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探究

2024-08-09

高中物理教学探究(精选12篇)

高中物理教学探究 篇1

所谓探究性实验是指在假设的指引下获取支持或推翻假设的科学实证, 是以实验为载体探究科学结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技能, 把自己当作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通过实验亲自发现问题。探究性实验由于其重视过程和方法, 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主体性的发挥。强调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已成为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下面, 笔者就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实验, 谈些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 通过物理实验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发现问题的情境下, 产生的一系列诸如观察、实验、总结和交流等学习活动。在物理学习中, 除了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外, 教师更要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而物理实验是非常形象、非常生动而又直接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之一。

例如, 教学“自感”时, 笔者首先提出探究性问题:当一个回路里的螺线管上电流发生变化时, 能产生感应电动势吗?其次介绍实验电路图和实验装置,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电磁感应知识去猜想通、断电时应出现的现象。之后让学生注意观察演示实验, 以检验自己的猜想, 并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最后在教师的启发下共同归纳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从而建立自感的概念。这样教学, 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学生体验到探究学习的步骤, 即“ 提出问题———提出猜想———实验探究——分析论证———形成概念”。

二、 通过物理实验验证猜想, 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和素养

要通过物理实验来验证假说或猜想, 就要求在实验中严格控制实验的条件。探究性学习中的假说或猜想的实验方案, 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实验结果。要使实验能够验证假说或猜想, 实验条件必须和题设的条件一样。教师要通过在实验验证过程中对实验条件的选择和控制,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到对实验条件的控制是实验的关键因素, 从而有效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例如, 学过“楞次定律”后, 研究弹簧管中磁性小球的下落规律。把两只外形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从竖直放置的弹簧管上端放下, 一只小球很快地从下端掉出, 而另一只球要等数秒后才从下端管口落出。根据这一实验结果, 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探究:1.猜一猜出现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通过分析小球进入弹簧管后运动状态的变化过程, 你能否建立起一种物理模型?3.能否用实验来验证假设?你提出的实验方案是什么?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如何测量?4.若就此课题进行研究, 你将提出和论述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做哪些实验?这样设计, 比单纯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关键是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 并获得对新知识的积极情感体验, 从而提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以习题为载体进行多角度探究性学习

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 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优化思维品质, 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在教学活动中, 应选取一些学生在知识理解上存在盲点的题目,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索。

例如, 教学题目“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车, 小车与绳子的一端相连, 绳子另一端通过定滑轮吊着一个质量为m的砝码, 砝码离地高h。若使小车、砝码从静止开始释放到砝码着地时, 绳子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为多少?”, 部分学生得出这样的答案, 绳对小车做功为mgh。笔者没有直接给出对错, 而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有的以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绳的拉力, 进而求出拉力做功;有的先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物体落地时的速度, 再运用动能定理求出绳拉力所做的功。通过这种以习题作为探究载体的教学方式, 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协作精神的同时, 也必将增强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信心。

高中物理教学探究 篇2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它要求学生在提高文本感受鉴赏的基础上,增强对自身阅读能力的应用拓展,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当前我国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教学方式落后、学生主体性不强等诸多的问题与不足,需要在教师在以后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应对。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阅读教学被教师架空,教师采用牵引式教学方法知识阅读教学处于尴尬的教学境地,审视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应足阅读教学目标,实推进阅读教学改革井寺别是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等均是促使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举措.因此,教学的生命在于教学的有效性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要切实推进阅读教学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健康发展。在学习中深入探讨和反复的讨论(研究,就是在不断地进行学问的探索,语文探究性阅读就是以科学的探究精神为基础,让语文学习成为一种学习的工具,让学生寻求真正的自我,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课堂教学设计,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践,从而提高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一、培养学生深厚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阅读无异于繁重的劳作!学生苦不堪言!享受不到阅读所带来的乐趣!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兴奋点!而不利于阅读活动的顺利高效进行” 尤其在高中阶段!在高考压力的影响下!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活动都是围绕高考展开!阅读也多是一些功利性阅读!而根本谈上阅读兴趣“在高中阶段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展现教师的魅力” 学生对学科的喜好程度与对教师的喜爱程度有着很大的关系“ 学生喜爱教师自然会对教师所任教的学科产生深厚的兴趣” 试想如果学生不喜爱教师!与教师处于对立关系中!学生又怎么会喜欢上语文学科!喜欢上阅读呢’ 因此!在平时我们要向学生展现一个值得尊敬与喜爱的教师形象!要外有形象#内有气质!以良好的外在形象#扎实的专业功底#独特的个人魅力来吸引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与喜爱!进而实现情感#态度的正迁移“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

