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共生教学法

2024-08-18

和谐共生教学法(精选12篇)

和谐共生教学法 篇1

课程改革强调动态生成,呼唤生成性的语文课堂。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展开过程中,在学生原有认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通过学生与教师、与文本的互动交流,从而自主构建课堂教学特性,激活课堂的教学生成,演绎出和谐共生的课堂教学。

一、教师的阅读生成

教学案例1(《木兰辞》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

师:你认为花木兰这个人怎么样?

生:花木兰挺爱美的。(教师不置可否)

生:花木兰是个英雄。

师:什么样的英雄?

生:女英雄。(学生笑,听众笑)

课堂教学进行到此,一般教师会忽略那个同学讲的“花木兰挺爱美的”这个闪烁着求知与智慧火花的生成性的理解,虽然与预设的答案和课堂气氛不和谐,但这一句话非常重要,比“花木兰是英雄”好得多,更值得重视。如果教者紧扣这个生成性的话题,就此问题深入下去,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发现这首诗里写花木兰为家担忧、思念亲人、见亲人、化妆等,有二十几行,而写打仗的还不到六行。两相比较,引导学生悟出这篇经典之作中的“英雄”的概念和岳飞、李逵、武松这些英雄是不一样的,与美国动画片《花木兰》也不一样。本诗中战争不是描述的重点,花木兰承担起家庭里面男性的重担,立了大功,拒绝封赏,怀念亲人,希望享受平民家庭的幸福,这正是一个充当家庭支柱的女英雄,把家庭的天伦之乐看得比当官还幸福的一个英雄。如果在预先与文本对话(备课)时缺少自己对文本全面深入的感悟,上课时就不能及时理解学生的自我感悟,特别是有独创性的理解,让课堂充满活力的及时生成一闪而过,从而丧失了与学生展开有效对话的绝好时机,也让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显得别扭、不和谐。

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取得和学生对话的资格,进了课堂才能引导学生和教材对话,才能和学生交流。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翻来覆去地诵读、默记。当读出了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了文章的妙处,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我便敢走进课堂。”每每品味于老师的这一段话时,我都能有新的发现、新的体悟。对于每一位语文教师而言,倘若没有自身对文本的深入把握和个性化的解读,他就无法将自己的体验与学生分享,所谓观点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教师的缺席,也将意味着课堂生成性的无从展开,和谐共生课堂教学便成了纸上谈兵。

教师备课,首先应该是教师自己在阅读过程之中生成教学内容的过程,教师通过自己在阅读活动中生成独到而鲜活的教学内容,从而激活教学过程,激活学生的学习,激活学生的学习生成,激活课堂教学的和谐共生。

教师通过课前鲜活的阅读生成,设计出帮助学生整体把握和理解文章的教学环节,无论学生所说的内容与教者所设想的是否一致,学生根据课文感知内容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的过程,就是激活学生文本阅读的过程。学生在同一个阅读点的理解常常是不一样的,有的是正确与否的差异,有的则是同一种理解的不同表达,通过与课文中关键词或句子的比较,获得感悟与思考:我们用了这一个词或一组句子,而课文用了另一个词或另一组句子,为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这就是利用教师自己的阅读生成激活了整个教学环节,课堂上洋溢着和谐积极的氛围。

二、学生的学习生成

教学案例2:

教学《我们家的男子汉》时,组织学生讨论“小标题的作用”,归纳“小标题能够概括相关部分内容”这一特点时,有学生质疑:(1)“他的眼泪”这部分中有的内容没有写“他的眼泪”;(2)最后一个小标题不能概括文章最后一段的内容。

针对这些质疑,我没有立即给出结论,而是顺势一转,问道:“同学们,你们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为什么?”借助学生的学习生成,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原本走向沉寂的课堂,再次步入和谐共生的境地。

经过阅读研讨,结果发现这个学生的理解是有偏差的。首先在写“眼泪”的部分中,有些内容写得比较含蓄,稍加分析,就会发现是与写“泪”相关的。如“据姐夫来信说,他看了这句话,先是大笑,然后跑进洗手间,拿起一块手巾捂住了脸”。第二,文章最后一节的内容是全文的总结,本来就不属于最后一个小标题。虽然这个学生的结论是不正确的,但问题却很有价值。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不仅对文章结构层次有了更准确的把握,而且在讨论中还有学生提出可以把文章的小标题改得更好,于是大家一起阅读课文并从各部分内容中选择人物的语言替换文章的小标题。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习活动的组织,不是来自教师的教学设计,也不是来自教师自己的阅读生成,而是由一位同学的阅读生成引发的。如果教师当即指出他的不足,其他同学再报之以一阵哄笑,那个同学一定会十分尴尬,求知欲望也有可能被从此抹杀,整个课堂教学相对于这位同学个体来讲就是失败的。

三、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相互生成

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之间,是一个双向作用的互动关系。教学过程,不仅是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同时也在生成教学内容,课堂学习过程也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案例3: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上鲁迅的《故乡》时,有这么一段插曲:

生:跳鱼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

师:是啊!鱼怎么会有脚?

生:有!

师:什么鱼啊?

生:娃娃鱼。

师:你真见多识广!我想跳鱼应该有两只脚吧。可是我没见过,你们谁见过?

生:(齐)没有。

课堂教学进行到此处,可能许多教师会感到棘手,甚至简单的一句“课后再去研讨”就越过去了。学生提出“跳鱼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的问题,显然是我们的课堂教学预设所没有准备的内容。对于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教学生成,钱老师没有轻易地放过:

师:可是少年闰土就知道,这说明什么?

生:闰土见多识广,他“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钱老师及时调控课堂教学进程,就“跳鱼是否有两只脚”问题“宕开一笔”,通过“可是闰土就知道,这说明什么?”一问,既引导学生加深了对闰土的认识,又使课堂教学重新回到了有序和有效的状态,充分体现了教师在处理课堂教学生成时的能力和素养,也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对话的水平与质量,从而真正体现了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

四、师生“即席创造”的教学生成

教学案例4:学习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时,有位同学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在阴历七月初七鹊桥相会,这是真的吗?”话音一落,教室里立即传来一片笑声,同学们都认为这是一个很幼稚的问题,因为大家都知道这只是一个传说。

对于这样一个临时生成的问题,教师该怎样处置?回避显然过于轻率,明智的教师首先应对这个同学敢于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的勇气和态度进行充分的鼓励和肯定,从而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的形成。其次是要能借助这个不期而至的生成,运用自己的智慧,演绎出一环和谐精彩的片段。

请看这位老师的处置:这个传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现实中牛郎星和织女星的位置分别在哪里?两颗星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这个美丽的传说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抛出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计算,答案出来了,问题也解决了——牛郎星和织女星之间的距离是16光年,如果牛郎打一个电话给织女,织女接到电话需要16年,因此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表达了人们一种渴望真诚爱情的心情。这样处理,学生既感受到个性张扬的魅力,又体验到了动态生成的生命课堂。

课堂教学如果失去了它的生成性,那么课堂也就失去了弹性和生命活力。教师也只有在和谐共生教学过程中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升华自己的事业情感,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既成就学生的精彩,更收获自己幸福而完整的人生。

和谐共生教学法 篇2

雅而有致

——来凤小学“和雅”文化建设方案

一、“和雅文化”的提出

2012年,璧山县教委结合本土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璧山的发展定位、以及璧山教育现状,对璧山学校文化建设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提出了“绿色教育

儒雅璧山”的文化建设理念。在区域教育大环境下,来凤小学的学校文化思考必然在“绿色教育,儒雅璧山”的大理念下展开研究。准确定位自身文化发展方向,以形成有个性特色的学校内涵文化。确定了“一年谋划,两年实践,三年成效”的建设目标,适时提出了争创“特色鲜明的乡村名校”,把办学目标从“规范”调整为“特色”。

在争创特色的过程中,我们走了弯路,也收获了教训,三思而行,我们确立了文化立校、文化立魂的特色发展思路。这是因为:首先,特色学校实际上是学校长期文化积淀的一种外在表现,因而是有着独特文化风格的学校。独特的文化风格是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等相互作用的独特表现;其次,文化的定位和介入是特色学校创建的灵魂。第三,创新是特色学校建设和文化自觉的共通点。

来凤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有深厚的文化传承,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曾是四川省红旗学校,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学校,现有 学生1430名,教师81人,占地面积9399㎡,中学高级1人,小学高级 57人,县级骨干教师 5 人,片区兼职教研员2名,班主任名师工作室成员1名。

学校办学理念的演变:勤学守纪——乐育群英——阳光文化。历史的名校,我们看重的是继承,是提炼,是发扬。我们追求的是实用的才是有用的,历史的文化不能照搬,也不能否定,更需要的是一种内涵的发展,一种创新,一种灵动的结合。怎样做到文化的一脉相承,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

总结回顾过去,有着历史的断层和思想的禁锢,相比较乡村学校,硬件的不足,教师老龄化,学生灵性不够,师生有缺位,场地狭小,功能室严重不足,怎样冲出重围,走出当前困境,是新时期来小人的思考。

提炼总结文化的精髓,校长的思想固然重要,就像一盏明灯,而全体教师的思想碰撞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来小有一支高效精干的管理团队,有一支劲头十足的教师团队,有一张文化名校的名片在激励着师生。

