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理论(共9篇)
分层教学理论 篇1
分层教学理论依据
1.“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主张,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受社会规律的制约,儿童的认知发展更多地依赖与周围人们的帮助,儿童的知识、思想、态度、价值观都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的,儿童的发展情况取决于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内容。在教学与发展的问题上,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由此他还提出了“教学最佳期”的概念,并指出,传统的教学处于教学的最低界限,好的教学应处于教学最佳期,即最低教学界限和最高教学界限之间的期限,而教学最佳期是由最近发展区决定的。最近发展区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教学应当走在儿童发展水平的前面,教学可以促进儿童发展。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了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性、决定性作用,揭示了教学的本质不在于训练、强化业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目前还不存在的心理机能,为了促进儿童的发展,教育工作者必须清楚的了解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及他们所面对的问题是自己能独立解决的,还是需要成人帮助的,只有这样,教学才能超前于发展并应到发展。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核心竞争力教育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使培养儿童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可能。儿童是一个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个体,但这种发展的可能性要变为现实依赖于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复杂的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整合,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核心竞争力教育的最高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调整现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形成适合儿童核心竞争力发展的氛围,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原有发展水平,不断为他们创造最近发展区,并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只要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教育目标就有可能实现。维果茨基这一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不仅揭示了儿童发展的现实可塑性,而且指出了教学作用于儿童发展的明确途径:教学不能只是适应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应积极地创造最近发展水平,让学生经过紧张的努力,将那些正在或将要成熟的心理机能的形成不断推向前进。
2.多元智能理论: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与传统的智力理论相比,加德纳不仅提出了一个更为宽泛的智能体系,而且提出了新颖实用的智能概念,他把智能定义为:在时间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具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加德纳经过多年对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艺术教育的研究,证明了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的,他认为,人类至少有八种以上的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每一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这八种以上的智力潜能,每个人的能力是八种智能的结合,但每个人在这八种智能的拥有量上不同,因而每个人也显示出不同的认知方式。每种智能都能用于创造发明,但大部分人只在某个特定的领域展现创意,因此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社会做贡献。每个人的智能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不同的人在智能不同方面的发展水平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在智能的各方面也表现出不同的水平。因而在现实中,每个人表现出来的能力优势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种优势能力,也存在水平高低的不同。因此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必然表现出质和量的差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能力优势,帮助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将各方面的能力有机整合,形成每个人的核心专长和独特优势。
3.布鲁姆的目标教学理论:布鲁姆所建树的理论业绩——教育目标分类学,在理论上克服了教育界长期以来只能笼统地提“掌握该门学科的基本内容”之类的模糊不清的教学要求或其他同样难于实际测量的概念,以具体的行为和方式确定教育目标,实际地贯彻、评价,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广泛地应用提供有效的依据。布鲁姆特别强调形成性评价,对老师来讲,通过这样测验可以了解每个学生在某章达到了何种程度,以及未能达到目标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超越每个学生达成类型的不同,发现其共同的学习难点,为教师采取补救措施,为课程、教材的编写、修订提供了依据。对学生则:
(一)从形成性测验的结果可以确认自己目标达成的状况。
(二)从外部确认学习成果的强化作用。对已达到目标的学生会产生出成功的满足感,因而可以期待他们更积极地参加下单元的学习。
(三)诊断学习上的问题,获得纠正学习的“处方笺”。
4.“因材施教”理论: “因材施教”就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或采取不同的措施,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毛主席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选二卷522页)孔子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和他的反动政治立场,是应当受到批判与否定的;但是他在两千年前总结了前人的教育经验,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采用或提出了某些合理的教育做法,是值得珍视的。比如,他曾经分析与评论他的学生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意思是说:“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太卤莽”)。有一次,仲由问:“听到了就去干吗?”孔子说:“不能”。冉求也问:“听到了就去干吗?”孔子说:“干吧!”公西华有些疑惑,便问孔子:“两个人的问题相同,而你的答复相反。我有点糊涂,想来请教一下”。孔于回答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意思是说:“冉求平日做事退缩,所以我给他壮胆;仲由好胜、胆大勇为,所以我要压阻他”)。可见孔子很了解自己学生的个性,并且善于区别对待。孔子认为“天生德”、“上智与下愚不移”,这是一种唯心的形而上学的观点;但是他承认个性的差异,主张“因材施教”,则又是一种不回避矛盾与讲求实际的见解。以上理论的提出都是建立在个体差异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层”的概念。
4、分层次教学适应新课标准。新《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
