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分模块教学

2024-06-08

分层分模块教学(通用11篇)

分层分模块教学 篇1

在国内, 近些年扩招后, 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对学生按英语成绩实施分层教学, 并已取得一些成绩。2009年, 我校在2008级本科公共外语分层教学的基础上, 开展了分层、分模块、分类别教学的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本课题组主要负责写作模块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目前, 我校逐年扩招后本科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另外,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至今没有专用写作教材, 也没有专门的写作课, 教师教学随意性强。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改革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有精读、泛读、听力等课程, 还要有写作课和专门的写作教材, 使写作教学规范化、系统化。

2009年6月成立了课题组, 从我校实际情况入手, 探讨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阶段、系统的写作教学。

一、实施过程

1、学期初学生关于写作的问卷调查情况

2009年6月本课题组设计了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问卷, 并与9月对大一A班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中学的写作基础不是很好,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词汇量不够, 课下的练习很少, 缺乏必要的技巧和指导, 对大学英语写作知之甚少。大多数同学希望有专门的写作课, 希望教师进行系统讲解。这些内容为我们制定了相关的写作教学计划提供了参考。

其次, 我们对教授本科生的英语教师和大四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 以前写作教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差, 教师对六级、考研和今后可能遇到的写作辅导不够。我们还了解到师生对分层、分模块、系统进行写作教学的要求和建议。

2、制定大学英语分层次写作教学大纲

(1) 根据研究教学要求, 呈现层次性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制定A、B班都能达到的基本目标和中层目标, 包含教学大纲中所有的教学要求。A班达到高层目标, 是对大纲范围的拓宽和教材的加深, 属于发展性目标。

(2) 课上的授课模式及课下学习的模式

我们在进行学生、教材、教学内容分层的基础上, 还进行如下分层:

第一, 课型分层。A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 除了每周必上的精读课之外, 还适当穿插写作课。

第二, 教学过程和课堂操练分层。是实际分层教学的核心, 对于A层的学生, , 加深加宽写作知识面, 提高写作学习难度。对B层学生, 不降低大纲要求, 注重双基的训练与培养。

第三, 学法分层。在课堂教学中, 给学生设计不同写作的任务, A班重“启”, B班重“灌”。

第四, 练习、作业分层。A班多进行创造性的写作训练, 并指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B班主要进行模仿性的写作训练。

第五, 评价分层。首先, 显性分层和隐性分层相结合。由于同一班级中的学生也会稍有差异, 这就要求教师课堂上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其次, 动态性。实行“滚动”制, 学生的发展是动态的, 各层次的划分可随学生学情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3、制定写作分层教学形式

写作模块的教学针对所有2009级三个层面的学生:本科分模块6个班、其余是分层不分模块A班和B班。针对分模块的6个班, 由6名老师单独进行写作课教学。针对其他班级主要采取共享研究成果的形式, 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 有选择性的讲授部分写作课内容, 另外, 在2010年11月举办3场的全校性的四六级写作专题讲座。

4、编写写作分层教材

为使我校的写作教学规范化和系统化, 我们在2009年暑假前就成立了课题组, 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 编写适合我校的分层写作教材《实用大学英语写作教程》, 可供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两学年使用。有原理篇和技巧篇, 每单元配备一定的练习题, 练习题分为A、B两级, 供A、B班分别使用。另外还有实践篇, 同样根据难度分层设置, 供A、B班选择使用。附录部分介绍历年四六级写作真题, 考研写作真题和一些写作常用句式。

二、教学效果

经过2009年9月到2010年9月一年的分层、分模块教学, 写作课题组按照总课题的要求与2010年10月在2009级学生中开展了写作教学的中期问卷和座谈, 了解教学进展效果, 从总体来看, 学生对于分层次、分模块写作教学还是非常肯定的。学生们反映写作的系统性、针对性较强, 希望这样的教学多一些。另外, 学生们也提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问题包括:课时少, 理论多, 与实际结合的少;分模块教学之后, 老师更换的次数多。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深化写作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三、结束语

我们计划在分层教学实践结束时, 也就是2011年6月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谈, 了解分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促进我校进一步教改的进行。另外, 本课题组目前正在建立校园网, 把课堂写作与课下学习相结合, 内容涉及大学和将来可能涉及的写作形式, 为学生开辟另外一片学习天地, 以此来大面积提高我校的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柯艳、李水清:《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温州大学学报, 2005 (05) 。

[2]柯艳:《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探讨》, 韶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08) 。

[3]戴庆宁:《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研究》, 中国成人教育, 2005 (12) 。

[4]李春燕、宋玮:《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文教资料, 2006 (29) 。

分层分模块教学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2.用推论进行有关计算和证明.教学重点: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 教学难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第一模块:自学设计

自学任务:自学教材P.90—92尝试解答下列问题: 问题1:一组等距离的平行线截得直线m所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直线n上所截得的线段有什么关系呢?

归纳结论:一组等距离的平行线在直线m上所截得的mn线段相等,那么在直线n所截得的线段也相等(平行DAl3线等分线段定理)。

BE l2 FCl1

问题2:已知l1∥l2∥l3∥l4 AB=BC=CD,可知EF=FG=GH,那么擦出其中1条如l3后有何结论? nm l1nAEm l1lAEBF

lBF

l lGCDH lDH

归纳结论: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的。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两条线段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简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问题3: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

22344段成比例(尝试证明)。如图

自学诊断: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AB,AC上ED//BC,AD3,则EC的长是()已知AE=6,BD4DAE

BC第二模块:训练设计

一、基础训练:如图:DE∥BC,AB=15,AC=7,AD=2,求EC.二、提升训练: 如图,已知直线a∥b∥c,直线m,n与直线a,b,c分别交与点A,C,E,B,D,F,AC=4,CE=6,BD=3,求BF的长。

达标测试

1、如图l1∥l2∥l3根据图形写出成比例线段

ab

DEBAl1l2BEADCmACnBDabEFc

CFl3

2、已知:如图:B求:AE

BDAC∥DE,AB=15,AC=9,BD=4,CE第三模块:教学设计

一、知识备课: 本节主要知识: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情境引入):半分钟

(二)、引导学生根据自学任务开展自学:自学时间10分钟 要求:

独立自学,不会的可以小声问同桌,不得干扰其它人

1、同学们开始自学10分钟

(三)、组织学生进行训练:12分钟

利用10分钟进行训练,完成基础训练,有能力的可以完成变式训练,学生做7分钟进行展示,2分钟点评,本环节共12分钟

(四)课堂总结:1-5分钟

(六)、组织达标测试:8-10分钟

分层分模块教学 篇3

一、实施“分层”

分层教学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层指导,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每堂课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笔者以篮球模块为例,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操作。

1.学生的分层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因材施教”,因此要先确定“材”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水平。笔者根据学生身体条件、运动基础、运动技能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爱好四个方面的差异性分析,对学生归类,找准各自主问题的关键。将学生大致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技能好,体育学习态度好;第二类技能好,体育学习态度差;第三类技能差,学习态度好;第四类技能差,体育学习态度又差;然后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这样就能避免体育教学中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最大满足个体差异的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空间。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了信心、有了动力、有了希望。

2.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出发点和归宿,指导和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层次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学生处于不同起点的层次性,又要考虑学生能力水平,从而做到明白学生的“现有发展区”,把目标置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

例如:篮球胸前双手传接球教学,模块班有部分学生原来曾是校篮球队的学生,也有少数学生很少接触过篮球。因此,笔者在单元总体目标不变的情况下,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细化目标,(这里注意目标的层次和梯度)设置了初级目标、中级目标和高级目标,即初级目标是要求90%以上的学生能基本掌握双手传接球动作的技术要领;中级目标是要求60%以上的学生能较好掌握手指拨球以及接球缓冲动作;高级目标是要求50%左右的学生能在移动中较好地掌握接球和传球的动作要领。通过层次目标即要让运动水平高、但课堂上比较调皮的孩子有学习的动机和欲望,分散他们贪玩的个性,也能让那些运动水平一般但学习态度好的孩子有学习的积极性,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建立自信。

