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教学氛围

2024-10-07

和谐教学氛围(共12篇)

和谐教学氛围 篇1

有效教学在贯彻新课程标准先进课改理念的引领下应运而生。它改变了被动的、机械的传统教学模式,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

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 设计亮丽导语, 创设情境

课堂导语可以是一个故事, 一曲音乐, 一则笑话, 一首诗歌, 一条谜语, 一幅图画, 还可以是一段文字。一个趣味盎然的故事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 一曲优美动人的音乐可以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一则幽默诙谐的笑话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 一首精练含蓄的诗歌可以让学生浮想联翩, 一条发人深思的谜语可以让学生开启智慧, 一幅景色迷人的图画可以让学生开阔眼界, 一段富有哲理的文字可以让学生陶冶情操。

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文体、内容特点, 选用适宜的导语。

《鼎湖山听泉》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 为了匹配文章优美的语言, 优美的意境, 优美的画面, 我在教学时用上了这样一段导语:人们常说: 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窗时, 往往会为你打开一扇门。人们视觉不明晰时, 听觉会异常的灵敏, 如白居易的“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李商隐细听“巴山夜雨涨秋池”, 赵师秀“闲敲棋子”倾听“青草池塘处处蛙”, 只要我们静气凝神就可以听出常人所听不到的。今天我们就随谢大光在入夜时分, 去聆听鼎湖山泉水的美妙。这段富有哲理、语言优美的文字既让学生了解到古人异常灵敏的听觉, 又让学生明白了谢大光是从听觉的角度感知泉水的美妙的, 还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诗歌的语言魅力。这样的导语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又能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主动去感受鼎湖山那泉水的美妙, 它就像磁铁一样牢牢地抓住学生, 激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 甚至使他们产生了一种想去鼎湖山听一听那泉水的美妙的冲动。

总之, 亮丽的导语会给整个课堂创设特定的情境, 渲染和谐的气氛, 安稳学生的情绪,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促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打造高效课堂拉开了序幕。

第二, 安排多彩活动, 激发兴趣

活动导学模式是课改的产物。活动导学模式下的课堂是以活动贯穿始终的。活动形式和质量的好差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的高 低。通常情况下, 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 学生对机械地朗读、识记、翻译等环节不感兴趣, 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如能独具匠心地设计课堂活动方案, 安排多彩的课堂活动, 调动学生思维的每根神经,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在文言文朗读这个环节上我设计了如下序列活动:1、个人自由朗读, 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2、小组内讨论解决疑难, 并互读纠错;3、小组自选内容准备朗读展示;4、推荐小组全班朗读展示 (后一组对前一组的朗读情况进行点评) ;5、未展示的小组对展示的小组进行评判, 选出最优秀的组投票并当众讲解投票的理由;6、评出优胜组并给予奖励。此项活动中学生朗读有序、积极、充实、快乐。组长的风范主持, 组员的个性化角色朗读, 其他人中肯的点评, 都配合得非常默契、和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朗读中他们有如天空中的小鸟、大海中的鱼儿自由自在, 放开手脚自我发挥。这样的活动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氛围, 大有“天高任鸟飞, 海阔凭鱼跃”之势, 每个人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情地展示自己。学生在如此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效率自然是最高的。

第三, 实施多元激励, 树立信心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告诉我们: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上除了传递信息投入情感、使用赞美之词外, 我还注意运用量化评分细则的方法来激励学生。评分细则如下:1、主动回答问题一次且答对的得1分, 主动回答问题两次的且答对的得3分, 主动回答问题三次且答对的得5分。2、主动补充获纠正问题的一次的得2分。3、能用句群回答并且语言优美有文采的一次得5分。4、小组整体合作和谐的每人得1分。5、小组整体学习劲头足, 效果好的每人得2分。6、组长组织能力强, 指导组员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 小组及组长各得3分。有了这样的评分细则, 学生学习有盼头, 学习的信心更足了, 学习的热情更高了, 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强了, 学习效率也相应提高了。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以亮丽的导语、多彩的活动、多元的激励为抓手, 遵循教学规律, 灵活运用多种优化的教学手段, 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学生的信心, 营造激情和谐氛围,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把有效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和谐教学氛围 篇2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多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创设一个和谐的心理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各种教学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心理氛围呢?

一、创设尊重学生个性、人格平等的教学氛围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个性和性格的心理是在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倾向的制约下构成的,每个人在面对客观现实时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态度,都会采取一定的行为方式,但一个人的个性受到压抑,人格未得到尊重,他的精神、性格、气质就会处于消极,积极性就不会得到调动,对任何事物就没有兴趣、信念,没有求知欲望和动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每个学生看作是一个有个性、有独特思维的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相互尊重。例如,教学“植物是一个整体”片断时,有的教师在上课伊始便问:今天,我们要对前几章的学习进行整理复习。这节课,我们按以下内容进行学习:先把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归纳一下,使之系统化;然后,我们从中分别找出六大器官在结构上的联系和在功能上的联系;最后,我们再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你们觉得怎么样?同意这个计划吗?生1答:我对植物器官的结构、功能掌握得不好,这个计划适合我;生2答:我对这部分知识还没来得及整理,我也同意……老师说:好,同学们按要求先自己整理,然后我们根据同学们的复习情况再往下进行(学生之间互相讨论,纷纷表示同意这个计划)。老师用征求意见的口气表示对学生的尊重,还学生以自尊。营造了一个尊重学生个性、人格平等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创新能力得到了发挥和展示。

二、创设情感性的教学氛围

丰富的情感是心理生活高度发展和多方面发展的内驱力,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感性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前苏联教育家卡斯特金对情感功能进行过专门研究,他说:“未经人的积极情感强化的知识,将使人变得淡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有位著名教育家也曾指出:“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师没有了情和爱,也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边也罢,园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这就是说,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无一不与学生有着良好的情感关系。只有人的意识中渗透着深厚的情感时,才能激励人积极思考与探索。教师只有重视情感性的教学氛围,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有利于教育过程的展开和教育效率的提高。例如,在教学“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片断时,有的教师这样创设情感性氛围:

1、先视频展示(蝴蝶的一生)。然后引导各小组讨论、思考:(1)、家蚕的幼虫、成虫和蛹的形态有什么特点?生活习性有什么不同?说出什么是“完全变态发育”?(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这句诗有什么不准确的地方?你能通过改其中一个字使之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艺术性呢?

