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设计教学方式

2024-10-20

分层设计教学方式(共10篇)

分层设计教学方式 篇1

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提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分层教学法体现的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策略,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因此也可以说, 将分层教学法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 是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的一项措施。本文结合分层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对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法应用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1.分层教学法的概述

所谓分层教学法, 是指教师根据学生间的差异, 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对全体学生进行分层, 再根据分层的结果进行分层教学, 实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例如, 根据全班同学的数学学习水平, 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强, 学习能力优秀, 成绩优秀稳定, 具有很强的拓展思维;B层次的学生学习兴趣基本稳定, 学习能力较强, 成绩中等, 有很强的可塑性;C层次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学习基础较差, 学习能力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分层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做到分层的科学性;同时各层次之间的学生是流动的, 要注意学生的进步;最后要在分层中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避免学生出现自卑或自满的情绪。

2.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 教学目标的分层。教师要在充分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 制定分层的教学目标,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不同的学习效果。在制订教学目标时需要注意, 分层教学法并不需要制订多个教案, 而是在一个教案的基础上, 制订分层的教学目标,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教学目标中有所进步。当然, 教学目标的侧重点应集中在B层次的学生中, 因为一般来说, B层次的学生在班级里所占的比重较大。

(2) 教学内容的分层。根据教学目标分层要求, 教师要来填充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分层与教学目标是一致的。教师在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后, 需要对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合, 选取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充分掌握教学知识。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时需要注意, A, B, C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间应该有一个递进的层次关系。这样当C层次的学生充分掌握了自己的学习内容后, 完成了教师给他设定的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鼓励该层次学生向更高层次迈进, 这样学生有了不断学习的目标和动力, 就可以在每次学习中体会到自己的进步, 进而进一步激发起学习热情。

(3) 教学环节的分层。分层教学要体现在教师教学的方方面面, 让每一个教学环节上都有分层, 将分层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 进而达到分层教学的最佳效果。数学教学实际上是由多个环节构成的, 如预习环节、习题环节, 课后作业环节等, 在这些教学环节中均采用分层教学的思想, 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 使学生在学习中也能充分体会分层教学的思想, 进而进行自主分层, 主动提升能力, 不断进步。

(4) 教师评价的分层。分层评价学生也是分层教学法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对于C层次学生的评价, 要以鼓励为主, 多表扬学生的闪光点,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对于B层次学生的评价, 要在鼓励的基础上, 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特别是学习方法上的不足, 帮助学生向更高一层次迈进;对于A层次学生的评价, 要严格夯实他们的基础知识, 鼓励他们的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还能够带动班级的学习气氛, 避免因学生间差距过大而对教学工作产生影响。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 要帮助班级的每一名学生学好数学, 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和基础差异等因素。采用分层教学法不仅让教师做到了因材施教, 还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笔者在此也希望广大教师可以充分理解分层教学法的精神, 将这种教学方法更多地应用到日常教学中。

摘要:分层教学法是高中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其对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实践教学经验, 在文中先简述分层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之后提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有效策略, 旨在促进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兵.基于分层教学理论的高中数学教学[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2, 27 (3) .

[2]安玉军.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J].高考 (综合版) , 2015, (3) .

分层设计教学方式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优等生学习后能灵活、快速、准确地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中等生学习后能准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后进生学习后在老师的辅导提示下能进行同分、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目标难点(学前目标分析)优等生 :要能准确快速计算。中等生 :要能准确计算。后进生 :要能把分母化相同。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2、全班齐背分数的基本性质。、指明说说同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求出4和10的最小公倍数 ;10和20的最小公倍数。5、把1和43 103203进行通分 10、和。

二、新知识学习

1、计算 : 4+ 3 10= 10-

320 = 教师启发 :我们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这两题如果能把分母化相同,我们就会计算了,现在该怎样计算呢 ? 学习过程;①、请优等生展示讲解计算方法。

②、请中等生听、并理解计算方法 ;准备展示讲解自己的理解计算。

③、请后进生认真听同学讲解,并试着重复计算。三、学习目标测试、计算(优等生用5 ——8分钟完成)。51138 + 13 = - 5 =

14+ 7 = 141114 + 38 = - 6 =

+ 8 = 2、计算(中等生完成)。

+ 13 = - 135 = + =

16、计算(后进生完成)。+ 1

=()+()4=()

33()()()

+ 541047 -

论中学分层教学的方式的作用 篇3

【关键词】中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作用

引 言

中学对于学生来说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其思想、观点、习惯等在这一时期逐步形成并定型。因此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引导中学生学习方面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快慢班分层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多的缺点及局限性。本文将从分析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快慢班分流分层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提出更适合中学教学的班内分层的教学模式,讨论分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和特点,最后总结出中学分层教学方式的作用。

1.快慢班分层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分层教学模式就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分为若干方向、层次,并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符合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从而确保教学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而传统快慢班式的分流分层教学模式一般都以新生入学成绩和学校组织的入学测试成绩为主要依据,以快慢班的形式,分成两种层次的组织教学模式。这种过于简单化的教学模式有以下两方面的局限性。

1.学生无法在宽松的气氛和平等的环境中学习

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有策略的信息加工过程。一个人在学习中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既有认知活动,也有学习动机、兴趣、情绪、意志等非认知因素的影响。可以说认知和非认知因素对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是必不可少的。非认知因素是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条件,在一定条件下对学习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在传统快慢班式的分层教学模式中,学生无论是选择哪一个层次的学习都不是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兴趣和愿望。学生有心理负担和社会压力,无法在宽松的气氛和平等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因材施教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2.教学任务与快慢班分流分层教学之间易产生矛盾