实践证明:学生在有细化的目标督促下学习积极性更高,课堂氛围更浓厚,学生也就更快地掌握动作技能。

3.教学内容的分层

教学内容是整个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载体,也是学生学习兴趣产生的前提条件,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存在,就导致不同的学生会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表现出不同的兴趣,因此,内容分层是让学生能找到自己的最佳学习路径。

例如:小学篮球直线往返运球教学,男女生学习兴趣上存在一定差异,女生特别怕跑中运球掉球,因此笔者在设计主教材运球练习时,关注学生的水平差异,对技术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快速往返运球;对技术动作不太熟的学生要求行进间中速稳定运球,转弯不停顿;对平时基础较弱的学生要求能在慢跑中完成直线运球,途中不掉球。同时,每一次运球都对学生的成绩有一次评价,并不断去鼓励学生挑战自己的极限,慢慢地学生竞争意识增强了,自然水平提升了,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最近发展区。

4.教学方法的分层

教学方法的选择首先要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保证总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笔者对水平一学生选择以情境形式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合;水平二学生适合游戏和竞赛的教学形式;水平三学生比较适合探究和合作的教学方式。比如:一年级的模块课我喜欢以“小小篮球拍起来”“你是小小拍球王”之类的情景形式来组织学生学习篮球;而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我喜欢以“你是神投手”“你是合作王”之类的竞赛和激励性的课堂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选择场地时,也要注意分层,比如篮球曲线运球,教师在布置场地时,既要考虑基础好的学生又要考虑动作不熟练的学生,因此就要考虑标志杆之间的距离,以及学生在曲线运球时交换手的动作要求。

5.教学评价的分层

在篮球模块学业评价过程中,笔者从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方面入手,对学生学习兴趣起到了强力“催化剂”的作用。笔者一般采用激励性评价,尽量避免出现“对”与“错”的措辞,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对于结果性评价,体现关注“两头”分层考核,设置明确的基础平价台,强调认真听讲、主动练习(比例:优秀——认真听讲、主动练习、动作技能掌握突出、积极合作;良好——认真听讲、主动练习、动作技能掌握好、可以帮助其他同学;及格——认真听讲、积极练习、努力掌握动作要领)。通过这样的评价,让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明白只要课堂上积极认真、主动练习,也可以达到合格甚至良好的成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他们渴望成功的心理需求。

二、“分层”后的思考

1.“分层”不等于“分等”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并不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也不要随意给孩子戴上“体育差生”的帽子,更不能在言语、神态中流露出对“差生”的歧视。

案例:篮球模块公开课上,教学内容是多变化运球。按照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师完成了前几步的教学,顺利进入到“自主选择练习难度”环节,在四个区域分别设四个不同难度,即A、B、C、D区。此时教师语言提示技术好的同学可以选择C和D区练习,技术一般的同学选择在B区练习,技术差点的同学从A区开始练习,然后用眼神暗示学生选择区域。

该案例中,教师“善意的眼神”其实已经无形中把孩子分了等级,这样的分层对于高年级稍微懂事点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曲解和误解教师的行为,产生不良情绪,觉得老师瞧不起自己,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厌倦体育课,这样不仅使分层教学的效果不能实现,甚至会事与愿违。所以教师在分层过程中要避免在课堂上把“好的学生”“差的学生”挂在嘴边,应发自内心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严,让所谓的“差生”能从其目光、表情、举止中真正体会到尊重和关心,在教学中对所有学生应一视同仁,使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心态,防止“优等生”骄傲自满,“中等生”得过且过和“学困生”心灰意冷等情绪产生。

2.“分层”不等于“定层”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具有可变性的,它会随着学生练习活动性质的不同以及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能力水平的调整,做到“分而不离”,解决好优、中困各层次的动、静支配矛盾,要从学生练习动作的准确性中收集信息,及时调控各层次的教学思路,以提高教学效益。反之,课堂上如果教师不会及时调控课堂的变数,而是一味地按课前的信息来教学,那将是何等的局面?

案例:行进间运球上篮教学内容,教师在实施组间分层练习教学时,教师布置相应的教学任务,让技术动作强的学生进行行进间运球接三步上篮的练习;对中等生进行跨一步接球三步上篮的练习;让学困生进行徒手的一大二小三起跳的三步上篮动作练习,该练习的时间占整堂课的三分之一,每组学生都被教师限定在规定的组别里练习,中间教师虽然巡视指导,但没有去关注学生掌握动作技能的可变性,没有提出可以调整组别,导致三组学生整堂课都在自己的区域里练习,练习兴趣大打折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该案例中,这位教师没有在课堂中随时去观察到学生学习的可变性和可塑性,而是单一地按照老师课前预设的内容进行分层教学,这样就忽略了学生对技术水平和练习程度掌握的好与坏,时间长了,自然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分层”不变“目标”

教学目标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引领,教学目标的制定既应该考虑到学生处于不同起点的层次性,也充分考虑到学生能力水平,做到明白各起点、各层次学生的“现有发展区”,把目标置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

案例:篮球运球过人技术教学,按照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师将场地布置成CBA训练营,设置图标。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踩点”游戏,让学生找到自己的明星身份,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尝试篮球运球过人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能力分为不同的等级,学生自己找出最适合的运球过人的关键点,教师进行补充、归纳,并布置学生将要选择的练习运球过人场地2-4组,让骨干学生带领进行分层学习。学生在练习时,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各组进行有效的学练,对待能力薄弱的学生,教师并没有随意降低目标,而是允许同学在学练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一次重新选择学练,最后,以小组集团为单位展示各自学练的情况,并进行互相交流。

在本案例中,教师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在分层不降低教学目标的情况下,给学生练习的空间,让班级骨干发挥作用,让学生尽可能在尝试中形成问题。其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选择学习不同的运球过人技术,这样可以基本满足不同能力层次和不同需求的学生的需求,进行有所区别性的分层教学。让学生从“现有的发展区”通过努力把目标置放在他们的“最近的发展区”。

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智慧。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才能有效地发展差异,促进全体学生最大程度、最优化的发展,从而让体育模块课走向有效与精彩。

参考文献

[1]刘树仁.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2,7.

[2]孙保亚.运用分层教学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时需要注意的问题[J].中国学校体育,2011,3.

[3]倪云雅.分层教学基于什么[J].中国学校体育,2010,5.

分层分模块教学 篇4

排球模块是中学生比较喜爱的模块之一, 参加学习的人数多, 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差异较大。如果采用习惯于传统同种教学方法, 同一内容采用同一教学方法, 势必会影响动作技能较好的学生, 不用怎么努力就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而动作技能较差的学生, 怎么努力也很难完成学习任务;同时, 也扼杀了中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影响中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 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呢?近几年来, 我在高中男生排球模块教学中, 采用分层次教学, 有效地解决了优生“吃不饱”, 差生“吃不掉”的矛盾, 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 发展个性特长的平台, 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和创新的空间, 激发各层次学生学习排球模块的积极性, 提高了各层次排球模块动作技能。本文试图对高中男生排球模块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分组形式、教学方法, 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旨在抛砖引玉使更多的同行来探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模块选项教学。

2. 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基础

2.1 中外教育家的观点:

早在春秋时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 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原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一文中提出“教育要使包括后进后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教育原则。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提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 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 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进度, 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的必需的学习时间, 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等。

2.2 国家领导人指示:

1999年6月15日,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第三次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只有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 使他们的基本素质都得到发展, 使他们的特点和潜能都得到发展, 使他们都有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 才是符合21世纪要求的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教育, 才能达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目的。”

2.3 新课标准理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要求:“从研究学生差异入手, 因材施教, 要面向全体学生, 保证每一个学生受益。”要充分认识了解学生在生理、心理和体育能力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承认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差异, 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运动能力。因材施教, 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 应该使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注。不应该因某一方面的不足或欠缺而受到不平等的对待。在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方法的运用, 学习评价的标准, 都应充分考虑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 力争使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体育学习而受益。

