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分层教学

2024-08-07

初中分层教学(通用12篇)

初中分层教学 篇1

一直以来,初中物理教学由于班级授课制的制约,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设计、课外辅导和考查评价等方面,很少兼顾好、中、差各种类型学生的发展状况,在教学中采取“一刀切”或“一盆烩”的方式开展教学,造成了“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下、中等生吃不好”的现象。

我多年从事初中物理教学,针对这种现象,开展了分层教学探究,取得了明显成效。分层教学是在教学中按照大纲要求,立足于不同学生发展实际,确定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开展不同层次的课堂教学,进行不同层次的课后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学习考察,使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成效。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开展探究。

一、充分调查,了解差异,合理进行分层

在分层之前,我对全班学生具体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了解。调查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学生的智力能力、心理发展、学科成绩、校内表现、家庭情况等,并对调查汇总的有关数据资料开展研究分析,进行科学分类,将班级全体学生分别编入A、B、C等三个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里,并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消除“分层即分等级”的错误思想,使学生理解分组是为了帮助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大的进步与发展。我对学生进行正确分层后,对学生的座位进行了科学调度,主要按照优差搭配的原则进行,因为这样有利于组织合作探究,优良生可以帮助中等生和后进生开展学习活动,教师也可以巡回检查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学习状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紧扣要求,兼顾全体,科学确定要求

我在教学中摒弃过去那种“一刀切”的不合理做法:对后进生采取放低起点,放缓速度,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的方式,将教学内容的培养目标细化为几个相关联的分目标,引导后进生依照自身实际状况,分步开展学习活动,最终实现物理大纲的教学要求;对优秀生鼓励他们发挥自身潜力,超大纲、超进度开展学习活动。在制订各个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时,科学实际,符合发展规律:既不过分拔高,使学生负担过重,导致消化不良,对学习缺乏兴趣;又不过低,随意降低大纲的要求,过于放缓进度,使学生的学习任务打折扣。教师一定要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处理好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下”之间的矛盾。

三、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层开展教学

1. 备课时全盘考虑。

在设计物理教学过程时,教师要从目标要求、新授内容时间安排、步骤设计、教法选取到实验准备等环节,全盘考虑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等各类群体的实际情况。如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差异,在课堂提问上设计不同的类型;根据学生个性的差异,在课堂思维引导方式上区别对待。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针对性,在保证“面向全体”的同时,充分兼顾到“提优”与“补差”等多项工作。

2. 上课时统筹兼顾。

我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改进教法,在确保一节课内有兼顾所有学生的“合”环节的同时,又考虑优秀生与后进生的“分”环节。按照分类自学、集中讲解、分层探究、分类指导、分类巩固、集中总结的程序开展教学,做到“分”而不乱,“合”而不僵,将课前预习、课堂新授、自学质疑、课后辅导、巩固提高等各个程序囊括其中,并且有效解决了各个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互动矛盾。教师在课前要及时揭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结束后认真组织检查是否达标,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与教学进度,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提高45分钟的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把握好课堂提问的艺术:一般在讲解新知时对中等生进行提问,针对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全面开展探究,进行知识的教学;在实施重、难点突破或进行知识总结时,提问优秀生,启发学生进行深刻领悟;在复习巩固时,着重检查后进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成效。

3. 布置作业时分类要求。

我在布置课内作业时坚持所有学生一样的标准要求,在设计课外作业时则进行分层设计:一是设置提高题,主要是针对优秀生的认知水平和课本内容设计要求高、难度大的题型;二是设置巩固题,主要针对中等生实际情况设计,主要相当于课本后习题的难度;三是设置放缓题,主要针对后进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将有一定难度的习题剖成几个小题并给予点拨提示,适当缓和后进生学物理难的困境,切实减轻了后进生课业负担,有效保护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4. 辅导时区别对待。

我在开展课后辅导时,对后进生采取教师个别辅导、优秀生结对辅导等方法。辅导内容注重物理基础知识、基本运用和思维方式拓展等,使学生能够在启发下学会独立思考,完成学习目标,掌握适宜的学习方法,逐步增强学习能力。对中等生运用分组探究、教师点拨等方法,让他们相互取长补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对优生适当提高要求,鼓励学生开展独立思考,解决较大难度的物理问题,在课外采取成立物理兴趣小组、组织参加物理竞赛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物理学习潜能。

5. 考查时分层开展。

我在过关考查时根据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各个层次学生发展实际,实行分类命题考查。设计的物理试卷包括基础知识、提高训练与深化探究三大种题型。基础知识题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提高训练题是让后进生选做,中等生与优秀生必做的;深化探究题是让中等生选做,优秀生必做的题型。三种类型题分值分别为85%、10%和5%。在开展分类考查后,我根据考查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矫正措施。对暂时没有过关的学生,通过集体讲解、课后辅导、建立帮学对子等形式进行补救,确保各类学生最终实现达标。

我在科学考查、评价的基础上,每学期固定2—3次集中对学生开展分析评价,依据学生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具体情况,对分层进行必要的调整。对进步明显、达到或基本达到上一层次学习要求的学生,及时予以提高层次;对那些有退步迹象的学生,及时进行交流与沟通,帮助学生分析存在的原因,树立上进信心。这样的方法促进了学生及时对自身发展的目标进行规划与调整,及时发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有利于学生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激情。

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地兼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其内在潜力,妥善处理了整体要求与个别兼顾的冲突,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在转化后进生、培养优生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真正把学生从“关注式”、“一刀切”、“题海战”中解脱出来,减轻了课业负担,增强了学习信心,最终促进了物理教学效率的提高。

初中分层教学 篇2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的数学学习为难情绪较大。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数学学科的学习难度较大。

减轻学生的负担,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让学生不再感受到数学学习压力,就是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减轻负担的重要表现。

分层教学法,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为学生设置学习目标以及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高质量地完成数学学习任务,促进其数学学习兴趣与效率的提高。

本文以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分析为题,对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必要性以及应用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必要性 应用 方法

前言: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进行统一授课。

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时,往往会从学生的平均水平出发选择课堂内容以及课堂练习。

但是,平均化的初中数学教学,会使学习能力高的学生“吃不饱”,使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吃不得”。

分层教学法应运而生,响应教学改革的号召,对分层教学法进行应用,是推动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观改革与学习质量提升的重要方法。[1]

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必要性分析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让每一位学生的教学机会得以平等。

新课程标准肯定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自我提升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需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

然而,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平行分班的模式仍然是主流的教学模式。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兴趣,具有不同的智力水平,也有着各不相同的学习方法与数学基础水平。

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尽相同,思考能力不太一致。

参差不齐的学习水平以及较大的班容量,并没有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

大部分教师仍然利用中等学生水平进行授课。

在长期的教学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追求得不到满足,学困生跟不上教师的步伐,最终导致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整体下降。

在这样的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下,分层教学的实施是很有必要的。[2]

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分析

分层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应用,对于数学学科教学以及初中学生的个人发展来讲都是一个十分正确的选择。

利用分层教学法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对于一些教师来讲也是很大的教学业务考验。

下面,我们就来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1. 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

要加强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数学教师需要先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分组。

特别是在每一个学期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全面的测试来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水平进行了解,再通过调查与交流,对学生的新知识接受能力、个性爱好、性格特点等进行了解。

通过多方面的检测,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层。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深入观察,综合学生的检测结果,将学生分成基础、中等以及优秀这三个层次。

