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法

2024-07-26

高中物理学法(精选9篇)

高中物理学法 篇1

高中物理学法指导

从初中进入高中,学习就登上了一个新台阶。新的教材、新的教学要求、新的学习方法、新的解题思路,在学生面前摆下一道道难关。有的学生在初中时学得蛮不错,学习成绩很好,可是到高中后,却很不适应,听不懂,学不会,成绩甚至出现不及格,高挂红灯。可以说高中物理是各学科中成绩分化最严重的,大多数同学感觉物理是最难学的的科目。究其原因,其关键就在于一个学习方法的问题。在此我就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给广大同学作一介绍,以有助于同学们的学习。

一、学法指导

1、预习。学习的第一环节。

无论是从课程要求的程度,还是课堂的容量上,都需要我们在上课之前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

(1)浏览教材,包括后面的习题。(2)在浏览教材的基础上,提出本节的知识点。(3)预习相关的知识(相关的数学、化学、地理等知识及相关的已有的物理知识、方法)。(4)学会尝试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预习中的问题。(5)学会用通过预习得到的新知识尝试解决新问题。

2、上课。学习的中心环节。

(1)主动听课。听课分成了三种类型:即主动型、自觉型和强制型。主动型就是能够根据老师讲课的程序主动自觉地思考,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难点和重点进行推理性的思维和接受;自觉型则是能对老师讲课的程序进行思考,能基本接受讲解的内容和基础知识,对难点和重点一般不能进行自觉推理思维,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这一过程;而强制型则是指在课堂学习中,思维迟缓,推理滞留,必须在老师的不断知道启发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属于强制型,那要试着改变自己,由强制型变为自觉型;如果是自觉型,还要加强主动意识,努力变成主动型。总之,我们应该以主动的态度去听讲,积极地进行思考,努力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去。

(2)注意课堂要点。要听好课,应善于抓课堂的要点,这主要是指重点和难点两个方面。上课时,我们应有意识地去注意老师讲课的重点内容。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突出重点上,进行到重要的地方,或放慢速度,重点强调;或板书纲目,理清头绪;逐条分析,仔细讲解等,我们应培养自己善于去抓住这些。对于难点,则可能因人而异,这就需要我们在预习时做到心中有数,到时候注意一心一意,仔细听讲。总之,我们要做到“会听”,能“听出门道”。

(3)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有的同学总是感到困惑,说“上课时注意了听课,就忘了记笔记;而记了笔记,就又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了”。对此,我们应认识清楚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听课是主要的方面,记笔记是辅助的学习手段。我们应该如何记笔记呢?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将“记笔记”变成老师的“课堂语录”,也不应该将“记笔记”变成“板书复印”。笔记中我们要记的内容应该有:重点、难点、疑点、补充结论或例题等课本上没有的内容等等。总之,我们应该有摘要、有重点地记。有的同学从来就没有记笔记的习惯,这是不好的,特别是对于高中物理学习中是不行的。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听课时间有限,老师讲的内容转瞬即逝,我们对知识的记忆随时间延伸会逐渐遗忘,没有笔记我们以后就没有办法进行复习。

3、作业。作业是巩固知识、熟悉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训练规范、养成习惯的过程。(1)认真审题,分析物理过程,找出条件。(2)根据物理规律,形成解题思路。(3)解答过程:条理要清,书写要认真,重要的方程式、解题步骤、必要的文字叙述不能少。(4)结果要检查、验证、必要时要讨论,注意结果要符合实际。(5)反思、总结(知识点、解题方法等)。

4、复习。复习是能力提高的必须环节,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途径。复习分为单节内容复习、章节内容复习、总复习等。

(1)单节内容复习要明确本节内容是概念课、定理或定律课、习题课、实验课。若是物理概念课:要从概念的内涵、外延去复习掌握(要多看笔记)。

若是物理定理或定律课:a、复习其适用的对象、条件,b、复习其内容,c、复习其应用的方法、思路、步骤。

若是习题课:主要复习规范解题步骤、分析问题的方法、解题的思路。

若是实验课:复习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数据处理、误差分析。(2)章节内容复习。

a、通读本章教材,b、建构本章的知识网络,突出重点知识,c、复习易错提题型,d、针对训练。(3)总复习。

a、制定复习计划,b、复习各个章节的知识点、思维方法、处理问题的方法,c、找到各个章节的联系点或切入点,d、训练综合题目,e、收集、归类题型、方法、易错题,f、归纳、总结。

5、质疑与解惑。

在以上几个环节的学习中,我们可能会产生疑难问题和解题错误。及时消灭这些“学习中的拦路虎”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的同学不注意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对错误也不及时纠正,其结果是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无法有效地进行下去。对于疑难问题,我们应该及时想办法(如请教同学、老师或翻阅资料等)解决,对错题则应该注意分析错误原因,搞清究竟是概念混淆致错还是计算粗心致错,是套用公式致错还是题意理解不清致错等等。另外,我们还应该通过思考,逐步培养自己善于针对所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议每位同学都准备一个“疑难、错题本”,专门记录收集自己的疑难问题和典型错误,这也可以为我们今后对知识进行复习提供有效的素材。

6.小结、归纳、总结。

学习的最后一个是对所学知识的小结。小结的常用方法是列概括提纲,将当天所学的知识要点以提纲的形式列出,这样可以使零散的知识形成清晰的脉络,使我们对它的理解更为深入,掌握起来更为系统。归纳、总结不等于知识的罗列,它应该是对某一部分知识、方法、规律进行高度概括,以形成后来的经验。

二、能力培养目标。

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舰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索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较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问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能独立完成“考试范围”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

三、知识点的分类:

物理要考查的知识按学科的内容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五部分。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以下用数字I、Ⅱ标出。I、Ⅱ的含义如下:

I.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它们。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

总之,通过以上六点学法指导及五种能力的培养,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学好高中物理,考上理想的大学。为了理想努力吧!

