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和谐英语课堂(共12篇)
建构和谐英语课堂 篇1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要求构建英语高效课堂,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与效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文章对新课改模式下英语高效课堂和谐建构进行相关研究。
一、现阶段英语课堂教学的情况与不足
(1) 教学模式较为落后, 缺乏创造性。有的英语教师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不能灵活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 不能把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无法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使用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缺乏创造性。例如, 有的教师直接把学习内容写在黑板上, 直接讲述, 然后叫学生回答。这样, 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 英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比如把教学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 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进行自学。
(2) 教学内容细碎化, 缺乏整体性。英语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整体过程, 应该把各种英语知识串联起来, 形成完整的教学任务链。在英语教学中, 有的教师只是将某一个单元的课时进行细碎化整合, 无法将各种知识进行有机调整, 无法形成完整的整体教学。这样, 限制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掌握, 无法适应新课改模式下的教学要求, 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3) 过度看重口语教学, 忽视语法与词汇教学。一些教师认为英语教学应该看重口语练习, 忽视语法教学与词汇教学。诚然,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过去以语法与词汇教学为主要内容的英语课堂模式逐渐丢弃。但是, 词汇与语法是语言运用的基础, 如果教学不到位, 很难开展英语口语教学。因此, 教师还是需要适当注重词汇与语法的教学, 同时不要因为注重口语教学的流畅性, 而忽视口语教学中出现的错误。
二、构建新课改模式下英语高效课堂的策略
(1) 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 在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的同时, 转换自身教学角色。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不断加强与学生的课堂交流, 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利用真心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最为活跃的学习动机, 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初中阶段英语教学是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为主, 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所以, 教师要研究学生的特点, 不断更新自身知识面, 语言表达尽量幽默风趣, 了解学生对哪些知识面感兴趣, 以亲切诚恳的态度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与态度, 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英语学习热情的投入。这就需要教师加强自身责任心与耐心, 在自己工作中投入巨大的热情与精力, 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
(2) 提倡自主合作学习方式,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新课改十分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倡导学生之间积极互动, 让学生明白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要性。因此,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与合作。其一, 做好小组分组, 同时也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性。例如, 教师要对学生逐个建立学习档案, 了解每个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性。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特点, 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布置学习任务, 分工合作进行学习。有的同学语法较好, 就帮助语法不太好的同学, 使他得到进步;有的同学口语表达能力较好, 就带领小组成员练习口语。这样, 小组成员自主互助,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其二,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互动式学习课堂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踊跃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 展现独特的个性。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根据教学内容, 布置学习任务, 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合作式探究学习。每个小组把学习内容、独特想法等写成学习笔记, 互相传阅, 互相学习。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 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张扬自己个性, 肯定自我价值。
(3) 运用现代教学工具进行英语教学。当今是一个网络发达的时代, 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英语课堂。尤其是教师讲解听力与阅读理解时, 使用多媒体教学会让学习内容变得十分生动。学生更容易接受声音与文字图像相结合的立体教学, 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内容自行编辑与制作适合学生学习的多媒体材料。教学材料的丰富性可以打破教材单一性,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也有深刻的影响。英语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素养。值得注意的是, 过多的视觉材料会让有些学生不爱看书本材料, 精力集中于教师提供的视频资料。所以, 教师运用视频材料时, 也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把握尺度。
三、结束语
总之, 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是一项综合性工作, 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因此, 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明确自身教学不足之处, 根据具体情况, 给出相应对策, 丰富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推动英语教学进一步发展, 从而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英语能力。
摘要:针对现阶段英语课堂教学的情况与不足, 从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倡自主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运用现代教学工具进行英语教学三个方面, 研究构建新课改模式下英语高效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英语教学,高效课堂,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哲杭.英语高效课堂的预设与生成[J].当代教育论坛, 2012 (05) .
[2]王翠梅.新形势下的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分析[J].吉林教育, 2015 (02) .
[3]寇巧丽, 姚斌.浅析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11) .
建构和谐英语课堂 篇2
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向全国人民发出的新号召,提出的新要求。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如何将和谐发展理念融入教育,使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出应有的重要作用,需要我们教师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而语文课堂,更是彰显师生生命和谐的场所。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聚精会神搞教学,努力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使一堂堂语文课如一首好诗,一篇美文,一首动听的乐曲,一幅优美的图画,一出感人的戏剧,一部引人入胜的电影,令学生流连忘返,乐此不疲,焕发出生命的激情与活力。小学生活泼好动,充满着无邪,奏响和谐课堂的琴弦,是每一位师生心中瑰丽的梦。要达到此效果,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构和谐的语文课堂:
一、让学生走进文本,课堂因智慧而精彩
“唤醒学生封存的记忆,激发学生沉睡的潜能。”我们语文课堂,不应该是教师将一篇课文分析得头头是道,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文本、感悟文本、与文本对话,使他们在富有激情的氛围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挑战自我,从而培养他们勇敢的面对人生中的坎坷,平静的面对生活中的喜悦的心境。要知道交换一个苹果,还是一个苹果,交换一个思想,就会产生多个思想。我在教学《鸟语》一文时,首先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感受我对鸟儿深深的喜爱之情,接着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畅谈自己的体会。当说到小作者和布谷鸟对话的时候,抛下这个问题:小作者和布谷鸟还会说些什么?顿时,课堂上一片鸟语,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的话语:“布谷布谷,我要吃谷。”“布谷布谷,快乐幸福。”“布谷布谷,美丽清秀。”……此时,学生已分不清自己是课文中的鸟儿还是现实生活的我了,从而进入课文所想表达的意境之中。
此外,我在阅读教学中,允许学生给老师指错,给教材指错;允许学生向老师提问,甚至发难;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特理解、体验;允许学生自由组合,共同探究……我和学生还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同离合。我们可以一起为美丽的蝴蝶谷而赞叹,一起为徐虎的精神而感动,一起为卖火柴的小女孩伤心甚至流泪。在平和的气氛中,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去发现和探求。
二、让学生踏上讲台,课堂因自主而多彩