基于中学教学任务繁重,而课堂教学时数又非常有限,仅靠课堂教学实在难以达到《大纲》要求,所以老师还要引导、组织学生课下多开展“合作”活动。在我校的教学实验中,执教传统快慢分层班的教师觉得分层班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比自然班容易安排,但因为学生来自于不同的班级,互不了解,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强,一些活动不容易展开,导致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2.分层教学

基于传统分层教学的缺点和局限性及学生、家长、教育界等多方面的呼吁,这种传统的分层教学方式正在被逐渐取缔,而现在通常所说的分层教学即班内的隐性分层教学。

2.1分层教学的定义及意义

分层次教学就是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习风格、个性特长等分为几个层次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层辅导、分层评价,以做到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尊重和发展。

随着二期课改的顺利推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数学教学更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一个有几十名学生组成的班集体里,每个人的思维品质,认知水平,学习能力都参差不齐,加之农村学校生源严重流失,多数家长对学生学习重视不够,一个班级“领头羊”稀少,学困生偏多,好的学生感觉课堂没有挑战性,突出表现也没有成就感,而学困生则感觉在高手如林的班级中没有自己施展的舞台,也不敢有所表现。学困生产生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上课不愿意回答问题,作业不会做,时间一长学习的积极性逐渐丧失,最终导致了差生‘晕车优生‘陪读的两级分化现象。而分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更有利于尖子生的培养。实施分层教学昰很必要的,也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2.2分层教学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过程是建立在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基础上的。实验中,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差异,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启发他们自觉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二、主导性原则

由于一个班级有几十名学生,他们不但存在差异,而且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的程度也不同,不同班级学生群体的差异不尽一致。因此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期,及时灵活地调控自己的教学安排,使各类学生得到的帮助与他们的个别需要相适应。

三、保底性原则

这是保证实验能获得教学质量大面积丰收的根本。R.M.托马斯的掌握学习原则 认为每个学生都应有均等的机会去达到学习目标,尽管每位学生达标的速度不同,但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世界上任何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掌握、学会。所谓保底,即最终必须保证学习后进的学生达到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促使中等生向优等生靠近,允许成绩好的学生超大纲学习。

四、结论

分层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兴趣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而班内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另类的小班化教育,具有学生程度相差不大、人数少、便于教师管理和因材施教的特点,节省了师生互动的空间和时间,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了公开讨论的机会,因此是个别教育取代大集体教育的一种进步,具有低起点、小步骤、迅反馈、速调整的优点,同时它又对教师的教学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师资力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史慧颖 张庆林.中学生学习问题、原因及对策探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0(12).

分层设计教学方式 篇4

以生为本, 目标分层

在设计教案时, 教师要考虑教学目标的层次性。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水平之间的差异, 提出不同的要求。为此,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 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 确定适合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例如, 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A:Unit1 Public signs A Listen, read and say一课前, 我根据班上学生的基础水平、接受能力和个性差异, 设计了三种层次的能力目标:A.Pupils can read the dialogue fluently.B.Pupils can act out the dialogue.C.Pupils can say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dialogue by using their own words.??这三层目标分别适应于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后进生在达到A层目标的基础上, 向B层目标努力;中等生达到B层目标后, 鼓励向C层目标靠拢;优等生必须达到C层目标。这样的目标设计, 既让大多数学生吃得饱, 也让尖子生吃得好。

把握高度, 提问分层

提问是课堂上一种最常见的教学活动之一, 有效的提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善于提问是英语教师的一项教学基本功。提问前, 教师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设计出分别适合于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的问题。对优等生的提问, 难度可稍微大一点, 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中等生的提问, 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对后进的学生, 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 重点在于巩固我们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B:Planning for the weekend A Listen, read and say时, 在听对话录音之前, 我提出了如下问题:A.Who is calling Gao Shan?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B.Who is going to see a Beijing Opera?C.What is Gao Shan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这些问题有一定的梯度, 问题A可以直接从对话的表层得到答案, 问题B要学生听明白其中较关键的两句对话才可以推断, 问题C需要学生能够理解整篇对话, 深入到对话的里层。这样的提问设计, 能让不同层面的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获得成功的心理满足。

着眼差异, 作业分层

这里所说的作业分层主要指课后作业的分层。分层布置作业使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 可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备课, 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笔者每日布置作业, 通常设计出A、B、C三个层次。A层作业———基础作业, 要求学生默写四会的单词和句型、背诵相应的课文;B层作业———提高作业, 在熟悉课文内容基础上, 就课文内容进行改编写作;C层作业———能力作业, 用所学的新句型, 按所给定的话题, 撰写英语小作文。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B Uni5 The seasons时, 我布置的课后作业是这样的:A.Do a survey.Ask your friends"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and fill in the forms.B.Write two dialogues by using the sentence patterns in Part C.C.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the weather in Hai’an in autumn.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完成不同层次的作业。

培养兴趣, 试卷分层

小学阶段英语教学评价目的之一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考试是检测学生掌握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长期以来, 很多老师已经习惯了用同一张试卷考查所有学生, 即用同一把尺子评价所有的学生, 这样的评价有失公允。《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 评价要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 我在检测活动中通常采用分层思想来操作。

