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高中物理

2024-07-26

现代高中物理(共12篇)

现代高中物理 篇1

高中教学中划分物理学科, 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贴近生活的物理知识, 从而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所以说, 物理这门学科至关重要, 老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物理学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现代物理知识, 是为了使物理学科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调整内容, 从而适应世界的变化。本文介绍了现代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力。

1.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了现代物理知识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现代物理知识, 主要是因为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 老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物理知识, 把物理知识讲解得很透彻, 老师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向学生讲解物理知识, 这样老实讲学的目的和学生学习的目的都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为了能够在物理考试中取得满意成绩, 老师和学生都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教师教导或是学生学习物理并不是为了学以致用, 而只是为了考试。这样的教育方式和学习目的并不是现代教学目的, 为了改变目前的物理教学模式, 应注意渗透现代物理知识。之所以采用渗透式的教学模式, 主要是因为在渗透现代物理知识的时候, 能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老师在教物理知识的时候, 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就会改变之前单纯老师讲课、学生听讲的模式, 这样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 在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 联想现实生活, 根据现实生活的需要积极获取和掌握物理知识。这样, 学生能够更好、更扎实地掌握物理知识, 并且可以学以致用, 为了生活的美好而学习物理, 而不是仅仅为了考试而学习物理知识。所以采用渗透式的物理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教给学生物理知识。

2.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现代物理知识

2.1重视物理学史, 渗透现代物理思想。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 才会主动学习。所以,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知识, 老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讲解, 通过讲解物理学史,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现代物理思想, 进而了解中外著名的物理学家的思想及他们的研究方法和实验, 通过了解这些, 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和热爱, 从而愿意主动学习物理知识。所以,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研究前人对物理知识的探索与总结, 从而让学生学习物理学家的探究精神和研究方法, 学习前人的坚持不懈、敢于质疑的精神, 从而指导自己不断思考, 在思考中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

2.2渗透现代物理知识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方式。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渗透现代物理知识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方式, 主要是指老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教导学生掌握物理知识, 而且要指导学生学会物理知识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方式。所谓物理知识的研究方式,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进行物理实验时, 学会运用物理知识方面的研究方法, 在实际的物理实验中掌握研究方式, 学会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所谓思维方式, 主要是指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 学生要学会主动、单独进行思考, 理清自己的思路, 学会掌握其中的思维方法, 如分析法、类比法、分类法、综合法、比较法, 等等。无论是物理知识的研究方式, 还是思维方式,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教导学生好好掌握这些方法, 在实际中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方式, 不断学会分析问题, 不断质疑, 不断发现问题, 并进行试验, 从而解决问题, 得出结论, 进行总结思考。所以, 学生一定要重视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式, 学习物理知识, 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从而学以致用。

2.3突出物理知识的实用性, 注重现代物理知识的渗透。

突出物理知识的实用性,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现代物理知识, 主要是因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不仅是为了考试, 而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即学以致用, 所以,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应该注意渗透物理知识的实用性, 毕竟所有的知识都是源于生活, 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存在的。同时, 渗透物理知识的应用性, 会让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学习, 能够主动、积极、认真地学习物理知识。所以, 老师在教导学生时要注重联系实际进行教学。

3.结语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老师一定要重视现代物理知识的渗透。学生学习物理知识, 并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点, 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负责地采取渗透式教学模式, 对学生进行物理教学, 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 学会独立思考、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式, 从而能够联系实际, 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不断质疑, 不断思考, 不断实验, 从而实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何家胜.现代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新课程 (上) , 2013, 01:83.

[2]黄敏.高中物理教学中现代技术知识的渗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06.

[3]黄黎燕.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渗透现代物理知识的教学初探[J].大众文艺, 2009, 24:258.

现代高中物理 篇2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和粉笔加黑板是一样的,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的,要认清其辅助教学的功能。

关键词:物理教学;信息技术;整合

一、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意义

中学物理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科,但在物理课堂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实验材料等条件的限制,实验效果不如人意。而采用模拟型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在目前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实验,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提高实验的演示效果。除与物理学本身的上述特点有关之外,也与传统教学密不可分。传统教学主要通过黑板、教科书传递教学信息,在承载信息种类和能力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信息技术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联动力强,更具有可视性、模拟性、交互性、重组性、智能化等优势。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创设新型的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认知能力,克服物理学习中的障碍,培养探索科学的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信息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观念必须转变。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我们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摒弃传统教学中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落后因素和成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帮助学生学习作为宗旨,以调动学生自主探索、求知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前提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否则,完全可能仅仅只把信息技术手段作为向学生强行灌输的一种新的工具而已。

2.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要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我们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和一定程度的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能熟练掌握教学软件的使用,具备一定的制作教学软件的能力,而且还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获取、分析、处理、应用信息进而创造信息的能力。在这方面年青教师能力较强,老教师还应多向他们虚心学习,实现优势互补。

三、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个注意点

1.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切忌本末倒置。美食家品食讲究的是色、香、味齐全,学习则要求学生眼、耳、手、脑齐到,且关键是要脑到,要动脑。有些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把课件做得非常花哨,文字、声音、图片、影像、动画一应俱全,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技术细节和美化功夫上,一播放起来,教室里显得非常热闹,认为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对在课堂上怎样与学生互动,怎样启发学生思维,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却不太重视,过于追求表面的浮华,实际教学效果并不好。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本末倒置,忘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表面上学生的眼、耳、手也许都到了,但关键的脑没到,实际教学效果肯定差。

