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复习课策略

2024-07-09

高中物理复习课策略(精选11篇)

高中物理复习课策略 篇1

笔者结合课文《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问题和能量问题》 (以下称“电”) , 谈谈物理复习课的反思问题。

在物理复习课中, 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 则学生精神振奋, 可以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 这就是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物理的心脏, 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理所应当地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在《电》的课程设计上, 我精选了如下例题:

例题1:如图甲所示, 两根足够长的直金属导轨MN、PQ平行放置在倾角为θ的绝缘斜面上, 两导轨间距为L。M、P两点间接有阻值R的电阻, 一根质量为m的均匀直金属杆ab放在两导轨上, 并与导轨垂直, 整套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 磁场方向的垂直斜面向下, 导轨和金属杆的电阻可忽略, 让ab杆沿导轨由静止开始下滑, 导轨和金属杆接触良好, 不计它们之间的摩擦。

(1) 由b向a方向看到的装置如图乙所示, 请在此图中画出ab杆下滑过程中某时刻的受力示意图;

(2) 在加速下滑过程中, 当ab杆的速度大小为v时, 求此时ab杆中的电流及其加速度的大小;

(3) 求在下滑过程中, ab杆可以达到的速度最大值.

题中的三个问题指向性非常明确, 从 (1) 问中直接将对空间例题图的受力分析直接引向平面图进行受力分析, (2) 问中直接将学生引导到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加速度及电流问题上, 在第二问的基础上, 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分析, 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

例题2:MN为中间接有电阻R=5Ω的U型足够长金属框架, 框架宽度d=0.2m, 竖直放置在如图所示的水平匀强磁场中, 磁感应强度B=5T, 电阻为r=1Ω的导体棒AB可沿MN无摩擦滑动且接触良好。现无初速释放导体棒AB, 发现AB下滑h=6m时恰达稳定下滑状态。已知导体棒AB的质量m=0.1kg, 其它电阻不计。 (重力加速度取10N/Kg)

求: (1) AB棒稳定下滑的速度; (2) 此过程中电阻R上消耗的电能;

第一个问题是“例题”1的应用, 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 使问题具有针对性, 也可以使复习内容由动力学问题自然过渡到能量问题。解决一问后, 教师以问题的形式过渡:“电磁感应过程中产生的电能是凭空产生的吗?”“电能是由什么能转化而来, 又是通过何种形式进行转化的?”进而带领学生开始对能量问题进行研究。

反思之一:此节复习课优点之一在于所选题目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基础性:复习题的选择避免开始就是偏题、怪题和难题, 这对巩固基础知识是非常不利的;其次, 复习题应该具有针对性, 一节课上下来, 一个章节或一部分知识复习过后, 重点在哪我们的习题就要针对到哪, 起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 不要让一些无用的“充数”题目冲淡了重点;再次习题应该具有量力性, 难度要适中, 太容易则不易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 太难则成为学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让学生望而生畏, 抹杀学生的自信心。要把握一个“度”, 让学生“跳一跳, 够的着”, 题量也要适中, 并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还有, 习题应该典型,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起到有“一题”涉及到“一类问题”的效果, 而不是就题论题, 所以课后还要有选择性地布置作业加以巩固, 当然, 练习题也要精典;而最后, 还有一个习题的层次性问题, 知识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 习题也应该把握一个由易到难的逐步上升的台阶, 要避免讲授完新知识后, 立马把大量高三的复习题, 针对该知识点的高考题搬过来一阵狂轰滥炸, 好像难不住学生就显示不出老师的水平似的。

反思之二:如何提高物理复习课的质量, 使师生辛勤劳作, 换得丰富的硕果?我认为, 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 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练习的机会。

笔者课前针对复习课的教学目标, 设计出这两道题, 将有关物理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方法与物理思想溶于其中, 即以题目为骨架编拟课时教案, 在具体教学中, 以题目开路 (先出现题目, 再出现其它) , 让学生先做了“例题”1,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去解决物理问题。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 回顾所学的“方法”并作出相应的选择判断, 通过对题目的先行练习, 教师再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 教师借题发挥, 画龙点睛, 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 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发现规律性的东西, 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 变“讲练讲”为“练讲练”, 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

反思之三:题目解完后, 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 本题复习了哪些基础知识?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 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题可以推广, 引申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 (一题多解) ?把后两个疑问交给学生, 使他们不断地反思, 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 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 由面到体,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反思使人进步, 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有效性, 值得我们继续探讨。

高中物理复习课策略 篇2

铁力市第一中学物理组 李锋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学习过程中要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的教育新理念,已成为物理教学改革创新的关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勤于思考。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知道“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物理学科,其知识来源于生活,是人们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科学真理,隐含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直至获取真知的全过程。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实验是最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践行方式,物理实验让学生有了亲身参加实践的机会,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与能力。所以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开发物理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通过物理实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发现“问题”的情境下,产生的一系列诸如观察、实验、总结和交流等学习活动。在物理学习中,除了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外,教师更要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而物理实验是非常形象、非常生动而又直接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之一。

2.通过物理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和素养。通过物理实验来验证假说或猜想,就要求在实验中严格控制实验的条件。探究性学习中的假说或猜想的实验方案,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实验结果,要使实验能够验证假说或猜想,实验条件必须和题设的条件一样。通过在实验验证过程中对实验条件的选择和控制,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了解到对实验条件控制是实验的灵魂,从而有效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3.更新认识,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功能。长期以来,人们在物理教学领域中,过多地注重实验所起的验证原理、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获得知识和培养实验技能的作用,而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功能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以物理实验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途径,就必须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恢复物理实验的探究性面貌,发挥物理实验的探究功能。

在课堂教学中和物理概念一样,在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探索、总结物理规律的亲身体验和过程。即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提出问题,做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去揭示知识规律,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学习获得物理规律常用的科学方法是:“提出问题、搜集信息资料-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实验验证-归纳演绎-物理规律”。

4.以习题为载体进行的多角度探究性学习

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优化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选取一些学生在知识理解上存在盲点的题目,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索。

例如,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车,小车与绳子的一端相连,绳子另一端通过定滑轮吊着一个质量为m的砝码,砝码离地高h,若使小车、砝码从静止开始释放,到砝码着地时,在此过程中,绳子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为多少?部分同学得出这样的答案,绳对小车工做功为mgh,我问了这样的同学是怎么考虑的,他们认为当拉力与位移方向相同时,拉力做功就是拉力与位移的乘积,我对此说法先不做定论,而是把问题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并作提示,这样大家拿用纸和笔,你一言,我一语分析起问题,有的同学以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绳的拉力,进而求出拉力做功,有的同学先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再运用动能定理求出绳拉力所以做的功。通过这样的以习题作为探究的载体,培养了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协作精神,也必将增强同学们进行探究学习的信心。