1、让学生走上讲台“讲”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讲故事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一些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如《牛郎织女》。对于这类课文,我们可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抓住课文主要情节、重点词句,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指导学生将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上台讲述出来,也可以鼓励学生再去搜集一些民间故事,在班级举行一次民间故事交流活动。学生走上讲台讲述故事,既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了故事情节,还在记忆故事的过程中发展语言,培养了语感。其次,教材中还有些课文内容较浅,学生易于掌握,对于这类课文,老师就可大胆放手布置学生分小组自学,然后请学生也当一当小老师,上台讲一讲。讲解时,语言简练清晰、条理清楚、方法新颖独特的,教师要给予特别鼓励。而其他同学则要评讲“老师”的讲课水平,对不足之处其他同学可及时作出适当补充,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非常感兴趣,投入学习的劲头十足,对知识的探求成为一种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需要,效果很好。另外,还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让学生走上讲台“讲”。学生如能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恰当的问题,表达出不同的看法、认识,此时教师若能让学生由此展开辩论,不但能使学生弄清概念,明白事理,还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让学生走上讲台“演”
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 这种上讲台“演”的形式非常合学生的口味,学生参与热情及所获的知识是单纯讲授知识所无法比拟的。语文教材选材丰富,有一部分课文非常适合学生走上讲台去“演”。教学时,教师若能利用语文知识的本身魅力来吸引教育学生,让学生走上讲台去“演”,以“演”促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材中选入了许多和生活很贴近的故事,搬上课本时已经改为剧本了。如《公仪休拒收礼物》,我就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加工,我就让学生在排练、表演的过程中,对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神态进行细致深入的揣摩,一个廉洁清正的官员形象很快通过课本剧的表演呼之欲出,情感的体验无需老师用语言去讲解。学生通过用自己的动作、语言和想象,大胆地创造性地把自己感知的知识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这样既对知识有了深刻而又具体的认识,又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口语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 走上讲台,指导学生学会演讲。学生演讲若能进入角色,毫无疑问,此时的学生已完全感悟了课文,老师也从繁琐讲解中摆脱出来。
三、让学生奔向生活,课堂因体验而精彩
当学生的心灵被真情添满的时候,智慧也会长上翅膀,一路高歌,定结出美丽的硕果。一堂奔向生活的课定是和谐生动的课,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是一种享受。如教学《走,我们去植树》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在课下搜集关于春天的.成语、古诗、歌曲、散文、图画等以及关于植树节和环保方面的材料。然后,我又把课堂搬到室外,带领学生走到草坪上、小河边、田野中,感受春的气息,并亲自种下一株小苗,让春彻底走进每一寸肌肤。最后来一次“品春”大比赛,带领学生颂一颂春天的古诗,唱一唱春天的歌曲,画一画春天的美景,学一学关于春天的成语,写一写关于春天的文字。再读《走,我们一起去植树》时,学生已经不是就文章而读文章了,课堂教学容量明显增加了,学生也感性地认识到春天历来是人们歌咏赞美的对象,为春天多植一棵树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每次我都是很愉快地为学有余力的孩子多设计一些生活题,鼓励孩子的每一次体验,每一次进步,每一次成熟,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充实与快乐。这样的课堂是和谐的,这样的教育是和谐,也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能体现教育的无痕。
建构和谐英语课堂 篇3
一、创设情感氛围,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只有主观上愿意学、有兴趣学、有良好的习惯,才有可能学好地理。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者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我们老师要注重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联络感情。俗话说:“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轻松起来,老师要努力保持微笑,让微笑成为教师课堂上的基本面部表情。教师不要刻意让学生体验学习压力,地理知识的呈现也要轻松、自然。通过轻松的形式呈现有趣的地理学科知识,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学习,不仅易懂,而且乐学。其次,教学表达要幽默,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并给人以启迪。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适时地进行教学设计,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和有效。有时面对学生的差错,幽默地纠错能让学生印象深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幽默引趣、幽默点拨、幽默纠错、幽默启悟,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一股新鲜血液,使课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再次,对学生多一些积极的评价,人的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个“四块糖果”的故事。这说明了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作为教师要努力放大他们的优点,寻找他们的闪光点。
二、创设和谐的活动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新课程标准观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因素互相作用形成的动态生长的构建过程。这种过程离开活动是无法实现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
施行“有效”教学,首先要设置适当有效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产生学习的兴趣。我们按照地理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实际,把每个教学目标分解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全体学生均能达到的,“保底不封顶”;第二层次中等生必须达到的,后进生跳一跳也能实现的;第三层次优秀生能发挥余力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较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或负担过重的感觉。课堂上教师要自始自终凭借课堂动态生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活动等有意义的信息或技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其次,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引发学生求知欲,唤醒学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教师创设条件,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运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努力挖掘潜力,充分发挥图片、模型、实物、自制教具等传统的直观教具的作用;另一方面,努力创设条件,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和谐的活动氛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保障。
三、创设和谐的质疑氛围,是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重要途径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醒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质疑问难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探究学习的能力,多元思维的品质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多种自主学习的活动形式,打开学生思路,让课堂质疑充满生命力。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寻疑,即引导学生动脑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释疑,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交流等释疑;引导学生存疑,对一些当前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告诉学生留待以后适当的时候再研究。质疑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共同努力。学生敢问爱问是培养的前提,会问善问是培养的关键。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质疑氛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表现就是思维量的大小。
四、创设和谐的体验氛围,使学生掌握有用地理知识
体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亲身旅历和感悟,是知识的内化、经验的升华。潜能在体验中发展,智慧在感悟中生成,体验是学生由知识通向智慧的中介和桥梁。叶圣陶先生说:“体验的方式并非一途。”体验学习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学生的任何一种试图理解所学的努力都可以说是体验。体验活动的方式有模拟体验、实验操作体验、活动中体验、实地观察体验创高情境教学体验等。他们的情感受到熏陶,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反之,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构建和谐轻松的地理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才能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大大提高。
课堂教学在高兴、愉快的情绪中进行,当堂的学习效果比一般情绪下的学习效果要高得多。和谐,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更是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崔允.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J].人民教育.2001
解读阅读教学,建构和谐课堂 篇4
一、构建和谐课堂, 体现人文精神
新的课堂理念认为,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活动, 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过程, 教学中, 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研究学生在课堂上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学习活动, 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 让学生树立参与学习的信心。
