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精选12篇)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篇1
教学质量往往取决于教学的有效性, 然而现阶段的物理教学令人担忧。不难发现, 很多高中生谈物理就色变, 甚至戏言: 物理能听懂、看懂, 就是不会做。笔者认为, 物理教学应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物理学习方法。下面笔者谈谈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激趣引入, 创设物理情境, 活跃课堂气氛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课堂引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在讲解“自由落体”一课时, 可以利用刻度尺做自由落体测量学生反应力的实验, 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提问: 为何刻度尺能够测试反应力? 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入了“反应时间”这一概念,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在物理教学中, 恰当的物理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物理学习效率。比如在教学“自由落体”时, 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 同一高度释放的两个物体, 是重物先落地还是轻物先落地? 这样创设情境,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活跃了课堂气氛, 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物理学习环境。
二、优化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物理教学多是单一注入式教学, 一节课都是教师一讲到底, “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使得教学过程缺乏互动,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没有多余时间用来思考、练习。所以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模式。首先, 应变“重教”为“重学”。物理教学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加强师生交流, 精“讲”, 多“练”, 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加强“学”和“教”的结合。其次, 变“重结果”为“重过程”。质变奠定在量变的基础上, 教师应让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逐渐从感知、推理、应用中掌握物理知识, 发现物理规律, 发现物理真理。慢慢的积累, 一步一个脚印打好基础, 这样物理学习才会变得得心应手, 而不是焦头烂额。
事实上,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以及思维方式。笔者觉得以下几个习惯对学生物理学习有很大帮助。如每节课, 教师留一些时间指导学生小结, 并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章节结束后, 让学生再次总结知识, 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每次物理测试, 让学生及时订正、反思错题, 总结经验教训, 归纳物理方法。这里笔者一直强调“归纳总结”, 是因为对学好物理而言, 重要的是熟悉物理解题技巧, 具备缜密思维能力, 而这些都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和总结。
三、培养建模意识, 提高思维品质
纵观物理史, 很多的发现都是科学家大胆构想, 创建理想化物理模型, 再通过实验验证得到的。例如法拉第先设想带电体、磁体周围存在电场线、磁场线, 建立模型, 然后利用铁粉显示磁力线分布形状, 建立出场的概念。又如, 爱因斯坦大胆建立了光子模型, 提出了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等等。高中物理很多定理和结论, 都是通过建模逐渐提出的。当然, 质点、单摆、点电荷、点光源等都是理想化模型, 正是这些模型的引入, 很多复杂的物理问题才得到解决和论证。由此可见, 物理模型对物理学科的发展与进步有重大作用, 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建模意识的培养, 并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对相关模型进行解析, 从物理规律出发, 加深学生对模型的理解和运用。这样, 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都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与此同时, 物理源于生活, 建模意识一旦形成后, 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四、加强实验教学, 增强思维能力
比起其他学科, 物理的独特性也在于有物理实验, 利用好物理实验对物理学习有很大帮助。物理实验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课堂演示、设计性实验以及探究性实验。在这里提醒教师, 演示不一定必须是教师主导, 很多时候可以让学生参与演示, 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更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设计性实验应尽可能地有创意性, 发散学生的思维, 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的趣味性。探究性实验能够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 比如“研究弹簧振子的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关系”实验, 由于教材内容对振子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定量关系不做要求, 所以在做该实验时, 可以先测若干组数据进行描点连线, 再用相应函数表达。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要认真负责, 落实到学生的分组实验, 引导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积极动手操作, 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还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总之, 学习物理的真正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自身的物理素养。因此, 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篇2
张耀春
高中物理是一门规律性强、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教学中发现, 尽管有的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辛苦,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有关调查显示:高中物理是大多数学生认为最困难的一门学科。而且,江苏新课程08年高考模式要求理科必选“物理”,这样,迫使半数以上学生要学习物理学好物理,因此,为了提高广大同学们的物理学业成就,帮助更多的学生顺利地升学,讨论和研究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本文仅就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作一些探讨。
一、备课、上课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在备课、上课的时候不仅要备教材,更应该分析和熟悉学生情况,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效率。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首先,教师头脑中始终有个体差异意识,这样备课时才会有所体现,上课时有所落实。其次教学时必须心中装有每一个学生,尤其是中下等生,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时时刻刻想到他们。课堂提问时,对低层学生,提的问题要基础,尽可能浅显,一点一滴地启发,确需综合考虑的问题,教师要作好铺垫,多设计一些台阶,避免跨度太大。通过提问使低层学生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对中层学生,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略加提高,提一些经过思考和比较就能回答的问题。对高层学生而言,提的问题要在中层基础上深化、拓宽。笔者在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中就特别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取得较好效果。复习初,首先对全体学生做一次问卷调查,以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基础、能力、学习习惯上的差异。问卷内容为整个高中物理的38个知识点以及解题习惯、数学运算能力等。要求学生按掌握情况好坏以A、B、C、D作答。比如“摩擦力”这一知识内容,掌握情况好回答“A”;掌握情况较好,但仍有一些不解回答“B”;掌握情况一般,有点似懂非懂回答“C”;掌握情况糟糕,几乎不懂回答“D”。最后统计调查问卷结果,就可以清楚知道每一位学生各个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运算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而不是简单笼统的“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印象。这样,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就可以在复习某些知识内容环节中给予需要帮助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及时提问、板演、督促和鼓励。从而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有效教学。
总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依据教学对象的整体情况选择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确定具体教学方法。在备课中,只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各尽所能,各有所得,不同程度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才是落实新课程理念。教师只有每一个环节中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教学才有针对性,才会更有效。
二、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过去的教学总是要求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教师一般大多采用单一的注入式教学,学生只