2、给学生讲《蚕神》的神话故事,了解我国的“丝绸之路”,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

3、计算“蚕宝宝”的个数。(小红非常喜欢养蚕,她知道蚕的一生要吃掉相当于其体重20倍左右的桑叶,她现在有6000只蚕,大概需要125棵桑树的桑叶。如果她再买一块有着100棵桑树的地皮,她可以再饲养多少只蚕?)学生在观看了“蝴蝶的一生”视频资料时,对完全变态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进一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得到答案,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再通过分析古诗词、讲神话故事、计算数学题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和谐的情感性教育,与语言艺术和数学紧密结合,使课堂更加生动形象、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思维尤为敏捷,智力活动由最初产生的快感或兴

趣转向紧张的思考,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情感也得以升华。

三、创设民主宽容的教学氛围

教育家罗杰斯曾这样说:“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人物,不起组织指示和评价的作用,他(她)只以班级一员的身份参加学生的活动,以真挚、坦率的态度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因此,教师应把自我发展的决择权交给学生,允许他们在课堂上为某个问题的解决争论不休,为某个疑点的探讨东奔西走,为某次成功的获得手舞足蹈,尽情展现学生自我,民主、平等、宽容地对待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例如,教学“排泄”片断时,有的教师这样创设“民主宽容”的教学氛围:教师首先提供材料(新鲜的猪肾、解剖刀、肾脏的纵剖面的投影片),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学会解剖肾脏的实验方法,再让学生解剖肾脏,观察肾脏的内部结构。学生动手解剖,教师巡视,看见有一名女生拿着解剖刀翻过来掉过去,不知如何下刀,碰到教师的目光就躲开,教师走到她身旁,用温和的目光看着她问:不敢下手吗?还是不知如何下刀?就用手比划着,然后,让她看一看同桌是如何解剖的,并说你一定能解剖好……整个过程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关心、宽容和理解,学生在老师的关爱下,同学的帮助下,受到激励和鼓舞,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如何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 篇3

关键词 教师 学生 和谐 教学氛围

学习氛围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客观的环境氛围,一个是主观的情感氛围。传统的“教师中心论”,过分强调教师的师道尊严,教师成了“知识权威”、“道德偶像”,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不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影响教育效果。

一、多一些尊重

在课堂上没有什么比学生的尊严更加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首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才能互动,课堂才会出现其乐融融的局面,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自尊心人皆有之,渴望得到尊重是人的内在需求。试想,当自己的人格无缘无故被人侮辱,是怎样的尴尬和伤心?教师要尽可能多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尽可能多的了解学生的一贯表现,尽可能多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尽可能不说恶意的伤人的话,伤学生自尊的话。虽然我们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未成年人,可他们也有着极强的自尊心,教师应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他们。

和谐的师生关系应是教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好朋友一样对待,师生之间应是平等的,应互相尊重。如果只把学生看成单纯的教育对象,而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必然会导致空洞的说教和漫无边际的唠叨。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是培养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其次,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于教学中的“丑小鸭”,也就是后进生,他们一般对同学、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教师要实施对这些学生的转变,首先要赢得他们的信任。为此,教师就要放下架子,通过有意识的活动、谈话,缩短与这些学生间的距离,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关心与爱心,从而激发强烈的自尊心,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信任心。

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如何做到“高效低耗”,显然,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是快捷、有效的方法。再次,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无数的要求,同样学生也可以对老师提出要求,只要学生的要求合理,教师就应给予尊重。 学生生性好动,要求在课间展开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是再合理不过的要求,可个别教育者怕学生玩得太过火,不能得到更好地休息,影响下一堂课的学习,只是一味地制止学生不许打乒乓球,不许打篮球,不许玩无聊的游戏,不许……这太多的“不许”一定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在学生看来,这么有意义的活动,这么好玩的游戏,全都被他们所尊敬、所爱戴的老师粗暴地否决了,久而久之,学生不仅会对教师失去信赖感、崇敬感。教师的天职不仅在于育人,在于培育学生美好的心灵,还在于培养学生健康地成长,而对学生课余活动的大面积制止,又何谈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对学生课余活动的合理要求应给予必要的尊重和支持,否则教师渊博的学识在学生心中也会失去光彩。

二、多一份真诚

有些同学由于长期表现不好,常受老师的批评,父母的埋怨,同学的责怪,渐渐养成了自卑心理、“破罐子破摔”的性格。此时,教师的“真诚”会犹如一缕温暖的阳光,解开冻结在他们心中的坚冰。把一些常犯错误的学生拉到一边,大声训斥,确实简单,表面上看问题似乎已解决,但学生却总是“虚心接受,坚持不改”。因为他们对这种暴风骤雨般的训斥已习以为常,已产生了“抗体”。他们并没有心服口服,只是迫于老师的威严罢了。因此,我认为作为一教师,要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这些学生,要站在与他们平等的位置,从他们的角度想一想,和他们促膝交谈,帮助他们分析原因,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再和他们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这样,学生就会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从而从心里喜欢上这位老师,并努力学好该门功课。

三、多一份微笑

对学生来说,教师的面部表情非常重要。教师的微笑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学生,带给学生以温暖,带给学生以爱。孩子们都喜欢爱笑的人。笑,是爱的语言。教师冲学生微笑,这表达了教师内心的感情是喜欢学生,乐意见到学生。从小在微笑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乐观、积极的心态。无论是课内课外,教师都应该是一个有感情的人,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多一些微笑,多对学生说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踊跃举手、各抒己见的学习氛围;而课外,也必然会出现学生主动与教师打交道,喜欢围在教师身边蹦蹦跳跳的场面。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更应该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永远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在教育学之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让心灵在快车道上沟通交融。

四、多一些幽默

有人说幽默是生活中的盐。教学幽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启学生的心智,优化学生个性。例如我们上到了关于西双版纳这一课。我在滔滔不绝地讲课,同学们在聚精会神地听讲。我告诉他们,那儿的树木十分奇特,其中有一种叫做望天树的树长度可高达七八十米,人在树下,忘其直入蓝天……我突然问道,树高达七八十米,是个什么概念啊?大家议论纷纷,我大声地狠狠的说道:“摔下来一定死!”、“哈哈哈哈……”同学都大笑,我跟着他们一起笑了。整个课堂充满了笑声。一句小小的笑话,使大家紧张的神经得到了放松。如此看来,我们幽它一默岂不更好?

