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方式

2024-10-03

分层教学方式(精选12篇)

分层教学方式 篇1

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提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分层教学法体现的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策略,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因此也可以说, 将分层教学法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 是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的一项措施。本文结合分层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对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法应用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1.分层教学法的概述

所谓分层教学法, 是指教师根据学生间的差异, 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对全体学生进行分层, 再根据分层的结果进行分层教学, 实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例如, 根据全班同学的数学学习水平, 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强, 学习能力优秀, 成绩优秀稳定, 具有很强的拓展思维;B层次的学生学习兴趣基本稳定, 学习能力较强, 成绩中等, 有很强的可塑性;C层次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学习基础较差, 学习能力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分层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做到分层的科学性;同时各层次之间的学生是流动的, 要注意学生的进步;最后要在分层中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避免学生出现自卑或自满的情绪。

2.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 教学目标的分层。教师要在充分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 制定分层的教学目标,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不同的学习效果。在制订教学目标时需要注意, 分层教学法并不需要制订多个教案, 而是在一个教案的基础上, 制订分层的教学目标,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教学目标中有所进步。当然, 教学目标的侧重点应集中在B层次的学生中, 因为一般来说, B层次的学生在班级里所占的比重较大。

(2) 教学内容的分层。根据教学目标分层要求, 教师要来填充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分层与教学目标是一致的。教师在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后, 需要对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合, 选取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充分掌握教学知识。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时需要注意, A, B, C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间应该有一个递进的层次关系。这样当C层次的学生充分掌握了自己的学习内容后, 完成了教师给他设定的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鼓励该层次学生向更高层次迈进, 这样学生有了不断学习的目标和动力, 就可以在每次学习中体会到自己的进步, 进而进一步激发起学习热情。

(3) 教学环节的分层。分层教学要体现在教师教学的方方面面, 让每一个教学环节上都有分层, 将分层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 进而达到分层教学的最佳效果。数学教学实际上是由多个环节构成的, 如预习环节、习题环节, 课后作业环节等, 在这些教学环节中均采用分层教学的思想, 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 使学生在学习中也能充分体会分层教学的思想, 进而进行自主分层, 主动提升能力, 不断进步。

(4) 教师评价的分层。分层评价学生也是分层教学法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对于C层次学生的评价, 要以鼓励为主, 多表扬学生的闪光点,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对于B层次学生的评价, 要在鼓励的基础上, 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特别是学习方法上的不足, 帮助学生向更高一层次迈进;对于A层次学生的评价, 要严格夯实他们的基础知识, 鼓励他们的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还能够带动班级的学习气氛, 避免因学生间差距过大而对教学工作产生影响。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 要帮助班级的每一名学生学好数学, 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和基础差异等因素。采用分层教学法不仅让教师做到了因材施教, 还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笔者在此也希望广大教师可以充分理解分层教学法的精神, 将这种教学方法更多地应用到日常教学中。

摘要:分层教学法是高中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其对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实践教学经验, 在文中先简述分层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之后提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有效策略, 旨在促进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兵.基于分层教学理论的高中数学教学[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2, 27 (3) .

[2]安玉军.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J].高考 (综合版) , 2015, (3) .

分层教学方式 篇2

二郎坝小学

杜春艳

我们学校属于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的差异较大,给教育教学带来了较多的困难。尤其是课堂教学,如果采用“齐步走”的方法,“吃不饱”和“难消化”的现象就会日益突出。而在班级授课中实施“面向全体,分层施教”的分层教学法,把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扬其长而避其短,即能最大限度地克服过去班级授课制中的种种弊端,尽可能地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最充分的发展,使“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知识”、“人人都学到必需的知识”。

我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非智力等因素,运用模糊学的方法,把全班学生分为短期性的(即处于发展变化状态而短期内又相对稳定的)a、b、c三个层次,并依据群体学生的差异,区别对待地制定分层教学目标,采取分层施教、进行分层评价,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1、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使每个学生在不同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

2、形成一种便于操作的分层区别教学的模式。

3、通过好、中生的相互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对学困生的直接教学和个别辅导,消灭“陪读”现象,更好地补差、防差,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素质教育要求。通过分组区别教学的教改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变以往教学目标要求统一的状况,针对同一班内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有时我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体可分为:

a、最低限度的课程标准,教材要求。b、标准、教材的全部基本要求。

c、对课程标准、教材基本要求的适当提高、加深。鼓励不同层次学生在达成本学习领域共同性目标后,选择高一层次的目标进行学习,用不断递进的分层目标来引导和要求学生,使教学要求和学生可能性的关系,始终处于动态协调之中。

4、教学分层过程

改变传统班级授课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合——分”式教学结构,既有面向全体的“合”,双有兼顾各组的“分”。保证在一节课内既有统一的讲解、答疑、矫正、小结,也有分组的教学、自学、合作学,还有分层次的练习和个别指导。其基本模式是“合”(激趣入题、明确目标)——“分”(学习新知、巩固练习)——“合“(反馈口授,课堂小结)——“分”(课内作业,巡视指导)。“分”学的结构,可借鉴复式教学的经验,采用动、静交替的形式进行,要注意“分”而不“离”,“合”而不“死”。

5、练习作业分层次

不同组别完成不同程度的作业。a组学生完成基本题。

b组学生完成基本题加综合题。c组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一些有利于思维发展,培养能力的提高题。对同一道题目,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练习中,教师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突破,体现弹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此同时,教师要不断巡视,把握信息,并作个别点拨和矫正。

6、评估测试分层

为了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帮助各层次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之以学为乐,不断进取,积小成为大成。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在考查中,学困生做基础知识题,中等生加试综合运用题,优等生再加试分析拓展题,让各组学生在考查中充分发挥各自的水平和能力。允许在测验中未达标的学生在一星期内再进行第二次平行性达标测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计划

二郎坝小学

课题组

一、转化思想

为了落实好教学工作让语文成绩大面积丰收,就必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教师除了倾注爱心,发现闪光点,因材施教,抓好反复教育外,还要注重学困生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的培养,运用恰当而有效的方法。

二、学困生对象

一年级:蒋建华

蒋富鹏

蒋贵鹏

何芳琴

崔彦鹏 二年级:蒋华涛

百强勇

罗瑞

杨晓慧

三年级:罗贵超

蒋星月

蒋富阳

何万波

杨定文

蒋富康

蒋华瑞

四年级:蒋富东

蒋抄

杜欢

丁继浩 何兴红

李本旭 陈霞

陈明康

五年级:杨云云

崔子红

何宗杰

胡建红

蒋小云

杜彩云

蒋荣俊

郭宝成 何万龙

六年级: 杨丹

蒋华勇

三、调查时间

2013年9月-------2014年10月

四、学困生形成原因情况分析

1、学困生形成的家庭原因

不少学困生的家长都是打工者,父母们为了生计终日劳碌奔波,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大部分家长很少检查甚至从不检查孩子的作业,即使检查,也只停留在翻看和口头检查上,更不用说给孩子另外布置作业并辅导孩子的作业,调查显示90%的家长在晚饭后不是加班,就是看电视、聊天,家长很少布置或从不布置课外作业,大部分学困生表示家人帮助自己的能力有限。此外不少学困生的家长对自己子女的课外学习也不很重视,经常给孩子买课外书的家长只占调查人数的12%。父母的不良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监管不利。(如:杨云云同学,家长从不过问该生的学习情况。)

