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研究

2024-07-08

高中音乐教学研究(精选12篇)

高中音乐教学研究 篇1

音乐鉴赏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 通过视听的方式充分发挥艺术联想来领略音乐真谛, 感受音乐美感的一种审美活动。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 教师不仅仅是放放音乐让学生听而已, 而是要带领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感官鉴赏向高层次的情感鉴赏、理智鉴赏发展。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策略, 和同行进行交流。

一、准确解读音乐作品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吃透”教材, 准确解读音乐作品是鉴赏教学的前提。在备课时, 教师要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 充分剖析、理解音乐作品, 要准确地理解、表达教材设计者的意图, 还应该从音乐作品产生的社会环境、创作意图、作曲家的生活经历、艺术风格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解和研究, 最终准确把握乐曲情感的内涵, “吃透”教材, 挖掘更深更广的作品内涵, 才能更有利于提高学生 的鉴赏效 率及鉴赏 能力。如鉴赏 谭盾的《1997天地人交响曲》, 假如教师自己也不了解曲作家谭盾的文化背景, 很难理解他的作品意图。在鉴赏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内容、情绪和不同的教学对象等, 设计和营造不同的情景氛围, 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写出教学设计。

二、合理设定教学目标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 合理设定鉴赏教学目标是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条件。学生文化素质的高低和音乐知识的多少与音乐鉴赏的深浅度是成正比的, 所以鉴赏教学设定的教学目标难易程度要恰当。既要向他们提出具体的、可行的要求, 又不能奢望太高, 要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如在常态课教学中, 部分教师每每鉴赏完一个作品, 提问的大致都是音乐作品的情绪怎样?学生能反馈的往往是作品旋律好听或不好听, 节奏快或慢, 给人以喜、怒、哀、乐中的哪一种情绪, 成绩稍好些的学生会告诉你, 该作品的演奏使用了什么乐器。这些问题已经完全不能满足高中生的求知欲了, 他们通常不能解释为什么这样的旋律会好听, 一些特殊的节奏型是怎样在作品中制造情绪的, 为什么不同的配器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 还有, 怎样进行正确的联想与想象而不是漫无目的的遐想。

三、创新鉴赏教学方法

1.结合各学科整合教学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 可以通过学科整合来进行教学, 如音乐与美术的整合。在《伏尔加船夫曲》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美术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油画所描绘的内容、色彩、人物的面部表情及劳动状态, 以及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进行辅助教学。音乐鉴赏与语文学科也可以整合, 如《阳关三叠》, 可以让学生来读一读, 再配上旋律唱一唱, 令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的内涵, 给学生以美的感受、美的教育,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 让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把虚幻的形象变得具体。这能有效地将视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使学生受到作品美的感染, 激发学生的兴趣, 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随着音乐边听边动, 能帮助学生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 营造良好效果和课堂美感, 使学生更能投入音乐所展现的情景中。

3.结合舞蹈进行教学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 可以将音乐教育与舞蹈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 转化成生动立体的舞蹈教育, 使之形象化、具体化。把学生从座位上解放出来, 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 也要动脑, 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 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如在《保卫黄河》的鉴赏教学中, 就可以借助大型的舞蹈《黄河》让学生吹响号角后, 大家凝聚在一起, 无数双手臂伸向空中, 以此为无声的誓言激发战斗的豪情。让学生感受视听感观的震撼, 这是光鉴赏歌曲不能达到的。

4.结合学生的想象进行教学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 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的联想进行有效的切入教学, 想象和联想是音乐鉴赏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 也是鉴赏作品不可缺少的环节。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任何音乐美都蕴涵在艺术化的声音组合中, 这和其他门类的艺术很不相同。如贝多芬的《命运》主导动机, 使人联想到命运急促的敲门声;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让学生一边倾听一边想象画面, 通过听觉器官, 引起人的视觉联想, 从而产生某种空间意象,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曹理.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2]景霞.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创新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7) .

[3]杨颖.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J].学周刊, 2011 (17) .

高中音乐教学研究 篇2

重点难点:结合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通俗音乐的看法

教具:录音机、多媒体设备

一、导课。

1、通俗音乐(Ppular Music)――把不表现重大体裁和思想内容的作品称为轻音乐,习惯上人们把通俗易懂、情调轻松的音乐,例如小斯特劳斯的那些圆舞曲等归属这个名词之下,以后,爵士乐、摇滚乐团、轻歌剧情、迪斯科等层出不穷的群众性的歌舞形式愈来愈多,而这些音乐虽然带有自娱的色彩,但有时亦有针贬时事,抨击现实的作品,原先的轻音乐的概念很难把这些都涵盖进去,有一些媒介把这些都为流行音乐,但这样就混淆了深受群众热爱的古典与这些音乐的界线。现在,理论家们一般都用通俗音乐一词概括这些音乐现象。

二、授新课

1、布鲁斯

我们知道,布鲁斯即蓝调,在英文中是苦、忧郁的意思。虽然爵士乐包括黑人音乐、英国歌曲、法国舞蹈音乐等等,但布鲁斯是爵士乐的主要成分.布鲁斯产生的时间比爵士乐早,可能是综合了19世纪后半期黑人们演唱的田间号子。宗教歌曲<灵歌>和诉说的民谣演变而来的。布鲁斯的音乐特点,主要在于大调音阶上降第三级音和降第七级音,有时也降第五级音。这些降半音的音符有小调性的特征,而且唱到这些音时常常带有滑音。颤音,听起来哀声怨语,悲恸凄楚,感情十分丰富,所以也有人将布鲁斯译为“怨歌。当然,布鲁斯歌曲也有一些欢乐、愉悦的作品。布鲁斯的速度舒缓,节拍常为四二拍、四四拍,旋律多含切分节奏。布鲁斯的演唱风格很自由,同生活中的语言情绪结合很紧,假声、呻吟、哭泣、嘟囔都可以用来渲染烘托气氛。布鲁斯这种底层社会的气质,给以后早期爵士乐带来了同劳动人民生活、同黑人民间音乐紧密相连的特色

