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建构高效课堂(精选12篇)
分层教学建构高效课堂 篇1
摘要:分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教学方法, 利用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课堂练习及作业分层、考查和评价分层,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分层教学,高效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分层教学”正是依据“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 承认学生差异, 改变统一的教学模式, 因材施教, 为培养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农村初中数学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当堂训练, 其教学效果比不分层的传统教学要好, 初二和初三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差别会更大, 进行分层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
在此, 结合我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 谈谈我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学生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与学习的差异, 把全班学生按6-9人分成学习小组, 每个小组又按兴趣和基础分为低、中、高层, 高层是数学基础扎实、头脑反映灵活、学习数学兴趣浓厚、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 即优生。中层是中等生, 这部分学生对书本知识能学懂, 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低层是学习困难的学困生, 即数学基础很差、记忆力和反应都不好、学习习惯差的学困生。根据三个层次学生制定属于他们的学习目标, 进而在教学时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促进所有学生在自己的知识基础上得到提高, 体现群体中的“优势互补”, 激励学生上进, 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二、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根据三个层次学生在教学中的不同情况, 采用梯度教学, 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同时, 对三个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 要求低层次学生理解教材的基本知识。在培养实际能力方面, 三个层次学生也要达到课标的要求, 并要发挥中等、高等层次学生的学习潜力, 对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
三、教学过程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顾及三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习能力, 还要顾及到三个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进而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我在讲授知识时, 提问低、中等层次学生, 利用他们在知识上的不完善, 把问题展开, 进行知识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知识回顾→看书自学、分层完成学案 (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指导或高层次指导低、中等层次) →小组展示交流→教师针对问题重点讲评并对小组评价→知识小结。这样, 每个层次的学生平等参与课堂活动,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 便于激活课堂。
四、分层练习和作业
在讲授完新知识后, 教师要精心设计编排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和作业:对高层次学生, 教师指导学生能对书本知识进行迁移, 能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中等层次学生, 教师指导学生能对书本中的知识点进行理解, 能简单运用。对低等层次学生, 教师指导学生能找到书本上的知识点, 能套用知识点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有选择地去做, 以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 并及时纠正练习中所出现的错误, 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不断培养并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
五、考查和评价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对低层次的学生, 采用交流、讲解、鼓励等方法使其明确学习目标,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之乐学、爱学。压缩考试次数, 在平时考试后, 给出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 让学生自批、自评, 并讲评订正。这样可以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出自己的知识缺陷, 并及时补救。由于学生参与了整个评价过程, 进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身素质。
我在实际教学中, 实行分层测试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方法是“向学生出示的每次单元验收卷, 一般要设计基本题24道 (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及简单的计算题, 中等题2道, 有难度题2道) 。在平时测试时, 对低层次学生的要求是完成基本题;对中等程度的学生除完成基本题外, 另外加试中等题;只有优等生才要求全部完成。并规定, 某生测验成绩超过基本分数即向上一级转化。这样, 每个学生都可获得成功感和争取向上一级转化的积极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低层次学生多实施耐心辅导教育加多鼓励, 尽量多提问他们, 提高他们听数学课的兴趣, 要求他们完成作业和在测验中争取合格以上的成绩。对中、高层次学生主要是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提问, 鼓励他们积极自学, 多尝试一题多解, 尽量在测验时争取高分。
总之, 实施分层教学, 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每个学生都能受到与其相适应的教育,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听得懂, 为每个学生都创造了进步的机会, 学生的自信心有了很大的提高, 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提高了。同时, 分层教学可以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 学生明显进步了, 也缩小了学生之间的差距, 促使学生整体优化。
分层教学建构高效课堂 篇2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不同的学生在智力、兴趣、爱好、能力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对同一种知识的接受能力自然有所不同,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仍然采取“一碗水端平”的教学方法,势必会造成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而分层教学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使所有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经过不断的尝试,我们发现“分层教学”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各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高,使得教学质量大幅提高,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思路。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分层教学;高效
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每个老师的愿望,也是当今社会教育的当务之急。因为高效的课堂不但能够很大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也能减轻老师的工作压力。而小学是一个孩子对数学最开始的认知阶段,如何让学生了解数学、爱上数学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本笔者认为,若想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必须让学生们能够吃透教材的同时能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不应该把成绩的好坏就简简单单地归结为这些个体的差异,要学会尊重学生的差异,理解学生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想一想怎样来弥补学生的这些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都能得到发展。我努力尝试着一种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通过分层次的课堂学习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水平线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一、尊重差异,将学生合理分层
首先教师要通过查阅学生档案、测验、平时观察、家访等各种途径,充分认识每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综合考虑每位学生原有的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掌握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各层次学生人数的比例一般以1:2:1为好,也就是把全班学生中的1/4学习、思想较好的编为A组,1/2一般(中等)的学生编为B组,目前1/4较差的学生编为C组,重新编排座位(座位编排如图:BB‖CA‖CA‖BB)。需要强调的是,分层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也就是对于学生不要明确好中差的等级,平时教学中更应注重让层次在学生心目中模糊化,避免挫伤差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优化教学环节,将教学分层
1.教学目标分层
目标分层就是将原来统得过死的单一性教学目标改为因人而异的弹性目标:基础性目标、综合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对A组同学要求注重公式定理的推导、来源及深化;对B组同学要求掌握基本原理、概念及运算;对C组同学要求熟记公式,并进行简单运算。
2.教学和辅导分层
对于教师来说,其任务不再是讲解和讲授,而是了解学情,在宏观上给予调控,在微观上给予个别指导。根据A、B、C层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A层以“启发-研究-讨论-自学”为主要方法;B层则采用“启发-研究-讨论-讲解”为主要方法;C层采用“低起点、多反馈”的方法。
授课前让学生先预习并对疑难问题进行标示。授课时,前十分钟让学生自学新授内容,完成后,4人小组(小组成员构成结构为ABBC)合作学习:A层学生领导小组成员解决疑难问题,B层学生由A层同学进行辅导,C组的同学也由A、B组的同学进行辅导,发挥兵教兵、兵练兵的教育作用。
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后,课外辅导仍采用这种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的办法。B组的同学由A组的同学进行辅导,C组的同学也由B组的同学进行辅导。同时,教师对A层次的部分优秀学生加强课外竞赛辅导,对C层次的部分学生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
3.设计作业、练习分层
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作业、练习是一个重要的反馈渠道。在设计作业与练习时要体现出不同的层次。
比如在《解决问题》一课时,设计了以下作业:
A.必做题
(1)看谁算得都对。
4×8+23 54÷9×8 3×6÷2
(2)春游时,同学们排队射气球,3人一排,站3排,共击破18个气球,平均每人射中几个气球?
(3)宣传牌上左边有4棵树,右边也有4棵树,每棵树上有3个△,宣传牌上一共有多少个△?
(4)动物园里有8只黑鸽子,24只白鸽子,每个窝里住4只,一共需要多少个窝?