基础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水平不足,且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

中等层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可逆性,一定的数学基础。

优秀层次的学生有着良好的数学知识基础,也可以快速接受新的数学知识。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感受。

要告知学生这样的分组无关他们的人格,只是为了激励他们进步。

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我进步时,教师要及时调整学生的层次,促进学生竞争进步。

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是分层教学实施的第一步,也是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基础。[3]

2. 关注数学教学过程的分层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

优秀层次的学生可以快速接受新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引导,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新的数学知识进行探讨,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形成。

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对其进行针对性地点拨。

教师要多对中等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通过提问让他们成为课堂中的活跃份子,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具有较高的学习自主性。

而基础层次的学生,鉴于其基础能力不足,他们对于教师的依赖性较大。

教师要多帮助基础层次的学生,提示他们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加强督促。[4]

比如在学习有关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时,老师可以给优秀层次的.学生一个具有探究性与应用性的例题,让学生从中发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以及意义。

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先让他们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与应用方法,再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加强应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通过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思维困难。

而对于基础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基础知识的不足,着重组织学生理解与记忆概念性的东西,并督促学生多练习,促进学生基础能力的提高。[5]

3. 加强教学检测的分层

在经历过分层化的学习之后,利用统一的考试来对学生进步与否进行检测是不尽公平的。

让学生通过层次化的检测,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会大大激发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找到自我提高的突破口。

教师可以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查,可以每周一测试,也可以一个月一次测试。

在完成测试之后,教师要认真对比学生的前后差别。

对于进步较大的学生,教师要对学生提出表扬,让学生找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并针对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层次的调整。

而对于情况不尽乐观的学生,教师要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学生单独交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激励学生再接再厉。

分层检测,让初中数学教学更加公平,也让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客观。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发展的今天,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服务者。

教师要做的是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相关内容实现自我提高。

分层教学法,是以因材施教教学思想为指导的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建立。

只有实施分层教学,才能使初中数学教学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叶伟东.“因材施教”――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8)

[2]. 温正辉.浅析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12)

[3]. 李秀梅.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新课程(中学).(05)

[4]. 车兰琴.简析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08)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014-001

在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中,面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深度和创造能力的差异,让我们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是所有教师应该面对的课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展,分层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

一、背景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教育理念,即人人数学观,它体现了数学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二、必要性

1.教材的要求

初中数学教材较为系统地叙述初中的数学知识,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称为表层知识,另一个称为深层知识。表层知识包括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层知识主要指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表层知识是深层知识的基础,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教材中明确给出的,以及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知识。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掌握和理解了一定的表层知识后,方能进一步学习和领悟相关的深层知识。

表层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的精髓,但并未在教材中明显的表现出来,探索与推导的过程亦未全部表述出来,加之学生的数学底子、思维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差异。因此,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精心设计教学,在教授表层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渗透相关的深层知识,兼顾各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在掌握表层知识的同时,领悟深层知识,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2.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诸多现象

中考考标与命题对分层教学的潜在要求。中考不仅有毕业考的功能,还有升学考的功用;不仅要检查初中学习的情况,更要选拔进一步学习深造的学生。这样就要求中招考试在命题上有所兼顾,突出层次性来,从较容易题、基础题、中等难度题、难题等,梯度性进行命题。这种命题现状和趋势,就要求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分层教学法,各类各层次题目均要有所涉及并加强训练。

另一方面传统教法受班容量、课时时间等因素限制,只能关注中等学生的发展。采用一种备课、一种教法、一种作业和一种测试方式,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必然不能照顾各个层次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整体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全面具体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大纲》要求既要有层次、有步骤地搞好面向全班学生的集体教学,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并给予具体的指导,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分层教学的运作过程

1.学生分层

在充分全面了解班级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禀赋、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思维敏捷,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得当,成绩优异;(B)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被动,成绩欠佳。分层是动态的、可变的,有进步的可以“升级”,退步的应“转级”,且分层结果不予公布,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即可。

2.备课分层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C层次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能够顺利解答课本课后习题;B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与方法;A层学生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思维发散,优化数学能力与技巧,培养创新意识,塑造优良的数学素质。

3.分层授课

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目标下,采用不同的实现手段和教学方式。如,对于A层学生,可以进行探索式的教学方式,对其思维进行更深层次的训练;而对于B层学生,则可通过各类题型的讲解以及拔高题目的训练,开拓其视野,使其掌握相对较深的解题思路;对于C层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则显得十分重要,需反复督促,加强其对于课本知识的训练。这样,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来讲,都是有益的。

4.作业分层

作业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两类:基本题和提高题。分必做和选做,否则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加重抄袭现象,课时作业必做、强化拓展选做,试卷注明A、B、C难度选做,确保练习效果。同时每周也可增加一些智力题、探索题、创新型作业供优等生去做。

5.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反对以整齐划一的标准衡量各层次学生,进行全班学生间的相互比较。在数学分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应有不同的要求。对A层学生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能力,促发展;B层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促使他们积极向上;C层学生,采用表扬性评价,寻找闪光点,肯定其进步,引导其走向成功。同时分层评价应通过形成性评价,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情况。在分层教学的实践中,分层评价应肯定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营造一种讲进步、讲成功,积极向上的氛围。

总之,分层递进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够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学习中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效果,进而提高整个班级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不仅体现了在教学方式上的创新,也体现了教师对教学的负责,对学生的负责和尊重。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 篇4

1、A层次学生。

A层次学生的特点:基础、智力较差, 接受能力不强, 学习积极性不高, 成绩欠佳。处在A层次的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最大, 因此在情感因素上要注意利用各种机会激发学习兴趣;在导学过程中应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为主要目标, 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怎样理解所学知识、如何掌握它与其它知识的联系;在实践环节上除了加强"双基"规范演练外, 还要多提供略有变化的情境, 同时加强思路和方法的引导, 要求并带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练习。

2、B层次学生。

B层次学生的特点:基础和智力一般, 学习比较自觉, 有一定的上进心, 成绩中等左右。处在B层次的学生学习从众性强, 往往学习方法会有不当之处, 而致命弱点是做事缺乏, 毅力与恒心, 因此在情感因素上要时刻为他们鼓励打气, 逐渐树立不甘人后的精神。在导学过程中首要的是要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 其次是要鼓励他们自己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不能急于冒进, 以扎实掌握课本基础知识为主, 逐步学会灵活综合运用各种知识, 在实践环节上应是立足课本, 适当补充, 通过选讲“小、巧、灵”的题目, 使他们从不同角度与侧面去认识吃透教材, 夯实基础。

3、C层次学生。C层次学生的特点: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对处在A层次的学生, 应注意尽力把学生稳定的兴趣逐步确定为一种终身的志向;在导学过程中要以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独立学习为主要目标, 着重于创造性思维的启发;在实践环节上则让学生有更大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只在非常必要时稍加点拔让学生自己领悟其精妙之处,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诚然, 在同一年级的学生中, 存在这种学业水平、认知能力和动机状态等方面的层次性差异已是不争的事实。对学生的分层应由老师掌握, 不宜对学生公开, 防止优生自满、差生自卑, 尽量保护低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 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 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因此, 可以从以下六方面实施分层教育:

1、教学目标分层。A、B、C层次的教学目标不同:

(1) A层次学生能模仿课本例题, 做好课本配置的练习题, B层次学生能理解课本例题, 做一些简单的新题, C层次学生应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2) 对A层次学生立足对知识掌握和记忆, 对B层次学生着眼于使用知识的培养, 对C层次学生着重提高其思维品质。

(3) A层次学生应对数学学习减少恐惧, 肯记肯做, 做到记忆好定义、公理、公式和使用它们的方法;B层次学生应做到基础扎实, 有一定的学习热情;C层次着重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自学能力。根据以上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 A层次学生应是教学大纲中最基本的教学要求, B层次学生是教学大纲中所有的教学要求, C层次学生是深化熟练大纲的教学要求。

2、分层备课。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 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 以及各层次学生水平, 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教学目标。

A层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 学会基本方法;

B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并能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C层学生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 培养创新意识, 有良好的数学素质。

如“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

A层学生能说出平行线的性质, 并能应用性质进行简单计算;

B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

C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性质的推理过程, 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发现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要求能灵活运用性质。

各层次的教学目标, 应该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 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备课时应根据不同层次教学目标, 设计好教学内容, 课堂提问, 技能训练, 应注意层次和梯度。

3、分层授课。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 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 注意内容的难度和坡度, 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如初二代数例题, 分解多项式16 (a-b) 2-9 (a+b) 2对于A、B层次的学生而言, 显然难度较大, 不易理解、掌握, 如果把例题分成三个问题:分解下列各式 (1) x2-9y2; (2) 16x2-9y2; (3) 16 (a-b) 2-9 (a+b) 2, 这样层次就非常分明, 第一二题要求A层次的学生掌握, 第三题要求B、C层次的学生掌握, 同时鼓励A层次的学生也尽可能掌握。

4、分层训练。

课堂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应该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 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如完全平方公式的训练题: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x2+4x+4; (2) 25a2+10ab+b2; (3) (x+y) 2+10 (x+y) +25; (4) (a+b) 4-18 (a+b) 2+81。学生训练时, 老师不宜明确指明哪些学生做什么题组, A层次的学生选做 (2) (3) 题时, 老师应及时点拨, 允许部份学生集体讨论完成第 (4) 题。

课外作业也应分为几个层次, 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以供学生选择, 其中必做题要求A、B、C层次的学生都要完成, 选做题允许学生不全部完成, 或几个同学一起研究共同完成, 这样在学生习中形成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每周一练的题目可分为A、B两种, 印在同一张试卷的正反两面, 方便学生选择。

5、分层指导。

学生训练时, 要做好课堂巡视, 及时反馈信息, 加强对A、B层次学生的辅导。对A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 积极组织C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通过开展竞赛知识讲座, 开拓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平时的课堂训练, 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C层次的学生帮助A层次的同学, 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 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

6、评价分层。

初中作文分层教学初探 篇5

内容摘要:

根据对学生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以及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水平良莠不齐的现状分析,根据因材施教、分类提高的原则,提出了学生作文分层教学这一作文教学方式。文中简要阐述了作文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即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分类,然后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写作目标分层、写作训练任务分层、写作指导分层、写作评价分层。以期通过分层教学,让班级学生个体作文水平在现有的基础上能得以有效提高,进而促进班级作文水平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 初中教学作文分层

农村初中班级中的学生往往来自不同条件的学校,他们所受到的教育和影响各不相同,所掌握的知识和拥有的能力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再加上个体差异的影响,致使班级中学生的语文基础特别是写作水平呈现良莠不齐的现状,也使以班级授课为主要教学形式的农村初中作文教学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在农村初中班级中,就写作而言,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有部分学生已经可以写出文从字顺的质量较高的作文,有部分却只能写点在组织构架上很不完整的片段,更有不少的学生写小片段也存在难度,甚至遣词造句也无法保证其质量。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每一次的作文训练,都对班级所有的学生出同一的作文题目,对他们作出同一的作文要求,进行同一的写作指导,然后进行同一的作文评价,这样就一定会导致一部分学生觉得要求太低任务过轻,一部分学生觉得要求太高任务太重,一部分学生觉得指导不够深入,一部分学生觉得指导过于难懂。同一评价的方式,也让好一点的学生获得了了太多廉价的表扬,差一点的学生得一句好评也是一种奢侈。这一做法,使大多数学生看不到自己的不断进步,就会让他们丧失或培养不起写作的兴趣。作文教学就会进入“没兴趣——难提高——没兴趣„„”的恶性循环中。

针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所面临的这些基本情况,笔者认为,应该在作文教学中正视并充分照顾学生作文水平的个体差异,根据因材施教、分类训练,循序提高的原则,对农村初中班级学生作文进行分层要求、分层指导、分层评价,以促进班级作文水平的整体提高和整体发展。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班级学生掌握知识和拥有能力的情况,将具有明显差别的学生分成不同的类别和层次,再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为其确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再根据所确立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辅导,最后再进行分层考核和评价,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得以提高和发展的目的,通过学生个体的提高来促进班级整体提高的教学方法。作文分层教学就是根据班级学生写作水平差异,对他们进行分层分类,按不同的分类确立分层的提高目标、布置分层的写作内容、设置分层的写作要求、进行分层的写作指导、对写作的成果(作文)开展分层的评价,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写作兴趣,借以提高班级学生整体写作水平的作文教学方法。

一、学生分层

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作文水平情况,把学生分成几个层次。在分层前教师首先要对全体学生的智力水平、作文水平、认识风格和写作兴趣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掌握。班级学生作文水平情况,一般可采用让全体学生根据教师的统一命题、统一要求,写一两篇作文,教师根据作文所反映出的情况进行了解掌握,也可根据学生在片段训练或作业中所表现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来进行判断。掌握了学生基本情况后,可视班级学生的水平差距情况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一般三、四个层次)。同时,在分层时还可以让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视自己的作文水平,报名参加不同的组别,以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笔者在实践中,就对所教学的班级进行了分层教学实验,把学生分成了A、B、C、D四个层次,并刻意打破了A等是最好的这一传统看法,把作文水平最差的一类学生设为A层,B、C、D层依次上升,鼓励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本层目标,向更高一层进发,注意呵护学生(特别是写作水平差的学生)脆弱的写作兴趣。

二、目标分层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为其确立不同的提高和训练目标。目标的确立要照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使确立的目标既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成的,又不是毫不具难度的或是难度太大无法企及的。目标的确立一 1

旦和学生水平出入太大,都会损害学生的写作兴趣,挫伤其写作热情。在制定写作目标时,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对后进生确立的低层目标要适当“保底”,但对尖子生的目标要尽量开放,不“封顶”。笔者就根据所任的初一班级学生的情况,为其制定了以下分层目标:A层,能写出意思清楚,错别字少,通顺的句子,并能连句成段;B层,能写出错别字少,中心意思明确,语言通顺的语段,并能连段成篇;C层,能写出错别字少,语言通顺,叙事清楚,中心较明确的文章;D层,能写出错别字少,语言通顺,叙述清楚,结构层次清晰,中心明确,感情表达准确的文章。这样,后进生有目标,能达到,他们乐意完成,中、优等生有目标,学得有劲,能起到相互促进,全面提高的作用。这样的目标分层,有利于班级学生作文水平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三、任务分层

