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分层教学

2024-10-20

高中物理分层教学(共12篇)

高中物理分层教学 篇1

一、班内分层教学基本内涵

班内分层物理教学就是根据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 在一个班级内针对不同的物理水平、认知能力、学习状况等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物理教学目标定位, 根据他们不同的目标定位, 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 并根据现实情况进行及时调整。班内分层教学的目的不是分层, 而是通过分层使不同水平的学生, 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效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水平。分层物理教学并不是从整体上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 而是根据教学的具体需要, 对学生进行交叉分层, 针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有机的分层, 可以做到充分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制定与实施,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班内分层物理教学的层次分析

1. 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教学目标层次性是要根据教学不同的分层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可以分为总体教学目标与具体教学目标。总体教学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而具体教学目标则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 通过分层教学具体的引用到物理教学当中, 从而适应不同的学生。不能将高的目标应用到低能力学生的身上, 这样容易引起他们得自卑心理, 也不能将低的目标应用到高水平的身上, 这样容易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进行“欧姆定律”一节的教学中, 根据教学内容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对于能力一般的学生我们要求他们必须掌握能协助完成电路的连接, 基本完成实验操作, 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从测量数据中知道两变量间有一定的相互关系;对于能力更好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要在掌握前两项的基础上会进行测量电路的设计、规范进行实验操作、能从实验中归纳出正比与反比的变化关系。

2. 巩固练习与课外活动的层次性。

在巩固联系中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 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同时可以提出有些比较有弹性的措施,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说是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在练习上注重数量, 通过数量来提高质量。对于中等学生要通过启发, 来使向高的阶段迈进。归于优秀的学生来说要重点放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 要通过对他们进行引导来达到巩固练习的目的。

3. 教学考核的层次性。

教学考核应突出评价的积极性与诊断性。教学考核不是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定性, 而是一种激励和诊断。通过教学考核应该承认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更应该通过合理的表达方式来指出学生学习上的不足。教学考核不是消极的否定, 而是积极的鼓励。通过教学考核有层次性的积极诊断, 可以提高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同时在教学考核中应该充分物理教学的特点, 丰富教学考核的内容和形式, 不能单纯通过一张试卷考试的方式, 还应通过小实验、小发明乃至小游戏来考察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班内分层教学的策略

1. 低层学生教学策略。

低层学生往往在基础知识比较欠缺, 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因此必须根据他们的特点, 从基础上来提高他们的物理理论知识, 强化对他们的约束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一样可以学好物理知识, 做好各种实验。对于低层次的学生, 一般采取的做法是低起点的培养, 小容量的巩固, 各种过渡阶段的弥补, 通过不断的重复来达到教学的目标。

2. 中层学生教学策略。

中层学生一般都有比较灵活的头脑, 但是缺乏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应该通过更为积极主动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对于中层学生我们要在其能够掌握分析基本问题的基础上, 去培养他们学习更深层次问题的积极性。例如在物理教学中采取实验探究式教学方法, 一般程序是:实验探究式:问题情景—提出猜想或假设—选择器材、设计并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或数据—归纳结论—巩固应用。对于中层来说, 我们可以让其体验到成功与自豪之后, 再去激励他们积极交流和学习的态度。

3. 高层学生教学策略。

高层学生喜欢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也喜欢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物理实验。高层学生不能仅仅拘泥于课本知识, 而应该积极引导他们向更为宽阔的物理知识海洋中迈进。要通过积极的课堂教学, 来使高层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更为深刻的兴趣, 要通过雄厚的物理知识掌握, 激发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最后需要指出的是, 分层并不是一层不变的, 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及时的进行调整和变化。分层教学是富有弹性的教学, 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总之, 班内分层会极大的提高各层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形成互相激发与促进的局面, 对于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物理学习的能力和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极力的推广分层教学法应用到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上。

参考文献

[1]宋宝亮.分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

[2]张光照.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J].中学时代.2010.

高中物理分层教学 篇2

摘要:有效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学习,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更新教育观念,把提高教学效率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本文对高中物理课堂如何实施分层次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分层次教学;策略

分层次目标教学是在物理教学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是“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上存在的弊端,通过建立分层小组等一系列方法,使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学习环境相协调,实施分层次目标教学,促进学生差异化的发展,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分层教学法的原则

1、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原则。任何课程的课堂教学都必须包含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 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学习。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将教师的教学摆在课堂教学的首要位置,整个教学过程只关注教学的质量,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知道这种教学观念和模式已经不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分层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该转换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地位,教师应认识到教师的教学只是帮助学生的一种手段和途径,而学生的学习才是教育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应用,都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加以考虑,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受到良好教学。

2、遵循师生平等的教学原则。传统教学模式中普遍存在的思想是师道尊严的思想,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学生怕老师的现象,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地位,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打破这种不平等思想的束缚,教师在采用分层教学方法时,应该做到师生平等,并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分层教学的出发点就是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为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熟悉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适于其学习和成长的课堂环境。

3、坚持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素质教育成为新的教学目标,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在任何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发展的同时,也应帮助学生发挥各方面的潜能,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全面了解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潜能,不断鼓励学生、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全面素质得到发展。

二、高中物理课堂实施分层次教学的策略

1、学生分层。在全面评估学生个人能力及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分层,是开展分层教学的必要条件。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学情至关重要,要视学生的基础情况、能力情况,根据分等级原则确定A、B、C 三个不同的发展等级。完成分层后再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分组时需要注意,保证每个小组都包含A、B、C 三个层次的学生,既保护每个层次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又可减轻由于分层而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压力。