B.选做题
智慧宫里的魔术师把一根长16米的彩带,对折以后,再对折,轻轻一吹,彩带都断开了,每折长几米?你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中等的学生要求完成A类的四道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选择A类中的三道题目和B类的一道题目。这样,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中等的学生只要根据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直接完成,让其巩固了课堂上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而对于学优生,则以提高拓展为主,充分发挥其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便提高综合、灵活运用及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4.检测分层
检测是一段教学的小结,它有达标检测、矫正强化、反馈和激励功能,在考试中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试题可将100分的前面的80分左右为基础题,后20分分三个层次进行命题。减轻C组学生考试的心理压力,同时又可以提高优等生的上进心,充分地发挥考试的功能,打破了以往“一锅端”的教学、评价模式,摒弃一个标准、一张试卷的做法,淡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5.评价分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采用多样灵活的评价机制,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最大化。要想达到这个教学要求,分层对学生进行评价就显得尤为必要。因此,我们对于C层同学的教学评价要以表扬为主,尽可能地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肯定他们的一切进步,全面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B层学生主要采取激励性评价为主,不但要指出他们自身的不足,而且鼓励学生向A层迈进;对A层学生,我们要以竞争性评价为主,并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不断超越自我。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增加学生的危机意识,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有针对性的评价下取得更好的发展。
总之,在实施小学数学分层教育时,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策略以使分层教学顺利进行。小学教育可以看作是学生学习生涯的正式开始,是奠定今后学习基础的关键时刻。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所有教育工作从事者,要勇于担起这一重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进步铺平道路。尽管小学的学习教育不能决定学生的一生,但是对这个基础性的工作还是要有高度的重视,在采取了正确的教学方式和对学生学习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分层教育会达到它既定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民霞.浅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J].学周刊,2012(12)
[2]周君.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6)
分层教学建构高效课堂 篇3
关键词:分层教学;个体差异;自主学习;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7
一、分层教学的含义
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环境影响、智力因素等情况下,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不同个性为出发点,以因材施教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素质教育理念等作为理论基础,用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全面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设计
在教学活动中,我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分层:
1、学生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师首先要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有的同学参加过各种计算机辅导班,有的同学甚至参加过各级信息技术方面的竞赛,而有的同学则家里没有电脑,对电脑的相关知识特别匮乏。我们可以依据学生对知识的不同掌握情况,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或组。一般可将学生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把熟练操作计算机、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或勤奋的学生归为A层;把基本能操作计算机、接受能力一般或学习情绪不够稳定的学生归为B层;最后把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归为C层。以ABC的结合方式,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学习中碰到技术难题的时候鼓励小组同学一起探究解决,在共同研究技术的过程中促进同伴之间的友谊,也能提升学生合作探究,互助学习的能力。
2、目标分层
为了增强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信心,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如C层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为主,要求能模仿完成操作,能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B层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能对软件的功能有自学和探究的过程,并在具体作业中加以体现;A层学生在全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则要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教学分层
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讲解、演示、操作均应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尽量采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深化重点知识,分解难点知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并掌握知识。教学中尽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有成功感受,调动各种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既要满足基础好的学生更深层次学习的愿望,同时要消除基础较差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和帮助学习不自觉的学生克服惰性,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各个不同的基础上接受新知识。
4、辅导分层
学生操作时,教师要加强对B、C层次学生的辅导,尤其对C类学生,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积极组织A类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在辅导过程中,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指导他们完成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问题;另一方面给他们一定的空间让其钻研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对中等生则着力于指导他们如何学习如何动手,使他们能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牢固掌握基本知识点。
5、作业分层
上机练习是信息技术课的重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提前分配好任务,学习任务的布置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一般来说,低层次学生可从基础性习题开始,而后完成提高性、发展性习题。高层次学生在充分完成提高性和发展性习题的同时,教师可以考虑更高的拓展性和研究性习题。给A组学生布置的作业经常是那些拓展练习题,这可以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给B组学生布置的就是那些稍有难度的题目;给C组学生布置的就是课本上基礎的练习题。教师在设计作业任务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使作业的设计呈阶梯式上升,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一般性知识,又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取方向,增强了C层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B层学生的竞争意识,也促使A层学生积极探索研究更深层次领域的问题。
6、评价分层
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好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间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竞争机制,所以我们要重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及时的给予肯定及表扬。一般来说,对基础相对较差和缺乏自信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看到他们的优点,及时地加以肯定,对于他们的作品,只要能达到基本的要求即可,评价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挖掘作品中的亮点,充份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他们通过评价看到希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实施分层教学的收获
分层教学真正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不仅解决了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学生对不同层次内容的学习需要,同时也体现了尊重个体差异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喜悦。在分层次教学中,教师通过多角度讲解细化,使学生解决问题更充分,尤其是帮助学困生掌握教材内容,分层次教学也能较好地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扩大其知识面,加深其知识的难度,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使学习参差不齐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自我发展,既让学生获得了良好发展,也能使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分层教学是让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而达到最优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建构高效课堂 篇4
一、分层教学从备课开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备课作为教学的起始环节, 分层教学应从它开始。好的备课既要备教材、教法, 又要备学生。分层教学在备课环节应从学生的层次化、教学目标的层次化两方面着手。
1. 准确划分学生的认知层次。
所谓将学生分层, 就是根据学生的政治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学习热情及自己的要求、学校的实际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将学生按教学目标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高层学生要求做到自主预习、复习, 熟练掌握知识, 自觉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网络, 并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中层要求学生掌握大纲规定知识内容, 独立完成练习, 具备提高的潜质。低层是能基本上掌握大纲规定内容, 课后能复习, 巩固基础。同时, 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分析和把握应是一种动态的发展把握, 教学才会事半功倍。
2. 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 对教材作分层处理。
依据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要求, 为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并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按时完成任务, 有疑问的在学案上写下来, 以便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提问创设有针对性的探究活动。这样, 每一位学生都在不断的体验中, 享受成功的体验, 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课堂教学分层助低促优