高中物理学法 篇2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法

教无定法, 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的时候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科, 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经验, 总结出几个对高中物理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并在笔者教学实践中使用,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发现法

发现法又叫探索法或自主学习法, 教师的任务不只是传授真理, 而且要引导学生去探求和发现真理。教师不仅教给学生“这是什么”, 还要说明“为什么是这样”, 其至还要指出“人们是怎样才认识到它是这样”。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 应是在教师指导下, 自觉探索和发现知识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核心是, 教师不是简单地地把结论告诉学生, 而是让学生在一定条件, 根据教师提出的一系列合乎逻辑又有启发性的问题, 像物理学家当年发现物理规律那样, 观察、假设、思索、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去发现和获取知识。科学家的工作是“发现”, 学生的学习也是“发现”, 都是创造性的智力沿动, 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实行发现法, 不论对发展学生的各种心理品质, 还是培养学生对未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适应能力都大有好处。

“发现法”的教学过程“—般分为四个阶段:自觉阶段—一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探索阶段一一指出问题, 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使问题具体化, 通过读、议、观察实验等认识学习内容;整理阶段—一正确认识感性材料, 包报分析、对比、综合、验证以及提出猜想或假想;发展阶段—一进行概括、推理并得出结论, 运用所得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对物班概念和物理理论起到深化、创新的作用。

二、单元教学法

单元教学法就是把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教学单元, 再根据每个单元的整体要求, 把其中分散的教学内容, 适当集中起来进行教学的方法。实行单元教学法, 一般把教学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 布置任务。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单元的基本内容, 明确教学目的和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给出自学提纲或思考、练习题。第二阶段, 学生自学.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阅读课文, 观看演示, 动手做实验, 展开讨论等。学生通过积极思维, 应能基本把握本单元知识的结构和系统。第三阶段, 重点讲解。针对学生自学的情况, 教师进行重点讲解, 澄清糊涂观念, 解答疑难问题, 加深对重要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第四阶段, 学生练习, 通过解答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第五阶段, 单元小结.一般都是师生共同小结, 以便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全部知识。

三、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 又称问题探索法.此法是教师把教材内容加以组织, 以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要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 并通过类比、联想、分析、综合等形式想方设法达到目的。

问题放学法与发现法有相似的地方, 它们都是以学生为认识的主体,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致力于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但两者也有区别, 发现法的特点是, 教师不直接讲授现成的知识, 而组织学生去“发现”和探索沥知识, 只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启发和指导, 教师处于辅导的地位;而问题放学法的特点是, 教师提出问题, 并要求和组织学生按照一定的思路和方法去思考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而获取知识, 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发挥着主导作用, 而不像发现法那样处于辅导地位。问题教学法与讨论法也有相似之处, 后者着重于对提出的问题通过讨论加以解决, 而前者不限于讨论, 当然也不排除讨论的方式。

问题放学法一放分为五个阶段:

预备——使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弄清问题的性质, 用旧知识去解释新问题。

提示——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或讲授, 把学习材料展示给学生。

比较分析——学生通过思维, 把提示的材料加以分析和组织。组织。

综合概括——将上述三个阶段的内容加以概括, 总结出结论。

应用——把上述结论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以证实结论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四、物理教学中的“四步启发式”

“四次出发式”的方法, 即“自学质疑——精讲释疑一—讨论排疑——练习解疑”的教学方法。

1、自学质疑

这里指的自学, 不是一般的浏览教村, 而是阅读——钻研——思考。教学时, 通常要先阅读思考题, 并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 让他们自学阅读, 教师通过巡视和观察, 了解他们提出的不同问题, 给予个别指导, 及时发现各类学生自学时出现的问题, 引导他们逐步养成正确的阅读方法。要能抓住教材的脉络和要点, 大胆地质疑, 学生通过阅读——钻研——思考到阅读——质疑——理解的过程, 是完成自学任务的基本过程。

2、精讲释疑

精讲, 与一般的讲课不同, 它不是照本宣科或少讲, 而是在学生通览教材并经过一般性思索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讲解。因此, 要用精练而概括的语言把重点或难点讲透。教师精讲, —定要抓住学生难于接受的内容, 抓住学生带共性的易于混淆的内容, 一定要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 注意介绍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3、讨论排疑

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 尽量交给他们自己去解决, 经过教师引导、点拨后能解决的问题, 也尽量文给他们去解决。讨论的过程, 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通常情况下, 疑难经过争议、讨论之后, 基本上能得到较为完善的答案。教师一方面要善于启发, 特别要及时鼓励那些敢于发言和勇于争论的学生, 使讨论不断引向深入;另一方面, 还要留心观察, 把握动向, 针对出现的问题, 抓住时机, 予以适当的点拨。

4、练习解疑

高中物理教学法探究 篇3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改革 学法探讨

物理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培养的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借由物理来观察世界并认识世界。但是在高中阶段,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能力还未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因此,其未能充分认识到物理学科的重要性,因此,在高中整个阶段的物理学习中,物理老师必须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基础学科知识,综合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和认识水平。那么,伴随新课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呢?