1.题目分层。我将试卷题型分为“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对于后进生若能正确完成基础题, 等级为良好, 若能再做一些提高题, 等级为优;中等生若能正确完成基础题和提高题, 等级为良好, 若能做拓展题, 等级为优;优等生需要完成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 全部正确后, 等级为优。

2.试卷分层。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考试的成功感, 我经常会提供了A、B、C三种层次的试卷, 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来自主选择相应的试卷。

实践表明, 试卷分层有助于发挥每个人的水平和能力。特别是后进生, 他们不再自卑, 不再害怕考试, 反而会以学为乐, 以考为荣。

适度调控, 评价分层

《认识时分》分层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课本第64、65页)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钟表上的整点、半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钟表上的时、分。时、分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单位,也是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基础。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把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进行教学。设计理念: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实践等活动,巩固加深了学生对钟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和合作意识。教学目标:

一、分项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学习钟面上的知识,认识时、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的进率。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习惯和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

(一)基础性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学习钟面上的知识,认识时、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的进率。

2、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刻。(二)发展性目标:

尽量创设丰富、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交流和实践,在活动中去主动建构知识。

教学重点:

能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并初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地认读钟面上的时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一定都爱看动画片吧,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部动画片,名字叫《鼹鼠与小闹钟》。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然后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C层学生汇报:鼹鼠的生活非常有规律。看来小动物的作息非常有规律,你们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自己的作息时间。从同学们的交流中能看出,有的同学作息时间很有规律,也有部分同学没有规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时间,这节课我们共同来进一步认识时分,学习两个新的时间单位。(板书课题:认识时分。)

(设计意图:通过耳熟能详的故事,使学生初步感受时间的重要,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二、探究新知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我们已经来到了时间宫殿,可是要进入时间宫殿首先要经过时间老人的考验。

(一)认识钟面

师:这里有一个钟面,请大家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些什么?

C层学生汇报: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有12个数字。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初步认识钟面,为进一步认识时分打基础)

(二)认识时分

1、认识时

师:我们都知道时针哥哥是用来计时的,分针弟弟是用来计分的。现在我们来看看时针,从12走到1是多长时间?从1到2呢?(播放课件)

C层学生汇报:时针从12走到1,从1到2都走了一个大格,时针走1大格是1时。

B层学生总结:想知道时针走了几时,就看它走了多少个大格。

2、认识分

师:分针走一个小格是多长时间?走一个大格呢?你是怎么数的?

C层学生汇报: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走1大格是5分。

B层学生总结::想知道分针走了多少分,就看它走了多少个小格。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数一数、算一算:分针从12开始走到每一个数字各是几分?

小组内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认识每个数字各代表几时、几分,是这节课的难点,在这里通过小组学习活动,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和探索交流的时间,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加深了学生对这一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为后面正确读出几时几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探究时和分的关系 师:同学们想知道时针和分针是怎么运动的吗,他们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来做这个实验,每个小组的同学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每人轮流拨,注意拨钟的时候,要先让时针跟分针同时从12出发,而且要按指针转动的方向,使得分针转动一圈,看看分针走了一圈,时针是不是走了一大格?

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A层学生汇报:分针和时针同时走,时针走了一大格,分针走了一圈,也就是说时针走了一小时分针走了60分,1时=60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发现总结规律。)

(四)读写几时几分

(1)师:我们已经亲身感受了时间,并知道了1小时=60分,但要想准确地知道时间,还要会看钟表,懂得合理地安排时间,我们来看看小明是怎样安排一天的时间的。(多媒体课件演示 “小明的一天”:小明7时45分上学;9时05分正在做早操;10时25在上课;3时25分在踢足球)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教师适当引导看时刻的顺序,并重点分析如何判断9时05分。A层学生汇报:我们看钟表时,要先看时针,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再看分针,如果分针指着12,就是整时刻。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几分,合起来就是几时几分。

(2)学习电子计时法的书写

师: 我们学会了看时间,还懂得了用文字表示时刻,还有其它方法来表示时刻吗?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点两个小圆点,小圆点前面的数表示几时,后面的数表示几分,如果是整时刻,分就用两个0表示,如果不满10分的,就要在两个小圆点后面的第一位上写0占位。

(设计意图: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是本节课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采用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有扶有放,扶、放结合,较好地突破了难点。)

三、拓展应用

1、小朋友们可真棒,现在时间老人要送给大家一首儿歌,跟着老师一起念。小朋友,请记住,钟面数,十二个,两数之间有5小格,一圈共有60小格,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1时等于60分,60分就是1时,时针刚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数小格。2.结合生活实际,领会1小时、1分钟分别大约有多久.

(1)1小时等于1节课的时间加课间活动20分钟的时间.