课堂教学是否分层是落实分层教学的关键环节。首先, 让学生通过自读教材, 完成学案上的基础填空。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 均可完成各自的学习目标, 学习主动性被激发。其次, 在教学互动环节, 让学生将“存疑”的地方展示出来, 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及生生间的互动, 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教材的重点。例如在学习《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时, 可进行如下分层:低层次学生通过“一切蛋糕”感知公平的重要性;中等层次的学生利用“二切蛋糕”的体验, 结合教师提供的充实材料, 分析实现公平的措施;高层次的学生在“三切蛋糕”的活动中, 探究如何实现和谐, 即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样, 利用“切蛋糕”这条线索将不同目标的知识联系起来, 有利于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迈进, 高层次的学生超越自我, 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三、分层训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效率的提高, 需要教师运用习题训练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 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教师在设计练习和布置作业时, 可设必做题和选做题两类。必做题以选择题和简答题为主, 直接运用知识就可解决;选做题为综合题或探究题。这样既能激发中低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有利于提高高层次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分层提问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由此可见, 设疑提问对唤起学习动机, 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极其重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鉴于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所在班级的实际, 设计出相称的有层次的问题。如我在教学《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时, 针对中国开始重视环境污染治理的现状, 提出“实现中国梦”这则材料设计两问 (中等、后进生答) :国务院为什么要重视环境问题?上述材料体现了政府的哪些职能?设计一问 (优生答) :国务院上述提法的改变体现了十八大报告的哪些内容?通过这样设问, 既达到提问“准而能思”的分层要求, 又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主动的质疑和释疑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增强智力。
五、分层辅导培优补差
政治学科的课时数每周只有两节。利用课外的很少时间的培优辅差, 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不足。教师利用课堂提问和课余时间谈话, 心目中必须清楚每个学生成绩落后的原因, 做到有的放矢。补差时, 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每一次不要求提高很多, 尽量让他们“跳一跳摘得到桃子”, 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太大的压力, 因而容易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培优时, 注意思维的开发, 通过面批作业试卷, 加餐小练习, 一方面让他们在学习上发挥领头羊的作用, 另一方面让他们戒骄戒躁, 虚心学习。
六、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是进行分层次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低层学生侧重表扬, 中层学生侧重鼓励, 高层学生侧重促其发展。实施分层考试, 试卷可设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卷, 中低层次的学生做完规定的基础题;高层学生在完成规定的题目后, 可另做一些难度较大题目, 并作为附加分, 计入总分。这样, 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优秀的魅力, 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浅谈高效体育课堂教学的建构 篇5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体育教学要“使学生在掌握体育和健康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体育与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真正实现身体心理社会的整体健康”。按照这一要求,高中体育教师就要不断地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灵活地应用讨论、研究、练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建构,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建构、不断生成的个性化的教学过程。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总结,笔者发现,充分地与学生交流沟通,实施互动式的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多维教学目标的实现,最终能让学生在高效、有序、和谐的课堂教学当中懂体育、会体育、爱体育。
一、有效挖掘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内驱力。从学生本身的意愿来看,他们并非对体育学习毫无兴趣,只是在文化课学习的繁重压力和枯燥无味的体育教学方式的共同作用下才视体育课为“鸡肋”。作为体育教师,我们无法减轻学生繁重的学习压力,但是我们可以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地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富于青春活力的教学氛围当中喜欢体育,进而爱上体育。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自己当成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不是学习结果的控制者。因此,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和参与教学活动,作体育动作的示范者、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对话的中介者、学生不良行为的纠正者,通过自己的示范、引领和指导来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学习,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教排球移动的教学中,我们就不应该单纯地进行移动教学,不妨在教之前,先用绳子兜住球,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进行“投、躲”的游戏。学生在投球与躲球的过程中就会不知不觉地移动脚步,轻松地完成移步练习。然后再把移动步法融于排球移动练习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起来了。只要教师注意教材内容安排的新颖性,教法手段运用的多变性,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二、及时引导,适时激励,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从实际教学过程来看,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总是不断变化的,而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时刻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变化,用心留意并及时进行引导,适时地运用教师激励性语言来拨开学生思维的迷雾,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帮助其重燃探索知识的信心和勇气。我常在教学中采用三种激励措施,教学效果不错,在此简述,以供有关同仁参考。一是期望激励。即让动作规范、纪律性好的学生做动作示范和活动小组组长,通过组长的示范作用引导其他学生树立上进的榜样。二是表扬激励。即当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动作变得比以往规范准确了,或者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了,我们就应该及时地表扬其进步,让其体会到成功的快感,激发其更好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三是影响式激励。当学生出现动作、言语或纪律上的过失时,教师则不宜讽刺、挖苦学生,而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厌其烦地讲解和引导,激发其补缺改过的动机和行为。适时地激励,能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常置于“高期望,高表现,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
三、灵活运用,优化组合,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体育教学方法多样,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特长,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实现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如对于三级跳远课教学,我习惯将其分为两步:首先,让学生观看教学分解挂图的做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动脑、交流讨论初步建立动作表象。然后,大胆让学生以自主学习的形式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教师应适时、适当地进行点拨和指导。这样安排,教师和学生各自承担了不同的角色,并在教学过程中深入地交流和互动,使所有学生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又如篮球教学,我更钟爱分组训练法,即以学生的体力、身高、特长为依据将学生分成中锋、前锋和后卫小组,各小组安排不同的训练任务,以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在时间安排上,一节课以45分钟计,我们可以将30分钟用来教授技巧,15分钟用来让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在一旁观察和指导。这样就由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与老师互动的教学方式,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竞争、合作意识。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分别“增项”考试,然后再酌情加分,可使学生不但在体育运动中锻炼了强健的体魄,还促进了学生特长的培养,又激发了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让他们从体育运动中获取快乐,通过体育活动在学生之间建立深厚的友谊,促进对学生的体育情感的培养。
四、交流互动,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之所以倡导这样的教学方式,与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的教学目标是密不可分的。在此,笔者就结合两个教学实例来加以论述。如在“投实心球”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随意投小组、要领规范投小组、综合评价组三个探究活动小组,每一个探究小组给出一至二条问题让学生在课堂进行探究。结果,试验班级学生的学习的效果比以教师讲授或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为主的班级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好很多。同时,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学会正确的动作外,还要求学生根据动作内容创设练习方法,用来检验小组的学习效果。如在“投篮”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学会投篮的基础上创设一些提高投篮动作的方法。结果,学生创设的练习方法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理念令教师都刮目相看。
不断探索和丰富教学方法,打造实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中学教学改革所追求的目标。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新机遇,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灵活地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争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忠实践行者。
分层教学建构高效课堂 篇6
【关键词】英语;分层教学;高效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从定义上来看,分层教学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也避免了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本文拟结合牛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例,深入分析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分层教学,以引领英语课堂走向高效。
一、引导分层预习,奠定高效基础
预习是引领高中英语课堂走向高效的重要环节。以往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注重引导学生预习,更不注重分层预习。由于学生个体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如果设计完全相同的预习任务和要求,那么英语基础水平稍弱的学生则比较难达成预习目标,而英语基础水平较高的学生则出现“吃不饱”的现象,认为预习任务过于简单,也难以得到发展。为此,实施分层预习,以分层任务为牵引尤为重要。例如:在学习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8 中的Unit 4 Films and film events这一单元时,教师引导学生分层预习,取得很好的预习效果。
1. 请学习本单元出现的新词汇、句型,并用笔画出你感到疑惑的地方。
2. 尽可能地列出你所知道的电影节,举办地点(英文形式列出)。
3. 请分享你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并用英文简单介绍电影梗概,以及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
以上预习任务难度逐层增大。预习任务1,主要是针对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主要引导这一层(界定为C层)的学生主动学习本单元的词汇、句型,扫除阅读障碍,同时引导学生画出疑惑之处,以在课堂上解决,也便于教师掌握学生预习情况。预习任务2和单元主题紧密相关,要求学生利用各种途径,列出所知道的电影节,以及地点,主要引导B层级的学生完成。预习任务3较为开放,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主要引导A层级的学生完成。通过分层预习,有效地奠定高效教学的基础。
二、设计分层任务,展开个性学习
教师要设计好分层任务,展开个性学习,引导学生对应自己的层级学习,从而获得发展与提高。在设计分层任务时,教师要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保证任务能够驱动学生参与,并主动完成。在任务解决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并适时提供一定的帮助。例如:在学习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4 中的Unit 3 Tomorrows world 中的Reading Not just watching a film时,教师设计分层任务,引导学生展开个性学习,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次任务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充分掌握阅读内容,并且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1. What do viewers wear so they feel that they are actually in the film?