能处于被动的接受学习状态,有的教师把学生实验改成演示实验,甚至干脆不做,变成黑板上讲实验。一堂课基本是教师讲到底,缺乏师生交流,学生几乎没有动手动脑练习的机会。结果是学生课堂似乎听懂了课后自己却不会做。教师越讲水平越高,学生越学越没信心。教师抱怨学生笨,学生佩服教师“水平”高。因此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重教”向“重学”转变。过去的教学是以教定学,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只能被动在下面听,完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试想一下,课堂的时间都被你教师占用了,学生练习、体验的时间就没有了。毕竟学习是一个需要内化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学生课后化多长的时间来自觉学习物理这一门课。而且,从白天上课到晚上自习,间隔了较长一段时间,学生对白天课堂的印象已经不是那么清晰了。对有的学生来说,完成作业和练习就有了一定的困难,这也为他们完不成作业或抄袭作业提供了机会和理由。这种情况下,教师内容讲得再好,语言再流畅,例题再多,其课堂教学也是低效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练习时间,要敢于精简“讲”的内容,放手给学生多“练”的机会。可以依据具体教学内容,采用“讲-练-讲”或“练-讲”或“讲-练”的模式,注意学和教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佳结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方法,保证教和学的有机同步进行。
其次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重过程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在感知、推理、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中发现真理,揭示规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万有引力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力学重点内容时,引导学生清楚认识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如何推导向心力?进而如何推导万有引力?引导学生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如何推导动能定理?进而如何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要求学生能熟练推导完成。通过推导定律、定理的过程,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更加清楚的掌握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定律、定理不再是毫无联系、各自孤立的内容。在推导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能力得到发展。相比之下,如果只让学生记住这些定律、定理的内容、公式,然后让学生通过做题、练习来掌握,学生的学习只能是事倍功半,只能是低效的学习。
最后要重视实验操作、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过程。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的自然科学,“所有的科学都是从实验开始的。”几乎每一个物理教师都能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但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够真正来做实验,引导学生来操作实验,而宁可在黑板上不厌其烦地反复多次地去讲实验,教学效率低下。专家认为:对于实验,讲十遍、百遍,不如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遍!有的教师主观认为讲实验比做实验来得轻松,更容易应付考试。其实不然,由于缺少亲身动手操作体验,印象不深,学生课上听懂课后就忘了,怎么办?你以后还得反复讲。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考中的实验越来越灵活多变,对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缺少长期实验探究操作训练是很难应对高考的。另外,实验操作对学生的素质提高、全面发展、适应社会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多年前出现物理系的学生不会换电灯泡,高中毕业生对游标卡尺、多用电表不会使用,但愿现在和将来的学生不会再出现这种现象,否则真是教育的悲哀!
三、引导学生养成情景分析和画图分析的习惯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练习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练习是学生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具体学习形式,也是教师与学生书面交流的主要方式。而目前许多表述物理情景的练习题一般是通过文字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阅读再现物理情景。许多习题结合生产、科技、生活,为了能够将题意表述清楚,出题人不惜文字,由于文字较多,再加上一些隐含物理含义的文字,使得情景分析变成一个重要的审题过程。很多学生由于长期受“重结论轻分析”思想的影响,急功近利,忽视情景分析,要么束手无策,要么凭大概套用某个物理规律,导致解题失误。所以,新课程背景下面对新高考,解题过程中思维重点要前移,引导学生重视情景分析显得非常必要。教师应引导学生读题,说题,分析习题中的情景特点,以及满足的规律。
另外,由于有些习题没有配图,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程度不同,往往会弄错情景、遗漏条件、降低解题的正确率。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要求学生将物理情景构建成对应的物理模型图,包括过程图、状态图、示意图、图象等,将物理条件标注在图形的相应位置,寻求因果关系,应用相应的物理知识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从而提高了练习的正确率,培养了学生画图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有时虽然强调了画图分析很重要,但仍然有部分同学解题时偷懒不画图,为此我提出:“无图不讲课、无图不解题、无图不答疑”;要求学生做到:“无图不提问、无图不答题”。我平时上课的时候刻意在黑板上规范画图、板书相应的条件,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探究,突出解答问题的层次性和条理性;要求学生作业时必须在作业本的左侧三分之一区域内画图,并以“十分制”对学生是否画图或画
图是否规范进行评价,采取分数刺激的办法来达到规范画图的目的。
其实,情景分析和画图分析是密切联系而又相互促进的关系,情景分析清楚便于画图分析解题,而恰当的图示分析反过来也促进了情景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提高,有了流畅而准确的情景分析和画图分析,物理规律的运用就显得顺理成章。经过长期的训练使学生养成了情景分析和画图分析的良好习惯,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及时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探析 篇3
【关键字】高中物理 课堂 有效教学
高中物理为一门对思维能力要求很高、规律性强的学科。在课堂实践中发现:虽然部分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辛苦,学生也较为的辛苦,然而实际的教学效果却寥寥。“任课教师教学过程不顺利,学生接受的知识也很有限”这一问题普遍存在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当然,这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因此,现针对高中物理有效教学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内涵
所谓高中有效教学,就是通过高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可以主动学习,通过物理思维解决问题。有效的教学目标应当合理正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提出高中物理课程应当从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对学生培养。其中,“知识与技能”提出了让学生学习物理学的核心观念,熟悉物理学研究的主要技能,了解物理学的主要成就、发展历程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对物理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物理学的应用进行关注等;“过程与方法”提出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出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参加科技活动的热情,敢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意识以及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等。
二、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对策
(一)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营造一个活跃的学习氛围,调动同学们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当运用相关知识点和信息技术辅助配合,为学生创造多姿多彩的学习氛围,通过巧妙增设一些生命知识的悬念和暂时未知的疑问,激起学生深入了解生命知识的欲望,这一方法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被动接受本科目知识变成主动积极地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有效教学顺利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十分重要,让学生从被动学习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去挖掘物理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为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应该注重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关系的培养,保持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课堂管理和效率来说都是有所助益的。另外,应该注重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多样性,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转变被动的身份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可以实行课堂小组讨论、探究合作等新颖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学到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到的知识更加深刻,这对于高中物理有效性教学的顺利实施来说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组建科学实验小组,提高学习效果