2.4 学生个体差异:

由于受奥运会、世锦赛、全国排球联赛的影响, 排球已成为中学生比较喜爱的学习模块之一, 但当前中学生在排球模块学习中存在着: (1) 身高的差异:排球运动是一项在规定场地统一网高进行的攻防练习。在当前中学生生长发育存在明显差异, 有的身高达1.85m, 有的只有1.50m身高差异影响着排球动作、技能的掌握。 (2) 排球技能的差异:我们学校学生大多来自全县各地, 由于经济发展缓慢, 且不平衡, 影响初中学校师资力量、场地器材配备, 经济较发达学校配有专职体育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比较规范, 有一定的排球基础;经济发展缓慢的学校, 体育教师代课、兼职较多, 课堂教学不够规范, 动作技能较差。运动技术的差异给排球模块教学带来困难。 (3) 运动悟性的差异:我国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中学生的智力是呈正态分布, 而中间大两头小, 运动觉悟性受天生遗传素质和后天的教育环境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由于中学生运动悟性的差异, 影响中学生在学习掌握排球技术的快慢。

3. 排球模块分层次教学分组形式

3.1 按身高分组 (层次) 形式:

排球模块是以排球网高2.43m在9×18m场地内进行的。因此, 在学校排球模块扣球、拦网单元教学时采用身高分层的 (组织) 形式。把身高1.73m包括1.73m以上同学为一组也称A层次, 把1.73m以下同学为另一组也称B层次, 以利于排球模块扣球、拦网教学。

3.2 按运动技能分组 (层次) 形式:

在排球模块发球、传球、垫球等内容教学中, 把排球基础较好或在初中阶段 (现在班级) 代表班级、学校参加排球比赛的同学为一组也称A层次, 运动基础相对较差学习排球兴趣较浓厚的同学为另一组也称B层次, 并选出模块学习小组组长, 协助老师课堂教学及学习评价。上课前, 体育教师根据上课内容向模块学习小组长简单交代本节课要上课内容、任务他们做到心中有数。

排球模块教学的分组形式, 也不是一层不变的, 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适当调整。分组 (分层) 不是目的, 只是一种形式, 最终是为了更好调动各层次学习的积极性, 更好地掌握排球模块的各种动作技术。

4. 排球模块分层次教学的学时分配

根据新课程标准一个学习模块18学时的安排, 球排模块学习内容主要是排球理论 (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排球规则、裁判方法排球竞赛的组织等) 、发球、垫球、扣球、拦网、战术等七大块, 各层次学习的重点有所不同, A层的主要扣球、拦网及裁判竞赛组织等, 而B层次侧重基础发球、垫球、传球等动作技术教学。

5. 分层次教学的学习目标

各层次学习目标不能过高, 也不能过低, 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达到学习目标, 避免“伸手就可以摘到苹果”, “跳起来也摘不到苹果”的现象。排球模块学习内容的学习目标包括运动技能、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方面。本文主要探讨运动技能学习目标的确定。

6. 分层次教学的学习评价

6.1 学习评价的内容与形式。

根据《新课标》理念, 排球模块教学习评价结合运动技能、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进行。运动技能评价:根据模块学习内容确定七项考评内容, 采用随堂评价 (过程评价) 终端评价相结合;运动参与评价:主要对学生的出勤表现, 课余时间参与排球运动的情况, 采用自评、组评、教师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情意表现、合作精神、健康行为主要观察学生在排球模块学习中的意志品质, 合作精神以及日常生活健康行为, 生活习惯方式, 采用自评、组评、教师评相结合形式进行。

6.2 学习评价的标准。

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评价标准A、B层基本相同, 但运动技能的评价标准则有所不同, 运动技能用随堂评价与终端评价相结合, 随堂评价主要是指老师在某一些动作技术教学中, 针对学生学习情况作出评价的一种方法。随堂评价标准要同样的动作扣球,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 对基础较好的A层次学生批评改进的语气, 而对基础较差B层学生则采用表扬鼓励的语气。终端评价是指一个动作技术结束后进行的考核评价, 终端评价标准一是要符合各层次学生实际标准不能过高过低, 否则会失去学习评价的作用, 起到负面影响。

7. 分层次教学的拓展、延伸

分层次教学拓展、延伸, 主要是指除课外活动和课余竞赛两个方面, 它是体育与健康课排球模块分层次教学形式的补充。学校在课余锻炼课中的排球网高为2m、2.2m,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在不同的网高中进行练习, 巩固课内所学的动作技术。学校在组织排球竞赛时, 改变传统的竞赛办法, 采用 (1) 分层次竞赛:按课堂身高设置A、B两个层次进行同层次竞赛的办法, 体现更公平的原则。 (2) “一班三队”制竞赛:一个班可以报A层、B层、AB层混合三个队, 以全队的比赛胜负, 按积分、胜负场次计团体总分, 决定班级名次。“一班多队制”竞赛制, 增加比赛人员改变过去依靠几个尖子上场比赛, 提高赛场气氛, 促进了排球模块分层次教学的开展, 加快了排球动作技术的掌握。

8. 分层次教学的教学效果

8.1 技能掌握:

实施“分层次”教学, 由于大多时间与同一层次同学一起学习, 增强了竞争, 调动了全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也有的学生主动承担维护组织纪律, 有的主动找动作技能较好地、纠正动作, 有的课后还找体育教师或小组长进行辅导。

8.2 裁判能力:

在“分层次”教学中, 许多同学进行不同形式的教学比赛, 裁判都由学生自己轮流担任, 促进学生去钻研裁判理论知识、规则及裁判法, 临场裁判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最近, 学校组织高一年级排球赛裁判均由排球模块学习学生担任, 没有出现重大的误判、漏判、错判。为走向社会, 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打下基础。

8.3 民主调查:

近几年, 我们对排球模块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调查卷250份, 回收249份, 学生满意为240份, 一般7份, 不满意2份, 满意率94.3%。在学校教务处学生对任课老师的无记名调查中排球模块学生对任课老师的喜欢、一般、不喜欢的调查中喜欢点90%, 排球模块分层次教学赢得多数同学的认可。

9. 结论与建设

排球模块实施分层次教学, 有利于各层次学生动作技术、技能的掌握, 使学生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 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 有效地解决了优等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矛盾。同时又能够从分层确定教学目标着眼, 分层评价入手, 调动了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满足中学生求知、求乐、求胜的心理需求, 也给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 发展个性的平台, 是目前学生比较喜爱的教学模式之一。

排球模块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因此, 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 加强身体素质, 排球动作技能的训练, 以保证排球模块分层次教学的顺利进行。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施行, 模块选项教学成为当前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主旋律, 如何面对模块教学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方面显著差异的学生进行教学, 是体育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近几年, 我在高中男生排球模块教学中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 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个体差异性问题, 调动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 培养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搭建了展示自我、发展个性的平台, 满足了中学生求知、求乐、求趣的心理需求, 是当前中学生比较喜爱的教学模式之一。

分层分模块教学 篇5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 分层次教学 技能模块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B-0058-02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写有一条格言:“我听到的会忘记,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特别是计算机课程,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旧束缚着我们,两节理论课两节操作课在一些学校还是比较常见,即便是实训课,教师也要讲大半节课的时间,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时间少之又少。依旧采用“演示—练习—总结”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提不起兴趣。当一些同学还没有开始做,或甚至不懂做的时候,基础好的学生早早做完了教师布置的任务,在一边发呆。在四五十人的班级中教师光是走来走去辅导学生就需要很多时间,根本没有精力顾及到其他同学,这些都极大地制约着学生计算机技能的训练。熟练的同学学不到更多的技能,不会的同学依旧不会。正因为如此分层次技能模块教学才应运而生,它能够较好地解决目前这种教学现状。简单地说就是,将学生按照不同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分到不同的组,组里又按不同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分为不同的小组。按照岗位要求给不同的组分配不同的任务,由小组成员协同完成。例如,办公软件可以分为新手组、进阶组、高级组、竞技组,等等。每个组给出不同的任务难度,要求组员进行分工协作,完成后由组长进行演示并介绍解决思路。