(2)1分钟有多久?请学生听一段优美的音乐(播放音频“梁祝片段”).同时教育学生要珍惜每一分钟.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A、B、C三层学生自由汇报。

五、作业

作业共四道题,由易而难,层层递进,A层学生做作业三和作业四,B层学生做作业二和作业三,C层学生做作业一和作业二。

分层设计教学方式 篇6

[关键词]高中体育;处方式;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高中体育教学中,相同的项目教学,针对不同的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外形特征的学生会产生差异性结果。要充分的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从而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估标准,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既满足体育教学课程开展的科学性,同时也保证学生接受参与的积极性与有效性。

1 高中体育教学中“处方式”分层教学的价值

“处方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强调针对性学生情况做个性化教学设置安排,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满足学生体能、兴趣与生长发育情况需要,保证教学的安全性、高效性与有效性。由于采用针对性分类教学,可以依据学生自身喜好做对应运动项目内容的选择,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同时依据学生不同情况差异出发,提出符合学生身体情况的运动安排,保证课程开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让学生有充分的发挥空间,同时有较好的成果达到效果,提升学生活动开展自信心。由于充分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能够有效的让学生在沉重的课业压力之下,在体育课堂中找到轻松愉悦感,得到心理压力的有效释放,达到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治疗作用。调试好患者心理精神状态,促进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此外由于针对学生体能情况做对应的运动安排,有效的激发学生体能潜能,提升学生综合体能状态,依据学生个性做个体化的调整安排。

2 高中体育教学中“处方式”分层教学运用方法

2.1 针对性学生情况做有效分层

学生在体育项目兴趣点、体能与脑力水平上都存在一定差异性,不能笼统的通过一套评价标准与教学内容做教学安排,應该充分的了解学生间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类型学生情况给予更多体育教学选择空间。例如对于日常运动量较大的学生,可以提供一定运动强度大与难度高的运动活动,可以充分有效的发挥其体能优势;对于日常运动量较少,体质虚弱的学生,可以采用更温和性且难度较小的体育活动,有效的保证学生可以在自身能力范围之内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保证其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如果采用传统一刀切的统一教学标准与内容,不适宜该项目的学生容易产生心理落差感,甚至因为自身无法达到标准要求而采用放弃和消极应对的态度,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积极调动。在学生体育项目完成目标上,依据不同体能条件做对应划分,一般可以划分为A、B、C级,其中A级与C级学生较少,分别代表优质与基本合格的学生,而B级学生较为普遍,属于中等生状况。依据不同的分级,可以做对应体育项目具体内容、操作标准与目标的制定,提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则属于符合体育学习的要求,保证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特别是属于传统体育考核合格线徘徊的学生,在心理上会认为自身存在体育能力缺陷,会导致不良的心理暗示作用,甚至会遭到学生的讥笑,影响学生健康心理发展。体育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体能与心理健康建设,不能忽视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影响。通过相关问题,要充分的强调学生对于自身体能状况的科学理性看待,不可以造成对他人的歧视,要有全面看待个人优缺点的态度。

2.2 针对教学任务做分层处理

高中体育教学中有对应的教学考核与教学任务,要对相关教学安排做分层管理,依据不同班级、不同时代教学要求与不同年级学生做区别性对待,从宏观上把控教学安排开展的合理性。针对学习学生生理与心理情况,学校学习氛围状况做对应的教学工作安排,力求通过体育教学能够辅助学生良好校风的打造,积极的辅助学生做好学校教学的身心建设。在学校情况上,要依据教学设施、环境等基本硬件条件做对应的教学活动展开,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避免设计超过教学环境能够承载的教学项目,为学校节约教学资源的同时也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价值。基本性的分层开展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以班级特点情况做针对化处理,也要依据班级整体学生个体情况的综合状况做实际情况掌握。依据数量、体能与精神状态等整体情况做对应的场地、器械设施、运动材料和运动项目的选择。例如男生较多,活跃性强,可以多开展篮球运动,如果场地较大,有专业的足球场,可以开展足球运动;如果女生群体多,可以开展羽毛球或者排球运动,多提供学生多样化的选择空间。同时不同球类运动中,可以依据学生不同水平做对应的教学项目与任务指导。对于初级学生,可以联系基本的收发球动作训练,对于技术纯熟的学生可以在球场上做实际的比赛活动开展。甚至可以依据班级学生情况做内部的再细化分组,依据各学生不同项目水平做分组条件。基础学生分为一组,优质高水平学生分为一组,而后让各组学生得到基本能力上的提升。同时相近水平学生集中可以保证学生有较为平衡的学习心态,避免小组间的不融合不和谐问题,同时也保证学习效率的提升,确保学生有较好的学习兴趣。

3 结束语

“处方式”分层教学充分的考虑到高中体育教学的个性化问题,提升了教学的针对性,让教学效果得到有效保证,学生满意度度更高,避免了笼统一刀切带来的教学积极性削弱。让学生对于体育课程有更饱满的热情,同时也有利于体育课程达到学生身心调节的作用。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身心状态以及班级状况出发,让教学充分贴合学生与班级情况需要。

[参考文献]

[1] 蓝贵平.浅谈新课改下高中体育分层教学法[J].新课程·中学,2014,(3):7-7.

[2] 陈学文.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1):161,163.