对应不同层次的不同目标,在具体实施训练的时候要向学生下达具体的可实施的任务,任务难度要和学生将达成的目标相照应,任务的数量要适度,不能让学生轻易就能实现,不具挑战性就不会引起学生相应的重视,可能导致训练流于形式,也不能让学生觉得任务的完成是力不能及的,难度太大,学生完成任务的热情就会减弱,自我认同程度就会慢慢降低,进而丧失写作兴趣。针对目标,笔者对所任的初一班级学生作文分层训练进行了这样的任务布置:A层,每天写一小段话,要求句子通顺,能表达清楚简单的意思,每段不少于50字;B层,每周写两个片段,要求语句通顺,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来写,做到意思明白,每个片段150字以上;C层,每周写一篇小作文,要求语句通顺,叙事清楚,能围绕中心意思来写,每篇350字以上;D层,每周写一篇大作文,要求语言通顺,叙述清楚,结构层次清晰,中心明确,能准确表达感情,每篇500字以上。这样,学生有了具体的可执行的任务,任务难度适中,让学生能完成任务,又让其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紧张,在完成任务的质和量,以及方向上都有了保证,使分层训练常规化。

四、指导分层

作文指导中的关键是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写作活动中来,不要让一部分学生成为写作活动的旁观者。如果教师无视学生差异的存在,对班级学生的写作采用同样的内容,同样的形式进行指导,必然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成为被冷落的写作陪客。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是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基础,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册,对生活的体验必然不同,指导学生作文,就要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创造性,写自己独特的生活与感悟。学生的写作方式主要是个体化写作和小组互助写作。在学生拥有自己的见闻素材、感受认识的基础上,优等生可让其根据训练目标大胆构思,独立作文;中差生可由教师带着利用范文进行指导写作,这样就缓和了中差生的写作坡度,降低了达成目标的难度。优生可由学生组长组织写作讨论,疑难之处由教师点拨,要由扶到放,放中有扶。这样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独立习作的时间,疑难都有教师指导,为其树立了写好作文的信心,使其能慢慢写好作文。

五、评价分层

作文评价应倡导学生“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强调要写自己的话,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抒发自己独特的感悟。在此基础上,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分层目标和分层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不能死抱一个标准,不同层次的学生作文就要用分层次的标准进行衡量和评价,只要学生在自己的层次上达成了相应的目标或有所突破,就应该得到肯定和表扬。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学生积极性提高了,自然就会爱上写作,爱写了自然就能进步,写作水平自然就会逐步提高。

作文分层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写作目标达成情况,适时地对学生的分层以及分层目标、任务、指导、评价等相关情况进行调整,使学生写作任务难度适中,学生写作兴趣能得以长久维持,学生写作水平能够得到循序提高。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初探 篇6

一、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实际上就是以进步为前提,层次为基础,竞争为手段,辅导为重点,实现目标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学有所得和个性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都能达到学会、学好的目的,从而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对学生进行分层是进行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从初一入学开始,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毅力、兴趣、智力水平及内在潜力来划分学生层次,把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基本功扎实,学习主动,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接受能力强,并有超前的学习愿望。B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可是接受能力稍微差,基础不扎实。但有一定的能力和潜力,需要教师扶一把,给以一定的督促和辅导。c层次的学生学习不自觉,基础差,而且思维反映慢,在学习上有障碍,缺少家庭辅导条件,需要教师时刻关心和督促。然后把这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编排成若干小组,并设A层次的学生为组长。每位组长负责B和C层次的学生各一到两名,负责他们作业的监督和检查、课文的背诵、疑问的解答等。但这样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发展情况随时调整,这样分层设组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英语水平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分层

布朗等人研究发现,凡是设定学习目标的学生,其学习成绩比较优异而且富有积极进取精神。反之未设定学习目标者,其成绩较差,而且行动迟缓,缺乏学习兴趣。因此确定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产生一种期望值,从而引起冲动,激发热情,形成实现目标的动力是很有必要的。长期以来,多数教师习惯于运用传统的组织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把精力放在全体学生的提高上,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分析,这势必造成成绩好的学生因觉得简单、容易达到要求而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有难度、达不到要求而产生自卑心理的局面。长此以往,两极分化现象会愈加严重。只有进行目标分层,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并学有所获,才能达到激发各个群体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事实上,新课程无论在课程标准上还是在课程内容上都作了明显的层次划分。

例如,为了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笔者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A层次学生在全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得到较大提高。B层次学生重点以掌握教材内容为主,力争不存在缺、漏、忘、记忆混乱等现象,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c层次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适当补充一些内容,教师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提高学习信心,激发潜能,有所提高和突破。

三、教学内容分层

根据新课程难易度的差异,教学内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如每课的新单词、短语、日常交际用语,这部分内容要求每层学生都能掌握;第二类是重点知识、语言点的运用,如每课中出现的新的语言点,要求A、B层学生掌握、消化、巩固和提高,c层学生作一般理解;第三类是难点知识,而课本中出现的知识及练习册上打*号的部分,对c层不作要求;B层作一般理解;A层要求能突破难点,为以后的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用导学单出示各层学生的目标及任务,同时进行学习及任务的落实。

例如,笔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每一层次的学生按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出示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各单元的单词、词组、课文以及练习进行了目标分解,对于A层的优生每节课要求熟练地理解和掌握所有的学习内容,能综合运用新旧知识,灵活地进行会话、复述课文,创造性地解决一些非常规问题,每天的单词听写必须100分。对B层学生,要求识记常用单词和习惯用语,掌握基本语法,初步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相应程度的阅读材料,单词听写必须80分以上。而C层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识记最常用的单词和习惯用语,对课文只要求了解其大意。能听懂和进行最常见的日常会话,单词听写只要能写出一半就可以过关了。这样避免了许多负面影响,更好地保护了A、B、c三个层次学生的自尊心,从而调动了所有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四、作业分层

学习英语和学习其它课程一样,单纯依靠课堂的讲解和学习,不通过独立做作业,学生是难以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技巧的。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常常被统一大量的作业所累,成绩好的学生会觉得一些作业简单无必要而不做;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一些作业太难、做不出而不做。因此面对多层次的学生。就应对作业进行分层要求,作业不同于上课。作业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更不能太简单或太容易,难易要适中。多少要适量。所以笔者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出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及所授内容。在一定范围内,除使用教材的配套练习外,有的放矢地按上、中、下三个层次来设计布置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巩固发展。

作业不仅是用来检查、衡量—个学生上课听讲效果的,更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和查漏补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分层练习和分层检测。有助于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开展个别教学活动,有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分层练习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农村学校中,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英语听得少,听力水平差;不愿开口讲,开口怕讲错。懒得开口读,怕被人笑话。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可根据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对课堂作业的要求可以是:C层以抄写、朗读、记忆为主;B层通过造句、填空、复述课文等形式来巩固所学内容;A层通过写作、阅读理解训练来巩固所学语言。课后布置的作业

也分类为A、B、C三个层次,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究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五、课内指导分层