5、从学生的角度看 学生个体之间明显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在整体素质不齐,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不一,如果不实行分层教学,搞大家齐步走,无论怎样,学生的发展都会受到局限。
6、从教育实践来看
首先,学校“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说学校要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教育,获得相应的知识,形成相应的能力。
其次,学校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体特征,使每个受教育者受到应有教育,从而体现出教育教学的平等性”。只有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个体需求的教育,才是公正、平等的教育。
再次,同一层次内学生的基础和水平较为整齐,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而事实证明,如果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实施同样的教育教学,对多数学生来说,势必拔苗助长,这不但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心灵也易于受到伤害。
7、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差异的,因此教也要有差异。
8、教师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教学要以人为本,包括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内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充分的发展潜能的。在教学中尤其在课堂教学中要促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不能以牺牲一部分学生的发展为代价来求得另一部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形成一种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机制。
9、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为了利用这种教学资源,要在课堂上努力创造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
10、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认为,对学生进行区别教学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个重要办法,为此,必须把全班的、小组的和个别的教学形式最优地结合起来。[1][3]区别教学决不是简化教学内容,而是对学生进行有区别的帮助。
分层教学理论 篇2
1 国内外分层教学开展情况
1868年, 美国教育家、圣路易斯公立小学校长哈利斯 (William T.Harris) 首先创立了“活动分团制”。“活动分团制”又称“弹性进度制 (flexible system) ”, 其核心是教师根据授课后的测验结果, 把学生按学力分成甲、乙、丙三个层次, 集中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1]由此, 以能力为基础的分班 (组) 教学宣告诞生。
分层教学法首先在英语阅读课展开, 方法一般有两种, 一是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把全班学生分为快、中、慢三个阅读小组, 另外一种方法是把全年级的学生打乱, 根据他们的阅读能力水平重新编成快班、普通班和慢班。[2]以此为基础, 美国教育界也做了诸多实证研究, 从实践的角度证明了分层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并将英语阅读分层教学推广到诸如科学、数学等其他学科。
在我国, 分层教学法可以追溯到孔子的“因材施教”。现代的分层教学法则是在“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理念指导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其具体分层操作包括根据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或学生某一科目的学习能力重新编班, 即同质班;另一种方法是在异质班里按学生学习能力分成若干同质小组。同质班由于牵涉面过大, 操作难度也较大, 并非十分普及。而异质班内分层教学相对来说易于操作, 又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这种方法得到较高程度的认可, 在多个学科领域实施。
2 中学英语课分层次教学的优点
分层教学法之所以能够得到国内外外语教育界的认可, 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是有助于班级良好学习气氛的形成。通过分层次教学善于提问的不再只是优生, 后进生也善于积极提问, 不甘落后。同时, 分层次教学中竞争机制的引进, 使学生在年段、班级中所属的组别一直处于动态调整中, 有利于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极大地推动整个班级进一步发展。其次, 有助于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多层次教学中, 由于实施了因材实教, 语言材料的选择完全以学生的能力和接受力为中心, 学生都能找到激励自己、表现自己的学习氛围, 有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 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多层次教学符合语言学习规律, 循序渐进地掌握语言知识。每个学生在练好基本功, 打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掌握一定的适合个体特征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从而使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增强。最后, 有助于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 达到教学相长。由于教师充分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信任感, 师生之间为达成共同目标互相配合, 从而达到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
3 中学英语课如何实行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要立足于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对象、教学过程的研究, 以目标分类为基础, 最终达到共同的教学目的, 它所牵涉的问题比较复杂, 对此, 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 备学生。“要教育学生, 首先要了解学生。”在实行分层次教学之前, 首先遇到的就是编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深入观察了解每一个学生, 根据他们的考试成绩和综合分析结果, 把一个基础参差不齐的班级编成好、中、差三个小组。当然, 这三个组的成员不是固定不变的, 每个学期要进行1-2次的升级考试, 考试成绩合格的学生升入上一级, 考试不合格的也可能退到下一级, 这种公平竞争的“上下岗”制, 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积极性, 使优生有一种被“下岗”的危机感, 而差生有一种竞争“上岗”的拼搏感。这种竞争机制的引进, 无形中给班级良好学习气氛的形成带来促进作用。
2) 备课、上课。根据好、中、差三组学生的不同特点, 教师就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备课、上课。其具体方法可以从中等生出发, 兼顾优生和差生, 做到瞻前顾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针对同一个知识点, 可根据不同层次知识水平的学生设置出不同的课堂作业。课堂上不仅仅是优生的天地, 中、差生也可挺自信地回答老师所提问的问题, 敢于积极发言, 久而久之, 差生与优生之间的距离在潜移默化中靠近了, 教学也就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3) 课后作业, 课后辅导。课堂上分层次上课, 课后作业也应该有所针对性。不要让差生在难题中兜圈子, 但要有一定的份量;也不要让优生在简单题中浪费精力, 给他们适当的难度。针对此, 课后作业可以适当安排一些有选择性的题目。例如可以给出15道难易不等的题目, 让学生选择10道题来做, 这样, 给他们一个选择的余地, 好生不会觉得太简单, 差生不会觉得太难, 恰到好处地处理课后作业。至于课后辅导, 以辅优补差为主, 利用中间力量, 推动两边的发展。对于优生, 教师鼓励他们掌握好书本知识的同时, 多看一些课外参考书 (特别有关课文内容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 , 扩大阅读量。对于差生, 可采取重新起步的方法抓好入门阶段的学习, 差生的基础逐步打牢了, 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因势利导, 加快教学进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考试命题。考试是一种反馈手段,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能否达到教师的既定目标?是不是用同一标准来考查学生?为此教师在考试命题时就应注意好、中、差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 分别出难、中、易三种不同类型的题目。其具体做法可以这样:一般试题分为两部分 (必做题和选做题) , 基础知识组成必做题, 占60%, 选做题分两种:比较基础的和考核学生能力的灵活性比较强的综合试题。
