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探究

2024-07-19|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探究(共9篇)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探究 篇1

高中音乐鉴赏审美心理教学探究论文

一、挖掘高中生音乐鉴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艺术,情感体验在其中表现得非常明显。音乐鉴赏过程就是情感体验过程,体验的是音乐的情感内涵,或者是学生情感与音乐情感的共鸣性。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情感内涵时,需要让他们明白这是一种对音乐情感内涵的初步体验,包含了各种感情元素,比如喜、怒、哀、乐等等。教师在教学会欣赏音乐作品时,应该帮助学生从音乐标题及歌词中去找到体验线索。有的音乐作品没有标题,那么学生既要专心欣赏,以主观感性知觉去体验,又要根据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创作目的、作品风格、表现特点等方面去深刻地体验,以准确的领悟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2]作为抒情艺术,音乐的内涵既丰富又深刻。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音乐情感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和音乐思想密切联系。引导学生通过音乐以外的因素去理解音乐感情。比如声乐作品中可以从歌词找到依据,在标题音乐中可以从标题及文字说明去理解。有些没有标题的音乐作品需要学生更加用心的体会作品情感,在反复倾听中根据直觉去细细体会。另外,还要根据音乐的`社会背景、作者生活经历、创作目的、艺术特征等环节去鉴赏,这样才能对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鉴赏到位。以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月光》来讲,为了让学生对作品有更多的了解,教师应该引导他们恰当领会三个乐章的情绪变化,不但要给学生介绍贝多芬的创作目的、艺术特征,还可以结合贝多芬在18创作《月光》时正经历失恋的背景,来了解这是一首他献给恋人的作品。当时他也耳鸣了,这两种打击让在将痛苦与失望情绪深刻地反映在了作品里,因此该作品也是一部“幻想曲”式的奏鸣曲。只要学生把握了这些,那么在鉴赏《月光》时,也就更能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二、激发高中生音乐鉴赏教学中的想象、联想能力

音乐情感表现是作者在某种思想中基于生活基础来表现情感内涵。所以,学生在鉴赏时应该充分发挥其想象、联想心理,以揣摩音乐中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内容。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来想象、联想音乐作品中的音乐形象,并将这种声音形象转换也成客观世界的形象来进行理解。这是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的鉴赏问题。比如,在鉴赏《梁祝》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时,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聆听旋律,并联想生活感受。以高中生的鉴赏水平讲,他们通常会以春天、花草等自然景色来进行联想,很多都难以明说,更难以想象。故而教师在学生刚接触这首协奏曲时,通过乐器演奏效果与乐器使用、鉴赏乐曲部分的讲解使学生更好地开展想象。例如,呈示部分,轻柔的弦乐颤音和长笛使人感受到如鸟叫般的美丽旋律,而引子主题中双簧管奏出的柔和抒情,则给人带来一种花鸟共舞、春光熠熠的美丽画面。小提琴奏出的柔音是娇细的,而大提琴则走出了浑厚的低音,让学生们对梁祝的爱情有更好的理解。这些感受都是要通过类比联想来体验。教师根据高中生的音乐知识来教授他们音乐理论,并不断引导他们通过联想来想象作品、体验情感,既净化了心灵,又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总之,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鉴赏学习过程和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密切关系。因此,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需要基于学生的审美心理来进行教学。作为情感艺术的音乐,带给每个人的都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沟通。故而高中音乐鉴赏中,只要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根据她们的审美心理实施音乐鉴赏教学,那么就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美育教育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最终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对于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展来说也是大有裨益。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探究 篇2

关键词:高中音乐课,分层教学,课堂实践

为推动我国的艺术教育, 加强学校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训练, 国家教委明确规定普通高中都要开设音乐课。但由于我国现行的高考科目中音乐不占分, 很多学生、家长对音乐不太重视, 普通高中的音乐课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现今的学生, 他们当中一部分从小就开始学习器乐、声乐等, 用课外时间接受较系统的音乐教育, 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 这些学生中有的器乐、声乐考级已达到了十级;但也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没有接受这些课外音乐教育, 甚至有的学生连小学、初中阶段所应该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都不太清楚, 因而高中同一个班级音乐学科的知识积累和水平差异非常大。一方面有些学生音乐知识面宽, 基础知识牢固, 学习较自觉认真, 另一方面有些学生偏爱流行通俗音乐, 欣赏层次不高, 上课不认真听讲, 对教材要求学习和欣赏的内容缺乏学习热情。面对这种情况, 我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 有了如下几点尝试。

一、结合音乐课堂教学, 给学生创设一个舞台

许多课外学习过音乐的学生, 尽管声乐水准达到了九级, 器乐水准达到了十级, 但上台展示的机会不多, 缺乏演奏激情和表演技巧, 于是我在音乐课堂上创设舞台, 给这些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

如《少女的祈祷》, 在介绍完作曲家及作品结构后, 我隆重推出一位钢琴十级的学生现场演奏。优美悦耳的旋律, 呈现在大家面前的, 或是灿烂的阳光, 或是和熙的春风, 或是美丽的少女在沉思、祈祷, 钢琴颗粒性的音色圆润, 明亮而带光泽……学生们在优美旋律的感染下, 个个睁大着眼睛, 并且露出了恬静神情, 整个课堂都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 音乐结束了, 仿佛还意犹未尽, 片刻全班爆发出一片掌声。我环顾了一下全班, 只见有些学生露出羡慕的神情, 也有些学生呈现出跃跃欲试状。