课堂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消化,因此课堂操练也要分层,因为课堂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教师培养学生能力的主阵地,学生掌握英语主要是依靠课堂教学来完成的,教师必须把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去操练。而操练又包含听、说、读、写四种形式,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合理安排呢?以口头对话练习为例,鼓励A层学生脱离课本,自由交谈,进行自编对话,以Pairwork和Groupwork出为主要形式;对于B层学生,要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口语训练,给他们足够的表演机会;鼓励c层次的学生敢于开口讲英语,让他们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在课堂上不同层次的提问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满足学生取得成功的愿望。这也是激发学生情感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教材重点、难点、惑点、特点和关键,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爱好、兴趣和特点,有步骤、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挑战性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调动起学生的兴奋、好奇的情绪和急于解决问题的愿望。做到对A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c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与浅讲多练,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A、B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A、B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注重层次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课堂教学形式也要灵活多样。积极引发各层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六、课外指导分层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这种补充不是单纯的课堂延时,也不是变相增加学生的题量负担,而是要根据不同层次的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对差生而言,除了帮助他们找出学习困难的症结,还要对他们的个性进行分析,教会他们可行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而对特长生来说,要指导他们阅读课外英语书籍,如浅显的英语原著等,不断扩大他们的语法知识和词汇量,提高自学能力。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 篇7

一、理论上的分层探究

数学是具有严密逻辑性的学科, 大部分数学问题答案唯一, 不可更改.虽然如此, 但学生的数学水平、知识经验, 学生的智力因素, 以及努力程度等, 都导致了学生间的差别, 由此产生了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三个大层次.其实我们要完全改变这三个层次, 让三个层次都变成优秀的层次是不现实的.但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 可以让优秀生更优秀, 中等生更优良, 后进生不断提高数学能力.这样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让大部分学生进步, 让各层次的学生缩小差距.

二、分层的前提是尊重学生, 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心理特点

现在很多教师都把学生按成绩排名, 然后分为优秀、良好、后进三个档次.其实对数学而言, 这是一种误区.其实有很多学生成绩不好, 并不是他真正没有水平, 只是他没有真正去用功.而往往很捣蛋的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比同等条件下的遵守纪律的学生更好.我们更应该注意把这部分的学生按基础水平, 领悟能力分到各个合适的层次里去.并且定期和不定期的调整这部分学生的层次要求.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分层次只能教师自己掌握, 不能向学生公布.否则就会被学生认为老师歧视后进生,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分好了层次的学生, 教师自己心中有了底, 那就可以开始实施分层教学和辅导等各个环节.

三、实施的步骤和方法

1. 实际分层

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数学考试成绩, 数学基础等情况将所教班学生分为优秀、良好、后进三个层次, 这个分层是随时可以调整的, 可以根据平时的检测和平时提问的情况进行调整, 划分的标准为:优秀层, 学生不但能模仿, 而且要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 部分学生有一定探究能力;良好层, 能模仿, 有一定的解题能力, 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一般;后进层, 不能模仿, 或只能模仿, 数学能力较差.

2. 教学设计

教学中, 三部分学生都要顾及, 是不易设计的, 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以教学大纲为标准, 以课本为主体, 不拔高要求设置疑问, 以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为作眼点, 面向全体学生, 要求中等学会, 后进生基本学会.

(2) 课堂设疑分层次:A.简单型, B.中档型, C.能力型.不搞齐答, 分类对应抽答, 优先超越层次答题 (如后进生优先答较难型题目等) , 给优良、后进生更多机会, 更多的表扬.笔者以解一元一次方程为例.A.x+2=3 (简单型) , B.0.2x-5=7 (中档型) , C.|x|-2=4 (能力型) .这样三个设疑, 很多学生第一个, 第二个都能正确解出答案.对于第三个, 则出现了很多疑问和想法, 最后出现了两种答案, 一个是x=2, 一个是x=-2.老师讲解时, 大家都恍然大悟, 领会到了数学思维的严密性.

(3) 课堂练习题目分层:A.简易题 (基础题目) , B.中挡题 (普通应用能力) , C.能力题 (探究类) .做哪一个层次的题目教师不硬性规定, 但建议学生选做自己能力所及的题目.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速度问题的应用为例:A.小华家到学校的距离为3.6km, 他骑自行车去上学所用时间为12分钟, 小华骑自行车去上学的速度是多少?B.南京长江大桥的下层铁路桥全长6772m, 一列长228m的列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通过此铁桥, 要多长时间?C.某行军队伍长800米, 在行军中, 通信兵因事从排尾赶到排头后立即返回, 当他回到排尾时, 队伍已前进了1200米, 若队伍和这个通信的速度不变, 求这个通讯兵行走的路程.在C类的这道练习里, 笔者还让几个学生到讲台上来实际演示, 再让学生思考.经过这样的练习, 很多学生都达到了自己对本节课内容学习的目的.

(4) 合作学习:优秀学生间相互参与, 研讨有一定难度的内容;中等良好生, 后进生对基础知识, 基本数学技能要进行检查, 其办法是把各层次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每个小组都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和内容去学习.会的带动不会的, 让不会的学生学会.同时注重展开讨论, 共同探讨数学技巧, 达成互相学习的氛围, 促进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这是对后进生学好数学的关键, 必须落到实处.

3.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分三个层次, A.简单类, B.简单应用型, C.能力拓展型 (探究性, 开放性) .学生可自主选择布置作业中的题目, 较难题有说明, 可全选简单类, 也可全选较难类, 还可以一样选作一点, 对降低层次解答题目的学生要时时予以纠正, 作业题目不在多, 而在精, 不能让学生疲于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 使学生每天沉闷在数学的无穷题海里, 让学生产生反感情绪.

4. 课后辅导练习

以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线, 优良学生要加大训练其深度和广度, 对优生要给予有一定难度和研讨类问题, 以拓宽这部分学生的视野.同时成立课后互助小组, 让优秀生带动中等生, 再让中等生带动后进生, 这样可达到良好的辅导效果.

5. 能力测试检验

在能力测试设计的时候, 笔者也选择了三种类型.A类简单基础题全部学生必须掌握.B类中挡能力提高题要求大部分学生完成.C类难度大的题目, 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去挖究.这样能更好地巩固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经过笔者多年的实践, 这种分层教学确可以解决很多学生因为层次差异而造成的优者更优、差者更差的问题.使各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 共同进步, 缩小差距, 达到整体数学水平不断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翊, 吴孟达, 成礼智.数学建模的理论与实践[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9.

[2]孔庆邮.数学分层教学及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实践与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 2002 (1) .

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初探 篇8

一、学生层次化

学生层次化是分层教学的首要环节, 对学生分层应注意几个原则: (1) 了解学生情况, 分类建组。在分组前, 对全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 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物理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 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 将学生分成A、B、C、D层次, 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B层是学习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C层是学习成绩中等, 行为习惯良好的学生;D层是拔尖的优等生。 (2) 实施分层教学时, 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不在班级上公布A、B、C、D层学生的名单。

二、课堂教学层次化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在具体教学中, 应根据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层次需要, 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 备课层次化, 备课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到实验准备, 都要注意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相适应, 在备课时要以C层学生为基础, 同时兼顾A和D层。 (2) 在授课时, 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逐步上升, 且要求不宜过高, 落差层次不能太大。在授课过程中尤其注意对B层学生的教学。 (3) 课堂提问策略, 在讲授知识时, 提问C层生, 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 把问题展开, 进行知识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 发挥D层生的作用, 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在做巩固练习时, 检查A、B层学生的理解程度, 及时查漏补缺, 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例如, 在《电压表和电压表使用》教学中, 备课时可把知识点层次化。电压的概念 (A层) ;常见的电压值 (A层) ;使用电压表 (B层) ;自制水果电池 (C层)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 (C层) ;会用电压表进行测量和读数 (B层) ;用电压表探究电池串联时的电压值和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C层) 。在授课时根据知识点的难易度, 因“层”施教。