中国的教育已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如何更好地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水平, 培养真正全面发展的, 具有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和自学语言能力的学生, 分层次教学不防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闫少华.美国分层教学的演变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启示[J].中国教育教学研究, 2010 (5) .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理论应用研究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50033
高中生由于受到先天条件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在智力和学习能力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如果教师合理利用这种差异,并且找到适合这种差异的教学方法,就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最近几年,全国多所高中针对学生的差异问题进行大量的“分层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革,逐渐形成“分层教学”理论。
一、理论概述
本文所阐述的分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参差不齐的水平,通过充分认识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性格,对学生进行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理论的核心是重视学生的差异和全面发展,通俗讲就是通过改变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和辅导,使教学与学生自身水平和能力相适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成绩、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高。总之,分层教学就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通过自己和教师的努力得到最好的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应用
(一)学生分层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其分层,大致分为A、B、C三个层次,寻找不同教学方法,以实现三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A层次的学生数学成绩比较好,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比较强,掌握的知识比较全面,能够在学习中运用不同的方法解题。B层次的学生大体上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基本掌握所学知识,并及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数学教师针对这些学生要实行鼓励式教育,加强学生的自信心。C层次的学生学习数学能力比较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数学教师要加强对他们基础知识的训练,巩固已学公式、概念等,提高其解题能力。
(二)教学分层
学生分层之后,数学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针对每个层次学生的特点和数学水平的不同,制定针对各层次学生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并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和内容要具体,把学生的能力、性格等因素考虑进去。教学目标可以划分为多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的目标不一样。针对A层次的学生,数学教师要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并能够提出问题;对B层次的学生启发他们独立思考,理解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综合问题;对C层次的学生则引导他们掌握知识重点,能运用基础知识解答简单题目。
(三)任务分层
新课改要求现代高中数学教育要重视实践性,其课后作业和练习则逐渐被忽视。在分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大纲要求适当布置课后作业。针对C层次的学生,只布置一些简单题目,巩固所学知识;对于B层次的学生布置常见的难点题目,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而对于A层次的学生则布置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题目。
(四)评价分层
以往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仅以成绩的高低作为唯一判定标准,由于教育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评价标准的片面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实行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的方式应该多元化、综合化。教师评价学生时,要全面考虑到学生的性格、学习态度等各种因素,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数学教师要依据三个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目标,然后在同一层次上进行比较。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同一层次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的进步,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此,进行分层次评价可以促使A层次的学生争取更好的成绩,增强B、C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终实现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进步的理想。
(五)辅导分层
数学教师对学生的辅导也采用分层的方法,属于高层学生的问题,其他两层的学生则不用解答。此时,教师可以安排他们做自己层次的习题,等到他们数学能力提高,进入上一层次,要求也就相对提高。另外,安排高层次的学生辅导低层次学生的学习,既有助于高层次学生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使下一层学生解决了学习上的困难。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成绩不断提高,潜力在分层教学中进一步被挖掘,素质和能力全面提升。可以说,分层教学模式有效增进了师生关系,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推进了我国教育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樊宏伟.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SWOT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7).
[2]杨德盛.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J].期考试周刊,2014(77).