2、教学目标分层。老师在备课阶段,就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及课后作业等各个方面,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对应的教学目标,保证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基础能力、发展等级相对应,既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轻松的完成教学目标,又能够感受到学习的收获及获得知识的成就感。课堂教学中,同一个知识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要求,教学目标必须照顾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习目标具有一定的梯度,使学生逐步、逐层的认知各种知识及目标。

3、课堂教学的分层。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要保证分层教学的顺利实施就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要让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回答,让他们有“我能行”的体会。对于复杂的问题教师要让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回答,以促进他们进一步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通过不同层次问题的设计,可以把问题化难为易,做到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既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巩固了基础知识,有满足了成绩优异学生的发展需求。

4、校本课程分层。根据最新的高考政策,语文、数学、英语根据行政班级授课还行,但物理课的走班制授课大势所趋,因此国家物理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势在必行,实施分层次目标教学的意义更加突出,这是新教育教学改革对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新常态下教学的新挑战,也是目前所需解决的重要新课题。对高一物理在根据行政班进行必修课教学的同时,要进行适当的物理校本选修教学。物理校本选修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物理校本知识讲解的一种方式,不同层次的小组在学习时教学内容层次是不一样的。对于接受知识能力强的小组,通过建立物理兴趣小组,可达到提高物理学习兴趣的目的;对处于中等层次的小组,通过小组之间成员的互相交流,达到互相提高的目的;对于能力差的小组,通过成立辅导小组,帮助他们尽快赶上来。物理校本课程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自学、分层次讨论、演讲等灵活的形式,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学生只有通过物理校本选修学习才能较好地进行进一步学习生涯的规划。

5、教学评价分层。教学效果好坏可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评价,根据新课程和新高考的要求,分阶段、分层次评价是每一位高中物理教师的“必修课”。分阶段、分层次评价应综合考虑评价对象之间的差异性、及时性和激励性,及时了解学生的选择和所需达到的分层教学目标,采取相应的分阶段、分层次激励措施,并让学生理解进行分层学习物理的重要性,才能真正调动学生进行分层学习物理的积极性。通过科学的分阶段、分层次的评价,才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和明确自己发展的方向,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成就感。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最好以个体评价为主,并采取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的做法,帮助学生在失误、失败时能正确面对,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6、分层作业的布置。除了课堂教学分层之外,在进行作业的布置时也要做到合理分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物理水平布置合理的作业,以检测学生学习的结果,并做到对所学物理知识的巩固。对于C层次的学生只要求他们完成基础的习题就行;对于B层次的学生要让他们以完成基础的习题为主,同时加上适量的提高试题;对于A层次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在完成基础习题的基础之上,进行综合试题的演练。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每个教师要有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要对每个学生负责。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策略有待进一步探究,希望广大的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创新,寻找到更多更好的办法。

参考文献

浅谈高中物理分层教学 篇3

关键词:高中物理;分层教学;原则;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一个班的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能力有高有低,讲课的难度很难把握,讲简单了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难以提高,讲难了成绩差的学生听不懂容易放弃,教师在教学中只能按照中间学生的学习水平备课上课,这样很难使每个学生满意,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在班级内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好、中、差三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更好地发展和提高。

一、高中物理实施分层教学的主要原则

(1)个体性与整体性原则。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即尊重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思维与方法上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作出差异化的教学要求,不断地挖掘学生个体在学习中的潜力和闪光点,同时还要兼顾全班学生的能力层次,实现整体性的进步和提高,避免过于关注个人而导致整体的学生发展的滞后。(2)自由与平等原则。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教学效果的提高,而自由与平等是前提。自由即是每名学生都有提出疑问的权利,避免因问题的相对简单而予以忽视或讥笑;平等是一种思想观念,教师只有坚持平等原则,才能真正地观察和研究每一名学生,分别找出其弱点和长项,努力营造一个平等的学习和发展环境,真正做到有教无类。

二、如何实施高中物理教学分层

学校根据学生实际分层分班后,在各班的教学中也应做到分层教学,在学生分层方面有几种策略:(1)多元分层。参照学生学科成绩和中段考前的总体表现,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將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是物理基础薄弱,学习成绩较差,对物理学习兴趣不浓、意志品质不够刻苦的学生,B层次是物理学习成绩在中游左右,学习兴趣不稳定,时好时坏的学

生,C层次是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毅力强的学生。A、B、C层学生的比例在30%、40%、30%左右。(2)教学目标分层。确定各层次学生实际可能协调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制订要满足适度性、层次性和阶段性,即目标的难易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既能实现又不是轻松实现,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层次性是在统一目标的前提下,设计不同层次目标,以分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阶段性是指各个阶段应具有目标,通过具体目标的依次,不断调整目标的适度性,动态管理各类目标,促进目标的提升,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3)课堂设问分层。在课堂上,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提问要求,对于A层次的学生提出较基础的问题,对于B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较灵活的问题,以锻炼他们的思维巩固基础知识,对于C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要经过认真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如“一滑快放在斜面体上面,可以从多角度和不同层面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角度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4)作业分层。教学过程中的堂上和课外作业分成三个层次,A层次的同学做基础训练题,B层次以基础训练题为主,同时配以少量提高题,C层次的同学完成基础、灵活性和综合性题目。作业的分层使每个学生感到完成作业轻松愉快,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5)辅导分层。对于A层次的学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和讲解,帮助他们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鼓动他们大胆思考和提出问题,努力去解决问题。对于B层次的学生教师可适当点拨,让其思考和讨论,而对于C层次的学生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探究。如在复习“弹簧专题”时,对于A层次的学生要掌握弹簧特性,弹簧是个储能元件,弹力的计算公式;对B层次的学生要掌握碰撞后粘合在一起,系统动量守恒,系统损失的能量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C层次的学生要掌握:(1)当弹簧伸长到最长或压缩到最短时,相关联物体的速度一定相同,弹簧具有最大的弹性势能;(2)当弹簧恢复原长时,相关联物体的速度相差最大,弹簧对关联物体的作用力为零;(3)若物体受到阻力,弹力与阻力相等时,物体速度最大。(4)测试分层。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平时阶段性和期中考试,分别设计适合各层次学生的试题,将一份试卷分为必做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是全体学生都做,而选做题对应同一知识点,按不同能力要求分ABC三个小题,分别使三个层次的学生选做。学生完成在本检测的基础上,对没有达标的学生,针对答卷中反映的问题,分层归纳整理,进行个别指导,充分利用课内时间帮助查缺补漏。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稍高的要求,鼓励他们多学一点,同时解决“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就能使全班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使学习更加主动。