古人曾指出:/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为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有效提高学习能力。学法指导一般有:紧扣教材特点;注重学习过程,概括学法;教师典型示范,展示学法;举一反三,迁移学法。应注重课堂教学设计,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参与机会,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践,主动探究,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注重课文结构的过度分析,虽然通过拆解课文能够让学生快速地理解课文内容,也能够培养学生快速写作的模式。但这种机械式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这种教学理念,将直观的结论收起来,在提升和培养学生语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并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通过这种教学理念的转变,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对文本解读过程的创新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如在讲解课文《狂人日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掌握和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文章内容的自我阅读。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开展主题式阅读,将阅读的主题交给学生,由学生来自主地选择不同的书籍,只要符合主题,就可以进行阅读,并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笔记,写好心得体会,可以利用课堂时间来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讲解自己阅读的书籍。

三、加强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阅读的审美积极性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教师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更注重于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把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不仅要对学生提问,还要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提问,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更深入思考。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总是以教师对课文的解释分析为中心的”教师将既定的审美认知结论,如文章的中心!主题思想及段落大意等直接拿出来灌输给学生“同时,为了应对考试,教师往往只找出其中可能作为考试内容的地方进行细致的分析,并把这唯一的结论让学生进行记忆”即便是受到接受理论的影响和三维目标的指导,/满堂灌0的教学方式仍然很普遍,学生直接感知文本,进行审美阅读活动并提出自己看法的机会很少“此外,成功的审美阅读教学,要求教师要先分析文本的审美特性,并把相关的审美知识讲授给学生,学生才能将审美阅读深入下去”而当下的现实却是,大多数教师仅以解题的方式来讲解文本,并没有充分挖掘文本的审美特性“在这种标准答案模式的制约下,无法调动学生阅读的审美积极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发展,对于语文探究性阅读的重视也在不断的增强,所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在慢慢地凸显出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探究性的语文阅读,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作为语文教师,唯有不断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素养丰富自身底蕴,盘活教育资源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赴学生在快乐的阅读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水平开辟语文阅读教学新天地。

参考文献:

[1]程玄福.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9).[2]姜振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四个转变[J].品牌,2014(10)

[3]李海芳.浅谈新形势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3(12).[4]沈云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施教策略探究[D].延边大学,2011.[5]刘媛,雍蓉.高中语文审美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浅析[J].].学周刊,2013(11)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探究 篇3

关键词: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方式

物理概念作为物理知识结构的基础,是整个高中物理教学的关键,但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物理概念教学同时也是整个物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在新课程理念中,高中物理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仍旧没有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题海战术、不注重概念教学以及重教轻学等教学行为仍旧存在,这就对学生全面发展造成了影响。本文以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通过何种方式将概念教学引入高中物理教学中。

一、从实际生活着手引入

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来引入物理概念,能够使学生对物理学习有一个新的认识。例如,在讲力的相关概念时,教师可以将汽车压路面、人踢球、推土机推土等生活中常见的实际现象引入教学中。这些日常中常见的现象可以帮助学生调动大脑中已经存在的感性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力的简单概念。采用从学生比较常见的实际现象入手来引入物理概念,能够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实验现象引入

对于一些物理现象,如果无法直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获得,就可以通过一些具有典型性的实验来获取相关的感性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概念。例如,在引入“微小变形”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演示一个插有细管的、装有红色液体的瓶子,并用手去挤压瓶子的实验,让学生通过细管中液体的位置所发生的变化来观察瓶子所发生的变化。

三、通过原有知识引入

新知识的获取要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因此,物理教师在引入物理概念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之前所学的知识和认知来建构新的联系,从而使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继而产生对新概念的理解,这也被认为是概念的童话。例如,在讲速率时可以将功率与速率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在对比分析中发现它们之间的不同。通过采用旧知识来同化新内容的方式,能够有利于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

结构。

总之,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将概念教学引入高中物理课堂中,都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引入物理概念时,要具有全局性和针对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郭贤春.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五部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0).

[2]廖利云.例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J].学周刊,2013(12).

[3]郭月林.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抽象能力培养研究[J].鲁东大学,2012.

高中史料探究式教学探究 篇4

一、概念解析

探究式教学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通过个人或小组等多种形式来理解所学知识,并以自己实际掌握的学习方法和既有知识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在其中主要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参与感,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分析问题。教师的工作包括设立情境、营造氛围、组织学生分析问题、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等。其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参与者,具有平等的身份[1]。对于高中史料的探究式教学,指的是教师在史料教学的过程中,营造历史研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史料的搜集与分析,学会怎样处理历史信息,分析和判断历史的真相,提升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二、高中史料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办法

1. 设计教学目标

只有针对性强的具体的教学目标,探究式教学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不再以学生的历史知识为重点,其中包括了促进学生分析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隐性的教学目标,这些教学目标往往比历史知识、考试成绩等显性的目标更加重要。所以教师在设计实际的教学目标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2]。

一是基本的目标,历史教学最基本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识记、理解史料,有一个开阔的历史视野。二是能够对历史史料进行针对性的质疑,大胆假设。孔子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最重要的科学精神。三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学习、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更高一点的目标先是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历史思维方式,通过对史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一基础上积累学习历史的方法。然后要引导学生感悟历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我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学生会增强民族感情。还要完善学生的人格,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最后要进行历史知识的创新,学以致用。