分层设计教学方式 篇7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分层教学,教学效果,反思

一、尝试分层教学的原因

(一)英语学习分化的加大

进入高二,随着教材和教学进度的深入,学生的两极分化日益明显,部分学生初中阶段养成的靠记忆或题海战术的应试技巧,在重知识更重能力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无用武之地。

(二)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的局限

新课标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已逐渐运用到课堂实践中,但在实施教学中,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说不出,其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也在逐步加重,从而使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而基础好的学生往往觉得学过的内容有时是在重复,知识和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拓展,进而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所减弱。

二、分层教学的尝试

所谓的“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在保持原有自然班级不变的前提下,根据考试成绩和其他一些形成性评价为依据,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以学生能接受的程度为基础,确定一节课知识的教学起点、教学量、教学进度,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因材施教, 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可接受”水平上都学有所得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学生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首先要了解全班学生的学习现状,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在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学习能力,结合学生入学及高一英语成绩的相关数据,再综合学生个体对英语的学习动机、兴趣、习惯、接受知识的能力等各方面情况后,我将全班的学生分为A、B、C三个不同的层次:A层为优等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学困生。按照两头尖,稳中间的原则,B层占总人数的50%左右,A层占30%左右,C层占20%左右。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可根据不同的成效进行适时的调整和重新分层。

(二)教学目标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差异,也为了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我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了不同的学习目标。A层:发展性目标。B层:提高性目标。C层:基础性目标。此外,对各单元的单词、词组、课文及练习也进行了目标分层。

(三)课堂教学分层

由于教学目标的不同,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课堂操练中,明确了学生的层次目标后,我注重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不同层次的课堂活动。(1)提问分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重点、难点,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有步骤、有目的地设计问题,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跳一跳摘到苹果”,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2)学生课堂活动分层。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和课堂目标,备课时设计多层次的活动练习供不同层次学生训练,题型由易到难呈阶梯形。此外,在小组活动中,尽量让高层次的学生帮助低层次的学生,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

(四)作业分层

(1)分层布置作业。布置作业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主要是针对各层学生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情况,根据当天所教学的内容,分三个层次设计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让三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2)分层批改作业。通过分层作业批改和记录,发现各个层次或个别学生存在的一些带普遍性、典型性、趋向性的问题,做好总结,然后“对症下药”,为讲评做好准备。(3)分层作业讲评。对学生的作业,坚持做到“讲评—检测—再讲评”。首先,及时表扬完成得好的作业。其次,对于在作业中反映出来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短语搭配不当、习语误用等较严重的错误,举例说明,讲清、讲透。最后,让学生练习和巩固。

(五)考试与质量分析分层

每章学完后,进行分层检测,同时注重检测后的“质量分析”,对各层次学生的考试情况,在全班及时进行反馈,着重分析各层次学生对各部分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审题方法、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的把握情况。

分层评价和激励可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都能朝着更高层次的目标努力。

三、分层教学的教学效果分析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充分的训练机会,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最大潜能,学习的积极性和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几点反思

(1)兼顾全体,不偏废任何一个学生,但是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在无形中增大,分层教学中的“滚动制”使部分学生,尤其是A和B层中较差的学生总是处于紧张状态之中,担心自己被淘汰。(2)深化师生感情,尤其要关注C层学生。分层教学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主要反映在C层学生身上。因此,我对C层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关心,并常与他们沟通。

五、结语

尽管只有一年的尝试与实践,但是分层教学让我对高中英语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对于学生而言,分层教学不但满足了每个学生当成功者的愿望,而且使学生在成功中获取了成功的乐趣和学习动力,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所以,“分层教学”不仅体现出了人性化的最新教育理念,而且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结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真正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陈丹萍.英语分层教学的研究.基础英语教育, 2006, (2) .

分层设计教学方式 篇8

关键词:内地西藏中职班,分层教学,合作学习

一、研究的背景

1. 当代的教育理念的要求

“教育不能只面向少数学生, 也不能只面向多数学生, 而是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近年来, “课改”开展的如火如荼, 注重的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而合作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即注重了学生纵向个性智能的优化发展, 又保证了横向的整体协调共进, 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的大面积丰收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 从而使我们的教学自觉地步入了素质教育的正轨。

2. 本校内地西藏中职班学生的数学教学现状

学校在2010年9月招收了太阳能与沼气技术利用两个班98名藏族学生, 2011年招收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班62名藏族学生, 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又分别招收了太阳能与沼气技术利用18名、11名和12名藏族学生。纵观10级到14级的学生, 他们普遍存在年龄差异大、文化基础薄弱且学历层次差异大、数学兴趣丧失、学习习惯差这些情况, 汉语水平比较低, 甚至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存在语言交流困难, 而且汉藏之间、藏族各个地区之间的教学要求也各有差异。鉴于学生的现状, 在数学教学中, 若不采取“低标准、严要求1, 分层指导与小组协作共进”的教学策略, 是很难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内地西藏中职班学生的基础情况的摸底, 将学生进行合理

的分层分组, 通过制定适当的教学计划, 不断总结出一套适合内地西藏中职班学

生的数学教学方法, 力争为西藏培养出各类技能型人才, 日后为西藏的经济、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二、概念的界定

内地西藏中职班:是中共中内国务院《关于在内地举办西藏中职班的决定》 (中发【2010】4号) 的文件中指出的, 在内地部分省 (市) 举办的西藏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班, 简称“内地西藏中职班”。班级学生由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在西藏地区统一招生, 教育教学有内地各省市中等专业学校承办。

“分层合作”教学:指的就是将“分层教学”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主要针对班级内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情感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异质分组, 让学生在这样的组内利用差异资源, 彼此协助, 互相合作, 以实现教师布置的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真正贯彻了因材施教原则, 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锻炼了他们的合作能力, 实现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使得各个水平的学生都能经过努力得到最全面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目标、措施

1. 研究目标:

本课题是属于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范畴, 目的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 提出在内地西藏中职班实施“分层教学、合作学习”教学的意见, 探索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途径, 制定出合适的教学计划;