三、物理作业层次化

作业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 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进而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讲授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 学生需要通过作业来巩固和提高,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 在作业布置中分清层次, 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 选择难度不同、类型各异的作业。教师布置的作业分A、B、C三个层次:A类是必做题, B类和C类是选做题, C类难度较大。要求在完成A类题的基础上, 优生可以自选一些操作实践题, 使之能够学有所用。对于D层的学生, 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对于C层学生, 让他们在完成指定题的基础上, 可自我尝试挑战。对于B层学生, 只做认为适合的题目, 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 有选择性地做, 同时激发他们力争上游的自信心。对于A层学生, 通常基本能完成, 因此, 只要求做对, 不要求做多, 这样他们变得乐意接受教师的安排, 学习变得主动。同时对于B层学生, 可安排一对一辅导, 根据情况, 一些较难解决的问题, 让他们边听教师评讲, 边完成, 这样总比他们反复订正或抄同学作业好。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对现有的学习资料中的习题分等级, 以安排相应层次的学生做, 从而提高全体学生作业的成功率。

四、“层次”动态化

“层次”动态化, 包括两个内容: (1) 学生层次动态化, 随着学习内容的改变, 知识难易程度的改变, 学生状态的改变, 学生的层次会发生改变,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分层。 (2) 作业层次动态化, 教师需要“培优补差”,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给没有完成A类作业的学生补课, 给完成C类作业的学生增加难度, 使之能挑战D类作业, 这样可以使A层学生“吃得了”, 奋发向上, D层学生“吃得饱”, 得到充分发展。

总之, 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 特别重视了两端的发展。由于作业的层次化, 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优化了课堂结构,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但是分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教师的工作量更大, 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在物理教学中正确运用“分层教学”, 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明确, 学习兴趣更浓厚。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探析 篇9

一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众多的班级会给英语教学带来许多困难。首先, 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别很大, 学生的成绩从30~100分都有, 采取适合于所有学生需要的教学策略就会很困难。其次, 由于班内学生多, 就不容易做到与每一个学生进行交流, 学生说英语和回答问题的机会就相对很少。再次, 学生参差不齐的英语水平与教学计划的结合问题。最后, 由于时间有限, 很难做到每次都能把每个学生的作业批改得细致入微。

二 教学中的学生分层

学生存在差异是必然的, 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家庭, 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学习背景和社会背景, 这是他们个体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学生在智力、认知能力、情感、兴趣与习惯、意志、健康等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对学习英语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进行分层教学。

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 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进行分层教学。当然, 在分层操作中不单纯根据考试成绩硬性划分学生的层次, 不少有学习潜力的学生未完全发挥出来, 或由于种种原因缺少良好的心理素质, 单以成绩分层容易产生较大偏差, 因此要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 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参考诸如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兴趣、动机、毅力、学习方式、智力水平、接受信息等一些软指标来区分学生层次。

可先让学生参加了一次中等水平的考试, 进行大致分层, 再根据平时对学生的智力因素的考察进行综合评判, 最后以动态的观点来观察学生所处的层次, 把他们分为A (优等生) 、B (中等生) 、C (后进生) 三个层次, 并采取多种措施使优生能帮助后进生, 同水平的学生之间进行竞争, 以此牵引学生的内驱力。

三 教学中的目标分层

分层教学的成功与否, 直接关系到A、B、C三部分学生能否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这也是分层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 因此, 我们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 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1. 制定差异性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体现差异层次, 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无论对于哪一层次学生, 为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 但同时又不能借口差异, 降低要求, 迁就低水平。有的教师虽注意到了学生差异, 但教学中并没有挖掘他们的潜力和着眼于他们的发展。如在对待后进生时, 教师对他们的要求只停留在识记、了解的层面上, 却没有对他们进行思维要求或训练。

2. 设计差异性教学内容

对于存在个体差异的学生, 教师可以试一试这种办法:同教材、同进度、异要求。这里说的同教材, 并不等于教学内容完全一样, 可以适当调整和组织教学内容, 以适应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3. 提出差异性目标和要求

对于接受能力强, 在课堂上“吃不饱”的A层次学生, 进行“加餐”,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容量大、节奏快、涉及知识面广的辅导, 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扎实, 接受能力强, 潜力较大, 因而我们对他们在听、说、读、写等各方面都提出较高的要求, 努力挖掘他们的潜力, 设计较高的, 必须“跳一跳”才能达到目标, 并采取淘汰制或竞争制, 让他们有一定的紧迫感。同时, 教师还进一步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 注重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 为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基础。

对于中等生, 仅要求他们立足课堂, 按部就班地学好大纲要求的教材内容, 并努力提高大纲中未定的目标和任务, 狠抓双基的落实, 使他们达到提高班的要求, 把原来兴趣小组中缺乏自觉性或上进心的同学淘汰下来, 利用学生的好胜心, 鼓舞他们的斗志和进取精神。

对于后进生, 我们应充满信心, 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 真正相信学生有能力掌握教师所传授的所有知识, 并使学生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信任。“吃不了”只是时间问题, 针对此症, 在不影响其他学科的前提下, 尽量在时间上给予保证, 并进行课外辅导。辅导时注意针对性和及时性, 不让学习过程中的失误积累, 同时降低对他们的要求, 最初只要求他们口、笔头模仿, 再进行重复记忆, 以新带旧, 并把大目标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 让他们在短期内产生成就感, 同时努力使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消除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畏惧情绪和厌烦心理, 尽早完成由知识积累到能力转化的过程。

四 教学中的分层措施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师在课前要精心准备, 认真设计教学环节。为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 教学方法应体现多样性, 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生的知识基础, 以及英语学科的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时间多少, 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第一, 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 一些简单的问题, 可让B层、C层的学生回答。有难度的题, 让三个层次的学生一起讨论后由A层学生回答, A层学生可拓宽思路, 这样有助于B层、C层学生打开思路, 提出问题, 加深印象。

第二, 背诵课文是学生的一大难关, 学生分层后, 分配B层、C层的学生给A层的学生背短文, 简单地说, 就是一个A层的学生指导两个学生, 即B层和C层的学生, 这样可使B层和C层学生消除心理障碍, 从情感上获取力量, 重拾信心, 找出差距, 赶上A层学生, 逐步缩小两极分化。

第三, 阐述课文时, 把任务分层, 如:Go for it!八年级Unit 1 What do students do at Green High School?把课文换成表格呈现出来 (如下表所示) 。根据不同层次, 提示内容可作增、减, 让A、B、C层的学生复述课文。这样一来, 就形成了A层学生“吃得饱”, B层学生“吃得消”, C层学生“吃得了”的良好局面, 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和成功的机会, 而且信心倍增, 让学生感到英语是能现学现用的, 是一门活生生的语言, 并不是想象中枯燥的单词和乏味的句型。

第四, 分层布置作业。对于B、C层学生的作业, 要批阅得更仔细一些, 从中选取一些典型错误, 给学生们讲解, 这样, 所有学生都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受益。也可让同层次的同学互相校改部分作业和试卷, 由于层次一样, 失误的几率很小, 在试题评分时, 就能很容易找出各层次学生在每单元学习上存在的不足, 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