2、学困生形成的学校原因

教师思想教育不力以及片面追求成绩。对后进生辅导不及时,缺少有效的方法,他们自己放松要求。

4、学困生形成的自身原因

学困生在家里的依赖性强,自觉性差,不能主动地学习。在校学习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毅力,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无兴趣。不少学困生怕吃苦,懒惰,怕经受挫折,经受磨难,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一遇挫折就一蹶不振,丧失信心与勇气,甚至产生变态心理,总认为老师、同学看不起自己,自己万事不如人,于是破罐子破摔,自己不学,也不想叫别人学,最后走进双差生行列。

五、转化学困生措施

1、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

2、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3、对学困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4、教师不仅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后进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

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有坚强的意志。

6、老师的辅导要及时。

7、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8、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改革,具体做法是:

①教师备课要想到学困生,要分层备课,要明确学困生理解教材的难点是什么,学困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什么?教师备课保证教学质量和转化后进生同时并进。

②教师上课要想到学困生,一是课堂提问教师要把较难较大较深的问题分解成较小较易较浅的问题,让学困生也有回答的机会,而不是将他们放在角落里无人问津。二是操作时要想到后进生,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贵在参与,不准再将他们搁置起来,置之不理。三控制学困生课堂违纪的问题。

③布置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要让学困生“吃小灶”体现分层作业,一是从数量上照顾,只求准确度,不求数量多,他们的作业可减半,对特别学困生甚至可以用课堂笔记来替代作业的办法;二是从难易程度上来照顾,学困生只需作基础题,对难度大的题目可以不做。

④教师辅导要把学困生放在“优先 发展的地位”,教师要充分利用早晚自修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耐心辅导。

⑤批改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后进生的作业要优先批改,要当面批改,要精批细改,不能简单地打“√”或“×”了事,不但要在错误处打上记号,还要帮助后进生找出原因,加以改正。上课前,要想到学困生,对于学困生哪怕是只有点滴进步,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群体效应的力量,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帮助学困生尽快赶上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相信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只要遵循教育规律,了解学生心理,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出发,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论中学分层教学的方式的作用 篇3

【关键词】中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作用

引 言

中学对于学生来说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其思想、观点、习惯等在这一时期逐步形成并定型。因此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引导中学生学习方面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快慢班分层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多的缺点及局限性。本文将从分析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快慢班分流分层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提出更适合中学教学的班内分层的教学模式,讨论分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和特点,最后总结出中学分层教学方式的作用。

1.快慢班分层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分层教学模式就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分为若干方向、层次,并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符合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从而确保教学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而传统快慢班式的分流分层教学模式一般都以新生入学成绩和学校组织的入学测试成绩为主要依据,以快慢班的形式,分成两种层次的组织教学模式。这种过于简单化的教学模式有以下两方面的局限性。

1.学生无法在宽松的气氛和平等的环境中学习

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有策略的信息加工过程。一个人在学习中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既有认知活动,也有学习动机、兴趣、情绪、意志等非认知因素的影响。可以说认知和非认知因素对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是必不可少的。非认知因素是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条件,在一定条件下对学习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在传统快慢班式的分层教学模式中,学生无论是选择哪一个层次的学习都不是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兴趣和愿望。学生有心理负担和社会压力,无法在宽松的气氛和平等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因材施教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2.教学任务与快慢班分流分层教学之间易产生矛盾

基于中学教学任务繁重,而课堂教学时数又非常有限,仅靠课堂教学实在难以达到《大纲》要求,所以老师还要引导、组织学生课下多开展“合作”活动。在我校的教学实验中,执教传统快慢分层班的教师觉得分层班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比自然班容易安排,但因为学生来自于不同的班级,互不了解,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强,一些活动不容易展开,导致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2.分层教学

基于传统分层教学的缺点和局限性及学生、家长、教育界等多方面的呼吁,这种传统的分层教学方式正在被逐渐取缔,而现在通常所说的分层教学即班内的隐性分层教学。

2.1分层教学的定义及意义

分层次教学就是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习风格、个性特长等分为几个层次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层辅导、分层评价,以做到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尊重和发展。

随着二期课改的顺利推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数学教学更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一个有几十名学生组成的班集体里,每个人的思维品质,认知水平,学习能力都参差不齐,加之农村学校生源严重流失,多数家长对学生学习重视不够,一个班级“领头羊”稀少,学困生偏多,好的学生感觉课堂没有挑战性,突出表现也没有成就感,而学困生则感觉在高手如林的班级中没有自己施展的舞台,也不敢有所表现。学困生产生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上课不愿意回答问题,作业不会做,时间一长学习的积极性逐渐丧失,最终导致了差生‘晕车优生‘陪读的两级分化现象。而分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更有利于尖子生的培养。实施分层教学昰很必要的,也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2.2分层教学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过程是建立在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基础上的。实验中,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差异,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启发他们自觉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二、主导性原则

由于一个班级有几十名学生,他们不但存在差异,而且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的程度也不同,不同班级学生群体的差异不尽一致。因此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期,及时灵活地调控自己的教学安排,使各类学生得到的帮助与他们的个别需要相适应。

三、保底性原则

这是保证实验能获得教学质量大面积丰收的根本。R.M.托马斯的掌握学习原则 认为每个学生都应有均等的机会去达到学习目标,尽管每位学生达标的速度不同,但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世界上任何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掌握、学会。所谓保底,即最终必须保证学习后进的学生达到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促使中等生向优等生靠近,允许成绩好的学生超大纲学习。

四、结论

分层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兴趣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而班内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另类的小班化教育,具有学生程度相差不大、人数少、便于教师管理和因材施教的特点,节省了师生互动的空间和时间,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了公开讨论的机会,因此是个别教育取代大集体教育的一种进步,具有低起点、小步骤、迅反馈、速调整的优点,同时它又对教师的教学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师资力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史慧颖 张庆林.中学生学习问题、原因及对策探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0(12).