现代高中物理 篇3

关键词:现代物理知识;高中物理教学;渗透

高中物理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物理在高中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现代物理知识的学习能够让人们更加准确地去了解社会,去为社会发展提供帮助,因此学好物理非常重要,同时更好地促进高中物理学习和实践对于推动现代物理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一、现代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渗透式教学就是教师将一个大体的知识结构告知学生,然后学生对于所学习的知识有个模糊大概的认识和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刚开始对于知识学习无从下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就能够通过知识的不断累积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不断积累,其学习方式也不断融会贯通,久而久之其学习效率就会明显提高。

二、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学习物理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因此在物理教学中,现代物理知识的教学必须要重视知识学习的实用性。物理是来源于生活的一门学科,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重视该学科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能够通过和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提高物理学习的实用性,使得物理教学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三、物理学史的教学思想渗透

在现代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需要将物理教学学史加以充分的融合和渗透,能够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对其知识进行很好的融合,使得物理教学变得更加有趣,同时在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现代物理知识的拓展,在实际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对物理史加以学习和了解,能够通过真正的掌握物理学习的真谛来开展整个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对于高中物理乃至整个物理学科都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现代物理思维方式的渗透

现代物理思维方式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进行科學渗透,对于提高整个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和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物理学的研究是人类在生活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联合人们的想象力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对现代物理知识认识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将其现代物理思维方式加以很好的融合和渗透,能够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将一些现代物理思维方式比如比较法、分类法、综合法等思维方式融合到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实验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寻找真谛。

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地融合现代物理知识的研究方式、思维方式等能够更好地推动物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何家胜.现代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新课程:上,2013(1):83.

现代高中物理 篇4

1.要坚持科学性的原则

在讲述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向学生传达物理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认识到这个世界,也能让学生去主动改造这个世界,最终也就实现了教学目标.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坚持科学性的原则,要求物理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内容必须正确,所下的定义与结论也必须要准确与可靠,进行推理的过程要具有真实性、具有可信度,在知识的搭配上,也要讲究科学与艺术,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正确地学习到科学知识.

2.要坚持新颖性的原则

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确保所讲述的内容要具有新颖性,这样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产学习物理的兴趣. 因此在实际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主要是通过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感受到[1]. 如果教材中的学习内容过于陈旧, 就会使物理课堂变成照本宣科,学生学习就会没有学习兴趣, 索然无味,甚至学生出现消极学习的现象. 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采用新颖与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就是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甚至还能够有效提高物理课堂的气氛,这样就可以显著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3.要坚持渗透性的原则

教师想要将学生真正培养成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就必须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 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适当地将现代物理课堂教学知识逐渐渗透到物理课堂中去,同时还可以适当增加现代物理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问题, 并引导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这样就能够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科学家们提出的问题与方法了,这样也就实现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向学生渗透物理思维与物理研究方法.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现代物理学的措施

1.要将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中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一些全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将高中物理知识与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1]. 这样能弥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联系不紧密的现象,同时还能让更加具体与形象物理知识进入到课堂中. 因此就要将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进行转化,并形成物理知识. 如在学生学习压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水瓶来进行讲解,将水瓶正向放置在一块橡皮泥上,然后再将水瓶反过来,将瓶盖那面放置在橡皮泥上, 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痕迹的深浅度,以此来向学生讲述压力与面积大小之间的关系. 所以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物理知识联系在一起,这样学生就能将课上所学习的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2.创建出相应的教学环境

想要将现代物理学融入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就离不开创新, 所以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构建出一个民主与和谐的学习环境,并让学生在这种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其次是教师可以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适当的引入物理的发展史,并向学生讲述在物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样再让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学生就能够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来学习物理,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到学会物理的乐趣[2].

3.结合物理教材,逐渐渗透现代物理学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适当的引入现代物理学知识, 如在学习光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入激光方面的知识等,这样不仅将教材与现代物理学联系在一起,还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 如学生在学习“电磁波的发射和接受研究” 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以研究“多波束相控真雷达的发展”为例( 如图1) ,在研究雷达的多波束应用的过程中了解下载雷达发射时,所产生的波束与波束信号之间会产生信号干扰的现象,所以为了减少信号干扰的现象,人们就会采用双多基地雷达系统应用技术,而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包含了物理计算公式,同时还会涉及到一些数学知识,这时学生就会进入到思考中,所以当学生完成这一知识以后,就能认识到数学与物理原本同为一个体系,这样就有助于学生扩展自己的物理知识体系了.