为此我校提出了“根植和雅文化 创建和雅教育”的特色目标,以文化为引领,全面规划,争创特色。

基于对我们学校的思考,我们取“和雅”即“ 和谐共生,雅而有致”之义,实现“和者为仁,雅者治学”独具特色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二、主题文化定位:和雅

和谐共生

雅而有致(主题语:小荷露尖尖

和雅润心田)

和雅文化的本质是开展德性教育。打造“和雅文化”,培养学生美好德性,引导学生成为“现代俊雅”,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那种文明的、现代的、对社会有益的人。把儒家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教育理念中,这是来凤小学确立“和雅文化”定位的初衷和目的。

和雅文化引领学校发展,即和雅文化引导师如儒士;和雅文化熏陶生成俊雅;和雅文化提升办学品质。

三、总体目标及办学特色

今天我们提出的素质教育,恰恰与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是两句极富哲理的话,含义极为深刻。多年来,学校经过充分的调研和思考,挖掘学校历史背景,逐步形成以“和雅”文化为精髓的儒家文化品牌,达到和谐雅致之高度。

“和谐共生”具体指干群之间的和谐互敬、教师之间的和谐互学、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助、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为全体师生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

“雅而有致”则是学校文化要达到的目标,一方面指“行为儒雅、语言文雅、情趣高雅”的师生形象的树立,另一方面指优雅静美的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以及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总体目标是:确立“和雅”核心理念;创建办学特色;建设“和雅”文化;实施“雅行”教育;塑造“儒雅”教师;培养“俊雅”少年。

办学特色是:艺体教育。重点开展“雅行教育”主题,自编“雅行教育”校本课程。

特色项目:绘画及手工编织。基本要求是:我的舞台我作主;展示个性风采;舞台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相信自己,我能行,我最棒。

四、具体内容

(一)学校精神文化层面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学校文化表现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

1、理念文化系统构建

主题文化:和雅

办学理念:和润雅成

核心价值观:善 正 雅

办学目标:千年凤驿名校

现代俊雅摇篮

学校校训:立于和

行于雅

学校校风:和爱

文雅

至善

学校教风:仁爱垂范

化育桑梓

学校学风:好学乐知

彬彬有礼

2、教师文化:

老师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教师的学识、教法各有千秋,“和谐共生”的理念,则昭示了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与博大胸怀。我们通过教师学习文化的倡导,用先进的教育思想重塑教师的教育行为,让每一个教师都拥有独特的文化品位和教育智慧,以提升教师文化的育人魅力。提出:

教育以仁爱为底色;教学以育人为关键;为了每一位孩子的成长;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人文情怀,至微至善。

其主要途径有:

①开阔视野--外出学习;

鼓励和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和个人修养。

②名师导航--拜师求艺

学校通过以老带新结“对子”、实践锻炼压“担子”、竞赛比武搭“台子”、评选新秀树“样子”等各种形式,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促进中青年教师的发展,使一批中青年教师很快成长起来。

③走进和雅经典--开展“读书活动”,并经常发动讨论和交流,扩展教师的思维和眼界,丰富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并逐渐内化成一种文化育人的魅力。每学期要求教师阅读2-5本教学业务类书刊,心得体会及交流文章上交1-3篇。

④共同发展--教师沙龙

鼓励教师根据自身专长和喜好开展校园活动,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丰富教师业余生活,扩大社会交往。如校内教学月擂台赛,优质示范课研讨,卓越课堂教学探究,校际间联合教研,专家讲座,专题汇报等。

⑤思想碰撞--教后反思

课堂教学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很多教师习惯于“告诉”,少有提问和解问。撰写教学后记、组织教师沙龙、开展随笔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说课等活动能改善这一问题,从而培养起教师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通过打造,使部分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做一名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

3、学生文化:艺体特色教育,重点融入“三和三雅”雅行教育模式。

①学生个性文化--独特素质教育

健康而丰富的学生活动,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二空间,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展示学生才华、挖掘学生潜力的需要,也是学生自我价值实现和自我认同的需要。“三和”:指和之声、和之美、和之韵。和之声系列(音乐主线)

师生音乐课堂开放,课前三分钟展示(唱歌、演讲、即兴表演),乐器才艺展示(小提琴、钢琴、风琴、打击乐器),我是小能人(升旗手,主持人,鼓号手),鼓号队,舞蹈队,合唱队,大 课间才艺表演,文艺汇演,红领巾音乐之声等。

和之美系列(美术主线)

师生美术课堂开放,书画作品展示,沙画版画手工作品展示,手抄报展示,创建校刊校报,教室内外学生文化展示台(我的舞台我做主),科技作品展示,穿珠子手工作品展示等。

和之韵系列(体育主线)

体育运动项目精彩呈现,各种运动会,田径队,篮球队,象棋队,书法班,团体操比赛,篮球乒乓球比赛,跳踢比赛,大课间展示等。

②学生共性文化—雅行教育

雅行教育之一,文明礼仪教育。体现了学生的基本素养和学校的形象,表现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与师长见面问候的礼仪;上课起立、下课道别的礼仪等。规范学生的礼仪行为,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抓细节,落实到位,使学生举止文明,品味高雅,通过外塑形象实现内强素质,最终成为文雅的人。

“三雅”指:学雅规,立雅标;练雅行,正雅态;扬雅风,诵雅德。

学雅规,立雅标:学校以《小学生日常行为准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字经》《弟子规》《论语》《校园文明行为准则》等为蓝本,结合校本课程开发,让学生明确雅行的内容及标准,同时在校园内张贴温馨提示语。

练雅行,正雅态:无论是教室内外,课上课下,要求学生都有高雅文明的行为。如问候礼仪,尊师礼仪,同学礼仪,升旗礼仪,穿着礼仪,行走礼仪,就餐礼仪,接待的礼仪,文明的礼仪等。

扬雅风,颂雅德:定期评选校园十大博学之星、十大才智之星、十大诚信之星、十大洁美之星、十大劳动之星、十大礼仪之星、十大谦和之星、十大仁爱之星、十大艺术之星、十大忠孝之星。在十大之星中评选最高奖“俊雅”少年10名,并授牌,在校园橱窗展示,以榜样示范激励其他学生的言行规范。

学校每年同时开展文化艺术节,以“主动参与、展示自我、挑战未来”为主题艺术活动。

通过打造,努力达到教师儒雅、学生文雅,家长和雅、课堂蕴雅、校园高雅。

(二)学校环境文化层面

让学校更优美、更和谐、更具有人性化,让每一面墙、每一块绿地都成为自我教育、展示风采的最佳场所,以实现良好的环境与人的和谐共生、雅行雅趣。

1、校园环境建设。

①学校操场文化。学生一抬头就能受到激励,得到鼓舞。校门文化柱:立柱上书写“修琴棋书画乐山乐水才情雅,植 仁义礼智立心立命志向高”。

大门:新做《来凤小学》校牌。左面墙体(垃圾台边)用不锈钢烤漆或防腐木刷漆做:善正雅,百年如一,和谐共进。右面墙体做防腐木经典佳句。正面做仿中式琉璃瓦屋檐造型。幼儿园门适当改造。

门厅过道墙面:瓷砖上墙或防腐木造型。门厅过道处一面墙做学校文化理念系统及解读,另一面做文化橱窗(荣誉墙、教师风采展示、俊雅学生照片等)。

操场:树木修枝;花草培植;读书休闲区(梅骨区,2号楼小叶榕下,建室外书柜和坐凳);兰韵文化墙(兰韵区,旧宿舍围墙边,儒家文化的解读);乒乓球区(竹品区,新厕所边);廊架(菊性区,沙坑边);植物园(2号楼后面地板和围墙);主席台正立面改造。

固定的文化橱窗(含移动展板):介绍学校历史变迁,各种活动图片展,书写《论语》、《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古诗文,以启迪智慧,通明事理;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设有六德(仁义礼智信孝)配以图文故事或说明。另外,预留出一部分橱窗供师生才艺展示所用。

②操场中央及侧边:黄角树周围包装,艺术景观石为载体展示。一块书写“和雅”,小荷露尖尖,和雅润心田;一块书写“善正雅”,“立于和,行于雅”。

③儒家文化墙。2号楼底楼天井处。以《弘扬儒家文化,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儒家文化墙,《三字经》防腐木上墙。

2、功能室、功能楼建设。

①建立荣誉室。历史演变系列展板。对学校的发展史进行探索、梳理和宣传,将激励学生爱来小,为校争光;将激励老师爱来小,再创辉煌。

②六大功能室按上级基本精神装修。

③功能室重点突出艺体教育成果,书画作品、手工作品为主。

3、楼道文化。原则上每栋楼一个风格,设臵过道吊牌。每层楼布臵有主题,墙面以师生作品展示为主,统一规划。

4、食堂文化。增加几块图版,如《快乐开心每一天,开心享受每一餐》等。

(三)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同学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

逐步推进“雅行教育”系列活动。强化“六雅”素养的培养。“六雅”即雅行雅范,走雅步,举止文雅;雅淡雅音,说雅言,谈吐文雅;雅咏雅诵,读雅文,内涵博雅;雅趣雅致,养雅好,气质贤雅;雅度雅怀,炼雅德,品德敦雅;雅学雅思,成雅才,学识慧雅。通过系列德育活动,启迪学生思想,升华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弘扬学生雅行规范,使文明守纪、勤奋读书、乐于助人蔚然成风。