三、对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评价

物理学科是学生公认的较为难学的一门课,教师强求一致的填鸭式教学或许能使部分学生适应,它毕竟是中国教育传承多年的教学方式,但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这种教学方式可能导致更多学生对于学科本身魅力的忽视,更多地把它作为做题考试的一个项目,学好物理学生需要自主学习,主动地接受知识、发现物理学的魅力,获得自己学习物理的好方法。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级差别,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辅导下愉快地学习、提高学习自觉性。加上教师鼓励竞争并及时表扬和调整目标要求,符合学生的好胜心理,更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总之,分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及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提升职业精神和专业素质,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满腔热情地关注每一个受教育者,平等公正地关爱问题学生和学习有障碍者,这样去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才是有效的教育教学,才能实现学生自主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1.

[2]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高中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研究 篇4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内容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 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分层教学在内容上包括学生的分层, 教学内容的分层, 教学目标设定的分层, 以及课后布置作业的分层和考试设置的分层。其中学生分层, 教学分层, 目标分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意义

高中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在现在的学校中应用广泛, 所获得的收获和成果也是非常巨大, 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应用中的巨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 高中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其次, 高中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特长。

最后, 高中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高中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方法

1. 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是指学生自身或是教师隐性的对学生的学习基础, 接受知识的能力, 潜力倾向以及智力水平按照相应等级划分, 进行区别教学的方法。其中在学生分层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能伤害学生自尊心, 教师应尊重学生, 爱护学生, 不得对学生进行差别对待。

试举一例,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可以将学生分为“基础型”“发展型”“提高型”三类。在讲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力的合成与分解时, 对于“基础型”的学生, 老师主要对其进行概念上的阐述, 让学生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区别, 以及简单的逆向换算;对于“发展型”学生, 老师可以按照正常的教学方法, 制定正常的教学目标, 教授包括力的合成, 力的分解, 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角形法则等相应内容;对于“提高型”的学生, 老师可以相应的提高教学目标, 设定难一些的知识内容进行教授, 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 对于力学未解之谜的探讨以及对于超高习题的讲解, 以锻炼“提高型”学生的专业能力, 培养其创新力。

2. 教学分层

教学分层是指教师对于不同段位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授课手段, 教授不同层次的课堂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教学分层可以更加快速的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物理学知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试举一例, 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中, 老师根据不同的学情设定了以下的教学内容。对于“基础性”学生, 老师通过学生推手的实验向学生论述力的守恒规律, 即在相互作用下力的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对于“发展型”学生, 老师通过对牛顿第一, 第二定律的复习, 进而阐释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 并通过练习题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对于“提高型”的学生, 老师采取多论点知识普及的方式进行教授, 使学生了解在绝对时空适应超距作用下的力的相互关系。

3. 目标分层

目标分层是指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目标。目标分层有利于学生学到与自己知识水平, 接受难度相一致的新内容,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试举一例, 在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二第三章核能的聚变与裂变教学中, 老师根据学情设置了三个教学目标。对于“基础型”学生, 学生应基本掌握核能的结构与放射性衰变, 了解裂变和核聚变的性质。对于“发展型”学生, 在知识与技能上使学生了解核能聚变裂变的相关应用;在过程与方法上, 学生“亲历”探究知识过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 学生应树立科学的, 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提高型”学生, 教师在相应课题后的教学目标基础上提高标准, 增加难度, 为学生拓宽知识面。

综上所述, 分层教学通过对学生学习基础, 接受知识的能力, 以及智力水平的好坏程度等方面将学生进行分层, 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大大增强了学生对于高中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 促进了学生在素质教育下的专业发展, 全面发展, 为高中物理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以上便是笔者对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分层教学的理解和研究, 行文中也许存在不足之处, 希望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发展中, 分层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人们能对相关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解决。

摘要: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 科技信息时代的来临,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后, 国家和社会对于学生的培养由原来的“应试教育”逐渐转变为“素质教育”。这就要求学校, 教师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 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促进学生发挥自身特长, 增强素质能力, 促进全面发展。针对于这种教育现状, 高中物理的教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调整。本文将从分层教学的概念和内容, 高中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意义以及高中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方法三个方面论述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分层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李国强;周卫星;范文昌。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学报;2011年12月.

[2]李璐璐;包光伟;孙伟旭;分层教学的含义以及教学应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学报;2009年10月.