创设和谐氛围进行有效教学 篇4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蹲下来,做学生的朋友。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一种生动的教学情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更主要的是通过心灵进行平等的沟通。比如,教师在教学中经常用这样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1) 老师也有个想法,可以说一说吗?(2)老师也听明白了,你的意思是……(3)你愿意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想的吗?(4)谢谢你,教给我们这个好方法。(5)老师不太明白你的意思,你愿意再说一遍吗?在这种状态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自己的良好情感引发学生积极情感的共鸣,形成情感交融的氛围,获得有效的课堂教学。

课堂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知识、自己的生活积累,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会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边性和复杂性。教师应立足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基点,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想、去问、去说,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师生互尊、和谐,不轻易否定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人,使学生能够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久而久之,课堂中学生爱发言的多了,参与活动、讨论的人多了,学习劲头足了,实现了课堂上互动共鸣,课堂氛围真正达到了愉悦和谐。

二、科学、机智地评价学生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教学中,即使学生答不对问题,教师也不需全盘否定,而是要给予适当的评价,让学生体验进步。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课堂上的评价要因人而异,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对于智力发展较迟缓的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要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教师用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赞美,来温暖学生渴求得到认可和理解的心。对于智力发展较好的学生不要轻易表扬,要通过评价来拓展他们的学习思路,并帮助他们提升学习经验。

评价不仅仅是一种判断、一种认可、一种检验,也是一种引领、一种开启、一种拓展。如“你真会观察,能不能从侧面进行观察,发现什么呢?”“你真会动脑,是否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呢?”……这样来打开学生运用语言、开动脑筋的思路,总结感悟和思考收获,从而让学生们的思想一步步走向成熟。

三、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

民主、活跃、有趣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阳光、空气和水。因此,教师要始终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快乐”的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把课堂还给学生,倡导学生有疑就问,让学生个性张扬、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发展。例如:在上“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节课中,我不是一开始就向学生灌输什么样的图形就是角,而是让学生先从主体图上去感知角的存在,在让学生自由讨论:你心目中的角是什么样子的?你能不能根据自己对角的初步认知用学具设计出一个角吗?你还能用纸折叠一个角吗?通过这样别出心裁的设计和学生不拘一格的动作表演,让每个学生都能愉快地参与动手实践,接着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介绍自己做的角,紧接着让学生试着画角,再和全班同学一起归纳角的画法。整个一课堂,同学们都是在民主求真的情境中去获取知识的养分的。同时其间的小游戏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课堂的乐趣无穷,从而对数学的求知欲望也大大加强了。

创造和谐氛围加强 篇5

创造和谐氛围加强“两会”稳定

本报讯: 3月3日,为确保 “两会”胜利召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做好“两会”稳定精神,结合实际制定“两会”稳定工作实施方案,扎实推进“两会”稳定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以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迎接“两会”。集团信访工作会在潞安会堂会客室举行。会议通报了集团目前信访工作的动态情况,对今后一个时期的信访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志清出席会议并作讲话。基层各单位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信访办主任等参加会议。王志清要求,各单位要站在讲政治、讲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珍惜潞安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把解决群众诉求、疏通职工情绪、增强企业凝聚力放在重要位置,确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理念,真心实意的办好事、解难事;通过各种渠道主动寻找信息源,把握热点问题,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做好群众信访工作。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提高责任及使命意识,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积极制定群众信访工作方案,组建信访工作领导组,建立零报告制度,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成效来。各级信访部门和信访工作者,身居群众工作的第一线,要不怕烦、不畏难,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企业尽可能多增加和谐因素,为潞安能化大集团建设建立起稳固的大后方。会议还传达了山西省联席办、省国资委、长治市联席办关于在做好近阶段群众信访工作的通知精神,并针对集团目前信访工作动态情况作了通报,对今后一个时期如何做好企业信访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

文教学中和谐氛围的营造 篇6

一、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的作用是影响学生、引导学生,而不是对学生指手画脚。所以教师必须对自己和学生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用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往,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真正做到宽严有度,使学生乐于学,善于学,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我的做法是把学生当成朋友,在课内课外、随时随地跟他们平等地进行人生理想、语文知识、作文题材、表达技巧等多方面的交流。

课堂上允许学生见解各有不同,十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形成。老师所上的每一节课,都努力使学生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新的收获。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把老师当朋友,学生能时刻与老师的思维同步,学习目标明确,始终保持一种充满激情的状态。

二、要树立大语文的教育理念

语文是人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带着感情并调动学生也带着感情;语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学习语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这过程包括了认知、想像、联想、再创造等一系列心理活动,需要学生进行长期的知识积累和深入思考,需要学生进行再创造。所以语文教师必须有远见,考虑问题必须全面,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必须体现系统性、整体性。要把语文教学扩展到广大的社会生活中去。还要运用点拨的方式,启发学生尊重历史、尊重他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等等。

在教学中,教师不必强调一课一得,但要求学生做到:随时随地留心目光所及的一切文字,并能迅速判断其正误优劣;努力做到一分钟能读600个汉字,并能说出所读文段的大概意思;关心身边的人和事,更要关心社会上的人和事,需要经常想一想自己碰到的人物、事件,还要经常就有关的人和事与别人进行交流。一句话,要有大的胸怀、高的追求;关注生命、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崇尚文明,扬弃落后;讲究高雅,避免庸俗;追求深刻,力戒肤浅。