分层教学方式 篇4

以生为本, 目标分层

在设计教案时, 教师要考虑教学目标的层次性。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水平之间的差异, 提出不同的要求。为此,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 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 确定适合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例如, 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A:Unit1 Public signs A Listen, read and say一课前, 我根据班上学生的基础水平、接受能力和个性差异, 设计了三种层次的能力目标:A.Pupils can read the dialogue fluently.B.Pupils can act out the dialogue.C.Pupils can say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dialogue by using their own words.??这三层目标分别适应于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后进生在达到A层目标的基础上, 向B层目标努力;中等生达到B层目标后, 鼓励向C层目标靠拢;优等生必须达到C层目标。这样的目标设计, 既让大多数学生吃得饱, 也让尖子生吃得好。

把握高度, 提问分层

提问是课堂上一种最常见的教学活动之一, 有效的提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善于提问是英语教师的一项教学基本功。提问前, 教师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设计出分别适合于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的问题。对优等生的提问, 难度可稍微大一点, 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中等生的提问, 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对后进的学生, 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 重点在于巩固我们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B:Planning for the weekend A Listen, read and say时, 在听对话录音之前, 我提出了如下问题:A.Who is calling Gao Shan?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B.Who is going to see a Beijing Opera?C.What is Gao Shan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这些问题有一定的梯度, 问题A可以直接从对话的表层得到答案, 问题B要学生听明白其中较关键的两句对话才可以推断, 问题C需要学生能够理解整篇对话, 深入到对话的里层。这样的提问设计, 能让不同层面的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获得成功的心理满足。

着眼差异, 作业分层

这里所说的作业分层主要指课后作业的分层。分层布置作业使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 可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备课, 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笔者每日布置作业, 通常设计出A、B、C三个层次。A层作业———基础作业, 要求学生默写四会的单词和句型、背诵相应的课文;B层作业———提高作业, 在熟悉课文内容基础上, 就课文内容进行改编写作;C层作业———能力作业, 用所学的新句型, 按所给定的话题, 撰写英语小作文。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B Uni5 The seasons时, 我布置的课后作业是这样的:A.Do a survey.Ask your friends"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and fill in the forms.B.Write two dialogues by using the sentence patterns in Part C.C.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the weather in Hai’an in autumn.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完成不同层次的作业。

培养兴趣, 试卷分层

小学阶段英语教学评价目的之一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考试是检测学生掌握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长期以来, 很多老师已经习惯了用同一张试卷考查所有学生, 即用同一把尺子评价所有的学生, 这样的评价有失公允。《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 评价要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 我在检测活动中通常采用分层思想来操作。

1.题目分层。我将试卷题型分为“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对于后进生若能正确完成基础题, 等级为良好, 若能再做一些提高题, 等级为优;中等生若能正确完成基础题和提高题, 等级为良好, 若能做拓展题, 等级为优;优等生需要完成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 全部正确后, 等级为优。

2.试卷分层。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考试的成功感, 我经常会提供了A、B、C三种层次的试卷, 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来自主选择相应的试卷。

实践表明, 试卷分层有助于发挥每个人的水平和能力。特别是后进生, 他们不再自卑, 不再害怕考试, 反而会以学为乐, 以考为荣。

适度调控, 评价分层

分层教学方式 篇5

分层教学,多年来一直颇有争议,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探索,认为分层教学不但能让我们较好地针对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而且能较好地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分层的目的

给学生分层次,若处理不好,确实可能挫伤一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这就有必要在分层之前对学生讲清楚分层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是为了有利于学生之间能够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共同提高;是为了教师能够更集中、更有效地关注、关心和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

二、分层的依据

讲清楚了分层次的目的,一般来说,学生是能接受的。但如何分?依据什么分?依据把握不好同样会对学生造成伤害。我对学生分层时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1.学生的成绩。这是最基本的依据。

2.学生的学习态度。一般来说,基础相对较差,又缺乏学习自觉性、主动性的学生,都应该分在较低的层次,以便对其进行帮助与监督。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

根据上述依据,我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是班里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各方面都较优秀的学生,C 层次为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以及潜力各方面都相对较差的学生,其余的为B层次。各层次的人数根据班级情况而定。在我现任教的两个班里,一个班我将一半的学生分为A层次,四分之一分为B层次,另四分之一分为C层次。而在另一个班,我将一半学生分为B层次,四分之一分为A层次,另四分之一分为C层次。

分层教学,目的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的:

1.针对不同层次,采取不同办法

对A层次的学生重“引”,对C层次的学生重“灌”,而对B层次的学生则根据情况采取比较折中的办法。对于A层次的学生,许多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悟”,这远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好得多。他们一旦提高了这样的悟性,会受益终身。对于C层次的学生,硬要让他去“悟”,很多时候是悟不出来的,一次次悟不出来,便是一次次的打击,一次次的失败。所以,对于他们,还是以“多灌少引”为好。

2.走进B、C 层次,真正关心他们

每天上课,我百分之八十以上时间是站在B、C层次之间的过道里,随时关注着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随时对他们进行提问,常常主动问他们有什么问题并给予解答。学生一旦感觉到老师是在真正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尽其全力去学习、去努力。

3.贯彻“成功教育”的理念

现代社会,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其思想、观念较以前任何时代都大不一样了。所谓“苦口良药”、“黄金棍下出好人”再也不实用了。他们对老师不再是百依百顺、逆来顺受。批评、打击、挖苦、讽刺只能令他们生厌,产生逆反情绪。黄金棍下他们不再屈服,他们会拿起法律的武器跟你理论。还是刘京海老师的“成功教育”的理论好,它引导我们解决了许多我们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分层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施“成功教育”的先决条件。在这里,“成功”二字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标准。一个对于A组学生来说也许是不屑一顾的问题,对于C组学生,只要他们解答出来就是成功;一个上次仅考25分的学生这次考了30分就是成功。教师应善于给学生成功的机会,并对其每一个小小的成功给予表扬,千万不要吝啬“Good”,“OK”,“Well

done”等话语,让他们在一次次赞扬中逐渐树起信心,从一个个小的成功慢慢走向大的成功。4.借鉴“合作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评价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是学生座位排列由过去的秧田式变成合围而坐,其实质是在学生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让组内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相对于其他教学模式来说有其独到的优势。

但是,由于我们班级的人数多,一般都在五十人以上,难以以合围的方式排列座位,如何在这种大班制下借鉴和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呢?

1)我把各组内每前后两排四人编为一个小组,四人轮流当组长,每人一周,负责检查、监督组内各同学完成学习任务和统计组内同学的测试成绩。2)课堂讨论时,前一排学生向后转,四人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3)抽学生回答问题时,组内同学可以讨论、提醒和补充,回答情况代表小组成绩。

4)教学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评价,少关心个人多少分,多关心小组平均多少分;少在乎平均多少分,多在乎比上次增减多少分。这样,基础较差的学生才能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5.遵循“目标教学”原则

所谓“目标教学”,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和以反馈矫正为基本特征的教学体系。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学目标只有老师知道,学生不知道,学生的学习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为让学生明确各单元、各课时的学习目标,在教学每一单元前,我都制定出“单元目标”并分解到各课时印发给每个学生。这样,学生就能根据“目标”有目的地预习,也能根据“目标”有重点地听课,更能根据“目标”进行复习和小结。学生对每一周每一节课的学习就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数。

分层教学方式 篇6

[关键词]高中体育;处方式;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高中体育教学中,相同的项目教学,针对不同的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外形特征的学生会产生差异性结果。要充分的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从而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估标准,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既满足体育教学课程开展的科学性,同时也保证学生接受参与的积极性与有效性。