又如欣赏古琴曲《酒狂》后, 我隆重邀请一位古筝十级的学生现场表演《渔舟唱晚》, 波涛拍打着沙滩, 太阳落山了, 远处海面白帆点点……悠扬的琴声把全班带到了余晖下的海边。

再如欣赏汉族民歌章节时, 我请学生用萨克斯演奏具有江苏民歌《茉莉花》曲调的《回家》, 悠扬带有磁性的萨克斯把学生们带到舒缓轻柔的旋律中, 课堂上充满了家的温馨。

……

以上形式的课堂教学, 使表演的学生得到了锻炼, 增强了自信心, 欣赏的学生拓宽了视野, 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 另外, 还激发了全班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二、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 也是学生享受音乐, 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激发每一个学生热爱音乐, 喜欢上音乐课是每一个音乐教师的责任。如高中音乐欣赏 (湘版) 第四单元《一唱雄鸡天下白》, 其中有首《瑶族舞曲》, 表现的是获得新生的瑶族人民歌唱共产党, 歌唱毛主席, 歌唱新生活。在甜水里长大的学生们离这首乐曲所表现的年代和意境有距离, 欣赏热情不高, 于是我在教授这节时, 首先用学生们熟悉的乐器—竖笛吹奏《瑶族舞曲》的主旋律, 在学生们表现出好奇心的神情下, 教他们唱熟主题旋律, 并把序奏开始的长鼓声请一位同学配合用木鱼敲击, 表示夜幕降临了, 再请一位会弹钢琴的学生用单手或双手跟老师合奏, 其他同学轻声唱主旋律。于是, 全班同学聚精会神, 积极参与, 弹的弹, 敲的敲, 唱的唱, 整个课堂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音乐结束了, 每一位学生仍喜形于色, 热情高涨。课后, 有的学生边走边哼唱着这首乐曲的主题旋律, 也有的同学找我要曲谱想回家用竖笛练习。

在课堂上巧妙地运用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 用学生熟悉的乐器把旋律演奏出来, 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热爱美好事物的天性。兴趣是学习音乐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 同时也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身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

三、优化组合, 面向全体学生

器乐、声乐的表演, 技能性、专业性比较强, 从小学习过这些的学生没有太多问题, 课堂上他们学习态度端正, 学习目标明确, 学习热情也比较高。而没有学习过器乐和声乐的学生, 除了对在课堂上表演的同学心存羡慕外, 还会对这门学科丧失信心。

为激励全体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使每一位同学在音乐课上有用武之地, 我在所教班级, 专门用二至四节完整的课来给学生们进行专题音乐介绍, 给每位学生提供表演平台。我对学生约法三章:1.二至三人一组进行专题音乐介绍 (每组最好有一位音乐特长生) ;2.每位参与者都必须走上讲台主讲;3.结合电脑知识, 制作课件 (用网络收集资料和下载音乐) ;4.每组最好穿插表演。观赏过别的同学表演, 实际上学生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些表演欲, 在老师的倡导和提示下, 学生自主结合, 有的主讲《吉他专题介绍》, 在绘声绘色的主讲声中, 穿插着学生的吉他弹唱;有的主讲《街舞》, 介绍完街舞的起源和流派, 随着动感的音乐, 学生成员跳起了街舞;有的主讲《邓丽君》, 在邓丽君的歌声中, 学生进行演讲介绍, 接着另一位学生也随着课件中的伴奏声唱起了《小城故事》……课堂上学生们热情高涨, 讲者俨然是一个小老师, 字正腔圆、信心十足, 听者思想集中, 掌声不断。在相互配合中, 有的学生在主讲, 有的学生或谈弹琴或唱或跳舞。看到别的同学组合的专题介绍, 全班同学都非常踊跃, 纷纷报名主动要求上台主讲, 涉及面非常广。几乎每个班级都用了四节课才完成这次专题音乐介绍活动, 所有的参讲者都尝试了做小老师的喜悦, 每个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了成功, 享受了快乐, 学生们都感叹通过这个活动, 扩大了视野, 丰富和积累了很多音乐知识, 学习从被动转变为主动, 学习效率也有很大的提高。他们从台下走到台上, 不仅锻炼了自己, 自信心得到了提高, 而且极大地挖掘了潜能。

四、以审美为核心, “因材施评”

音乐作为一种最富于情感表达和最具有情感的艺术形式, 蕴含着巨大的美感力量, 因此,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情感教育和美感教育。

学生们的智能类型有差异, 有的擅长音乐, 有的不擅长音乐, 只要他们通过音乐学习, 情感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在音乐评价中就可以认定为合格, 所有学生不应用一个尺度来衡量, 应“因材施评”。我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考评时, 以学生擅长的表演 (如:演奏、演唱、舞蹈等) 来评价, 也可以书面试卷来评价。为了鼓励学生的创作和相互间的配合, 创作有加分, 二人以上配合也有加分, 如果学生有几项都参加就有几次评分, 我就以最高分计入。新课标指出高中音乐课实际上是一种音乐文化教育, 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

高中音乐教学探究 篇3

[关键词]高中音乐 学生美育 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9.078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高中教育强调智育与美育并重的教学方式,而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高中音乐教师为了真正发挥其育人的教学目标,更需要提高对音乐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音乐技能的发展,体现教育“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宗旨。那么如何有效落实高中音乐的教学目标呢?笔者提出了以下四点建议。