1. 利用教室的整体环境。
要构建和谐课堂, 首先要突出教室环境的美与和谐, 充分发挥环境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熏陶作用。如充分利用黑板报, 举办抄写、贴纸、绘图等活动, 展示学生喜爱的故事、童话、图形, 让学生对其中的故事童话产生浓厚的兴趣, 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2. 关注学生的阅读情绪。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 就应该鼓励他们主动阅读, 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便让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慢慢来, 老师相信你能读好!”“你是最棒的, 相信自己!”“你敢于站起来回答问题就是了不起的进步!”“相信你能行!”“你会读好的!”“你读得真甜美!”这些激励性的语言应充满课堂。教师的激励能让学生敢于阅读, 敢于发言, 学生没有了紧张、畏惧心理, 自然而然地就把精力投入到阅读学习中, 同时, 学生能感受到阅读学习是一件很舒服和愉快的事情, 这就能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愿望, 充分体现人文精神。
二、挖掘文本内蕴, 提高阅读效果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 融入角色, 体会课文的情感, 从而与文章的主人公产生心灵的共鸣。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 专家们也多次强调教科书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教学资源, 语文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因此, 教师应注重用好教科书, 注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挖掘文本的内蕴, 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 认真地读, 充分地读, 用心地读, 用心去感悟。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 可以提问:邱少云是怎样牺牲的?在烈火中他为什么能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不动?借助问题, 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内容, 从描写邱少云外表的句子和插图想象:烈火熊熊, 浓烟滚滚, 邱少云怒目圆睁, 咬紧牙关, 顽强地坚持着, 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也没有挪动一寸地方, 没有发出一声呻吟, 通过这些, 来体会邱少云当时的内心活动。这样做, 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了阅读效率, 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加强对文本的理解, 把握、吃透文本, 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文本, 抓住重点难点, 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三、培养阅读质疑能力, 促进多维思考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我们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 突出语感、质疑和应用能力培养的阅读课教学模式。
目前, 质疑问难、合作探究的阅读教学模式占着重要的地位。如教学《草船借箭》, 在学习“知悉对方”时, 有学生质疑:如果鲁肃事先全盘告诉周瑜, 诸葛亮的借箭计划会成功吗?为什么鲁肃不会告诉周瑜呢?针对这个问题, 同学们认真思考之后, 有了不同的答案:鲁肃是个老实忠厚之人;鲁肃想试试诸葛亮的本事;鲁肃两边都不得罪, 告诉了周瑜, 但不全说;鲁肃对周瑜的做法有成见;鲁肃和诸葛亮是最要好的朋友, 他当然不会出卖诸葛亮……这样就引发了学生的多维思考, 反映出了学生的个性化观点。
教师要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 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 借以探求新知, 发展智力, 激发其课堂学习的兴趣。《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 父亲为了解救儿子, 夜以继日地挖了38个小时, 这一情节能使学生对父亲产生敬佩之情, 敬佩其坚强、坚持、坚守的精神———不论发生了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但有的学生提出质疑:假如父亲挖了38小时之后, 结果抱到手里的是个没有救活的儿子, 他还了不起吗?假如这位父亲在挖的过程中, 房屋又塌了下来, 自己真的永远和他的儿子在一起了, 那该如何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呢?……各种假设, 各种结局, 学生从生疑、质疑、释疑中感知到了父亲对孩子深沉的强烈的爱, 促进了学生的多维思考。
四、重视课外积累, 拓展阅读视野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 不仅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阅读积累, 还要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 适当地引导学生收集资料, 阅读文章, 推荐读物, 以拓展学习内容,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因此, 教师应通过教材教会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 激励他们广泛涉猎课外读物, 以达到拓展阅读视野、积累语言知识的目的。
建构式生态课堂英语教研组 篇5
----柘汪中学英语教研组
我校自实行新的课堂改革以来,从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来看,已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为了进一步优化我校课堂教学,抓实抓牢这块教育的主阵地,把我校的教育教学真正落到实处,特制定以下实施办法。
一、课前预习,强化指导
1.以“先学后教”为手段,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先学后教’有三层意思:①学生一天学习结束,家庭作业中就有“先学”的预习作业;②教师课堂内施教,先让学生自学,在感知、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再施教;③教师展开教学过程的依据是:学生今天的学习基础。教师应该预先把握好教学的重点、难点,而这里正是学生不易解决的内容。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一方面督促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确保完成好自学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可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另一方面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特别是通过板演,练习等检测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带倾向性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
2.学生自学之后,教师注意三点:(1)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原则上不教。(2)教的要求,不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毛病。(3)教的方式即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即使倾向性问题,也可能有人会),如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要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要更正。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少了,一般不超过五分钟,就能通过补充、更正的方式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最后,引导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训练。教师要保证训练的时间不少于十五分钟,让学生能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还要保证训练的形式像考试那样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按时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
3.“先备”是”先学”的前提
相对于学生的“先学”,教师则就是要“先备”。具体来讲,备课要做到:
⑴备课备目标。备好目标要做到“四要”。即:一要明确。教学目标在教案中要明确表述,见诸文字时不可含糊其辞。二要具体。教学目标中关于知识性的内容的教授从未知到已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从低水平到高一级水平都要有具体要求。三要恰当。教学目标不超大纲,不超教材,在不降低质量的前提下使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四要完整。教学目标的设定,既要有认知目标,又要有智能目标,还要有情感目标,要融知识传授、智力开发、德育渗透于一体。
⑵备课备练习。备课备练习是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首要途径。具体做法是:一是认知目标为主线,设计出课堂上能够进行令集体教学、小组交流和个别辅导三结合的练习题,以利于分层落实。二是以智能目标为核心,坚持采用启发式教学,设计出利于把学生推到主体地 位,利于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的趣味性习题。
⑶备课备操作。在备课过程中,要强调将所备知识内容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即:
复习铺垫有“高效度”。以旧知引入新知,短时高效,平中有奇;
导入新课有“强力度”。新课导语要像磁石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认识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传授知识有“渗透度”。精心设计新课知识内容,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新知识的活动,教师设置知识台阶,引导学生步步登高;
巩固教学内容“多角度“。通过设置精巧练习,从不同角度和形式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课堂总结”高浓度“。课堂总结尽量做到提纲挈领,力求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加强印象和巩固记忆。
⑷备课抓集体。由于我校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我们要重视发挥集体研究教学的作用。按科目设立备课组,平时加强备课组的教学研讨,在每周进行至少一次的正规集体备课中明确规定备课的重点、难点及讨论事项。学科组长每月检查一次教师备课情况,教导处每半学期检查一次,检查情况在每学期一次的教学工作讲评会上逐个讲评。
4、把”当堂训练“作为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
⑴注重即时训练:课上讲了什么,及时巩固训练;今天学习了什么,当天训练强化,不至使学生产生遗忘。
⑵注重训练容量:像英语、数学、语文等,我们可以看到,课内的训练,可以说是大容量的。有时一节课就是真正以训练为主线贯穿始终,让学生在高度专注、高效的学习情形下展开教学过程的。
⑶注重训练节奏。我们在训练中要注意调节训练的节奏和变换训练的形式。象英语学科组,上课的特点就是大容量、快节奏、多形式地让学生在训练中体悟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训练的形式,有口头的、有书面的、有”开头练“的,也有”开小组会"的等等,这些都因学科、因教师、因教学内容的难易度而有所不同。