1 高中体育教学中“处方式”分层教学的价值

“处方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强调针对性学生情况做个性化教学设置安排,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满足学生体能、兴趣与生长发育情况需要,保证教学的安全性、高效性与有效性。由于采用针对性分类教学,可以依据学生自身喜好做对应运动项目内容的选择,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同时依据学生不同情况差异出发,提出符合学生身体情况的运动安排,保证课程开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让学生有充分的发挥空间,同时有较好的成果达到效果,提升学生活动开展自信心。由于充分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能够有效的让学生在沉重的课业压力之下,在体育课堂中找到轻松愉悦感,得到心理压力的有效释放,达到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治疗作用。调试好患者心理精神状态,促进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此外由于针对学生体能情况做对应的运动安排,有效的激发学生体能潜能,提升学生综合体能状态,依据学生个性做个体化的调整安排。

2 高中体育教学中“处方式”分层教学运用方法

2.1 针对性学生情况做有效分层

学生在体育项目兴趣点、体能与脑力水平上都存在一定差异性,不能笼统的通过一套评价标准与教学内容做教学安排,應该充分的了解学生间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类型学生情况给予更多体育教学选择空间。例如对于日常运动量较大的学生,可以提供一定运动强度大与难度高的运动活动,可以充分有效的发挥其体能优势;对于日常运动量较少,体质虚弱的学生,可以采用更温和性且难度较小的体育活动,有效的保证学生可以在自身能力范围之内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保证其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如果采用传统一刀切的统一教学标准与内容,不适宜该项目的学生容易产生心理落差感,甚至因为自身无法达到标准要求而采用放弃和消极应对的态度,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积极调动。在学生体育项目完成目标上,依据不同体能条件做对应划分,一般可以划分为A、B、C级,其中A级与C级学生较少,分别代表优质与基本合格的学生,而B级学生较为普遍,属于中等生状况。依据不同的分级,可以做对应体育项目具体内容、操作标准与目标的制定,提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则属于符合体育学习的要求,保证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特别是属于传统体育考核合格线徘徊的学生,在心理上会认为自身存在体育能力缺陷,会导致不良的心理暗示作用,甚至会遭到学生的讥笑,影响学生健康心理发展。体育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体能与心理健康建设,不能忽视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影响。通过相关问题,要充分的强调学生对于自身体能状况的科学理性看待,不可以造成对他人的歧视,要有全面看待个人优缺点的态度。

2.2 针对教学任务做分层处理

高中体育教学中有对应的教学考核与教学任务,要对相关教学安排做分层管理,依据不同班级、不同时代教学要求与不同年级学生做区别性对待,从宏观上把控教学安排开展的合理性。针对学习学生生理与心理情况,学校学习氛围状况做对应的教学工作安排,力求通过体育教学能够辅助学生良好校风的打造,积极的辅助学生做好学校教学的身心建设。在学校情况上,要依据教学设施、环境等基本硬件条件做对应的教学活动展开,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避免设计超过教学环境能够承载的教学项目,为学校节约教学资源的同时也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价值。基本性的分层开展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以班级特点情况做针对化处理,也要依据班级整体学生个体情况的综合状况做实际情况掌握。依据数量、体能与精神状态等整体情况做对应的场地、器械设施、运动材料和运动项目的选择。例如男生较多,活跃性强,可以多开展篮球运动,如果场地较大,有专业的足球场,可以开展足球运动;如果女生群体多,可以开展羽毛球或者排球运动,多提供学生多样化的选择空间。同时不同球类运动中,可以依据学生不同水平做对应的教学项目与任务指导。对于初级学生,可以联系基本的收发球动作训练,对于技术纯熟的学生可以在球场上做实际的比赛活动开展。甚至可以依据班级学生情况做内部的再细化分组,依据各学生不同项目水平做分组条件。基础学生分为一组,优质高水平学生分为一组,而后让各组学生得到基本能力上的提升。同时相近水平学生集中可以保证学生有较为平衡的学习心态,避免小组间的不融合不和谐问题,同时也保证学习效率的提升,确保学生有较好的学习兴趣。

3 结束语

“处方式”分层教学充分的考虑到高中体育教学的个性化问题,提升了教学的针对性,让教学效果得到有效保证,学生满意度度更高,避免了笼统一刀切带来的教学积极性削弱。让学生对于体育课程有更饱满的热情,同时也有利于体育课程达到学生身心调节的作用。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身心状态以及班级状况出发,让教学充分贴合学生与班级情况需要。

[参考文献]

[1] 蓝贵平.浅谈新课改下高中体育分层教学法[J].新课程·中学,2014,(3):7-7.

[2] 陈学文.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1):161,163.

分层教学方式 篇7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分层教学,教学效果,反思

一、尝试分层教学的原因

(一)英语学习分化的加大

进入高二,随着教材和教学进度的深入,学生的两极分化日益明显,部分学生初中阶段养成的靠记忆或题海战术的应试技巧,在重知识更重能力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无用武之地。

(二)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的局限

新课标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已逐渐运用到课堂实践中,但在实施教学中,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说不出,其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也在逐步加重,从而使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而基础好的学生往往觉得学过的内容有时是在重复,知识和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拓展,进而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所减弱。

二、分层教学的尝试

所谓的“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在保持原有自然班级不变的前提下,根据考试成绩和其他一些形成性评价为依据,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以学生能接受的程度为基础,确定一节课知识的教学起点、教学量、教学进度,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因材施教, 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可接受”水平上都学有所得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学生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首先要了解全班学生的学习现状,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在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学习能力,结合学生入学及高一英语成绩的相关数据,再综合学生个体对英语的学习动机、兴趣、习惯、接受知识的能力等各方面情况后,我将全班的学生分为A、B、C三个不同的层次:A层为优等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学困生。按照两头尖,稳中间的原则,B层占总人数的50%左右,A层占30%左右,C层占20%左右。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可根据不同的成效进行适时的调整和重新分层。

(二)教学目标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差异,也为了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我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了不同的学习目标。A层:发展性目标。B层:提高性目标。C层:基础性目标。此外,对各单元的单词、词组、课文及练习也进行了目标分层。

(三)课堂教学分层

由于教学目标的不同,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课堂操练中,明确了学生的层次目标后,我注重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不同层次的课堂活动。(1)提问分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重点、难点,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有步骤、有目的地设计问题,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跳一跳摘到苹果”,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2)学生课堂活动分层。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和课堂目标,备课时设计多层次的活动练习供不同层次学生训练,题型由易到难呈阶梯形。此外,在小组活动中,尽量让高层次的学生帮助低层次的学生,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

(四)作业分层

(1)分层布置作业。布置作业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主要是针对各层学生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情况,根据当天所教学的内容,分三个层次设计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让三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2)分层批改作业。通过分层作业批改和记录,发现各个层次或个别学生存在的一些带普遍性、典型性、趋向性的问题,做好总结,然后“对症下药”,为讲评做好准备。(3)分层作业讲评。对学生的作业,坚持做到“讲评—检测—再讲评”。首先,及时表扬完成得好的作业。其次,对于在作业中反映出来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短语搭配不当、习语误用等较严重的错误,举例说明,讲清、讲透。最后,让学生练习和巩固。