一、认真落实课堂音乐知识性教学,强化学生的理论修养

对音乐的感悟、表现与创造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但音乐鉴赏能力的高低除了先天性因素,更多有赖于欣赏主体是否接受系统的训练。在高中阶段,音乐课堂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系统接受音乐教育的重要机会,因此,高中音乐教师需要认真落实课堂音乐的知识性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常识。首先,学校需要为音乐教学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音乐教学的课时,不能以各种理由少开课,甚至不开课,这是音乐教学开展的基本前提。其次,教师还要加强对教材内容的学科建设,强化音乐教学的知识性教学。例如,音乐的基本要素有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让学生掌握每一个要素的变化对音乐整体表现的影响;再如音乐的形式要素有节奏、旋律、音色、速度等相关知识;教师还要加强对音乐流派、表现形式、乐器等相关知识的教学,完成教学大纲上规定的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学习到更多知识,为学生在今后的自我发展提供可能。

二、激发学生鉴赏音乐的乐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课是一门情感性与人文性极强的学科,音乐课的教学质量主要依赖于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具有高度的热情与兴趣,能够保证音乐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也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知识性教学的同时,更要注重情感性教学,积极探索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于音乐鉴赏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开展相关的音乐活动,如听音辨曲、听音辨乐器等等,或者鑒赏一段音乐分享鉴赏心得,或者充分展开想象,将所听到音乐变化改编成文字等等,丰富音乐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避免将音乐课变成单纯的鉴赏课,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落实音乐教学的育人目的。

三、帮助学生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音乐对于完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为了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也为了培养学生乐于欣赏音乐,从音乐中汲取精神力量,教师不仅要落实好课堂的教学任务,更要强化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学生养成欣赏优秀音乐的良好习惯。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呢?教师可在课堂上强化音乐的直观性,例如采用欣赏音乐剧的形式,通过音乐与人物故事的贴合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以及认识音乐是如何营造特定的氛围等。反之,引导学生聆听特定的音乐来调整自我状态。例如,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播放节奏较快、情绪较高昂的音乐,使学生振奋精神,更好投入学习状态。在课堂开始一段时间后,当学生感到精神疲惫时,教师可播放相对舒缓的音乐,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等等。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了解欣赏音乐的重要性,从而在生活中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主动欣赏音乐,并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四、改善音乐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曾指出当前的高中音乐课程处于教学的薄弱环节,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就有对教学方式的担忧与重视。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常用鉴赏音乐、分析音乐,甚至解释音乐等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生硬,且流于形式化、表面化,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音乐课堂的趣味性不足,自然学生欣赏音乐的热情也受到抑制。这种以他人代替自我感受的教学方式,作为音乐鉴赏主体的学生的能动性不足,难以发挥自我创造力与想象力,反而扼杀了音乐的魅力,也削弱了音乐的教学意义。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相关的教学方法,积极改进音乐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例如,教师可以以音乐欣赏为主导,开展音乐活动,如学生为一幕话剧选择合适的音乐,可以锻炼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与感悟力,提高对音乐的运用。或者为学生创造展示音乐才能的舞台,让学生进行才艺展示,从而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五、培养学生音乐实践的能力。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规定,音乐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这意味着,音乐课程还要注重实践性教学,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高中音乐教师还要面向具有一定个体差异的学生,使每个学生发掘自己的长处与优点,鼓励有条件的学生积极开发个人潜能,培养自己的特长爱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体现音乐教学作为美育的重要一环,所应当具备的功能与意义。另外,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技能的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当为学生创造自我发挥、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体会到音乐所给人带来的成就感以及来自他人的尊重,从而激发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的音乐训练,激发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为二十一世纪建设提供更高层次的人才,也为学生创造更加有质量的生活提供实现途径。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探究 篇4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作用 实施 存在问题

摘要:新课改高中音乐课程要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主要对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的作用、运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解决方法。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其音乐鉴赏、表现和创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及合作精神。本人尝试在教学中引进探究性学习模式,对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和认知发展相结合,起到较好的效果。

一、探究性学习的概念与作用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确定研究课题,在摄取已有的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多种方式探究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获得新知识、能力的过程。

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的组织下,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协作精神,在探究―实践―论证―再认识的过程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二、探究性学习在欣赏课上的运用

1.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科学化人文化的课堂教学体系

新课标倡导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要注重学生的知识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搜集和处理信息,为终生学习和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学生的知识素养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等因素,这就决定了为达到音乐教学目标,必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化和人文化的科学教学体系,可以归纳为提出问题(选题)―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展示交流―评价总结几个环节。

2.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的刺激是对教材的兴趣。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实际情况确定主题后,教师应选择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感染力、表现力强的作品来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善于提问,鼓励学生多提问,学生提问的同时也是思考表达的过程,这是思维活跃的表现,在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上有不同的见解,有差异就会有争辩,有争辩就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凸显其个性,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3.自主、合作、探究,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这一环节解决一般性问题,即学习的最基础环节和难度较小的问题。学生个体获得信息量较多,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学生自由组合分成若干小组,主要是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

合作与探究环节,各小组将组员课前搜集整理的资料课上集中,进行筛选、处理和讨论,对所要欣赏的作品有初步的分析,讨论中通过倾听别人意见、交流自己的看法、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补充,确定展示自己探究成果的形式。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是参与学生的讨论,倾听记录学生的观点,适当地予以指导,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4.展示交流与总结评价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学习后,各组将在课上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展示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单人或多人的艺术表演;可以是图文并茂的讲解;可以是多媒体课件展示;可以是播放音视频或影像资料对比欣赏等。每组展示结束后,学生相互进行评议,在评议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问题。评议不仅要求研究小组的学生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怎样做”,对其他学生而言又是发散思维的过程,梳理和提高归纳能力的过程。通过感性体验活动,在理性的总结评价中,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从而达到音乐欣赏审美教育的目的。而教师的评价要注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只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探究过程,教师都要给与肯定,培养其信心和勇气,激励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三、当前在探究性学习教学实践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我们转变认识,更新观念

