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目标(共12篇)
分层教学目标 篇1
目标“补差”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是进一步具体化了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检查、评估教学质量的最根本的标准。它使教学活动沿着预定的目标行进,使教学过程既具有方向性和科学性,又具有客观性和可测性。因此,它对教师组织处理教学内容、采用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3.撰写反思随笔。所谓随笔,就是随时记录下自己教学上的感触和思考,如果不及时写下来,可能就会遗忘。教师要养成写反思随笔的好习惯。随笔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句话。
4.开展教研活动。校与校之间或者校内进行开课和评课,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反思方法。评课时,听课教师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上课教师共同反思,进行教学交流与分析,通过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教研活动除了听课、评课形式外,还有备课组或教研组展开的集体教研活动,包括集体备课和集体反思。“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备课组或教研组之间共同讨论,共同反思,有利于开发集体智慧,使反思更有广度和深度。
5.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反思。网络扩大了教师反思的渠道和途径,正日益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接受,其影响也越来越大。教师可以在教育论坛、教育博客上发表自己的教学观点、经验和案例,和大家一起交流、切磋,凝聚更多人的智慧。利用互联网,普通教师可以和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进行广泛的交流。
四、精于教学反思
精于反思,就是反思不能泛泛而谈,而要有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思考的深度。反思要有深度,这就要求教师能不断地学习教学理论,丰富教学理论知识,提高教育理论素养,具备现代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的艺术。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理论知识,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度的思考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学目标则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除了要体现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内容外,还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差异,适应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和个性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材施教,使学生的良好个性潜能得到不断发展和提高。因此,在分层教学实践中,对目标认识和目标确立得科学与否,直接关系着分层教学理念及其主题任务的能否完成。
目前,有关分层教学目标,在认识上存在着两种分歧,即“长善”与“救失”。所谓“长善”,就是针对分层教学实际中某些个性特点较突出的学生,在教学中要注意这些学生良好个性优势的充分发挥。其依据有二:一是“从教学效果上看,发挥个性优势是学生良好发展的关键”;二是“社会的分工合作的存在,要求教育要培养各种‘英才’”。所谓“救失”,即指针对分层教学中一些学生学习能力相对滞后的状况,而采取的教育措施要注意使这些学生能有效地学习,体验成功的愉悦。其依据亦有二:一是“教学的教育性不只是德育性,而是包括人的完整性的各方面”;二是的前提条件。教师在反思时,必须充分挖掘反思的深度,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寻找背后隐藏的教学规律,再联系自己的实践经验,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和思考习惯。教学反思是一种探索的过程,教师应本着追求更好、更完善的教学目标进行反思。
总之,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和教师走向成功的法宝。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反思,使教学反思成为工作的一个必要部分,使自己迅速成长为时代所需的研究型教师。
参考文献:
[1]陈丽.关注教学反思,促教师专业发展[J].文教资料,2009.3,下旬刊.
[2]陈明瑚.教学反思———教师成长道路上的基石[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9,(3).
[3]陈小玲,甘剑.教学反思,教师成长的催化剂[J]江西教育,2009.4.
[4]吕洪波.教师反思的方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5.
[5]杨登新.教学反思与教师成长[J].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院刊,2007.3.
[6]张乐.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J].教育探索,2006,(5).
(作者系江苏省常熟市王淦昌中学教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教育硕士)
“仅从智育来看,也还有个相对的全面性问题”。
因此,分层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与上述两种认识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即“英才”目标和“补差”目标。这在一些倡导“加速型分层教学”的实践模式和“矫正型分层教学”实践模式上可见一斑。所谓“加速型分层教学”,即以加快班级中“优等生”的学习速度和加深其学业难度,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英才”为目标,在教学环节、教学活动的安排上,教师都特别关注“优等生”的发展。而所谓“矫正型分层教学”,则是指以减缓班级中“差生”的学习速度和减轻其学业难度为目标的。
事实上,以上两种“分层教学”实践行为,都是对分层教学目标的一种误解。这种误解实际上是把立足于“发扬学生个性中的优点”等同于只进行加速其学习速度、增加其学业难度的“促优”教学。这种“促优”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是要培养“英才”、“尖子生”。因此,在教学环节及其组织活动等的安排上,都极其关注“优秀生”的发展。这就容易造成教师在意识、行为上不自觉地对学生形成分等级观念,将成绩欠佳的学生贴上“弱智生”、“差生”的标签,放任对其的教育,使得这些“差生”、“弱智生”,包括部分“中等生”因缺乏教师的积极关注而情绪消极,丧失学习兴趣,造成其个性的不良发展。而立足于“弥补学生个性发展中的缺点、不足”则等同于只进行减缓其学习进度、减轻其学业难度的“补差”教学。这是一种以形式上的合理掩盖、实质上的不平等的做法,同样极易挫伤“差生”的自信心,造成其个性的不良发展。显然,这两种“分层教学”还是以往“应试”教育观念下的用同一模式去塑造基础和条件各不相同的学生,用同一教学目标去衡量他们的高低、成败的一种教学。其弊端不言而喻:桎梏了分层教学的生命力和活力,也否定了学生个性和个体的独立价值。正如日本学者香山健一所言:“从文明史的角度看,进步基于区别,单调就是死亡,……如果没有一点理想的境界,我们的智慧就将冬眠,与此同时生命力、行动的欲望也将沉睡。追求单一的心理,使人类贫乏。它从共同事业中抹去每个人的独特因素。”
可见,澄清这种分层教学目标认识上的误解极为重要。分层教学提倡或“长善”或“救失”,其实质是一致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是针对的问题不同、出发点不同,因而着眼点不同而已。立足于“长善”的分层教学目标,其着眼点在于学生个性的长短处,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个性的长短处与学生潜在的能力的强弱是相一致的。因此,从个体发展、职业定位的角度来看,应立足于发扬其个性优势。但它并不排斥弥补个性中的不足,也不意味着对学生个性中弱的方面的熟视无睹。立足于“救失”的分层教学目标,其着眼点则在于学生个性中的弱点和缺陷,强调学生应该是有优势的,但不能够片面、畸形发展。因此,要“救失”、“补偏”,并不排斥要发扬学生个性中优势的一面。从提出分层教学的初衷来讲,分层教学不是要使学生个体各方面的素质和学生之间的各种个体差异都要平均发展和最终达到一个共同的标准,而是旨在促进每个学生良好个性潜能的全面和谐发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这种个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就是道德的、智力的、劳动的、审美的、身体的几个方面的和谐发展,而这种发展必须同挖掘人的天赋才能结合起来,做到使孩子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展他的天赋素质,达到其年龄可能达到的最卓越成绩。
因此,这种发展应是多样性的,有个别差异的,也是有不同的内容和方向的。这就意味着在分层教学实践中应该采取多目的化的观点,摆脱传统的基于单一目标的局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有层次性和差异性的发展目标,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的学习要求与学习活动。这种多元化的、有层次性和差异性的发展目标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有一个总的教学目标,即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达到的共同的基本教学目标,包括学年目标、各学科的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等等;总目标之下,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层次目标,如高层目标、中层目标和基础目标等,各层学生要学习相应层次的目标;并且这种目标是动态的,是与各组学生现有发展水平接轨基础上的层层相连、逐级递进的序列。如上海教科所的胡兴宏曾拟订了一个从朗读起步培养初中预备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层七级目标系列,值得借鉴。具体做法是:低层生以第一级目标为起点,半年内达到或超过第三级目标;中层生以第三级为起点,半年内达到或超过第五级目标;高层生以第五级目标为起点,半年内达到或超过第七级目标,即使同一个学生在个性的不同方面,所设目标也有区别,如某学生在知识目标上,可达到高层要求,但在体力目标上达到基础目标,可能就是其较充分的发展了。
总之,分层教学统一目标的实现过程是有弹性的,它允许学生在学习内容、方法、达标期限上有所选择,也鼓励学生在统一目标之上争取实现程度上的差别。但体现基本要求的统一目标是绝无弹性可言的,不能成为某些教师降低对学生要求的借口,将分层后所确定的阶段性目标视为全体学生或部分学生的终极目标。同理,也不能将分层后所确定的由中层生或高层生所要达到的目标视为全体学生的起始目标,这样做的后果只会造成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挫伤和个性的片面发展。
参考文献
[1][2]傅小娣.对教育目的的探讨[J].湖州师傅专科学校学报(人文版),1987,(1):92-97.