(五)考试与质量分析分层

每章学完后,进行分层检测,同时注重检测后的“质量分析”,对各层次学生的考试情况,在全班及时进行反馈,着重分析各层次学生对各部分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审题方法、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的把握情况。

分层评价和激励可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都能朝着更高层次的目标努力。

三、分层教学的教学效果分析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充分的训练机会,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最大潜能,学习的积极性和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几点反思

(1)兼顾全体,不偏废任何一个学生,但是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在无形中增大,分层教学中的“滚动制”使部分学生,尤其是A和B层中较差的学生总是处于紧张状态之中,担心自己被淘汰。(2)深化师生感情,尤其要关注C层学生。分层教学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主要反映在C层学生身上。因此,我对C层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关心,并常与他们沟通。

五、结语

尽管只有一年的尝试与实践,但是分层教学让我对高中英语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对于学生而言,分层教学不但满足了每个学生当成功者的愿望,而且使学生在成功中获取了成功的乐趣和学习动力,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所以,“分层教学”不仅体现出了人性化的最新教育理念,而且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结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真正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陈丹萍.英语分层教学的研究.基础英语教育, 2006, (2) .

分层教学方式 篇8

关键词:内地西藏中职班,分层教学,合作学习

一、研究的背景

1. 当代的教育理念的要求

“教育不能只面向少数学生, 也不能只面向多数学生, 而是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近年来, “课改”开展的如火如荼, 注重的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而合作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即注重了学生纵向个性智能的优化发展, 又保证了横向的整体协调共进, 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的大面积丰收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 从而使我们的教学自觉地步入了素质教育的正轨。

2. 本校内地西藏中职班学生的数学教学现状

学校在2010年9月招收了太阳能与沼气技术利用两个班98名藏族学生, 2011年招收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班62名藏族学生, 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又分别招收了太阳能与沼气技术利用18名、11名和12名藏族学生。纵观10级到14级的学生, 他们普遍存在年龄差异大、文化基础薄弱且学历层次差异大、数学兴趣丧失、学习习惯差这些情况, 汉语水平比较低, 甚至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存在语言交流困难, 而且汉藏之间、藏族各个地区之间的教学要求也各有差异。鉴于学生的现状, 在数学教学中, 若不采取“低标准、严要求1, 分层指导与小组协作共进”的教学策略, 是很难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内地西藏中职班学生的基础情况的摸底, 将学生进行合理

的分层分组, 通过制定适当的教学计划, 不断总结出一套适合内地西藏中职班学

生的数学教学方法, 力争为西藏培养出各类技能型人才, 日后为西藏的经济、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二、概念的界定

内地西藏中职班:是中共中内国务院《关于在内地举办西藏中职班的决定》 (中发【2010】4号) 的文件中指出的, 在内地部分省 (市) 举办的西藏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班, 简称“内地西藏中职班”。班级学生由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在西藏地区统一招生, 教育教学有内地各省市中等专业学校承办。

“分层合作”教学:指的就是将“分层教学”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主要针对班级内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情感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异质分组, 让学生在这样的组内利用差异资源, 彼此协助, 互相合作, 以实现教师布置的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真正贯彻了因材施教原则, 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锻炼了他们的合作能力, 实现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使得各个水平的学生都能经过努力得到最全面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目标、措施

1. 研究目标:

本课题是属于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范畴, 目的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 提出在内地西藏中职班实施“分层教学、合作学习”教学的意见, 探索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途径, 制定出合适的教学计划;

第二, 初步构建一套内地西藏中职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合作学习”教学的基本理论;

第三, 通过实施分层教学,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第四, 通过合作学习, 将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增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和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第五, 改变参与教师的教育观念, 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锻炼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2. 研究内容:

第一, 科学界定, 合理分层分组。通过对西藏班三个年级的学生情况的调研分析, 结合学生性格、能力、态度等方面的特点, 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分组;

第二, 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 研究出一套针对各分层对象的具体的教学分层方法;

第三, 通过对比和对照, 研究各层次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和发展;

第四, 总结各阶段的研究成果, 形成研究成果, 写出经典案例和经验文章。

3. 研究措施

本课题以西藏班三个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按年级为单位对比参照, 通过结合“分层分班”和“班内分层”两种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协作为形式而进行的“先分层指导, 后协作共进”的教学实验活动, 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教学效果的对比, 探讨总结“分层教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西藏班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采用以下方法研究:

第一,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网络文章来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 为制定相关的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第二, 实践研究法。通过教师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和研究过程, 探究如何从教学实际层面入手, 探讨“分层合作式”教学这一适合西藏班的有效教学模式。

第三, 比较研究法。通过阶段实践后, 以小组和班级为单位进行评价统计, 通过比较分析, 探讨“分层合作”教学在西藏班教学中的有效性。

第四, 经验分析法。对调查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归纳, 总结出学生学习特点和各阶段的学习状况, 评价教学手段实施的有效性, 以便学习交流和借鉴推广。

四、研究的实施

1. 教师学习、反思、统一认识

所有参加研究的老师集中学习了先进的教学理念, 深刻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 多次探讨后, 统一认识到教学过程中要正视西藏班学生的基础和文化的差异, 面向全体学生, 避免出现“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

2. 认真调查研究, 实施合理分组

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的影响, 西藏的教育事业发展和全国平均发展水平有较大差距, 西藏班学生之间, 西藏班的学生跟内地同级别的学生之间在文化基础上有着很大的距离。以2011年64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为例, 同学们来自于西藏七大区, 相互间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差异, 语言不通, 有的来自于藏语教学区, 汉语水平非常差;学历层次也不一样。综合考虑学生的基础、语言、性格、地域等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将11级 (1) 班的32名学生分成了5组。

分组原则: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 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利于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集体的归属感。

3. 落实分层思想, 优化教学环节

第一, 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完善教学内容。大部分西藏班学生基础非常薄弱, 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行为习惯比较懒散, 学习自信心不足。就数学而言, 基础不实、知识脱节、思维方式落后, 与内地学生相比, 西藏班学生的思维相对比较肤浅, 对题目的理解能力比较低, 缺乏联想, 同时, 在学习方法上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和技能, 常常不考虑题目的要求和条件, 不预先想好如何解答就开始解题, 生搬硬套公式、法则, 答题走题, 书写解题过程中还掺杂着很多不必要的东西等等。有些前期学习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也非常薄弱, 而这些知识是后继学习的基础, 例如就分数计算来说, 西藏学生的计算能力较为薄弱, 特别是对于异分母分数的通分加减等计算, 部分学生对于公倍数.公约数等概念含糊不清, 这给后继的分式计算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 编了一套针对内地西藏中职班学生学习数学的校本教材, 作为内地西藏中职班学习数学的衔接读本, 旨在通过本书的学习, 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内地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对于西藏学生在内地学习阶段的应用, 深入透彻地学习本书, 可以为西藏学生中职阶段数学学科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