5.把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改为随堂实验。目前,我国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主要有三种形式:演示实验教学、分组实验教学和课外实验活动。课堂实验教学以前两种形式为主,这两种教学形式各有其优点和缺点。演示实验教学相对于“灌输教学”而言,注意了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效果较显著,但因学生未亲自参与实验,对物理现象的认识不够清晰,对知识的掌握不很牢固、深刻,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也难以很好地得到培养;学生分组实验虽是学生做实验,对已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验证或测定某个物理量,加深了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但难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开拓精神。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优点合二为一的教学方法是随堂实验教学。一般来说,在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前,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授课和做演示实验,无形之中,重复了课时;而随堂实验教学是师生在实验室共同做实验来“重新探索”或“重新发现”物理规律,无需实验前教师专门做演示实验,节约了课时,而且能产生启发性的教学效果。如“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两节课,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合并为学生随堂实验,通过电火花描迹,学生能很快得出“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并做出了a—ΣF和a—l/m图象,既解决了“牛顿第二定律”演示实验难做的困难,又减少教学时间,并且将验证性实验改成了探索性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6.变经典实验为学生尝试设计、创新实验。教材中的一些经典实验,有的由于实验条件难以控制,难以达到实验所需的条件,有的由于其它条件而使实验结果和教学内容难让学生信服、接受。如果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和创新这些实验,则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7.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补充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可采取适当补充物理实验的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要求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最值得选择的内容应该是对于学科来说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那些概念和规律性知识,因为学生真正理解了这样的知识.就等于掌握了学科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

探究性实验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自己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改善高三物理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篇3

一、知识经验化加强记忆

高中物理选修3-3和3-5部分考试说明中有大量的需要识记的知识规律,如布朗运动的规律,晶体非晶体的区别,黑体辐射的规律,人类认识原子、原子核的物理学史内容等。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指出,要让学生的学习有意义,必须让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经验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如果在复习重现具体知识内容时结合具体的实际生活经验,就能促进和提醒学生把难以理解的物理规律和真实已知的具体事件建立逻辑上的联系,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容易地记住和理解相关的物理规律。

例如,复习黑体辐射规律:随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没有针对这一知识的相关演示实验,所以学生对这部分规律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尤其是对辐射强度极大值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常常记错。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经验来降低学生的记忆难度:夜间行军时,常借助仪器接受红外线来判断敌军的位置,因为温度高于环境温度的人体辐射出强度更大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强度越大);白炽灯通入小电流时,灯丝发微微的红光,而加大电流至额定电流时(灯丝温度升高),白炽灯发出白光(包含各种频率的可见光);高温使钢熔为钢水,发出青蓝色的光(温度越高,辐射强度极大值频率变大,波长变短)。直接识记规律对一些学生有难度,但是一些生活现象是学生感兴趣且记忆深刻的,这样的生活现象的引入和分析,对学生识记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有很大的帮助。

像这样把实际生活经验和物理知识规律结合起来的概念复习,是真正有意义的物理规律复习方法。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规律和生活现象的逻辑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复习过的规律记忆正确而深刻。同时,这种方式的复习教学对学生物理学习逻辑思维能力也进行了一定的训练。

二、问题驱动化促进思考

选修模块中有关物理规律和物理学发展史的内容很多,如果复习平铺直叙只是把规律一条条地整理出来并在黑板上罗列,难免让学生觉得无聊,难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分心走神。而物理规律逻辑性很强,规律的建立和实验内容的确立都是经过了前人缜密的逻辑思考而得出的,教师在上复习课时也要利用这种逻辑性,以问题驱动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通过具体物理问题的解决去认识规律、找寻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这种以问题带动思考的复习方法与建构主义教学观念吻合,学生把当前复习的内容与已经知道的其他内容相联系,为了解决问题而对这种联系进行认真的思考。这样学生就成为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充分地发挥了自己在复习中的主体作用,课堂的参与度和思维量也提高了。

例如,光电效应实验现象和规律的复习,可以结合光电效应实验,从实验现象、规律以及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角度来提出问题。笔者在复习该部分内容时提出了以下一系列问题:

问题1.光照在金属上,发生光电效应,而光电子肉眼难以辨别,应如何证明光电效应已经发生?学生容易想到利用灵敏电流计显示电流情况来判断光电效应的发生。

问题2.改用不同的光照,发现当光的频率大于某一值时,灵敏电流计有示数,而当光的频率小于该值时,不论光的强度如何,灵敏电流计都没有示数。这样的现象说明光电效应具有怎样的规律?学生容易总结归纳出规律:光电效应能否发生取决于光的频率,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即可发生光电效应。

问题3.如何知道溢出光电子的数量?学生能想到根据灵敏电流计的示数推测电子的多少。

问题4.这样的推测不一定准确,光电子出射方向不定,并不是所有的光电子都能到达另一极,且溢出的光电子能到达对面极板的数量还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如果学生不能想到具体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如果所有的光电子都能到达另一极板,则灵敏电流计的示数就能反映溢出光电子的多少,如何让所有溢出的光电子都能到达另一极板?这样让学生主动思考想出加正向电压,也能理解饱和电流的含义。

问题5.如何可以知道溢出电子的动能大小?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学生能主动忆起反向的遏制电压。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学生复习规律,避免了枯燥的课堂规律复习,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这样的问题过后,学生也更容易理解饱和电流的大小与光电子数多少的关系,遏制电压的大小与光电子最大初动能的关系。

选修模块的复习应避免枯燥的知识回顾,多利用物理情境创设问题让学生感受物理学思维的魅力,帮助学生在复习课的课堂上积极动脑思考,不仅能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复习热情。

三、选题综合化提高效率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已经出现了很多把力学电学和选修模块综合的内容,如光电效应复习结合了电场对带电粒子的运动的影响,碰撞问题中能量是否守恒的问题等。在复习时教师也可以参考教材上对这些部分的处理。比如复习天然放射现象射线的种类时,可以结合课本上的三种射线在磁场中的偏转情况,设计新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未知射线中可能含有怎样的粒子,如何确定其电性及其荷质比,回顾洛伦兹力和左手定则。这样做不仅能够巩固相关的力学电学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也对学生理解所复习的选修内容有很大帮助。

在复习中可以选择一些综合性强的练习题作为巩固重要力学电学原理方法的材料。笔者在高三复习时讲评过2013江苏南京盐城一模的一道题目:如图1所示,一弹簧竖直悬挂气缸的活塞,使气缸悬空静止,活塞与气缸间无摩擦,缸壁导热性能良好。已知气缸重为G,活塞截面积为S,外界大气压强为p0,环境温度为T,活塞与筒底间的距离为d,当温度升高ΔT时,求:(1)活塞与筒底间的距离变化量;(2)此过程中气体对外做的功。

在讲评完本题之后,笔者设计了额外的的思考问题:该过程中弹簧的伸长量变化了多少?如果气缸是放在地面上的,活塞与桶底间的距离变化量是多少?通过以上的思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气缸密封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问题及气体压强的求解方法,也能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力学中受力分析的方法和分析弹簧弹力应注意的细节。在选修模块的复习或习题讲评中,教师应设计问题或情境巩固常见力学电学的知识。这样做能加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思维强度,对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提高有很大帮助,更能提高高三复习课的效率。