高中物理分层教学 篇5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能够通过实验对已学到的知识进行检验,并且尽力在实验过程中得出新的结论。然而,由于学生之间能力的差异,实验的教学效果相差甚远,学生的能力难以得到全面提升。为了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分层教学法是一种弥补学生之间差异,促进共同发展的学习模式,教师应能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合理使用。

关键词:高中物理 分层教学 应用

所谓分层教学法,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通过一定的分组,分别对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可以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分层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之间能力差异而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师的针对性培养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差异缩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的提升。在物理实验中运用分层教学法,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能力有足够的认识,同时分组也要尽量保证学生能力、水平大致相同。

一、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分配学生

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之间能力的差异,导致实验的整体效果不佳。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在应用分层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对学生的进行合理的分组。所谓合理分组,是将能力水平大致相等者分到同一小组,这样方便教师采用针对性的训练。虽然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计划,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增加。但是这种分组方式使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在小组实验学习中,由于学生之间的能力水平相同,学生需要共同努力来完成实验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实验中,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对能力强的同学而言,教师可以布置较为困难的任务,在对任务进行挑战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也会得到加强。

二、合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新型教学模式的方法,是尊重学生差异和保证学生之间合作二者的有机结合。因此,在应用新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首先,教师要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且要保证小组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合理分配。教师的精力有限,无法兼顾每个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压力,提高物理实验课堂效率。其次,教师要为小组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得到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在分配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合理分配。

例如,在进行《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这个实验的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在这个实验中,小组长可以合理分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主要的实验过程有:测量时间,测量点之间的距离等,应让每个学生都负责一个实验步骤,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小组能力的差异,布置不同的任务。在保证学习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下,使学生的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最后,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给予一定帮助。在这种合作学习方法下,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发生了转变,从讲授知识转变为了答疑解惑。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适当时间给予帮助。教师提供帮助的时机很重要,既要保证学生对知识内容有充分的认识,也要能够解决学生的困难。

三、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在物理实验中应用分层教学法,在保证学生共同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由于教师的精力有限,无法兼顾每个小组的实验情况,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需要小组内部解决。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需要学生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关系。同学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有助于相互之间想法的交流,促进良好实验氛围的建立。此外,由于小组内学生的分工不同,良好的交流有助于实验步骤的衔接,使实验过程更加顺利地完成。

对教师而言,同样要和学生建立沟通关系。由于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教师很难同时兼顾每个小组的情况。为了使教师尽可能地掌握每个小组的需求,适时提供帮助,教师要能够和学生保持良好的交流关系。然而,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师生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碍,不利于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在平时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能够注意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消除学生心中的顾虑,尝试建立交流关系。对学生而言,也要积极地相应教师的交流。就物理实验过程而言,良好的师生交流关系是保证实验过程顺利实施,学生共同进步的基础。

四、结语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是关键的环节。良好的实验过程是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反馈,还是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物理知识探究的关键步骤。从传统的实验教学而言,由于学生之间能力的差异,以及不适当的教学理念,阻碍了学生整体实验能力的培养。分层教学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师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并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合理分组,对小组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可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也要合理利用小组合作方法,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篇6

关键词:物理教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难点在如何面对一个由个体差异悬殊的学生组成的群体。在基础教育高中阶段,班级授课集体教学组织形式无疑是一种传授系统知识、技能的最重要也最有效的形式。在这样的班级授课下,用同一目标要求全体学生,必然与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可能性不相适应,使一部分学生达标过易,另一部分学生难以达标,难以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这种教学大都是以同一种模式面向全班学生,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很少考虑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智力水平差异,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的尴尬局面,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而物理现象和应用物理规律存在于每一个生活中,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社会生活实践的各个领域,因此物理的教学必须教会学生学会和掌握物理规律,以便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承认学生的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为了让学生有积极的求知欲,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进度,进行有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个性化的分层教学更具现实意义。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分层现象促使我们努力探索一种能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着眼于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发展的课堂教学方式—分层教学。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认为:教学中应克服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曲线的偏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学生学习成绩呈“正态曲线”分布的影响,教师开始已经用“正态分布曲线”去预期学生的成绩,通过教学和评分制度传递给学生,结果学生成了“自我实现的预言”──对学生的分等符合预先的预期。布鲁姆认为这种固化的预想不仅遏制了教师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努力和创造性,而且极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削弱学生的学习动机。布鲁姆还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上有一定差异。但是,我们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绝大多物理生都有能力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布鲁姆理论观点使我们认识到如果采用某种适当的组织形式,给予不同的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情感上的关怀,我们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只有走在发展的前面,才能促进学生发展。他认为学生有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即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所能达到的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即在教师帮助下所能达到的学习水平。维果茨基把现有发展水平与最高潜在水平间的发展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在班级教学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同一难度问题,对一部分学生是符合“最近发展区”,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属于现有发展水平,对有些学生可能超越“最近发展区”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最近发展区”,实施分层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分层次提出教学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分层次提供教学辅导资料,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各类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发展,能充分发掘各类学生的潜能。

三、高中物理教学分层的具体实施策略

学校根据学生实际分层分班后,在各班的教学中也应做到分层教学,在学生分层方面有几种策略:

1.多元分层

参照学生学科成绩和中段考前的总体表现,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是物理基础薄弱,学习成绩较差,对物理学习兴趣不浓、意志品质不够刻苦的学生,b层次是物理学习成绩在中游左右,学习兴趣不稳定,时好时坏的学生,c层次是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毅力强的学生。a、b、c层学生的比例在25%、550%、25%左右。

2.动态分层

对学生的分层不是固定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和发展情况进行阶段性调节,使学生能处于最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环境中。

3.隐性分层

学生的分层的具体情况教师应清楚地掌握做到心中有数,但又不向学生公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减少分层对学生造成的心理负担。