⑷注重调动情绪。学生始终是训练过程中的主体,他们积极、愉快的参与十分重要。我们的训练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的训练中,享受到机会,感受到成功,满足自己表现的欲望,从而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学习给他们所带来的快乐。
二、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所谓“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节奏。考试的特点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规定的任务,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写字的速度比平时都要快,人的潜能也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都是45分钟,为什么有的教师不留课后作业或作业很少而学生学习成绩很好?而有的老师每天都布置大量课后作业而学生成绩还不好?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课堂教学效率是否高。课堂教学的辩证法就是如此,课上老师讲得多了,学生自学和练习的时间就少;课上学生轻松了,课后作业就多,负担就重。因为时间是个常数,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也 是一个常数。
三、备研合一----发挥优秀教师和集体的作用 主备教师要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讲学稿”草稿交本备课组审核,共同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讲学稿”修改后交本组轮值的审核人审查,再由主备教师将审核后的“讲学稿”交学科组长审定,制成正式文本。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讲学稿”再次进行复备和补充。第二天师生共用“讲学稿”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讲学稿”的复备栏填写“课后笔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
四、两案合一-----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师生共用“讲学稿”,老师的“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案”为了上好一堂课,教师要认真备课,这是教学常识。但老师的教案往往是“讲案”,只考虑老师怎么讲,很少考虑学生怎么学,即使教案中设计了一些双边活动,也往往是自导自演、自问自答。有些老师的教案不允许学生看,因为学生一旦看了“教案”,教师在教案中设置的一些“包袱”就泄密了,上课时老师就没法施展教学艺术。实际上,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与学还是两张皮,老师讲的东西不一定是学生想学的东西,也不一定是学生不会的东西。“讲学稿”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学习的全程来设计,充分体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包括四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讲学稿”在课前就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教材。实际上教材的大部分基础知识学生在课前就学会了,上课时老师按照“讲学稿”检查和点拨,以学定教。学生会了的老师就不再讲,不会的进行点拨,教的就是学的,学生不会的东西正是教师要点拨的东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是老师要补充的东西。没有多余的废话,没有多余的活动,没有故弄玄虚的东西,课堂效率高,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学生学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
五、“两本合一”---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课前预习的是这一张纸,上课看的还是这一张纸,课后复习仍然是这张纸。听课时需要记录的东西就在“讲学稿”的空白处补记,没有专门的课堂笔记本。课后学生复习的还是这张纸,没有专门的作业本,也不买社会上的各种复习资料和练习册。过一段时间,学生把“讲学稿”装订起来,就是精选的复习资料,考前也不再专门出备考题。减轻学生的负担首先应当从教师自己精选精编练习题开始。
建构和谐英语课堂 篇6
关键词:心理教育;和谐课堂;建构主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我国高职教育的规模得以迅速扩大,高职课程改革已势在必行。高职课程改革对于高职心理教育课堂改革来说,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机遇在于课程改革为心理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深入推进做好了思想观念准备,奠定了良好的课程理念、技术和文化基础,为心理教育课堂带来了新活力。挑战在于心理教育课是一门性质特殊的课,不管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方式方法上都有别于一般的学科课程。
建构主义是当代西方教育心理学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流派之一,它所提出的关于学习和教学的一系列观念已经成为不少国家进行课程和教学改革的一种主导理念。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在我国的课程改革中也是功不可没,它关注每位学生的“自我建构”,确立新的教师观、学习观以及知识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角色,真正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教师的主导意识。建构主义理论对学习和教学有许多新的见解,对高职和谐心理课堂的构建有重要启示,也为心理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高职课程改革背景下心理教育课堂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高职心理教育课堂存在诸多问题,致使课堂呈现出许多不和谐的因子,如:学科化倾向、课堂化倾向、医学化倾向、德育化倾向、片面化倾向和形式化倾向,既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也明显地违背了高职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影响构建心理教育和谐课堂的不和谐因素表现为几个方面:
1.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即包括师与生之间的不和谐、生生之间的不和谐
首先,心理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和谐,表现在心理教师漠视学生个性、以说教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缺乏师生情感沟通。其次,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和谐,表现为正常的观念差异变成了相互攻击、鄙视的目标;小组合作的和谐分工变成了组内成员之间的相互推诿;耐心地倾听他人变成了毫无理由地随意打断别人。
2.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的不和谐
高职课程改革要求教学内容由“封闭”走向“开放”,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有着鲜活思想的人。因此,陈旧枯燥的、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阻碍学生的心灵成长。心理教育的和谐课堂需要抓住学生成长中的每一个关键环节,设置契合学生生命成长规律的教学内容。
3.教与学之间的不和谐
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存在不和谐。有些教师为追求“新异”,在课堂上大搞教学包装,追求手段多样,这种花哨的课堂必然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
二、建构主义对构建心理教育和谐课堂的启示
1.建构主义教学观重视学习情境,推进和谐教学情境的创设
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学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教学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生成自我的知识结构。建构主义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从传统微观的教学设计转向学习情境的创设,通过设计真实的和互动的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协作与对话。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要求学生获得相应技术领域的职业能力,能很快胜任未来的职业岗位,因此,心理课堂学习情境的创设必须立足于高职教育特点,充分反映当下社会,提供真实互动的学习环境,可以通过提供案例研讨、实战演练机会等,让学生融入情境,引导他们通过协作与对话、体验和感悟,达到心灵的碰撞和智慧的开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心理能力和心理能量。
2.建构主义教师观启迪教师转变角色,促进和谐人际氛围的形成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任务是通过提出问题、设定疑问来理解学生的建构和促进学生自己的理解,把每一位学生作为积极的参与者和建构者去激励他们建构自己的心灵结构。同时,建构主义强调教师要学会放权,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教学小组,教学小组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通过对话、协作与交流,共享小组成员的思维与智慧,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依据建构主义理念,课堂上既有师生互动又有学生互动,有效实现了“课堂上信息的传递时间不分先后,传递对象不分彼此,传递形式灵活多样,打破了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沉闷状态”,从而激起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建构主义凸显教师角色和职能的转变,要求教师成为一位掌控课堂活动的“主持人”、学生主动建构经验的促进者、学生解决问题的帮助者、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平等沟通者,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心理课堂的主人,最终创造和谐融洽的心理教育课堂。
3.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激励学生构建心灵结构
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和谐的心理教育课堂遵循着“和谐以差异的存在为前提,没有差异也就无所谓和谐”。因此,课堂上强调心理课中对问题的回答没有对与错,提倡在差异中共存,允许课堂分享中存在矛盾和冲突,并把它称之为积极的差异和冲突,进一步激发学生心灵的碰撞、思想的激荡、知识的生成,让课堂更具生命的活力。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理解,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全面和深入。正是在这种“和而不同”的心理课堂中,学生畅所欲言、相互启发,使得思维得以拓展,精神境界得以提升,心灵得到成长。简而言之,在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心理课堂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建构者和发展者。