4.在物理实验中逐渐渗透现代物理学知识

根据相关调查可以看出,如果教师在物理实验中采用较为落后的实验设备与方法不仅会打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会让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物理的气息. 因此在高中物理实验中运用科学与新颖的实验方法能够为学生创建出科学的学习意识与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物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让学生运用传感器来测出物体的速度. 如,以DIS引导学生测出小车的瞬间速度,传感器能够采集小车的瞬间时速,然后通过计算机直接显示出结构. 这时教师在采用光门传感器来引导学生学习物体运动速度的相关知识以后,学生不仅能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还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思考,如传感器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物体等问题. 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传感器,并深入探寻出传感器的结构以及数据的生成原理等, 而学生也可以在了解传感器的基础上,更好地了解出平均速度与瞬间速度之间的关系了,这样也就有助于教师更好的将这一知识传授给学生了. 所以也可以说,在高中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向学生逐渐渗透现代物理学知识,能够通过仪器的原理来感受到物理的本质,而学生也可以在了解物理本质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理清与优化物理思路.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现代化的物理学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做好对学生的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时,当物理教师在开展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现代物理学知识还有助于让学生明确物理知识的实用性,而学生也就能主动的学习物理知识了.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加强高中生素质教育是每个教师需要做到的,高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必须要及时更新,使教学方法适应高中生学习和能力的发展.只有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主动学习能力有所提高,才可以使他们的成绩得以提高,所以教师要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逐渐渗透现代化物理教育方面的知识.本文针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现代物理学的原则与策略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禅宗逻辑与现代物理学 篇5

【内容提要】禅宗哲学是融合了佛家与道家、儒家之后的一种思想体系。它对中国哲学、文学和艺术等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随着对物理学研究的深入进行,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现代物理学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之间具有某种平行性。这种平行性的根源在于二者遵循相同的逻辑――禅宗逻辑。

认识人类自身、认识人类所面对的宇宙,是科学的根本任务,并由此而衍生出人类知识的两大系统――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二者之间最深刻的关联在于:人对自身认识有多深,对外部宇宙的认识就有多深,它们是同步进行的。作为自然科学重要分支的物理学是建立在分析与实证基础上的。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物理学的研究无论在宏观还是在微观上早已超越了感官经验的范围之外。这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个困惑:我们以现有的感官经验去描述、解释远在我们经验之外的对象是可能的吗?要解决这一困惑,就必须转换逻辑思维的方式。对此,古老的禅宗哲学给了我们重大的启示。

一、禅宗与禅宗逻辑

“禅”或“禅那”是梵文Dhyana的音译,原意是沉思、静虑。佛教禅宗的起源,按传统说法,谓佛法有“教外别传,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教义,从释迦牟尼直接传下来,传到菩提达摩。达摩于梁武帝时(约520~526年)来到中国将心传传给二祖慧可(486~593年)。如此辗转相传,终于出现了以六祖慧能(638~7)创始的南宗顿教,以后日益丰富发展,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佛学禅宗。禅宗是佛教的一个宗派,是“中国的佛学”,它是中国道家哲学与佛教空宗(亦称中道宗)相互作用的产物,对于中国哲学、文学、艺术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禅宗所依据的主要典籍为《金刚经》和《六祖坛经》。

其实早在达摩来华以前,空宗的代表人物僧肇与道生等就在吸收与融汇中国道家思想的基础上,为禅宗的出现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准备。如在道生的理论中,就有了“顿悟成佛”、“一切众生,莫不是佛”(《法华经疏》)等禅宗的基本思想。而在被僧肇所具体化了的关于三个层次的“二谛义”理论中(《肇论・般若无知论》),空宗所谓的第三层真谛即为禅宗之“第一义”。禅宗的一切修行以及最后的顿悟,都是为了成就作为其终极目标的“第一义”。这个第一义就是宇宙的本体、佛的本体,就是最后解脱的境界。

三个层次的“二谛义”理论认为:(1)第一个层次:普通人以为万物实“有”,而不知“无”。佛教认为万物实际上都是“空”、“无”。在这个层次上,认为万物是“有”,这是“俗谛”;认为万物是“无”是“真谛”。(2)第二个层次:认为万物是“有”与认为万物是“无”,都是片面的。因为“无”并不只是没有了“有”的结果。事实上“有”同时就是“无”。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一物此时此刻的存在状态与其在另一时刻的存在状态是不同的,在这种意义上,此时此刻的“有”在另一时刻就是“无”了。故在这个层次上,说万物是“有”与说万物是“无”,都同样是“俗谛”。只有不片面的中道,认识到万物非有非无才是“真谛”。(3)第三个层次:说“中道”在于不片面(非有非无),这意味着进行区别,而一切区别本身就是片面的。故在这一层次上,说万物非有非无就是俗谛了。真谛是:万物非有非无,而又非非有非非无(《大藏经》卷四十五)。禅宗的第一义,指的就是这种“非有非无,而又非非有非非无”的境界。《金刚经》云:“……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这种“非非”的境界是经验之外的,是普通的逻辑思维达不到的,是不可言说的。所以“说似一物即不中”(《六祖坛经・机缘品第七》),“我向尔道是第二义”(《五灯会元卷第十・清凉文益禅师》),“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第一章》)。

为了证悟禅宗的第一义,“只有打破和超越任何区分和限定(不管是人为的概念、抽象的思辨,或者是道德的善恶、心理的爱憎、本体的空有……),才能真正体会和领悟到那个所谓真实的绝对本性。它在任何语言、思维之前、之上、之外,所以是不可称道、不可言说、不可思议的。束缚在言语、概念、逻辑、思辨和理论里,如同束缚于有限的现实事物中一样,便根本不可能‘悟道’”[1]。而这也正是六祖慧能临终传授宗旨的“秘诀”:“先须学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菩提场,说一切法,莫离自

现代高中物理 篇6

关键词:现代物理知识;高中物理;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373-01

物力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而高中物理更是高中理科基础科目之一,涉及现代物理各方面知识点。高中物理教学不仅要教授物力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对于高中各院校在教学和选购教材方面都尤为重视内容的实用性和前瞻性。随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渗透式教学也已成为当今教育的潮流。该方法强调教师需细致分析教材以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从而实现现代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一、高中物理教学渗透现代物理知识的意义