高中物理高考复习策略 篇4

一、研读《两纲》, 分析高考试题

高考试题源于教材, 稳而不难、新而不偏、活而不怪, 具有“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实、体现课改”的特点, 妙在源于教材灵活迁移。如人教社新课程版第二册P101《思考与讨论》中的一个讨论题, 该题曾是1986年和2006年高考试卷中的考题, 不过改换成比较带电杆的电荷在P1点所产生的大小和方向, 确定P2点处的合场强, 需要用到带电细杆的对称性和电场的叠加原理。

由此可知, 高三复习在分析高考试题的同时, 还需要认真研究《两纲》, 了解考查的知识范围。要密切关注近几年《考试说明》中关于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的变化, 做到纲本合一, 心中有数。尤其是对每个知识考查的深浅程度, 由于学生难以把握, 导致用许多时间去解偏题、难题, 结果事倍功半。因此, 仔细领会《两纲》的含义, 分析试题特点就成了准确把握重点知识的深浅度, 准确定位知识点, 准确定位学生的先决条件。

二、根据学生实际, 确定复习的总体目标

1. 高考复习在熟悉课本和教学大纲的同时, 更重要的

是要熟悉学生的实际情况, 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 制定相应的复习策略。目前, 农村中学大多数学生头脑灵活、反应快、想象力丰富、自信, 但由于社会、家庭等原因不愿吃苦、懒惰、好高骛远、承受挫折的能力差, 导致学习过程浮躁。复习时, 必须深入研究《两纲》, 从课本入手, 使学生在大脑中明晰考纲中131个考点对应的物理模型和物理情景, 使之牢固掌握高中阶段物理课程的基本内容及重要主干知识。

2. 理综试题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 还加强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尤其重视对考生推理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验和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 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考查, 以突出物理科的特点。试题尽管都是似曾相识的源于教材的题目, 但设问角度较新, 需要考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才能解答。复习时, 必须根据农村学生实际做好知识点的记忆和技能的反复训练, 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后, 还能有效提高基本能力, 避免因反应快但不愿吃苦而留下遗憾。

3.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物理高考历来重视考查实验。

复习实验时仅停留在纸上讲已不能适应高考要求, 而必须重视动手做, 要利用一部分时间让学生重做部分重要的实验, 至少要重做力学中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电学中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实验以及热学和光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尤其要重视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万用电表等测量工具的使用和读数, 包括读数中有效数字的问题。

对于《考试说明》所要求的19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主要实验步骤等, 要做到真正理解, 不能满足于死记硬背实验步骤和结论。高考的实验试题, 除考查这19个实验本身外, 还考查在这些实验中学过的原理和方法, 以解决其他一些未做过的实验问题。可以看出, 实验试题“来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 其基础仍是这19个实验。只有做过才有深刻的体会, 才能培养起应变的能力。题目本身不太难, 但据资料反映得分率很低, 教学条件导致实验教学中存在缺乏动手等弊端, 因此复习过程中应要求学生熟悉实验原理和操作过程。

4. 物理题中的很多试题情景都来源于生活实践, 但学

生往往只认识模型化的习题, 而读不懂有生活背景的习题, 或理解较慢。因此, 对学生进行物理情景的抽象、归纳、建模能力的训练十分必要, 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能从纷繁复杂的生产、生活现象或社会需要中抽象出其物理本质, 通过归纳、建立一个相应的物理模型。例如, 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力运动的模型可联系汽车在牵引力作用下的运动, 复习时应经常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结合起来, 使之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样题, 通过仔细分析题型, 就能获得此类试题的信息。再依照考试说明中的样题自己命模拟题, 从而更清楚地定位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以便总结出从生活实践—物理情景的抽象—物理模型的建立的方法与技巧。

三、高考复习的具体计划与措施

1. 物理复习采取三轮次复习比较恰当。

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为本, 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复习训练, 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各单元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 重点放在清晰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在此阶段, 应力求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和技巧。夯实大纲和考纲覆盖的每一个知识点, 做到“基础、系统、全面”。这一阶段要精选资料, 去粗取精, 以课本、考纲和《考试说明》为本。复习时, 要让学生全面阅读教材, 查缺补漏、扫除对知识理解上的遗漏、障碍, 如概念不清、理解不透彻, 公式记不准或不会用、原理模糊等, 或运动过程的分析不清晰, 语言表达不准确, 要让学生领会每个实验的设计思想和实验方法等。这一阶段应要求学生熟记基本定理、定律、公式、规律, 教师上课时要细致分析、分类归纳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要重视对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板示并训练对定律内容的完整表述、基本公式的准确表达。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复习资料, 总结、提炼出各章节的重、难点, 将各知识点串成线, 以贯穿各部分的逻辑联系, 引导学生将厚书看薄, 再将薄书看厚。这一阶段更重要的是定时训练、及时讲评, 针对月考答卷中出现的问题强化讲解和分析小结。

第二轮复习:按知识板块 (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 进行小专题复习训练。主要针对物理学中的几个分支 (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 进行综合复习。例如, “力学”可分为:平衡问题, 运动与力, 能量与动量, 振动与波;“电磁学”可分为:电磁场, 电路, 电磁场中的带电粒子, 等等。小专题复习要重视三个过程:概念与规律的分析、典型问题的分析方法、针对性强化训练。重点应放在本知识块内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与分析、基本规律的综合运用, 并侧重解决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有目的地找出学生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 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要指导学生正确辨析各知识块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总结学科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第三轮复习:进行模拟训练。针对物理学科各个知识点进行模拟做题训练。通过做模拟题, 对重要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辨析、对重要规律进行应用, 发现问题, 查缺补漏, 回归基础。在模拟训练中, 学生总会发现自己或多或少的缺点, 也就是丢分的地方, 即对基础知识某一段的疏漏。因此, 第三阶段学生不需再做新题, 而应把以前做过的题再重新过滤一遍, 特别是一些顽固的错误要下功夫纠正。

高中物理复习课策略 篇5

一、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中心,发挥课堂主阵地的重要作用。

由于学生复习备考时间短,科目多,内容多。因此,复习备考的主战场在课堂,复习课和试卷评析课直接影响复习备考的教学效果。为此,每节复习课必须突出本节课知识所对应的高考重点,帮助学生化解难点,因势利导引出漏点,联系实际找出热点,全面理解击中盲点,每做完一套试题或训练题,为提高评讲课效果,要求科任教师做到“一统”、“二查”、“三归纳”。“统”指分段统计考试成绩、平均分、分题统计错误人数、分类统计计算法解法、样本;通过这一步,使教师自己在上课之前做到心中有数。“查”是查引起错误的原因、查学生审题的偏差、查知识掌握的漏洞、查思维能力的障碍;通过这一步,使教师清楚在评折试题时,在什么地方该详讲,什么地方略讲,什么知识要补,哪种能力该继续强化,使教师的讲评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听过之后有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感觉。“归纳”是指归纳试题考查目标,归纳涉及知识范围,归纳试题特点,归纳解题方法和技巧。通过这一步使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所做过的练习在审题能力、解题方法和技巧得到升华。