4.建构主义的知识观注重知识的建构性,提倡教学内容回归生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白板”,而是具有大量生活经验和先前知识的主体,这些知识与经验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即知识是学生以自身经验为基础主动加以理解和建构的。这就要求和谐的心理教育课堂必须遵循知识的生成规律,教学内容的设置需根据学生的经验和生活来设置,即增强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倾向。和谐的心理课堂上,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从学生的问题逻辑和生活逻辑出发,重视社会环境背景,关注学生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实现心理课堂的生活化。和谐的心理教育课堂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相联系,直接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如:高职心理教育中教学内容的设置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大一侧重于学生对环境的适应,完成角色转换,大二关注学生的生涯发展,侧重于综合能力的培养,大三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质量。在建构主义指导下,和谐心理课堂的教学内容是充分开放的,是面向学生现实生活的,并具有一定的时代发展性。
参考文献:
[1]崔景贵.新课程改革与心理教育范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57-60.
[2]崔景贵.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反思与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03(2):39-42.
[3]熊甦,吴筱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职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0):105-108.
[4]明庆华,王洪川.快乐课堂的审视与构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09-114.
(作者單位 江苏省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建构和谐英语课堂 篇7
一、教师无私的爱是和谐课堂的灵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我们的生活就不会充满阳光。”
有些教师深受学生喜欢, 教学效果突出, 但有些教师的表现就难如人意。究其根源, 最大的秘密就是他们是否拥有广博和深厚的“爱”。
“没有规矩, 无以成方圆。”良好的课堂组织纪律是取得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爱与严要紧密结合、有机统一起来, 才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真正的爱必然体现在严格之中, 爱而不严就会变成溺爱, 变成放任自流, 是出不了教学成效的。在教学中,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 教师不能把情绪带进课堂, 而应把爱心、激情、微笑带进课堂。教师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提供活生生的教材, 使自己的言行成为学生的表率。细心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帮助、理解学生, 使他们感到教师和蔼可亲, 平易近人, 消除师生之间的代沟。切不可专横武断, 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引起厌学。一位教师说起一件事使我深有感触:在上课时, 一位叫杨华的同学在座位上坐立不安, 脸涨得通红, 利用学生思考问题的间隙, 我走近他身边, 悄声问其原因, 得知他想上厕所, 有意安排他去办公室取作业本。看似一件小事, 却能体现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 保证了课堂的和谐延续, 也许学生因此感恩教师一辈子。此外, 对于有意破坏课堂纪律厌学的学生, 教师要摸清其思想, 适时、适地、耐心地去做疏导教育工作。对于后进生, 教师应关心帮助他们,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做好其思想转化工作, 要知道转变一个后进生有可能带动一批学生的进步, 对全班教学质量提升至关重要。
教师无私的爱可以影响课堂学习气氛和班级正确舆论导向,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让他们自主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可以说, 只有撒满爱的课堂教学才是最成功、最受学生欢迎的教育。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的保障
课堂和谐与否是要靠师生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前提条件。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与情感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核心, 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 尊敬老师是学生道德品质的根本, 尊师爱生是师生关系的基础。因此, 要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师生观, 转变传统教育中的“惟师是从”的师生观, 构建教学“双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这种新型关系下, 和谐将成为新课堂的主题, 教师和学生可充分了解和发挥自我发展的潜能, 增强“教”与“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在新型课堂中, 相互了解, 相互信任是成功课堂的有力保障。通过“双主体”意识的唤起, 确保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协作, 为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提供必要的保证条件。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始终以学生发展为起点, 以学生发展为归宿。教师是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者, 学习过程的参与者, 问题讨论的合作者, 学生发展方向的指引者, 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在平等、愉快、民主、积极的课堂气氛中, 得到主动有效的发展。
三、倡导合作学习是和谐课堂的有效尝试
当前, “杜郎口”模式为我们的教育树立了一面旗帜, 通过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效果显著。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 多数在家里处在“小皇帝”的地位, 娇生惯养、我行我素、优越感强, 缺少合作意识, 往往“合”而不“作”。“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 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引导学生学会沟通, 学会倾听, 学会理解和彼此鼓励支持, 学会在交流中分享成功的喜悦, 学会在集体中共同学习和提高。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让学生学会尊重, 帮助别人, 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设计切之有效的教案, 适时变换角色, 参与其中的学习、合作、交流, 做个平等的参与者, 耐心的引导者, 热情的帮助者, 积极的鼓励者, 调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 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这样, 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提高课堂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率与效率, 优势互补,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 更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和谐课堂的精髓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时期教育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 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促成学生主体意识觉醒的前提下, 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和目的并积极自觉、有主见地进行有效学习。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 设计合理的“导学案”,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好学心理, 让其体会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培养一种终身学习能力。
传统课堂中教师的“讲”占据了极大的空间,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听”的地位。新课堂要让学生多“讲”, 教师多“听”, 让主动权在学生手中, 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在一次全县地理教学公开课上, 一位教师在讲授《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节时, 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讲解—自己动手—自主探究—自己小结—自主反思, 整个课堂教师讲的时间不到15分钟, 大部分时间放在了学生“拼图游戏”和“学生竞猜比赛”上, 课堂气氛热烈和谐, 教学效果显著。和谐课堂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 对学生学习质量和全面发展大有益处。可以说,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是和谐课堂的精髓。
五、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 是和谐课堂的延续
教育就是育人, 目的就是实现人的发展。纵观我国当代教育发展的轨迹, 有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就是长期以来对“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这一本体功能关注不够。在实际教学中, 许多老师习惯以“成绩论英雄”, 将时间、精力和爱心放在“尖子生”身上, 忽视其他学生, 造成了对后进生歧视, 使他们得不到适当教育, 这种不良影响也许会伴随学生一生。最近网络上报道的“教师责骂学生不完成作业而造成学生自杀”的事件不是给每一位教师敲响了警钟吗?每位教师不可单凭学生成绩论英雄, 而应更多地关注每位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主动实践、合作探究的过程中, 获得知、情、意、行诸方面协调发展, 在培养适应社会要求所必需的各种基本素质的同时, 根据自身潜能、兴趣、爱好、特长等因素培养出具有鲜活个性的多样化人才, 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 特长充分展现, 真正做到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建构和谐英语课堂 篇8
一、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老师并不比学生高一个等级, 老师和学生是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老师在教学活动当中应该是一个“促进者”, 来不断地提升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具体可以表现在这两个方面:一方面, 老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 同时学生也要尊重老师, 达到师生共同尊重彼此。而且很多的时候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会采取交互式教学的方法, 这就更加要求老师与学生之间要拉近距离, 老师和学生之间不仅仅可以做学生与老师的师生关系, 还可以作为朋友。这样, 学生与老师的感情会越来越好, 那么, 小学阅读教学的质量自然而然地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另一方面, 老师与学生之间要相互的进行分享和学习。例如, 老师在教学生一篇文章的时候, 当学生阅读完文章以后, 老师便可以让学生站起来谈谈读了这篇文章以后的感想或者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遇到了哪些问题。老师要换位思考, 把学生遇到的难题进行解决。比如, 当一个学生站起来阅读文章时, 由于学生比较紧张, 把文章读的断断续续。这个时候老师便可以走过去鼓励学生说“不要着急, 慢慢来”。并给学生一个鼓励的眼神。我相信, 这个时候学生一定有太大的压力, 没有压力了学生不会那么的紧张。 当学生读完文章坐下的时候, 老师可以为其鼓掌并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和表扬。这样长此以往学生便会觉得老师亲切, 平易近人, 也会对老师的教学内容充满兴趣, 对老师的教学活动积极的配合。 所以, 师生关系的好坏将会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师生关系的和谐, 必将会提高我国小学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促进我国新课改的快速发展。