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是为让学生在日后生活和社会生产中能学有所用,而传统物理教学模式是教师严格按照备课的顺序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力求学生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课程参与度不高,可以说这种“为学物力而学物力”的应试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物力的兴趣,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学生所学知识一般用于考试,而在生活中却不懂如何运用[1]。渗透式物理教学与传统物理教学不同,渗透式教学采用启发式的教育方法,主动培养学生讨论式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透彻式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独立思考,积极获取并掌握物理知识,且可学以致用,不仅能将所学知识用于考试,更能用于生活,所以较传统物理教学模式而言,将现代物理知识渗透于高中物理教学中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2]。此外,在渗透式教学模式下,学生能更为深人地理解物理知识,并将其实践于生活当中,有助于促进我国物理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中物理教学渗透现代物理知识的措施

1、突出知识实用性以渗透现代物理知识

物理学科是起源于生活并运用到生活当中的一门学科,学生学习不应该仅是为应对各种考试而去背物理知识、概念、公式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要注重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并不断扩大物理知识的范围,即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3],如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光的本性等。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时应注重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环境相联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现代物理知识进行教学,此方法一方面能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去学习现代物理知识,减少学习的枯燥和减轻压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提高高中物理学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例如:教师在传授《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办法》内容时,应先让学生了解摩擦的利与弊,随后可对学生进行提问,问题可为:有什么方法可减小有害摩擦和增大有益摩擦。教师应把握学生的主体角色,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生活中出现各类摩擦现象,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行自主式的渗透教学方法。此方法将生活与教学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和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提高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发挥出渗透性教学的作用。

2、重视教学方法以渗透现代物理知识

据研究表明,阅读材料是渗透现代物理知识的良好材料,故高中物理教师可按需求合理使用阅读材料,教师可让学生对相关材料进行阅读然后再加以补充和说明,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该材料[4]。并且教师可通过组建讨论小组的模式,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引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思考,虽然学生的观点未必全都正确,但学生可借鉴彼此的思维模式,取长补短,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所以,在课堂上利用阅读材料对高中生进行现代物理的知识渗透是条有效途径,可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例如,教师在传授《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时可向学生推荐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并思考相关问题如牛顿第一定律共有几层含义、具有什么进步性、体现在何方面等。随后可将学生分为若干讨论小组,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表各自观点。通过此可丰富学生物理知识,拓展学生思维。可见高中物理课堂中重视教学方法具重要作用,其不仅可现代物理学知识良好有效地渗透于教学课堂,还可有效提升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分析及理解能力。

三、结语

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现代物理知识,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和传授物理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受到物理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逐步掌握最基本、最主要的物理科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更多物理知识,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能够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这要求教师有效将现代物理知识渗透于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中,以促进我国高中物理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 枫.现代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4,(10):97.

[2] 季 高.现代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5,(17):47.

[3] 张俊飞.现代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4,(31):139.

现代高中物理 篇7

中学物理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学科, 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物理课堂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中, 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实验材料等条件的限制, 实验效果不如人意。而采用模拟型实验教学模式, 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 模拟一些重要的在目前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实验, 可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 提高实验的演示效果。这除与物理学本身的上述特点有关之外, 也与传统教学密不可分。传统教学主要通过黑板、教科书传递教学信息, 在承载信息种类和能力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信息技术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联动力强, 更具有可视性、模拟性、交互性、重组性、智能化等优势。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 不仅仅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 而是要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创设新型的教学情境。它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提高认知能力, 克服物理学习中的障碍, 培养探索科学的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 为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信息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对教师的要求

1. 教师观念必须转变。

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 首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彻底摈弃传统教学中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落后因素和成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建以学生为中心, 以服务、帮助学生学习作为宗旨, 以调动学生自主探索、求知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前提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只有在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发展学生的能力, 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否则, 完全可能仅仅只把信息技术作为向学生强行灌输的一种新的工具而已。

2. 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 我们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掌握一定程度的应用信息技术, 能熟练掌握教学软件的使用方法, 具备一定的制作教学软件的能力, 还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获取、分析、处理、应用信息进而创造信息的能力。在这方面青年教师能力较强, 老教师还应多向他们虚心学习, 实现优势互补。

三、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个注意点

1.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切忌本末倒置。

美食家品食讲究的是色、香、味齐全, 学习则要求学生眼、耳、手、脑齐到, 且关键是要脑到, 要动脑。有些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把课件做得非常花哨, 文字、声音、图片、影像、动画一应俱全, 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技术细节和美化上, 一播放起来, 教室里显得非常热闹, 认为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对在课堂上怎样与学生互动, 怎样启发学生思维,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却不太重视, 过于追求表面的浮华, 实际教学效果并不好。这种做法, 实际上是本末倒置, 忘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表面上学生的眼、耳、手也许都到了, 但关键的脑没到, 实际教学效果肯定差。

2.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要认清其功能。

现代高中物理 篇8

一、充分借助现代教育优势,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很大程度上引领实践, 所以在考虑如何达到一定可观的效果时, 首先应综合学生的心理以及认知层次结构着手,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优势, 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1. 创新情景教学, 引入课题, 激发学生活跃性思维。