1理论联系实际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最近几年我国在科研上,在新技术的开发上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在物理教学的课堂上永远都不缺最前沿的案例,但是,在以升学率为主导的课堂上,物理教师依然置素质教育于不顾,45分钟的课堂上依然采取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将物理知识固定化,除了教授基本公式,就是采取题海战术,将充满生活气息和活力的物理变成僵化无吸引力的学科,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备受打击,导致教学水平的下降。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法,将我国科研成果与课堂知识充分结合起来,在新技术的讲解下密切联系课堂知识,帮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掌握物理原理,学习物理技能并充分感受物理这门学科的魅力,同时,借助生活科技,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的认识,引导学生学会将课本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于知识中观察生活,体会物理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兴趣永远都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生活物理兴趣的浓厚必然有助于其物理学科的学习,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物理教师在改进教学模式时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的改善,将理论与科技相结合,借科技激发学生兴趣。

2重视实验功用

物理是一门与实验紧密同步的学科。在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下都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或通过实验来总结规律。可是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实验的作用,某些学校没有自己的实验室,有些学校即使有实验室,可是只是一个摆设,不是设备落后,就是仪器短缺,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动手操作的需求。高中物理不论是力学还是电学都可以在实验室通过设备来验证书本里的理论或是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学生通过实验亦能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降低其物理学习的难度。我们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那么,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实验就是那个“烂笔头”,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全面的了解书本知识,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我求证,自我发现的良好习惯,而这种动手求证和动手操作的习惯为学生自主创造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物理老师应充分重视实验的作用,此外,针对学校实验室设备不完善或是物品短缺等方面,教师应该负起责任,主动与教学主任联系,而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切为学生着想。

3合理安排课时

课时的安排对每一门学科的教授与学习来说都是十分关键的。在物理这门学科中,由于不像主课程语文、数学和英语一样有着充足的课时,其在整个高中课程的学习中属于难且课时少的学科。此外,由于物理是一门需要实验辅助教学的学科,实验必然占据一部分学生的时间,故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对本学期课程进行科学的规划,对课时进行严密的安排。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很多教师会采取题海战术,希望通过多做题,多做典型题,重复做题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但是,教师往往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物理学习时间紧迫,在题海战术中学生对题型以及重复做的题目会产生厌倦,对物理学习产生抵触心理。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物理教师合理安排学时,对新知识的学习,题目讲解,课后练习内容以及强度都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与把握,只有这样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一方面节约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效率,实现教学最优化。

4重视原理讲解

在前文我已经论述了理论与实践联系的重要性。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是为了帮助学生从枯燥、单一的原理中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是在帮助学生掌握课本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扩展学习,所以,其顺利进行是以原理的掌握为基础前提的。因此,物理教师在物理的教授中要加强对原理知识的讲解。物理原理知识类似于中国汉字,如果学生没能掌握基础的汉字,那么就无法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无法阅读和写作,无法进行关于文字的创作,同理,学生无法理解原理知识,就无法明白电力是怎么回事,就无法开展简单的电力工作,就无法依据物理原理进行科研小发明,所以,理论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所以,物理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必须加强对原理的讲解,运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理论化为形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可是,在实际的学习中,有些教师并未认识到原理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只是将原理告诉学生,然后带领学生套用原理和公式进行做题,这样只能是舍本逐末,对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其后果只能是增加学生日后习题练习的迷惑,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高中物理教师要在课堂上将原理讲解透彻,帮助学生从根本上透彻理解公式,只有这样,学生在公式的运用中才能信手拈来,提高做题准确率和做题速度,综合提高解题能力。

高中物理学法 篇4

龙中三口孙 兆 明在现在的新课改形势下,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高效课堂,我在向老前辈学习的基础上对高中物理教学总结了几点看法。

我们面对的是全班学生,不可能而且也不应该把课堂教学变成培养尖子生的课堂,我们确确实实通过课堂教学明显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追根寻源 还原过程

一个学生学习物理,首先接触到的就是物理定律.因此,怎样搞好物理定律教学,让基本概念、物理定律深入人心,必然是每个物理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在进行某一物理定律教学时,我们有意识补充了大量的与这一定律的建立过程有关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的“溯源”教学.任何一个重要物理定律的建立,都有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探索定律的工作只所以能成功,这个定律最后只所以能够确立起来,其中一定有很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正确的推理思维方式,这些内容毫无疑问是属于物理学科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人类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也是我们物理教学的宝贵财富.

在讲授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时,我们从第谷对行星进行几十年的观测积累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讲起,然后是开普勒在拥有这些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计算总结出描写天体运动的经验规律(开普勒三定律),最后才是牛顿用定量的动力学原理对这些规律予以解释,终于发现了对天上、地上的物体具有普遍意义的万有引力定律.在学习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我们还着重向学生介绍了“归纳法”、“理想化”和“间接验证”三种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在学习库仑定律的过程中,我们纠正了学生由于大多数教科书叙述笼统而形成的错误观念,使他们明白:1.库仑当年只用扭秤做了两个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实验,而未做两个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实验,因为在后一实验中的平衡有可能是不稳定的.库仑是用电摆来完成后一实验的;2.无论是扭秤还是电摆,精确度都是很有限的,根本无法确定两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更不是和距离的1.98次方或2.02次方成反比.当年的库仑(实际上还有更早的卡文迪许),以及后来的麦克斯韦、普林普顿等人都是用另一种实验方法将指数的精度逐渐提高,直至今天的2±3×10-16,终于使库仑定律成为当今物理学中最精确的定律之一.结合库仑定律的建立过程,我们还向学生介绍了“类比”和“演绎验证”的方法.