1.自主学习表现为自己学习

学生完全地脱离了教师的指导,完全自学。探究性学习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和探究,并不意味着放弃教师的指导。多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原因是学生知识准备不足和缺乏方法上的指导。因而,正确的指导是很重要的。只有教给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才能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

2.在合作学习中,只是个别艺术特长生表现突出

目前的高中课堂上多数学生只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在欣赏课的合作讨论与展示等环节常会表现出被动消极的一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具体分配任务,把适当的展示机会给他们,一旦学生有所进步,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逐步地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和勇气。

3.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特点

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存在误区或是结论性的总结有所偏差时,我们都要及时地发现予以引导,避免学生游离课堂。

四、音乐鉴赏课开展探究性学习后的初步成效

在音乐鉴赏课开展探究性学习后,课堂气氛明显活跃,课堂氛围宽松、和谐,师生关系进一步融洽,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生更喜欢这样的教学模式,对音乐的兴趣浓郁了许多。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与思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认知水平得到了提高,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对我们是一种挑战,也对个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开阔视野的同时,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不断总结和完善探究性学习模式,使我们的教学过程更加的科学、合理、高效。

参考文献:

[1]许菲.谈高中音乐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J].中小学音乐教育,(5)

[2]刘伟平.刍议音乐探究式教学[J].大众文艺,2010,(19)P227

[3]滕艳.浅谈中学音乐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13)P76

[4]吕宏杰.中学音乐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的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探究 篇5

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陶官小学 周欣 莎士比亚所曾经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应该说,没有不爱音乐的学生,但却有一些不愿进音乐课堂或进了音乐课堂却心不在焉的学生。显然,音乐课并不受到他们的欢迎和喜欢,相反的是受到了排斥和厌倦,这不能不说是音乐课堂的悲哀。在我执教的多个班级音乐课中,学生也表现出了对音乐课堂的不同态度与热情。同一年级、同一班级也不尽相同,但总有一部分学生会在音乐课上拖延而来,或在音乐课上表现出无所谓的消极慵懒心理。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果学生连进音乐课堂都显得心不甘情不愿的话,那又何谈音乐教学的功能,又如何有效实施音乐课的教学呢?音乐课虽非主课,但被学生如此“打入冷宫”,遭受排斥,我的心头不免有些惆怅。面对现状,我们除了一味地在学生身上找问题,也要重新审视和反思我们的音乐教学,探求缘由,对症下药,主动营造快乐生动的音乐课堂,使学生找回对音乐课堂失落的爱,这是我们每个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但在教学过程中光靠艺术本身的魅力还不够,还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巧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机会,引导学生沉浸在艺术的想象、体验、探究、审美、理解、创作和表现等情境中。如果教师每一节课都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创造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堂,那音乐教学这个大舞台便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形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更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流连忘返,获得音乐学习的无限乐趣,使音乐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1、有趣的导入,引趣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

在实际教学中逐渐发现不管课堂教学内容多精彩,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始终不好,甚至会出现正常教学无法进行的情况。新课标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于是我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研究酝酿合适的导入方法,由于方法得当,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被调动起来,学习效果越来越好。例如在《雪绒花》这一课中学生进教室时给他们放录音《哆唻咪》,用音像图画式和提问描述式引导学生:同学们刚刚听到的是什么歌曲?你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想看这部电影吗?随即给学生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段,学生聚精会神的观看后,不仅对此歌曲的创作背景有了深刻的了解,而且对片中的音乐也逐渐熟悉了,因此,再学习这首二部合唱歌曲就比较容易,同学们学的也很投入。因为在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段时,已经三次出现了所要学的《雪绒花》的旋律部分,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基本上都记住了主题旋律,都听会了,那教师只要在解决第二声部的难点部分和歌曲处理上进行启发和引导就可以了。

又如在欣赏《忆秦娥●娄山关》这一课时,以往的教学当中我采用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导入——作品简介——作品欣赏——谈体会或唱奏主题音乐,这种教模方式只重教师讲授,忽视了学生参与体验的过程,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感到茫然,久而久之就对欣赏课失去了兴趣,甚至讨厌上欣赏课。于是我根据新授的内容认真研究,精心构思,采用提问和吸引学生最好方法之一的讲故事法逐渐导入:谁知道毛泽东诗词?基本上每个班都有几个同学知道其中几首,然后请朗诵好的同学用动听的声音给大家朗诵,接着放录音欣赏并向学生展示毛泽东诗词,既有视觉欣赏效果又有配乐朗诵效果。先让学生感受音乐与姊妹艺术间的联系,又为下面的学习做个铺垫,然后给学生讲述娄山关战役的故事以及这首诗词的来历。然后再提问:想听听这首诗词和音乐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吗?通过这种互相联通、互相迁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和音乐审美能力。

导入的目的是让教师有意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十分巧妙地把学生带进新的教学内容中去,所以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设计的内容一定要与主题内容联系紧密,具有关联性。因此,在备课时首先必须认真分析课题内容,然后再去酝酿合适的导入内容,因为在音乐教学中,“导入”是一种教学艺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起着诱导、铺垫和衔接的作用。一个精彩的导入能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专注地参与课堂学习,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归纳,定会总结出更加完善的设计,为每一节音乐课设计出一个优秀的导入。