一、分层次教学模式以及技能模块教学模式的含义

分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较好地发展和提高。也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教学,它是将学生按照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技能模块教学模式是以每一个具体职业或岗位建立岗位工作描述表的方式,确定该职业或岗位应该具备的全部职能(Function),再把这些职能划分成各个不同的工作任务(Tasks),以每项工作任务作为一个模块(Modular Unit,简称MU),按照模块进行教学。每个模块中的每个单项知识和技能称为一个学习单元(Learning Element,简称LE)。

二、分层次技能模块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

(一)分层、分组教学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职业学校在新生入学后分批进行一次计算机操作应用基础能力测试,主要测试打字、windows基本操作、简单的绘图及编辑、word及excel排版等。成绩优秀的同学编入A组、成绩良好的同学编入B、成绩及格的同学编入C组、成绩不及格同学编入D组、零分的同学编入E组。组别人数较多的可以分为A1、A2等,每个小组不超过30人。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是动态的,进步快的同学可以在相应的测试后进入其他组学习。

(二)分层次技能模块教学

下面以A小组为例探讨分层次技能模块教学模式的运用。A小组因为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较为熟练,我们把目标定位在平面设计方向,重点学习photoshop,在这一小组中又可以通过测试把这30人再细分为进阶组、中级组、竞技组。教师备课时准备好不同组别的技能训练任务,教学中对不同组别的考核及测验要求不同,并注意掌握每组学生的个人及团队进度,适当的时候给予必要的帮助或者提示。

进阶组因为对photoshop了解较少,因此实验课任务要求为熟悉操作界面、菜单。对这组同学要求其尽快熟悉photoshop基础知识,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内容,并自己能够反复练习。中级组虽然了解了photoshop的一些基础知识,但是实验课操作不太熟练,因此实验课要求为抠图、添加文字、添加背景,熟悉这些操作之后让其模仿老师给出的案例由小组成员互相协作完成。竞技组比较熟悉photoshop,因此要求实验内容富有创意,可以安排管理图层、增加图片边缘效果、调色、打印相关等相关知识,要求小组独立创作一副广告效果图,完成实验内容。

教师在授课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比如先展示一张广告海报,然后征集意见,接着进行分工。进阶组负责收集图片和资料并初步处理;中级组负责色彩的调整、图层的建立和添加、文字的排版等;竞技组负责完成最后的综合创意任务。完成后可以让三个小组互相调换角色。让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才能得到发挥和认可,挖掘出自身的潜能,以此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创意。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比如现在市面上的广告公司、婚纱摄影店是如何制作产品的?在制作产品过程中,首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下一步做什么?如何统筹各部门的分工?最后创意又怎么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模拟企业开发项目产品的模式来走,让学生较快地熟悉项目(产品)的制作流程,掌握工作步骤。比如以广告、婚纱摄影制作教学模块为例,设计了一个与企业需求同步的教学模块表,分为九个模块,三个阶段,如下表:

该课程设计既注重职业岗位需求,又能兼顾计算机专业的方向性,并且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技能水平进行模块重组。

三、分层次技能模块教学考核模式

课程考核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考查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平时10%,各模块作品制作20%,期末案例制作25%,期末作品设计创意10%,企业实训10%,个人品德与职业素养10%,授课教师评价10%,技能大赛5%,平时成绩主要依据考勤及学习态度来进行评定。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实用性人才,培养社会生产的劳动者,因此通过分层次教学和技能模块教学的结合能够更好更快地培养出数量庞大的社会急需人才。

【作者简介】言月珠,崇左市大新县职业技术学校讲师。

分层分模块教学 篇6

1 采用分层模块教学的目的意义

全国有144 所学校开设了社体专业, 其中师范类院校69所, 体育学院类院校13 所。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 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华南师范大学是我国首批获准招收社体专业的学校, 根据社体的培养目标结合学校的教学条件、师资力量, 将“分层模块教学”定位为社体专业健美操课程的主要手段。

2分层模块教学的实施方案与过程

2.1具体目标

1. 健美操教师要了解和掌握目前传统健美操教学模式的基本情况, 在教学活动中摸索开发分层模块教学的基本模式, 并进行资源有机整合。

2.做好个案研究, 形成案例集, 为他人提供可共享的资源。

3.通过研究探索出适合本校教师和学生实际的健美操课程教学模式, 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优质化的学生团队。

2.2教学实施方案

模块教学是指教师围绕一个能力和素质的教育专题, 在教法上强调知能一体, 在学法上强调知行一致, 集中开展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活动方式、方法、方案的同步式一体化的教与学, 以实现具体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分层模块教学包含两层含义: 一为分层教学, 二为模块教学。分层教学指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 根据专业新修订的教学计划, 健美操课安排在第3—6 学期。总学时160 学时, 10 学分, 所占比重较大。本课程首先在全年级的60 位学生当中根据学生兴趣分层, 最终分成健美操、体育舞蹈、健身健美和高尔夫4 大系列专选班。再在健美操专选班当中采取FMS分层的原则, 把学生分成几个水平相近的群组。以新课理念和教育理论为基础, 以教师、学生对新型俱乐部式的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为过程, 在改革的过程中, 提高教师课程改革的创新意识, 实现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增强学生综合实力、提高办学质量的目的。

2. 3 实施过程

课题拟在华南师范大学健美操专选课、普修课、公体课、研究生部分课程中展开, 研究对象为我校健美操课程教学的教师和学生。

1. 健美操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首先开始开展, 现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 内容繁多。一系列的课程借助健美操这个平台进行推广, 例如啦啦操、瑜伽、爵士舞和街舞等, 由于未能形成课程体系但又面对社会需要的问题, 故长期以来, 依附于健美操课程进行推广。根据健美操现在的发展水平, 经过梳理, 将健美操的教学内容按照表1 的方法进行分层。

2. 本课题主要的改革内容是结合我校健美操课程教学实践, 主要采用分层模块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 ( 研究生< 专项教学训练与方法课程> 、本科< 体科院健美操专选课、体科院健美操普修课、公共体育课> ) 知识层次和能力水平的不同, 在《健美操》课程已成功申报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国家级资源课程的基础上, 将健美操教学内容分成表2 中所示的相应模块

3. 在实施的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际联系, 以学生为本、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教学理念。

( 1) 训练队辅助

校健美操运动队, 选拔专选班的优秀学生举荐到健美操队, 通过在健美操队中训练, 带回优质的动作完成质量, 在操化动作和难度动作的完成质量上提高同学的整体水平, 做最好的榜样作用, 从精神层面上鼓励学生见贤思齐, 力争上游。

( 2) 研究生本科生共建

研究生本科生一起上课, 研究生任小教练, 带领小组进行练习、创编。研究生有着更高的专业素质, 使得研究生找到了实践基地, 使自身水平精益求精。专选班的学生明确考研的正确方向, 找到榜样。提高了运用多媒体教学水平, 增强领操实践能力。

( 3) 创造条件参加各项比赛与培训

利用省会城市和华南城市的优势, 赛事多, 档次高、规格高。广东省健美操锦标赛、广东省大学生健美操锦标赛、全国全民健身大赛、广州市健美操邀请赛。提高了各类考证的几率, 获得了比赛成绩

( 4) 利用大校的优势提高考研意识和发表论文

华南地区能以健美操方向招生的211 工程学校, 只有华南师范大学, 在这里每天上映的教研活动, 给本科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保研和考研并进。

3分层模块教学的结果

3.1获得成绩

1.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课程取得国家级资源课程立项。本课程自2003 ( 2002 级) 年开始设置, 2005 年被评为华南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2005 年被评为首批广东省省级精品课程, 2008 年获批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 2014 年获批首批国家级资源课程。