1、班级文化的内容

主要包括:精神文化(班级文化的核心),如班级目标、班训、班风、口号等;制度文化(班级规章制度),如一日常规、课堂常规以及各种奖惩制度等;物质文化(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如张贴名人名言、悬挂国旗及班训、黑板报、图书角等教室内环境的布臵,重点突出学生行为文化,积极参与班级管理,让每一名学生成为班级管理小助手、小能人。

2、总体目标:

让班级充满活力,阳光自信,充满人情味,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馨的大家庭。

3、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共4项)

班级整体面貌好:上下课秩序好,学生在集会、两操以及大型活动中的精神面貌,学生的个人卫生、班级环境洁净、课间的文明礼仪和佩戴红领巾好。

班级日常效果好:活动精彩,教室、公共区域的清洁卫生和室内桌椅、学习用品的摆放好。

班级文化氛围浓:班级黑板报、壁报、书吧、争星台、心灵论坛、图书角和其他室内布臵好。班级文化有特色:各班的班风、班训和班级公约的制定和规范张贴,有震撼力强的班级口号核心精神等。如:“向前冲,让我们与众不同”!每个同学在班级都有明确的分工,我的舞台我做主。志愿者服务队建设好,开展好形式各样的主题队会,全力做好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定时完成班级手抄报等。

(四)其他文化建设思考

1、师生书画长廊及手工作品展(美术教室、科技室、劳技室、围墙),配文字说明。

2、校园记忆墙或笑脸墙(原来运动图案处)。

3、十大之星和俊雅少年墙,或做成相框挂在墙上。

4、假山一座(直饮水前)。

5、“雅行好少年”手抄报汇展(用一层楼或两层楼展示,或班级展示)

6、厕所墙布臵:搬运运动图案或学生单人照、集体照大型照片墙。7、1号2号3号楼墙面部分维修粉刷,教室和办公室内窗台下用蓝色调粉刷墙面。

8、班牌、办公室牌、功能室牌的更换。教室后面的储物间设臵,每人一格,设臵一个大型的劳动工具箱。

9、建议撤出操场原展板,另设立3块仿古木宣传栏。

10、校本课程开发。一本是《雅行教育》校本课程读本;一 本是《师生书画及手工作品成果集》。

七、时间安排:力争2014年4月全面完成。

1、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分工。校长钟廷友负总则,书记邓辉武总协调,副校长黄勇具体组织实施,其他领导和教师均为成员,共同参与,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2、经常召开工作例会,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重点开展学生雅行教育训练,及时调整细化各个板块方案。下发相应的创建工作计划,落实实施方案。

3、工作推进:

2013年12月31日前完成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并上报教育科; 2014年1月5日前拟定详细的实施方案上报教育科; 2014年1月20日左右启动学校硬件建设、维修、改造、采购,拟定出环境文化布臵的详细方案,包括班级文化、廊道文化、办公室文化、功能室文化及校门、花坛、操场、橱窗、食堂、厕所等公共环境文化部分。强化学生养成习惯训练,全校参与。

2014年1-2月启动校本教材的编撰工作,3月20日前完成。师生校园文化成果集3月20日前完成。

2014年2月底前完成环境文化基本布臵。每周一个重点训练学生“雅行教育”,持之以恒,长期坚持,让办学理念、文化内涵深入师心、生心,达到一致认同感。2014年2月底前校园环境卫生彻底打扫,规范、整洁、有序。2014年2-3月继续重点训练学生“雅行教育”行为德育活动,深度融合“和雅”校本课程。加强卓越课堂建设,推进“和雅五步教学法”探究,检查平时师生训练效果,督促指导整改。

2014年3月底前,学校教学等常规档案资料基本做到与校园文化同步。

2014年3月20日前,安排好线路与重点展示项目;准备好接待与解说;师生课内外学习与活动常态化呈现;文化建设物化成果有效展示。班级文化建设成为新亮点。

和谐共生 责任同行 篇3

2004年,常州灵通通过导入《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管理模式,全体员工树立“大质量”理念,不断追求卓越。灵通内部长期以来就形成了一种自律的文化氛围,制定了《企业廉洁自律行为规定》、《企业员工工作纪律》等制度,由企业监事督促检查,定期审视执行情况。同时通过“后备人才梯队建设管理制度”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后备人才,保证了公司人才队伍的有效建设,促进公司实力的综合提升。

二、注重客户体验,提供优质服务

灵通的使命是“向国内外顾客提供优质可靠和环保的展示系统产品及其服务”,公司一直追求“为客户创造价值,与客户共同成长”的目标。从售前咨询、展位设计、安装搭建到培训、维护指导、信息交流、定期回访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流程。同时,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研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T-MAX产品设计软件。公司具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及高效快速的反应能力,与战略客户建立了互信机制,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服务,并定期进行高层互访,提升了顾客满意度。

三、深化供应商合作,实现和谐共赢

公司采购遵循“平等、公平、公正”原则,始终坚持“长期合作,实现共赢”的理念。公司通过在合作协议中加入防行贿条款,引导供应商廉洁从业、规范经营。公司通过业务往来,积极带动供应链上的企业做好社会责任工作。通过供应商管理及沟通,引导供应商关注资源保护、守法合规等,将责任履行推进到合作伙伴,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营造家的氛围,关注员工成长

常州灵通将“平等、尊重、沟通”的价值观引入员工管理中,高度重视和维护员工的各项合法权益,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在公司范围内大力提倡“阳光、和谐、愉快”的工作理念,开展了“中秋寄深情”、“生日聚会”等活动,建立了一套关爱员工、善待员工、培养员工、提升员工的标准化流程,让员工有“家”的归属感。公司专门制定了员工访谈制度,随时了解员工想法。2014年灵通设立了员工“杰出贡献荣誉奖”奖励制度,并完善各项岗位说明和绩效考核制度,给员工提供多元化的发展通道和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

五、真诚回馈社会,投身公益事业

公司高层领导以身作则,带动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各种捐赠活动、赈灾活动、爱心活动;灵通还通过与高校合作,每年培养大批展览展示的专业人才。

2007年5月,捐资助学仪式在甘肃秦团庄举行。公司几年来陆续投入资金一百多万元用于帮助秦团庄灵通初级中学改造校舍、建设综合图书馆、添置教学设备等,并建立了灵通与秦团庄初级中学“你来我往”的互动机制。

六、推广绿色理念,践行低碳环保

自2007年开始,灵通已连续举办了21届广告创意展示设计论坛。每届论坛紧扣时代脉搏,快速将“绿色”、“环保”、“快捷”、“美观”、“安全”的现代展示理念推向行业。

和谐共生教学法 篇4

一、板块模式让课堂简约起来

语文课其实是被人为地搞复杂了, 教师往往掘尽“包罗万象”之能事, 环境繁复, 设问多多, 使原本简单的问题不再简单。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是追求用最简约的方法和手段, 引领学生走进复杂丰富的语文, 让学生学得轻松、扎实。

薛老师的课精彩就在于简单明了。“简单”中投射出的反复打磨、精心遴选、褪尽浮华后的洗练与明净, 呈现出一份常人难及的“简约之美”。

1. 目标简约。

薛老师认为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真正有所得, 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的教学要有效得多。他的课堂教学, 目标集中简洁, 一目了然。如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 可以挖掘的东西很多, 然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 很多东西挖掘得太深反而适得其反。薛老师给该课定的目标是通过朗读、品味、评价等方式, 感受百合执著、坚忍的形象, 懂得信念的力量。在这一目标指引下, 他引导学生在一系列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受到文本思想、情感的熏陶。

2. 环节精简。

现在的语文课上, 我们时不时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方式频繁变换, 头绪太多, 一会儿比赛读书, 一会儿辩论, 一会儿小组学习, 一会儿表演……总觉得花哨而无实效, 作秀的痕迹太重!这样的语文课如何提升学生读书、写字等基本的语文素养呢?语文学习本身是一件简单的快活的事情。设计那么多的学习环节和学习情境, 只会消磨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薛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多采用组块教学的方式整合教学过程。用他自己的话说, 就是教学活动力求整合, 形成板块, 每个板块对应一个目标, 每一个目标都有相应的教学活动。听薛法根老师的课, 你会发现课堂上的活动每一个都是那么的精当, 从来都不是“节外生枝”、“画蛇添足”。简明的教学思路将课堂“分割”成清晰的“块状”, 学生从这种简约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 思路的启迪, 审美的熏陶;间接平实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去亲近语言, 感悟文字, 投入语文实践, 从而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如教学《“番茄太阳”》, 他设计了四个组块:第一块是字词教学;第二块是讨论课文写了怎样一个故事, 重在理解内容;第三块是弄清“番茄太阳”的深刻含义, 目的是体验、感悟思想、情感;第四块是写句子, 体会表达和训练应用。教学《桃花心木》也大体安排了四个板块: (1) 开门见山, 提纲挈领; (2) 抓住关键, 咬文嚼字; (3) 关注细节, 刻画形象; (4) 揭示主旨, 注意写法。组块教学的最大优点是不落以文本解读为主线的窠臼, 容易将课程目标落到实处。教学环节的设计不在于形式多样, 而在于简化灵活, 踏踏实实地为目标服务。

3. 手段简便。

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的确能帮助学生学习语文。但是把握不好尺度, 滥用多媒体, 反而会阻碍学生学习语文, 挤占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降低课堂效率。听薛老师的课, 我们会发出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感慨。他很少使用投影等现代手段, 即使用, 也相当简单, 只有挑选出来的词句, 没有动画, 没有图片, 没有录音。在大部分时间里, 一本书, 一支粉笔, 一块黑板, 就成了薛老师的所有多媒体。尤其让人钦佩的是, 他的教学语言清新、质朴, 没有华丽精致的辞藻, 没有气势如虹的排比, 但是学生在他的带动下充分地说, 投入地读。这种朴素的美, 才是真正的大美!