带领同学们一起欣赏“空虚”布鲁斯。同时配合讲解:

2、通俗音乐

在通俗音乐的源起上,有的研究者认为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主要于西方,“一般主要指以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在欧美各国发展起来的一些适合城市一般市民群众兴趣和爱好的音乐”

(1)这种观点也许与“通俗音乐”或“流行音乐”的提法来自于西方有关。应该承认,百年来西方政治、经济和军事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使本身有着多种属性规定的西方文化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开来。自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伴随着西方音乐技术和理论的大量引进,各种各样的音乐思潮和诸如“音程”、“谱号”、“BLUES”、“POP”之类的音乐名词术语也都逐渐被介绍到了中国。时至今日仍然不可否认的是,从某种角度来看,现代意义上的通俗音乐仿佛的确是一个西风东渐带来的舶来品。因为直到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在通俗音乐创作方面不论从艺术手法、制作技术还是运作模式上都在或多或少或快或慢地因袭着西方的一些东西。但同样必须承认的是,这些都只能说明音乐实践本身的方法问题,并不能成为对通俗音乐的内涵和外延探讨可以完全用西方社会历史文化来解释的理由。即使在西方,用来解释通俗音乐或者流行音乐的“POP”一词的内涵也是颇为复杂的,它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的使用并不一致。法国学者亨利・斯科夫・托尔格在《流行音乐》一书里提到,“我们混用POP_MUSIC和MUSIQUEPOP,不加区别:在法国,前一英文用语等同于后一法文用语;但在英国,尤其是在美国,通常的称呼只是ROC(摇滚乐)”

(2)事实上,作为“音乐”概念范畴内的“通俗音乐”,它首先必然具有“音乐”的属性,然后才具有“通俗”的属性,而作为一种艺术形态的“音乐”并不是只在西方民族和国家中存在;同样,作为“音乐”形态之一的“通俗音乐”,也不是在西方民族和国家中发展起来后才在别的民族和国家里出现的。实际情况是,通俗音乐不只是在近现代才有,而是很早就已经存在,并且是在绝大多数民族和国家里的客观存在,只不过在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的通俗音乐体现了通俗音乐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已。

欣赏《童年回忆》与《思念》,并请同学们在欣赏后发表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三、总结

通俗音乐是现在流传范围最广,最易于流传的音乐形式,但是通俗音乐的层次有高有低,请同学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多欣赏其中的精品。

1.《对花》音乐教学设计

2.大班音乐教学设计

3.小小少年音乐教学设计

4.音乐课教学设计

5.音乐微课教学设计

6.音乐课《采山》教学设计

7.音乐教学设计开题报告

8.拍手拍手音乐教学设计

9.小学音乐教学设计范文

高中音乐教学创新研究 篇3

【关键词】高中 音乐教学 创新

音乐课是从听觉上给学生带来愉悦的课程。在音乐学习中,学生们可以从内容及情感上对音乐进行欣赏,感受音乐的艺术之美,促进学生对美的欣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新课程标准颁布后,要求中学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如何创新音乐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音乐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作者从高中音乐教学现状着手,探讨创新音乐教学的途径。

一、高中音乐教学现状

(一)高中音乐教学不被重视

受高考成绩的影响,社会普遍认为,只要高考成绩好,学校的教学质量就优秀。所以,高中阶段的课程安排,都是围绕着高考来设置科目,全部课程教学安排都以高考科目为主,忽视了人文学科的教学安排,高中音乐教学就是被当做高中课程教学中可有可无的课程。在学时安排以及教学设备的配备上都无法与高考科目相比。

(二)高中音乐课程基础薄弱

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有些音乐作品脱离现实,没有注重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教学目标不明确。作为非高考人文科目,高中音乐课师资队伍相当薄弱,高中音乐教师多数为附带兼任音乐教学,学习进修的机会少,教学能力偏弱。

(三)高中音乐教学效果较差

高中音乐教学内容出现繁杂、知识无序的状况,音乐的艺术特点突出不够,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脱节。而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单纯地教授音乐知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有些内容学生被动的接受,导致整体教学效果不佳,达不到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

二、创新高中音乐教学的途径

作者认为要充分利用好高中音乐教学这个平台,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产生兴趣,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其综合素质。

(一)选取趣味性的音乐素材

音乐素材的选取影响着音乐教学质量的好坏。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要选择趣味性的音乐素材,音乐素材具有趣味性,学生才会产生学习兴趣,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因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学习,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锐的感知力。

首先,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各种情境,用灵活的教学手段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比如,在讲授肖邦钢琴音乐时,可针对学生喜欢周杰伦的特点,选择周杰伦《十一月的肖邦》中的“夜曲”导入教学。在学生聆听音乐时,老师要介绍周杰伦的创作过程,其创作灵感源于肖邦,并且可以将音乐创作过程中的趣事、励志故事讲给学生听,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引起学生对肖邦及古典音乐的兴趣。其次,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使音乐教学贴近生活,选择学生熟悉并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为教学服务。在选择音乐素材时不仅有流行音乐,也要有民族音乐等其他乐种,引导学生在音乐的世界中了解更多的社会生活、风土民情等,拓展学生见闻,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打好基础。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创新音乐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融入高中音乐教学之中,这给高中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高中音乐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高中音乐教学。

多媒体能同时编辑、展示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不同形式的信息,能全面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共鸣器官,把光、色、音、像有机地结合,使音乐教学冲破时空限制,让音乐课堂散发无穷魅力,为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多媒体课件插入多媒体播放系统,激发学生欣赏兴趣,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更加形象和直观,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开拓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二是通过利用多媒体音乐教学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精神氛围。同时用多媒体来拓宽他们的思路,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美丽的画面和清晰的声音设置情景,使学生们身临其境,从中体会音乐的抑扬顿挫、宛转悠扬、激情澎湃等等,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音乐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音乐创作的灵感。这样,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创新了教学途径,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

(三)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客观差异对所有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乐于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另外,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感。要把全体学生的参与发展不同个性灵活结合起来,创造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在教学工作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佳的环境,教学过程中要给不同个性的学生留有自己学习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都能得到发展。

三、结语

总之,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弘扬我国音乐文化而开设的课程,高中音乐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发挥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重要作用。这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耳听、目视、口唱等多渠道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欣赏、体会音乐意境的能力,活跃学生思维,充分发展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桑潇.关于中学音乐教育创新的思考[J].济南:科技信息,2010(34):306-309.