2.华南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实践就业情况

(1) 保送研究生情况

通过对2009 级、2010 级和2011 级近三届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的访问得知, 2009 级社会体育专业保研名额共5 名, 健美操保研1 名, 其中一名放弃了读研; 2010 级社会体育专业保研名额共5 名, 健美操保研1 名; 2011 级社会体育专业保研名额共10 名, 健美操保研2 名, 由表可见, 社会体育系健美操专业的学生保送研究生的概率还是比较稳定的, 几乎每5 个人其中就有一个是健美操保研上的, 说明专业发展态势较好。另外, 华南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保研名额的确定也与比赛经历、奖学金、科研水平、个人能力有着很大的关系。

( 2) 毕业生就业情况

通过对2009 级、2010 级已经毕业的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的访问得知, 2009 级社会体育专业共10 人, 6 人从事体育教师, 其中包括4 人是健美操教师, 2 人是其他教师; 2 人上研究生; 2 人从事非健美操相关职业。2010 级社会体育专业共7人, 4 人从事体育教师; 2 人在健身俱乐部; 1 人从事非体育类公司。根据上表显示, 2009 年和2010 年两届社会体育系健美操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选择体育教师职业的比较多, 而毕业后就业选择健美操相关对口职业的学生还比较少, 另外, 也有同学选择了与非体育类工作。这些现象可能与社会体育专业前期发展阶段比较缓慢, 专业特色不明显, 课程设置与体育教育专业差距不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3) 参加健美操比赛情况

通过对2009 级、2010 级、2011 级、2012 级和2013 级近五届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的访问得知获奖情况, 具体见表3。

由表3 可以看出, 华南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参加比赛的次数是比较多的, 然而保研名额的确定也与比赛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在访谈中得知他们平时参加与健美操有关活动的实践机会也有很多, 比如阿迪有氧舞蹈推广活动、校园运动会开幕式表演、沙滩排球啦啦队、高尔夫邀请赛啦啦操表演等。而且华南师范大学的健美操啦啦操协会也有一周三次的训练活动, 多数社会体育专业的同学们担任要职参加组织与训练, 从而锻炼了相关能力。

3.2解决克服了以下几大问题

3.2.1开班人数不断变化的问题

2003 年的第一届学生当中, 以专选班的形式开展, 有5 人选择了健美操作为专选, 2004 年5 人。2005 年6 人、2006 年7人、2007 年9 人2008 年6 人; 2009 年8 人; 2010 年8 人, 2011年10 人。2012 年12 人; 2013 年12、2014 年27 人; 2015 年42人。社体系开班的特殊性在于人数无法限定, 由学生自主选择, 但由于师资缺乏, 不管选课人数多少, 只有一名专业课教师。

3. 2. 2 学生水平不一致的问题

由于专业和人数的限制, 没法开全专业, 只开设了健美操 ( 合并体育舞蹈、健身健美) 和高尔夫2 个专业, 高考时, 选考篮球、足球、游泳等专项的学生共同分到健美操这个专业上来学习, 造成兴趣不同, 发展方向不同的学生从事同一专业的教育, 这个组合方案本不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方针。为解决这一问题, 适时采用了“分层模块”教学方法。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 坚持“因材施教”和“育人为本”的理念,

3. 2. 3 教学环境不断变化

2013 年新一届学院领导班子上任后, 取消了教研室管理, 由学院到系到学生的直接管理, 教学以学科组为中心, 在这种情况下, 推行按运动项目实行俱乐部式管理制度正好顺应这一潮流, 通过《健美操》课程的成功改革, 也为其他体育运动的改革提供参考, 顺应我院的改革方向。实施分层模块教学, 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 更新教师的教学手段, 减轻教师上课的体力负担, 实现更少的体力付出, 达到更高的上课质量, 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

4 结语

通过本课题对健美操课程实施分层模块教学的研究和改革实践, 希望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健美操教学模式, 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从学生不同的身体条件、素质状况、能力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契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技能设置课程模块, 教学目的重在对学生身体素质、健康状况、兴趣爱好、就业求职等方面的考量, 最终实现增进学生健康, 发展学习兴趣, 培养终身体育思想的目标。改变健美操方向的研究生因课时所限, 不能全面学习健美操的系统知识; 改变体育学院本科健美操专选班学生按照通式教育而缺乏个性发展的现状。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教学实践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 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健美操课程采用“分层模块”教学的实践研究表明:在社会体育专业健美操课程采用“分层模块”教学方法, 能克服因教学环境条件不足、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生选项动机不一、课时量不足与教学内容过多的矛盾等多种困难, 为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适合自身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提供典范。

关键词:社会体育,健美操,分层,模块,教学

参考文献

[1]刘雅敏.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改革新探[J].外语界.2009 (4) :23-29.

[2]韩明.高职院校职业技能课程分层模块教学考评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 (2) :50-51.

分层分模块教学 篇7

一、启示:课堂不妨适当“留白”

课堂45分钟分段式模块教学活动让笔者明白了一个道理: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更是学生发展自我的操练台。作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笔墨”触及课堂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刻。教师在课堂中沉默地等待,正是课堂中一分令学生想象不尽的“留白”。古人曾说:“三尺书斋,一方清净地。”可见学习是需要一种安宁的环境。因此在课堂45分钟内,教师适当地保持缄默,反倒可以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理清思路的时间,从而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课堂练习和语言应用的机会。

【案例1】高一英语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笔者在完成英语单项选择与完形填空的讲评后,留出课堂的最后15 分钟保持缄默,让学生自主整理错题本,真正理解错题,并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以下为部分学生笔记本上整理的反思与困惑。

学生一:听力练习中对信息的筛选不准确,缺乏对材料的全面理解。

学生二:虚拟语气知识点掌握不扎实。“It is high time that you prepared for the coming exam in next month. It was so terrible that I was drunk. I shouldn’t have drunk.”

学生三:句子结构模糊。“Can those seated at the back of the classroom hear me?”

学生四:阅读理解中细节题总是很难选择。主要是受阅读技巧和词汇量的影响。

学生五:作文逐句翻译,不会恰当地使用过渡词。

【感悟】对于习题讲解和分析这个课型,更应该在课堂的最后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消化和整理本堂课的内容,及时协助学生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从而真正意义上提升教学效果。

【案例2】必修二Unit 2 The Olympic Games——Warming up

本堂课前笔者先确定了与奥运有关的五个主题,然后把学生分成了五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定小组长后,进行分工合作。学生分别搜索资料,制作PPT,翻译文字,完成书面报告,组长审核报告,发言人做报告。在课堂内由发言人代表小组做5分钟左右的报告,并且事先根据相关主题准备2 个知识竞赛题,以备课堂小结时使用。

分组情况:Group 1 Origin of the Olympic Games;Group 2 Ancient Olympic Games;Group 3 Modern Olympic Games;Group 4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Group 5 2012 London Olympic Games。

在五个小组做完报告后,由班长组织学生进行奥运知识竞赛,笔者做裁判。竞赛采取抢答方式,共10个竞赛题,答对一题加十分,答错不给分。课堂最后十分钟全班按座位分为四个小组参与竞赛活动。竞赛活动时间10分钟,获胜组由笔者提供奖品。以下是竞赛题:

“1. Who created the Olympic Games?——The ancient Greeks. 2. What was one of the prizes for winning an Olympic competition? ——A wreath. 3. When was the first Olympic Games held?——In 776 BC. 4.How many centuries are 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 known to have existed for?”

