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建构,和谐教学”培训总结

2024-05-11

“整体建构,和谐教学”培训总结(精选3篇)

“整体建构,和谐教学”培训总结 篇1

“整体建构,和谐教学”培训总结 -总结

几天来的培训感受颇深,下面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高速公路理论”解决了我们民办学校的困惑和出路。到朝阳学校几年来的教学总感到我们民办学校要超过公办学校难度很大,怎样超过他们,苦无出路。刘校长说的“高速公路理论”为民办学校的超越找到了出路,我们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就像高速公路的两辆车,公办学校的车本来就在前面并且车又好,我们民办学校的车本来就在后面车又不好,要想赶上他们难上加难,怎么办,我们只能从高速公路上下来,改道,用更先进的工具――飞机来超越他们,“整体建构,和谐教学”的理念,就是我们先进的工具,可用于赶超公办学校。pxzj/(培训总结)

二、“考试理论”解决了学生对考试的`恐惧感,使学生会考试,敢考试。几年来的教学,由于课堂上我们只是忙于给学生灌输知识,教学活动仍然多是由教师做主,学生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成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探索性、创造性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学生对中考题、高考题了解很少,很少进行解题训练,所以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到期中考试或者期末考试以及平时测验,不论差生还是优生,都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都不愿意考试,通过听了刘校长的培训,如果让学生从初中就开始了解近几年的中考、高考试题,了解出题的理念,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学生从初中就知道高考怎么考,学生解题就像家常便饭,到考试时就能很好的适应,对考试就不会感到恐惧、害怕,老师不考试,学生也会要题做,来证明一下他们的能力,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的成绩能上不来吗?我们的中考、高考成绩能上不来吗?我们的成绩如果在全市名列前茅,何愁我们的招生,

总结

三、“教师语言、学生语言的理论”真正解决了教师课堂教学“满堂灌”的做法,虽然我们过去也反对“满堂灌”,但是总感到课本上的知识非常重要,必须一字不漏的讲给学生听,不然学生不知道这个知识,就会在知识上有遗漏,所以,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很多,教师很累,但是学生掌握的很少。通过培训,我们知道了课本上的内容是学生语言,是知识线,应该是要求学生掌握的,教师的语言不应该去照本宣科的念课本,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教学生学习方法,教学生怎么学,是方法线,教师首先教学生自学预习的工具 以此为抓手,教会学生去学,去探讨,去搜集,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去感悟知识,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授人以渔,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样节约了大量的时间,真正减轻了学生负担过重问题,把学生的课外时间还给学生,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整体建构、和谐教学”的理念,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能力,改自下而上“从知识到能力”的教学方法,变自上而下“从能力点知识”,使学生一通百通,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实现了学生由掌握知识向学会方法,内化能力,开阔视野的转化。我决心在今后的教学中认真学习“整体建构、和谐教学”这一新的理念,切实把这一理念很好的用于今后的教学,恪尽职守,为我校教学成绩更上一个台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整体建构,和谐教学”培训总结 篇2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我国数学教育历来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学生数学功底扎实得到了普遍的赞誉。我们比较注意通过规范化的严格训练,使学生尽可能透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熟练的解题技能。但是,几次大规模的国际数学教育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薄弱,几乎排在十几个被调查国家的最后,与排名榜首的我国中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相比,形成强烈的反差。我国学生善于解答常规性问题、智力型问题,却拙于解答开放性问题、应用型问题,更不用说自己主动去发现和探索现实中的数学问题了,这与现代社会对于人的数学素质的要求相距甚远!

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应试现象已经有较大的改善,课堂教学也已有很大改进,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进入了数学教育。然而,受长期应试的影响,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的旧观念至今影响着一部分教师,旧的教学习惯影响着课堂教学;以学生考分高低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简单评价,也使得有些教师急功近利,追求教学的短期效果。“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没被广大教师真正内化并变成自觉的教学行为。21世纪教师的职责应从传统的传授知识转变为指引学生发展上,即教师通过指引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激发起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和浓厚的求知欲,养成自主学习的方法、策略和习惯,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并使其保持终生。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的现象必须得到有效的改善。事实上,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而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其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已有较为明显的提高。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对教师照本宣科式的讲解及单一班级授课制产生反感。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自主探索获得知识。这就迫切要求我们重新认识教材,改革现有教学模式,探索一种新型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学策略。