为了让学生明白这些道理,我常常搞一些有创意的活动。例如,在举世瞩目的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前一天,在我们还不知道谁是航天员的情况下,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业:把自己看做航天员,根据已经有的知识,想像一下自己现在做什么、想什么,议论议论这次航天飞行的意义。明天听了广播、看了报纸之后,再拿人家写的跟自己写的对比对比,看看自己写的跟报纸刊发的有什么异同,找出差距,认真总结写作经验。因为新鲜,学生很乐意去做。第三天,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这次作业自由发言,找出自己作文中符合实际的内容,讨论各人文章中的精彩之处。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如果老师对所教的东西非常熟悉,在表达方面又无懈可击,学生自然会喜欢学语文的;如果老师本身对知识掌握得不好,对课文理解不透彻,对教学要求一知半解,那肯定是既无法上好课,也无法取得学生的信任的。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精读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分析重点难点,形成教案;看看教学参考书,修改教案;把课后作业的有关内容放到教案中去,把要讲的内容打好腹稿,确定讲课的顺序和板书的内容和形式。备课下足了功夫,到上课时,教师可以不用看书看备课本,就能挥洒自如的按计划讲课,从而取得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也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

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做到讲课深入浅出,使用启发式,增强趣味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最充分的表现机会;实现真正的师生互动。实践证明这样做很能活跃课堂气氛,不但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这样做,尤其有利于培养学生提高注意力、珍惜时间、讲究效率的好习惯,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写作教学需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篇7

由于写作活动的复杂繁难,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望而生畏”的心理,特别是在学习写作中碰到较多困难,屡遭挫败之际,学生极容易产生“苦不堪言”、“无法企及”、“高不可攀”的畏惧与无奈,从而害怕写作,排斥写作、与写作渐行渐远。

如何让学生从旧有的“苦难重重”、“举步维艰”的写作感受中解脱出来,领略到写作的魅力与神奇,比较科学的方法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对写作“入迷”,达到“神往”的境地。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曾经说过,一个能吃苦的人不一定是忘我的人,而一个“入迷”的人一定是一个能吃苦的人,一个忘我的人。一个达到“入迷”境地的学生,他会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探求写作活动的内在奥秘,为写作倾尽心血而无怨无悔,面对重重困难而矢志不移,无所畏惧,因而终究能收获到辛勤劳作之后的丰收喜悦。

因此,营造一个和谐、轻松、充满审美意味的良性教学氛围,让学生置身于充满艺术魅力和富有情趣的教学气氛中学习写作,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入迷”与“神往”,这是引导学生热爱写作、学好写作的关键所在。

一、善于沟通与交流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多年的写作实践中都有着失败的经历,饱尝过挫折带来的种种苦涩,因此,我们在写作课上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从过去紧张、恐惧的心态中解放出来,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逐步树立起自信心。

为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写作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交流、沟通,这种沟通不仅可以在课后进行,在课堂上也应该进行。

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沟通,其前提是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对学生的种种想法要予以较多的理解与尊重,教师看待问题的着眼点要有根本的转变,摆脱“教师为中心”的思维定势,做教学工作的有心人,对学生的种种思想动态要经常观察,了解他们的困惑、烦恼和期待,对学生的性格、喜好、特长要了如指掌,了然于胸;教师要充分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决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也不是“教与管”、“被教与被管”的关系;在“教学关系”之外,还有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学生不仅仅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有丰富情感的,有复杂心理状态的活生生的人;如果无视学生的感受与要求,不去寻找师生情感的契合点,简单化地处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这种负面的师生关系必然会反映到教学中来,教学工作也就很难收到较好的效果。

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应体现在对学生有较深入的了解,与学生的情感能够产生较为强烈的共鸣。具体表现为对学生作文中的困难熟知无遗,对学生在当下生活中、竞争与挑战中产生的困惑烦恼十分关注,能说出学生最想说的心里话,能对学生最关注,也觉最棘手的问题予以分析与点拔;这些内容当然不能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安排与进展,也不能打乱教学工作的计划性和系统性,这些内容可以穿插在写作教学的举例中,以及对作文具体问题的剖析中。

例如,在布置学生写作文时,我常常会谈到学生写作文时的普遍心态:“你们一听说写作文,心里就会想,我身边就没有什么可写的材料,叫我怎么写?”“你们还会想,选什么材料才算是好材料,怎样写才能确立有时代感的主题,这些我们都不懂,这怎么可能写出好的作文?”“你们最担心的是自己不会写作文,老师又不告诉你们怎么写,最后作文写不好,自己总是遭到失败和挫折,弥漫在心头的阴影挥之不去,自信心受到沉重的打击,心里实在受不了,你们是不是有这样的想法?”

上述问题是学生作文中的普遍问题,也是他们最希望获得解决的,如果教师能适时说出学生的这番心里话,这无疑会将师生的情感拉得很近。我在教学中发现,每当我说出诸如此类学生的“心里话”,教室里通常立刻变得寂静无声,这番话似乎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他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有不少学生曾在作文中写道:“这老师怎么对我们的想法这么了解?这可是我们多少年都没解决的问题啊!这老师看样子是个内行。”

如果学生经过写作教师的指点,其作文出现了质的飞跃,写出了上乘佳作,得到褒扬和发表,那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就不只是亲近,还饱含深切的感激与爱戴;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有着心灵深处的默契与信赖,写作教学的展开就会顺利许多,在这种气氛中的教学也就会有较好的效果。

二、善于鼓励与疏导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大学生,他们经历了高中阶段的学习,参加了高考,经常从各种媒体上获得新的信息,他们对生活、对社会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但是他们涉世不深,生活经验、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局限,这些局限又使他们的见解失于偏颇和片面;要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简单的批评,消极的指责往往不能奏效,而且不易与学生形成情感与认识上的共识,反而容易形成师生在思想认识上的沟堑,拉大师生情感的差距,这种负面影响一旦形成,教师的讲课再精彩也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与欢迎,教学效果也不会令人满意。