【感悟】这样的课堂小结,不但能够鼓舞学生认真去聆听同伴做的报告,锻炼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而且在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的同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之间信息差的互补,从而既能巩固学生的记忆,又能活跃学习气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本单元的话题中,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热情。同时也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使学生满怀着浓厚的兴趣进入下堂课的学习。

二、一点困惑

课堂45分钟分段式模块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优化了我的教学理念,激发了我创新高中英语教学方法的灵感,使我能够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对于我来说,它是一面审视教学的镜子,一个反思教学的契机,一个提升自我的平台。不过在实践课堂45分钟分段式模块教学中,我也有一点困惑,那就是繁重教学任务与给学生“留白”之间的冲突。

分层分模块教学 篇8

1 力学课程设置的不足之处

合肥学院建筑工程系开设的力学类课程遵循传统土木类力学课程编排方式。主要不足之处有以下三点。

1.1 各力学类课程之间相互重叠的教学内容较多

目前我系开设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以及《建筑力学》。以独立的课程来满足土木建筑类各专业力学教学要求, 在各门课程的范围内开展与此对应的课程建设及课程改革研究;相互独立的力学课程教学内容重复出现。因此传统的力学课程教学体系人为地割裂不同力学之间的有机联系, 势必会造成教学内容的赘述。如《材料力学》课程中的结构组成规律与《结构力学》课程中的平面体系组成分析、《材料力学》课程中的轴压杆稳定理论与《结构力学》课程中的框架结构失稳理论之间缺乏联系;《材料力学》课程中结构内力计算与《结构力学》课程中的杆系结构内力计算存在教学内容重复;杆件与结构的计算方法衔接不顺 (如杆件的位移计算与结构的位移计算) 等。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重复造成了时间的浪费, 教学内容的不衔接则导致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困境, 学习积极性不高, 会使力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使得该课程出现大面积补考, 给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施造成影响。

1.2 力学类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相互衔接的不连贯

力学课程是后续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 力学课程与专业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相互衔接。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专业课程的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利用已经学过的力学知识进行解决计算问题, 究其原因是力学课程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没有对需要衔接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如《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课程中, 需要运用结构动力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求解, 这部分知识在《结构力学Ⅱ》中早已涉及, 而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课程中以另外一种形式出现, 很多学生便不知所云。又如在《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中用到结构稳定理论, 其原始的公式推导出现在《结构力学Ⅱ》中的“结构的临界力计算”章节。力学课程与专业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重复设置不仅浪费学时, 而且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1.3 力学类课程与实际工程相脱节

传统的力学教学内容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而不注重实际工程中的力学应用, 造成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课堂教学中只讲解书中的例题, 与实际工程严重脱离, 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这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 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学生的工作能力要求。

2 分层次力学课程体系

力学课程是应用型土木建筑类专业的核心课程, 为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了满足现代企业发展对大学生能力的需求, 实现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 在“宽口径、强能力、厚基础”的思想指导下, 以实际工程为案例, 强调实践应用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开拓知识面, 提高实用性[3]。以开拓学生的创新理念, 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 构建实用性、应用型的力学课程教学模式。

基于教学体系构建要形成以应用型培养为目标, 围绕为专业服务而进行力学类课程单元模块的设置;围绕着能力为中心的目标, 加强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能力培养, 构建力学类课程分层次教学体系, 提高综合素质。力学单元模块的设置要兼顾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构建不同专业特色模块, 满足各个专业方向的学生不同需求和适应实践工程的需要, 同时与学科发展、专业建设相互融汇, 拓展学生知识面, 使学生能形成适应性强的知识体系,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增强学生专业素质。

2.1 模块化教学

以现代企业人才需求为基础, 以培养合格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为目标, 以模块化教学为出发点, 通过对土木类力学进行分层次教学改革, 增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 使学生更加清醒地意识到力学课程与实际工程的关系以及它的真正应用性价值, 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当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以适应现代企业对土木建筑类专业的学生的工作需求。

在维持传统的教学管理秩序基础上, 对力学类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和分层次教学,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对传统的教学结构进行优化, 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力学课程之间教学内容存在必然的联系, 掌握到力学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 力学课程与实际工程之间的紧密联系, 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际工程解决的能力。

2.2 模块化教学实施方案

1) 要对原有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的整合、删减、拆分和融会贯通, 删除不同课程之间的重复内容和与实际工程脱离的教学内容、增加与现代企业需求相吻合的教学内容。将不同的传统力学知识有机地组成一种“效率高、应用性强”的教学单元模块, 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 开展课程教学内容分层次改革,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组成灵活的教学单元, 以增强力学课程的实用性, 满足现代企业的人才需求。2) 对于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力学知识, 各力学模块负责人要与各专业模块负责人及时沟通、协商, 避免重复教学和衔接不一致的问题。要删除教学内容上的交叉或重复, 增强在同一知识点上的统一性, 避免学生在这些问题上产生疑惑或者怀疑的情况。对于专业课程上用到的力学知识, 力学模块负责人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 注意与后续课程上的衔接, 要做到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 会自主地联想到以前讲到的力学知识, 即:学以致用。各力学模块负责人同时要与各专业负责人建立起畅通的沟通机制, 要使力学模块符合本专业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如在教学过程中, 出现力学模块不适合本专业的教学大纲或者不适合我院“应用型”办学定位思想时, 应及时调整本力学模块的基本教学内容, 重新构建该力学模块。3) 加强案例教学, 以实际工程为案例来进行课堂教学, 从发现问题出发, 进行理论学习和公式推导, 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案例分析中去。结合有关设计、施工环节中的相关力学知识, 进行课堂教学。比如, 结构受力分析模型错误, 传力路径不合适, 受力构件的材料选取不当, 结构强度不足等。

3 结语

在模块化分层次教学体系下, 学生既可以选择性地学习不同专业方法方向的教学内容, 又可以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会使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摘要:以合肥学院为例, 针对现行力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弊端, 提出了基于模块化下的分层次力学教学体系, 并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 介绍了模块化教学的思路和实施方法, 可以使学生学习到有针对性的力学知识, 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工程中去, 从而使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关键词:模块化,分层次,力学课程

参考文献

分层分模块教学 篇9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 中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现代社会对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特别是对高职高专英语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英语能力远未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改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需要一线教师在教学内容及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虽然, 一直以来各类院校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尝试, 但是要有所突破我们仍需努力。

因为高职高专近多年的连续扩招, 造成多样化专业、差异化生源的现状。大学英语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并不是把该学科内容简单的拼凑和堆砌就可以完成的, 它要求在课程设置上打破课程界限, 可以大胆地过滤、还原和重构教学内容, 并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分专业教学。

二、教学改革方案

1. 教学改革设计理念

以《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及“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 以应用为目的, 以知识为主线, 以职业为背景, 将普遍职场技能培养与其所需语言学习相融合, 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真正体现职业性与应用性, 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与综合职业素质, 最终实现提高职业能力素养的目标。

2. 教学改革方案

(1) 多方调研, 根据学生岗位需求和学生实际水平设计课程

根据我院多样化的专业、差异化生源的实际现状, 在向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和我院各专业师生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坚持以学生喜欢和有发展前景为价值取向, 过滤、还原、重构教学内容。实行分类分层分专业指导教学。

分类:根据各系学生的总体水平以及对英语的需求分为两个类别。

A类:经管系、有机系、印刷系为一个类别, 选用高职英语A类教材以及教学要求, 进行较高层次的基础层和拓展层的教学。

B类:其他系为一个类别, 选用高职英语B类教材以及教学要求, 进行较低层次的基础层和拓展层的教学。

分层:知识分层教学, 分为基础层和拓展层两个层次的教学内容。

基础层:学生必需的基础综合英语知识 (分为基础层A和基础层B) 。

拓展层:各专业课所需的专业英语术语 (最常用的50个词汇、术语) 、英语故事/职场英语 (参考《新职业英语》基础篇) 、影视赏析 (参考欧美经典影视作品) 等;以基础层教学为主, 拓展层教学渗透到基础层教学的全过程。

分专业:在基础层教学过程中, 根据学生水平、各专业的具体情况以及需求, 给不同的专业教授相关的不同专业的基本专业英语词汇等所需内容。

如图所示:

(2) 设计任务———过滤还原重构教学内容———设计课堂———设计考评

(1) 设计任务, 还原真实生活场景

以多媒体等形式再现真实生活场景, 提出任务。

(2) 过滤教学内容

选择日常交际话题 (如介绍、问候等) , 一般涉外活动话题 (如迎送、安排日程与活动、安排住宿等) 以及经典美文的背诵, 经典影视台词等实用实效内容, 作为教学内容。

(3) 设计课堂, 重构教学内容

将英语知识教学内容和英语能力教学内容都融入专项活动中, 减少语法理论讲解, 突出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和实践教学教学风格, 并且课内教学可以向课外延续, 进行第二课堂教学和活动。

(4) 考核内容的实用性

根据所学内容特点, 增加听力、口语测试, 并且分别在期末考试成绩中占一定比例。

(3) 采用“基础英语部分”教学为主, “拓展部分”教学和“活动部分”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

通过课堂教学、课堂活动、实景教学,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常用专业词汇和语言运用能力。

(4) 教学与活动、比赛相结合

在教学活动之余, 组织学生进行英语文化周才艺展示、英语广播员选拔与辅导、省级口语比赛培训与选拔、英语听力测试等活动, 意在娱乐学生, 以活动促教学, 以比赛促教学。

(5) 进行必修、选修相结合的课程安排

一年必修课完成高职英语的第1、2册的教学任务, 系统教授语言基础知识, 培养语言基本技能;一年必修课的过程中或者第三学期 (周四或者周六下午等公休时间) , 开设专升本、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四级考试等选修课, 满足部分学生对英语继续提高的个性要求。

(6) 设计考评

三、教学改革实践

第一阶段:开展调查研究, 完成新的教学大纲 (大纲分基本内容和拓展内容两部分) 。

第二阶段:根据新大纲、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 加强集体备课, 组织教师编写新授课教案。

第三阶段:按照改革方案组织教学, 学期末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和考试试卷分析, 总结教改成效, 完善课程改革方案。

第四阶段:继续按照改革方案组织教学, 学年末组织学生问卷和考试试卷分析, 进一步总结教改成效, 对课程建设与改革结题验收。

摘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现代社会对人们的英语水平提出更高要求。目前, 我国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英语水平却并未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针对此现状, 可以根据多样化专业、差异化生源的情况进行分层分类分专业教学, 以此来提高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实践方案

参考文献

分层分模块教学 篇10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 分模块教学 职业技能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系统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开拓视野,积极借鉴国际职业教育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模式,并在国内一些高职院校试验和推广,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观念的转变、课程和教材的开发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行动导向”“项目教学”“关键能力”等理念或模式,逐步在我国职业教育系统中发挥影响,促进了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能力的增强。但是,调研表明,我国的职业教育基本上还是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课程的浓缩,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得职业教育失去了自身发展的特色和立足的平台。从上述几方面可以看出,若想摆脱现状,就需要我们正视现实,不应该盲目地追求高规格,照搬本科教育的模式,而应在找准自身定位的基础上,发挥自身规模小、转向快的特点,在学制、学籍管理、课程安排上,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及各专业的特色,采取多层次的办学方法,赢得学校的长足发展。

一、分模块教学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技能

商务英语专业知识涉及英语、贸易商科、文秘和交际学等方面。据调查,该专业学生在完成学业后的就业方向主要有三个大类:国际贸易方向、旅游方向和商务文秘方向。进入国际贸易方向的学生从事的职业包括单证员、报关员、外销员、商务翻译等工作;进入涉外旅游方向的学生从事的职业包括英文导游及涉外宾馆的接待和管理人员;进入涉外商务文秘领域的学生从事的职业包括商务助理、外企高级文员、外向型企业一般管理员等。因此,针对以上三个方向,我们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是能够用英语进行外贸商务活动的复合型人才。除了让他们熟练地掌握英语读、写、听、说、译等语言技能外,还应该掌握外贸活动的商务知识,以较熟练的口语为特长,以商务英语兼顾旅游、文秘英语为方向,培养能用英语从事商务、旅游、外贸、文秘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但是要在两年半的学习中(最后一学期实习),既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又要学习商务的知识,更要提高运用英语从事商务活动的能力是比较困难的。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大多是应试型的,听和说的能力非常差。而且,目前我们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只有极少人是来自发达省份,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县城。根据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方向的分析,笔者认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应该设置三个技能模块:国际贸易方向、涉外旅游方向和涉外商务文秘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地域、英语基础、能力、特长、爱好和职业规划进行选择。

二、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加大实训课程比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国务院早在2005年10月就提出“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要求“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此文件明确了培养学生技能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的重要性,也对广大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无论是国际贸易实务方向还是旅游和商务文秘方向,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将直接决定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今后的就业前景。商务英语的概念应该是以英语为主,以商务为辅。而商务英语的运用又需要扎实的语言功底加良好的商务知识,如何将它们很好地糅合在一起并灵活地加以运用,需要商务英语教师在技能培养上动一番脑筋,优化教材,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市场需求无缝衔接。因此,学生除了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基础,还应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以及商务活动中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技能实训中应尽可能地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设计现实真实性程度较高、贸易场合和涉外旅游场合以及涉外文秘场合关联度较高、实用可行度较高的技能实训场景,才能最终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一方面,要重视课内实践;另一方面,专业方向各教学模块完成后还应进行相对应的模块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际操作能力。

1.国贸实务模块技能培养综合实训

本方向培养的是掌握商务英语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技能及商业运作能力、能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人才。该专业方向由英语语言能力、商务运作能力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技能小模块构建成整个教学计划的核心。报关员资格证书、国际贸易单证员证书、报检员资格证书、国际货运代理员证书、外销员从业资格证书等都是该方向学生考证的选择。对这个方向学生技能的培养,主要是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各教学模块完成后进行综合模拟操作练习。在现有条件下,主要通过实训教学模块与教学“虚拟——现实”操作结合起来,让学生模拟多笔完整的真实业务。将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技能融会贯通起来,做到“学”与“用”统一。

2.涉外旅游模块技能培养综合实训

本方向注意培养掌握商务英语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初步具备运用英语提供旅游饭店接待服务、接待外宾等能力,毕业后能较好地适应我国旅游及高级饭店接待和翻译工作的需要。该专业方向由英语语言能力、涉外旅游及饭店服务能力两个技能小模块构建成整个教学计划的核心。该方向学生考证的选择为英语导游资格证和饭店英语等级证。对这个方向学生技能的培养,主要是在各教学模块完成后进行综合模拟操作练习。饭店英语实训在学校酒店实训室完成前台、客房及餐饮的模拟实训;旅游英语实训在旅游实训室完成。在模拟的场景下扮演饭店接待员、涉外导游和客人角色,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达到涉外英语技能的提高,储备实战所需的技能,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涉外商务文秘模块技能培养综合实训

本方向培养的是掌握商务英语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汉语语言功底、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掌握办公自动化技术、具备文秘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熟悉商务活动流程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专业方向主要面向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外向型企事业单位输送从事涉外事宜的商务秘书、经理助理或翻译以及公司行政、宣传、策划、公关等方面的人才。该专业方向由英语语言能力、涉外文秘操作能力和计算机办公应用技术三个技能小模块构建成整个教学计划的核心。该方向学生考证的选择为秘书资格证。对这个方向学生技能的培养主要是在各教学模块完成后进行综合模拟操作练习。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办公室接待、函电写作实训、同声打字及速录实训;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外事接待实训、电话营销及市场调查实训;同时根据合作单位的要求安排学生深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三、结语

对学生进行分模块教学,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块进行后续学习有几点好处:其一,师资可以得到更好的分配。专业教师可以成为某个模块方向的带头人,更快、更好地对该模块进行专业建设;其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可以更好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模块,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知识学习,职业能力更强,就业前景更好。当然,对学生进行模块化专业教学,也存在一些局限,比如学校实训设施条件相对有限、专业课程设置还应该更合理化等。笔者只是对此进行了粗略的探讨,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房宝娟.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贵州商业高等专业学校学报,2009,(4).

[2]王胜华,郭跃,肖细根.基于KAS模式下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整合与实践能力培养[J].科技经济市场,2006,(11).