第二, 数学分层教学方案

(1) 学生分层;针对学生入学时语言水平和数学基础, 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A:汉语水平好, 数学基础好:B:汉语水平好, 数学基础差:C:汉语水平不好, 数学基础差

(2) 教学目标分层

A层次:能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 能独立完成练习, 注重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B层次:放低起点, 浅讲多练, 弄懂基本概念, 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C层次:实行一帮一的方法, 由A组学生负责做他们的辅导和沟通工作, 这样可以确保使学生能够有所收获, 培养团队服从和参与意识。

五、已取得的阶段性结果

第一, 构建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备课讲究“从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要精心的备好课, 必须走入学生生活, 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身心愉悦的进行教学活动。汉族老师与藏族学生的关系就是教学质量。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 学生对教师的敬佩和爱戴, 是产生师生情感的源泉。

第二,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 课题组的成员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课题组的成员参加了今年的“两课”比赛, 取得了市示范课和省研究课, 同时有成员开设了“区公开课”,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第三,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 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了, 学习的主动性意识增强了。特别是注重思考交流活动, 将课堂学习内容变成学习任务单在课前通过班级群下发给学生,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完成任务, 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处理问题的能力。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虽然经过一学期的实践,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 但是期中考试成绩可以发现, 两极分化还是较为明显, 可能是试验的时间较短, 以及学生还没有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而且由于期中考试采用的是同一张试卷, 所以C层次的学生的自信心还是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在接下来的一学期中, 由于学生的汉语水平在不断地提高, 对于合作学习需要调整方向, 将指导A组的学生如何在小组中起到带头作用;鼓励学生自我定位上升一个层次, 由于在分层练习, 大部分为了追求正确率, 都不愿尝试高层次的练习;老师要多关注C层次的学生, 避免长期会再次丧失学习的兴趣。在接下来的试验中, 也将尝试测试的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试卷。

综上所述, 在对内地西藏中职班学生实施分层合作教学的一学期中, 及时捕捉学生课堂学习的动态, 在试验中不断因材施教, 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通过摸索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并将在接下来的研究实践中继续调整, 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崔允.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J].人民教育, 2001.6

分层教学方式 篇9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对所有学生都按照同一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导致整体教学质量水平偏低。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逐渐受到重视, 分层教学法就是因材施教最集中的体现[1]。笔者在此对分层教学法的概念及优势进行阐述, 并探讨分层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分层教学法的概念及优势

1. 分层教学法的概念

分层教学法指教师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基础, 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水平、性格特点等几个方面特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对每个小组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展开教学, 从而达到让每个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在上课之前, 教师为不同小组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 让学生进行思考;在上课过程中, 对于不同小组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 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在下课之后, 给不同的小组布置不同难度的课后习题, 让学生可以对课堂内容进行巩固。通过这样的方式, 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 分层教学法的优势

(1) 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每个学生的水平不同, 如果按照完全一致的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 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很低。当教师所讲解的内容或者所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时, 对于地理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 没有教学的意义[2]。当教师讲解的内容或者所提出的问题比较难时, 地理基础较差的学生就会跟不上老师的思路, 也没有教学的意义。如果进行分层教学, 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就会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2)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过难或过于简单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 采用分层教学法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使教学内容的难度适中, 让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思路, 让学生能够发现学习的乐趣, 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会因为上课听不懂而丧失信心, 因此自暴自弃, 将自己定义为“差生”。如果采用分层教学法, 对于地理水平比较低的学生, 讲解比较简单的内容, 同时适当延长教学时间, 让学生拥有一个消化的过程, 同时, 对学生提出难度较低的问题, 当学生能够回答出来时, 学生就会在内心对自己给予肯定, 其自信心会得到很大的提升[3]。

二、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途径

1. 课前的分层教学法

课前预习是教学活动中一个关键的步骤, 在进行授课之前, 教师需要让学生进行预习, 并为学生创设一些教学情境, 从而让课堂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根据学生地理知识水平的不同, 其预习的内容也应该有所差异, 否则就会达不到预习的效果[4]。如果教师采用的是目标预习法, 对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让学生先试着将答案找出来, 那么, 可以将分层教学法应用在目标以及问题的设置上, 对于不同小组的学生所设置的预习目标应该有所不同, 提出的问题难度也应具有一定的差别, 才能刺激学生学习的欲望。

以《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为例, 在让学生进行预习时, 对于地理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 教师可以提出较深层次的问题, 设定较高的预习目标, 例如:怎样通过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来解释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怎样通过海水的等温线来判断是寒流还是暖流?而对于地理知识稍微薄弱的学生, 可以提出稍微简单一些的问题, 例如:洋流有什么特点?洋流的分类有哪些?如果对于地理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提出简单的问题, 他们会很容易找到答案, 便不能激发他们预习的兴趣;如果对于地理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提出较难的问题, 超出他们的理解能力, 也会打击这些学生的预习兴趣。学生带着难度适宜的问题去进行预习, 就会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 课中的分层教学法

在课堂上的分层教学难度较大,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 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很难兼顾到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 因此, 教师的教学进度只能保持适中 (知识水平较高或较低的学生一般占少数, 而中等水平的学生占多数) [5]。笔者结合自身相关经验, 认为课中的分层教学法可以体现在课中问题的提问以及任务的安排上。对于水平较低的学生, 提出难度较低的问题, 安排难度较小的学习任务;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 可适当提高问题和课堂任务的难度,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大气的运动》一课为例, 在进行教学时, 教师先以适中的速度来对课文进行讲解, 在讲解的过程中, 再做一些细化的分层教学。例如, 动态观察知识水平较低学生的反应, 从而了解到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 以便能够适时放慢速度;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 可适当引导其进行更加深度的思考和研究, 进行更加深度的学习。在对课堂教学任务进行设定时, 对于低水平学生, 应要求其能够掌握大气运动的特征、形式、影响因素以及根本原因等;而对于高水平学生, 可要求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度的钻研。在课上进行提问时, 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来决定问题的难度, 对于水平较低的学生, 可以提问一些较为基础的问题, 例如: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什么?而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 可提问一些具有拓展性思维的问题, 启发学生进行更加深度的思考。

3. 课后的分层教学法

在课堂结束之后, 教师需要通过练习以及测验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并通过学生的反馈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还有所欠缺, 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6]。课后的分层教学较为普遍, 教师可以将答题情况类似的学生分为一组, 并让学生进行组内讨论, 最后由教师进行统一讲解。这样的方式既能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 又能提高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意识, 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7]。也可以按照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分组, 教师对于不同成绩的小组采取不同的课后辅导方式, 使辅导更有针对性。

例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于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的答题情况, 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 每一个小组内都有分别擅长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以及论述题的学生, 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答题技巧, 分享答题经验, 相互讲解错题, 最后由教师对试卷进行讲解, 便会达到更好的效果。或者按照考试成绩来分组, 60分以下为一组, 60至89分为一组, 90分以上为一组, 然后对于不同的小组进行不同程度的讲解。对于60分以下的小组,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 不仅要对题目进行解析, 还要将与题目相关的课程内容向学生讲解;对于60至89分的小组, 教师可适当加快讲题速度, 并让学生适当多做练习, 提高自己的解题技巧;对于90分及以上的学生, 教师应着重强调解题易错易漏的知识点, 并鼓励学生进行更高难度的练习。通过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提高各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语

地理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 将分层教学法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并能够跟上教师的思路, 使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学习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摘要:每个班级都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 学生之间的知识水平、性格特点以及能力倾向都有较大的差异。分层教学法就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 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响应了素质教育中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为学生制订合适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案。

关键词:高中地理,分层教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孙振宁.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43) :270-272.