当下大学生普遍面对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找工作”,由于竞争激烈,学生自己又缺乏生活经验和善于应对困难的种种能力,因此在短时期内能找到合适工作的学生甚少,而屡屡遭受挫败的学生则甚多;求职不利的阴影使他们焦虑而又偏激,他们认为“是社会的不公平,让有关系的人找到了工作,自己有才能却被埋没;”“用人单位条件太苛刻,自己投档案屡次投不中;”“学校没有教会我们如何应对找工作的难题,没有开设这方面的课程;”“国家没有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政策上没有进行较大幅度地调整,导致众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等等。

由于我们比较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当我们发现学生普遍被“找工作难”的失败情绪笼罩着,思想波动起伏较大时,我们利用写作课讲“分析与综合”这部分内容的机会,对学生进行了疏导:“大家经过十几年的学习,达到如今这样的水平确实很不容易,你们的努力与付出也的确很多很多;近几年,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形势发展很快,我们的课程设置是没有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的步伐,但是,这是不是你们找不到工作的全部理由呢?大家有没有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你们在投档之前,有没有对自己、对用人单位做过具体的分析?所谓分析,就是把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再逐一地加以研究;你们可以把用人单位的用人条件一一加以分解,再把你们自身的条件仔细分析一下,哪个用人单位的条件和你自身的条件相契合了,这才是你可以去投档的单位;如果你们经过分析,再把已分析研究过的各部分综合起来看,你就可以初步判断出,此种用人单位在众多用人单位中所居位置,同时也可以知道自己在大学毕业生中所处的基本位置;总之,对自己要有正确估价,不经过分析,盲目投档,当然要遭遇失败,信心受挫。”

我们不仅在“找工作难”这一问题上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其他问题上也是如此。有的时候,学生作文写的不好,我们总是尽可能找出此类作文中的“闪光点”,予以肯定与褒扬,然后帮助学生分析作文没有写好的原因何在,而分析指导作文的重点则在“如何才能写好此类此篇作文”,而不是采用简单的批评指责;我们的立足点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帮助他们找到解决的办法,让学生看到希望,初尝胜果,树立自信,尽可能减少负面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师生之间情感的默契与共识,为写作课良好氛围的形成创造条件。

善于鼓励与疏导是学生较为容易接受的交流方式,这种方式应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无论是学生的发言、作业、回答问题,平时流露出的只言片语,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都必须坚持疏导的原则,从表扬、肯定、帮助等正面的角度去做工作,尽量避免负面的教育方式,经过努力,师生之间的情感就会和谐和融洽起来。

三、善于构建良性评价的平台

现代写作学揭示了一个基本规律:积极、良性的氛围有助与写作主体潜意识系统的信息传递,加快神经网络的沟通,对写作主体的构思、集材、确立主旨等写作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摒弃了传统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形式;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写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写作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需求,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形式进行写作教学;有的课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重点为辅;有的课难度较大,则由教师主讲;有的课让学生谈自己写作文的心得体会;有的课则采用“小组讨论,再由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谈自己所在小组讨论的基本意见,教师再加以点评”的方式等等。

这种“小组讨论、大组发言、教师点评”的教学形式最受学生欢迎。这种教学形式的最大好处是,在小组讨论中,小组中的每位同学都要发言,为了方便参加“大组发言”的同学归纳“小组讨论”的内容,小组成员还要写发言稿或“发言提纲”,这不仅增加了“写”的机会和口头表达训练的“量”与“质”,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的状况,每位同学都有发表意见与看法的机会,同时又可以听取别人发言,评价别人发言,和小组中其他组员互相切磋交流,取长补短;学生在讨论中成了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角色的转变必然带来心态的转变,他们逐渐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旁观的听为主动的投入与参与,积极的心态必然带来学习效果的极大改变。

不仅如此,在“小组讨论”阶段,每位同学的观点都被记载下来,或者每位同学都要交发言稿或发言提纲,由参加“大组发言”的同学加以整理、归纳,再到大组发言,由于每位同学都有到“大组发言”的机会,因此每位同学都可以受到归纳、概括、综合材料的训练,他们的综合归纳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

这种教学形式较受欢迎的另一原因是,每当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发言时,全班都会响起热烈的掌声;小组代表发言完毕之后,全班同学又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表示对他的感谢;每位同学都有上台发言的机会,既肩负着小组成员的重托,又受到全班同学的鼓励与支持,在阵阵掌声和欢笑声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变得亲近,变得融洽,整个课堂教学的气氛被推向高潮。

在一次写作期末考试中,某班有二十余位同学在作文中给“小组讨论、大组发言、教师点评”的教学形式以高度评价,他们普遍认为,这种教学形式给了我们展示自己思想、见解与能力的平台,同学的鼓励与认同让我们深受鼓舞,我们在写作课上感受到了亲切与温馨,这让我们对写作课不再感到陌生和可怕;这种美好的感受让我们爱上了写作课。

还有一些学生在试卷中写道,感谢老师给我们提供了施展能力的平台,希望老师多多采用新颖的教学形式;还有的同学甚至写,“希望多开一年写作课”。

和谐教学氛围 篇8

一、教学过程自身激情调控的和谐

苏霍母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法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激情, 急于传授知识, 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厌倦、冷漠的态度, 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然而, 若激情过盛, 又会使愉悦的气氛流于形式。”因此, 可以这样说, 没有教师的主动教学激情, 就不会有学生的主动学习激情。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对学生必须有无限的爱心, 掌握好激情的调控。一是自我调控, 二是对学生调控。

1、教师自我激情的调控:

课堂教学氛围首先决定于教师的激情, 若教师表情冷漠、呆板、情绪低落, 学生的求知欲就会烟消云散, 课堂如一潭死水。无声无息之后, 一无所得, 何谈课堂效益。因此, 我觉得教师进入课堂, 必须容光焕发、面带笑容、充满激情, 始终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 让学生感觉到你对本学科、对学生的爱, 以感染学生的情绪, 唤起他们对本学科的兴趣, 激发学生上进、求知的激情, 营造和谐、积极参与的氛围, 使学生高效的学习。如果创设出了这样的氛围, 课堂效益又怎能不提高呢。当然, 我们教师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 但这决不能把这种情绪带到课堂中去, 我们要有高尚的人格和敬业的精神以及对学生负责的态度, 战胜自我, 调控自己的情感, 将一切烦事置于教室外。