[3][4]杨启亮.因材施教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评论,1989,(3):7-8.
[5]朱永新等.当代日本教育改革[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134.
[6]王天一.苏霍姆林斯基关于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J].外国教育研究,1990,(4):1-4.
[7]胡兴宏.关于“分层递进教学”的设想[J].上海教育科研,1992,(6):1-6.
分层教学目标 篇2
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基本情况
1.课题名称:初中数学分层异步目标教学模式研究 2.课题研究类型:应用研究
3.课题负责人:长沙县安沙镇唐田中学张阳 陈秀 4.实验时间:2010年至2012年
5.实验对象: 长沙县安沙镇唐田中学初一144班、147班,同年级145班、146班为对照班。
二、课题的提出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本课题的研究符合新课改的需要,在认同学生存在认知差异的基础上,尊重学生做人的价值,坚信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在分层的基础上进行成功教育,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学习目标,让他们都能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使学困生逐步克服自卑心理,能够愉快学习,最终成功。
三、课题研究假设
本课题预计在研究的两年的时间里,主要达到如下目标:
1、通过理论方面的研究,撰写、发表一些有价值的关于分层异步目标模式教学方面的论文、实验报告,以此来指导实验的进行和新的教学、评价方式的推广。
2、通过实验,探索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
3、通过以上的研究和实验,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更加丰富。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和实验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理论方面进行分层异步目标教学的系统研究
通过理论探索法查阅各种理论著作和研究资料,了解目前各地这个课题的研究成果、研究的动态、发展历史和现状,进一步明确体验性学习的内涵及其能力培养方法。
2.进行教师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实验
(1)编写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具体研究分层教学中的每一步应该如何具体操作,初步建立具有分层教学特点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集。
(2)推广分层教学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使用,使分层教学的实施系统化,并进一步修订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集,真正形成一套适合不同学校教师使用的具有分层教学特色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3)探索如何进行实验结果的评价(如数据如何分析,如何评价等)。
3、加强对课题的过程管理
完善研究资料,切实做好课题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要定期对课题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完善资料,丰富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组织形式
本课题组理论研究部分、问卷的调查和组织、实验部分都由唐田中学张阳、陈秀合作组织、负责。我们计划在本校初一年级进行分层异步目标教学的实验。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一)研究的步骤
1.撰写课题方案(2010年4—2010年6月)课题方案由张阳、陈秀负责撰写。
2.课题研究的实施和总结(2010年7月—2012年10月)
(1)实验教师根据方案开始实施(包括理论的学习),实验老师边学习边实践。从2010年7月开始到2012年7月,每学期末都要写出阶段实验报告,总结一学期来的实验成果,研讨存在的问题,写出下学期的具体实验方案。(2)2012年7月—2012年10月,分别撰写实验报告,课题组汇总各实验教师的成果,撰写本课题的研究报告,接受专家鉴定。
(二)实验的方法
严格的教育实验应采取对照实验法,即在平行年级中设置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以观察实验的效果。这样能保证实验的信度和效度,说服力强。
七、预期的研究成果
1、收集研究过程中的心得等过程资料,提炼成功的经验,积极撰写论文,主动参加课题研讨、观摩活动,争取有论文发表或获奖。
2、做好教学科研成果的总结和推广工作。通过组织现场会或研讨课等形式,对较好的研究成果和改革成果加以宣传,打造学科特色。3、2012年10月举办课题研究成果交流活动。交流展示材料:最终成果(成果主件及必要的附件)、工作报告、研究总报告、体现本课题研究成果的一堂课题课研讨等。
小学数学的分层目标教学探讨 篇3
一、分层目标教学的概念及实施意义
分层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授课学生的智力、非
智力以及知识基础等因素的差异,对学生、教材以及教学过程进行合理分层,并且对分层结果进行有针对性施教的教育方法。
分层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注重学生个体间差异的同时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体现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分层教学要做到满足基础较好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充分提高基础较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全体学生成绩的效果。
本文重点探究小学数学分层目标教学,其主体上还是要以班级教育为主,学生不会拆分班级,根据学生智力、非智力以及数学知识基础对同一班级学生进行分层,例如,采取小组教学或者单独辅导的形式进行针对性教学。
二、小学数学分层目标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普遍存在
自从实施新课改以来,大多数地区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其中包括采取北师大版本教材的部分地区,基于此类现象,很多地区开始考虑、探索以及推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方法,甚至部分地区将小学数学分层目标教学方法作为小学教育方法的重要指导思想。但是在很多地区以及小学的探究与推行过程中,并没有将小学数学分层目标教学思想落实到课堂教育中去,而是坚持传统、落后的教育方法,这将导致小学分层目标教学方法无法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与推广。
2.导致“小团体现象”
在小学数学分层目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组,分组难免会导致在学习过程中以及日常生活中同一小组内组员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另外加上小学学生的生活圈子比较小,从而很容易形成组内成员之间的关系比较好,但是非同一小组学生之间的关系可能会产生一定隔阂的现象,如果当一个班级内不经常实施教学小组重组时,这种现象发生的概率就更大。另一方面,在实施小学分层目标教学的过程中,同一小组内成员之间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磨合,在小组成员磨合期内如果对学习小组进行重组的话将达不到凝聚整个小组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师拿小组进行相互比较来促进班级学习竞争的现象,这样将会加剧“小团体主义”的出现,也不利于整个班级的健康建设与发展。
3.分层教学增加了老师的负担
由于小学教育起到为初中教育铺垫的作用,小学老师本身面临较大的负担以及压力。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以及教育水平的迅速提升,社会以及家庭对学生的各阶段学习期望也随之增高,以至于当下很多学校制定各种各样的考核与评比制度来督促教学老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使得小学教学老师的教学压力更大。
另外,小学数学分层目标教学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以及学生均需要付出更大的精力与热情,数学老师在一般意义和总体上去关心引导学生的同时更要做到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这样显然会给教师带来更大的教学压力与负担。
三、对实施小学数学分层目标教学的建议
1.切实落实小学数学分层目标教学
在落实小学数学分层目标的教学上,教育局要为本地区小学在实施小学数学分层目标教学上制定一系列的规范措施,鼓励数学教师进行分层目标教学。如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方向与位置—东南”这一课时,数学老师可以将班里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编一个小故事,比如大家迷路了,这时要面临找出东南方向的问题。编的故事好的小组教师要进行奖励,这样的话不但能达到小学数学分层目标教学的目的,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严防出现“小团体现象”
首先,在实施小学数学分层目标教学对学生进行分组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学生在小组当中需要一定的磨合期,也要考虑到不能让小组形成小团体,要对小组定期进行重组,尤其是优秀的小组成员和表现一般的小组成员之间要进行定期的流动,以便这些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从而避免“小团体现象”的出现。另外,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将学生分成小组并不是让小组之间对立,而是通过一种竞争和相互学习的关系,使每个小组在学习成绩上都会有所提高,让学生认识到其都是班级大家庭当中的一部分。
3.想方设法减轻教师负担
落实小学数学分层目标教学固然重要,想方设法减轻教师负担也迫在眉睫。教育局和小学在制订小学数学分层目标教学的相关规范时要充分考虑为教师减负这一理念,小学在制订数学教学计划和制订相关教案的過程中也要考虑到这一方面,这样才能既达到小学数学分层目标教学的目标,又没有加重老师的教学
负担。
小学数学分层目标教学理念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体现,新课改以来,我国很多地方的小学都将这一理念纳入数学计划当中,但是学校在实施的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结合本地、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彭世蓉.小学数学教师分层教学行为有效性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3).