为此,我们在小学中高段数学学科中进行了“单元整体自主建构”教学策略的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新型、灵活的符合时代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建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 “单元整体自主建构”: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打破教材的编排、课时安排等限制,对教材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以相同(或相近)知识点为小整体进行重新组合、编排,更注重知识的联系性、系统性及整体性。(这里的“单元”并非指我们传统教材中的某个单元,而是指教材中相同(或相近)知识点组合成的知识块。它一般小于教材中的某个单元。)在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中强调给学生以更多的学习自主权,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合作、验证等,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并对自己的学习结果和方法进行自我反馈、自我调控,从而学会学习,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三、课题实施的策略

(一)采用“单元整体”的教材知识重组办法

1、通过“前测”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准确评测。建构主义观点认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新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也曾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态去进行教学。这就要求在进行新的学习活动前,教师应十分注意了解和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经验和预备知识。也就是国内一些优秀教师所倡导的,教师应当“既备课,又备人”。教师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了解不能用主观的分析或解释去代替学生真实的思想,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我们认为,在学习新知识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学习前测是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较好方法。学习前测前,教师应首先分析学习新知识需要哪些前提基础知识,然后根据分析结果编制合理的检测题目,对全体同学进行前测。前测后,教师必须十分注意对前测结果的评析,必须与学生达成共识,共同制订有效的弥补措施,并及时进行补救,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经验和预备知识,为学生对新知识的自主建构扫除障碍,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正确对待前测结果,切不可借此批评羞辱学生,防止学生产生抵触厌学情绪,必须时刻牢记前测的根本目的。

2、运用“整体”思想对教材知识进行恰当处理。数学知识具有思维和智力价值,但数学知识一经被阐明和证实,尤其是作为数学内容写在教科书里,它就以定型化、规范化的形式固定下来,而省略了隐含在其中的有丰富内容的思维过程。这样就带来一个矛盾,即内容上包含着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智慧,而形式上是简单、呆板、现成的结论及事实的论证。也就是说,以书本形式出现的数学知识,它的思维和智力价值是潜在的。这就往往使人误以为有了现成的结论和现成的论证,不经过什么思维就能径直地获得数学知识。于是教学中的“满堂灌”便应运而生并愈演愈烈,它完全割裂了教学过程与人类科学探索过程的联系,也无视现代数学课程论所强调的科学数学知识结构不单是内容的相似,更重要的是追求精神、思想和方法的一致。数十年来,教材被奉为神圣不可侵犯,任何教师都不得擅自改动教材的课时及内容的编排,于是出现了几代的学生按照同样的顺序学习同样的知识的现象。这种大同现象不仅忽视了社会的日新月异,而且也忽视了学生的群体差异及个体差异,同时也忽视了教师的教学个性。现在的学生比过去任何时候的学生都厌恶教师照本宣科式的讲解,他们更渴望能通过自己对新知识的探索,渴望自主建构起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建构主义认为,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对于促进小学生主动地建构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前必须注意对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了解与分析,然后再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认知特点,对新知识进行有效的处理,使之更加有利于学生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的建构。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一种理念:即教材的编排只是一个参照,教师应是教材的二度加工者。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根据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特点篇二: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长阳实验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

一、前言

(一)概念的界定 所谓“开放式教学”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优化,并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个体发展为核心的、动态的、开放的教学形式。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参与性、合作性,使学生的自主性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充分发展;“开放式教学策略”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在课堂教学中,为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总和,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包含着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方面。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开放式策略是对课堂教学有序、有法、有度、有效地多视角的系统分析。

(二)问题的提出

1.当今世界知识与日俱增,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发展已步入高科技、信息化时代。教育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能应对各种变化的开放型、高素质人才,是当今国际化教育所面对的问题。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素质化的课堂教学是尊重人性的教育;是开发人的潜能的教育;是人的情感释放的教育。是激活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多边活动,培养人的创造心和创造力的教育;是既关注教育的显性效果,更关注人的隐性效能的教育;是开放的教育。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数学的方法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开放性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原则之一。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是由封闭的走向开放的,因此,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应定位在如何将教学开放的范畴内。

3.众所周知,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生活是开放的,所以数学的教与学也应该是开放的。

4.素质教育是一种合乎规律的保证受教育主体全面发展的开放性教育。实践证明:儿童只有在开放的环境中,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从而主动地去发现、学习、创造,也才能获得自由的、主动地、全面的发展。