2、对学生激情的调控:

学生的情绪会随着知识的难易程度而发生变化, 知识点的难易与学生的激情度成反比。因此, 要很好的调控学生的情绪度, 教师必须在课前研究好学生, 吃透教材, 把握知识点的难度, 设计好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 以调动起学生的激情, 即把好备课这一关。课堂教学时, 随时让教师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巧妙运用教师的激情、教师的语言、适当的提问及其他辅助手段来调节学生的情绪度。对于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 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始终处于平和的心态, 心平气和地去学习, 探讨每个知识点发生发展的过程,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绪和环境下积极地探求新知识。对于难度小或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语言组织的和谐

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参与程度。如果教师的语言平铺直叙、没有激情、没有活力, 则学生就会昏昏沉沉, 课堂也会变得死板、沉闷, 这样的氛围效果绝对一般。相反, 教师的语言流畅自然、绘声绘色、形象直观则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 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从而主动地参与到求知和学习的过程当中来。可见提高课堂效益, 教师的教学语言也不失为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第一, 要精讲点拨, 第二, 要艺术讲授, 第三, 要适当运用音乐和纲要信号。但是, 流畅自然、富于激情、组织严密的教学语言并不是脱口而出的, 它需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有极大的细心和耐心, 仔细斟酌, 反复酝酿, 同时它也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的所有行为的语言做出正确的评价。这些评价应该是理解、鼓励与表扬, 而不是高高在上、讽刺与挖苦。可以这样说, 课堂上教师优美的语言是课下教师认真努力的结晶, 也是一个教师崇高师德水平的写照, 从激励学生参与、调控课堂气氛的角度来说,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是直观形象、简洁明了、鼓励成功三者有机结合。其中, 鼓励成功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也是体现一个教师实际师德水平的重要标准。鼓励学生上课积极发言, 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最好形式, 也是增强他们自信心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激发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动脑、开发思维的好方法。适当的表扬, 是对学生的充分肯定, 使其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的语言不应太刻薄、不应该有些许挖苦性, 否则会打消他们的学习热情, 久而久之, 会产生逆反心理, 不利于他们学习, 达不到预期效果。此外, 教师课上要多说“再试一试、再想一想、不要紧张等”鼓励性的语言。这样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 以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提问方法的和谐

创设和谐、愉悦充满求知欲的教学氛围, 不能只追求形式的热烈。活跃与参与更应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发散思维、主动性、能动性为主。要让他们感觉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这些都是创设课堂教学氛围的因素。问得恰当, 能引导学生参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达到最终和谐效果。若问得突兀, 学生则不知所问, 若问得难, 学生不去思考, 将出现自问自答式。若问得过于简单, 学生冲口而出, 不假思索, 则问题设置失败。因此问得恰当好处, 是创设师生融洽氛围的关键, 同样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 不管怎样, 在课堂上学生无法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仍是时有发生, 所以,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 教师必须要有极大的耐心, 同时, 还应鼓励他们, 相信他们, 帮助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总之, 课堂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互动过程。而创设和谐课堂教学氛围是根本。因此,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充分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同时, 必须要大力加强教师自身的师德建设水平。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 我们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和情绪, 放宽对学生的容忍程度, 努力提高耐力和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为建造和谐教育的大厦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玉玲:《心理与健康》.新疆大学出版社[1]张玉玲:《心理与健康》.新疆大学出版社

[2]房洪烈:《中小学教学策略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2]房洪烈:《中小学教学策略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

巧用评语,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篇9

作业批改是教师常规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对语文作业的批改, 我们老师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 再评个等级或给个分数, 最后打上日期就了事了。其实, 打上“√”或“×”仅能表示“答题正确”或“答题错误”;评个等级或打个分数也只是一种抽象的评价。这些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 时间长了, 学生感到厌倦, 更重要的是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挖掘学生学习潜力, 更不能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从学生对老师作业批改的评价中, 笔者感受到平时作业批改时评语的重要性。

二、评语批改作业的形式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主要通过以下几种评语的形式, 给学生适时、适当的评语来批改作业。

(一) 点拨式评语, 指点迷津

即通过评语的形式, 在关键处点拨学生的错误, 指明错在什么地方。比如当学生在阅读作业练习中出现审题、思考方法等方面的错误时, 我会在相应的地方写上诸如“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些什么?”“要想发现问题一点都不难, 你只要认真画出有关句子 (中心句等) , 答案就在里面”或者下画“———?”在后面写上:“再想一想, 这里对吗?”这样有针对性的评语不仅让学生找到了自己错在哪里, 而且知道错的理由, 并知道该怎么样改正。既指出了学生某方面学习的不足之处, 又肯定了学生为学习付出的劳动,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使学生产生上进心。

(二) 鼓励式评语, 激起兴趣

有时, 教师在作业本上写上一句鼓励性的评语, 学生会信心倍增。平时, 我对书写认真正确率高的作业, 打上“优秀作业”的图章;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独特见解的, 评上“有创造性”等;发现学习困难生的作业有进步, 我及时给予评价:“有进步, 继续加油哦!”或“老师期待你更出色的发挥”等。这样做能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肯定, 进一步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 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

(三) 批评式评语, 劝其改正

对书写不认真, 字迹潦草的作业, 我会写上“答案很正确, 但书写有待提高”或“请保持书面整洁”等;对由于粗心马虎导致作业错误的, 写上“要告别粗心”或“作业要仔细哦!”等, 让学生阅读评语后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习惯或态度上存在的问题, 并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加以改正和提高。