分层教学理论 篇4
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实行分层教学,是由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和学生实际情况所决定的。提出分层教学,研究分层教学中学习者的技能方面、认知态度、兴趣等“差异”因素,探讨差异性与学习的关系,提出信息技术课堂的分层教学策略,在探索如何在学生信息技术起点低且差异存在的情况下,如何定位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如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最终达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的,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思想。分层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它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辅导、同伴帮助、个人自学等多种教学法形式相结合,充分使用教学评价,保证教学始终以评定作为衡量的标准,较好地解决了统一教学与学生个别差异性的矛盾。
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以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让学生“能飞的飞,能跑的跑,能走的走,不能走的拉一把”。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成功”标准;坚持每位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发展;每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是同步提高;每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必相同规格。笔者认为这就是分层教学的理论支撑。
二、传统教学对象的差异分析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充分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需要,找出学生学习差异的原因,在此基层上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层,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调查表明,影响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成绩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1.学习基础差异
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经济条件好,接触电脑早,有的学生还参加过计算机领域相关知识的专门培训,有较好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有的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较少,学习起点存在差异。2.学习智力差异
有些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他们能迅速地接受新知识,表现为信息技术课上老师一点就通。而学困生接受速度相对比较慢,同一内容老师反复讲解和演示,他才能勉强完成练习,学习智力存在差异。3.学习态度差异
在对待信息技术课上,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学习态度:一是主动型。他们对信息技术有浓厚的兴趣,勤于研究计算机软件硬件,一心想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二是随意型。他们把信息技术课当成娱乐休闲课,上课喜欢玩游戏、上网聊天,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三是被动型。他们本身对信息技术课不感兴趣,上课仅仅是为考试过关,教师布置的任务不能及时完成。4.学习技能差异
学习技能好的学生学完WORD能举一反三,在学习EXCEL时,大部分工具和菜单栏都会使用;而有些学生则要要从零开始。
三、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根据以上差异性,通过问卷调查和测试,就能掌握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态度、方式和水平,为合理的分层提供重要依据。结合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的熟练程度,笔者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电脑操作熟练,接受能力与自学能力强,能够超前学习;B层:各方面表现一般,能基本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老师安排什么练习就做什么,但缺乏学习主动性;C层:对电脑没有兴趣,接受能力及学习习惯都比较差。这样分层后,笔者有意将各层次的学生安排在机房的不同位置,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有利于老师的辅导,同层次学生之间能互相合作学习。1.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则 运用“因材施教”、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来指导“分层教学”,在分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中,重点把握五个原则。一是教学目标分层原则。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不同的学习目标,既要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又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超过课程要求去自主学习,使目标层次与各类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让不同起点的学生都有力所能及的目标。例如,在教学“在WORD文档插入图片”一节时,笔者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C层:掌握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步骤,并能调整大小、位置。B层:除掌握初级目标以外,还要熟练使用图片工具栏处理图片,并鼓励学生设置不同的文字格式与图片相搭配。A层:要求学生能从网上下载与文章有关的图片插入到文档中,并设计图文并茂的版面。通过这三个目标的落实,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二是教学内容分层原则。为更好地考虑所有学生的个性及知识技能方面的差异,教师可以针对教材内容,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B、C层学生,教学内容立足于课本,从最基础教起;对于A层学生,课本教材内容过于浅显,挖掘不出学生内在的潜能,需在教学内容上给予充分的补充,如适当增加信息技术奥赛的相关知识。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升和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三是教学方法分层原则。根据各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A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教师大胆放手,多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大胆创新。对B层学生以任务驱动法为主,加入必要的演示和讲解,依照教学大纲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对C层学生则须耐心讲解示范,重点教会他们一些常规的简单的方法,使其逐步具备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并鼓励他们向更高层次递进。四是练习内容分层原则。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在设计练习时要有难易程度之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各取所需,各有所获”。练习题可分为必做题、选做题,使学生的练习具有弹性。例如:在学完WORD后,笔者设计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一是教师提供一个图文混排所需的素材,并注明操作步骤,让学生完成作品;二是提供一个内容丰富的素材库,并提出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素材完成自己作品;三是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主题,然后自己上网查找资料、图片,自由设计编辑出一份精美的电子报刊。五是教学评价分层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C层学生应采用以表扬为主的评价,善于抓住这些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如一次大胆的提问、一次主动的探索„„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B层学生则采用激励性评价,多加鼓励,既揭示其不足又指明其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学生应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同时也要满足特长生渴望在同学面前“露一手”的表现欲望,经常展示他们的优秀作品给全班同学观摩,让他们充满成就感。实施分层教学实质上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施教方法和内容,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出现两极分化的矛盾,保护较后进者的学习信心,使他们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尽快地迎头赶上,使有潜力的学生不停滞,鼓励其追求更高的目标。2.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法
一是导学法。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恰当地组织与引导学生独立或合作地进行学习活动,使他们能最自然地获取知识、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采取个别化指导的方法,使优生更优,而且通过优秀生的积极带动,可以努力争取达到集体优化;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引入竞争机制,同时也要非常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寓教于乐。在“导学”中,教师是关键,教师在充分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教学设计,将整个教学进程置于调控之下。在设计中,教师主要在教学资源、情境设计、习题设计等方面下足工夫。
二是帮学法。在分层教学中,针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可以采用“帮学”的手段,当然也可以让颇有学习心得的其他同学进行互助。在实践中,我比较喜欢用其他同学互助的“帮学”,这样教师可以把精力投放到更需要的方面,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在互帮时,他们的效率大多高于教师对学生的帮助,这种情形在操作类的技能培养方面尤其明显,究其原因,学生更能理解同伴在学习同样知识时所面临的困境,能以大家能理解的方式进行帮助和学习。三是诱学法。所谓“诱学”,其实就是启发式教学。首先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如上机操作时让他们做一些难易程度适中的练习,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进而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树立起他们学好信息技术课的信心。同时,在“诱学” 的过程中,根据知识的体系结构,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主,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得到提高。
分层教学理论 篇5
小学数学中的分层教学法—辅导分层