[2]王胜.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音乐时空,2011.

[3]徐霞.浅析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J].音乐时空,2011.

高中音乐教学研究 篇4

一、合作学习, 发展审美人格

资料收集工作需要分工去做, 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所以合作成为关键之一。在收集学校的铃声音乐、升旗仪式的图片时, 在和相关老师的交往中都需要必需的技巧和能力, 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情感投入, 如倾听的艺术、提问的艺术等等。

伴随着脆响的鞭炮声、喧闹的鼓点声、《春节序曲》的欢腾音乐声, 第二组的同学开始了他们组的精彩展示:组长张同学的旁白, 配上胡同学精心制作的课件, 挂灯笼的, 贴对联的, 看春节晚会的, 贴福字的……全组同学在这样热闹的场景中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充分体现了他们组的合作精神。有学生说:“虽然我没有太多的艺术细胞, 但在这样的课中, 我也有参与活动的能力和机会, 我喜欢这种形式。”

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 也许实践过程中的体验, 要比取得的显性研究成果来得更有意义。因为在活动时, 不存在好学生和差学生, 大家都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取知识。特别是一些平时学习成绩差的同学, 在活动中因为自己的一些特长有了用武之地, 自卑感也逐渐消失了。所以当各组分别展示集体的成果时, 大家都无不为之震惊、兴奋、激动。由此, 我想到了在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的一幅醒目标语:“我听见了就忘记了, 我看见了就记住了, 我做了就理解了。”假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给学生以发现探究的条件, 给学生以自信和鼓励, 他们回报给我们的震惊和欣喜往往是我们预期所想象不到的。这种新型的研究性学习方式使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潜力之大。周同学带领第三组同学展示他们收集的不同手机铃声节奏 (以全组击掌形式) , 不同的节奏、不同的音色可以表达不同人的个性, 还有同学模拟鸟叫声、怪异的人声、海浪声、婴儿的哭声……各具特色的铃声模拟展示博得了在场其他组同学和老师的阵阵笑声和掌声。

教师赞赏、表扬并感谢第三组同学的精彩展示后, 总结说:不同动物的叫声和人的声音, 也可以作为手机的铃声, 直截了当, 别出心裁, 但这些叫声可不是瞎叫的, 它富有音乐节奏的韵律感和美感。假如没有收集、研究的过程, 相信谁都不能轻易效仿……

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本节课中, 由于追求的不再是教师授课的完美, 更看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因此在课内的成果展示与交流环节, 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了与学生共同探讨的学习伙伴, 不再是评委或裁判。在以小组为单位的这种研究性学习中, 组内任务分工明确, 学生各司其职, 艺术活动也不再是少数艺术尖子、骨干学生的专利, 可以说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施展个人才华的机会。

四、由这节课想到的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让学生获得学习艺术的方法和途径, 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也不难发现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由于长期受灌输式教学的影响, 一些学生不知不觉中被动学习的倾向十分明显, 不愿意主动地参与到讨论或研究中去, 在旁边等着其他较活跃的同学或个别喜欢艺术的同学得出结论。针对这种现象, 帮助他们逐渐建立探索的自信心与勇气, 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应该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2.在学生自主探索期间, 作为教师的我总担心学生做不好或表现得不够完美而情不自禁地要“帮一把”, 但从课堂反馈来看, 有时好心的帮助, 反而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信学生, 学生反而会做得更好。在课改的今天, 也许这种“帮忙”替代的思想还会经常困扰我们, 但我要时刻提醒自己。

高中音乐教学计划 篇5

一、工作思路

本学期将认真贯彻学校工作计划,继续将课改作为中心工作,全面深入学习新课程理论,从整体上领会音乐课程标准的内涵。实践中及时消除因片面理解课程标准,盲目追风所走进的教学误区,教学中突出音乐的本体,实实在在地还音乐教育的本来面目。加强对教师、教材的培训研究,具体做到对教材的深入挖掘,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教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扎扎实实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研究活动基于问题,解决问题,贴近教师与教学实际。

二、主要工作

1.进一步学习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程的大方向,明确音乐学科在各个阶段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整体目标与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

2.加强对教材持续研究: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通览教材中的作品,组织教师对教材各单元进行分析研究,并进行校本研修。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针对高一年级学生具体身心特点,研究教材深入的“度”,作品抓取的“点”,科学地、合理地、艺术化地设计教学方法、参与方式。

4.兴趣小组制订好计划,认真活动,提高效率,为争创艺术特色学校作好准备。

三、活动安排

4月份:

1.组织教师和学生编排节目迎接教育局的视察,为9月份的教师节晚会做准备。

2.作好3月18号小高考后的音乐高考生辅导。

3.做好社团活动的组织与教学,让学生们在校园里体会艺术情操。

5月份:

1.筹备音乐学科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暨音乐教学专题研究活动。

6月份:

1.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安排一至二堂公开课。

2.组织课堂教学总结活动。

浅析高中音乐教学 篇6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28-01

音乐教育是一个音乐文化的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培养音乐兴趣,丰富情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能力。唤起学生对学科活动的热情,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注重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那么作为高中音乐教师,该如何做好教学工作呢?