“目标分层教学案”的构建与实施 篇4
一、模式构建
“目标分层教学案”是基于公共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差异教学理念而设置, 以课时为单位编制的, 它体现了目标分解小步子、教学方法多活动、效果检测勤反馈的理念, 目的是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业成绩。“目标分层教学案”由目标分层双向表、教学案导学促教、分层效果检测题三部分组成, 旨在通过目标分层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 通过分层效果检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在差异中发展学生。
(一) 编制原则
1. 有效性原则
课堂教学要扭转关注过程、忽视结果的现象, 要把提高效率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既关注教学方式的优化, 又注重教学效果的提高。
2. 主体性原则
课堂教学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 积极探索以学为主、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建构者。
3. 差异性原则
课堂教学要改变忽视中下游学生的做法, 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积极探索分层、异步的个性化教学策略, 因材施教, 分类指导,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4. 和谐性原则
课堂教学要改变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 积极探索认知与情感相统一的教学策略, 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二) 结构说明
“目标分层教学案”由目标分层双向表、教学案导学促教、分层效果检测题三部分组成, 如图1。
1.“目标分层双向表”由教学内容、学习要求和检测方法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标分层双向细目表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考试要求,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而制订的具体要求和标准———上不封顶, 下要保底。它告诉教师每节课要带学生“到哪里去?”———学生学习之后要达到的“目的地”。在双向表中, 既有教学内容的细化与分解, 又有相对应的学习水平和要求。在教学内容中用“●”标识教学重点, 用“▲”标识教学难点。检测方法分为口头检测、书面检测。后者的主要题型与中考题型相对应:a.选择题, b.简答题, c.实验探究题, d.分析计算题, 如表1。
2.“教学案导学促教”由情境问题、新知探究和学习小结三个部分组成
情境问题要求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知探究部分主要解决“怎么去”:要求依据教学目标分层双向表进行“小步子教学”, 设计中较多体现多活动、勤反馈的教学理念。新知探究部分要突出主要的教学内容及学生活动。针对我校教师教学中讲得过多的现状, 我们要求在设计中尽量将学习时间还给学生, 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促进课堂转型。学习小结要求能体现本课时考试说明中要求的知识点。
3.“分层效果检测”由“课堂检测题”和“课后练习题”两部分组成
课堂检测题要求和目标分层双向表中的评价方式及知识条目相对应, 以便实现勤反馈。题型要与双向细目表中的检测方式相对应。难度系数控制在0.9, 以便让更多的学生获取成功体验,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课后练习题”由“夯基固本”“综合提升”“拓展探究”三部分组成, 其题量比为7∶2∶1, 要求有一定量的原创题或改编题。其中“夯基固本”主要为夯实本课时知能基础所用, 涉及重要概念、原理、理论、性质、变化、技能、实验的关键, 核心内容, 规律和结论等, 尤其要关注学习误区、差错点。依教材重要知能点的顺序排序, 同一知能点的题型和角度必须多样化。各年级建议难度系数:七年级为0.9;八年级为0.8;九年级为0.75。“综合提升”可视为目标背景的迁移、目标内容问题的综合或两个目标之间的综合。通过有效训练, 以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从近两年各类中考试题中, 选择具有时代性并与社会生产、生活、科研相联系的新颖题。各年级难度系数控制在0.7。“拓展探究”为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搭建了平台。选题一般为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 或含有探究程序问题的探究题。某些视角新颖的创新问题也可列入此类, 各年级难度系数控制在0.5。
二、实践探索
(一) 制度保障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 优化教学策略, 提高课堂效益, 完成课堂转型, 实现课堂的差异化教学, 经校长办公会研究, 我们决定在七、八、九年级中全面推进目标分层教学案。为此, 校长室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目标分层教学案的通知》《关于成立推进目标分层教学案领导小组的通知》。学校目标分层教学案领导小组还出台了《集体备课行政督查安排》, 拟出台《关于目标分层教学案的考核奖惩制度》, 将阶段性的目标分层教学案的编制工作与教师考核、绩效工资挂钩, 从制度上保障目标分层教学案的推进工作。
(二) 有序推进
为了使“目标分层教学案”尽快在我校实施, 我校采用了有序推进的方法。
1. 模板制作
先由学校教科室制订一个模板, 然后各教研组长参照模板制订出符合各学科特点的目标分层教学案模板 (新课教学与复习课教学两个模板) , 提交各备课组长讨论、修改, 形成定稿。
2. 计划制订
学校确定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与社会五个学科全面推进“目标分层教学案”。为此, 学校目标分层教学案领导小组要求各个备课组排出详实的计划, 将下学期的教学任务进行分解, 制订出计划。
3. 多重审核
为了保证“目标分层教学案”的编制质量, 我们设定了多重审核。在制订计划时, 安排了审核责任人。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相互审核, 修改后提交备课组长, 由备课组长审核后签字方可上交。为了进一步对质量进行把关, 学校主要行政领导各联系一个教研组, 利用周一到周五的时间召集教研组和备课组长对上交的纸质稿再次进行审核, 以确保编制的质量。
4. 课堂应用
我们在进行编制工作的同时, 采用以点带面、以面带全的方法积极探索课堂应用研究。我们由各科优秀教师先行执教有关于“目标分层教学案”的研讨课;而后在学校“教坛新秀”评比活动中进一步推广, 让广大教师在听课、评课的过程中探索符合学科特点的课堂应用方法与模式。
(三) 及时反馈
为了按时完成编制工作, 学校教科室每周都在校园网上公布编制计划及上一周的“目标分层教学案”的上交、审核、备课组长审核情况, 并由教研组长从上交的教学案中择优公布在校园网上, 以供同伴学习和借鉴。
三、实施意义
(一) 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目标分层教学案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 从完成教学任务到促进学生的发展。“目标分层教学案”中差异化教学的开展, 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不同的学习成功体验, 这也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分层教学案”中“先学后教”理念的渗透, 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活动时间、思维时间, 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二) 转变教师教学方式
在“目标分层教学案”的课堂应用中, 我们倡导教师关注、重视和强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体验, 积极探索“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研讨课、展示课的开展, 使得教师在设计制作“目标分层教学案”中充分体现“讲、议、练”的有机结合, 改变“以讲代练”“只讲不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从而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发展。
(三)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从目前课程与教学资源开发的角度看, “目标分层教学案”是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师集体课程和教学资源开发的一种新形式, 它丰富了教师备课的形式、训练的内容。它的编制无形中提升了教师对课程标准等文本的解读能力、对教材及课程的二次开发能力、试题命制能力, 并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提升了教师执教能力。“目标分层教学案”的编制及审核过程也是教师学习的过程、智慧共享的过程, 教师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 保障提高学业质量
“目标分层教学案”使课堂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环节合理,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 “目标分层教学案”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抓手。它从促进研究型教师群体的形成、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型、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等方面保障了学业质量的提高。
(五) 形成特色校本研修
“目标分层教学案”编制、使用和“三环六步”集体备课模式的有机整合, 有利于我校特色性校本研修模式的形成, 是教师发展推动工程的一项有效措施, 也是展示我校特色性的一张亮丽名片。
分层递进 养成教育目标范文 篇5
一、建构诚信教育目标体系
我校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构建了不同年龄阶段诚信教育的目标、内容与实施方案;学校制定了总目标,并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制定分目标,分目标为横向和纵向坐标,并且为双坐标。横向目标一是指学校目标——班级目标——个人目标层层递性,二是指对自己诚信——对他人诚信——对社会诚信层层递进;纵向目标一是指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目标层层递进,二是指个人发展目标层层递进。学校总目标中纵向目标的制定为:
低年级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内容标准为:(1)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话,有了错误要承认和改正,不随便私拿别人的东西。(2)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3)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爱护公物。(4)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
中年级总目标: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内容标准为:(1)知道不隐瞒自己和他人的错误、拾金不昧是诚实的表现。(2)知道讲信用、遵守诺言既是诚实的表现,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3)懂得勇敢不等于蛮干,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要勇敢,不蛮干。(4)懂得学习、做事都必须有毅力,不怕困难和挫折,要有始有终,坚持到底。在取得成绩时,不骄傲;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灰心,不气馁。
高年级总目标: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勤奋学习,敢于创新,诚实守信、团结合作,具有社会公德意识 内容标准为:进一步懂得诚实与虚假、守信与失信将会对自己、他人和社会带来不同的影响。特别是在当今社会,诚实守信更具特殊意义。说话、做事要实实在在,表里如一,要重信誉,守诺言。