因此,一个以“有利于全体学生参与,有利于实现教学民主性和合作性,有利于学生体验成功,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价值取向的“开放式教学策略的研究”在时代的召唤下应运而生。

(三)研究假设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各行各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为了生存必须终身学习,以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来适应社会的激烈变化和竞争,具备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远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开放性的教学策略强调学生学习内容、过程、方法、评价的开放性,具有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综合运用等特点,满足了人们要具备的多种能力,对现代社会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四)支撑性理论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1982年日本政府就提出“要培养全球性的,开放性的人才”。1989年美国政府也提出“经验改革要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要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要实行全面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更是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2.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研究实施“开放式教学策略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它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些都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尝试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开放式教学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3.可以说,“让每个学生有进步”是开放式教学策略研究的核心价值取向。学生在“开放性的教学策略”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塑造了自信和自尊。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材在学生眼里不再是绝对正确、不容怀疑的“真理读本”,学生在接受系统知识的同时,也时时可用探索的目光来研究它,甚至“挑剔它”,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独特理解和创新思考。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也不再是一言九鼎的绝对权威,他们不但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同时也是共同的探讨者、合作者、发明者。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储存知识的顺从守规的思维中,转变为乐于想象、敢于批判、大胆提问、标新立异、大胆质疑。“开放性教学策略”体现在课外、校外时,则是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去探究自然、探究社会、探究人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研究课题、查找资料、调查研究、探索实验、撰写报告等。应该说,通过开放式的教学策略的研究,学生的综合知识、综合能力会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会得到培养,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重学科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缺陷。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内容及过程

(一)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始终坚持五大原则。1.整体性原则。“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反映了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精神。实验中,我们始终坚持数学课程必须立足于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它应当是“为了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课程,而不是成为专门用来淘汰的“筛子”。从而瞄准自信心、责任感、求实态度、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放的内容需要以开放的教学空间来支撑,要有开放的教学方来实施,同时加以开放的评价形式,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2.科学性原则。课标指出:“有价值”的数学应当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关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适合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接触、了解和掌握。因此,在研究中,我们精心组织内容、认真筛选教材,寻找教材与研究的切合点。把那些对学生来说有如“天外来客”般难以琢磨的内容、必须通过高强度训练才可能被学生接受的内容,绝对弃之于课堂之外。

3.实践性原则。开放的内容、形式、方法等没有现存的蓝本,其丰富的内涵全靠教师、学生去挖掘、收集、整理。因此,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组织了大量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亲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在实践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无穷魅力,在数学课程的遨游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4.主体性原则。“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又一个基本理念。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观念,爱护学生对数学学习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通过展览、表演、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引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发展能力。5.开放性原则。“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数学课程”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打破教室空间的束缚,打破课堂40分钟的限制,将数学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广泛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和空间。既引导学生把数学用于生活,又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旨在探讨在我校的数学教学中渗透开放式教学策略的途径、方法,以促进数学教学内容、方法的优化,老师们主要是在行动中研究。广泛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找准研究的切入点。每学期,各研究人员均上了一至二节专题研究课,通过一个个教例来探讨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课题研究人员在大量的理论研修、实践操作中,探讨了一些在数学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开放式教学策略。然后,经过总结、提炼,上升为对该课题研究的理性认识。

(三)研究的内容 在实验中,我们把以下四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在教学活动中有机渗合,以追求有效的,可操作的数学开放式教学的策略。1.教学内容策略研究

教学目标的达成要凭借教学内容。因此,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中最具有实质性的因素。开放教学内容之策略研究,是围绕新近制定的《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一切从有意义的学习出发,研究生本教材的构建与设计,充分开发和挖掘来自生活实践中的教学内容,优化组合,用于课堂教学资源。同时,对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呈现时机,对学生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

2.教学方法策略研究

教学方法,从广义上讲是“为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教学内容,由教学原理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作用的活动”。包含方法、方式两个方面。开放教学方法之策略,是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师生间双主体关系,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重视教法、学法的有机结合,有效地开放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开发学生潜能,创造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教学时态。教师则充分组织、引导和合作学生的学习与研究,营造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的心理和物理环境。3.教学环境策略研究