在学习欧姆定律的过程中,学生一开始都以为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之间的关系是不困难的,只要用电流表、电压表再加电源和可变电阻器等组成电路即可.可是我告诉他们,在欧姆那个年代,非但没有电流表、电压表等仪器,连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定义和单位都没有,欧姆所面临的困难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他到底是怎样得到这个电学中最重要的定律的呢?学生顿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欧姆定律诞生过程的同时,我们还结合欧姆的实践,介绍了用图线探究新规律的方法.

此外,我们还结合牛顿运动定律介绍了“理想实验”、“推理”、“实验研究”等方法,结合气体定律介绍了“分析法”,结合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介绍了“综合法”.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了一些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有的同学深有体会地说:物理定律是宝贵的,但研究物理定律的科学方法更宝贵.谁掌握了这些方法,谁就能不断地去探索大自然层出不穷的奥秘.

在物理定律的教学中,我们在课堂上经常采用设问的方法,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某个定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摆出困难让学生去克服,提出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制定目标让学生去实现.这样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自学.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苏格拉底明确强调过:“好的、正确的教学不是传递,而是对学生的自学辅导”.我一贯强调学生要学会自学、讨论、研究.我教的优秀学生,学得的物理知识,最多只有一半是在课堂上听我讲的,其它一概由他们自学.到一定阶段,我开始指定几个学得比较好的学生轮流给其他学生上课.每次课分两部分,前半部分由主讲同学讲,后半部分由全体同学提问、讨论.我们这种自学讨论式教学还延续到学生毕业以后.

我们的老师一定不要采取灌输的办法,而是启发引导,使学生们的思维循序渐进,更主要的的是培养学生方法而不是现成的定律。这对他们搞清概念原理和科学地进行表达都非常有帮助.我想这可能是提高优秀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那么自学为什么会对提高学生的能力起这么大的作用呢?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自学与听课可能有以下两点不同:

(1)人类的思维活动表现为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过程.一个学生在自学某一个新的物理内容时,少不了理解、思考、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等工作,这里面充满了分析、综合、比较等过程.因此相对听课而言,自学对学生的思维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他们得到更大的锻炼.

(2)人们的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事先没有预定的目标,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叫做无意注意;有预定的目标,在必要时还需作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叫做有意注意.一个学生在自学的时候,他的目的一定是十分明确的,而且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否则难以坚持),因此学生在自学时,可保证在绝大多时间内都处于有意注意的状态,这一点对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都是很有好处的.有的学生在自学中往往会十分投入,进入一种旁若无人的境地,而相对来说,这种情况在听课时就比较少.一个学生坚持自学一段时间之后,便能渐渐地从有意注意转化到有意后注意,即不需要意志努力也能够将自己的注意力长期保持在这项工作上.有意后注意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它既有明确的目的,又不需要用意志努力来维持,是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需条件.学生一旦进入这种状态,他们的物理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成绩就会有明显进步.

二、实验探究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中的每一个概念、规律的发现和确立主要依赖于实验.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方面的训练,无疑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一条必由之路.

目前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安排了相对数量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不难发现,这些实验存在着某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教材中几乎所有实验是为配合所学内容而安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因此学生不易通过这些实验掌握一些重要的实验方法. 第二,课本中每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都讲得十分清楚,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操作即可.这样的实验只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是不够的,也无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目前课本中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只要学懂了书上的定律,一般都能轻而易举地完成实验.这种安排违反了教育应该走在学生智力发展前面的原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不利的.

针对以上不足,我们对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使实验教学为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在实验内容的改革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三条措施:

(1)增加实验数量.

不论是在课堂演示实验,还是在学生实验或小实验方面,平均增加了60%的实验.其中有一部分新实验,学校没有现成的仪器,安排学生自己制作,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

(2)重视实验误差讨论.

物理实验离不开测量,测量是实验科学最本质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讲,结果准确的实验就是成功的实验,反之就是不成功的实验.因此在培养优秀学生的过程中,应该让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实验误差的基本知识.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求学生们尽量消除实验的系统误差;在选择实验器材时要考虑它的精确程度;在处理实验数据时,要采用尽量科学的方法.(3)加强重要实验方法教学. 在实验领域中有一些重要的方法,比如减小实验系统误差的方法、减小实验偶然误差的方法、实验探究规律的方法、迂回测量的方法等,这些方法不是在个别实验中,而是在许多实验中都有应用,因此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这些方法一定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在必要时,我们甚至根据实验方法来安排实验内容,集中安排几个某种方法体现比较典型的实验,这样便于学生深刻领会和熟练掌握某一种实验方法.

在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尝试:(1)在课堂上创设一些实验问题让学生研究.