艾继刚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但是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到了小学毕业班后学生已经开始出现分化现象,如果这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还强调齐步走,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或只重视个别层次的学生,就难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不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有违新课标的理念。分层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区别对待。在教学过程中,分层互动,分类推进。通过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辅导分层、练习作业分层及评价分层,实施分层教学,让优等生发展的同时,也让学困生得到相应的发展,让人人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分层辅导就是采取多形式、多层次的辅导,它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层次学生都可以利用老师辅导的机会及时解决自己头脑中的问题。教学中我是这样对学生进行辅导的,在课堂上我对C层次学生采用个别辅导的方法,做到四优先: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辅导、优先批改;对B层次学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促使B层次相互取长补短,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A层次的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辅导内容主要是拓宽、加深,还通过成立数学兴趣小组,研究,组织参加各种数学竞赛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在课外我主要采用让学生之间通过对口扶贫的方式进行相互辅导的办法,即教师直接对A层同学进行辅导,B层同学由A层同学辅导,C层同学由B层同学辅导,从而将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了发展。承认个别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分类指导,培优辅差,适应各层次的学生要求。这样,可有效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分层教学 篇6
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班几十个学生,这些学生受到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个性。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等都各不相同。在班级授课制中,如果在课堂上教师搞“一刀切”,那就必然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美国学者卡罗尔曾经指出: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在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从这些理论出发,只要我们能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十分有效,下面就分层教学谈几点看法。
1.分层目标传统教学,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只要遵照课程标准,从教材出发,考虑一个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差异就可以了,而同一阶段学生在课堂上的个体差异却被忽略了。分层教学制定教学目标,要使层次不同的学生掌握适合她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因此,在一堂课中可以有不同的教学目标,针对优、中、差三类学生制定:高层目标、中层目标、一般目标,突出了学习的层次性。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到对学困生要保“底”,对上等生不封“顶”。在学生选择目标时,教师要加强指导,使学生尽可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2.分层备课教师在课堂分层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分层备课。教师既要把握好“教材”,又要把握好每一个学生,要对本班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深层次的了解,教师如何应对课堂上出现的种种情况,采取什么教学手段,如何进行引导,教师在备课中要有精心的准备。在备课时,教师要处处为学生着想,要考虑每个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基础水平,最大限度地设置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还要考虑在课堂上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有兴趣。3.分层教学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要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能发挥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课堂教学的某一时段,教师可组织中等以上的学生讨论较高层次的问题,让学困生进行基础知识的书面练习;或者中等以上的学生搞小测试,对学困生做讲解。这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使学生达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得到不同层次的训练。一般低层次的学生可采用“低起步,拉着走,多鼓励”的方法;中等层次的学生可采用“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的方法;上等层次的学生可采用“小综合,多变化,促能力”的方法。在一堂课上,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面向全体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就要分层次。在分层教学中,还要注意层次间的互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分层评价在评价学生时,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每一个学生,一定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评价。要正确认识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促进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不同层次的训练中形成能力。对学生来说,他们需要教师更多的鼓励,需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例如在作文评价方面,对能力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开拓视野,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给他们指出努力的方向;而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能批评、责备,要引导他们多观察、多思考、多训练,教给方法,发现优点,给以鼓励。如评语:“某某语句写得非常优美”;“这次作文比上一次进步多了”。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注意层次差别,要用婉转的语气指出,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总的来说对不同层面的学生不能用统一的标准。
5.分层练习练习是学生消化知识、巩固知识的过程,题的难易程度整齐划一,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题难度大,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题简单容易挫伤上等生的积极性,很难调动他们的兴趣。因此,可将课内练习和课外练习(即课外作业)分为三个层次:一般作业、综合作业、提高作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至少选做一组。对学困生做错了题,可暂不打分,待他们真正弄懂订正后,再给他们打分,这样让学困生从日益增长的分数上感受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在不断的提高,可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分层教学理论 篇7
关键词:分层教学理论,初中英语教学,教学策略,影响研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持续推进,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挑战和质疑, 尤其是强调素质教育的当下课堂实践中, 如何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成为重中之重。其中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第一大语言, 其在社会交往以及国际交流的过程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英语学科在初中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受到重视, 英语教师也想通过自身的教学模式创新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以及期望通过新型学习模式的尝试改变当下学生学习英语的被动地位和消极状态。分层教学理论作为优秀的教学策略之一, 正是因其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注重以学生个体发展为本, 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全面发展的完美统一而在近几年来备受青睐。
一、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现状评析
就目前而言, 当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刻板以及僵化的特点, 英语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均主要以灌输语法知识以及识记单词、词组为主而缺乏对学生个性的探究, 进而形成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具体而言,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教师的授课内容并不会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而是采取同一教学内容、同一教学难度、同一教学进度、同一教学目标以及同一评价标准的“五个同一”教学模式, 进而使得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局限, 学习热情大大消退, 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一般望而却步, 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加之英语教师的备课工作也不那么充分和生动有趣, 进而导致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通常课堂气氛较为死气沉沉。与此同时, 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只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对于学习态度以及个性发展的关注度相对不高。