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这一定的时空条件就是有形和无形的特定教学环境。此处的教学环境主要是指师生双方,在教学所处的客观的物理环境。除此之外,还包括学生群体、师生关系以及学生问题行为的影响与控制等心理因素。我们在开放教学环境之策略研究中,着眼于教学时间的分配和把握、组织形式安排、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手段的使用等。同时,积极探索课堂小环境,学校中环境,社会大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规律。致力资源整合,为学而用。4.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要科学、系统和全面地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及时、多向、多样化进行信息反馈,有效地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开放教学评价之策略,就是要探索多元化、立体式的学生学习成果显现方式,激活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机制,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达成。

(四)研究的过程

三年来,我们根据课题研究的方案,通过开放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多种能力,付出了诸多努力,进行了扎实认真地研究。1.开放教学思想,让学生主动发展。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师首先要有一个与时代发展相融合的新的教育思想,与人的发展相协调的教学观念。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教学,而是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并使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此,我们精心构筑教学策略,把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跳出教材对教学新思想的束缚,跳出传统课堂教学框架对教学新建构的束缚,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去面对一个个待开发的学生,使我们的教学“放”得下,“收”得起,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成为学习的主体。

例如,教学二年级“时、分的认识”时,教师始终凭借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自主发现、探索的环境,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成功互动,获取了对“时、分”的崭新认识。课前,教师要求学生观察家中钟表,并有选择地带上一个到教室。同时,向父母了解有关钟的知识,供课中交流。课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了自己对钟的认识。如,生1:钟面有时针,分针;生2:有的还有秒针;生3:有些钟表面上没有针,只有跳动的数;生4:有的钟面上有数字1-12;生5:有的没有数字,只有12个分格;生6:我知道分针、时针、秒针都是(手势)这样走的;生7:分针走得快,时针走得慢;生8:钟面上还有一小格一小格,短针走一大格就是一小时,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生9:我知道1小时等于60分,1分等于60秒;生10:我能知道钟面两根针表示的时刻„„

开放的教学思想,激活了每一个学生,使主体性充分张扬,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2.创设教学情景,开放教学内容。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首先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不应该将教材内容看成凝固不变的,而应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生活经验,注意与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吸收时代信息,收集数学信息资料,来扩展或更替教材例题和习题等,使现成结论问题化、静态知识动态化、数学知识生活化。

(1).创设生活情景。教学中积极探索与建构生活中的数学体系,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学习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用数学思维去审视,有机地带进课堂,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例如:三年级老师教学“乘法应用题”时,以长阳清江为主线,将乘法应用题一个个鲜活的场景串联起来,让学生于情景交融之中学数学,学生不仅掌握了乘法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解题方法,而且渗透了热爱家乡、美化环境的教育。

(2).创设问题情景。数学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发现和实践的过程。教师只有开放知识和问题的探求过程,精心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策略,让学生凭借学习和生活的经验感受,自己去主动地探索发现,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获取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激 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提高学习和创新能力。

例如“圆的认识”中对圆的特征的教学,在学生列举出一系列圆形后,教师向学生提出:哪一个物体的面一般非设计成圆形不可?为什么?学生从生活的体验中找到了车轮一般非圆形不可,并充分表达了圆形及非圆形车轮的行驶情况,感悟了圆外部的特征。师:车轮需要车轴来固定,那车轴应安装在车轮的什么地方?为什么? 生:应该装在车轮的中心,因为这样轴到地面的距离不变,行驶才平稳。(学生再次感悟了圆心的意义,圆心到圆上任一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特征)师:那么怎样找圆的中心呢? 学生相互讨论研究,寻找方法。

生1:量圆的宽度,最宽的地方画一条线,这条线的中心就是圆的中心点。生2:把圆对折几次,折痕的交点就是圆的中心点。

师:真聪明!下面我们按照生2的方法,看看是不是可行。(引导学生自由对折,找到折痕交点)你能肯定这个交点就是这个圆的中心点吗? 生:我可以量这个交点到圆边上的距离。

学生经过测量认定,探索出了圆的中心点(圆心)的特征,这一探索过程的开放又为圆心到圆上的距离,同一个圆的半径、直径都相等这些特征的教学打下了推理迁移的基础,使学生更理性地认识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车轴为何要安装在轮心上的现象。开放,使数学和生活更贴近,较好地体现了数学的价值。