由于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每当学生的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其往往最希望老师将答案直接公布,如此一来学生独立思考的与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将会大大的受到影响[2]。所以,在高中物理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形式和优良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独立完成思考。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师要积极开展高中物理探究活动,以高中物理知识为核心,在教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独立进行问题的探究和解决,组建科学实验小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物理科学实验小队进行组建的时候,不适合加入过多的人数,一般为五人左右分一组。要考虑组员之间的差异,比如说几个性格不够开朗的同学分在同一小组内,就会产生讨论的时候气氛僵硬的情况;但是过于活跃的同学分在一组中,则產生过于活跃各自说各自的情况;如果一组中有学生很活跃,其他同学比较内向,合作探究活动就容易成为个别同学的表演秀。老师在进行小组分类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不同的同学的能力及性格方面。例如,有的同学动手能力强,但是不够细致,而有的同学很细心,但是动手能力不够强。把这样不同能力特征的同学分在一个合作小组中,让他们在合作过程中相互之间学习和交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而不单单是从课堂管理的角度出发按学生的座位分成小组,科学实验小组的组建要使各小组总体水平保持基本一致。在组建科学实验小组的过程中,小组内必须有明确的分工,让每一个小组成员对合作探究的成果都负有责任。明确的分工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让小组成员之间相得益彰,提高探究活动的效果。譬如: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课程中,笔者要求同学们通过实验中纸带上的数据测量重锤重力动能的增加量和势能的减少量。小组中有的拿出直尺,有的整理好纸带,有的拿出计算器。在这样的合作学习氛围中,学生参与的积极,多角度,多层次,创造性地对这个问题解决,获得了个体学习难以达到的学习效果。
(三)通过引导性的语言予以学生启思
孔子曾言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悱,此处是指老师故意没有公布相关的解答、结局)在讲课的时候,通过引导让学生由以往的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的去要获取知识,因此需要老师通过生动的课堂语言进行引导学生的听、看、写[3]。引导性的物理课堂教学语言一般体现在上课的时候使用指引性的语言、疑问句、探讨类的语句等,让学生自主的思考学习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处在较为活跃的状况。
实践证明,经由物理教师对相关物理知识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讲授出来,通过汉语学的魅力进行有机的结合,如此一来不但可以让沉闷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还能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
三、结语
可见,营造高效的物理课堂作为一种课堂艺术,亟需物理教师在工作中总结经验,结合学生的性格特征及学习能力情况,组建学习活动小组,将枯燥的知识用生动的语言阐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创设合理的高中物理教学情境,营造高效学习的课堂氛围,还要注意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经由这一系列的措施可大大提高高中物理课堂的效率,促进学生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久旺.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几个着力点探秘[J]. 中学物理: 高中版, 2014, 32(3): 19-20
[2]董玉权.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J]. 教育, 2015 (1): 31-31
浅谈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篇4
一、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我们正处在是一个知识信息呈爆炸式发展的时代, 新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科学成果转换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也愈来愈短.各种先进技术不断应用于教学, 服务广大的师生.比如教学信息的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课堂的出现、教材编制的软件化等等.这些新技术的出现能很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但是同时也对我们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需求, 我们物理老师教师必须改革旧的传统教学观念, 不断的开拓进取, 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我们要经常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进行进修, 提高自身知识的更新速度, 努力掌握物理学最新的科技知识.同时也要提高自己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探究, 需要教师较多的指导和帮助, 而高中阶段则应给学生更多的空间, 让学生较独立地进行科学探究,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应该是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 注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 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养成一定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只有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才能促使他们去思考、去探索物理知识, 从而真正的掌握这些知识.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需要经历以下过程:教师的吸引―学生开始产生兴趣―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研究.我们要注意从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 引导学生联系到物理知识, 引起他们足够的兴趣.
例如, 我们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时, 就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准备一张纸和一个比较重的东西, 同时释放这两样物品.我们既可以让纸水平落地, 也可以让它垂直落地, 也可以把它团成一团落地.然后让学生观察现象, 并要做出解释.他们会得出结论:质量轻的物体不一定比重的物体下落的慢, 主要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原因.这样就会很容易地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启发他们真正的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原因是什么, 从而真正理解了自由落体运动.把生活中的一些事件与物理学知识进行联系, 这样能让学生更深切的感受到物理学就在身边, 物理知识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物理学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要不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激发他们去深入探究其中的原理, 注意从身边发生的现象探索物理规律, 注重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兴趣与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 提升有效教学质量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许多内容, 比如说核反应等, 这些知识既高度抽象化, 同时也难于真实演示和让学生从生活中去体验.学生很难理解, 更不用说去深入探究其中的规律和原理了.多媒体技术的出现, 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为物理有效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它以影像、图片等多媒体信息, 给学生以更加直观的感受, 增强他们参与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物理实验课上运用多媒体技术, 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物体瞬时性的变化和极其微小变化等, 这样能帮助他们理解物理知识, 大大增强实验效果.
比如, 我们可以利用电脑课件将很抽象的磁感线用动画的形式给学生进行展示, 再配上各种颜色的可动线, 使抽象、难以理解的磁场状况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由静变动, 由无声变有声, 再加上老师当场的启发、诱导,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使他们积极地去思考、理解, 这样很容易突破我们教学中的难点, 提高了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中, 有利于教师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物理知识的氛围, 原来比较单一的教师“说”和学生被动的接受、凭空的想象,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帮助把物理知识变得更加生动,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动力, 提升他们的物理运用能力.
四、加强教学反思,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篇5
峪耳崖高中物理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缘由
1、从2004年到2011年河北省承德市高中文科生、理科生分班上看,这些年变化不少,由文科生、理科生基本上是半对半,到现状的文科生明显占优,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尤其是普通高中更为明显,甚至有的学校文科生占75%,调查其中主要原因,惧怕物理的多,这样严重的问题让人堪忧啊!