2. 设计实施内容

学习内容的设计主要根据实际的历史资料和教学目标来进行,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一是趣味性原则。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有效学习。二是可行性原则。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内容的设计时,要注意与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和既有的知识结构相结合,既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又不会使学生望而生畏。最好可以结合当今的时事热点。三是价值性原则,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能够切实提高学生某方面的能力。四是控制性原则。虽然强调学生的主导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不作为。教师要提供阅读材料,设计有关问题,加强对学生的组织指导,同时还要渗透历史知识[3]。

3. 实施教学策略

探究式的教学具有开放式、探究性、活动性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这一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导入史料,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学习的动机。在引入史料后,要引导学生分析史料的内容,并结合史料提出教师事先设计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不妨结合现实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问题的设计。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以不同的视角探讨问题。比如,分析在“公车上书”中大臣的视角、皇帝的视角、康有为等人的视角,探讨为什么他们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外界的环境如何影响他们的选择。在进行了具体的讨论后,教师组织学生发言,讲述自己的探究成果。最后教师作具体的点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高中历史课程对学生人生观、人文精神的塑造至关重要,高中历史教师要重视探索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

摘要:在新课改的框架下,历史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要求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思维,锻炼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研究如何实施高中史料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探究式

注释

1[1]王西贝.教科书史料编排与教师史料教学设计的关系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2.

2[2]许双成.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状况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探究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篇5

摘要:在新课标要求、教材及教学形式的影响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来进行有效教学。在传授历史知识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高中历史知识体系,将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融会贯通,并将中外历史在宏观的空间中嫁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词:高中历史 有效策略 探究分析

根据高中历史新大纲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而这不仅仅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更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很多历史教师尝试着去改变学生被动参与的课堂模式,并要求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和培养,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本文主要是探究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营造课堂气氛,提高学习热情

众所周知,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让学生在较放松的环境下快乐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情感、兴趣爱好,他们同样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并能快速地接受新知识。因此,尊重学生的独特性,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我们要营造宽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不断激发中学生活跃的思维,引导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概括,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在和谐、民主、自由、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下,再加上学生的积极配合,一定能营造出轻松快乐的课堂气氛。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课堂教学语言,我认为应做到准确精炼。教育心理学表明,如果课堂教学语言这一环节能做到准确生动,那么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就能让学生产生愉快、高兴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就会提高,课堂效率也会提高。

二、以学生为主体,提高重视程度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重在课堂上导入多种多样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讲述一些历史名人的小故事,利用小故事来让学生爱上历史课,还可以结合其他教学科目,引导学生更好地记住知识点。其实,历史是一门多元化的课程,它不仅可以跟语文结合起来,还可以跟包罗万象的地理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可综合这些学科间的相关性,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教学影响力及教学方法的独特性来吸引学生。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引导者,我们应不断启发学生掌握一些历史的答题技巧,比如,在对秦始皇、武则天等人物进行评价时,可以结合军事、农业等方面来进行评论,还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进行综合评价。

三、合理利用图文,培养独特思维

新教材中有大量的图文史料,合理利用这些图文将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如果教师只是对教材不断地简单重复,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从而产生不想学不愿意学的心理。想必编者在教材中增添这些图文史料,是想让学生通过史料的学习来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并做到以史为鉴,史论结合。另外就是要注重探究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积极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洋葱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还要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概括。因此,我们要有一定的驾驭文献史料的能力。第一,注意合理选择史料,可来自课本,也可来自其他书籍或网络资源。第二,有层次地提出一些问题。问题可从容易到难。在获取历史知识的同时,要掌握一定的对历史信息的筛选能力,并客观地分析、比较、归纳、综合历史事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采取互动方式,发散学生思维

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便是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那么,如何构建每个章节的知识体系呢?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团队的力量来解决。经过实践的证明,我们发现进行小组讨论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并能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课堂上,我们要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互相观察、思考与交流中,学生可以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与同伴分享的乐趣。教师应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实现策略多样化,并且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宽自己的思维,实现思维多样化。比如,在学到维新变法时,可通过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也可通过“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和“维新思潮”三个方面,展现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这就是说,通过教材上的内容,我们可以不断拓宽自己的思维进而联想到相关历史知识。

高中作文教学探究 篇6

关键词:高中作文;阅读;积累

高中语文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语文功底的综合体现,同时也是教学考查的重要科目。在高考中,语文作文所占有的分值也比较高,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就要在作文上多下功夫。但是,很多学生在面对作文时,总会出现下笔难的情况,导致作文成了学生最头疼的项目。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还是学生的文学积累不够,同时还有学习的匮乏。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改变教学方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积累作文素材的欲望。通过这种积极的教学与积累,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成绩。