第二, 初步构建一套内地西藏中职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合作学习”教学的基本理论;

第三, 通过实施分层教学,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第四, 通过合作学习, 将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增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和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第五, 改变参与教师的教育观念, 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锻炼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2. 研究内容:

第一, 科学界定, 合理分层分组。通过对西藏班三个年级的学生情况的调研分析, 结合学生性格、能力、态度等方面的特点, 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分组;

第二, 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 研究出一套针对各分层对象的具体的教学分层方法;

第三, 通过对比和对照, 研究各层次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和发展;

第四, 总结各阶段的研究成果, 形成研究成果, 写出经典案例和经验文章。

3. 研究措施

本课题以西藏班三个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按年级为单位对比参照, 通过结合“分层分班”和“班内分层”两种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协作为形式而进行的“先分层指导, 后协作共进”的教学实验活动, 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教学效果的对比, 探讨总结“分层教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西藏班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采用以下方法研究:

第一,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网络文章来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 为制定相关的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第二, 实践研究法。通过教师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和研究过程, 探究如何从教学实际层面入手, 探讨“分层合作式”教学这一适合西藏班的有效教学模式。

第三, 比较研究法。通过阶段实践后, 以小组和班级为单位进行评价统计, 通过比较分析, 探讨“分层合作”教学在西藏班教学中的有效性。

第四, 经验分析法。对调查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归纳, 总结出学生学习特点和各阶段的学习状况, 评价教学手段实施的有效性, 以便学习交流和借鉴推广。

四、研究的实施

1. 教师学习、反思、统一认识

所有参加研究的老师集中学习了先进的教学理念, 深刻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 多次探讨后, 统一认识到教学过程中要正视西藏班学生的基础和文化的差异, 面向全体学生, 避免出现“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

2. 认真调查研究, 实施合理分组

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的影响, 西藏的教育事业发展和全国平均发展水平有较大差距, 西藏班学生之间, 西藏班的学生跟内地同级别的学生之间在文化基础上有着很大的距离。以2011年64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为例, 同学们来自于西藏七大区, 相互间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差异, 语言不通, 有的来自于藏语教学区, 汉语水平非常差;学历层次也不一样。综合考虑学生的基础、语言、性格、地域等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将11级 (1) 班的32名学生分成了5组。

分组原则: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 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利于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集体的归属感。

3. 落实分层思想, 优化教学环节

第一, 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完善教学内容。大部分西藏班学生基础非常薄弱, 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行为习惯比较懒散, 学习自信心不足。就数学而言, 基础不实、知识脱节、思维方式落后, 与内地学生相比, 西藏班学生的思维相对比较肤浅, 对题目的理解能力比较低, 缺乏联想, 同时, 在学习方法上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和技能, 常常不考虑题目的要求和条件, 不预先想好如何解答就开始解题, 生搬硬套公式、法则, 答题走题, 书写解题过程中还掺杂着很多不必要的东西等等。有些前期学习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也非常薄弱, 而这些知识是后继学习的基础, 例如就分数计算来说, 西藏学生的计算能力较为薄弱, 特别是对于异分母分数的通分加减等计算, 部分学生对于公倍数.公约数等概念含糊不清, 这给后继的分式计算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 编了一套针对内地西藏中职班学生学习数学的校本教材, 作为内地西藏中职班学习数学的衔接读本, 旨在通过本书的学习, 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内地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对于西藏学生在内地学习阶段的应用, 深入透彻地学习本书, 可以为西藏学生中职阶段数学学科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

第二, 数学分层教学方案

(1) 学生分层;针对学生入学时语言水平和数学基础, 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A:汉语水平好, 数学基础好:B:汉语水平好, 数学基础差:C:汉语水平不好, 数学基础差

(2) 教学目标分层

A层次:能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 能独立完成练习, 注重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B层次:放低起点, 浅讲多练, 弄懂基本概念, 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C层次:实行一帮一的方法, 由A组学生负责做他们的辅导和沟通工作, 这样可以确保使学生能够有所收获, 培养团队服从和参与意识。

五、已取得的阶段性结果

第一, 构建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备课讲究“从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要精心的备好课, 必须走入学生生活, 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身心愉悦的进行教学活动。汉族老师与藏族学生的关系就是教学质量。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 学生对教师的敬佩和爱戴, 是产生师生情感的源泉。

第二,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 课题组的成员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课题组的成员参加了今年的“两课”比赛, 取得了市示范课和省研究课, 同时有成员开设了“区公开课”,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第三,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 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了, 学习的主动性意识增强了。特别是注重思考交流活动, 将课堂学习内容变成学习任务单在课前通过班级群下发给学生,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完成任务, 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处理问题的能力。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虽然经过一学期的实践,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 但是期中考试成绩可以发现, 两极分化还是较为明显, 可能是试验的时间较短, 以及学生还没有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而且由于期中考试采用的是同一张试卷, 所以C层次的学生的自信心还是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在接下来的一学期中, 由于学生的汉语水平在不断地提高, 对于合作学习需要调整方向, 将指导A组的学生如何在小组中起到带头作用;鼓励学生自我定位上升一个层次, 由于在分层练习, 大部分为了追求正确率, 都不愿尝试高层次的练习;老师要多关注C层次的学生, 避免长期会再次丧失学习的兴趣。在接下来的试验中, 也将尝试测试的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试卷。