在高中阶段,每周至少有4节物理课,充分利用物理课中碰到的各种各样问题,可设计一些供学生讨论的实验题目,并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探索、解决. 我在讲功率一节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题目:要求测定一个人骑自行车的功率.在自行车由静止启动的过程中,人做的功除了增加人和车的动能之外,还要克服空气阻力和地面的摩擦力,其中哪些因素是主要的,哪些因素是次要的?学生根据自己骑自行车的经验,认为空气阻力是很明显的,不能忽略,而地面和车轮之间的滚动摩擦一般比较小,可以忽略.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测量人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顶风骑车时,骑得越快风的阻力越大,因此可以设风的阻力和车的速度成正比.车的速度怎样测?风的阻力和车速成正比的比例因数是多少?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地出现,被大家一个又一个地解决,终于找到了一个大家都比较满意的实验方案.接着全班同学兴高采烈地到操场上去做实验,最后再回到教室里,师生一起处理实验数据,作出图象,得出实验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除了实验题目是由老师提出的外,实验方案和解决问题的途径都是由学生讨论研究出来的,因此他们都觉得很有意思,收获很大.(2)对课本中一些重要实验进行深入研究.

物理课本中有大量现成的实验,有时可以对这些实验进行一些讨论和改进. 在做直流电路的实验时,我们让学生对伏安法测量导体的电阻这个实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用简单的伏安法电路,不论是采用电流表内接还是电流表外接,都有系统误差.结合这个问题,我给学生介绍了补偿的思想,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了电流补偿和电压补偿两种线路.补偿法解决了由于实验电路不完善带来的系统误差,但这个矛盾解决了,电流表和电压表不够准确的问题上升为主要矛盾.怎么办?经过进一步研究改进,大家认为可以用准确度高得多的电阻箱来取代电压表和电流表,再辅以灵敏度很高的电流表,便可以明显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度,这就是常用的惠斯通电桥.接下来学生分别用简单伏安法、补偿伏安法和惠斯通电桥测量了同一个标准电阻,比较测量结果,可以证实先前的想法.在历史上,从伏安法到惠斯通电桥是有一个很长的过程的,而在我们这堂实验课中,学生经历了这么一个碰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这样的实验课对增强学生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1)和(2)实际上都是不断地给学生提出新的目标,诱导他们提高实验水平,我们有时称之为“目的诱导法”.

三、解题能力提高

物理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解习题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因此,习题教学的改革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就本质来说,物理习题是人们编制的一些假想物理场景.毫无疑问,物理学家是不会去做物理习题的,而他们是在研究那些真实的、尚未发现的物理规律.同样,发明家也是不会去做物理习题的,他们是在力图应用已有的物理规律去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做那么多人为假想的物理习题?目的无非是要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推理等能力.所以物理习题教学应该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

我们常用以下两种方法来进行习题教学:(1)按照解题方法组织习题教学

高中物理学法 篇5

分层次目标教学能有效提高物理教学效果,通过对物理课程采取不同形式的分层教学,对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创造性等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实行分层次目标教学是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在实际应用中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制定可行的分层教学策略。

物理教学 分层次 目标教学

高中物理是一门思维性和拓展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学生个人智能的差异,对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不同,如果教师教学方式比较死板,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就会造成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创造力难以发挥,认为高中物理学习内容比较枯燥,以致于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中物理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发展。

分层次目标教学是在物理教学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是“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上存在的弊端,通过建立分层小组等一系列方法,使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学习环境相协调,实施分层次目标教学,促进学生差异化的发展,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科学的分层小组

我们发现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不同,进而导致对知识理解的差异现象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认识能力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对物理现象认识的结果上的差别,另一方面表现为不同的学生对新知识的领会和掌握上的差别。为了更好地研究学生的差异,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分层小组。

问卷是教师了解学生情况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从而可以反映出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兴趣爱好、智力发展等方面的情况。从对学生的问卷答案分析中可以得出每个学生的心理、生理和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为教学中制定有效的分层次目标教学提供重要的基础。

沟通是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在高中物理课本有简谐振动的教学内容,为了了解每个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采用教师与学生交谈的方式,通过交谈了解学生对简谐振动现象和规律的掌握情况。

如果学生能详细说出简谐振动的相关参数及计算方法,说明学生掌握了简谐振动的教学内容。如果学生对计算参数不能清楚解释,说明学生对简谐振动还没有掌握,这时应对学生理解还不清的知识点进行重点教学。

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反馈测试,为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掌握学生之间的差异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依据。能力是一个逐渐发展变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综合状况制定教学策略,把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因材施教,使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根据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方面的兴趣、能力、基础等三个维度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然后再适当考虑学生的意愿进行分组,如可将学生按AC、CB、BA组合进行搭配组成学习小组。这种分层、分组的教学方式不但给教学带来便利,而且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互相交流,可促进学生之间形成优势互补。为便于统一管理,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学习和共同发展,通过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并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等情况实行动态管理,防止学生出现心理压力。根据学生阶段性的表现情况、学习效果及时对分层小组进行调整,如:对于进步明显的可由原来的小组上调一个等级,退步的由原来的等级组下调至下一个等级小组。通过实践发现,进行分层、分组动态管理,很多学生可快速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品质。