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植入分层教学理论的有效途径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植入分层教学方法的基础。英语的学习是一个相对复杂和艰苦的过程, 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积极性的引导和推动, 学习一般也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 英语教师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应首先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手段, 所以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应尽量选取那些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 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之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分层训练和教学。例如英语老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训练的时候, 一般在选择阅读和写作素材的时候, 应该善于选取那些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或者文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经验的积累以及自己对阅读文章的分析与理解, 进而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和写作角度。同时在进行阅读材料分配以及写作训练的时候, 老师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相关阅读素材和写作材料的分类, 将所有的材料根据难易程度分为A、B、C三类, 并将不同难易程度的材料分别分配给与学生学习能力强弱相匹配的学生进行阅读和训练。
2.因材施教是初中英语教学植入分层教学方法的关键。通常而言, 每位学生肯定会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在学习中具体表现为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学习基础以及认知水平程度不一, 而且由于学生的智力发育水平参差不齐, 所以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高低之分, 智力水平的发育也有快慢之分, 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理论十分重要, 英语老师在分层教学理论的指导之下,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体差异, 对同一层次的学生采用同样的教学模式,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模式, 只有这样才是因材施教, 才能为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使得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教育资源, 获得与个体成长阶段相符合的知识储备数量, 才能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英语教师的教学工作。
3.植入分层教学方法的目标是实现学生的整体进步和个性完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秉持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以学生为本, 尤其是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那些学习能力强、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尤其关爱和照顾, 对于那些学习存在障碍和困难的学生更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激发他们的潜能, 促进全班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整体进步。因此,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尤其是在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 英语老师要在兼顾每位学生原有学习基础之上进行全班学习能力和学习经验的整体提高, 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对某些学生尤为关爱, 而对某些学生不闻不问, 以牺牲部分学生为代价求得另一部分学生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所谓分层教学理论, 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智力水平以及非智力因素等基础上, 将全班的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 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符合其发展状态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采取分层教学以及分层评价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理论适用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的过程, 尤其是英语教师完全根据学生的能力、智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等将学生进行区别并对其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而这并不代表对学生区别对待, 而是在将班级授课、小组教学以及个别教学最优结合的基础之上对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完善。
参考文献
分层教学理论 篇8
分层次教学初中英语策略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加入了很多新标准,这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在新课标大环境下,老师要使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角,抓住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对学习活动给予认可和肯定。不但如此,老师还需要采用多样化、人性化、个性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有学习的兴趣,爱上学习。新课标与传统的课程标准相比,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将分层次教学理论注入到初中英语教学当中,就与传统授课有一定冲突。因此,分析分层次教学法应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策略十分必要。
一、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一)老师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标急速革新的背景下,老师不但要注重教授学生知识,还应当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给予充分关注。不过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主体,只是片面的教授知识。许多英语课堂教学实例证明,只是单一的将知识灌注给学生,忽略学生主体地位,通常师生之间有很大的距离感,不利于沟通,进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在教学中也无法形成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双方交流和沟通存在一定障碍。学生即使有不懂的问题也不敢向老师提问,老师无法了解到学生掌握新知识的程度。在学生无法发挥主动性的教学过程中,也就渐渐地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模式和训练题重复单调
读、写、听、说是基于英语教学中必须要注重的环节,不过在研究很多教学案例之后得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已经形成呆板的思维模式,学生处在被灌注知识的位置上,这些生词、语法知识均是在学生没有完全理解的情况下去记忆,然后再将大批量的重复性的单选题目来训练学生,得到学生掌握知识更加牢固的目的。然而,这种单调、呆板、乏味的模式,通常学生仅仅学到用词汇去套用语法,当真正将英语应用到现实中就不知所措。
二、在初中英语中应用分层次教学法的策略
(一)用分层次策略来划分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清楚地明白,教学的主角是学生,而老师是对学生展开服务的配角。所以,不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英语,那么这个老师就是失败的服务者。老师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应当在英语教学中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所以老师应当以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和个人爱好为依据,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层次。值得注意的是,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展开教学并非歧视差生,而是以提升所有学生学习效率为宗旨。老师在对学生划分层次时,可以在平常检测学生接受新知识掌握情况时,评估学生的英语能力。划分的层次通常为优秀层、发展层和基础层。
在老师展开英语教学时,应当考察学生的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等能力,做到对每位学生的真实水平了如指掌。假若学生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那么就将其划归到优秀层中。假若读、听、说、写这四个能力并不十分强势,只是某个部分较为优秀,就划归到发展层当中。对于那些读、听、说、写都显得十分困难的学生,就划分到基础层当中去。老师为了能够对学生的兴趣加强了解,还可以设定一个副分层,假若有浓厚学习英语兴趣的学生,就可参与到其中组成固定小组,参加课内外英语活动。
(二)分层次制定教学任务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以班级为单位,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各不相同,特别是初中生学习英语两极分化的现象十分严重,这不单单是学生本身的喜好所致,而且与教育环境息息相关。在整体性的以班级为单位的教授模式下,老师展开教学都是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充分运用教学任务的方法来组织学生融入到课堂活动中去。然而,单一、重复的教学任务就会阻碍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很多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英语教学任务很有兴趣,并且以自己的能力也能够使学习任务达标,所以积极性高涨。然而部分学生却感觉老师布置任务单一、乏味,同时自身能力较差一时之间无法完成,就会呈现出消极被动接受的态度。因此将教学任务分成各个层次,就能够将全班所有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在英语课堂上,老师为了引发所有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就应当以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自身能力为依据,制定出层次化的教学任务。例如,老师在对Dream homes这节课展开教授时,就可以通过层次小组的划分形式,对不同的学习小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写作训练,以Dream homes为标题,分配给基础层的学生学习任务时,老师应当亲自指点,给与学生语言上的提示,将部分句型、词汇和语法告知他们。然而,老师针对发展层的学生只需采用引导的方法,充分运用有关于家庭的图面来引导其思维的发散即可。针对优秀层的学生,就可以让他们进行讨论,迅速的完成学习任务。
三、结语
总之,分层次教学是一种全新的英语教学方法,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应用该方法能够以学生自身英语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为目标划分层次,促使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其最终目的是遵循新课标理念促使学生进行全面发展。这颠覆了传統的英语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为学生主动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韩俊秀.分层教学法视角下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13):178.