2. What technology is behind this product?
以上问题的设计主要是针对C层级的学生(英语基础稍弱的学生),学生通过仔细阅读,从阅读篇章中得到答案,从而掌握阅读主要内容。在学生展开阅读时,教师可以渗透一些阅读技巧,例如跳读、仔细读,带着问题读等,从而教会学生学习,提升学生英语水平。
3. How can RealCine excite the viewers five sense? Please make a chart and fill in the chart.
Sense Things needed Effects in RealCine
Sight
……
这个任务主要是针对B层级的学生(英语基础一般的学生),学生需要在仔细阅读的基础上,并经过归纳、总结,从而绘制表格、填充表格,写出sight, sound, smell, touch, taste这五项内容。
4. As a decision maker, would you finally be persuaded o invest RealCine? Why or why not?
这个任务非常开放,但是对于A层级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A层级的学生需要根据自己对整个阅读篇章的理解,从而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且陈述理由。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也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当然,教师设计分层任务,并不意味着A、B、C层级的学生不需要完成其它层级的任务。A层级的学生在完成本层级的任务时,要大胆挑战B层级的任务,B层级挑战C层级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尝试,从而最大化促进学生发展。
三、开展分层活动,引领走向高效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设计一定的活动,以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学习方式。设计英语活动,既能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学习,也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发展,并且引领英语课堂逐渐走向高效。但是,英语活动不能统一,而应照顾差异,开展分层活动,以保证学生均有能力完成本层级的活动,并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例如:在学习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7 中的Unit 4 Public transport这一单元时,教师设计分层活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次活动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课堂所学知识,从而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知识。活动设计如下:
1. 请根据自己对交通的认识,尽可能多地画出你所知道的交通标志,并在旁边附上英文意思。如:一个圆圈再加上10t,表示weight limited. 在展示成果时,学生需要利用英文介绍自己所画的交通标志。
这个绘画和英文想结合的活动主要是针对C层级的学生,活动任务较为简单。在活动时,教师融入竞争元素,比一比谁画得最多,又能准确利用英文表述出含义。
2.请用表格形式呈现各种交通工具的优点与缺点。
这个活动主要是针对B层级的学生,学生需要列出自己所知道的各种交通工具,并结合认知分析各种交通工具的优点与缺点。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俩俩合作,在结果呈现部分相互合作,一人呈现优点,一人呈现缺点,从而增加学生间的交流。
3. 请设计四天游的旅游路线,主要突出交通工具的选择,以及游玩线路。
这个活动主要是针对A层级的学生,学生需要自主设计旅游线路,并与同伴设计对话,突出自己的旅游线路、交通工具的选择等等。通过设计分层活动,学生都能很好地融入活动,出色地完成活动任务。
总之,要想引领高中英语课堂走向高效,实施分层教学势在必行,因为这是基于学生差异的课堂教学,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学习需要,最大化促进学生发展。
论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之建构 篇7
一、让学生带着“注意”倾注课堂
“注意”, 属非智力因素问题, 但它又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所不容忽视的。在一节交流课上, 其中一个环节是教师范读课文, 旨在引领学生如何读好这段话。但有的学生竟然连老师读到哪里都不清楚, 老师已经翻页了, 有些学生却还停留在上一页。当时我就想, 要是老师在范读前这样提醒学生:请同学们用耳朵专心听老师读, 用眼睛认真看课文, 用心随着老师默默地读, 注意老师是怎样做到抑扬顿挫的。然后再范读, 那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了。在我们的教学中, 经常会出现类似的现象, 学生在回答问题, 有些学生会认为跟自己无关;老师在讲授知识, 有些学生会表现出茫然;同学在讨论问题, 有些人会游离题外……所有这些都是由于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教学低效、无效。因此, 老师无论是讲授知识, 还是组织学生讨论, 或是让学生读书、思考问题……都要时时处处把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地引导到有关的活动中。另一方面, 要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清晰起来, 语文教学不要跟学生捉迷藏, 一节课要让学生学习哪些知识, 最好一开课就让学生心中有数。这对那些茫然不知所措的学生来说会有方向感、有责任感, 学习自然就会用心、注意。
二、让学生带着好奇探寻文本
学生怎样学习语文, 这是每个语文老师都要思考的问题, 否则你的教学就很难达到高效。可以这样说, 小学生学语文的动机是不清晰的, 没有哪个学生在上课前有明确的目标 (我要学到哪些知识) 和学习思路 (我用什么方法学) 。更多的是对奇趣的知识、问题感兴趣。也就是说在无意中, 在好奇、趣味中学到了知识, 发展了思维。因此,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 构建生动有趣的语文教学课堂。就教材本身而言, 真正有趣的并不多, 即使有一些, 也不可能让学生百读不厌。老师要善于发掘教材因素, 创设让学生感到奇趣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读书、思考。
看下面《鸟的天堂》导入的两种教学设计:
设计1:“同学们,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设计2:“同学们, 你们想知道鸟的天堂在哪里吗?它会是怎样的?”
设计1显然未必能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 老师必须在强调学习目标的基础上, 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设计2则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理, 一下就把学生读书的胃口吊起来了。可想而知, 学生读书的兴趣、效果当然会绝然不同。
三、让学生带着问题咬文嚼字
明代思想家陈献章曾说过:“学贵知疑, 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疑而能问, 已得知识之半。”阅读教学是以问题为路径的, 有了问题, 学生的阅读才能深入, 思维才能拓展, 观点才能表白。问题的设计, 要成为有力的吸铁, 引起学生的注意, 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第一, 问题有利于导读。读是语文教学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是让学生毫无目的的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 学生会厌烦, 而且收效甚微。相反, 如果用问题导读, 效果就会绝然不同。如教学《桥》一课, 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洪水的凶猛、可怕, 一教师是这样以问题引读1-6自然段的:
师:这是一场怎样可怕的大雨?
生:像泼。像倒。
师:这是一场怎样可怕的山洪?