一、教师要转换教学理念

作为这一时代的教师,必须要认清当前的音乐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在的高中生通过电视、网络、电台、手机等媒体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比以前更加全面,对国内外的通俗音乐、民族音乐等都有了多方面的接触。许多高中生曾学习过钢琴、小提琴等乐器,接受过家教式的舞蹈、歌唱等方面的专业训练。高中生基本掌握了一些音乐方面的初级专业知识,音乐的整体素质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针对这种教育环境的转变,高中音乐教师要开拓思维,与时俱进,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同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注意避免音乐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避免音乐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而缺乏综合性和选择性,避免内容的繁多与书本知识的过于偏重,使音乐教学不脱离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在音乐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时代的要求培养全面了解音乐艺术的学生,要加强音乐教育教学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学生美育的全面发展;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时代精神的指引下提高我们音乐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二、兴趣是基础、教学新颖化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让生活走进音乐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普遍对教材上的学习内容不感兴趣而对流行音乐却喜爱有加。这主要与他们平时欣赏习惯分不开的。教材上的内容学生很多是第一次接触,在某些程度上影响了音乐课的效果。因此,高中音乐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兴趣上要下一番功夫。如可尝试从学生喜欢的音乐人手、了解音乐家的生平及音乐创作的背景,让学生参加音乐活动实践或教师的音乐技能展示等等,这些做法都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调动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2、教学形式的新颖化。在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有意注意及无意注意,可以采用多样化形式,在方式方法上,要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灵活多变,力求“生动”“有趣”能促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到主动参与中来。打破传统单一的歌唱形式,多以听觉、动觉为切入口的训练。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年龄,精选录像片段,配唱MTV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还可以采取边唱边跳,自弹自唱等多种形式,在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树立音乐形象。特别是民歌教学中,让学生在表演唱中探索地方文化和音乐的关系。比如《森吉德马》由作曲家贺渌汀根据蒙古民歌创作的器乐作品,乐曲分两个不同部分,第一遍欣赏时,老师随着音乐起伏波动,示范一些蒙古舞中常用的基本动作,然后学生分成几组进行即兴创编。在前一部分较为缓慢的旋律中,有的同学想象悠闲骑在马上,并做出饱览自然景色的动作;后一部分热烈欢快的节奏下,同学们表演出欢庆解放的场面。在两种不同速度和风格的旋律中,整个教学过程积极促进了学生想象和创作能力,也加深了同学们对乐曲表现的理解。

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

音乐是对灵魂的放飞,它能给人一种精神力量,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因此,学习音乐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体会创作者的思想和所要表达的感情。听,是音乐欣赏的第一步,只有听过不同乐器的演奏表达出不同的效果,才能真正体会到音乐的魅力。但是,在最初的时候,学生们往往只是觉得有些作品的旋律好听,或是节奏感很强,可听多了之后,就会明显的区分出节奏、音色、旋律的变化特点,甚至还能够体会出旋律之后的意境和情感,所以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多听一些好的音乐作品。除了通过多听音乐来对感性知识的积累之外,还需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如节奏、节拍、调试、速度变化等专业基础知识,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感受和赏析音乐。除此之外就是加强学生的自身文化艺术修养,音乐欣赏能力水平主要是由文化修养所决定的,只有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丰富相关的文化背景,才能更好的体会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通过审美实践,纯洁和丰富情感、美化心灵、完善人格,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参考文献:

[1] 赵珊珊.探索音乐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新课程观的视角[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08):44-45.

[2] 岳伟.“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刍议[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09:16.

高中音乐情感教学探析 篇7

1. 高中音乐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第一, 不管是音乐科目的教学, 还是其他科目, 在新课改背景下, 都需要理论联系实际, 贴近生活, 才能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所谓的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就是这个道理。一旦音乐教学能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不仅能使学生在情感中得到升华, 而且能渗透对其他科目的学习。

第二, 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特点。高中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模式是从初中阶段的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 但是由于理解能力有限, 且社会生活经历不多, 对部分知识的理解难以准确、深刻, 需要借助德育教师的感情教学, 借助某些教学手段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补充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形式化而造成的教学内容的空白。

第三, 是发挥教师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主要途径。教师也是有感情的动物, 在课堂上引入情感的因素, 将使教师从中获得成就感和充实音乐课堂教学, 从而将音乐教学当做是一场音乐交流盛会, 允许学生在课堂上, 表达自己的观点, 并且能够与老师进行切磋, 从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2. 高中音乐情感教学的方法分析

每门学科的教学方法都有若干种, 对于如何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将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与教学目标的实现。虽然情感教学可作为音乐教学的一种方法, 但是情感毕竟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抽象思维, 需要借助外界的东西和某些方法把情感融入教学过程中。

2.1 从背景知识间接导入, 营造和谐的音乐课堂气氛。

情感的抒发需要一定的环境依托。气氛和谐与浓厚的音乐课堂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自发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的环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在江苏高中音乐教材中有一节是《草原放牧》与《第六悲怆交响曲》。通过学习, 不仅让学生能够体会和比较出中外两国的不同音乐风格, 而且能感受两种音乐带来的不同艺术魅力。《草原放牧》是由三位作曲家, 即王燕樵、吴祖强、刘德海共同作曲, 摘自琵琶协会作品《草原小姐妹》, 通过让学生学习与欣赏这首歌, 学生感受到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音乐情绪, 能够让学生认识到音乐形式要素是如何发挥艺术作用的。而对《第六悲怆交响曲》的欣赏, 通过引导学生从社会历史、文化、作者的性格特征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等多个方面综合了解, 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并且不自觉地领会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首曲的作者是柴可夫斯基, 是他的绝笔, 同时也是柴可夫斯基坎坷一生的写照, 在了解曲子的背景知识后, 音乐课堂教学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第一乐章主要采用奏鸣曲式, 由疑惑不安到很长的甜蜜气息, 表达了对俄罗斯的感激, 而后遭到当头棒喝, 仿佛从梦中惊醒, 音乐的起伏暗示着人生的跌跌撞撞, 末尾重现安详的副部主题, 首尾呼应, 表达暂时摆脱冲突后而更加珍惜宁静和谐的生活的情景。两首歌形成鲜明的对比, 表现出作者的不同性格, 前者豪爽与奔放, 后者犹豫不决与忧郁绝望。