再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让学生每人带一个火柴盒,让学生在小组内,先把火柴盒放置一定的位置后,要求学生在量出它的长、宽、高后,计算制作这个火柴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在学生独立观察、思考、操作以及相互讨论研究的基础上得到了如下解题思路:一是外壳四面的纸板面积加上内盒5个面的纸板面积;二是求4个前面加3个底面再加2个左面的面积之和;三是表面积(6个面)加上2个前面,再加1个底面的面积之和。篇三: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长阳实验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

一、前言

(一)概念的界定 所谓“开放式教学”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优化,并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个体发展为核心的、动态的、开放的教学形式。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参与性、合作性,使学生的自主性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充分发展;“开放式教学策略”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在课堂教学中,为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总和,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包含着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方面。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开放式策略是对课堂教学有序、有法、有度、有效地多视角的系统分析。

(二)问题的提出

1.当今世界知识与日俱增,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发展已步入高科技、信息化时代。教育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能应对各种变化的开放型、高素质人才,是当今国际化教育所面对的问题。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素质化的课堂教学是尊重人性的教育;是开发人的潜能的教育;是人的情感释放的教育。是激活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多边活动,培养人的创造心和创造力的教育;是既关注教育的显性效果,更关注人的隐性效能的教育;是开放的教育。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数学的方法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开放性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原则之一。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是由封闭的走向开放的,因此,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应定位在如何将教学开放的范畴内。

3.众所周知,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生活是开放的,所以数学的教与学也应该是开放的。

4.素质教育是一种合乎规律的保证受教育主体全面发展的开放性教育。实践证明:儿童只有在开放的环境中,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从而主动地去发现、学习、创造,也才能获得自由的、主动地、全面的发展。

因此,一个以“有利于全体学生参与,有利于实现教学民主性和合作性,有利于学生体验成功,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价值取向的“开放式教学策略的研究”在时代的召唤下应运而生。

(三)研究假设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各行各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为了生存必须终身学习,以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来适应社会的激烈变化和竞争,具备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远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开放性的教学策略强调学生学习内容、过程、方法、评价的开放性,具有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综合运用等特点,满足了人们要具备的多种能力,对现代社会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四)支撑性理论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1982年日本政府就提出“要培养全球性的,开放性的人才”。1989年美国政府也提出“经验改革要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要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要实行全面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更是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2.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研究实施“开放式教学策略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它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些都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尝试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开放式教学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3.可以说,“让每个学生有进步”是开放式教学策略研究的核心价值取向。学生在“开放性的教学策略”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塑造了自信和自尊。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材在学生眼里不再是绝对正确、不容怀疑的“真理读本”,学生在接受系统知识的同时,也时时可用探索的目光来研究它,甚至“挑剔它”,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独特理解和创新思考。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也不再是一言九鼎的绝对权威,他们不但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同时也是共同的探讨者、合作者、发明者。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储存知识的顺从守规的思维中,转变为乐于想象、敢于批判、大胆提问、标新立异、大胆质疑。“开放性教学策略”体现在课外、校外时,则是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去探究自然、探究社会、探究人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研究课题、查找资料、调查研究、探索实验、撰写报告等。应该说,通过开放式的教学策略的研究,学生的综合知识、综合能力会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会得到培养,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重学科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缺陷。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内容及过程

(一)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始终坚持五大原则。1.整体性原则。“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反映了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精神。实验中,我们始终坚持数学课程必须立足于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它应当是“为了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课程,而不是成为专门用来淘汰的“筛子”。从而瞄准自信心、责任感、求实态度、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放的内容需要以开放的教学空间来支撑,要有开放的教学方来实施,同时加以开放的评价形式,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2.科学性原则。课标指出:“有价值”的数学应当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关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适合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接触、了解和掌握。因此,在研究中,我们精心组织内容、认真筛选教材,寻找教材与研究的切合点。把那些对学生来说有如“天外来客”般难以琢磨的内容、必须通过高强度训练才可能被学生接受的内容,绝对弃之于课堂之外。

3.实践性原则。开放的内容、形式、方法等没有现存的蓝本,其丰富的内涵全靠教师、学生去挖掘、收集、整理。因此,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组织了大量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亲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在实践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无穷魅力,在数学课程的遨游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4.主体性原则。“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又一个基本理念。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观念,爱护学生对数学学习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通过展览、表演、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引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发展能力。5.开放性原则。“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数学课程”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打破教室空间的束缚,打破课堂40分钟的限制,将数学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广泛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和空间。既引导学生把数学用于生活,又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旨在探讨在我校的数学教学中渗透开放式教学策略的途径、方法,以促进数学教学内容、方法的优化,老师们主要是在行动中研究。广泛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找准研究的切入点。每学期,各研究人员均上了一至二节专题研究课,通过一个个教例来探讨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课题研究人员在大量的理论研修、实践操作中,探讨了一些在数学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开放式教学策略。然后,经过总结、提炼,上升为对该课题研究的理性认识。