2、普通高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也很多:第一,从入学的学生素质看,底子薄,能力差,在思想上都是“懒虫”,入学的成绩大都是300分左右,有的甚至200分以下,从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足。第二,从教室队伍的建设看,主要表现在教师出外学习的机会少,甚至没有,都是自己根据以往的经验,一点点的探讨,见识面太窄。第三,从学校教学的硬件、软件上看也存在些问题,学校的配套实验不全,很多实验不能做。第四,学校的环境和家长的素质和时代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美丽的环境能陶冶人的情操。第五,普通高中的学生,辍学严重,他们的思想、能力、知识都没有成熟,就步入社会,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问题。第六,在信息化问题上也存在差异,学生不能从网络上面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得到更多的教学资源。第七,高中物理难,学生的兴趣不浓厚,体会不到高中物理其他方面的美。
二、课题的意义
1、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教育关注每位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与需要,以人为本,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思考和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基础,为我国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发扬优点,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活”的教学模式,变“接受学习”为“自主学习”,学生由“知识的容器”变为“自主探究”,由“单兵作战的自我奋斗”变为“合作互助的团队攻势”。这样才能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2、再从物理学的本质出发,看看为什么研究本课题,第一,物理是一门科学,是高中生的必修课程,包含的内容很多,物理概念、规律、原理、实验,以及物理学丰富的思想方法和严谨的数学表达。第二,物理是一类文化。物理学家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创造的大量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就构成了物理文化,它是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的基本方法就是实践,因而在客观上表现为“真”;物理学创造的成果最终是为了造福人类,它在目的性上体现了“善”;此外,物理学还在人的情感、意识等诸方面反映了“美”。正因为物理学本身兼具真、善、美的三重属性,我们完全有理由说,物理不仅是文化,而且是高层次、高品位的文化。第三,物理是一种智慧。物理学在它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一系列独特而又卓有成效的思想和方法,这不仅对物理学本身有价值,并且对整个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贡献。有人统计过,自20世纪 中叶以来,在诺贝尔化学奖、生物医学奖,甚至经济学奖的得主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具有物理学背景。这就是说他们从物理学中吸取了智慧,转而在其他非物理学领域获得了成功;反之却没有一例是由非物理专业人士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这就是物理智慧的力量。难怪国外有专家精锐的说:没有物理修养的民族是愚蠢的民族。从以上无疑可以体会到学好物理的重要性、必要性。
三、目前国内外研究本课题的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2001年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之后,特别是2003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后,高中物理教学有效策略研究,省内外的论述很多,现简单列举说明一下:安徽肥西农兴中学徐昌存的《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重点研究了有效教学策略,从创设情境、构建、探索、合作等方面分析的;湖北大学物理学与电子技术学院郑淳和郭定和的《高中物理实验课的有效教学策略探讨》主要研究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甘肃省平凉市平凉七中罗微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教学策略转变探讨》重要研究了高中物理教师应当如何适应、对应新课程改革,介绍了教学方法;郑州市郭勤学的《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与策略》重点分析了新课程理念下,以人为本,打破传统物理教学理念,如何开展高中物理教学;金子明的《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主要从教学设计、因材施教、教学评价的制度上做了大量分析;李上才的《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讨》主要研究了高中物理实验课堂有效性问题,应该说专家和学者们研究的 都很好,但是任何教学模式也好,教学策略也好,实验探讨也好,都有它的优点与不足,必须寻找自己的、适合本校的、能培养学生独立的策略。本课题将在学生的兴趣培养、老师对“差生观”的看法、实践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自制教具等方面做下重点突破。将在学生人格的塑造、学生个性的张扬、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得到收获。
四、研究的方法手段
1、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以学生自主发展、兴趣的提高、思想成熟的规律为指导,依据《教育学教程》、《心理学》的理论,调查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自主发展现状,分析主、客观影响因素,学习相关理论,找出高中生在自主学习、兴趣方面提高自主学习、兴趣的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分析原因,研究同类资料,探究学生自主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的提出教育对策,撰写论文。研究实施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实验,探索出适合本校的教学模式,研究出高中生在自主学习物理、提高兴趣的途径。
2、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资料研究法,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首先是搜集和查阅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研究方法的文献资料,二是在拟定方案,实施研究时,查阅同类研究资料,及时借鉴和使用他人的研究成果,为拟定和论证方案提供资料。
第二,行动研究法,本课题是建立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的,本课题 研究的前提与基础就是课题教学实践本身,一边教学,一边研究,把探索研究成果与运用研究成果结合起来,既保证学生学习,又促进我们的课题研究,课题组将会定期的组织研讨:研究的主题、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有效的策略等等,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等多次循环研究,发现问题,形成可操作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讨解决的方法。第三,案例研究法,本课题组先对个别班级和班级中部分学生分析研究,从特殊中找出一般,找出有代表性的原因及对策,然后在扩大范围,在本校选择实验班。
第四,访谈调查法、问卷法,在现状调查与分析时,分析2004年到2011年的高考成绩,把2010年入学的学生和2011年入学的学生作为实验班,通过谈话、访问、开调查会、问卷、测试等方法,收集学生学习中各个角度资料,调查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情况,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对提高学生兴趣的影响情况和方案实施后的效果。
五。、结果和讨论
1、《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转变后进生》,研究论文,2011年3月-6月。
2、《在高中物理实践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研究论文,2011年6月-9月。
六、附录和附注
1、吴洪成主编、田宝军副主编,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
2、王金霞主编,有效课题教学的实施与策略,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
3、雷洪主编,高中物理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李玲主编,传统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北京地震出版社,2004年
5、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题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教师培训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
高中物理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篇6
关键词:高中物理 实验教学 有效策略
新课改明确强调,高中物理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笔者结合多年高中教学实践,探讨一下对物理实验有效教学的思考和认识。
一、激发实验兴趣,提高学生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没有什么能够比兴趣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什么能和学生的学习热情相比可以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为此,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充分调动他们观察实验、动手操作实验的兴趣。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鼓励,合理引导,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中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对物理实验中的新奇、有趣的现象很容易产生直观的刺激,从中感知实验的兴趣,教师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或者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能够很好地烘托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我在教学“改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实验教学时,教学过程中信手拿来乒乓球设计演示实验,让学生直接用手击球,台下学生认真观看,台上学生讲述他们的感受,通过互动,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悟道理。再如,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设计一些更加直观的实验,运用计算机模式带给学生非常直观而又强烈的感觉冲击,学生对物理现象感受非常深刻,对物理实验学习热情陡升。