一、重视知识的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准确地指出了提高作文水平的途径。现阶段的许多高中生在面对语文学习时总是以背诵为主。对知识不加理解,总是机械式的背诵,这样做对文学积累是没有帮助的。很多作文成绩优秀的学生都不会对课文死记硬背,而是以理解为主,只有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与含义,才能准确地运用其中的知识点。同时,这些学生在生活中,也是非常细心的人,他们善于观察与总结,并将这些运用到写作中。这样的行为与模式就是知识与素材的积累,很多对作文恐惧的学生,缺少的就是这种积累的方式。由于高中学习课业繁重,学生在学习之余很少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因此日常的积累就要靠教师来落实。通过讲课或者作业,教师可以融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词语与语句,让学生记忆、理解。只有充分掌握并理解知识点,学生在看到一个作文题目时,才能迅速从大脑中调取有关的素材。反之则素材匮乏,学生很容易出现下笔难的窘境。除此之外,要深切地体会素材,因为只有深入体会,才会有真情实感,才不会让人感到突兀。毕竟对于作文的要求,还是以真情实感为主。

二、确立学生的题材思维

题材是一篇文章的框架与基础,很多学生在写作时,总是会出现似驴非马的文章。这种文章题材混乱,文体之间变化较大,显得非常生硬。问题就是,在写作时没有形成一定的文体思维。何为文体思维呢?就是在写作之前根据作文题目确定文章的种类,是议论文、记叙文还是说明文。有的学生在看到题目后,虽然大脑中有很多现成的素材,但是运用不当就会使写出来的文章内容混乱不堪。因此,对于高中生来说,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规范性写作指导,让学生了解并知道各个文体在写作时应该包含哪些必要的要素。比如,在写议论文时,就要突出论点,围绕论点进行例证与辨析,而别的内容最好不要出现在文章的内容中。同时,对于议论文中的实例选择数量要适当,不宜太多,对于论述与分析也不宜过长。这些东西才是语文作文学习的重点,掌握文体的学习,就像是学习数学公式一样重要。

三、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而作文更是令学生一筹莫展,因此很多学生对作文课有着很强的抵触心理,这对于作文学习有很严重的影响。只有提高学生对作文课程的兴趣,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被动的学习局面。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就要进行一定的改进,通过多种形式的授课,激发学生对于作文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给学生一段材料后,可以让学生就材料的内容展开讨论,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意见不同的学生进行辩论。辩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能让学生之间产生良性竞争。通过这种竞争,学生必然会对材料有深刻的理解与研究。这对学生的学习与理解来说有着巨大的帮助。

四、重视修改,提升学生作文功底

每一篇文章都要几经修改才能达到完美,因此在作文的学习中,必须让学生成为主导,参与到作文的修改与学习中来。对于错误与不足,只有经过虚心学习与改正,才能提高。对于作文的学习也是一样,经过批改的作文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学生只有清楚自己的不足,才能有所进步,从而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

作文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无法忽视的重要部分。想要让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锻炼与提高,就要在教学方法与平时积累上下足功夫。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作文写作的积累,从而提高学生在写作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梁霞.高中作文教学向记叙文写作教学回归的意义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35):124.

[2]李生福.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探究[J].学周刊,2013(32):16.

[3]张弦.高中作文教学探究与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6):90-104.

[4]侯玉霞.新课改形式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探究[J].才智,2015(32):174.

高中物理探究 篇7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教学,重要性,对策

一、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

高中物理是一门比较复杂难学的学科, 从事这门学科教育的教师应该具有比较深厚的教学经验, 而且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 且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然而为了响应我国教育改革的号召, 很多学校大量招收物理教师, 但是对教师的要求却有所下降, 不那么重视教师的整体素质, 导致很多的物理教师根本就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需求。不仅仅如此, 很多的物理教师对新技术的应用无法接受, 也无法将其合理地运用在教学中。所以对于高中物理的教学而言, 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一个好的教师才可以迅速地改变整个班级的物理素养。

2. 教学设备缺乏。

对于现代的物理教学, 很多学校还是以传统的方式进行着授课, 尽管有时会穿插着一些演示, 但是由于教学设备的缺乏, 很多的物理实验根本就没有办法展示, 让学生难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力理解这些问题。所以, 教师就只能是通过以讲带练的模式进行教学, 不得不减少实验课程的比例, 殊不知一些课程如果没有实验的辅助, 根本就达不到教授的效果。例如电磁理论章节, 教师只能通过自己讲解, 而没有让学生进行实验练习, 这样只能是让学生似懂非懂,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长期发展。

3. 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明确了物理教学的任务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是素质教育, 其次才应该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能服务于社会并全面发展的人。然而在现实教学中, 物理教育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 而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它灌输给学生更多的是答题解题的技能性。这种太过于急功近利的教学方法, 往往会收到相反的成效, 这也是不适应学生发展的一个教学体系。