在上述基础上,评讲课要突出“三性”,即辐射性、指导性、诊断性。所谓“辐射性”,即讲评不能单纯就题讲题,要从一道题出发,带动相关的知识点、能力点,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如在讲评:目前,世界上正在研究的一种新型发电机叫磁流体发电机,它可以把气体的内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如图所示,表示出了它的发电原理:将一束等离子体(即高温下电离的气体,含有大量的带正电和带负电的微粒,而从整体上呈中性),喷射入磁场,在场中有两块金属极板A、B,这时金属板上就会聚集电荷,极间距离为d,匀强磁场强度为B,方向与v垂直,可调节的电阻R接在两极之间,设电离气体充满两极间的空间,其电阻率为ρ,求

(1)通过电阻R的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2)两板间的电压?

(3)两极间的电场强度为最大的条件

以及最大电场强度值?

该题的能力点:(1)把磁流体发电机等效为稳恒电路的电源。(2)电源电动势与路端电压的区别。通过此题的研究,可以使学生了解发电机类问题的特点及常见题型;全面回顾了稳恒电路的基本知识。在此可因势利导引出(设喷入两极间的离子流每立方米有n个负电荷,离子流的截面积为S,则发电机的最大功率多大?) 漏点。再进一步分析可引出(截面积为S,速度为v的等离子体自左向右穿过两板后速度大小仍为v,截面积仍为S。求:等离子体进出磁场前后的压强差 )盲点。为达到触类旁通,进一步提高的效果,可再对该题进行深化:若R阻值可以改变,试讨论R中电流的变化情况,求出其最大值 ,并在图中坐标上定性画出I随R变化的图线。

所谓“指导性”,指导学生审题,指导分析题意的方法与技巧,指导如何挖掘隐含的条件,如何建立正确模型,指导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怎样才算完整叙述,规范表述,使解题过程做到无懈可击,完美无缺;如在讲评: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质量为 的小车处于静止状态,车底板光滑绝缘,左右两块金属板 、 竖直固定在车上,他们间的距离为 ,分别接电压为 的电源, 接电源负极且接地。(1)现有一可看作质点的带正电荷 、质量为 的物块,放置在靠近 板的地方,(与 板不接触)如图1所示,释放后,求当物块穿过 板的小孔时,物块和车速度各是多大?(2)如图2,若物块从 板的小孔以速度 射入静止小车的两板间,求物块在两板电场中的最大电势能和小车达到的最大速度(物块与 板不

会接触)

为了达到“指导性”的目的,引导学生分析物块和小车靠什么力发生运动?如何运动?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建立第一问的正确模型――反冲运动模型,列出正确的动量守恒定律方程。物块穿过小孔时小车和物块增加的动能如何获得?列出正确的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方程。第二问的隐含条件是:物块从小孔射入小车后物块和小车的运动情况如何?什么时候物块电势能最大?什么时候小车速度最大?在此基础上建立正确的模型――类完全弹性碰撞模型,从而达到完整叙述,

范表述,使解题过程做到无懈可击,

完美无缺。

所谓“诊断性”,即讲评要分析学生试题出错的原因,如何预防低级错误以及非智力因素丢分现象的发生。如本人在分析学生解答磁流体发电机一题时,根据学生的解题情况,列出下列表格,统计后向学生出示表格,根据表格分析存在问题:

能力要求

知识点基础知识分析能力基本方法

磁场对电荷的作用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

二、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做好以下工作 :

1.认真学好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牢牢掌握物理规律,是求解信息题的基础.一些信息题表面上看题目很长,但这些问题的物理实质、物理模型往往较简单,大部分文字只是基于对生活背景和科技事件的完整性、严密性的必要表述,涉及到科技实例的信息题往往起点很高,但其落点往往较低,只需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即可顺利解决。

2.认真学好课本中的一些典型物理模型.如上述试题中日地能量辐射模型,实际上就是一个天體运动的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研究自然科学问题的常用方法.我们要了解一些重要模型的建立过程,如质点、点电荷、自由落体运动、碰撞、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等,了解在建模过程中的研究方法和物理思想,这些方法和思想对具体建模提供主要的思路.此外,还要做一些必要的综合题,进一步培养、训练建模能力。

3.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增加课外阅读,如科普刊物,报纸和电视的科技栏目,特别是有关高新科技的报道分析,了解一些科学新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其对未来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光纤通信、纳米材料、超导磁悬浮列车等。努力开拓视野,把目光从狭窄的课本知识中解脱出来,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对题目中的名词和事件感到处处陌生,甚至连题目也读不懂,才能做到解题时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三、回归课本,强化学生文字的理解能力。

回顾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尤其是2005年,我省自行命题的试题,源自课本以及由课本练习改编的试题分量越来越大。如2005年的物理试题中第7题、第11题、第13题等,在考查学生对物理问题的文字表述能力的试题占20分。因此,在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复习时,对基本概念要求学生能达到准确复述和程度,不能准确复述,就不能把关键的词句理解到位。对基本规律的复习,既注意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又要有适当的外延,又不能挖掘得太深,如力学中做圆周运动的“轻绳——小球模型”,很多学生只记得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能到达最高点的临界条件是 ≥ ,但不能理解其实质,因此,在复习中,要从“能做完整圆周运动”去引导学生理解其实质是绳拉力 ≥0,再适当扩充分析:a、使小球带电,放入匀强电场或匀强磁场中,临界条件怎样?b、不能做完整圆周运动,但绳始终有张力条件应如何?c、绳换成轻杆如何?通过这样的条件延伸,就使学生对“完整圆周运动”这个条件有较深的理解,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及用文字进行运算的能力。

高中物理复习策略探究 篇6

一、落实基础知识和技能

进入复习阶段以后, 新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主要内容, 教师会更加强调专题复习, 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然而在复习的阶段, 对于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和内容大多数学生都会有一定的遗忘, 有的学生甚至在上新课的时候很多内容都没有真正地弄懂。在进入复习阶段以后, 如果教师一味地把教学目标放在能力的拔高上, 会使得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因此, 要想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让学生在复习阶段有一个大的进步, 就一定要在复习阶段落实基础知识和技能。在第一轮复习中, 教师要带着学生对教材中的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规律逐一过一遍, 当然这种过一遍并不是对之前知识的简单重复, 而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查缺补漏, 对一些概念、规律等从一些新的角度进行讲解分析, 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理解原有的概念、规律, 对这些基础知识深化认识和掌握。