(三)研究的内容

在实验中,我们把以下四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在教学活动中有机渗合,以追求有效的,可操作的数学开放式教学的策略。1.教学内容策略研究

教学目标的达成要凭借教学内容。因此,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中最具有实质性的因素。开放教学内容之策略研究,是围绕新近制定的《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一切从有意义的学习出发,研究生本教材的构建与设计,充分开发和挖掘来自生活实践中的教学内容,优化组合,用于课堂教学资源。同时,对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呈现时机,对学生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

2.教学方法策略研究

教学方法,从广义上讲是“为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教学内容,由教学原理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作用的活动”。包含方法、方式两个方面。开放教学方法之策略,是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师生间双主体关系,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重视教法、学法的有机结合,有效地开放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开发学生潜能,创造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教学时态。教师则充分组织、引导和合作学生的学习与研究,营造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的心理和物理环境。3.教学环境策略研究

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这一定的时空条件就是有形和无形的特定教学环境。此处的教学环境主要是指师生双方,在教学所处的客观的物理环境。除此之外,还包括学生群体、师生关系以及学生问题行为的影响与控制等心理因素。我们在开放教学环境之策略研究中,着眼于教学时间的分配和把握、组织形式安排、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手段的使用等。同时,积极探索课堂小环境,学校中环境,社会大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规律。致力资源整合,为学而用。4.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要科学、系统和全面地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及时、多向、多样化进行信息反馈,有效地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开放教学评价之策略,就是要探索多元化、立体式的学生学习成果显现方式,激活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机制,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达成。

(四)研究的过程

三年来,我们根据课题研究的方案,通过开放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多种能力,付出了诸多努力,进行了扎实认真地研究。1.开放教学思想,让学生主动发展。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师首先要有一个与时代发展相融合的新的教育思想,与人的发展相协调的教学观念。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教学,而是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并使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此,我们精心构筑教学策略,把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跳出教材对教学新思想的束缚,跳出传统课堂教学框架对教学新建构的束缚,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去面对一个个待开发的学生,使我们的教学“放”得下,“收”得起,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成为学习的主体。

例如,教学二年级“时、分的认识”时,教师始终凭借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自主发现、探索的环境,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成功互动,获取了对“时、分”的崭新认识。课前,教师要求学生观察家中钟表,并有选择地带上一个到教室。同时,向父母了解有关钟的知识,供课中交流。课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了自己对钟的认识。如,生1:钟面有时针,分针;生2:有的还有秒针;生3:有些钟表面上没有针,只有跳动的数;生4:有的钟面上有数字1-12;生5:有的没有数字,只有12个分格;生6:我知道分针、时针、秒针都是(手势)这样走的;生7:分针走得快,时针走得慢;生8:钟面上还有一小格一小格,短针走一大格就是一小时,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生9:我知道1小时等于60分,1分等于60秒;生10:我能知道钟面两根针表示的时刻„„

开放的教学思想,激活了每一个学生,使主体性充分张扬,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2.创设教学情景,开放教学内容。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首先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不应该将教材内容看成凝固不变的,而应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生活经验,注意与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吸收时代信息,收集数学信息资料,来扩展或更替教材例题和习题等,使现成结论问题化、静态知识动态化、数学知识生活化。

(1).创设生活情景。教学中积极探索与建构生活中的数学体系,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学习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用数学思维去审视,有机地带进课堂,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例如:三年级老师教学“乘法应用题”时,以长阳清江为主线,将乘法应用题一个个鲜活的场景串联起来,让学生于情景交融之中学数学,学生不仅掌握了乘法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解题方法,而且渗透了热爱家乡、美化环境的教育。

(2).创设问题情景。数学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发现和实践的过程。教师只有开放知识和问题的探求过程,精心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策略,让学生凭借学习和生活的经验感受,自己去主动地探索发现,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获取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提高学习和创新能力。