2、恰当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要将新的精神和思想渗透到音乐教学中,不断地更新课堂教学方式。一定不要再一成不变的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学生厌学,使一堂生动的音乐课变得枯燥乏味。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启用情感教学模式,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多寻求些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的结合点,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要以情感人,这对中学生来说较为恰当。

在这几年的教学摸索中我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例如:在欣赏京剧时,我拿出一些脸谱和服饰,采用分组抢答的形式,让学生们分小组选讨论交流,看到这些东西同学们你都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的想象力完全释放了出来,京剧的角色、服饰、唱腔、历史等等,都在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听到我想让学生所知道的知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诸如此类的活动中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这样对音乐的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产生了。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中较容易进入状态,也较容易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角色。通过对角色的体验,将学生的内心情感转换到外在情感,而且对其他同学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而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将情感进一步陶冶与升华。再次是气氛渲染,让会唱京剧的学生演唱熟悉曲目,虽然水平不高,可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听”、“看”、“唱”、“想”、“动”、“说”的参与,从而更好地体验到音乐的美妙之处,这就激发起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及热爱。这节课不仅使学生了解了京剧的基本知识,还通过学生演唱激起了其他学生的演唱欲望,激发了学生热爱京剧并将我国国粹发扬光大的热情。又如在欣赏《忆秦娥●娄山关》时我采用对比形式请同学们聆听全山石《娄山关》的独唱与合唱《忆秦娥●娄山关》,让他们体验用不同形式演唱毛主席诗词有什麽不同的艺术效果?并且感受音乐风格是什么样的?(悲状美)音乐中心意境是什么?(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成学生轻松体验音乐情感的一种快乐体验。我认为音乐其实就是一种体验,音乐欣赏就是一种审美活动,通过音乐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并充分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走进音乐中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这样既培养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和创造意识,又为学生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灵活、多变是解决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法宝。(1)如何避免器乐教学枯燥的问题。

在器乐教学的基本练习中,反复的音阶练习学生掌握得很快,但是显得很枯燥,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和声形式及不同节奏训练例如:

ⅹ 0 ⅹ ⅹ ⅹ Ⅰ ⅹⅹ ⅹ ⅹ — Ⅱ 我 们 爱 你 美 丽 校 园。

0ⅹ ⅹⅹ ⅹⅹⅹ ⅹⅠ0ⅹ ⅹⅹ ⅹ— Ⅱ 校 园是 我 们的 家 我 们爱 它。这样不仅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乐教学中我自始至终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前提,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力为最终目的。

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它将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2)调整唱歌教学的发声练习。

过去唱歌教学程序中首先是发声练习:mimimimamama„„有的学生不是笑就是做鬼脸,虽然有几分钟的发声练习,可到了演唱歌曲时声音质量却没有提高,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唱歌教学前的发声练习还有必要吗?这些音乐教学标准对于学生来讲是不是太“专业”?怎样解决发声练习与演唱歌曲相结合的问题?于是我思索并大胆在唱歌教学过程中不再单一的做发声练习,而是在演唱过程中随时随地的引导学生。例如学唱《十送红军》时用lu母音随琴演唱歌曲旋律,提醒学生的坐姿、背挺直、鼻腔打开,嘴撅起来,体会歌曲意境,以情带声,并随时给学生做歌曲演唱示范,加上灵活多变的伴奏,整个教学过程把演唱方法融入其中。学生演唱声音经过调整后非常好,效果是单一的发声练习所不可比拟的。经过大量实践,事实证明音乐的基本技能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这也正是新课标所强调的“关注音乐——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技能技巧”的内涵。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上音乐课的目的是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让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音乐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3)识谱教学还要不要教、如何教?

咨询好多同行众说纷纭。我在教学过程中确实体会到有的学生基础差,根本对识谱没有兴趣。不教识谱吧,的确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唱会歌曲也一样能体验歌曲的音乐情感;教识谱吧,学生兴趣不大也很枯燥。可是我觉得对于音乐教学来说,音乐的知识和技能是音乐学习中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只有有了一定音乐知识和技能后,学生才有可能对音乐产生进一步的兴趣,才有可能真正地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例如在中小学的竖笛教学中如果学生不识谱简直就无法吹奏,反过来也因为有了器乐教学才能加快了学生的识谱能力。同样在歌曲教学中,识谱也起着更重要的作用。那麽如何解决教学过程中识谱枯燥的问题呢?一般我会采用分段练唱降低难度以及抢答比赛的游戏形式,这样不仅降低了识谱的难度,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使识谱不再枯燥乏味,还能使会识谱的同学带动不会识谱的同学,并激发学生学习歌谱的积极性。就这样,仅经过一年的时间在我的学生就基本消灭了不会识谱的现象。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总结 篇6

首先高中学生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经历,还有十六岁的阅历,“鉴赏”更多的是理性学习,和用自己积累的知识进一步学习,通过比较、对照、知识的联系、评价,进行自我的判断。“鉴”字古时是一面镜子,对照,有别于欣赏。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感受和理解音乐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因此,因此,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 “听 ”的习惯,提高 “听 ”的效果应始终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中。

怎样听?高中年龄段的学生,具备了听的耐心和自制力,听的主见和选择,听的积累和基础,听的接受和自我的理解能力,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针对教学对象设计听的方案。要避免以 “说 ”干扰 “听 ”、支离破碎的 “听 ”、匆忙应付的 “听 ”、稀里糊涂的 “听 ”等做法。音乐的内涵都渗透在其鸣响着的声音里,只要会听,就能与自己的心灵产生对应和共鸣,就能享受到音乐的愉悦感和美感。教师始终不要忘记,自己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学生从听觉的渠道接近音乐、走进音乐,进而感受和理解音乐。