综上所述, 在对内地西藏中职班学生实施分层合作教学的一学期中, 及时捕捉学生课堂学习的动态, 在试验中不断因材施教, 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通过摸索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并将在接下来的研究实践中继续调整, 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崔允.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J].人民教育, 2001.6

分层设计教学方式 篇9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对所有学生都按照同一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导致整体教学质量水平偏低。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逐渐受到重视, 分层教学法就是因材施教最集中的体现[1]。笔者在此对分层教学法的概念及优势进行阐述, 并探讨分层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分层教学法的概念及优势

1. 分层教学法的概念

分层教学法指教师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基础, 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水平、性格特点等几个方面特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对每个小组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展开教学, 从而达到让每个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在上课之前, 教师为不同小组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 让学生进行思考;在上课过程中, 对于不同小组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 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在下课之后, 给不同的小组布置不同难度的课后习题, 让学生可以对课堂内容进行巩固。通过这样的方式, 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 分层教学法的优势

(1) 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每个学生的水平不同, 如果按照完全一致的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 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很低。当教师所讲解的内容或者所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时, 对于地理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 没有教学的意义[2]。当教师讲解的内容或者所提出的问题比较难时, 地理基础较差的学生就会跟不上老师的思路, 也没有教学的意义。如果进行分层教学, 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就会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2)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过难或过于简单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 采用分层教学法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使教学内容的难度适中, 让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思路, 让学生能够发现学习的乐趣, 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会因为上课听不懂而丧失信心, 因此自暴自弃, 将自己定义为“差生”。如果采用分层教学法, 对于地理水平比较低的学生, 讲解比较简单的内容, 同时适当延长教学时间, 让学生拥有一个消化的过程, 同时, 对学生提出难度较低的问题, 当学生能够回答出来时, 学生就会在内心对自己给予肯定, 其自信心会得到很大的提升[3]。

二、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途径

1. 课前的分层教学法

课前预习是教学活动中一个关键的步骤, 在进行授课之前, 教师需要让学生进行预习, 并为学生创设一些教学情境, 从而让课堂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根据学生地理知识水平的不同, 其预习的内容也应该有所差异, 否则就会达不到预习的效果[4]。如果教师采用的是目标预习法, 对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让学生先试着将答案找出来, 那么, 可以将分层教学法应用在目标以及问题的设置上, 对于不同小组的学生所设置的预习目标应该有所不同, 提出的问题难度也应具有一定的差别, 才能刺激学生学习的欲望。

以《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为例, 在让学生进行预习时, 对于地理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 教师可以提出较深层次的问题, 设定较高的预习目标, 例如:怎样通过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来解释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怎样通过海水的等温线来判断是寒流还是暖流?而对于地理知识稍微薄弱的学生, 可以提出稍微简单一些的问题, 例如:洋流有什么特点?洋流的分类有哪些?如果对于地理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提出简单的问题, 他们会很容易找到答案, 便不能激发他们预习的兴趣;如果对于地理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提出较难的问题, 超出他们的理解能力, 也会打击这些学生的预习兴趣。学生带着难度适宜的问题去进行预习, 就会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 课中的分层教学法

在课堂上的分层教学难度较大,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 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很难兼顾到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 因此, 教师的教学进度只能保持适中 (知识水平较高或较低的学生一般占少数, 而中等水平的学生占多数) [5]。笔者结合自身相关经验, 认为课中的分层教学法可以体现在课中问题的提问以及任务的安排上。对于水平较低的学生, 提出难度较低的问题, 安排难度较小的学习任务;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 可适当提高问题和课堂任务的难度,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大气的运动》一课为例, 在进行教学时, 教师先以适中的速度来对课文进行讲解, 在讲解的过程中, 再做一些细化的分层教学。例如, 动态观察知识水平较低学生的反应, 从而了解到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 以便能够适时放慢速度;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 可适当引导其进行更加深度的思考和研究, 进行更加深度的学习。在对课堂教学任务进行设定时, 对于低水平学生, 应要求其能够掌握大气运动的特征、形式、影响因素以及根本原因等;而对于高水平学生, 可要求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度的钻研。在课上进行提问时, 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来决定问题的难度, 对于水平较低的学生, 可以提问一些较为基础的问题, 例如: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什么?而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 可提问一些具有拓展性思维的问题, 启发学生进行更加深度的思考。

3. 课后的分层教学法

在课堂结束之后, 教师需要通过练习以及测验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并通过学生的反馈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还有所欠缺, 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6]。课后的分层教学较为普遍, 教师可以将答题情况类似的学生分为一组, 并让学生进行组内讨论, 最后由教师进行统一讲解。这样的方式既能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 又能提高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意识, 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7]。也可以按照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分组, 教师对于不同成绩的小组采取不同的课后辅导方式, 使辅导更有针对性。

例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于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的答题情况, 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 每一个小组内都有分别擅长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以及论述题的学生, 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答题技巧, 分享答题经验, 相互讲解错题, 最后由教师对试卷进行讲解, 便会达到更好的效果。或者按照考试成绩来分组, 60分以下为一组, 60至89分为一组, 90分以上为一组, 然后对于不同的小组进行不同程度的讲解。对于60分以下的小组,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 不仅要对题目进行解析, 还要将与题目相关的课程内容向学生讲解;对于60至89分的小组, 教师可适当加快讲题速度, 并让学生适当多做练习, 提高自己的解题技巧;对于90分及以上的学生, 教师应着重强调解题易错易漏的知识点, 并鼓励学生进行更高难度的练习。通过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提高各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语

地理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 将分层教学法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并能够跟上教师的思路, 使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学习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摘要:每个班级都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 学生之间的知识水平、性格特点以及能力倾向都有较大的差异。分层教学法就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 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响应了素质教育中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为学生制订合适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案。

关键词:高中地理,分层教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孙振宁.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43) :270-272.