二、重视学生实验,提高操作能力
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各种测量性实验、实用性实验、验证实验以及探究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增强他们对物理知识和原理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发展学科能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各种实验仪表、仪器和设备直接操作,在实验过程中亲自安排实施操作,自己记录各种实验数据,独立分析各种现象,分析和处理各种误差,观察各种物理现象,理解科学原理,总结各种物理规律。在反复实验操作中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反复的调试过程中,培养学生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在观察中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操作和改进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例如,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教学,我在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教材知识的基础上,熟悉实验的器材、原理和实验步骤,把学生带进实验室,分成实验小组,让学生通过合作,正确运用纸带、打点计时器,并在实验过程中自己记录有关数据,分别计算出加速度以及即时速度等,学会在具体操作中计算各种速度和加速度的问题,真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丰富实验形式,灵活教学手段
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是提高实验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物理实验教学除了课堂演示实验和实验室操作实验,也可以根据教学条件,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利用多媒体开展各种演示实验,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效果。通过自己制作实验课件,或者直接上网搜索各种优秀的实验视频,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增强学生的感知效果,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尤其是一些较为抽象的物理知识和原理,通过制作、运用多媒体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同时,开放实验教学课堂和内容,引导学生把物理实验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系起来,去工厂参观或者实习,开展生活实验,从生产生活中感知物理实验,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例如,学习“自由落体运动”的有关知识,教材仅给出了一张自由落体的频闪照片,让学生感知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加速直线运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进行大胆灵活地处理,可以首先请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有关知识,自己感知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然后请学生自己设计出一定的实验方案,进行猜想验证。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在实验方法的选择时,就会选择s=1/2 at2或者选择v=at,教师组织学生及时进行讨论,在选择s=1/2 at2的公式中,测量时选什么精密仪器,现实条件不好满足;如果选择v=at,v又是一个不容易测出的量;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Δs=恒量”这个关系,应用方便。这样的实验教学设计,学生不仅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而且能够通过讨论学到更多的研究方法。
四、做好活动评价,激发学习动力
评价是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对学生的实验,需要进行必要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指正和鼓励。一方面可以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矫正,帮助学生正确实验,提高学习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评价激励,给学生一定的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感受到自我的价值,感受到学习探究活动的快乐,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效提高,树立学生的实验学习的信心,获得持久的学习动力。
例如,学习“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教学内容,我组织学生亲自操作,结合原理和步骤,自己设计表格,分别测出每次钩码的质量对应的弹簧长度,算出弹力的大小,再找出他们的之间的数量关系,计算出弹簧的所受弹力F与弹簧总长L之间的函数关系,并测出弹簧的劲度。对于出现的细节问题教师进行及时指正,对于学生规范的操作给予表扬,同时,鼓励他们改进操作,优化实验效果,减少误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总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要立足学生和教材实际,突出学生主体,围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实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健.对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困境的分析与探究[J]. 文理导航:上旬,2011(3).
[2]鲁世明.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J]. 物理教学探讨,2011(5).
高中物理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 篇7
一注重情境教学, 吸引学生
物理课并不是非常有趣的课程, 甚至有点枯燥乏味, 基础薄弱的学生难以对其产生兴趣, 因而教学中应注重创设适合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情境, 这有助于吸引学生, 以兴趣入门, 自然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摩擦力时, 我指定一个成绩一般的学生表演“一纸托千斤”, 将一定直径的钢管一端用纸密封, 并在钢管中装入细沙, 把一木棒放在钢管另一端, 木棒上可支撑几百斤的重量, 学生感到很好奇, 我顺势引入摩擦力进行讲解, 因为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 因而每个学生听得都非常认真, 这就达到了教学目标, 而且师生都感觉愉悦, 课堂教学有效性明显提高。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具有一定的困难但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 需要学生自己努力克服的学习情境。创设问题情境需要教师全面把握教材, 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精心设计提问,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他们的认知冲突, 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自觉和主动的地位, 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研究的问题上来, 当然教师也要相信学生有能力解决问题, 勇于把大量的课堂活动直接给予学生, 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课堂, 并把课堂所学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创设合作学习模式,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指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形式下, 适时分小组学习的形式, 以改善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教学模式, 构建全班教学、小组集体合作学习、学生个体学习的教学动态组织系统, 通过师生、生生的多项互动交流, 使每个学生均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合作学习模式既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的学习心得, 又能使学生养成注意听取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此外, 合作学习无形中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这可淡化学生之间的对比意识,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形成健康的竞争意识。鉴于合作学习模式有诸多优点, 建议在教学中, 物理老师能尽可能地创造合作学习模式,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实现教学行为多样化, 避免单一
在教学中, 教师一般倾向于选择自己熟悉、可控程度高的教学行为, 因此教师的教学行为往往表现出一种习惯性, 这就使部分不适应这种教学行为的学生可能成为“边缘学习者”, 因而在教学中, 为照应每个学生的独特性, 我们有必要使教学行为多样化, 多样化的教学行为不但可给有不同需求的学习者提供适合的学习条件, 而且可减少“边缘学习者”的出现。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我发现教师惯性化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积极性、思维参与水平之间总是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即学生会以某种相应的行为去对应教师的某种教学行为, 结果是即使优秀学生所能达到的最大发展水平也是相对确定的。因而教师必须改变其教学行为, 方可激活师生的创造性。
五信赖学生, 放手让学生自己做
教学中, 很多学生的依赖心理很重, 他们碰到难题, 不去主动思考而是放下, 有的甚至直接去抄袭别人, 这可能与当今父母什么都一手操办有关系, 但我想这与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也脱不了干系。传统教学中, 教师都是保姆式的教学, 面面俱到, 没有放手让学生自行寻找答案, 久而久之, 学生便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 想着老师会公布答案, 无须自己探索。常常会有教师面对那一张张令人无奈的物理试卷叹息:这个问题我已经讲了多次了, 例题也讲过了, 为什么还做错?因而, 我们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讲课时应尽可能地给学生留出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 鼓励他们主动、独立地思考问题, 引导他们寻找答案, 而不是简单地送给学生问题的答案, 应透过答案引导学生寻找学习方法进而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六有效运用课堂评价