始终以审美体验为核心。音乐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把这些 “美 ”的东西展现给学生。

首先是声音美。音乐中的声音则不同,它注入人们的听觉以 “天籁 ”之音的全新感受,进而,使听众在声音美的享受中得到极大的满足,而这种满足也只有在音乐的声音中得到实现。

其次是形式美。负载了大量的美学信息,渗透了大量的潜在内涵。正如汉斯立克所说: “这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它存在于乐音,以及乐音的艺术组合中。优美悦耳的音响之间的巧妙关系,它们之间的协调和对抗,追逐和遇合,飞跃和消失,—— 这些东西以自身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并且使我们感到美的愉快。” 音乐的形式反映在音乐的各种曲式结构中。黑格尔把结构的美分为四个等级:即整齐一律、平衡对称、符合规律、和谐。在音乐的各种曲式结构中,我们都不难发现不同的结构美,其中体现最多的就是,对立中求统一、同一中求差别、变化中求平衡、和谐中求发展。

第三是意韵美。这是一种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美。旋律自然和谐、优美动听;节奏平稳抒缓、富有韵律;和声简练协和、富有动力;音乐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表现手法准确贴切、协调统一;音乐情绪真挚感人、富有感染力等,它是一种来自心灵的感受,一种源于情感的共鸣,一种意境的再造,一种理念的深化。尽管它发聩于耳,由听觉来接受,但它却震颤于心,由心灵予以照应。在教学中,有三种情绪一定要注意:一是教师自身对音乐、对音乐教学、对学生的热情和真情的流露;二是教师对内含于音乐作品本身的深情与激情的发掘和演示;三是教师对学生音乐兴趣与爱好的动情与愉悦的激发和调动。这三种情绪的融合与渗透,必将产生相互间的情感共鸣,必然引发整体音乐氛围与教学氛围的互动。始终以鉴赏感悟为目的。“ 听音乐 ”、“欣赏音乐 ”与 “鉴赏音乐 ”对于音乐学习者而言,是三个递进的层次,对于音乐教学来说,是三个进化的阶段。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一定要在 “鉴 ”字上下工夫,要引导学生从感受音乐的层面向理解音乐的层面深入,要培养学生在感性思维的基础上向理性思维发展的音乐认知能力,这是高中音乐教师的主要任务。在此过程中要 重点把握四点:

第一、学习和掌握音乐本体中各种要素的表现形态及作用(音乐语言、结构、形式、情感信息、表现手法等);

第二、了解与音乐相关的人文背景(民族、地域、文化、历史、时代以及音乐家个人因素等);

第三、启发学生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积极思考和探讨(引导、体验、感悟、联想、升华);

第四、运用各种教学手法和手段挖掘音乐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艺术教学需要教学艺术,需要创新手法)。始终以实践活动为过程。活动性和实践性是音乐教学过程中的突出特点。趣味化、生活化和快乐性与愉悦性是贯穿音乐教学始终的关键问题。枯燥化的理性说教和学术般的灌输讲授只能将音乐教学引向 “纸上谈兵 ”的误区。音乐是感性的和实践的艺术,试图去说教音乐或讲解音乐的做法,只能降低音乐的艺术魅力而适得其反。音乐的教学过程必须要遵循音乐的自身规律,将其融入在参与性、实践性和活动性的学习过程中。

新课改下高中音乐创新教学探究 篇7

高中音乐教学对于教育的重要意义已是显而易 见的, 很多高中也开始注意音乐教学的展开。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和素质教育发展的背景下, 高中音乐教学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如教学方法单一, 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等等,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中音乐教学的发展, 使得音乐教学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 在当前的大背景下, 采取恰当的措施实现高中音乐创新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主要对其教学创新的具体措施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以供参考。

一、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对于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 很多教师都是开门见山, 直奔主题。这种方法容易使课堂枯燥无味,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在实 现音乐创新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设计一些新颖的课堂导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 教师在进行教学之 前,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设置, 对教室环境进行一定的布置, 摆放一些花卉, 挂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图片, 通过这些相关的教室布置导入新课, 容易营造一种艺术氛围,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 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 境导入新 课。比如, 在教学《思 乡曲》时, 教师可以在课前配乐朗诵《乡愁》开场, 委婉动听的音乐和深情的嗓 音, 一下就把 学生带到 了艺术的 氛围中, 然后教师以此导入新课, 这样有利于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 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采用丰富新颖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对于一节课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音乐教学, 很多教师普遍采用照本宣科这种单调的教学方法, 这不仅会使课堂显得枯燥乏味, 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 教师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 要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不同, 选择恰当的富有新意的教学方法, 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积极主动 地参与到 课堂中来, 从而提高 教学质量。比如, 在讲授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这一二胡独奏时, 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法进行教学。教师在讲授音乐的同时, 将阿炳一生的坎坷经历以及他勤奋刻苦的故事穿插其中,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使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了解音乐背后蕴藏的故事。通过对创作者经历的了解, 有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解读, 更能够体会到作品背后隐藏着的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从而在感情和心灵 上产生共 鸣, 加深对作 品的理解。再如, 在教学相关的音乐常识时, 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形象的方法将那些抽象难懂难记的音乐符号常识介绍给学生, 如将连音号比作相同音上面搭的桥, 这样有利于学生识记, 加深理解。此外, 随着科技的进步, 多媒体设备已经走入教学课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直观的特 点进行教 学。比如, 在欣赏德 彪西的《海妖》这部作品时,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莫奈的《日出印象》, 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也能欣赏美术作品, 同时,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听完音乐之后说说自己对《海妖》的评价, 这样就能够使教学变得生动起来, 也能活跃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创新高中音乐教学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教师在实现高中音乐创新教学的过程中, 要注重教学评价机制的创新。除了传统的考试之外,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选择一些如表演、才艺展示等形式的考核方式。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可以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自导自演,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而使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浅谈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探究 篇8