横向目标中的班级目标的制定是:各班在发动全班同学积极参与的情况下,分别根据学校总目标并结合班级特点制定出班级分目标,最后每位学生根据班级分目标制定个人小目标。把整个坐标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学校有总的德育目标,在总目标下,分为三层递进阶段,即低、中、高年级分别为学校目标——班级目标——个人目标。学校目标的制定体现宏观,班级目标的制定紧紧结合学校目标,个人目标由学生自主的制定,尽量体现小而实,做到具体可行、结合实际,贴近生活,努努力就可以达到。坚持“三个原则”
在制定德育目标时,我们坚持“整体性、系列性、主体性”三原则。整体性原则,即坚持校内外、课内外、各学科之间的合力教育;系列性原则,即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按不同阶段提出不同要求,起点低,要求严,循序渐进;主体性即各项活动尽可能让学生自我设计、自已主持、自主开展(教师指导)外,特别要结合学生德育评定,倡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
处理好“三个关系”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注意处理好三个辩证关系:即(1)总目标与阶段性分层次目标相统一(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与正确引导相统一(3)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由于诚信教育从知到行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知、情、意、行的德育过程,所以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目标和训练的方法手段也是不同。如低年级学生以知道、学会为要求,对他们教育时我们主要帮助他们养成说实话、不撒谎的行为习惯。中年级学生以理解、自觉为要求,主要创造诚实守信的风气,并用具体的事例使其明白。高年级学生以自觉和意识为要求,学生会重视人际间的协调并努力做个“好孩子”的倾向,对学生表现出的诚信行为让他们知道诚信是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极具价值。
二、感知诚信内涵
一种品质只有通过自身的内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学校避免空洞的、不分层次的说教,而是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学生进行理性思维后完成人格的内化升华。
学校积极营造诚信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
园文化环境和氛围中潜移默化地经常性地受到诚信教育。学校利用到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台、雏鹰电视台、校园网等多角度、全方位宣传诚信道德启蒙教育的重要性、重要要求和行为习惯。
分层次地对各年级学生进行了广泛、深入、持久的教育。如为了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感受中华美德的内涵,使书本的知识升华为思想道德觉悟,学校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诚信等内涵的古诗文,在学生中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利用古诗文好读、易记,诗文典故容易理解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背诵古诗文,初步理解含义;中高年级会讲解,悟出做人的道理,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使学生从小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责任,增强诚信意识。
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展了“诚信伴我行、争做文明人”系列活动,举行了启动仪式,并向全体学生发出了“诚信伴我行、争做文明人”倡议。低年级
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通过看一看(观看有诚信教育的VCD和书籍),剪一剪(把搜集的诚信故事剪下来)、画一画(根据自己的理解画诚信漫画)、照一照(拿起相机把身边的诚信事照下来)等活动的开展,以丰富学生道德认知,激发学生明理诚信道德情感,使讲诚信牢记在学生心中,获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中年级
开展“诚信誓言宣誓签名大会”、召开主题班队会、专题演讲比赛、“诚实守信伴我行”好格言评选等活动,学生积极完成“诚信“双新作业,一篇篇诚信小故事、蕴涵深刻道理的诚信小格言使学生感受到诚实、守信、文明、乐于助人美好精神。高年级
结合高年级学生中的道德烦恼,用“诚信故事我接龙”的方式来自己想办法,解决烦恼。准备花假钞时的紧张与不安,撕毁假钞时的轻松和快乐;帮助好朋友改正错误的妙计等等,诠释出了学生们对诚实守信美好品德的理解,精彩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诚实守信的真正含义和价值所在,获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在高年级中开展了诚信教育主题班(队)会、板报展、征文活动、演讲比赛、影视作品欣赏、观察与辩论、以及诚信教育进社区、进家庭等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诚实守信这一良好道德规范的认识。
三、体验诚信精神
道德必须在实践中习得并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学生在实践交往、处事中养成诚信习惯,同时在实际生活中诚实守信地对人、对事,体现诚信品质。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深切地体会诚信的重要意义,更深切地理解诚信,让学生在“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循环反复过程中不断地加强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不断地提升诚信品质。为此学校为每位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学生根据班级的诚信目标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在本月希望达到的目标,如有的低年级学生制定:“我要自己整理学具”、“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不懒惰”、“每天能够在家里自觉学习20-30分钟,注意养成自学习惯等;中年级学生制定的目标:“我要每节课回答一个问题”、“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会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小结“、“我要保证作业一道题也不错”等,高年级学生制定的:“答应别人的事要说到做到“、“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守时,不迟到”、“勇于承担责任,具有责任心”等。然后根据自己制定的目标开始努力,每月末对自己完成目标的情况先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同学评、家长评、最后教师评,综合这四项评价,最后得一个总分,每月一循环。在大家的监督下,不少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自己的诚信目标,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个低年级学生在“我的表现”中这样写到:这个月我制定的诚信目标有五条:
1、老师布置的作业及时完成我做到了;
2、尊敬长辈我做到了;
3、不失约、不骗人我做到了;
4、合理安排时间我做得还不够好;
5、遵守纪律我做到了,但是还不满意,综合以上表现我对自己比较满意。中年级的一名学生,弄坏了同学的铅笔盒,拒不承认。老师对他说:你可以不承认,但你应该对你负责,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你说出来,同学们不会笑话你弄坏了铅笔盒,而会说你知错就改。结果,这位同学当场站起来承认了错误。
高年级一位同学在诚信档案中这样写道:几个月来,我们班的一位同学无论刮风下雨、天气冷热,坚持每天帮助同学中午拿饭,我们认为他是诚实守信的同学,我们在风雪天气里因路不好走经常会有同学迟到,然而无论什么时候,老师都不会迟到,而会准时站在讲台上,老师就是我们诚信的榜样。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七彩斑斓,举手投足可以显示出一个人道德素养的高下优劣。同学们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不说慌,从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拾金不昧等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做起,通过分层次诚信目标在生活中的的实践,学生体验到诚信的价值和意义,收获了诚信的快乐。
另外学校诚信教育还注意“三个结合”
1)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相结合。学校开展了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系列活动,号召全校学生行动起来,积极参与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五小”行动,争做“小帮手、小标兵、小卫士、小伙伴、小主人”;小学生服务岗位的设置,鼓励每位同学主动承担责任,服务他人、服务班级、服务家庭、服务社会;结合迎奥运、中国入世,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自觉承担作为一个岛城小公民应尽的义务;我校结合双语教学特色,鼓励学生认真学好英语,讲好普通话,为迎接2008奥运会做好准备,以一个良好的形象迎接海内外朋友,树立家乡形象,为家乡争光。雏鹰互联总部也有学生们在社区忙碌的身影,大家利用休息日纷纷走上街头,走进社区进行宣传,开展活动,为社区建设献一份力量、尽一份责任。2)与思品课有机结合。思想品德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它作为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最根本的任务。学校分别在低、中、高年级中通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并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各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诚信的训练。低年级比较多地采用童话、故事、儿歌和浅显的寓言等形式,中年级以上比较多地通过故事说明道理,夹叙夹议地摆事实讲道理,有些还需采取讨论的方式,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自己教育自己。3)与家教指导有机结合。学校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有利途径,开展了“诚信教育进家庭”活动,通过“我给父母讲诚信”、“父母为我做榜样”等活动,一方面拓展了活动的辐射面,促进了“诚信小手拉大手”工程,另一方面通过家长的有力监督,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思想品德的形成。
四、完善诚信评价机制 学生毕竟有其年龄、心理特点,进行一两次诚信教育是不可能有明显效果的,必须打持久战。我校在开展长期的诚信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自律,自觉养成诚信品质的同时,分别制定两级评价制度,促进班级、个人两级目标的实现。在加强班级的管理力度,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方面,制定两项措施:一是在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主动性,在学生共同参与的情况下各班制定分目标,分目标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统一性指每个班级要根据学校在每个年龄段制定的校级总目标制定班级分层目标,多样性指同一年龄段各班制定的分目标又体现不同。如:一年级一班的诚信目标为:诚实守信记得牢,言行一致做得好;三年级三班诚信目标为:诚实守信做人第一、真诚待人表里如
一、从我做起共同进步。二是为每个班级创设班级《争星榜》,《争星榜》悬挂在本班教室左墙外,内设十项争星项目,分别是:文明、守纪、爱校、勤学、健美、安全、卫生、勤俭、科技、艺术。每项有具体要求,制定详细的考评制度,每天由有关部门进行评比监督,每月底由校务办公会进行评议,评选出本月星级班级,并在争星榜上贴星,一月一换星,年终评选星级班级,此举极大促进班级目标积极向前推进。另一方面,每个班级又分别为每位学生的诚信度进行评价,促使学生养成诚信处事的优良品质。为了便于操作,我们为每位学生建立了“诚信誓言档案”,每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在本月希望达到的目标,然后根据自己制定的目标开始努力,每月末对自己完成目标的情况先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同学评、家长评、最后教师评,综合这四项评价,最后得一个总分。每栏5分,共20分,诚信度20分以上即可获得诚信金星一枚,每月一循环,期末获得四颗星的学生由学校颁发校级诚信奖章,进行了表彰。