生: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从山谷里狂奔而来, 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水渐渐蹿上来, 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通过问题引读, 省去了许多繁杂的分析理解, 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洪水的可怕。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 感受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础。如十一册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 一位老师这样设计导读:同学们, 一位七八岁的孩子写了一首诗, 母亲说“精彩极了”可父亲却说“糟糕透了”, 这是为什么?想知道吗?课文将告诉你一切。于是学生都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进了文本。教学问题不是为了制造热闹, 也不是为了师问生答, 而是为了培养学生读书、寻找、批注、分析、推理、判断的习惯和能力。这也是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交流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语文学习达到了一定境界。即享受了读书的快乐, 感受了体验的过程, 获得了思考的成果 (即使思考的结果不一定正确) 。可想而知, 当学生不再枯坐冷板凳听教师喋喋不休;不再有绞尽脑汁猜测老师需要我回答什么;当思考成为一种习惯;当表达成为一种真情倾诉。学生难道不是在“享受”语文带给他们的乐趣吗?这样的教学会是低效吗?
第二, 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思辨。教学问题要有利于学生的求异思维, 才能激发学生智慧火花的迸发。例如《将相和》一文, 有这样一句话:蔺相如说着, 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这句话完全可以成为求异思维的诱发点, 因此, 抓住“蔺相如是真的要将和氏璧撞在柱子上, 还是故意做样子吓唬秦王的”去诱导学生认真思考, 积极讨论。有的认为蔺相如真的要将和氏璧撞在柱子上, 如果不撞, 秦王就叫手下的人来抢, 和氏璧就落到了秦王手里;有的则认为这是蔺相如故意做样子吓唬秦王的, 因为他抓住了秦王爱玉如命的心理, 以用撞璧来迫使秦王以城换璧……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求异思维训练, 能促使学生跳出定势思维的圈子, 开拓思路, 从而培养创新精神。
四、让学生带着“拈”法贯通全文
课改已经十几年了, 语文教学取得最令人瞩目的是推翻了逐字逐段分析的教学法。抓重点、教难点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共识。众所周知, 教学内容的繁杂让学生味同嚼蜡, 是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一大原因。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讲究一个“拈”字, 即变“全篇授予”为“拈点带面、拈精取要”。教师要善于拈, 拈一点, 带一面;拈一叶而知秋, 拈一花, 带给学生的却是一片绚丽的春色。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一文教学, 可拈住课文的结尾一句“乡下人家, 不论什么时候, 不论什么季节, 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让学生读书、感受、交流———乡下人家都有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把一篇文章的教学“拈取”成一个点, 貌似简单实则内容丰富。老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深入。又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匆匆》一文时, 联系文中的“八千多个日子在我手中溜去”, 拈住一个“溜”字, 让学生算一算从进一年级到现在你度过了多少日子, 你感觉时间过得快吗?让学生感悟作者对时间匆匆飞逝的感叹, 然后引导学生从中得到警示:时光飞逝, 来去匆匆,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悲伤。既理解了课文, 心灵又受到了真真切切的震撼与教育。这种“拈精取要”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富于艺术技巧的问题, 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 是发展学生思维, 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语文课堂的问题, 应该体现出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结合, 成为架设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桥梁。
总之,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是教师永远的追求, 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 课堂上,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带着问题读书, 使课堂教学变为开放的, 双向的, 多渠道的主体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 进而让语文课堂教学高效起来, 实现高效性课堂教学这一教学的永恒主题。
参考文献
[1]陈卫芳,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销效[J], 成才之咱, 2009 (11) .
[2]高学峰,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思考[J], 甘肃教育, 2006 (23) .
浅谈高效体育课堂教学的建构 篇8
一、有效挖掘教材内容的趣味性,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内驱力。从学生本身的意愿来看, 他们并非对体育学习毫无兴趣, 只是在文化课学习的繁重压力和枯燥无味的体育教学方式的共同作用下才视体育课为“鸡肋”。作为体育教师, 我们无法减轻学生繁重的学习压力, 但是我们可以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不断地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富于青春活力的教学氛围当中喜欢体育, 进而爱上体育。当然,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将自己当成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 而不是学习结果的控制者。因此, 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和参与教学活动, 作体育动作的示范者、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对话的中介者、学生不良行为的纠正者, 通过自己的示范、引领和指导来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学习, 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 在教排球移动的教学中, 我们就不应该单纯地进行移动教学, 不妨在教之前, 先用绳子兜住球, 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进行“投、躲”的游戏。学生在投球与躲球的过程中就会不知不觉地移动脚步, 轻松地完成移步练习。然后再把移动步法融于排球移动练习中,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起来了。只要教师注意教材内容安排的新颖性, 教法手段运用的多变性, 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 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机, 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二、及时引导, 适时激励, 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从实际教学过程来看, 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总是不断变化的, 而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应时刻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变化, 用心留意并及时进行引导, 适时地运用教师激励性语言来拨开学生思维的迷雾, 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帮助其重燃探索知识的信心和勇气。我常在教学中采用三种激励措施, 教学效果不错, 在此简述, 以供有关同仁参考。一是期望激励。即让动作规范、纪律性好的学生做动作示范和活动小组组长, 通过组长的示范作用引导其他学生树立上进的榜样。二是表扬激励。即当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如动作变得比以往规范准确了, 或者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了, 我们就应该及时地表扬其进步, 让其体会到成功的快感, 激发其更好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三是影响式激励。当学生出现动作、言语或纪律上的过失时, 教师则不宜讽刺、挖苦学生, 而应该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不厌其烦地讲解和引导, 激发其补缺改过的动机和行为。适时地激励, 能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常置于“高期望, 高表现, 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 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