4.课堂分层教学

(1)教学目标分层:确定各层次学生实际可能协调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制订要满足适度性、层次性和阶段性,即目标的难易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既能实现又不是轻松实现,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层次性是在统一目标的前提下,设计不同层次目标,以分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阶段性是指各个阶段应具有目标,通过具体目标的依次,不断调整目标的适度性,动态管理各类目标,促进目标的提升,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2)课堂设问分层:在课堂上,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提问要求,对于a层次的学生提出较基础的问题,对于b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较灵活的问题,以锻炼他们的思维巩固基础知识,对于c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要经过认真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

(3)作业分层:教学过程中的堂上和课外作业分成三个层次,a层次的同学做基础训练题,b层次以基础训练题为主,同时配以少量提高题,c层次的同学完成基础、灵活性和综合性题目。作业的分层使每个学生感到完成作业轻松愉快,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辅导分层:对于a层次的学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和讲解,帮助他们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鼓动他们大胆思考和提出问题,努力去解决问题。对于b层次的学生教师可适当点拨,让其思考和讨论,而对于c层次的学生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探究。

(5)测试分层: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平时阶段性和期中考试,分别设计适合各层次学生的试题,将一份试卷分为必做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是全体学生都做,而选做题对应同一知识点,按不同能力要求分abc三个小题,分别使三个层次的学生选做。

高中物理分层教学 篇7

一、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笔者根据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多年的经验以及与其他学习方法类比分析之后, 就分层教育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以及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 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智能差异层次明显, 分层教学模式能够避免两极分化———接受知识快的同学“吃不饱”, 而接受慢的同学“厌食”, 从而减少学生学习的困难, 使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获的快乐, 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和荣誉感, 体验成功感和喜悦感, 提高学习兴趣。

(二) 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事先针对各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 使得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这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了师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效率。其次, 教师在备课时事先预估了在各层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并做了充分的准备, 使得实际教学中有的放矢, 目标也明确且针对性强, 从而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

(三)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通过对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进行有效地组织, 对不同层次教学方法的灵活安排, 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问题都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能力。当然, 分层次教学必然会给老师的日常工作带来比传统教学多几倍的工作量, 教师应该能以自身素质提高为出发点, 积极探索分层次教学的方法, 提升其教学效率。

二、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应用

(一) 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前提

高中物理课程要求学生学习最基本的物理知识, 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 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 并通过深入学习物理, 启发学生从某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中抽象出关键和本质的东西, 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把握内在规律, 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高中物理的学习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学习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很多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知识时, 会感觉高中物理较难学并会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学习差异, 这是由高中物理课程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针对高中物理课程的特点, 我们应该将分层教学模式应用到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前提有以下三点:

1.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

学生在物理知识的认知结构上存有差异, 在对新的物理知识的吸收或建立的新的物理知识结构的能力也存在差异, 另外, 还存在思维方式、兴趣等个性品质的差异, 尤其是逻辑思维的差异, 这些差异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而给学生造成了不同的学习障碍。

2. 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提升。

对每个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 提供良好的物理学习环境, 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构建与其能力相当的新的物理认知结构, 使学生得到新的学习体验, 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达到知识与能力双赢的结果。

3. 创造不同的教学环境。

从新的教学观看, 高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 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观, 而不是只要求不同的学生来适应教师所创设的单调的、唯一的教学环境。

(二) 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1. 了解学生的差异, 分层次科学建组。

通过分析学生的物理学业基础、智能水平、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情况, 将班级的学生分成由高到低的几个层次。这种分层是师生磋商的、动态的,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避免对学生“贴标签”、“定成份”。

2. 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教材、新课程的一般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水平, 设计制订出分层次的教学目标, 使目标的难易度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 既可以实现又不是轻松实现。教学目标的分层包括课时目标分层、阶段目标分层、长期目标分层。这些分层, 对教学活动中的各层次学生起到定位、导向、激励作用。

3. 课堂教学过程分层。

对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巩固训练到作业布置, 教师在备课时都要坚持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吻合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授课方式, 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 又有兼顾各方的“分”环节, 通过同课异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 课堂练习分层。

在坚持课内作业课内完成, 课外作业严格执行规定的时间总量的原则下, 依据分层教学目标, 设计分层次的课外作业。即根据学生的能力制订难度不同的习题, 在学生的题量、难度、完成时间上有一定的伸展性。采用多种形式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突破, 高层次学生更上一层楼。

高中物理分层教学 篇8

一、分层教学, 尽量降低难度

(一) 导学案分层, 提高预习能力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然而, 在物理教学中, 大多数学生没有好的预习习惯, 这就造成了他们不知道教师课上要讲什么, 眉毛胡子一把抓, 把握不了课堂的重点和难点。为此, 从高一开始我们就课前下发导学案, 要求学生提前看课本, 填写基本知识点, 然后通过上交导学案, 批改导学案的方式加以督促。这样, 使学生慢慢习惯了课前完成导学案。这样, 学生听讲有针对性, 课堂上教师就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共同研究解决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 重三基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 注重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注重模型的构建, 并且打牢基本功。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它也是联系师生的重要媒体。一个合格的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教材。高三一轮复习我们也要以课本为主, 资料为辅, 降低复习难度。复习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思维习惯的培养, 对练习题不求难、不求多, 不求综合程度高。避免课上花大量时间讲一些偏题、难题、怪题。

(三) 布置分层作业

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不同, 较难的作业适合程度好的学生, 但是会使程度差的学生对物理失去兴趣;反之, 简单的作业虽然适合程度差点的学生, 但是不利于好学生的提高。因此, 在分层教学的前提下, 相应的作业也需进行分层布置。为此, 我本着分层教学的宗旨, 给学生布置分层作业。教师提前做好习题, 根据难易程度把作业分成3个层次, 第一层是容易题, 第二层是中档题, 第三层是难题。学生按照顺序先做容易题, 再做中档题, 最后再做难题。对一些基础不好的学生而言做前两个层次就可以了。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做题效率。对待学生作业, 我一直坚持这样一个原则:作业留必收, 收必判, 以保证学生按时按量完成作业。