2.2 培养学生的情感, 丰富学生学习和鉴赏音乐的思想感情。

在音乐课上, 音乐教师应适当地引导学生聆听音乐, 通过不同的途径引导学生深入感受音乐旋律与节奏中的独特性。任何学习的过程都将是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过程, 因此针对不同的知识点, 音乐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途径。既提高学习的效率, 又减轻老师的负担。例如, 对大陆和台湾两地具有代表性的歌曲《黄土高坡》、《橄榄树》的聆听和分析, 通过分析和体会, 让学生认识到《黄土高坡》是一种具有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通俗歌曲, 它吸取了许多民间的音乐素材, 表达了歌唱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而《橄榄树》的旋律委婉绵延, 表达了流浪者的乡愁, 却让流浪由简单的自由上升到奢华的高度。

2.3 提高教师的整体素养,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到音乐的课堂教学和情感教学。这里的整体素质不仅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基础, 而且包括教师的感情投入。面对艺术课程, 教师应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 投入到音乐教学活动中, 能够产生相应的情感效应,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思想感情。除此之外, 教师还应当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巧妙地将艺术作品的魅力传递给学生。一般来说, 音乐教师可以综合运用相关的辅助性教学工具, 例如视频、图像、文字、音频等。采用聆听原来的曲子、模拟演唱或者练习等各种音乐学习方法, 鼓励学生用心地领悟每一首歌背后的真情实感, 然后用所体会到的感觉演唱,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且使音乐课堂生活化, 陶冶了学生情操。

参考文献

[1]石剑侠.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浅析[J].大众文艺, 2011 (09) .

[2]王海岑.音乐教学情感启发与体验[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 (02) .

高中音乐教学研究 篇8

一、音乐欣赏教学与校园音乐生活整合的意义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但将其列为新课程的重要理念, 为此还专门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 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要求学生在“考查”“体验”“探究”等各项活动中感受生活、体会人生、观察社会、领略自然、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中, 流传着一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 看到的记得住, 动手做更能学得好”。这句话生动地强调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与校园音乐生活的整合不仅是当前课改的要求, 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它可以使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 增强联系生活实际的意识,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培养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 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 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并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二、高中音乐欣赏课的现状分析

对高一450位学生在音乐欣赏基础知识和音乐类型方面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结果如下:有80%的学生喜欢通俗音乐, 有26%的学生喜欢校园音乐, 有34%的学生喜欢古典音乐, 有6.7%的学生喜欢民族音乐。这表明大多数学生喜欢通俗音乐, 校园音乐和古典音乐也不乐观, 而喜欢民族音乐少得可怜。但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光华灿烂的珍宝, 可有这么多的同学却不喜欢, 的确令我一时无从下手, 学生喜爱音乐, 但又不喜欢上音乐课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尝试, 本人从中也掌握了学生上音乐欣赏课的心理动态, 造成这个现象的关键是我们教师没有把握好学生喜爱音乐的切入口。

另外, 我校学生85%来自农村, 音乐的基础比较差, 人教版的音乐教材对于这一层次的学生来说, 显然是起点偏高, 如果照本宣科, 不同程度上会扼杀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导致恶性循环。

三、音乐欣赏教学与校园音乐生活整合的探索

高中音乐鉴赏的内容可以说是纵横古今几千年, 横贯东西几万里, 包含了各类及中外各个时期的音乐作品 (民歌、艺术歌曲、群众歌曲、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歌剧舞剧音乐、管弦乐、交响乐和协奏曲等) 。可谓是琳琅满目, 丰富多彩, 仿佛是艺术百花园中的鲜艳花朵。我们可以依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借助于不同的探究方式, 在课堂的欣赏教学实践中了解音乐艺术, 关注音乐人文, 关注校园音乐生活, 从而应用于校园的音乐实践活动。

1. 从音乐欣赏启始课入手,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校园音乐生活

本人通过多年的调查研究, 形成了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启始课教学的一点浅薄之见。我在问卷调查、学生座谈和课前唱的一些音乐活动中, 发现学生对通俗音乐有着特殊的情感, 我就利用学生的这一亮点, 以《走进通俗歌曲》这样一个贴近学生心灵世界的内容为主题, 用3课时作为本校学生音乐的启始课, 系统地介绍和感受了80年代优秀的通俗歌曲, 特别是70年末、80年代初当时国内的政治背景和人们的价值取向对音乐文化的影响, 如《我的中国心》《龙的传人》《童年》《我多想唱》《外婆的澎湖湾》《兰花草》等等, 这些歌曲启发了他们对通俗歌曲真正意义上理解,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通俗歌曲, 有选择地欣赏通俗歌曲。学生通过这3节课的学习, 激发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同时通过这些歌曲的欣赏, 也初步地了解了音乐的基本要素, 如节奏、节拍、旋律、速度、力度、音色等等。

2. 体验校园音乐生活, 坚持良性发展的导向,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提升学生音乐欣赏的品位

在通俗歌曲泛滥成灾, 学生鉴赏能力和选择能力还有待提高的今天, 学校应支持良性的发展导向, 充分利用广播台和校园电视台, 构建绿色音乐生活氛围, 渗透中国民族音乐和经典的西洋音乐,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品位。如中国作品《茉莉花》《小白菜》《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梁祝》等等。

3. 搭建校园音乐生活的实践平台, 实现课堂内外联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在实践中展现其才能, 增强求知欲。

在欣赏教学中, 让音乐欣赏的学习充满成就感。本人根据教学进程有计划地开辟了广播台和电视台的音乐节目, 同时在高一年级组建不同的音乐研究性学习小组和课外音乐兴趣小组:

(1) 乐评兴趣小组:对音乐感悟强且写作出色的学生和演讲水平高的学生组成广播台乐评栏目工作人员, 搜集整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欣赏后感文章, 利用中午和课外活动时间, 每周播出一期, 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乐评能力。

(2) 音乐欣赏研究性学习小组:负责广播台音乐欣赏栏目, 该小组既要参加音乐教师每两周组织的欣赏专题讲座指导以外, 还要根据高一年级欣赏教学的进程, 搜集相关的音响及文字解说资料, 每周播出二次。该小组还要负责广播台诗歌和、散文欣赏和校园新闻播报的配乐。根据学生手反馈的统计情况来看, 有85%的学生喜爱这些栏目。