[2]胡海丽.浅谈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05) :126.

[3]欧阳鸿.浅析分层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 2014 (34) :163.

[4]王保龙.高中地理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S1) :67.

[5]董海峰.分层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 2015 (31) :168-169.

[6]石学全.高中地理实施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5 (06) :81-83.

分层设计教学方式 篇10

一、分层教学, 尽量降低难度

(一) 导学案分层, 提高预习能力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然而, 在物理教学中, 大多数学生没有好的预习习惯, 这就造成了他们不知道教师课上要讲什么, 眉毛胡子一把抓, 把握不了课堂的重点和难点。为此, 从高一开始我们就课前下发导学案, 要求学生提前看课本, 填写基本知识点, 然后通过上交导学案, 批改导学案的方式加以督促。这样, 使学生慢慢习惯了课前完成导学案。这样, 学生听讲有针对性, 课堂上教师就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共同研究解决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 重三基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 注重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注重模型的构建, 并且打牢基本功。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它也是联系师生的重要媒体。一个合格的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教材。高三一轮复习我们也要以课本为主, 资料为辅, 降低复习难度。复习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思维习惯的培养, 对练习题不求难、不求多, 不求综合程度高。避免课上花大量时间讲一些偏题、难题、怪题。

(三) 布置分层作业

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不同, 较难的作业适合程度好的学生, 但是会使程度差的学生对物理失去兴趣;反之, 简单的作业虽然适合程度差点的学生, 但是不利于好学生的提高。因此, 在分层教学的前提下, 相应的作业也需进行分层布置。为此, 我本着分层教学的宗旨, 给学生布置分层作业。教师提前做好习题, 根据难易程度把作业分成3个层次, 第一层是容易题, 第二层是中档题, 第三层是难题。学生按照顺序先做容易题, 再做中档题, 最后再做难题。对一些基础不好的学生而言做前两个层次就可以了。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做题效率。对待学生作业, 我一直坚持这样一个原则:作业留必收, 收必判, 以保证学生按时按量完成作业。

(四) 重能力

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能力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不能只靠机械地灌输, 也不能急于求成, 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练习和作业中, 力求做题规范化。在平时的周练和月考中我们也要求学生做题规范化。如:在解答计算题时, 要求学生必须明确研究对象, 画受力分析图, 写必要的文字说明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注重规范性板演, 通过让学生上台板演或实物投影展示的强化, 使学生养成规范性答题的习惯。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 逐步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运动学时, 对一道习题, 我用“图象法”“公式法”“实际演练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讲解。另外, 课堂上分小组讨论, 小组推荐让学生上台分析一些力所能及的习题, 也是提高能力的关键。

二、课下狠抓落实, 反复训练

(一) 坚持错题整理

学生经常对物理有这样的感受:教师一讲就会, 自己一做就错。我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整理错题, 错题整理不要求数量, 但要注重质量, 将自己做错的典型题型整理在错题本上, 并写上心得和感受。错题本每周都要检查, 对学生加以督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写上不同的评语, 比如说:“好”“继续努力”“加油”, 或者画个笑脸什么的, 拉近了师生关系, 效果很好。

(二) 坚持定时练

针对学生知识容易遗忘, 做题速度慢的特点, 我们专门给学生出十分钟定时练。每天一两道小题, 内容主要是几天前的错题重现, 或者是一些基本概念和典型题型。严格时间, 到点就收, 收上来马上就判, 判完就给答案, 全做对我给他写个“好”字, 并把他们的定时练贴在教室墙壁上展演,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做定时练的积极性。自习课找学生给大家讲解, 其他同学随时提出讨论意见, 在同学们的平等交流中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效果很好。

(三) 课后反思

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不仅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还能较好地促进新课的改革。所谓常思常新, 好的反思才会上出好课,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下我随时和学生沟通, 让他们说一下这段时间学习中最成功的地方有哪些, 不足的地方有哪些, 教师应该继续提倡哪些, 应该避免哪些, 对教学中有哪写建议。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方法。有一些同学很有潜力, 但往往考试不尽如人意。我坚持每次双周练和月考后, 找学生谈话, 帮助他们查找问题, 并激励他们, 告诉他们成绩只能代表过去, 现在落后只是暂时的, 只要你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相信成功就在不远处。

总之, 物理教学工作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办法, 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 关注每一个学生, 关注每一个课堂, 关注每一个环节, 从小处着眼, 从细处着手。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摘要:高中物理知识系统性强、内容抽象, 学生普遍感觉难学。而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 也符合掌握学习理论、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 以及教学与发展理论,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就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降低难度,反复练习

参考文献

[1]李洪松.浅谈高中物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6)

[2]杨明志.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教师, 2012 (6)

[3]何婧“.自习自研、师生互动”教学策略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3.

上一篇:单位会计监督下一篇:多点同步顶升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