高中记叙文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 篇6
(一)基础目标
1.符合题意
这是高中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前提基础。记叙文写作往往具有清晰明确的主题指向,但是在高中记叙文训练中,仍然存在部分学生不会审题或者在写作过程中无意识偏题现象。因此,文章紧扣文题是对高中记叙文教学提出的首要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在开展记叙文教学过程中首先向学生明确题意的重要性,针对审题和紧扣题目写作实施具体训练,帮助学生快速抓住题眼,明确题意,合理安排素材结构,紧扣主题创作。
2.符合文体要求
在高中阶段,仍然存在不少学生对于文体的把握能力不佳,叙议不分,往往将记叙文写得不像记叙文,这也是高中生在写作中丢分的一个主要原因。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记叙文教学训练时,应该首先明确记叙文的文体特征,明确记叙文的六大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明确记叙文与议论文的文体区别,明确记叙文的具体展开方式以及与议论文的区别,避免文体不分,“四不像”的作文出现。
3.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根据高考零分作文的情况来看,高中生当中的确存在个别学生在创作中的思想偏激问题,对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能忽略对学生作文思想健康的要求,要向学生传达正能量,向学生展示健康思想所形成的美学魅力。教师在进行记叙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创作中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展开创作,纠正学生作文中心散乱的毛病。最后,高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双“慧眼”关注生活,多积累写作素材,力求内容充实,结构合理,抒发真情实感。
4.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高中生记叙文创作中还普遍存在少量的病句以及结构混乱的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记叙文创作时,应该对此作出强调,使学生明确在创作之前,首先明确题意,根据题意确定中心思想,然后组织素材,列出提纲,明确写作顺序,合理安排结构及详略。另外,教师可以集中组织学生针对记叙文中的病句进行修改,杜绝语病现象。
5.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这是高中记叙文创作最基本要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创作中注意书写的规范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另外,高中生作文很容易忽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教师往往也不重视,导致学生不良习惯的养成。教师可以在标点符号教学中特别强调,也可以在作文中进行批改或组织学生进行自主修正。
(二)发展目标
1.深刻透彻
记叙文的创作,要求通过对具体的人事物等进行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感。高中记叙文写作普遍缺乏创作的深刻透彻,文章成为素材堆积,思想主旨的挖掘不到位。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名家名篇,关注社会民生,扩展知识面,形成深刻见解,实现写作的深化。
2.生動形象
生动形象是记叙文的内在要求,记叙文如果缺乏生动形象性就难以表现真情实感。高中记叙文创作的一大弊病就是素材的平白化铺排,缺乏人物性格、事物特征和情感表达的张力与真挚,读之淡如水,无法形成对心灵的触动。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展开写法专题训练,通过大量的教学实例锻炼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能力。
3.有创新
创新性是新课标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创作记叙文时,最缺乏的就是创新精神,很多学生模仿他人的词句、修辞,引用名人名句,优质素材,但是却没有新意。针对这一点,教师需要首先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个性,对于标新立异的作品,教师要给予极高肯定,千万不要嘲笑打击。
二、训练目标
训练目标并非固定,而是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设计,高中语文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训练目标,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下面介绍几种重要的训练目标。
(一)构思
构思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缺乏严谨的构思或者构思不合理都是学生记叙文创作各种问题产生的根源。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专题课程,根据各种文题训练学生的构思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并列出提纲,然后教师可以针对记叙文创作的关键进行提问,并辅导学生完善提纲,提高构思能力。
(二)描写
描写能力是记叙文的基本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在记叙文教学中,应该就记叙文的六大基本要素强化学生的描写能力,尤其加强人物神态、动作、心理等关键内容的描写训练,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优秀范文的描写技巧,提升学生的描写能力。在平时授课时,教师可以针对课文或课外拓展文本的描写技巧启发学生创作。
(三)叙事
叙事类记叙文是高中记叙文的常见类型,教师可以就此展开集中训练,特别培养学生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叙事方法灵活运用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直接叙述、间接叙述的叙事方式,并且能熟练掌握两种叙事方式之间巧妙转换的方法。加强学生对叙事类记叙文的综合驾驭能力,提高学生的叙事技巧。
(四)抒情
抒情类记叙文是高中记叙文的第二大类型,教师可以在记叙文教学目标分层设计过程中专门设置抒情类记叙文的训练专题,引导学生通过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各种艺术手法不断锤炼自己的情感表达,实现真情实感与艺术审美的完美结合。
(五)修辞
修辞手法是高中记叙文创作增强文采和表达张力的重要授课内容,教师应该予以重视,很多高中教师认为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学生个人能力问题,其实修辞能力的培养是记叙文优质教学的关键。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主要通过各种修辞和表达手法而来,教师应该在记叙文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中将修辞训练作为一项单独而重要的训练目标展开具体教学,通过对各种文本的分析,引导学生展开写作,提高学生的修辞运用能力,增强学生创作的艺术表现力。
分层教学目标 篇7
分层教学综合最优化教育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结合学生实际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同要求,使他们在目标的导向下,积极主动学习,探求知识,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逐渐提高,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的必需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等。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
在这里我主要就本人教学的实际,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谈谈在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是如何分层次的。
一、研究学生,制定目标
要想很好地定位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要对教学内容深入研究,精心设计,结合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分层教学目标,筛选不同的训练内容,设置分层练习、作业,设计好反馈检测题,让尖子生冒得出,让更多学生迈大步,让后进生不落伍,使层次不同的学生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充分发展,以此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所谓教学目标分层,就是要求教师要从研究学生的差异入手,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能力,围绕主体参与这个中心,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可分解为高、中、低(即A、B、C)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高层次的学生要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适当拓宽;中等层次的学生要紧扣基本要求学习;对低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的速度和难度的要求上,则可略有降低。对普通学生,教师要多加帮助,应采取低起点、循序渐进的方法,把训练目标分解成几个有梯度的、连贯的分目标,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分一步或几步达到教学要求。
我在教《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就是在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紧扣学生的学习实际,制定了详实的教学目标,并依托教学目标,把设置的课堂问题的答案,即课堂训练目标分解成几个有梯度的、连贯的分目标。具体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认真解读本文题目的含义,注意从中捕捉关键信息。
(2)通读全文,找出文中出现的人物,并找出与他们有关的信息,如语言、服饰、动作、神态等。
(3)注意几个人物出场的方式,讨论特殊人物的特点。
(4)了解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5)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2.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悟、理解、讨论、比较、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教学重、难点】个性化的语言,展现人物性格。
在“知识和能力”这一层面里,我注重学生能力的开发,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可实现的目标,学生都有事可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就高,学生的思维得以锻炼,这样课堂目标完成程度就好,学生的成就感就强。
二、精心设计,分层设疑
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精心分层设疑,通过分层提问、讨论、答疑等形式,使各层学生学懂每节课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接着进行分层次练习,教师分重点指导。同时,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的梯度,同时还要注重知识间的连贯性,让学生能够找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我在教《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是这样设置问题的:
(1)你看了文题后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2)从文中找出,林黛玉到贾府后是怀着什么心态呢?