(3) “海之音”点歌台小组:该小组负责广播台点歌栏目, 小组成员除了负责搜集曲目以外, 还要指导点歌学生所点曲子的品位。

(4) 学校还组建了校合唱队、舞蹈兴趣小组、音乐高考兴趣小组, 校园内歌声、琴声飞扬, 营造了良好的校园音乐生活氛围。

搭建校园音乐生活的实践平台, 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提高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有效地促进了音乐课堂教学, 使课堂学习变得生动而实在, 激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扭转了被动教学的局面, 学生在实践中自我价值也充分得以肯定和实现。

总之,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与校园音乐生活的整合, 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 也是广大学生渴望已久的实践开拓, 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最有效的磨合。实现课堂内外联动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活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 提高了他们实践美, 鉴赏美的品位, 培养了他们关心学校、热爱学校, 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的主人翁精神。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2001年6月7日发布) 教基[2001]17号

[2]《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 (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音乐教科书《教师用书》2003年7月版)

[3]张前:《音乐欣赏心理分析》, 人民音乐出版社

高中音乐教学研究 篇9

一、借助流行音乐可帮助学生实现对音乐知识点的深刻理解

教育实践表明, 流行音乐的恰当利用可充分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可帮助学生借助熟悉的浅层次流行音乐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深刻音乐原理等理论知识点, 即实现对相关音乐内容的深刻理解。

对此, 笔者感受颇深。 如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也不尽相同”这一知识点, 笔者便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分别为学生播放了美国的R&B流行音乐代表人物亚瑟小子 (Usher) 的经典音乐曲目, 随后又为他们播放了中国的R&B流行音乐代表人物周杰伦的优秀音乐作品。 由于平常现实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到这些流行音乐, 因此他们中大多数人都随着作品的播放小声哼唱了起来。 音乐课堂气氛空前热烈而活跃。 在此基础上, 笔者趁势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通过亚瑟小子及周杰伦不同R&B作品的对比, 你能从中得出哪些中美R&B流行音乐上的异同点? 要求学生结合刚才聆听的流行音乐作品, 尝试对这一问题进行合作分析与探讨。 由于讨论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流行音乐作品, 学生的热情与积极性格外高涨, 很快得出如下结论:亚瑟小子的R&B风格更为直接、更为浓烈, 而周杰伦的R&B作品则是创造性地增添了一些具有中国风特色的元素, 使得R&B风格更贴合中国音乐听众的口味。而这一认知的形成很显然为学生实现对于 “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不尽相同” 的深刻理解与灵活掌握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有利于其形成端正、科学的音乐欣赏、鉴赏理念, 更为接下来更有针对性地学习不同地区、 不同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真正取得了一举多得的良好教育效果。

二、借助流行音乐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实际音乐鉴赏能力

《高中音乐鉴赏新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音乐教师不能仅教会给学生基础的音乐鉴赏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应当使他们逐渐具备起扎实的音乐鉴赏实践技巧, 即会对现实生活中良莠不齐的音乐作品进行科学、合理的挑选, 真正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水平与相关能力。 ”

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 笔者认为可将当下社会背景下质量参差不齐的众多流行音乐作品作为锻炼、发展学生实际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突破口。 如学习“流行风”这一版块的内容时, 笔者特意为学生选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流行音乐风格作品:一种是典型的口水歌, 歌词简单没有深意, 节奏旋律更是毫无技巧可言, 如现下流行的《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等, 另一种则是具有深刻内涵及积极向上意义的流行音乐作品, 如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蜗牛》等。 随后, 要求学生结合自身演唱体验及实际体会, 尝试对这两种风格的流行音乐作品进行对比, 探究为什么同是流行范围较广的音乐作品却能带给演唱者截然不同的演唱主观感受。 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实际就是他们运用所学音乐知识科学、合理审视、辨别两种不同流行音乐风格的一个过程, 在该过程中他们既得以对之前学过的音乐理论知识点及时温习与巩固, 与此同时, 更使得他们深刻意识到:社会上特定时间段内流行的音乐作品质量差距悬殊, 只有学会合理辨别、科学欣赏, 才能在远离恶俗音乐曲目的同时真正享受到有水平、有质量的音乐佳作。

如此一来, 借助不同流行音乐作品, 学生的实际音乐鉴赏能力就得到显著锻炼、提升与发展, 从而为他们在日后现实生活中得以更加理性、 客观的态度正确对待流行音乐打下坚实基础, 有利于其及时摒弃低劣的音乐作品, 免受其不良影响, 更有利于其从高质量的音乐作品中真正感受到正面、健康、向上的真善美力量。 而这很显然正是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内容的根本目标所在, 真正将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目标落实到实处。

三、结语

流行音乐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应引起高中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视与肯定。 对此, 高中音乐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教学情况, 将与所学鉴赏内容密切相关的流行音乐适当融入教学实践活动之中。 既是满足学生主观心理需求的重要措施, 更是显著锻炼、发展学生实际鉴赏能力的有效手段。

摘要:流行音乐的合理、科学引用不仅能满足学生的音乐主观学习需求, 而且能帮助他们透过流行音乐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刻音乐知识原理, 对于强化音乐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流行音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编著.全日制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新课程标准.2015.

高中音乐教学研究 篇10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方法,心灵净化

在人类表达情感的各种方式中, 音乐是不容忽视的一种, 我们应该善于通过音乐来装点和丰富生活, 以缓解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压力, 从而起到美化人生的效果。高中音乐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音乐鉴赏能力以及审美享受为目的, 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然而在高考的压力下, 大部分高中学生的音乐兴趣因考试而受到压抑, 在这种情况下, 音乐也就无法有效发挥其情感促进之效果。所以高中音乐教师应通过有效的音乐教学策略, 突出音乐课堂的特点, 以净化学生心灵, 缓解其学习压力, 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推动学生音乐素养的不断发展。