二、运用恰如的激励性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读”对于小学生来说占据了学习内容很大一部分, 我们常常能看到小学生摇头晃脑的在那大声朗读, 为什么会这么注重读书的能力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1. 我们常常听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小学生在朗读课文的时候, 读一遍, 还不一定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但是书读的多了, 再经过老师的讲解结合自己的感悟, 慢慢就能理解其中的精髓。2. 小学生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犯困, 而读书可以让他们集中注意力, 将注意力集中在课本上, 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 大声地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既然读书有这么多的好处,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应该怎样去读呢, 读书也是有很多种技巧的, 它包括朗读、默读、 精读、略读、跳读、品读、参读、研读等, 这么多读书的方法, 如何让学生能领略到其中的精髓呢, 老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始终是处在 “导”位置, 而不是用灌输的方法,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从而增强他们对于书中人物情感的理解, 提升自己的品德和情怀。在阅读过中, 老师要根据具体书本内容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阅读技巧, 用高超的技巧和激情去感染学生, 在学生读的好的时候要给予一定夸奖性的语言, 对于一时还不能完全掌握技巧的学生, 要循循善诱, 逐步引导, 不要急于求成。鼓励总是比批评有效果, 这样可以充分激起孩子的积极性和建立自信心。让孩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也能够具备包容他人、积极、乐观的性格。
三、构建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式合作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 突出语感、质疑和应用能力培养的阅读课教学模式。目前质疑问难, 合作探究的阅读教学模式占着重要的地位。教学《董存瑞炸碉堡》, 在学习到董存瑞正愁找不到东西支撑炸药包的时候, 有的学生就提出解决的办法, 认为董存瑞不一定要牺牲, 有人说要用木棍绑着炸药, 也有人认为情况危急董存瑞必须要这么做, 不然就会导致战败, 在学习到董存瑞牺牲, 中国人民解放军获得胜利后, 有人就提出, 如果当时堡垒没被炸掉怎么办, 不仅牺牲了董存瑞, 还牺牲了更多的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还会获得最后的胜利吗?在教学《草船借鉴》的时候, 周瑜一心为难诸葛亮, 让他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之箭, 谁知诸葛亮不慌不忙地说三天之内就能造好, 让众人为之一惊, 当大家都觉得他不可能完成任务的时候, 他带着十万之箭满载而归, 在这个课文里我们试图提出问题和质疑, 引起学生的讨论, 比如说, 诸葛亮怎么知道一定会起东风呢?如果虚张声势的计谋没有得逞, 敌人不上当怎么办?三天之内没有造出弓箭难道真的要砍头吗?可以让学生充分结合当时的情景去思考, 提出假设、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建构和谐英语课堂 篇9
关键词:思品课堂教学,情感生态氛围,高效,和谐
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 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 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甚至最勤奋的学生, 尽管他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努力去识记教材, 他也会很快地‘越出轨道’, 丧失理解因果联系的能力。”因此, 一个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就必须重视创新课堂教学, 营造良好的情感生态氛围, 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启迪智慧、提高觉悟的催化剂。因为, 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氛围, 是提高思品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
一、巧设问题情境, 激活学生参与意识
为了达到即定的教学目标, 教师要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 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 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 以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因此, 巧妙设计一些恰如其分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可以激活课堂, 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情境教学以兴趣为突破口, 以情感为纽带, 以思维为核心, 因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有独特的作用。教学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 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融合, 使生活融入教学, 使教学走进生活, 使学生学会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 并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设计问题。可以发动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 让学生自己设计, 自己表演, 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进而指导学生行为实践, 促进知识内化, 做到知行统一。如:在讲授《难报三春晖》这一课时, 我就巧妙设计了“爸爸/妈妈, 我想对您说”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对这一联系自身实际的问题非常感兴趣, 在轻松、愉悦、兴奋的讨论与交流中重温了父母在平凡的生活中为我们的成长所倾注的点点滴滴, 联想起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待父母的一幕幕, 如有的同学曾因母亲的唠叨而心烦, 有的同学因父母管教太严而逆反, 有的同学因父母的残疾而自卑, 有的同学因自己的任性而与父母顶嘴……通过讨论与讲述, 学生深切地感悟到母爱如海洋的浩瀚, 父爱如高山的深远, 纷纷表示要在生活中关心、孝敬他们, 深爱他们, 并把这种爱扩散到尊敬、爱戴邻里乡亲, 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最后一曲《烛光里的妈妈》使本课达到了高潮, 此时, 不仅学生情绪高涨, 课堂气氛活跃, 而且增进了子女对父母的理解, 使学生学会了感恩。这样, 不仅轻松完成了教学任务, 而且使思品课的德育功效得到了无限的张扬、放大与延伸, 使整个课堂教学始终洋溢着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融和情感的体验。
二、营建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 即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判者, 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 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支配者, 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教师似演员, 高高在上, 照本宣科, 满堂灌, 极大地压抑和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新课程改革却提出了新的教学观, 强调师生的互动关系, 倡导主动、多样化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 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 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 树立师生平等观念, 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 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 营造一个宽松、民主、自由、活泼、和谐而又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教师要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把课堂当成自我磨练、自我展示、自我塑造、自我教育的舞台,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创新思维, 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根据教材需要, 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辩论赛、知识抢答、小品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 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投入和创新的热情。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鼓励学生求异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 开发学生的潜能, 必须鼓励学生从质疑开始。”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 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思品课教学中, 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鼓励学生通过活动自主质疑, 求异思维, 发现问题, 大胆发问, 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自主探究发展,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传统的学习方式过于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 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 导致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 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直接传授书本知识, 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 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方式, 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 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另外, 学生的认知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 学生的这个认识过程的发生、发展是通过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来实现的。