(四) 互评式评语, 教学相长

作业评语作为教师对学生的书面教学语言, 通常都是教师写、学生看的形式, 学生只能接受教师的评价, 教师却不能揣摩学生心里的想法。所以, 在每学期初, 我会对学生要求, 让他们把平时想对老师说的话 (但又不方便当面交流) , 写在作业本上, 我都会一一做出书面回复 (有些是面谈) 。教师批改作业时既可以对学生的作业加以评价, 也可以说上几句对学生留言的感想, 让一个小小的作业本成为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 教师乐教, 学生乐学, 教学相长, 师生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三、评语批改作业的意义

(一) 评语── 一种因势利导、潜移默化的重要教育载体

学校的教育教学除了课堂教育之外, 可能还有课外辅导、班会、课外活动、师生谈心等诸多手段。而课堂教育教学主要是承担面对全体学生的一个传播思想、讲授知识的任务, 它面对个体进行个别思想情感方面的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而会议、课外辅导与活动、师生谈心等形式, 由于时间、精力等各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其在教育对象的数量及教育活动的频率方面也有很大程度上的局限。而学生的作业, 几乎是每一个教师每天都要接触的东西。对学生作业的评改是师生以书面形式相遇、交流的一个最为频繁和便利的活动。老师在纠正作业中的错误、指出不足、提出思考与建议的同时 , 一句赞赏之词或者一段鞭策之言, 甚至就连最简单的一个问号或感叹号, 都会使学生激动振奋、感慨良多!学生以作业的形式向我们反馈了他们的成绩与态度, 我们可以用评语去告知他们我们的感受与看法。师生的情感可以在此交汇、传递, 思想教育工作因而又会在这最真诚、亲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 影响久远。另外, 评语教育与其他教育手段相比, 它更具另外一个优势, 那就是它往往是以书面的形式为学生指出问题, 提出中肯的表扬或批评, 较之口头上的说教, 它更显真诚、亲切与委婉。学生易于接受, 而且体会深刻, 教育效果更加显著。

(二) 评语── 一个因材施教、个别辅导的有效教学途径

教师如果能够在处理学生作业、判定其正误的同时, 适时地针对他们各自不同的情况, 加注恰当的评语 , 指出其在知识内容上存在的问题, 并能追根溯源, 激发其思考, 使其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同时又能及时地对其成败做出适当的分析、表扬与鞭策, 促其进步, 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是又可以获得一个更加有效的途径了吗 ?

课上句句铿锵入人心, 本上字字关切显真情。总之, 创新作业评价的方法和恰当的评语, 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享受作业成功的快乐, 也能让学生发现学习上的漏洞并及时加以弥补, 更能让学生从教师丰富的人文评价语言中学会如何做一个健康的人。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如果我们每个教师都能注意到评语在教育教学上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能有效利用这一重要的教育手段, 并与其他教育方法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摘要:创新作业评价的方法和恰当的评语, 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享受作业成功的快乐。本文对如何巧用评语及其作用进行了论述。

和谐教学氛围 篇10

1. 营造民主氛围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创设创新的宽松环境尤其重要, 而“平等对话”则是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 也是师生双方在教学中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的前提。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对话’的实质是昭示平等、民主。教学中, 要求教师要与学生‘平等沟通’, 尊重学生, 转变‘权威’角色。”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老师, 必须具有民主意识, 让学生从师生对话与相处中, 体会民主与平等, 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和作用, 要由“权威者、主导者、训导者”向“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协调者”转变, 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

2. 改革教学方法

(1) 一般模式为:初读感知—研读感悟—熟读转化。在教学一篇课文时要特别重视感知性地读, 即要求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 并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这样在课始就为学生营造了主动学习的氛围, 逐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学时, 应着力引导学生自己去读懂、读畅, 读出节奏感来。比如, 在教学《第一场雪》时, 为了让学生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美妙, 对学生提出要求:谁能把雪读得很大很大?把山村读得很静很静?把雪景读得很美很美?这样, 以读引思, 把学生置身于课文情境之中, 让他们通过朗读与作者的心灵沟通, 同作者一起去观察、去体会、去想象、去思考。之后, 再通过教师适当的点拨, 显示出语言文字的“形”, 最后美滋滋地读出语言文字的“味”儿来。通过人人参与读的训练, 把读与思结合起来, 以读促悟、以悟导读, 从而有限地理解语言、积累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2)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倡导学生在自学、自悟的基础上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 通过互相启发, 共同探究, 不仅有所发现, 学有所得, 而且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比如, 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 我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然后抓住“我为什么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一最根本性的问题, 组织、指导学生研读课文内容, 以自学为主体, 保证时间, 通过读、圈、批、注等不同形式, 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我再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交流讨论, 然后以学路带教路, 扣住重难点进行适时的点拨, 引导学生细读深究。最后, 让学生再以“如果小骆驼再遇到小红马, 两人之间会怎样?”展开小组讨论, 并进行表演, 深入领悟文章内容, 发展学生能力。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意味着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 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 使学生不断地自我组织、自我建构, 在这种组织过程中逐渐提高语文素质, 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3. 优化参与机制

(1) 教师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一是要培养学生敢于问问题, 以问题为突破口促进学生不断发现并提出问题;二是要适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只有适时解答问题, 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积极性, 从而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当然, 解答问题不是以教师给答案为目的, 而是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自己解决问题;三是要将学生从敢问发展到善问,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2) 给学生参与评价的权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也是评价的主人。让学生对自己、对同学的学习作出评价, 对老师的教学作出评价, 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发展学生的个性与智能, 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学生可以对同伴或自己的预习作出评价, 对同学、老师的提问、回答、朗读、表演等作出评价, 可以对同伴的作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出评价。

4. 更新教学手段

新型的课堂教学应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当前, 运用多媒体课件对改善教学手段, 优化教学过程,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比如, 教学《黄河的主人》一课,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黄河汹涌奔腾的画面,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看后, 你有什么感觉?”尽管黄河远离学生实际, 但因课件播放出的场景, 学生有如身临其境, 充分感受到黄河水激流汹涌, 浊浪排空, 犹如万马奔腾。学生不仅通过多媒体直观地理解了黄河的险恶、气势逼人, 同时与“那么小, 那么轻, 浮在水面上随时会被浪头吞没的羊皮筏子”相比较, 更深刻地领会到黄河的主人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构建积极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篇11