二、智慧教学让课堂丰满起来

语文课堂的“简约”和“丰满”, 不是一对反义词。如果说“简约”指从目标到环节、从步骤到方法、从行为到语言都不蔓不枝, 干干净净, 那么, “丰满”则是指智慧的教学带来的有效思维的长度、情感体验的深度、言语训练的效度。薛老师有一双沙里淘金的慧眼, 每教一篇课文, 总能把一般人难以发现的文本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发掘出来, 并引导学生立体地去把握它。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践无不体现他的智慧。

1. 有效思维的长度。

语文课堂效率低下, 原因之一就是语文课堂中的思维训练偏少, 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不到提升, 就以课堂提问来说, 有的教师设计了过多的问题, 没有训练的目的性。学生习惯于揣摩老师设问的心理, 思考怎样迎合教师想法的答案。于是, 思维看似开阔, 实则狭隘, 课堂看似丰富, 实则单调, 学生面对教师提出的一个又一个细致而又琐碎的问题, 疲于应付, 浅尝辄止, 思想浮于表面, 无从深化。薛老师非常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常常智慧地寻找到思维训练的生长点, 生成适宜的问题情境, 增加有效思维的长度。《桃花心木》寓意深刻, 薛老师大胆剪裁, 重点引导学生探究“种树人种桃花心木的行为奇怪在哪儿”这一问题, 带领学生反复读文, 充分体会其种树行为的“奇怪”, 为悟理作充分铺垫。教学《爷爷的芦笛》, 薛老师在每个板块学完后, 让学生分别用“在强强的想象中, 这笛声是_____、_____、_____的”、“在风和日丽的日子, 这笛声是_____、_____、_____的”、“在狂风怒吼的夜晚, 这笛声是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进行说话, 训练准确用词、弄清词语间的逻辑关系。学完全文, 又要求学生将三句话合并成一段话, 明了句子间的联系。薛老师能巧妙地从文本中寻找到语言实践资源, 由说到写, 由句到段, 循序渐进, 增加思维的长度, 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薛老师还善于引导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提问。如教学《螳螂捕蝉》, 引导学生质疑:那个少年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吴王讲这个故事?教学《卧薪尝胆》, 引导学生质疑:有人说, 勾践不算英雄, 真正的英雄要战死沙场, 绝不投降, 勾践打了败仗, 怎么能算英雄呢?这类问题思维含量大, 探究空间广, 有利于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 和让人物形象在学生头脑中丰满起来。

2. 情感体验的深度。

情感体验始终伴随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有了情感体验的积极参与, 阅读教学就有了精气神;情感体验的缺失, 会使语文学习显得苍白、空洞和乏味。

课改以来, 虽然老师们在理念上比以前更重视体验性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也尝试加以渗透, 但是实际的情形还远不容乐观。老师面对具有丰富、深刻情感内涵的文学作品, 做不到涵咏充分, 沉潜到底, 学生就大多只是逗留在情感的“浅水区”, 情感熏陶, 思想启迪大打折扣。如何组织学生自主语文实践活动, 切实走进文本, 加深情感体验的深度, 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薛老师的课堂让我们心窗洞开———

《爱如茉莉》一文, 描述了病房里静谧美好的一幕, 文字自然优美、情深意切, 薛老师引导学生抓住“紧握”、“恬静的微笑”、“悄悄地探了进来”这几处描写想象、体会, 然后鼓励学生将这段文字连同体会到的画面通过朗读留存在自己的心里。学生边读边体验, 沉浸在美好静谧的画面里, 似乎闻到了茉莉的芬芳。没有激情澎湃, 没有故作高深, 学生体会得自然而真切。这样的情感体验是与课文的情感基调一致的, 是自然的, 也是深刻的。

教学《和时间赛跑》, 薛老师在让学生揭开父亲的“谜”之后, 通过朗读指导进入情感体验的深层。老师范读, 让学生感受老师忧伤的语气:“老师已经四十多岁了, 剩下的时间比学生要短得多……”老师机巧地参与其中, 把自身作为活生生的教学资源, 让学生琢磨推敲文章用字, 体会句中多次重复的“了”字的表达效果, 感觉如果没有这个“了”, 内心忧伤的感情出不来, 最后让学生反复朗读, 移情体验父亲这番话蕴含的情感。

3. 语言练习的效度。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一节优秀的语文课, 一定是一节关注语言、发展语言的课。

请看薛老师《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教学片段:

师:谁能在“爸爸__________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句话中的横线上加一个词, 刻画爸爸是怎样说的?

(学生纷纷发言, 所加词语如:低沉、斩钉截铁、语重心长、意味深长……)

师:爸爸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说了后, 汤姆又是怎样做的?请你在“爸爸_________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_________”前后横线上各加一句话。

(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朋友, 这三句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句是起因, 第二句是经过, 第三句是结果。我们读完一篇课文, 必须想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文章写的是一件事, 我们说主要内容的时候就要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河南省漯河市:走和谐共生 篇5

走进漯河市新农村,感悟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创新之举,我们会更深层次理解“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涵义,体会新时期加强基层执政水平凝结出的智慧与崭新的策略。

“双述双评”:群众评官没商量

把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洁和民主评议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这一党内监督机制延伸到村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村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定期开展“双述双评”活动,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在“双述双评”大会上听取“两委”班子及成员的述职述廉报告,现场提出质询,村“两委”班子及成员分别作出答复,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对村“两委”班子的履行职责、财务管理、民主监督、廉洁自律、热点问题的解决等事项进行打分,当场公布测评结果。

这是临颍县石桥乡驼铺村正在召开的2009年上半年双述双评大会,村干部在大会上对上半年的工作向村民进行汇报,并对自己的廉洁自律情况做出总结,村民对村干部的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面对面的提出,村干部要当场作出答复。

有村民提出,驼铺村因为地理原因,井水含氟量很高,是出名的黑牙根村,这个问题不解决,不利于群众的身体健康。村干部当即把村民的提议记录下来,并承诺尽早解决。随后,村里从县里请来了水利局专家进行勘察,多方筹措资金修建了自来水供应站,使村里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面对面的评议,为农民搭建了干群交流对话的桥梁,有效地破解了群众监督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渠道不畅通、双方沟通机制不健全的难题,拉近了群众和干部的距离,群众有了畅通的诉求渠道,老百姓面对面的打分评议,激活了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双述双评”是保证村干部廉洁办事的有效措施,是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探索农村基层党风建设的制度选择。

村务监督:架起干群之间连心桥

为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强化民主监督,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勤政意识,漯河市在全市全面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为建设和谐新农村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据介绍,村务监督委员会由各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提候选人后,经村民代表大会和村党员会议共同推举,产生群众信任、具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的委员,报所在乡(镇、街道)党委备案。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产生后在村务公开栏或村里显著位置公示。村务监督委员会一般由村党组织中的纪检委员担任,村“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民代表大会和党员会议负责,接受乡(镇、街道)纪委的业务指导和村党组织的领导,主要对村干部和在职党员的工作作风、服务水平及村干部的廉洁自律、带领群众致富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村“两委”任期内的目标执行,党务、村务的决策、公开、管理、民主议事情况进行监督;定期对村集体资金流向、费用开支、分配资金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属财政资金、集体资金或公共筹资建设的村级工程项目及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就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及时向村“两委”反馈村民代表和村民的意见和要求。

村务监督委员会是各村的常设监督机构,每月召开一次例会,研究部署工作任务。对村务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事前列席重要村务会议,启动监督程序;事中检查询问,提出查询意见;事后向村民大会报告监督结果,确保取得监督实效。召陵区姬石乡桂王村,原有窑场还耕土地36亩,当时村干部未经村民同意以低价承包给了一位村民,而且合同一签就是十年。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干群矛盾比较突出。新产生的村务监督委员会积极介入此事,经与村“两委”协商,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按当时行情公开对外承包,既化解了干群矛盾,又增加了集体收入。

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推行,将所有村务管理活动都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从源头上让村干部“不能腐败”、“不敢腐败”,增强群众自治意识,形成了干群协商调节机制,架起了干群之间沟通理解的连心桥,促进了村级和谐稳定。

“三资”管理:村财运行规范化

现如今,农村的集体财产成为了村民关注的热点,如何让群众充分参与到集体资产的管理中,去年以来,漯河市临颍县针对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不规范,导致信访案件多发的状况,按照依法规范运作、优质服务的要求,全面推行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度。

临颍县成立乡镇一级的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确立责任制和清查原则,镇干部包干到村,村干部包干到组,对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摸底登记造册,并召开群众代表大会进行公示,全程接受群众监督。村委与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签订委托合同,将集体财产统一交付乡镇代理中心管理,统一上报,集中存放,统一支出。