(四) 重能力

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能力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不能只靠机械地灌输, 也不能急于求成, 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练习和作业中, 力求做题规范化。在平时的周练和月考中我们也要求学生做题规范化。如:在解答计算题时, 要求学生必须明确研究对象, 画受力分析图, 写必要的文字说明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注重规范性板演, 通过让学生上台板演或实物投影展示的强化, 使学生养成规范性答题的习惯。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 逐步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运动学时, 对一道习题, 我用“图象法”“公式法”“实际演练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讲解。另外, 课堂上分小组讨论, 小组推荐让学生上台分析一些力所能及的习题, 也是提高能力的关键。

二、课下狠抓落实, 反复训练

(一) 坚持错题整理

学生经常对物理有这样的感受:教师一讲就会, 自己一做就错。我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整理错题, 错题整理不要求数量, 但要注重质量, 将自己做错的典型题型整理在错题本上, 并写上心得和感受。错题本每周都要检查, 对学生加以督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写上不同的评语, 比如说:“好”“继续努力”“加油”, 或者画个笑脸什么的, 拉近了师生关系, 效果很好。

(二) 坚持定时练

针对学生知识容易遗忘, 做题速度慢的特点, 我们专门给学生出十分钟定时练。每天一两道小题, 内容主要是几天前的错题重现, 或者是一些基本概念和典型题型。严格时间, 到点就收, 收上来马上就判, 判完就给答案, 全做对我给他写个“好”字, 并把他们的定时练贴在教室墙壁上展演,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做定时练的积极性。自习课找学生给大家讲解, 其他同学随时提出讨论意见, 在同学们的平等交流中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效果很好。

(三) 课后反思

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不仅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还能较好地促进新课的改革。所谓常思常新, 好的反思才会上出好课,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下我随时和学生沟通, 让他们说一下这段时间学习中最成功的地方有哪些, 不足的地方有哪些, 教师应该继续提倡哪些, 应该避免哪些, 对教学中有哪写建议。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方法。有一些同学很有潜力, 但往往考试不尽如人意。我坚持每次双周练和月考后, 找学生谈话, 帮助他们查找问题, 并激励他们, 告诉他们成绩只能代表过去, 现在落后只是暂时的, 只要你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相信成功就在不远处。

总之, 物理教学工作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办法, 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 关注每一个学生, 关注每一个课堂, 关注每一个环节, 从小处着眼, 从细处着手。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摘要:高中物理知识系统性强、内容抽象, 学生普遍感觉难学。而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 也符合掌握学习理论、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 以及教学与发展理论,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就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降低难度,反复练习

参考文献

[1]李洪松.浅谈高中物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6)

[2]杨明志.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教师, 2012 (6)

[3]何婧“.自习自研、师生互动”教学策略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3.

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初探 篇9

物理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很强的学科, 不同的学生由于年龄、生理特征的差异以致掌握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区别, 传统“一刀切”教学方法是导致大批物理“差生”的根本原因。新课程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体现教育的个性化。分层教学是“着眼于与学生可持续性、良性发展”的教育观念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笔者在课堂 教学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在同一个班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在探索中体会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是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外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布鲁姆认为: 只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与适当的学习帮助, 95%以上的学生都能够实现教学目标, 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分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 这就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 更注重“导”的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他们在目标导向下主动学习, 收获成功, 得到激励。分层教学是一种区别化教学, 是根据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体差异采用的一种因材施教的方法。分层教学旨在探索以集体教学为基础的新的教学形式, 在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两种形式之间构筑一座桥梁, 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 从而为思维倾向、知识层次不一的学生创建适合其发展的教学活动环境。

二、分层教学的策略

1.学生的分层。对学生进行分层是分层教学的第一步, 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因此从八年级第二学期开始, 就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对物理学习的信心、毅力、兴趣、智力水平和内在潜力划分学生层次, 把学生划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基本功扎实, 学习主动, 对物理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接受能力强, 潜力极大, 并有超前的学习愿望;B层次的学生在物理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 可是接受能力稍差, 基础不扎实, 但有一定的能力和潜力, 需要老师扶一把, 给予一定的督促和辅导;C层次的学生学习不自觉, 基础差, 而且思维反应慢, 在学习上有障碍, 有的对学习物理不感兴趣, 懒于动手, 懒于动脑, 缺少家庭辅导, 需要教师时刻关心和督促。然后再把这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编排成若干小组, 并设A层次的学生为组长, 每位组长负责C层次的学生一到两名, 负责他们作业的监督和检查、实验操作、疑问的解答等。但是这样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 可以根据发展情况随时调整, 如此分层、设组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

2.布置作业的分层。分层布置作业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有效途径。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 布置不同的作业, 使各层次学生得以提高和发展, 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对C层学生, 难度较低, 但作业量不可太少, 以模仿性和基础性的题为主, 尽可能一个题目考查一个知识点;对A层学生可减少一些重复性作业, 适当增加一些灵活性较大的题型, 以综合性、提高性为主;B层学生介于两者之间, 作业有难有易。同时要求B层学生完成A层学生的要求, 鼓励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的部分作业和C层学生选做B层学生的部分作业。另外可以通过每日一题的形式, 按题目难易程度布置三道习题, 让各层学生有选择地做, 使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3.教学目标的分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 制定出与各层次相适应的教学目标, 是分层教学的关键。为了合理地制定分层教学目标, 教师可编写精细的、合理的、形式多样和富有“挑战性”的预习提纲, 以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设计合理的由易到难的递进型问题。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大胆地营造宽松的民主气氛, 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乐于思考问题, 协作解决问题, 让学生的思维进入自主思维状态中。教师应在指导中了解信息, 对学生的研究给予点拨和鼓励, 并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如在滑轮的教学过程中, 根据学生自编、自选的问题, 我设计了这样一组讨论题, 以实现不同的目标。

1.想一想:小明家买了一套四楼住房 , 装修时由于楼梯不够宽, 长木料不能通过楼梯运上楼, 你能想一想办法帮他把木料运上楼吗?