创新的情景教学可以自然的引进课题, 例如在学习《向心力》章节中, 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Flash动画模拟生活中此番情景:面对突如其来的障碍物, 一个驾驶员采用紧急刹车措施, 另一个则采用急转弯绕开障碍物式, 播放中途点击暂停, 然后向学生提问:你觉得哪种是最为可取的救急措施?此时学生一般都会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 各抒己见。接着, 老师继续情景播放, 最终的结果是采用紧急刹车的那辆车有惊无险, 而采用急转弯的车辆损失惨重。这样一来, 就可以借助现代化教育的优势, 激发起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活跃性思维。

2. 将生活情景融入到创新情景。

在确保有正确引领的条件下, 生活实践是最好的教材。所以借助现代化教育, 使生活情境在现, 对于刺激学生的眼、耳、脑等多种器官都有很大的作用。物理与生活现象和自然密切相关, 创新情景的同时如果能将生活情境有效合理的融入其中, 往往可以使相关的物理知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比如在学习《力的合成》时, 老师可以提前用手机拍摄下一组生活中的照片:铁锤陷入泥潭、工地运送瓦片、斧头劈柴等, 并对其发生过程进行录制。在接下里的学习过程中, 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拍摄的照片,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力学原理,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又达到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初步体验。

二、结合现代教育技术, 引导学生灵活掌握理论知识

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 一些实验难以直接演示出来或是效果不明显, 如果能巧妙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填补传统物理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使学生就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得到真实的数据, 进而理解消化理论知识。而不是传统的死记硬背, 生搬硬套, 即便短时间内脑海有记忆, 但是它无法长时间储存。所以, 关键还是在于方法, 由此可见, 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 对于学生无论是在锻炼实验探究能力方面还是在理论知识掌握方面都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 优化教学, 突破重点。

任何一门学科, 想要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对于老师的要求在一定程度来说远远超过了学生, 到最后又要回归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落脚点。老师能否做到优化教学, 统筹安排教学内容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而学生因为受知识层面以及理解能力限制, 对于一些复杂的物理概念无法深入了解。此时, 老师应该在合理安排教学任务的同时及时发现学生当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对其重点部分进行放大并予以指导和点拨。

2. 深入难点, 疑点。

一切基础知识都是在为解决疑难问题做铺垫, 而它恰恰是学生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掌握的, 更是成功教学的关键。物理中难点, 疑点, 说的较为通透点, 意指那些涵盖了多层物理知识的现象或者过程。想要解决问题, 老师则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模拟演示分析的办法, 采用多媒体慢体演示其现象的整个过程, 给学生观察和思考的空间, 将整合的难点一一分散开来, 这样对于难点和疑点问题, 学生便能有效的理解以及加深记忆。

三、有效利用现代教育,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只有学以致用, 才算是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学生应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不断归纳总结, 通过各种微平台进行交流, 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1. 结合互联网资源, 丰富知识储备。

互联网提供的便利条件, 使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搜索、查询、分析、筛选、归纳和总结。学生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可以独立解决问题。对于互联网上公共的学习资源,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以及理解能力不同, 所以从中汲取的有用知识更是千差万别。然而实践证明:通过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 不仅可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也打破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局限, 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对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是起到了显著的效果。同时老师也应该注意教学课堂的延伸, 全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通过微课堂进行复习和交流。

理解不代表就可以实际运用, 所以后期的复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创建多种交流平台:如YY语音, QQ群以及微博, 微信或者论坛等等。另外, 老师也要引导学生围绕学习重点, 展开讨论, 学生个人遇到的困惑或者疑难问题都可以说出来, 大家共同商讨。亦或是老师将其易混淆的难点重点部分作成微课件并上传至学生学习交流平台上, 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查漏补缺, 以此提高复习的效率。学生还可结合自己个人学习特点以及时按安排, 下载相关课件, 进行反复练习, 从而实现个性化发展。

结束语

现代化教育教育已经成为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 高中物理教学与之融合也是必然性的发展规律。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优势和功能并将其投入到教学计划中, 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现代化教育技术完全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规律, 也符合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所以现代化教育在高中物理教育中的辅助作用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向长颜.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的整合研究[J].中学课程指导:教学研究, 2014 (27) .

现代高中物理 篇9

1. 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环境

人类进步, 社会发展, 新事物不断涌现,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教师应不断获取新信息, 吸取新营养,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面向未来。如何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 实施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 特别是网络环境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如何在丰富的信息资源环境下, 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资源, 加强物理学习, 是每一个物理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物理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 在推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 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所以物理教育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渠道。教师要在教学中展示现代科技进步与物理学的息息相关, 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日渐普及, 可以通过丰富的信息资源, 将古今中外的人文图片、影音资料等, 筛选优化后汇集于网络环境当中, 以供学生在虚拟课堂教学环境中学习;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 创设科学发现的情境, 让学生感知难能可贵的科学发现之旅, 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现代技术的作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认知技能, 还能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比如计算机,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计算机当做学习工具, 从网络、图书馆、资料室等途径中获取知识。在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中, 学生面对丰富的学习资源, 易出现学习行为与学习目标相偏离的情况, 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 也会遇到不同的困难。这时教师就要发挥指导者的作用, 引导学生合理选择与其能力相适应的学习工具, 通过组织自由讨论、学生个别辅导等方式, 规范学生的行为, 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2. 加强实验环节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 向学生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通过验证物理定律, 强化学生的感知,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并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使他们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 实验是重要的途径。因此, 要不断探索改革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2.1 探究式教学引入课堂演示实验