(3)小组合作,划出林黛玉所说的话,并说明黛玉说话的场合及对象。
(4)在这些话中,你觉得哪句话是你最喜欢的呢?为什么喜欢?
(5)讨论:黛玉说话处处留心在意,但她说话有没有前后矛盾的地方?
(6)探究:与林黛玉留心在意的语言相比,贾宝玉、王熙凤的语言有何不同?
这六个问题的设置是有必然联系的,并且是相互勾连、层层递进的,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自然过渡到对下一问题的思考。
第一个问题,学生可从读题入手,获得相关信息:这一部分主人公是林黛玉,是以进贾府为背景,是通过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过程间接描写贾府的一些情况,即林黛玉是中心人物,贾府在小说中是典型环境,中心事件是“进贾府”。看到题目后,可知小说的中心人物、中心事件和典型环境。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下面的问题将以递进的方式层层推进,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以“进”为线,找出设置的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即“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她去”。以此为第三个问题的开端,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在文中划出林黛玉所说的话。
①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了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场合:贾母带众人来了以后,众人问她时说的。
对象:众人。
②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场合:邢夫人要留她吃饭。
对象:邢夫人。
③因陪笑道:“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虽极憨顽,说在姊妹情中极好的。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
场合:王夫人提到贾宝玉时说的。
对象:王夫人。
④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场合:晚饭结束后。
对象:贾母。
⑤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
场合:黛玉与宝玉见面后。
对象:宝玉。
第三个问题解决起来,相对容易些,只要引导好学生读书,教师能够以合作交流的形式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去,学生自然而然地也投入到读书中去,并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势必给学生带来巨大的成就感,带着这个学习的热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心得体会,从自己对事物的认知程度入手,来谈谈自己对文中林黛玉话的喜欢程度,即开始解决第四个问题。
第四个问题学生可回答的空间比较大,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同时即能够分析出林黛玉的性格。问题自然过渡到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学生在解决上一问题时,自然过渡到下一问题的回答层面上,这样让学生感觉不到问题设置障碍的存在,学生在这种学习气氛中接受知识,会感到很开心,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在愉悦中接受知识,这不正是我们做教师追求的目标吗?
分层教学目标 篇8
一、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1. 了解学生对新授内容的熟悉程度。
新授内容有的学生接触过, 有一定基础。有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所以, 在教学设计时, 教师要根据这种情况, 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 让学生从不同的起点学起。这样, 从学习规律来讲, 无疑是对他们有益的。
2. 了解学生对新授内容的看法。
主要是了解哪部分学生感觉很容易, 哪部分学生感觉有一定难度而不能适应这一内容的学习。所以, 教师要根据了解的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
3. 了解学生学习的方法。
每一位学生对于不同的体育项目有着不同的学法, 有的喜欢探究, 有的喜欢按部就班地学习。要了解学生不同的学法, 把学生归类并分类进行指导。
二、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
根据了解的情况, 以能力划类、依类分层为原则, 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所要达到的要求, 一般将学生分为三层。A层次是学习有明显困难的学生 (属“吃不了”的学生) ;B层次是有一定的基础, 能独立掌握所学内容 (属“吃下去”刚好的学生) ;C层次是一些拔尖的学生, 有一定基础, 能很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属“吃不饱”的学生) 。分层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分层”不“分等”。学生都是很爱面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分层教学时要注意保护好学生的自尊。二是“分层”不“定层”。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有可变性的, 它会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断地发生改变。
三、确定各层次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引领, 在分清学生层次后, 要以“面向全体, 兼顾两头”为原则, 根据学生实际, 合理制定出各层次的教学目标。比如, 篮球分层教学目标:A层次的学生求实, 即要保证切切实实地完成教学任务;B层次的学生求高, 即要注意标准达成;C层次的学生求活, 即要会灵活巧妙运用。
四、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组的运动处方
教师制定运动处方是以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为前提的, 所以, A层次的学生主要以“复习性练习—巩固性练习—运用性练习”来进行运动处方的设计, B层次的学生主要以“巩固性练习—应用性练习—尝试性练习”来进行运动处方的设计。而对于C层次学生, 则主要以强化学练的综合实践性和发展提高为出发点, 来进行运动处方的设计。整个教学运作过程分层是动态的,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缩小“知识掌握”与获得发展之间的差距, 最终取得举一反三的功效。
运动处方概念可概括为“对从事体育锻炼的健康人或病人, 根据医学检查资料 (包括运动试验及体力测验) , 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 结合生活环境条件和运动爱好等个体特点, 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时间及频率, 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以便有计划地经常性地锻炼, 达到健身或治病的目的。”在制定和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时, 要注意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 运动处方的制定要注重个性化
在制定各层次运动处方的过程中, 要注意低起点、小步子、多梯度, 重点对A层次学生进行查漏补缺, 加强个别指导, 或小组辅导。对B、C层次的学生则以即时实践为主, 展示与超越自我。
2. 运动处方的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布鲁纳说过,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 教师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 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点。
3. 运动处方要修订调整
在练习的过程中, 由于学生掌握的动作技术、身体或其他条件经常发生变化, 因此, 运动处方要进行一次或多次微调, 确保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目标。
4. 运动处方实施要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由于人体各种系统功能的改善与提高都有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需要有量的积累。因此, 运动处方的实施要与课外体育相结合。
分层教学目标 篇9
1 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1.1 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
受现行招生政策的影响, 我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入学时学习成绩差别很大, 有400多分的初中毕业生, 也有100多分的, 还有一些是高考落榜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说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不同, 并且, 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也不相同。因材施教是我们一贯倡导的教学理念, 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既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 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应有针对性, 对不同的学习群体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1]。
1.2 学生毕业后的选择存在差异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 学生和家长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上也存在差异。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希望通过3年的学习, 在学生毕业时能顺利获得毕业证和护士资格证, 尽快就业;而有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初中毕业生和高考落榜的学生则不满足于中专的学习, 他们向往大学生活, 渴望自己毕业后能升入高一级的学校继续学习。学习目标的不同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选择性, 分层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群体的学生对学习的不同需求[2]。
1.3 以往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在以往的教学中, 我们把所有的新生随机分成若干个教学班, 按照统一的培养目标, 实施统一的教学计划, 结果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很大的困难。一方面, 教师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深度和难度不好把握, 对教学方法难以选择, 不好确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标准;另一方面, 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不同, 在知识的接受上出现了“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 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动力。同时, 由于学生对毕业后的选择不同, 他们对学习内容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 而我们在“一刀切”的培养目标下执行同一个教学计划, 并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 违背了教学是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 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原则。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 这种差异产生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根据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目标的差异, 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教学班, 按照不同的培养目标, 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 使每位学生都可以构建起与自己能力和学习目标相符的认知结构,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按自己确立的目标得到发展。