二、多阅读一些与实际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科普资料

物理学科是一门有着广泛应用性的学科, 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也是物理学科重要的教学目标, 关于这一点, 从近年来的高考题目中就可以看出趋势。如今越来越多的考题会涉及到一些实际应用类的问题, 如果学生在平时学习的时候一味地把眼睛盯在教材内容之上, 一旦在考试的时候遇到这些实际应用性很强的题目, 很多学生都会反应不过来。这样, 就会给学生的解题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 在复习阶段, 即使时间很紧张, 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与实际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科普资料, 例如一些静电除尘问题、汽车的加速显示仪、电磁流量计、等离子发电机、超导体、磁悬浮列车等。经过对大量科普材料的阅读, 可以帮助学生增长见识, 扩展思维, 这样, 一旦在考试中遇到类似的问题, 学生就不会显得手忙脚乱。

三、注意提高练习题的针对性

在复习阶段, 练习题在其中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 很多教师甚至会完全用做练习来代替物理复习工作, 采取所谓的题海战术,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大量的做题掌握各种解题方法, 这样的复习策略不仅学生会很累, 最终取得的练习效果也不见得理想。在复习阶段, 练习题的确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怎样做练习还是有一定的技巧的。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练习活动一定要注意定时定量, 并注意练习形式的恰当设计。例如在复习某一章节或者某一板块课题时, 教师就可以针对这部分的内容先设计一些客观题帮助学生熟悉基本的概念、规律、公式等, 然后再设计一些主观题让学生能够把复习到的知识进行提高应用。当学生完成练习, 教师进行练习评讲的时候, 要注意把重点放在如何进行物理模型的建立、如何进行问题的推理、如何从多个角度进行发散性思维等方面来。这样, 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在做练习的过程中真正获得某些能力的提高, 而不是仅仅又见了一些新题型而已。

四、重视实验复习

物理学科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 在近年来的高考题中, 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察, 而相较于一些理论知识, 一些实验技巧、实验操作步骤、实验仪器的使用方式, 学生往往更容易淡忘。因此, 在最后的复习阶段, 教师要把重点放在一些实验的复习上, 要在复习阶段让学生重新熟悉一遍主要的实验仪器, 如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打点计时器、秒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示波器等。为了提高复习的效果, 教师在进行实验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尽量对照着实验仪器来进行, 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动手操作, 这样, 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记忆效果。另外, 教师在进行实验复习的时候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在如今的高考考题中, 对于实验进行考查的内容, 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探究能力, 根据考试的要求, 学生要学会灵活运用已经学过的物理规律、原理, 进行实验的设计工作, 并能够制定出详细的实验步骤。针对这些要求, 教师在进行实验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分类复习, 既要重视验证性实验、测定性实验的复习, 又要重视探究性实验的复习。教师要让学生在实验复习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设计方法, 这样学生才能够把老师教的东西通过自己的思维进行再加工, 从而有效提高自己独立实验的能力, 这也是我们开展实验教学最根本的目的。

在高中物理复习阶段, 教师一方面要保证复习活动面向全体学生, 另一方面在复习的过程中又要注意分层对待, 这样, 在复习的过程中, 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会获得一次综合素质迅速提升的机会, 而一些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则可以借着复习的机会拉小甚至赶上其他的学生。总之, 复习活动需要讲求一定的策略、技巧, 教师要努力在科学的复习策略的指导下, 带领学生在复习冲刺阶段获得一次综合素质的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杨德云.谈物理高考复习策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6 (6) .

高中物理复习课策略 篇7

关键词:复习课,习题设计,习题库

复习课的教学是高中物理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而复习课中的习题设计承担着对课堂教学反馈和补充的任务, 受到了师生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 习题教学中存在无梯度、混乱、难度大、与教学内容不相匹配的情况, 片面地、过分地重视知识点的掌握, 往往忽视了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因此在习题设计中要把握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注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培养学生解题过程良好的习惯性, 充分发挥好习题在复习课中的作用。

一、复习课中习题的重要性

有些学生认为认真听课可以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 复习课的习题不重要, 没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在习题上, 其实不然, 复习课的习题是为巩固学习效果而设计的, 是课堂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巩固新授知识, 形成技能技巧, 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 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跨越的一环。下面就复习课的习题设计的重要性做简单说明。

1. 复习课的习题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复习课的习题联系实际生活, 应用性很强, 其中有许多与现实生活及其他学科密切联系的习题, 如科学研究、统筹运输、电脑上网等问题。

2. 复习课的习题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复习课的习题注重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 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 通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实验等操作性的数学活动, 可以使学生在获得结论的同时, 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加深对物理问题的感性认识, 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实践能力、探究归纳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复习课的习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复习课的习题是各级各类试题的发源地。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每次考试的题目都会在复习课的习题中找到类似的题目, 因为这部分习题是教师专门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而设计的, 是课本知识应用的有效载体, 通过它可以检验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所学知识。

4. 复习课的习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复习课的习题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情况专门设计的, 其中部分题目是全体学生都要掌握的, 而部分习题是针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题目, 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性特点。

二、复习课中如何设计习题及应注意的问题

复习课的习题设计目的在于掌握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兴趣, 那么活动效率就高, 而且不易产生疲劳和负担过重的感觉。所以教师在设计习题时把兴趣作为内在的“激素”, 让学生主动、愉快、积极地做题, 提高作业效果, 减轻作业过重负担。

1. 习题设计要新颖

习题设计要提供新鲜的东西, 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新情境, 能增加刺激学生大脑的机会, 提高新鲜感, 激发探究积极性, 帮助巩固相应知识点。

2. 习题设计要灵活多变

为了让学生在解题时保持兴趣, 习题设计时可以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 给学生提供一些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的习题。另外, 设计习题时, 可故意隐去一些结论, 让学生去解答、猜想、证明, 迎合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的欲望, 给他们创设一种“探索”的感受意境, 使其在解题中感到乐趣无穷。

3. 习题设计要有应用价值

习题设计要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习题中揭示出知识的应用价值, 贴近生活实际, 让学生体验到物理知识在他们周围世界的力量, 真切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 学用结合,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

4. 习题设计要注意纠错性

复习课的习题要注意设计学生纠错的练习。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 学生的认知过程仍然会出现缺陷, 及时将这种缺陷进行弥补, 则能扫除学生认知上的一些障碍, 获得解惑的快感, 使学生更好地投入接下来的学习中去。因此, 在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的过程中, 教师应恰如其分地安排一些学生容易产生认识混淆的题目作为练习的重点, 通过一些“形似而神不似”对比性题目的安排, 解决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一些“老大难”问题。

三、建立合理有效的物理习题库

复习课的习题在教学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注意习题的积累与设计, 建立合理有效的物理习题库。

1. 物理习题库可以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成长

很多青年教师刚毕业走向岗位时, 把握不准教学的方向, 普遍存在自己讲的内容多, 学生练习少的问题, 主要还是因为不了解所学知识点的习题有哪些造成的。通过习题库分知识点的展示, 可以帮助青年教师快速地掌握所研究知识点的重点与难点, 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2. 物理习题库可以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

在教学的过程中, 我发现不少老师为找练习题而发愁, 每到习题课之前, 必然是上网搜集资料, 整理、删选、汇总、排版, 需要做的工作耗时间, 耗精力。

3. 物理习题库需要及时更新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各种教辅资料有如雨后春笋, 越编越厚, 泥沙俱下。很多不负责任的书商粗制滥造, 把原来教学大纲版的教辅照搬到新课程标准的教辅资料中来, 并且为了提高发行价格拼命往资料中“注水”。如果老师事先不经过精心挑选, 学生遇到超纲的题无法做, 遇到答案错误的提示, 会耽误很多的宝贵时间。因此陈旧的习题必须及时更新, 适时删减一些不合适的习题, 增加一些新习题, 合适的习题, 及时补充到习题库中, 可以督促教师更好的进行专业研究, 搞好教学工作, 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新内容, 掌握新知识,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 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 复习课的习题设计及合理的习题库在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能力培养等各方面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搞好物理复习课的习题设计, 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把学生真正一步一步地引入物理学习的殿堂。

参考文献

[1]禚彦.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习题课的设计.