三、灵活运用, 优化组合, 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体育教学方法多样, 但“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特长,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实现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如对于三级跳远课教学, 我习惯将其分为两步:首先, 让学生观看教学分解挂图的做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动脑、交流讨论初步建立动作表象。然后, 大胆让学生以自主学习的形式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 教师应适时、适当地进行点拨和指导。这样安排, 教师和学生各自承担了不同的角色, 并在教学过程中深入地交流和互动, 使所有学生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又如篮球教学, 我更钟爱分组训练法, 即以学生的体力、身高、特长为依据将学生分成中锋、前锋和后卫小组, 各小组安排不同的训练任务, 以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在时间安排上, 一节课以45分钟计, 我们可以将30分钟用来教授技巧, 15分钟用来让学生分组练习, 教师在一旁观察和指导。这样就由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与老师互动的教学方式,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竞争、合作意识。同时,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分别“增项”考试, 然后再酌情加分, 可使学生不但在体育运动中锻炼了强健的体魄, 还促进了学生特长的培养, 又激发了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让他们从体育运动中获取快乐, 通过体育活动在学生之间建立深厚的友谊, 促进对学生的体育情感的培养。
四、交流互动, 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之所以倡导这样的教学方式, 与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的教学目标是密不可分的。在此, 笔者就结合两个教学实例来加以论述。如在“投实心球”教学中, 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随意投小组、要领规范投小组、综合评价组三个探究活动小组, 每一个探究小组给出一至二条问题让学生在课堂进行探究。结果, 试验班级学生的学习的效果比以教师讲授或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为主的班级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好很多。同时, 在教学中, 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学会正确的动作外, 还要求学生根据动作内容创设练习方法, 用来检验小组的学习效果。如在“投篮”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学会投篮的基础上创设一些提高投篮动作的方法。结果, 学生创设的练习方法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理念令教师都刮目相看。
分层教学建构高效课堂 篇9
一、了解差异,分类建组
《新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应该学会尊重学生的差异,了解学生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能力进行精心分层,实施语文教学,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让学生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个性。
教师通过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相结合方式,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观察、收集学生的阅读表现,与家长交换意见等方式来了解研究学生学习化学的情况,把握学化学学习的发展现状,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上课表现、作业情况、考试状况、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学习习惯及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将学生大致划为上中下三个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自己的层次,并按相应的规则要求自己,教师要不断激励和帮助学生,使其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针对差异,分类目标
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认知能力,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提出各层次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达到适合自己最近发展区的目标,着重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着眼差异,设计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使他们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求”,对下层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具体引导,逐步完成; 对中层,老师要用提示的方法,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对上层,则启发点拨,独立完成。教师应引导各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或印象深刻的内容( 即学习内容分层) 进行研读,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情绪、兴趣、注意力、思维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同种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因此,学生独立学习时,教师应鼓励各层次的学生灵活地采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擅长的学习方法和适宜的表现方法( 即学习方法分层) 去开展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地发展。
四、发展性评价,不断提高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分层检测评价,也是分层施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评价,有助于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新课堂呼唤“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评价,以评价促发展,是语文课堂评价的目的,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实现课堂评价由重视“知识”到关注“人”的转变,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塑造。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十分重要,不仅能起到导航作用,而且能使每一个学生从评价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比如,对中下层的学生主要以鼓励肯定为主,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对上层的学生以激励竞争为主,调动他们学习竞争意识和学习创造力。以分层标准来进行分层评价,这样能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因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
五、作业分层,唤起热情
如果说课堂教学给了学生一对驿动的翅膀,那么精心设计的分层作业就是给了他们一片用以翱翔的天空。我们在设计作业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改变以往命令性、强制性的作业为具有选择性和自主性的个性化分层作业,目的是要让每个学生在完成分层作业的过程中都有收获。其中“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梯进设计,就是一种很好的分层作业设计方法。基础题( 适合下层潜能生) : 完成作业布置任务的下限目标; 提高题( 适合中层中等生) : 检查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运用技能的熟练程度; 拓展题( 上层优等生) : 注重引导学生利用作业发挥自身的学习潜能。这样的分层作业,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主动冲关,做到“下有保底上不封顶”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不断张扬。这样的分层设计作业面向了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既可以保证一部分学生的基本发展,又可以使另一部分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现,能力得到发展,交流收获时又可以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从而让分层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展示特长、张扬个性的平台。
有教无类,分层创建和谐教育; 春风化雨,个性打造高效课堂。通过实施分层教学,给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目标、布置不同的任务,“避其短,扬其长”,给学生多创造展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努力后都能产生满足感,觉得学习是幸福的,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有利于高中化学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化学学习效果,从而打造高中化学有效、高效课堂。课堂分层教学,主要体现在分类建组、分类目标、因材施教、发展性评价和作业分层,教学着眼于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把个体差异看做是资源来开发,使教学指向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分层教学建构高效课堂 篇10
一、理清核心含义:新课学习中史学概念教学重心
宋明理学一课中的历史概念之多, 是令人目不暇接的, 概念深奥, 内容晦涩难懂, 那么教师如何选择教学内容来理清历史概念的核心含义呢? 这要抓住本课核心概念“宋明理学”中的“理”。宋明时期究竟有多少“理”的学说呢?, 如何让学生理解不同人眼中的“理”与“心”的含义, 这就要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 精心选择上述历史人物的言论内容来理解各自的核心理念。如理解“程朱理学”的理时, 可向学生展示三段材料:
材料一:“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天者, 理也。有理而后有象, 有象然后有数。”“父子、君臣, 天下之定理, 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为君尽君道, 为臣尽臣道, 过此则无理。性即是理。仁、义、礼、智、信五者, 性也。今日格一件, 明日格一件, 积习既多,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 《二程遗书》) 。”