2.猜一猜 :一天 , 小明和同学在玩 , 他看到旁边有一辆摩托车, 他说:“我能轻松地用绳把摩托车拉起来。”其他同学都不相信, 你们说小明能把摩托车拉起来吗?

3.试一试:利用滑轮拉起物体时 , 怎样拉更省力呢? 试一 下, 给出你的结论。

4.论 一论 :留心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利用了滑轮 , 对 这些物品利用了滑轮的哪些特点展开研究和论述。

5.做一做 :一个小女生能把两个大男生拉倒 , 你相信吗 ? 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设法做如下实验:取两根较光滑的木棍, 把绳子的一端系在其中一根木棍上, 再把绳子依次绕过木棍, 请两位男同学相距1米站稳, 并握紧木棍。这时, 请一位女学生缓慢地拉动绳子的另一端, 结果两位男学生被拉动了。 (注意:女同学不要拉得太快, 防止男同学摔倒。 )

让每个小组选择部分问题进行讨论, 当某一学习小组解决某一问题后, 教师再给予更难的问题。对于每一学习组选择哪一类问题进行讨论, 讨论到哪一层次, 教师不能硬性要求, 应让每个小组根据情况选择。比如, 有些对物理实验特别感兴趣尤其喜欢动手操作的学生可能会选择“试一试”、“做一做”; 有些对物理与生活和社会问题的联系感兴趣的同学可能会选择“论一论”;有些对物理概念和规律感兴趣, 喜欢进行逻辑、理性思考和探索的学生可能会选择“想一想”。这样可以让每个小组掌握应该掌握的物理规律, 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物理需要。

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初探 篇10

一、学生层次化

学生层次化是分层教学的首要环节, 对学生分层应注意几个原则: (1) 了解学生情况, 分类建组。在分组前, 对全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 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物理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 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 将学生分成A、B、C、D层次, 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B层是学习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C层是学习成绩中等, 行为习惯良好的学生;D层是拔尖的优等生。 (2) 实施分层教学时, 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不在班级上公布A、B、C、D层学生的名单。

二、课堂教学层次化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在具体教学中, 应根据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层次需要, 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 备课层次化, 备课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到实验准备, 都要注意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相适应, 在备课时要以C层学生为基础, 同时兼顾A和D层。 (2) 在授课时, 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逐步上升, 且要求不宜过高, 落差层次不能太大。在授课过程中尤其注意对B层学生的教学。 (3) 课堂提问策略, 在讲授知识时, 提问C层生, 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 把问题展开, 进行知识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 发挥D层生的作用, 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在做巩固练习时, 检查A、B层学生的理解程度, 及时查漏补缺, 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例如, 在《电压表和电压表使用》教学中, 备课时可把知识点层次化。电压的概念 (A层) ;常见的电压值 (A层) ;使用电压表 (B层) ;自制水果电池 (C层)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 (C层) ;会用电压表进行测量和读数 (B层) ;用电压表探究电池串联时的电压值和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C层) 。在授课时根据知识点的难易度, 因“层”施教。

三、物理作业层次化

作业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 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进而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讲授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 学生需要通过作业来巩固和提高,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 在作业布置中分清层次, 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 选择难度不同、类型各异的作业。教师布置的作业分A、B、C三个层次:A类是必做题, B类和C类是选做题, C类难度较大。要求在完成A类题的基础上, 优生可以自选一些操作实践题, 使之能够学有所用。对于D层的学生, 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对于C层学生, 让他们在完成指定题的基础上, 可自我尝试挑战。对于B层学生, 只做认为适合的题目, 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 有选择性地做, 同时激发他们力争上游的自信心。对于A层学生, 通常基本能完成, 因此, 只要求做对, 不要求做多, 这样他们变得乐意接受教师的安排, 学习变得主动。同时对于B层学生, 可安排一对一辅导, 根据情况, 一些较难解决的问题, 让他们边听教师评讲, 边完成, 这样总比他们反复订正或抄同学作业好。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对现有的学习资料中的习题分等级, 以安排相应层次的学生做, 从而提高全体学生作业的成功率。

四、“层次”动态化

“层次”动态化, 包括两个内容: (1) 学生层次动态化, 随着学习内容的改变, 知识难易程度的改变, 学生状态的改变, 学生的层次会发生改变,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分层。 (2) 作业层次动态化, 教师需要“培优补差”,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给没有完成A类作业的学生补课, 给完成C类作业的学生增加难度, 使之能挑战D类作业, 这样可以使A层学生“吃得了”, 奋发向上, D层学生“吃得饱”, 得到充分发展。

总之, 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 特别重视了两端的发展。由于作业的层次化, 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优化了课堂结构,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但是分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教师的工作量更大, 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在物理教学中正确运用“分层教学”, 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明确, 学习兴趣更浓厚。

浅谈高中物理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篇11

关键词: 高中地理;分层教学;教师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智能差异,对不同知识智能特点的学生创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环境,把学校分为精品班、实验班、普通班,把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置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使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互适应。