高三物理复习课的教学策略探微 篇8

一、要明确高考考查的知识范围和对考生能力的要求

考试说明是根据现行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制订的, 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考试说明中对考查的知识范围、能力立意、试卷题型和难易程度的控制等均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学习考试说明很容易了解考查的知识范围, 凡是考试说明中未列入的知识点和实验, 不会出现在考试题中, 这一点要坚信.但是对每种知识考查的深浅程度, 学生们却不易把握, 由于受各种参考资料的影响, 一些学生用了许多时间去解偏题难题, 复习效果并不好.因此大家在阅读考试说明时, 一定要仔细领会其中含义, 准确把握重点知识的深浅度.

二、第一轮复习往往是梳理为主, 夯实基础, 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 不多钻难题、偏题和怪题

从近两年, 特别是去年理综试卷分析来看, 物理难度偏高.为达到三科难度适中, 今年物理难度将会有所降低.考试说明的调整也说明了这一点, 删除内容多为计算繁复的知识.对此, 我们更应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不要将大量宝贵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做难题、偏题和怪题上, 应按章节次序, 突出基础部分, 围绕高考热点进行拉网式归纳总结, 将高中物理知识进行提炼与浓缩, 让学生心中有数, 知道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是基础主干知识、哪些知识常易混淆、哪些知识在复习相关知识点时可以综合等.教师总能提纲挈领地给予板书提示.所以, 建议学生在上复习课时以视听为主, 关键之处再做些记录, 让自己的思维与教师同步.教师讲题时要做到两个“三讲”:讲规律、讲方法、讲思路;讲易错点、讲易混点、讲易忘点.做到两个“三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现在不会但经过思考探究能弄懂的不讲、与高考内容无关的内容不讲;讲也讲不会的不讲、讲也听不明白的不讲、讲不透的不讲.给学生留足时间, 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 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并从物理学角度阐述问题;对问题进行猜想假设, 通过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以此来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在教师的引导和导引下, 使学生沿着正确的合作探究方向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三、指导学生学会做题

在理解概念、规律的基础上, 只有通过不断的解题实践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才能灵活运用知识解题.因此, 做一定数量、较多类型的题目是非常必要的.需要注意的是, 学生们在做题时, 要选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题目去做.什么样的题具有代表性呢?首选还是历年的高考题, 高考题概念性强, 考查深入, 角度灵活, 非常值得去深入钻研.其次, 可以选那些考查重要知识点, 或者在方法技巧上有代表性的题目.体会它们应用了什么知识, 解了什么方程, 解题的关键在哪里……对这些题目的反复思考解决了“质”的问题, 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比等方法, 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和习惯.而浏览较多的习题则在“量”上保证了题型的多样性, 训练的有效性.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应注意联系知识, 总结解题规律, 摸索出各个知识点应用的范围, 提高解题能力.同时, 不要轻易放过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分析出错的原因, 弄清楚自己是知识点不懂, 还是粗心导致错误.如果是前者, 可借出错的机会填补知识漏洞, 得到根本性提高;如果是后者, 就要注意以后不要犯类似错误.要想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规范地解题是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具体地说, 要做到两点:一是要规范地使用物理规律;二是要将习题做完整.许多物理题, 粗一看解题方向似乎很明显, 仔细一解才发现里边隐含着重要的变化及关键点.

四、培养习惯, 强化训练

高考对于考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物理学科的重点是力、电, 每一部分都有一些基本的解题思路、典型方法, 考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 通过一定的练习训练, 归纳总结出这些思路和方法.要熟练掌握基本方法, 提高准确率, 提高速度.学物理必须多做题, 但并不是越多越好.相反, 做题太多, 容易造成思维定势, 高考会出现失误.考生要认真分析题意, 挖掘隐含条件, 弄清物理过程, 严格遵循解题规范化要求, 加强表述能力及论证能力的训练.同时考生要养成解题后反思的好习惯.

高中物理复习课策略 篇9

物理复习课教学过程设计, 既要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系统掌握所学过的知识, 提高物理思维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又要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和责任感, 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和改进教学工作。

一、出示复习目标

上课开始, 直接出示复习课题, 接着把预先写在小黑板上的复习目标挂出来。出示的复习目标应注意如下三点。

(一) 目标要全面所谓“全面”, 就是指按照物理教学大纲上的要求, 有针对性地在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三方面提出复习要求, 不能厚此薄彼, 甚至只提出知识方面的复习要求, 把能力与思想品德丢在一边。例如, 光学、电磁场的复习, 除了应当掌握的知识外,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也要得到发展, 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追求美观整洁的爱美情操和习惯等。

(二) 目标要准确。即针对性要强, 一是目标中知识、能力、思想品德各方面的要求要准确, 二是三者之间不能混淆。在复习课上制定复习目标时, 应注意和这些新授课后发现的问题结合起来, 以利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三) 目标要具体, 不要提一些抽象或空泛的口号, 诸如“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粗一听很具体, 细一想太空泛, 到底培养学生的哪些习惯不得而知。其实一堂课只能按实际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某一方面的素质, 太多会适得其反。

教学目标不仅是向学生提出的, 而且是对教师提出的。复习课上教师应紧紧围绕着目标组织教学, 就像写文章不能“跑题”一样, 复习课也不能“离标”, 而应有的放矢。

二、有目的地回忆

回忆, 就是要求学生将学过的旧知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 这是学生独立联想的有利时机, 应尽可能地让他们独立完成。如果是低年级, 就可让他们先看书本再回忆并说出来;中高年级可让学生提前几天预习, 这样课上会节省一些时间。当然, 回忆过程也离不开教师的针对性辅助。

在回忆过程中一般只要求学生写出或讲出“是什么”, 不追问“为什么”或“怎么样”, 以便一气呵成地将所有旧知“拉出来”, 提高回忆效率。因此, 学生回忆时, 教师不要过多地“插手”或“插嘴”, 而是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说, 龙飞凤舞地写, 这时只有一个目的:回忆有关旧知。例如, 让学生回忆:我们已经学过的激光知识, 要学生讲出激光在生活中的运用, 不必追问其意义。