2 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3]
2.1 依据学生实际分出不同层次
科学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 我们在分层过程中主要依据了笔试成绩、学生和家长的意见。新生报到后, 通过广泛宣传, 让学生充分了解高考班和就业班所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区别, 自主选择要进入的班级, 并向学校提交书面申请, 再由教务处统一组织理论考试, 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这样经过一系列的摸底调查, 既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又了解了学生对就业与升学的选择, 在尊重学生和家长意见的同时, 也反映出学生自身的学业情况, 有利于对学生的正确定位, 最后根据考试成绩结合学生的申请, 将一年级护理专业的学生分成高考班和就业班两个层次的若干个教学班。
2.2 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根据不同层次准确制订教学目标是分层教学达到预定目标的保证。从培养学生要达到的水平和能力看, 存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一个是基于学生达到通过全国护士资格考试水平的知识与能力的层次要求, 另一个是通过“三校生”全国对口考试, 进入大学进行深造的层次要求。这就需要教学目标的制订者将护士资格考试和“三校生”对口考试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上的不同要求做到烂熟于心:一方面深刻领会全国护士资格考试的考纲, 另一方面认真研究“三校生”对口考试的考纲。我们在高考班教学目标的确定上侧重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 重点强化文化课和考试相关的主要课程;对于就业班学生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 我们侧重于有关护士资格考试知识的强化和职业技能的训练。由于分层教学确定的教学目标是不同的, 因此, 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体系也是不同的, 升学班主要看升学率, 而就业班则由护士资格考试的通过率来决定。
2.3 实施不同的教学计划
对不同层次的教学班, 在教学内容的制订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有所区别, 这是分层教学的根本。因此, 针对不同的教学班应实施不同的教学计划。我们对高考班实行4∶2的教学计划, 即1、2、3、4学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 5、6学期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实习, 第6学期最后两个月回校集中辅导, 强化提高。在课程的设置上参照了“三校生”对口考试内容, 加大了文化课的比重, 重点增加了数学、英语、语文、计算机等课程的学时数, 缩减了选修课程的学时数, 主干课程的学时数按大纲要求的学时数设置。对就业班实施3:2:1教学计划, 即1、2、3学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 4、5学期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实习, 第6学期回学校进行护士资格考试的集中辅导与职业技能的再培训, 课程设置中适当减小了文化课的比重, 增加了与护士资格考试相关课程和实训课的学时数。
3 实施分层教学的体会
3.1 有利于教师施教
由于同一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接近, 学习目标一致,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无论从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难度与重点的确定, 还是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学生成绩的评价上都更为整齐, 从而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 保障了教师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2 有利于学生学习
同一层次的学生, 由于每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目标的一致性,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学生形成乐观、自信的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3.3 有利于教师资源的充分利用
按照现行的教学大纲, 文化课学时数较少, 使得一些优秀的文化课教师的课时量严重不足, 而护理课教师的授课任务过重, 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分层教学由于不同层次班级开设同一门课程的时间不同, 缓解了部分专业课因同时开设带来的课时集中的压力, 使教师的工作量分布更趋于平均,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所有教师的积极性, 保证了教学的质量。
3.4 分层教学存在的不足
因为分层教学是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按照不同的培养目标实施不同的教学计划, 对一些毕业后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的学生, 在知识的储备和技能的掌握上就有了一定的片面性, 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 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中职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对学习的兴趣和知识的接受能力上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 每位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是不一样的,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动机的不同制订不同的培养目标, 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通过一年多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证明分层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对学习的需求, 从而促进了全体学生的最优发展。
摘要:根据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与升学的选择, 以学生的基础和培养目标为依据分成就业班与高考班两个层次, 按照不同的教学计划实施分层教学,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关键词: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分层教学
参考文献
[1]王道俊, 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2]黄继北.浅谈中职学校数学分层次教学[J].科技资讯, 2011 (17) :165-166.
分层教学目标 篇10
一、全面了解学生, 对学生进行分层
陶行知曾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 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 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 这叫“因材施教”。因此, 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先要全面了解学生, 这样才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层, 进而进行因材施教。了解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对待学习, 我们的指导思想和采取的态度是什么非常重要, 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学习, 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和最后的成绩。如果有积极向上、敢于拼搏、永不言败、充满自信的心态, 就可能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反之, 不求上进、怕字当头、得过且过、庸庸碌碌是肯定不会有什么大出息的。因此, 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 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进行分层并分别进行指导, 特别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要究其原因并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
2. 留意学生的学习方法
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也不是每一种学习方法都会适用于所有的学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留意学生的学习方法, 并帮助他们分析、比较、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有的孩子天资聪颖, 上课听了一遍就能融会贯通了, 那这类孩子学得就比较轻松, 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就行了;有些孩子仅仅上课听了一遍还不能熟练掌握知识点, 那就需要在课后再进行消化吸收;还有一部分学生记性比较差, 理解能力也不强, 这部分学生就需要多花点时间通过各种练习巩固, 以达到对知识的消化理解。
3. 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端正学习态度, 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最终目标都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怎么样我们可以通过课堂上的提问, 作业的完成随时关注。对于学习效果不好的学生, 我们要进行多方面的关注, 了解造成学习效果不好的原因再帮助他们对症下药, 这样才能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在通过向家长和前任教师了解、座谈、面试、观察、查阅档案等途径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效果后, 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这时的“分层”反映了教师对该学生原有基础和近期内可达到目标的分析后形成的认识。我们可以把低层 (即学有困难的, 在班上处于下游的学生) 称为A层, 中层 (即各方面表现平平的, 在班级中处于中游的学生) 称为B层, 高层 (即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的, 在班级中处于上游的学生) 称为C层。这样做的目的, 一方面是表明, 分层不是为了给学生评好中差等级, 另一方面是为了给各层次学生的“递进”留有阶梯, A层学生可以升到B、C层, C层学生也可以升到D、E层。例如, 我班学生陈伟杰, 刚从别的学校转过来时, 语文基础很不好, 经过自身的努力和课堂上的训练, 语文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 已经升到了B层, 现在正向C层努力。
二、充分吃透教材, 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要想上好一节课, 要想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 仅仅全面了解学生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要充分吃透教材, 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在教学苏教版第十册《海伦·凯勒》这课时, 我反复阅读文本和参考书, 深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海伦·凯勒的动人事迹。全文共8个自然段, 第一段写一场重病使只有一岁半的小海伦双目失明, 双耳失聪。第二段写小海伦在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 刻苦学习, 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第三段写海伦在萨勒老师指导下, 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终于学会了说话。第四段讲海伦大学毕业后, 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残疾人身上。所以, 本文结构为:生病———奋斗———奉献。通过阅读感悟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是本文教与学的重点。