五 教学中的分层测试与评价

在平时测试时, 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要进行必须掌握的教材内基本知识的测试, 在能力方面的测试根据不同的层次区别要求。对后进生中测试合格或达标的, 鼓励他们独立学习, 这样有利于学生上进心的培养。期中、期末考试我们都用区或市的统一卷, 以便对学生有一个阶段性的了解, 对教师的教学也可做出评估。教师要探索有效的评价方法来督促教学, 不能只偏重学生成绩, 不能只从某个方面如语言智能方面考虑,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 对学生进行整体性的综合评价, 差异性的科学考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 在英语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有一定难度, 但是通过分层教学可适当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因此, 英语教师应善于发现和利用有利因素进行课堂分层教学,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展示自我、积极参与, 进行有意义的交际活动。

参考文献

[1]孙玉梅.现代英语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浅析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篇10

一、对学生分层次

对学生分层次是分层次教学的前提。搞好学生分层次要多方位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数学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 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 将学生分成好、中、差层次的学习小组, 让师生知道每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 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掌握各类学生层次后, 学生的座位按优中差搭配的原则编排。这样便于学生互助互学, 同时便于组织优良生辅导中差生活动, 教师能巡回了解中差生的学习情况及优良学生的表现, 使各类学生生活在和谐平等友好的学习气氛之中, 共同奋发进取。

二、在备课方面实行分层次备课

分层次备课是搞好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大纲的情况下, 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材施教, 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因而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题目的难易程度要适宜, 选题要典型, 且分好层次, 能够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在平时的备课时, 我往往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分板块进行教学。例如:基础在线、教材变形、综合运用、能力升级、实际应用、直击中考、规律总结等。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例如:基础在线、教材变形中的题全班必须人人过关, 而对于直击中考、规律总结中的题目仅限于优等生完成。通过一节课的学习, 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分层次上课

在上课时对于学生的个体展示, 要注重层次性, 参与的全员性, 切勿一刀切。对于一个题目的解题思路、规律、方法、技巧的总结归纳, 对于题目的拓展延伸, 可以让中等以上的学生完成。优等生可以就题目的知识点、关键点等方面进行点评, 也可以让这些学生说自己做题时失误的原因, 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 达到提升的目的。而对于不爱参与课堂的待转化生, 可以通过提问小组对这些学生进行提问, 使这些学生也能参与到课堂的展示中来。在展示时, 教师还要给学生特别是待转化生创设更多参与的机会。可以在优等生讲解完后, 及时点名让这些学生进行讲解, 通过模仿、重复的方式, 慢慢培养这些学生的表达能力, 从而促使这些学生不断地提高成绩。

四、分层次反馈

每个班级中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差生, 关键是看优等生与差等生之间的距离有多大。考40分是差生, 而考70分也是差生, 但学生的程度是不同的, 作为教师, 要正视班内差生的存在。因而, 教师不能在全班找一个标准进行评价, 拿优等生的标准对待全班每一位同学, 这是不公平的。有的教师经常说这样一句话, “你看某某120分的题考了118分。而你只考了59分, 你怎么就考不到118分呢?”实际上, 教师们忽略了个体之间的差异。可能是这位同学虽然只考了59分, 但是他已经尽力了, 比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就要求教师在反馈时要注意反馈基础题目, 而对于优等生则反馈能力升级有难度的题目, 从而使每位学生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功, 都能体会成功的快乐。

五、分层次指导

在平时的教学中, 特别是预习课中, 教师要做好分层次的指导。在预习课的教学中, 笔者亲自带领着班内的数学待转化生一起研究教师编制的预习提纲, 一起研究新知识, 对于他们提出的疑惑, 我都及时给予指导, 让这些学生亲自过关。例如八年级上学期笔者所带班有几名刚转来的学生, 由于他们的学习基础不好, 学习习惯较差, 还不适应我们的教学方法。因此, 刚开始时, 笔者亲自带领他们学习, 手把手地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 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近两个月的努力, 他们的数学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习习惯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六、分层次评价

每位同学都渴望成功, 都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 得到同学的认可。因而对学生实行分层次评价, 从多方面多角度的评价学生, 使学生体验到成功, 认识到自己成功的一面, 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平常的教学中, 学生只要参与课堂, 我都及时给予赏识, 而且我还发动学生评价学生。对于展示优秀的同学, 学习他的优秀做法, 对于效果不好的同学, 让学生及时以建议的形式给予纠正。正是由于在课堂中师生及时的评价鼓励, 才使得学生体验到了自己的价值, 体验到了参与成功后的快乐。另外在每次月考, 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中, 笔者都及时进行评价。例如月考过后, 在班内评选“精英擂台”、“数学状元”、“进步之星”、“优秀小组”等, 从不同层次, 不同角度进行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评价, 对学生的成绩给予肯定, 使学生明白付出就会有收获, 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赏识与期望。总之, 从不同层次, 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赏识, 从而激发学生由成功走向成功。

在教学中实行分层次教学, 实现人人都能获得成功的学习,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让每个人都能体验到成功, 体验到快乐。

摘要: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针对当前的生源素质状况, 分层教学的实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树立学习信心, 提高学习成绩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分层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及设计优化习题是关键, 课外学习和小组学习是第二课堂, 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重要的实施条件。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初探 篇11

关键词:初中英语 隐性分层 合作学习

一、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隐性分层教学

1.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隐性情感分层

情感对外语学习的作用至少与认识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些。无情感的作用,即使有良好的学习潜能,学习积极性也不会调动起来。把学生恰当地放置在他接受的情感层内,能够激发学习积极性,挖掘出学习潜能。对于学习能力强,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活动中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和更高的期待,使他们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也积极和老师一起帮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对于中等的学生,要通过各种方式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很关注他们并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优秀学生,老师也要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进步。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通过各种方式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不懈的帮助,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大力表扬,对他们的失败要用鼓励的话语去激励。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爱展示自己和与同学交流,有的同学自尊心强,怕犯错误招人笑话。所以教师在了解学生后要将学生分成内向、外向、自信和缺乏自信等几种类型,给予不同的情感呵护。如对于基础差又内向的同学要进行谈话或鼓励、表扬,让他们深刻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期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对于自尊心极强的学生要谨防一些教学行为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对于外向自信的学生要通过情感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情感策略,使他们获得需要的情感归属,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2.學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隐性分层

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这和他们长久以来形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等有关,这种差异一时又很难改变。所以要根据他们的差异将他们分为若干层。对于优层学生在教学中可以“指着走”,这部分学生基础比较扎实,思维品质比较好,对他们大胆放手,以其自学为主,辅以点拨指导,这样可以挖掘其学习潜力,培养其自学能力。如在学习某个话题内容时对教材内容稍加点拨,引导他们自己归纳总结,发现问题。对课文内容要主动做到举一反三,并自己能通过各种渠道拓展学习内容。对于中等层学生要“领着走”,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能力较优层差一些,因此对他们所不理解的问题,课堂上要做深入细致地讲解,使其充分领会。如在重要句型、短语和语法的讲解时要关注他们的领会和理解的程度,运用练习时多给他们机会练习展示,争取他们对所学知识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程度。对于学困层学生要“扶着走”,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能力等方面较差,在课堂上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注意力和课堂参与度,及时提醒他们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要让他们能完成简单的任务,体验成功的喜悦。当然还要进行各种课外关注和辅导。对这层学生还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建立心理优势。