[3]岳琼.浅议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J].考试周刊,2009,(35).

分层分模块教学 篇11

关键词:中学数学,均衡教育,分层教学

一、均衡分班背景下实施中学数学班内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在均衡分班的背景下, 不能再把学生按三六九等来分班。均衡分班致使每个班都有基础不同、能力各异的学生。如何面向全体学生,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差异化的教学,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是均衡分班背景下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广大一线教师关注和深入研究的教育教学新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学校教育要关心每个学生, 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要求:“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要面向全体学生,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镇中学, 生源来自乡镇中心小学和各村级小学或教学点的农家子弟, 各生源学校的办学水平不同, 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如果忽视每个学生在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习惯与方法、智力水平与接受能力上的差异, 在教学上搞“一刀切”, 按照同一的目标、同一的程序、同一的方法实施教学, 必然会出现“优秀生吃不饱, 中等生原地跑, 潜力生倒着跑”的现象:一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没有进一步施展才华的机会;二是中等水平的学生容易满足现状;三是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低的学困生, 随着学习难度的加深、课业量的增多以及学习负担的加重, 更加不适应学习, 因掉队而厌学, 甚至逃学, 导致学习困难学生的面日益扩大。最后可能会导致教学质量大滑坡的严重后果。

为此, 笔者利用两年时间在本校实施了中学数学班内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进行大胆尝试:一是甄别不同层次的学生, 并制定差异化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评价标准;二是探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二、均衡分班背景下实施中学数学班内分层教学的实践

(一) 甄别各层次的学生,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甄别各层次的学生是本项工作的第一步。根据不同学习能力、智力水平等将学生大致分为优秀学生、中等学生、学习困难学生三个层次。特别注意隐性操作来分层, 教师心中有数, 不能公开哪位学生是几类等级, 不能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处的等级。

为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们结合教材具体内容,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 确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按各自的目标和要求进行学习活动。

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制定较高的学习目标, 要求更严格, 任务适当加重, 作业量适当加大, 题目的难度也要加大。

对中等水平的学生, 制定的学习目标、作业量、题目难度等都要与其能力相适应, 切不可按优秀学生的标准要求他们, 以免完不成任务而产生厌学情绪。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 只要他们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 学会基础知识, 掌握基本技能, 教师就要多鼓励, 多表扬, 让他们树立自信心。

(二) 实施差异化的数学课堂教学

根据不同的学生设定相应的学习任务, 并实施差异化的数学课堂教学。

课堂上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面向全体学生讲解基本内容、完成基本训练的基础上, 还要把数学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分级,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与自己水平相适应的学习任务。对优秀学生压担子, 加重任务, 多做难度较大的练习, 让他们有所提高, 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对中等学生, 重视培养他们的基本技能, 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能力稍差的学生则把任务减轻, 要求放低, 放缓坡度, 放低起点, 浅讲多练, 耐心辅导, 弄懂并巩固基本概念, 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堂上巧妙检测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 让所有学生特别是潜力生看到希望, 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 布置差异化的课外作业, 开展差异化的课外辅导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 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差异化的课外作业。细化作业要求, 分层次设计基础性水平、提高性水平和拓展性水平的作业。统一规定全班学生必须完成基础性作业, 这是完成作业布置任务的下限目标, 也减轻学习困难学生过重的负担。而对于优秀学生和部分中等水平的学生, 由教师点名, 指定要完成提高性和拓展性内容, 让优秀学生有提高的空间, 学习既没有压力, 又有成就感, 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利用课外时间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的辅导。对基础较差的学生, 除了指导他们掌握学习方法, 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还要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下功夫。不指责, 不挖苦, 不讽刺, 多表扬, 多鼓励, 让他们树立信心。重视培养师生的和谐感情, 激发学习兴趣, 防止这部分学生知难而退, 产生厌学情绪。对中等水平的学生, 教师要善于发现有潜力的学生, 鼓励他们迎头赶上优秀学生;同时密切注意中等水平学生中潜力生群体退步的学生,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他们成绩下滑。对于优秀学生的课外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 鼓励和指导他们参加数学竞赛。

三、均衡分班背景下实施中学数学班内分层教学的成效

(一) 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班级整体教学质量可以由期末考试的平均分体现出来, 详见表1、表2。

由表1、表2所列的数据可以看出, 实施班内分层教学之前, 同是本人任教实验班、对照班与全年级相比较, 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都持平, 表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起点相同。

由表1可以看出, 在2012年秋季学期数学期末考试中, 实验班 (初二11-1班) 的平均分高出对照班 (初二11-2班) 6.91分, 高出全年级的平均分8.00分。在2013年春季学期数学期末考试中, 实验班 (初二11-1班) 的平均分高出对照班 (初二11-2班) 5.44分, 高出全年级的平均分4.61分。

(二) 及格率明显提高

及格率反映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关率。及格率高, 学困生就少。及格率低, 学困生就多。由表1可以看出, 在2012年秋季学期数学期末考试中, 实验班 (初二11-1班) 的及格率高出对照班 (初二11-2班) 6.27个百分点, 高出全年级的及格率4.09个百分点。在2013年春季学期数学期末考试中, 实验班 (初二11-1班) 的及格率高出对照班 (初二11-2班) 4.29个百分点, 高出全年级的及格率4.01个百分点。

(三) 优秀率明显提高

优秀率反映出优秀学生的比率。由表1可以看出, 在2012年秋季学期数学期末考试中, 实验班 (初二11-1班) 的优秀率高出对照班 (初二11-2班) 3.28个百分点, 高出全年级的优秀率3.02个百分点。在2013年春季学期数学期末考试中, 实验班 (初二11-1班) 的优秀率高出对照班 (初二11-2班) 3.34个百分点, 高出全年级的优秀率4.52个百分点。

表2数据所体现的与表1的数据大致相同, 即在2013年秋季学期和2014年春季学期两个学期的期末考试中, 实验班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班和全年级的平均值。

四、均衡分班背景下实施中学数学班内分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 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均衡分班背景下实施中学数学班内分层教学的确收到良好的效果, 但是一定要注意, 不能公开地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 不能给学生贴标签。班内分层教学属于隐形的分层, 教师心中有数即可, 要做到把学生的人格尊严始终放在第一位。例如, 在布置课外作业时, 优秀学生、中等水平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三个层次的作业题数一定要相同, 教师需要在题目难度上做“手脚”:优秀学生的作业构成是“基础题+中等难度题+较高难度题”, 中等水平学生的作业构成是“基础题+中等难度题+中等难度题”, 学习困难学生的作业构成是基础题+基础题+基础题。这样既达到差别化的学习目标, 又保护了中等水平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的自尊心。如果让学生知道教师将他们分为优秀学生、中等水平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 必然导致优秀学生产生骄傲情绪, 中等学生会认为老师不重视他们, 学习困难学生会产生自卑感, 造成负面影响, 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二) 差异化的学习评价和激励机制是分层教学成功的保证

根据分层教学的差异化教学目标制定差异化的初中数学课堂学习评价和激励机制、课外作业评价和激励机制、检测考试评价和激励机制, 将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前面提到,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堂练习、课外作业、测验和考试有相对应水平的要求, 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也要差别化, 学生只要完成相应层次要求的课堂学习、课内外作业、测验和考试等学习任务, 就分别得到对应的量化分。例如, 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 只要课堂上能认真听讲, 能完成比较容易的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 测验中能完成基础题, 教师就要给他们好评, 给他们打高分;而对中等学生要进一步提高要求;对优秀学生则要提出更严格的要求。这样操作, 让课堂评价、课内课外练习、测验等的量化分差距减小, 有利于后进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也有利于中等生上进, 更有利于优秀生迎难而上。当然, 期末统考的成绩统计会出现较大的差距, 但是教师还可以利用期评成绩再做平衡。

(三) 分层教学要处理好整体与个体的关系

上一篇:学生阅读特点下一篇:农村英语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