一、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有三个客观存在前提:①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学生之间,不仅有物理认知水平的差异,也有在对新的物理知识进行接受和消化的差异。而建构新的物理知识结构能力的差异更加明显,还有思维习惯、兴趣、爱好等性情的差异;即智能差异,特别是逻辑思维和数学智能的差异,这些差异都会对学生的物理学习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进而造成不同类型的物理学习思维障碍;②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与自己思维能力相适应的物理。只要提供给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环境,采取合理的学习障碍的矫正方法,不同的学生都会有提高,每个学生都可以接受与自己能力相称的新的物理知识,得到全新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良好的物理思维品质,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完美结合;③从新课程要求看,高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为不同学生发展创造适宜的教学环境,体现以生为主体的教学观,而不应该只要求不同的学生来适应教师所创设的单调的、唯一的教学环境。在这三个前提下实施的高中物理分层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存在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特优生和双差生都不适应的课堂教学问题,使物理知识和智能存在差异的学生在自身原有基础上在物理知识和智能两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大面积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分层教学更适于学生不同发展层次

教师备课定位长期有一个困难,就是一个班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水平差异很大,教师在教学中顾高顾不了低,往往只能照顾中间学生。这说明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物理智能有明显差异是不争的事实,应该采取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就是适合每个人的教学模式,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学校将普通班定位为培养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可以向职专发展,立足培养优秀技术工人。实验班通过两年学习,让学生明白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可以选择考大学或尽快上职专就业。精品班努力培养优秀的研究人才,为上二本、一本培养智能,储备知识。我们以促进学生个体潜质最大限度地发展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力求充分释放出学生的个人价值,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化发展。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和水平、人格的基础上,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分层次教学,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实现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分层教学营造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平等和广阔的机会和空间。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成长需要,关注每个学生心理特点,促使每个学生都能按其特有的方式发展,实现最大的成长值。它突破了传统的对待学生之间差异的态度——消除差异,而将关注点转向了对学生差异的培植、利用和开发,根据学生差异特点和发展要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在仔细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以及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差异的基础上,寻找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最佳结合点,分层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模式,确定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宜充分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为了实践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理念,探索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汲取国内外各种有关发现和研究性教学模式的优点的基础上,结合当代教学要在开放、探究中创新发展的要求,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提出了“目标——自学——检验——限训等八步教学”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步:展示学习目标,并标明学习重点、难点。

第二步:展示自学提纲,每个提纲要详细写明自学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三步:按内容分提纲限时逐段自学,小组提出问题。

第四步:检查自学情况:①若全体学生都举手表示掌握,教师可出示几题验证一下。②若半数或半数以上学生掌握,则实行“兵教兵”。③若少数学生掌握,可分组讨论。④若学生没有会的,则教师点拨,重点是点拨学习方法。

第五步:分段限时练习,巩固自学成果,并利用学生当堂判出。

第六步:知疑问难。

第七步:各段均按上述顺序和方法完成本节课任务后,进行综合练习,当堂检查。

第八步: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总结最好让学生完成)

其中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关键,而学生主体发现问题能力的强弱主要在教师,在于老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与教学方法。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问题能力,就必须实施“问题为教学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让问题成为课堂的中心。

分层教学不在于让学生去解决多少实际问题,而是通过长期、大量、平凡的研究训练,帮助学生养成平等的态度,批判的意识,独立的精神,逐步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和实践习惯。

中考物理复习分层教学策略 篇12

一、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 首先要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研究, 如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物理成绩、学习态度、动手能力等;然后找学生及家长一起坐下来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科学诊断, 对学生现状诊断完, 教师和学生、家长谈一谈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 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分成A、B两个层次进行教学。学生分层不是固定的, 而是随着学习情况及时调整。

二、明确分层教学目标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B层学生采用低起点, 低要求, 先慢后快,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的办法, 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对A层学生设置较高一点的目标, 让他们经过思维探索, “跳一跳”后有更多的收获。如欧姆定律这一单元的复习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 (1) 会画出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电路图; (2) 会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3) 会正确选择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 (4) 会根据要求正确连接滑动变阻器。

第二层: (1) 能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综合分析得出欧姆定律; (2) 通过复习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定量关系的实验, 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探究实验中的作用。

第三层: (1) 理解欧姆定律; (2) 会应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电路问题。

对A层学生除要求掌握上述目标外, 还要求在第三层目标上稍提高些;对B层学生则删去第二层目标 (2) , 第三层目标 (2) 的电路问题只要求对串、并联电路进行简单的计算。让不同层次学生既能“吃得了”、“吃得好”, 也能“吃得饱”, 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

三、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在透彻理解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 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然后, 设计分层教学的全过程。其中, 要特别关注如何解决学困生的困难和特长生潜能的发展。如在复习欧姆定律的实验内容时, 可准备以下两例, 要求A层的学生必须全部掌握, 而B层的学生只需掌握例1即可。

例1在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 同学们进行了下列实验。

(1) 请你根据图1所示的实验电路图, 用笔划线代替导线将图2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 闭合开关前,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处于________。闭合开关, 移动滑片P, 电压表的示数变________, 电流表的示数变________。

(3) 当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时,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3、图4所示, 则电压表的读数为________V, 电流表的读数为________A。

(4) 移动滑片P, 读取了多组电压值和电流值,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 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__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

例2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 同学们设计如图3所示的电路图, 其中R为定值电阻, R′为滑动变阻器, 实验后, 数据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1) 根据表中实验数据, 可得出如下结论:

由表一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表二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儿童胃炎下一篇:第三方支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