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让群众参与集体财产的管理监督,遏制暗箱操作,消除群众对干部的疑虑和误会,激发干部想干事、干成事的热情。为严把集体资产的入账关、变动关、公开关和动态监管关,县纪委确立了三资管理实施办法的制度,对乡镇代理中心的运营实施监督,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一月公布一次,资源资产处置情况全过程公开,重大情况随时公开,确保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石庄村有处老厂房常年闲置,群众为此对村干部有误会,觉得让集体资产白白浪费很可惜,镇里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经过核查,把这个老厂房代管了起来,镇里征求村民的意见后,很快老厂房就承包了出去。镇三资委托代理中心,把承包款的资金用途和分项按时公布在村里的政务公开栏,村民们这下心里都敞亮了。

“三资”管理工作关系到农民、村组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改革和稳定发展的大局,是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漯河市的“三资”管理工作按照省纪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在加强领导、出台文件、强化宣传、严格督查的基础上,本着边清理边规范的原则,从工作程序、制度建设和建立乡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入手,构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长效机制。

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漯河市纪委制订了《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避免和控制集体白条支出管理办法》和《集体资产承包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编制了《资金管理流程图》、《资产管理流程图》、《资源管理流程图》和《工程招投标流程图》,从事项的确定到办理过程的公开以及办结后的立卷归档,对每个环节的操作都作了严格规定。

漯河市通过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统一清理规范和统一管理,建立健全“三资”制度化、规范化的运作机制,更加科学合理地管理农村经济事务,有效地铲除了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的土壤,从源头上堵住了腐败问题的发生,树立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也给新农村的党风廉政建设,带来了新的探索。

四议两公开:村民当家说了算

从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拓宽群众参与村务决策、管理和监督渠道入手,在全市农村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对涉及村里发展、群众利益的村级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重要人事任用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事项,严格按照六个步骤实施,即党支部提议,村“两委”联席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公告、实施结果公示。同时通过强化培训、典型引路、督查指导等措施,保证了“四议两公开”在全市普遍实施。

舞阳县北午渡镇鹿庄村是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去年全村计划硬化15条街道,需要资金150万元,消息一出来,群众议论纷纷,有人认为是“门面工程”,要加以抵制。村“两委”经过研究,决定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道路修不修、资金如何筹,一切让群众说了算。经过村民代表会议反复讨论,最终结果出乎村干部的意料:绝大多数村民不但拥护修路,而且主动为集体分忧解难,决定每户出资金500元。仅5天时间,就将修路资金全部交到村里。该村党支部书记陈庚华高兴地说:村里的事情真是“村民参与管理,难事往往不难”。

“四议两公开”自实施以来,大多数群众反映,民主决策集思广益,发挥了群众智慧,群众明白了村务“内情”,避免了误会,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同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全市所有乡镇(街道)、行政村全部实行政务、村务公开和党务公开,“三务公开”面达100%。

服务代理:干部围着群众转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如何才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新方法、健全新机制?河南漯河市多举措、全方位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转变服务职能,千方百计为老百姓做实事,把方便留给群众,把麻烦留给干部。

【范文网】

这天一大早,舞阳县孟寨乡宋桥村的杨春桃就骑着自行车赶到村里,前两天有几个村民委托她办理了身份证,杨春桃趁着雨刚停,早早的就来到了村里。

生孩子要落户口,盖房子要办许可证,看完病要报销……由于不了解办事程序,不少农民为盖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戳”,为办一些必不可少的“证”,经常要跑冤枉路花冤枉钱。如今,村里成立了为民服务代理点,村民们办事不用再东奔西跑,只要找到村妇女主任兼代理员杨春桃,足不出户,就能把事情顺利办好。

像杨春桃这样的为民服务代理员,活跃在舞阳县的每一个乡村,这也是舞阳县大力推行的一项全新的办事制度——全程为民服务代理制。为解决农民办事难的问题,舞阳县整合行政部门资源,建立了县、乡、村三级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网络,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群众动嘴,干部跑腿,办事找代理”的为民服务新机制。

舞阳县经过试点,在县里的行政服务中心设置“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窗口,乡镇设立为民服务大厅,村里设立“为民服务代理点”,由村干部或党员兼“代理员”,农民有事,只要把相关材料备齐,交给代理员,代理员能办的,马上就办,需要上级部门去办的,由代理员到县、乡办事大厅去办,办完后把结果送到农民手中。这种无偿代办服务,变“群众跑”为“干部跑”,把“多次办”变成“一次办”,基层政府职能由管理向服务的悄然转变,让干群之间架起了连心桥。

漯河市通过构建市、县、乡、村四级便民服务网络,有效解决了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转变了政府职能,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轨,由松散服务向规范化服务转型;二是推动了依法行政,实现了公共权力的“阳光运行”;三是增强了发展活力,给农民创业提供了便利条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四是密切了干群关系,通过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架起了干群“连心桥”,党群干群关系日益融洽;五是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找准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为民服务的有机结合点,为各级干部服务群众、展示工作成效搭建了新的平台。为全市人民开辟了一条方便快捷的“办事绿色通道”,深受全市百姓的欢迎。

廉政文化:春风化雨润心田

近年来,漯河市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助推器,把廉政文化建设与创建文明社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相结合,运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手段加强廉政教育,打造充满人性化的廉政文化氛围。

走进舞阳县牛市口居委会的大街小巷,到处能感受到浓重的廉政文化氛围,精彩丰富的漫画和警示故事,吸引着来往的居民时常观看。廉政文化进社区,是舞阳县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社区居委会以“创清风家园,建和谐社区”为主题,明确了以加强社区建设、吸引居民群众参与、营造廉洁氛围、发挥社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重点的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目标和任务,通过丰富多彩、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廉政文化活动,发挥社区党员先进模范作用,鼓励社区居民群众人人参与,逐步营造了以“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的廉政文化新风尚。

漯河市还以“弘扬廉政文化、构建和谐社区”为主题,把廉政文化建设同社区民主政治建设有机结合,构筑立体监督体系。如今,反对腐败、提倡廉洁的文化氛围已在全市各社区逐渐形成,社区廉政文化覆盖面达到90%以上。

漯河市还着眼廉政文化具有导向、激励、凝聚的作用,创新廉政文化载体,拓展廉政文化内涵,大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增加了廉政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实现了由过去的简单说教、生硬灌输转变为人性化的教育关怀、情理交融的宣传引导,筑牢了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读写结合 和谐共生 篇6

关键词:读写结合;和谐共生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192-01

从60年代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教材教法》的改革和实验到今天,“读写结合”一直备受老师们的关注。丁老师说“读写结合,事半功倍;读写分离,两败俱伤”。朱作仁教授说“大量读写,读写结合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我们借助课文这一现成的“下锅之米”,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潜心读文,潜心会文。在教学过程中顺水推舟,适时设计写的环节,使学生有感可发,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最重要的是,读写结合大大提高了读的强度、写的密度。

一、引用文本片段——仿一仿

小学阶段丰富多彩的阅读教材,为习作教学提供了光辉的范例。众多名家名作,无论是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语言艺术诸方面,均有独到之处。而课文中一些片段独具特色,可让学生模仿其写作方法和具体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写话。如《黄山奇石》一文中详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四块奇石。文中提到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略写。请学生学着课文的写法选其中一块巨石写具体,然后找伙伴把两块巨石组合成一个并列段式,并添加上过渡句。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学得扎实,练得灵活,在老师的“搭桥引路”下,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了写作水平。

二、妙用文本素材改一改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文本的吸收是多元的、立体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感知语言,不断理解、摄取和内化。然后,我们联系生活实际,抓住学生兴趣所在,采用新颖的形式,顺水推舟设计写话练习。如教学《景阳冈》时,学完全文后,教师创设情境:假如武松还健在,你就是武松,到人才交流中心填写一份自荐书。借助“自荐书”的写作,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高语言的技能。老师让学生以“武松”自居,不但为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化阅读成果搭建了一个平台,而且让学生写作能力切实有效地得到了提高。

三、善用文本空白——补一补

“语文,是做加法的艺术。”课文中的“空白”是指课文中某些内容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叙述描写留有发挥余地的地方。这种“空白”可以存在于词、句、段中,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以习作的形式把“空白”补充出来。设计写话时,应针对不同课文的内容进行挖掘,抓准训练点,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深化、延伸。

1.补充。课文中有许多空白的“潜台词”,可以根据内容的前后联系,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再现当时的情景。如学习《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文本的话别应该是双方的,但课文中只写了志愿军说的话。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大娘、大嫂、小金花,听了志愿军的话,会说什么呢?这样,我们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角色,写一段向志愿军告别的话。

2.深化。不少课文为了留给读者想象回味的空间,采用含蓄手法。这时,教师创设情境可让学生将比较概括的句子或片断加以扩充、拓展,使之具体、详尽。如《乡下人家》描写雨后春笋有这样一句话“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老师帮助同学展现雨后春笋的画面,设计了如下写话:一场春雨过后,笋芽儿有的___,好象___;有的___,仿佛___;有的___,似乎___。多么富有生机啊。

3.延伸。延伸,即对余意未尽的文章进行续写,进一步深化主题。如上《卖木雕的少年》这一课时,老师引领着学生品析了四句少年言行。然后请学生关注四句中提示语的不同位置。接着请同学们抓住提示语写一段话:回国后,我把木雕小象墩放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朋友看见了,就___地问:“____?”“____。”我激动地说。这个环节既是对文本内容的反哺,又是对文章主题的升华。学生用自己简洁的语言不仅道出木雕小象墩的来历,还道出我与少年之间浓浓的情。

