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进口工作的意见

“十二五”时期,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加强进口工作要把握“六个坚持”:坚持进口与出口协调发展;坚持进口与国内产业协调发展;坚持进口与国内流通相结合;坚持进口与走出去相结合;坚持进口与市场多元化相结合;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同时, 扎实推进“四个优化”:优化进口商品结构;优化进口国别结构;优化进口主体结构;优化贸易方式结构。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 要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 完善相关政策

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优化关税结构, 支持开展进口公共服务。改善金融服务, 鼓励进口信贷, 推动进口信用保险体系建设。

(二) 营造有利环境

进一步优化进口环节管理, 清理不合理限制与措施, 降低交易成本。加强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建设, 切实维护国内产业安全。

(三) 加强进口促进

完善进口公共服务, 发挥各类商务平台的积极作用。加强多双边交流与合作, 鼓励行业和企业赴境外开展贸易促进活动。

(四) 改进行业服务

中介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 更加注重自身建设, 不断增强行业指导和协调能力, 进一步提升为企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五) 做强企业主体

企业要充分重视进口人才培养, 主动适应市场变化, 勇于开拓创新, 加快转型升级, 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上一篇:学术研讨下一篇:表面分形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