二、高中物理的重要性

高中物理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生活中最基本的一些知识, 更重要是可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高中物理知识具有整体性和逻辑性, 整个的物理内容再编排上具有一定的规律, 学生在使用教材学习的时候, 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高中物理还会有很多的实验课程, 这种课程的设置有助于学生通过亲手实验发现现象并总结出规律, 经过长期的训练, 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物理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概念的形成和问题的解决, 这些内容需要一些例题和习题的辅助, 而这些东西可以帮助学生将直观的结论运用到抽象的题目中去, 保证了他们的学习成绩, 也使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深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采用一些思维引导的方法, 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 帮助他们养成了培养抽象思维的习惯。

三、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对策

1. 学生方面。

首先, 作为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 不能走小差, 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会, 老师讲的很简单而不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 就算是老师讲的都理解, 也要在课堂上跟老师保持一个步调, 不能够自己搞自己的, 因为老师讲的东西也许在某个地方与你自己理解的有所偏差, 如果错过了老师的认真讲解, 你完全就是自学, 相信自学的效果肯定没有听取教师讲解的好。除了认真听课以外, 学生还需要学习老师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想法, 以便自己以后在遇到相似的问题的时候不知道如何下手。另外, 课上笔记本也是一个很好的记录手段, 学生可以将老师讲的有特点易于理解的知识点记录下来, 以便自己以后的复习和掌握。其次, 学生也要懂得课下及时的复习, 养成独立做题的习惯。对于课堂上新学过的知识, 课后一定要全程回顾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 并且学会把现在学的知识和以前掌握的旧知识进行对比和联系, 懂得思考其中内在的知识网的存在, 这样以后学习的知识才能够被很全面地概括起来。另外可以通过一些练习题来检验和巩固自己所学到的新知识, 加强自己对其的记忆和理解。

2. 教师方面。

首先, 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只有老师对物理知识有了全面的掌控, 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的姿态对待在教学中遇到的任何问题, 才会让学生对你深信不疑, 进而有助于学生能够心服口服地向你学习和请教, 树立老师的威信以及在学生中的信任度。学校可以多为老师提供出去交流的机会, 为他们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奠定良好的平台。其次, 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 重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老师可以通过不断地变换教学方式使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分组讨论方式、比赛竞争方式、情景教学方式等;另外还要注重实验的作用, 教材中会有很多的概念和定义是通过实验获得的, 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索的好奇心, 也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让物理知识能够更加直观和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实验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更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学校方面。

学校应该加强对物理教学的重视, 尤其是对物理实验设备的购进, 因为实验对物理的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学校为老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条件, 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上物理的学习, 并不断地突破自己, 培养自己的能力。

综上所述, 高中物理是一门比较复杂难学的学科, 要是想提高教学质量, 需要教师、学生和学校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将物理的学习放到重要的一个位置。

参考文献

[1]杨晓瑜.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及对策[J].学园 (教育科研) , 2013, (2) .

高中作文教学探究 篇8

一、自由作文和统一作文有机结合

在作文教学中, 老师通常以统一的方式安排作文, 因为这样安排有利于批改, 讲评引文有可比性, 且显得更便利, 同时能够发现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使作文教学更具系统性这样做虽然有利于老师, 却不利于学生, 是对学生的不公, 有违作文基本规律。为什么这样说? 除去其他因素, 要写好某一内容的作文, 就必须有这方面的生活素材积累, 而学生的生活各不相同, 素材积累也千差万别, 按照统一要求, 固定写某方面作文, 除非凑巧, 所有同学都恰好有关于这方面的积累否则, 要写好文章是不容易的。学生情况各不相同, 我们没有理由要求他们写自己不熟悉内容的文章。另外, 学生很难发挥应有的水平, 这会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进入恶性循环, 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可见, 倡导自由作文是十分有意义的。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写自己擅长的东西, 不仅有利于保持他们的写作热情, 还有助于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 都尽可能给学生留更大的选择自由和写作空间, 就是为了让学生发挥应有的水平。当然, 给学生更大的作文空间并不意味着统一作文就一无是处, 统一作文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方面有作用。我们不能一说到给学生空间, 就对学生的作文放任不管, 更不能因此就不布置统一作文。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单靠自由作文是不够的, 学生写作面不能固守熟悉的方面, 还要向不熟悉领域开拓, 包括体裁、题材, 只有这样, 学生的作文水平才会产生实质性跨越, 才会锤炼出写作大家。

二、课内与课外结合

作文不能只局限于课堂, 还要着眼于课外。大多数语文教师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课内作文上, 而对学生的课外作文, 仅仅提出一些要求而已, 把课内作文看做提高作文水平的主要渠道, 而把课外写作看做可有可无。对课内作文舍得花大把时间, 且精心策划, 批改也认真, 而对课外作文则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作文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十分重视课外作文, 因为课内作文虽然对培养学生作文能力见效很快, 有利于学生应试, 但整个写作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 是被绑住手脚的, 因而很难有佳作出现。从长远来看, 学生作文工夫在课外, 只有拥有生活源头, 熟悉社会, 思考人生, 才能写出有思想、有深度、有价值能够揭示问题本质、可读性强的作品。课内作文虽然见效快但很难锤炼出作文“真功夫”, 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方面不如课外。所以, 在作文教学中必须注重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的有机结合, 并把课外作文训练作为重点。