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其实质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 通过这种基本形式和手段, 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提高其科学素养。

将实验由以教师演示为主改变为以学生探究为主, 能够使学生比较完整地认识科学发现的全过程。探究性实验中学生是实验的思考者和操作者, 他需要根据任务情景, 提出要探究的科学问题, 设计实验方案, 通过观察实验获取事实和证据, 做出科学的解释。把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人, 能够极大地调动其学习、探究的积极性, 将收到良好的教学成效。但采用探究式实验时, 教学往往侧重过程的体验和分析能力的锻炼, 而忽视知识和基本功。因此, 教师要设计与实验相配套的书面资料, 使实验既是探索发现、能力提高的过程, 又是表达训练、知识积累的过程[1]。另外, 要鼓励学生在课外广泛地阅读相关学科的书籍, 开阔视野, 扩大知识面, 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 创新能力才有肥沃的土壤。

2.2 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 设计性实验已成为物理实验的热点, 它要求学生将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创造性地应用到新的实验中。由题给条件自行设计实验, 要灵活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选定实验原理, 要运用掌握的实验技能并查阅资料来确定实验方案, 正确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 独立进行实验操作, 来探索物理规律或测定物理量。整个过程是对学生综合处理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检验。在设计性实验中, 教师应特别注重实验的过程, 在各个环节不失时机地从多角度进行设问,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2.3 采用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模式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 实验手段也越来越丰富, 要结合学校的教学现状, 采用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利用现代化网络工具, 让学生查阅资料, 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让基础好的学生利用丰富的实验资源, 自由选择或设计实验, 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运用便捷的通信工具, 师生之间积极坦诚地讨论, 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 学生可以充分理解教师, 双方能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 如QQ等软件就是交流的好工具。

3. 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物理与自然科学和生产实践是密不可分的, 近代物理是高新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在科技迅猛发展, 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学生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 体现为方法掌握的多少和熟练程度的高低。所以, 高中物理教学在传授知识中要注重培养全面素质和能力, 既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概念和规律, 又让学生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使他们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 正确的科学方法,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科学精神, 以及严谨勤奋的科学态度。

科学素养主要包括创新的科学精神, 缜密完善的科学思维能力, 如复合思维、发散思维和模型法、等效法、对称法等思维方法, 以及坚忍的意志品质。所以, 教师要注重物理学思想史的教学, 建议学生利用身边的信息工具, 重温科学家们思想火花迸发的伟大瞬间;要注重与物理科学前沿的联系, 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引领学生向科学前沿迈进;注重在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中培养科学素质;注重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等等[2]。只要有利于养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就可以考虑在教学中实施。

4. 结语

在新的形势下, 探索物理教育的新途径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事业。本文就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但物理教育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作出自己的贡献。

摘要: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中教育的发展, 物理教育也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条件、教学对象和社会现实条件, 合理地实施教学。本文针对现代教育所面临的实际情况, 探讨了物理教学中应该重视的几个方面, 为其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思维,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袁一志.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研究.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综合) , 2007.7, VOL28, (6) .

现代高中物理 篇10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及现代教育理念的改革、深化, 新课标的普及推广, 多媒体教学已被广泛应用于课堂。目前比较常用的是PPT, 即教师把课程知识制作成幻灯片, 利用大屏幕播放。这样做不但节省了课堂上写板书的时间, 而且图文并茂, 多重感官刺激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不仅需要利用计算机作为主要的教学媒体和手段来开展教学活动, 更重要的是实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自主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中心, 学生大多数情况下只能被动地接受, 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其主动性无从发挥。结果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与逆向思维, 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同的是, 在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课堂上, 教师角色定位为课堂的引导者、学习的启发者, 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丰富性、可重复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平抛运动一课的教学设计

1.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平抛运动一课的重点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曲线运动, 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识”的第一次应用, 是理解和掌握其他曲线运动的基础。因此如何导入情境才能把学生全部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呢?我想到了互联网上一个关于平抛运动的小游戏 (Flash) ——请你来当飞行员。我以此引入新课, 请三个学生来玩飞机投弹游戏, 通过此游戏, 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另一方面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本节课的核心问题上来, 同时由于学生还没有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 命中率比较低, 因此学生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来学习本节内容。

2. 先学后导, 得出结论

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教学目标, 制订好自学指导引导, 让学生自学。观察实验后请学生快速阅读第55~56页的内容, 3分钟后回答以下问题: (1) 小球离开槽后的运动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 (2) 小球离开槽的瞬间有无初速度?方向如何? (3) 小球运动时的轨迹如何? (4) 如何处理平抛运动?引导学生从以上问题中总结出平抛运动的概念、特点、条件和运动性质, 培养学生从实例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3. 自主探究, 总结规律

从自学指导第4个问题出发提出猜想引导学生探究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我提出问题:如何处理平抛运动?学生在第一节里已经学习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能够应用自己所学知识得出研究复杂的运动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引导学生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来探究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

(1) 探究竖直方向分运动:问题1:平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是什么运动?学生猜想:自由落体运动。引导学生从力学角度进行理论分析, 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再一次明确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 增加学生对平抛运动的实质的理解。 (2) 探究水平方向分运动:问题2: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是什么运动?学生猜想:匀速直线运动。同时。引导学生从力学角度进行理论分析, 并进行实验验证。