二、教学内容分层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高中物理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如通过学习活动单来反馈),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分层次教学策略和计划,使知识点和能力点教学的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根据目前高中物理课标和教学要求,教师可将教学目标的分层分解为课时分层目标、阶段教学分层目标、长期教学分层目标。对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分层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分层对学生起到引导和激励作用,增强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成就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时目标分层主要从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即:对学科素养发展点的分层、对知识点的理解分层、对能力点的培养分层,合理划分哪些小组需要机械记忆,哪些小组需要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对于阶段性目标分层主要是进行阶段性知识的考核,并对不同层次的小组进行知识点和单元结构划分。长期目标分层主要是根据每个小组的实际情况,培养记忆存储能力,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稳定性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归纳、概括、分析及综合方面的能力。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课堂、单元、阶段监测,对一些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还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个性化的帮助和指导,肯定成绩,找出不足,特别要加强心理辅导,这样才能增强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才能让学生主动思考自己存在的问题,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改善学习品质。

三、教学过程分层

教学过程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媒体、作业布置等方面综合考虑学生所处的层次。在课堂上学生是知识的接受体,在教学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同时,应注意授课的方法与方式,确保所讲授的内容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考虑,也兼顾一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以提高分层次教学的效果。复式教学是教学过程比较常见的一种,在一定的阶段,可将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学生在教师教学中学会独立思考,并能将教学内容进行自述、自思、自练等。为了增强学生之间对问题的交流,可以先让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再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开展合作学习和展示交流等活动。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情况,找准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和学生之间的差异的切入点进行教学,围绕一条贯穿教学的主线,协调各层次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存在着紧密关系,教师要把教学的实施过程作为教学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过程。例如:对一些基础内容可实行全班同时授课,在教学时,教师可先进行30分钟左右的集中讲解,然后留下15分钟左右分组指导和巩固;有时A、B组听15分钟左右的课程,30分钟左右的自学、提问、练习,而C组听30分钟左右课,练习15分钟左右,比较收到的教学效果。根据不同教学方法收到的效果不同,采用板书或多媒体等对全体学习的内容和分层教学的内容进行综合讲授,才能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学习品质,完成超层次目标内容的学习,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作业是教师考查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一种手段,主要分为课内、课外两种形式,课内作业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的任务,课外作业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设计,特别要根据学生课内作业上表现出的对当堂课物理知识点掌握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矫正措施。

四、校本课程分层

根据最新的高考政策,语文、数学、英语根据行政班级授课还行,但物理课的走班制授课大势所趋,因此国家物理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势在必行,实施分层次目标教学的意义更加突出,这是新教育教学改革对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新常态下教学的新挑战,也是目前所需解决的重要新课题。对高一物理在根据行政班进行必修课教学的同时,要进行适当的物理校本选修教学。物理校本选修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物理校本知识讲解的一种方式,不同层次的小组在学习时教学内容层次是不一样的。对于接受知识能力强的小组,通过建立物理兴趣小组,可达到提高物理学习兴趣的目的;对处于中等层次的小组,通过小组之间成员的互相交流,达到互相提高的目的;对于能力差的小组,通过成立辅导小组,帮助他们尽快赶上来。物理校本课程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自学、分层次讨论、演讲等灵活的形式,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学生只有通过物理校本选修学习才能较好地进行进一步学习生涯的规划。

五、教学评价分层

教学效果好坏可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评价,根据新课程和新高考的要求,分阶段、分层次评价是每一位高中物理教师的“必修课”。分阶段、分层次评价应综合考虑评价对象之间的差异性、及时性和激励性,及时了解学生的选择和所需达到的分层教学目标,采取相应的分阶段、分层次激励措施,并让学生理解进行分层学习物理的重要性,才能真正调动学生进行分层学习物理的积极性。通过科学的分阶段、分层次的评价,才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和明确自己发展的方向,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成就感。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最好以个体评价为主,并采取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的做法,帮助学生在失误、失败时能正确面对,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例如在进行统考时,可在试题上进行优化设计,分别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思维灵活,能正确做出高一级试题的学生,可酌情加2~5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根据目前的物理新课程教学改革现状,教师通过采取分层次目标教学的方式,不但有利于找准自己选择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方法,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准确地自我定位、自我调整,从而达到提高分层次目标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初二物理学法指导 篇6

张敏

1、学好相关学科,垫石铺路

物理课是初中学生感到难学的课程,其原因是:物理课不但有系统、严密的物理概念知识,而且物理课与数学、语文课的知识联系也很密切。数学中的方次运算、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极值的讨论等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应用。物理中的概念、定理、定律的文字級述言简意深,需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所以学好数学和语文对学好物理课很重要。(特别是在八年级物理,要学会建立图像,其中T-ts-t,m-v的理解)

2、联系生活实践,培养学习兴趣理论物理课与生活实践联系很密切,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但是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在物理运算中也要联系实际。数学运算中有一个四舍五入的原则,但在物理运算中不一定适用。有一次我在讲浮力时让学生计算8个人渡河需几根相同的原木时,学生计算结果是需要5.2根,几乎全班同学都采取四舍五入,答案是5根。我让学生从实际出发分析5根原木受到的浮力与8人重力相比哪个大,会有什么结果,从而使学生知道,物理中有时不能生搬硬套数学原则。

3、总结交流学习方法。在一章或一个单元学完后让学生总结这部分知识的基本结构,即这部分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总结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写出学习小结,提出不懂的问题。在对知识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的问题。在对知识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交流知识的重点、难点,交流学习方法。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篇7