一、创设课堂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一切知识皆以兴趣为本源, 一旦离开兴趣, 知识的学习就变得低效而被动, 而兴趣通常又离不开情境。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课堂情境的创设, 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音乐是人内心情感的一种形象表达, 富有韵律美, 容易触动学生内心, 并与之产生情感共鸣, 舒缓压力。以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的教学为例, 教师在讲授其中的章节《草原牧歌》时, 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蒙古草原风情、民俗特色及其他相关图片展示给学生, 再通过视频课件向学生讲解暴风雪中龙梅和玉容这两个蒙古族少年奋勇保护公社羊群的英勇事迹。学生对乐章的音乐内涵有了整体感知和深度理解, 就很容易产生内心共鸣, 其学习热情也随之提升。

除此之外, 教师还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以《高亢的西北腔》教学为例, 教师可选出几首西北风格浓郁的歌曲, 例如《信天游》《黄土高坡》及崔健的《一无所有》等, 这些歌曲具有相似的旋律和曲风特点, 是西北原生态风情的真实写照。学生在高亢、自由而辽阔的旋律中深深地沉醉了, 也会不由自主地对西北民歌生发出仰慕和喜爱之情。

二、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 引导学生走进音乐

高中学生受到青春期性格的影响, 表现出极强的自主性与参与意识, 而传统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压抑并遏制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欲望, 高考压力也导致学生不得不在文化课学习中投入大量精力, 还有的教师认为高中学生逐渐趋于成人化, 对于自我表现不再像小学或初中学生那样积极,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对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不够重视, 甚至表现出畏难情绪, 心生抵触。然而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音乐活动, 其对音乐内涵才有更透彻、更深入的理解, 才能被音乐打动而与之产生共鸣。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积极研究音乐活动, 使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例如在《独特的民族风》章节的教学中, 教师可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民歌比赛, 以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同时在课下让学生收集耳熟能详的各族民歌, 例如藏族民歌《神奇的西藏》《走进西藏》《天路》《天堂》《鸿雁》, 维族的《掀起你的盖头来》和彝族的《情深意长》, 中原民歌《牧羊曲》《沂蒙山小调》, 南方民歌《小河淌水》等, 这些民歌无不优美动听, 婉转多情。通过歌曲介绍和让学生亲身演唱, 学生对歌曲内涵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对各民族歌曲的曲风特点也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从而对我国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心生敬佩和赞叹之情。

三、利用流行音乐陶冶学生情操, 启迪学生智慧

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历来备受争论, 高中音乐教师对此也展开了深入探究。流行音乐大多节奏欢快、旋律简单, 且蕴涵了丰富而真挚的情感, 其中不乏表现同窗友谊、咏叹生活、表达内心情感与感伤的歌曲, 学生听后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所以将一部分流行音乐元素有选择性地引入音乐课堂, 有利于促进音乐教学, 同时也为音乐课堂活动提供了情感切入点, 从而帮助学生体验正向、积极的情感, 有利于净化学生心灵。

流行音乐大多与学生生活存在密切联系, 因此教师所选择的流行歌曲应尽量积极向上, 富有教育意义且感情真挚。例如《听妈妈的话》《妈妈我爱你》《栀子花开》《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 这些歌曲或感恩母爱之伟大, 或珍惜同窗之友情, 还有一些更为早期的歌曲, 如《从头再来》《相信自己》等励志歌曲, 有利于激励学生, 壮其心志, 使其勇于对抗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 努力拼搏。

四、结语

音乐直击人的灵魂深处, 我们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充分发挥音乐固有的情感渗透效果, 在感受音乐的同时激发学生正向的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感与高尚的情操, 获取关于真、善、美的人生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赵洁.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B版, 2014 (6) :218.

[2]刘占朝.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是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J].吉林画报 (教育百家A) , 2014 (5) :131-132.

[3]田祖军.新课程改革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J].都市家教 (上半月) , 2014 (7) :256-257.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探析 篇11

【关键词】高中音乐 鉴赏教学 启发 互动 情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31

高中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处于此阶段的学生在性格、情感、个性、意志等都趋于成熟,需要教师为学生开展更加多样的、丰富的课堂教学,以此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为其今后的发展做好准备。以前的音乐教学都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把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和引导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音乐课也一直不受重视,不仅课时很少,而且还经常会被占用,所以高中音乐的教学也十分的不理想。很多学校对于音乐教学极为忽视,在师资力量方面的投入也很少,但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现在很多高中已经逐步重视起音乐教学,其中音乐的鉴赏也受到学校师生的重视。但是面对当下各方面教学的局限,如何切实推进高中音乐的鉴赏教学呢?以下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谈几点意见,希望对各位教师有些许借鉴意义。

一、音乐鉴赏要遵循多样性的原则

第一,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尊重多样性。音乐本身作为一门视听艺术,每个人的理解和喜好都不相同,也就是不能只进行经典的曲目鉴赏,例如《二泉映月》《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还要结合现在学生的鉴赏需求和兴趣方向,有所调整,以此来实现课堂的多样性。

第二,多样性的音乐鉴赏课堂还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感受。不能要求学生一定按照某一规则或者范式来进行鉴赏,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这才是最主要的。然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理解进行二次鉴赏,这样学生鉴赏既保持了多样性,又能真正有所收获,看到自己的鉴赏水平与别的同学之间的差异和差距,从而在懂得多样性的基础上自主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第三,多样性的鉴赏课堂需要教师变换课堂形式。很多教师都是采取简单的我讲你学,多媒体播放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单一而僵化,学生一上音乐课不是充满兴趣,而是开始犯困,甚至有的学生在音乐课鉴赏的时候学习其他学科。所以教师要促进课堂形式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现场演唱,通过教师的演唱和多媒体的播放增强学生的感受力,这种多样的课堂开展形式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鉴赏兴趣。总之,多样性既包括教学内容也包括教学形式,这是开展好音乐鉴赏课堂的基本前提。

二、启发式教学

首先,音乐鉴赏还需要教师采取启发式教学也就是教师进行引导式教学,让学生自主进行音乐的鉴赏,在聆听的过程中,获得审美的感受,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评价,而不是教师以自己为中心,完全忽视学生的接受和表达。不少教师发现,学生对于一些民族乐曲或者地方经典曲目并不感兴趣,甚至有很多曲目听不出基本的欢快情感,教师要注意循序渐进,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为了基本能力测试的成绩而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这样一来,音乐鉴赏就等同于考试和背诵了完全丢失了基本的艺术鉴赏气息。