四、巧用文本插图——写一写

课文中有不少的插图,这些图画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文字。有些插图文中已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有些插图,文中只是一笔带过或一字未提。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直观图画与书面语言的交换,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不失时机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如《秦始皇兵马俑》这篇课文中画着两个兵俑的样子、神态,文中也没有进行描述,教师可引导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以“这些兵俑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来写写这两幅插图。这样,巧用文本插图,不仅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同时,通过写话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本。

环境友好和谐共生 篇7

为促进企业自觉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树立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协调发展的企业典范, 从去年开始, 江苏省重新启动了环境友好企业创建活动。该活动旨在树立一批主动履行环保和社会责任、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环境清洁优美、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相协调发展的企业典范, 以此促进企业开展清洁生产, 发展循环经济, 提升企业竞争力, 深化工业污染防治, 走新型工业化的科学发展道路。

化学工业是一个需要做强做大的产业, 同时也是一个面临极大环境挑战的产业。如何推行环保、节能、清洁生产, 实现化工行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的转变, 是低碳经济给化工产业提出的巨大难题。

在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的过程中, 江阴市培蒙印染有限公司以提高印染产品质量、推行节能降耗技术、强化环境保护为原则, 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 抓住发展机遇, 在国际竞争中展示自己, 努力赢得持续发展的领先权。

江阴凯达化工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注重企业的环境建设, 倾力打造绿色环保型企业,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及当地环保部门的具体要求, 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各项环保设施建设, 在发展过程中实行发展与治污并重, 努力创建绿色环保企业, 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让“情”与“智”和谐共生 篇8

一、创设情境, 从感性体验入手

现代生活教育理论认为, 教学环境是作用于儿童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 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 不仅有益于儿童认知心理的发展, 而且能有效调动儿童的情感参与。

在教学《云房子》时, 我精心设计了“揉纸团造‘云房子’”这一活动。我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想象, 用纸揉出各种形状的“云房子”。接着, 我相机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想象, 用所学的句式说说自己的“云房子”的样子, 再“飞”到其他“鸟儿”的“云房子”做客。这样, 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在情境中深化了。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生活化的情境, 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才会那么浓, 思维才会那么活跃, 想象才会那么丰富, 语言才会那么生动……是体验给课堂注入了勃勃生机。

二、调动感官, 以激发情感为抓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激发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感悟词语, 并内化吸收课文语言, 创造性地进行迁移运用, 从而达到“情智共生”。请看《三亚落日》教学片段。

师:三亚的风景神奇而又瑰丽, 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 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和作者一起欣赏夕阳滑落的美景。 (投影出示句子)

师:老师很想听你们那美妙的读书声, 谁来展示一下?

……

师:谁能把落日“读”到我们眼前来?

(一生读)

师:读得很投入。

生:我从他的读中又一次看到了那顽皮的小孩。

生:在我眼前是浩瀚的大海。

生:我有一个小小的看法, 就是似乎没感觉到那落日在弹跳。

师:哦, 是吗?你很会读书, 听得也很仔细。你来读读?

(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师:三亚落日真的很有诗意,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美妙绝伦的景象。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美丽…… (观看落日电影片段)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 我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感受和体验课文的优美意境, 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和强烈的表达愿望。他们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融入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中, 创新思维的火花也就不断地在课堂上闪烁。

三、积极引导, 以恰当评价为推手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特的世界, 怎样让评价给孩子们以动力?这就需要我们善于发现, 积极引导、调动他们的情感, 并予以恰当的评价, 激励孩子们自我建构。

我们班有个孩子特别不爱阅读, 可是有一次, 我发现他对《三国演义》的人物评价写得不错。原来, 他是从电脑游戏中了解到这些知识的。但我还是大大地表扬了他, 并鼓励他一定要认真读书, 争取拿到“阅读星”。

我的表扬给了他很大的鼓励, 他主动向我提出, 每天放学后在我的办公室门口读半个小时的名著再回家。他就这么坚持着, 一个星期, 两个星期……渐渐地, 他读完了四大名著, 也爱上了阅读。一个学期后, 他被同学们评为学校“书香好少年”。

“宇宙村”里的村民应和谐共生 篇9

这是一部救世电影, 拯救的是全人类全宇宙人最在意的“环保”世界, 不同星球的生命群体应该共同捍卫我们拥有的“宇宙村”的原生态, 实现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

故事设在2154年, 跟随着美军在一个地球大小的行星上的派遣任务展开。有一个叫做潘多拉星球 (虚构) 的新世界, 富含地球急需的矿产和能源。海军陆战队员杰克和女科学家作为地球人的间谍, 进入潘多拉星球, 以强占神树底下的矿石为目的, 赶走生存在神树周围的纳维人。在与纳维人朝夕相处的日子里, 杰克和女科学家爱上了这个原生态的世界, 爱上了善良淳朴的纳维人, 他们不忍心打扰这里的宁谧, 不忍心强占纳维人的家园、破坏生态平衡和和谐。当以美军为代表的地球人派出军队进攻潘多拉星球时, 杰克和女科学家带领纳维人奋力反抗, 最终女科学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个叫做潘多拉的外星球, 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 那里也有山山水水, 飞禽走兽, 芸芸众生。在那里, 杰克邂逅了纳维女孩, 随着杰克和纳维女孩的灵肉结合, 影片达到了浪漫的顶峰, 继而急转直下, 来自地球上的美国军队采伐破坏的脚步声和喧嚣声, 一下子惊醒了所有潘多拉人的美梦。从此, 美丽的潘多拉星球陷入了浩劫, 神树、家园、仙境被贪婪的奸商和好战的军官肆意蹂躏。杰克与有良知的科学家及部分士兵和权势与武力进行了一场自然与反自然、天意与逆天意之间的战争。当杰克带领的外星勇士死伤殆尽、竭尽绝望的时候, 潘多拉星球上那些以前嗜杀的猛兽、猛禽忽然从天而降, 加入了保卫潘多拉星球的队伍, 与所有大自然的保护者并肩作战, 纳维女孩大喊道:“圣母显灵了!”这一幕, 令很多人喜极而泣。

身为地球人的我们, 却无一例外地为潘多拉星球最终的胜利拍手叫好, 为背弃地球人与外星人并肩作战的杰克和那位逝去的女科学家由衷地喝彩。因为我们不愿意看到绿色的世界被夷为平地;不愿意看到人类使用高科技武器残忍地向手无寸铁的纳维人开火;不忍心目睹纳维人奉之为精神寄托的神树轰然倒塌、连根拔起……因为星球、宇宙并不仅仅属于人类, 原始的生态、美好的环境是我们每个人所深深向往的家园。

影片的尾声, 地球人作为俘虏被遣送回他们被污染得肮脏而丑恶的故乡, 而美丽的潘多拉星球原生态的环境得以保全。杰克, 永远留在了潘多拉, 与纳维女孩相亲相爱。观影的地球人则在这一场保卫家园的战争中受到了充分的环保教育, 《阿凡达》一片所表达的是一个深刻而严肃的环保主题。正是这一点, 《阿凡达》让生活在日益恶劣环境中的地球人, 肃然起敬和进行反思。

和谐共生教学法 篇10

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 为刻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正演绎出太多的杂乱无章与矫揉造作, 存在着太多的依葫芦画瓢或东施效颦一样大量的形式化改革倾向。由于数学学科对学生思维训练的特殊性, 教师的主导作用至为关键、不可或缺, 所谓“兵教兵”“分组合作学习”表面热闹, 实质是教师的主导作用被边缘化, 造成学生在低层次徘徊, 思维训练严重弱化, 无助于学生特别是优秀学生的成长.

这样的改革既违背了教育教学的规律, 也有违课改初衷。

作为数学教师, 应吐故纳新、积极参与课改, 但在参与课改过程中应对“专家”的蛊惑、“行政”的干预保持应有的警惕, 保持足够的“定力”, 不要盲目跟风搞形式化课改。而应深入钻研教材、钻研学生, 结合自己对数学、对数学教育的领悟、紧密围绕教学内容的核心, 精心设计, 确保自己能在课堂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努力促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在课堂中和谐共生。

促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在课堂中和谐共生, 并非天方夜谭。1999年12月, 笔者为本区初三数学教师上了一堂经典的几何复习展示课, 成功地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演绎的淋漓至尽, 让许多观摩听课教师久久不能忘怀。

忘记过去, 就意味着背叛。更何况今日之改革, 并不意味对过去的全盘否定。因此, 回顾过去, 以史为镜, 或许会给我们今日课改带来许多警示。

与圆有关的角的性质及应用实录

〖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领域:集中对比复习圆心角、圆周角和弦切角的主要性质并能综合其它知识灵活应用。

发展领域:1)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 提高解题能力。

2) 暴露添辅助线的思维过程, 加深学生对添辅助线的思维动因的认识。

3) 举一反三, 学以致用, 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学习过程实录〗

1)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进行一题多解, 集中对比复习三种角的有关知识。

师:同学们, 与圆有关的角主要是指圆心角、圆周角和弦切角, 与这三种角有关的性质的应用贯穿圆全章的始终。

下面我将通过一个例题对这些知识进行全面复习:

例:已知:如图, AD是ΔABC中BC上的高, AE是ΔABC外接圆的直径。

求证:∠1=∠2。

师:这道题是“人教版教材几何第三册P例题”的一个变式, 你能证明吗?