分层教学小结(精选) 篇9
位: 仁化县格顶中学 姓
名: 刘雪芬 个人学历: 本科 教
龄: 10年
教过的年级:初
一、初
二、初三 论文发表情况:未发表
联系电话:
0751-6364644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究
格顶中学 刘雪芬
摘要:新课标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教育理念: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它体现了数学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上存在差异,承认差异才能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才能获得他应该得到且能够得到的数学知识。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个性差异 课堂分层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引导和组织者。受到该标准的启发,笔者于04年秋开始对我所教班级的数学科进行分层教学,教学中采用分层设疑,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检查,分层辅导,经过1年多的教学实践,已初露端倪,有一定收获。
一、课堂分层教学的提出
“分层教学”是指一种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即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师的培养下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班级教学中制定相应的分层次的目标,同时教学过程层次化、作业布置层次化、效果评价层次化。通过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目标,且使优生、中等生、学习困难学生都有“东西”可吃,可消化,并逐渐使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接近,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
初一新生入校后进行分班,发现学生的数学成绩存在很大的差异。面对学生这种参差不齐的学习状况,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显然是不明智的,不但不能提高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反而会加快两极分化,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进行素质教学极为不利,而且当代学生自尊心极强,不认为自己是弱者,并且对每一个新鲜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发现感和荣誉感,因此提出了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设想。
二、分层教学实验的学生分层原则
分层教学以班级集体教学为主,小组或个别辅导为次的组织形式。学生分层主要参考学生成绩、学习状况,并结合学生自愿的原则。在分配小组成员时,采取模糊学的方法,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数学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ABC三层,不严格地划分哪些是高层次的哪些是低层次的。分层的结果不向学生公布,只由教师自己掌握。如果向学生公布那会造成学生心理不平衡,更有甚者认为老师歧视他们,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影响师生关系,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教学时要时刻注意师生情感交融,避免给学生带来冷漠和压抑,每一次教学过程,都充满热情和取胜的信心。
三、分层教学的实践过程
1、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与氛围
课堂分层教学的实施,重要的一条是要优化师生关系,要有一个师生真诚友好、和睦相处的学习环境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课堂分层教学不是降低教学要求,放弃学习困难学生的基础教学,而是有意识地促进各层次学生的内在潜力的充分发挥,逐渐向整体优化发展。但由于现在的班级中独生子女较多,又受到矿山特殊环境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明显,性格倔强,对老师的善意劝告起逆反心理,甚至有的学生听之任之,对学习不抱任何希望,学习态度不端正,因而不愿意接受低层次教学,甚至产生心理上的抵触。因此,在分层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尊重学生,合服学生心理,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2、教师的分层教学动机。
分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清楚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施以不同的教学方式,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且与其基础相适应的教育,获得相同的发展权利,让每个同学都有进步。对A层学生突出了个“扶”字,让他们学会学数学,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对B层学生突出一个“推”字,推他一把,让他在数学学习上尽快上路;对C层学生突出一个“激”字,激励他们努力探索和研究数学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3、分层教学的设计
由于分层教学以课堂集体教学为主,小组教学为次的教学形式,教材统一,进度统一,学生层次不同,数学学习基础差异较大,各个层次的课堂教学标高不可能一样,教师应悉心研究所教层次的状况(即层情),再确定每节课的标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得到。对A层学生主攻基础,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数学学习并不可怕,原来自己也能学好数学;对B层学生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其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对C层学生打好基础仍是关键,但重点是培养其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无论哪个层次都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不同的知识掌握程度上具有相同的创新精神,是课堂的最高追求。这种分层最难就是教学关,各层次的学生都要顾及是不易设计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要对每课时的课堂教学和习题作精心的安排和设计,尽量做到每道习题都向着能实现教学的具体目标。具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紧扣课程标准,课堂设计以课本为主体,不拔高要求设置疑问,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作眼点,面向全体学生,中等学会,后进生基本学会为前提条件。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原则是忠于课程标准,忠于教材中的例题、练习、习题、复习题,不抛开教材而另做一套,也不搞题海战术。