二、实施隐性分层教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隐性分层教学中要实施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提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实践、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语言。“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是在学生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让组内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但是,由于我们班级的人数多,难以以合围的方式排列座位。如何在这种大班制下借鉴和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呢?我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水平每前后两排四人编为一个小组。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进行性格互补、知识互补和能力互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互相学习能充分落实各层学生参与活动的有效性,并明显增加各层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一些简单的课文填空和听力练习中,在学习和核对答案时学困生会及时向学优生询问自己的错误答案原因,中等生也会受到学优生的一语点拨,中等生也很容易发现学困生遇到困难的原因。在大的任务活动中每层在遇到困难时都会及时得到一对一的帮助,同时也巩固和熟练了已学知识。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在寻求帮助时精神放松,主动寻求帮助,是及时的一对一的互助共赢学习。

2.要及时对各层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其表现力也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合理评价,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和要求,在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不同层次要求时要及时合理的给予评价,让各层次水平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由于考试终结性评价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考试成绩的取向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分层教学更能着眼于转向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情感、态度的评价,转变学生学习知识取向,真正体现实施素质教育。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探讨 篇12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教学实践,分层教学

我校是一个有较多外来务工子女就读的农村中学。部分家长对学生学习重视不够, 部分家长忙于生计, 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停留在口头上, 并没有行之有效的监督方法, 甚至有些家长将督促孩子学习的责任推给学校。一个孩子要在学习方面正常发展, 家庭、学校和学生三方面的协调缺一不可。由于以上原因, 学生总体英语底子较薄, 初中课程起点对于他们较高, 再加上语境、条件、基础和兴趣等诸多方面的原因, 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上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 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想法。

一、老师的困惑

中学英语老师每天从早到晚、从早读到下午辅导课, 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和学生一起度过, 如今老师常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 有的老师则感叹怎么越来越不会教书了, 吃苦勤奋爱学习的学生似乎没有以前多了, 似乎“一代不如一代”, 学生不爱学习成了很多老师心口上抹不去的痛。

难道就这样任由其发展下去, 英语新课标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 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 “孔子教人, 各因其材。”孔子对自己的学生很了解, 能够说出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智力水平, 并且针对不同的特点,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 把学生培养成各种不同的人才。如果教师像孔老先生那样针对每个学生实施“因材施教”, 就可以不断了解新事物, 不断更新观念, 尽可能地全面地认识学生, 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等进行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分层教学”进行指导, 笔者相信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会提高。

二、分层教学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是以多元智力理论、合作学习理论、成功教育理论和因材施教理论为理论基础的。首先要求: (1) 教师对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 都要充分了解, 以便从实际出发, 有针对性地教学。 (2) 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 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3) 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 提出不同的要求, 分别设计帮助不同个性特点学生成才的最优方案。其次, 教师应该明确分层教学实际上就是以进步为前提、层次为基础、竞争为手段、辅导为重点、实现目标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强调学生学有所得和个性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终达到都能学会、学好的目的, 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英语分层教学实践

教师可按照学生的期末考试测试分数、智能及思维灵活程度等因素, 动态地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每个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以后的发展情况随时调整) , A层次为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及潜力各方面都相对较差的学生, C层次是班里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各方面都较优秀的学生, 其他的为B层次。各层次的人数根据班级情况而定。这样分层的优点是对各类型的学生都有顾及, 易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潜力, 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有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中的分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课前预习分层、课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等。

笔者采取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 抓学生的预习工作。

1.规定学生预习内容 , 指定预习范围。———培 养学生形成预习的概念, 明确要学习的内容。

2.要求学生了解书上内容中文意思, 熟悉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习习惯。

3.要求学生划出文中重点短语和句型 , 找出疑难点———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4.完成书上相关练习———引导学生发现疑难知识点。

全组英语老师都在抓学生的预习习惯, 一阶段下来, 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学生课堂回答问题时正确率明显提高, 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提高, 预习的效果在课堂上充分得到体现。

(二) 课堂上加强学生间的合作讨论。

1.合理划分各互助小组。四人一小组, 好中差兼顾。

2.组长负责制 , 帮弱辅差 , 勇当小老师 , 促进本小组成员共同进步。

3.定期评比, 实行奖励。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在讨论和交流中, 学生不仅可以实现表达、表现自己的愿望, 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别人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进行再学习。这时, 他们不仅是学生, 更是彼此的老师。在合作中, 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和学习, 思维由集中而发散, 由发散而集中, 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通过他们间的相互启发、点拨、借 鉴, 在潜移默化间, 就形成、发展、巩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课堂上, 尽量提供中等生参与的机会, 带动学困生学习的良好合作学习态势。在语法课上, 先让学生通过预习和小组讨论找出语法上的疑难点, 让他们发现并提出问题, 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这样学生更容易牢记。

(三) 课堂上不做教师“一言堂”。

在英语课堂学习中, 学生是主角, 教师是导演。因此,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 让学生在不断摸索、探索的学习中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课堂教学可根据学生能力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 同时课堂小组或配对活动的设置也可难易相结合。例如, 由C层学生示范造句、对话或回答问题, 让B层和A层的学生有范本可依, 模仿同学做相同的课堂活动, 让他们答对问题, 体会小成功, 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

让学生参与英语课堂的途径多种多样, 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口语训练、听力、对话操练和习题解释等方法, 充分发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

(四) 尽量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练习, 不搞题海战。

英语作业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 有助于巩固和完善学生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知识讲授完后, 笔者总是用一部分的时间进行知识反馈。例如, 进行一些小型的学习竞赛活动、听力训练或笔头小测验, 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当堂互批。这样一方面可以开拓学生智力, 照顾中下等生当堂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学生回家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复习当天的知识, 预习新课内容。更重要的是可避免学生完成作业出于任务观点、作业质量差、抄袭等现象的产生。

(五) 英语读背很重要。

不同的学生内容要求可不同, 对于A层, 则只要求掌握基本句型和简短对话, 每天限量背记。B层只要求基本完成。C层必须完全背默所要求的语段。具体做法如下:

A层做法 :在现行平行编班的情况下 , 课堂上放慢教学步伐实际是不可行的。因此, 有效地利用辅导课时间, 针对学习程度差的学生, 设定一个较为简单的目标, 如把单元考试内容缩小在两三份练习中, 有针对地进行复习帮助学生记忆, 让这部分学生通过一定地努力背记答案, 带着较强的功利性学习态度, 在单元考中逐渐提高得分率, 提高成绩, 记住每单元的基本要点。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充分参与, 让学生在交流、展示、参与的过程中, 体验到自己学习成功的喜悦, 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努力学习的快乐成就感。

B层做法:在对B层学生的教学中, 辅导必不可少, 尽量课堂预留一定时段让学生提问, 完成部分或基本要求类别的家庭作业, 一则杜绝家庭作业不认真, 抄袭现象, 二则可即时检查课堂教学问题, 并给予矫正或辅导。

C层做法:对C层学生可适当提高要求, 如要求自学单词、自测单词、背默短文, 通过不定期抽查检验学生完成情况, 对于C层学生而言, 他们能在较短时间内培养自学习惯、提高学生对自我的要求; 无论是要求学生完成的课堂作业或者是课后作业, 老师都要注意给予一定的指导, 这样不仅能做到复习课文要点, 而且可以降低任务难度, 培养学生信心, 克服在英语学习方面的畏难心理。

上一篇:分析补强法设计下一篇:深加工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