【关键词】音乐课堂 美感 情境体验

高中音乐课程改革过程中,各种观念百花齐放,音乐课堂从以前纯音乐技能和音乐知识的传授到加入了各种其他的因素,例如人文知识的贯穿,例如姊妹学科的渗透甚至综合等等。这些新的元素来到音乐课堂,让很多教师如看见了万花筒,不知该如何取舍,这些内容的被有的教师不加方法地引进,有的音乐课堂变得杂而不纯,有的音乐课堂充斥着各种知识却恰恰减弱了音乐的魅力,音乐课堂的音乐性就在这些因素的冲击下被减弱了。要表现音乐课堂的音乐性是一个非常艺术的过程,一个拿捏不当,音乐的美感就会被破坏,音乐的魅力就会被淹没,所以,使音乐课堂具有音乐性,首先是教师的一种艺术,一种方法的艺术,在实践课堂中,越来越觉得要使课堂音乐性得到完美的体现,要创造这样一种课堂的艺术是需要多方面的细心设计策划,实在是并不容易的事情。体验音乐的美感应是音乐课堂的主要内容,感动学生的,应该是音乐本身。大音乐教育的音乐课堂,学生只是音乐的尝试者,并不是专业音乐人,教师想从音乐技法上吸引学生,学生还没有这么专业的鉴赏力,想单从音乐的兴趣上激发学生,课堂音乐在流行音乐面前,完全不能使学生有更特别的兴趣。所以,要想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感,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设计完美的音乐聆听环境

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创建一个良好完美的音乐聆听环境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聆听环境是从硬件和软件这两个方面去组建的,首先应该有完美的音响设备,因为音响设备是演绎音乐的重要设备,音乐是纯净和秀美的,在教学中,无论教师怎样讲解,都不如真正优美的声音传递到学生的心中更有效果,只有通过美好音乐的聆听,让学生自己感受云月的美好,才更有教学效果,如果学生不能感受音乐的美好,教师理论讲解再高深,也是没用的,只有学生亲自感觉到音乐的美好,在心中树立了音乐的纯净与美好,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相反则是适得其反。教师在选择聆听音乐时,一定要注意音响设备要过关,因为只有好的音响设备才能表现出好的音乐质量,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学校要为音乐课程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体验环境,在设备的购买上要注重音响的质量,一定要保证在音乐课堂上的音响效果,只有好的音响效果才能达到好的聆听环境,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来,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果。

二、创设适合学生的音乐背景

在讲解音乐时,一定要注意讲解音乐的背景,因为每个音乐都有自己的创作背景,只有讲解明白音乐的背景才能让学生更好的体会音乐本身的魅力,如果没有明白音乐背景就去讲解音乐,那么多半是很费力,而且效果也很差。例如,在讲解贝多芬的作品时,一定要讲解贝多芬的复杂背景,包括他的人生的起落悲喜,贝多芬的生活历程与情感矛盾,只有了解了他的人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在给学生讲解完贝多芬的人生传奇后,通过他的音乐,学生们会更加深刻的理解音乐的内涵,才能更好地体会音乐带来的美感。

三、重视音乐课堂中音乐聆听所占的比重

在音乐面前,教师介绍多少,说多少音乐的美,那都是教师的个人感受,这种感受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要学生认同,还不如教师提示一两句,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听,给学生感受。一堂音乐课,学生听的时间应该起码有半堂课。可以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先完整的听。教师应该提示学生尽量静下心来闭目聆听。完整的音乐形象对学生非常的重要,第一遍完整的聆听,学生其实有很多感受,有的学生并不会用语言描述出来,教师也不应该追求在这个过程之后,有多少个学生说出了自己听音乐的体验。

这种说出来的体验是表象上的,更深层的体验其实在心里,教师只需要注意学生是不是对这个音乐明显有了兴趣,明显沉浸到了音乐中,就成功了。再多次聆听。在多次聆听中,学生有了自己重视的片段,熟悉了音乐旋律,并且喜欢跟唱。这就是学生喜爱上了这个音乐的表现,也是音乐魅力吸引了学生的表现,单靠教师讲述想纠正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偏好根本不可能,但只要课堂有时间反复地听,学生在耳熟能详,有充分机会聆听透彻健康音乐的基础上,音乐自然能让他们有所改观,音乐教师千万不要从自己的角度就轻视音乐的魅力。这一点上,完全可以借鉴一下语文教学中的“美读”这一方法。多读,自然能感受其美,多听多唱,自然可以让学生感受音乐其美。教师要是转换一个角度,不单从自己教上去想,而是从学上去体验,就能感受到,学生喜欢的是听和唱,不喜欢的恰恰是教师讲得过多。学生最不感兴趣的歌曲,要是整堂课用大部分的时间给他们听唱,其实最后,他们都不自觉地下课了还在哼唱,音乐教师其实并没有正视过音乐本身的魅力,而是太迷信自己讲述的魅力了。