[2]胡海丽.浅谈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05) :126.

[3]欧阳鸿.浅析分层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 2014 (34) :163.

[4]王保龙.高中地理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S1) :67.

[5]董海峰.分层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 2015 (31) :168-169.

[6]石学全.高中地理实施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5 (06) :81-83.

分层教学方式 篇10

一、分层教学, 尽量降低难度

(一) 导学案分层, 提高预习能力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然而, 在物理教学中, 大多数学生没有好的预习习惯, 这就造成了他们不知道教师课上要讲什么, 眉毛胡子一把抓, 把握不了课堂的重点和难点。为此, 从高一开始我们就课前下发导学案, 要求学生提前看课本, 填写基本知识点, 然后通过上交导学案, 批改导学案的方式加以督促。这样, 使学生慢慢习惯了课前完成导学案。这样, 学生听讲有针对性, 课堂上教师就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共同研究解决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 重三基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 注重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注重模型的构建, 并且打牢基本功。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它也是联系师生的重要媒体。一个合格的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教材。高三一轮复习我们也要以课本为主, 资料为辅, 降低复习难度。复习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思维习惯的培养, 对练习题不求难、不求多, 不求综合程度高。避免课上花大量时间讲一些偏题、难题、怪题。

(三) 布置分层作业

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不同, 较难的作业适合程度好的学生, 但是会使程度差的学生对物理失去兴趣;反之, 简单的作业虽然适合程度差点的学生, 但是不利于好学生的提高。因此, 在分层教学的前提下, 相应的作业也需进行分层布置。为此, 我本着分层教学的宗旨, 给学生布置分层作业。教师提前做好习题, 根据难易程度把作业分成3个层次, 第一层是容易题, 第二层是中档题, 第三层是难题。学生按照顺序先做容易题, 再做中档题, 最后再做难题。对一些基础不好的学生而言做前两个层次就可以了。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做题效率。对待学生作业, 我一直坚持这样一个原则:作业留必收, 收必判, 以保证学生按时按量完成作业。

(四) 重能力

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能力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不能只靠机械地灌输, 也不能急于求成, 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练习和作业中, 力求做题规范化。在平时的周练和月考中我们也要求学生做题规范化。如:在解答计算题时, 要求学生必须明确研究对象, 画受力分析图, 写必要的文字说明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注重规范性板演, 通过让学生上台板演或实物投影展示的强化, 使学生养成规范性答题的习惯。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 逐步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运动学时, 对一道习题, 我用“图象法”“公式法”“实际演练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讲解。另外, 课堂上分小组讨论, 小组推荐让学生上台分析一些力所能及的习题, 也是提高能力的关键。

二、课下狠抓落实, 反复训练

(一) 坚持错题整理

学生经常对物理有这样的感受:教师一讲就会, 自己一做就错。我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整理错题, 错题整理不要求数量, 但要注重质量, 将自己做错的典型题型整理在错题本上, 并写上心得和感受。错题本每周都要检查, 对学生加以督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写上不同的评语, 比如说:“好”“继续努力”“加油”, 或者画个笑脸什么的, 拉近了师生关系, 效果很好。

(二) 坚持定时练

针对学生知识容易遗忘, 做题速度慢的特点, 我们专门给学生出十分钟定时练。每天一两道小题, 内容主要是几天前的错题重现, 或者是一些基本概念和典型题型。严格时间, 到点就收, 收上来马上就判, 判完就给答案, 全做对我给他写个“好”字, 并把他们的定时练贴在教室墙壁上展演,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做定时练的积极性。自习课找学生给大家讲解, 其他同学随时提出讨论意见, 在同学们的平等交流中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效果很好。

(三) 课后反思

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不仅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还能较好地促进新课的改革。所谓常思常新, 好的反思才会上出好课,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下我随时和学生沟通, 让他们说一下这段时间学习中最成功的地方有哪些, 不足的地方有哪些, 教师应该继续提倡哪些, 应该避免哪些, 对教学中有哪写建议。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方法。有一些同学很有潜力, 但往往考试不尽如人意。我坚持每次双周练和月考后, 找学生谈话, 帮助他们查找问题, 并激励他们, 告诉他们成绩只能代表过去, 现在落后只是暂时的, 只要你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相信成功就在不远处。

总之, 物理教学工作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办法, 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 关注每一个学生, 关注每一个课堂, 关注每一个环节, 从小处着眼, 从细处着手。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摘要:高中物理知识系统性强、内容抽象, 学生普遍感觉难学。而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 也符合掌握学习理论、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 以及教学与发展理论,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就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降低难度,反复练习

参考文献

[1]李洪松.浅谈高中物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6)

[2]杨明志.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教师, 2012 (6)

[3]何婧“.自习自研、师生互动”教学策略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3.

分层教学方式 篇11

[关键词]作文面改 以学定教 分层推进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020

学生普遍怕写作文。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喜欢作文?笔者在高三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学生作文进行面改,践行“以学定教、分层推进”的育人理念,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而且收到了意料之外的效果。

一、立足于“以学定教”,面改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实现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分层推进”

学生怕写作文,除了自身原因,更多的与教师的评改方式有关。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信息反馈时间越短,方式越恰当,学习效果越好。传统批改方法难以实现学习信息的及时反馈。教师教学工作普遍繁重,客观上延长了作文批改与反馈环节,一般一次作文从上交到讲评要两个星期左右;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在评改时往往无法顾及学生的差异,书面评语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当批改后的作文发到手时,学生的作文印象已渐近模糊,因此对教师的评改往往视若无睹,久而久之,教师的批改不仅劳而无功,反而压抑了学生的作文激情,使其产生厌写心理。

如何通过有效的批改方式,弹拨他们写作的兴趣之弦?叶圣陶曾说:“给学生改文,最有效的办法是面改。”面改,即师生坐在一起就作文做面对面的语言交流,是教师从学生作文实际出发对作文本身的情况作评改,同时也是根据学生个性和发展潜能来实施的个性化教学。面改的功效主要有两点。首先,因其反馈及时,在激发兴趣方面有传统改法难以企及之功效。笔者面改时间一般在学生上交作文的当天自习课,地点在教室,随时叫上学生,方便灵活。由于从“写”到“改”时间短,学生还处在作文兴奋期,在沟通交流中对自己作文的认识和反思更加深刻;面改的次日再布置新作文,学生可以及时纠正不足,并将教师指导的技法学以致用;当新作文获得更好的成绩后,学生写作的成就感随之产生。通过系列化面改,既能培养学生追求好作文的态度和习惯,又可以激励学生的表现欲和创作欲,作文对他们来说不再是苦差事,而是美差,如此一来,学生作文兴趣自然就被成功激发了。其次,面改重视学生个性差异,以学情定教法,分层推进。在整个面批过程中,根据学生作文情况及自身素质的不同,教师确定多层次、多元化的作文目标,选择适合他们各自特点的方法来分层指导,弥补不同层次学生的不足,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愿望,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从而促进全体学生作文能力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依托于“以学定教”,面改营建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实现了语文教学成效的“分层推进”