(一) 从学习物理的心态上进行指导

学习心态包含学习兴趣、行为和意志等方面。其中, 兴趣是学生重视物理学习的基础, 行为是学习的手段, 意志是学习的思想精髓。对兴趣培养的指导可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 能使学生正确面对并克服物理学习中的困难, 还有助于学生在探求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出坚强的学习意志。可见, 通过对学生学习心态上的指导, 能有效地促使学生真正喜欢并学好物理这门课程。

(二)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进行指导

1. 指导课前做好预习。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个人的自学能力, 并能提前发现新课程中的问题所在, 从而能使学生掌握新课程内容学习的主动权, 进而有助于学生将精力集中在应解决的问题上, 更好地配合教师授课, 及时消化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

2. 指导学生学会听课, 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统一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的前提下, 可以根据教材中各知识点的特征, 灵活制定教学方案。对于抽象思维性较强的内容, 教师应做到多层次的讲解, 多方式传授, 同时要求学生要带着预习中的疑点, 有目的地认真听讲, 加深对课前预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及时纠正一些先前理解上的错误。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会并掌握好新的教学内容。

3. 指导学生课后练习与复习。

课后练习与复习, 是学好物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大多数学生能理解课堂中所学内容, 但不会做题, 其根本原因在于课后没有系统地去进行练习与复习巩固。课后的练习与复习能帮助学生检测自己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 促进学生对物理学中的原理、定义或定律的理解。加强对学生的这方面指导, 通过适当的点评能使学生受到鼓舞, 自觉接受新知识。

(三) 从学科特点出发, 指导物理学习

中学物理的教学过程具有以下特点: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为中心;以数学方法为重要手段;密切联系实际, 解决实际问题。因而, 我们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学习的指导。

1. 观察和实验过程的指导。

物理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 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规律的第一途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 指导学生学会设计实验的常用方法 (如比较法、放大法、等效法、再现法等) ;指导学生按实验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正确地记录数据, 特别注意对测量数据的估读;指导学生进行数据的处理 (列表法、代数法、图象法) 与分析。

2. 物理概念的学习指导。

物理概念是物理现象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在人脑中概括和抽象的反映。学生形成物理概念一般要经历认知定向、找出共同特征、本质属性、进行抽象规定和深入理解概念这样的过程。掌握基本概念的过程, 包括感知、理解、运用这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基本物理概念的学习主要有阅读法、实验观察法、对比辨析法、分类法、归纳法、抽象和概括法、系统梳理法、类比法等。在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 帮助他们实现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3. 物理规律的学习指导。

物理规律包括物理定律、定理、法则、原理等。对于物理规律的学习一定要做到“四明确”:明确分清条件和结论, 明确分析思路和方法, 明确关键术语的内涵, 明确规律的应用。

教材中的物理公式是用数学关系来表示物理概念的。在学习物理公式时, 强调弄清楚公式中的每一个物理量的意义和整个公式所表示的物理结论, 注意从以下六个方面指导学习: (1) 记住公式中字母的正确书写和对应的物理量。 (2) 记住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 (国际) 及换算率。 (3) 理解公式中各字母的物理意义及符号的意义。 (4) 了解建立公式的物理过程和条件。 (5) 能够进行公式的变形和计算。 (6) 能够进行有关公式的推导。

4. 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学法指导。

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明确解决力学问题的三条思路:动力学思路, 动量思路, 功和能思路。为了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 教师在讲述例题时要注重审题过程, 对学生起到榜样作用;同时, 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解进行分析, 使学生从反面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分析物理过程, 捕捉翻译关键语句, 分析其前因和后果、制约条件及其本质特征。将物理过程分解成若干阶段, 弄清每一阶段所描述的物理过程。教师还指导学生在平时作业和考试中画好示意图, 把题目中的情景转换成物理模型, 同时注意解题格式的训练, 养成规范解题的良好习惯。

二、学法指导的注意环节

(一) 注重全面指导与个体指导的结合

不同学生在学习心理上体现出的诸多因素是有差异的, 故同一种方法在不同对象上的适用性也是有所不同的, 学生的学情水平更是体现出多样化的状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全面指导的同时, 必须注意个体间的差异性, 采用针对性的学法指导方式进行个体指导。最好要求每个学生能将教师的学法指导与个人的学习过程相结合, 在实践中提炼适合自身的最佳学习方法。

(二) 注重过程监督与结果评价的结合

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容易产生阶段性的惰性心理,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进行有效的监督及情感干预, 帮助他们重回学习正轨, 以免学法指导作用的半途而废。另外, 我们还应及时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状况与结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 让学生能不断体会到个人的价值所在, 促进学生在学习中自己解决问题后获得成功感与愉悦感。

现代社会, 学会如何学习要比“学会什么”重要得多。教师是学法指导中主要的引导者, 要树立以“教学生学会学习”为目的的教学观, 认真研究学情, 科学制定符合高中阶段学生身心特点的指导计划, 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使学生从“不教不会”变成“无师自通的人”。

摘要: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发表的《学习——内在的财富》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未来社会对人的若干要求, 其中一项就是学会认知。现代社会, 知识呈现爆炸式的增长和更新, 对于当代中学生来说, 必须适应终身学习的发展要求, 提高学习能力, 懂得如何去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已是当今形式下教育的重要使命。目前, 我们的物理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弊端:不注意研究学生认识规律, 重教法, 轻学法, 忽视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和素质发展的需要, 从而造成学生不会学习。其表现是:不懂得学习的规律和学习方法,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强的毅力, 没有掌握物理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出现学习多投入, 低产出, 负担重, 效果差的现象。