在充分吃透教材后, 我初步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 潜心读文, 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根据学生的情况, 我再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A层学生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或同学的帮助下抓住重点词语, 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B层学生的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 反复诵读, 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C层学生的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2)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 潜心读文, 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朗读感受。
分层教学目标 篇11
一、科学分析评价学生,保证人员分层合理性
在高中语文分层教学中,人员的科学分层具有基础性地位。只有对班级学生进行了科学的分层,才能够保证每一名学生寻找到自己最为恰当的目标与要求,保证教学活动适应学生的学习实际,促进教学活动深入有效开展。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力求站在全面、长远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便于进行科学分层。首先不单纯以学生的成绩作为分层唯一标准,分层中还要兼顾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以及学习情感,将这些方面统筹兼顾,考虑在内。从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分析,能够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为分层活动提供详实依据。其次,在参考学生语文成绩的环节放大周期,不以学生的某一次成绩作为依据,要结合学生相对较长一段时期内的语文平均成绩,防止因为学生一时的失误导致不科学的分层。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更为准确地对学生语文学习状态进行评价,并作为分层的基本依据,提高人员分层的合理性。
二、科学确定教学要求,保证目标指向针对性
在对学生进行了科学的分层之后,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对应的分层教学目标,整个教学环节围绕学生的分层目标进行组织,提高教学活动的指向性。首先,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体现差异性。学生处于不同的层级,都对应有固定的教学目标,层级之间的目标要体现阶梯型,既要体现差异性,同时要保证适当高于学生的现有能力基础,让学生处于“跳一跳够桃子”的状态,使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其次,在分层目标的引领下,课堂教学也应当兼顾不同学生的能力基础,提高全体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教师在教学提问的设计以及课堂检测内容确定上,都要体现差异性,课堂提问要设计“深奥”、“较难”、“一般”等不同难度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依据实际需要灵活安排不同层级的学生进行回答。哪一个层级的学生回答问题,就提问哪一难度系数的问题,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参与性。当堂检测内容也应当进行相应的调整,重点对学困生降低难度要求和作业量,保证与教学目标相匹配。
三、科学布置语文作业,保证课后巩固有效性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业布置具有重要的作用,既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与提高,也是延续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在作业训练中加深对教学重难点的理解与掌握效果,同时也能够对自身的语文学习成效进行检测,有助于学生及时拾遗补缺,完善提高。笔者在作业布置环节,将分层要求体现在其中,一方面在作业的难度与容量上下功夫,体现差异性。这主要是设置一些选做题,对个别学困生学生进行单独设置,降低作业的量,难度要求也一并降低,这样的单独设置一方面能够减轻学困生的学业负担,让他们保持较为适中的学习压力,同时也是保证分层目标在教学各个环节有效落实的具体表现,对于保护班级语文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笔者还对班级语文学习中后位置的学生增加了一项技能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回顾自己的学习状况,寻找学习环节中的薄弱之处,自己尝试“增加”作业。文言功底差的同学可以多做一些文言短篇故事,诗歌功底差的学生可以多看看鉴赏,在这样的模式中,每一位学生的自主作业各不相同,都是围绕着自己的学习薄弱环节进行的巩固与强化,更具针对性效果,同时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将作业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有助于学生整体语文学习成效的提升。
四、科学开展学习检测,保证考核考试激励性
阶段性开展学习检测,能够及时掌握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状况,便于进行下一步的巩固和完善。统一的“一刀切”检测模式下,班级语文学困生一般都会处于班级后列,分数低下,长期以往会导致这一群体的学生出现自卑、厌学的情绪,不利于语文整体教学成效的提升。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所在的年级部会对学生进行月考检测,阶段检测会用必做加选做的形式对班级进行学习考核,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基本一致。在这样分层考核的背景下,无论是优秀生群体还是学困生群体,只要他们能够在自己的目标体系内认真学习,都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卷面成绩,能够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有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对于整体教学成效的提升就具有促进作用。
除此之外,在对高中语文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层级管理的科学性,要杜绝“一定到底”的状况,定期对学生的层级进行调整,实施动态管理。学生符合哪一个层级的目标要求,就进行相应的晋级或者降级,以动态模式激发学生竞争激情,充分发挥分层教学模式在激发高中生语文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和提升学习成效方面的促进作用。
分层教学目标 篇12
通过多年的“分层目标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体会到要想科学的实施分层目标教学不应忽略以下几点:
一、明确的教学目标
我们要学习的知识, 每节课都是一个目标, 而每一节课要教会的内容, 还可以再细分。这就好象每一个生命一样, 都有细胞, 细胞又由更小的部分如线粒体、蛋白质等组成, 乃至原子、电子……是一个有机的整合体。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目标的切分可以产生两种结果, 一种是按层次关系切分的子目标, 一种是平行关系切分的子目标。而一个大目标如何切分到最终如何再指导学生融合, 是分层目标的中心任务,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每一节课该如何切分。对于学生来说, 他只要接受教师在课堂中给予的一个个小目标, 研究它、解决它、体会它、总结它, 最终升华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分层目标法优点在于通过一个个经过教师认真划分的小目标任务为导向,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以一种轻松兴趣的心态完成一个大的目标任务, 大的教学目标。分层目标法十分符合素质教育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 同时也符合教育理论“乐学教育”、“愉快情感”教育的思想理念。
二、分层教学
中职学校的学生, 个体差异较大, 他们在基础知识、接受和理解能力、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重面向多数, 缺少培优辅差, 从而导致优生不突出, 差生越学越没兴趣学等问题。计算机专业由于概念抽象、上机操作又没有生活中的实际模型等等学科特点, 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学生能到学校学习, 其主要还是想学习知识, 培养技能的, 那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呢?我认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教学能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技巧、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水平以及班级学生的上课表现等因素, 在授课思想上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 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哪些是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要掌握的, 对差生有怎样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达到什么目标, 而对优等生又有哪些更进一步的要求, 怎么充分挖掘其潜能, 然后在课堂教学及课堂练习中进行分层。上课时, 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方式及方法等以中等生为标准, 课中注重对优生的引导和对差生的辅导。每堂课都留有足够时间给学生练习或思考, 这样, 对差生降低了练习的要求, 多了点关心、指导和鼓励, 让其看到了学习的成果, 在每一次获得小小的成功的成就感中进步, 进而重新有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同时也给了优生一定的爬坡度, 引导其去不断创不断提高, 满足其求知欲, 让其“吃饱喝足”。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再辅以适当的情感沟通以及兴趣激励, 不同层次的学生就都会相应完成不同层次的任务。这样, 学生的学习有了动力, 活动有了计划, 有了步骤, 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全程参与学习过程, 充分发挥了学生积极主动性, 教学目标得以有效实现。
三、完善的检测与评价体系
达标检测与评估标准的制定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且能完整、详细、准确的反映教学目标并和教学方法相联系。
“弹性考核”是分层目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基本做法相似于训练分层。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 实施考核分层有两方面值得我们注意:
(1) 虽然计算机学科也有测验和考试, 但由于它很强的实践性, 所以其考核应该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 每次作业都可以作为一次简单的考核, 教师在平时批改和讲评作业过程中, 不能只满足于有没有完成练习, 是对是错, 简单打分, 还要指出错误的原因和纠正的方法, 并且要求学生立即予以修正。
(2) 考虑到我们中职学生的特点, 考核评分应该抛弃统一标准答案的做法, 采用因层次不同而不同的方法, 只要学生相对于自身有所进步, 哪怕只是一点点, 都要给予积极的奖励, 并在分数上体现出来。具体方法有:与训练分层相对应, 在试卷上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与计时排名相对应, 在掌握基本上体现熟练程度;对于比较差的同学, 可以给予多次的考试机会, 甚至教师给予关键性的辅导。方法不一而足, 目的只有一个, 教师不是把学生考死, 而是在考核过程中让他们有所收获和进步。
四、科学的引导归纳小结
学生经过上述几个阶段的学习, 基本掌握了所学知识, 并初步达成了教学目标, 但还没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有时还会受到旧知识的干扰。因此, 教师应突出重点, 进行简明扼要、画龙点睛的总结, 通过科学的归纳小结,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概括和综合, 以便加深理解, 增强记忆, 与旧知识区别开并了解旧知识间的联系, 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巩固达标教学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