第一,教师在课堂鉴赏过程中,可以借助于打拍子的形式来让学生理解基本的乐曲节拍与节奏,促进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然后再通过为学生讲解音乐的乐器使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一步步理解音乐的形式和情感。这种引导的启发过程最为重要,学生就能借此掌握如何进行音乐鉴赏。

第二,启发式的鉴赏形式还需要教师采取实物教学,因为音乐鉴赏本身就和乐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发音难以分割,教师为学生展示乐器,并且让懂得乐器的学生为同学进行演奏或者教师亲自为学生示范演奏的技巧和手法,对学生的鉴赏进行现场启发,激发学生的鉴赏思维,从而起到良好的鉴赏效果。

第三,启发式教学必须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仅仅作为引导者的角色存在,所以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火花,并且及时给出学生肯定和鼓励,积极鼓励学生敢说感想,教师还可以充分借助于自己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来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感受音乐的变化。例如,在鉴赏《二泉映月》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肢体动作来为学生展示声调的变化,启发学生情感的变化,从而促进学生更准确的把握乐曲。启发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可替代,要为学生营造自由的鉴赏环境,如此启发效果才能达到理想目标。

其次,音乐鉴赏离不开班级整体的互动,互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课堂状态,学生和教师的配合度以及彼此之间的默契、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之间的互相激发都达到一定的程度。但是当前很多高中音乐鉴赏课堂并没有实现互动而是比较沉闷的以教师为主讲人,学生只负责云里雾里地听一节音乐课,并不能对自己的情感和音樂审美起到促进作用。所以教师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的互动。

第一,作为音乐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和谐的亲密关系,这是开展好互动教学的前提,很多教师因为音乐课不受重视,所以上完课就走,课下和学生没有什么接触,经常一个学期结束教师都不认识班级里的孩子,互相缺少沟通和交流,就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陌生,互动难以实现。所以教师要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学习和生活、心理问题,做学生的朋友,音乐教师也应该及时与班级班主任进行沟通,加深对班级学生的了解。第二,互动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提问,也就是教师要在开展教学之前对每节课的内容都有深入的了解,设置合适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适合学生的理解方式,从而促使学生的主动性一步步被激发出来,使之在建立信心之后会更愿意去主动表达,从而形成教学互动。第三,互动还需要教师对音乐课的课堂秩序进行维持。互动很容易使课堂产生混乱,所以教师应该在进行互动时候进行有序互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音乐鉴赏的分组,方便对学生的想法表达进行有效规划,使每个小组都获得发表意见的机会。

最后,音乐鉴赏离不开情境的设置,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和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难以分割,所以教师可以借助于学生的情感和视觉来更高效的开展音乐鉴赏。第一,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形象生动的图片,促进学生对于歌曲内容的理解。第二,充分利用作曲人或者歌唱家的人生经历和歌曲创作背景,来激发学生的鉴赏情感,这种情境是其他教学氛围都难以代替的。

高中音乐个性化教学研究 篇12

一、个性化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个性化教学, 就是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挖掘出每一位学生的潜能, 促进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和进步。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所以,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遵循教学规律, 尊重每一位学生心理感受和学习兴趣, 以学生为主体, 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个性化教学。

1.个性化教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教学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得到发展, 所以, 教育是受到社会影响的, 教育应当服从社会的需要, 为社会培养成符合要求的相应人才, 它也正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产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 通过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才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这也正是为了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要。

2.个性化教学是教育个别化的趋势。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教学方法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班级授课制过于强调班级内部成员的步调一致, 学生个性化品质在班级的不断发展中也受到了侵蚀, 所以, 个性化的教学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个性化教学是个体发展的需要。每一位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 心理品质也不可能趋同, 所以, 教师就需要针对每一位学生的特色和不同的心理品质来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以此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个性化教学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 更新传统教学观念, 树立个性化教学思想

想要创建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教师首先就需要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 树立个性化的教学思想, 那么, 教师又该怎样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 树立个性化的教学思想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出发:

1.加强自身调整, 做到“知心”。教师首先就需要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内心, 并了解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对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充满信心, 并对他们的成功给予爱心,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耐心, 尤其对于后进生而言, 教师的每一份耐心都会对他们从产生很大的影响。

2.转变教学思想, 增加鼓励。教师应当在教学思想上也有一定的转变,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鼓励, 所以, 教师要坚持鼓励性原则, 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真正将个性化的教学应用于音乐教学中, 这不仅能够帮助教师顺利的开展教学工作, 还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在音乐课上因为个性的差异而带来的问题。

(二)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 关注个别学生的发展

高中音乐教学中, 教师应当正确科学的掌握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在课堂上多给学生鼓励, 增强学生的成就动机, 并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 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热情。课堂之上, 应当最大可能的保证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发挥, 尽可能多的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 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个性化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找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 激励性的表扬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巨大, 虽然很多学生的优点十分微小, 但是对于学生来讲却意义重大。另外, 教师也应当对相关的教学信息进行及时的反馈, 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 从中找到成功的方法。充分把握每一位学生的特点是教学的关键点, 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工作, 因人而异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当正确的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还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师实践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利用灵活的方法去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让他们杂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加强主动参与性, 将传统的“教师强制教”转变为“学生主动学”。这样一来, 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被不断地建立起来, 原来以教师为主的课堂也将逐渐变为以学生为住, 只有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个体性特征, 才能更大的激发他们的潜能。

三、结语

高中音乐个性化的教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正是现代教育中个性化教学的趋势所在, 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个性, 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个性化教学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大趋势, 音乐教师应当跟上脚步不断推进个性化教学。

参考文献

[1]刘一.普通高中走班模式下音乐教学管理问题研究[D].鲁东大学, 2013.

[2]郭启发.谈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个性化教育[J].艺术教育, 2009, 10:49.

[3]李波.新课程观下普通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 2007.

[4]崔晓星.高中现当代诗歌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4.

上一篇:矩阵计划下一篇:室内采暖系统节能设计