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 求异往往创造的开始, 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求异,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提出自己的设想, 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 还要善于鼓励学生去动脑、动手、动口, 去思维, 从而培养他们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即对学生的求异思维、甚至突发奇想, 教师要及时点拨, 善于表扬, 学会呵护学生每一个具有新意的冲动和念头, 珍惜和保护他们每一个带有创意的言行, 绝不能一味地求全责备, 更不能冷嘲热讽, 把一个个“天才的创意”扼杀在萌芽之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思品课教学也要与时俱进, 将现代化教学手段, 如图片、录音、录像、投影、电子网络等引入课堂。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 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 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 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 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
总之, 要构建思品课堂高效、和谐的教学情感生态环境, 有效地激活课堂, 教师需要从多层面考虑, 多种手段综合运用, 需要教师的悟性、创造性劳动的积累, 更需要学生的密切配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理解信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接受教育, 让教师满怀激情地有效指引, 让思品课变得快乐, 让师生的创新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尽情释放, 成为一种享受, 从而更有效地激发课堂活力, 提高课堂效率, 落实课堂效果, 实现学生、教师个体的全面发展, 也是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复生机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建构和谐英语课堂 篇10
一、建构愉悦自我思考氛围, 让学生有充分学习空间
强调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地位, 应该让学生成为课程学习的主人翁, 让学生有一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鼓励他们在自我思考的氛围中认知体味语言学习过程的快乐。这样的思考更是体现了对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肯定。
在教学中, 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 为他们提供愉悦的学习思考氛围, 让学生感受文本资源的美妙精彩之处。首先, 应尊重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差异, 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 形成全面认知感悟。其次, 关注学生的自我思考过程, 建议学生能通过口语表达形式予以呈现。再者, 允许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感悟来尝试运用交流辩论的形式大胆表达自己见解和主张。这些方式运用更能够让学生有充分的学习空间。
学生的自我思考过程, 更体现了其学习主体地位和价值意义。像在《牛津高中英语》 (Advance with English) 模块六Unit 1 Laughter is good for you的“Reading B Stand-up for your health”教学中, 建议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 根据“Reading A”中的思考题目, 留一定的时间, 让学生能够找出自己疑难之处, 并能够通过作标志的形式来予以呈现。学生能够在充足的思考过程中, 结合“What didthe articletell us?”和“Whydoweliketo laughter?”来探寻解题思路, 以此来把握文章主旨和表达内涵。这样的学习氛围营造, 更能拓宽学生的语言知识视野。
二、建构自由语言表达情境, 使学生有展示才能机会
和谐不仅需要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更应该让学生能够自由学习过程, 更好展示自己的语言学习才能。在这样的自由语言表达情境中,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尽情释放自己的学习潜能和激情, 还能够让学生保持一定的学习定力。
这样的自由表达, 能使得语言交际性更能得以体现。教师在教学中, 可根据学生的语言学习差异和不同学习思维要求来设计富有创意性的自由学习环境, 重点围绕“情境性”和“兴趣性”, 来让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时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肯定, 做到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特别要鼓励学生就自己的学习理解予以争鸣,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在展示自己才能同时, 不仅能够增强学习的内生动力, 更有学习的激情。
这样的自由学习情境创设, 体现了“以生为本, 全面发展”的人文化教学理念。像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四Unit1Advertisting的“Reading Advertisements”教学中, 可建议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 设想将未来的自己进行全方位包装, 并能够运用表演秀的形式来为自己代言做广告。学生在这样的表达中能够就“This is me in the future.”来尽情表演, 以吸引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力。这样的模式运用, 不仅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文本表达知识, 更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水平。
三、建构师生平等对话模式, 让学生能积极发展创新
学生英语学习信心来源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而这种素养需要教师的指导。英语课程教学认为, 建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课程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学生与教师的平等对话更能够丰富自身的学习思维, 促进发展创新。
教师在教学中多做学生的朋友, 多以商讨的口吻来与学生交流, 让学生有表达语言的话语权。通过这样的平等对话, 让学生能够愿意和教师配合, 形成良性互动的教学关系。在平等对话过程中,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运用多元化的思维想象力和丰富的语言表达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以更好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创新需要。通过师生平等对话, 更能够让学生看到自身的潜能。
总而言之, 建构和谐课堂学习环境氛围, 利于激活学生英语学习主观能动性和潜能, 让学生的课程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得以体现。在建构过程中应该围绕“和谐”来创设轻松自由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主动学习;突出多元合作探究, 让学生有团队学习精神, 增强认知情感体验, 促进语言知识技能内化生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第1版
[2]季小林.探索式教学方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学英语园地 (教学指导) , 2012年06期
[3]孙纯芹.情景化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 2011年17期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建构 篇11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师 教学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增长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高效课堂就是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所学知识,且掌握和熟练运用知识所消耗的时间要短。初中是教学的重要阶段,英语教学尤其重要,保障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也是初中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高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从成本观念角度来分析,高效课堂的内涵是教师消耗较短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并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分析,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并落实教学目标,使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追求教学的效率,而要保障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英语水平真正得到提高。
2.高效教学模式的设计理念
高效教学模式注重模式的系统性、开放性、多元性等,通过高效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初中生处于一个特殊的青春期,学生心理较为敏感,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英语高效教学模式的创设中,注重学生的自身条件,通过对学生的了解,设计与其相对应的教学模式,保障初中英语教学的优质高效。
3.高效能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教材、技能训练和课堂教学这几方面的进行是初中英语高效能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程序,而学习策略及语言技能是高效能模式的主要学习程序。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程序和学习程序,使教师的教学顺畅进行,才能保障学生学习质量的优质,并保障课堂的高效。
二、构建高效初中英语教学课堂的有效策略
1.尊重学生差异,树立学生自信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如果学生没有自信心,再简单容易完成的学习任务也无法得到保障,这就意味着初中英语教师不仅要使英语教学具有趣味性,还应通过有效途径树立学生的信心。
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就必须做到乐于给予学生帮助和认真检查、监督学生的学习。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点,认真了解、分析学生存在差异的原因。学生的差异并不是难以消除的,这些差异的存在是由于学生自身的条件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形成的。教师应当摆平心态,认真观察每一个学生,寻找学生差异的原因,以方便在教学中控制差距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相互作用应予以一定的重视。初中英语教学中常常会有小组合作学习,在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发展,进行合理的分组,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发挥作用。只有这种小组安排,才能使学生得到发展。