三、提倡沙龙式的交流

写作是需要放开思想缰绳的, 它与严肃、沉闷、不苟言笑是相排斥的。宽松、畅所欲言、松散的存在方式更有利于激发写作冲动, 更有利于发展创新思维。创造一种沙龙式对话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更有利于总结写作中的得失。因此教师有必要把作文评讲课上成“沙龙”式的, 就一个写作技巧一个表达方式展开广泛对话。在这个环境中, 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 而不必有所忌讳。有不同意见可以辩论, 老师只是普通对话者, 他的观点并不是核心议题, 他的引导应该不留痕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如果教师一直站在庄严的讲台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被削夺, 师生不是完全平等的关系。在沙龙式作文交流活动中,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他们会以主人身份投入其中, 作文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培养学生的文科素质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除了学生自身努力外, 教师的教的作用也很大。语文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作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 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相结合;提倡沙龙式交流方式。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刘素侠.高中语文文言文的阅读与翻译探究[J].神州, 2011 (14) .

[2]李艳秋.让情感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花[J].成才之路, 2010 (5) .

[3]董永近.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J].新课程学习 (学术教育) , 2010 (3) .

[4]赵恒.高中作文教学技巧浅谈[J].现代语文 (文学研究) , 2011 (6) .

[5]彭冬香.让作文变成学生感兴趣的事[J].中学教学参考, 2009 (1) .

[6]王新霞.我对写好作文的“三点”看法[J].文理导航, 2010 (6) .

[7]徐耀中, 孙素清.让作前指导课“神采飞扬”起来[J].语文学刊, 2010 (14) .

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探究 篇9

一、转变物理实验教学观念, 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实验教学方式的转变是物理实验有效教学模式的一个重头戏, 教学改革强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 应试教育下的高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缺乏活力, 学生只是机械地按照教师所设定的实验实例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数据,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 不少学生缺乏探究欲望, 收不到物理实验教学应有的教学效果. 因此, 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 高中物理教师除了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和组织作用, 也应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 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的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实验探究主动权还给学生,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 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实验思路进行实验设计和安全操作,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调动学生的科学探究热情.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加强实验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 运用多种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适当变换教学媒体,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产生兴奋感和新奇感,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 原子物理中的α粒子散射实验, 由于条件限制问题, 不能让学生亲自感受到α粒子的散射. 在这样的环境下,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制作实验动画, 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α粒子的散射, 加深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认识. 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验理解和探究能力, 从而促使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思维空间得到扩展.

三、重视实验情景的创设, 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没有兴趣, 就不会有探究的欲望, 所以只有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才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乐趣, 才会有探究的欲望与动力. 在我们的生活实际中很多事物都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教师可以选用恰当的生活现象创设实验情景, 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和探索欲望. 情景创设教育是当今教育界广为流传的一种教育方式, 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 我们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的实验情景来灵活地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研究表明, 当学生带着兴趣亲自动手做教材上的实验时, 能通过实验有效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因此,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演示场景, 用物理实验本身的科学魅力去吸引学生. 例如, 在演示“超重和失重”实验时, 教师可以利用一个用过的易拉罐、金属罐头盒或塑料瓶, 并在靠近瓶子底部的侧面打一个小洞, 用手指按住洞口, 在瓶口往瓶子内部装水. 逐渐移开手指, 观察到水从洞口向外射出. 如果放开手, 让罐子或者瓶子自由下落, 在下落过程中, 水不再从洞口向外射. 若使罐子突然向上加速运动, 水就会从孔中喷出. 在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的情景下, 引出今天的课题就是超重和失重. 通过真实感受, 学生就会在教师创设的演示情景中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地进入学习, 探究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四、重视实验教学, 强化学生实验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调整教学重点, 发挥物理实验的中心地位. 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 理性选择进行实验的方式, 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验机会, 借此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 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很多高中物理教材都会在章节结束后安排相应的学生动手实验, 由此可见, 学生动手实验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虽然有些学校因为条件有限的原因, 物理实验设施等并不齐全, 对于普及学生进行动手实验很困难. 面对这样的不足, 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实验来解决设备不足的困境. 例如, 在学习“欧姆定律”一节时,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 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再以小组的形式利用实验研究各种灯泡灯丝的伏安特性.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进行汇总, 并完成实验报告. 这样一来, 不但可以解决设备不足的困境, 还能有助于他们培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信心, 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也在无形中得到加强, 从而促进了实验课堂的有效教学.

总之, 改变传统的单一机械教学模式, 把实验教学应用到教学中去, 能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同时对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因此,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 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实验教学环节, 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的积极性, 促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在物理实验的过程得以不断提高.