例如“圆的认识”中对圆的特征的教学,在学生列举出一系列圆形后,教师向学生提出:哪一个物体的面一般非设计成圆形不可?为什么?学生从生活的体验中找到了车轮一般非圆形不可,并充分表达了圆形及非圆形车轮的行驶情况,感悟了圆外部的特征。师:车轮需要车轴来固定,那车轴应安装在车轮的什么地方?为什么? 生:应该装在车轮的中心,因为这样轴到地面的距离不变,行驶才平稳。(学生再次感悟了圆心的意义,圆心到圆上任一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特征)师:那么怎样找圆的中心呢? 学生相互讨论研究,寻找方法。

生1:量圆的宽度,最宽的地方画一条线,这条线的中心就是圆的中心点。生2:把圆对折几次,折痕的交点就是圆的中心点。

“整体建构,和谐教学”培训总结 篇3

和风细雨润无声

—浅议英语课堂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

作者:李 萍

单位:文峰中心校 2009年5月6日

[正 文]: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学课堂高效率的重要前提,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语言、陶冶情操,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充分利用课堂这个语言环境,有的放矢地设计和使用风趣睿智的教学语言,对创设英语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构和谐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不容置疑的重要作用。

那么,在英语教学中,该如何创设英语教学环境,建构和谐师生关系呢?

一、创设和谐课堂,建造和谐关系的基础

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是保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因此,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消除紧张的上课焦虑情绪,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一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利用课堂环境,审时度势的运用教学语言,使用表扬、激励等语言,有效地控制学生在课堂的行为,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和乐趣性。其实英语教学的主要难点就是汉语与英语学习之间运用灵活运用语言的难点,平时我们的学生所想所听,所说的全是汉语,只有课堂才是学生接触英语的主要场地,所以教师尽量要把握好课堂的几十分钟时间,多用英语表达,与学生语言交流沟通,刻意营造英语语言环境。如我在对小学五年级新生第一次上课时,就用英语与他们问好,作自我介绍:

二、促进师生沟通,建构和谐关系的源泉

和谐的关系需要人与人之间心灵的碰撞,而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如春风一般的温暖,同时对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和谐的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宽松、活跃的学习环境中,在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能对英语学习有很高的兴趣性,敢于主动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师生间的良好沟通是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源泉,那么作为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建构和谐关系呢?

1、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独立个性和情感的人,教师要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心态,尊重每位学生的才智能力,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对学生尊重与否往往决定着课堂气氛是否愉快、和谐。尊重学生就会尊重孩子的发言,聆听他们的见解,相信他们的能力,给予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权力,使他们主动、乐意地参与至共同进行的教学过程中来。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不用命令性语气,如:“Do some writing.”,“Move your chair back!”,而应该多用协商式的语气,如:“how about read them once more?”,“Do you mind moving back a bit?”这种征求式的语言使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会拉近了许多,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蹲下来与孩子说话”。

2、宽容学生,信任学生

宽容是人类最美好的本能,在英语课堂上要多宽容、多信任学生,让我们的英语课堂充满信任和期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课堂提问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难度适宜的问题让他们回答,的主动性,师生间缺乏广泛的交流,更多的是教师的声音,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课内容,是一种不平等、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种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部分是缺乏个性、缺乏创造性的人。因此,在实施课堂教学综合素质化的今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建构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原有的单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1、师生对话,生生对话

包括师生间、学生间的对话、交流。可一问一答,可讨论或争论,相互启发,相互合作,围绕着教学目标前进。这有利于学生养成思维的习惯,了解思维的过程。一堂课从引入到新授再到反馈的过程中都可以将师生对话的方式贯穿进去。在引入环节,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创设情景,采用问题提出,设问引思,复习提问等手法,为新课的引入铺路搭桥,从一开始就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讲授新知识的时候通过对话检验学生对此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讨论的时候通过对话传递所要表达的信息;课堂反馈中也离不开对话,有时需要学生讲述自己的观点,有时需要同学彼此之间进行讨论,或是由教师提问、学生板演的形式促进全班同学共同学习。因此,师生间和谐的融洽关系,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起学生的热情去参与学习。

2、分组讨论,协作共进

伟大的教育家罗杰斯是这样给教师定位的:“教师是可供学生合理利用的灵活的学习资源,一位真诚善良的帮助者,一位潜能开发的促进者,一位学生作出独立思索和自主决策的咨询者。”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体会学习

[参考文献]: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培训反思下一篇:IT行业销售人员流失问题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