生1:如图1:由AE是直径可考虑连接BE, 则∠ABE=90°, 进而∠E+∠1=90°, 又由AD⊥BC可知∠C+∠2=90°, 而∠E=∠C, 从而可证∠1=∠2。

师:对, 不过你在证明中用了三种角中什么角的什么性质?

生1:用了圆周角的“直径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和“同弧所对圆周角相等”两个性质。

师:对。还有其它证法吗?

生2:有。如图2:也可连结EC, 则∠ACE=90°, 从而有∠E+∠2+∠EAD=90°, 又AD⊥BC可得∠B+∠1+∠EAD=90°, 而∠B=∠E, 进而可证∠1=∠2。我还是用的生1所用的圆周角的两个性质。

师:答得很正确。不过为什么要考虑连结BE, EC呢?

生2:遇直径想直角, 所以见到直径就考虑添这类辅助线。

师:对, 遇直径想直角是圆中促使我们添辅助线的思维动因之一。但我们不能拘泥于此, 还应改变思维角度, 善于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这才有助于提高大家的思维能力。大家仔细观察, 看是否还有其它证法 (这时学生显得有些激动, 但又一时找不到证法, 此时便有) 。

师:大家仔细观察∠1与∠2, ∠1是圆周角, ∠2呢?它是什么角?好象是圆周角又好象不是?回忆一下圆周角的定义?能否将∠2变成圆周角呢?

师:完全正确。这种证法关键是通过延长AD把∠2构造成圆周角。这种依据图形背景进行构造也是促使我们添辅助线的思维动因。你用了圆周角的什么性质呢?

生3: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直径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同时用了“平行弦夹的弧相等”。

师:对。大家应注意, 以上三种证法在应用圆周角的性质时都添了辅助线。

再换个角度, 不添辅助线你能加以证明吗? (此问在学生头脑中造成思维波澜, 学生思维异常活跃。)

(众学生:哇, 纷纷赞叹, 并反思自己为什么想不到)

师:证得妙。你用了圆周角的什么性质?

生4:圆周角等于所对弧度数的一半。同时用了直径对的弧是半圆弧。

师:对。许多同学可能都在心里问自己;为什么自己未能想到这种方法呢?其实这主要是大家受到了平时思维习惯束缚的缘故, 关键在于大家平时没有养成对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的习惯。如果大家平时养成了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你就会在许多看似平凡的地方发现很多不平凡的东西, 会让你受益无穷。

下面我们再换一换角度:你能用圆心角的性质证明吗?

师:对。你用了哪些知识呢?

生5:圆心角等于所对弧的度数, 圆周角等于所对弧度数的一半和垂径定理。

师:对。既然能用圆周角和圆心角证明, 那么现在大家再换个角度, 能否用弦切角的性质来证呢?

生6:可以, 好象还更简单一些。如图6:过A作⊙O的切线MN, 则由AB是直径可知AE⊥MN, 从而∠1+∠BAM=90°且∠BAM=∠C, 而AD⊥BC可知∠C+∠2=90°, 从而∠1=∠2。

师:完全正确。而且这种方法还启发我们:遇有直径时, 过其端点作圆的切线可使问题得到更简捷地解决。这种方法主要用了圆中什么知识?

生6:弦切角等于所夹弧对的圆周角, 同时还用了切线与过切点的直径垂直。

师:对。不过, 大家下去还可以思考:能在其它地方作切线证明这个问题吗?以上我们想用圆心角和弦切角的知识证明, 然后就从这个方向去考虑添辅助线, 从而成功地解决了问题。这种根据所想用知识的需要进行构造也是几何证明中添辅助线的常见思维动因。从以上还会发现:证几何题是否添辅助线, 如何添辅助线, 这与我们解题时的思维切入角度有很大关系。

2) 引导学生深层次挖掘, 举一反三, 学以致用。

(1) 将原题中条件与结论对调, 探讨其逆命题的正确性及证法。

(2) 对证法的图1从三角函数角度切入进行深层次探讨, 研究Sin B·Sin C, tam B·tam C等的结果。

(3) 对证法的图3和图5, 引导学生分析OF的特点, 从中位线的角度研究OF与其它线段的大小关系 (图7) 。

(4) 对证法的图4和图5从添高的角度进行深层次探讨, 主要导出和OA⊥DE两个关系 (图8) 。

3) 小结与积极鼓动。

师:回过头来再看这个例题, 看似平凡, 可经过我们这样多角度地进行思考便获得以上种种不同证法。大家应努力学习这种对同一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的学习方法, 在这样的思维学习过程中, 既可全面复习你的基础知识, 又可使你对知识的理解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还可加深你对添辅助线的思维动因的认识, 使你的思维水平得到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习还不能到此为止, 学是为了用, 以上种种证法的思想可助你解决许多看似比较困难的问题, 今天的作业将会使你体会到这一点。学无止境, 钻无尽头, 深入进去, 其乐无穷。此题是否还有其它证法, 大家尚可继续探索。在今后的学习中, 同学们若能坚持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学习, 那么在不远的将来, 你将可能对数学的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

4) 作业

(1) 已知:如图9, ΔABC内接于⊙O, 弦AB的中垂线OD交AB、AC于M、N, 交BC延长线于P 。求证:① ON·NP=AN·NC ②OA2=ON·OP (提示:参考图5) 。

(3) 已知:如图11, ΔABC内接于⊙O, AD⊥BC于D, 以AD为直径的圆交AB、AC于E, F连结EF, 求证:OA⊥EF (提示:参考图6) 。

本课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1) 开门见山, 直达核心。本课以原人教版教材中的例题为母本, 直接通过变式向外发散辐射, 直抵本课复习核心内容, 彻底跳出了传统的“理论+例题+课堂练习+作业”复习课模式, 建构出具有现代课改意义的新型复习课模式。2) 淡化形式, 注重实质。本课精心设计了“一题多解” (包括三个小循环) 和“学以致用”“深化作业”三个大的教学循环。然后在应用中“说”理论, 同时又在“说”理论中谈应用, 使理论与应用在“说与做”的过程中实现有机的统一,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和谐共生。 (3) 积极前进, 循环上升。整个课堂, 教师通过“说”“巧启妙引”, 不断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 环环相扣, 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前进, 让学生在一个接一个的思维情境中动脑动手, 实现思维的螺旋式上升。 (4) 举一反三, 学以致用。本课不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学以致用教育, 对作业也从这个角度进行配置, 以使学生能在更高层次的循环中去感悟数学的真谛, 提升其思维品质。 (5) 情感教育, 寻机跟进。

折腾、平台、共生与和谐 篇11

我自己从事本土领导研究,同时也在不同领导岗位上实践多年,自诩要做“有实践的理论,有理论的实践”。现总结一下自己的体验,并反思其理论价值。

除在年轻时任多种学生组织干部、生产队队长、村团支部书记和公社团委委员的早期“领导”体验外,我从20世纪90年代担任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起,到后来陆续任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和副校长、陕西MBA学院常务副院长、创建西安交通大学康桥集团、任西安交通大学产业集团董事长、创建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和西交利物浦大学,直到担任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和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20余年期间,在我的领导下,卖过上市公司、处理过学校和公司的重大危机,按领导过程特征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不断折腾、搭建平台、营造共生系统。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恢复最早的管理学院之一,有先发优势,也正逢经济社会改革大好机遇。我任院长之始,就决定大刀阔斧改革,为其搭建更大发展平台,因此将当时的两个系扩展为八个系,分散学术权,集中行政权,从学校争取空间,相对独立运转,在战略结构形成后,年年折腾(不断改进),持续完善制度、政策,逐步形成管院机制和文化。可谓之:年年折腾,在折腾中不断前进。这几年的改革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的大发展和后来多年的名列榜首奠定了坚实基础。当时的“折腾”模式可总结为:①表明变革决心,②阐明变革理由,③共享变革愿景,④营造变革氛围,⑤筹划变革战役,⑥推动变革过程,⑦反思变革结果,⑧巩固变革成效,⑨启动新的变革。

1998年开始,我担任了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分管大家都不愿介入的后勤、规划、基建及后来的社会服务、办学、校办产业等。与管理学院院长不同的是,该职位相对独立性较小,所辖部门社会地位低、人员素质相对不高,面对这样的任务、群体以及高校的生存环境,我采取了帮员工谋划人生发展、搭建事业平台、调动大家积极性、利用群体智慧搞好工作的策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本人的学术身份会使我的下属认为我未来不会与他们“同舟共济”,要让大家一道合作,我一定要让他们理解我是站在他们的角度帮他们建造一条远航的船,只有大家共同努力,这条关系他们未来的船才能顺利航行。于是,轰轰烈烈的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大规模校园改造和建设、产业危机的应对、社会办学和服务的开展等,受到了广泛关注。这期间的“平台”模式可总结为:①谋划事业,让大家理解自我与事业的关系(只有共同努力梦想才能实现),从而激情参与;②为实现事业创造环境、争取条件和搭建平台;③在充分授权分权基础上提供服务和帮助;④为大家撑起失败或犯错误的保护伞;⑤与大家一道为理想而奋斗并保持清醒头脑。在后来筹建陕西MBA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以及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实践中,因组织对象属知识组织,主要参与人员是知识工作者,因此很重视组织成员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领导的服务角色,于是试图营造一种共生生态系统,引导和协调大家一道来创造未来,实现梦想。在这种可总结为领导的“共生”模式实践中,我的价值是一种催化剂的作用,除自身的方向感和困难时候的坚守外,主要是激发和整合大家的智慧,与大家一道走出一条成功的道路。“共生”模式可概括为:①制定愿景,明确理念,准确传达;②确定远大且能实现之目标,持续推进;③将时间和能量集中在发展主题或战略性问题上;④敢于反思、善于冒险,遇机会快速变革;⑤不惧失败和阻挠,智慧坚守;⑥培育团队、选择策略、营造文化;⑦打造平台、全员参与;⑧形成个人与组织双赢机制。