摘要: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性学科, 其以实验作为教学基础.实验作为物理的核心和灵魂, 学生能通过实验领略物理的魅力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实验探究

参考文献

[1]刘桑玲.浅议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正负号[J].才智, 2011.

[2]陈彦军.如何做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J].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11.

[3]李小会.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1.

高中物理教学探究 篇10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基本上都是“满堂讲”的教学模式, 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适应不了现今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师要注意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 努力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想做好这一工作, 教师就必须要对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意义有充分的了解。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意义是通过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来达到学习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以教材内容为基础, 以实际生活为参考展开教学, 并且要留给学生更加广阔的空间, 让学生可以充分地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 它在实施的过程中对教师专业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 因此, 教师首先要对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意义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才能更好地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之中。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努力建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 并且设置相应的教学实验, 以激发学生对于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并掌握物理知识, 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程的应用期间, 教师一定要遵循该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如果不遵循这一点, 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因此, 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期间, 教师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 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随着我国教育方法的快速发展与教学理念的不断改进, 许多高校的物理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学生在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然而, 我国的教学模式受到了传统应试教学的影响,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一直以来都受不到相应的重视。在高中物理课程的探究式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基本原则, 正确认识到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 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

(二) 明确教学的目的性

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探究式学习准备期间, 教师一定要对教学工作有着充分的目的性, 必须做好教学工作的准备工作。此外, 教师还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确保所布置的学习任务的合理性, 学习任务可以帮助学生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 有利于探究式学习模式的顺利展开。

(三) 体验性原则

学生对于学习过程的切身体验是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对物理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实验安排、学生分组以及引导教学, 通过实验操作、合作探究学习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且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而促使学生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可以充分学习到相关的物理知识, 有利于提高其学习效率。

(四) 合作性原则

在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综合素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因此,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使他们可以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学习, 在互相合作学习中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 学习目标的设置一定要合理

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探究式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遵循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还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 科学合理地设置学生的学习目标, 与此同时, 还要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充分的考虑, 并提前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 以免在真正出现问题的时候手足无措。高中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相对于其他阶段的学生群体来说是较为强烈的,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 并且以此为基础, 对教学素材进行深入的挖掘, 合理地设置目标问题, 以促使探究式学习活动能够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有效地展开, 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 逐步推进, 开展教学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接受和掌握的过程, 在高中物理教学的探究式教学期间, 教师一定要注意把握教学的节奏, 由浅入深, 帮助学生逐渐地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信心, 以促进探究式教学活动可以很好地开展。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充分认识到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学习过程, 而不是一种学习流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探究式教学的把握, 不要以教学流程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这不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更不利于探究式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 建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由于我国的教育界实施了长期的应试教育, 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今教育的发展, 而且对探究式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着很大的不利影响, 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此, 教师在教学期间, 一定要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给予学生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在我国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中,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应用的过程中遇到了多种多样的问题, 为了使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应用在高中物理课程中, 教师必须要认识到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意义, 遵循其基本原则, 在应用期间一定要合理地设置学习目标、逐步推进, 建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唯有如此, 才能使探究式教学更好地应用到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

参考文献

[1]赵逸庶.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 2005.

[2]肖敏.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的调查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0.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 篇11

关键词:物理实验;觀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一、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物理学家丁肇中说:“自然科学不能离开实验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是从实验中产生的。”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而物理实验就是通过具体形象的实验过程,将抽象的概念和规律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因此,实验在物理学习中非常重要。基于几年的教学实践,对实验在物理教学中重要性,我有如下几点认识:

(一)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实验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真实性和生动性的特点,而高中生又正好处于活泼好动、好奇心特强的年龄。因此,这些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很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唤起他们学习物理的欲望和热情。例如,在学习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之《摩擦力》时,我就先做“筷子提米”的实验,学生一见,惊讶立刻写在脸上,都感到不可思议,急于想知道这是为什么。这样就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出来了。在讲《大气压》一节时,我先将较细的空试管插入粗试管的深处。然后把试管倒过来,学生看到细试管不仅掉不下来,还在粗试管中慢慢上升,非常感兴趣,总想知道这是为什么。这样就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了学习的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把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究,从而推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新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生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实验过程中,决不允许有丝毫的掺假,不允许与事实和要求不符的地方,要在尊重事实,正确反映事实的基础上得出观察结论。一旦发现与事实不符的地方,应毫不犹豫地改正。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再者,实验往往需要反复进行才能成功,在这反复试验的过程中,学生要有顽强的毅力,不怕挫折的信心,锲而不舍的干劲。所以说,中学物理实验具有培养中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优秀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思想情操的功能。

(三)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指人们通过自己的感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事物,从而获得科学知识的能力。物理实验的全过程,从仪器的配备到实验的过程都将给学生以多方面的视觉刺激。学生在这种视觉刺激下,及时捕获一些重要现象,获得所需要的科学知识,进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从观察对象中发现物理现象及现象间的本质联系,收集实验信息,并能运用简单原理和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这就培养了学生独立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在设计实验时,确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操作实验装备、收集及处理信息和数据、分析误差、得出结论等都是由自己自主完成,教师只是适当指导。这就需要学生设计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安排好实验的全过程,确保实验的成功。