回忆既是提取旧知的过程, 又是进一步强化记忆的过程, 还是互相启发获得联想结果的过程。如果学生的回忆不完整, 就可让其他学生或教师补充, 也可暂时放一放, 之后在“梳理”中完善。

三、分类归纳与梳理

梳理, 就是将旧知识点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因此, 梳理是复习中的重点。梳理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知识点连接起来求同, 二是把各知识点分化开来求异。这些工作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准备好, 否则上课时会造成混乱。梳理往往同板书联系起来, 使视听融为一体, 增强复习效果。根据复习内容的异同, 通常采用边梳理边板书, 即梳理与板书同步进行。

四、注意知识间的沟通

沟通是复习课的鲜明特质。因为新授课的主要目的是将知识点分化, 把握单个知识的本质属性, 一般很少也不可能同后继知识发生关联。复习课中, 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沟通起来, 这就是所谓知识点的系统化。沟通时, 既可让学生提出疑问, 又可由教师出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还可采用板书填空的形式, 这要视具体运作情况而定。

五、加强联系实际与基本题的练习

物理课的理论用于生活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首先, 要善于挖掘物理教材, 从课本基本内容出发拓展问题。教师要根据课标的要求, 熟知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 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重点分析, 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这部分内容, 并能够较为熟练地加以实际运用。其次, 要善于利用课本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生发, 拓展问题。最后, 改进课后作业的布置方法, 注重在作业中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生活”。

复习课中的练习与新授课或练习课中的练习都有明显不同。新授课中的练习主要是为了巩固刚学过的新知, 因此其练习成分是基本习题占70%左右, 侧重于知识方面;练习课中的练习则是为了技能向能力转化, 侧重于物理能力的形成;复习课上的练习侧重于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 因此应出示综合性较强的习题让学生练习。

六、注意强化教学反思

过去把“教学反思”仅仅理解为一般的“回头思考”, 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课后回忆。在新课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 近两年紧紧围绕学导结合—合作探究—检测提升—总结反思“四步十六字”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并健康成长, 并使我对反思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最常进行的反思是上课之后的反思, 即平时所说的“课后回忆”。下课后教师对课堂教学记忆犹新, 感受深刻, 能够及时进行反思, 及时查漏补缺。而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忆”“回顾”, 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它具有一定的研究性质。教学反思可以不拘一格, 可以是一句话的概括, 也可以是一段话的总结, 可以记录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和成功做法。

摘要:在高中物理复习课教学中, 必须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它是一种学习认知的过程, 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 创设类似于科学的情境, 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探究、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 获得知识技能, 发展情感与态度, 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增强复习效果。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自主探究,教学法

参考文献

探究中学物理复习课的教与学策略 篇10

笔者通过多年的物理教学,总结了以下策略.

1审题系统化

学生要想能完整地做好一道物理题目,认真完整阅读题目是必不可少的,既不能对题干断章取义也不能遗漏一些蛛丝马迹.教会学生审题是学生做对物理试题的必备能力.

1.1设置隐含条件

出题者往往通过各种形式的隐藏条件来增加题目的灵活度,比如在物理概念中的隐含条件、生活常识问题中的隐含条件、物理状态中的隐含条件、物理过程中的隐含条件、物理模型中的隐含条件、物理图像中的隐含条件、关键用语中的隐含条件等.如果学生能找出题目的隐含条件,就可以对解题思路进行梳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1.2设置条件限制

在很多题型中,特别是在实验题目中,出题者为了考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审题能力、计算能力以及对计算结果的处理能力,往往会对解题过程或结果设有限制条件.比如题目要求g=10 N/kg,那就要求解题过程中所有关于g的数值都要取g=10

N/kg,不能用g=9.8 N/kg;有些题目将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或保留两位小数;在设计图象问题时,经常会在纵坐标或横坐标的单位以及坐标原点的位置设有陷阱.如果学生不注意小的环节,就可能出现题目会做可就是不得分的现象.

2解题程序化

审题完毕之后,当着手解决物理问题时,教师一定教育学生要事先在脑海中或草稿纸上形成大致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步骤,如果遇到中间环节不能联系上,就要考虑将解题过程从后往前推导,以便求出这个未知中间环节的未知量,进而将问题解决.比如老师教学生在处理有关力学的题目时,基本的解题步骤大致是:画受力分析图→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对力进行合成或分解→列方程组或者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对解题结果进行必要的文字说明.再比如处理多过程问题时,两个过程的转折点一般是考查的热点问题.例如,物体由平抛运动转变到圆周运动的过程中,问题设置可以考查平抛运动的末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样也可以考查物体刚刚进入圆轨道对轨道的压力,所以由平抛运动的末速度可以求物体对轨道的压力,同样由物体对轨道的压力也可以求平抛运动的末速度.

3解题规范化

在有了解题思路的情况下,答题时需要学生注意解题的规范性.现在高考阅卷实行网上阅卷,首先需要扫描试卷,如果书写不规范或解题步骤不完善,往往会出现扣分现象.根据近几年阅卷情况反馈,要求学生要注意以下答题规范:

在扫描阶段,如果学生不使用规定的2B铅笔,涂卡可能识别被误判为“空选”;作图下笔太轻,会造成扫描看不清楚;语言表述需简明扼要,勿超出答题区域,扫描不出完整答案都容易造成失分现象.

一般客观题为选择题,由电脑自动阅卷完成;主观题为填空题、解答题,划分区域后,由人工网上阅卷完成.改卷中存在争议的部分,往往都是主观题部分,出现以下现象可能会对学生造成失分:学生字迹潦草,导致阅卷者无法辨认,或容易引起歧义;公式应用没有列出原始公式,直接带入结论式,如果错误就没有步骤分;解答题未化简到最终结果可能会扣分,填空题未化简则全扣;在答题区域书写与考试无关的言语或图画,情节严重者,本题即使部分正确依然按零分处理.

所以,在平常考试的时候教师就要求学生合理使用标准答题纸,以高考阅卷的标准来规范学生的答题习惯,培养良好的答题技巧,这样在高考中就能得心应手,不会在这些方面丢分.

4题型系列化

高考试卷基本上都是创新题型,老师平常讲评的和学生所做的试卷,高考一定不会考到,但是基本的题型一定会出现,要想让学生做高考试卷的题目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就要求学生在平常的练习中要做过类似的题型,那就要求教师在评讲试题时不能就题论题,还要应该有必要的引申或拓展.

比如,学生处理板块模型题目时,得分很低,其实板块模型所考查的解题方法就是运动学和力学的结合.学生只要将物体的运动过程和各个阶段的受力分析清楚,解决此类问题不是“难”而是“繁”.如果设计题目为A物体放在B物体上,B物体放在地面上,这时候就可以设计多种问题拓展考查.例如,有力作用在A物体上或者作用在B物体上;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和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之间的关系;A、B两物体的质量关系;什么时候A、B发生相对运动;满足什么条件物体A恰好掉不下来;A、B两物体同向运动或反向运动;相对位移如何求解进一步涉及到产生的

其它问题,所以板块模型的考查方向很多.