随着全球化和网络化社会的发展,“共生”(详见《管理学家》2014年第1期《共生互赢》(Symbiosis and Co-evolution))已日益成为一种社会生态和生存模式,其基本原理是:①个人存在的意义——融入而不失自己的使命感;②共生的原理——利他才能长期利己;③共生的逻辑——以自我价值贡献赢得合作价值的实现;④共生的基础——健康的个人、群体、社会价值观;⑤共生的最高境界——幸福、和谐。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支持下,本土领导研究课题组曾总结我的领导行为为“双理性”模型,既包括在全球领导研究文献中可以发现的“普适理性”:①系统认知,②自知之明,③革新精神,④反思学习,⑤人际认可;又包括在中国特有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情境理性”:①实事求是,②相机妥协,③底线意识,④言行一致,⑤规则意识。

我个人反思认为,“双理性”领导比较符合我的特性,不满足于现实,伺机改进,有理想和原则,故表现出了很强的“普适理性”;深知在当下中国背景下,特别是一些扭曲环境中,简单坚持“普适理性”会处处碰壁,但又不愿突破底线、出卖原则、随波逐流,于是逐步发展形成了在该环境下努力做成一件事情的“情景理性”。然而,仅有双理性是不够的,我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和谐理论,其主要逻辑是根据组织、环境和领导特性,形成每个阶段的和谐主题(核心任务或问题)。实现和谐主题的管理活动有两类,可事先设计和优化的利用“谐则”体系处理,无法事先设计优化的则用“和则”体系应对,然后根据“和谐主题”实现情况,动态协调“和则”与“谐则”体系,即通过“和谐耦合”实现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因而,我更倾向于认为自己一直践行的领导过程可称为“和谐”模式:在强烈的使命感(愿景)驱使下,强化方向感或主题意识,坚持各阶段清晰“和谐主题”基础上的双理性(普适理性对应“谐则”,情景理性对应“和则”),以及围绕“和谐主题”的持续调适和优化(和谐耦合)。

回顾自己三个阶段的不同领导模式,主要是针对不同的任务、情景、个人作用或权力空间采用了适宜的方式,基本行为还是“和谐”模式。不同的是,在“折腾”阶段,更像一个具有一定权力和作用空间的将军;在“平台”阶段,则有一种“居高临下”的设计者和驾驭者的感觉;而到“共生”阶段,我才自认为对领导的认知有了质的提升,真正的领导不是权力的使者,不是有特殊才能或特质的驾驭者,而是大伙中的一员,除了使命感、方向性和敏锐性外,主要起着催化和整合作用,从而使所处组织逐步演化为健康的生态系统。

阅读课堂:让语言和思维和谐共生 篇12

一、开采“共生”的点

课文即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 教学时要以它为本, 紧扣教材, 挖掘、开采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的好材料。

1.重点词语。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起着“牵一词而动全文”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要抓住这些词语, 启发学生挖掘、揣摩它在特定语境下的作用, 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训练学生思维。如《鱼游到了纸上》一课中的“游”字, 就可以作为训练点, 切入训练。

2.关键句子。课文的关键句子, 就是指那些最能表现人物品质的, 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词句, 有的含义深刻, 有的潜台词很多, 是很好的训练语言和思维的材料。如《金色的鱼钩》一文最后一句话:“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 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教学时可以由此切入研究, 能统领全文内容, 又富有深意, 令人琢磨。

3.经典段落。课文中有些段落构段方式精妙, 有些段落描写简略, 是作者写作技巧的表现。教学时, 可以进行仿写或补白的语言训练, 来训练思维。如《青山处处埋忠骨》中“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这是课文的最后一句。那一晚, 毛主席到底有着怎样的思想斗争, 课文没有具体写, 在这里可以结合前文, 想象补白, 写写毛主席的心理活动。这既是进行思维训练, 也是进行语言训练, 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点。

4.人物形象。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写人的课文很多, 也有许多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作者在刻画时, 有的只有寥寥几笔, 却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如《慈母情深》一文, 寥寥数笔, 描绘母亲劳作的形象。教学时, 要抓住形象描写进一步强化, 使学生感受语言的精妙, 又训练思维的精确。

5.写作思路。作者的写作思路决定了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 这也是语言和思维训练的切入点。如写景的文章, 可以探索作者的写作思路。其中, 《记金华双龙洞》、《七月天山》、《颐和园》等都是写景文章的典型结构,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完全文后, 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从而指导学生迁移运用, 训练思维。

6.课后习题。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 许多就是一种学习语文的方法训练, 既有语文思维训练, 又有语言训练。如《生命生命》的课后题:“作者从三个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让我们联系生活实际, 交流交流对课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二、把握“共生”的度

解读文本时, 开采挖掘这些训练点后, 在课堂教学中, 要把握训练的度, 才能更有效地落实教学任务。

1.符合学情定“度”。在课堂教学中, 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进行思维训练, 但是, 训练达成的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符合学段的教学目标。不同年级的不同课文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的程度上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如“明亮”, 低年级以词组搭配的发散性思维训练为主, 中年级则要求围绕“明亮”说几句完整的话, 而高年级就没有必要作这样的语言训练来培养思维能力了。

2.根据重点定“度”。语文课本中可以进行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内容很多, 只有抓住其重点部分的语言和思维的结合点, 才是最有价值的。如《秋天的雨》一课, 值得进行训练的点很多, 有描写秋天色彩的, 有描写秋天动物活动的。细读课文后, 结合学段的训练要求, 就会发现最值得进行训练的是描写秋天色彩的那段话。在这段话中, 既有观察顺序的思维表现, 又有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语言表现, 并且整段话的研究习得, 更是对习作中“写一段话, 表现秋天特点”的方法的熟知。所以在教学中, 可以把这段话作为本课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点的重点展开教学。

3.按照形式定“度”。教学中, 要根据文本的语言形式确定训练方式, 不仅要注意语言训练的形式, 还要注意训练内容的深刻性,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如《学会看病》一文中的心理活动描写有着独特的写法。每一段描写一种心情, 都有一些关联词, 如“虽然……但……”、“假如”等, 把心理活动刻画得细致入微。这种写作形式, 可以让孩子们借鉴学习, 设计一个话题———“儿子独自走出家门、去医院、在路上、到了医院、看病之后分别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请参照课文的写法, 写一段话, 表现儿子独自看病的复杂内心”, 在课内进行仿写训练。

三、训练“共生”的法

语言训练涉及的听说读写, 从现象看, 是凭借语言的一种交流, 实际上语言是承载着思维的信息, 是语言和思维在共同起着作用。

1.揣摩重点词语, 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在语言训练中, 要经常进行换词比较理解, 创造让学生顿悟的情境, 使学生不仅准确地理解词语, 又在获得知识的同时, 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如《花的勇气》中“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一句的“寂寞”一词, 让学生换词比较, 试试可以换成哪些词语, 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 从而感受到作者用词的精妙———词语是有温度的, 是有情感的, 这“寂寞”是作者的体会, 认为绿地没有花的陪伴是寂寞的, 也表达了作者看不到“明媚的小花”那份失望的心情。

2.理解关键句子, 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就是涉及思维深刻性培养的语言训练。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中“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一句的理解,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意思, 而后拓展联系生活实际和个人经验谈体会, 从而把这种“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助人、共享的个人品质融入生活中, 使得生活更美好。同时, 这种语言训练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了深刻地思考问题, 表述自己见解的能力, 掌握了思维和语言表达一体的学习方法。

3.依照课文内容, 培养思维的敏捷性。语文教学中, 我们常常会让学生谈感受, 往往很多学生有所感, 却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从思维层面讲, 这是他们的思维缺少了论证和推理的过程, 所以思维不够敏捷。这就需要我们在谈感受的语言训练过程中重视思维敏捷性的培养。

4.遵循写作思路, 培养思维的条理性。语言表达的有序化从思维层面分析其实是思维的条理性的表现。因此, 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很有必要, 能帮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5.迁移读写方法,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这里的迁移可以是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的迁移, 如略读课文的教学就是引导学生用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去学习略读课文, 交流阅读感受———可以是关于内容的感受, 还可以是关于表达形式和表达方法的感受。同样, 写作方法也可以实行迁移练习。如学习了《人物描写一组》, 在明确了描写人物的一些具体方法后, 布置学生仿照课文写法, 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神态等表现人物特点。方法的迁移其实更是思维方式的迁移, 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上一篇:幼儿合作下一篇:格列齐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