四、教师应该重视音乐的升华和提炼

在高中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和知识介绍,不过,可以有一些艺术的处理方式。例如,想介绍欧洲音乐风情,很多教师想将欧洲建筑和文化给学生一个印象,这个当然有助学生理解欧洲音乐的风格。可是,为什么不能将这些文化建筑图片在音乐播放的过程中作为一种辅助的视觉效果呈现呢?这样完全可以不打断音乐的连续性,不影响音乐的聆听,学生的看和听是可以同时进行的,所以,这些人文风景的介入,既完全恰当,也没有影响课堂的音乐性,恰恰成了一种非常好的辅助,所以,新课程标准中的很多理念非常正确有效,只是教师在操作时候,没有找到最恰当的方法而已。课堂中,每堂课对音乐技巧和知识的传授,是循序渐进的,每堂课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并不多不特别复杂,这些知识目标可以在不知不觉中传授给学生。例如在聆听奏鸣曲时,教师将奏鸣曲的曲式结构呈现在黑板上,一个简单的讲解,学生就能够理解了,更多的是让学生能在聆听中对照图式进行区别,教师要节约这些知识讲解的时间,如果把这个变成了数学课上的分析或者语文课中的段落分析,音乐的魅力一样会荡然无存。

结语

音乐课堂,音乐体验一定是第一位的,唱谱等技能训练,都是为完整的音乐体验做铺垫,唱歌课中,发声方法的教授等等,也是为学生能优美完整地演唱为目的,教师将聆听放在重要的位置来进行课堂设计,这样,一个有完整音乐体验的课堂,才具有了音乐课堂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提高高中音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缪天瑞. 音乐百科词典[M]. 人民音乐出版社.

[2] 蔡仲德. 中国音乐美学史[M]. 人民音乐出版社.

[3] 杨辛. 艺术欣赏概要[M].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高中音乐教学方式 篇9

摘要:最新教育部出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以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音乐教学基本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以音乐教育审美和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用全新的音乐教育方式引导高中生主动接受音乐,提高和完善高中生的精神、情感面貌,培养高素质、性格自由开朗为目的教学。这也是提高我国高中教学质量、弘扬、传承我国文化的重要方式。

中国论文网 /1/view-13042268.htm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I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9-0216-01

我国《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把“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放在教学目标的第一位,这是高中音乐教学指的目的和方向。高中音乐教育不同于其它的学科课程,高中音乐教育是以培养审美为目的,通过音乐老师们的教育引导去塑造德智体美健全的高素质学生的艺术课程。

1.领会课程理念,把握学科特点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新的课程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要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切实把握学科特点,将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充分体现出来。

1.1遵循音乐艺术感知规律。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通过音响

对人的情感产生影响,这种特征决定感受与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要重视音乐的感受与鉴赏教学,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引导学生从聆听、感受音乐入手,让他们充分体验音乐的美,认识和理解音乐的艺术内涵,逐步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体裁与形式、风格与流派,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为他们终身喜爱音乐奠定基础。

1.2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过程。

音乐的理论和实践都是音乐教学的内容,演唱、演奏、识读乐谱等都离不开实践活动,这也是音乐学科的最大特点之一。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以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要重视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把知识技能的学习融入艺术实践活动中;要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创造音乐。

1.3正确处理统一与差异的矛盾。

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对每个学生而言,教育的总目标和总要求是一致的。新的音乐课程有6个模块,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规划,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这从根本上照顾了学生的差异性。因此,教师要把握大方向的统一,而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应允许存在差异性,这种统一与差异的正确把握能有效地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2.结合现实生活,诱发兴趣

音乐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现代社会生活伴随着大量的音乐现象,如用于节日庆典的礼仪音乐;用于广告、舞蹈的实用音乐;用于休闲、影视的背景音乐等,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由此可见,音乐不仅能塑造形象、表达情感,还能点缀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的需求,它已走出供人们娱乐、欣赏的圈子而体现出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性。

3.解决真假声的结合问题

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有一个让学生和老师都很头痛的问题,就是真假声的结合,男声遇到的问题是到高音保持中声区音色的基础上又加上头腔共鸣,以头声为主,又不扔掉中声区音色,才能做到声部的统一。女声的问题比男生多一个换声的地方,女声的低音是以真声或以真声为主的声音,即立起来的真声,女声的中声区别于男声,已经是混合声区了。女声的低音的真声区往上行加混声的时候,混得不得法就出一个“坎儿”,女声进高声区也有一个换声区,要想解决好换声问题,就得把呼吸准备好,用深呼吸打开共鸣腔体,这是前提,解放声门附近的肌肉,让嗓子放松,声带振动才自如。从中声区到高声区,有人称之为掩盖布人叫“关闭”,实际上是得到了头腔共鸣。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方法让学生练习,让学生把自己的声音变细变窄,提起小舌,让声音贴着后咽壁把声音送到小舌后上方的空间里去,这样唱的效果很好,学生进头腔也就比较容易了。

4.改革教学评价方法,加强信息反馈,不断完善教学

音乐学科教学评价是指对音乐学科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的过程。通过音乐学科教学评价,可以鉴别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状况和发展水平,了解音乐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提供音乐教学的反馈信息,对提高音乐学科教学质量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音乐学习评价也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在音乐学习上的进步,发现和发展自己音乐的潜能,建立音乐学习自信心,促进音乐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以及音乐感受、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我们要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评价指标不仅要涵

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而且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七天军训体验后的心得体会下一篇:项目实施方案十个流程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