此外,在实验准备、实际操作和汇报实验结果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总之,参与中学物理实验是培养中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途径。

虽然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此重要,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实验教学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1)过分注重讲实验。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实验一直得不到广大师生的重视。许多教师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很少做实验,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2)过分注重看实验。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和防止学生损坏实验设备,自己做试验让学生观看,或者利用多媒体观看网络上的演示实验;(3)过分注重实验示范。教师在实验时,面面俱到把所有的问题都教给学生,自己亲自示范让学生跟着模仿。

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得实验过程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由于缺少自己的探究过程,学生很少提出问题,更不会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能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学生的主体地位远没有得到重视,所以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的欲望和热情,丧失了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

新课标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同时,新课标还指出:“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资源。”因此,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在此,针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思想上转变观念,重视实验

从思想上转变对实验的认识,知道其重要性,进而重视实验。思想上重视是搞好实验教学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把物理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能力,认真改进实验教学,把实验教学的重心真正转移到以实验为基础上来。同时,学校也应更新观念,在课程设置、经费投入、师资调配和其他相关方面。充分考虑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对实验教学给予保证。

(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义务教育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这就要求教师适应新课程需要,在教学方式上要改变那种以“讲”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的全过程,运用实验启示自主地提出问题,提出猜想与假设,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得出结论,对实验进行评价,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这是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起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作用。

(三)探索有效的、多样化的实验学习方式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过去那种单一、被动的实验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实验教学方式以用于不同的实验活动,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达成各种实验探究的教学目标,使物理实验更适合学生的学习,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和体验。

当然,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中,我们还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这就需要广大的高中物理教师携起手来,共同去面对,共同去思考,共同去探索。在这种研究与探索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不断地总结经验,使物理实验的教学改革工作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完善。

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探究 篇12

一、构建师生间平等和谐的教学关系

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 个性千差万别, 民主意识也大大增强。我们应顺应时代要求, 研究学生特点, 做一名民主型的教师, 努力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 在师生人格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富于爱心的交流, 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建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关键在于宽容。宽容就是对学生的要求不要过于苛刻, 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 允许并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课堂教学意味着交往、对话、参与和相互建构, 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更是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 是师生心灵的碰撞。建立师生交往的互动和对话的平等、民主的教学关系, 是当前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加强师生间的合作互动的教学关系

现代教学论认为,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师生、生生之间组成一种交互的“网络”, 任何人在这“网络”中都是一个重要环节, 他们的作用应是平等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 有个别差异, 还存在知识经验的不足, 这会给学习造成障碍。要使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 学会学习, 就要使学生个体联结成一个整体, 使

他们的个体差异、知识经验得到互补, 由整体发展到促进个体进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 确立科学具体的教学目标, 科学地组织学生活动, 让学生带着问题协作交流, 进行探讨式学习。当然, 学生探究的结果各种各样, 教师必须作一定的评价, 强调、肯定其正确的结果, 指出其不足, 让学生明白探究的真谛, 从而避免课堂“放羊式”教学。

三、注重教学过程

截取课堂教学的一个片段, 从教育学角度进行分析, 我们会发现许多教师的教学行为随意性很大。语文课变成了政治说教课等等。对此, 我的建议是:用理性思维引领课堂教学的发展。阅读教学就其本质而言, 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认知、对话、想象和审美的过程, 终极目标是学生理解文本, 获得知识, 升华情感, 发展思维, 培养语文能力等。这中间应该用科学的眼光和理性的思维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片段。

首先, 在课文整体操作上, 把握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应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顺序。比如, 对课文的分析, 就应该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认识, 而不应该一开始就纠结于细枝末节的讲解。其次, 在片段操作上, 必须把握好语言和思想的关系, 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辩证统一。学生回答问题实质是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应鼓励学生理解文本。再次, 不能脱离课本进行空洞的说教和所谓的讨论。许多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 而是靠学生在对文本的解读中“练”出来的。因此, 积极充分地进行“听”“说”“读”等言语表达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 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课堂上问与不问, 问什么, 怎样问, 是关系教学成败的大事。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 基本可以从课堂设问的性质和方法上作出评价。提问应掌握火候, 选准时机, 巧妙设疑。具体来说, 提问要注意:置问于教材的关键处;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置问于教材的矛盾处;置问于教材的含蓄处。教学活动的协调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仍然是为教学这一活动服务的, 其受益者仍然是学生。可见, 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 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 在这样的课堂上, 你会如沐春风。

高中语文课是欣赏课, 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 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 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 缠绵哀婉。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 是情感的交流, 是品格的塑造, 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 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 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 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上一篇:化学有效课堂的构建下一篇:建设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