教学中, 很多教师对课堂评价很是随意, 其实不然, 高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敏感期, 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都有可能影响学生一天的情绪, 甚至影响他对你所教科目的兴趣, 课堂评价尤为重要, 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 因为课堂评价具有导向和激励功能, 教师积极的评价可帮助学生克服质疑的心理障碍。评价是为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的智慧火花, 适时适度地给予积极评价,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尝到独立思考带来的成就感及愉悦感。
总之,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法多种多样, 但无论哪一种方法, 都无一例外地要求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关心学生需要,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联系学生生活进行教学,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习惯, 并把自己所学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高中物理概念有效教学策略探微 篇8
一、概念有效导入策略
任何一位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都不会在课堂一开始就展开本节课的教学, 他们往往会结合各式各样的内容进行一段课堂导入, 随后再开始新概念教学。对于物理概念相对比较枯燥、繁琐的知识而言, 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刺激学生的思维运行,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进行概念导入教学, 将物理概念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让学生通过身边的生活实际理解概念。例如, 在讲解“牛顿定律”时, 教师可结合人提水桶的例子进行教学, 首先对水桶进行受力分析, 得到人对水桶向上的提拉力与水桶自身的重力互为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由此导入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然后结合受力平衡原理, 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进而让学生深刻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本质。
二、概念情境教学策略
高中物理概念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 要物理概念教学有效, 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有效的物理教学情境。高中生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对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 教师必须妥善引导学生将对教学情境的兴趣转化到物理概念的学习上。笔者认为, 教师可以物理概念的起源作为依据创设物理情境, 激发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掌握程度。
例如, 在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章节内容时, 教师可以结合牛顿与苹果的故事创设相关情境进行概念教学:牛顿在苹果树下睡觉时, 被落下的苹果砸到。于是, 他便疑惑: 为何苹果只会落向地球而不是远离地球呢? 此时, 教师可以引出本节课万有引力章节的概念要点。通过对万有引力定律思维起源的情境再现, 学生在惊叹古人智慧的同时, 也实现了概念的掌握, 笔者相信, 这样的物理概念教学学生必定终身难忘。
三、概念分步教学策略
在对抽象性、复杂性较强的物理概念进行教学时, 教师不妨实施分步教学策略。例如, 在功和能章节, 我们首先介绍的是功, 然后是功率, 最后才是机械能守恒定理, 这其中的关系是逐层递进深入的。因此, 在进行功和能的教学上, 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深化功、能以及功率的教学。“功”是能量变化的度量衡; “功率”是做功与时间的比值, 表示做功的快慢。从以上的物理概念就可以看出概念教学的分步原则, 由浅及深, 逐层递进。
在物理概念的分步教学中, 教师必须针对各个层次概念的特点, 选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例如, 在对“功”“能”的介绍上, 教师必须强调这些基础知识组成的词眼。“功”, 首先必须是具备做功的本领, 运动的汽车具有动能, 静止的汽车则必定不具备动能。再按照功的特点将其分为机械能、势能等, 针对这些能量分类原则进行教学, 势能的大小只与其高度有关, 动能则与物体质量、速度有关。最后, 由机械能和势能之间的关系, 得到能量守恒定律。
四、概念运用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 教师做得最好的就是概念联系生活实际, 实施题海战术。但是, 这样并不适合全体学生, 也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 在高中物理概念运用的教学中, 教师应优选题型、巧设问题, 提高物理概念运用教学的效率。
例如, 教师在完成“重力加速度”一章的教学后, 不妨布置一个概念实际运用问题, 及时检验学生的概念掌握程度。如“航天飞船在距地面5 km处打开降落伞, 速度逐渐降至5 m/s, 之后按照这个速度在大气层中匀速降落。在距离地面还有2 km处时, 飞船开启缓冲减速发动机, 飞船到达地面时, 其速度刚好降至零, 求最后减速阶段的飞船加速度”, 教师可以针对这个科学现象安排学生进行过程分析: 飞船进入大气层是自由落体运动, 打开降落伞后是匀速运动, 最后阶段开启缓冲发动机是减速运动, 这样有助于学生顺利求解减速阶段的飞船加速度, 同时加深对加速度的认识。这类实际问题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与创新 篇9
一、选择与设计“交往”的“开放”的教学策略
现代教学论认为,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传统的教学 是把这种交往仅作为“师传生受”的过程。新课程的教学观要求把这种交往变革为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只有平等的“对 话”, 才能实现智慧的撞击、经验的共享、心灵的契合和理性的升华。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交往, 既包括物理需要、物理兴趣、物理知识、物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又包括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方面, 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往, 实现师生互动, 在“沟通”与“对话”中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加强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世界的相互联系是选择和设计开放的物理教学策略的基本途径。实际上, 现实生活世界中蕴藏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物理教育资源。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物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物理的过程中, 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物理教育资源与物理教材知识两者融通起来, 学生就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 就有可能深刻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和价值, 就有可能增强自己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物理课程中所涉及的力、运动、电路、传感器、电动机、发电机等知识, 既是书本物理知识, 又是生活中的物理。引导学生从书本的世界走向生活的世界, 不仅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有利于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而且引发联想、生成创意。
二、活用教学方法, 防止课堂教学模式僵化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没有最好的方法, 只有较适宜的方法。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是, 老师在教学时, 先出示例题, 然后由学生进行讨论, 接下来老师进行讲解, 最后让学生做一些练习。在很多情况下, 学生是经过反复操练形成某种技能的, 这种教学方法是过去所强调, 对提高应试考试有时也有效, 但是这种练习如果过度进行, 就会导致学生形成对待学习的负面态度。
课堂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教学过程中, 过度地注重模式, 机械地套用一种模式, 往往只流于形式, 处于被动僵化的局面。各种教学方法在实现目标方面都有其独特作用, 但也有其缺陷, 每一种方法和模式能够发挥其最大作用是建立在一定教学内容、学生水平、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的。 不同课时的教学内容、不同班级的学生等都是可变因素。因此, 课堂教学中要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建构多样化、最优化的课堂教学体系, 做到“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理解实验原理, 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明确各个实验的目的、原理或理论根据,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对实验进行设计, 包括用什么物理定律、公式, 电学实验用什么电路图等。还应弄清哪些是已知量、被测量, 然后选择所需要的仪器和实验条件, 进而设计好实验步骤, 画好记录表格, 等等。教学中, 教师可先有示范, 让学生模仿学习, 也可由教师提示, 学生独立摸索安装调试仪器, 进行实验步骤及完成实验表格的填写。
四、注重培养实验中的物理思维方式
在实验中常用的物理思想方法有等效法、累积法、控制变量法、留迹法、图像处理平均值法, 这要学生能够领会和理解, 并能在每个实验中找出到底用了什么物理思维方式。比如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就用了等效法 (用位移代替速度) 、累积法 (重复打了许多点) 、留迹法 (用复写纸留下小球落地后的点) 等物理思维方法。在教学中, 教师启发学生找出各实验中的思维方法, 能够让这些思维方法深入学生的脑海, 并用于那些可能遇到的探索型、创新型物理实验题。
五、精心设计作业内容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教育创新意识已深入课堂, 深入到物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作业的设计也要创新, 要以批判的眼光继承与发扬传统物理作业的优点, 抛弃难、繁、偏、旧的弊端, 淡化浓重的人为编造痕迹, 以学生发展为目的, 设计形式多样, 异彩纷呈。设计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 例如在《汽化和液化》一节教学后, 为学生设计的作业内容是:炎热的夏天, 小狗常常张开嘴, 伸出长长的舌头, 小狗为什么会这样做? 类似这种物理联系生活, 生活离不开物理的激趣作业, 为学生提供了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空间。