第三点,通过帮助、鼓励学生制定自己的目标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当充分了解学生,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帮助学生制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鼓励他们去实现目标。在学生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自我价值也得到了体现,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信心就得到了增强。
第四点,教师应当全方位地看待学生。初中生处于一个心理较为敏感的时期,这个时期教师对学生的一点肯定,可以给学生前进的路上增添很大的动力。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对其给予肯定,对学生进行夸奖,是使学生快速进步的良好途径,这也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
第五点,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由于不同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导致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不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在课外辅导时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辅导,对症下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进步。
2.创设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情境教学是指初中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教学内容为依据,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知识,从而掌握初中英语知识。在创设教学情境之前,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环境、心理状况进行了解,设置符合学生心理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使知识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缩小,还可以推动学生情感与理论知识的有效对应。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时,应当注意掌握准交集性活动和真实交际活动原则,保障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提高。
3.转变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英语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听从,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不利于建立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
要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就必须转变教学思路,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进行初中英语教学时,可以采取“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分身转换”等一系列思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使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如何建构高中英语高效课堂 篇12
一、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了解
先从学生的角度来了解学生, 在学习中, 多数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褒奖, 得到教师的关注。因此, 在教学中, 首先,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 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要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 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肯定表扬, 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饱满的学习情趣。其次, 要对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进行了解, 新知识的学习, 往往是建立在掌握了已学知识的基础之上, 知识是连贯的, 这样既充分利用了课堂的时间, 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又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能力。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
在新课程标准中规定, 根据学生年龄不同, 学生的身心有不同的特点, 进而要根据不同的特点制定不同学段的科学具体的教学目标。首先, 教师要定位合适的教学目标。如果教学目标定位过高, 学生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 就会丧失信心, 从而放弃;如果教学目标定位过低, 学生轻而易举就能达到, 就不会有通过自己努力, 收获知识的喜悦。其次, 教师要制定不同维度的目标并要相统一的教学目标。同时要分层次地制定教学目标, 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 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因学生而异, 体现出差异性。
三、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为使学生在教学中从“学会”发展到“会学”。课堂教学要努力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课堂上要突出精心设计提问和潜心设计练习。精心设计提问是把课堂教学搞活的一个突破口。好的提问有三个标准:1.有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但没有现成的答案。2.有了一部分答案, 但还不完整, 激发学生再努力探究补充。3.虽然一时不能回答, 但经过思索是可以回答的。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 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让学生回答, 使学生获得信心, 提高学习兴趣。潜心设计练习, 要求练习目的明确, 密度合理。每节课要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 让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业, 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争取达到优化高效。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正常发展。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教育。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水平和全面运用的技能。
四、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课前导入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要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 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掌握的知识情况把学生引入设定的情境中。根据多媒体设定的情境, 让学生思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引导者, 多数情况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精彩, 但是学生想象不出精彩的画面进而没有很大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师所讲解的画面更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 刺激学生的感官, 让学生通过画面更准确地了解知识, 产生兴趣, 提高课堂效果。
总之, 在教学中,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 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要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 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肯定表扬, 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饱满的学习情趣。定位合适的教学目标。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为使学生在教学中从“学会”发展到“会学”。课堂教学要努力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极具艺术性。以“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 创建新的教学理念钻研新课程标准, 学习应用先进教法来实现高效课堂。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
摘要: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 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以此来实现高效课堂教学。针对这方面来说, 现在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怎样实现英语高效课堂, 根据学生的特点, 制定合适的、有风格的高效课堂, 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 本文从多角度、全方位对学生进行了解、充分的课前准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等四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认识, 以使今后能够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关键词:高中英语,高效课堂,高效英语
参考文献
[1]张弘一.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南昌高专学报, 2010 (4) .
[2]罗海燕.高中英语教师自我素质的提升[J].中学英语之友:下旬, 2011 (4) .
[3]颜文珠.如何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 2010 (6) .
[4]万小云.新课程下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和探索[J].文理导航:中旬, 2011 (7) .
【建构和谐英语课堂】推荐阅读:
英语课堂的和谐建构06-28
和谐地理课堂的建构10-31
和谐建构12-07
家园和谐关系的建构07-30
“整体建构,和谐教学”培训总结05-11
广州市和谐社区建构的现状调查08-19
英语生态课堂的建构07-13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教学09-02
构建和谐的英语课堂10-23
建构式课堂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