通过实验与讨论,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思考与讨论, 将新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通过游戏使学生能力得到巩固、提高。

三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实践的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提高课堂有效率体现在几个方面: (1) 创设学习情境, 激发求知欲; (2) 增加课堂容量, 提高课堂效率; (3) 丰富的学习资源, 学生自主选择; (4) 课堂反馈迅速, 问题及时解决; (5) 增加生生互动环节, 搭建交流平台。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有多媒体这一强大的资源优势, 教师可以大胆设想, 也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设计当中,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作者认为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对于新课的传授是有利的, 对于其他的课程类型, 比如实验课、习题课、单元复习课等, 则不能一概而论, 还是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 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

多媒体教学只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种方式,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结合的尺度要把握好, 如果失去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会使多媒体教学课失去了教育的意义。我们要时刻牢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教学方式, 当我们熟悉并熟练掌握了这种方式就会形成一种习惯。通过国家、社会、学校的支持, 通过教育工作者的齐心协力, 一定可以在新的形势中, 探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课程整合模式。让我们本着乐观、积极的教育理念,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一起为我国的教育改革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李克东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现代高中物理 篇11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物理;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信息技术作为当下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有效地加强课程教学的分析力度,全面展示分析内容以及科学整合教学资源,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整体进步和发展。同时,信息技术也为高中物理有效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和做好了技术准备,为高中物理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操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

从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来看,高中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信息技术分析功能未得到有效应用,主要是指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未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或者是信息技术应用不当,例如,教师在讲解时间变化和车速的规律时,教师并未采用Excel 应用于物理知识的讲解,同时也未根据课程要求采用一一对应的信息技术。第二,信息技术展示功能未得到充分利用,主要表现为教师在上课期间占用更多时间在擦黑板、列题目以及画图表等教学上,从而导致学生的教学时间受到一定限制,造成拖堂以及该次课教学知识点无法讲完等问题。第三,信息技术资源整体未得到科学配置,主要是指多数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不过关,致使课堂知识点未能与信息素材库有效整合,信息技术应用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上述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不利于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整体进步和发展。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探讨

1. 强化高中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分析功能的应用。

将信息技术分析功能有效地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可快速推动教师讲课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与感兴趣程度。同时,高中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功能分析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在繁杂的数学计算问题上更好更精准地得出结果。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对高中物理难题难点的解决,并全方位地加快学生的物理解题速度,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中物理有关“时间变化和小车速度的规律”时,应将相应位移和实践输入Excel 表中,在利用时间与位移的物理公式基础上快速求出相应速度,最后再利用Excel 表插入v-t 式图像。形象化地分析了时间变化与位移的规律,让学生了解了更多的分析方法,同时也使学生在物理解题和实验中的繁杂数据得到快速解决。又如,教师在讲解“自由落体的运动”对频闪照片处理时,则可用Excel 表来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从而有效地提升了物理教学的教学效率。

2. 加强高中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展示功能的应用。

高中物理的教学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可以使得高中物理教师在繁重的教学中解脱出来,还可以免去许多的手写板书的时间。从而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与主观性。从另一方面,体现了高中物理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展示的功能,提高了教学质量的生命力以及全面提升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综合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中物理“电生磁和磁生电的相互转换”时,由于该章节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广以及教学内容量大,若是按照傳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板书教学,则很大课程上会影响教学大纲对该次课的教学安排,从而影响了教学进度,不利于学生的整体教学。因此,教师则应采用Powerpoint、Photoshop7.0 以及Flash 等技术型操作软件对学生授课,减少教师的非授课时间,加强教学课堂教学紧凑性。

3. 完善高中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资源整合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中教学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具体要求这是信息技术资源整合的应用到高中教学过程中。现阶段,虽然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是许多高中物理教师并不能很好地运用到高中物理的教学中,导致许多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资源的浪费,以及不能为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打下夯实的基础,进而加大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难度。例如,教师将物理教学内容通过搜集、共享以及交流的方式进行优化,形成资源丰富且可随时下载的物理资源库、教师联盟以及学科联盟等。在实际整合中,有的教师对“力学”教学擅长,有的教师则对“电学”教学精通,为了将两组资源进行整合,教师可将对自己擅长知识点的讲解予以文件形式进行上传共享。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资源的整合应建立在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提高的基础上,以此使得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从信息技术分析功能、展示功能以及资源整合作用三方面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应用实践中发现,有效地加强信息技术上述三方面的应用可很大程度地提升物理教学的教学质量,同时对物理教学的整体水平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加强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对全面促进高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高变得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李敬丽.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整合[J]. 华章.2012.9(15)

:262-263

[2]宋昌杰、王彦敏.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应用的模式与建议[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1(2):156-157

[3]田少萍.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2012.8(11)

传统物理教育与现代物理教育 篇12

一、从教育目标来看

传统物理教育和现代物理教育的教育目标不同。传统物理教学思想重知识和解题能力的训练;而现代物理教学重学生素质和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传统的物理教学使很多学生对物理有厌学情绪, 他们害怕学物理, 甚至厌烦物理老师。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是对我们严峻的考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有多种方法, 但是我认为加强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之一。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 对同学来说, 往往有一种新鲜感, 许多学生学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 多给学生动手机会,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到学习的乐趣, 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如“长度的测量”教学中, 让四位同学用米尺分别上台测量教师讲桌的长度, 学生各自测量的结果暂时不公布, 当四位同学都测量完毕后, 让他们四人同时上台在黑版上写出自己的测量结果, 由于四人的结果各不相同, 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惊讶。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 同时又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教学的展示有良好的启迪。注意我们老师不要讲实验, 我们应该做实验。有可能这种办法所产生的效果是我们事先无法估量的。