六、开展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学习是指从课堂教学或现实生活中选择研究主题,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景,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 获得物理知识, 促进物理技能、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学习过程。
七、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 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二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演绎出来的。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 应努力成为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还要注重科学探究, 多让学生参与探究, 经历探究过程, 体验获得探究结论的喜悦。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篇10
一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 重视习题数量, 轻视习题质量。有些物理教师认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所练习的题量成正比。尤其是高三的教室里, 每天试卷满天飞, 教师让学生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 影响他们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 使得结果事倍功半。
第二, 重视习题的难度, 轻视习题的基础性。忽视物理习题的基础性, 造成学生的基础不牢固, 知识结构不完善, 造成学习中的“难而不化”。
第三, 重视习题的结论, 轻视解题的过程。这些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方式, 并没有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只要题目形式稍加变换, 错误又会出现。
第四, 重视理论学习, 轻视联系实际。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解题的思路、方法与技巧, 认为这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忽视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虽然学生掌握了某些解法与技巧, 但对于物理问题的认识仍停留在课堂、习题训练的层面上, 对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往往视而不见。
二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有效策略优化
1. 加强提高教师习题教学素养的培训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想提高习题教学的效果, 必须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与时俱进, 时常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法, 学校可以抽时间集中组织教师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中学继续教育网在线学习新课程理论, 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及时关注教育成果和新课程理念。在教研组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中, 大家应针对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对现阶段的教学内容做详细分析, 探讨依据教材应该怎样配备优质习题, 使大家能有统一的认识。新课程理念下的习题教学绝不能以讲代练, 更要重视习题教学的质量, 教师要注重引导, 做到习题教学的精心准备, 精讲精练。
2. 充分挖掘教材习题资源
习题教学研究不能只研究习题, 更应当重视研究教材。教材是学科知识的浓缩和再现, 是学科知识的载体, 教材的价值在于“规范”和“控制”教学。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 深入挖掘其内涵, 灵活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运用, 使之能够更适合于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 服务于学生的需要, 这有利于学生将教材内容转化为自己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识是提高习题质量的有效途径, 这不仅注重了习题的针对性, 也提高了习题的基础性, 避免了习题太偏太难, 使习题教学源于教材, 又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3. 重视学生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
习题教学过程中, 只重视结果解答的习题教学是很难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 教师要放开手, 给学生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勇于自主探究、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学习。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 又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总结物理规律, 达到不仅会做题, 还能知道习题所考查的知识点的要求, 并能清楚地向其他同学表达出来。
4. 构建学生的知识网络
一般来说, 个人掌握的知识越多, 知识结构越合理, 相应的创造能力就越强。教师在习题教学过程中, 一定不能就题讲题, 那样学生学到的只是零碎的、片面的知识点, 会造成知识结构上的薄弱点。教师在讲题的过程中不仅要能把一道题讲好, 还要善于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让他们把知识点穿成线, 把知识线连接成网, 变成一个有序列、有层次的整体的知识网络。有了合理的知识网络之后, 在解题的时候就能选择合适的方法对症下药, 避免了解题思维的混乱、生搬硬套公式和解题方法。
5. 通过实验促进提高习题教学的效果
物理习题教学涉及物理教学的各个方面。物理概念、规律的掌握需要习题的训练来巩固, 物理实验原理、方法的考查也需要通过习题教学来进一步熟练。反过来, 通过实验也能促进提高习题教学的效果。小实验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 还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图境, 顺利地掌握物理规律和方法。课堂上能直接做的实验就在课堂上演示, 比较复杂的实验可以播放Flash动画演示等, 这样学生便会很容易明白一些现象的原理, 在习题的解决中, 学生的思维就有据可循, 避免学生遇到习题时不能清晰地建立物理图境而感到无从下手。
6. 改革习题教学评价机制, 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教育评价是教育领域中一种最基本的活动, 它是有效教学的一个基本方面。几乎所有的教师每天都在有意或无意地评价自己的学生, 同时学生也在默默地评价着教师。但这种评价并没有被拿出来研究, 以促进师生的发展。因此, 通过改进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 使教师和学生都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能够有效地促进习题教学策略的优化。可以针对教师在习题教学认识上的误区、教法上的缺点和学生解答问题的误区, 制作一个评价表格, 定期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三结束语
总之, 通过新的习题教学评价体制, 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和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不仅能答对题, 也更加注重自身思维能力的锻炼, 从而有效地提高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景元.浅谈物理学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教育探索, 2000 (1)
[2]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3]俞红珍.论教材的“二次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浅论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篇11
关键词: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高中物理这一学科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也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过程中,教师辛苦地教,学生辛苦地学,有时却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有效提高高中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让更多的学生顺利地完成高中学业,现对高中物理有效教学进行如下探讨。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
一堂好课的开始需要良好的教学情境,建构主义提出,知识的发现、发生以及运用是孕育在情境教学中的。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于有效的学习,来自于有趣的心灵,有趣的心灵又与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关,有效的情境对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促进作用。学生的学习及获取知识也是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的。所以,设计教案时,还要充分考虑问题情境的创设。
二、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学,教师给出自学的学案,让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对于简单、易懂的知识要求学生讲解,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老师要经过引导来解决问题,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疑点问题要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产生共识。对于学生通过讨论还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汇总,再做精讲解释,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时,教师还要加强引导,让学生结合教材和学案,解决难以解决的问题,让讨论交流起到解决问题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情景再现与画图分析之习惯