只要教师将该类题目所涉及的问题讲全讲透,学生处理该类问题就会得心应手.再比如,讲评复合场问题时,题目类型应该涉及到受力分析(恒力或变力)和画物体的运动轨迹(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如果老师能把速度选择器、磁流体发电机、质谱仪、回旋加速器、霍尔元件等让学生理解透彻,学生做相关题目时就会把题目相应的过程与它们联系在一起,对解决问题也有突破性的作用.

5特例专题化

在中学物理试题中,有时会涉及到一些特别的解题方法,这些方法可能只出现在一道物理题目解题过程中的一个小的知识点,如果这个知识点不会处理,会导致整个题目失分,所以需要学生作为特例来理解记忆.

比如,人站在河岸上通过细绳拉小船靠岸的过程,由于船的运动方向和绳的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那么绳的速度和船的速度就不相等.求解它们速度之间的关系常用的特例方法是:一般认为船的运动方向表示物体的实际运动(合速度)方向,可以把船的速度分解为沿着绳方向的速度和垂直于绳方向的速度.三个速度的关系根据勾股定理就能求解,同时根据绳和水平面之间角度的变化,还能判断船的速度和绳的速度之间的变化情况.再比如,有关读数问题,在实验题目中经常会涉及对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和仪器表盘的读数,那么就要求学生对每个仪器的读数方法和注意事项要熟记于心.然而,不管题目模型如何变化,解题的原理或方法不会变,所以可以将这些读数经常做成活动单以专题的形式让学生反复练习.

6“补偿单”常态化

“补偿单”是针对试题评讲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对原有知识点中学生掌握较弱的问题实施补救训练,弥补不足,促进学生学习有效性而设计的教学活动单.

在教师讲评试卷之前,首先要将试卷认真批阅,对整体试卷的错误情况进行分类,统计错误的知识点,并将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分析原因.根据整个试卷的结构和班级的整体情况,查找收集相关错误的知识点的习题,通过筛选提取针对错误知识点的相关习题,组成试卷“补偿单”,备课组讨论后定稿,印刷后发给学生.在讲评试卷时,首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对错误率较低的试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更正或小组讨论讲解修正,然后让学生针对错误率较高的试题逐题分析错误的原因和应该注意的事项,并对学生的解释进行点评或总结,接着让学生处理“补偿单”上的专项习题,达到补偿的作用.如果坚持使用补偿单,学生将会在短时间内提升对易错题型的应变能力,达到增强信心的效果.

另外,学科组的集体备课至关重要.一个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该学科的成绩,也影响一位教师的业务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应该非常重视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就是集全组教师的智慧,把一节课设计好,一定比自己的个性思维更加全面和缜密,同时也会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避开了许多弯路.

高中生物复习课策略思考 篇11

一、要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在整个总复习阶段, 教师既要考虑如何指导学生融会贯通知识, 使知识系统化, 也要注意按照学生实际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只有师生双方皆积极投入复习教学活动, 才能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值得借鉴的方法如下:第一是依靠教研组内协作, 共同制定导学案, 包括复习点拨、知识探究及针对性训练几个部分。其中复习点拨为课堂主体, 它能起到带动知识探究与针对性训练的作用, 着重解决复习的纲要问题。第二是教师对导学案的创造性应用, 而不是拘泥于同新课授课相同的方法。第三是学生自主讨论加教师适当点拨的模式。几种模式可以单一使用, 也可以综合运用, 总之应以学生能够顺利接受为宜。以必修一第三章的两节课为例, 首节课学生自学, 学生根据教师在黑板上给出的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 梳理知识内容, 并找出疑难问题。接下来, 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导学案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下课以后, 教师收回导学案, 完成批阅与整理工作, 以便了解学生自主复习情况。在下节课开始时, 教师再次将导学案下发, 让学生根据批阅内容再次研究, 其内容包括错题纠正、原因分析、查缺补漏等。之后再进行教师点评, 由学生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根据问题的重要程度分别加以总结与点拨。

二、要突出知识的主干性

在复习过程中应当对哪些知识进行整合, 最好的做法是以历年来的高考试题为依据进行分析。通过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 生物高考考查的重点几乎完全是主干内容, 比如2013年考查的人体稳态、孟德尔定律, 2014年考查的细胞结构等都是学科主干知识。所以, 在复习过程中要构建知识网络, 将学科主干知识突出出来, 同时强调主干间不同知识点的关联。通常情况下, 在初次复习时, 主干复习遵循从小到大的规律, 将众多知识点结合成知识网络, 而到了再次复习时, 主干复习则要按照从大到小的规律, 把知识网络拆分成知识点分块消化。在构建知识网络时, 教师可以用提问的办法带领学生确定基本框架结构。例如提问:人体内环境依赖何种形式确保稳态, 这样学生就会总结出神经调节、激素调节与免疫调节几种形式。沿主干继续深入下去, 可构建下属分支知识网络, 比如在神经调节下面总结下丘脑有关知识。总之, 通过层层分解或者组合, 使知识系统化, 并让系统中的各个知识点活起来, 这就是强调主干知识的意义所在。

三、要确保选题的合理性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 离不开选题与编题工作, 也离不开学生做题、教师讲题的循环往复, 而若想使生物复习有条不紊, 减少学生的复习压力, 防止题量大而效果小的问题出现, 教师就要对题目进行精挑细选。生物复习时的选题与编题需要以课标、教材、考试说明等为依据, 同时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及应试效果。例如下面一题:

根据上图,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D)

A.在炎热状态下, 可以用从A到B的方式让散热多于产热

B.G过程能够表明甲状腺素影响到神经系统功能

C.E过程能够起到稳定血液内激素正常水平的作用

D. 可以用ACDF与HD途径达到血糖平衡调节的效果

分析此题能够发现, 它在命题形式上同高考试题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通过一道题即可以考查血糖调节的两种方式。所以在选题时, 教师应当更多关注类似横向联系较强的问题, 既能够让复习知识点更集中, 也可以使学生注意知识间的相互关系, 培养立体思维。另外, 教师喜欢从高考题中抽取选题素材, 这样做有其合理性, 但高考原题反复训练并不是科学的办法, 对此, 教师可以在原题训练完成后, 组织学生进行题目的变换与重新练习, 达到一题多练的效果。

总之, 我认为一节好的高中生物复习课, 应从提高学生的参与性、选题的科学性、主干知识的突出性方面进行考量。

摘要: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 复习课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复习课, 学生不但能巩固已有知识, 还能通过对知识的系统总结生发新知识、培养新技能。高中生物复习课可从提高学生的参与性、选题的科学性与主干的突出性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以提高复习课的质量和效率。

上一篇:少数民族女生教育发展下一篇:反治理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