材料二:“宇宙之间, 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 地得之而为地, 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 其张之为三纲, 其纪之为五常, 盖皆此理之流行, 无所适而不在 ( 《文集卷七读大纪》) 。”
“昨谓未有天地之先, 毕竟是先有理, 如何? 未有天地之先, 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 便有此天地。理在先, 气在后? 理与气本无先后之可言, 但推上去时, 却如理在先, 气在后相似 ( 朱熹师生对话《朱子语类》) 。”
材料三:在朱熹看来。现实有两个世界: 一个是抽象的, 另外一个具体的;抽象的世界由理构成。一切事物, 无论是自然的或是人为的, 都自有其理。“理”指的是事物的终极标准, “理”的总和就“太极”。而具体的世界朱熹用“气”这个概念进行描述, 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气”的凝聚, 都是按照理的模式凝聚而成。以建造房屋为例来具体说明, “一幢房子要建成, 必须按照建筑学的原理来建造。这些原理是永恒存在的, 任何人要想成为伟大的建筑师, 必须充分懂得建筑学的原理, 按照建筑学的原理来设计、施工, 这样它设计建筑的房屋才能牢固和持久。那些受过专门培训的外行建筑工人, 在建筑房屋时, 或许靠本能, 或许靠一定的实际经验, 对于建筑学的原理或者不懂其中道理, 或甚至根本不知道。结果他们所造的房屋, 由于不符合或完全不符合建筑学原理, 必然不能牢固持久 ( 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 。”
通过上述材料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探究、认识到不同人眼中的“理”有着不同的“结论”, 很显然二程眼中的“理”是宇宙的普遍法则, 是事物的规律, 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 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朱熹眼中的“理”是事物的规律, 是客观存在的。在社会生活中理还指儒家的“三纲五常”、仁义道德。从两个人对“理”的概念理解看, 两人思想本质上是一致, 才有了“程朱理学”的称号。而朱熹的“理气论”含义理解, 则离不开材料二朱熹的师生对话、及材料三冯友兰对朱熹的理论的解释。在朱熹看来, 既然万事万物都有理, 那么统治者治理国家也和建筑房屋一样, 必须尊循治国之理, 古代圣贤的言论就是治国之理。这个国家社会如果都按古代圣贤言论组织行事, 就会安定兴旺, 否则就陷于混乱。朱熹深信有永恒之理, 古代圣贤言论就是永恒之理。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 在新授课环节只要知道上述概念核心含义即可, 无需进一步探究。
二、理解概念网络:一轮复习中史学概念教学重心
高三高考复习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较高, 学习目标定位为“进一步加深对史学概念理解”, 学生就要找到概念之间的联系并且建构概念网络。要使学生的历史概念系统化、体系化、整体化, 教师的教学重心必须在角度指引、方法指引方面用力, 以帮助学生能够对历史学科真正宏观把握, 对微观史学概念清晰理解。那么, 有哪些常用角度指引呢?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寻找历史概念之间的联系, 进行历史思考。
1. 历史发展进程及历史规律。以宋明理学为例, 学生从理学的背景———三教合一作为概念网的源头, 根据历史发展进程, 进而构建理学在不同时期不同理学家的对其理论发展这样的一个小的概念网络。
2. 史学理论的运用。以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应用为例, 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家思想发展到“理学”与“心学”阶段, 一方面, 反映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学本身具有自我调节、适用时代的本能。另一方面, 说明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中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促进或阻碍作用, 如推动了宋朝的“文人画”的发展。
3. 架构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如由宋明理学的思想内涵, 可以联系到“修身养性”“中华民族性格”“文人气节”等, 由“理学”作为“新儒学”的发展可以联系到“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发展”等。
4. 横向与纵向联系。横向: 宋明理学与文艺复兴建构联系; 纵向: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发展历程, 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宋明时期理学—明清时期儒学批判等, 由此认识到主流思想演变是一个不断吸纳融合各种思想流派的过程。
在一轮复习实际教学中, 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宋明理学”概念, 至少要设计两个环节进行师生互动:
第一环节:学会提炼概念, 自主建构体系。
教师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主要观点、历史影响三个角度回忆所学, 在分析、联系、思考基础上提炼概念。挖掘各种理学流派发展进程中的相同点, 提出问题思考, 教师根据问题重新整合资源, 根据学生情况创设问题情境, 指导、观察学生活动予以纠正,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建构与概念相关的体系。
学生处于学习主体地位, 整体梳理宋明理学知识体系, 结合教师提示, 通过回忆、翻阅有关复习资料, 认识再现宋明理学的内容, 在梳理过程中, 找到核心概念, 并准确表达出来。如历史背景方面: 儒学危机、冲击独尊地位、三教合一, 儒学者探索。主要观点方面: 世界本源、性即理、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心即理、致良知等。历史影响方面: 注重气节、自我节制、社会责任、历史使命感等。
第二环节:学会培养能力, 真正提升素养。
教师布置研究任务, 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指导。根据学生对宋明理学的“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比较情况, 设计两个比较性的问题: ( 1)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对求“理”的途径比较研究; (2) 比较朱熹与李贽对待儒家思想态度比较研究。根据问题与学生认知提供相应材料, 提升学生的历史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一:朱熹一生著书是209卷, 编撰书籍是210卷, 注释有38卷, 校勘是72卷。朱熹认为宇宙之间, 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 地得之而为地, 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 其张之为三纲, 其纪之为五常, 盖皆此理之流行, 无所适而不在。而陆九渊没有专书留下, 著作数为零, 只是后人为他编纂了文集。陆九渊强调人的本心作为道德主体, 自身就决定道德法则和伦理规范, 使道德实践的主体性原则凸现出来。其中一句著名的话:“吾心即宇宙” ( 研究角度之一:著作数量相差悬殊) 。
材料二:“如果敌机来了, 朱熹就会叫他的弟子爬到书架上, 去翻查飞机的种类性能和各种防控的知识。”“陆九渊会让他的弟子闭目静坐, 泰山迸于前而目不瞬, 不为机声所慑。” ( 研究角度二曹聚仁先生的比喻) 。
材料三:夫人者, 天地之心, 天地万物, 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 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 不知吾身之疾痛, 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 不虑而知, 不学而能, 所谓良知也 (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
材料四:至论天下之理, 则要妙精微, 各有攸当; 亘古亘今, 不可移意, 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 而其所行所言, 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
材料五:前三代, 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 岂其人无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固未尝有是非耳。……被服儒雅, 行若狗彘…… ( 李贽《藏书》) 。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方法, 选择自己的历史观点, 阅读补充资料并有效选择论据 ( 提取信息) ,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认识、思想碰撞、分享见解, 在分析综合历史信息基础上, 加深对“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宋明理学与明清儒学的理解, 解释对相关比较性问题的观点, 进而形成知识体系。
第三环节:学会灵活运用, 提升思维能力。
此环节实效性就看是否会运用概念分析问题, 这就要使教师引导学生应用历史概念来分析、论证和解决问题。例如, 可以运用“宋明理学“来分析宋朝的“文人画”、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 等等。
经过一轮复习后, 学生即将参加高考, 无论是知识和能力还是思想认识层面都有提高, 从培养目标看, 提高分数固然重要, 但绝不是唯一目标, 仍然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要求, 提升学生思维理解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仍很重要。高三后期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能力分层很明显, 基本有三层: 第一层次, 史实基础非常扎实, 历史概念表述规范准确、注意内外联系、历史逻辑、思路清晰;第二层次, 史实基础比较扎实, 历史概念表述比较规范、问题联系不全面、答题思路拓展不够;第三层次, 历史史实不扎实, 史实混乱、概念不清、答题表述不规范。面对这样的现状, 高三后期的试题讲评中史学概念教学重心选择应该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 提出不同学习目标的要求, 这就要理明各种学生层次, 找到其知识水平的“最近发展区”, 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因此, 可以这样说不同的学情需要不同的学习目标, 决定了高中历史教学必须重视史学概念分层教学重心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向勇.学贵自悟, 守旧无功.中学历史教学, 2011, (7) .
[2]张帆.用概念教学提升历史复习效果之我见.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3, (3) .
[3]张帆.用概念教学提升历史复习效果之我见.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3, (3) .