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加强习题训练。通过练习培养他们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促进了教师和学生间的书面交流。当前,大多数对物理情景的表述主要是以文字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的,学生在阅读中再现了物理情景。有些练习题目与我们的生产、当前的科技生活有一定的联系,为了理解题意,表述问题,设计练习题的老师会利用文字隐含已知条件,隐去某些具有物理意义的文字,这样情景分析显得举足轻重。大多数学生只注重结论,不注重分析,会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沒有进行情景分析,不会分解问题为一个个小的问题,只是对物理规律的套用,使解题出现很大的偏差。所以,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还要加强情景分析。让学生学会读题和说题,对习题中的情景特点加以分析。
除此之外,有些习题没有配图,我们要引导其加强对题目的理解,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再就是将物理情景与物理模型图相对应,把物理条件与图形的对应位置结合在一起,结合相应的物理知识来分析物理问题,培养学生利用画图来解决问题的习惯。
四、加强有效练习
练习反馈促进了有效教学的实施。练习反馈出学生的掌握情况,练习题目的不同,会导致相反的效果。研究显示,简单化、机械化的练习,能够巩固基础知识,但是对于高层次的思维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我们所提到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却得不到发展,甚至会起到负面作用。所以,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设计有效练习,比如教师要设计具有一定基础的、可供选择的,具有开放性、探究性以及自主性的题目,在设计题目时还要注重具有研究性与应用性问题的开发与设计。通过有效的练习,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并体验到学习之乐趣。
总之,教师注重教学的有效性,会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也会得以发挥,当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学会了主动认知以后,知识的建构就有了基础。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求教师加强学习,经常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地提高教学的效率,使教学的有效性得以落实,以便有效地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九俊,吴永军.学习方式的变革.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2]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篇12
新型下高中物理学科的开展与以前传统的教材不同,它在课程目的、结构、内容等方面都与之前有很大不同。新型下高中物理要求学生和老师都得有创新精神,不能像以前一样,就题论题,结果下次遇到相似的问题依然不会解答。要培养学生自己寻找题与题之间的相似和差异,然后通过自主寻找答案或者与同学讨论找到答案的方式进行学习。作为老师需要通过创新建立不一样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所讲内容。
1. 新型下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
新型下高中物理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情况。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考试的内容,也要求学生了解物理在日常生活中对经济所起到的作用。
( 1) 新型下高中物理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型下高中物理对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型的课程要求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重视学生日后的发展,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熟练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同时,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尽力让每个人都参与到物理实验中。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不同,新型下高中物理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物理的魅力。
( 2) 新型下高中物理的培养目标。新型下高中物理提出全新的培养目标,首先是学生要对物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充分掌握,让学生学习物理学家对科学的态度和研究精神。其次,要求学生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加深对物理课程的学习。最后学生通过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通过对物理学家生平的了解端正自己的价值观。
2. 有效教学的含义和要求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发展或进步。有效教学包括教学效果、教学效益与教学成效。 其核心问题是教学效益,也就是说怎么样的教学拥有最佳效果。有效教学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为前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物理学科学习中开展有效教学,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的概念、规律和方法。
3.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通过实践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 1) 教学中注重关注学生的兴趣。学习最主要的前提是学生要有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如果学生对所交内容没有兴趣那就很难完成学业,如果兴趣过于广泛则很容易忽略最初学习的目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掌握课程进度,通过适时的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来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时候,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引起学生的关注。可以事先提出 “当车遇到障碍物,紧急刹车时,车停下来后坐在驾驶座上的人继续向前运动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从而引出牛顿第一定律。
( 2) 教学中注重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参与体验。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有时候,虽然老师已经讲的非常详细,但是学生仍然难以理解其中的含义。这其中的关键原因就是学生没有融入其中,缺乏参与感,不能实际体会知识点的内涵。让学生更好理解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参与其中,通过对实验的准备、操作以及观察,使他们能自己得出实验结果,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为自己答疑解惑。实验结束后,再进行分组讨论,使学生牢记所学知识。
( 3) 教学中注重知识与生活像结合。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需要用到物理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激发学习的兴趣。在具体问题中,让学生结合新旧知识找寻解决办法,或者说让学生通过对之前学过的东西举一反三,发现新的问题。解决和寻找问题的过程也是巩固知识加深记忆的过程,与日常生活像结合,也让学生学会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样的物理教学是非常有效的,学生也会记忆深刻。
( 4) 教学中加强实验的演示和多媒体的应用。二十一世界是信息的时代,多媒体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物理是一门需要实验才能得出结论的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实验的演示, 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将多媒体应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将物理抽象化的内容具体化,使学生能够突破想象的空间,更深入的学习。
( 5) 教学中注重培养物理思想与方法。物理学科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物理的思想,这样有助于理解课本内容,也能开拓和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在题意换了一个说法后就不会解答的情况。这就说明学生缺乏物理思想,只会生搬硬套的做题。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物理思想的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新型下高中物理学科的主要教学阵地还是课堂,即使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离不开课堂的教学活动。必须要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提升课堂效率。物理学科作为高中学习阶段比较难学习的课程,需要老师进行更加耐心的引导。通过将物理生活化,加强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成绩与能力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郑淳,郭定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概念课的有效教学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1).
[2]黄群峰.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做到有效教学[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5).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推荐阅读:
高中物理有效课堂策略05-18
高中物理有效复习策略08-06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07-22
高中物理的有效教学10-29
高中物理创新教学策略05-16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09-02
浅析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的难点与多样化策略07-31
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12-07
高中物理复习课策略07-09
高中物理解题策略分析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