例谈高中物理模型教学法 篇8

一、什么是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是指物理学研究的最基本单元。为了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物理学研究中,通常把实际问题理想化。物理学中的理想模型可以分为四类:对象模型、结构模型、过程模型和环境模型。高中物理中,对象模型有质点、理想气体、点电荷、电源等;结构模型有卢瑟福原子模型等;过程模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动、机械波、碰撞等;环境模型有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真空环境、无摩擦环境等。

二、物理模型的建立

钱学森说过:“模型就是我们对问题现象的分析,利用我们考究得来的机理,吸收一切主要的因素,略去次要的因素所创造出来的一幅图画。”物理学研究的是极其纷繁复杂的自然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我们研究的每一个对象,它涉及到的因素是非常多的,为了我们探究方便和易于抓住本质而从复杂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中抽象出研究对象的简化描述或模拟即物理模型。上述抽象及简化的过程就是物理建模。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讲清课本给出的熟知的一些模型外,还要根据各种知识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归纳后建立一些物理模型。比如斜面模型、弹簧模型、圆周运动模型、滑块与传送带模型、平抛运动模型、万有引力模型、渡河模型、人船模型、子弹打木块模型、碰撞模型、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模型、电荷和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模型、光电效应模型等。

三、物理模型的应用

在物理教学中为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常常把研究的对象或实际的过程抽象成物理模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该物理模型迁移到其他物理情景中去应用。

(一)物理模型的建立

例:一颗质量为m1的子弹以速度v1射入静止于光滑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2的木块,并篏入木块中,求子弹与木块的共同速度及系统损失的动能。

解:对子弹和木块所组成的系统研究,由于在水平方向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满足动量守恒定律,有:m1v1=(m1+m2)v

可得共同速度v=m1v1 m1+m2

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最终他们具有共同的速度,系统动量守恒或某方向上的动量守恒,系统动能转化成内能或其它形式的能。

(二)物理模型的迁移应用

在力学中建立起上述模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个模型迁移到其它情境中去。

1.力学模型解决电学问题

例: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相距甚远的带正电小球a和b(设无穷远处电势能为0),当让a小球以速度v1冲向b,问当两球相距最近时的共同速度v和此刻两球的电势能Ep。

2.力学模型解决热学问题

例: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相距甚远的孤立分子a和b(设无穷远处分子势能为0),让a分子以速度v1冲向b,问当两分子相距最近时的共同速度和此刻两分子的势能E。

四、模型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讨论教学法初中物理论文 篇9

一、课堂中实际教学案例分析

1.合理分组加快高效课堂建立

事实上,为达成讨论教学法高效物理课堂建立,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怎样的合作方式,能使师生双方达到共赢,能使家长和教师感到共赢.在以往的讨论教学法中,我们常常将重点放在了合作上,创建各种类型的分小组讨论,最终的学习效果非常不明显,也会出现在对物理习题讨论时,学生之间会谈论课堂以外的事情,导致这种实际的课堂分享学习难以进行.因此,教学中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小组的分类,不仅仅将小组中的男生女生进行比例划分,在学习成绩好、学习成绩差;课堂上活跃或课堂上比较老实的学生也进行划分,将这些学生合理的安排在适当的小组,保证小组内部学生的多样性.进行课程讨论时,成绩好的.学生会起到带头作用,带动小组学习,有组织的安排小组内物理习题分析,课堂上活跃的学生则会在小组中积极回答问题,带动小组气氛,起到积极调合的作用;而比较老实不愿因说话的同学,在小组谈论时也会被活跃的气氛带动,达到讨论教学目的.

2.创立物理知识比赛,达成“讨论教学法”目标

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来说,学无止境.单纯依靠小组分类方式不能完全达到高效物理课堂讨论教学法的目的.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考察其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成绩,而是考察其过去一段时间内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情况甚至是未来对于现在学习知识的运用情况,这才是“共赢”的终极目标.基于此点,教师可以在课程安排合理范围内,让学生整理学过的物理课堂知识、知识问答比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讨论,提升学生的物理成绩.

二、实现物理课堂的讨论教学法在对策

1.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

尽管讨论教学法的高效物理学习,要求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但并不代表教师在教学中完全采取“放任自学”的态度,初中物理教师要坚持学生和教师二者相互促进的原则,积极发挥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作用.着重对同学课本中难点、重点反复讲解,教育学生自己形成物理知识网络,便于今后的学习.掌握学生间讨论学习方法这一创新的教学技巧,就要初中物理教师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对所学习的事物逆向思维进行思考,并且能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这样再进行课堂讨论,通过这种方法对启发学生相应的物理知识脉络的学习大有裨益.

2.调动学生积极性,灵活穿插新奇事物

授课时应穿插内容,穿插内容一定要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对于初中物理课堂课程安排和学生的好奇心,渗透的内容可以是历史知识或是天文知识,也可以是地理知识,亦或是现实生活内容与科普知识等等.在内容上可以扩展到全方位和多侧面,数量上也应该适当,避免喧宾夺主,质量上的要求就是要形象贴切,这样做的目的不仅能拓宽学生知识面,更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其领悟相应知识内涵的能力.

三、结语

上一篇:采购申请报告范文下一篇:学生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