分层教学建构高效课堂 篇11
关键词:高中地理 高效课堂 学生主体 教学方法
打造高效的高中地理教学课堂,这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相互配合。第一,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主导,提高地理教学效率;第二,使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直观感受到知识点;第三,将地理带进生活,创设生活情景,使地理融入学生;第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去学,愿意去想;第五,及时进行教学反馈与反思,多与学生沟通,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只有师生在课堂上配合默契,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学习水平。
一、以学生为主体构建高效课堂
在现今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习惯依赖于经验主义,上课时采取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一节课上下来根本毫无效益。这种情况一定要进行转变。在地理授课的过程中,教师时刻要秉承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比如在讲《环境与环境问题》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尝试将课堂交给学生,组织学生对本章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当一次小老师,向班级同学讲授知识点。或者是把全班同学分为几个交流小组,要求学生小组内讨论我国现今存在的环境问题,并鼓励学生找出解决这类环境问题的建议和策略。最后将学生的意见和讨论成果汇总到教师那儿,由教师对其进行点评与评价。对学生没有讨论清楚、没有讲明白的问题,教师再在一边给与答疑解惑。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本章知识点的印象,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观,明白爱护环境的重要性,为环境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教师则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设计者、答疑者为学生服务,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的同时,也给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爱好学习,激发学生对地理课堂的爱好,从而使学生参与到地理学习中来,而不再是被动地做知识的接受者。
二、使用多种方法教学,提高课堂质量
现在是多媒体时代,信息资料的搜集整理包括呈现方式都越来越多元化、新鲜化。就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新鲜事物,相比起一板一眼的教材和黑白分明的板书,学生还是更青睐于图片、视频等信息。多媒体就会给课堂增添新的色彩、融入新的元素,多媒体中精致的图片、活泼的视频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在多媒体的带动下可以投入到教师所展示的内容中,全神贯注地思考知识,再加上多媒体中的音乐,让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相结合,更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这就启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水污染及其成因》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观察学校周围的排水系统,重点探究各工厂的排水情况,研究这些工厂排放出来的废水有没有符合地质局和环保署的要求。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能充分掌握水污染成因的相关知识点。又比如地质形态相关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褶皱、节理、断层等不同的地质面貌图片,然后还可以将先前的地质形态与最后形成的地质形态做一对比,使学生生动形象地感受到地壳运动给地质形态带来的作用和影响。学生不但直观地感受到了地质形态的变化,同时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地质构造这一节的相关知识点,课堂的授课效率自然能得到提高。课堂教学方式不应该是单一的,单一的教学方式会降低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只有把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课堂质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三、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地理感知
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将地理课程联系到生活实际中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让地理走进生活。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能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组织学生学习各种降雨(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等)的成因时,让学生回想在家里烧热水时,水壶盖揭开后,看见什么现象?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自然会悟出:烧开的水蒸气上升遇到冷空气会凝结成水滴,水滴降落下来就形成了降雨。这样一来,学生自然就非常清晰地明白了气流上升凝云致雨的原理。
教育即生活,课堂教学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同时更加深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生活感悟,让地理成为了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习与生活是分不开的,如果学生可以把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那就会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离我们的生活很近,不会再对地理产生恐惧心理。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效导入,激发兴趣
事实上,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手段教学,将地理带入生活,这些教学模式的改革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会对地理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想要征服地理知识,并想尽各种办法学好地理知识。在地理学科中,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对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课堂的帮助是非常大的。例如,在《气象灾害》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导入一些与台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相关的影音视频文件来为学生创造一种生动真实的氛围,使学生可以身临其中,感受到自然灾害的危害。这样不仅仅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形成,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发挥自主性,有效学习。
五、善于与学生沟通,加强反馈
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不是教师自己坐在家里想出来的,而是要由学生来判断的。学生心目当中有自己的一把尺,只有学生才能知道本次课的真实效果如何。教师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案在学生看来并不一定行的通。学生学到知识,这节课所用的教学方法自然是有效的,以后还可以借鉴使用,反之,学生反馈没有效果的授课模式则要趁早抛弃。教师要多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交流沟通,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根据学生的反馈结果,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查缺补漏,不断完善自身职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构建高效课堂,弥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标准要求地理教师不仅仅做地理教学资源的使用者,还要做地理教学资源的主动开发者。教师要善于反思,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反馈教学中的问题;积极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让生活成为最好的教材;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让学生在兴趣的带领下完成高效高中地理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杨虎宁.刍议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J].读写算,2012.
分层教学建构高效课堂 篇12
一、精心设计导语, 提高开课有效性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开始, 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 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 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好的导语, 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 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
1. 激发兴趣, 设置悬念。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如教学《最佳路径》时导语可设计为:同学们, 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大家一定对“米老鼠”“唐老鸭”这样的动画人物不陌生, 知道他们是谁创造的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就是和迪斯尼乐园有关的。
2. 触及重点, 短小精悍。
导语设计贵短, 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创作过程”等内容简单罗列, 过于冗长的导语, 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 还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如教学《詹天佑》时导语可设计为:同学们, 我们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古往今来, 在我们的神州大地上, 群星灿烂、人才辈出, 涌现了许多杰出人物。今天学习的课文所要介绍的这位人物就是其中的一个, 他的名字叫———詹天佑。
3. 创设气氛, 营造氛围。
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选进教材的课文, 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 教师在设计导语时, 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 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 以创设一种氛围, 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当然, 我们要切记:“教无定法。”导语的设计还可根据课文、学生等随机应变, 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 都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 注意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只要是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拨动其思维之弦, 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 都应是成功的导语。
二、讲究设问技巧, 优化提问的艺术性
设问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 而教学艺术的活力在于创新。因此, 有效提问需要问题设计者倾注心血, 不断追求创新。只有这样, 设计出来的问题才能形式灵活, 富有情趣, 从而为学生所喜闻乐答。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为什么?”“怎么样?”, 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 就会钝化学生的思维。“曲问”、“活问”, 并力求他们在思维时“跳一跳”才能回答, 其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如在教学寓言故事《狐狸和乌鸦》、《蝉和狐狸》时, 可设计这样两个问题:
问题1:这两则寓言故事有什么不同?
问题2:为什么《狐狸和乌鸦》里的乌鸦会受骗上当, 而《蝉和狐狸》里的蝉却没有受骗上当?
同一个教学内容采用以上两种不同问法, 第一种问法是老师直接让学生找出两个故事的不同, 而第二种问法是老师变“直问”为“曲问”。问题2可以让学生把这两则寓言对照着读一读, 从具体的语言材料去感悟。然后讨论交流各自的体会。乌鸦在狐狸的花言巧语面前失去警觉, 因而上当受骗了;蝉却不是这样, 它始终对狐狸的“赞叹”保持警惕, “察觉其中有诈”, 并且非常机智地用扔下树叶的办法来试探狐狸, 狐狸露出了尾巴。学生能通过“自从看到……蝉的翅膀”、“怀有戒心”等词语中体会到蝉不仅有智慧, 而且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显然, 问题2是一个较有价值的探究话题。
三、科学选择方法, 拓展教学方式多元化
1. 不断激趣。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教师要帮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与氛围, 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有一种意犹尽兴未了的感觉。如我教《台湾的蝴蝶谷》这课时, 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台湾的山谷、蝴蝶赶到山谷聚会的情境、阳光照耀下的黄蝴蝶、上下翻飞的几种蝴蝶等课件, 一时间教室成了景色迷人的“蝴蝶谷”,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适时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散点。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散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把课堂与课外、课本知识与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结合起来, 在大语文环境中学习, 使学生拓宽眼界, 开阔视野, 活跃思维。
3. 鼓励质疑。
质疑是学生最宝贵的学习品质, 学生不会质疑就不会学习, 不能创新。学生初学课文, 自主设疑质疑;精学讨论时, 敢于向小组同学质疑, 向全班同学和老师质疑。老师切忌对学生的质疑避而不谈, 此时学生最需要的就是老师的鼓励与关爱, 以及细心的呵护与诱导。即使心中的“疑”解不了, 在他心灵深处也会种下种子。
总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只要我们抓住教学的“给力”点———构高效课堂,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那么, 学生将在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中, 放飞想象, 培养思维, 提升素养。课堂终将成为师生之间思想交流的盛宴, 我们也将在品享盛宴的过程中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分层教学建构高效课堂】推荐阅读: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07-07
高中语文课堂分层教学论文07-12
数学分层教学05-28
英语分层教学06-17
分层教学机制06-27
分层教学目标07-08
初中分层教学08-07
分层推进教学08-09
分层分类教学08-25
内分层教学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