②课堂设疑分层次:简单型,较难型,少许难度型,不搞齐答,分类对应抽答,优先超越层次答题(如优生先答较难型题目等),给中等、学习困难学生更多机会,更多的表扬,把赞许落在他(她)们身上。③课堂练习题目分层:分简易题(基础题目),较难题(有一点深度),少许难度题(探究类)。做哪一个层次的题目教师不硬性规定,优良学生间相互参与,研讨有一定难度的内容;中等生,后进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数学技能要进行检查,其办法是由中等生检查后生,或后进生互相检查,不会的要讲解,到会为止,达成互相学习的氛围和促进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这是对后进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必须落到实处,检查时间既可以先课堂上,也可以是课后进行。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④课后作业,分三个层次,简单类,较难类,有时也有难度类。学生可自主选择布置作业中的题目,较难题有记号,可全选简单类,也可全选较难类,还可以选一样选作一点,对降低层次解答题目的学生要时时予以纠正,作业题目不在多,而在精选,不能让学生疲于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困乏,昏昏沉沉,从而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反感情绪。
⑤课后辅导练习:为落实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加大优良学生训练深度和广度,对优生要给予有一定难度和探究类问题,在教学中还要设计一定量的课后辅导练习,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注重一题多解,使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一些共性和个性,从而探索出解决数学问题一些规律,以拓宽这部分学生的视野。
例如:在七年级《数学》的《一元一次方程》一节的教学过程中,习题的分层做了如下的设计:
第一层次的习题: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的概念和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并掌握其基本的解法;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A、1=x B、3y+2 C、x+y=0 D、3(x+4)=5y(2)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
6x+8=5-2x+3=5x 第二层次的习题:在基本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的同时,加深巩固以前学过的知识(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
(3)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并说明每一步的依据:-3(x+1)=9 4-x=3(2-x)第三层次的习题: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应用。
某班在绿化校园的活动中共植树130棵,有5位学生每人植了2棵,其余学生每人种了3棵,这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从上可知,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学生在进行尝试训练时,师生互动是一堂课的核心,教师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驾驭、调节学生的课堂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参与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来,严格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对中、低层次的学生加强辅导,也可以让高层次的学生帮助低层次的学生,对高层次的学生课后尽量组织他们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开拓学生的思野,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
四、分层教学的考核手段
进行分层教学后,考核手段也随之更新,对“一卷定终身”的考试方法,进行小小改革,对每个知识点要进行两次考核,第一次考核以书本练习为主,时间定为一课时,总分为100分。第二次测试以平时的例题、习题为主,以80分为标准。未达到标准的学生作为下一单元学习的重要对象。第一次考核合格者进行第二次较高层次的测试,分出ABC三层次的学生,对学生所在层次随时进行调整。其目的有二:一是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心理需求,把学生尽量调整到他比较满意的层次,二是在实验中形成竞争机制,激励学生不断追求进步,抑制学生中极易出现的“退步无所谓”心理。
五、分层教学实施后的思考
通过一年多的数学分层教学实验,我切身感受到它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一是师生关系融洽,使学生在平等、没有歧视的情况下学习积极性较高;二是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从模糊走向清醒;三是打破了“优生差生一锅煮、优生差生无法在课堂兼顾”的教学困境,每个层次都可以根据本层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和课堂教学标高。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受到与其相适应的教育,不同的层次的学生都能听得懂、吃得饱,为每个同学都创造了进步的机会;四是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相互间的协调配合,提高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和精神。我最深的体会是:分层教学可以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学生进步明显,学习情趣高涨,基本达到了“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目标。
但是,分层教学实验也是风险较大的教学改革,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在一定的困难:一是分层教学的实施,最重要的是如何搞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平等、没有歧视的情况下进行,从而使工作量成倍地增加,对于本身就较清苦的教师,再加以成倍的工作量,若无高度的事业责任心和过硬的教学业务水平,是难以胜任的,也是难以持久的。二是学生的积极性的高涨,要求反复考核同一知识的次数增多,无疑也增加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时间,若学生不明确学习目的,没有学习的真正动机,那么,分层教学也难以落到实处。因此,要保证实验成功,一是要教师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制定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方案;二是要精心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真心实意采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好学生的学习心态,充分发挥学生因素的作用。
实践证明,只要按照教学规律办事,按照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不同的教学,这样才实实在在地给予他们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参考文献:
[1] 王工一.《教育科研论文写作导引》,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7月 [2]
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3] 教育部.《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