我校学生基础薄弱,到了高三,需要长期积累、逐步提升的语文,便被排挤到了学习的角落。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曾经说过:“教育者的基本态度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 面改贯彻 “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办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既把握学生整体性特征,通过多层次教学,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又直接关注每一个学生,教学目标指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层指导,分层掌握,分层评价,使他们各得其所。对于基础较好、素质更高、学有余力的学生,重在拓展提升,面改时可对其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和创新思维的训练,发展他们的特长,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作文向高品质迈进;对于基础偏差的学生,则降低对他们的要求,注重放大其优点,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重在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调动他们的作文积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逐步提高作文能力。由此,不同层次学生通过面改获得不同的改进提升,班级作文水平整体提高。

最初面改的是习作,当感受到面改带来的明显进步后,一部分学生便主动出击,拿考试作文要求教师面改,这些学生日盛的作文热情召唤着那些学习落后者也加入到主动争取面改的行列,班级语文学习风气越来越浓。每次测试卷讲评完,总有不少学生继续要求面改,内容除了作文,还包括其他的答题情况。他们聆听着教师对自己的问题的评析,也分享着教师给同学的面改,暗中还有为“抢”先机而较劲的意味。当语文被学生从学习的角落拉回到高考备战的前台时,班级语文成绩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功劳就在作文的分层面改。

三、致力于“以学定教”,面改关注了学习主体的差异性,实现了学生人格素质的“分层推进”

随着素质教育实施的日益深入,高考日益关注人的全面发展,高考作文越来越倡导“面貌各异、百花齐放”的写作精神,鼓励学生多元化创作,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精神的健康成长。传统作文评改以教师为主, “一刀切”式的评改缺乏针对性的指导,遏制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和创新精神,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不符合新课改的评价要求。

面改一改传统做法的弊端,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因“人”制宜,以“文”定教,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每个学生作文和个性的独一性,有利于开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写作的特色化和多样化,从而使学生个性得到长足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我班高三转进一名叫王君楠的男生,该生最初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找同学讲话;“高考目标分”为89分,是班级目标分唯一一个不及格的。笔者利用面改机会,就这情况与他作了交流。原来,他一向不喜欢语文,语文从没考过及格,但他爱笑,友善机灵。针对君楠同学的语文学情和性格特点,笔者着意设计了一套施教方案,面改时一方面用适合他的方法对他进行写作指导,帮助他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他语文学习的内在需要;另一方面充分肯定他的学习潜力,鼓励他确定阶段性学习目标和未来的人生追求,培养他乐于进取的积极态度。这种为他量身打造的面改,促使他发生神奇的变化:从上课能安静听课到主动要求作文面改,从认真学习语文到刻苦拼搏高三,从语文成绩显著进步到整体成绩突飞猛进。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面改立足于以学定教、因材施教,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不一样的教学起点,给予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培养教育,不仅实现了学生学习成绩的分层推进,而且在促进学生人格精神、情感态度等层级成长方面具有强大的功效。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面改形式上是交流式的教学活动,还原了学生的学习权利和责任,落实了学生主体地位和“以人为本”的新课标理念;其本质上始终致力于“以学定教、分层推进”,在实施的过程中依据多样化的学情确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不同层次学习主体的自省意识和自我责任意识,为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和精神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分层课堂教学背诵的分层评价 篇12

一.语文分层教学中要实施分层背诵教学

不同的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文本保持不同的注意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

背诵需要教?答案是肯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每个学段应该背诵的诗文数量,每册语文教材中也都安排了一些背诵的课后练习。在实际的操作中,总有一部分学生无法完成背诵的任务,即使能够按时完成的学生多是死记硬背,时间一久便会遗忘。所以背诵需要教师去教,教给学生合适的方法、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一个班学生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往往一部分优等生不需太多努力,便已能背诵得很好,另一部分学生则恰恰相反。我们在指导背诵时,既不能让前一部分学生“吃不饱”,又不能让后一部分学生“够不着”,指导要分层次,因材施教。

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分层背诵法,就是先理解背诵部分的总的意思,然后把它分为几个层次,归纳概括出每层的意思,了解层与层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思路理清,将各层的意思连贯起来,在此基础上,再反复诵读几遍,就能较快地背诵下来。这种方法适合于背诵段落或篇幅不长的课文。比如 《槐乡五月》 这篇课文, 首先要注意理清思路,划分层次,找出联系。第一自然段总写槐乡的五月, 要记住这一段,可以从看到的和听到的两个方面去记忆。看到的景色运用了三个比喻句,从远及近写出了槐花的美;听到的声音有蜜蜂的嗡嗡声, 有孩子们啪啪啪的跑步声。第二至第4自然段为第二大段,抓住为什么说五月的槐乡是孩子们的季节,从槐树林的美到好客的槐乡孩子再到小姑娘和小小子们的变化,经过这样梳理一番, 再反复读几遍,就很容易背诵了。

二.分层教学的分层背诵评价

分层评价是分层背诵教学的重要环节,分层背诵使学生在背诵的环节各有所得,逐步向各自的“最近发展区”递进,从而提高全班同学的整体水平。但整体水平提高后,学生的差异还是存在的,只是比之前有所提高,所以评价的层次区分也很重要。

1.A类学生的综合性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提出具体的评价建议: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除了课本中要求背诵的篇目,A类学生对课外篇目的背诵也应纳入评价之内。运用适合自己的背诵方法,展开背诵竞赛,促进这一类学生的自我提升。故而这一类学生的评价方法应运用多种形式的综合评价,以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进而促进他们学习、创造能力的发展。

2.B类学生的稳定性评价

B类学生的稳定性评价,重点在于鼓励和督促。对这些学生的评价, 要注重语气和语调的平稳,多采用积极的评语,能够按时完成背诵任务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协调鼓励。即使遇到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孩子,也不用大声呵斥或以惩罚手段相向。

3.C类学生的成功性评价

对这一类学生本着“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以“鼓励”为主,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哪怕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加以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的信心,给予他们充分的学习时间,感受成功的喜悦。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体验可以使人增强信心, 克服自卑感,淡化挫折、失败带来的心理压力。

学生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为难”孩子,让他们去面对自己的差异并且努力克服。背诵是语文的学习法宝,对每一个学生来说,背诵也是一种学习能力,作为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背诵,分层次的指导,不急、不躁,不吝啬地给出学生的学习时间。

上一篇:开放式机房管理系统下一篇:生态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