二、从认知角度来看

传统物理教学是教师讲和学生听, 这是多年来采用的教学模式, 都是强化训练, 搞题海战术。而现代物理教育理念是多方面的过程, 不是老师光讲, 是一个以培养人、教育人, 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传统教学思想是教师对学生反复刺激, 最终希望的结果是带来强反应。那么是不是强刺激学生就一定带来强反应吗?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强反应有一个中介, 就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能抓住这些, 有可能产生强反应, 否则将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而对于学生来讲, 不是他们仅仅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 也不是他们能做课本上的题目, 而是在掌握学过的知识后, 他们能应用吗?能创新吗?这才是关键之处。下面我以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杠杆的平衡是我们初中物理一个重要的内容, 而且好多同学都能很熟练地把它的内容和公式表达出来, 也能很好地应用它做一些题目。但是很少有同学把它进行创新。例如这个问题:

器材:一个长约40厘米的均匀直尺, 一个带把的普通铁锤和若干长的细绳;

问题:如何能把锤子挂在直尺上, 使直尺水平平衡呢?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 但真正做起来, 同学们则感到比较难。这是个典型的把杠杆的平衡条件应用和创新的题目。这个题的关键是锤子的重心应在直尺支点的正下方, 这才能把锤子挂在上面, 使直尺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我们物理教师能够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 我想一个学期、一年或者二年, 一定能够改变你的学生。

三、从教育论来看

传统物理教育思想通常是从教学原则、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的角度来指导, 而现代物理教育理念应该用创新学、教育学、心理学、学习论和方法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下面以一个例子来说明。还是以杠杆的平衡条件为例。我们知道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是杠杆的平衡条件, 课本上是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如动力等于4牛顿, 动力臂等于3厘米, 阻力等于6牛顿, 阻力臂等于2厘米, 于是我们老师就对同学说:动力×动力臂等于12, 阻力×阻力臂等于12, 所以动力×动力臂等于阻力×阻力臂。但是有同学就问了, 你老师为什么一上来就把动力×动力臂呢?为什么不把动力+动力臂呢?这个时候老师就不好回答了。在这里我要重点说一下这个实验的处理方式, 对于数据的处理办法应该是比较复杂的。老师应该向学生讲清楚:我们知道研究问题有两种方法, 一个是定性的, 一个是定量的, 我们学习物理时, 要对数据进行处理, 应该用数学方法, 拿数据进行试探。首先是定性, 如刚才的几个数据, 动力等于4牛顿、阻力等于6牛顿, 而动力臂为3厘米, 阻力臂为2厘米, 也就是说, 力大了, 而力臂却变小了。这是定性的观察数据。第二是定量, 可以用我们数学上的知识, 如正、反比例函数, 以及其他的方式进行处理数据, 最后通过我们老师的提示, 同学们这才明白过来, 力和力臂成反比例, 于是他们很容易总结出杠杆的平衡公式。最后还要和他们说清楚, 我们很多著名的物理学家, 他们在刚开始研究物理数据的时候, 也是经历了多年的验证、思考等, 才最终得出现在的物理理论的。你不妨将此方法论用到自己的教学上, 我想它的作用是不可想象的。

四、从教育定位来看

传统物理教育理念是重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本身。书本上的黑体字、定义、规律很重要, 用这种方法来对付应试教育, 而对于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等的来龙去脉不作交待。教师讲完后则要求学生多做题, 以期掌握课本上的公式等。而现代物理教育理念是物理概念、公式等很重要。但对概念、规律、公式的发展及联系更重要, 应该把这些搞清楚。传统的物理教育理念是重掌握知识的数量, 而现代物理教育理念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新问题的能力, 知识固然重要, 但不是最重要。

传统物理教育理念重知识的纵向深度, 而现代物理教育理念是不光重视知识的纵向深度, 更重视知识的广度。下面以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问题:在雷雨天气时, 一个人在户外如何避雷?

这是一个涉及较多知识的问题, 它用到的知识有最近距离放电、跨步电压、尖端放电等等知识。可以说这个问题既涉及了知识的深度, 更涉及了知识的广度。那么你能不能用以上的知识把它完整地答出来呢?

第二个例子, 初中物理课本上有一个“覆杯实验”, 此实验要求很高, 而且杯中水是满的。你有没有想过, 杯中水不满也能成功地做实验吗?你可以做一下这个实验, 然后再回答。这个实验也涉及到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以上是我从几个方面闸述了传统物理教育和现代物理教育的比较, 当然还有其他的区别, 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叙述了。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处于新课程改革阶段, 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是, 我们大多数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 他们的教学成绩在一定阶段也可能得到提高, 也可能缓解中、高考的压力, 有时也能得到一部分人的赞同。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 这种成绩只是暂时的, 是昙花一现的, 对于提高我们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是无益的。改革传统教育思想势在必行。

上一篇:寄生虫调查下一篇:血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