一、请学生当老师

请学生当老师,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效果非常显著。我们知道学生都希望自己得到肯定、信任与重用,也就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宠爱,课上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来激发学习热情。比如教学字音时,出示生字词之后。老师就是:“谁来做小老师,教大家读准这些字音?”教字形时,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是怎样记住这些字形的。如“垂头丧气”。可让学生表演一下“垂头丧气”的样子,互相看一看,体验生活感受,加深理解与识记。还可以启发学生用这些词来说一句话。也就是说,学生能做到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做,教师切不可包办代替。这样课堂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发言的学生即成为传统意义上的“老师”,这时的教师则成了学生式的教师。学生有了学习的自主权,积极性背调动起来了,人人都想表现一下自己,这样的课堂就变成了学生表演的舞台,舞台上则呈现出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景象,不时会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学生在当小老师的过程,也是自主的、探究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这过程较好地培养了创新精神,又学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而往往这些知识是老师无法教的。

二、请学生当评委

在课堂上要消除教师的权威障碍,为学生创设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的氛围,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发言的机会让给学生,倾听他们的呼声,洞悉他们的心思,然后集思广益,纠错拨正,点拨提高。

1.学生自评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情感及学习效果等做一番评价,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自觉的扬长避短,主动的进行更有效的学习。

2.学生互评

比如在作文课上,教师有选择和有针对性地出示一些作文,然后请学生点评作文的优缺点。虽然有时学生说的并不十分中肯,但千万别批评他们,以免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应鼓励每个同学都参与点评,这样就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学生思想的火花一旦被点着,就会燃起熊熊的智慧之火。学生的创新理念和创造精神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3.师生互评

比如请学生为老师上课点评:“你觉得老师这样上课好不好?好在哪儿?不足之处又在哪儿?你认为怎样才能使你满意?”因为学生是旁观者,老师上的课能否引起他们积极的思维并学有所得,学生最清楚。通过师生互评,促进教学相长。

三、转变观念,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

和谐教学氛围 篇12

职业高中不同于普通高中, 职高的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差, 对文化课的学习更是缺乏兴趣, 而化学课是以专业课为中心的一门必学内容。如果在教学中不能激发学生的爱好和兴趣, 一味体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那将会造成疲惫懒散、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 不但没有半点效果, 而且更加深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如何改变职高学生的厌学困境, 这是每个职高教师的难题。教学中, 笔者以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前提,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深入了解学生, 因材施教,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融洽师生关系, 构建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中, 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建构“自信与信赖、宽容与互动、自发型与多样化”的课堂平台, 形成积极健康愉悦的课堂氛围,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 部置探究任务自主学习, 组织课堂讨论, 让学生畅所欲言, 课堂就是学生的学堂, 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心理氛围,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在轻松中学习, 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教学中, 适当转移学生的需要, 尽可能给他们创造较多的学习自由, 对问题不同见解的讨论、习题的取舍, 在一定范围内做自己想做的,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 彼此沟通, 相互信赖, 成为学生的朋友, 师生之间消除距离感。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积极主动地学习, 形成融洽、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动手实验, 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趣味性很强,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化学教学中, 许多概念、原理、规律都是从实验探究而得出的, 能够有效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激发学习动机。学生通过感知实验现象和观察仪器装置, 亲自动手操作获得实验现象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继而产生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的求知欲。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调动学生的兴趣, 也能使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论掌握牢固, 实验不仅能让学生动手动脑, 而且是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实验的团结协作精神产生了非常和谐的团队氛围, 增进了师生的友谊。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科学学习和科学的知识态度, 而且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越来越浓, 既锻炼了实践操作, 又使其对化学的学习充满信心。

三、利用化学的美育功能产生愉悦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化学教学中的美充满了无限乐趣。化学教学更应展现它美的一面, 让学生感受化学的实验美、物质结构的对称美、实验装置的造型和实验仪器的和谐之美, 感受千姿百态的实验现象, 能使学生产生赏心悦目的美感, 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及思维能力都会有很大的作用。如讲碳酸钙时, 将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呈现在课堂上, 学生的喜爱之心油然而生, 既而感慨大自然的完美杰作。此时学生自然会提出许多问题, 带着问题让学生思考、自学, 相互讨论, 列举自己所见,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不但轻松地完成了本节教学内容, 而且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 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化学之美处处可见, 化学的科学美、社会美、创造美, 正是化学存在着多方面的美, 因此, 教学中要运用化学的这些特点, 让学生产生对化学的美感, 从而达到愉悦、轻松学习化学的目的。

四、语言形象、风趣, 营造课堂氛围

化学教学中也有许多枯燥抽象的理论, 利用生动风趣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典型的事例来润色理论讲解, 以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身体动作也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 大胆地用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与学生一起寻求快乐, 教师的活泼开朗、胸怀坦荡、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轻松愉快的气氛, 不仅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较深的知识, 还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教学中, 教师应积极创设愉快的学习情景, 以增强学习的兴趣和针对性, 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运用真实生动直观的故事、问题、科学史实、实物、图片、模型和影象资料等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 既能激发兴趣, 又富于启迪性, 也能改变沉闷压抑的课堂氛围。教学中, 通过精心设计富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 如“为什么在新制的氧化钙中加入水能煮熟鸡蛋”“为什么氯气可以杀菌消毒”等等, 启发诱导学生, 广开言路, 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热情。教学中, 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 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既能活跃课堂气氛, 又能融洽师生关系, 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认识的逐步提升。设计良好的学习情景, 必将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在轻松中学习, 在轻松中掌握化学知识。

总之, 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 是建立在教师深刻钻研教材, 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建立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轻松愉快地接受学习,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摘要:教学氛围是一种感情境界, 具有自信与信赖、宽容与互动的特征, 只有树立自主平等的作风, 实现课堂教学的民主, 才能真正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 才能让学生的人格和创新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教学中, 要以学生为主体,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围绕学生的心理开展教学活动,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工作流管理联盟下一篇:道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